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情范文

时间:2023-10-31 19:04:33

音乐心情

音乐心情篇1

推荐网站:lavie.省略/music/lavie_music.php?site=book&key=book&contid=1270

《Legend Of 1900》

艺人:Ennio Morricone

专辑:《Legend Of 1900》

发行时间:1998年

推荐单曲:《A Mozart Reincarnated》

翻滚的海浪、润湿浸透的沙滩、灰沉欲雨的天空、大风吹动黑色的长裙,一双充满柔情蜜意的手像抚摸爱人般,触动琴键,在第一个音符响起的瞬间,世界仿佛只属于你一个人。随着那附着某种魔力的旋律,心不可思议地沉静下来,你会希望时光永留在这安恬绵缓的音乐里。那些将你紧紧卷裹在里面的躁烦情绪、身体的乏累感、空气里残存的热浪,在这短短的曲子里,消失殆尽,这音乐给你的心里带来了雨水和爱意。很难想象70多岁的Ennio Morricone(埃尼奥・莫里康内)在创作这首曲子时饱含的热情,这曲子汩汩流淌如旧酿般沁人且令人上瘾。

《The Big Blue》

艺人:Eric Serra

专辑:《The Big Blue》

发行时间:1988年

推荐单曲:《Leaving The World Behind》

与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有多次绝好合作的音乐人Eric Serra(艾瑞克・塞拉),在《The Big Blue》的原声里注入海洋的幽邃气质,正如这曲《Leaving The World Behind》。沉缓的弦乐、清脆的吉他,带给你一种在海洋中的行进感,随后的电子音效和电子鼓的追加更加重了海洋的神秘感,引你想要深入、深入、再深入。大片大片的碧蓝海水,包裹着你的身体,仿若你生来便是属于这海洋的。整曲的行进是渐渐地、略有迟疑地将你引向一个美妙开阔、深邃寂静的世界,带给你如同从浅滩游向深海的变幻感受。闭上眼睛,在想象中纵身一跃,感受那遐逸的自由。哪怕这自由是暂时的,你也会想要奋力抓住,如同想要抓住这偷得的片刻安宁。

《Joe Hisaishi Meets Kitano Films》

艺人:Joe Hisaishi

专辑:《Joe Hisaishi Meets Kitano Films》

发行时间:2001年

推荐单曲:《Silent Love》

《Silent Love》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里的一首原声,Joe Hisaishi用细碎节拍、电子音效、钢琴、提琴,让我们感受到同《The Big Blue》中不一样的海的味道。音乐开篇运用了许多梦幻般的电子碎拍,恰巧暗合了整部片子的气质:安静、内敛。后边部分,轻渺的女声加重了这种梦幻般的感觉和海洋的清澈气质,像是片中干净、羞涩的情感。闷热的天气,即使在空调房里,人也容易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此时不妨听听《Silent Love》,会在繁忙的工作里,带你的心偷偷开溜一小会儿,跑去海边透口气、缓下神,若你此时再含颗薄荷糖,没准儿还能感觉到一点儿海边清凉的风呢。

Matthew Lien《Bleeding Wolves》

艺人:Matthew Lien

专辑:《Bleeding Wolves》

发行时间:1995年

推荐单曲:《These Wings》

第一次听到这首《These Wings》应该是在一个下雨的夜里,那一刻觉得世界安静得像个天使。轻快、明朗的曲子,充满着一种不可抗拒的欢乐情绪,干净的吉他声是那么的诱人,仿佛你的心也被什么东西勾起。钢琴、小号、风笛,在Matthew Lien的音乐里充满了太多的可能性。作为环保音乐家的他,音乐也同样具有安抚人心的功效,那些平和跳动的音符,像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你内心的迷雾森林里散布着属于自然的安宁、和谐、美好的气息,没有任何的束缚。或许你同我一样,总希望可以平静地做着一些事情,哪怕是无所事事,可安静的内心总难获得。显然,《These Wings》和MatthewLien为我们带来了清静安宁的可能。

Silje Nergaard《At First Light》

艺人:Silje Nergaard

专辑:《At First Light》

发行时间:2004年

推荐单曲:《Lullaby To Erle》

音乐心情篇2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问题;情感维度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82-02

创造主体的心理特性是音乐表演的核心,创作主体对心理起到支配作用,音乐表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由多重要素构成的,比如说情感、想象、记忆等,再创造也是音乐表演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音乐表演和其他音乐心理的不同之处。

一、音乐表演心理的关键要素

(一)意境和心境

音乐表演的意境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境界,它以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为内核。意境的产生,不单单是创作者的情感与外界因素的有机结合,更是表演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情感与外界因素更深层次的融合。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对创作对象的直觉感受,但同样需要对创作要素的深层记忆,通俗地说就是将对创作对象的感觉和知觉完美地表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艺术的创造的本质是对事物的另一种形式的认知,如果想要在音乐表演中将“意”与“境”深层次地融合,就要重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知觉培养。

音乐表演的心境是指表演者的一种情感状态,是一种心理情绪。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情绪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对于艺术的创造需要一种独特的情绪,并不是任何情绪都适用于艺术创作,所以说,音乐表演的心境指的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最出色的一种情绪表现,这种情绪状态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创作激情,而是与之并列的一种情绪状态。情绪主要分为三个类型:激情、热情和心境。激情是情感表现最激烈的一种状态,而心境是相对稳定和平静的心理状态,热情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因此心境是最适合艺术创作的一种情绪。

(二)情感

心理学家将人类的情感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我情感,是在生活经历中对事物的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另一种则是情感体验,这类情感是在艺术创作中产生的情感,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两种情感类型虽然来源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都是人类主观认知和客观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变化。

在对艺术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上述两个情感以外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独特之处在于:自我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表达出来,情感体验则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但第三种情感却是源于人类的知觉,仅通过语言和形象是不能够对其进行表达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创造者,往往能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在艺术中感受到这种情感。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是艺术领域,都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情感是一个人生存和生活的基础,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三)理解

音乐表演是一项将情感与技巧相融合的行为表现,同时也是对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再次创作的局限性在于,表演者只能在原有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因此,对于原作品的理解就成为了表演者音乐表演效果的关键。只有充分理解原作者在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将艺术作品的精髓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音乐表演的质量。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之前,表演者必须对作品的内容、情感进行充分理解和消化。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音乐感。只有充分理解艺术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才能具备这种音乐感,也才能够同艺术作品产生共鸣,提高艺术作品二次创作的质量。如果表演者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刻的认知,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思想形成共鸣,那么在正式的音乐表演过程中就能够将作品蕴含的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所以,想要提升音乐表演的水准,不但要熟练掌握表演的技巧,还要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感知作品中的艺术情感,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思想。

二、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途径

(一)增艺术修养,提升情感感知

音乐表演是一项复杂的行为活动,它包含多种要素,表演者不但要掌握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指的是道德、文化、艺术等素养的一种综合表现,这也是成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必备表现。艺术修养和音乐表演的心理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表演者能将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来,并通过情感表现展现出来。一部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要素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但包括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创作的动机等,还包括创作者的情感表现,和作品的深层内涵。所以说,如果表演者仅具备熟练的表演技巧进行音乐表演,只能是炫技,并不能将音乐的魅力表现出来,不能打动观众。只有将技巧和素养相结合,才是正确的音乐表演方式。

(二)提升学习能力

想要保障音乐表演的出色效果,表演者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心境,不能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明白音乐表演的几个主要心理要素。只有具备保持和谐心境的能力才能够实现出色的音乐表演效果。音乐表演者虽然不是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创作,但也是一种艺术二次创作的形式,对表演者同样具有较高要求。所以,音乐表演者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表演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音乐表演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表演实践

表演技巧的掌握和专业素养的提升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音乐表演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如果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正式的音乐表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

1.树立强大的自信,在表演和实践过程中,要学会鼓励自己、暗示自己,让自己保持一个积极心态。

2.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经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紧张情绪的原因有多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自己某方面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因此,表演者要针对自身的不足,加强训练。另外,还要掌握一些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

3.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表演者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固然是实现出色表演效果的必备因素,但也不能忽视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中,表演者要多争取表演的机会,将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表现出来,不断积累表演经验。

三、音乐表演中的情感维度

(一)情感的传达

音乐表演的本质是将音乐的魅力和音乐作品的思想传达给观众。要通过表演者的表演,将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而不是表现表演者本身。在音乐演唱过程中,不是单纯对音乐的表达,同时也是对文学的表达,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体。优秀的音乐表演能够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文学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

(二)情感表现的几个境界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绪会受到声音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音乐作为一门生活的艺术,它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对情感进行表达,这是这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对音乐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包含了多重情感的交汇,创作者的情感、演唱者的情感、听众的情感,因此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就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境界,分别是虚实合一、形神合一,以及表演的最高境界。

1.形神合一:这里的“形”是指音乐表演的节奏和曲调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包含作者情感的一种标志。但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将这些要素表现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表演者还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形,也就是音乐要素,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在表演中将这些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实现形神合一。

2.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的关键在于能够将虚转化为实,也就是说,将音乐符号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因此,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之前,一定要认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作品的音符和曲调,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并在表演过程中将其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不仅如此,一个优秀的音乐表演者还应做到化虚为实,在对音乐作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对生活的情感和作品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也就是说将情感和思想这些抽象的东西通过表演技巧表现出来。

3.音乐的最高境界: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着对生活的丰富情感和创作者的思想,但这些情感和思想并不是抽象存在的,它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而以客观的状态来展现。可以说,音乐是抽象和具象的结合体。它在具体的表现中,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蕴含之中,所以说,音乐中的意境是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心境表现,是一个抽象的事物。音乐表演者要通过客观的表演技艺将音乐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抽象的存在表现出来,这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

四、总结

总而言之,心理因素是音乐表演的核心部分,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具象表达,包含着丰富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出色的音乐表演要求表演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这也是在表演中散发音乐魅力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音乐表演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不断积累经验,用心去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思想,通^音乐表演将这些抽象的艺术通过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4.

音乐心情篇3

情景剧,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肥皂剧,是一种主要以室内场景为背景,以大众生活为内容,以幽默对话为语言方式的轻喜剧,如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和我国的《我爱我家》等。音乐情景剧是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行动表达的方法和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由当事人自己或在参与者的协助下加以解决,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

本文所指的音乐情景剧来源于学校音乐教材及学生实际生活,针对小学生某些行为及心理现象,以让学生在情景化、游戏化的表演、欣赏、体验、感悟中,了解音乐作品内容,表达音乐作品思想,从而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与探究。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实施课堂音乐情景剧的不同阶段与分类

实施课堂音乐情景剧的不同阶段:鉴赏(品鉴经典音乐情景剧)——扮演(对教材中具有鲜明形象的角色进行扮演及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创编与扮演)——创编(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创编剧本)。

1. 品鉴经典音乐情景剧。通过聆听、观看视频,了解音乐情景剧的内容、表现形式,体会艺术美感,提高审美品位。如观看《白雪公主》《丑小鸭》《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龟兔赛跑》《猫》等。

2. 对教材中具有鲜明形象的角色进行表演(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体会角色内心情感并予以把握与呈现。如扮演《蜗牛与黄鹂鸟》《大鹿》《小红帽》等歌曲里的角色。

3. 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创编与扮演。如在教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围绕这首歌“我对妈妈的爱”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妈妈不在家”的主题,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分享,提炼典型事例进行编创与排练:

场景一:

【旁白】下午放学,学生甲像平时一样高兴地回家。 (音乐响起,师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旋律) “乓乓乓”敲门却无人应答(声效:敲门声),“咦!难道妈妈不在家?”只好自己取出钥匙开门进去,书包一扔,直奔餐厅,“肚子好饿啊,怎么一点饭都没剩?”拉开冰箱也没有吃的(声效:无奈),于是一脸沮丧地感叹:“要是妈妈在家该多好啊!”(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旋律)生退场。

场景二:

【旁白】学生乙的妈妈是一位医生,经常加班,昨晚给病人做了一个大手术,一夜没合眼,这不——

学生乙: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音乐:《小星星》主题旋律)

学生丙:在灯下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自己不会的题目,转身求助妈妈时,发现妈妈睡着了,一边摇一边责备妈妈:“妈妈,妈妈,你怎么又睡着了?快醒醒,给我讲讲这道题怎么做呀!”(音效:焦急与吵闹)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唱给妈妈的歌,看看歌中的“我”是怎么做的。

4. 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扮演或创编剧本(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爸妈不在家》《考试失败》《老师我想对你说》等。

二、音乐情景剧的实践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认知发展

1. 感知觉能力。通过了解剧情、扮演角色的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角色所做、所思、所感,更准确地把握并表现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体会喜怒哀乐,在剧情的发展变化中体验各种冲突,从而使学生的感知觉得到发展与完善。

2. 思维与记忆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记忆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而以往的教学多以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对歌曲,尤其是歌词的记忆,然而,一学期一年过后,学生当时能够熟记的曲目能完整背唱的已所剩无几。而角色扮演则是通过理解与体验性的尝试学习,使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歌词,深入了解歌词,大胆表现歌词,从而记住歌词。这种体验式的意义识记不仅使学生记得轻松,而且不易遗忘。如在不同风格音乐背景下,《蜗牛与黄鹂鸟》的情景表演,从带着动作配合摇滚节奏的歌词朗读,到配合歌曲音乐的表演唱,再到配合《班得瑞》展示的情景剧,学生每一次的练习都不是盲目地、机械地重复,而是有预设、有目的、有准备的。学生在这样层层深入的体验与表现过程中已充分融入角色形象,歌词内容早已牢记于心。

3. 注意能力。无论任何学科、任何学段,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品质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鉴于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的集中性与稳定性较差,运用情景扮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是剧情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二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都会吸引表演者与观看者不断地关注与投入。如《白雪公主》《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音乐交响童话剧,由于篇幅较长,如果单纯靠教师引导聆听,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坚持,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而运用分段聆听,了解音乐与角色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扮演,不仅缓解了课堂后半段的倦怠,而且激活了学生学习、表现的欲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音乐心情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设音乐情境;课堂氛围

所谓情境设置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与环境,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与情感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音乐情境,能有效地营造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调节学生的情绪,扩大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一、创设音乐情境使导入趣味盎然

音乐,是一剂调节课堂气氛的良药,用美妙的歌声拉开一堂课的序幕,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歌声的情境中迅速进入学习角色,增强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撑起法律保护伞》一课时,教师播放歌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学生听到歌曲,心灵得到触动,思路慢慢展开,在歌声中导入新课,然后结合歌曲提出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讨论。既以优美的音乐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用“心”去学习,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创设音乐情境让课堂真情涌动

课堂需要真情,思想品德课尤其如此。借助音乐情境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熏陶和谐统一,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想境界。

如,在教学《珍爱生命》时,教师一边播放歌曲《让生命充满爱》一边播放雅安地震的画面,让学生在这种心灵的震撼中认识到生命的美好,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如果这节课单纯进行枯燥的知识教学,教师讲得索然寡味,学生学得昏昏欲睡,不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受到影响,而且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音乐情境让课堂润物无声

所谓润物无声,就是把音乐情境作为背景,借助背景音乐让学生或观看画面、图片,或展开其他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情境的影响。背景音乐的妙处就在于仅仅是“背景”,这种背景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所描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着美的熏陶,春风化雨般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时,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电影《英俊少年》插曲――《小小少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缓慢展示一名女中学生从小到现在的照片,使学生进入情境。在这种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人生多彩的季节,享受着成长的喜悦和快乐,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心理变化,会产生一些矛盾、困惑和烦恼,自己应该学会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四、创设音乐情境让小结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是一个成语故事,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尤其需要音乐。借助音乐情境材料,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我与老师交朋友》时,教师最后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声,让思绪伴着音乐流淌、飘扬。歌曲的播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产生了余音绕梁的效果。

音乐心情篇5

关键词:品味;品唱;心有余味;幸福感

歌声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孩子们唱歌时的愉悦和幸福是不言而喻的。唱歌的技巧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情感的流露才是最真实、最原始的。我们无法像专业歌手那样唱得无懈可击,但是我们凭着自己的感觉纵声高歌,享受着自己的声音,感受着表现的过程,不在乎他人的眼光,释放了自己,也愉悦了自己!我想,这才是唱歌最本质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学会捕捉歌曲的动人之处,找到情感的依托,激起表现歌曲的欲望,搭建表演的舞台?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感觉”!只有被吸引、被打动了,才会激发出唱的动力和演的激情,加上老师的稍加点拨,何愁不能娱己又娱人呢?

一、找到支点,引领学生“品味”歌曲

(一)感受情境

很多人都认为,音乐天赋能反应一个人的音乐表现能力,但是后天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甚至更为重要。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音乐的表面,如拍号、速度、节奏等,生搬硬套地去表现。记得四年级艺术教材中《小小啦啦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但是怎么才能让他们的声音沸腾起来、具有真正啦啦队的气势呢?我创设了竞赛情境,来让学生体会啦啦队的期盼、激动和疯狂,从而感受到啦啦队不一般的热情。我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每一组派出一位男生进行扳手腕比赛(由于教室场地有限、这种游戏操作简单、也有一定的比赛持久性),其余学生充当啦啦队。学生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比赛的开始。当两位代表在一声令下、各自使出全身力气、彼此相持不下、憋得脸红耳赤之时,高昂的加油声不约而同地响彻教室的每个角落,啦啦队们双眼紧锁目标、双臂全力挥动、喊得声嘶力竭,就为了期盼那一瞬间的胜利!如此一来,拉拉队员的心情和气势不言而喻。在学生还没走出竞赛的紧张氛围之前,带着还未消退的浓烈感受,再来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完成了从机械到自发的心理转变,不仅感觉到位了、声音也更饱满有力了!

(二)老师范唱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师,教师的范唱是最生动最直观的音乐语言。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演唱,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的心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五年级艺术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小桥流水》,是一首表现江南水乡的具有民歌色彩的歌曲。学生能很好地表现活泼、欢快、神气之类的情感,但是类似《小桥流水》这样的委婉温润的曲调来说,就有相当难度了。范唱它作为唱歌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对歌曲情感的分析、处理,还必须加上情感饱满的范唱,这对再现歌曲的优美意境是极其重要的,做到“以情激情、以情燃情”。到位的范唱,使学生从“依样画葫芦”自然过渡到“有感而发”,避免了学生单一的延长歌曲旋律,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生心理

初听《哦,十分钟》这首歌曲,学生就有了感触。我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时,大家都踊跃发言。他们的答案几乎囊括了所有歌词,不难看出,每句歌词都唱出了他们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呼喊“十分钟”吧!学生的情绪被点燃,对歌曲的兴趣更浓厚,迫不及待地要学唱歌曲。为了让他们完全找到下课十分钟的畅快自由,我播放了学生下课情景的录像资料,他们看着自己尽情玩耍的快乐模样,都不禁笑了起来。那么,何不让学生跟着歌曲来即兴演一演呢?于是,一场现场版的“课件十分钟”就拉开了帷幕,学生们一边演唱,一边重播着课间的各种情景,唱得欢快、演得生动!这不就是“动中学、乐中学、玩中学”吗?

二、推进情感,促成学生学会“品唱”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找到准确的支点来设计最能激发、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最佳的情感效应。歌曲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富于表现力的讲解,通过教师恰当地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艺术对话,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涌动,推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使唱歌成为情感抒发的迫切需要,达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教学境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一边品味歌曲的味道、意境、情感,一边用情、用心去演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走进歌曲、爱上歌唱。

三、释放情感,心有余味,品尝歌唱的幸福感

艺术追寻感觉,感觉始于对作品的自我理解所产生的共鸣。教师依靠支点帮助学生找到共鸣,使学生对歌曲富有情感,情感积攒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释放。此时,教师真诚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歌声、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发自内心地演唱歌曲,这是音乐情怀的自然而然的完全释放,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在演唱中,抽离自身,以第三者的角度聆听自己的歌声,品味富有情感的声线所带来的感染力,以及赋予歌曲新的生命和魅力,从而获得歌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音乐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音乐心情篇6

【关键词】 音乐语言治疗;戒毒者;负性情绪;心理;行为

Effect of Language and Music Psychological Therapy on Negative Emotions and Behavior Correct Effecacy. Zhang Jinxiang, Zhai Ailing, Wang Yong, et al. Jining Mental Hospital, Jining 27205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gst depressed and harmful active correct effect of music language psychology therapy to detoxificatee. Methods Sixty detoxificatee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d psychotherapy interventions group and control croup, both group were managed and educated with the roution manage way,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urrently (espouse) psychology nurse, 30 detoxificatees(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music language cure way for 6 weeks. All subjects were estimated by SDS/SAS, and NOSIE. Results Decreases of all the scales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obviously mor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music cure way with language introducing could improve the harmful emotion, correct the mistake acknowledge, recover society function, It had the actively affect for psychology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Music and language therapy; Detoxificatee; Negative emotion; Psychotherapy; Active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部疾患。据文献报道[1],海洛因依赖患者存有一定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该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相互影响,为海洛因依赖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也给临床诊断治疗增加一定难度。因此,全面分析每位海洛因依赖者的负性情绪及其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再根据其个性的负性情绪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治,对海洛因依赖者的康复和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价值。有文献报道[2],目前,强制、劳教和自愿戒毒所都存在身心康复措施薄弱,重药物脱毒,轻身心康复;重戒毒所内戒毒,轻社会帮教的情况,这也是造成戒毒所成效差,复吸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亟待研究和解决。鉴于此,我们对30例脱毒后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其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戒毒者进行了音乐语言心理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07年1月~4月在我所进行戒毒的60例戒毒者,符合CCMD-3关于海洛因依赖的诊断标准,入所时尿吗啡检测阳性,排除严重的精神疾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4.86±13.71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者4例;职业:个体经营者21例,无业者5例,其他4例。婚姻状况:已婚8例,未婚13例,离异或分居者9例。吸毒方式:烫吸4例,注射8例,混合18例。吸毒剂量1.02±0.21g,吸毒时间1.86±0.83年。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2.48±9.69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者4例。职

业:个体经营者20例,无业者5例,其他5例。婚姻状况:已婚10例,未婚12例,离异或分居者8例。吸毒方式:烫吸3例,注射6例,混合21例。吸毒剂量0.96±0.16g,吸毒时间2.07±0.71年。两组戒毒者在上述变量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戒毒者经2周系统的药物治疗脱毒成功后入组,入组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管教,给予一般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实施为期4周的音乐语言心理治疗。音乐语言心理治疗由工娱疗科具有一定音乐治疗能力的护士专职具体实施。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治疗,音乐采取感受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以聆听针对阴性症状特制的具有轻松、活泼、愉快、欢乐、节奏感强、热情奔放的乐曲,包括轻音乐、民乐、世界名曲等。具体方法是:每周一~周五上午9:30~10:30和下午2:30~3:30到工娱疗科接受音乐治疗,时间为40min。治疗前,调查、测试、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确定治疗的目的;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以及编写相应的诱导语言;播放背景音乐。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背景音乐和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语言诱导和沟通。治疗的方法是在播放一段特定的背景音乐的同时进行语言诱导。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有不同的治疗目的,同时,也有不同的音乐的诱导语言。在治疗过程中,先后采用了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人生历程回忆,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催眠,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积极性暗示,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呐喊与宣泄,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对未来生活憧憬,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对母爱的感恩等。诱导语言的节奏、声音的大小,语言的内容与治疗的目标与背景相匹配。在每次诱导治疗后,与患者进行双向沟通交流,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

1.3 评定标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由2名从事多年的精神科主治医师于入所后2周及6周后进行评定,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ISE)[3]于治疗前及每两周末由分管护士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 1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有关资料表明[4],大多数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且与滥用量、滥用年限、滥用方式、复吸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文献报道[5],在强制戒毒所戒毒康复期的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症状的出现率为87.3%,以中度和重度抑郁表现尤为突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38.2%和41.8%。大多数海洛因依赖者在急性戒断反应基本消失的情况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且抑郁程度较重者居多,如不及时发现及控制,易将成为导致复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寻找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和不良心理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从多方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音乐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的方法,其临床疗效已被证实。音乐主要式是通过它的物理性和对人情绪作用来影响人的心理。文献报道[6],音乐干预是精神疾病较好的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它能分散精神病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的活动能力,调节情感反应,巧妙地把各种病态行为引入正常轨道,丰富住院生活,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但是,单纯音乐治疗也存在不足,

音乐崇尚的是一种感染情绪作用,而不是智力、推理和判断活动,它具有难理解性和缺乏针对性的弱点[7]。语言作为心理治疗媒介,虽然具有逻辑性和说理性强的特点,但却有着“情景性”和“感染性”不足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被治疗者会出现“道理我明白,可就是控制不了情绪的情况,使治疗者无可奈何[8]。有学者报道[9],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能提高情绪机的稳定性,且效果要好于单纯音乐治疗。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被治疗者想象、思维、回忆等心理活动在治疗师主动的引导下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对被治疗者的掌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音乐语言治疗对戒毒者心理行为干预效果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前,两组SAS、SDS、NOSI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AS,SDS,NOSIE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合分析表明,音乐语言心理治疗,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善戒毒者的负性情绪,矫治行为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心理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4 参考文献

[1]穆俊林,孙敏,陈兴时,等.海洛因依赖者的负性情绪与P300电位.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3):205-207

[2]刘志民,连智,刘锐克,等.昆明、北京两地不同戒毒机构戒毒治疗基本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药物滥用杂志,2005,11(4):214-221

[3]张明园.精神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35-217

[4]冯怡,徐嗣荪,王秀华.50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9,5(1):12-15

[5]张建球,李辉.曲唑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12(3):201-203

[6]顾红.音乐干预的特征.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64-167

[7]徐光兴.临床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34

[8]浦仁.神奇的音乐治疗.了望新闻周刊,2000,28:48-49

[9]刘伟,李君荣,姜学林.音乐治疗与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比较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92-93

音乐心情篇7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作品;表现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类表现艺术最早的一种形式之一。随着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同时也对音乐情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研究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这就说明必须要对音乐情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一、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及地位

古话“诗言志歌咏言”、“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都说明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技巧反映生活、体现生活。因此音乐情感与音乐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感性的。如果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情感理解和体会得越深,那就越能充分的表现出音乐的韵味和魅力。相反,如果只掌握了表现作品的形式和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那就只能像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由此带来的效果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激发情趣,触动情感,使人愉快地品尝音乐艺术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音乐作品能够突出情感教育和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的情操。感受音乐情感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一)音乐情感能够呼唤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音乐情感能够让听众更好的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有活生生的情感。充满情感的音乐情境,能让听众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促使人们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

因此,音乐作品要将音乐中的“情”融入其中,从情入手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情”来拨动听者的心弦,让听者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听者去感受,去想象,去理解,使听者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用心体会,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景感应效果,得到美的享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听者的情感体验,提高听众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听众,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听众的情感。

(二)音乐情感能够烘托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简而言之,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听众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行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听众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三)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可以通过表情来表现

表情,是表现音乐情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音乐作品可以拨动听众的内心情感,能够整个感染、触动听众的音乐几乎都是通过表情来完成的。所以,音乐情感通过表情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音乐作品的表情包括: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歌唱者只有对音乐作品的表情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准确无误地将情感传递给听众。表情能够表现出音乐情感,从而使音乐作品有生命。

三、总结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听众能否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必须要了解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情感。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要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必须要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芦 苇.解读艺术教学的“综合性“[J].上海教育科研,().

音乐心情篇8

在该书的概述中,作者首先解决了音乐欣赏的概念问题,“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实践活动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它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无论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供听众欣赏的,如果没有音乐欣赏,他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音乐欣赏心理是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进行研究。这是音乐心理学最基本的课题之一,许多音乐心理学家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和研究。研究的主要课题有:音乐审美的心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听众对音乐的心理反应的不同类型等等。该书以音乐欣赏心理描述、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这样六个章节,对音乐欣赏的实践过程,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归纳与阐释。

音响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阶段中音乐只停留于乐耳,不存在更深的音乐内涵,只是对音乐的整体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如对乐曲轻重缓急与节拍律动周期的感受,对乐音和噪音的基本区分等。也就是说,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是音乐欣赏的直接对象,必经的前提。作者认为,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要经由音乐音响来引发,音乐欣赏中的―切情感体验、想象联想以及理解认识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如果离开了对音乐音响及其形式结构的感知,就谈不到对音乐的进一步欣赏。

书中提到,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环节。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它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心理体验。心理学上常常把情绪和情感概称为感情。情感与情绪是有区别的:情感的内涵比较明确、稳定、深刻,而情绪波动较大,也比较短暂、易变;情感常常和一定的思想与社会事件的内容方面相联系,情绪则往往和一些具体情境相联系。但情感、情绪作为音乐的表现内容来说,二者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和上述的情况类似。作者认为情感体验能够准确、深刻和细致的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包括对作品表达的喜、怒、哀、乐等的直觉体验。除此之外,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还可以在音乐之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认识的依据。所以,欣赏者还应从其他方面去研究和理解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指人们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则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它相关的概念。想象与联想这两个概念,在有关音乐欣赏的著述中用得相当普遍,一般是指由音乐感知和感情体验唤起的对相关的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与联想。该书在运用这两个概念时把它们稍加区分,即把由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称作“联想”,而把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想象”。

最后是音乐欣赏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理性认识是指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思想意义进行审美认识的心理活动。音乐欣赏中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的某种抽象的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真正融入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和联想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刻、更高级的阶段。它要求用理性的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并实现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物我两忘、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

上述这些心理要素贯穿于音乐欣赏的整个过程。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的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构成的,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而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是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加上理性认识的参与,使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向更深刻、更明晰的高级阶段发展。

这本专著之所以具有开拓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该书是学界第一次从感知、情感、想象上全面深刻地分析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书中内容详尽洗炼,极为精致。

3.作者以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为导引,将其研究范围扩展至创作心理、表演心理等各个领域,同时以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借鉴针对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理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阐释,揭示了音乐心理学的特殊性。

这部专著的出版,不仅打破了当时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贫乏状态,而且它也为后来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填补了我国音乐学学科领域里的一项空白。同时可以体现出张前在音乐心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开拓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目前,在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的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该著作对于该课程的展开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罗小平.当代音乐学中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动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

[3]刘长文.论音乐欣赏的过程和特点[J].齐鲁艺苑,2000,(2).

[4]沧海平.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J].艺术教育,2007,(2).

[5]郑海弈.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4).

[6]张宏.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上一篇:四狗狗的日记范文 下一篇:会计学原理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