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06:50:15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括《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四篇课文,文章文笔生动、语句清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本单元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方法的习作迁移学习。教学中,笔者围绕“景物描写”这一主题,将本单元课文进行整合对比教学,让学生完整地认识写景文章的不同写作方法,通过实践运用,最终落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目标。

单元导读,整体感知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一个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一份基础。因此,笔者设立了“单元导读课”,课堂上通过播放九寨沟、济南泉水、荷兰等影像资料,抓住契机,形成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交流初读印象,引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然后明确单元习作要求,让学生做好准备。

深入感悟,提炼写法

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你最喜欢哪篇写景文章,把你感受最深的句段划下来,写写自己感受。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批注阅读,批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所产生的共鸣,甚至可以是自己对文章内容的重新举例等。再通过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景物特征,指导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从本单元课文内容看,欣赏完名城济南的七十二泉,又进入九寨沟的童话世界;领略过荷兰乡村的田园诗情,再沉浸在琦君故乡那桂花的醉人芳香中……突破传统文体划分方法,从阅读感受上来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因此笔者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创设情境,让每一组的学生化身成四篇课文的作者,以课文为基本的依据自主组织语言,分别介绍自己心中最美的家乡风光,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合作与竞争的氛围、自主选择表达方式的愉悦、转换角度体验文本的新奇,为积累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让语言得到了充分内化,也更有利于学习如何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观。而对于《桂花雨》一文的处理,笔者撇开整体上叙事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对于家乡风物的描摹,对于童年快乐生活场景的描写,对于家乡人物风貌的描绘。通过学生的介绍和笔者的板书,四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也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每个人眼前,比如,从谋篇角度,《泉城》采用总分的方法,《九寨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田园诗情》则先概括介绍,然后以分镜头的形式具体展示。比如,从构段和遣词造句的角度,《泉城》介绍每一处泉,总是先介绍位置,再具体描绘它们各自的特点;而《九寨沟》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采用并列式结构,选取典型景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实践运用,完成习作

仿写引路,随文练笔 从中年级的阶段目标考虑,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有益的。“仿”不是机械模仿,不是仿照范文生搬硬套。“仿”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泉城》一课中有这样一组排比句式:“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底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济南的泉还有什么样子,会像什么?”同时出示句式:“有的__,好像__;有的__,听起来如__。”学生已有经验被激活,加上丰富的想象,生成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这些泉有的银光闪闪,好像宝石闪耀;有的声音清脆,听起来如风铃摇摆……”

丰富素材,梳理提纲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课一开始,笔者先出示写作素材,播放青岛风景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回忆起自己游览美景时的快乐情景。随后让学生打开话匣,进行口头表达,说说自己都去过青岛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紧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说一段话给同桌听,同桌评一评他介绍的景色美不美,说的通不通顺?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习作素材。说完评完之后,带领全班同学回顾本单元学到的不同写景方法,根据课件出示习作提纲“我想先写――,接着写――,我还想写――,最后写――”,先在心里想想,最后落笔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介绍家乡青岛。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笔者从“主题单元”的视角研读教材,开发内容,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完整认识不同的写景方法,最后迁移到“习作”训练上来,从而让“单元主题”内涵更为丰满和灵动,使阅读和写作得到有效的统一。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2

单元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

3.知道环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知道怎样减少垃圾,了解废物处理的方法。

单元内容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2.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授课3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调查搜集家乡美丽风光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资料。

个人或分小组:以个人为主即可。

方式方法:报刊、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成人、自己。

区域范围:省、市、县、乡、村。

资料种类:文字、音像、图画、照片、地图。

指导学生做准备要适当、适量。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不要加重和拔高。

2.教师准备有关音像、图片、地图等资料。

3.师生课前调查、搜索家乡物产资源的资料及实物。

(二)活动过程

1.汇报交流家乡的风景。让学生把知道的家乡风景名胜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组织猜风景图片,扮演导游等活动,个人和小组形式相结合。教师要适时进行参与和指导,并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A.教材呈现的是由远及近,教学中也可由近及远或远近结合,灵活掌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远近层次,教师可利用有关地图辅助教学。

B.“知道”的含义是指学生听到、看到和去过的情况,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尤其要重视和挖掘学生实地游历过的情况,让他们具体描述美丽的情景,哪一点美,美在何处,什么特点,心情如何等。自由抒发出切身体验和感受。要注重让学生展示差异和特点,切忌重复雷同。(事例)

C.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人汇报和小组交流的过程,适时鼓励、指正和参与,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尤其要注意对小组活动过程的指导和对弱势学生个体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与(事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和课上做到的,教师都要准备和做到,把自己做为活动中的一员,从而真正完成一个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任务。

D.教师在指导和补充总结时要掌握学生构成特点,城乡差别,体现区域特色,远近结合以近为主,以唐山区域为主,如沿海,平原、山区或各县区的景物特点。

2.表达赞美家乡的可爱。让学生把家乡的美丽,对家乡的热爱用说、唱、跳、画、照、剪、贴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表达。可组织一次热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做一个家乡风光展览。

A.赞美家乡应补充上精神文化内容,如人物、精神文化、风俗等。

B.让学生讲出表达的内容、特点、感受。教师也要做一个赞美家乡的展示。

C.组织主题活动和展览要根据学生表达状况和意愿而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要强加和拔高。

3.介绍展示家乡的物产。先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班内集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介绍搜集家乡物产的过程,总结调查、寻找家乡物产的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品尝家乡特色食品,加深体验。(事例)

A.教师要及时将学生介绍的物产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事例)

B.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查,搜集的过程和方法,即怎么做的,适当讲出一些物产的特点、用途等。

C.教师可以唐山的地理特征、物产资源、进行补充讲解,从地上、地下、水中、山中,从矿藏、工业品、农产品、手工艺品,食品药品等多方面使学生有初步的整体了解,从而更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增强自豪感。

D.搜集、品尝物产时要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卫生指导。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一、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和关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2.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本主题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宜采用课上课下交叉进行。考虑到品生课在课下活动较多,授课时数可采取低限标准,以下均如此。授课2课时。

活动过程:师生共同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研究调查内容,家乡的变化有哪些方面,可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衣、食、住、用、行、水、电、暖、路、讯等方面入手,精神文化层面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而定。调查对象,地点,调查方式方法等。

1.制作调查表,允许各小组有差异。把学生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实施调查。

A.开展社会调查是本主题的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发现和研究问题,体验方法和过程,树立合作意识,发展各方面能力。教师要考虑周到细致,密切关注,悉心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B.调查表不必面面俱到,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各小组可有所侧重,每人分工要明确,要做好记录,做好互相配合。(个人搞也可以)

C.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要在时间、地点、安全等方面做好安排。要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特点进行。

D.教师也搞一个调查。

2.交流调查情况。各小组交流汇报。小组成员各讲一部分(1人为主,其他补充也可以),既要介绍变化的情况,还要讲调查的过程,发现了什么问题,对家乡的发展有何想法和愿望。

展示调查搜集的图片资料。

教师介绍自己的调查,补充总结学生的调查。

A.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事例)每个小组交流介绍时,大家要认真听、看、想,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B.教师要关注学生调查的过程,方法,分工合作情况,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帮助其总结提高。

C.多给能力、自信不足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3.欣赏。播放展示家乡变化的音像、实物、有前后对比更好。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一、主题目标

1.知道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状况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对居住地、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要对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有那些方面,如卫生、空气、水、好与差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环境知识,影响破坏自然环境的因素。

2. 教师准备有关公共与自然环境正反两方面资料。

(二)活动过程

把第40页内容提前与第37页合在一起进行。

1.说一说,议一议。学生把观察、调查的情况说一说。去的或了解的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什么感受,环境包括什么内容,最好有好坏对比,这些环境状况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外地情况也可以。学生说时教师用板书将环境被污染破坏情况进行分类,如垃圾、空气、水、噪音、光等,什么污染对我们社会影响最大,造成污染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展示有关资料,影像的效果好,作出小结,环境的污染破坏主要是人们的急功近利和无知造成的,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利,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与保护。

A.教师在与学生问答时要有探究、提升意识。培养学生能力,不要做简单重复耗时无效的问答,提倡个性和特色。

B.教师在指导总结时可以用具体事例重点在垃圾、水、空气几方面说明,如汽车、工厂废气废水的危害等。

C.教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知识性问题要重视,及时给予解决。(事例)

2.想一想,怎么做。让学生设想一些办法,好的环境应怎样保持和维护,差的环境怎样避免和改善,同学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制定一个爱护、美化环境的行动计划,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从卫生、节水、垃圾处理主要点即可,不要求太高,但要做到做好。

教师在启发学生想办法时要注意分析形成环境现状的原因,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方法。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调查垃圾的产生,学生了解家里垃圾是怎么产生的,是什么,有多少,进行统计。教师可从大一些的范围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处理情况,如一个社区或城市。

(二)活动过程

1.课内交流垃圾的产生。学生把了解的情况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类。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两点:一是垃圾怎么产生的,二是不同学生家里产生的垃圾量会不同,什么原因,从而为后面怎样减少垃圾做铺垫。

然后师生计算一下整个楼(村)、社区(县)、城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教师可出示各种堆积如山的垃圾图像资料,指出解决处理垃圾是世界难题。

2.讨论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及怎样减少垃圾。让学生谈一谈对垃圾遍地和干净环境的不同感受,如教室清扫前后,学习桌、饭桌收拾前后的情况等。

教师将学生的看法板书概括,指明垃圾不仅给人以视觉污染,还会影响环境卫生、污染空气、水、占用土地,危害人的健康,可讲一些事例,如废电池的危害。

既然垃圾主要是由人造成的,就尽量想法减少它,让学生根据活动1的铺垫思考减少的办法,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买过度包装物品,不剩饭,不损坏物品,以上这些有的可自己做到,有的可提醒家长做。

3.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根据师生以上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垃圾分为几类、包括什么、怎么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果皮、剩饭菜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纸张、金属等。

危险垃圾、电池、药品、灯管等。

变废为宝主要是指对可回收垃圾,教师可以介绍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废物回收利用的方法。

特别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废旧电池,并要提醒家长,不要乱丢,集中处理,这一点很重要,我国目前做的很不好,要从小孩做起,他们也能做好。

备注: 本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课标内容标准主要是

健康安全的生活: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3

《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指出: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必要的外语环境、气氛,丰富多彩的外语活动,都是外语“大课本”、“大课堂”建设的必要手段、必然途径。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位于中国竹乡安吉,而安吉又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发展的一个开放县。随着安吉国际化、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走进安吉,同时越来越多的安吉人也走向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地位也显现的更加重要。安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天都迎接着大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因此,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与少先队探究活动紧密结合,有效利用安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以推进学校英语特色的形成。《中国竹乡英语手册》是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在建校之初立足安吉县情,着眼初学者的需求,适时编撰的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英语手册,内容包括安吉县情简介、儿童用语与会话、学校课堂用语、情景对话、安吉主要土特产和安吉景点等,是教育队员了解故乡地理、物产的生动教材。因此,《中国竹乡英语手册》也是队员们探究学习、英语口语训练、实践的主要教材之一。

二、具体步骤

1.制定目标

《中国竹乡英语手册》中主要介绍了安吉的农产品、工业产品及人文景观,可供英语拓展学习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生僻词语比较多。队员们通过讨论,征求英语辅导员老师意见后,针对教材的设置情况和学习基础,最后制定了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制定了三阶段的活动目标。比如,第一组:农产品;第二组:工业产品;第三组:人文景点。下面以人文景观为例,进行细述。

2.认识人文景点

将队员们分为若干小队,每个小队民主选举产生一名小队长。在小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拿着与英语辅导员老师共同精心设计的活动单,开始在书中寻找安吉的人文景观及其英文名称,并在网上搜索到相关景点的图片。通过查找英文名称及图片的搜索,了解安吉各类景点的概况。

3.体验文化

队员们在掌握了一些安吉景点的英语单词后,来到电脑房。通过上网收索,了解各景点的具体地理位置、形象及文化内涵。在活动学习单的指导下,能用一句英语来描述该景点。

4.实践运用

通过前一阶段的活动,队员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英语辅导员要求队员把自己积累的活动资料,整合整理,重新组成一段英文,进行详细介绍。

队员活动学习单

小组表演“竹叶城”买卖的对话

—Can I help you?

—May I have some________?

—O.K. How much?

—_______kilos.

—Here you are.

—Thank you. How much are they?

—____________yuan.

—Here's the money.

—Thank you. Welcome again.

—Good bye.

队员在英语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中完成了活动学习单。第三次来到竹叶城现场进行实践,首先以小组中其他队员为游客,进行表演。借助“竹叶城”中的柜台,队员在模拟的情景中用英语演绎“竹叶城”买卖的场景。各小组过关后,分别到竹叶城不同店铺向外国游客用英语介绍。通过实践活动,促进队员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并加深队员对中国竹乡的认识和喜爱,树立发扬家乡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

5.奖章激励

辅导员老师要善用激励机制,来对队员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和合作的精神等进行肯定,能满足队员积极的心理需要,激发内驱动力,从而激发队员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效率。因此,活动中,还结合争章活动进行评价和激励,设置了熟练章、礼仪章和详细章。通过争章要求队员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提高,为一步开展活动打下基础。并向校大拇指小导游团推荐已经获得三枚奖章的队员。

most fluently most politely most entirely

(熟练章) (礼仪章) (详细章)

三、辅导建议

1.这种活动适合小学四年级或以上的队员参加,可分为认知、体验、实践三个阶段实施。

2.活动可以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要充分发挥组长“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全体组员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分工合作去完成活动学习单。

3.在向中外游客介绍过程中,要求队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礼仪。如:要做到与游客交流时落落大方,声音响亮等,培养队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为场馆旅游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4

那乡、那人、那情---谁人能不说咱家乡好!

二、活动背景:

挥手告别从前的稚嫩,抹去一身昨日的铅尘,带上父母的期望,怀揣自己磅礴的理想,我们来到南昌这片热土,开始了自己的象牙塔之旅,追寻属于我们自己遥远的大学梦。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独在异乡为异客,不管我身在何方、离家有多远,无法割舍的是浓浓的家乡情。诗人艾青深情地说:“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满噙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家乡,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的地方,那里有着我们朝思暮想、血浓于水的亲人;家乡,在我们的记忆打下了永恒的烙印,永远是我们外乡游子心灵的避风港湾。谁人能不说咱的家乡好呢?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开展本次团会,为我们远在他乡求学的游子们提供了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平台。通过同学的精彩介绍,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能深化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深化对家乡的诚挚情感;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090514班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090514班团支部

赞助单位:查字典

五、活动时间、地点、与会人员:

1、时间:xx年12月3日18:30

2、地点:外国语学院312教室

3、活动对象:090514班全体同学

4、与会嘉宾:外国语学院09级辅导员罗涛、090514班班主任何博、

校团支部指导中心督察指导部指导员王超超、

组织部部长、大一年级团支书指导员董旭频、

090514班教官及班级管理员谢利娇、

090531班教官及班级管理员肖莹、

信工学院090443班 李鹏(教官)、占涛(团支书)、

易思谦(班长)、唐浩(文艺委员)

外国语学院大一年级各班团支书:

许琼、苑馨之、包梦圆、贾祎、何兴晨

六、活动准备、人员安排:

(10名班委各带领2名非班委成员完成相关任务)

1、团支书:杨伟文负责策划本次团会。完善策划书的内容,具体细化活动流程的安排。确保各部门有专人负责,保证活动的高效顺利进行。此外,申请教室,负责邀请嘉宾出席活动、会前活动的通报及会后回执表的填写、会后总结和图文资料的上传。(协助人员:曾龙飞、谭望);

2、组织委员:戴欢负责团会前期的宣传工作,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搜集组织团会的具体项目活动。在门口设置签到处,并负责会间的记录、写会后总结。(协助人员:王静、邹艳芳);

3、宣传委员:喻文青负责团会前的海报制作和张贴,带领宣传小组成员对活动教室、黑板进行布置装饰,以及活动后期张贴照片回顾的宣传。请柬、嘉宾卡制作。(协助人员:杨洪妤、徐瑶、杨伟文);

4、班长、副班长:丁蓓、吴思鹏负责对学习委员上交的题目进行审核、保管。要对整个流程非常熟悉,对全局进行合理统筹、规划。丁蓓负责班旗的订做事宜;吴思鹏负责会中的拍照工作。(协助人员:李芳、蒋姗姗)

5、学习委员:邓立颖负责验收发言同学;负责对上交的题目进行征集和筛选。具体方法如下:本班来自各地区的同学们想出有家乡特色的语言,每人出3道(言简意赅为佳),并将题目和答案写在纸条上交给学习委员,由其对题目进行筛选和整理。(协助人员:陈蓉、崔畏畏);

6、生活委员:何玲玲负责对本次团会所需物品进行采购,要求出具发票,对班次团会的费用支出进行公布。准备热开水,对嘉宾饮用水杯、嘉宾卡进行摆放。(协助人员:刘茜、谭娇、涂素冰);

7、文艺委员:胡佳洁负责对表演节目的报名、管理,节目确定后上报给组织委员,让其写入节目流程安排中,给予表演者适当建议,合理安排表演内容,督促表演节目的会前准备,保证节目的连贯和准备。负责道具的准备,播放多媒体音乐。(协助人员:李萍、李婷);

8、心理保健员:黄焕负责在会中对同学心理的观察、积极带掌,注重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带领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活跃现场气氛。(协助人员:刘欣雨、周丽玲、曾龙飞);

9、体育委员:段旭带领相关人员,负责对活动场地桌椅的摆放,空出一定的表演空间;在会后组织同学们还原教室桌椅位置。在局面较乱时维持现场秩序。在方言小test环节时,观察回答者有无犯规(如抢答、透露答案等),告之主持人对其进行相关惩罚。(协助人员:伍小妹、彭静婧等);

10、主持人:彭静婧、邓立颖负责整个活动的主持工作,对各个环节进行连接串词、介绍游戏的规则和内容,确保各环节的紧密衔接,要随机应变;照顾全体同学,活跃现场气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协助人员:戴欢、杨伟文);

11、上台夸夸自己家乡好的8位同学,必须在12月1号(即下周二)之前,搜集好自己家乡的图文资料(如风景、特产、习俗、人文等,其中图片不少于8张),装在mp3里交到杨伟文处,统一整理制作。

12、诗歌朗诵及唱方言歌的同学应做好充分排练准备。

七、会场布置:

1、黑板布置:悬挂团旗于黑板右上角,左侧悬挂班旗(注意勿用胶质纸带黏贴,可用磁铁吸附等),写明活动主题、承办单位及日期。并以花边修饰,可在黑板两侧布置气球等。

2、座位布置:前方为主持台,主持台两侧前列分别为本班同学座位,教室后座为各到场嘉宾的座位。

八、团会具体流程:

1、播放歌曲《梦里水乡》,团支书介绍到场的领导及嘉宾,并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2、全体起立,唱共青团团歌;歌毕,主持人上场;

3、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开展本次团会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4、请罗涛老师为本次团会致辞;

5、丁蓓(浙江)、王静(山西)上台介绍家乡的好(风景、特产、习俗、人文等,建议用图片展示,ppt、动感影集亦可);

6、424寝室邓立颖、戴欢、崔畏畏、何玲玲,朗诵原创诗歌《我爱我的家乡》;(配乐)

7、蒋姗姗演唱《天亮了》,刘欣雨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8、伍小妹(海南)、杨伟文(广东)上台介绍家乡的好;

9、丁蓓、段旭、谭望、杨伟文等人演唱改编歌曲《南昌欢迎你》;

9、彭静婧(广西)、李贞贞(江西南昌)上台介绍家乡的好;

10、方言小test(从上交的题目中抽取5题,抽中题目的出题人上台讲一小段家乡话;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确定答题者,意思基本答对有小奖品,答错要接受惩罚)

11、李婷(江西宜春)、李萍(江西九江)上台介绍家乡的好;

12、活动基本结束,请信工学院090443班团支书占涛对本次团会评价;

13、请校团支部指导中心督察指导部指导员上台对本次团会作总结;

14、播放班歌tomorrow will be better,主持人做结束语,宣布团会结束,同学们掌声欢送嘉宾离场。

九、团会后期:

1、宣传委员挑选本次团会的精彩照片,申请展板,剪辑张贴于外院大厅;

2、团支书将会后总结及图文资料上传于校督导部邮箱及中心网站;

3、班委成员对本次团会作出总结,指出不足之处;

4、生活委员公布本次团会的班费支出情况。

十、经费预算:

1、食品类:旺旺雪饼及奶糖 34元 一次性纸杯 2元

2、装饰类:气球 1x5=15元 彩带花边 4元 班旗订做20元

3、宣传类:海报纸3x2=6元 照片冲晒7元 请柬纸3元

马克笔2x1.5=3元 资料打印 0.1x45=4.5元

浮动资金:10元

合计:108.5元

十一、物品准备:

u盘:杨伟文 相机:吴思鹏 热水壶:何玲玲

策划人:090514班团支部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5

一、严密的组织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教育功能,促进中小学档案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平湖市成立了以档案局局长为组长,教育局、档案局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平湖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领导小组,平湖市档案局与教育局制定了《平湖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活动参加对象,制定了活动时间、活动路线和具体实施办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为特色,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坚持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

二、鲜明的档案特色

平湖市档案局利用已有的馆藏资源及向市级机关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档案资料,建立了《魅力平湖》、《人民卫士浩气长存——李继文潘志毅烈士事迹展》和精彩回眸《平湖撤县设市20周年》三个展厅,跟随讲解员参观这三个展厅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重头戏。

《魅力平湖》展厅以红色平湖、人文平湖、活力平湖、辉煌平湖为主线,展现了平湖悠久历史及其演进印迹。

红色平湖:平湖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每个时期,平湖都有一批优秀儿女献身革命,英勇斗争;也有许多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受党的派遣来到平湖从事革命斗争,有的为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赢得了平湖人民深深的敬仰和永远的怀念。展区以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板块,以文字、照片、示意图的形式介绍了该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及平湖党组织分布情况。“英烈谱”以大幅的照片配以文字介绍了张堂坤、张佐臣等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大义、英勇捐躯的革命英烈,他们曾是八一南昌起义的英雄、上海工人运动的先驱。

人文平湖:金平湖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大坟塘遗址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春秋时为越国武原乡地。该展区的“人物篇”分古代名人、近现代名人、全国劳模、建国后牺牲的革命烈士等11个类别,介绍了174位志士贤人,他们或在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各有建树,或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斗、英勇献身;“景致篇”除采用展板、布景、模型等传统展示方式外,还沿用了电子地图、多媒体触摸屏等先进的展示技术,展示了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湖景区、百年古塔——报本塔、江南名宅——莫氏庄园、富有建筑特色的莲花造型的李叔同纪念馆等平湖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观;“民俗篇”以实物、图片等形式把最能映衬平湖灿烂文化的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平湖西瓜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平湖钹子书、平湖派琵琶以及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湖九彩龙等特色文化展示给大家;“文教篇”以大幅的图片展示了平湖市图书馆、体育馆、社区学院、平湖中学等文体设施建设情况,介绍了平湖市坚持科教兴市、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和取得的成就。

活力平湖:地处杭嘉湖平原、濒临杭州湾的平湖市,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金平湖”之美誉。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区,1992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在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中,平湖的发展活力位居全国第七。该展区分别介绍了平湖服装、光机电、造纸、箱包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和洁具、童车、五金机械等新兴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辉煌平湖:该展区以奖牌、荣誉证书、奖杯等实物档案,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平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取得的辉煌成就。近年来,平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市、浙江省卫生城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园林城市。2008年,平湖市荣获“浙江新魅力之城”称号。

《人民卫士浩气长存——李继文潘志毅烈士事迹展》通过文字、图片等,详细介绍了平湖市消防大队官兵李继文、潘志毅烈士的成长过程及所获得的荣誉,全方位展示了两位烈士的光荣历史和消防官兵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该展厅利用视频播放技术,再现了两位烈士勇赴火场、壮烈牺牲及社会各界纷纷表达深切缅怀和沉痛哀悼之情的场景,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精彩回眸《平湖撤县设市20周年》展厅分经济建设篇、城乡统筹篇、民生保障篇和文化建设篇等多个篇章,以展板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平湖市撤县设市20年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参观完三个展厅,档案局可容纳150名学生就座的会议室就将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档案局为此聘请了兼职老师作为档案教育的辅导员,还编印了档案教育课程辅导资料发放给学生。

听完档案学术报告,在档案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参观并亲自实践了档案整理、档案扫描等工作。

三、现实的教育意义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6

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三水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芦苞祖庙、魁岗文塔、乐平新旗清代建筑群,几乎每自然村都有的古祠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苞独树岗的蔡氏大宗祠、白土村的邓氏大宗祠、乐平三江的胡氏大宗祠。在建筑工艺上,祠堂和庙宇都是采用砖木结构,其构造方式基本上是以立柱组成屋架(俗称金钟架),立柱和构架之间采用榫卯和设置斗拱,起到“摇而不侧,晃而不散“的抗震作用,立柱承担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同时它的长短、粗细、装饰等还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美观。柱的截面形状各异,包括有方形、八角形、梅花形,而最具美感的圆形作为主要形式。有些建筑物柱上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柱础也是加工装饰的对象,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细致别具美感,柱头、斗拱、梁曲及雀替、驼峰均附以装饰的因素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美感。建筑物的外形装饰集中于屋顶部分,门廊上的檐板全部雕有浮雕花纹图案,屋顶四角微翘,屋脊上做有两头翘起的“龙船脊”,脊上两边正面有花鸟动物灰塑。两侧山墙上的隔火墙,做成镬耳或镬铲形状(俗称镬耳屋)。镬耳两侧沿瓦翼线下面绘有“草尾”图案,檐内近瓦底处一般都有近60厘米的“艺术裙”绘有花鸟人物、山水壁画。芦苞祖庙三殿6条瓦脊上皆嵌镶整体陶塑,其中中殿脊上有瓷制的双龙戏珠,两廊上有“三国演义”及“水浒人物”。庙前照壁上有宫殿楼台、亭榭池苑、帝王将相、天神仙侣,式式俱工。砖雕“福禄寿三星”和浮雕“孙真人点睛图”,方横数米,人物栩栩如生。陶塑人物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艺术裙”上的壁画绘有人物、花卉、诗书字画等。门前及廊曲梁上有石狮,雕刻手法玲珑精巧、造型深邃威严,全部墙体均用青砖经水磨灰缝细湛的工艺,色彩斑斓,独特的造型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芦苞祖庙分三座,中为北帝庙,北为观音庙,南为文昌庙,庙内有北帝铜铸坐像,观音坐像及文昌坐像,有泥塑罗汉金刚及“金童玉女”像共25尊,宏伟辉煌庄严肃穆。祖庙融儒道于一家,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凡民间节日四周民众接踵而来,盛况非凡。在古迹之中还有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第二类是在改革开放中以建设新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在四面环翠、湖水掩映的三水森林公园里有依山而凿的大卧佛,隔岸观之,线条清晰优美;卧佛枕波而卧,神态端祥。在建筑物中有仿古式的纪元塔及孔圣园,还有佛教美术文化荟萃的大昭寺。在肆江老沙岛上新近建成了大型的仿古建筑物——健力宝观龙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观看龙舟赛的楼台,整座楼台气魄雄伟庄严古雅,在肆江上尤如有华盖的大龙舟。1999年举办的“99健力宝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到此观看的人数多达20万,热闹非凡。建筑观龙楼一方面为开设国际化的赛龙舟提供一流的赛场,另一方面巩固了肆江堤围,为防洪做好了准备。新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注重环保,重视生态平衡的今天,这些建筑物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新开发的景观还有三水云东海和青岐镇西江上的琴沙岛并将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商贸、文化交流的高级会所。向学生介绍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现代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美术文化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设计思路。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 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

第三类是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成为历代文人抒怀写意的名胜。例如:清代陈献章的《沧江夕照》,“白发苍波了岁年,真成东老对回仙,隔江莫是仙源否,吹笛江门月满船。”这是描写县城八景之一的诗句。又如题“浮石春涛” “晨开东牖望扶桑,何处投家弄渺茫。乾坤兀兀中流柱,濯缨干顶破沧浪” 。又如清代胡澧题三江八景之一的“紫石榕阴”;“庙貌中天起,旌旗北寒。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石路依村衣,林霏湿客冠。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还有何维柏的《北江别亲友》,黄瑛的《龙坡山鸡藤》等等。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

2、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 ,“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7

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漳州地域拥有丰厚的人文地域资源,把漳州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再认识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可尝试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合到语文教学各个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课程注入地域文化之水,使之更具有语文魅力。

[关键词]

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收入了许多地域文化作品,如《赵州桥》《记金华的双龙洞》《索溪峪的“野”》《各具特色的民居》《藏戏》等。品读这些课文可以深深地感悟独特的地方文化、异域民族风情。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此,笔者以漳州地域文化为教学实例,将漳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入到语文不同教学内容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亲近自然景观,在阅读与写作中进行文化洗礼

漳州拥有福建第一大平原,境内的九龙江是省第二大河,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誉的东山风动石,拥有多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还有明代旅游家徐霞客漂游的九龙江北溪等众多自然景观。为此,在长达6年的地域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完诸如《黄山奇石》《爬天都峰》《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描绘自然山水的课文,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们一起走进家乡的青山绿水或名胜古迹,游览“云岩洞”,观赏“风动石”,感受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风光,寻访土楼的云水谣古镇等。教师建议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去领略平和的灵通岩(即灵通山)风光。学生将自己亲手拍的照片精心制作成旅游图片,配上抒发胸臆的寄语给同学或朋友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出示新学的词语或描绘山水的语句,让学生巧妙地串联起来进行表情达意。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出发着手训练。比如,灵通岩景色可以用“游览、屏障、攀登、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危峰兀立”等词语描绘,根据学生游览景点多少都能说上几句话。利用家乡自然景观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资源开发,使学生对家乡的秀美景观产生由衷的赞美,这种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是普通课堂教学所难以企及的。

二、挖掘人文资源,在综合实践中感悟人文情怀

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的宝藏。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又将成为新兴发展的热土。教师需要让漳州地域文化资源成为学生在学习课文教材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基地”,不仅是对课文知识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也要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同样,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家长、同学一道深入人文漳州。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漳州历史文化遗迹,开展“漳州文化历史展览”“漳州腾飞史”等融合历史人文的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可辅助学生制定课外活动实践计划,帮忙联系地区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学生分组合作,带上相机、笔记本等工具,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例如,在云洞岩,摘抄或者拍摄人文题刻;在东山铜陵关帝庙,向当地历史文化博物馆了解当地建筑艺术、石刻石雕、贝雕等,记录建筑艺术、雕刻的历史发展史;拜访芗城区千年古刹南山寺,感受佛学宗教文化道义;走访漳州沿海或山区现存的圆形土楼,了解客家先民的古老的建筑艺术与客家中原文化智慧等。在条件许可下,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探寻中国女排世界冠军”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一同走进被女排姑娘们称为“自己的娘家”――中国女排漳州体育基地,在那里驻足留步,了解中国女排姑娘们及其工作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孕育出荣获世界“五连冠”的辉煌历史。在师生探寻走访之后,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探寻中国女排世界冠军”调查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女排精神”小报设计,个人需独立完成“感悟女排拼搏”写作练笔。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走访的积极性、调查结果等进行合理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公开表扬,并可以把优秀的小报设计、写作小练笔推荐到本地报刊发表。

三、感悟民俗文化,在阅读拓展中传承家乡文明

地域文化因其丰厚的人文性越来越深受学生的喜爱,用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此,教师可以将漳州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引入教学视野,开设“探寻漳州民俗文化”的课外兴趣小组。

例如,六年级下册民族民俗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漳州的“芗剧”与“潮剧”,还可以介绍漳州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如猜灯谜、闽南博饼、咏月思乡诗词文化等,从不同层面引领学生体悟漳州民俗的文化底蕴。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介绍漳州地域性的节日习俗以丰富其阅读经验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阅读教学方面的迁移训练,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从一些地方志里查找漳州地域民俗文章让学生阅读,诸如漳州布袋戏、水仙花及其雕刻的文字介绍,长泰明姜制作程序的介绍等;可以从漳州地区的报刊杂志挑选介绍地方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如《漳州皮影戏》《余音》《旧漳州的民俗文化》《海洋“神树”》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字材料,既能吸引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又能达到对说明文知识点的训练,同时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此外,为了更加丰富学生对漳州民俗文化的了解,师生一起在课余时间完成调查走访“漳州民俗文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组,采用参观、调查、访问、制作等各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家乡独特的节俗、礼俗。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漳州“六大名果”、“漳州三宝”、漳州土楼群、漳浦的赵家堡、东山岛、天柱山等漳州特产及名胜古迹、风俗民情,使学生从最熟悉的地域文化环境中获得具体感受。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可以从漳州民俗文化角度命题,通过练习、试题来检测学生对地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民俗文化知多少的语文课外延伸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兴趣小组,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源于身边的民俗,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由衷喜爱之情。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漳州地域文化的兴趣,使民间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继承,又促进了学生社会体验和自主活动能力的l展。

总之,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学习的各个领域需要教师们长期不懈地探索,对其开发之路也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将语文课程各项教学活动置于地域文化这丰沃的土壤中,自觉地保护与传承,不断进行挖掘、利用与整合,才能使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道路越来越宽敞。

[参 考 文 献]

[1]罗克宏.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2]吴克维,何桂叶.地域文化视野下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价值与利用策略――以广西凌云县为例[J].中学语文(下旬),2011(4).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篇8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乡土资源;选择与运用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进乡土,选择并合理运用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融入教材、填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恰当选择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习历史人物,树立学生远大志向

我们的家乡――仙居,早在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即单独设县,名乐安,五代后唐五年(公元930年)改名为永安县,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仙居单独设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运用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这为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充分运用乡土资源提供了可贵的教材。

在仙乡大地上涌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他们造就了“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仙居精神。如,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柯思岙村人。博学能诗文,善书。柯九思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其画、诗、书法,世人称为“三绝”。又有学生熟知的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号悟斋,厚仁村人。我们学习他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的刻苦精神;学习他面对倭寇,奋勇杀敌的精神;学习他的清廉、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他被免职后闲读群书,建悟斋书院,朝夕讲学,造就人才,开拓当地文化。这些人物的鲜明事迹,都是爱国爱家乡教育的好材料,培养学生勤奋上进、刚正不阿的家乡精神,树立学生为祖国、为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2.游览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仙居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闻名远近。神仙居景区中的将军岩、睡美人,将军与美人遥相望,真可谓是天地的造化,自然的杰作。每一块石头,每一步风景,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景星岩景区中的响铃岩、望月亭等散发出大自然的神奇;来到读书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前辈读书的刻苦。皤滩古镇:早在公元998年前,这里就因水路便利而成为永安溪沿岸一个繁华的集镇了。

经过了千年的洗礼,皤滩仍完好地保存着三里长的由鹅卵石铺砌成的“龙”型古街。街两旁是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朴素迷离、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带有独特风貌和古文化气息的仙居风景、名胜古迹,不管是课堂图片展示、教师穿插讲解,还是实地参观,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好题材好场所,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社会就在自己的身边。

3.考察历史遗址,缩短时空距离

下汤遗址,位于横溪镇下汤村。1984年发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至7000年。出土了石斧、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矛、弹丸等的狩猎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的生活用具。其中石磨盘和石磨棒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最原始的稻谷脱壳工具。新石器时代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有点枯燥。教师拿下汤遗址来介绍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的情况,就会更生动。如果组织学生考察下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就活生生摆在学生的面前了,这比学习课本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更容易掌握。这样久远的文化,学生身临其境,就一下子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时空距离。

4.了解传统特色,引领学生走进家乡

仙乡大地无论是饮食还是传统工艺,都有独到的一面。仙居碗是独具仙居文化的传统风味饮食,碗指的是莲子(白扁豆)、海参、泡鲞(xiang)、大鱼、翻碗肉、敲敲肉、大脸豆腐、肉皮泡这八道菜式,比较特别的是泡鲞和敲敲肉。泡鲞由包裹咸鱼干的面饼炸至外焦内韧,材料普通而加工工艺独特。敲敲肉是将肉片用木槌连续敲打后放入沸水加盐和葱就成菜肴,加工程序和使用工具原始,凡尝过此菜者才能品出其中的独特。还有“中华第一灯”,美誉仙居的无骨花灯。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对于颇具家乡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广泛收集与挖掘,并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参与其中,更好填充教材,带领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自己的家乡。

二、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融于教材,激发兴趣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历史课堂情境。上好一堂历史课,关键要把握住历史情境。教材中的任何一历史事件,从落实知识角度来说,只要讲清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就行。但这样的知识是死板的,课堂是沉闷的,结果就葬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的,教师去寻找相关的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作为情境导入或插入,把乡土历史资源融于教材、融入课堂,就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中,介绍北宋经济的发展,仅凭教材的知识,学生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先用家乡仙居皤滩古街的店铺来创设情境,设问:店铺林立反映了什么情况?展示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景象?用贴近学生身边的历史题材作问题,提高了兴趣,刺激了求知欲。古街除了店铺外,还有不少书香门第,其中以长门堂和何氏里门堂为突出。长门堂门庭结构整齐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悬挂着一块清雍正年间的匾――“贻厚堂”,堂屋里还悬挂着一块由清吏部侍郎齐召南书写的“洛社名高”的匾额。又问古人热衷于学习目的在于什么?这样又联系到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学习的模式千变万化,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介绍明朝中国东南沿海被倭寇侵袭,中国军民奋起抗倭的历史时,教师首先可以把吴时来的抗倭历程作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戚继光的抗倭历史。或者上映《抗倭英雄吴时来》,营造一个倭寇来犯,家乡英雄抗倭的情境,把学生带进明朝的历史,引导学生分析倭寇来犯的原因,了解中国军民奋勇抗倭的历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吴时来的英雄事迹,弘扬他们抗倭卫国的精神。

2.游览考察、引发思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介绍祖国的河山。家乡仙居的山水引人入胜,学习好地形,地势的知识后,带领学生游览附近的家乡山水,让同学们分析家乡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身临其境,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提高了。利用家乡的风景名胜,可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探寻其中的奥秘。景星岩的读书堂,其实就是一方石壁,可以抵挡风雨,与外面仅有一米不到的狭窄通道。这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要到这儿读书啊?假如是我,能做的到吗?

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感悟呢?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留下了大自然的清幽与静谧。感受到置身于大自然的开阔。教育学生读书要心静,心胸要开阔。

3.走出课堂,传承文化

在历史与社会的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个探究的主题。其中涉及旅游路线的主题时,完全可以设计从仙居城关到横溪的旅游路线,其中的景点、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等介绍,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热爱之情。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校开展“素质拓展课堂”,请食堂师傅介绍家乡传统菜肴制作,就地取材,何乐而不为?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展示技巧,解开无骨花灯制作之谜。学生的素质得到拓展,家乡文化得到传承。

总之,在号召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让课程改革走得更远,我想,乡土历史资源作为社会课教学的载体应该是教学实践中的一大跨越,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穿插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使社会课堂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趣味性,会使课堂教学散发无穷的魅力,同时加浓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既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又传承了文化。

参考文献:

仙居县志编纂委员会.仙居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

上一篇:五一黑板报内容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