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张丽莉范文

时间:2023-09-15 05:27:29

教师张丽莉

教师张丽莉篇1

广大团员青年:

张丽莉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师大校园里、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张丽莉是我校的骄傲,是我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是全体团员青年学习的楷模。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胸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她是龙江的骄傲,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

为此,校团委、校学生会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要像张丽莉那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青年成长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张丽莉之所以能够有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和壮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她忠于党和人民,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广大青年学生要像张丽莉那样做人和做事,以张丽莉为榜样教育鞭策自己,争做志存高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青年。

要像张丽莉那样,培养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她总是将利益让给别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奉献社会。学习张丽莉,就是要学习她舍己救人、勇于奉献的英雄气概,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当代青年像张丽莉那样,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在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历史征程中展示当代青年崭新的时代风貌。

要像张丽莉那样,弘扬为人师表的可贵精神。 ( ) 张丽莉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堪称一部当代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教材。她从事着最神圣的事业,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言传身教,燃烧自我,耀亮他人。学习张丽莉,就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心系学生的可贵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当代青年就有了不懈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就能够在祖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大有作为。

希望各团委(团总支)在大学生中深入宣传和学习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刻苦学习、甘于奉献,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共青团哈尔滨师范大学委员会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会

2012年5月13日

《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倡议书》出自:

教师张丽莉篇2

一、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张丽莉同志面对生死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当代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她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二、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张丽莉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用她的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师傅课堂上聚精会神,一直坚持听课5年,事发当天还连续听课两节,听课学习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她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放弃一个孩子。在初三一次考试中,王睿同学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泪水,像妈妈似地说:“孩子,再哭我会心疼的。来,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咱们一起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一席话,让孩子心中的悲伤全部融化在这温暖中,变成了向上的动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我们要学习他的崇高思想,牢记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三、学习她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张丽莉同志母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抚养她读完大学,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她连续三年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贫困学生。由于学校维修,初三学生搬到第四中学,离家远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来不及吃早饭,她就自己出钱买一些饼干放到班级。学生生病了,她买营养品去看望;学生过生日,她在黑板上写上祝福的话;夏天天热,她在地上撒水为学生送来清凉;冬天天冷,她用电水壶烧水给学生送来温暖;体育课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家长会天气热,她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放学时学生等不到家长,她主动打车送孩子回家。正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熔铸了师魂的真谛。我们要学习她高尚的师德,恪尽职守,甘为人梯,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学习她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职业理想。张丽莉同志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经常在网上进行教育教学交流互动,积极参加市、区、校的教学教研活动,还自己出资购买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在年轻的班主任当中,她是最让家长信服的好朋友、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她用执着的热情收获了累累硕果,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她工作像“拼命三郎”,每天早来晚走,经常带病工作。我们要学习她勤奋进取的精神,加强学习,争创一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张丽莉篇3

自从得知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后,我每天都在关注张老师的状况,每次听到关于她的报道,我都禁不住流下眼泪,当我在报纸上看到她的事迹不停地流泪时,六岁的女儿在一旁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哭呀?”本来我不想把这么残忍的事告诉女儿,但当她一个劲的问我时,我想也该让她知道更多的道理,接受更多的教育,我就把事情的来胧去脉讲给她,但没加任何修饰的语言和发表任何看法,讲完后,她突然问我:“妈妈,那她做得对还是错呀?”,我说:“当然做得对了,她多勇敢呀,特别感人!”,可女儿却说:“那她做得对,你哭什么呀?,她如果做错了,另你失望了,你才应该哭呢?”我对女儿说:“不是每个人只有因为悲伤才流泪的,有时候也会为感动和激动而流泪的。”我一时不知该怎样对她解释这个问题,但我知道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是从小和从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正所谓的“本能”反应,恰是心底里大爱和完美品德的真实体现。这让我想到了人们常说乘车时副驾驶位置不安全,原因是人们认为做为一个普通人的司机在发生危险的那一刻,第一反应是自己躲避,所以副驾会成为司机自身躲避后的危险区域,这是被人们所理解和认同的,一个普通正常人的本能反应。而我们的丽莉老师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没有选择躲避,而是向前,可见她的这种“本能”是怎样的累积和沉淀,是多年“修行”的结果,是一个内心善良、坚强勇敢、将高尚品德和情操内化于心,外见于行,又有着慈母般大爱的人的本能。是完美品德和大爱的诠释。她用自己的大爱、无私、勇敢充分展示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美好品德,更是她自身二十九个春秋内心积累,一点一滴言行的沉淀,她用血肉之躯有力地否定了人们对当前道德缺失,信仰危机社会的认同,唤醒了无数人的良知,让我们这个只看到老师收受礼金,师德滑坡阴暗现象的人们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群体,重新将教师定格回到伏案背课,精心批改作业的场景,重新审视“为人师表”这四个自古以来歌颂老师、先生的字句。想到她的后半生,失去双腿的现实虽然很残酷,相信她能够坚强活下去的,因为有爱包围就一切不惧怕。相信只要有大脑、有心脏、有思想、有呼吸就要勇敢活下去,让这种爱的力量,和谐的音符播种、开花、结果!与张丽莉老师相比,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强,有什么理由有那么的抱怨和无奈,有什么理由看不到希望和光明,我自愧自惭!

教师张丽莉篇4

“爱身边的每个人。”她是丈夫眼中温柔善良的好妻子。

“从来不让人操心。”她是老师眼中勤奋刻苦的优秀学生。

“人生字典里写满了爱。”她是同学眼中乐观坚强的阳光女孩。

“她在身边总感觉有一种亲情围绕。”她是同事眼中春风般快乐的好姐妹。

“老师的批语写得比我的作文还长。”她是学生眼中知心姐姐一样的好老师。

她就是张丽莉。美丽的丽,茉莉的莉,花一样的名字;1984年出生,28周岁,花一样的年龄;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园丁一样的职业。

2012年5月8日,一个因为张丽莉而被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当一辆失控的客车冲向学生时,她本可以站住或者后退,但她却冲向前,奋力一推,用刹那间绽放的大善大爱大勇大美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5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校园,走进张丽莉带的初三(2)班教室,坐在她平时听课时常坐的最后一排课桌,听了一节数学课。临近中考,初三的孩子们每节课开始前都会齐声朗诵他们自己设计的励志口号,最后一句是“张老师,加油!三班,必胜!”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张丽莉的座右铭,简单、铿锵。

张丽莉很年轻。个人简历清晰而简单:1984年1月19日出生;1996年至1999年在佳木斯第三中学读初中;1999年考入依兰师范学校;2004年专升本进入大庆师范学院;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

张丽莉很年轻。人生经历平凡却壮美:5月8日,面对疯狂冲向学生们的大客车,她不顾自身安危,凭着一种师者父母心的本能,迈开腿、伸出手,救出两名学生,而她自己却被卷入车下,双腿截肢。那一瞬间,她1米68的高挑儿背影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镌刻在中华大地。

张丽莉出身于一个教师世家。小时候,她的大眼睛经常盯着爷爷案边那一本本已被翻旧的教科书,很羡慕;长大了,她的耳边经常回响着父亲与爱徒们谈至兴起时的喝彩声,很渴望;初中毕业,她的报考志愿表第一栏填写了师范类院校的名称,很自豪;工作了,她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在三尺讲台收获成长,很开心……

“这孩子仁义、懂事、上进、乐于助人。”从佳木斯第三中学退休的李静华老师是张丽莉的初中班主任。说起张丽莉,李静华很激动,声音发颤。“丽莉1996年考上佳木斯第三中学,我当时是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报到时她才12岁,文静乖巧,大眼睛忽闪着,特别招人喜爱。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依兰师范学校,就读学制5年的初中起点大专。”

毕业13年了,张丽莉和李静华依然保持着联系。“一想起高位截肢还躺在病床上的丽莉,我就忍不住哭一阵。”李静华哽咽着说。

“美丽、大方、阳光、开朗、自信、乐观、向上。”提起张丽莉的名字,她在依兰师范学校读书时的班主任周艳秋想到的就是这些词。“平时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学习目的明确,不用老师操心,是公认的全能型好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娱比赛中,能歌善舞的丽莉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周艳秋眼里的张丽莉就是完美女孩的代名词。

“非常认真、踏实、勤奋。”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李枫对张丽莉的印象十分深刻。刚一入学,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担任决赛评委的李枫对这个大眼睛、高个子的女孩很有好感。后来上课的时候,张丽莉总爱坐在第一排,总爱举手回答问题,跟老师互动。她平时对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十分认真严谨,讲课生动准确,写作一丝不苟。上课听到一些英雄人物的感人情节时,张丽莉会跟着掉眼泪。

2004年入学大庆师范学院的张丽莉既不是学生干部,也不是三好学生,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但学习刻苦、成绩非常好,在30多门课程里,成绩在90分以上的就占了18门。文学院院长邓福舜找出了当年张丽莉的两份试卷。在唐宋诗词鉴赏课的试卷中,张丽莉的文章《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得了98分,古代汉语试卷得了96分。

“张丽莉是个认真的人,办什么事都要向最高标准看齐,她的壮举是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诠释,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骄傲。”邓福舜为有这样的学生既心疼又自豪。

“她的勤奋是大学校园的景致。”哈尔滨师范大学同窗、哈工大附中教师李淼回忆起张丽莉的生活片断时说,“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她经常去的地方,每天她床边的台灯一定是宿舍里最后熄灭的。”

张丽莉昏迷的第七天,在哈医大一附院人头攒动的走廊,看着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前的记者和爱心市民,李淼和同学们静静地站在角落里,默默地为无法探视的丽莉祈祷。“说真的,直到这一刻,浮现在我眼前的仍是那个背着双肩包、边走边唱的阳光女孩,乐观、活泼,清秀的面庞满是笑靥,她的人生就像一朵永开不败的茉莉花……”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张丽莉的座右铭,简单、铿锵。

护士拿来了一块白板,她握着笔在白板上写道:“我还能当老师吗?”

因为张丽莉,佳木斯市这座英雄的城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佳木斯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栾卫红一直牵挂着在哈尔滨治疗的张丽莉。在得知张丽莉已能开口说“谢谢”时,栾卫红哭了,这是为丽莉醒来而高兴的眼泪。

栾卫红说,5月9日早接到电话后紧急赶回重症监护室病房。“当时我被看到的场景吓呆了,她的双腿部位已经空荡荡的,并用厚厚的敷料包裹着,我一阵心酸。清醒过来的张丽莉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照顾。当她示意想说话的时候,护士拿来了一块白板,她握着笔在白板上写道:‘我为什么不能说话了?我还能当老师吗?’在场的人都哭了。”

18日中午,记者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校园,门口的丁香花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一楼大厅迎面一个鲜红的“爱”字映入眼帘,“爱乃生命之血脉,爱是教育之真谛”。在这个张丽莉工作并深爱着的地方,想象着张丽莉每次进门时的心情,记者仿佛明白了这份爱在她生命中的分量。

“自从出事那天我就没睡过好觉,天天都揪着心。今天看新闻说丽莉醒过来,可以说话了,我们的心才算放下来一点。”十九中团委书记王珠燕刚主持了十九中师生的祈福活动,“我们又不能去医院看丽莉,希望这样能给她带去一些力量,让她知道我们和她是在一起的。”

副校长张忠宜递给记者几张从山东、上海、大庆等地寄来的明信片,上面有素不相识的人写给张丽莉的祝福。年过半百的张忠宜请记者务必转告张丽莉:“想你、爱你、盼你回家的一个老教师,愿你早日康复,回到我们中间!”

“平时孩子们都叫她丽莉姐,她跟学生好得我们都嫉妒了。”十九中的老师们都这么说。

张丽莉在她的学生心中有着多重身份:老师、母亲、姐姐、朋友……

“丽莉姐,我们都在等着你来上课,我们耳边依然是你朗朗的笑声,我们盼望着听到那美妙的高跟鞋声。老师,我们想您。”这是初三(2)班53名孩子共同的心声。

“作为一名师范类学生,将来也要走上三尺讲台。丽莉学姐的精神不仅震撼了我们的心,更激励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锻炼并提高自己,回报社会。学姐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赶快好起来吧。”从大庆师范学院赶到哈尔滨的大三学生田雪梅的话语发自肺腑。

“被张丽莉感动之余,我甚至有一种想回到学校做一名像她那样的老师的冲动。”这些天来,哈尔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张南帅一直被震撼着,张丽莉的崇高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让这个七尺男儿忍不住流泪,“作为一名教育行政工作者,我们会以张丽莉为榜样,学习她的认真、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尽心尽力。”

震撼之后是更多的思考。黑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田雨说,张丽莉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师爱为魂”的精神。从实践角度来说,老师的人格会变成孩子未来的人格,一个有着高尚情操、渊博知识、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几代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张丽莉身上体现了社会对好老师的最高价值期许,我们应该去呼唤、去弘扬、去宣传这种核心价值。

“在张老师奋力一推的背后,我仿佛看到她平时就是一个视学生为己出、对工作和社会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平日里就能做孩子道德楷模的老师,不止是传授知识,更要精神引领。以我的儿子为例,只有在道德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才觉得他真正学到了东西,真正成长了。”哈尔滨市市民吕迪说出了家长们的心里话,张丽莉因大爱而大美,“我相信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关怀会让所有老师更加坚定执教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像张丽莉一样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社会呼唤张丽莉这样的老师,学校需要这样的老师,家长也最信得过这样的老师。”

“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张丽莉在演讲稿里这样写着。这不是简单的一行字,而是她多年来用心诠释“师爱”的真谛,诚挚而热烈,温暖着每一个学生,激励着每一个人。

“她的热情就像一团火。”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程霞和副校长于明华5月12日晚上跟随救护车一路陪同张丽莉的家人来到了哈尔滨。因为不能常去病房探视,她们和张丽莉的家人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了解丽莉的情况。“不敢看,不忍看,又不能不看。”说起张丽莉,于明华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丽莉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阳光快乐的,每天一早到学校都笑着跟人打招呼,她的热情就像一团火,感染人,感动人。在关键时刻她能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爱,而这种爱凝聚在日常的小事中、流淌在生活的片断里。”

于明华的记忆中,张丽莉一直是用笑容、用真情对待身边的每个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着他们。尽管她工资不高,却暗地里帮助贫困孩子,平常还会买些小礼物奖励学生。她自己买了个电水壶放在班里给学生烧热水喝,老师们上完课后经常能喝到她悄悄放在办公桌上的一杯热茶。“丽莉是年轻教师中最优秀的。”这是学校老师们的共识。

以前,丽莉的公婆看她早出晚归很辛苦,就劝她报考公务员换个工作。丽莉却说:“我就喜欢当老师,挣多少钱都不在乎,这一辈子都当老师!”程霞说,同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前几天吃午饭时共享一盒鱼罐头,吃着吃着大家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原来,这个罐头还是出事前丽莉买的呢。

14日16时许,张丽莉的父亲张爱东在两个人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会客厅。连日来,这位老父亲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血压升高,说话也一次次被哽咽打断。自张丽莉从佳木斯转院到哈医大一附院后,张爱东一直没有见到女儿。张爱东含着泪说:“这件事对我们家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感谢各级政府和那么多好心人对我女儿的关心。在她危急的情况下,全国各方面动员力量进行抢救,各级政府和社会上的好心人这么帮助她,我感到很欣慰。我会和女儿一同坚强,争取早日带女儿回家。”

从5月8日到5月18日,从佳木斯到哈尔滨,从哈尔滨到全国各地,张丽莉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甚至一些外国人。

爱的牵挂没有距离。各级领导的慰问电话接连不断,专家的救治方案细致缜密,医护人员的护理周到精心,多种学习活动此起彼伏,媒体报道紧锣密鼓……哈医大一附院还专门设立了“张丽莉老师爱心接待室”,每天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地赶来探望,84岁的退休工人来到医院,说自己干不了别的,但是有力气可以当护工;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二年级学生马英凯捐出100元钱,“因为老师是为了救学生”……说不完,道不尽,一颗颗爱心,一句句爱语,汇聚成了一股源远流长的暖流,奔涌不息。

康凯是哈医大一附院重症监护室负责张丽莉的主治医生。她说:“丽莉是个低调、感恩的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谢谢,太让我感动了。”16日晚上,康凯到病房做检查,看到丽莉醒着,就说:“丽莉,现在外面都管你叫最美女教师,你舍己救人的行为让大家很敬佩,你是最美的。”听到夸自己,丽莉害羞地笑了。“很多人都关注着你的病情,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门口为你祈福,社会各界都在关心着你。”听到康凯的话,丽莉突然开口沙哑吃力地说:“谢谢,谢谢大家。”

17日下午4点,张丽莉的丈夫李梓烨进入探视。知道丽莉能开口说话了,连日的焦急与期待让李梓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丽莉的状态很好,上午陪丽莉去做核磁共振时,就听到丽莉开口说话了,她见到李梓烨的朋友还主动打招呼,叫出他的名字,但因为声音沙哑,不能说太多话。为了证明自己身体状况很好,让家人不要担心,护士要推她去做检查时,丽莉还向家人做了个鬼脸。

张丽莉就像一个快乐的辐射源,只要在她身边,就能感到春风扑面一样的清爽、怡人。

美丽、善良、乐观、热情。

勤奋、踏实、坚强、勇敢。

这就是张丽莉——生活中的,病床上的,未来日子里的。

“没事儿,我能挺住。”面对困难,张丽莉用这句话支撑了自己,也支撑了别人。

“挺住,张丽莉!”无数黑龙江人说。

教师张丽莉篇5

推荐阅读:全体教育同仁,张丽莉老师用她的青春奉献和英雄义举感动了天地,教育了世人,同时也时刻激励着我们教育同仁,坚守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成就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一、学习张丽莉的敬业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园丁。张丽莉是忠于教育的好老师。据悉,为了带好毕业班,她心甘情愿选择先不要孩子,全部身心放在工作上,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我们要学习她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我们要象张丽莉老师一样,以热情向上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人人争做勤业敬业、群众满意的模范。

二、学习张丽莉真心爱生,做学生喜爱的良师。张丽莉是学生喜欢的好伙伴。据悉,张丽莉经常是发现学生没吃早饭,就把自己的饭给学生吃,所以很受学生喜爱。张丽莉老师之所以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义举,正是因为她具有真心爱生的师德品质,而且将这种可贵的品质转化为关爱学生的具体行动,体现于教育工作的始终。我们要学习她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优秀师德品质,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以爱生换得生爱,我们要象张丽莉老师一样,以真诚质朴的师爱教育学生,人人争做真心爱生、学生喜爱的标兵。

三、学习张丽莉的牺牲精神,做“行为世范”的楷模。张丽莉老师是敢于牺牲的好模范。生死危急的时刻她无悔地选择了见义勇为,用年轻的躯体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师德情操让世人感动并赞叹,我们要学习她危急之下舍己救人牺牲精神,我们要在危急面前敢担当,在重任面前讲奉献,在利益面前识大局,在成绩面前懂谦让,我们要象张丽莉老师那样,以品行高尚的师德修为影响学生,人人争做以德立教、行为世范的楷模。

全体教育同仁,张丽莉老师用她的青春奉献和英雄义举感动了天地,教育了世人,同时也时刻激励着我们教育同仁,坚守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成就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是我们永恒不懈的追求。为此,我们号召全体教师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积极学习张丽莉光荣事迹,静心教书修师德,真心爱生铸师魂,人人争做群众满意、学生喜爱、行为世范的光荣教师!

教师张丽莉篇6

昨天看了黑龙江电视台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的报道,深受感动。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张丽莉老师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至今还昏迷未醒。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张丽莉的英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致电省委书记吉炳轩,对张丽莉及其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对张丽莉舍己救人的壮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吉炳轩赞扬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学习张丽莉事迹有感二:

张丽莉,让我们依然相信未来

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上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危机时刻勇救学生的义举,迅速传遍全国,感动国人。

张丽莉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和无远弗界的人性大爱,来自于她平常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一百元钱和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饭送给学生等价值观和道德心的修养历练。也正是她这种处处以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理性”,才会有她生死时刻的自然而然之举。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边18人路过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道德底线事件的频频出现,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这一件件让人心寒心痛的事情,使得人们对这个社会道德底线还能坚守多久一度产生质疑,对一些人的冷漠麻木深感迷惘焦虑,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应有的信心。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来。像奋不顾身用手臂接住从10层楼坠落的两岁女孩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无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汤原冒着大火帮助贫困户往出抢救财产而被烧伤的三位青年农民,像刚刚发生的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地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道路就会越发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党中央高瞻远瞩,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推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设来纯洁和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以此提升我们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让越来越多的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由此欣慰,我们由此期望。

张丽莉今天的又一次壮举,再一次让我们灵魂受洗,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未来。正像著名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到的那样: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今天,我要饱蘸张丽莉大美大爱心灵的“雪花”,同样郑重写下:让我们相信未来!

教师张丽莉篇7

还有更高的荣誉和更多的捐助在等待着张丽莉吗?除了入选“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外,对于一位普通女教师而言,她在一夜之间到达了荣誉顶峰。只是这荣誉来得太多太快,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从什么时候起,荣誉具有了快速批发的性质?荣誉的颁发究竟是出于精神补偿的目的,还是为了弥补某种事务性的缺失?张丽莉本人需要这些荣誉吗?

这些疑问的起源是,在媒体大张旗鼓宣传张丽莉时,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被忽略了:在意外成为“最美女教师”之前,已经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执教五年多的张丽莉,一直都没有拿到正式的教师编制,也没有医保,每月的薪水仅为一千元。

比起现在荣誉满身的张丽莉,也许那位没有编制、没有医保、薪水极低的张丽莉更值得关注,原因是,那时的张丽莉,所代表的是无数和她一样承受着不公待遇的教师,对现在这位浑身“光环”的张丽莉给予过多关注,愈加衬托出发生在以前张丽莉身上的不公。很多教师期望通过政策改变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但政策迟迟不来,而一桩从天而降的车祸,却让张丽莉接下来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她成了“英雄”,与“英雄”身份形成尴尬对比的不公待遇,也极有可能得到特殊对待,只是,如此说来,一位通过车祸改变命运的“英雄”,会不会是不折不扣的“悲剧英雄”?

媒体效应在张丽莉身上所起到的放大作用,正在把她往一个夸张变形的方向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英雄事迹报告会”这个形式还会被延续的话,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张丽莉身上一些平凡的事迹,会被声泪俱下地演绎成一段段传奇与神话,以此推断“英雄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那个真实的张丽莉会消失在公众视线,尽管现实生活中的她,曾经为无法公费看病痛苦过,为薪水低廉捉襟见肘过,但那时的她,才是普通百姓的一员,她的情感与救人举动,是一个善良人的本能,这本能天然存在,无须抬高和美化,她不会因为抬高和美化而变得更加崇高,同样,也不会因为平凡而变得卑微,她是社会构成中一个真实的存在,不应被遗忘和忽略。

而恰恰,这是一个快速制造、快速遗忘的时代,在今天举国谈论张丽莉的时候,不妨想想“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奶奶”陈贤妹,还记得陈贤妹屡次出现在颁奖礼中的样子,舞台中央对她而言无疑是一个无比陌生的环境,她的局促与质朴让人心痛,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让最美的妈妈、奶奶、教师得到最好的安慰?她们是平凡人,承受不住整个社会爱心缺失之重,救人、助人、帮人这些体现人天然情感的行为,不应成为全国楷模,如果在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座城市,都有无数这样的人,她们也不会成为全国楷模。

英雄需要行为支撑才得以成立,以往的英雄形象,早已在不断成长的公民社会中纷纷坍塌,人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识力的增强,使得传统的“人造英雄”的方法不再有效,于是,英雄开始向民间位移,但是,多年以降的造神冲动,一样会被倾泻在“民间英雄”身上,缺点被美化,遗憾被弥补,非常规手段频出,仿佛英雄一出,天下太平,所有被英雄身影遮蔽的问题,都可以一概莫论。

教师张丽莉篇8

【关键词】环境 开掘 人物 结尾 象征

舞剧的开掘要深,就好比下棋,你想到四步,而对手却想到了六步,显而易见,对手一定能赢。那么这六步怎样开掘就需要用心研究一番了。

喜剧名作《蛙》是卓越的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一部奇思妙想的喜剧。讲的是两位希腊的悲剧家辞世后到了冥界的故事。老悲剧家埃斯库罗斯仍像生前那样,占据着人间悲剧界的首位。而小悲剧家欧力茨得斯则不服气。酒神提议进行一场看谁成就大的比赛,于是比赛开始了。酒神命人搬来了一个大天秤,两位悲剧家站在天秤两侧,把各自悲剧中的诗句都吐到天秤的秤盘上去。可令人惊讶的情形出现了,小悲剧家这边的秤盘沉了下去,而且越来越沉,不断地在下降。小悲剧家不停地高傲地炫耀着他的成就。可老悲剧家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诗句随他而死,而我的很多诗句留在了人间,被人传颂下去。”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有的作家死了,但他把他的作品留在了人间,让大家反复咀嚼、广为传诵。有的作家死了,但他的作品也跟随他一道进了坟墓。还有很常见的一种,那就是作家没死,但他的作品却早早的死掉了。开掘即立意,想做到永存的作品定需要作者有高深的素养,这样开掘出的层次也会不同于一般凡物,审美价值也会技高一筹。

一、大环境、小故事

大环境、小故事是一种从平凡的素材里开掘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意的一种好方法。作者要善于把自己想要表现的故事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研究、描摹。《最美茉莉花》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

“80后”最美女教师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柔弱的身躯推开了学生却被失控客车碾去了双腿。她就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当今社会需要宣传这样的英雄、树立这样的榜样。我们崇尚英雄,让大美大爱精神引领时代追求和价值取向;我们要关爱英雄,在全社会形成褒荣贬耻的社会环境中,使人们的价值观得到升华,让英雄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要学习英雄,把英雄的大美大爱精神转化为个人品质,外铸成社会力量,内化为奉献爱心、推动文明社会发展、共谱和谐乐章。因此我们要让英雄的精神不会因风雨洗礼而失色,也不会让英雄的精神因历史变迁而蒙尘,这种大无畏的大美大爱的精神必将永远传承、发扬光大。

编剧把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与时代相结合,舞剧编导则以张丽莉的伟大壮举反衬时代的美好与和谐社会应宣传的价值取向与时代追求。

二、琢磨人物

无论戏剧还是舞剧都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构成的,因此琢磨人物形象也就成为了舞剧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琢磨形象就是要善于从我们平时生活中发现独特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去探索人生和社会真谛,从而更深层次地开掘作品的主题。《最美茉莉花》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首先看舞剧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舞剧要赞颂的英雄张丽莉的形象。张丽莉是千万个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但她的形象被她的事迹所典型化了,她的典型性就在于其千钧一发之际英勇救人,牺牲自己而温暖了千万颗父母的心,使其成为最美丽的女教师,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成为舍己救人的伟大英雄。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张丽莉,学习张丽莉的最好行动就是让其英雄形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舞台上,扎根于观众心里,让观众从心底燃起向英雄学习的火焰。因此如何展现张丽莉那颗真善美的心灵,就成为了这个作品的核心之处。创作者翻阅了朱伟光所著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浏览了网上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最终我们确定了展现在舞台上张丽莉的形象。张丽莉在课堂上,是一位妙语连珠、笔墨生辉的才女。而在课下对学生也十分了解,和他们打成一片,学生亲切地称其为丽莉姐。当他得知学生小雪无奈辍学并对其进行资助时,一份母爱的情结使她又成为了一位母亲。在突如其来的车祸袭来之时,她是那么的英勇、毫不退缩,使她成为了英雄。在康复后一颗炽热崇高的心——对教师事业的热爱,使她梦回课堂又成为了教师。经过舞蹈编导对大量张丽莉事迹的采集,最终把这些形象都融合到了舞剧核心人物——张丽莉的身上,使她的形象丰富饱满,闪烁着绚烂的光芒。

三、研究结尾

舞剧的结尾可以是豹尾或是凤尾。笔者更喜欢用凤尾这个词来形容。舞剧的结尾除了具有令人称奇的舞段,一般还会有一大段好看的情绪舞蹈。编导用这样一段美丽的舞蹈歌颂社会、宣扬真善美。这段舞蹈和舞剧中的舞段不太一样,是纯纯的抒情舞蹈。抒情舞蹈的动作要求新颖别致,舞蹈编排注重群舞技法的运用,这就是所谓的凤尾的华丽身影。

《最美茉莉花》的结尾华丽而又不失淡雅,香溢而又不失丝丝入味。使张丽莉那平凡的伟大飘洒全场,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最美茉莉花》是一个童话般的舞剧,它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对社会优良传统的真诚呼唤。茉莉花,最美的茉莉花,她的芬芳让我们重拾心底的美好,赞美生命的光华。茉莉花,最美的茉莉花,她摇曳在心灵的深处,让真善美的花瓣开遍春的国土、爱的天涯。

四、象征的力量

象征手法最根本的力量在于它不是把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搬到舞台上,而是建立在编导个人哲学思想上的一种体现、一种表达手段。

《最美茉莉花》的自责一段中的红衣舞者给观众以强大的力量。其象征着肇事司机心底的自责,也象征着社会对其无知行为的嘲笑、讥讽和批判,更象征着人们心中对真善美的呼喊。正是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自责舞段绚烂多彩,令人回味,使得观众真正感受到舞剧中编导和编剧宣扬的真善美的社会道德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军.编剧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上一篇:开卷有益的例子范文 下一篇:跟学姐一起游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