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批评范文

时间:2023-10-04 07:20:58

学术批评

学术批评篇1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

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界定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其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弄清什么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关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问题,时下呈现出两种不同主张。第一种主张认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是体育学学术成果,即把体育学学术成果当作批评的对象,主要对体育学学术成果进行评判,持这种主张的人为数不少,也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第二种主张是以整个体育学术活动体系(体育学学术实践主体和体育学学术实践的成果)作为批评的对象,它不但对体育学学术成果展开评判,还对体育学学术观念、品格、环境、思潮、流派以及学术批评自身进行判析。我们比较赞同第二种主张,并倾向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作如下的界定: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包括学术主体、成果、理念、风格、思潮、流派、运动以及学术批评本身,即包括一切体育学学术活动系统。比如李力研“科学研究必须老老实实——因杨杰、周游两作者而说的话”以作者(学术主体)为批评对象,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科进展报告”以中国体育社会学学术成果为评判对象,赵山成“试论茅鹏的学术思想”以茅鹏及其学术思想为对象,黄卓“关于体育科研中的责任与道德问题”以学术责任和学术道德理念为对象,陆一帆“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置疑与推敲”以学术方法为对象,张力为“研究报告评价标准的界定与联想”以学术成果报告标准为对象,杨正云、王颖“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校体育思潮的历史变迁”以学校体育思潮为对象,王新、钟明宝“刍论体育批评的含义及其形态”以体育学学术批评自身为对象等等。可见,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对体育学术活动系统中各种具体学术现象,从科学的观点出发,作出思想性、理论性及价值性诸方面的评价。从表面上看,我们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范围如此界定,似乎与体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同等。事实上,它们有较大的区别,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象性所谓具象性特点,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是各种“具体的体育学术现象”,或者是一项成果,或者是一个或几个学术成果主体,或者是一种学术思潮,或者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或者是一种批评方法,或者是批评的主体等等。体育学学术批评正是对这些具体要素有针对性地予以研究。毫无疑问,体育学学术批评这种具体的局部研究当然也要联系其它部分甚至体育学整体,但是,它是由具体而整体,其研究的中心始终是具体的体育学学术现象,也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局部微观研究。这是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一个基本特点。集中性所谓集中性,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学术成果”这个基本要素上,也就是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以“学术成果”作为体育学学术批评最基本的对象,其它各种体育学学术批评活动,如“体育学学术主体”批评、“体育学学术理念”批评、“体育学学术风格”批评、“体育学学术思潮”批评等,只不过是“学术成果批评”的延伸,或者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批评对象的转变。之所以如此立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体育学学术成果”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系统各要素的核心,是体育学学术意识形态最常见、最基本、最直接、最活跃的形体和存在方式。体育学学术领域里的一切学术现象一旦离开了“体育学学术成果”这一具象形体,就无法存在,也就不称其为体育学学术现象了。所以,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第二个特点是极具集中性。现代性所谓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现代性特征,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主要是以现实的、最新的多种多样的体育学术现象为主要对象。尽管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偶尔会投射聚焦在过去某个历史时期的一个点上,但这种偶尔的投射聚焦往往也是为了评介该对象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对当代现实体育学的研究,属于一种共时性研究。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这种现实性特征,一是来自体育学理论发展的宏观驱动,二是来自体育学学术批评价值的内在要求。因为体育学要发展,体育学学术批评要前进,都需要以新理论、新实践、新成果为研究对象,也只有通过对开创新领域和出现新论断的批评与评价,才能实现真义上的进步。所以说,“现实性”特征直接决定着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意义、价值和生命。由此,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就是体育学术活动中各种具有一定新质的具体的体育学术现象。其中,最新的体育学术成果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对象[3]。学科性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与体育学学科内涵和外延紧密相关,体育学学科内涵和外延的所有成果部分都应该是体育学术批评的对象,如果其内涵与外延超出体育学学科领域,则不应成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因此,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学科性特点。这是体育学学术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的最显著特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确立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面对各种体育学学术批评实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而是主观主义、片面主义当头,偏于一隅,就可能使体育学术批评有失公允。第二,我们的研究必须是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全面整体的研究。如前所述,尽管我们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作了简单、静止、孤立的解说。但在体育实践中,这些对象并不是简单的、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复杂的、运动的、庞大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体育学学术批评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予以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研究。只有尽可能的全面真正地占有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研究对象,才可能保障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是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基本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在体育学中的合理定位,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自身建设,更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科学化发展。首先,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体育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理论。诚如杨黎明所指出:“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将体育学划分为体育学实践和体育学理论的话,我们认为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合理定位应该放在‘它是体育学实践与体育学理论之间得以连接的纽带和桥梁’这样一个认识层面上。因为体育学学术批评源自体育学实践,而体育学实践通过体育学学术批评上升为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体育学学术批评,并通过批评促进体育学实践的进步。如此周而复始,就构成了体育学的运动发展历程。”[2]体育学学术批评,一方面联结着体育学实践,另一方面联结着体育学理论,是体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质的中心环节,更是体育学各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重要枢纽。正是由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理论”,而不像体育学理论属于“基础理论”。其次,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体育学学术批评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历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比较方法等科学方法,去进行概念、判断、归纳、演绎、推理,从而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进行证伪、辩驳、争论、分析、综合、评价,从根本上讲,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或者接近真实真理”的科学过程。体育学学术批评也因此而就具有了科学的一般属性。从思维的方式上看,体育学学术批评在对体育学术现象进行评价时,与科学研究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而基本不用形象思维一样。在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综合之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深入到体育学术批评对象的本质,揭示错误的理论,总结客观的规律,以更科学的理性认识形成真实的体育理论,这就使体育学学术批评具有了科学的性质。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看,体育学学术批评与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种自觉的理性思考和假设验证活动,它们都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都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追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具有科学的属性,又可以称之为“科学批评”。总体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具有科学的因素,但不是科学的附庸;是体育学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理论。

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独立性建构

学术批评篇2

在教学中,常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情况,但如果不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果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怎样把握好教学中的批评呢?我谈点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批评,是教师给予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言行的一种否定性评价。它是通过对具有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多种批评方式的恰当运用,借助有声语言和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和技巧,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言行的错误性和危害性,以增强他们的自尊感、荣誉感、是非感与纪律感,从而促使那些染有不良习气的学生“弃恶从善”、“皈依正道”。

批评,是一种与表扬相对的教学艺术,它作为一种艺术,就应该具备艺术特性。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恰当地予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批评真正发挥其自身在抑恶扬善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滥用或乱用批评,势必事与愿违,达不到批评的预定目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花园”,而不是学生“无情的法庭”,诸如用“警告”、“严重警告”、“留校察看”、“记过”等来处分学生,只会让少许学生引以为戒,可能会让有的学生从此一蹶不振。这就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恰当地把握批评的尺度,衡量批评的分量,拟定批评的标准。

就有声语言的角度看,批评的方式较为常见且较为有效的有“直截式”和“含蓄式”两种。

“直截式”批评,是指教育者(或批评者)直截了当地对违纪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言行毫不掩饰地予以指责和否定。它不拐弯抹角,不旁敲侧击,而是坦陈弊端,直中要害。这种批评,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被批评的对象个性有所不同,那么批评的程度也要有所不同。对女学生,或自尊心强,控制力较差的非故意犯错的学生,因他们多属于偶犯,并且在无意中违纪后大都有感到“难为情”的悔过意向。像这一类违纪学生,教师就要采取和颜悦色、心平气和的方式来指出他们的错误之所在,并据此予以恰如其分的评说,于和蔼亲切同友善中传达出教育的严肃、严格。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且诚恳改正错误。这种批评我把它叫做“春雨润物式”批评。

相反,对于那些缺乏起码的自尊心与廉耻感的胆大妄为者和屡教不改的违纪学生,教师就不能一味地迁就,或一味采用“春雨润物式”的批评方式,而是应该毫不留情地对违纪学生的错误给予严肃、严厉甚至是尖锐的批评,这种批评我称之为“秋风扫叶式”的批评。为了增强批评的震撼力和收到批评的效果,教师在使用语气铿锵、语调高昂的有声语言的同时,还应辅之以严肃的面部表情和严厉的眼神等体态语,以使违纪学生的内心深处受到较大的震撼,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批评方式一般较为少用。

当然,如果教师能以间接的方式暗示违纪学生,让那些自尊心较强的违纪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就能收到以柔克刚、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它一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反而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二不使师生间产生直接冲突和隔阂,反而会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在维护了学生尊严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尊敬。这种批评我称之为“委婉式”的批评,亦可叫“暗示性”的批评。该类批评方式受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普遍青睐。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我要否定一味的吼、骂、发泄这种传统的批评方式,而应该让批评人性化。批评有着多种形式,常见的批评形式有:“倾听式”、“询问式”、“自责式”、“调侃式”、“表扬式”等。

“倾听式”批评。教育的技巧是倾听,那教师要先倾听违纪学生陈述违纪的原因,在学生的陈述过程中发现其违纪的关键因素,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这种方式能堵住学生自己辩护的退路,并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进自己。

“询问式”批评。即教师以询问的方式了解批评对象的违纪情况,于关切中流露出对违纪学生的批评。例如:自习课上,老师发现平时成绩较好,并且从不打瞌睡的某学生趴在桌子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教师就不能大动干戈,而是轻声地向该学生询问情由:“你今天好象有点心神不定,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经老师这么一问,学生会马上明白老师是在批评自己,进而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这种批评方式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情和关怀,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自责式”批评。即教师通过对自己的“自责”来启发学生的自责,用声东击西、指驴为马的方式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例如,有学生在课堂上讲小话或打瞌睡,不专心听讲,老师几次暗示他都无所谓或者无所察觉,这时老师可以这样对他说:“老师讲得不好,也许不合你的口味,希望你给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待我日后慢慢改进。如果你把意见提给你的同学,老师怎么知道呢?”这样,老师表面上是在自责,而违纪学生将会领悟到老师“自责”的意图,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学生在心里也会产生一种惭愧、内疚情绪。从而把老师的“自责”转化为学生的自责,收到批评和遏制违纪现象的良好效果。

“调侃式”批评。即教师借助幽默诙谐的方式,巧妙地传达对违纪学生的批评。这种批评方式适用于氛围较紧张的课堂之中,它可以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语文课上,教师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并且睡得很熟,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应让学生难堪,而是应该趁此机会发问:“同学们,从语文的角度看,人生是什么?”学生可能会一时反应不过来,教师就要抓住时机,放高声调感叹:“人生如梦啊!跟着周公一起去梦游天姥山,寻找李白当年醉酒呕吐的地方,那才叫学习语文哩!”教师的这一调侃,会使全班同学大笑,那些打瞌睡的违纪学生也会因此醒来,教师抓住机会,叹道:“春眠不觉晓,处处睡着了,听到敲钟声,这节课又下了。”此时的学生们一定能体会到老师蕴含于诙谐之中的善意的批评,沉寂的课堂也会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批评的最佳效果。

“表扬式”批评。即通过对部分学生优良言行等公开正面的肯定来暗示和批评另一类违纪学生。这种看似表扬、实则批评的方法,虽然不能说是“指桑骂槐”,至少也可称“声东击西”,也最能让学生接受,效果也不错,例如,我曾经给一个高一年级的班级上课,这个班共有四个组,一次班级演讲会上,我是这样表扬学生的:“演讲会已经进行到一半了,第一、二、四组的同学表现得较好,发言积极、大胆,特此提出表扬,并分别给这三组的同学加操行分5分,以作鼓励。”我的这番话,赢得了第一、二、四三个组同学的掌声,可引起了第三组同学的注意,他们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领会到这是对他们的批评。此时第三组的几个同学都举起了手,我也有意地叫了该组的这些学生上台演讲,他们声音洪亮,感情激昂,明显地表露出“我们并不差”的气势。我又趁机进行表扬:“第三组同学原来是不鸣则罢,一鸣惊人,表现非常不错。也给这组同学加上操行分5分!”教室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不难想象第三组同学此刻的心情。

实践告诉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维的外衣,是思想精神的外壳,而教师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言传”过程中必须讲究表达艺术,特别是批评语言的艺术表达,弄不好会毁掉某些学生的前途,诸如骂学生是蠢材、是猪、是垃圾、是流氓……这些语言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学生违纪分有意违纪和无意违纪两种。一般地说,学生只要知道自己违反了校纪班规,必然会产生一种内疚感和恐慌感,这两种心态纠合在一起已经给了违纪学生强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此时老师一味横加指责、风雷雨电的话,就很容易刺伤学生,甚至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发生。反之,如果教师能使批评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抑恶扬善的作用,并采用适当的场合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就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的批评不仅只表现在言语上,也还表现在体态上。所以,教师在“言传”的批评教育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作为辅助手段的体态语――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恰当的运用。切忌用蔑视的眼光对学生进行批评,切忌恶语中伤、污辱学生的人格,切忌揭学生的伤疤或跟学生算老账。批评是教育学生的手段,而不是报复的方式。教师只有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批评的效果,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学术批评篇3

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是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事物总是辩证的。“直来直去,直言不讳”形容一个人心底坦荡,待人真诚,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优点,即使对对方有所冒犯,也会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得到谅解。可“直言”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若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产生。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

一、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如果批评的时候没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表情呆板、态度生硬、语言过激,再加上盛气凌人的气势,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适当批评,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放松、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不恰当的批评教育会产生副作用,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批评教育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孩子体会到:是自己的行为不对,犯了错误,只要今后改正,仍然是 好孩子;老师批评教育我,是出自对我的关怀、爱护。

应该指出,教师应有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胸怀,把自己的光和热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能厚此薄彼。对学生的缺点,不论是好学生或是后进生都不应偏袒,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

批评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不能忘了一个环节:对孩子今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建议、帮助,使他们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能获得明确的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学生要有爱心

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批评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应如此。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包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教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我们共同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祖国的新一代在温馨、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老师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老师要多一份爱心,少一份苛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粗暴,那么学生所受到的待遇将是完全两样,肯定也不会上网吧自我作践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就随意地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四、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批评方式

1.对本来就听话的学生要使用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老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老师带有强烈的感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2.对于不易接受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

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3.对于腼腆的学生或班干部要用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与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如我班的学习委员一向表现不错,但在一节数学课讨论时,却与好友高声谈笑,其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于是,我在他到办公室领取作业本时顺便暗示他,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点到为止,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术批评篇4

一、大度宽容,赋予爱心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教师批评学生始终要坚持爱的原则,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并勇于改正。教师既要以理明人,又要以情感人,赋理予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能“改其行”。一般来说,不愿做好学生、喜欢做“坏孩子”的学生是没有的,他们所犯的错误言行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错误,我们大可不必求全责备,横加指责。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学生自身已经处于一种不安与自责的心境下,教师更不应去“雪上加霜”,而应给以爱心和宽容。当然,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默认、纵容与包庇,而是满怀一片真情地去叩开学生心扉,从根本上消除其疑虑心理或对立情绪,通过暗示、引导等方法,让其感受教师的爱心、真情与诚恳,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例如,有个学生因家境贫困偷了同学的20元钱。当老师准备追查这件事情时,这个学生悄悄地把钱扔在地上,然后又从地上拾起钱对老师说:“是谁把钱丢在这儿了?”这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但当时并没说什么。课后,老师叫住了那个学生,这个学生马上紧张起来,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看见。到了僻静的地方,老师询问实际情况,并说明了当时没点明的原因:“如果别的同学知道了,会怎样看待你?其实老师知道你并不想这样做。”那位同学眼泪夺眶而出,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见时机成熟,便进一步讲道理,帮助他改正错误,并掏出30元钱资助给这位同学。从此以后,这位同学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偷窃行为,而且在各方面还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爱心和宽容,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吗!

二、民主管理,予以自由

在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辍学、巩固率偏低,是广大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学生对学校的“监禁”式管理和教育感到乏味,对缺少自我追求、自我发展的学校生活失去兴趣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相同的个性,受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个性的发展进程也不尽相同。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一味地束缚他们,而要给他们留出一些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学习,在受教育这条船上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向。我校初中二年级三班的李强,是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经常给班级惹是生非,班主任就委派几个班干部“帮助”他,施行在校的全天跟踪规范。一旦不守纪律,同学批评,老师批评,回家后家长批评。后来,李强由一个活泼好动孩子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相当自卑。一天,他没有到校上课,也没请假,班主任出于关爱学生的态度,进行了家访,在老师的询问下,李强终于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在学校里简直是活受罪……”李强的话使班主任大感意外。老师的一片苦心让学生感到难受,这样的“苦心”自然就失去了意义。“欲速则不达”,一锹不能挖个井,因为这里面也有一个渐进过程,应该立足于“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留点时间,让他从老师的开导或同学们的榜样示范那儿去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逐步加以改正。

三、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过错的学生多半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容易自暴自弃,失去了上进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批评训斥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个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当学生犯有过错时,老师应尽可能地在其不足中挖掘闪光点,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少一些批评、挖苦,决不能因其弱小而忽略。这样,经常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而得体地给予表扬,都会滋润他们的心田,激活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四、装点“糊涂”,身体力行

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教育目的的实施,离不开和谐融洽的气氛,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话句句得体、时时合宜。尤其是学生的言行违反了纪律或犯了错误时,老师心直口快,“一棒”打下去,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及学生的“痛处”,破坏了学生的自尊,激发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想指出某个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一时又没有其它良方,这时候,老师要沉着冷静、克制感情,装点“糊涂”,以榜样示范力量去感触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可以想象,一个经常迟到的教师在学生迟到时,教育学生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良好的榜样示范相对于肝火批评训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搞点“包装”,暗示教诲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学生偶尔有一些过失,在所难免,有的事情只要学生自己或经过老师暗示,点拨醒悟,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尊和维护面子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都处于繁重的学业和激烈的竞争中,情绪更是易激动,经常会为一些刺耳之言、“鸡毛蒜皮”的琐事大动肝火,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这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办?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抗情绪,我 们不妨给批评的“苦药”包上一层“糖衣”。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我们只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去巧妙地“包装”,说出让学生听着顺耳顺心的话语,就可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比如把批评的话说成关怀的话、自责的话、劝慰的话,把否决的话说成探讨的话,把不满的话说成提醒的话,把说教的话说成激励的话,轻轻抚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等。这样的批评,像鲜艳的玫瑰,刺中带香;像治病的良药,苦中带甜,学生听了、看了自然心悦诚服,乐意接受了。

学术批评篇5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批评 艺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D.J.Bem)认为:继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法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的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由于体育教学的独特性,我们要经常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 表扬和批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形为习惯。表扬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是通过对人的正确思想和良好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而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而批评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上的过错提出责备并帮助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批评是对学生言行的矫正或否定,所以一惯的、轻易的否定往往使学生的情绪受到负面影响。

要教育学生,必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尤其是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批评的良好时机。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要区分批评的对象。体育教师常对体育骨干、班干部、面容较好的学生以及因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产生看不起教师的情绪,而且爱“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为不到自己的错误缺点,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对教师 的要求也越来越随便,结果反而害了他们。因此,不论是“双差生”还是“三好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但要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性别,在方式方法上要区别对待。

“暗示预警”式批评。这是应用暗示和预先告诫的批评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批评的对象模糊不清,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方法适合于学生有错误和不良的苗头,比如:练习中怕吃苦好偷懒,测验中想弄虚作假,比赛中采取不当手段等等错误的行为和预兆,针对这些可用暗示和预警的批评方式,向当事人及时提出批评和忠告。它既能起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

先表扬后批评。当教师看到学生的错误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批评前,教师先表扬学生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的优点,当然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平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不同的闪光点去表扬和激励学生,这种表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为接受后面的批评作铺垫和准备。

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 辩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 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 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要掌握批评的尺寸。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通过不同性格的和 协及时代特点所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

学术批评篇6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艺术批评;建立策略

1 艺术批评简要概述

近现代意义上的“批评”(Criticism),可以译为批判、评论的意思。“ Criticism”由希腊文“Krinein”一词发展而来,其基本含义为区别与鉴定,即作出判断的意思。英国诗人德莱顿是英国文艺批评之父,他曾经指出:最早确立批评的是亚里士多德,是他最早指出判断的正确标准。批评与欣赏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欣赏侧重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重在对艺术作品中美的揭示;而批评是以欣赏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侧重于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判断与研究,其中有对艺术作品美的揭示,也有对艺术作品谬误与不足的指出,并引导艺术发展的方向。总结起来可知,艺术批评,即为Art Criticism,是一种艺术评价行为,是指在艺术欣赏基础上,艺术批评家运用特定的艺术理论与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与艺术作品做科学分析与正确评价。

2 艺术批评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1 通过评价艺术作品,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艺术创作是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广大观众、读者、听众以及批评家的帮助,艺术家在此基础上获得进步与发展,而艺术批评的第一个重要作用也由此展现出来,即通过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进行总结,艺术批评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促进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古罗马文艺批评家贺拉斯曾将艺术批评家比喻为磨刀石,他说磨刀石虽然切不动什么,但却能使钢刀变得更为锋利;艺术批评家虽然不能创作艺术作品,但却能够给艺术家以指导。的确如此,通过对所选取的艺术作品的深层品味与系统分析,艺术批评家能够发现该艺术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中肯的意见,形成良好的艺术评价,将对艺术家创作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2.2 引导民众鉴赏艺术,提升欣赏者的鉴赏能力

艺术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浓郁的艺术魅力,艺术欣赏者未必能做到全面领悟与把握,而是需要艺术批评引导民众鉴赏艺术作品和感悟艺术现象,提升其艺术鉴赏水平与鉴赏能力。如当代中国画画家李宝峰的作品,是对写实人物画的坚持与突破,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愉悦之感,有很多颇负盛名的作品,如《回廊下》、《高原情》《李时诊断医图》、《壕上观鱼图》等,在特定的故事情节安排中,对人物身份、性格、神情的把握到位而得体,毫无故作姿态,显得轻松而自然。通过艺术批评的引导,广大民众能更好地领悟李宝峰人物画中所深含的坚实功底,也能提升民众对人物画的鉴赏水平。

2.3 丰富中国艺术理论,推动艺术批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有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也有对各类艺术现象的考察与探究。艺术批评既能积极利用艺术史研究成果,受艺术理论的有益指导;又能在分析与评价新画家与新作品的基础上,总结艺术创作新经验,探讨艺术领域新问题,从而促进艺术理论与艺术研究成果的丰富,实现艺术批评领域的繁荣发展。

3 当代中国画艺术批评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当代艺术已然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发展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双向互动前进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艺术形式、艺术现象、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应看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领域,特别是中国画艺术批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存在“好人主义”

近年来,国内艺术批评领域存在“好人主义”,艺术批评者进行艺术批评时,对艺术作品的缺点和不足简单带过,甚至是避而不答,只是一味做出好的评价。虽然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做到不得罪人,但却降低了艺术批评所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激励艺术作品创作者认识自身艺术创作水平,进行艺术反思与艺术创新,推动艺术创作活动的长远发展。当代中国画艺术批评领域“好人主义”的存在,将使艺术欣赏者在面对不真实、不公正的艺术批评时,一是无法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入了解,二是可能失去对艺术批评的信心,甚至对艺术批评敬而远之。

3.2 存在过分西化现象

西方艺术理论及艺术分析方法存在精华之处,对中国艺术作品分析也有积极作用,吸收西方艺术理论及艺术分析方法亦成为中国艺术批评融入全世界的有效途径。但批评中国画作品都套用西方艺术理论与西方固有模式,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中西文化间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差别也体现在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中,突出表现为中国艺术创作对应中式艺术批评,而西方艺术创作则对应西式艺术批评;进而可言,中西艺术创作间存在差别,中西艺术批评间也存在不同之处。正因如此,不能完全套用西方艺术批评模式来评判中国画艺术创作,如果不能规避过分西化的现象,容易出现中国画艺术批评的民族模式和批评术语的丢失,而这种过于西方化的批评模式,也必然为众多的艺术欣赏者所排斥。

3.3 存在盲目吹捧现象

近年来,国内艺术批评界存在盲目吹捧之风,这使一些优质艺术作品不被理会,一些低俗艺术作品却受到吹捧;使一些造诣不高但却善于投机逢迎的艺术家受到“好评”,而一些造诣很高却只致力于艺术创作艺术家备受冷落。中国艺术界所存在的这种盲目吹捧的现象,助长了艺术创作中肤浅浮躁的风气,而不客观实际的艺术批评也为广大艺术欣赏者所反感。

3.4 存在庸俗化倾向

很多艺术批评者对批评对象的选择,不是倾向于高品味的艺术作品,而是选择分析和批评低品味的艺术作品,甚至采用庸俗的语言进行评论。当代中国画艺术批评中所存在的这种庸俗化倾向,这将影响到中国画欣赏者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格调,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艺术欣赏水平的提升。现实是,绝大多数中国画欣赏者有健康的欣赏品味和审美追求,但庸俗化的艺术批评将使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有所曲解。

4 如何建立当下中国画的艺术批评学说

中国画批评标准的混乱与缺失,是当下画家们及艺术批评家们的共识,如何建立当下中国画的艺术批评学说是广大艺术者们所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4.1 艺术批评者肩负起应有责任

艺术批评在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领域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我国艺术批评正趋向于衰落,在实际艺术批评过程中,很多艺术批评者想到的只是获得艺术批评的巨大影响力,却并未肩负起其在艺术批评中所应尽到的责任。为了纠正上述错误行为,广大艺术批评者应进行深入反思,在进行艺术批评时,能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不捧杀也不扼杀,做到摒弃“好人主义”,能够发现中国画画家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艺术批评语言既不庸俗化,又能满足广大欣赏者的需要,对欣赏者审美水平及鉴赏能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除此以外,中国画艺术批评还应展现中国特色,这既包括在对形、神、意、象等艺术术语的表述上,也表现在艺术批评的行文思路上,在注重西方理论性分析同时,也应有对中国传统感彩的渗透。也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更能展现中国化的艺术批评文章来。

4.2 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和睦相处

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为推动二者的和谐促进与发展,应加强艺术批评者与艺术家的交流与沟通。但现实情况是,诸多艺术批评者与艺术家间缺少交流,甚至存在怒目冷对、相互谩骂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两者间的良性互动,致使艺术批评应有的推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反而为欣赏者及国外艺术界所嘲笑。为确保我国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的整体形象,有必要完善艺术批评者与艺术家间的关系。

4.3 努力凸显当代中国画主体精神

当代中国画应当具有主体精神,这是诸多艺术家及艺术批评家所达成的共识。当代中国画有三条创作主线,即官方、新潮及传统,各条创作主线间都存在创作差异,而当代艺术家的最突出特征是对传统价值的反叛和争议,价值判断标准的缺失,也使对中国画价值的判断成为难题。除此之外,中国画还呈现商品化和大众化特点,现阶段,在中国画一片繁荣的景象之下,也显现出其缺乏生气的一面。面对这种情况,无休止的争吵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整体语境,激发个体精英的创造力,确立明确的中国画批评标准,凸显中国艺术领域当代主体精神,为中国画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中国画艺术批评学说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殷莎,程妍.艺术的目的及其在艺术批评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

[2]程微.艺术批评之随想[J].现代交际,2012(01).

学术批评篇7

我曾以《粗疏编校 错误百出》(见《人民音乐》2006年第10期)为题,撰文批评了《萧友梅全集》第一卷。有位朋友也是老师几次与我见面时,总是说“要和为贵”、“手下留情”,我无言以对;只是冲他笑笑点点头。我能说什么呢!?

现在的一般人,不知从何时起,都把“批评”两字的双重含义,仅仅理解为指出、数落不足与毛病、缺点与错误,把表扬、肯定的一面剔除掉了,往往一听批评就害怕。其实这是不对的。“批评”的本意,还含有宣扬长处与优点、肯定成绩与进步。学术批评的内涵,同样也应包括这两个方面。学术事业要健康地发展,必须开展学术批评;没有正常学术批评的学术界,是缺乏朝气、没有活力、事业难以前进与发展的病态性学术界。

中国当前的社会并不很和谐,为此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口号,我举双手赞成。社会应以人为本;要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在人际关系上,确实应该也值得提倡“和为贵”;但这个“和”,也务必要有一定的规范,不能一团和气,不分是非、嘻嘻哈哈,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开展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当前的音乐学术界,也并不很和谐。一向比较纯洁、严谨,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界,也沾染上了种种不良习气。相当一个时期以来,音乐界又缺失真正的学术批评(包括作品评论、表演评论、人物评论、书刊评论等等),尤其是缺失说理的、有分量的、实事求是的、论述到点子上的、让人心悦诚服的学术批评。充斥报刊的是阿谀奉承、吹牛夸大、尽说好话甚至出钱雇人为自己化妆打扮的。恕我直言,假学者、假的或并非像宣传所说那样即名不符实的作曲家或其他什么家恐怕不是个别的,甚至还有名声赫赫、头上光环多多因而沾沾自喜,实际此人却是个投机钻营者,欺世盗名者。仅就音乐学界而言,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文理不通、史实不清、逻辑混乱甚至编造史实、不知所云的文论在刊物上时有所见。

开展严肃的正常的学术批评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事业性的工作。当然也要提倡“和为贵”。但如果仅仅为了“和为贵”而放弃必要的摆事实、说道理的学术批评,那会变成“和就退”,学术会萎缩,停步不前;“和就毁”,会败坏名声,会误人子弟。

学术批评篇8

摘 要 表扬和批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行为习惯。表扬较轻易为学生接受,而批评是对学生言行的矫正或否定,所以一贯的、轻易的否定,往往使学生的情绪受到负面影响。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有效教学 批评艺术

影响批评效果的因素很多,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反而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而正确的批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口服心服,消除不良情绪,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采取何种批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对任何人都立竿见影的批评方式。一般来说,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往往体现出一种艺术性。这种艺术性源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身心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蕴含着教育机智等许多经验技艺,这些并非简简单单的学习模拟就能把握的。

一、体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批评艺术的基础

《礼记·学记》中谈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爱。”这是说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经常被学生从心理上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二、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

据南亚伯特·莫拉宝研究表明:某一种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单纯语言)、38%的声音(语调、声音节奏等)和55%的身态语言(表情、姿势、手势等)组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在语言、声音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身态语言的作用。如一声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师自己应该目光炯炯,身体竖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假如喊“立正”时自己左右顾盼,精神颓唐,信心不足,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也应该注重语言、声音和体态语言等的正确选择和配合。

(一)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假如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平时注重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二)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的。肢体语言是非常丰富的,经常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兴奋喜悦时脸色发光,眼睛闭小;愤恨时眉头紧锁,咬牙切齿;藐视他人则耸鼻,嘴唇上顶;点头表示赞许,同意;摇头则相反;手更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之一,它以近200个不同的造型艺术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情感。另外,语言的音调、节奏也都带有个人的感彩。因此,教师在批评时,他的表情、音调、手势要在同批评内容相对应的基础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形象风趣,避免不良情绪的外露,那些刻板的教条,干巴枯燥的大道理,毫无个人感情的批评则只会令学生生厌。

三、要把握批评的时机,注意时间和场合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批评的良好时机。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四、要区分批评的对象

体育教师常对体育骨干、班干部、面容较好的学生以及与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产生看不起教师的情绪,而且受“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缺点,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随便,结果反而害了他们。因此,不论是“双差生”还是“三好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但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方式方法上要区别对待:初中生天真活泼,好动不好静,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批评时可更多地使用肢体语言,把错误性质和教师的要求表现得更具体形象;也可采用正误言行对比,使学生分清是非。语气可严厉些,但不应破坏他们的上进心,表扬和批评交替使用,鼓励他们勇于改正错误。

五、要把握批评的尺度

要把握合理的批评尺度,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定原则,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要把握合理的批评尺度,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上课时却从不检查,或为学生没穿运动鞋也不加批评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等等。把握合理的批评尺度,必须坚持要求的连贯性和严厉性,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时彼一时。

上一篇:国庆节佳句摘抄范文 下一篇:桑怿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