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10-15 05:56:51

寓言故事手抄报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1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育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其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仅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7.5事件”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一家人》、《团结连着你我他》、《民族团结手拉手》等。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努力追赶上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2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 5~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3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常常给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课外时间,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老师还应经常经 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 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老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阅读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应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挂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步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写。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创建文明城市”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净畅宁美你我他》《新斗门,新城区》《我们的文明城市梦》等。

3. 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持之以恒,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爱读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增长见识,在读书中积淀人生。

4. 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杂志或期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期其美的效果。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4

一、选好“奶源”

我宣布语文家庭作业由学生自己从“补充习题”中任选4题完成,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不做,然后把做作业的时间用来看书,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每天语文课前在全班交流。听完我的话,孩子们一片欢腾。

第二天语文课,我刚进教室,只见他们每个人手中都高高地举着一个本子,大喊:“老师,我抄了3首古诗!”“老师,我昨晚看了《歇后语大全》,我抄了好多!”“老师,我写了20个成语!”……这样的情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更让我惊喜的是,我本打算找两三个孩子上台汇报,可是,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决定这节课不上新课了,而是让孩子们一一上台展示。虽然他们的普通话还不标准,时常读错字音,会把句子读破,摘抄的内容也比较浅,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一定会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知识。

我告诉他们,从下节课起我们按座位顺序进行展示,每天两个人,每人两三分钟。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每天展示的内容一定要精彩。要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内容精彩,首先你自己必须觉得你摘抄的内容会让别人感兴趣。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在读书时用心读,哪些内容让你兴奋,这就说明你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了,这时你就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还要认真读、反复读,争取不看笔记本就能很流利地表达出来。

果然,陆晓雯和魏浩天让我和全班的孩子为之一振。陆晓雯流利地为大家讲了一则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后来还向大家介绍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而魏浩天更让我惊叹,他居然完整地背诵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我问他:“你以前就会背吗?”他说:“我家有一把扇子,背面就是这首词,因为有很多繁体字,我不认识也不会背。但是,我想我们班同学一定没听过这首词,于是我就上网查了,并抄下来背。”“这么长的一大段话,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追问。他说:“我昨天晚上背到11点,今天早上6点多我就起来背了,早读课我又背了几遍。”听完他的回答,我带头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的开端,会带来好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两个孩子精彩表现的感染下,每天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成了孩子们展示、分享、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时刻。

二、“奶酪计划”得坚持

一天,因为学校临时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我上课迟到了几分钟,一路小跑冲向教室。我本以为教室会乱成一团,没想到“奶酪计划”正常进行,原来班长杨茜主持了“奶酪计划”。于是,从那天以后,“奶酪计划”被我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孩子们。主持人和发言人,在班干部讨论的基础上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不仅如此,他们还制作了一个表格,每天谁主持、谁主讲一目了然,而且时间准备充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发言的质量。

2013年4月22日,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主持人肖雅轩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今天上台发言的同学是李长青,他发言的主题是‘歇后语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李长青的父母离婚了,他爸爸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晚上经常加班,由于害怕,他经常在睡觉前打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让人怜悯。但这个孩子乐观、机灵,喜欢看漫画书和趣味性很强的书籍,“歇后语故事”的发言主题正好切合他的阅读兴趣。平日里一向嬉皮笑脸的小家伙今天居然满脸严肃地走上讲台:“各位同学,今天我想换一个主题,我想向大家一则新闻。就在今天,也就是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发言结束,我提议全班同学为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默哀。一周后,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集会向灾区捐款,在主席台上宣读《倡议书》的孩子就是李长青。

从那以后,我们的“奶酪计划”不再局限于好句好段、古诗、故事了,有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我和孩子们还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新闻会”(介绍国内外新闻)、国学讲堂(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开心乐园”(笑话、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诗词鉴赏(唐诗宋词名篇、名句)。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分享“奶酪”

我们班的这个活动传到了相邻的几个班级,我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推广了这个活动。如今,学校的所有班级都加入了“奶酪计划”,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英语学科也在别开生面地开展着这项活动。今年,我又带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我想,他们一定需要这样一份营养丰富的“奶酪”。也许我还可以这样:将每个孩子每天在语文课前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并整理、归类,让它变成一本书,将来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这里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脚印,记录着他们快乐的童年。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5

关键词:寓教于趣; 寓教于法; 寓教于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98-001

在“以大阅读促大写作”的今天,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已经成为共识。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读课外书,但部分学生读书不得要领,事倍功半,这样,学生也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我认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自己读书的目的,而不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利用“名人效应”,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身先士卒。课外时间,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并使学生感受到: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使他们终身受益。

3.适时指导。在课堂上,加强学法指导,课堂上的学习阅读方法,常态下的阅读,必须落实到阅读实践。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学生会因为想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而把目光投向那无垠的知识海洋。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把方法落实到常态的阅读行为当中去。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书海拾贝”。在充实自己“书海拾贝”的过程中,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阅读能力低的学生摘抄词句;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进行仿句练习;阅读能力高的学生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三读”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提出问题;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建立“思维导图”,对阅读篇目进行仿写,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谋篇布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缺乏持续性,应该把读书巧妙的寓于活动之中。

1.今天我来“秀”。每天安排2分钟时间进行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语文课前的两分钟,让学生交流课余时间从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班报引领。组织学生自办班报,深受学生的喜爱。班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每月主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选择插图,每月一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以“赛”促“读”。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要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4.成果展示:

(1)资料汇编。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周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书海拾贝”。摘抄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等,让他们建立自己的“书海拾贝”进行搜集整理,也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资料汇编”、摘抄本获奖的班报等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班级的学习园地“精品欣赏屋”里展示,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对读书缺乏兴趣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呢?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看教师是否引导得当,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张贻波.上海教育科研,2009(8).

【2】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徐光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

【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杨忠勤.东京文学,2009(5).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7

【关键词】手抄报;语文教学;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多年来我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办手抄报,在生活中寻求学习语文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主要体会如下:

1在办手抄报中提高鉴赏能力

我认为学生学习办手抄报就是获取知识、提高鉴赏能力的最好途径。在办报活动中,我们坚持每月出两期,每期都要让学生按小组和班级进行观摩展评,同学们纷纷说长论短,指手画脚,评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观学习。通过总结评比,不仅激发了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设计能力、绘画能力、美术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学们很在乎办报,因为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学生在编抄报中,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要选材,又要排版,边框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字的方向可以是横的、竖的,也可以是斜的。插图可以是动物的、植物的,也可以是人物的。醒目处放什么文章,次要处又怎样摆布,文章标题是横写还是竖写,讲究对称,还是个性设计。故事、诗歌赏析、感想、寓言、警句如何编排等。为了增强手抄报的吸引力,从排版样式到展示主题,从图文并茂到主次得当,学生都会同盘考虑,精心策划,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去把握设计。所以学生在坚持办手抄报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书写能力、绘画能力,而且通过选材和点评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尤为肯定的是在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素质。

2在办手抄报中拓宽知识面

办手抄报这一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潜能的良好途径之一。那么手抄报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为了办好自己的手抄报,同学们特别经心,平时他们就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历史、地理方面的也读,动物、植物知识更要读。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积累,让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地提高。每期“手抄报”或定主题或不定主题,内容都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通过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学生攫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体现。所以办手抄报让学生打开了一扇自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大门,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因此愈加丰富多彩。

3在办手抄报中陶冶情操

学生要把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编成手抄报还需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在持续办手抄报活动中,学生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疑、所议,大到国家大事,小至校园和家庭生活,编写成短文,在有限的版面里办出特色,即要自己满意又要大家喜欢,这会让那些“主编”们有所压力,这种压力就会转化成学生办手抄报的动力。为了让自己办的报纸得到好评,他们都会绞尽脑汁,用尽浑身解数,设计精美的图案,选择精彩的内容,无形中提高了手抄报的质量,这对己对人都是学习熏陶过程。当然,手抄报选材范围不限,类型设计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单一的,也可是综合的,如知识型的、节日型的、趣味型、表扬型的或批评型的。至于手抄报名称由学生自定,象《萌芽》、《初荷》、《心声》、《文学爱好》等。每到课余时间,学生都蜂拥在自己的手抄报前认真欣赏,品头论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陶冶了情操,思想境界也有了大的提升。

4在办手抄报中提高写作能力

办报不仅是开阔眼界的过程,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桥梁。学生练习抄报除了部分稿件是抄选的外,还要写一定的稿件,无论是摘抄还是自己写,都是学生接受、消化、练笔的过程。“我的小故事、上下五千年、家庭小舞台、瞬间短镜头、校园风景线、动物世界、百科全书”等都成了学生习作的基地。我还把作文训练和办报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发表到自己的手抄报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评议,变“作业”为“投稿”,学生之间会有口头的对话、交流,也会有书面的“作文争鸣”。我有时让学生背诵优秀的作文,他们还会选择手抄报上的同学的优秀作文来背,这无疑是对这位同学莫大的鼓励,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办报中不断交流和提高,这样不仅激发了大家写作兴趣,而且有养成了互帮互学的风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寓言故事手抄报篇8

学生课外阅读自主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引领孩子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在浩瀚的书海殿堂中遨游,成长。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旨在“哄”学生读好书。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书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读书。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4.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阅读要多鼓励,在阅读课上,随机树立典型,在这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中,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这样一来,学生在家在校都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

6.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亲子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和好处:

(1)有薄到厚,由浅到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学会拼音和几个简单的汉字,在选择阅读刊物时应该先选一些薄的、内容稍稍浅显的,这样可以给孩子以信心,从而让孩子爱上读书。

(2)细水长流,贵在坚持。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间可长可短,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3)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一定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书,文字尽量简练易懂,多重复,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断进行调整。

(4)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带有感情,对不同的角色要赋予不同的语调,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5)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为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就越明显。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既保证阅读数量,又提高阅读质量。

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

2.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3.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名族明间故事等。

4.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5.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等。

6.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而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二)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我喜欢,我阅读”。

总之,为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量,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这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铺平了道路。

上一篇:立春的诗词范文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