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09:42:08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

一、教材编写意图

人教版《新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单元主题的结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音乐游戏、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以下简要介绍《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的主要特点。

(一)贴近儿童生活,寓人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内容之中

1.贴近儿童日常生活

在成年人的社会里,儿童是弱小无助者,思想受成年人的影响,精神上依赖成年人,行为上模仿成年人,儿童自己的生活所剩无几。儿童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意志,在儿童天地里满足释放和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一册第五单元“动画城”,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第六单元“藏猫猫”,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友谊、歌唱、舞蹈、游戏,等等,引导儿童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感受与表现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创作似乎只是作曲家的专利。《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则告诉儿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音乐。这一单元引导儿童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和倾听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让儿童体验到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个儿童都能创造音乐,都能拥有创造音乐的快乐。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儿童是地球的未来,应从小建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观念。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汇集了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表现春天的云、雨、冰雪融化、动物苏醒、春游、春耕等,启发儿童观察春天,产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情感。第一册第四单元与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利用儿童爱动物的天性,激发儿童内心美好的情感,鼓励学生对不同音乐所描绘的不同的动物形象产生联想,将动物拟人化表现,感受人与动物的互敬互爱。

3.生动、形象的道德思想教育

祖国在儿童心目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则运用音乐手段,通过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等手段,在儿童心目中勾勒出一个具体形象的祖国。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 绿灯行”,运用儿童熟悉的交通规则和游戏,吸引儿童学唱与公共秩序、道德规范相关的歌曲,培养儿童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的自觉性。

4.多元音乐文化

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材围绕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展示了祖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及服饰、舞蹈、地域风情等相关文化的差异。

(二)注重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能力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开始,贯穿整个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从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始,就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1.创编声音故事

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儿童,发展儿童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造就是作曲的传统观念,突破了儿童音乐创造能力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约束的局限,有机地将声音、想像、创造、表演融为一体,给予儿童以广阔的创造空间。此后,第二册在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春天悄悄来临》,鼓励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歌声、朗诵等表现春天的景象,延续了第一册的音乐创造方式。

2.创编歌词

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新年好》,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幸福拍手歌》,第六单元“藏猫猫”《数蛤蟆》,教科书只提供一段歌词,请学生创编其他几段歌词。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例。《动物唱歌》请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作为自己新编的歌词。

3.创编动作

第一册第四单元“狮子、大象”,模仿狮子和大象走步;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个快乐的小熊猫》随着音乐即兴表演;第三单元‘’春天来了”《云》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细小的创造环节贯串在教材之中。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我家门前有条河》尝试以其他的方式,用其他的儿歌进行表演;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小毛驴爬山坡》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等,都体现了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意图。

(三)将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融入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

一年级教学重点在激发、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和技能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直观的教学形式,发展儿童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1.节奏

一年级儿童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即兴舞蹈,按节奏即兴朗读儿歌等,都贯串着对儿童稳定的节奏感的训练。此外,要求一年级儿童能感受和体验具体音符的时值,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这些音符与休止

符的感受都是以生动有趣的动物叫声介绍给儿童,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如休止符的感受,先从心里默唱作为铺垫,然后有口型不出声。最后达到准确休止的目的。从儿童日常生活人手,如附点二分音符,从模仿鸭子短促的叫声引入三个四分音符,再从模仿悠长的牛叫引入附点二分音符,最后画出狗的短促叫声,请学生继续联想和思考,还有什么动物叫声悠长,可以用附点二分音符表示?2.音乐表现

引导学生注意和感受喜乐的各种表现手段,积累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如力度记号,一年级认识和了解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记号,能听辨不同力度的音乐,能运用不同的力度表现相应的音乐情绪,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唱歌》,唱出力度不同的动物叫声。如乐句、段落的感受与比较,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听辨相同的乐句,给相同的旋律涂上颜色;第四单元《保护小羊》听辨乐句不同的落音,《快乐的罗梭》听辨相同与不同的段落等等。

3.演唱、演奏

能听辩各种课堂打击乐器的音色,并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表演和创作。要求能模唱歌谱《小雨沙沙沙》《乃哟乃》,背唱《新年好》《云》《咏鹅》等。能区别领唱与齐唱,如《小胖胖》。

4.音乐情绪的感受

初步感受音乐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第二册如《快乐的小熊猫》按音乐表现内容,给画面排序。儿童既要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发展想像不同的画面,同时要根据想像对教材提供的插图进行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二册第六单元《玩具兵进行曲》与《糖果仙子舞曲》。采用雄壮与优美两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对比欣赏,并请儿童为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还有一首歌曲《蝴蝶花》要求比较活泼与舒展的音乐情绪。

(四)生动活泼的版面

版面设计活泼、插图丰富,卡通式人物形象富于童趣。拟人化的动物形象,骑自行车的小蚂蚁、会唱歌的猫等,给儿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儿童审美要求,使儿童爱看爱学。

(五)富于时代气息的选材及设计

一年级在保留一些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增选了具有时代气息,反映21世纪小学生精神面貌的新歌,大约有17首。其中《咏鹅》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歌谱曲,旋律以诗歌吟诵的音调为依据,优雅而抒情,富有古诗韵味。欣赏曲中《春天悄悄来临》也是第一次选用在教材中,冰雪融化、春寒料峭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

“我的音乐网页”是电脑科技在音乐评价方式的具体反映。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版块,既可以运用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或学期结束时使用;既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对儿童学习进行评价,也可以在课外,通过儿童相互合作,或家长监督,或儿童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了解儿童学习情况。评价手段既可以是静态的,如书面、录音带等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如音乐会、表演唱、音乐游戏等形式;既可以是虚拟的“音乐网页”,装载学习评价的内容,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电脑上制作成真正的“音乐网负”,体会现代科技赋予音乐的时代特色,增强学习成就感。

(六)教学提示

在每一单元,每一课后面都有教学提示。有的是教学方法如“大声歌唱与心里默唱”,有的是教学重点“这首歌有领唱与齐唱,请你来领唱好吗?”,还有的是教学要求如“背唱这首歌”,教材编写组的初衷是在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教师能拿着教材实施教学,或者为音乐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自学的便利。

二、如何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材除了一首歌曲、还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师总有事做,教歌、教知识或教识谱。《新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二年级以感受音乐为主,教科书给予教师的提示也非常有限,教师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实施教学,以下提供给教师一些建议。

(一)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才能符合《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组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相关音乐文化。有的内容是显性的,有的内容是隐性的。

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音符与休止符;三是道德行为规范。本单元共三首歌曲,一首童谣,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综合贯穿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隐性的内容是感受音乐和培养学生内心稳定节奏感,创造性地处理歌曲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的部分,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等内容。

又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要求听出《保护小羊》这首歌曲前、后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后面的意图是,前面学过的歌曲《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也是如此,教师教学《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时可以提前进行前后乐句的比较,也可以从结束音的比较,扩展到前后乐句的比较,如《小雨沙沙沙》《红眼睛绿眼睛》则是前后两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甚至节奏与音高的比较,如《小蚂蚁》节奏不同,音调不同等。

再如,第六单元“藏猫猫”《玩具兵进行曲》,显性的教学内容是哪首乐曲适合走步?请随音乐走一走。并不是说只有《玩具兵进行曲》适合走步,整个教材很多乐曲,如《小蚂蚁》《快乐的罗梭》《小毛驴爬山坡》《幸福拍手歌》《小动物唱歌》等等,都可以走步,做律动。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乃哟乃》,请学生在有颜色标记的小节处拍手或做其他动作,潜台词是指出歌曲旋律是sol、mi、do三个音构成的音调,是歌曲的核心音调。

(二)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中,找对个人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教师全面熟悉教材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切入点呢?可以是教学内容如唱歌、器乐、欣赏、创造等.也可以是音乐体裁、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等都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但是教师如果抓不住重点,学生就会不得要领,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必须对教材反复琢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或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点入手,发散和收集、整理与此相关的各种资料,展开思考并以此为主线筛选和组织教学工作。如:

1.音乐作品是教师情感体验最深刻的地方。像文学作品一样,音乐作品中也具有类似“眼”意义的元素,意蕴深厚、能传达音乐形象的主旋律,或给人留下无穷回味的主题旋律,或反复出现的节奏型,等等,可以说就是音乐作品的“眼”。“眼”是音乐作品最具灵气的地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有对“眼”的不同认识。仔细揣摩,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眼”,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处理,对音乐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陈托谈《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12)

如,第一单元“红眼睛绿眼睛”中的四分休止符就可说是歌曲的“眼”。演唱时,准确的休止,会给学生带来“红灯停”这样一种令行禁止的体验,与绿灯畅通无阻的流畅音乐形成对比。可以以此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异同,也可以此培养学生律动,还可以此制作红绿灯的课件等。再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乃哟乃》中sol、 mi、do三音组可说是歌曲特点最鲜明之处,以此为切入点,

可以设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用碗、碟、杯敲击演奏歌曲旋律,可以用三音继续创编和发展歌曲旋律等等。2.某一自然、社会主题。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用声音编织的故事”,采用“清晨”“课间十分钟”“公园”等主题,把声音模仿、演唱、演奏、律动、表演、创编等教学内容有机综合在一起。再如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悄悄来临》的创编活动也是如此。

3.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小学一年级学唱歌曲,学歌词、记歌词较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朗诵、讲故事、律动、表演、多媒体演示、分组竞争、游戏等综合方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词。例如在学唱歌曲《小蚂蚁》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让学生扮演小蚂蚁搬运歌词、拼接歌词、踏着节拍朗读歌词、随音乐背诵歌词、演唱歌词等环节,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歌词这一环节的巧妙构思。

再如第二册歌曲《小动物唱歌》是一首从弱起小节开始的歌曲,儿童在四四拍的最后一拍进入,是这首歌曲学唱的难点。通常解决这样的问题,先由教师数三拍,学生进入歌唱,或者由教师喊:“预备起”,直接进入歌唱。如果以此难点为突破口,教师可以做许多文章:设计由动物叫三声的前奏,动物出场亮相的三拍富有节奏感的动作等等,既解决了弱起的难点,又提高了歌曲学唱的趣味性。

还如,小学生发声习惯的养成,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吹蜡烛、吹泡泡的游戏,汽笛“嘟嘟”、刮风“呼呼”声音的模仿,歌曲演唱等综合各种活动练习声带闭合、气息均匀。

(三)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1.调整教材教学顺序,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与构思都是理想化的,教师应根据学生音乐能力、学校教学场地、设备、教学时间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在保证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能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调整教材教学顺序。如《我家门前有条河》,教材中有50个格,要求数l~50的数字,并同时按节奏读儿歌、做动作表演等,如果学生数数难度较大,就可以减少教学内容,或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或留待以后进行。

突出音乐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材料进行加工和丰富。挪威作曲家辛丁的《春天悄悄来临》,学生无法很快领会,可增加与春天有关的其他欣赏曲;在《红灯停绿灯行》游戏中可增设十字路口、跑道等,帮助学生进行默唱与大声唱的练习。《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增加观看《三只小猪》动画片的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红灯停绿灯行》一课中,黄灯虽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但与歌曲学唱、音乐游戏关系不大,就不必在课堂上出现,不必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任何一个切入点都可发展设计多种样式。教师重组教材,许多设想纷至沓来,尝试多种构思,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头绪,选择最佳方案。

第二册《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三是社会行为规范。而除去教材表面的这三个内容,隐含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歌词的记忆,歌曲的学唱、按歌曲的节奏走步、内心稳定的节奏感,与交通规则有关的游戏,了解小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等等内容。第一个方案是,以歌曲学习为重点,把歌词的朗读,歌词的创编,旋律的听唱和模仿,上、下句的辨析,歌曲的接唱为主线,穿插着游戏、走步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二个方案是以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为重点,那么听音乐走步,音乐的进行与休止,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就是教学的重点,穿插着听唱歌曲、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三个方案是以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重点,那么就可以把听旋律创编歌词,根据旋律填词,根据歌曲设计动作走步,如何处理音乐进行与休止等内容是重点。应该说对教材的这几种理解和处理都是符合教材要求的。取谁合谁,取决于教师对自己的了解和教学侧重的选择。偏重演唱的,可能选取方案一;偏重舞蹈的,可能选取方案二;偏重创造的,可能选取方案三等。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编排,体现了教师对音乐的内涵及表现的个人偏好与侧重,也体现了对教材重组和再创造的过程。

3.根据地方音乐文化习俗,选取恰当的角度和材料,进行富有特色的教学。

同一个教材,除了体现教师个人情感体验和教学处理的特色外,还应该具有当地的地方特色。参加实验的教师,有的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例如,海南是黎族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黎族人在“三月三”跳起竹竿舞,音乐教师把竹竿舞弓队课堂或做律动、或创编节奏,或把学生带到节日聚会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上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舞狮”是南方逢年过节及各种喜庆场面都能见到的壮观场景,在第一册《过新年》中,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扮成生龙活虎的小狮子,滚、爬、踢、打地表演狮子,十分可爱。北方的《过新年》就可以“扭秧歌”,听听秧歌节奏,学学秧歌舞,学生乐在其中。北京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就可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听国歌唱国歌,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歌响起时雄壮威严的气氛等等。

(四)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音乐能力、性格爱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等各种情况选择、创设情感教学的种种氛围。

1.熟悉儿童的个性,了解其生理、心理的需求,尤其寻找儿童兴奋点,响应学生汲取知识与感性体验的方式、让师生彼此融合,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受约束,朗读、唱歌、欣赏、创造等都可似配合律动来进行。这个时期也是训练儿童感受节奏、记忆旋律、模仿音高、动作的好时机。具体音乐儿童会有具体反应,这更值得教师观察和研究,因为儿童的兴奋点恰恰是教师与学生达成共鸣的好时机。

如第一册《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是动画片《三只小猪》的主题曲,儿童在欣赏、观看动画片时,最惊心动魄的既不是三只小猪盖房的悠闲、快乐,也不是大灰狼的仓皇逃跑,而是大灰狼吹倒房屋、追逐小猪与小猪逃脱凶险的矛盾冲突,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围绕这一环节设计的音乐教学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教师可充分展开和突出这个环节的教学。

2.学生感到困难的环节,是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想力的机会。教师以引导为主,提供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和帮助学生学习,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真正弓践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如上面提到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小蚂蚁》的歌词,教师精心设计的诸多环节。

3.除了这一时期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共同特征,更要关注儿童在某些事物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教学中安排学生操作为主的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即创造才能的表现,个人内在体验与情感的真实性的表现,充分尊重,尽情流露,进而激发学生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终身学习与现代教师 P.114)

如《三只小猪》中如何搭建房屋,如何制造风沙吹扬的效果,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如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大声演唱与心理默唱的部分可交给学生扮演的“交通警察”去处理;歌曲《小动物唱歌》由学生自由摆放强弱标记,设计音乐演唱的强弱。

4.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自交给学生,老师可以从孩子本身汲取许多失落的童年和褪色的重心,也可以从

孩子的脸上解读另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还能从儿童身上受到很多启发,教学相长。如听听学生带来的歌曲,谈谈对不同歌曲的态度和看法,讨论流行歌星名声鹊起和销声匿迹的原因等,谈谈哪位同学有音乐专长,哪位同学有组织能力,如何开展班组音乐会等,都可以和学生共同商量,共同决策。

(五)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行为

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租中,可以发现个人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

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把个人的专业经验与教育理论进行转换,不断修正和调整,促使实践与理论螺旋式的上升,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的基础。例如,综合课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每位教师都值得在实践之后进行理论总结。

三、音乐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具有示范作用,能为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提供依据,并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堂音乐课?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到新教材实验的问题。

过去评课主要是评教师,评教师讲课的水平,其次是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侧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要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音乐课至少要考虑以下四方面。

1.首先应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2.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4.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

结束语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2

一、注重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注重综合性,提倡以唱歌、演奏、形体动作、舞蹈合为一体的音乐教育。小学生一般处在6-12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应注重情境创设、实际操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结合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情景创设要选用能引起孩子好奇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如以美丽的故事导入情境、以丰富的画面再现情境、以动感的课件进入情境、以生动的表演体会情境;其次,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综合性的引导下,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中手、脚、脑都动起来。如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鼓小鼓》,本是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但在教唱此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加动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去扮演大鼓小鼓,或者让男生表演大鼓女生表演小鼓等。另外,一些课堂活动中所需的道具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让学生手、脚、脑都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手脚协调能力、胆量等。

二、注重人本性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继续带你们到童话世界中遨游,那么今天我们认识的主人公又是谁呢?先来听一段音乐。(放一遍音乐)

师:听完了音乐,谁能告诉我们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那你们用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生:……

(二)教学过程

让同学们拿出手,边拍手边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弹奏节拍。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加以语气和表演。

教师弹奏旋律,并让学生根据理解,为每个角色选出能代表其形象特点的音色。

学生基本对旋律和歌词已经很熟悉,合唱歌曲。

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编排,并自己动手制作道具。

在上述教案中,让学生听音乐讲出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故事取名,根据理解分角色读歌词,为角色选择音色等都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十分符合奥尔夫人本主义理念。

三、注重即兴性和原本性

“奥尔夫教育理念中的原本性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其不被程式化的教育所破坏。即兴创作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是来自心灵的本能反应,这两者都强调了孩子的天性。原本性需要天性来表现,即兴性需要天性来创造。”而怎样把这两个理念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呢?如果一唱歌就摇头晃脑、身体僵直,这是做作、勉强的,如果过分强调动作整齐划一,不管音乐给个人感受如何,就是机械、没有个性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给学生固定的答案与示范,否则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如教《大鹿》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故事取名、为角色选择音色,这些问题教师都不能给出固定答案,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给出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一)注重本土化

奥尔夫的本土化理念是指其可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接合其自身的文化特点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奥尔夫主张结合本民族的语言(甚至本地区方言)音调,强调以当地童谣、民歌为依据。首先,这一理念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编订中基本做到,如:人教版课本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东海渔歌》与下册的《绿水江南》和五年级上册的《西部风情》与下册的《北国之声》相对应,分别介绍了东海地区、江南水乡、西部与北国的地势地貌、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教师在这些课程的设计中就要更加突出本土化理念,不但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更要让学生知道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培养爱国情怀;其次,除课本涉及到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本民族、本地区适合小学生的童谣、民歌,用来朗读和欣赏,以训练节奏,增强乐感;再次,在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咱们国家特有的乐器,这样不但能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增强其乐感,还可以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本国的乐器,从而进一步了解我们本国的文化。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3

“奇零”一义,为不满整数的数,零星之意,即作者自谦为编辑小部分有保存价值之信件、文章。封面右行为竖写“李荣寿编辑”32字,下有其笔名“化仙”之印章,正中为竖写“音乐奇零”书名,下端为横书阿拉伯数字“1928”年份;无目录;“序”只存残页一页,末行书“一九二八年十月漫生于青州偶园”,“漫生”二字上盖有“漫僧”的印章。正文有以下几个部分,依次为:

一、一九二七年留德王光祈给我的几封信;

二、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北京开第二次年会国民音乐组表决通过之议案;

三、西洋乐曲的种类;

四、西洋乐器的种类;

五、关于《少年中国歌》的一封信;

六、乐圣贝多芬百年纪念的一封信;

七、《明日歌》谱的由来;

八、中国乐器考略;

九、中国古代之乐器。

以上均为完整之信件与文章。最后三页有“笙的用法”、“箫的用法”、“笛的用法”、“埙的用法”、“胡琴的用法”、“法兰西的《马得龙》曲”、“德国的莱茵曲与法国的马赛曲”、“西洋音乐教学法之略史”、“皮黄曲的缺点”、“《华夏歌》的由来”、“西洋乐器的种类”、“西洋乐曲的种类”、“乐圣比托芬(今译贝多芬――引者注)”、“歌谣之父修陪尔(今译舒伯特――引者注)”、“乐圣巴哈”、“神童莫擦特(今译莫扎特――引者注)”、“十九世纪音乐创作家华格拿”(今译瓦格纳――引者注)、“什么是五音六律”、“‘律’与‘调”’、“十二律相生”、“律吕相生”、“旋相为宫”、“乐圣贝多芬百年纪念的一封信”、“关于《少年中国歌》的一封信”、“一九二七年留德王光祈与我的几封信”、“中国的古律――三分损益法”、“中国定律之法――上下相生法”、“中国算律之法――隔八相生法”、“中国的乐谱”等标题,应为本书已写或拟写之文章标题与目录设想。末页为作者设计的标点符号图。因此,《音乐奇零》是李华萱一部未完成的“论文集”性质的音乐理论著作。这样的著作形式在我国20年代末期如当完成,将是国内音乐界一部书信、论文汇编集,洋洋大观,非同小可。作者在“序”(残文)中说:“我们中华国人,对于音乐的专技,固不必人人勉强,然不可不有音乐的常识及欣赏的兴趣,我希望着中华民国的音乐教育,日广一日,研究音乐的程度,日高一日,欣赏音乐的民众,日多一日。我这编《音乐奇零》的目的,就在这一点。”说明了作者着眼于普及音乐教育的远大抱负与宗旨。以目前所见该书之篇目而言,其中最有史料价值者,为“王光祈致李华萱”书信五则和“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北京开第二次年会国民音乐组表决通过之议案”两项内容。

一、王光祈致李华萱书信五则

李华萱在《音乐奇零》中亲笔抄录了王光祈于1927年给他写的五封信。

第一封信(1927年4月26日):

华萱先生大鉴:

顷奉手示及大作,拜读之下,不胜敬佩。往日常在上海出版之《音乐季刊》上,屡读先生之著作,久已慕仰,只以远居欧洲,未能聚首畅谈为憾。吾国近时留心音乐学术者,已不多见,留心斯学而又著述不倦如先生者,更为凤毛麟角。弟往昔常欲购买先生所编之《皮黄曲谱》第一、二集及《俗曲集》两种,只以不知出版处所之故,未能如愿以偿,不胜惆怅之至。若蒙先生将上述两种大作见寄,弟当检寄拙著音乐著作若干,或选购德国音乐名谱一二,奉呈左右,以为报酬,不知尊意以为何如?如著作有暇,尚希时赐教言为荷。

著祉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弟王光祈于柏林

第二封信(1927年7月2日)

华萱先生大鉴:

五月十二、十九,两次手示,以及《皮黄》、《俗曲》乐谱三册,均已先后拜阅,敬佩感谢无已。兹寄上拙作音乐书籍三种,即希指正为荷。拙作出版者原不止三种,但多数已为友人索取而去,现在行箧之中,只藏此数,特以奉呈。今年Beethoven百年纪念,德国各地曾为大规模之音乐演奏;兹特精选Beethoven之纪念像片十种,奉赠左右,即乞查收为荷。

尊译《皮黄曲谱》、《俗曲集》两种,极有价值。此后如能继续翻译,当于吾国音乐前途,发生良好影响。

弟之近影及Beethoven之像十张,均夹在书中寄上,即希望查收,得暇并新时文稿赐教为盼。

著祉

弟王光祈拜启七月二日

第三封信(未书日期,按顺序判断,应在1927年8月间):

华萱先生大鉴:

上海中华音乐会所出之《音乐季刊》,尚在继续出版否?弟只接至该刊第五期,便未续到――此外尚有新出之音乐杂志否?如有即希望以其名称,出版者,价值见示,无任感谢;或由尊处邮寄一二,弟当寄款偿还。

又京师各大学联合音乐演奏会,所刊之Beethoven事略,能寄弟一阅否?弟远居欧洲,已愈七载,对于国内音乐消息,非常隔阂,故甚望多读国内出版之音乐期刊也,高此拜托,即颂

著祉

弟王光祈于德国柏林

第四封信(1927年9月14日):

华萱先生大鉴:

手示与尊著《作曲研究》一册以及师大周刊三张,均已收到,至为感谢钦佩。先生对于音乐教育之努力,与音乐著述之宏富,在现代中国,实不多见,弟敬佩异常!

弟在德国研究音乐,至少尚需三年,日与经济压迫奋斗,如将来尚能生还中国,当与足下对座畅谈以谋促进吾国音乐之道也。

著祺

弟光祈再拜九月十四日

第五封信(1927年12月17日,即“关于《少年中国歌》的一封信”):

华萱先生大鉴:

奉读十一月四日手示及乐谱三篇,不胜欣慰感谢之至,惟该信似系由海道寄来,故在途中,约有五六星期之久,以后赐信,请于信面书写Via Librie二字,则当直接由西比利亚铁路寄欧,只须两星期即可收到。

先生以拙作《少年中国歌》教贵校学生,并印成单行本,至为感谢,不知尚能寄弟一二 份否?又该歌之内,“规”此不平,误为“都”此不平;且“上”昆仑山,误为“登”昆仑山;并乞便中改正为荷。

贵校学生对于该歌,果真爱唱,先生何妨以其试验结果,撰成短篇报告,寄登“上海哈同路中华书局编辑所”所出之《中华教育界》以介绍于国人之前。因弟曾为中华书局编有《初级小学音乐用书》四册,大半采用中国旧调,现正在印刷之中;弟颇思此种歌谱,能在学校中实地试验,究竞学生是否爱唱?较之西谱究竟何如?

年祺

弟光祈拜十二月十七日

王光祈致李华萱书信五则在《音乐奇零》中浮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王光祈的书信文本,止1993年统计,所见共有32封。其中在国内期间与政界通讯的文字为18封(含赴德途中一封),多发表于《少年中国》;1920年4月赴德国后,至1935年7月26日,写回国内的书信仅见14封。此外,李岩发现“王光祈致曾琦书”未统计在内。这些信件多为讨论关于“少年中国”之问题,与音乐界联系的书信寥寥无几。因此,王光祈在1927年一年间写给李华萱的五封信更加突显出王光祈音乐史料方面的价值。在这几封书信中,表达了王光祈虽远居欧洲,却对国内音乐界状况及音乐事业的发展依然渴望了解的心情。王光祈赴德自1922年起转学音乐,1927年已经卓有成就,出版了《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1924)、《西洋音乐与戏剧》、《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1925)、《东西乐制之研究》、《各国国歌述评》(1926)等著作以及大量论文,1926年考入柏林大学(1927年4月28日正式注册),致李华萱的信正是他进入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之时,信中的心态体现了王光祈虚怀若谷的品格和心系祖国音乐前途的思绪。“顷奉手示及大作,拜读之下,不胜敬佩。”“上海中华音乐会所出之《音乐季刊》,尚在继续出版否?”“弟远居欧洲,已愈七载,对于国内音乐消息,非常隔阂,故甚望多读国内出版之音乐期刊也。”这些话语都是他这一心境的流露,信中却很少提及他自己研究音乐的成绩与取得的声誉。同时,王光祈信中高度关注与评价李华萱音乐著作的价值,“尊译《皮黄曲谱》、《俗曲集》两种,极有价值。此后如能继续翻译,当于吾国音乐前途,发生良好影响”,“先生对于音乐教育之努力,与音乐著述之宏富,在现代中国:实不多见,弟敬佩异常!”类似的赞扬并非客套虚语,而是王光祈对中国传统音乐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李华萱20年代音乐理论著作成就的恰当评价,凸现了学者间的相互尊重。王光祈作为一位音乐学家,学术上的一丝不苟也在信中体现得异常鲜明。李华萱在学校中推行《少年中国歌》(王光祈词曲),王光祈深表感谢,但依然指出所印歌谱中有两个错字,“并乞便中改正为荷”,治学严谨之精神随处皆见。在为人处世方面,尽管王光祈在德国生活极为清苦,经济拮据,却依然不乏君子风范。李华萱寄赠他《皮黄曲谱》、《俗曲集》、《作曲研究》等著作以及师大周刊并乐谱之后,他回赠“拙作音乐书籍三种”、“弟之近影及Beethoven之像十张”等著作、照片,遵循“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古训,并向李华萱介绍德国纪念贝多芬逝世百年盛大音乐会等活动。同时,这些信件文笔精练流畅,体现了王光祈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如其人,小中见大,王光祈致李华萱的五则信件中,他的学术人品表露无遗,读来格外亲切,更为人性化。这些在论著中是难得一见的。王光祈在德国时,“他几乎天天上柏林国立图书馆,他的不少著作都是在图书馆写成的。由于营养不足,加以疲劳过度,他不止一次地晕倒在罔书馆,有时头痛难忍,他就左手按住额头,右手奋笔疾书。这种顽强精神,见者无不钦佩”。。他献身于学术,对自己生命之不测似乎有一种预感,在信中说:“弟在德国研究音乐,至少尚需三年,日与经济压迫奋斗,如将来尚能生还中国,当与足下对座畅谈以谋促进吾国音乐之道也。”他在1924年7月底写给曾琦的信中也曾说:“弟在欧洲至少尚有三四年之勾留,在此三四年之内,如不病死,则拟编辑音乐丛刊三十种左右……是即弟在留学期间所以报答社会之道……我兄读此,当能了解弟所以不愿急于回国之意。”王光祈报国有心,天不假年,中国近代音乐家命运许多如是,读来令人怆然。

信件中另一重要发现是王光祈自述曾为中华书局编《初级小学音乐用书》四册,而且“大半采用中国旧调”,作为小学生唱歌的曲调来源,这些教材“现正在印刷之中”。“旧调”一般指中国民歌小调与京昆曲牌的曲调。王光祈期望在学校中做一实地试验。这是王光祈和黎锦晖在同一时期所做的同一工作。黎锦晖将“中国旧调”用于“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创作之中,而王光祈则更进一步将之编成歌曲直接作为教材供小学生歌唱,具有异曲同工之意义。两人地处一东一西,都用“中国旧调”做儿童的精神食粮。在王光祈看来,是一件很平常的教育实验;在黎锦晖则为大逆不道,成众矢之的,遭万人唾弃,做了传统音乐的“牺牲品”。两两相较,感慨良多。因之,“关于《少年中国歌》的一封信”尼有学术意义。这封书信日期为1927年12月17日,中华书局应于1928年或稍后出版。然而,《初级小学音乐用书》四册目前不见于任何王光祈著述及研究资料,究竟是半途夭折、未曾出版,抑或至今尚未发现、不知下落?既给音乐界留下了一个谜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对于研究王光祈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国传统音乐价值观认识以及音乐创作实践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回顾意义。

二、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北京开第二次年会国民音乐组表决通过之议案

1923年8月21日,在清华学校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年会。“中华教育改进社”于1921年12月成立于北京,属于“五四”时期民间性质的教育社团,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进步为宗旨。蔡元培、黄炎培等为董事,陶行知为总干事,下设32个专门委员会,其中包括“音乐教育委员会”,共召开过四届年会。1922年10月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召开;第二届年会于1923年8月在北京举行;第三届年会于1924年7月3日在济南举行;第四届年会于1925年8月17日至23日在山西太原举行。在第二届年会上,萧友梅任“国民音乐组”主席,黄继文任书记,李荣寿提出了“京都亟应设夏季音乐讲习会招集各省音乐教员讲习理由”、“全国学校宜悬国歌挂图”和“吾国皮黄在国民音乐中有无存在之价值可否采取作乐界之参考”三项提案。先由李荣寿说明理由。

在第一项提案中,他说明:A 现在音乐教育不发达之原因(包括师资缺乏、办教育者多忽视音乐教育、缺系统的研究、教法不良、虽有新制民歌不能普遍宣传等内容);B 设夏季讲习会之必要(包括增加担任音乐教育 者之乐理知识、提高音乐教育、使音乐为有系统之学科、改良教学法、时间经济问题等内容);c 办法(包括举办夏季音乐讲习会会址、听讲员、讲师等内容)。会议决议通过。“唯会址‘北大或男女高师暑期学校附设’一项改为‘由各省高等专门学校暑期学校附设’。”议案名称亦改为“各高等专门学校亟应设夏季音乐讲习会,招集各省音乐教员讲习”。将提议由北京扩大至全国各省。这一提案对于20年代中国普通音乐教育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在当时普遍存在着忽视音乐教育、师资缺乏、教法落后等时代性的现象,李华萱作为身临教育第一线的师范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解决办法等几项环节都做出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议案获得通过。在1923年北京政府期间能够提出这样的议案,说明李华萱具有相当前沿的全局性的音乐教育观念。

第二项提议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认为国歌(《卿云歌》――引者注)代表国家之精神,宜在全国中小学校悬国歌挂图,以求普及。提议获得通过,当无可非议。

第三项提议“吾国皮黄在国民音乐中有无存在之价值可否采取作乐界之参考”,显示了李华萱对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价值之认识。提议理由认为:“吾国皮黄盛行全国,然近今研究乐学中多不注意讨究。吾想,一国有一国之精神,一国有一国特性。文化之盛衰,风俗之厚薄,国民性之刚柔,与音乐俱有深切之关系。皮黄集国人之声情,根古乐之遗响,逐渐脱化,日异月新而成。曲质慷慨激昂,庄严深厚,喜怒哀乐,变化自如,是国性之音乐也。用取其调,改良戏词,未尝非社会教育之一助。可否采取,加以改良,译成世界共通乐谱,用作乐界之参考焉。”这一提案由主席萧友梅提出“修正案”如下:“吾国古今乐曲在国民音乐中定有相当价值,应组织研究会(由中西音乐专家担任)将所有现成乐曲译为世界共通乐谱以备作曲家之参考。”李华萱这一提议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相当重要的学术意义。京剧唱腔保存着中国戏曲音乐之精华,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译成世界共通乐谱,用作乐界之参考”,无论对于传统音乐之搜集、整理、保存,或作为音乐创作、研究之参考,均有无可估量之价值。李华萱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见地,并且自己付诸实践,以五线谱翻译《皮黄曲谱》出版,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实在是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萧友梅提出的“修正案”更具有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他将李华萱提出的“皮黄”修正为“吾国古今乐曲”,将译谱范围扩大至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与当时现存的音乐作品,这无疑是一项无比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难以实现。中国近代音乐家总是寄寓着美好而崇高的理想,他们对音乐文化发展的宏观认识总是远远地超越于政府机构决策之前。李华萱的“提案”和萧友梅的“修正案”,相当于建国后音乐界所做的“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集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此时距李华萱和萧友梅提出的议案已经将近7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传统音乐也已经大量失传乃至濒临灭绝之边缘,与20年代社会与民间存在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传统音乐学界有大量数据可以证明。是音乐家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过于“超前”,还是历史发展规律只能如此?无论如何,李华萱和萧友梅的历史超前意识已经在这一议案中留下了历史记录。

李华萱当时作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青州)的一个普通音乐教员,能够在全国性的音乐教育会议上一人提出三项议案,并均获通过,说明他作为一位音乐教师所具有的敬业精神、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在当时中学、师范音乐教师中是极为罕见的。他一生的教育业绩,奠定了他作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的历史地位。

三、李华萱的教育业绩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搜集整理的贡献

李华萱(1895~1965.12.9),祖籍江苏宿迁县,出生于济南。原名李荣寿,笔名漫生、漫僧、李少勋、海韵、化仙等。幼年随其父亲学习京胡,对他熟悉皮黄唱腔与曲牌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民国前曾随山东高等学堂音乐教员李佩芝学习西乐,又随王露学习古琴。自云:“余幼年读书于历下明湖之滨,时己酉年(宣统元年,1909年――引者注)夏,适东武乐家王露心葵先生自东瀛归来,寄居山左公寓,倡设音乐传习会于题笔堂,余以爱好音乐之故,前往报名人会。”李华萱时年14岁。新近在李华萱遗物中发现与其师兄海门的合影照片,两侧有李华萱的亲笔题词。其始云:“民五夏,王师心葵寓济南之渠园,与夏溥斋先生至厚。渠园者,溥斋先生之别墅也。寿不时往从王师学琴。师兄海门亦舆焉。次年分袂,各自东西,忽忽十阙寒暑,心师已归道山,溥斋亦因事东渡……”民国五年为1916年,照片则摄于“丁卯仲夏”(1927年夏)。此乃李华萱亲述两次随王露学琴之史料。因此,李华萱是最早随王露学琴的弟子之一,时间在王露于济南大明湖畔成立“德音琴社”之前。1912年李华萱免试人山东高等师范艺体科学习音乐与美术。1914年毕业后,先后在山东武定师范、山东省立第四中学任教。自1916至1928年一直在山东省立第四师范(青州)任音乐教员,时间长达14年之久。1920年8月,曾参加中华美育会在上海主办的“第一次夏季图画音乐讲习会”。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北京成立,他被聘为“国民音乐组”成员。1923年8月在清华学校召开第二次年会时,李荣寿提出之三项议案均获通过。1930年初,他曾赴武汉湖北省立师范及省立一中任教,同年冬返鲁。1932年春任山东省立七中(济宁)音乐教员。1933年,受聘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济南)任教,同年秋,任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艺术科主任。期间,曾研究写作《大成乐考》一书,不幸手稿在邮寄途中丢失。只在当时山东报刊上发表书中“曲阜孔庙大成乐器考(二)”一节,日期为1934年12月。1937年,他参加山东教育界组织的“抗日战地工作团”,途径临沂时,韩复渠下令解散该组织,而流离于泰安、济南一带,以卖画为生。抗战期间,因敌机轰炸,弹片击中李华萱腿部,落下了跛腿的残疾。1937年7月21日,国立音专第315号布告,其中有“庶务员兼男生指导员欧阳冶期满解聘,下学期该职由李荣寿担任”之记载。但他一直未赴上海任职,缘由不详。1938年冬赴青岛,先后在青岛市立男子中学、文德女子中学、崂山中学任音乐、美术教员。1944年,曾发起组织“青岛市国乐研究会”。建国后,任青岛市立一中教师。1952年调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任教。1954年任艺术系代主任。曾任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山东省第一届政协委员。60年代李华萱专心整理王心葵制琴专著《斫桐集》与琵琶曲集《玉鹤轩琵琶谱》。1965年12月9日在济南患肺癌病逝。

20世纪20年代是李华萱音乐著述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音乐杂志》,自1920年3月创刊,至1921年12月共出版两卷20期(其中有5期为双月合刊)。其中以李荣寿名共发表曲谱(包括作曲、搜集民间曲牌及古琴译谱)17首,文章14篇,成为该杂志作者群体(如王露、萧友梅、杨仲子、陈仲子、黎锦晖、刘天华等人)中发稿最多的作者之一。有时一期杂志上他一人作品占有三四篇(首)之多。作曲如《得意进行曲》,古琴译谱如《平沙落雁》,民间曲谱如《罗江怨》、《大成曲谱》等;文章如《我对于我国学校歌曲当改良的刍议》、《教授西乐谱的研究》、《笙的用法》、《说埙》、《皮黄的缺点》等等。1924年,在《音乐季刊》。上,以李荣寿名发表了《说德国的莱茵曲与法国的马赛曲》、《作曲研究》、《近代音乐家小史》等文章及《接收青岛纪念歌》(作曲)、《武家坡》(译谱)等作品。这些文章,或属于学术之见解,或乃是教学之心得,或反映作者传统音乐知识之广博,适应了“五四”时期人们对音乐文化多层面知识的需求。作为山东省一名中学、师范音乐教师,能够在北京、上海的音乐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并出版《教育唱歌集》、《爱国唱歌集》、《应用唱歌集》、《英文唱歌初步》、《风琴练习法》、《世界著名乐曲》、《世界国乐谱》、《军乐讲义》、《步号大进行曲》、《步号进行曲》、《新编步号曲》、《作曲大概》等一系列音乐教材和《作曲研究》、《俗曲集》、《皮黄曲谱》等论著曲集,在当时全国音乐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建国前李华萱长期在山东武定、青州、济宁、济南、曲阜、青岛等地投身于中学、师范音乐教育工作,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1925年3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发给他“文杏章”,以表彰李华萱教育方面业绩。“教育部文杏章执照”如下:

兹查有李荣寿办理教育成绩卓著,合于教育部颁给文杏章条例第一条之规定,由部给与四等三级文杏章,应填给执照以资证明。

教育总长马叙伦

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日

文字第九八号

“文杏章”是北京政府时期教育部为表彰有突出贡献教师的一种举措,获得者享有很高的荣誉。李华萱在20年代能够获此殊荣,说明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全国影响的音乐教师,在我国近代中学、师范音乐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李华萱对于搜集与整理我国传统音乐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五线谱编译的两册《皮黄曲谱》分别于1923年6月和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皮黄曲谱》(一)收有12段京剧唱腔,《皮黄曲谱》(二)收有7段京剧唱腔。李华萱在“卷头语”《皮黄的价值》中说:“此编《皮黄曲谱》是我研究音乐之一得,我想:皮黄,在我国音乐史上也可以占有一个相当的地位;在世界各国国民音乐中也可算是一小部分。我把他制成共通的乐谱,即可以便于我国深知泰西音乐的人去研究他;又可以使中西音乐沟通起来,并且可以使外国研究我国音乐的人知道皮黄的真相与价值。此是我编辑此编的意思。”王光祈信中高度评价了李华萱在搜集、整理传统音乐方面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价值,认为“尊译《皮黄曲谱》、《俗曲集》两种,极有价值。此后如能继续翻译,当于吾国音乐前途,发生良好影响。”同时,《皮黄曲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用五线谱记写的京剧唱腔集,比刘天华用五线谱记写《梅兰芳歌曲谱》(1930)要早七年时间。他编译《皮黄曲谱》是为了沟通中西音乐,使更多的人研究中国传统戏曲,并作为音乐界的参考,这样一种音乐思想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尤其是许多音乐家认为京剧也是“靡靡之音”的时代背景下,李华萱所做的工作有着超越时代的意义。

李荣寿编辑的《俗曲集》于1925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采集了“国内谣曲、风俗曲、流行乐译成共通乐谱,定名为《俗曲集》”,“本编以考究吾国乐曲之旋律及乐式为主旨”,“为研究中国乐之辅助品并非学校教授课本”(“编辑大意”),说明了作者编辑之缘由与宗旨。集中收有传统音乐曲牌(鸳鸯扣)、(茉莉花)、(老十翻)等42首。包括有民歌曲调、京剧曲牌、昆曲曲牌、寺庙音乐、说唱曲牌、古琴曲等,均以五线谱记写。萧友梅为之作序云:“改良记谱法,为促进音乐最大原因之一,已成不可掩之事实。……顾一国之中,必有所谓国民音乐(folk music或folk tulle)。此种曲调,虽无精密的记谱法,亦常存在于国民听官之中。唯辗转相传,日久难免以讹传讹之点。为今日计,如欲保存此种有特性的曲调,莫如速用万国通用记谱法译记之,俾可供作曲家与音乐史家之参考。李荣寿先生研究国乐多年,近以所译《俗曲集》示余,并邀为之序,欢喜应之。唯细阅各曲,未曾注明其来历,恐尚不足以博史家之信仰也。深望李君能补注之,俾研究斯道者,多得一臂之助云尔。”因之,李华萱在出版时增加了部分曲牌之来源。如(老僧扫殿)、(泰山景)、(小青杨)注明为“傅翼汉先生口传”;(罗江怨)、(傍妆台)注明为“昌邑李国章先生口传”,(豆叶黄)注明为“今僧口传”等等。作者明智之举还在于收入曲牌时只留旋律,略去唱词,“以考究吾国乐曲之旋律及乐式为主旨”,避免了俗曲小调中歌词“庸俗”的负面影响。《俗曲集》是我国近代第一本用五线谱记写大量传统音乐曲牌的文本。因此,李华萱与刘天华一起有着我国近代早期采集、整理传统音乐之开拓者的历史地位。李华萱与萧友梅20年代初相识后,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萧友梅颇为赏识李华萱的才干。在萧友梅病重之际,李华萱还特意为他定制一柄手杖,以示关爱,手杖尚未送出,便传来萧友梅逝世噩耗。这一遗物成为两人生前友谊的历史见证。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拓展;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60-02

音乐课需要作业吗?这是我从教以来经常在思考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适当的音乐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领悟音乐的美妙,享受生活的乐趣。然而,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几乎所有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音乐课后不布置作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提起,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茫然,甚至不解:“音乐”能有作业吗?又会有什么作业呢?作业会以什么形式反映呢?它是不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实,作业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作为一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的学科,更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所以,音乐作业的设计将更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等理念为指导;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审美情感的培养;更注重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增强;更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形式将更多样,更具愉悦性、趣味性、生活性。

一、表现体验型作业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表现体验型作业时要注意以音乐为本,激发兴趣,引发想象,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养成学习音乐的好习惯。

1、用“爱”演唱,陶冶情操

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学完一首歌曲后,让学生再唱一唱,不仅可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演唱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这也是音乐课后作业的常用形式之一。如:我在教学完一年级上册第三课《温暖的家》后,布置学生把《温暖的家》唱给家人听一听,并让家长写下听后评语,还提出了“爸爸妈妈最爱你,你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的问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用“爱”的声音,声情并茂的演唱,博得了家长的喝彩。在下次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纷纷向我汇报:“妈妈说我唱的好听极了”“奶奶夸我长大了”“爸爸让我继续努力”……可见,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轻松地使学生巩固演唱技巧,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学会了关爱他人,陶冶了情操,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2、用“心”演奏,享受乐趣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使器乐演奏练习变得严肃、枯燥。要知道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兴趣,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培养演奏家,更不能使器乐演奏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要一改以往的那种形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因地制宜,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自觉练习中享受乐器带来的愉悦。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的音乐故事《司马光砸缸》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制作,或邀请同学一起制作能表示音高、音低、音长、音短的乐器进行表演,而且在下次音乐课中还要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学生听完以后觉得非常好玩,于是纷纷尝试,在上课时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新奇乐器”――有废旧铁环做的“三角铁”、有自行车铃盖做的“碰铃”、有矿泉水瓶做的“沙锤”、有木棍做的“蛙筒”等等,由于乐器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所以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兴趣极浓,参与热情极高,可见,只有让学生自觉地、用心地去做、去演奏才能发挥器乐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真正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3、用“情”表演,感悟音乐

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和动觉器官。孩子们把全身心的情感都投入到歌曲之中,边歌边做,载歌载舞,既能表达孩子对歌曲的独特感受,又可以通过表演更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如:我给二年级学生布置了表演作业“小红帽”后,学生回去都准备了一番,当我检查他们的作业时,发现他们自备了道具(小红帽、糕点、小篮子等),而且,他们还互相合作,分别扮演“小红帽”、外婆、妈妈、大灰狼等不同的角色尝试着进行了表演,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试想,假如我没有给学生布置表演作业,学生也未有准备,自然就没有道具,课堂上怎么会有如此好的表演效果呢?

二、创造活动型作业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领域,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我们要适时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资料搜集,拓宽知识

资料搜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上网、读书、看报、询问、调查等形式,进行一些音乐素材的收集,辅助音乐学习,积累音乐知识,能用自己独特的见解来了解音乐,从而进一步认识周围的世界。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多彩的乡音》单元后,我让他们搜集各种民歌,简单了解相应的民族知识,并在班级音乐课中,举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民歌大联唱活动。这不仅仅是我们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过程,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音乐特长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活了兴趣,拓宽了知识。

2、欣赏体验,引发共鸣

音乐教学包括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提倡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结合,要让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尊重艺术作品,感知音乐情感。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对鲜花》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鲜花画出来,让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并让孩子们拿回家送给爷爷奶奶,还要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欣赏黄梅戏《对鲜花》。孩子们听了后,激动地说:“《对鲜花》还有黄梅戏,我一定要看看”。又如:在学习完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雪绒花》之后,我布置学生观看了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在课堂汇报中,学生各抒己见,理解独特,态度积极,参与度高,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不同艺术领域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懂得了尊重不同的艺术作品,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了艺术情操,引起了共鸣。

3、即兴创造,升华情感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觉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因此,音乐课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音乐课后作业必须包含创造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可分为给歌曲配打击乐伴奏、根据歌曲新编歌词、即兴律动、即兴表演、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旋律填空等等。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三课《青春舞曲》后,由于歌曲轻快活泼,学生很喜爱,很快就学会了。但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歌曲的情感,我马上适时的布置学生根据音乐自由创编动作,展现歌曲情绪,并要求课后把它编排成一段集体舞蹈,表演给亲戚或家长欣赏。刚把作业布置完,学生就蠢蠢欲动,兴奋极了。又如:在欣赏完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后,我布置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创编音乐故事,在下次音乐课堂的展示中,有小鸟、鸭子、大黑猫;有老爷爷、彼得、猎人;有头饰、有面具,孩子们表演的惟妙惟肖,充满了乐趣。再如:在教完一年级上册第五课《在农场里》后,我让孩子们模仿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并让他们把这些叫声创编成歌词,演唱到旋律中去,孩子们高兴地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猪叫,一会儿学鸡叫,一点儿也不羞涩,课堂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其实,即兴创造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具体的例子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虽不能一一列举,但显而易见,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肯定了创造型活动对学生的深远影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感。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5

一、音乐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助于激感

我们学唱一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旋律时,脑海中就会呈现歌曲意境的视觉形象。人脑思维或学习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输入到大脑,进行整理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充分达到这种认识的整体性要求。如在学唱五年级下册歌曲《乡间的小路》时,先给学生展示乡间小路的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会歌曲的情感,再配以优美的旋律,学生好像置身于歌曲的情感中,再通过钢琴学唱,很快的学会歌曲。如果再加以视频资料辅助,就能更好地在学唱时理解歌曲的情感,体会更深层次的意境。达到视听结合,音效融为一体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传输多媒体,不仅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共享其多媒体信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把握和认知。小学生喜欢形象生动变幻无穷的新奇事物,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概念等基础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事物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唱一年级音乐下册《柳树姑娘》时,先通过网络创设出河边美景,柳树成荫、蓝色天空。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寻找生活中的美景。再通过网络搜集歌曲《柳树姑娘》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学会表演,学会创造。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学生已经能很轻松地唱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让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为已经在电脑中设置的歌曲图片以及音乐标题打分,学生积极性提高,兴趣高涨,音乐课学习氛围也更浓。

三、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可以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也可以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我曾经做过一个课件,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歌曲《在一起》。在这个课件上,我运用生活中各种事物,形成融汇在一起,让学生寻找答案,他们能很快找出这些组合。还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就是用星星和月亮组合,珍珠和玛瑙结合在一起。告诉大家,其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组合,学生猜出我国少数民族在一起,以此教育学生全中国包括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在一起,这样的世界才会更和谐、更团结。

四、音乐课的自主学习,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来自教师和计算机的信息,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操作实现反馈,由教师和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情况决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金孔雀轻轻地跳》歌曲学唱时,我运用一些孔雀开屏的图片以及舞蹈家的孔雀舞,激发学生对孔雀的喜爱,并让学生积极学跳孔雀舞,在学唱的同时并做出基本动作。然后让同学分组交流、讨论、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基本动作,还能为别人评价,找出不足,互学互补。

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固然重要,但我们应该正视这样的教学运用,只有适当的加以多媒体配合,才能给课堂增添激发兴趣的成分,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出音乐教学的本质,再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6

一、歌词讲解失去音乐课特点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海》教学片断(人音版第二册)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教学情景:教师将《海》的伴奏音乐进行循环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幅蓝色的大海画面。学生深情地读“大海啊望不到边,多广阔的海”,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另一幅月夜的大海画面。学生继续读“太阳啊已经下去,月亮升上来”。]

师:孩子们,老师没有从你们的歌词朗读中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月夜的美景。

[教学情景:教师结合音乐与画面深情地朗读歌词并讲解大海是如何的辽阔与美丽,大海资源是如何的丰富等,目的是想启发学生深情地读出大海的辽阔、月夜的美丽。]

师:孩子们,请深情地再读一遍歌词。

[教学情景:学生按教师要求读好第一段歌词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歌词的教学。](此教学环节用时近十分钟)

从表象看,该教学环节是在音乐的弥漫下结合图片朗读歌词较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只要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完成歌词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将歌词讲解得太细,已经完全将歌词朗读变成了语文课中的配乐讲解。其实朗读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让他们在音乐弥漫中了解、认读歌词而已,教师没有必要用语言注解得太多。

二、多媒体依赖造成教学负担

教学案例一: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教师带领学生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了很多音乐活动,并学习新歌曲,收到很好的效果,接着……]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情景:教师正准备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时。计算机突然死机了,该教师在计算机旁左弄弄右摆摆了好一阵子。眼看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才坐到钢琴旁,一弹伴奏令人哗然:首先歌曲是降E调,该教师弹的是自己熟悉的调。给人一种歌曲调偏低的感觉;在学生演唱一遍歌曲后,可能该教师觉得弹D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位置和状态都没有弹降E好,于是决定弹降E调让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这一次不知道是该教师平时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还是本来自身教学基本功就不够,总之她的伴奏无数次地出现错音。完全影响了学生的歌曲演唱及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现]

教学案例二:聆听音乐《霍拉舞曲》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情景:教师在上课前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的现场。]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播放《霍拉舞曲》,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跳圆圈舞。)  师: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开心?  生:舞蹈、音乐。  师:对,这首欢快、热情的《霍拉舞曲》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请同学们选一种颜色来代表音乐的情绪。

[教学情景:学生回答“蓝色”,教师请学生再想想有没有其他颜色更代表热情,学生又回答“黄色”,该教师还是请孩子们再想想……如此这般了好一阵子终于有学生回答出了“红色”,该教师如释重负地说“完全正确”。]

原来这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作的是“红色”代表热情的情绪,如果学生没回答出“红色”那她就没办法出示制作的教学课件。其实学生回答什么颜色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认为哪一种颜色在自己心中代表热情就行。

从上面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课堂固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但是,过多依赖多媒体反而变成教学负担,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对音乐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还容易形成对多媒体伴奏的依赖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语言还变相地在注解音乐,其实,音乐是非语意性的艺术,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体验、感知。

三、新课导入失去音乐之源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组织学生快速地将情绪投入到音乐课中,接着……]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坐在地上,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放在小凳上。

[教学情景:学生快速准备好]

师:请听老师的谜语并在纸上画出谜底“这是什么?”

[教学情景:教师语言导入:“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把老师的谜底画出来。  [教学情景:静悄悄的音乐教室,学生苦思冥想画老师出的谜语的谜底,有画马的、有画马车的、有画钟的……时间过了很久终于有部分学生举起小手,告诉老师已画好谜底,于是该教师请部分学生出示谜底并公布答案。]

象这种离开音乐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看似新颖但有违《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来猜这个谜语,这样既生动有趣又不离开音乐,很合乎《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四、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脱离音乐之本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五册)

[教学情景:课堂上,教师以舞蹈、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内蒙古草原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方的孩子)

师:那你们想了解内蒙古草原及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吗?

生:想。

[教学情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内蒙古的图片。绘声绘色地介绍草原的辽阔、蒙古族服饰的美丽、牧民的热情好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整个民族风情拓展用时十三分钟。](这一教学片断完全是在上社会课)

象这样对相关文化的拓展未把握好度而将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的例子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拓展相关文化时应注意《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即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7

一、本学期要实现的实验目标:

1、提高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充分利用主题资源库、百度搜索、教师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平台开展实验.

3、结合具体的实验课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整合实验的参与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具体实验课例:

1、第二单元 《晨》

本课从从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以“晨”为情景主题,编排了二声部歌曲《清晨》、管弦乐曲《晨》的听赏以及听赏与跟唱歌曲《早晨的歌》等内容,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并从中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通过网络感知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利用网络的直观特点,去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 中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多方位的让学生体验早晨的美。通过百度等手段力求全体孩子充分地参与进来,从而更深地去理解音乐,体验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们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感。

2、第四单元 《雨中乐》

“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本课以教材安排了歌曲《踩雨》、《大雨和小雨》和乐曲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以及音乐活动《找邻居》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听赏,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激发学生对雨水声响的兴趣和模仿欲望,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愉快、美好的生活。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在网络上欣赏不同的听雨、唱雨、说雨、戏雨、踩雨等情景作品,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第五单元 《藏族的歌》

《藏族的歌》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极富韵律感的二声部合唱曲,两段体结构,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欢快,尤其是第五、六小节,旋律节奏拉宽,在高音区回旋,犹如高山的呐喊,之后旋律又恢复到活 泼欢快之中,给人感觉歌曲虽简短却富有变化,很是好听,在配合藏族的踢踏舞,呈现出藏民们载歌载舞、热闹欢快的生活场景。本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百度和教师博客让学生看看西藏的风光,教学生说说藏语,并用藏语中的“你真棒”等对学生的行为语言及时地进行鼓励性评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直观性强、信息面广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藏之旅的情境,用西藏的民族风情之美、自然风光之美、音乐艺术之美吸引学生,展开认识西藏——走进西藏——歌唱西藏——赞美西藏4个环节的教学。

第六单元 五环旗下你我他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新编教材第七册《五环旗下你我他》单元中的一节音乐课,我整合了这个单元中的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学唱歌曲《奥运会金牌多》,这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给孩子们勾勒了一幅20xx年的奥运赛场上健将奋勇拼搏的激烈场面,而这些健将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第二个内 容是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第三个内容是“运动场上”的音乐游戏活动。我把这三个内容完整的穿插在一起,在一节音乐课上完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题资源网站,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运动赛场比赛”的环 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针对儿童好动,爱玩,喜欢获得奖品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一系列游戏活动,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具体 的时间安排如下:

九月上旬 第二单元 《晨》

十月下旬 第四单元 《雨中乐》

十一月 第五单元 《藏族的歌》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8

2012年9月到次年6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微课比赛之一。音乐微课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赛学科,代表了它目前在我国的一个初步发展状况。因此,笔者对这次参赛的音乐微课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思考和总结。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的参赛作品共有23100份,涉及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参赛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各个门类,授课年级主要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参赛的400多份音乐微课,约占所有参赛作品的百分之二。文章将音乐微课进行分类整理,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课进行客观、系统地描述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当前,我国的音乐微课正处在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并根据其类别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音乐微课作品分析

此次参赛的音乐微课作品种类颇丰,涉及声乐、器乐、识谱、编创、律动、音乐软件等各个领域,授课年级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其中还有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微课。音乐微课的视频时长通常都在10分钟左右,个别短的有2分钟的,长的也有十几分钟的。笔者将参赛的音乐微课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唱歌”微课、“乐理”微课、“欣赏”微课等。

(一)“唱歌”微课

唱歌课通常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力军”,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唱歌”微课同样是这次参赛的音乐微课里最多的课型之一。下面以获得大赛三等奖的山东潍坊海化开发区实验小学张淑芹老师的《小雨沙沙》为例:

《小雨沙沙》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唱歌课,这节微课张老师用了9分31秒。视频的开始,随着动感的音乐,出现了本节课的题目、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授课者的信息;之后,正式开始上课,展现的是平时张老师给学生上课的画面,学生们跟随老师弹奏的《粉刷匠》,一边唱一边做身体律动;张老师随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学生们分别说出了是“下雨声”、“鸟叫声”和“水的声音”,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并以小胖娃和小胖妞的故事导入了本节课;播放《小雨沙沙》,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老师让学生根据歌词说种子发芽的过程,同时张老师使用沙锤打节奏;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表演和演唱《小雨沙沙》,并请同学上来表演;微课结束。

本节微课更像是我们平时音乐课堂教学的录像,只是时间上大大缩短了。整节课的教学相对比较完整,有丰富的身体律动和表演,同时老师跟学生也有很多互动。

(二)“乐理”微课

“乐理”微课在参赛的音乐微课作品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包括识读乐谱、感受音乐的各种要素(力度、速度、节拍、节奏、音色等)等。下面以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纸坊中学张璇老师的《认识五线谱》为例:

这节微课选自七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时长9分6秒。整节微课,张老师主要以图片形式展现,用幕后讲解的方式上课。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讲解:1.什么是五线谱;2.五线谱的构成;3.认识音符;4.音符的正确写法;5.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最后,张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识谱小技巧、《五线谱歌》和音乐跳棋游戏等。

本节微课,张老师完整而细致地为大家呈现了五线谱的学习方法,其上课形式与“可汗学院”的较为接近。尤其是张璇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可见作为老师,标准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张老师将音乐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欣赏”微课

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次大赛中,“欣赏”类型的音乐微课也有很多,如山东潍坊市临朐县龙岗初级中学孟庆香老师的《音乐欣赏》微课:

这节微课时长3分49秒,其授课形式既不同于唱歌课《小雨沙沙》,又不同于张老师的《认识五线谱》,它是在后者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将授课者讲课视频以小窗口形式放于整个微课窗口的右下方。这节课,孟老师主要带领大家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和《黄骠马》,目的是让学生辨别乐器和音色。首先,初次聆听,让学生辨别吹管乐器与拉弦乐器,继而了解马头琴与葫芦丝的特点;再次聆听,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乐器音色的记忆;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创作。

本节微课,孟老师主要是介绍整个上课的具体流程,除授课形式与前两个课例不同以外,还增加了“课前作业”――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傣族和蒙古族的生活、地理等特点,以及“课堂练习”――民族、相关乐器、相关乐曲的连线,内容丰富多彩。

(四)其他音乐微课

除以上三种音乐微课类型之外,还有关于器乐、课程设计、音乐软件、音乐律动、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微课。如:

“器乐”微课:《打击乐器小合奏练习》、《西洋管弦乐器》等。

“综合”微课:器乐综合课《小乌鸦爱妈妈》等。

“课程设计”微课:《导入过程解读与设计》(三等奖)等。

“音乐软件”微课:《利用音乐软件进行节奏编创教学》(一等奖)等。

“音乐律动”微课:《奥尔夫律动舞蹈》等。

……

三、对于音乐微课的启示与思考

音乐微课在这次大赛中的数量比例虽然较小,但是从参赛作品多样的种类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于新生事物“微课”还是充满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学习,寻求创新,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当然,由于我国的音乐微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难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除了音乐微课的数量少,其质量也有待提高;内容不够精,形式不够规范;缺乏与学生的真实互动及效果展示;等等。

上一篇:竞选学生会主席范文 下一篇:信息管理概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