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体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04

甄嬛体篇1

[关键词]《甄嬛传》;家世;德才;服装;细节

电视剧《甄嬛传》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后宫·甄嬛传》,讲述了清雍正年间,甄嬛的大起大落充满传奇性的人生。这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更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剧中“甄嬛”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她无数次跌入谷底,最终凭借自己的善良和聪明才智,成为一朝太后。画面以女性为主,婀娜芬芳,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丰富。

剧中的甄嬛塑造得十分精彩,她的言行和为人,让人看不到任何不妥,反而不得不敬佩她的目光长远,谨慎周全。剧末,甄嬛不去立自己的儿子六阿哥为帝,反而安排他进入王爷族谱,令本人疑惑。剧中甄嬛与果郡王的爱是悲哀的。甄嬛是皇帝名正言顺的妃子,果郡王是皇帝的弟弟,二人的爱一是违背常规的,二是因为甄嬛是皇帝的女人。虽然果郡王无心争皇位,却必死无疑,因为他爱了皇帝的女人。如果皇权在握,果郡王怎会争不到自己的爱人。相比之下,皇帝虽在女人们的尔虞我诈中真假难辨,但他毕竟得到的太多了——权利、财富和天下最好的女人,比起果郡王,真是不枉此生。那么,甄嬛就仅仅不让儿子重蹈皇帝覆辙,而就不怕重蹈果郡王的覆辙了?剧中的甄嬛,决然推举四阿哥为帝,难道真的视权力如粪土吗?我想还是有其他原因的,立长是皇族的传统,而甄嬛之子是次子,一旦称帝必遭众人非议,甄嬛的威信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而四阿哥名义上也是自己的儿子,受到过自己的亲手调教并对自己感恩戴德,称帝后会更加拥戴自己,仔细想来,诸多客观因素才使甄嬛做了那样的决定。可见,甄嬛的为人不可谓不高明。

那么,甄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将在甄嬛与安陵容的比较中进行分析。

甄嬛与眉庄的大与安陵容的小——女子的德才与出身息息相关。“善良和关爱是女人最伟大也是最美的品质。”①甄嬛的为人注重真心,善待下人,得到了瑾汐和浣碧的舍命开脱,经营友情,赢得了沈眉庄和温实初的真心关爱。爱上皇帝却深谙欲擒故纵,深迷允礼却以大局为重。如果空有美貌,没有才情和阅世能力,怎会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俗话说:“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碧。”讲的就是良好的家世环境对女孩成长的重要性。难怪皇帝要从官宦世家中挑选妃子呢!甄嬛家世显赫,丰衣足食。而安陵容则是个穷乡僻壤的县丞之女,自惭形秽,低声下气,后来虽被封为嫔妃,但也觉得禀赋不足,她底气不足的原因不只是出身上,还有她的阅历和见识远远跟不上前列。她的第一次侍寝,紧张得失了分寸,虽然也是人之常情,但她定是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在了这件事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沈眉庄,同样面对侍寝,沈眉庄却是笑意点点,温婉地叫了声“皇上”,皇帝被她的高雅大方深深吸引,根据她的这一特性,皇帝才让她学习协理六宫,认为她的大度中和比之于矫情骄横的华妃,更能服众。她把甄嬛看成真正的姐妹,荣辱与共,互相提携。沈眉庄看见甄嬛得宠,也是夜不能寐,但她还是对甄嬛好,她会在甄嬛的面前说出自己的感受,表示也有点吃醋,但不会生气,“昨天有华妃,今天有你,明天还会有别人,如果我都生气,那日子还怎么过?”“虽然我有点吃醋,但我更希望是你,因为你不会害我。” 沈眉庄早就看透了一切,因此比麻木的皇后还能淡然以对,让人佩服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家女子才会有这样的大气和中和。确实,电视剧的开头有过这样的细节,梳洗打扮后的沈眉庄向母亲请安,母亲模仿皇帝的口吻问:“你都读过什么书?”沈眉庄回答道:“《四书》《五经》。”确实,沈眉庄读了很多封建社会只有男人才能读的书,这些书的精华思想对女子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任何一个让人难忘的女人靠的都是“才情”,甄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甄嬛在皇宫之所以立足,靠的还是皇帝对她难以割舍的爱恋,皇帝珍惜的是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女子,齐妃那几句气走皇帝的话,换作甄嬛是不会在那种场合说的。甄嬛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竟让皇帝暗自倾心;观完飞鸿舞后,皇帝问道:“你还有多少惊喜没让朕看到?”才德——这便是开明的书香门第世家给予女子的财富。“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真的是一句错话。

甄嬛与安陵容的恩仇很值得深思。安陵容之所以得宠,有甄嬛的一份功劳,是甄嬛把安陵容引入了皇帝的视线,甄嬛尽姐妹之谊是很可贵的。入宫选秀时,甄嬛给她的海棠花助了她一臂之力,安陵容激动得泪如雨下,嘴里默念着,向父母报喜,但丝毫没有感激甄嬛的意思,甄嬛高高在上的身份根本不会把自己当平等的朋友。甄嬛的帮助,安陵容会认为“那是姐姐客气”“姐姐施人冷饭”,受甄嬛恩惠时,她便以冷峻的目光淡然以对,“她能真心对我好吗,不要假惺惺的了!” 她的这种心理其实是黑暗而扭曲的,想必“尊重与爱的缺失”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这与其成长的过程有密切关系。在剧终,安陵容向甄嬛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原来,安陵容的母亲没有心机,处处受妾室的欺负。安陵容入宫以后,担心自己会沦落为其母的下场,看见谁得宠心里就嫉妒不已。当然,面对树大根深的华妃,她只能选择忍,但看到一起入宫的甄嬛和沈眉庄春风得意,嫉妒之心便止不住地滋生出来。她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又深知自己没有过人的才貌,便利用香术魅惑皇帝。但自己也毁在了这件事上,皇帝留宿的那一晚导致了她早产以致于终身不孕,她原想通过这个胎儿来扳倒甄嬛,但不料这件事却牵扯出自己害死甄嬛胎儿的一件往事。此事令皇帝和甄嬛心惊胆寒。在熹妃回宫前,安陵容伺机在皇帝旁边煽风点火,并请来钦天监正使,以天象不详之名暗示甄嬛怀孕有不祥之兆。总之,安陵容在宫廷争斗中受尽压抑,必然要寻找一个爆发口,那就是打压甄嬛,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内心。若安陵容也能像沈眉庄那样看淡一切,也不会有折损人格的举动。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没有什么高峰就迅速陨落了,如果她能坚持到最后,仅凭皇帝的怜悯还是可以保身的,但她经不起无边的算计和争斗,最终自暴自弃了,也是很让人同情的。而甄嬛却大不相同,即使生下了异族血脉还能在环环逼问下反败为胜,侦破验血阴谋,重新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服装道具的色彩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序幕是一朵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开放在红色的背景中,古雅华贵,一反传统的序幕形式。剧中人物服式的色彩也各显神通,比如,雍容华贵的华妃,喜欢红色,连她的睡衣都是殷红的,她对皇帝的爱是热烈的,专横的。安陵容胆怯,衣服则是粉色的,连睡衣都是暖粉色,分外妩媚,但粉色明度偏低容易被人忽略,所以安陵容在众妃的心目中分量不是很重。而甄嬛的衣服很少是粉色和红色的,入宫前是淡蓝色,蓝色代表理性,圣爱,是受人尊敬的明丽色,甄嬛很少画浓妆,体现了甄嬛纯正的本性而非感性的性格,可见这个女子很有人格魅力,靠的是知识、睿智和善良,赢得了皇帝的爱和上上下下坚实的友谊堡垒。而甄嬛被赐为熹妃重返宫廷的那一刻,服饰立刻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黑色镶黄边的色调,肃穆而压抑,凸显独一无二的高贵,与甄嬛回宫复仇的内心不谋而合。再看甄嬛的浓妆,也令人毛骨悚然,那不再是清秀的少女,而是暗藏杀机的深宫怨妇。剧中的皇帝也对女子的服装很感兴趣。比如,皇帝曾经对浣碧说,这一身的碧绿色很与众不同,但你的鞋子是粉色的,就很不般配了。又如,皇帝去看齐妃,欣喜若狂的齐妃为了让自己鲜亮一点,竟然换上了粉色的衣服。皇帝一搭眼就不耐烦地说: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穿粉色?可见,服装帮助人物定位了性格和身份,也成为了刻板宫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信,演员的演技再好,也需要服装道具的烘托,演员本身也会受到这些道具的影响而更容易进入角色。

细节彰显影片灵魂。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不要忘记小事和细节。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②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电视剧《甄嬛传》也正是以生动的细节透漏影片的玄机。剧中有的细节我们不能不斟酌。比如,甄嬛第一次面圣的那一幕戏中,当太后让甄嬛抬起头,甄嬛目光下垂,太后和皇帝顿时面带惊异,难道是这有失礼仪的举动,引起了太后的不满?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才知,甄嬛与已故的纯元皇后十分相像,这一细节决不容忽视,它成为甄嬛入选、离宫修行等一系列情节的导引。还有那一幕戏,入宫选秀的一行队伍已经上路了,而安陵容的轿子才慌慌赶来,为了租到便宜的客栈不惜赶远路,这样的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了安陵容的家境、出身的低微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平衡就会体现在她的为人处世上。那么,她的恬退隐忍、小家气的性情就不足为怪了。秀女入宫后,都希望能得到皇帝宠幸,她们的地位、财富和权力全都压在了皇帝身上。我们很难忘怀:那些第一次侍寝的女子,是被洗干净后用棉被裹起来,扛到皇帝床上的,哪有尊严和平等可言。而甄嬛的侍寝则是与众不同的。皇帝赐汤泉宫泡完温泉之后,甄嬛身披薄衫,与皇帝携手一同步入帷帐,那一刻男女双方都体会到了平等、互愿与和谐,暗示了甄嬛浪漫多姿的人生的开始,为其与果郡王相栖的故事起到了铺垫作用,这样的细节对烘托女主人公的传奇人生颇为重要。甄嬛境遇的与众不同还体现在:甄嬛和皇帝相识于花园,而非龙床上。从别人的口中也得知这样的细节:纯元皇后和皇帝也是在花园里相遇的。相信,皇帝也需要情感的邂逅,但后宫很少会给皇帝这样的机会,所以皇帝格外珍惜甄嬛。剧中还有这样的细节,甄嬛侍寝后,给皇后请安,皇后故意刁难甄嬛多跪一会儿,然后责怪剪秋,怪她不早提醒自己;甄嬛回宫面见皇太后,皇太后也责怪沈眉庄不早提醒自己,并告诉甄嬛要尊重皇后。看似漫不经心的皇太后竟如此聪明,她已预感到了甄嬛对皇后的威胁,借“跪”来给甄嬛敲响警钟。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细节中,却预示了剧情的发展脉络,皇后在皇太后的极力保护下,始终保留着名号。这些细节都是很微妙的,人物关系就体现在这些细小事物中。相信,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多余的。

总之,《甄嬛传》获得的巨大成功与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相信,本剧还有更多的内涵值得深思和推敲,这里不再赘述。

注释:

① 云晓:《不娇不宠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朝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②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河南人民出版社。

甄嬛体篇2

【摘 要】电视剧《甄嬛传》能得到众多阶层的喜爱和关注,是因为其反映了当下“女性”、“职场”、“古典文化”等现实。对其的解读和参与形成了一种受众参与式文化,他们不仅热爱文本,还具备高度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建构了自身的虚拟社区。本文以粉丝型受众为视角,分析《甄嬛传》受欢迎的原因,粉丝型受众的参与表现,以及由此反映的当下的价值观念、道德判断、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特点。

关键词 甄嬛传 女性 职场 历史 文化

改编自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七十六集长篇宫廷剧《甄嬛传》,创造了收视奇迹。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归根结底是其反应了当下社会的文化生态。

一、电视剧《甄嬛传》:当下社会的镜像表达

1、迎合女性观众的喜好

《甄嬛传》里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古典服饰,美容护理等细节投合了当今城市丽人的审美品味。剧中琴箫相合、诗文传情的浪漫情节打动了不少青年男女。

2、宫廷斗争映射职场政治

网络上通过《甄嬛传》学习职场法则的文章众多。如:《〈甄嬛传〉成职场生存宝典 跟清宫杜拉拉学宫斗》《〈甄嬛传〉看清宫杜拉拉玩转后宫职场》《后宫争斗犹如职场,盘点〈甄嬛传〉里那些白领们》等等。它们与电视剧互为参照,剧中人物尔虞我诈的表现,反映了办公室的政治文化,使观众感同身受,从而累积了大量观众。生存的压力倒逼甄嬛不断改变本性,观众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对甄嬛经历的喜乐苦痛产生强烈共鸣。①

3、古典元素的呈现引发文化艺术热

《甄嬛传》相比于其他宫廷剧,更注重对礼仪服饰、妆容、官品、中医、香料、药材、古典装修、后宫妃嫔制度、饮食起居等的细致描写。受众对《甄嬛传》的喜爱,体现的是国人对历史的喜爱,对古典文化的喜爱。喜欢玩赏书画、玩琴、玩茶、玩香、收藏古董的受众也对《甄嬛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粉丝型受众:大众文化的文本盗猎者

网络中粉丝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积极发表言论,还创建了自己的社区。如在百度贴吧里创建了《甄嬛传吧》《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后宫甄嬛传吧》《琅嬛书馆吧》等。以下本文将对粉丝型受众的参与原因,方式,他们对电视剧的传播又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MattHills在《Fan Cultures》中指出,粉丝是着迷于特定明星、名流、电影、电视节目、乐队的人;是能够对他们所迷恋的对象提供大量信息的人,是能够引证他们所喜欢的台词或对白、给出相关资料出处的人。②

1、电视剧与其他传播活动的“互文”

作为一部电视剧,其播出还会和其他传播活动形成一种互文性,并借助这种互文性来生产意义。根据费斯克的理解,互文性是“文本同时与其他相似的或不同的文本关联,通过这种方式为观众制造意义”。

《甄嬛传》剧中的许多台词都让受众心生感慨,引发讨论和共鸣,网友通过回味剧中的台词,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深切感受,隐喻职场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如在《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里,有主题:《一人说一句宫斗时霸气的话》,网友积极回贴,如甄嬛“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再冷也不能拿别人的血来暖自己”;华妃“贱人就是矫情”、“这后宫中想要活,就必须猜得中其他女人的心思”;浣碧“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这些话语隐喻了当下中国这个男权意识依然顽固的社会,女人获得成功的艰难。这些生动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台词,使得受众在消费文本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认同。

2、粉丝型受众:大众文化的生产者

粉丝型受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不仅是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用德赛都的话来说,粉丝可以被看作大众文化工业产品的“文本盗猎者”,他们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生产,创造出一套具有完整的生产及流通体系的粉丝文化。换句话说,能动的粉丝总是渴望通过对原作加以评点,或者直接对原作进行改写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1)粉丝参与创造“甄嬛体”。剧情之中引用古诗词来表达情感、又掀起一股学习、出版古诗词的潮流,体现了粉丝对重视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正中观众的下怀。如“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种对白,言辞温雅华美,符合身份尊卑的遣字用词礼数周全,实际上呈现的是利益场上人际关系的虚伪和言语者的心计城府。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甄嬛体”夹杂诗词、文言,还有叠词、叠句,富有韵味,又相当有趣。于是粉丝开始对半白半文的语言模式和典故进行运用,言必称“本宫”;描述事物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罢了。”,网友喜欢把他们套进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如“今日适逢佳节,偶遇这美履两双,虽不是什么贵重之物,样子做工却是极好的,这才敢全收了。白话:六一大减价,买鞋两双,物美价廉。”

(2)创作“同人文”。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空间,粉丝们通过逛论坛、发帖子的形式参与其中,褒扬或贬抑电视文本。通过这一话语渠道,他们可以直接表达对于剧中人物的喜爱或厌恶。而不满剧情和结局的粉丝,还会制作一些由原始文本派生来的二级文本,让文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例如《琅嬛书馆》就是《甄嬛传》粉丝中热爱撰写同人文专门开的贴吧。

校园小说“《有所思》——纪念我们永远的高三”,用甄嬛体撰写自己的高三爱情;《椒房怨——舞姬倾城》用半文半白的风格,创作了一首诗歌,哀叹甄嬛爱情的不幸。小说《云在清天》“全新续写清嬛传奇,为你一扫心中遗憾”改写了果郡王和甄嬛的悲惨结局,以两人隐居的方式结尾,加上文笔优美,深受粉丝们的好评,有网友评论道“看完电视剧心情很压抑,熬夜看望了这篇小说,心情顿时舒畅了很多”“写得真真是极好的”。

(3)《甄嬛传》带动中医热。网络或坊间也有很多年轻人加入香料、中医、古诗词的研究中,进而中医师们也聚在一起拿《甄嬛传》作为范本讨论《如何让中医科普喜闻乐见》。毫无疑问,《甄嬛传》在它作为电视剧的文本之外,带动了一系列的“文化事件”。

(4)《甄嬛传》画像走红。剧中服饰,首饰,玉器,制作精良,内涵丰富,不同的人物角色对颜色和装扮风格都有不同的偏好。粉丝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了不同风格的电视剧人物画像,其中最著名的是画家陈柏言的人物手绘图。

正是在这些参与活动中,热情的粉丝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表达了对我国古典服饰、妆容、饰品的喜爱和怀念,通过文本生产获得的快感,衍生出受众独有的参与式文化。

3、粉丝对剧中人物的高度认同感

粉丝型受众不仅对文本有着强烈的情感,还有着高度的自我认同。通常而言,“自我认同是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形成了对自我以及对周围世界关系的独特感觉。”③

《甄嬛传》中很多角色都既让人怜,又让人恨。有人迷甄嬛,有人迷华妃,有人爱眉庄,更有人兼爱之。因此,粉丝们把剧中人物映射到自己身上。例如,在《甄嬛吧》主题中有“[嬛嬛相扣]属于你的古装形象”,“回复特征,给你一个古代的你!”“测测你在古代的名字,位分,封号,宫殿,配偶!”“来个小测试:甄嬛传中你的脾气更像谁”。有的用手机号码组合来分配测试者在剧中的人物,有的通过软件编程测试得分来对应相应人物游戏,也有网友根据自己的性格,进行自由讨论。这种认同也成了他们积极参与传播的一种动力。

三、粉丝型受众对文本的解读

粉丝型受众容易对某一文本产生情感,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这一文本的解读就趋于一致。詹金斯指出,电视迷的活动中有一类显著特征为:电视迷采用一套独特的批评和阐释方法,他们的批评是不严肃的、猜测性的、主观的,他们会将自己的生活和连续剧中的事件紧密联系起来。而劳伦斯克罗斯伯格也认为,人们不只是在努力领会文本的意义,而是使其具有和自己的人生、经验、需要和欲望相关联的意义。同一文本由于解释的方法不同,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粉丝型受众在解读文本时经常各执一辞。

粉丝们基于共同兴趣而自发聚集,然而,粉丝们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同样也会充满争议和分歧。甄嬛入宫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秀女,当她成为熹贵妃时却是深谙权谋之道,狠心谋杀亲夫的女人。我们并没有批评她的绝情,相反,粉丝看到甄嬛的“反攻”,觉得很过瘾,并反复观看,当电视台播到其受苦的剧集时则会换台。这体现了不同时代受众对人物行为方式的不同解读。

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到《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陆依萍,这些影视作品代表了观众在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④在封建礼教下,林黛玉虽喜爱贾宝玉,可宝玉向她示爱稍有言语不慎,就被黛玉指责嘲笑。而如今,甄嬛最后故意气死雍正的剧情也被观众接受和理解。假设这部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必会引起道德上的争议。然而在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下,德威并重,主动出击,刚柔相济,更符合现代文化;坐以待毙,反会被后人笑其懦弱和无能⑥。

参考文献

①袁园,《职场·民族·女性:从〈甄嬛传〉看新世纪的意识形态显影》[J].《南方文坛》,2013(5)

②MattHills.Fan Cultures.London: Routledge.2002

③安东尼·吉登斯 著,赵旭东 等译:《社会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④王四四,《透视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热播现象的文化生态》[J].《四川戏剧》,2013(10)

(作者: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甄嬛体篇3

尽管对中间四十到五十多集的编剧手法有意见(感觉中气不足或是换了手),但整体说来,《后宫·甄嬛传》确是砸了重本、质量精良,足以抢夺眼球的商业佳作。

剧目在台湾上映时间比大陆地区晚很多,但媒体与民众也一样“疯”甄嬛,相信大陆已有报导,但似乎没有评论特别讨论。剧中几位演员陆续来台上电视、报纸,本来在台无知名度的众人,一夕间对台湾媒体来说也成了“角儿”,尽管媒体版面能延烧多久,向来需看艺人后续作品是否还有威力,否则也只是短期效应。

我不在帮这几位“甄嬛帮”的演员生涯瞎操心,我的重点在于,人家在大陆媒体上,早成了角儿,只是台湾不知道、不在意。现在飘洋过海来宣传,对这些电视演员是新鲜,但未必是工作重点,起码,从经纪人的角度,此时来台大概谈不上“必须行程”。有档期、价码还行,就来来走走,增加点台湾知名度也不坏。

像饰演“华妃”的蒋欣,因来台宣传,和张惠妹相见欢,受邀成为阿妹大陆演唱会嘉宾,就肯定是意外收获。而饰演“甄嬛”的孙俪,本来应该是焦点中的焦点,却疑似因“原则过多”,立马成为台湾平面媒体修理的对象,接下来几天行程也予以冷处理,活生生上演了一出“捧华妃、踩甄嬛”的戏外戏。

这桩小事,看似台湾不待见她,但我想孙俪或她的经纪人,真在乎吗?会担忧吗?我想很不可能。能上央视春晚唱歌,抵得过台湾所有报纸批评她耍大牌吧,说句玩笑话:甄嬛,哪这么容易被斗倒?

眼前的事实是,多数大牌港星对台湾已常态“过站不停”。要打片,不一定来台湾,却一定去北京上海。台湾电影票房好,可以当零头;若不怎样,也无所谓。

电影如此,电视剧更不必说。大陆剧若真热门,台湾多家电视台自会抢着首轮、二轮地播(当然以古装剧为主),若民情不符(国共战争或多数时装家庭剧),则想推也推不过来,不必白费力气。大陆自己各省电视频道众多,版权方首要看重的,绝不包括台湾及其他海外收益。台湾,是个有最好、没有无妨的采购方。

影视内容是软实力的表现,“甄嬛传”能攻下台湾,绝不只代表“又一出大陆历史剧在台收视不错”那么简单,甄嬛大大扩大了过去可能不看《康熙王朝》、《大宅门》甚至《三国演义》的群众基础,而深入一般年轻白领、粉领和学生族群,这其中,女性比例远超过男性。意思是说,过去这群哈日、哈韩、挑剔、时髦、自主的女生到女人,可能此前对大陆剧无甚兴趣,现在却开了眼,而且真心接纳。

《甄嬛传》电视剧轰动的背后,更有赖流潋紫原著小说的空前成功。大陆能人十年来风起云涌,尽管起点中文网和台湾城邦集团结盟数年,但在台湾在线阅读市场还不成气候,大陆网络作者在各色类型小说的质与量,强压台湾,已成不争事实。这些奇幻、武侠、历史、绮情、军事、盗墓原著,一来有广大网友免费辛勤撰写,二来会自动经过一轮网上的人气筛选,若成功,则有机会进入烧钱的影视、网游产业上游故事资料库,被开发出更巨大的商业利益。世界影视、电玩大国(如美、日),多有如此的竞争优势,现在大陆也从原创故事、制片公司、戏院到周边产业,一条龙成形了。

甄嬛体篇4

一部清宫戏将后宫女人的明争暗斗演绎到了极致,一部清宫戏引发了人们竞相观看,一部清宫戏催生了一种造句体的诞生——“甄嬛体”。在前段时间,《甄嬛传》引爆了荧屏,成了无数人每晚静静守候的电视剧。大家跟随着甄嬛,一起领略了后宫那百转千回却又危机重重的繁华与瑰丽;跟随着甄嬛,一起感受了人生沉浮的悲欢离合及喜怒哀乐。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种解读。“现实派”认为《甄嬛传》是清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甄嬛的命运起伏与职场中那些残酷的竞争是何其相似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败下阵来;“创作派”则是煞有介事地研发出了“甄嬛体”,并使无数人着实过了一把文人瘾,仔细琢磨一下倒也别有一番滋味;“索引派”通过将各部清宫剧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竟然探秘到了那些暗藏在历史深处的“清宫谜案”,并对它们进行了“沉冤昭雪”。观众们的追捧及网络、电视的推波助澜,使该剧在收视率及品牌效应方面获得了双丰收。

《甄嬛传》的热播,除了归功于全面到位的营销宣传,与原著的魅力及导演、演员的努力自然也是分不开的。据悉,该剧光剧本就修改了五次,为求真实,导演郑晓龙更是多次进入故宫,实地了解这座皇家宫殿的诸多细节,从布景到选演员,从服装设计到人物台词,从艺术审美到文化内涵都十分考究、十分严谨。比起近些年来扎堆的有些令人生厌的后宫剧,那些“狗血”“雷人”“胡编乱造”“抄袭”的滥觞来说,《甄嬛传》无疑是一部口碑不错且经得起推敲的好电视剧,并且革新了近年来古装剧的创作概念及审美取向。

一部好的电视剧,绝非是靠许多大牌演员、靠许多豪华气派的宣传活动,靠许多钱所能打造出来的,而是要靠导演及演员们的齐心协力,靠创作者们对艺术的那份虔诚与严谨追求和对影视剧的敬业精神,能够仔细地琢磨,静心地创作,更显弥足珍贵。如今的影视界,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浮躁喧哗,热衷于宏大场面,醉心于大腕名流,不惜重金打造,可往往收效甚微,说白了,观众及市场并不买账。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这种对于艺术执著及严谨的态度,艺术来不得虚假,更来不得糊弄,艺术的强大感染力,来源于创作者们的脚踏实地和不断地为之求新求变。

《甄嬛传》虽然播完了,可从中延伸出来的各种话题却远没有停止,通过该剧的热播,也给了那些影视创作者们一些新的启发——只有怀着认真负责,不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及品位的态度,才可能推出精品力作,才可能赢得满堂的喝彩。唯其如此,今后的影视剧才会出现更多大家一起追着看的良好局面!

甄嬛体篇5

关键词: 《后宫甄嬛传》 造型 视觉 听觉

近年来,历史后宫题材电视剧泛滥,出现了《宫·锁心玉》、《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美人天下》、《武则天秘史》等一系列后宫戏。此后播出的《后宫甄嬛传》不同于目前泛滥的宫斗剧,是一部具有批判意识的古装剧,实现了故事性、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我们难免将此剧和以往的同类电视剧进行比较,该剧的不落窠臼之处体现在众多方面,本文则选取其中的造型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影视造型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视造型艺术具有综合性,在表现艺术形象时,熔声画视听于一炉,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于一体,是一门多信息、多感觉、多维度、多界面的艺术。因此,我们要利用影视造型这种载体认真揣摩、细心辨析、从容推敲、沉稳把握、仔细品味影片内涵、审美趣味。下面主要从造型艺术中的视觉造型和听觉造型出发进行简要评论。

一、视觉造型

影视艺术从总体上讲,它的形象体系包括视觉形象体系和声音形象体系。俄国导演普多夫金曾说:“视觉形象乃是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的、但是远远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力量。”在影视形象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最具影响力的还是视觉形象。因为,从受众的角度,人从环境中所接受到的大部分信息都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而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感观,视觉可以得到听觉的千倍以上的信息。电视剧的视觉造型即画面,而画面就是人物和场景。

(一)人物造型

艺术思想是灵魂,人物则是创作与接受的主体。赋予剧中人物特定的造型形式,是导演刻画人物的最基本最有力的手段。综观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无一不是以还原历史真实为宗旨,然后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作。要还原历史真实,首先应该做的即是对人物造型的历史性打造。

1.神态造型

迄今为止所播出的历史剧中不乏人物造型塑造成功的典范。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绮丽繁复的服饰,夸张别致的妆容,打破了以往古装戏人物造型戏剧化、脸谱化。不难看出,此剧造型师追求的是神似,而非表面的形似。

与《大明宫词》中人物造型的雕刻有着相似风格的《后宫甄嬛传》中人物造型的塑造,不仅不失历史真实,更是完美诠释了这一美的艺术,给观者充足的视觉享受。剧中女性形象的造型,甄嬛、沈眉庄、华妃、皇后等,无一不精致至极。剧中华妃娘娘,妆容的雍容华贵,服饰的艳丽夺目,无一不显示出她在皇宫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唯我独尊的地位。与此同时,地位高于华妃的皇后娘娘虽然也是端庄华贵,但面对这位华妃娘娘还是略显逊色。创作人员对人物造型的如是安排,更是凸显了华妃的野心勃勃和其飞扬跋扈的性格,也使观者更能体会到皇后多年对华妃打压的忍受。此时,二者的性格不言自明,足以看到导演及造型师为呈现一部精致剧目的用心良苦。

同其他艺术样式一样,影视也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的艺术,电视剧追求美的脚步从不止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人物造型的塑造不仅仅是对历史真实的还原,也不单单是外形的美轮美奂,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造型的雕刻,诠释该人物的性格特色,展现人物的个性成长,必要时还需要利用这一造型美指引整部剧的叙事。电视剧《甄嬛传》对于这种精致的诠释可以说是几近完美。纵观甄嬛在剧中的一生,她的每一个或华贵或素雅的造型,无一不是向观众展现她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她的衣饰妆容来看,初入宫时轻盈单纯的浅蓝,不加修饰的纯净妆容;得宠后变成了明艳的桃红、浅紫和蔚蓝,稍显成熟的发髻和略加修饰的清丽妆容热情又不失素雅;失宠出宫修行时一身佛衣,是与世隔绝的恬淡;复宠回宫的钮祜禄氏甄嬛,衣着多以红黄为主,彰显华丽,妆容上眉峰加尖,眉形呈现刻薄的三角唇形,也不再圆润柔和,而是平直的单薄,细微之处,可见创作者的用心。这样,言其精致,不是徒有虚名。

2.情绪造型

剧中主人公甄嬛同其他宫廷剧中女人有着相似的心境,她们为了一己的荣华或家族的兴旺而舍弃他人性命的作为屡见不鲜。此剧中甄嬛之所以让大众接受并喜欢的是因为她善亦不善,恶也不恶。一个经典镜头:电视剧接近尾声的部分,皇帝驾崩,甄嬛打开皇帝寝殿大门,缓缓走向前,口中说道:“皇上驾崩……皇上驾崩……皇上驾崩……”①这句台词甄嬛重复说了三遍,第三次的时候她的声音洪亮如山崩地裂,随之两行热泪从她美丽的眼眸奔涌而出。这是笔者认为整部电视剧中最精彩的镜头。这一动作对甄嬛一生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皇上驾崩——甄嬛是热爱雍正的,她将自己纯洁的少女情怀完完全全献给了这个史上最多疑的皇帝;钮祜禄甄嬛又是如此仇恨雍正,他辜负了自己,残害了自己最爱的男人。现在他“终于”死了,她把自己的爱与恨交织成为这两行泪,偏偏只在此时流出。

3.动作造型

造型美不仅仅凸显在人物妆饰及神态情绪上,行动美学也为造型美的创建作出不可小觑的贡献。说《后宫甄嬛传》这部剧是精致打造的,并不仅是因为剧中美景、美人的精致造型,更是因为其中精致的动作造型。

《甄嬛传》中动作造型真实且富于艺术美,艺术但又不失历史真实性。电视剧第二集甄嬛入选归家的片段,敲锣打鼓,甚是热闹,可见在那个时代能被选入宫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待小主走下马车,父母携仆人行跪拜大礼迎接。尽管难以介绍,也必须接受,这就是“规矩”。这一场面虽没有《红楼梦》中元妃省亲那般浩大,但也着实让人惊叹当时当年尊卑有序的封建礼仪。此类的典型动作造型在剧中还有很多,电视剧第三集“众小主向皇后娘娘行叩拜大礼”的镜头,三跪三起,繁杂的礼数导致众嫔妃不耐烦,还有甄嬛初次侍寝后对皇后行如此大礼,极尽繁琐,这正是这部剧造型精致之体现。

有心人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电视剧第一集第一个镜头,雍正帝登基大典,宫廷太监站立于大殿前,扬起手中长鞭,鞭声响彻整个皇宫。随之出现的镜头就是整个清皇宫的金碧辉煌,宫廷群的拥挤堆砌。昭示着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下面七十多集电视剧中雍正皇帝的性格呈现埋下了伏笔。宫苑的集中呈现为后面各宫嫔妃的争风吃醋、钩心斗角做了别具一格的铺垫。

(二)画面造型

影视画面的造型,源于广阔无垠的宇宙和养育人类的大自然,源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和影视艺术家门的创作思维。影视画面造型更像音乐,二者在创作构思和表现功能上有许多共同点,抽象的思维,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它们既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理艺术和梦幻世界,又能使银幕艺术形象不可见的潜意识的微小动作昭示于人们的脑海里和视感之中。

画面是影视艺术反映人物情绪,进而强化主体的有力手段。《后宫甄嬛传》主创人员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场景画面的特征,发挥其表意功能和情感含义,创造出富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视觉形象。综观全剧,运用得最成功、最到位的当属陈设物什的安排。主创人员利用了不同景物不同摆设不同的情绪意义和象征意义,烘托气氛,强化情绪。

二、听觉造型

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影视艺术声音造型能烘托气氛,传递信息,增加画面信息量,加强画面造型的作用。

(一)人声(台词)

台词是观众最熟悉、最易于接受的表现手段,台词包括对白、旁白、独白等。对白是剧中人进行对话所用的台词,旁白作为对白的一种附属形式,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评论和解说,用于对事件的评价或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独白是指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分为直接独白和间接独白。《后宫甄嬛传》这部剧中没有太多旁白和独白的设置,在此不做分析。《甄嬛传》词不像《大明宫词》“莎士比亚”式台词那样雕琢,但它的端庄和典雅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失精致。

台词同时也是考察作品文学性的一个视角,电视剧第三集,甄嬛、沈眉庄等人正式拜见皇后时与华妃对白那场戏,沈氏:“……娘娘国色天香,才是真正令人瞩目。嫔妾萤火之光,如何敢与娘娘明珠争辉。”②华妃轻蔑一笑:“沈妹妹一张小嘴倒是挺甜的,不过说到国色天香,这不是形容皇后的词吗?”③说的梅庄哑口无言,此时皇后却是大度一笑。接着,甄嬛补充:“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如明月光辉,华妃娘娘国色天香似明珠璀璨,臣妾等望尘莫及。”④这下才缓解了梅庄的尴尬,华妃再无话可说。在此不再赘述,现就影视作品中音乐与音响的运用体味影视声音艺术的无穷奥妙。这样一席话,凸显了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然而仔细品味她们的对白,四人的品性展露无遗:沈眉庄的识大体,华妃的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皇后的忍气吞声或阴险狠毒,还有甄嬛的聪明机智。

此剧台词最重要的功能特征还是推动叙事。看完这部电视剧以后,你会感觉偌大皇宫中似乎每一个人都有对自己命运的回天之力,放到当今社会她们就是优秀的政客或者职场达人。这就在于她们的语言,即台词。且不说甄嬛的伶牙俐齿,剧中华妃的“军师”——曹琴默也是不容小觑。电视剧第四十集,曹琴默揭发年世兰那场戏,她将自己与年氏相关龌龊之事撇得一干二净,正是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她也由此得到了自己的妃位。对小人物的言词塑造尚是如此雕琢,可见主创人员的精品意识。

(二)音乐

话语是清晰的语言,理性的语言。音乐则是一种模糊的语言,情感的语言。作为最富抒情性的艺术样式之一,在表露人物种种微妙的感情,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方面,音乐是最活跃、最具表现力的。

需要注意的是,影视音乐一定要紧密结合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主体内容,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影视剧中与主题思想相一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影视作品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影视音乐的创作与运用必须根据影视剧主题的需要进行,它是由影片主体决定的,并为主题的展开与发展服务。

如同文学作品,电视剧中一首好的音乐能紧扣主题,带领观众进入情境,奠定电视剧的总体风格,提示影视剧的内容,对塑造影视形象、交代故事情节、渲染气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我们有必要品味《甄嬛传》中的片头曲。“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天机算不尽,交织悲与欢,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短短几句话,即道出了整部电视剧,说出了整部剧人物的情感变化,悲欢离合。这首曲子悠扬的旋律、缓慢的曲调正适应了整部剧的格调,奠定了这部剧的风格,使观众随着优美的调子进入了这部宫廷大戏。

(三)音响

影视作品中的音响效果(话语声、环境声等)旨在营造银幕视像的空间纵深感,增添环境的情感气氛,从而形成身临其境的艺术同感。除处理打造环境、增强真实感等实际效用外,音响运用的一大特殊作用在于代替视像交代剧情。这样的手法含蓄而自然,看似无意,实则匠心独运。

《后宫甄嬛传》作为是一部节奏相对缓慢的电视剧,其所用音响效果并不多,但每一次音效的利用都恰到好处。笔者认为,剧中大多音效都用于悬念的设置。第二集选秀女的片段,皇帝首次见到甄嬛,“诗书倒是很通……抬起头来”,⑤甄嬛在抬起头的一刹那,虽不强烈但让人惊心的音效响起,雍正和太后面露吃惊的表情。这里很显然是一个悬念设置,观众会好奇这个音效,好奇皇帝和太后的吃惊,进而对接下来的剧情产生好奇。这是这类音响造型的奇妙之处。

大千世界无限精彩,各种各样的声音元素更是丰富而奇妙,如何把握好、利用好这一元素,对于视频形象的塑造、视频作品的表意是至关重要的。

无可否认,尽管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后宫甄嬛传》全剧的影视造型语言运用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影视造型作为大众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审美的物化形态,还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复杂的审美课题。影视造型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局部的感受上,还必须对大量的创作心理现象和影视观众的心理反应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打造出真正精致的影视剧。因此,随着社会、科技、艺术的发展,我们应不断学习和借鉴新的美学体系,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促进影视造型艺术的发展。

注释:

①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第76集.

②③④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第3集.

⑤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第2集.

参考文献:

[1]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甄嬛体篇6

吐槽的200万元

植入《甄嬛传》无疑是东阿阿胶实施价值回归战略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跷板游戏,该剧不但带动了老一辈人对阿胶的热情,而且还让很多不熟悉阿胶的人也开始对之热捧:春节前后的各机场候机厅,很多人手里拎着东阿阿胶的最新产品——桃花姬。2012年,在《甄嬛传》的助力下,东阿阿胶销售额预计在30亿元以上,几乎是其头号竞争对手福牌阿胶的3倍。

如此巨大的成功,东阿阿胶植入的成本是多少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人推测是八位数,但据一些长期跟踪东胶的投资人判断,植入成本只有区区的200万元。200万元不足一个二线明星一年的品牌广告代言费,甚至不及东胶去年在央视广告投放的一个零头,2012年,东阿阿胶在央视投入了1.23亿元。但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再加上10个1.23亿元,也比不上一个《甄嬛传》起到的效果。

跷跷板上的游戏

花钱买来的历史:东阿阿胶植入广告最想得到什么?答案是历史。这需要从东胶与其对手福胶的竞争说起。

福牌阿胶是东胶最大的对手,二者此前一直死掐谁是正宗,但一直没有结果。为了打造皇亲国戚的身份,福胶将自己可追溯的历史定在清咸丰年间,此时福牌阿胶作为滋补珍品进奉咸丰。作为铁证,福胶在自己的博物馆里展示了咸丰亲笔赐封的“福”字和御赐的折子。但遗憾的是,福胶没有把这些优势适度地传播出去,这无疑变成了美女在黑夜里给情人抛媚眼。

东胶的劣势是缺少足够的铁证再现祖宗的辉煌,尤其是在东胶提出贵族化路线后,如何证明自身就成为总裁秦玉峰的心病,东胶一直在寻找突破正宗僵局的机会。《甄嬛传》让这种破局变成了可能,为东阿阿胶带来一个标志性翻牌的机会。福胶目前最辉煌的可追溯期是咸丰年间,但虚构的《甄嬛传》却发生在雍正的后宫,两个朝代,116年的距离。不要小瞧这116年,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在消费者心中确立起一个明显的界限,前者为大后者为小,正宗之争在一片类似玩笑中悄然化解。

历史错综复杂,福胶的可考历史优势很难打破,正史的缺憾,可以通过历史剧的合理想象加以变通,东胶唯一的办法是改变游戏规则,东胶干脆就以介于正史与传奇之间寻求这种规则的改变。而郑晓龙筹拍的《甄嬛传》无疑给予了东胶这种难得机会。事实结果是东阿阿胶如愿以偿。

尽管在正史学家眼里这是过家家一样的游戏,与真实事史相距甚远,但普通人不是历史学家,戏说往往就成了历史。东胶巧妙地在真相与戏说之间营造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逻辑,无疑把短板瞬间转化成了优势,即便是福胶再有铁的事实,也无法战胜东阿阿胶先入为主的戏说效应。主次之争中,无疑东胶成了最大赢家。

200万元撬动30亿元:在与对手们的竞争中,东阿阿胶一直努力借鉴茅台的思路——用价格撬动品牌,最终甩开对手。1980年,茅台卖8元,阿胶块7.6元;今天茅台卖1519元,阿胶卖875元。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有一个惊人的论断,阿胶卖到4000~6000元钱一斤才算合理,他的换算依据是阿胶在最鼎盛的清朝每斤的价格是白银4两。而《甄嬛传》帮助秦玉峰实现了愿望,2006年至今,在秦玉峰主政东胶期间,东胶的价格已经翻涨了550多倍,利润超出同行数倍,并且一举甩开福胶成为阿胶代名词。

但是,目前的价格在东胶的战略规划里远远没有达到终点,离东胶跷跷板要达到的高度相去甚远。

2008年,东阿胶推出了龙头产品—— 6700多元一斤的九朝贡胶。不过,高企的价格需要价值的支撑,东胶一方面演绎九朝贡胶经过九天九夜、99道工序的传奇;另一方面,东胶又屡屡向市场传递阿胶原料驴皮稀缺的信息,希望找到高价的理由。但福胶在1989年也推出过九天贡胶,历史同样悠久,但福胶的价格要比东胶低25%左右。

显然,福胶是东胶最大的威胁,连续两年,福胶不但大规模填补了东胶舍弃的中低市场真空,而且还加大文化价值的挖掘,如何超越福胶可追溯的历史成为东胶难以躲避的难题。而《甄嬛传》帮助东胶解决了这个难题。清廷宫妃之间无处不在的东胶恰恰也让人们有足够理由相信,阿胶本是高等消费的奢侈品,既然高如皇帝,因此价格不断的靠拢贵族豪门也是合情合理。

戏说的历史有时真的可以让消费者盲从,东胶的销售额却在连年蹿升,并且直接冲30亿,福胶的历史优势被化解于无形。

东胶的眼光

《甄嬛传》的带动对于东胶来讲无疑是无可复制的,这已经被多数人承认。在郑晓龙筹拍前,大三学生流潋紫的《甄嬛传》早已成为网络畅销小说,东胶认为改成影视剧同样会受欢迎,而后来证实,孙俪、蔡少芬看到剧本后都同样赞不绝口。

但郑晓龙在筹拍前,剧组曾经寻租过很多厂商。当然在成片里,除了阿胶,我们没有发现其他任何品牌,这说明剧组在其他厂家那里吃了闭门羹,想来今天一定有人悔青了肠子。

当然,这背后似乎也有福胶的影子,只是福胶没有与剧组合作。东胶一家独霸了雍正的女人们,这就是铁的事实。而众多商家与《甄嬛传》擦肩而过,则可以理解为对其预期影响的不认同。

事实上,对于影视植入,东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此前《一声叹息》中徐帆扮演的妻子在电话里多次提到“欧陆经典”,《手机》中平均几分钟就出现一次摩托罗拉手机。在葛优主演的《没完没了》中,中国银行的广告堂而皇之地印在“依维柯”车身上,这些都曾经是影视植入广告的试水者,但成功者往往成为先烈,缺少成功样板示范效应,自然让很多品牌企业捂紧了自己口袋。

事实的结果是东胶靠上了雍正这个大树,并意外地成为行业公认的植入黑马。即便先不去计算《甄嬛传》对东胶品牌的撬动作用,单单是2013年春节期间,在该影视剧铺天盖地的影响下,东胶的销量增加30%以上,东胶甚至派出了所有的终端销售人员,到全国数万计的销售终端去协助卖货。

可见,东胶的眼光要大于运气,这也是其敢于植入,作为战略撬动组合拳的一部分,倘若是福胶捷足先登,后果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东胶带来的启示

事实上,《甄嬛传》不但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在国外也开始有走红的迹象,好莱坞的大本营美国,在2013年也有引进《甄嬛传》的行动。可以预见,借助“甄嬛”这棵大树,东胶还将在很长期间内顺风顺水、扶摇直上,这又是多少企业日思夜想的经营状态啊。这些显然会让人们从东胶的成功案例里寻找一些必要的启示。

植入广告是战略不是投机:有人将东胶植入的成功归结为交了桃花运,但市场绝非如此简单,任何成功都有其背后逻辑,不过是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个逻辑,而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从广告战略角度讲,东胶一贯沿用的是名人撬动品牌策略,陈道明、斯琴高娃、白静、甄子丹,一度是东胶广告的明星,明星战略是其广告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甄嬛传》云集了蔡少芬、孙俪等当红影星也正好与东胶的广告战略合拍。

当然,东胶也不全是看中了明星效应,产品与剧情的天然契合,是东胶选择的最为重要的战略考量点。这点从东胶的植入经验可以找到佐证,《甄嬛传》开拍的前一年(2009年),东胶就已在《大宅门1912》中投入植入广告,这比《甄嬛传》的开机时间早了一年,剧中七爷白景琦在山东贩卖阿胶的故事,绝对比《甄嬛传》所涉及的阿胶背景更为波澜壮阔,整个场景都集中在东阿古县的影视基地,大量的阿胶背景信息远远超越《甄嬛传》。而2004年郭宝昌的首版《大宅门》中,东胶也将剧组请进了东胶安营扎寨,品着小酒,坐着小马扎听秦玉峰为剧组讲阿胶的故事。而这不仅体现了植入广告对于东胶来讲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投机取巧,见合适明星剧就上,而且其背后体现的是其战略与战术的考量。

找对点,办大事:近年植入广告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国窖1573搭载赵本山的小品;香飘飘和女主角《一起来看流星雨》;宋河介入《双城生活》;剑南春在《夜宴》里大摆酒席。应该说企业对于植入广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效果上总体都不如《甄嬛传》带动的阿胶热,其他品牌植入效果不好的原因除了植入的生硬、偏激外,还有很多是与剧情的自然发展融合度不高。而东胶很好地避免了这些不足,尽量自然贴切地把广告揉进剧情。因此,阿胶每次的出现都恰到好处:嬛儿小产后,芳若送来阿胶调理;御医温实初在配药时念叨阿胶;皇帝微恙时,华妃端来阿胶桂圆羹,与情节天衣无缝地交融,加上历史上确曾有过的渊源,很容易让很多观众在无意识、无防备状态下全盘接收了电视中的广告信息,而人们对于广告的那种天生的戒备性,在《甄嬛传》里很少出现。

这就是东胶的聪明所在,顺水推舟、借势导势,只不过这些被东胶安排算计的更精心。当然,也有专业的观众发现端倪,但限于历史上客观存在,多数人会心一笑,就此放过。

甄嬛体篇7

看《金枝欲孽》来灵感

今年28的吴雪岚,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她很调皮,经常跑出去疯玩,作为双职工的父母很不放心,就常常把她关在家里与书做伴。当时家里藏书很少,但一部《红楼梦》却让她读了许多遍。后来吴雪岚就对书产生了感情,每逢周末就整天泡在新华书店,读了很多古典小说。

读高中时吴雪岚最喜欢上课看小说,语文老师最初坚决制止,后来发现她每次都能毫无悬念地戴上“年级第一”的桂冠时,也就默许了。但她的数学成绩却时常是班里的倒数第一,于是就造成了语文老师相当欣赏她、数学老师非常厌恶她的局面。吴雪岚说,她的文学基础基本上是在高中时代打下的。那几年,她利用一切时间疯狂看书,尤其喜爱苏童、王小波、张爱玲的小说。

此后,吴雪岚考上浙江师范大学,并扬长避短选择了中文系,她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数学的束缚。爱好一直很宽泛的她,被系里开设的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吸引,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研究和创作方向。读大一时,在经常逃课的情况下,她仍考出了全班第一的成绩并获得一等奖学金,令人瞠目。

从2005年起,吴雪岚开始从事业余写作,陆续在各大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及散文。2006年新春,在吴雪岚厌倦了写别人规范的文章时,同学把她推荐到了“榕树下”。这是一个以网络原创文学而著名的网站。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喜爱的文字,为了追求文章的灵性和自由度,她慢慢喜欢上了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网络也给了她极大的回报,比如她在“榕树下”写的第二篇文章,便被推荐到该站排行榜上,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这大大激励了写作技巧还不成熟的吴雪岚。由此,她网络创作的热情越来越高,后来同时成为多家文学网站的专栏。

2006年2月也就是大三寒假期间,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吴雪岚觉得百无聊赖,就通过看电视来打发时间。那段时间,TVB第一部在大陆取景的宫斗剧《金枝欲孽》火爆播出,吴雪岚看到这部电视剧时深受启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

《金枝欲孽》中的清朝后宫十分残酷,没有一个角色称得上是好人,每个人都在步步为营。喜爱中国古代历史的吴雪岚,对正史上女性的缺失感觉遗憾。“作为女性,能在历史中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是一些极善或极恶的人物,像丰碑或是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女性的心理其实是非常细腻的,所以我极力想写下历史上那些生活在帝王将相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还原真实的后宫女子心态图。”

有了创作灵感后,吴雪岚脑海中出现了一群鲜活的女子,她将她们生活的环境安排在了深宫之中:这些女子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绝美的容颜、出众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和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的男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韶华都耗在了永无止境的斗争中。为此,经过构思,她拟定了一个小说雏形——选择一个被选入宫中,经过一系列后宫斗争,最终登上太后宝座的名叫甄嬛的宫廷女子作为主角,并将小说的名字定为《后宫甄嬛传》。

《后宫甄嬛传》迷倒百万网友

对于一个刚接触网络写作的新人来说,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件非常冒险又不讨好的事。而吴雪岚就因为那么一点好奇心,想去尝试自己从来没有试过的事情。无疑,在众多小说中,《红楼梦》是对她影响最深的小说,她曾先后看过十多遍。有了一部《后宫甄嬛传》的整体框架,她便借鉴《红楼梦》的写法。首章写出后,吴雪岚取了一个“流潋紫”的网名,将所写的部分传到了晋江文学原创网络上。

流潋紫这个名字看上去很婉约,却隐含着一种特别的含义:那时,吴雪岚正与一位叫郑溜的学长热恋,且许下了“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海誓山盟。写小说时,正巧有一款唇膏有着这么个谐音,吴雪岚爱不释手,将之取成了笔名。

在写作过程中,吴雪岚引用了李白的《长相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宋朝张玉良的《兰雪集》和李商隐的《菊》等诗词。故事中皇上宠爱甄嬛,赞她美貌时,念的正是赞颂宫廷妃嫔的诗句,如唐玄宗的《好时光》等。小说还涉及《诗经》中的大量段落,比如安陵容为雍正唱的一曲《越人歌》,便摘自《诗经》。

因为小说故事曲折,文字又有很强的文化气息,两个月后,她在大约写了10个章节时,《后宫甄嬛传》每天有近2万名网友点击阅读,其评论直线飙升。本来,吴雪岚只打算写20万字,后来因为网友支持,她三天一更新,一章接一章地写了下去,不知不觉间,竟越写越多,网友和粉丝也越来越多。《后宫甄嬛传》清新、华丽又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读者,网友都夸她写的后宫不同于历史书中的后宫,也不同于别人的,而完全属于她自己想象的后宫,甚至称她的小说“折射出了当今职场女性的生存状态”……

由于当时吴雪岚还是一名大学生,《后宫甄嬛传》不可避免地有稚嫩之处,比如模仿前人的口气和细节。像里面的吃食、做派来自于《红楼梦》;《四张机》借用《射雕英雄传》中瑛姑给周伯通的词;甄嬛出宫修行是武则天的故事;安陵容割腕取血为甄嬛做药引是慈禧的野史……还有一些词句和其他网络小说有雷同,在最初连载的文学网站上引起过争议。但相比众多浅显的穿越小说,《后宫甄嬛传》人物繁杂,善用古诗词,有一定的知识性,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流产、慢性中毒的中药,包括一些催情香料,譬如麝香、红花、夹竹桃、花粉……有些女FANS看后便不敢每天随意喷洒香水了。

甄嬛体篇8

艾叶的确有温经止血、调经止痛及安胎作用

宫廷情感大戏《甄嬛传》似乎还没有红到底,妃嫔们“损人利己”过程里在饮食、起居中的各种用药细节至今仍为“嬛迷”津津乐道。记者搜得网络热传的《甄嬛传》中的部分后宫药方,请专家一一解读。专家表示,部分剧情中涉及的中药效用,与实际中的中药应用相近,相信原著作者对中医药也有些了解。剧中后宫用到的艾叶、红枣、百合等,现在都是常见中药,若运用得当,套用一句“甄嬛体”,“效果想必是极好的”。而剧中用于“坑人”的麝香、北杏等现在也是常用药材,假如不注意用量或适用人群,确实会导致中毒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艾叶可安胎?靠谱!

剧情:安陵容有流产迹象时,太医在她的药里加了艾叶,同时在房间里熏艾,说这样能够止血、保胎。

梁基智表示,艾叶确实有温经止血、调经止痛及安胎的作用。用艾叶加上桑寄生、红枣煲茶饮用,就是一味简单的安胎茶:在家自己就能熏的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能运用到艾叶的地方,因为艾叶还具有僻浊、防时疫的效用,也就是起消毒杀菌的作用,在房间里熏艾叶,芳香气味可以净花室内空气,如SARS期间,除了熏醋以外,也有用到熏艾来消毒室内空气:加入艾叶到食物中做成艾饼、艾糍,有祛湿浊的功效。

益母草活血养颜?难说!

剧情:甄嬛不但自己种植益母草,也请太医用它调制“神仙玉女粉”敷脸,短短半月使糟糠无色的容颜变得如玫瑰般水嫩光滑,因而重新获得圣宠。

“益母草也是妇科良药,产后恶露不断时可以单味用,把益母草煮成水再浓缩,制成常用的益母草膏。但它和艾叶刚刚相反,艾草温经止血,能安胎,而益母草是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用于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并且有抗早孕的作用。因此我们制剂时假如有益母草成分,都要标明‘孕妇忌服’。”

益母草对美容的作用,梁基智表示未有听闻,而且调制成“神仙玉女粉”后益母草的药性是否还能保存也很难说。“假如这么做依然能保留其药性,可能就是运用到其活血的特性,加强皮肤的微循环,达到改善气色、去皱祛斑的效果。”

但是,他提醒,益母草常用量是10克~30克/次,假如用到90克~150克,则会出现心跳、麻痹、呼吸加速等中毒反应,使用时要注意正确剂量。

红枣补血健胃?靠谱!

剧情:红枣被称“脾之果”,不仅甄嬛厨房常备红枣汤,挚友沈眉庄也常制作甘香馥郁的枣泥山药糕和红枣羹。

梁基智介绍,红枣在中药中叫做“大枣”,广东人用的大枣和外省用的品种一样但制法不同,按照制法广东人用的实际上叫“黑枣”。大枣是常用的一种中药材,的确具有补血、补中气、健脾气、安神凝心的作用。除了红枣糕、红枣羹以外,一些脾气虚的人,面色白、唇色淡,感觉倦怠无力,可以用红枣、桑寄生、鸡蛋煲成茶饮用,有助于补血健脾。

百合安神补气?靠谱!

剧情:皇帝忧国忧民,掌管后宫及从旁辅佐的皇后,必定亲自准备各种百合甜品如绿豆百合粥、百合莲子汤,让天子能暂时歇口气。

梁基智说,百合有养阴润肺安神的功效,剧中让皇帝服用绿豆百合粥、百合莲子汤,一是让皇帝有个工作间歇,二是利用百合的安神作用。百合含淀粉较多,制成糖水口感比较好,炒菜用的鲜百合也有差不多的效果。具有安神效果的药材不少,而百合是一款常见药材,对于一些一工作起来就一根接一根烟吸的“大忙人”,不妨效仿一下剧中皇帝,利用一下百合安神、润肺的两种特性,适当多吃含百合的食物。

麝香会让人流产?没错!

剧情:甄嬛的脖子被猫抓伤,安陵容特送上一瓶家传“舒痕胶”,告知熹妃此药去疤效果极好。不过由于“舒痕胶”里掺有麝香,所以甄嬛在几次涂抹之后,便流产了。

“麝香有开窍醒神、解毒的作用,能增加女性子宫宫缩的频率、速度、力度,怀孕期女性对麝香尤其敏感,并且越到怀孕后期反应越大,所以中医上用来在妇女难产时下死胎、下胎胞。剧情中通过皮肤吸收使人流产,有其一定道理。”梁基智说,因为麝香对神经中枢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少量使用兴奋神经、大量使用抑制神经,因此也被列为运动员慎用药物。

“广州亚运期间有本关于含有兴奋剂的药品目录里,含麝香的中成药就有100多种。所以说麝香的运用非常广泛,孕妇特别小心。”他举例,因为麝香有开窍醒神的作用,是温性的,无论寒闭还是热闭都适用,安宫牛黄丸、自保丹里面就都含有麝香:一些跌打药油、药膏里也含有麝香成分,利用其消肿止痛的特性。

苦杏仁会中毒?没错!

剧情:安陵容被打入冷宫,和甄嬛私下相见时,不停地吃着盘中的苦杏仁。几粒下肚之后,安陵容出现中毒症状,死于宫中。

“讲到使用苦杏仁,就真的要注意。我曾经见过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因为父母‘执药’时看错处方量,把1.5克看成15克,吃完后中毒了,面色、口唇青紫,目光呆滞,手下垂,要马上抢救。”梁基智介绍,苦杏仁就是日常所说的北杏,它的效用来自于苦杏仁苷,但苦杏仁苷在肠胃里会分解成氢氰酸,抑制中枢神经,镇咳药方中会用少量苦杏仁就是利用了这个特性。但如果量大了,就会引起中毒,“我的老师曾教导我,10粒8粒苦杏仁就能让几岁大的孩子中毒,剧情里的安陵容不停地吃,把命丢了并不奇怪。”

木薯粉会伤胃?没错!

剧情:华妃将温宜公主所食的马蹄羹换成了木薯粉,使公主的病情加重,经太医诊治后发现,是木薯粉伤胃所致。

梁基智说,木薯粉和马蹄粉类似,同属淀粉一类,但性质要稍微寒凉些,本身脾胃虚寒的人吃得过量,确实容易伤及脾胃。木薯粉现在一是用来提炼葡萄糖,二是做街上售卖的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年轻人偶尔喝一杯不要紧,如果本身体质虚寒就要注意别吃太多了。

夹竹桃会致流产?没错!

剧情:安陵容暗示齐妃夹竹桃是有损胎儿的东西,齐妃听后动起了心思,给甄嬛送去了一份掺了夹竹桃的糕点。太医说,甄嬛正在喝桂枝汤,夹竹桃加桂枝,会导致流产。

上一篇:感恩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上海租房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