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时间:2023-10-11 20:37:09

忆江南白居易篇1

此句出自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忆江南白居易篇2

一、吟诵烘托意境,唤醒音乐美感

【片段一】

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诗作吗?

生:知道,是白居易。

师:对,白居易的家住在北方,但他觉得他心中最美的地方还属江南,让我们在诗情画意的视频中欣赏诗句,感受江南的美景,一起来体味诗人的情怀。(音视同步,播放有《忆江南》歌曲伴奏的江南美景视频)

师:怎么样,这样的江南美吗?

生:美!(异口同声)

师:其实我们对这首《忆江南》并不陌生。它曾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中,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江南》这首词,只有读好了,我们才能唱得更好!(在古筝伴奏中,带领学生齐读《忆江南》)

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个“好”字,简单有力,道尽了白居易对江南的好感觉、好印象。我们要读出韵味!

生:江南好!(强调“好”字)

师:谙是熟悉的意思。风景旧曾谙,这些风景都是白居易非常熟悉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的“红胜火”,和“绿如蓝”把江南的春景刻画的多么的鲜艳夺目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连续找三名学生读,学生读的一个比一个有感情)

师:能不忆江南?短短一句,就表达了身处异地的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无限眷恋和赞美,让我们完整地吟诵这诗情画意的《忆江南》,要读出诗词的悠远深长。

(学生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摇头晃脑地体会着诗词的韵味)

该片段为导入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课堂。借用多数学生所了解的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简短的铺垫,拉近了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运用音视同步,播放《忆江南》歌曲伴奏,让浸润着语文气息的课堂一下子注入了音乐的活力,唤醒学生的眼睛和耳朵,边聆听边欣赏。该片段没有长篇大论的总结和过渡,也没有刻意的讲解和煽情,有的是一遍遍、一句句的读,并且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从每个字、每个词传达出来的语音、语调、语义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感觉。好的音乐课堂一定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也将厚重的文化味儿渗透其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这对学生此后歌曲的学习和意境的理解都有巨大的帮助。

二、韵味无痕迁移,突显音乐要素

【片段二】

师:读的真好,让我用美妙的旋律来奖励大家吧!(歌曲范唱)

师:这首《江南好》的旋律从高音开始,一下子把这个“好”表现出来,让没去过江南的人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们来尝试一下吧。

生:跟琴演唱。

师:风景旧曾谙的“谙”字上是不是有什么小记号?

生:圆滑线。

师:对了!一个字上有很多音连起来演唱,我们称它为――

生:一字多音。(齐答)

师:这样连起来唱就更多添了一份委婉和连绵,让我们连起来唱一唱。

生:(有针对性地演唱圆滑线的部分)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非常美,节奏很规整,大家在唱的时候可以根据力度记号,尽情释放对江南的赞美。

生:(用f的力度,演唱这两句)

师:能不忆江南?这句有附点和圆滑线,这时白居易深深地沉浸在对江南的美好回忆中,你们仔细听听这个“忆”字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示范两句“忆江南”的区别)

生:第一句唱的短促一些,欲说还休的感觉。第二句比较连贯,让人觉得回味悠长。

片段二的教学更好地诠释了语文和音乐的无缝对接,音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宽度升华了情感,语文增加了音乐文化的厚度。这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了《忆江南》的音乐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获得强烈的音乐认知和情感体验。更为巧妙的是,教师进行了无痕迁移,将上一环节的有感情吟诵和个别词语的着重处理,运用到这一环节的演唱技巧上,显得妥帖、自然。既加深巩固了学生之前吟诵诗词时的技巧和情感,又使学生在演唱中进一步领悟了歌曲处理的细节和特点。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的《本能的缪斯》提及孩子就是天生的缪斯,他们对音乐有敏锐的直觉,教师这样教学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诗词和音乐中的美感,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学得得法。

三、引发思考,提升音乐修养

【片段三】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版本的《忆江南》,这三个作品都是由不同的作曲家创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觉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听过后回答)

师:对了,这三首作品虽然歌词一样,但曲调各异,情绪怎么样?

生:也有所不同。

师:是的,但是作曲家都将很多江南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加入了一些江南民歌和戏曲,让我们听来都是那么的细腻婉转、连绵优美,具有江南的美感。

师:听了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一首更能把诗词《忆江南》里回味悠长的眷恋之情表现出来?

生:我们最先学的第一首《忆江南》。

师:江南的景美,词美,歌更美。其实《忆江南》一共有三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了解剩下的两首。美好的音乐和诗词都是相通的,都值得你去悉心领悟和发现,也许诗人和作曲家创作时的意境就会被你慢慢参透,你就会成为下一个诗人、下一个作曲家,老师期待你们的成功!

《忆江南》所表现的情境其实与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借助对语文古诗词的理解,把音乐贯穿在文化的背景中,可以让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在不同风格音乐的碰撞中得到提升。学生能逐步感受到音乐远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简单的“do、re、mi”音符和“咿咿呀呀”的哼唱,而是一种伟大创造,是抒感的渠道,认识世界的途径。有人说,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层高度:第一层是告诉,把答案直接提供给学生;第二层是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能积极思考;最高一层则是唤醒,唤醒学生的感知和潜能。能唤醒学生对中国传统古诗词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才是一节课的活水源头。

忆江南白居易篇3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来源:文章屋网 )

忆江南白居易篇4

一、 激活经验,还原语境

许多古诗词与小学生的语言世界存在隔膜,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缩短这种距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现诗人当时可能的生活场景,实现“语境还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领悟诗境。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白居易《夜雪》时,与学生展开对话,将一首小诗演绎得情趣盎然、言意尽得。

师:夜雪,就是夜里下雪。当时诗人在哪儿呢?

生:诗人应该在窗前看到下雪,不然怎么知道夜里下雪了呢?

生:我知道诗人这时正在床上睡觉。“已讶衾枕冷”中的“衾”和“枕”是说明作者正在被窝里睡觉呢!

生:诗人正在被窝里睡觉,是被冻醒的。“已讶衾枕冷”的“冷”就是告诉你,当时诗人的被子和枕头都是冷的。

生:我补充,这还不是一般的冷,是冰冷冰冷,“讶”就是冷得让人惊讶。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身处地,像诗人那样地想,那样地生活了,读诗就要体验作者当时的情境。那么,作者在被窝里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呢?

生:作者被冻醒了,连被子和枕头上都是冰冷的,就知道下雪了。

师:雪夜寒气重,衾枕忽觉冷,这是从“触觉”上知道下雪了。

生:夜里漆黑一片,窗户照理是黑乎乎的。“复见窗户明”是说现在明亮起来了,诗人就猜到是下雪了,那是雪光映照到窗户上了。

师:对呀,“雪光”映照到窗户上,泛出了白色,这是从“视觉”上判断下雪了。

生:诗人从竹子折断的声音中判断下雪了。竹子上积了很多的雪就会折断,“时闻折竹声”,诗人不断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下雪了。

师:显然,折断的是竹梢,或者是整棵竹子了,这是从“听觉“上知道下雪了。

生:诗人说“夜深知雪重”,这个“重”就是积雪压断了竹枝,发出清脆的声音,由此知道下雪了。

生:雪积在松枝上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风一吹就一颤一颤的,好像很重的样子。

师:啊,你们能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来体会这个“重”字,真会读书!这是从“知觉”上判断出这是一场大雪。

这样的“语境还原”,是让学生与诗人通过作品跨越时空,实现对话,生成特殊的语境。学生透过诗句,仿佛看到诗人在“雪夜难眠”的情景,自然诗人的心境就了然于心。

二、 知人论世,还原语境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许多“人”和“世”很难靠近和理解,教学中要适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真正的内容情意,理解诗人的情趣志向。张祖庆老师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在多次朗读后,出示了一段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中介绍白居易在杭州为官离任后的文字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还原语境:

师: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在白居易看来是如此美丽,为什么?

生:因为他所居地洛阳是缺水的地方,而杭州是江南水乡,水很多的地方。所以诗人回忆江南,把普通的江水、江花写进词中。

生:还因为在江南时,白居易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他在想念这些好友。

师:是啊,那一方百姓,那一群朋友,就是他眼中的风景啊!还因为什么?

生:因为他在那里带领百姓建筑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

师:在白居易眼中,那一道湖堤,那六井清泉,就是一道风景。所以他无限向往地沉吟道――江南好……

接下来,师生接读词句声情并茂。江南景美,人好,情浓!能不忆江南?回读“江南好” ,着一“好”字,境界全出。“好”在情深意长,热烈醇厚,呼之欲出!师生深深被诗人的浓烈情感所感染、陶醉。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例,成功在于教者适时引领学生走近诗人,了解他在江南的这段特殊经历,让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 扮演角色,还原语境

《清平乐 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相媚好”和“醉”,是整首词的重要语言符号,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这对老夫妻,几杯老酒下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他们在聊些什么?

1. 聊儿子

男生:看哪,老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正帮我们干农活呢。

女生:是啊,我们二儿子在织鸡笼,三儿子最调皮。我们可以享福了。

2. 谈收成

男生:老伴,今年庄稼长得多好,多亏有我们的大儿子。

女生:(羞涩地)嗯,嗯。

男生:老伴,这鸡长得多好,起码可以长到五六斤;还有那猪,可以长到两百斤。

3. 论景色

男生:咱村庄景色多美,小溪清清,小草青青。

女生:要是能在这儿生活一辈子该多好。

这老两口不知不觉陶醉了,学生想象着词人描绘的情景,领悟了诗的意蕴:山村景美,生活惬意自然。一“醉”在村景美;二“醉”天伦之乐;三“醉”乃是诗人自醉也。这样的教学相当“入味”,相当“入境”,而且生成的语境又大大丰富了诗词的内涵。

忆江南白居易篇5

关于冬天的诗句(一):

1、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诗》

4、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6、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7、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8、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9、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0、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11、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12、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13、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1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5、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16、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7、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8、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9、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0、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

21、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22、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23、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24、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25、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6、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李纲《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27、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28、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29、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30、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31、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32、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李邴《汉宫春·梅》

关于冬天的诗句(二):

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3、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4、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5、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0、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1、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1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3、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5、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16、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7、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8、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19、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20、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21、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22、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23、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5、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舍人雪中见寄》

26、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7、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8、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29、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3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33、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4、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3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忆江南白居易篇6

谙意思是熟悉,精通。

出自《忆江南》的一句词:风景旧曾谙。 旧曾谙,指从前很熟悉。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来源:文章屋网 )

忆江南白居易篇7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

1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忆江南》

2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2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3、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2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2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3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3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3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7、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3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1、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4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4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4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4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5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5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5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0、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6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6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忆江南白居易篇8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彩导入诗歌教学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彼得・克莱恩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首先可以运用音乐和画面再现诗歌的意境,导入新课教学。例如,在教学长春版二年级《忆江南》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江南的美丽景色,通过老师唯美的语言描述和画面的呈现加上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更自然地走进本课。

师配乐: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这里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这里古典园林,曲径回廊;这里小桥流水,古镇小城;这里浓浓细雨,别有韵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新课导入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

二、运用多媒体,课前查询诗人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古诗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到网上查询、搜集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就喜欢行旅江南,后来又在苏杭做官五年,江南风光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回到洛阳12年后,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但是由于诗句的难懂,教师运用多媒巧妙地把词、作者、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再加上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学生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将资料编辑制作成小卡片。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字斟句酌,体味语言美

古诗人用词非常精练,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传统的古诗教学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上古诗词课时智力因而枯竭。而现代多媒体就想一顿丰富的大餐通过色、香、味、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具体的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例如,《忆江南》这首诗一个“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字。由于学生年龄小,对“蓝”理解得不到位,有的学生说蓝是蓝色的意思。所以,教师借助网站图片为学生讲解,“蓝”是一种绿色植物,能够提取绿色的燃料。通过直观的图片,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学习古诗文中的汉字计算机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学习“忆、胜、曾”字,多媒体就好比小导游,带领孩子们理解字义,分析字形,他们需要的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趣,理寓工中”的教学形式,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目的。我在教学完《忆江南》后,播放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和那里的百姓建立起深厚友谊的录像,让学生产生了“风景就曾谙”的感觉,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学生的心灵受到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会产生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这样,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不但把握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而且培养了语感,更在朗读中感受到白居易不仅回忆的是江南的景色,还回忆的是江南人。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情景各为二,实际不可离,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所以,鉴赏古典诗词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绘的客观景物,还应通过物象看到浸入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地鉴赏古典诗词。

上一篇:网络工作范文 下一篇:秋天的诗句唯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