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范文

时间:2023-10-21 09:30:54

爱国古诗

爱国古诗篇1

【关键词】语文教材;古诗文;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精神没有那么多血与火式的壮烈牺牲作载体,这种精神似乎在慢慢被大家遗忘。当今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中充满浮躁的心态,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导致部分国人道德出现急剧滑坡的现象。

我国文学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爱国文人像灿烂群星,众多的体裁、风格和流派又如群芳斗艳,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反映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资源。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辽阔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这首语言朴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述无比壮阔雄浑的自然风光,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面貌,同时表现了对游牧生活的赞美之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描绘碣石山下深秋时节雄伟的海景,这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下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边塞地区的雄奇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读此句诗,使人仿佛虽置身于冰天雪地,但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通过这种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抒发忧国忧民爱国情怀,表达报国之志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掷地有声的警句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在的这块土地上一直战火不断,也留下了无数或慷慨激昂或忧国忧民的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离骚》可谓脍炙人口。战国时代,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甘茂、公孙衍等,或合纵,或连横,往来奔走于七雄之间,以谋取卿相之位,更是朝秦暮楚,成为时尚。但屈原却至死也不肯离开其故国。当楚国灭亡之际,屈原自沉汨罗江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悲歌。屈原希望怀王能够以史为鉴,任人唯贤,以政为德,并表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他的感情是真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就在被放逐之际,依然苦心规劝怀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寥寥数语道出了诗人的用心良苦。时光易逝,草木零落,迟暮将至。屈原担心君王如不及时修德任贤,治理美政,则年华老大,无所成就。屈原在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纳,而自己处境又极为险恶的情况下,依然惦念着祖国和人民,他“怨灵休之好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与怀才不遇,遭人嫉妒的屈原相比,《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可谓幸运。先主刘备能三顾茅庐,后主刘禅在世时,又“皆取决于丞相”。不过面对强敌,其“出师未捷身先死”也让人唏嘘不已。《出师表》前部是出师北伐之际,给后主的奏章,处处表明了对国家的报效之心。表首先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后又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可惜生前其最后马革裹尸,也没能看到结束战争、兴复汉室的那一天。

三、描写优秀的文化、科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这在语文教材里都有体现。只要适当引导,就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简明体现了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窥一斑而见全豹,可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认识。《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在告诫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不可骄奢淫逸。孔孟思想不仅对我国,对整个东方文明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活板》,以其文字简洁精练而著称。仅仅三百余字,便将我国版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北宋的平民毕昇发明的这套“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比欧洲活字印刷要早400年。

爱国古诗篇2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爱国古诗篇3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

爱国古诗篇4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69-01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重要的道德规范,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它历来是鼓励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课,要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

爱国古诗篇5

(郸城县城关镇一中河南郸城477150)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

爱国古诗篇6

论文摘要:苏曼殊是革命派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在诗歌、小说上的造诣极高,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身世的飘零,经历的坎坷,在加上身处在一个动荡、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些都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他与他的作品都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的《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这组咏诗怀古中,诗人借着对吴国的兴衰的慨叹,表达了深切的爱国情怀,更多的是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自身无法改变的苦闷之情。

一、苏曼殊与《吴门依易生韵》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苏曼殊在国外,闻而狂喜,赋诗云:“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但是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致使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曼殊于是又奋起响应,以个人名义发表《讨袁宣言》,以笔伐之,表示:“衲等虽托身世外,然宗国兴亡岂无责耶?”然而,二次革命终究归于失败。曼殊悲愤至极,在1913年发表的《为玉鸾女弟绘扇》一诗中,写下“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的沉痛之句。表达了热血男儿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自己始终未能忘记亡国之痛的悲愤情怀。

《吴门依易生韵》作于一九一三年春诗人游历苏州期间,发表于一九一四年出版的《南社》第九集上,全诗由十一首七言绝句组成,是一组咏诗怀古诗。诗人畅游吴地,吴宫深处千年的遗憾,姑苏台上月的凄皓,不懂事的红蜡泪,花钿委地无人收的凄凉。眼前景物的信手拈来,却变成了寄托情感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春秋时吴国覆亡的感慨,同样也道出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二、《吴门依易生韵》中的爱国情怀

故国的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与吴地昔日的悲剧收场有着相似的悲凉和凄楚。面对着袁世凯的复辟帝制,面对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苦难,诗人的悲愤之情化为满纸的愁怨,《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如浑然天成。

“江南花草尽愁根”,首句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读者只觉满纸的山河破碎风飘絮,愁风苦雨扑面来。“故国已随春日尽,鹧鸪声急使人愁。”,不谙人事的鹧鸪你可知你的啼叫声愁煞了多少亡国的骚人?“春色总怜歌舞地,万花缭乱为谁开”,那缭乱惹人的万红为了谁而怒放?又有谁来欣赏和爱怜?江南的春天本应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色彩斑斓。然而此时的诗人却没办法将姹紫嫣红收入眼底,因为祖国经历了戊戍变法、庚子事件、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等一系列事件打击之后,他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置身世外,爱国情怀让诗人痛苦,满腔忧愤无处排遣步入吴地,在诗人眼中这样血雨腥风的故国与风雨飘摇的吴国无异。

姑苏台畔夕阳斜,宝马金鞍翡翠车。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姑苏台”、“美人泪”、“河山”这些都是咏诗怀古诗中的经典意象。花间派词人之一的薛昭蕴的一首《浣溪沙》也曾出现过相似的意象: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前蜀的欧阳炯的《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谁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这三首诗词中,都有永恒不变的“姑苏台”,或多或少的红蜡“泪”,悲伤无奈的“美人怨”,这些都让人让人感怀不禁。三首咏史怀古作品中,相似的意象,不仅为各自的诗词创造出了一种优怨、凄美、清新的意境,更表达着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情感归宿。而不一样的是斗转星移,是历史的沉沉浮浮。

当年吴越之间纷争不息,求一时之胜,然而历史是永恒的,也是无情的,吴主、越王当年的山河宫殿,当年的香车宝马,当年的红粉佳人,如今只剩下落日残照,断壁残垣,故一时的欲念、利益之争,终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大浪淘尽。姑苏台空照斜阳里,河山终古是天涯。作者由古及今,以个人反映王朝的命运,以王朝反映时代的命运,走在时代的浪潮边,作者不甘随波逐流,流于平淡、平庸。因为身世的飘零已让他尝尽了随波之苦,人世的沧桑已让他饱尝了逐流之痛。

如果说吴国的覆灭是因为“红颜误国”,六朝的更迭是因为糜糜奢华,那么诗人眼中故国的风雨飘摇是因为什么?诗人在吴地的月光里写下《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动荡究竟会预演着怎样的未来。

三、苏曼殊是真正的爱国诗人

身世的飘零与凄苦,隔海相望伸手触不到的亲情,这些都给诗人的敏感平添了愁怨,“故国已随春日尽,鹧鸪声急使人愁。”“故国”,那既是对家乡的思念,又是对故土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虽然遁入空门,却心系祖国。身体虽置身事外,却难逃内心的担忧与牵挂。曼殊见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思想趋于一种特有的忧郁与愤懑。对此,柳亚子曾指出:曼殊“其实不是真真退守,真真向后转走。我认为他晚年讲的话,实在是表示他在极端愤激。”(《苏曼殊之我观》)他内心交织着矛盾,充满了苦闷和忧伤,“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曼殊是坚强的,同时又是脆弱的。曼殊是勇敢的,同时又是懦弱的。坚强是因为爱国,脆弱也是因为爱国;勇敢是因为爱国,懦弱也是因为爱国。只因为爱的深沉。

1918年5月,苏曼殊病逝,终年仅35岁。陈独秀说:“像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其实,出家的未必真出世,苏曼殊,分明是一位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爱国诗人。

参考文献:

1. 刘斯奋笺注《苏曼殊诗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月12出版

2. 马以君编:《苏曼殊文集》(上),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3. 李金涛《略论苏曼殊的艺木创新》青年思想家 2004年1月

4. 论苏曼殊诗歌及其近代化风格语文学刊 2009年第12期

爱国古诗篇7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爱国古诗篇8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2] 朱靖、王庆华,《让古文教学焕发人文光彩》[j],《中国成人教育》,2003(4) 

上一篇:结婚祝福范文 下一篇:鬼斧神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