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年范文

时间:2023-10-26 21:35:57

建国六十年篇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六十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轮回,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脚步。直到1949年,她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祖国母亲用大步前行的步伐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浮想联翩:想起了神州五、六、七载人飞船;想起了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它就是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举行;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闪光的足迹;我又想起了无数工程人员在鸟巢的建成中费了多大的心血;我又想起了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落成让我们众多的人,有一股热潮在心里翻腾。那就是我们的爱国心!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面对困难我们全国人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的,这种精神非常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还有2007年雪灾,难道我们中国人还怕它们吗?在雪灾中我们我们损失了众多财产,但是我们就放弃建设了吗?我们仍是自强不息,勇敢的面对困难。洪水、金融危机、手足口病等等这些都没有困住我们,而是我们更加自强不息!

在奥运会中我们中国更是过五关斩六将。虽然没有全部取得好成绩,但是我们中国勇往直前取得了一百枚奖牌,这足以证明中国在这六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中国以不再是以前任何一个外国都可以欺辱的“东亚病夫”我们中国已经崛起挺直了腰板要站在最高峰。

建国六十年篇2

春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春天,非同一般,更不同寻常!是啊,当2009年的新年终身响起时,也意味着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的来临——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60年,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舜间,然而,伟大的祖国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刚建国时,人们是什么都吃的管他粗粮细粮,能咽得下的几乎都吃!听妈妈说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能吃。当时,人们一般都是吃红薯片,面糊,麦子皮馍馍,这对以我们来说也许是难以入口,但告诉你当时能吃上用油炒饭,加点蛋那就很好了。吃上红烧肉是奢侈极品!现在吃的多了,一去超市就是买一大堆好吃的!当年的奢侈品白米饭是说吃就吃!各种饮料随意挑选好不自在!

遥想当年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七八个人挤在一起,以前这房子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水泥房,只是简单的用草和竹子搭起来的,下面也没有我们现在的瓷砖、大理石,只是普通的泥地,上面可能还长着草呢!这房子还没有窗,夏天,又闷又热!这还算好的,一道梅雨季节那才叫惨:俗话说得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下面的泥地也会又潮又湿还长满青苔!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会滑一跤!然而,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住上了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它不但外形设计好,光照效极佳,而且设计别出心裁——冬暖夏凉,抗地震!妈妈一直说我幸福有自己的“独立王国”,她小时候做梦都想要!

建国六十年篇3

建国六十周年论文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xx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倍受欺凌与污辱。我们忘不了园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个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大地在呻吟,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对我国的钓鱼岛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记,1999年我国使馆的被炸,同胞的鲜血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 走过6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54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前行!

建国六十年篇4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要为我的祖国喝彩。

喝彩你-----从单一色变成绚丽多彩

你刚成立时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时髦名牌也能在平民身上看到,名牌李宁运动系列、耐克、三枪、步森等已不再是上层人士有钱人的专用品。

喝彩你-----从温饱到日益丰富的三餐

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最能体现生活的变化,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的日子我们曾经体验过,三年自然灾害让多少人失去自己的餐桌和美好的生活。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我们改革了,发展了,为了社会的科学发展,我们改革着。现在,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吃的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喝彩你---居民住宅旧貌换新颜

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现如今,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喝彩你-----方便的交通四通八达

交通也能反映你60年的变迁。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是走出大山的钥匙,交通是60年发展的证明。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红旗、雪铁龙、现代、宝马和大奔随处可见。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出行乘坐飞机,周游世界不是梦想,道路交通越来越通畅,地域空间缩短。

喝彩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赢得尊重

60年,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技术,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我们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照国际贸易规则准则进入国际贸易大市场。我们积极和有效地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在国际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让世人震惊,四川大地震验证了国人的团结力量,我们60年的建设经受了一次次考验。

喝彩你-----社会和谐

喝彩你-----人民幸福

喝彩你-----我的祖国!

建国六十年篇5

——读《闪光的足迹》有感

60年去、前的10月1号日,会也不会忘记,就是在那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放眼今朝,中国已经历了60年的磨练,成为了现在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这60年间,中国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中国从沉睡到梦醒,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从懦弱到强盛!这60年内的一分一秒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一步步闪光的足迹。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自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进步,农民们也开始积极学习,不像以前那么蛮干,所以使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也增强了经济收入,盖上了新房。

60年以来,中国从不起眼,到一步步地面向世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向世界伸出了友谊之手,中国进入了新时期。都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不久,中国先后与苏联(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交,中国加入了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团体。渐渐地,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认识中国,喜欢中国,走近中国。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8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当救灾人民得知后,个个伸出援助之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用爱心,用生命,救出了无数人,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2008年,中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从体育场馆的建造别出心裁到开幕式的精彩绝伦,再到中国运动员以自己的实力为中国取得了金牌数目最多的好成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真的很美好。而中华民族在团结努力之后,取得了梦圆!

建国六十年篇6

音乐起(30秒):六十年的风雨,六十年的沧桑,六十年的记忆,六十年的辉煌,石门县卫生系统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卫生风采”文艺晚会现在开始!

(音乐结束)

主持人出场:

易:尊敬的各位领导

杨:各位来宾

易:女士们

杨:先生们

合:大家晚上好

易:欢迎大家来到石门县卫生系统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卫生风采”文艺晚会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易强

杨:我是主持人海荣

易: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石门卫生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团聚在一起,一是为了庆祝祖国母亲六十岁的生日,二是盘点我们卫生系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我跟海荣是老搭档了。不过,象今天这么盛大的场面还是第一次,海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杨:好啊,尽管问吧。

易:请问,站在这么大的一个舞台上面,看到这么多的观众,你有什么感想?

杨:感想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不过感觉倒是有蛮多。兴奋、激动、骄傲,自豪,还有,一点点紧张

易:那当然咯,今晚,是我们卫生系统一场盛大的聚会,还有县委五大家的领导,也从百忙之中,来到了晚会现场。下面,非常荣幸的为各位介绍光临我们晚会现场的领导,他们是:

(介绍领导和嘉宾:略)

杨:今天,我们还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为石门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前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各位朋友,今天的舞台,也是竞技场,所有的节目都会参加评奖,并在晚会最后进行颁奖。那么,今天晚上,我们还请到了一些神秘的来宾,他们就是今天的晚上的评委,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介绍评委:略)

易:让我们再次用最最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评委的到来表示欢迎。欢迎你们!

杨:下面有请石门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范晓军先生为石门县卫生系统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致辞。

(致辞完毕)

杨:谢谢范局长的精彩致辞。

易: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场的方阵

(依次介绍方阵)

易:今晚,我们欢聚一堂,为祖国母亲的生日放声歌唱

杨:今晚,我们欢聚一堂,每一个角落都是欢乐的海洋

杨:今晚,

合:我们欢聚一堂

舞蹈:《欢聚一堂》

易:有这样一群人,因为移民搬迁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杨:有这样一群人,在新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努力开创

易:今天,他们满怀豪情,向我们走来

杨:带着赤子之心,走向这个华丽的舞台。一起来欣赏:维新镇卫生院带来的歌伴舞《我的中国心》。

易:在茫茫的人海里

我是最最普通的一个

杨:在卫生事业的长河里

我是新开的浪花一朵

易:让全民有所医,看病不花钱,石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体工作人员将牢记祖国重托,努力让这一目的在石门得以顺利实现。

杨:今天,他们也带来了合唱曲目《祖国不会忘记》。

(合唱:《祖国不会忘记》)

杨:人们都说啊,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灵秀的山水不仅给了石门的女孩子清秀的外貌,还滋养了她们纯洁朴实的心灵。她们温婉中带着调皮,朴实中不乏辣味,火辣辣的真诚,火辣辣的情怀,火辣辣的舞蹈,是今天晚上的最美。让我们掌声欢迎《辣妹子》上场。

(舞蹈:《辣妹子》)

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收获着果实,收获着希望,收获着爱情,收获着理想。请欣赏二胡独奏:《喜看麦田千层浪》

易:透过历史的眼眸

站在岁月的肩膀上

眺望那六十年的光阴

六十年的光阴,只是弹指一挥间

杨:透过历史的眼眸

站在时光的肩膀上

眺望那六十年的里程

六十年的里程,是那么的曲折艰难!

易:六十年啊,祖国母亲

历经坎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走向世界文明的顶点

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杨:六十年啊,我们石门县的卫生事业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医疗技术不断提高

诊疗设备日益精良

易:有一个典型,那就是石门县人民医院,六十年前,这里还只是国民政府开办的一所卫生院

杨:而现在,它已经是“二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易:目前,石门县人民医院又开始了“全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创建。

杨:让我们一起静静的聆听,石门县人民医院六十年变奏曲。

音乐情景剧:《六十年变奏曲》

易:短短十多分钟的时间,我们跨越了六十年,当我们再次打开历史的大门,我相信,每一个节奏都是那么激动人心,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卫生事业,每一个新的起点,都是《开门红》。

(舞蹈:《开门红》)。

舞蹈:《洗衣歌》

舞蹈完毕,女主持人上场,现场采访两位舞蹈演员(略),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

杨: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两位可爱的舞蹈演员,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朋友,也要象他们一样,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提炼、创新,成为一种舞蹈文化,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杨:每年的三四月份,有一种花儿,会红遍每一个山坡,我们习惯称它们为杜鹃花,但它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大家说,叫什么花?

观众回答:映山红。

杨: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舞蹈《映山红》。

建国六十年篇7

**供销社发展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扎根农村,大力弘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永不言止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及近年来等不同历史时期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逐步发展成为网点遍布城乡、组织体系完整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了连接政府和农民、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随着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又相继建立了以果实和农民集股投资为资金的供销合作社商业。其中,瑷珲县于1946年率先在西岗子、瑷珲、四嘉子建立了3处农村供销合作社。1948年后,逊克、孙吴等县相继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到1950年,全区供销社已发展到30个,共有资金52444万元,社员人数为13404人,合作社工作人员逾百人。供销合作社取消了私商对农民的中间剥削,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1月,为了加强对农村合作社的领导,人民政府选派干部组建了地区供销总社,各县也同时成立了县供销联合社。当年,全区供销社共有干部职工289人。逊克县为全区农村基础社网点最多的县份,达15个,农民入股2456个,折合人民币2.7万元,流动资金23.50万元。1951年对县内供销网点进行整顿,由原15个基层社合并为8个,下设8个分店。公布了基层社章程(草案),实行凭社员证在本社购买商品享受5%的优惠价格的办法,使农村供销经济日益发展和巩固。1955年,乌云村供销社王家店分店创造了“二人一店、购销十万、外加八千、里外各半”的全省供销合作系统的最高工作量,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典型,受到龙江省委和省政府的表彰。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的私营商业绝大多数并入供销合作社,从此供销社成为农村中唯一的商业组织。这一年,全区供销社网点40多个,社员人数8万人之多,合作社职工500人。1958-1972年,在“左”倾错误的干扰下,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经过多次合分,两次过渡“升级”为官办商业,社员股金全部退还,职工、干部由国家分配或上级委任,脱离了原来依托的广大农民,滋长了官商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判了“左”倾错误,供销社逐渐恢复了原来的民办性质,突出了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特点。1983年,全区县(市)级供销社对基层供销社进行了根本性的体制改革。重新发展社员,吸收社员股金,恢复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县级供销社改为供销合作联合社,成为基层社的经济实体。全区供销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仅爱辉县就有农村社11个、36个供销部、55个代销点,职工291人,销售额912万元,比1971年增长81%。其中,爱辉公社供销社在完成购销额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直领先,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徐永旺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供销社网点逐渐增加,经营业务不断扩大,虽然受到体制多变的影响,但在农村仍然发挥着农村商业的主导作用。到1992年,全区有供销社464家,比1958年增加11.6倍。有职工5570人,增加11.1倍,实现销售额达19022.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供销社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经受了由“二国营”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化的深刻变革,探索出切合**区域实际、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合作事业特征、吻合“三农”要求的改革发展之路。

供销社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成功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回顾**供销社三十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改革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史料记载着**供销社前三十年走过的由盛到衰,又由衰到恢复性发展的曲折历程。尤其自1982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供销社着手恢复供销社“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之后,由点到面抓“五个突破”,即:突破劳动用工制度,突破农民入股限制,突破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限制,突破分配制度,突破价格,供销社“三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党的十三大提出流通领域实行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后,供销社在经营机制上又积极实施“四放开”改革,即:经营、价格、分配、用工放开,实现扩权让利,增强社有企业经营管理自。此后,社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资本保值增值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对供销社改革的目标、关键环节、改革重点及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199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 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极大促进了供销社的创新发展。20xx年以来,市供销合作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大力实施县级社综合改革,新型组织体制不断创新,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力度,主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市、县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服务农民能力显著提高;不断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破除债务等发展障碍,社有企业活力显著增强;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密切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供销社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坚定的目标是坚持发展。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推动了供销合作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第一,在市场变化莫测、资金紧张、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化肥等骨干商品经营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三十年累计为农业生产供应化肥1,172,080 吨,农药18,601吨,农膜44,685吨,化肥供应一度提高到社会供应总量的80%以上,化肥质优价廉,品种多样,满足了我市农业生产的需求。第二,推行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供销系统先后出现过龙镇土产公司、北安瓦瓶厂、孙吴果品公司等地方利税大户和知名企业。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县(市)区供销社所属企业的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面达100% 。到20xx 年 8 月,全系统机关、企事业法人单位已达 97个,服务网点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第三,以领办、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全力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层社实现了体制机制全面改造,由建国初期的32个最高发展到65个。供销社领办、创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1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79个,专业协会64个,村屯综合服务社256个,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5917人,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累计产值173,981万元。第四,社企分开、开放办社为重点扎实转换联合社的职能。按照有关精神,**市供销社于20xx年底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县级联社中,除爱辉区供销社外,其他6个县(市)区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核定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联社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不断加强。第五,开拓城乡市场取得新的突破。1994年至今,供销社已创办各类市场9个,总经营面积23,650㎡,年营销额22,825万元,带动城乡生产经营者万余户。第六,供销社整体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三十年来销售总额累计达到672,745万元,其中生产资料286,957万元,生活资料186,665万元,为农服务作用不断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回顾**供销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为农服务的光辉历史。供销社生于农,长于农,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在体制转轨最困难的时期,供销社从来都把为农服务放到突出位置,高举为农服务旗帜,以更加扎实的举措融入“三农”,反哺“三农”,根基越扎越深,功能越来越强,为促进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六十年篇8

[关键词]工农联盟;农业合作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

工农联盟是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宝库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就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认定在农民国度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强大、最可靠的天然同盟军,并善于领导工人和农民这两大劳动阶级,使之联成一体、结为同盟,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马克思早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明确而形象地指出:只要农民参与,“无产阶级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4页)后来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领导俄国革命中更简明地提出了“工农联盟”的专门术语和政治词汇。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农联盟理论,指导俄国革命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建立后,1922年就重视开展农民运动。从1927年起进而主要依靠坚强的工农政治军事联盟,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开宗明义第一条规定: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第一条更是写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后来,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宪法也都强调了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60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的群众基础、坚实的社会基础、雄健的政治基础和深刻的理论基础。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的命根子。社会主义是工农联盟结成的生命体。工农联盟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就会受损害;工农联盟增强,社会主义才会繁荣昌盛。工农联盟既是前30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又是后30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巩固发展工农联盟,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模式。

一、工农联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

共和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没收官僚资本,使之成为工人阶级掌权的国营企业;进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样就为工农联盟创立了新的经济基础。依靠工农联盟和各族人民的奋斗,到1952年全国迅速恢复了饱受多年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1953年4月毛主席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进而于1954年9月20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宪法中写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任务、总路线,当时简称为“一化三改”,预计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同年9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问题。他这样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页)到1964年12月21日,他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对“四个现代化”的内涵更精确地调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页)也就是把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并人工业现代化,同时另增加了科学技术现代化,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现代化内涵。总之,从1954年宪法和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农联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三个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四个现代化”。这也就是建国以后工农政治经济联盟的新内容。这是区别于以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政治军事联盟的(那时工农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

国家工业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龙头,我国是在工业化带动下逐步实行“三大改造”。当时只能采纳苏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即以国民经济计划化、编制并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等。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我国工业和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全国解放前夕的30%提高到56.5%:全国高级社总数达到75.3万个,入社农户11945万户,占农户总数96%以上。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先期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国家工业化还只是迈出了一大步。远未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则更是任重道远。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基本任务本应是大力巩固“三大改造”的成果,逐步向“四个现代化”目标迈进。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成就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却使我国领导人骄傲自满,作出错误判断,从1957年起党的路线转向“左”的方面。1958年提出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随即在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要求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在农村还要把高级合作社再发展为规模更大、公有化程度更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有的地方甚至要“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要“跑步进人共产主义”。在城市中也在酝酿要建立人民公社,要取消工资制,实行供给制。这种主观上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的三大运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当时又称“三面红旗”)在全国刮起了高指标风、瞎指挥风、浮夸风和“共产”风,使第二个五年计划在执行中遭到很大破坏。工农大众、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挫折,人民生活必需品大为缺失,城镇居民粮食、油、肉、蛋、菜、糖等定量供应减少,各种限量票证增加,工农联盟大受损害,全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党中央不得不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队相当于高级合作社),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取消农村公共食堂,等等。从1961—1963年对国民经济进行三年调整,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样才扭转了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取得了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工农联盟又显示出生机。这样从1966—1970年、1971—1975年,这十年间才能执行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可是这十年正是我国处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盛行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不能不再次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到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国务院本来又草拟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草案,即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由于“四人帮”的阻挠,推迟到1978年这个草案才在当年3月的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到这一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公报,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标志着我们党端正了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结束了自1957年以来推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尽管有长达20多年“左”的路线干扰,从总体和大局着眼,还是应该充分肯定:工农联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工农联盟在“四个现代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的工人大多是从农民转化而来的。我国的工农大众较少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较多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具有勤劳、俭朴、耐苦、忠厚、善良、机智等民族特性。所以即便有“左”的路线干扰,我国工人在取消计件工资、长期不涨工资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艰苦奋斗,有所创新。例如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创造出“干打垒”,在60年代初石油大会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群众誉为“铁人”和“铁人精神”。在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体制下。许多地方的公社农民依然能够悄悄采取“责任田”、“包干到户”、“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措施,力求增产自保,渡过难关。虽然多次被斥责为“右倾单干风”、“走资本主义道路”,众多农民依旧愈挫愈奋,百折不挠,不断探索。

虽然“左”的路线在20多年之中给国家带来重大灾难,甚至一度造成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负增长,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还是从1949年的5亿多人、1957年的6亿多人增长到1978年的9亿多人。依靠工农大众艰苦努力和工农联盟协调合力,从1949年建国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近30年间,社会总产值以人民币计算,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5%,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30%增长到75.2%。其间建成了8千多个国营大、中、小型工矿企业,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发射“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和研制电子计算机等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的项目中,众多技术工人也起了重要作用。工人阶级对农业合作化、农业现代化的突出贡献表现为从1955年起制成第一台拖拉机,到1978年已能提供大中型拖拉机11.35万台、小型拖拉机32.42万台,90%的县都建立了农机修造厂。到1978年,农村小型水电站建成8万多座,星罗棋布于1400多个县。农用化肥1949年仅能生产6千吨,到1978年产量达869.3万吨,增长1448倍多。化学农药1950年才能生产1千吨,到1978年年产53.3万吨,增长533倍。在工人、工业大力支援下。到1978年我国农民动手兴修水库约8万座,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修建的红旗渠被誉为巧夺天工、名垂史册的奇迹。农业合作化、现代化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在工人、工业大力支援下。全国农业总产值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以1952年为100,到1978年增至229.6,即26年间增长近2.3倍,年均增长3.25%,这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有的学者估算,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间,农民还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4500亿元。相当于同期工业部门资源原值的90%。这是勤劳、俭朴的几亿中国农民为加强工农联盟、加速国家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隐形、看不见的重大的独特贡献。

二、工农联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即便从70年代末以来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近30年来我国还是从1978年的9亿多人增长到当今的13亿多人,几乎增加了一半。这为今后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由此我国工农大众的人数也剧增。当今我国有2亿多工人,8亿多农民。他们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解决充分就业问题,要改善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条件。还要面对人口越来越老龄化的重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苏联模式单纯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我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工人和农民本身的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工人阶级,除了国有制企业职工之外,新增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新兴产业职工、服务性行业职工、乡镇企业职工,还有大量正在转变中的农民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拨乱反正,正确解决了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个老大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就为工人阶级增添了最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相关,我们国家党政军机关的公务员和各级干部以及事业单位的职工都是人民的公仆。也都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约7500万共产党员都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他们更是工人阶级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后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还将继续不断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素质也将继续不断增强提高,工人阶级权益也将继续不断扩大实现。同时也出现了国有企业调整中的工人下岗、非公有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等新问题。农民阶级自党中央1979年1月规定允许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尤其是1984年底全国完成了政社分设,普遍建立了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实际上人民公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之后。我国的农民已不再是统一的人民公社社员。统一的农民阶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分化为四个阶层:在乡务农者,多为妇女老人,被称为“3860”部队(三八妇女节和六十岁花甲以上老人);本地乡镇企业职工;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转为工商业经营者。此外,我国还涌现出大量工商业和服务性行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我国还有八个民主党派,现在共有70多万成员。当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以工农为中坚力量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在工农联盟合力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之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举世赞扬的辉煌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至2008年的300670亿元,平均年增9.8%。当今我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出口商品量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工农业产品如钢、煤、水泥、化肥、谷物、棉花、油菜籽、茶叶等都稳居世界首位,外汇储备也居世界首位。2002年开工的南水北调,2004年实现的西气东输,2003年开始的载人航天和2007年的“嫦娥”奔月,这些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创举以及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空前成功,博得举世惊叹。海外舆论越来越多地翘首热议“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世纪”、“中国时代”。

30年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与矛盾,为此提出种种新观念、采取种种新举措,逐步正确地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而逐步缩小了这些差别与矛盾,越来越增强了工农联盟。越来越充分发挥了工农联盟的合力。这方面的历史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认真总结。以利于今后继续贯彻,进一步改进。

三、巩固发展工农联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模式

从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我国建国头30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为指导,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与“三农”相对应的是“三工”,即工业、工区(城市)、工人。所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市民化。我们既要借鉴又不能照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更要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病,吸取苏联模式失败的教训,努力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模式。

1.关于农业工业化、产业化。要使农产品能够充分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就必须要有持续繁荣昌盛的农业。依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途径是使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就是说,要用现代化工业生产、管理与营销的方法来改造传统分散个体手工劳动、靠天吃饭的农业,使农业生产社会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可控化(尽量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减少对自然的依赖)、科学化、商品化、市场化、产销一体化。要达到这十“化”是相当艰巨的。目标就是使现代农业像现代工业一样,成为一门现代化的产业。西方国家,最早是美国于上个世纪50年代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迅即推广到西欧诸国和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使农业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农业生产还有与工业生产不同的特点,最大区别在于发展农业要依靠大量耕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是在土地私有化的条件下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这一点我们不能照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已完成农业合作化。即已实现土地公有化的条件下探索农业工业化、产业化新路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已实行土地经营权承包30—50年不变的政策。以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据此,为避免土地自由流转集中到少数富豪手中,最佳方案应是实行土地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制的新型农业合作社,推举贤能负责生产经营。笔者早在1996年就发表《产权改革要实现“劳者有其股”》一文(《高放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56—665页)。国有企业要实行“劳者有其股”,公有农业也要实行“劳者有其股”。把工农联盟建立在工农平等都有股份、都有产权的共同基础之上,这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联盟的特色。回顾历史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正由于缺少工农大众的个人产权,所以1991年苏联剧变时没有出现工农大众奋起保卫社会主义的抗争。可见,只有享有工农个人产权的工农联盟才是社会主义的命根子。否定了工农个人产权。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成为空壳,或者成为掩盖官有制的外衣。当今发展农业工业化、产业化,还要强调信息化、生态化、五色化。就是说,要注重运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大力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之路。不仅限于发展传统的绿色农业(种植业)、红色农业(畜牧业、禽业)、黄色农业(五谷丰收后就地就近加工业),而且还要发展崭新的白色农业(微生物资源农业,农业工人要穿上白色大褂在洁净车间生产蛋白质农产品)和蓝色农业(把海洋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变为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并且进而引入江河湖池繁殖)。广义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大发展将为新时期工农联盟增添、充实强大而坚实的经济基础。

2.关于农村城镇化、城市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建设若干个大城市,以这些大城市为中心形成大城市圈子。使周围农村城市化。如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均采取这种大都市轴心圈模式。拉美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智利等也照搬这种模式,结果大量农民如蜂拥集中到大城市,以致城,中遍布贫民窟,黑社会犯罪团伙猖獗。我国原有城市少,农村现有8亿多人,不能步西方大都市模式后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文件都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1949年才占人口总数的10.6%。1978年上升到17.9%,1995年又升到30%,到2008年猛升到45.68%,共有6.0667亿人。近30年来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453万人,农村人口年均减少216万人。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以往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工业化水平的不正常状态。正在使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社会转型为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07年全国建制镇已有19249个,其中县城1660个,非农业人口约1.5亿人,小城镇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100多万家,吸纳农民就业约13500万人。我国现有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282个。这近2万个城镇今后再发展二三十年,其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增多,将使附近广大农村城镇化,将使二三亿农民转化为工人。在今后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还要进一步发展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现有233个)和50万到100万的较大城市(现有82个)以及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现有56个)。只能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原有经济落后,农村人口众多,在今后几百年之内也不可能达到当今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民只占全国人口5%以下那样的水平。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在城镇带动下加快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村村都成为如2006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所要求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村建设好,将来就能达到乡乡都有城镇那样的多样化的便民的服务设施,那将是“村中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城乡关系上将是既有“城中村”(城市所辖周围的乡村),又有“村中城”。这是我国工农联盟的新创造。

3.关于农民工人化、市民化。在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历程中,通常采取“圈地”、强并农地、迫使农民破产等办法,驱赶农民背井离乡,流落城市,当苦工、仆役,甚至行乞、讨饭,沦为社会犯罪团伙。苏联在工业化、现代化实践中则把农民锁定在集体农庄中,按照城市扩大发展工业的需要,下达招工指标,由农庄选送,少量与城市有关系者、经过疏通集体农庄领导人也有到城市转为市民、工人者。中国从50年代起是学苏联模式,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对社员管理得更加严格、严厉,因此造成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更加严密、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开创了农民工人化、市民化的新渠道、新途径,从而密切、加强了工农联盟。概括来说,主要有我们党的两大新政策、新举措。第一。大、中、小城市在发展中逐步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这支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劳动大军。体现了中国农民勤劳、俭朴、耐苦、机智等特性,对新时期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据统计,我国的农民工在1982年才有657万,从1984年人民公社完全解散、农民获得自由解放,城市工业化、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民工逐年平均递增700万。到2005年已达1.47亿,2008年又升至2.01亿。有的专家预计,未来30年还会猛增大约3亿。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进中以工促农、以工带农、亦工亦农、由农转工的独特产物,是新时期工农联盟的新纽带、新血库、新生力军。第二,发展中小城市时,把城市周边的县域归属城市管辖,县域经济经过几年发展之后,把县城改为城区,这样该县农民就都变为市民了。例如。北京市1956年辖八个市区和九个县。面积约1万7千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郊区的房山、通县、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七县,从1986年至2002年陆续都变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等等(现在只剩下密云和延庆还是县)。现在北京市人口达到约1500万,还有三四百万流动人口。北京地方大,城区大,郊区更大;北京人口多,工人多,农民变市民的也多(上述七个县共有500多万人)。农民变为市民后,再进一步变为市区工厂的工人。全国有众多大、中、小城市都采取这种市辖县、县域变市区的方式与模式,使1亿多农民变为市民、工人,逐步改变工农关系与工农结构。

上一篇:心声黄蓓佳范文 下一篇:中秋节祝福短信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