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21 18:11:18

比尔盖茨名言篇1

【关键词】中学英语,格言警句,教学效果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深厚,很多格言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一句简短的格言警句,说明很深奥的道理,也令人终身难忘。同样,在英语中也有很多格言警句精辟深邃,能阐述真理,启迪来者,陶冶性情,激励上进;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巧于应用这些格言警句,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在词汇教学中,用格言警句增强记忆效果

将一些重点词汇放在格言警句中,学生在记住格言警句的同时,就记住了单词,同时增强了对词汇的理解。例如学time这个单词时,通过组词造句,进行惜时勤学教育,可引用下面警句:Time is money.Time is life.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时间是金钱。 时间是生命。万物皆有时,时不可失。)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去收集自己崇拜的名人关于时间的谚语,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语言应用中,认识时间的宝贵。再比如,在教end,learn,knowledge等单词时可选用下面句式:There is no end to Learning.(学无止境), 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

2.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用格言警句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格言警句,但日常生活大家讲多了,学生也听烦了,加上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往往不能很深的理解,而贯彻爱党爱国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陶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英语教学上如果我们能融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引用格言警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教“with”和“without”时用以下句型:

With the Party's leadership, we can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会排除万难)

With out the Party there is not a great new Chin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only”这个词时又举出:

Only socialism can save Chin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强调句型结构后,可引导学生这样组句:

It's the Party that leads us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校与生活时,我们可以用以下名言:

Your school may have done away with winners and losers, but life has not. In some schools they have abolished failing grades; they’ll give you as many times as you want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This doesn’t bear the slightest resemblance to anything in real life. (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作出类似区分。在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就会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各种各样的组词造句都可适当地应用一些格言警句去感化学生,文道配合就能达到育人目的。

3.结合书画表达训练,用格言警句详述写作内容

充分利用经典的,简短的成语故事,老师和学生一起译释成语故事,布置学生经常写日记,编写好人好事的生活短文,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道理。由认识到提高,由理论去指导行动,既可提高思想觉悟,又可提高写的能力。比如用“With time and practice the leaf of the mulberry becomes satin. ”(只要功夫深,铁锤磨成绣花针)用这样的谚语 去启发学生短文。用“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去写“拔苗助长”小故事。这样启迪学生勤奋上进,遵守客观规律的科学心态。

4.结合课文教学和阅读指导,用格言警句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课文教学时,我们不要就课文来讲课文,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旁证。例如教“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时,用毛主席诗词中的警句“Nothing is hard in this world if you dare to scale the heights.”(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要做新世纪的主人就要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坚持像马克思、毛泽东等伟人那样刻苦用功。比如学生欣赏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就说过Life is not divided into semesters. You don't get summers off and very few employers are interested in helping you find yourself. Do that on your own time. (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用他的话激励学生刻苦用功。同时收集和编写一些短文,作阅读指导材料,配合应用。

5.使用格言警句去指导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

现在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他们把成功人士作为自己的偶像,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比如,很多学生欣赏比尔盖茨,他们希望将来能像比尔盖茨一样成功,比尔盖茨有十大经典人生定律,老师如果用比尔盖茨的话来引导学生,就很有说服力。

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The world won't care about your self-esteem. The world will expect you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before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If you think your teacher is tough, wait till you get a boss. He doesn't have tenure. (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If you mess up, it's not your parents fault, so don't whine about our mistakes, learn from them.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我们的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

Before you were born, your parents weren't as boring as they are now. They got that way from paying your bills,

cleaning your clothes and listening to you talk about how cool you are. So before you save the rain forest from the parasites of your parents'generation, try “delousing” the closet in your own room.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的酷。所以,如果你想消灭你父母那一辈中的“寄生虫”来拯救雨林的话,还是先去清除你房间衣柜里的虫子吧。)

Television is not real life. In real life people actually have to leave the coffee shop and go to jobs. (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以上是挑选的几条,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去查找完善内容,也可以找其他自己喜欢的人的名人名言。

6.结束语

比尔盖茨名言篇2

一、教学中的几个难点

1.篇幅较长,如何读

教材中除两篇课外阅读《蒙哥马利》、《比尔盖茨》外,其余八篇文字都在万言以上。放在课堂上阅读占用教学时间太长,显然不现实;放在课下阅读,要求就容易落空,效果不会很好。如何让学生既能认真细致阅读文本,又不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成了困扰广大教师的首要难题。

2.没有模式,如何教

因为是新课标新增的选修课程,很多教师没有教学这一模块的经验,而大多数关于选修课的教学论著理论阐述多,具体指导少。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教师们需认真思考研讨的重点。

3.缺乏资料,如何练

由于是选修又是新编教材,缺少与之配套的教辅,一般教师限于水平、时间、精力等原因,又不可能自己编写。因此课堂训练如何设置,教学效果如何检测落实,课后作业如何布置,就成了令教师最头疼的事。

二、平时教学中的想法做法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认识选文的内在实质,注重其“人文性”的特征

2.加强对学生阅读文本的引导,使其快速有效的理解选文

教材的选文基本都是长篇传记的节选,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传主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如果由教师概括的讲述往往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中留下的也就一些零碎的“片段”,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①提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专主的资料,制作学习卡片,各小组间进行互相的补充交流,以对专主有全面的了解。

②给学生补充名人名言,以加强对传主的了解深度。

2关注文本细节,加深对传主特点的思考

对传主进行恰当的评价是阅读传记文本的主要任务,学生受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很难通过宽泛的阅读就据此作出全面深刻的评价,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重点细节,通过对细节的研读、思考进行准确把握。

3.提供最大的空间,倡导学生放开束缚,以多样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悟。

常言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对同一人物,每个人因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思想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这也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其表达个人独特观点的最佳机时。因此,不妨就放开手,让学生尽情表达个人的见解,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读《毛泽东》时,就有学生对毛的“叛逆”性格津津乐道,认为正是毛泽东少年时敢于反抗父亲的蛮横和专制,才为他以后反抗阶级压迫,推翻反动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人要想成就事业,就应该像毛一样叛逆,这种观点非常迎合“90后”的学生。这时,我一方面肯定学生对毛泽东性格的深刻分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辨析“叛逆性格”的利弊以及与成就事业的关系,最终让学生明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毛泽东的叛逆是一种“理性的叛逆”,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而现在的一些人不看环境、不分对象、不讲条件的叛逆却很可能使自己走向社会的对立面,毁掉自己的一生。学习《比尔?盖茨》时,不少学生对其上大学期间辍学去开公司搞研发并最终成为百万富翁很感兴趣,认为上不上大学都没关系,只要有能力同样可以赚大钱。这时,一位同学通过搜集资料公开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在特殊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特殊个例,是后人不可复制的,引起学生的热议,我就势让学生对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现在的微软公司高级人才进行搜索,让学生明白这个同学意见的公正性、合理性,也更坚定了学生努力学习,继续深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开拓创新、成就事业的信心。

4.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名人事迹,领会到的名人精神运用到平时的写做人做事中去。

教材“前言”中说:教科书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你完全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语文资源整合起来,拓展视野,在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感受语文。同时,每一篇课文后边都安排有“拓展与实践”和“有关资料”。可利用这些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并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的东西加以灵活运用。

①利用网络对当代的名人传记进行拓展阅读。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并能熟练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同学之间也喜欢谈论名人逸闻趣事。任务布置后,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很多名人明星的资料,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著名科学家、社会名流、文体明星等,进行广泛的交流,既开阔了视野,也为平时谈话、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平时多积累,作文训练时有意识的选取一些与文题相适应的名人事迹,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充实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的质量。

②要求学生,不但要从传记中领悟到中外名人的伟大精神,更应该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比如:如何像达尔文、沈从文一样及时的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把它坚持下去,让他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强大助推器;如何学习杜甫、贝多芬面对人生太多的苦难,用博大的胸怀把它吞下去,用宽容的热肠把它融化,最终锤炼成一首首感人的诗歌或乐曲回馈给广大的人民;如何以比尔盖茨为榜样,不仅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用坚守“诚实守信,仁厚慈善”的社会美德。用这些教育学生不单单学会读书、学习,更要学会做事、做人。

比尔盖茨名言篇3

以成功需要努力初二优秀作文1

抓住了机遇也能成功。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目光,用一双敏锐的目光去洞察一切机会,去抓住一切机会,限度的取得成功。

成功能给人带来喜悦;成功也能给人带来思考。

龟兔赛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兔子总是以为自己跑得快,当它发现自己把乌龟甩得远远的时候,它骄傲了,它松劲了,于是它就睡大觉了。结果是乌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举超过了兔子取得胜利。

这不能说乌龟跑得有多快,只能说是乌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原以为,在现实生活之中,绝对不会有人像兔子这般,因为贪睡而输给乌龟的。然而,当我长大后才渐渐地发现,其是现实生活中,有成就的人,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努力,靠抓住机遇才成功的。有些人的成就,是你的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但是他的能力却不一定是你的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也不是他比你有多聪明,而是他去做了一些,你所不愿去做的事情,他抓住了机遇,他成功了。

在人的一生之中,有很多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很多笨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这是因为遇到寒冷酷热时,常常是聪明的人都逃开了,而笨人呢?他们正抓住这个人少的机会,拼命地学习,工作。意外的在寒冷酷热中成长。

这是因为这些笨人都知道:只有在人少的时候,条件艰苦的时候,他们才有竞争的机会;只有抓住了这个机遇他们才能成功。

举例来说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读大学时,敏锐地认识到计算机这门新兴的产业蕴藏的巨大的商机,他从哈佛大学退学了,与自己的朋友开了一家名叫微软的电脑公司,当时他的亲朋好友都反对他的做法,但比尔盖茨说,时间将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现在,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微软成为了世界上的软件商之一。与其说是比尔盖茨成功了,不如说是比尔盖茨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现在正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时机,切不可错过这个良好的学习时机;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储蓄正能量。

以成功需要努力初二优秀作文2

成功是喜悦的,成功是自豪的,成功是让人向往的。每个人都成功过,我也不例外,打开记忆的闸门,一段金色的时光就呈现在我的眼前。

今年暑假,我翻开了新发下来的五年级上册美术书,在里面无意中看见了一种带螺旋桨的小汽车手工,我十分喜爱这小车,发誓一定也要做一辆这样的小车。我拿来了一把没水的笔芯,一个冰红茶的空瓶和四个瓶盖,就开始制作了,我先用一把随手扔在床上的剪刀把两个笔芯的头剪了去,又在瓶子上扎洞。

这时才发现工具不够,我急忙跑到客厅,把爷爷的工具箱搬来,我用锥子对着瓶子一阵猛扎,瓶子上被扎出了四个不大不小的洞,我用剪了头的笔芯穿过了四个小洞,又用锥子在瓶盖上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扎,可瓶盖好像诚心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让我扎穿。

于是我又拿来了钉子和锤子,可还是无济于事,我想还是算了吧,但是刚一放下工具,瓶盖就震了一下,掉了下来,奇迹般的破出了一个洞,我的精神一下子全来了,立刻把瓶盖捡了起来,放在了小车上,我仔仔细细地用胶带粘笔芯,一个,二个,三个……

“终于粘好了。”我伸了个懒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剩下拼接和上色了。”我不禁暗自窃喜。于是把螺旋桨和支架仔细地插在了小汽车上,然后我赶紧准备好水粉颜料、水粉笔和水,最后用水粉笔蘸上水粉颜料给小车上色。不久以后,一辆红黄相间的小汽车就诞生了!

我迫不及待的的玩起了这辆汽车,只要轻轻的转动螺旋桨一百圈以上,然后松手,它就会像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真是其乐无穷呀!

玩着自己做的玩具,享受着成功的乐趣,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开心的呢?

以成功需要努力初二优秀作文3

悠悠亘古以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经意便会发现,每个人的人生都并非如诗一般宁静隽永。一些人被淹没于时间的洪流中,而一些人则如被烈火淬过的铄金,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时光流逝,间或一轮,又是一个春秋。我们一边喟叹着自己的平庸,仰望星空,目光如炬,殊不知让自己闪耀的不二法门便是脚踏实地,如树根一般深深地扎进地层,努力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强大。诚然,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不会意仰望星空时那洒脱又无依无附的自由,我们才能坚定信念,取得成功。

脚踏实地,扎根土层,需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代名嘴,他有一句名言便叫做“痛并快乐着”,而这也恰好证明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早期的他并未获得重视,通过自己辛辛苦苦的打拼以及脚踏实地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成名后的他并未张扬,也不浮躁,始终秉信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准则,更加勤奋于学习,扎根基层,依旧脚踏实地。最终他变得更加有影响力,令人钦佩。

脚踏实地,不仅需要淡泊名利的心,还需要坚定不屈的信念,才会取得成功。朝鲜的邻国韩国,其首位女总统朴槿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朴槿惠早年丧父后又丧母,遭人暗杀,经历过太多平常人无数经历的痛苦。

而她凭着坚定的信念,一路走了过来,并成了首位韩国女总统。她自称是“嫁给国家的女人”,诚然,她做为一名女性,在隐没于世的时光里选择了脚踏实地的努力,扎根于国家的土壤,带自己成长为苍天大树再给予国家一份阴凉,这难道不令人动容吗?她得脚踏实地,扎根土层也系于这一份坚定不屈的信念,不然她也会在仰望星空时追随那份无依无附的自由,又怎能取得成功?

成功需要脚踏实地,扎根土层,也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天王周杰伦早期无数次被唱片公司拒绝、退稿,他也为了生计在餐厅端过盘子,在加油站打工。正因为他吃苦耐劳,敢于扎扎实实的努力,才最终成就一番大业。

三毛曾说:“每人心里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诚然,只要我们不歆羡那流行无依无附的自由,脚踏实地地将扎在心中那亩田的大树的根系不断深入,使之茁壮成长。终会取得成功!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只要坚持苦干,你我渴望实现梦想的初心又何尝不会得到圆满呢?

以成功需要努力初二优秀作文4

“落地生根”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成语,在我们的认识中,植物只有根系稳定了才可以存活。然而“卷柏”却是个另类,让我们大开眼界,可谓刷新了我们的“世界观。”它是一种会“行走”的植物。每当它感觉到水分不足的时候,它便拔根而起,进行“搬家”。要让其它植物知道它的这项能力,得多么羡慕啊。然而,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卷柏因为经常“行走”而始终不能茁壮成长,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直到最后把根扎进土壤里,它才迎来了自己生长的“全盛期”。

卷柏是这样,人何尝不是这样啊。职场生活中有一种“跳槽族”,顾名思义就是永远处在不停换工作、跳槽之中。这类人不是在跳槽的路上,就是正打算跳槽,今天在这个公司工作两天,发现这个公司有些地方让人不太满意,好,跳槽,换工作。明天在那个公司同事间关系处的不好,那就再换,再跳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究碌碌而为。这正是典型的“卷柏”心态啊。这种人朝三暮四,心态不稳,浮浮躁躁,始终行走,终难成功。

但最终卷柏停下了脚步,打定心思不走了,把根深扎进了土壤里,长势日渐茂盛,迎来了属于它的“成功”。它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扎根”的力量。

扎根,代表了一个人的态度,代表他愿意抛去浮躁,定下心思,沉着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无论这个环境多么险恶。

扎根,可以说是成功之门的敲门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幅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被尊称为“书圣”,他的成就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取得的,他是凭着这种“扎根”精神,摒弃浮躁才取得的。他认准了书法行列,从此一头栽了进去,水池的水黑了,成了“墨池”,身上盖的被子也在每日的书写当中划破了。他将自己的根深深埋进了书法领域,从未动摇,从未生过“抽根”的念头,所以他成功了。

王羲之努力“扎根”,终于修成了正果。那些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的大师们何尝不是努力“扎根”才有所成就呢?他们努力扎根,所以他们成功了。卷柏稳定扎根定了,所以它成长了。我们难道不是也应该这样吗?

请记住,参天大树的根永远是深埋土壤的,小草小花的根才浮于表层。选择“扎根”,选择做棵“参天大树”吧!

以成功需要努力初二优秀作文5

人人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在失败后,只有奋斗了,才会有所成功。人人都是这样,我也不例外。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和一个很淘气的男孩同桌。他成绩很差,上课经常玩东西,还不时地影响到我。让我不能认认真真地听课,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所以那个月,每次考试都考不出好成绩来。

妈妈知道后,对我说:“张一萌,我知道是你同桌在上课时打扰你,你要学会控制住自己不要理睬他,专心听课,回家再把原来没听的课补起来,我相信你一定能回到从前那么优秀的!”

第二天,我去了学校,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地看书,那个淘气的男生来了,把椅子猛的拿开,教室便发出巨响,接着,他说:“张一萌,你是个大笨蛋。”我听了,放下书,心平气和地说:“再笨也没有你笨。”说完,又拿起书,目不转睛地看起来。他气愤极了。他一定在想,看我上课怎么整你。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吉老师拿着教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了,他又拿出玩具拍拍我说:“张一萌,你看这个小玩具多么可爱呀!是吗?”我当做没有听见似的,继续听课。他又拍了拍我,我还是不理睬,他又说:“你不看白不看,多么好玩的东西。”我听了他的这一句话后,心里痒痒的,特别想看。正当我准备回头看他的玩具时,我又想起妈妈对我说的话,便还是专心地听课了。他无奈,只好自己玩起玩具来。

回到家里,我把今天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然后,我们便开始了补习功课,在做练习时,我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我从不气馁,从不烦恼,而是开动脑筋,奋斗地思考,绝不放弃,直到把那道题做完为止。

在我的不懈奋斗下,我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回报,我考了全班第一。

如果成功是鲜艳花朵,那奋斗就是助于它成长的肥料;如果成功是嫩绿小草,那奋斗就是清澈的雨露;如果成功是远大的梦想,那奋斗就是美好的祝福。

只有奋斗,才会有收获;只有奋斗,才会有回报;只有奋斗,才会成功。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只要你奋斗去做,你就能克服。

比尔盖茨名言篇4

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9月29日晚如期在北京拉斐特城堡举行,二人与近50位中国富豪与慈善界人士交流“慈善的艺术”。巴菲特、盖茨未借助慈善晚宴对中国富豪“劝捐”。晚宴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裸捐”的话题。多数人称,当前国情下,裸捐较极端,应将更多资金用于氽业发展。

很显然,美国式“课捐”冲击着的不仅是87.5万个中国千万富豪和5.5万个中国亿万富豪(数据来自胡润财富报告),也冲击若普通中国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和使用财富的方式。

正是这样一顿“有内容的”饭,中国富豪和民众才有了一个思考的机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美国人如此慷慨地捐出了自己人半辈子创造的财富?

从首富到首善:比尔・盖茨的慈善心路

1975年,一个名为比尔-盖茨的年轻人与他的伙伴创立了微软公司。30多年里,盖茨驾驭着这个软件公司用技术一步步地扩充着帝国版图。如今,执掌微软31年的盖茨终于决定引退,并做出一个再次改变世界的决定――捐出580亿美元身家,连人带钱一起投身慈善行业。盖茨“裸捐”让世界震惊,也让世界富豪开始重新审视财富的价值。那么,作为多年世界首富的盖茨是如何蜕变成为世界首善的呢?

两次改变世界

52岁的微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比尔・盖茨于6月27日结束他在微软的全职工作,正式交棒。至此,执掌微软30多年的盖茨终于做出“归隐山林”的决定――逐步退出公司日常管理,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这对微软意味着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但对世界却意味着多了一个捐出580亿美元身家的全职慈善家。

美国科技创新博物馆总裁彼得-佛瑞斯称,盖茨的伟大在于他两次改变了世界。前一次是以软件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一次,他拯救了无数生命,也改变了世人对财富的观念。

走出近乎完美的商业之路,缔造一个叫做微软的商业帝国,开发出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windows系统等等,这就是这个叫做比尔・盖茨的男人在人生最美好时光做下的事情。盖茨宣布引退时说,淡出微软日常事务对他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他对慈善事业有着同样的热情,且认为这也是一份十分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事业。

事实上,盖茨早在2000年就已经卸去了微软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交棒给史蒂夫・鲍尔默。

“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巨大责任,现在是把这些资源回报社会的时候了,而帮助困境中的人们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盖茨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他会把总计市值为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移交至“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名下。

更让人崇敬的是,比尔・盖茨在宣布捐出全部资产做慈善之前已用长达7年的时间,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占他资--产的一半以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慈善事业――比尔・盖茨与梅琳达基金会。在他的影响下,全球第二首富巴菲特也宣布将其85%的财产――370亿美元,投给盖茨的基金会做慈善事业。目前,比尔盖茨与梅琳达基金会已经拯救了至少70万个生命。饶有意味的是,盖茨一度被知名杂志《经济学人》批评为“吝啬的”、“坐拥金山、自绝于世”的人。

曾经拒绝慈善

尽管曾连续13年蝉联全球首富,盖茨却从不喜欢摆阔,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更没有包机旅行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守财奴”,却决定将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再一次成就了其世界首善的地位和道德标杆。

早在2006年6月15日,盖茨就宣布,他将逐步移交其日常工作,以便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2008年7月1日之后,盖茨放弃全部日常管理工作成了全职的慈善家。2000年,盖茨与妻子梅琳达・盖茨一起创建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基金会的慈善资金达到37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在全球各地开展慈善活动。从近年来的重大慈善活动来看,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出手阔绰,例如曾向纽约捐款5120万美元,用以建立67所面向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阶层子弟的中学;捐资1.68亿美元,帮助非洲国家防治疟疾;向博茨瓦纳捐资5000万美元,帮助那里防冶艾滋病……

不过,盖茨在致富之初并非像现在如此慷慨,在他19岁中断哈佛大学的学业、创立微软并获得成功后,他服务大众的信念曾出现了摇摆。

当时要求捐款的信件像雪片般飞来,父母也要求他进行慈善工作,但盖茨一概不理。当时的他认为:“我有一个公司要管理。我为社会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

直到1993年秋天,盖茨夫妇(当时梅琳达还只是盖茨的女友)的第一次非洲之旅促使盖茨发生了根本改变,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震撼了盖茨的心灵。在扎伊尔,他们看到光着脚的不得不头顶着水罐、怀抱着孩子的妇女走几英里的路到市场去;在肯尼亚,他们被邀请参加了一个马赛人的割礼仪式;在非洲各地,他们在路上还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的孩子。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虽然很多的非洲妇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美国,但是她们爱自己的孩子就像美国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随后,他们找来当年的《世界发展报告》,里面的内容更令他们震惊。回来以后,盖茨告诉自己的好朋友,“非洲永远地改变了我”。

父母开启他的善心

1994年母亲去世后,盖茨开始审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意义,而父亲则进一步开启了盖茨的善心。

父亲给他的一张图表促使他对慈善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已经记不起具体的日子,但是盖茨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研究一个新软件,我的父亲突然来到办公室,手里还拿着张纸。纸上画了个图表,内容是每年死于轮状病毒的非洲儿童的人数,有好几百万!我很震惊,因为这种病在美国早已经消失了。刹那间,我意识到,慈善家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盖茨决定与父亲合作,在父亲老盖茨的建议下拿出9400万美元,建立了基金会。开始从事一项他们共同热爱的事业――反哺社会的慈善事业。

盖茨最初从事慈善事业时,曾向非洲国家提供资金购买电脑等。但后来有两件事使盖茨受到了触动,继而将帮助非洲国家预防疾病作为援助方向。

让盖茨改变资助方向的两件事,一件是他在南非索韦托考察一个贫困社区时发现,他资助的电脑基本派不上用场,因为对当地人来说,饥饿和疾病使他们的生存都成为问题,而电脑虽是个好东西,但救不了他们的命;另一件事是他通过1993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了解到,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一些可防治的疾病。从那以后,盖茨就将帮助非洲国家预防疾病作为援助方向。2005年1月25日,盖茨和妻子梅琳达捐出7.5亿美元帮助非洲儿童!

2006年,盖茨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韦访问时,宣布捐资1.68亿美元帮助防治肆

虐非洲大陆的疟疾。盖茨曾带着一行人前往津巴布韦考察农村医疗工作,并捐资帮助当地人防治疟疾。在津巴布韦的一个农村诊所里,盖茨抱着一个婴儿,与一些妈妈们盘腿围坐在芦苇席上,询问当地的医疗情况。此外,他还到博茨瓦纳探访了一些妓女,了解当地的性病传播状况,物色自己将要资助的项目。

在2000年至2005年间,盖茨共捐出了60亿美元帮助非洲等贫困国家对付疟疾。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疟疾这~领域呢,盖茨说:“有约20种疾病已经在美国消失,但在以非洲为主的贫困国家却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其中最致命的就是疟疾和艾滋。所以我们选择了对付疟疾和艾滋。令人振奋的是,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制造新药和疫苗的能力已经比以前大大提高,但需要这些药物的人却负担不起。我们并没有把世界的财富藏在身后,如今,在我们这个基金会、其他基金会以及政府的努力下,我们改变了这一切。我们让最出色的科学家来到这里,共同商讨这些难题。”盖茨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疟疾都会被彻底消除。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传奇人生

从疯狂“敛财”到“广施天下”

80岁高龄的沃伦・巴菲特,对他缔造的数千亿美元的“巴氏投资帝国”,依然不言激流勇退。而他的另一项伟大事业,不仅是承诺捐出85%的身家,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带动全球富豪一起散财慈善。

2010年8月30日,被誉为世界最伟大股神的沃伦・巴菲特迎来了人生第80个生日。

2007年2月,在巴郡(BerkshireHathaway)周年大会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说他估计还会多活12年,即至少活到88岁,而巴菲特的支持者指出,巴菲特愈老愈壮健,网上寿命计算器推算,巴菲特还有十多年寿命。

尽管巴菲特井无健康不佳的迹象,但他零认说,迟早有一天他的智力会衰退。他说,以后要靠比尔・盖茨(BillGates)――他的老朋友、桥牌牌友和伯克希尔董事会成员提醒他何时退位了。

不过,现在80岁的巴菲特仍然管理着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销售收入排名第28位、总资产3492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公司。

100美元疯狂“敛财”万亿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很多人早巳耳熟能详。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父亲名叫HowardBuffet,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

他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

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在孩童时期就开始炒股。他第一次买股票赚钱的经历是在他11岁时。14岁时,他用积攒的1200元零花钱投资了拉斯维加斯州一个农场的400英亩土地,并把它租给了一个农民,当起了小“地主”,获得不菲的收益。

1956年,25岁的青年沃伦・巴菲特厌倦了高房租又失业的纽约流浪生活,回到老家奥马哈。他创立了如今已赫赫有名的伯克夏海德威(BerkshireHathaway)投资公司,任命自己为主要负责人。

由于他在读大学时投资股票就已频频赚钱。一群奥马哈市的投资者每人投入了25000美元,这其中也包括欧士默夫妇,而巴菲特本人仅投入了100美元。

到了1970年,欧士默夫妇拥有巴菲特的BerkshireHathaway的上万股股票,每股的价格是42美元,而到1995年唐纳德死时,股价已升值到了每股3万美元。在他们去世两年后。BerkshireHathaway的股价已经升到了6.8万美元以上。

1980年,他收购可口可乐公司时,它可是华尔街备受冷落的“丑小鸭”。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但巴菲特看到了资产平衡表以外的两项事实: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未被开发的巨大的海外市场。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如今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畅销的饮料,带来了疯狂的盈利。

1992年,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美元。如今,巴菲特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

他先后投资了伯克希尔、GEICO、《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吉列等企业。他从零开始,仅仅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积聚起巨额财富,成为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冠。无论是艾森豪威尔时代还是克林顿执政,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抑或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与否,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40年中巴菲特在股票市场的业绩非凡,获取了惊人的赢利,未曾遭遇过大的风险。

这在华尔街经纪人及旁观者们看来,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

事实上,谁能想到巴菲特最初100美元入伙的投资公司,后来成了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投资公司。他日后的合伙人权益份额将从管理人分成中不断积累而来,并逐步成为最大的合伙人。经过多年发展和变迁,巴菲特与合伙人们一起,成为了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的主要股东,合计持有干亿美元的资产。

巴菲特投资惊世骇俗,从100美元起家,2007年成为身家62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有人计算过,1965年-2006年42年间,仅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就达21.46%,累计增长36万倍。

巴菲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被誉为股神。

欲散尽毕生积累广施天下

而就在他一生投资最为辉煌之际,他开始了人生的另一项伟大事业散尽巨财做慈善。由此,他的疯狂赚钱与疯狂慈善却成了世界的焦点。

巴菲特几十年来对待财富的态度,一方面,他痴迷于玩“资本游戏”,拼命地让资本获得“滚雪球”、“大爆炸”式的膨胀;另一方面,他上帝一般地怀着慈爱,更加拼命地将财富散尽――用于慈善事业。

今年6月,《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美国富豪比尔・盖茨(BillGates)和梅琳达・盖茨(MelfndaGates)夫妇以及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这项活动虽然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亿万富翁,但是最后可能会扩展到其他国家。

这次倡议,也被称为是“日落条款”,规定捐赠人应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届时他们或者其继承人必须将资产

直接支付给慈善机构。这或将改变整个慈善事业的面貌,亦激发对“裸捐”的新讨论。

事实上,自2000年开始,巴菲特透过线上拍卖共进晚餐的机会方式,为格来得基金会(GlideFoundation)募款。2008年,最高成交价为中国人赵丹阳的211万美元。

2006年9月,巴菲特将他的福特林肯座车拍卖,以资助格罗斯公司(Girls,Inc,)的慈善活动,该车在拍卖网站eBay上面,以美金73200元卖出。

当然,他多年来的所有个人拍卖,都将所得的资金全部用于扶持穷人的事业――慈善。

2006年6月25日,沃伦・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巴菲特准备将捐款中的绝大部分、约300亿美元捐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巴菲特的慷慨捐赠一夜之间使盖茨基金会可支配的慈善基金翻了一番,达到了600多亿美元。

回顾巴菲特过去几十年的人生历史,就可以梳理出他的慈善思想端倪。

早在1963年,巴菲特的父亲、国会议员霍华德・巴菲特在去世时,留给巴菲特的除了几件私人物品外,几乎没有任何遗产。巴菲特曾建议父亲不要为他的将来做更多的安排和打算。

1986年,《财富》杂志就曾发表了题为《你会把全部财产都留给子女吗?》,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巴菲特斩钉截铁地表示“不会”。2006年《财富》又发表题为《沃伦・巴菲特放弃所有》一文,文中透露巴菲特打算逐步把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撤韦(BerkshireHathaway)公司股份募捐给五家基金会,其中大多数的资产都将会赠与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009年,巴菲特与盖茨秘密在纽约组织了一场亿万富翁晚宴,慈善事业是此次晚宴的主要议题。他们希望亿万富豪能够极大的提高财产募捐的比例。在随后举行的两场晚宴中,盖茨夫妇与巴菲特制定出了目标:他们将说服《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中的富豪,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

2010年6月,当巴菲特与盖茨再次倡议富豪捐款后,引得不少人响应。

事实上,从2006年至2009年末,在过去4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已累计捐赠了64亿美元(不包括巴菲特2006年承诺捐出的85%的财富)。而在得到了巴菲特的捐赠以及本身来自盖茨夫妇的捐赠后,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为慈善事业投入约30亿美元。疟疾药物事业会(Medicines forMalaria Venture)一直得到盖茨基金会的巨额捐助,该事业会与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携手开发经过多方测试的疟疾药,并把它分发给全球24个贫困国家的数百万儿童。

《福布斯》杂志预测,美国400富豪榜上榜富豪在2009年的净资产为1.2万亿美元左右。如果上榜的400名富豪都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美国国税局(U.S.InternalRevenue Service)的统计数据显示,这笔财富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之巨。股神的财富与慈善哲学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这一句名言欲再次响彻全球。

洛克菲勒慈善顾问公司主席美莉莎・贝曼就比尔・盖茨夫妇、以及沃伦・巴菲特倡议表示:“这将使美国慈善事业的资金轻松地翻倍,甚至可能达到三倍。这将大大刺激其他的美国人,让他们也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改变整个世界。”

回顾股神的历史,人们找出巴菲特在1988年及1995年的谈话,来印证他对财富的慈悲价值哲学。邪时候,他的谈话就凸显了他对财富的想法,以及想要改变财产分配计划的动机。

20多年前,巴菲特曾说:“我对自己所拥有的钱,并无任何的罪恶感,因为这些钱,代表了无数未来将由社会来兑现的支票。我不过是拥有许多支票,可以转化成消费。如果愿意,我可以雇用一万个人,每天只要帮我作画就好,如此一来,国民生产总值(GDP)便可提升。但这些事是毫无作用的,只会让那些原本可以进行艾滋病研究、教学、或相关的医护人员减少许多而已。不过,我不会做这种事,因为我很少去兑现支票,物质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离开人世时,我会将这些支票全部捐献出来,作为慈善之用。”

十多年前,他告诉媒体:“……现在,我想做的是改变这样的社会价值系统,让它有重新调整的可能。当然,我们不见得办得到,但当这个社会,可以让一个具有特殊才艺的人,获得无比的消费能力。也许你有一副好歌喉,不管是上电视或其他的场所,每个人都不惜花大钱请你演出。我想,你能够获得的好处都是取之于社会,而你也必须回报的。”

关于倡议富豪捐款,不久前他告诉《华尔街日报》记者:“……人们会参照过去的人是怎么做的,就像我们可能会参照卡耐基(Carnegle)或洛克菲勒(RockefeUer)等人的行为,以获得我们自己的想法。人们从其他人的行为那里,尤其是他们钦佩的人那里获得想法。一些年轻人虽然还没有发财,但他们学习像埃利森那样白手起家的人,像他那样从事自己的事业,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将关注他处理财富的方式。”

他的这番表白,就是要带动美国乃至全球富豪改变对财富的看法,并在有生之年加入散尽财富、做慈善的伟大事业中去。

这也许是巴菲特事业的终极理想和人生哲学……

“巴比”晚宴中国富豪表情大盘点

陈光标:死后将捐全部财产

“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说财富如水,如今是在和社会分享这一条河的财富。

对于盖茨和巴菲特来华举办“慈善晚宴”,这是第一个响应的中国企业家。“今天,当你们来到以‘勤劳、智慧、善良’闻名于世的中国时,我在此郑重宣布:将做第一个响应并支持你们行动的中国企业家。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据了解,近10年问,陈光标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0亿人民币。

爱国者冯军:没必要给孩子留一分钱

爱国者冯军被媒体称为继“中国首善”陈光标之后的“裸捐”第二人,因为他很快就在微博上宣称:“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

此外,冯军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冯军说到做到,一定在活着的时候,一分钱都不剩,全部奉献给社会。这是我冯军完全自愿作出的承诺,我把承诺看得比我的生命都重。”

冯军表示,“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孩子如果争气,你不需要给他留什么遗产;如果孩子不

争气,给他留那么多钱不是在害他吗?”

马云:不支持盖茨来中国的“劝捐”行为

马云认为,上亿资金即使不捐,在自己手上,也是在为社会管理。他进一步解释说,

“当你有100万元的时候,这个钱是你的,你可以花。当你有一两千万元的时候它就变性质了,变成了资本,你得想办法投资;当你有上亿元的时候,它就是社会资源,你就要替社会花好这些钱。”

同时他认为,自己为社会管理好这笔资源,比捐出去会更好,他并不相信别人能比他更好地管理这笔资产。利用手上的资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企业崛起,倡导绿色环保生态,会更加有效。

另外,在“裸捐”与“不捐”之间,马云选择了折中方案,这或许也代表了企业家们的普遍想法。在马云看来,父母留给孩子的两样必不可少的东西一样是心灵,让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未来,并永远对未来乐观,另外一样是环境,糟糕的环境在杀掉孩子。马云表示,

“没有私就是最大的私”,“不给孩子留一点儿,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你不要相信把会考虑社会。”

潘石屹张欣夫妇:只做捐款不是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

SOHO中国CEO张欣在微博上透露,“我在媒体上看到他们来中国要说服中国人慈善捐款,美国的慈善事业做得很成熟,而盖茨做的是更上一层搂,我们才刚起步,要学习的很多。”同时。潘石屹也在微博上回应道:“他们为全世界的企业象树立了榜样。”

张欣在博客上说。在中国还没有出台《慈善法》,也没有鼓励企业捐助善款的税收优惠政策前提下,只做捐款不是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

慈善背后

要把钱花到穷孩子身上

盖茨和夫人创办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穷孩子做些善事。盖茨表示,自己不会给三个子女留下很多钱,因为他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为何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吝啬,对别人的孩子却如此慷慨?盖茨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

盖茨夫妇曾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捐出其余资产。如今,他们连遗产也无意留下。

“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在遗嘱中分配遗产的做法“就像在说哪些孩子最重要”。盖茨决定今年将把两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带到非洲,让他们7解更多有关基金会的事情。

盖茨要将巨大的财富投入到全世界的人道主叉关怀上,把钱花到最需要的穷孩子身上,在他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是希望,都是世界的希望,不管他是谁的孩子。那幺,他给自己的孩子留下的是什幺呢?他以他的经历,他的成功,他的行为,留给孩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博爱广大的胸怀。盖茨认为,自己的成功只与个人努力有关,而与金钱多少没多大关系。

盖茨生活得节省朴素

看见盖茨如此慷慨地捐出所有身家,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盖茨其实也把钱看得很重。但他不像一些有钱人那样挥金如土,更没有花天酒地。

他曾经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得的每一笔钱都花得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盖茨正在实现自己的诺言。确实,盖茨几乎所有创业的钱都是他自己在上学之余打工挣来的,而从来没有向父母伸过手。盖茨曾说过:“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盖茨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盖茨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对于自己的衣着,盖茨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很舒服,他就会很喜欢。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巴比”晚宴现场

未劝捐中国富豪

据悉,此次慈善晚宴一共来了近50名富豪与官员,出席晚宴的富豪在财富榜和慈善榜排名靠前,嘉宾中不仅有民营企业家曹德旺、陈丽华、陈发树、陈光标、王传福、郭广昌、牛根生、余彭年,还有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等数个部长及工商银行姜建清、中寿杨超、招商银行马蔚华等央企领导,地产名人王石、潘石屹,IT精英张朝阳、李彦宏、马云等,柳传志、唐骏也与会。陈光标透露,他和陈发树等5名富豪还带上了“富=代”参加。

据了解,慈善晚宴先举行了长约一个半小时的自由论坛,每名富豪有2-3分钟的发言时间,主题与慈善相关,谈自己对慈善业的一些看法。晚宴上,富豪们最大的分歧是应不应该“裸捐”。陈光标说,自己当着盖茨和巴菲特的面,再次重申了百年以后将捐献全部财产的想法。“也有人对我的看法不赞同。”陈光标透露,曹德旺就和他“叫板”,认为把企业做强做大,多给社会交税,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慈善之道。

比尔盖茨名言篇5

我先谈一下这本书的总体感受,十个章节的主题简明扼要,环环相扣。它们就如同十把钥匙,恰好帮我们一一打开了一直困扰我们心里的“锁”。而在其中所叙述的道理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不但引用了华盛顿、比尔盖茨等诸多的名人名言,而且还配合很多名人以及一些小员工的事例,既让人印象深刻,有毛塞顿开的感觉,又让我们在品尝其中滋味的同时,有更多的空间去体味书中蕴含的真正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后,就我自身而言也得到了一次思想的升华。现在我就第四章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章的题目是“会做事”。书中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事,必须得学会做人,做人做不好,事情也会做不好。会做事的人一定要理性行事,不要义气用事。还有,会做事,还要学会共事,要耐得住性子、俯得下身子,沉得下心思。思及于此,就我自身而言真的是获益良多。

身为一名党员,一个普通的花卉工人,首先就得摆正自己的心态,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就算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但是也要坚信自己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奇迹。其次作为一名党员,就得深入的学习党章,积极了解党的思想,方针和政策,并且要利用这个身份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语等,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做事先做人,把自己和单位职工融合在一起,和平相处,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在工作中,对于领导的批评及同事的误解,不要过多的争辩,要学会冷静,忍耐和谅解,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自己要相信自己,不要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人不生气,做事沉住气,和上级相处不要争辩,和同事相处不要争宠,和下级相处不要争功。耐住自己的性子,要学会审视,吸取教训,只要我们下功夫努力工作,我们一定会有回报的。

比尔盖茨名言篇6

一, 乔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乔布斯是一个伟大的品牌人物,这是我给他的定位。为什么定位品牌人物,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品牌苹果,二是他本人也成为一个品牌,所以他是一个品牌人物。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因为他不仅做了一个品牌,自己出了名,更重要的是他创新的成果改变了世界。在他漫长的人生当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重大的创新成果有十一项,我简单的列一下。第一项是个人电脑。第二项是创新界面,创新是全新的,而不是过去的指令,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第三项他领头搞了大家熟悉的《玩具总动员》若干动画片。第四项是他建立了苹果零售店,改变了人们消费的方式,改变了商店在品牌中的角色。第五项发明了iPod音乐播放机,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第六项创造了APP Store商店,整合了这个产业,使这个产业获得了新生。第七项创造了iPhone手机,把移动电话变成了通信、音乐、照片、视频、邮件和网络设备的综合设备。第八项创造了一种音乐商店,使许多新的内容可以注入。第九项是iPad电脑,实现了平板全屏触摸技术,为数字、报纸、杂志、广播提供了操作的平台。第十项,流行的“云计算”概念最早是乔布斯提出来的,他要把我们所有的电子终端通过电脑加以整合,这现在是一个新的大趋势。第十一项是苹果公司本身,乔布斯认为他最大的创造就是这里。

这十一项,如果我们做出一项就很了不起,但是他做出了十一项,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根据这个,我们有理由把他确定为或者认定为一个伟大的品牌人物。

二, 乔布斯成功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第一,他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追求。

人们常说乔布斯的追求是改变世界,伟大的企业家的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非常明确的、非常强烈的追求,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苹果有一个广告语叫“非同凡想”,广告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疯狂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为什么用疯狂?在一般人看来乔布斯有一点儿发疯,对于能够改变世界这个追求。事实上只有这样的人,疯狂到这样程度的人才能改变世界。乔布斯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个企业家,所以他是通过产品、企业、改变产业来改变世界的。

在乔布斯的改变世界当中,其核心关键词是一个人字,围绕着人来思考。人是改变世界的核心,改变人的什么,改变人的生活。怎么改变人的生活,他思考的是满足和提升人的需求,通过满足和提升人的需求去改变人的生活,这是乔布斯改变世界的内涵。

为什么乔布斯能创造出iPad音乐播放机?为了满足音乐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欣赏任何音乐作品。如果没有这个需求的满足,他创造iPad干什么。为什么创造iPad电脑?就是为了满足使用者丢掉键盘和手写笔的麻烦,仅凭触摸就可以任意操作自己使用的电脑。为什么又创造了iPhone?开一个玩笑,乔布斯侵我的权,我叫艾丰,他的名字叫iPhone,当然我也不起诉。就是为了满足使用者享受手机可以利用的多种功能,特别是更好地和互联网相衔接。所以他的很多创新,其中有一条,都是为了人、为了满足和提升人的需求,这就是他改变世界的真正内涵。

所以我认为乔布斯能够成功,这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这么实在,并不是凭空的。

第二,有人文情怀和技术提升的完美结合。

乔布斯是企业管理者中很少有的那种具有强烈人文情怀的企业家。他到印度学了七个月禅道,他学会最简单而最实用的道理,就是“物质只能把生活填满,但不能使他充实”。充实就是要精神才行,要有人文才行,光有技术不行,这就是乔布斯非常重要的理念。他喜欢文化、艺术、户外,鄙视离开文化的纯商业主义。所以他做电脑才能创造出《玩具总动员》这样的动画片。有一次在斯坦福大学他发表了这样一个讲话,大学生给他提的问题是,你的股票要长多少,他对此避而不谈,而大谈文化。他说,“我上学的时候,实用主义目的性很强的社会风气还没有盛行,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愿意用理想主义的方式思考,接近理想都谈不上。他们自然不会让哲学问题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忙于学习自己的商业专科。60年代的理想主义仍然影响了我们,我们认识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人们,大多数在心理永远打下了理想主义的烙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乔布斯的人文情怀,他不是一个纯商业的、纯技术的人。

人文的核心是什么?人文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真善美”。乔布斯的真就是高端的技术和质量,他的善就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他的美就是结构到外观都很美的产品。所以拿到了苹果的产品,你就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品。他把真善美的理念运营到他的商业操作中,关键是他有一个很浓厚的人文情怀。乔布斯把白雪公主的形象用在自己苹果电脑的外形上,一个德国人这么评价:苹果产品的DNA中有土生土长的美国基因,有独特的加利福尼亚风情,形式追求情感。乔布斯的一个同事说,“他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产品就是艺术品”。

世界进入了电脑时代,出了两个世界有名的人物,一个叫比尔盖茨,一个叫斯蒂夫・乔布斯,人们这样比较两个人,比尔盖茨懂计算机编程,他更务实,更有原则,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乔布斯更直觉、更浪漫、更注重技术的实用化和界面的友好,在这方面他有超人的天赋,乔布斯更有人情味。这是对两个人的比较。比尔盖茨这样评价乔布斯:他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但他有一个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乔布斯这么评比尔盖茨:微软的唯一问题就是没有品位,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大家给乔布斯的评价,追求极端的完美,他这极端完美的标准就是人文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一点对于我们做企业的,一定要很好的理解乔布斯这一成功的秘诀。

第三,他有独特的创新思维。

1.从不屈服现实,从不满足现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现实都是有真理的。乔布斯不相信这句话,他是相反的,改变现实是他最大的冲动。所以人们说乔布斯有一个现实扭曲能力。意思就是他愿意和现实较劲。我们听一下苹果“非同凡想”的广告词,“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类广告是深层的广告,是触及灵魂的广告,实际上他跟文化完全结合在一起。乔布斯说,苹果所代表的是那些跳出固有模式进行思考的人,想用计算机帮助自己改变世界的人。

2.认准方向,矢志不移。可以说乔布斯是唯一坚持软件、硬件、外观一定要完全自己做的人。他认为和他合作的那些人达不到他的标准,一合作就把自己的完美标准给破坏了。即使是微软、google,IBM业绩一度大力超过苹果的情况下,他依然不敢合作。乔布斯用中国的话来说是一根筋、一条道跑到黑的一个人,这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定力,坚持。

3.在对立中延伸,在整合中扩张。在整个IT界,大家认为在指导思想上就是两个词的对立,是封闭还是开放。大家都把乔布斯归到封闭,对不对,对了一半。因为他做产品确实是封闭的,但当产品的应用推广的时候他是开放的。他用他的播放机整合了整个音乐界,现在要用云整合各种电子用品,他的思维是开放的,就是把各种资源、各种实务资源、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所以我认为把乔布斯仅仅归为封闭是不全面的,他之所以产品封闭是因为他的标准太高别人达不到,产品要应用没有和其他人的整合、合作是做不到的,包括听音乐,不能是乔布斯再创造音乐。

所以我认为,从不满足现状,坚持自己特色,广泛整合资源,这三个纬度提供乔布斯创新思维的一个巨大能量。

第四,他有烂漫精神,感情丰富而不多愁善感。

乔布斯一生中完全没有放弃拼搏,被迫离开自己创业的苹果公司当然要拼搏,十年后重回苹果他还要拼搏,苹果下滑的时候要拼搏,苹果上升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健康的时候拼搏,患了绝症的时候仍然拼搏。

他自己回忆说,“我为什么能够得癌症,因为重回苹果以后,还有一个公司没有放弃,等于两头跑,做两个公司,那个时候把我累的”。我想可能是很有道理的。乔布斯的一生我认为是拼搏的一生,当他因为健康的原因不得不辞去苹果CEO职务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有过很幸运的事业、有过很幸运的人生,我已经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我想他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确实拼搏过了。

第五,摆正金钱和事业的关系,达到了入世脱俗的境界。

近距离接触乔布斯的人,总觉得他在金钱面前是很矛盾的人,一方面感觉他不重视金钱,另一方面感觉他又很计较金钱。在市场上他是一个营销高手、斤斤计较很会赚钱,在生活中他的身价有多少亿美元,但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富豪。生活很俭朴,家庭聚会时他的儿子说,我们家来了很多大款,其实他爸爸就是大款,他不觉得他爸爸是大款。

1997年他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前三年他这个CEO只拿1美元的工资,所以他是不计较钱的。当董事会要给他期权的时候,董事会拿出一个数,他说太少了,他拿出一个数吓人一跳,好像他又非常爱钱。为什么?因为前面的1美元他是为了事业,后边要这么多期权是为了证实自己的价值,我干这么多事就值这么一点钱,最本质的仍然不是钱。

纵观乔布斯的一生,他是正确的把握了金钱和事业的关系,他当然不是超脱红尘之外的修行者,也不是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者。但是在他看来,金钱只是事业的重要支撑,是一个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而不是最终的追求。最终的追求应该是事业,最高的追求应该是事业而不是金钱。这就叫做入世脱俗,赚钱不迷钱,我们现在犯的错误就是赚钱不错误,迷钱错了。人们往往把大企业家和大富豪联系在一起,大企业家和大富豪还不能划等号,我们称乔布斯为大企业家好像应当,但我们称他一个大富豪好像这个帽子带不到他头上。所以我们可以分清楚事业和金钱不是一回事。

上面的五条原因理想、素质、拼搏、境界、思维,这也是任何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能不能成为伟大的品牌人物的基本要点,我叫做过五关,有一关过不去都不灵。乔布斯能够成功因为他很好的过了五关。

三, 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斯

中国有没有乔布斯这样的人物,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斯,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中国又有又没有,又会又不会。为什么说又有,因为孤立的看一个人,上面这五条中国有许多企业家,不说超过乔布斯,起码不在乔布斯以下多少,这样的人不是一两个,我认识的很多大企业家朋友,他们的事迹不比乔布斯不感人,所以我要说有,但为什么我又说没有,我们也应该承认,中国的企业家,包括顶尖的,他的世界影响,都没有达到乔布斯这个程度,被世界人们的认可都没有达到乔布斯这个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没有。

我们研究问题在哪里,我认为乔布斯的出现,即是乔布斯个人努力的结果,又是乔布斯所处的周围环境条件使然,就是我们所说的时势造英雄。乔布斯有三个依托于美国的平台,第一是技术和产业平台;第二个平台是美国是世界的高峰,IT技术、IT产业美国是绝对领先的,我们中国没有这个平台;第三个是企业和品牌的平台。中国虽然有很多大品牌,但没有达到苹果公司这个顶级,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物缺少这样一个企业和品牌的平台。还有一个平台旗帜和文化的平台,这个平台更重要。乔布斯这个人大家看一看传记,是缺点很突出的人,他不是四平八稳的中庸之才,他是菱角先锋不善与人合作的怪才,他的情商很高,但容易感情冲动,有独立见解但很少听进去别人的意见,性格直率但是给人家一点面子都不留。他追求完美,对事物的评价不是好的很就是臭狗屎。他意见反复无常,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否定。要说缺点,乔布斯的缺点可以搜集一大把。

所以这样一个有缺点而且缺点突出的人物能够有所作为,这就说明了在他周围的环境和体制是一个有充分包容和容忍的体制。如果这个环境和体制不容忍这样的人,有十个乔布斯也没戏。说到这儿,我们可以回答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斯的问题。如果我们通过改革和文化建设,继续改造和提升我们中国的技术和产业平台,企业和品牌平台,体制和文化平台,中国一定会出现乔布斯,而且不止一个。如果我们不提升技术和产业平台,如果我们不为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果我们不改观意志主导一切的体制,不改变对干事的人求全责备,对不干事的人委曲求全的观念,不改变“能人和富人的两恨文化”,要想出现乔布斯那是不可能的。

比尔盖茨名言篇7

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小插曲,就想动物一样,刚开始只是一只到处碰壁的雏鸟,长大后却是一只展翅飞翔、俯瞰大地的苍鹰。犹如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想放弃自己对梦想的追逐。可是,回头一想,曾经你为走过前面的那一段路,去拼搏过,去努力过,现在的你甘心放弃吗?不,我不甘心,我们自己鼓励。人的一生应该由自己主宰,而不是所谓的命运。

看看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不再是傻傻呆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再是学业轻松的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自己遇到过好几次几乎让自己崩溃的事。考试失利,作业难题,烦闷不已。盘旋在心头上的一种强烈的念头是“不想读书”。这个强烈的念头,心中的两个自己不停地争执着。一个说:“不读书多好啊”又一个说不用背单词,不用做作业,多爽,整天待在家里,吃喝玩乐。另一个自己说:“不务正业的家伙,你不读书能干啥啊,做小工吗?好好读书,将来你就轻松了。你想想是坐在空调下办公,还是顶着毒辣的阳光在工地当小工。为了前途与未来,好好读书吧!我思索了一会儿,决定采用好好读书这个未来之路。因此,我找来一些书,还有音乐和名言,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植物,让它们能够帮我铺好自信之路。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坚强。凭什么人家鲁滨逊经过那么多挫折,我又何尝不是,可是我却不能像他一样获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处在最辉煌而又珍贵的时刻呢?不,没有。我想成功,那么就需要像鲁滨逊一样拥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倘若没有,那么有何来自己想要的人生浓墨抹彩的重要一笔呢?《典故大全》中穷苦人家匡衡为了读书,凿壁偷光。而我呢?有好好的学习机会却不去珍惜。看,现在的孩子还需要为买不起一根蜡烛而绞尽脑汁吗?根本补血药,在现代买蜡烛的钱就等于几颗糖的价钱罢了。我为何不好好珍惜这等宝贵的机会呢?读好书将来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铺路的。加油!带着自己的热情与信念去读书,我坚信这样读书一定能读好的,前方光明而又灿烂的未来等着你。

音乐让我的思绪随着它慢慢的摇摆,快乐男声的《追梦赤子心》使我感受到了那首歌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拼搏与不想他人屈服的精神,就像歌词中那几句:“向前跑,带着赤子的骄傲吗,生命的广阔不经历磨难怎能感到。生命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怀抱……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尽情燃烧吧!”让我们重新振奋,有了自信的感觉,因为你有自信,就能把前方的荆棘除去。

比尔盖茨的名言: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那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副汽车,知道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我知道了,深深地懂得了,这个世界生每个人都想拥有财富,但财富是靠双手得来的,而不是你的想象。天上永远不可能掉馅饼的,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们要努力地往上读,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的用到可用之处。

现在的我不是胜者,也不是败者,是一个正在努力的学者。中学的学习是人生知识基础奠定的开始,我一定要守护好它,让自己“大名鼎鼎”的姓名可以出现在新一届的优秀人才名单上还有去泉州的定向单上出现。我坚信,只要我真的真的努力了,这一天肯定理我不远了。

那夕阳依旧缓缓地落下,不因任何人而停下脚步。明日,它还是早早地早早逐渐升起,照耀着整个生机勃勃的大地。

比尔盖茨名言篇8

但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内地企业家身上,他们或许大都一笑了之、懒得理会。内地的段子文化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十分流行。拿企业界来说,严介和、冯仑两位风格迥异的中国企业家,皆为“段子红人”。严介和自称是“中小企业教父”,又是办“华佗论箭”,又是搞“郑和舰队”,即使许多人说他太能吹牛、言过其实,但丝毫不能阻挡他的大受欢迎。他一站上讲坛,便段子如梭。可如果你跟他吃过饭、深聊过,就会发现他内心很孤独,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他只是享受那种被簇拥的感觉,恰巧又找准了定位,用段子这一利器迎合了市场需求。

冯仑一样爱讲段子,甚至热衷讲荤段子。他讲过的与“小姐”有关的段子就有许多个“民企和国企打官司就像夜总会小姐告妇联干部”等,诸如此类。因为通俗形象,所以被竞相传播。其实,冯同学自己很不喜欢“段子”这个词的,他说如果把自己的精彩言论简单称之为段子,“那等于贬低了它们的价值”。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其实大家本质上都是喜欢庸俗的关起门来做的事都是庸俗的,吃喝拉撒睡,做爱,发火,每天能离开吗?你用这些东西说事儿,全世界的人都懂,但你往高说,很多人就不懂。”

好段子本身没有错,高考作文常考“名言警句”,那何尝不是段子?问题在于,段子越来越成为人们困顿时的一味解药。好多中小企业主去听严介和唾沫横飞讲段子,内心深知“知易行难”,但亲临其境,感受集体亢奋的情绪,是他们愿意埋单的原因。而“九二派”野蛮生长后从事地产行业的冯仑,是中国最懂政商之道的人士之一,在金融危机和国进民退的时候,雅俗共赏的段子戳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位。

久而久之,“狐假虎威”式的段子文化被催生。一个普通人讲一百条段子,也不及一位名人一条段子更受关注。新科技使世界变平,话语霸权被打破――譬如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至少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人人平等。但人们内心的世界没有变平,人们期待改变,期待自我救赎,但首先喜欢榜样的力量。

李嘉诚发言人说,网络上打着李氏名号的段子很多,“相信网友们有分辨的能力”。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其实是不想去分辨,这是最有趣的。又好比一个批评新闻管制的段子署名白岩松,只要形似,大家就会纷纷转发。这些个时候,李嘉诚也好,白岩松也好,就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压抑而不失动力、紧张又心怀希望的草根阶层借以形成“虚拟联盟”的工具或杠杆。

中国特色的段子文化,如果首先拿专业主义如侵害名誉权或造假等来定性,就有些简单粗暴了。如果你身边恰巧有一位朋友在写个励志的段子,并告诉你可能将它署上比尔盖茨或奥巴马的名字,如果他不是有意恶搞,相反是有情怀的人,需要体谅他。你或许可以把他先当成一位编剧,就像写《乔布斯秘密日记》的丹尼尔・莱昂斯一样。

上一篇:四字吉祥语范文 下一篇:有关雨的诗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