何其芳的秋天范文

时间:2023-12-11 19:41:10

何其芳的秋天

何其芳的秋天篇1

2011年10月3日凌晨,广西南宁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年轻的医药代表沈冲杀害了他的同学兼同事邹秀莲,残忍分尸后抛尸南湖。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他对同学下此毒手?11月13日,记者赶赴南宁,采访了破获此案的青秀区公安分局干警及其他相关知情人员,案件背后的隐情逐渐浮出水面……

一边是同学一边是闺蜜,热心女孩当爱情判官

2011年10月5日傍晚6时多,广西南宁青秀区警方接到报案,津头街道一出租屋内惊现斑斑血迹,25岁的租客邹秀莲不知所踪。青秀区公安分局当即成立专案组,经过大量摸排侦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沈冲。审讯后得知,邹秀莲已于两日前被他杀害。在青秀区公安分局,记者采访了破获此案的刑侦二大队苏队长,并仔细查看了警方的证据,凶手沈冲与被害者结怨的过程逐渐清晰一

2010年夏天,在南宁一药房做导购员的沈冲向比他小6岁的同事白秋芳表达了爱慕之心。沈冲的表白让白秋芳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拿不定主意,白秋芳就向同事兼闺蜜邹秀莲倾诉了自己的困扰。邹秀莲比白秋芳大5岁,广西平南县人,待人热心真诚,进药房工作伊始,白秋芳就对她信赖有加。白秋芳选择向她倾诉还有一个原因:邹秀莲和沈冲是大学同学,两人知根知底。

案发后,白秋芳向警方透露,邹秀莲并不看好沈冲。她说,邹秀莲一听说这事,当即表示:“沈冲不适合你。你年纪小,是家中娇娇女,得找个成熟稳重、经济条件好的。他家在北海合浦农村,父亲早逝,母亲务农,三个姐姐在外打工,从小就被惯坏了,自己都要别人照顾。读大学又不上进,毕业后在家晃了一年才出来做事,工作三年换了几个单位,这样的人有什么前途?”

邹秀莲的话让原本就有些犹豫的白秋芳立即打起了退堂鼓,她开始以年龄太小为由,有意地回避沈冲。而沈冲察觉到白秋芳的疏远后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加强爱情攻势,还请邹秀莲出面在白秋芳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8月11日,沈冲与白秋芳同时上夜班。晚上11点,沈冲照例送白秋芳回家。到了出租屋,白秋芳这才发现自己忘带钥匙了,急得不行。见门上方的窗户开着,沈冲二话不说,就从窗户翻进去把门打开,手臂被划了一道长长的血痕。见状,白秋芳有些心疼加自责:

“都怨我,总是丢三藩四,给你惹麻烦。”沈冲憨笑着说,“傻丫头,我不是说要好好照顾你的吗?”被捧在手心呵护的幸福感顿时充满白秋芳全身,她点头答应做沈冲的女友。

白秋芳恋爱了。因为邹秀莲之前的劝阻,她不好意思把这情况告诉邹秀莲。但邹秀莲很快从两人亲昵的状态中看出了端倪,于是私下问白秋芳。白秋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沈冲对我太好了,我很感动,就想先处处试试。你说呢?”邹秀莲一听这话,急了:“感动是爱情吗?感情是女人一生的大事,你可得想清楚。”邹秀莲一脸严肃,让刚刚下定爱情决心的白秋芳又摇摆了,对沈冲又变得冷漠起来。

白秋芳的态度令沈冲仿佛从沸点降至冰点。他备受折磨,却怎么都问不出原因。第二天,一夜未眠的沈冲打电话给白秋芳想约她出来谈谈,电话里白秋芳的声音很虚弱,沈冲立刻打车赶了过去。原来,一到生理期,白秋芳就疼得厉害,在药店忙了一天回来后,人都快虚脱了。沈冲心疼极了,忙去超市买了一包红糖,熬了一碗红枣糖水给她喝。虚弱的白秋芳感动不已。当沈冲再次问起她变冷淡的原因时,单纯的白秋芳将邹秀莲的话和盘托出。

一股无名火在沈冲心里燃烧:邹秀莲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她竟然一面答应在追求白秋芳的事情上帮他,一面又在背后诋损自己,哪有这样做人做事的!他紧紧地握着白秋芳的手说:“我条件是差点儿,现在不行,不代表将来也没有。我会努力的!你以后别听别人胡说。”沈冲真诚的眼神彻底瓦解了白秋芳心底的那丝犹疑。

据白秋芳回忆,2010年10月,她与沈冲住在了一起。

10月中旬,白秋芳的妈妈陈桂芝去南宁看女儿,吃饭时叫上了邹秀莲。席间,趁白秋芳去上洗手间,陈桂芝叮嘱邹秀莲:“秋芳跟你是好朋友,她年纪轻,又一个人在外,从小被宠惯了,有什么事,你可得多帮帮她。”一听这话,邹秀莲犹豫着把白秋芳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白母,当白母询问沈冲情况时,邹秀莲也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二天,陈桂芝提出要见沈冲。白秋芳吓坏了,但还是硬着头皮赶紧把母亲的意思转告沈冲。沈冲十分高兴,好好地把自己拾掇了一番,想努力表现一下。谁想,一见面陈桂芝就直接以女儿年纪太小、刚工作没有任何事业和经济基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她的反对意见。而当着女儿的面,陈桂芝却说得十分直白“沈冲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又是老幺,一看就是被惯坏了的,不会照顾人。他家里条件也不好,跟着他,你将来要受苦的

白秋芳很沮丧,把母亲的态度一五一十地传达给了沈冲,无意中也透露了邹秀莲与母亲见过面的事情。白秋芳泪眼婆娑地说,“就靠你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将来怎么养活我,怎么扛起一个家!”她表示不想让母亲生气,需要冷静想想与他的感情问题。沈冲伤心地离开。事后仔细回味陈桂芝的话,他突然意识到,这话居然和当初邹秀莲告诉白秋芳的话一个口气。他顿时起了疑心,怀疑又是邹秀莲从中作梗。

爱情游离

分分合合总现老同学身影

记者走访了沈冲曾工作的药房的同事,获悉了沈和邹两人更多的不和。据药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说,有一天中午,沈冲突然当着同事的面警告邹秀莲:“我和秋芳的事,你以后少掺和”邹秀莲当时面子上挂不住,抢白道:“你以为我想掺和?是白秋芳对你没信心,才找我说这说那!―两人不欢而散。

那名同事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沈冲心情很郁闷。为了证明自己有实力多挣钱,工作时他更加卖力地给顾客推销药,好多拿提成。”“那他的工作有起色吗?”记者问。同事摇了摇头,说:“卖药能挣大钱吗?内部竞争又激烈,他也没有特别的优势。”

这名同事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有一次,一位顾客来买降压药,沈冲立马推荐了一款新药。不想,顾客直白地说:“上次你们也是介绍我吃这个药,没有用。”沈冲刚想推荐另外一种药,旁边柜组的李芬见状凑过来,拿出另一种药品一顿猛吹。最后,客人买了李芬推荐的降压药。

沈冲的脸色很难看。顾客刚转身结账,他就忍不住嘟囔:“搞什么搞,抢我的顾客!”李芬不服气,争辩道:“别人说你的药没用,那能怪谁!”沈冲气急败坏,高声骂了起来,卖场的顾客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白秋芳赶紧过来劝他:“算了,就两盒药,都是同事。”气头上的沈冲听不进她的劝阻,依然骂骂咧咧。听到动静出来的店长十分气恼,把沈冲叫进办公室一顿批评:“我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也不管谁对谁错,但你今天的粗鲁行为损害了药店的声誉。”

沈冲不服气,觉得店长偏袒李 芬,气呼呼地冲出了卖场。同事们对这事议论纷纷,邹秀莲和李芬一个组,也为自己组的同事抱不平,觉得沈冲在店里与同事吵架是不负责的行为,其他同事也七嘴八舌地议论沈冲的不是。大家的议论让白秋芳很难堪。她本想追出去劝慰男友,最后也没挪动脚步。

当晚,白秋芳心绪不佳,住到了邹秀莲家里。她告诉邹秀莲:同居一段时间后,她也发现沈冲虽然细心,却任生、自我,而且经济能力有限,她也不知到底该不该与他将爱情进行下去。

见白秋芳真心问自己,邹秀莲心情复杂地说:“我早说过,沈冲不适合你。他和你一样,在家中备受宠爱,你需要找一个足够强大、成熟稳重的男朋友做你的后盾,而沈冲适合那种坚强的女孩子。两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在一起,肯定会有矛盾。”

闺蜜的话让白秋芳对沈冲越来越没有信心,她开始考虑跟沈冲分手。一路唱衰怨恨渐起,

举刀叩问你越界的热心

当警方进一步审问是什么让他起了杀机时,沈冲低下了头。半晌,他痛苦地说:“虽然我恨她,但我事先没有想过要杀她。白秋芳打掉了我们的孩子,还知道我得了乙肝,这都是邹秀莲从中作梗…”

原来,当白秋芳下定决心与沈冲分手时,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又急又怕,唯有告诉沈冲。沈冲鼓励她把孩子生下来,还承诺:“把孩子生下来,你就差不多20岁,我们正好领证结婚,一家人幸福地过日子。”

本就有些犹豫的白秋芳不知如何是好。一想到19岁生子,无脸见父母,就十自得不行,一连几天魂不守舍。邹秀莲发现了白秋芳的异样,关心地询问她出了什么事。情绪处在崩溃边缘的白秋芳再也忍不住,向好友说出了切。

邹秀莲吃惊地瞪大眼睛:“这么大的事,你可得想清楚了!生下孩子,那将来就得跟沈冲结婚……而且,你这么年轻,生下孩子也不到20岁,到时候孩子连户口都不好办。”

说着说着,邹秀莲似乎想到了什么:“沈冲得过乙肝,会传染的,你知道吗?”“乙肝!”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震得白秋芳半天说不出话来,沈冲居然连有乙肝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瞒着她!白秋芳越想越没有安全感,而邹秀莲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也帮她理清了思绪,她当即下定决心:打掉孩子。因担心沈冲阻挠,她并没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他,想把孩子处理之后,再与沈冲好好谈。

第二天,在邹秀莲的陪伴下,白秋芳不声不响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然后在邹秀莲的陪伴下回到了出租屋。沈冲回家后得知事情原委,暴跳如雷,对着白秋芳大吼大叫。邹秀莲正在厨房熬鸡汤,忙出来解围:“秋芳身体弱,要多休息。她还年轻,以后多的是机会。而且,医生说你得过乙肝,传染给孩子的概率很高,最好打掉。”沈冲顿时明白:邹秀莲向白秋芳透露了他得过乙肝的事。他愤怒地质问邹秀莲:“你是我们什么人?我和她的事,你为什么总要替我们做决定?你就不能放手让我们自己解决吗?”面色苍白的白秋芳见他这样对自己及朋友,更加心灰意冷,当即流着眼泪坚决要分手。沈冲气得摔门而出。

孩子没了,女朋友要分手,工作没有起色,沈冲万念俱灰,在路边的小饭馆里借酒浇愁。喝得半醉,他叫来了以前在药店工作过的同事肖华来陪他。他痛苦得不停地喃喃自语:“谁让你打掉我的孩子的?我是孩子的父亲,你为什么不问问我?”肖华小心地劝慰:“以后对白秋芳好点儿。”沈冲一下跳了起来:“我对她怎么不好了?只差把心掏出来给她了……”说着说着,呜呜大哭。突然,他敏感地反问:“你听谁说我对她不好了?”肖华不知该如何回答。沈冲生气地追问:“是不是又是邹秀莲在背后嚼舌根?”本是无意说出的一句话,没想到沈冲这样较真,怕他继续追问,肖华也就没反驳。可在沈冲眼里,这表示肖华默认了。

9月28日,白秋芳搬离了沈冲的家。沈冲万分痛苦,知道分手已成定局,而心里所有的恨也集中在邹秀莲一个人身上。在沈冲看来,自己与白秋芳之间并没有什么问题,是邹秀莲一次次“打破”了自己的恋情、充当了自己的爱情审判官,才让白秋芳离开了自己。他对邹秀莲的恨随着白秋芳的离开变得越发深重。

在向警方交代杀人现场时,沈冲表示很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10月2日那天晚上,他本来是要去找朋友向勇喝酒排遣,但向勇不在。“好像鬼使神差样,我突然想到邹秀莲就住在附近。于是,我朝着邹秀莲家的方向走去。到了楼下看到她房间亮着灯时,我浑身的血直往脑门上涌。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找邹秀莲问清楚:身为同事,又是同学,为何要干涉我的感情?”

得知是沈冲在敲门,邹秀莲半天没回应。沈冲强压心头怒火:“有几句话想跟你说,不会耽误你很久。”邹秀莲把门开了条缝。沈冲旋即用力挤进去,质问她:“你为什么老在背后造谣,拆散我和白秋芳?”邹秀莲性格急躁,也火了,吼道:“我造了什么谣?你们俩不适合关我什么事?”说着,不由分说就推他出去。沈冲推开她的手,两人扭打在一起。邹秀莲哪是年轻力壮的沈冲的对手,很快被他推倒在地。邹秀莲急了,爬起来冲过去一把抓伤了沈冲的脸。脸上火烧火燎的刺痛让沈冲失去了理智,他把掐住邹秀莲的脖子。邹秀莲奋力反抗,但她越反抗沈冲越用力掐。沈冲掐红了眼,不知道掐了多久,直到感觉邹秀莲没反应了才松开双手,这时发现她嘴唇发青,已被掐死了。

沈冲脑子一片空白,一连吸了10根烟压抑心中的恐慌。1个小时后,他意识到自己杀了人,十分恐惧,决定毁尸灭迹。他从厨房找来一把菜刀,将尸体肢解,装进塑料袋里。然后坐出租车去了碧湖路,下车后趁雨夜将袋子扔进附近的南湖里。

得知好朋友是因为她白秋芳的事情丧了命,小白哭得昏了过去。噩耗传到沈冲、邹秀莲二人的同学耳中,大家震惊不已。办案民警对邹秀莲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他对记者说,情侣之间吵架或者闹矛盾,常常是床头吵床尾和,并不能完全靠道理和理智说得清楚,所以我们通常都说“劝和不劝分”。而邹秀莲却把朋友的爱情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一再阻止朋友正在进行的、自己并不看好的爱情。她热心快肠又口无遮拦,结果招来朋友男友的抱怨,直至成为别人爱情灭亡的替罪羔羊。多年从警经历让他悟出一个道理:为人处世不能单凭一颗善心,交流需要讲究艺术,特别是涉及别人感情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当倾听者,不能把自己当判官。

何其芳的秋天篇2

1、 清似水沉香,色染蔷薇露。 ——宋·向子諲《生查子·木犀》

2、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宋·高观国《菩萨蛮》

3、 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 ——宋·韩驹《木犀》

4、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冷冷湿秋圃。 ——元·顾瑛《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

5、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6、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清·张云璈《满觉陇》

7、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

8、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9、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0、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11、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

12、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3、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4、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

15、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真《木犀》

16、 只饶篱菊同时出,高占红梅一着先。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 ——宋·陆游《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17、 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 ——宋·范成大《次韵马少伊木犀》

18、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木犀》

19、 水边一笑,十里得清香。 ——宋·向子諲《满庭芳·岩桂》

1、 清似水沉香,色染蔷薇露。 ——宋·向子諲《生查子·木犀》

2、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宋·高观国《菩萨蛮》

3、 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 ——宋·韩驹《木犀》

4、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冷冷湿秋圃。 ——元·顾瑛《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

5、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6、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清·张云璈《满觉陇》

7、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

8、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9、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0、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11、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

12、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3、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4、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

何其芳的秋天篇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再美丽的团扇也终于要等到秋天,如霜似雪,形如满月的团扇,在秋这个落寞的季节里,要么被收起,要么被弃置,发黄的扇面早已不复初见时的皎洁团圆。若秋不来得这般匆匆,时光能驻留在初见时海棠花畔,团扇怀袖的美好时刻,那该有多好。然而,即便是销魂的芳华,经历过秋的洗礼,一切都只是曾经的昙花一现。

秋意渐浓,乍暖还寒,放眼四望,苍老的梧桐落寞地静立于绵绵秋雨中,满地堆积的黄花,憔悴损,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旖旎与芳华;古道西风下的瘦马,踽踽独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寞的身影与漫天秋色融为一体。

秋,总能那么轻易地勾起人的哀思与愁情,让人为之伤怀。秋,就似毁灭梦幻的魔王,汲取芳华,仅留下失却生命气息的枯叶与凄清苍茫的芦苇,静静地叹息着秋的落寞。

然而,秋,并非总是单调的,凄清的,它也有明丽的色彩,豪迈的底蕴。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而上,飞过杨柳堆烟的庭院,飞过忧伤的雨丝与明媚的山河,将无限诗情引到九天碧霄。自古多少文人雅客逢秋悲寂寥,刘禹锡却独树一帜,偏言秋日远胜今朝。诚然,秋以其独特的色彩点染四季的画卷;秋风吹熟了累累硕果;淅淅沥沥的秋雨也为平淡无奇的生活添了几分韵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秋也是豪迈的,意气风发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也是简约中泛着明丽,绿意盎然的青叶固然惹人喜爱;而秋叶也是别具风情的,红艳似火的枫叶燃起如火如荼的激情,即便是满地堆积的枯叶,静静地踩过,也有一种舒心的感觉。秋天的颜色,火红的,金黄的,都会带给人沉甸甸的喜悦。

秋,没有春夏的灿烂,倒更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更有深沉韵味。秋,并不总是落寞单调的,怀着豁达的心境,我们就能尽情领略秋景的豪迈与内在底蕴。

秋意渐浓,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怀念,忆起百花争妍的春,凉风习习的夏以及那些日子里美好的过往。或许,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岁月的磨洗,却只是眷念着那曾经不可理喻的依恋,即便是年少时的肆无忌惮。在秋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放飞新的梦想,在青春的旷野挥洒汗水与激情,憧憬明朝的硕果累累。

何其芳的秋天篇4

袅娜芳草镀金色,过尽喜燕笑春风。

低吟浅唱山河转,把酒畅饮醉花间。

满园芬芳不够看,更邀彩蝶舞翩翩。

素手流云拨琴弦,奏不尽沧海桑田。

春心若飞相思曲,高山流水似华年。

此时黄昏无限美,陌上伊人绝世媚。

诚愿此景成永恒,莫变老来纵横泪。

雨后凉秋,欢颜总会有。秋风回旋卷一堆枯黄残叶,落一地凄清荒芜。满园芬芳散去,花盆黄土仍在,不见昔时艳阳花,唯有地上几道残破笑容。雁字排空,戾惊九天,携片片红霞,染半边天涯。红日如轮,转动世间沧桑,万丈金光,照亮前路茫茫。寂寞流年,吟唱温馨的秋曲,漫过红尘纤陌,迎来陌上菊花朵朵,欢愁交错。

秋本无意,是人赋予其悲之感,每逢秋日,人心便添几分寂寥。铺开萱纸,执笔落墨,书冷暖沉浮。人生如梦,梦中天堂,人人向往。追忆童年,漫天飞舞七彩斑斓的蝴蝶,红蜻蜓体态盈盈树间追逐,满园菜花笑开颜,无忧无虑如那枝上鸣叫的麻雀,银铃笑语不断,嫩红脸庞永远挂着一酒窝。想而今,忧愁写满香纸,无奈爬满脸颊,呼吸沉重空气。生活,上了锁。

泪洒长空化璀璨繁星,天上多少星辰,地上多少泪痕。残月别枝,月光微凉,黑鸦悲鸣,叫声彷徨。独立黑夜,落木成殇,红尘多少琐事烦乱,织成万丈天网,网住苍穹,网住生活,网中更有千千结。

清晨,雄鸡高亢鸣叫,天未明,夜未散。每天都换一种心情。起床,或许昨日还一路高歌,笑语连天,醒后却莫名其妙地感到伤悲,想到过去的种种伤心事,想到迷茫无助的前程,想到人终会死……突然心如绞,痛。拖着蹒跚步履,镜中愁容,欢颜不见,酒窝不见。人生总有无限愁绪埋心头,只待一根导火线,当忧愁爆满心窝,平地惊雷,晴空闪电,两行辛酸泪,依稀映着尘世种种。

原来,生活并非诗中那么美好,诗中的生活,只会在梦境中出现。梦中,春江花月夜,柳岸燕双飞,仙乐回响,霓裳飘飘。现实,秋风瑟瑟,百花凋零,人去楼空。

岁月安好,静守花开。平平淡淡的日子 ,不痛不痒的心情,曾经漫无目的地追求,挥泪如雨,曾经热血执著地拼搏,豪气冲天。起起落落的人生,凉风漫过,冷暖自知。洒满阳光的午后,煮一壶清茗,芳香溢出别致的杯盏,沁人心脾。呷一口清茶,于陌上放歌,风舞青丝,枯叶纷飞洒落肩头,转身处,秋日黄花盛开。

尘世苦海茫茫无边,需用一生光阴泅渡。若灵魂为船,前进的方向靠自己而定,大风大浪,独自漂泊。人心中都有彼岸,彼岸花或清丽芬芳,或妖娆艳丽。

雨湿桂花,不失芳香。风瑟瑟,雨萧萧,天空白云消,凉意袭来,温馨不在。不见朵朵花瓣,只闻阵阵清香,桂花独傲凉秋中,飘香成韵,不管红尘的平平仄仄,悠然成诗,传遍世间。若,让人生如花,我愿世界开满桂花。树下一桌一椅,煮一盏清茗品人生,抒一纸墨香写悲欢离合,吹一支长笛鸣红尘百态,弹一曲琴筝奏响流年之歌。愿于树下守望世间,看云卷云舒,繁华落尽。愿于树下低吟浅唱,香染芳华,淡然一笑,彼岸花开。

少年不谙世事,朦胧烟雨花季。

挥笔一纸寒,缕缕愁丝绕指。

流逝,流逝,

徒剩几行墨迹。

佛说,岁月悠悠,世间终会出现两朵相同的花,千百年后回眸,一花凋零一花绽放,是否为同一朵,任后人评判。

纤陌红尘花自开,莫管鸿雁向天哀。待得一世芬芳散,已是沧桑一轮回。

佛陀拈花一笑,不急不躁,不骄不傲,淡泊心性,座上品茗,静看尘世百态。

雨后凉秋吹素衣,世间冷暖人自知。

满阶残黄不曾扫,落花堆里空伫立。

煮酒扶琴饮不暖,世间沧桑无情变。

满腔愁意无人诉,曲终弦断有谁怜?

半卷香纸浸愁容,暮雪纷飞伤心中。

墙角腊梅独自傲,天涯是否现霓虹。

芳华美梦成蹉跎,人心险恶世情薄。

一生难觅一知己,奈何知己已非昨。

何其芳的秋天篇5

张秋兰特别喜欢柿子。

张秋兰住的这个村叫张柿元,之所以叫“张柿元”,大概也和这整片的柿树林有一定关系吧。村子西半部,紧邻沙颍河河堤,河堤两边,密密麻麻长满柿树。平时,张秋兰很喜欢站在柿子树下,背靠滑溜溜的树干,无聊地揪下一片树叶,手捏着叶柄,左转转,右转转。柿树的叶子,跟其他果树叶子不太相同,像桃、梨、苹果、杏和石榴的叶子都很薄,而且周边还布满锯齿一样的牙,摸上去涩拉拉的,感觉很不舒服。而柿叶呢,不仅宽大、厚实,而且光滑似锦,一种绸缎般的感觉。所以,张秋兰很喜欢把它当扇子用。河堤上,一年四季不缺溜河风,本来就凉快得很,再经柿叶那么一扇,张秋兰的心里,更加惬意无比了。

说起来,和孙前进认识,也是因为柿子。那时候,张秋兰刚上小学五年级。村子穷,校园条件也差,教室的木窗户上,原本是装有手指粗的钢筋的,后来全让附近的村民偷走当破烂卖了。窗户上没了把持的东西,整天空洞洞的,像一张没牙的嘴巴。逢星期六休息的时候,老师就嘱咐学生,一定别忘把自己屁股底下的长凳搬回家,免得被人偷去,偷去你还坐个屁呀。孙前进是河对岸孙咀村的。由于孙咀村比较小,人也比较少,不值当办学校,办了也没几个人上学。所以,孙咀村的学生,都要穿过孙咀桥,到张柿元学校去上学。这天下午,孙前进肩上扛着长凳,慢慢悠悠地往家里走。一上河堤,孙前进立马被一棵柿树吸引住了。吸引住孙前进的,并不是这些高大的柿子树,也不是柿树林那优美的景色,孙前进还小着呢,还不具备艺术家所特有的欣赏细胞。准确地说,孙前进是被这一树金黄的柿子所吸引。多么诱人的柿子呀!青里透着黄,黄里透着红,成疙瘩搭蛋子,簇拥在绿叶中间,把树枝都累弯了。孙前进知道,像这样成色的柿子,放麦堆里捂不了几天,出来就是又红又软、香甜可口的烘柿了。于是,孙前进抓住长凳的一头,狠命往长柿子的地方甩。不几下,就砸下来很多柿子。孙前进脱下衣衫,裹上柿子正要离去,不料却被一个人拦住。这人就是张秋兰的爹。这柿树就是张秋兰家的柿树。

孙前进知道坏大事了,犯到谁手里都没事,唯独别犯到张秋兰的爹手里。因为,才没多长时间,孙前进的爹和张秋兰的爹,因为地边问题打过架。

果然,张秋兰的爹一脸坏笑地,不但当场逼着孙前进吃下几个苦涩的柿子,而且还没收了他的长凳。

吃柿子不要紧,无非是苦涩一点,即便再吃上几个也死不了人。关键是,再上学时候不能没板凳啊。孙前进不敢对他老子说,他知道说出来肯定没好果子吃。思来想去,孙前进只能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他同学张秋兰身上。

上学的时候,孙前进特意向他爹要了三毛钱,说是买作业本,但是从小卖部出来,孙前进口袋里却装了一大把糖块。自从有了糖块,孙前进的手就一直暖在口袋里再没掏出来。他一边走,一边像和尚拨念珠似的,默默地数着糖块的数量。孙前进的手比较小,糖块比较多,狠狠地抓上一把,口袋的角落里总是还散落着几个糖块。

还没等他数准,远远就看见张秋兰走过来。跟张秋兰走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同学张春芳。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孙前进大步迎上去,二话没说,掏出来糖块就往张秋兰口袋里塞。

张秋兰先是一惊,很快便镇定下来,笑问孙前进,我家院子里的板凳是不是你的?

孙前进连忙点头。

张秋兰笑弯了腰,捂着肚子说,我就知道是你的,板凳下面用蓝墨水写着你的名字呢。张秋兰笑完,掏出两个糖块给了身边的张春芳。同学之间,她和张春芳最要好。

我弄丢了。你爹捡到了。你给我搬过来吧。孙前进没敢实话实说,他怕同学知道后笑话他。

张秋兰扑哧一下又笑。显然,张秋兰已经知道事情真相了。吃饭时候,张秋兰的爹把这事讲得异常精彩,尤其是孙前进吃柿子时涩得呲牙咧嘴的镜头,把张秋兰一家人的眼泪都逼出来了。唯独张秋兰没表情。张秋兰觉得她爹做得实在太过分,为了几个柿子,她爹怎么能干出那么缺德的事呢!

知道归知道,张秋兰并没把这事说出来,她想给孙前进留个面子。何况现在,孙前进还给她买了许多糖块。

张秋兰说,走吧,跟我一起回家搬凳子。看孙前进有些犹豫。张秋兰又说,放心吧,我爹妈早就下地了,家里没人。

孙前进这才露出了笑脸。

不久,老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重新调整座位,刚好把张秋兰调给了孙前进,让他俩有幸成为同桌。老师之所以这样调整,完全是出于为教学考虑,可以说无半点私心杂念。心存杂念的,只有张秋兰和孙前进。

新同桌相处,就像两个刚安装到一起的齿轮,往往需要一段磨合期。但是,张秋兰和孙前进几乎一点没磨,就糅合在一起了。孙前进过生日那天,他妈给他煮了俩鸡蛋。在乡下,两个鸡蛋就算是送给孙前进最大最好的生日礼物。而孙前进呢,并没有三下五除二把俩鸡蛋吞下肚,他只吃了一个,把另一个个儿头稍大的悄悄装进了书包。孙前进装鸡蛋的时候,不小心被他妈发现了,但是,他妈并没当面阻止――他妈还以为这孩子是等下午饿了再吃呢。不成想,这个大个儿鸡蛋却悄悄装进张秋兰的肚子。

张秋兰呢,也从没忘记过孙前进。张秋兰家没别的东西,有的是大筐大筐捂好的或者正捂着的柿子。说起来,张秋兰家的柿子,总是捂得比别人家的好。别人家都死心眼,捂柿子就是捂柿子:把黄柿子放进大缸,然后用塑料布把缸口一密封,一放就是一个多星期。这样的传统方法捂出来的柿子,首先是颜色不好,不是正儿八经的红,而是一片红,一片黄,很不均匀。其次是有黑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跟妙龄少女脸上长满麻点一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张秋兰的爹心眼本来就很透气,用乡里话说,能,又读过几天书,算得上能上加能。经他手捂出来的柿子,把儿是青的,果儿是红的,青衬托着红,煞是好看,扫一眼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同样是柿子,拉到同样市场,往往要等张秋兰家的卖完,别人家才开始卖,而且价格还有差别。

中间的秘密只有张秋兰知道。柿子装缸后,他爹背上喷雾器,往缸里喷洒一种叫“催红剂”的药物。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让她爹一年四季活在得意中。

张秋兰给孙前进拿的是柿子。张秋兰不光知道孙前进爱吃柿子,还知道孙前进的奶奶也爱吃柿子。因此,每次拿柿子的时候,张秋兰总是尽可能多带一些。一部分让孙前进吃,另一部分让孙前进捎给他奶奶。张秋兰从筐里选柿子的时候,专拣小的和红的来拿,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那种又小又红的柿子,才最甜、最好吃。用潘长江的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孙前进吃柿子的模样很可爱,柿子放到嘴边,扑哧一下就没了,再吐出来时,只剩下一张薄皮。跟吃个葡萄差不多吧。

最让孙前进感动的是,一次张秋兰书包里装满柿子,半道上遇见同学张春芳。张春芳明知道张秋兰是在给孙前进带柿子,却故意缠着她要。张秋兰呢,犹豫了半天,才从书包里摸出一个柿子来。张春芳不愿意,说,咱俩这么好,你才给我一个柿子。够不够朋友啊?

张秋兰说,你家不是有柿子吗?在家不吃个够,干嘛非要等出门后,再缠着我要柿子吃?

张春芳说,不瞒你说,我家还真不缺柿子。但是,我就是要吃你的柿子。我想要看看,在你心目中,究竟是我重要还是孙前进重要。说完,张春芳上前一步,伸手就抢张秋兰的书包。张秋兰咯咯地笑着,按住书包口撒腿就跑。才跑两步,书包带子断了,书包掉在地上,那柿子就不是柿子了,成了一团果酱。

张秋兰哭了,索性捡起书本,一撅一撅地走,也不理张春芳了。张春芳既生气又有点内疚,追着张秋兰喊,等等我呀张秋兰……见张秋兰依然没等她的意思,就停下了,跺着脚说,明天我一定赔你一书包柿子。

张秋兰心说,你赔两书包又有什么用呢?关键是孙前进下午吃不上柿子了。

心都在孙前进身上,成绩当然好不到哪去。勉强维持到初中毕业,张秋兰再不愿上学了。家人很生气,不住地埋怨她,小小年纪,不上学看你能干啥。张秋兰赌气说,你们能干的活我都能干。又说,大不了去卖柿子。

她爹一听,果真给她备了辆车子,让她到市场卖柿子。

对孙前进来说,张秋兰就像一个幡,她这一走,把孙前进的心也给带走了。不多久,孙前进便下了学。现在,菜市场给他们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恋爱环境。几乎每天,孙前进都骑着自行车,跑到菜市场找张秋兰。没顾客时候跟张秋兰聊天,有顾客时候,帮张秋兰卖柿子。

跟张秋兰一块卖柿子的,还有她的同学张春芳。张春芳家的柿子,色泽差,而且还带着黑斑,所以卖起来比较费劲。按照常规,一好一坏两样东西摆在一起出售,通常是做生意的大忌。尽管如此,张春芳仍然愿意跟张秋兰肩并肩一道卖柿子。张秋兰的柿子好,她卖一块钱四斤。张春芳有自知之明,她卖一块钱五斤。菜市场人比较杂,嘴稍微金贵些的,毫不犹豫就会买张秋兰的柿子;那些贪图便宜的老头老太,自然而然专拣张春芳的柿子买。所谓百货对百客。这样一来,俩人几乎同时都能把自家的柿子卖完。数钱的时候,张春芳心里就不平衡了,同样两筐柿子,张秋兰每次都比她多卖十多块钱。张春芳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嫉妒得不得了。而且张春芳的嫉妒,很快就体现在行为上。买柿子的时候,那些老头老太们往往一边挑拣,一边抱怨张春芳,看看人家的柿子,多好!多鲜亮!看看你家的柿子,都成这样了还卖那么贵。张春芳趁张秋兰不注意,就探过头去,压低声音对老头老太们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你知道她家柿子为啥红?抹药了呗。人吃了呀,不但肚子疼,还容易拉稀。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是,一旦没买主的时候,张春芳就会不失时机地凑到张秋兰摊子前,顺手捏她家一两个柿子,一边吃,一边揶揄张秋兰,啧啧,还是你家的柿子甜呐。

张秋兰也不跟她计较。一两个柿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家里有的是。要不是花费力气带这么远,吃撑死张秋兰都不会心疼。这方面不计较,另一方面她却计较得很。孙前进来菜市场的目的,很明显是在跟她张秋兰谈对象。但是,张春芳却偏偏喜欢充当电灯泡的角色,再说得狠一点,就是中间插杠子。

张春芳的摊子靠外,张秋兰的靠里,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张春芳有着明显的优势。孙前进来了,往往人还没走到张秋兰跟前,就被张春芳叫住。张春芳一把拉住孙前进的手,叽叽喳喳的,活跃得像个枝头的鸟雀。有时间,张春芳还会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摸出糖块什么的,不失时机地塞到孙前进手里……

这中间,张秋兰的脑子里特别乱。张秋兰眼睛看着秤盘的星,心却一点没在斤两上。张春芳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她的严密监视中,都深深地镌刻在她脑海里。虽然是好朋友,但张秋兰跟张春芳的性格却大不相同。无论什么时候,张秋兰都不会像张春芳那样,疯起来找不着边际。张秋兰性格较内向些,她只能从心里默默呼唤孙前进,盼着孙前进赶快朝她身边走来。

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张秋兰不想再跟张春芳一起卖柿子了。她宁愿起得再早一些,好摆脱张春芳的纠缠。但是,这样的方法只用了两次,再用就很难奏效了。张春芳这丫头鬼得很,张秋兰起得早,张春芳起得比她更早。天刚麻麻亮,张春芳就来到张秋兰家门口,扯着嗓子喊她一起出去卖柿子。张秋兰心里烦,想不答应,但是她妈在东屋已经替她答应了。她妈一边催促张秋兰,一边慌着脚去给张春芳开门。张秋兰还听见她妈在一个劲表扬张春芳,这妮子,咋这么勤快哩!张秋兰却没好气,嘟哝说,照这样下去,我们家都不用养鸡了。

为了彻底甩掉张春芳,俩人又把约会的场所选在了河畔。河畔确实是个恋爱的好地方,上有参天大树,下有荆棘密布,甭说蹲进去俩人,就是藏一个部队都不成问题。菜市场是个热闹场所,众目睽睽之下,孙前进丝毫不敢放肆。如果在菜市场他是一只绵羊的话,那么到了河畔他却彻底变成一头饿狼。在这里,孙前进如入无人之境,他的手所选择的位置,一次比一次低……但是,往往到了紧要关头,也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时候,张秋兰开始反抗。来回扭动几下,就从孙前进怀抱里挣脱出来。看孙前进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张秋兰总报以羞涩一笑,而后重新扑到他怀里,说,我害怕!完了又跟他撒娇,早晚还不都是你的?

不过,事情远远没张秋兰想得那么简单。张秋兰和孙前进谈对象的事,像长了腿一样,不几下就跑到她爹耳朵里。把她爹吓了一跳,事隔很长时间,她爹显然已经回想不起来当初那个偷他家柿子的小毛孩了。但是,她爹一打听,很快就知道,这孩子竟然是孙咀村那个曾经跟他打过架的人的孩子。她爹心里咯噔了一下,脸就耷拉下来了。

她爹脸一黑,张秋兰就知道要坏菜,就催促孙前进,让他爹以最快的速度,托个媒人到她家来说亲。但是,事情远远没有张秋兰想象得那么简单,还没等媒人张口,张秋兰她爹就一口回绝了。

更糟糕的是,孙前进的爹一向不爱发脾气,可是这次听媒人一说,他爹顿时勃然大怒。当初要不是孙前进苦苦哀求,他爹压根就不愿意低三下四去托人到张秋兰家提媒。这下可好,等于拿他老孙家的人头,去撞张家的裤裆了。事情要传出去,一家人的脸往哪搁呀!

不过生气归生气,孙前进他爹还是异常丰盛地招待了媒人。喝酒中间,他爹只说了一句话,我就不信俺老孙家的人,竟然娶不到张柿元的闺女。

两家一较上劲,最最着急的,要数张秋兰了。张秋兰气得直跺脚,她说不清究竟是她爹的错,还是孙前进的爹有问题。假如双方有一个心平气和的,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张秋兰隐约感觉到,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及时挽回的话,恐怕今后永远也没机会了。要想挽回,必须先从孙前进的爹那里下手――她爹那都好说,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之前,张秋兰多次听孙前进说过,在他们孙家,能像捏柿子一样捏住孙前进的爹的,只有孙前进的奶奶一人。孙前进的爹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孝顺。

现在,张秋兰觉得该是自己出马的时候了,她急需要做的,就是亲自到孙咀村走一趟,想方设法,去说服孙前进的奶奶。只要赢得他奶奶的支持,就等于在迷失中找到一条捷径,一切事情都要好办得多。既然去看孙前进的奶奶,总不能空着手吧?张秋兰去拿柿子时,缸里的柿子已经所剩无几,并且大部分开始霉烂,整个缸内弥漫着一股酸不拉几的味道。张秋兰费了好长时间,才算矮子里面挑将军,精挑细选出一兜完整的柿子。

到孙前进家的时候,孙前进的奶奶正盘着腿,坐在门口的蒲团上晒太阳。张秋兰这才意识到,秋天渐行渐远,初冬正在来临。天灰地黄之间,到处是一派萧瑟景象。家里人都出去了,难得摊上这么个静谧气氛。张秋兰人还没到跟前,柿子便先递了过去。

然后,张秋兰一屁股坐到孙前进的奶奶面前,微笑着,看老太太吃柿子。

老太太先让张秋兰吃,张秋兰不肯吃。老太太就不客气了,右手的三个手指捏起一个柿子,左手的两个手指把柿子皮掐破,然后放嘴边一吸,原本饱满的柿子,立马像扎破的气球样,仅剩下一张薄皮。老太太已经没牙了,上下都是红扑扑的牙床。但是,没牙也不影响她吃柿子。再说准确一点,应该是“喝”柿子。老太太一连喝了三个柿子,好像才满足,打着嗝对张秋兰说,你先回吧。放心。等我的回话。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秋兰觉得特别的难熬。上学的时候,学习成语“度日如年”,她知道释义,却总是不理解。但是今天,她总算真真切切地尝到度日如年的滋味了。

终于有消息了。但是,这消息却足以令张秋兰窒息,她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孙前进怎么会跟她的同学张春芳扯到一起呢?张秋兰的手在抖,心也在抖,她开始抱怨。先抱怨自己的爹和孙前进的爹不通情理,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怎么不为孩子多考虑考虑呢?第二个抱怨的人就是她自己了。当初孙前进在河畔要跟她那个的时候,她干吗反抗?干吗不跟他那个呢?真是生米做成熟饭,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他爹,她爹,都会通通变成哑巴,谁都不可能再僵着脖子往一旁拧了。

还是说眼前的事吧。现在,张秋兰决定再去孙咀村一趟,再见见孙前进的奶奶,再探探老太太的想法……她坚信,事情绝不会像传说中的那样。

张秋兰再去拿柿子时,缸里已经没柿子了。她爹早已把好坏柿子全部清理干净,并且已经用水把缸刷过了。张秋兰往缸口一趴,锃亮的缸底立马映射出她的影子。

张秋兰很泄气,又埋怨她爹,早不勤快晚不勤快,干嘛非要这时候勤快呢。

出了门,张秋兰一眼望见,河堤的树梢上,分明还挂着几个柿子。这些经过风霜考验的柿子,竟显得格外的红!一个接一个,像节日里悬挂在树上的灯笼。张秋兰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顺着树干往上爬。但是,才摘了几个柿子,张秋兰就掉下来了。送往医院的路上,张秋兰手里还紧紧抓着个柿子。

接下来,张秋兰一条腿骨折。

接下来,张秋兰出院,回家养伤。

躺在床上,张秋兰特别想见见孙前进。

这天,孙咀桥上,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接着,又有唢呐呜呜哇哇朝村子这边走过来。张秋兰知道,肯定是河对岸有人来定亲了。

不会是孙前进吧?

张秋兰挣扎着想站起来,却被她妈死死按住。她妈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才呆床上几天啊。石膏板还没去掉,你不要命啦!

但是,无论她妈怎么劝说,张秋兰就是不听,仍执拗地挣扎着往门外走。

等她跌跌撞撞地挪到大门口的时候,一帮人已经簇拥着从她家门口过去了。张秋兰隐隐约约看见,走在最后面的,是一辆装满各样礼品的三轮车,礼品箱一层摞一层码得很高,花红柳绿间,上下还贴有一溜红纸剪成的巴掌宽的封条。距离太远,封条上具体写的什么字,张秋兰已经看不清了。但是,张秋兰却影影绰绰瞅见队伍的最前面,走着一个穿灰色西装的人。

何其芳的秋天篇6

这些野都是浅蓝色的。(在我家小花园里)我仔细数了数发现它们都有十六片细长的小花瓣,浅黄色花瓣整齐地围着浅蓝色的花芯。这些野的花期大约在十四天左右,一般每个花骨朵从长出小骨朵到完全开放大约需要三个星期左右。站在野丛里,就仿佛置身于浅蓝色的海洋当中,这些野只有我的膝盖那么高,每一朵花儿都在风中向我招手,对着我微笑,仿佛就是一个朴素的凉山女娃,在阳光摇曳下轻舞着生命的喜悦。这时,我总是不由自主的低下头去亲近它们,轻轻地触摸着枝桠,把鼻尖贴上去,小心地亲吻着它们,深深地吸着它吐出来的幽香……整个空中也飘逸着清幽的香味和神秘的魅力。

这些小小的野算不上花儿王国里的贵族,充其量只能算是花儿王国里的小小角色。它既没有玫瑰的迷人,也没有玉兰花香的浓郁,更没有时时被人关注、赞叹不绝的荷花那样的清高。它就是它,小小的花,淡淡的香,默默地为着这个世界吐露自己的芬芳,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得到夸奖与否,都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就是被这种野的精神打动,我也要向它一样不管是否被人注意,都默默的、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过着平凡而踏实的日子。

今年的秋天来得特早,如二八女子姗姗的莲步轻摇,那绚烂的黄叶依依不舍的不忍坠落,我不知道爬满篱墙的红艳艳的植物叫什么,每回散步走在这条小路上,都情不自禁观望驻足,我想我的神情一定是喜悦的,在这个被古诗词渲染的萧瑟悲凉的秋天,有这样热情火辣的颜色怎不叫人心潮澎湃呢。仿佛秋风也爱恋着这个季节,柔软而温情。阳光恰到好处的暖着我的肌肤,整个人不免沉醉起来。于是嗅到了”芳熏百草,色艳群芳,在幽愈馨”的野菊的清香。

陶渊明歌咏过”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贞秀之姿并于东篱种菊之后,便被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引为知己。试想忽然一夜霜满碧瓦,芭蕉不展,荷败莲萎,红凋绿落,惟有”菊蕊独盈枝”,会是如何的惊喜呢。难怪明代诗人高启在”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的秋天要坐对幽轩赋诗了。这时如果有酒,有一知己,吟风弄月,把盏赏菊,对面是心爱的人,杏眼桃鳃,柳眉樱唇,素指纤纤,笑靥如春,或者他是长眉俊目,星眸微醉,衣袂飘飘,这场景该是怎样的风情万千呢。当然最好是繁花落尽之后于一山清水秀天高云淡之处寻菊之意韵,尽享生命乐趣,其中况味非尘俗庸人可体会啊。

苏轼赞誉”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写出了清冶?艳的姿态,诗人屈原“朝饮秋菊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彻彻底底的将菊做为生命的汁液啜饮而流芳后世,写出了菊的极致气韵。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黄”点染出菊的婀娜婉转绰约柔姿。古时女子聪慧多情,也以菊喻心,如朱淑真的“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道出了与菊同一的孤标傲世,而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暧昧已是对菊由衷的青睐了。不管怎样,古文人们写尽了的幽香,风姿,异质,奇态,潇潇洒洒的装点出一个风骨无限的菊的世界。唯有唐黄巢《题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赋予以重重杀气,令人心有余悸而惶惶然。

秋天的使者,为秋天画上美丽的音符,那音符凝聚了它们的坚强、勇敢,那音符中谱出了它们迎风挺立的姿态!

何其芳的秋天篇7

其实星妈这一行,早在20世纪以前,故都梨园行就有了这种行当,不过不叫星妈,而叫名妈而已。

福芝芳的母亲

北平第一号名妈,女婿名叫梅兰芳

当年北平第一号名妈要算福大奶奶:福大奶奶在旗,青年孀居,只生一女就是梅兰芳夫人福芝芳。福大奶奶人高马大,嗓音洪亮而且辩才无碍,发卷盘在头顶上,可又不像旗髻,喜欢穿旗袍坎肩马褂,跟当时蒙古卡拉沁王福晋同样打扮,市井好事之徒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福中堂”。福芝芳初露头角,是在北平香厂新世界大京班唱倒第三出。她颇有母风,身量高嗓子冲,有一般(注,即一班)大学生组织了一个留芳小集天天到新世界去捧场,福大奶奶把那帮人敷衍得很周到,报纸上天天可以看到捧福芝芳的诗词文章,所以福芝芳在新世界除了金少梅,她渐渐就混成角儿了。

她天天上园子是坐包月的玻璃棚马车,当然是母女同车,既能做伴又尽保护之责。有一些无聊的捧角家,渴望见颜色一倾衷曲,可是又怕福芝芳有母如虎,谁也不敢招惹。后来有人想出高招,写情书往马车里扔,起初福大奶奶尚没加以理会,不久变成不堪入目的春宫,这下可把福大奶奶惹翻了。她不坐马车里面,她更上一层,跟赶马车的并肩而坐,手持长鞭,看见有人靠近马车只要往车里一掷东西,她就长鞭一挥,抽得人鼠窜而逃,从此“福中堂”大名算是叫响了。

梅兰芳赴美公演时,福芝芳正有孕在身,梅原打算带孟小冬到美国观光一番,谁知被福大奶奶窥知个中秘密,愣让福芝芳挺着大肚子送兰芳登上总统号(注,应为“加拿大皇后”号)邮船,看着邮船启碇,才乘渡轮上岸,害得孟小冬空欢喜一场。

尚小云的母亲

贫穷名妈的“苟富贵勿相忘”

第二位名妈要算尚小云的母亲,尚小云有人说他是清初三藩尚可喜的后裔,不过等小云出世,家里已经贫无立锥之地,母亲靠着换肥得籽儿维生。这个行当是北平贫苦无依妇女们的专业,每天早晚沿街吆喝,谁家有破布碎纸、玻璃瓶子、洋铁罐儿,她们都可以接受换些肥得籽儿,或是丹凤红头火柴。说到肥得籽儿,就是在大陆,已经若干年没人使用了,现在年轻朋友不但没见过,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在梨园行管梳头桌的师傅们,如果是从大陆来的,占行贴片子(注,“占行”即旦角,“贴片子”则是指化妆时粘贴假发),大家都还用过肥得籽儿。尚老太太就是以此糊口。等到小云长到十岁左右,长得虽然眉清目秀,可是生活越过越艰难,万般无奈,乃经人介绍,把小云典给那王府当书僮了(注,那王即蒙古王爷那彦图,尚小云之父尚远照即为那王府总管)。

小云做事便捷伶俐,颇得那王府上下的欢心,可是他有个毛病,整天到晚喜欢哼哼唧唧唱个不停。那王看他是个唱戏的材料,于是把尚老太太找来,说明典价不要,把小云送到戏班学戏,问她愿意不愿意。尚老太太一琢磨,当王府书僮将来不见得有什么大出息,如果在戏班里唱红,他们母子可就有了出头之日了,不过她有个要求,就是小云身子赢弱,最好让他学武生,锻炼一下身体。戏班的学生,本来是由教师们量才器使,决定归哪一工,现在由那王保荐指定学武生,当然照样无误。所以后来尚小云在四大名旦中武工最磁实,唱《杀四门》《竹林计》《刺巴杰》能打能翻,唱大义务戏反串《溪皇庄》《蜡庙》开打火炽勇猛,梅程他们都自愧不如,这都是尚老太太让他学武生扎下的根基。尚老太太对于那王府感恩戴德毕生不忘,她对那王跟福晋的寿诞记得最清楚,总是在生日前一个月就撺掇小云去趟那王府攒一档子堂会戏,他有新排尚未公演的戏,总是在那王府先露,而且纯粹孝敬,分文不收。

尚小云的琴师赵砚奎为人四海圆到,又得尚小云的支持,所以做了五六任梨园公会会长。赵砚奎一到尚家来研究唱腔或是吊嗓子,尚老太太必定出来跟赵砚奎聊聊,凡是听到同行有疾病死亡,总是解囊相助。尚小云在梨园行博得“尚五十”的善名,就是只要梨园行朋友登门求助,最少是50元出手,彼时一袋洋面3块2毛,50元可真不菲了。尚老太太常说:“咱们当年穷苦无依,知道穷人的苦处,现在托老天爷的福,有碗舒心饭吃,只要力之所及,就应当多帮帮贫苦人的忙。”

吴素秋的母亲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吴温如说了话”

吴素秋的母亲吴温如跟马连良同号而不同姓,在故都梨园行也是名妈中的佼佼者。吴素秋考入北平戏曲学校学戏,取名玉蕴,跟戏校“四块玉”侯玉兰、李玉茹、白玉薇、李玉芝同期习艺。吴温如把女儿送入戏校,就胸怀大志,矢志要女儿出类拔萃成个名角儿,所以每逢歇官工(注:“歇官工”,京戏中行话,演员没有演出的时谓之“歇官工”),总会请素秋的老师们到家里来吃喝招待。芙蓉草、律佩芳、沈三玉、阎岚亭对吴素秋都特别关照,指点上不厌其烦,细腻认真,吴素秋也能勤学苦练,所以她在玉字辈里成为渐露头角的人物。不料好景不常,吴素秋跟王和霖发生了桃色纠纷,彼时王和霖在戏校是当家老生,如果开除,对戏校的实习公演影响太大,权衡利害,以记过了事。旦角方面有“四块玉”当前,吴素秋就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了。有人怂恿吴温如以处分不公跟戏曲学校大闹一通,吴温如颇识大体,认为这种不名誉的事,吵闹到最后,还是自己吃亏,何况民不斗官,自己女儿也不能说没有错呢!

女儿既已投身梨园,天份又不错,不如从梨园这条道一直走下去,于是吴玉蕴改名吴素秋,钻头觅脑拜在尚小云门下。起初小云因为戏校校长金仲荪跟程砚秋交非泛泛,而砚秋又是戏校常董,恐怕引起误会,不敢收这位女徒弟,吴温如于是又施展她八面玲珑的手腕,取得金仲荪的承诺,再加上整天跟尚老太太磨烦,小云迫不得已才正式收徒。一个认真教,一个用功学,所以过了不久,吴素秋就在她能干的名妈东奔西走努力之下,自己挑班唱戏,一出《义勇白夫人》文武不挡,唱做俱佳,奠定了后来跟童芷苓平分秋色的局面。吴素秋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住颐中大饭店,而吴温如为了节省园子里的开支,到天津总住元兴旅馆。这位名妈经常跟梨园行的经励科(注,旧时戏班中打理后台人事、资金钱财与对外交际之人,类似今天的经纪人)打交道。经励科最难缠的人是外号李鸟儿的李华亭,为人阴毒狠辣兼而有之,李常跟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吴温如说了话,吴办交涉从来不说一句不在理上的话,她用大理把您那么一跼,您有什么高招也使不出来了。”

从李鸟儿这一番话,这位名妈的道行有多高,就可想而知啦。

何其芳的秋天篇8

俞振飞从一位昆曲清曲家、京剧票友到正式“下海”唱戏,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就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早在1923年,程砚秋到上海演出时曾邀俞振飞合演昆剧《游园惊梦*,大获观众好评。程砚秋诚意遨俞加盟程剧团,俞因父亲反对而婉言谢绝。1930年春,俞父去世,程砚秋又来相邀,俞振飞没有理由拒绝,只是希望先拜师学艺,因为他想拜京剧名小生程继先为师。

程继先乃“四大徽班”领袖程长庚的孙子,时已五十多岁,他在程剧团只唱老戏,不唱新戏,也不肯收徒。不过经程砚秋、袁寒云的极力推荐,又经面试,他觉得俞振飞不仅昆曲功底扎实,而且态度谦虚诚恳,愿意从头学起,于是便收下了这个徒弟。

俞振飞加盟程砚秋的鸣和社后,一边演出,一边学戏。由于他年纪轻,扮相、嗓子都好,剧团的管事想把程继先辞掉。俞振飞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去找管事表态“老师虽然年纪大些,但他有真本事,我们年轻人离不开他的指导。再说,若因为我能唱了就把老师辞掉,这种事我坚决不干!如果你们要辞掉老师,那我也不干了!”以前的旧戏班里,往往师父把徒弟教出来了,成名了,自己的年纪也老了,都会被老板一脚踢出去。故有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煞师父”。所以程继先在收俞振飞为徒时,原先也带有这种顾虑,目前虽然感到这位徒弟很有情义,坚决予以抵制使自己继续留了下来,但考虑到这位徒弟毕竟羽毛未丰,若是自己的绝活都教了他,以后即使他还是那么有情有义,自己的价值也就不大了,班子还会留自己吗?这样,他在以后教俞振飞的时候,也就有所保罄了。

程继先的绝活是“三会一探”(《群英会》、《奇双会》、《临江会》、《石秀探庄》)以及四出穷生戏(《金玉奴》、《打侄上坟》、《秦淮河》、《连升店》),故轻易不肯教人。俞振飞早在十多年前就向蒋砚香学过《群英会》,后来又与袁寒云演过此戏,但总觉自己的路子不正,功力不到家,所以听说师父的周瑜是冠绝一时的,就想请师父教一教。

有一次过年前唱“窝窝头戏”(即为贫穷的戏班底层演员作义演),其中有个剧目《回荆州》,由程砚秋饰孙夫人,并邀来了大名鼎鼎的前辈名伶杨小楼饰赵云,谭富英饰刘备,马连良饰鲁肃。剧中周瑜一角,本当由程继先担任,谁知海报一贴出,却写着俞振飞的大名。俞振飞惶恐了,立即去找师父,表明自己不知道是谁作的主,并说这戏自己没学过,不会唱。程继先对这样的安排当然很生气,但他并无责怪徒弟的意思,问他打算怎么办?俞振飞说,若要我唱,你得教我。程继先想了一下道:“好吧,我教你。与杨老板配戏是你难得的学习机会。”其实,这出戏俞振飞以前也学过,只是身段动作没师父那样复杂,比如抖翎子的动作就是程继先所特有的。俞振飞第一次给杨小楼配戏,心情很激动,也有点紧张。杨小楼一手拿马鞭,一手拿枪,领着刘备、孙尚香走“编辫子”,身段漂亮极了,赢来底下一堂彩:接着唱“要学关公过五关”,“学”字使一个“嘎调”,又一个满堂彩;这句唱完,他还耍了一个大刀花转身“蹦子”,面朝里横枪执鞭单腿亮相,又一个满堂彩。当赵云与周瑜见面时,他原来眯着的眼睛突然一睁,使周瑜浑身发抖,有一种巨大的震慑力量,这一切都给俞振飞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同时,他也体会到程继先老师是真心爱护他的,因而又增添了几分对老师的敬重。

然而,程继先的顾虑并未彻底打消。一次,程砚秋要唱《奇双会》,让俞振飞饰赵宠。俞振飞在票友时代就常演此戏,演出效果也是有把握的,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忘了去征求师父的意见。唱了一场下来,程继先把他叫去责问道:“谁让你唱的?你也配唱这出戏?”原来,这《奇双会》是程继先的看家戏之一,过去无论在梅兰芳或程砚秋的班子里,都一直由他唱。可如今徒弟竟不打招呼就唱起来了!眼看自己的饭碗真要被徒弟端走,他怎不怒气冲天呢?俞振飞被师父责骂一顿后满腹委屈,可无处申诉,只是躲在家里生闷气,一连三月没到师父家里去请安或学戏。后来程继先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责骂得有点过分,平时这个徒弟待自己如同父亲一般,够有情义的了,不能为一出戏伤他的心,也伤了师徒感情;再说自已已六十开外,有些戏也演不动了,迟早要让徒弟接班,于是便释然了,同时产生一种负疚的心情。他派跟包张二特地到俞振飞的住所,对俞说:“程老师一时生气,话讲重了,现在他已想开了,你也不要生气了!。说实在的,俞振飞也是在气头上才弄尴尬了,现在听张二这么一说,赶紧趁机下台阶,立即到师父那里赔不是。师徒两人终于和好如初。

此后,俞振飞吸取了教训,在学什么戏、演什么戏的问题上就十分谨慎,不敢造次。一天晚上,俞振飞在赵世辉家中吃饭。赵世辉又称赵十二爷,是张学良的妹夫,酷爱京剧,能唱小生,曾向程继先学过《临江会》,学得很像。程砚秋演出时,他总是包长位,与鸣和社的角儿们都很熟,常邀请他们去家聊戏、吃饭。这天,酒未过三巡,突然有位朋友急匆匆跑来对大家说:“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程继先得急病死了!”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都愣住了。俞振飞更是吃惊不已,他想前两天还去过师父家,见他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去世了呢?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既有传言,不能不信。因此他饭也不吃了,立即向主人借了汽车,直向他师父家驶去。

这天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天很黑,车到门口,只见师父家大门紧闭,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他下车后先从门缝里望进去,里边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清,只得硬着头皮轻轻敲门,一下,二下,三下,敲了几遍还是没人应声。平时他只要敲一下,师父就会应声前来开门,今天真有点异常,看来凶多吉少了!他的心一下被收紧了,不顾一切地嘶喊着“师父――”。突然“吱格”一声,双扉打开,里面站着一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师父!一刹那,他真是悲喜交集,哽咽地喊了一声“师父!”便随师进屋,泪水簌簌地向下直淌。这下子反把师父懵住了,忙道:“振飞,你怎么啦?谁又欺负你啦?”这一问,让俞振飞感到无比温暖,师父可是多么爱护他呀!于是心头一热,竞“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师父更糊涂了,再三追问,俞振飞才把刚才发生的事复述了一遍。程继先听了很感动,用力拍了一下桌子道“你是我头一个徒弟,总算我的眼光没有看错。要是我真死了,你就是哭得再伤心,我也听不见了!今天,我听见了,看到了!没说的,往后你要学什么戏,我就教你什么戏!”

后经查明,此事原是经励科的人造的谣。过去戏班子中的经励科犹如今日之演出经纪人,专门代表资方邀角,从中剥削艺人。程继先一向看不起这种行径,经常拒绝演出,搅掉了他们的生意,因此他们对程怀恨在心,造谣泄恨。谁知这一谣

言,反而促使俞程师徒二人之间的误会和疙瘩彻底化解了。从此,程继先把他的看家戏“三会一探”和四出穷生戏一一传授给了俞振飞。这件事,在梨园界一时传为美谈。   1942年,俞振飞与吴素秋在天津演出,北平传来噩耗,程继先老师因病逝世,俞振飞欲赴平奔丧。吴素秋说“你这一走,演出全得停下,不如你先发封唁电,告慰师娘,待天津演完,全剧团都陪你到北平去,为你老师唱一场义务戏,所得全部给师娘。”俞振飞从大局出发,只得答应吴素秋的要求。吴素秋也践前约,在天津演完后专程赴北平义演《吕布与貂蝉》,俞饰吕布,吴饰貂蝉。当时在北平的李万春得知后表示也要参加,于是俞就将《凤仪亭》一场让给他唱。这场戏共得三千余元,大家分文不取,全部作为赡养费给了师娘。另外当俞振飞赶到北平老师家吊孝时,程家已搬至西直门里马相胡同,俞振飞点燃了香烛,向师父遗像叩头行礼。师娘含着眼泪打开箱柜,捧出一个小箱子对俞振飞说:“这是你师父嘱咐我交给你的。”俞打开一看,全是师父多年抄录的戏本子总讲。俞振飞的眼睛湿润了。这是程继先老师的“箧中之秘”,过去从不示人,如今将他的“衣钵”倾囊相授,俞振飞怎会不感动呢!

相助同行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俞振飞来到马斯南路梅家。梅兰芳红光满面,精神振奋,留了八年的胡子已经剃得精光。见了老朋友,又是握手,又是拥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俞振飞问他今后作何打算?梅说想重返舞台,就不知嗓子怎么样,明天请琴师来吊吊嗓。当晚梅先生留俞共进晚餐。梅从不饮酒,也从不在家以酒待客,今日破例,召家人去买了一瓶高级白兰地,让俞五爷饮个痛快。而他自己则以茶代酒,频频举杯,尽兴而散。过了几天,俞振飞再去梅家,只见梅兰芳愁容满面,情绪低落。忙问其故,梅回答了两个字“完了!”俞大吃一惊,追问下去,才知这几天梅请琴师来吊嗓,连“叭叭调”也吊不上去,满腔希望岂不霎时化作云烟!俞振飞安慰道“你八年不唱戏,一时唱不上去,决不能说‘完了’。明天我带支笛来,你唱昆曲试试。”梅犹豫地说:“昆曲观众少,不卖座,岂不白费事?”俞说:“你蓄须明志,八年不唱戏,大家都很钦佩,不要说演戏,就是你往台上站一站,观众也会来看你的!”俞振飞这番话道出了广大观众的心声,也打动了梅兰芳的心,使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第二天下午,俞振飞带了笛子来到梅家。梅兰芳唱了一曲《游园惊梦》,唱得甜润婉转,一点也听不出破绽。他高兴起来了,决定唱几出昆曲试试。但也有问题,梅兰芳没有唱昆曲的班底和场面,怎么办?俞振飞说:“这你用不着担心,这些事都由我负责解决,就是剧场最好定美琪大戏院,那儿的地理位置、场子大小和设施都理想,只是剧场经理是外国人,而且平时只放电影不演戏,只有你梅先生亲自出面去联系,才有这个可能。”后来,梅先生亲自出马,果然很顺利地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剧目选择和排戏,也由梅兰芳与俞振飞商量决定。这段时期,俞振飞忙得不亦乐乎,他四处联系班底和场面。据周传瑛回忆,当时他与王传淞正在浙江农村巡回演出,接到俞振飞的邀请信,“真是兴奋得说不出话来。连农村的戏老板也弄得大惑不解,用怀疑的口吻说:‘梅先生和俞先生怎么会约你们去同台演出?…(《解放日报》1980年4月15日《曲海沧桑话今昔》)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终于在11月28日开始公演。原定演十场,结果欲罢不能,又加演三场,场场爆满。原来自报上披露梅兰芳准备重登舞台的消息后,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想重睹梅兰芳的风采。因此尽管票价很高(五块大洋一张),购票者还是人山人海,连售票处的门窗都被挤破了。戏码有《游园惊梦》、《琴挑》、《断桥》、《乔醋》、《风筝误》、《奇双会》。然而管事在分配角色时却为难了,有姜妙香与俞振飞两个小生,怎么安排?俞是这次演出的组织者,而且所演大多是昆剧;但姜妙香是梅兰芳的老搭档,梅重组剧团时他又重回,两人都要有合适的安排。所以管事与梅先生商量后,决定前三出昆剧由俞振飞演,后两出由姜妙香演。至于《奇双会》这出戏,对于姜和俞来说都是拿手戏,赵宠一角该由谁来演呢?梅兰芳也为难了。姜妙香闻知后,立即表示自愿让出赵宠一角,退而饰演保童。这样,总算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上一篇:跨年祝福范文 下一篇: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