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范文

时间:2023-11-02 16:21:12

城市风景

城市风景篇1

关键字:城市;风景区;城市风景区;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提出:城市风景区一般是指同城市毗邻,或接近市区并和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可供游览观赏的地区[1]。城市风景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区和城市影响区内,其除了具有风景区是一般特征外,与城市具有紧密的联系[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风景区与城市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兴义市城市与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研究,确定其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类似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规划提供参考。

1背景介绍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于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和安龙县境内。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以高原岩溶地貌为基本特征,资源类型丰富以峡谷、峰林、湖泊为主要特色,兼有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黔西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黔、桂、滇三省结合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2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城市的关系

兴义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带,四心十组团”。其中一轴:城市综合发展轴;一带:马岭河漂流风光带;四心:四个城市级中心;十组团:黄草―木贾―坪东组团、兴泰―下五屯―万峰林组团、桔山组团、丰都组团、洒金组团、马岭组团、顶效组团、郑屯组团、鲁屯组团和万屯组团[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兴义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为北起车榔温泉,南至盘江湾,西起三江口,东至天生桥电站低坝,总面积为450km2[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

图1 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市的关系分析图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中的马岭河峡谷是兴义市的最低点,呈狭长状,在空间上将兴义城市的两个片区分割。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风景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其在空间上,土地使用上,存在诸多矛盾。其主要矛盾总结如下:

(1)城市用地和风景区界限的交叉;

(2)城市道路建设对风景区的分割;

(3)城市污染对风景区水质的影响;

(4)风景区限制了城市两个片区的联系;

(5)风景区限制城市的发展方向。

3协调发展要点

3.1城市与风景区界限的对接

城市北部马岭组团和顶效组团与风景区的范围界限不明确(图1),为防止城市向风景区无限延伸发展,调整风景区界限与城市界限平行。兴义城市南部,由于城市的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向南发展的趋势明显,城市范围已有不少与风景区范围重合。考虑西峰林是风景区的核心资源,峰林前的田园如果遭到破坏,将破坏整个西峰林的田园峰林景观,所以城市界限应向上调整,让出西峰林的重要资源的区域,同时风景区将资源价值较低的区域划分到城市用地中(如图2)。

图2 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市协调发展图

3.2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选线

城市交通干线、过境交通、城市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会造成城市风景区植被的破坏,影响风景区动物的生长、繁衍;给风景区带来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降低风景区景观环境质量和人文价值;应尽可能避免其穿越、分隔、围合风景名胜区[3]。

拟建项目环城高速和黄桶―兴义―河口铁路的选线穿过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的西峰林景区。考虑风景名胜区资源完整性保护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的保护,上述拟建项目的选线应避让风景名胜区,向靠近城市的一侧调整(图2)。

3.3城市用地布局优化

根据《贵州省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纲要》的相关内容,兴泰―下午屯――万峰林组团中与靠近风景区或与风景区交叉的城市用地规划为城市发展备用地。由于城市发展用地已向风景名胜区靠近,城市作为风景名胜区的最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考虑今后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将靠近风景区的城市发展备用地规划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图2)。

3.4城市污染治理

马岭河峡谷是兴义市的地势最低点,是兴义市的各类排水的最终汇集地。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生产等产生的城市各类污染物的治理已成为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城市与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标准有所差异,为保护好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对风景区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区域应该采用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标准。特别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应结合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在中心城区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污水厂的建设。

3.5城景风貌协调

城市与风景区相邻地段风貌协调,对城市和风景区的风貌建设都有促进作用。兴泰―下午屯――万峰林组团与风景名胜区西峰林景区之间,城市风貌应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相协调,城市建筑形式尊重地方传统形式、建筑尺度与山水尺度;在城景过渡地带保持一定规模的城景协调区,区内应注重控制建筑的密度、体量、形式、色彩等。城景结合部则应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景观整治,利用景观视觉原理来确定其景观控制范围。

3.6维护城市生态格局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市联系紧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格局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马岭河峡谷作为城市的河谷型生态廊道,连接城区内外孤立的生态斑块,把城郊良好的自然环境渗透到城区,促进城区与自然的交流,形成城乡生态一体化。第二,马岭河峡谷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保护了城市的野生生境,促进物种的空间运动和基因交换,有助于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缓解了城市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丰富了城市景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马岭河峡谷景区本身可作为城市的避灾绿地,对维护城市安全起重要作用[4]。

3.7风景区让位水源工程

由于季节性降水失衡、喀斯特地质保水性差、缺乏工程蓄水等原因,导致了兴义市是经常受到干旱的困扰,严重的影响了城镇用水的供给、周边农田灌溉及城市工业的发展;马岭河是唯一一条贯穿兴义市域范围,距离兴义市区较近,适宜修建水库,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型河流;所以在马岭河上游(清水河长廊景区)选址修建马岭河水库。

目前马岭水库已通过专题论证,考虑到景区风景资源价值不高,为了更好的保护水源,确保城镇居民饮用水源安全,风景区应将该景区划为生态保育区,停止相应的游览活动,主要以水源涵养、保护、生态恢复为主(如图2)。

3.8风景区划定协调发展区

兴义城市定位为贵州西南部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和黔桂滇三省交界的物流中心、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加强兴义城市自身建设和对外联系是完成兴义城市发展目标的必然[兴义市发展和规划局,《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马岭河峡谷将兴义城市东西片区分隔,限制了兴义城市的发展。为协调风景区和城市的发展,需在马岭河峡谷上划定协调发展区。

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未来兴义城市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东北和向南发展。北部发展主要是顶效片区的发展,必须穿越马岭河峡谷。协调发展区的选址需遵守两个条件:一是与城市规划区及中心城区的关系密切。二是减少对风景资源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协调发展区的选址应考虑在风景区风景资源较分散以及资源价值不高的区域;同时为了有效的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环境,协调发展区应避开生态敏感的区域。通过分析,城市协调发展区确定为两个,分别以马岭河1号桥为界,将马岭河水库大坝至马岭河1号桥段和马岭河4号桥至段划为协调发展区[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兴义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分析如下表:

表1各区段选址条件对比表

协调发展区的功能主要是协调好兴义城市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在此区域内不开展游赏活动,除部分土地可用于城市发展通道用地,大部分土地仍然保留原有的用地结构,土地利用形式以维持原有土地利用形态和部分资源的传统利用方式为主[5](如图2)。

3.景区发挥综合效益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具有神奇俊秀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应加大对风景区区资源的利用,丰富西峰林峰林内部及万峰湖水上活动等游赏项目,加强风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风景区游人容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景区旅游,通过游客到风景区光游览的机会及风景区的知名度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搭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平台”,带动地方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风景区的经济效益。

兴义城市发展定位为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相关内容,兴义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兴义市发展和规划局,《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风景区与兴义城市距离近,交通便利,风景区将成为市民节假日出游的首选目的地。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区作为部级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发展对外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应发挥风景区的社会效益,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4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别从兴义城市的角度和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景协调发展的9条措施。第1条是针对风景区和城市提出的协调措施;第2、3、4、5条是主要针对城市提出的协调措施;第6、7、8、9条主要针对风景区提出的协调措施。这些都是我们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能够掌控的,同时期望我们风景园林工作者与其他专业的工作者能在实践中理解并应用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保护城市风景区的同时促进城市风景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东方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EB].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贾建中,邓武功.城市风景区研究(一)――发展历程与特点[J].中国园林,2007(12):09-14.

[3]邓武功,贾建中.城市风景区研究(二)――发展历程与特点[J].中国园林,2008(1):75-80.

[4] 俞孔坚, 叶正, 李迪华,段铁武.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4):15-16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作者简介:

城市风景篇2

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无疑使整个上海都行动了起来……

走在人行道上,往日在街道上常年安家落户的瓜果皮屑、烟蒂和痰这些钉子户,都被世博会的志愿者们请入了它们新的住所——垃圾桶;而可爱的上海人也自觉了有礼貌了。看,那边的大哥哥正想闯红灯,突然停住了脚步,抬头看了看,退回到了人行道上,也许他是看到了那红灯在向他挥手——别闯红灯,世博会即将到来,要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再看看我身旁的大姐姐,顶着烈日,在路口打一位位老人扶到马路对面,她一定忘却了天气的炎热与烈日的照射,她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迎接世博会的到来。

上海人的文明史这个城市的第一道风景线。

站在公交车上,从前抢座、占座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上海人的一句句“您坐。”“您请。”“谢谢。”不信?你看那边,两个老人站在一个空位前,互相谦让着“您坐,我还年轻,身体硬朗着呐。”“不不不,您坐您坐,我马上就要到站了。”这时,一个坐在边上的叔叔站了起来,笑着说:“您二老就别争了,这位老先生,您就坐吧;;这位老先生,您就坐我的位子吧,您二老的身体都没我这小伙子的好!”“哈哈哈——”车上的人都笑了,笑声似乎温暖了我们的心,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你一定知道了,那是因为世博会。

上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第二道风景线。

坐在观光车上,环游上海,我发现了使它更加美丽耀眼的第三道风景线,那就是上海特有的人文风情。看那,我们上海的志愿者正激情四射地向外国友人介绍我们的上海,再看那边,一个上海的当地人正在热情地为初来上海的人们介绍上海的历史与特产;噢,还有那边,一位国外友人,在那站着,带着耳麦,肯定是在听电子导游为他讲解上海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使上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用我多说,你一定知道。

城市风景篇3

关键词:公园城市;风景园林;城市;景观都市

1 未来公园城市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城镇化发展速度得到空前的壮观,城市人居居住总数持续攀升。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便捷丰富的生活资源背后需面临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及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从自然环境方面去探索,现代城市面临两大急需解决的难题,一是居民健康状况整体表现不佳;二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而这两大问题均与自然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因此,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解决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矛盾,而风景园林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并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从健康与生存的角度出发,风景园林建设是由政府牵头实施的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净化空气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同时,风景园林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几种场所,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现代城市发展迅速产生居民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失常、神经紧张的状况;此外,由于现代城市人口数量众多,居民可利用空间逐渐减小,而未来风景园林建设应以扩大绿化建设面积、缓解居民生活节奏的角度出发,展现现代城市的文明水平。如果风景园林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有序,那么必将营造出景色优美、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生活。

综上,风景园林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公园城市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

2 知识信息创新社会城市化的局面和风景园林的范例

公园城市概念形成和建立的背景是工业社会发展良好,并开始向知识信息创新社会发展。知识信息创新社会的重要特点是对于社会融合性的重视。知识信息创新时代是在经历了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形态的进化之后,再次向着想象力和设计感更为丰富以及信息化元素更为突出的社会阶段。这也使得在知识信息创新社会中,城市建设不再是单纯为人们修建停留和生活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向流动空间建造方向发展。具体说来,知识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导致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显著,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了网状结构,在这张网络中具有中心、节点等阶层性竞争特点。

这就要求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风景园林建设除了满足居民生活娱乐的基本范畴之外,还要创造新的价值,以此满足城市文化建设、健康社会、居民休闲娱乐、工业健康发展等多项功能。知识信息创新社会中公园城市的建立应摒弃排他性的分离和隔断的思想,不断通过融合建立新的创造观和价值观,为推动景观都市的早日实现做动力。

3 知识信息创新社会促进风景园林与城市化的融合

第一,为实现景观城市,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在满足城市居民日常衣食住行基本前提下,再不破坏未来城市各项资源的前提下,大胆想象风景园林与城市融合的设计方案,促使风景园林向多维方向发展,突显其他价值观。

第二,在知识创新大背景下,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功能性逐渐增强。诸如,城市的风景园林娱乐区域功能由先前的单一性娱乐性向多功能(娱乐、商业、信息等)趋势发展,促使未来风景园林与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并将风景园林功能向多样化转变。

第三,城市在知识创新中出现新的用地类型,造成原先城市中的厂房、学校、企业等开始向城市郊区扩散。例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学校均已搬迁,目前老校区基本空置,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老校区一些建筑可能规划为博物馆,而校园规划为公园等产生了新的土地用途。

第四,知识信息创新设备产生混合城市。在传统的工业发达的城市,其城市区域划分标准为功能特征,例如,工业区和居民区、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等。但是在知识信息创新的21世纪,传统的对城市进行划分的标准,已显得不合时宜,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城市将会是以绿色为基础,促进城市各项功能和服务基础设备有效融合,努力实现公园城市形态的目标

第五,多元公园城市的形成。目前,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已不仅仅单纯的是人们生存的区域,而向多元化、多维度城市发展。同时城市居民的多样化生活方式,也间接推动城市公园向多元化进化。

4未来公园城市的范例:景观都市主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生活的需求,景观都市作为未来公园城市发展的远大宏图,它可将城市和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城市中孕育着自然,自然中孕育着城市的观念推动景观都市的发展。

在知识信息化时代,不再单纯的将工商业和文化分开,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实现居住、工作、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城市发展应以风景园林作为媒介、推广景观都市的概念,实现风景园林和城市建筑之间的平衡,实现城市居民需求关系的新平衡。

同时,为推进景观都市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融合,促进公园城市-景观都市的发展;第二,通过转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即自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第三,城市基础建设步伐需要跟上时代对景观城市发展速度。

5 公园城市的概念和规划

未来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中点、线、面的娱乐性场所,而是与绿色环保意识一起,充分展现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所应具有环境可持续发展动力。未来城市公园超越功能分离,与城市的繁荣一起向前发展,并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目标。

为实现公园城市的宏伟目标,首先,需要改变城市中以混凝土覆盖为主的地表面,逐渐向自然秩序中的生态地表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改善城市土地功能、土地利用率、建筑密度等;其次,继续推进生态地表的转变,向文化地表进行快速转变,即推进自然环境和文化、艺术、娱乐等的融合;此外,需要优化城市用地规划,推进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交通之间的融合,实现公园城市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敏,雷绪斌. 国内外现代化公园式城区开发建设经验及其对望城区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03)

[2] 薛丹,殷倩. 夏栎育苗技术研究――基于伊宁市古树名木的调查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14(06)

城市风景篇4

关键词: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1、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在对象及目标上带有显著的同一性。风景园林的设计客体主要是现代城市中的城市环境、绿色空间以及公共空间。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关键目的在于以风景园林为手段,为现代城市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安逸、舒适与和谐的生活环境,以此适应社会大众不断提升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说,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指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在这一环境中展开各种创造性设计工作最关键的目的同样是优化现代城市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这一点与风景园林设计是相符的。

2、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在理论与学科上带有明显的互通性。无论是风景园林设计还是城市设计,其产生、发展与传承均受到了哲学思想、艺术思想以及科学思想的共同作用。不管是功能主义理论或是人文主义理论,其对于社会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与现代经济社会潮流的发展而言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无疑有着明显的互通性。城市设计工作人员不仅肩负着城市设计的主体性任务,同时也要完成城市风景园林的总体性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人员需要在打造整个城市硬质景观的同时兼顾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协调性。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者也需要在对整个城市设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总体设计进行规划,进而使设计出的风景园林景观能够兼顾人、自然以及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以中国古典风景园林为例,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比较重视“意”,即园林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它强调运用多种园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应所产生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这一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还是现代城市设计,都以经营位置为主要原则,空间及各种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成为设计的最基本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中国的风景园林重视空间的层次、延伸与渗透,强调通过有限的空间设计达到层次与空间更为丰富的效果。古典园林更多的利用场地与周围环境,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此我国城市的设计者们都运用了相似的手法,使其设计即能反映城市设计本身的意境,又能使城市整体的功能和环境得以统一,从而使城市空间和园林空间相互渗透,边界感消失。风景园林中重视空间延伸的设计思想对城市设计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城市设计总重视空间分隔以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设计就源于此。中国风景园林重视空间虚实的对比,从空间理论的角度讲,中国园林中实体因素与其间的虚体因素共同形成了立体的三维空间。风景园林中的虚实对立关系体现在由山、水虚实关系产生的空间力,并由此产生的山水环抱、虚实相生的环境氛围。其对城市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建筑因地势起伏产生的虚实对比关系并由此创造出的意境美。[1]

三、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原则

1、设计客体的同一性

城市设计主要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城市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2、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

3、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4、学科发展的互补性

城市设计注重硬质景观的营造,强调景观视觉上的冲击力,将环境看作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外延;园林设计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强调生态原则的体现,将建筑看作是众

多营造要素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处理设计对象,已成为风景园林师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四、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设计的作用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已从传统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转变为集传统与现代园林之大成,实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设施公益性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气候和环境。风景园林的基础构成元素―植物能减少城市有毒气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气质量,消耗氮、消音减噪、吸附灰尘以及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能发挥优化作用,还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起着净化作用。在城市设计中,专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用地,正是为了发挥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需严格控制建筑、交通、广场铺装地面的比例,保证风景园林的绿化面积,降低公园建设土木工程化的倾向,保证公共空间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发挥风景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注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亲切感

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与人们之间的尺度,重视环境空间带给人们的亲切感与舒适感。可根据风景园林所选的位置,从周围的整体环境出发,并与空间环境相映衬,而不能一味求大;在风景园林内,可适当设计一些休息场所,并布置如草坪、树木、雕塑、喷泉及休闲座椅等装饰,城市风景园林不能过于拘泥形式,而应保证造景元素的多样性,并通过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等形式,让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人们都能在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2、重视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系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及绿化工程是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美观及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与支持。随着城市风景园林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绿地与景观面积日益增多,在风景园林内的用水量也逐年增多。城市风景园林中的绿地规划,是城市整体环境发展的重点,在总体施工阶段,就应注重风景园林的布局及绿地的布置,可充分利用湖泊水系等天然水源,形成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水景规划,减少使用自来水等洁净水源而设计的人工水景。

3、考虑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经济与管理因素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优劣在于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而不是取决于其华丽与否及规模的大小。在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中,各城市应多方面考虑,结合本城市的经济状况,以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为城市人民办实事,在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方面,应加强社会宣传,让市民认识到城市风景园林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市民主动参与风景园林建设,并关心、爱护大家的共同休闲空间,进而提高各项环境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市民休闲活动的安全度与舒适度。还应通过各种媒介向市民大量宣传有关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风景园林环境。[2]

参考文献

[1]王普升等.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8

城市风景篇5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也愈发重视。而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风景园林建设更是体现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虽然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现代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面,依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充分满足现代城市的规划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就需要对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加大创新力度,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

1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不够创新

考虑到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自身的形象,因而需将地域特色以及城市文化等融入园林设计中,确保设计富有创新性。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少园林设计人员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完全模仿国外或其他城市的案例,此种做法不但无法将城市的风情及特色充分体现出来,而且还会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使得风景园林失去本来的意义[1]。

1.2不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针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我国还未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不具备规范性的文件材料,使得园林规划工作缺少科学可靠的依据。这样一来,不少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期规划工作就无法做到位,设计人员只能采取临阵操作的策略,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的环境及风景园林的观赏性。

1.3设计缺乏合理性

目前,不少企业及单位在设计城市风景园林时,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未能严格检查并审核设计方案,导致建设出来的园林难以充分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同时,部分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由于不够重视设计的可行性,仅仅关注美观性,使得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少问题,最终只能修改或放弃之前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有的设计人员未能对当地的生态状况展开深入探究,便制定出了设计方案,使得实际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对策

2.1加大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力度

在开展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加大创新力度,将当地的经济发展进程、城市文化特色及风土人情全面考虑在内,在确保风景园林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园林整体效益的提升[2]。具体来说,园林设计人员需对绿化指标进行合理计算,确保科学设置植物,具备足够的绿化面积,从而建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此外,设计人员还需对对园林周边建筑及环境展开全面考察,并以此为依据,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经济的设计方案,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将城市文化充分凸显出来。

2.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城市风景园林管理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监督及统筹作用,并确保设计工作的科学、顺利开展。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将向设计人员详细介绍风景园林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园林设计中具备绿色环保以及低碳的特点,在建造出高质量的城市风景园林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居民生活品质及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

2.3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展开科学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出城市风景园林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对园林设计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促进其社会效益的提高。具体来说,园林设计人员需对当地的地质地貌、建设周边环境以及人文情况等展开深入了解,并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从而有效减少设计成本的投入。另外,管理人员还应与设计人员就园林的后期经营问题进行协调,这是因为城市风景园林大多具备生态性及观赏性,但由于一些设计人员比较忽视园林的后期运营管理,导致完工后,无法将风景园林预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3]。总体而言,为建造出高质量的城市风景园林,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好园林设计的科学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4充分促进园林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考虑到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水平受到设计人员的直接影响,因而园林管理部门需加大对设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在促进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使其充分掌握新的设计理念及方法。此外,由于居民为城市发展主体,其对于园林设计也存在独特的一些看法,因此,设计人员应广泛采纳居民的意见,收集社会各领域对园林设计的建议,从而为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作不断朝着技术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给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做好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然而现阶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此时,政府部门就应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创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注重园林设计人员的培训,从而确保设计并建设出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钟易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2013,7(24):229-230.

[2]王莹.探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弊端及完善对策[J].现代园艺,2016,6(3):118.

[3]余向东,方仪.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3,15(7):82.

城市风景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 设计规划 风景园林

关系人类从丛林中走出来,从聚居于原始的山洞到营建自己简陋的居所,这是改造其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持续体现着人类的意念及其对生存空间的构想。因此,规划设计就是一个将人类的理想转换成现实或是说参照人类的理想来改造他们生存聚居环境的过程。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数千年中,不断分化出多个学科的规划设计体系。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学等。尽管它们对于处理城市室外空间环境有着各自一套系统的方法和传统,但人类改善城市环境的信念、对美好生境的追求却是一致的。

1 风景园林设计的内涵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园林设计与营建是人类文明史上传承下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从古埃及到古罗马,从古巴比伦到古印度再到古代中国,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每一种古老的文明形式都无一例外的伴生着自己独特而辉煌的造园艺术。早期人类的造园活动一般都伴随着或者说脱离不了生产的目的,是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的。当农耕文明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聚落附近出现了种植场,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这在客观上已经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例如法国一些勒诺特式园林仍然保留有种植菜圃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从中世纪的城堡庭园中一直延续下来的[6]。在几千年园林营造的历史传承中,虽然世界各国不同的历史地域条件形成了各种风格的造园形式,但都应用着共同的基本元素,主要涵盖建筑、山、水和植物这四大类。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分为规划(Landscapeplanning)和设计(Landscape design)两个层面,规划主要是对较大范围和较大尺度地域进行整体上的构思,而设计是在规划基础上形成具体

实施方案,直至施工图设计。虽然风景园林设计在深度上有多个层次,但并不是所有具体的设计项目都要经历这些过程。

2 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顾名思义,就是对城市体形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1]。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其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在专业划分上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进行城市区域形体与空间的组织,形象和功能的设计,重点进行建筑物及建筑物之间的组合与组织[2]。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典型的规划师的工作就是考虑城市的整体,事实上他们思考的角度经常突破城市的界限,从更大的地域角度考虑城市的作用,例如交通系统与周边郊区和社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城市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师各自都接触规划中的社会、文化、物质实体各方面,区别只是侧重点的不同,前者侧重细致入微,后者侧重宏观与整体。

建筑设计侧重建筑单体的详细处理,包括使用功能、三维造型、空间组合、结构、构造、材料、色彩等,而城市设计更多关注三维空间的形态品质,关注建筑单体形态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城市设计起着联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作用[3]城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早在14世纪就已形成基本格局的北京古城,被世界公认为城市设计实践的杰出典范[4]。现代城市设计在20世纪中期兴起,并且在几十年间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凯文•林奇等许多大师级人物。如今,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创造更为宜人和和谐的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

3 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3.1设计客体的同一性城市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

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3.2 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3 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3.4 从业人员的互渗性

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渊源很深,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互渗性。许多城市设计师有着风景园林的学科背景,而许多风景园林师又是学城市设计出身的。国际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卡尔•斯坦尼兹(CarSteinitz)教授,早年就是师从于城市设计巨匠凯文•林奇。亨利•文森特•哈勃德是哈佛大学第一个风景园林学位的获得者,后来成了城市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

3.5 学科发展的互补性

城市设计注重硬质景观的营造,强调景观视觉上的冲击力,将环境看作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外延;园林设计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强调生态原则的体现,将建筑看作是众多营造要素之一。19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处理设计对象,已成为风景园林师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城市风景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建设规划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化也随之成为各市建设重点。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的绿化带建设到更具观赏价值的风景园林建设的演变,其中,风景园林的环保价值以及为城市带来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不可忽视。

一、风景园林的概述 风景园林作为环境艺术的科学,具有生态、休闲、游览和文化的综合功能。风景是人可以感知和欣赏的景象,在一定条件下,由山、水、生物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形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植物作为景观的基础构成要素,具有良好的效益,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消音除噪、吸附灰尘、杀灭细菌以及改善城市气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益。园林绿化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的改善,能起到巨大作用,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氮即植物的固氮作用,有一些植物对空气中的硫化物也有敏感作用,还可以释放氧气改善局部空气质量,对人的居住环境起着绝对的净化作用。随着创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发展,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融合并且相互作用,同时也对广大园林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风景园林的功能和作用等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市生态建设等等必将是人类城市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难点、重点和热点。

二、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 城市的发展使得风景园林的处境尴尬。社会化生产的加速发展加快了城市的集聚速度,世界上出现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城市的框架在不断向市郊、农村外延扩大,原有植被已被破坏,绿色植被被大量建筑材料所替代,新的建筑群,绿化面积少,形成新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城市“森林”,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流动频繁、相对空间缩小、活动损毁等因素,使城市植物承载压力增大,对现有的园林绿化植物生存构成潜在威胁。再加上,城市发展带来的坏境污染、生活结构、工作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使得风景园林在城市中的位置岌岌可危。 城市生态与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可以改善土壤透气性、含水量、土壤比重等,而城市里的土地绝大部分被硬化或覆盖,土壤硬度加大,渗透压改变衰弱甚至死亡。城市土壤成分质地和植物建植以及养护等,环节复杂,如何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好城市风景园林需要相关各个部门互相配合。 风景园林设计的一般原则 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共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的绿色环境。 4、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种养并重的互补性,植物保护的科学性,要始终坚持以树木为主,以乔木为主,以落叶乔木为主,以复式结构为主,以立体绿化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适地适树,物种多样,生态强劲,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地。

三、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1、城市环境的人性要求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各种有形污染和看不见的污染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各种植物品种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活工作环境进行绿化,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城市环境中的枯燥、喧闹和呆板氛围,给人以相对自然、舒适的环境。但是,城市是人为营造的生态系统,它大规模地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建设城市、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日益追求在城市和郊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把人工营造的新型植物群落引到城市中,形成人工植物群落,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环境,减轻因为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和生产生活过程所造成的环境胁迫,由此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大趋势。 2、城市环境的生态要求 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要求,把规划和设计作为一种手段来设计和建造景观绿化空间,以满足人的的物质和精神要求。同时,风景园林和林业又是绿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城市中的树木与城郊森林覆盖大地,是大地绿色环境的主题;城市园林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力军, 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庇荫、降温、调节湿度、减噪、减尘、防风、固炭供氧方面都功不可没,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因此,城市生态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物质和能量代谢,城市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城市自然系统的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生态的管理方法,有关交通、供水、废物处理等,城市自然生态的指标及其合理容量等。可见,城市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而是为将城市建设做为一个生态系统,来寻求良策。 4、城市生态与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和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可以改善土壤透气性,水分含量,土壤比重,土壤pH值,促进微生物的活动,而城市里的土地绝大部分被硬化或覆盖,土壤硬度加大,渗透压改变,含水量减少,pH 改变,温度改变,生态条件恶劣,植物生存的环境恶化。因此城市里每年有大量的植物发生生理性病害而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但是城市土壤成分质地和植物建植以及养护等,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许多部门,如何发展城市生态、如何建设生态园林,还要多部门共同协调共同去做。

四、风景园林和城市和谐发展 根本改善城市生态,必须城郊共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只是城市绿化问题,必须城乡一体推进,建立大生态。例如建立生态林通道,利于城内城外空气形成流通,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园林绿化应大量运用抗污染树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树种,尤其是对一些特定的有害气体有特效吸收的植物为最佳选择。还要有上、中、下三层搭配设计建植的理念。做到最大发挥林木之净化和吸收之功能。 随着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环境学在生态园林上面的应用也广泛。首先,要求应当树立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把城市整体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问题,运用系统理论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充分发挥系统内各个因子的关联作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其次,环境学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全民的伦理意识,避免掠夺式地开发利用野生植物、破坏自然河床或采石毁河道的现象发生,促进风景园林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最后,设计师需要有超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反思“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之间的矛盾,相关负责人需要树立全局观念,要懂得局部利益让位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让位于长期利益。

结束语:

改善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标。各个地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走出“城市病”困境的必然,是提高人民环境质量,维持全球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城市风景篇8

关键词:风景林;城市园林;作用

一、风景林的概况

风景林可通过相关群落的构成,但其与城市园林内的群落还存有诸多不同,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的人工群落需要极为精细的管理,其他外来树种侵入难度较大,而风景林具有较大群落面积,和自然具有密切的联系,群落演变、更换问题极易产生。为此,在风景林营造中应对此类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通过科学规律进行相关措施的研究,以此对人类生态需求加以满足,达到环境美化的作用。

树种构成与其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形式直接决定了风景林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通过不同树种有机构成的和谐群体可进行丰富多彩的林相、季相变化的呈现,显示出自然、灵动的形象。光影、空间形态的变化可通过水平结构上的疏密形式充分展现出来,通过树种、树龄变化决定竖向结构变化现状。如龄阶相同的纯林只能有一层林冠形成,水平走向为其林冠线的主要形态,为其主要表现为单一的林相、变化不足,复层林冠结构主要通过不同龄阶林相互交错种植形成,高低错落为其林冠层的特点,起伏变化大为其林冠线的特征,其具有丰富的层次,欣赏价值高,这与风景林存在意义相符。

二、城市园林中风景林的作用

1、气候调节及环境保护

第一,蒸散作用作为风景林的主要功能,每天成年树一棵能够蒸散的水为400千克,可达到干热减少及热岛效应抑制的作用。如风景林合理配置,其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一半左右。利用树冠风景林可对阳光产生阻挡作用,进而达到辐射热量降低,冬暖夏凉现象出现于局部环境内的目的。

第二,空气净化、防毒除尘及噪音降低等为风景林的主要作用,同时还能起到空气负离子增加、杀菌素分泌的功能。如一天松林(1hm2)可进行杀菌素30千克的分泌,进而对大多数细菌杀死。吸附、吸收污染物与污染物扩散有效阻止为树木的重要功能,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可通过树木进行有效吸收,如一年柳杉(1hm2)可进行二氧化硫720千克的吸收。

第三,在防灾、减灾与生态平衡维持等方面风景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枝叶风景林可对降水加以截留,降水可通过林地枯枝落叶层、土壤进行存储,进而达到地表径流降低、河水与地下水补充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树木(1hm2)可进行300吨水储藏。

在净化降水中其主要功能部分为林冠层,在分解化合物时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进行,以此吸附、沉淀金属元素,达到水质改善,并将清洁、干净的水提供给城市。由此可见,通过风景林将水源提供给城市,能够相应地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进行有效缓解。

粘液可由风景林根系分泌出来,能够达到土壤固结,避免水蚀、风蚀危害。森林自肥能力极强,能够对土壤有机质有效增加,对土壤养分、水分情况进行有效改善,确保土壤结构良好、表土层稳定。因此,将风景林建设到城市、周边地区,将成为绿色屏障,以此达到沙尘暴天气有效减少的目的。

2、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据美国林业协会试验数据显示,利用遮荫覆盖、吸水蒸腾与空气调节的作用树木就能达到空调耗能有效降低的目的,如通过该方式,美国一年节约20亿美元,同时待开发的潜力也有20亿美元。实践表明,风景林防风功能对城市冬天取暖费降低极为关键,且能够促使住宅小区快速增值,与一般住宅相比,有树木的房屋估价将高于2倍,5%到15%为其房屋价值增加比例。除此之外,风景林由培育苗木至管理种植等各个环节都需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进而为城市就业、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城市园林中风景林的应用

1、江河风光带风景林

江河风光带风景林是指将风景林群落设置于江河风光带各个区域,以此将涵养水源、观赏游憩特征突显出来。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历史文化展现、推动观光旅游等各个方面功能显著。为此,在营造风景林过程中,应对市民休息、游玩等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并将其观赏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利用各类树种,如形状、叶子、花朵、果实观赏等,进行多树种、结合乔灌草、林相改变、季相明确、花香芬芳风景林的营造。要求必须将植物造景观念合理应用于景观设计中,通过优化配置各类观赏植物,如乔木、灌木等,将植物的多样性充分展现出来,通过植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进行城市风景林生态景观的完美打造,将和谐的种子播种到人与自然发展过程中。且合理选择树种,如低水分消耗、发达根系及较强抗风能力的树种都是选择的重点,如鹅掌楸、银鹊树等。

2、道路风景林

道路风景林所营造的风景林主要以环境美化与道路绿化为主,其种植地点一般以道路两边为主,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往往形成两林带夹一路的景观局面。香樟、广玉兰、悬铃木为主要树种类型,其具有单一景观,且没有显著的季相变化情况。通常不会选取珍贵树种。与其他种植地点相比,此类道路地质条件不足,因路面热辐射等因素,将增加附近地表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同时因具有较为复杂的土壤成分,致使其具有极差透水透气性,特别是大量汽车尾气排放增加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以上不良因素的影响,都要求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树种的合理化选取,要求必须对生态效益、景观功能等进行充分考虑,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对乡土树种优先选用,尽可能采取具有良好遮荫效果、强抗逆性等树种。

3、城市公园风景林

城市公园风景林是指在综合性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个地区以风景林形式分布的风景林群落。森林生物学、植物群落学等为营造城市公园风景林的主要理论知识,要求严格按照植物生长规律,将风景林主体定为乔木类,并以乔灌草为辅有效结合,形成形式多样的复层群落结构,进而将休息、游玩有效综合的风景林提供给市民。

4、庭院风景林

庭院风景林往往建设到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小区等位置,其不仅能够对庭院单位生态环境起到美化作用,还能为居民、员工提供绿色视觉享受,净化心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化等问题。在城市园林中合理引入风景林,将达到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及净化空气的作用。为此,在充分了解其相关概念、作用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了解与掌握其应用范围,才能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周荣伍,安玉涛,马润国,金莹杉,王奇峰,林大影,王敏增,李涛. 风景林概念及其研究现状[J]. 林业科学. 2013(08).

[2] 彭威雄. 城市郊野公园特色风景林营造的实践与探讨――以深圳市马峦山为例[J]. 林业建设. 2011(03).

[3] 齐颜君,,孙喜林,由为宇,刘炳友. 适地适树的意义与数量标准[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1).

[4] 王定跃,谢佐桂,林健. 深圳市生态景观林带主题树种的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1).

上一篇:推普周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