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名言范文

时间:2023-11-17 19:28:35

比尔盖茨名言篇1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戏剧性反讽;多重视角;象征;反讽叙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三部小说,1925年4月出版。1922年他给编辑帕金斯的信中说:“……我现在正在写的那本书将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作品。”[1]小说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叙事手法,从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更加直观地将这一特点展现给观众,通过电影的视觉表象,把小说的叙事艺术给予视觉化。本文拟从戏剧性反讽、多重视角与象征叙事三个方面对由巴兹・鲁曼执导、莱昂纳多领衔主演的电影进行阐述,认为多重视角叙事与象征叙事蕴涵着反讽叙事。

一、戏剧性反讽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充斥着反讽的叙事。“反讽”一词“即不为欺骗,而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或艺术效果而掩盖或隐藏话语的真实含义。”[2]271反讽分为言语反讽和通篇性反讽,通篇性反讽是指:“作者不是偶尔运用讽刺反话,而是采用一种使双关意义和评价通贯全文的特殊篇章结构。”[2]271影片主要是采用后者,整部影片的结构呈反讽叙事,由许多戏剧性反讽的场景构成,雅各布认为戏剧性反讽指:“包含一种情景(一段表演或一段叙事),观众或读者从中获得戏剧或叙事文本中的人物所没有的知识。此种知识的缺乏通常导致人物‘误会’地行动(也就是违背他或她自己的利益)而对此毫不知悉。”[3]38

电影用了不同于小说的开始方式。影片一开始银幕出现绿光特写的画面,尔后是尼克在述说。影片增加了小说中没有的帕金斯疗养院,这是一所康复精神病诊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叙事地点在精神病诊所,叙事对象是名医生。从影片中的诊断书观众获取尼克患病的信息,他有以下病症:病态的酒精中毒,患失眠症,易怒,焦虑,沮丧。他对医生说:“当我从纽约归来时,我感到十分的厌恶。” 纽约曾经是尼克魂牵梦绕的城市,盖茨比死后,纽约成了尼克的梦魇,让他厌恶。在诊所里,尼克向医生诉说自己、盖茨比等在纽约的故事。

尼克的画外音说他父亲总是对他说“要相信人性本善”,从整部影片来看,父亲的话是莫大的讽刺,因为电影中的人物汤姆、黛茜、沃夫尔山姆等都不是善良之辈。

盖茨比晚上站在海湾边眺望着黛茜住处码头上的绿光,绿色原象征着希望,他希望和黛茜重拾旧情,但是,结果却是失望、带来杀身之祸。在盖茨比眼里,黛茜是美的化身。然而,黛茜并不是他所想象的天使,实际上,黛茜是个追求享乐、浅薄的女子,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影片快结束时,尼克打电话到黛茜家,希望黛茜来参加盖茨比的葬礼,而汤姆和黛茜连电话都不接,全家外出度假,黛茜花都不送。

来参加盖茨比周末举行聚会的人都是不请自来,享受着盖茨比的酒、饮料、游泳池、沙滩等,但是,极大讽刺的是,当尼克给他们打电话、写信,需要他们来参加盖茨比的葬礼时,无一人来参加,包括“好朋友”沃夫尔山姆。并且,家中的一切全被沃夫尔山姆手下拿走,剩下空荡荡的房子。

当汤姆知道是黛茜开车撞死人之后,决定带她离开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而盖茨比不知情,当尼克劝他离开时,他说要等黛茜的电话,和她制定一起离开的计划,第二天被汤姆告诉撞死他妻子的车是盖茨比的威尔逊从背后开枪打死。

当梅特尔被车撞死,警察问经过灰土谷停车下来到威尔逊汽车修理店看热闹的汤姆是否认识梅特尔,他回答说不认识,她是他的情妇,他竟然说不认识她,真是极大的讽刺。

二、多重视角

“尽管文学语言与视觉化的电影语言之间总体上存在区别,视角仍是最天然地与电影相关联的叙事术语之一。”[3]206在电影中,导演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以一种视觉艺术方式,活用并探索了“视角”的常规、独具特性及其艺术可能性。电影比小说更多地运用视角切换,多重视角叙事蕴涵了反讽叙事。

影片以倒叙的手法进行叙述,由既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又是小说中人物的尼克叙述。影片结尾尼克在他所写的书名《盖茨比》前加上“了不起的”,相比之下,盖茨比比其他人物更伟大,正如尼克对他说“他们那一伙全放在一块都比不上你”。给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包括媒体、记者等对他随心所欲的品头论足给予讽刺,从而达到反讽的效果。

为了达到叙事效果,小说与电影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将其叙述表达,与不同人物的认知视角相结合把盖茨比逐渐地介绍出来。他的出场犹如古代诗句所写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先闻其名后见其人。电影放映将近四分之一时盖茨比才露面,尼克和观众才得以第一次看到他。尼克充当着观察者、听者、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影片借用其他人物包括盖茨比本人、沃夫尔山姆、 乔治等人之口完成盖茨比的形象塑造,从神秘形象到真实面目。先是尼克在汤姆家听到乔丹提到盖茨比的名字,然后是凯瑟琳对尼克说盖茨比是“凯撒・威廉的一个表亲”,在尼克被盖茨比邀请参加的聚会上,听到嘉宾说盖茨比 “在战争时期曾是名德国间谍”,是“凯撒皇帝的刺客”,“听说他杀过人”,“比上帝还富有”等,乔丹告诉尼克说盖茨比告诉她他是牛津大学毕业生,别人口中的盖茨比让尼克及观众对他感到好奇,渴望知道他的真实面目。电影借助乔治的叙述,让观众得知五年前盖茨比和黛茜的故事,以及汤姆与黛茜结婚的事。在去纽约的路上,盖茨比对尼克叙说他是来自美国中西部地区非常富有人家的儿子,继承了大笔财产。为了证明他的话是真实的,盖茨比请沃夫尔山姆叙说。这一叙事使观众难辨真假。在盖茨比与黛茜在前者家中相会时,尼克问起相片中的科迪是谁时,盖茨比的回答揭开了大部分真相。在影片快结束时,盖茨比死前的晚上,他向尼克讲述他卑微的出身、战争、牛津以及和科迪船长航海的经历,还有怎么加入沃尔夫山姆的生意,观众才获知最后真相。

盖茨比对尼克述说其高贵出身、 继承财产不真实的情况以及借助沃夫尔山姆的叙述来证明,还有他邀请尼克参加晚会、上游艇、吃饭等,除了感到空虚外,目的是为了和黛茜见面,他想给尼克好印象,黛茜是尼克的表妹。为了爱情,为了让黛茜重回到他的怀抱、得到她的欢心,和她结婚,盖茨比做了五年的准备,花尽心思,而结局却是悲惨的。影片中的多重叙事是反讽的。

影片还通过事物的视角进行叙事,如通过黑色钻戒来叙述盖茨比的神秘出现。影片开始不久,有一个画面是从高高的城堡往下拍的镜头,一个远距离的镜头对准尼克租的小矮房,这时出现右手小指上戴着黑色钻戒的手掀开窗帘的画面。汤姆带尼克和梅特尔等在纽约狂欢之后,尼克回到家中醒来的第二天上午,在城堡同样的地方同样的角度,又出现右手小指上戴着黑色钻戒掀开窗帘的手,这个人俯视着尼克,从镜头可看到此人的头部背影及抽着雪茄。黛茜的出场也是借助戒指,首先给观众看到从沙发处伸出一只无名指上戴着白色结婚钻戒的女子的手,然后才看到黛茜的脸。一个戒指戴在小指,意味着单身,另一个戴在无名指上,意味着已婚,蕴涵着反讽的意味,同时暗含着盖茨比与黛茜复合的不可能。

三、象 征

电影除了运用戏剧性反讽、多重视角叙事外,还运用象征叙事策略如绿光、钻戒、电话等意象进行叙事,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时蕴涵着反讽叙事。

(一)绿光

从汤姆和黛茜夫妇家码头发出的绿光在电影中多次出现,鲁曼比原著更突出它的象征意义,把它当成很主要的象征意象。绿光有远距离的、近距离的,最多的是占据整个银幕画面的绿光,导演常常给绿光特写。光“传统上是和善良、生命、知识、真理、名望和希望联系在一起”[4]112,“根据基督教传统,我们知道光象征上帝的指引(《出埃及记》),或者象征耶稣的拯救(《约翰福音1》:4-5)”[3]211,绿色代表着希望,“特别是基督教救赎的希望。”[4]89盖茨比把黛茜视为他人生的希望、前进的动力、道路的引路人、拯救者。但是,具有反讽意味的是,黛茜给他带来的是失望、悲惨的结局。

影片以绿光闪烁开始,也以绿光闪烁结束。绿光承载着反讽及正面意义。影片最后出现绿光及尼克的画外音:“希望正在离我们远去,但这不重要。明天我们将奔跑得更快,将我们的双臂伸得更远。”正如布鲁斯东所言“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工具,又是一种社会工具”[5],导演借助电影这个具有社会功能的媒介给予电影反讽的意味,同时也给美国社会、人民以希望,给观众传递正能量。

(二)钻戒

黛茜无名指戴着白色的结婚钻戒,盖茨比小指套着黑色的钻戒,根据西方习俗,不同的手指戴戒指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黛茜无名指戴着戒指给观众传递的信息是她已婚,盖茨比小指上的黑色钻戒意味着他单身未婚,并且传递的信息是黛茜嫁的人家很富有,盖茨比也很富裕,颜色一白一黑呈对比色除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外,也呈反讽意味,白色象征着纯洁、单纯、简单,黑色意味着死亡、庄重、严肃、认真,从影片来看黛茜并不具有白色象征的意义,却是个喜欢漂亮衣服、豪宅、聚会、爱慕虚荣、绝情、不善良的女子。和影片中的人物比较,盖茨比是个对爱情认真、执著的人,对黛茜痴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单纯的人,为了黛茜,买下她家对面的城堡,周末举行派对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希望她能来参加他家举行的晚会。盖茨比重新见到黛茜时手足无措,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黛茜开车撞死人,他在她家的楼下等候到凌晨四点才离开,目的是如果汤姆对黛茜动粗,他会不顾一切冲上去保护她,而且告诫尼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黛茜开的车”,而他却死了,蕴涵着反讽意味。

(三)电话

电话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贯穿整部影片的作用。电话也是一白一黑,呈鲜明对比。黛茜家的电话是白色的,盖茨比家的电话是黑色的。黛茜家的电话把梅特尔、威尔逊引出来,给观众传递汤姆在外头有女人的信息,传递汤姆与黛茜夫妇关系的紧张和冲突。盖茨比家的电话引起观众对他身份及职业的猜疑,通过管家先后对他说,“芝加哥来电话”“费城来电话”等镜头来表现。影片中盖茨比家电话的最后出现是在距离游泳池不远处,管家的一句话“你打来电话盖茨比先生会很高兴”后出现盖茨比露出高兴神情的脸庞,观众和他一样以为是黛茜打来的电话。从尼克打电话的镜头以及焦急的声音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从垂悬下来的电话(威尔逊枪击盖茨比的枪声使管家扔下电话向游泳池跑去)传出来,这时观众知道不是黛茜打来的,又是一个反讽的叙事场景。电话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显示汤姆和盖茨比两家的富有。电话的颜色呈强烈对比,所传递的信息超出颜色本身,如第2点所述。从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看出导演的精心设计、匠心独运。这又是鲁曼对反讽叙事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美]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姚乃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前言3.

[2] [美]M 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M].吴松江,等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挪威]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译,申丹,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英]Michael Ferber.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Symbol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 [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4.

比尔盖茨名言篇2

他就是名贯全球的比尔・盖兹,自从他1986年以来被列入《福布斯》富人榜后,其耀人眼目的财富就在不停的飞速增长。而这位始终具有传奇意义的历史性丰碑式人物,在他退休后又做出了一项让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将自己尽数财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不留一分一毫给子女!

哈佛最伟大的辍学生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西雅图一个上层家庭,他的父亲威廉是一名公司律师,母亲玛丽是一名学校老师。盖茨的父亲威廉很注重从小培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予他一点小报酬,以此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阶。盖茨的母亲也目光远大,盖茨十多岁时,她和几个家长合伙凑钱买了一台计算机,从那时起盖茨就迷上了计算机,13岁时便设计出自己的第一个程序。

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原本他应在1977年毕业,但在1975年,盖茨作出了惊人决定:辍学创业!

盖茨和好友保罗・艾伦成立了一家电脑公司,即后来的软件巨头微软公司。

创造20世纪最美丽的财富神话

在商业史上,从来没有哪位创业家像比尔・盖茨一样,那么年轻就如此成功;也从来没有人像他一样,用那么快的速度就使那么多的人成为富翁。他的创业经历成为世界各大院校工商管理的范例,他也成为青年人奋斗的偶像。

人们说,比尔・盖茨是新式的工商业领袖。多年来,他不断证明自己是电脑业界的“先知”。他对于科技的深刻了解和整合资源的独特方法,使他有能力洞察先机,指点未来,为微软的策略制订方向。他的这种能力既让爱戴者敬畏,又令竞争者恐惧。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知识和创意是企业的新资产,将它们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及争强好胜的个性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奇葩。

有一点毋庸置疑,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盖茨是电脑天才,但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他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是常人无法超越的。

1999年,《福布斯》公布全球富翁名单,盖茨再次以900亿美元遥遥领先,最近,有消息说,他的财富已超过1000亿美元,稳居世界首富之席。

盖茨创办并领导的微软无疑是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盖茨无疑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基金会的诞生

作为闻名世界的商界精英,盖茨为人谦和,处世低调,讲话彬彬有礼,见人总是笑容可掬。

早在2006年他就表示,退休后将把20%的时间用在微软项目上,剩余80%的时间从事慈善事业。盖兹曾这样预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将来某一天,也许我会呆在基金会中,坐在那里暗暗地想着:糟了!微软的那些家伙正坐在一起开会,然后作出很酷的决定,而我却没有机会了。不过,也许将来某一天,我学习着有关健康卫生和教育的知识,然后想着,噢,这正是我想要的,因为我的存在,基金会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效。”

那是1993年的秋天,他和妻子梅琳达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撼,他们在路上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盖茨于是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2000年,盖茨夫妇正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的规模已是全球最大。

比尔・盖茨2003年宣布,将自己98%的财产留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股神”巴菲特2006年也将其大部分财产――370亿美元,投给盖茨的基金会做慈善事业。

“财富并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支配它而已。”比尔・盖茨认为,“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比尔・盖茨还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与出身的富贵或贫寒无关。

很显然,美国上世纪初工业巨子卡耐基的名言――“在巨大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已经铭刻在了美国首富的心中。

生命中走过三个女人

世界首富也有自己无法逃避的感情世界。在盖茨生命中留下足迹的女人有三个:一个是比他大9岁的初恋情人安・温布莱德,一个是为比尔生下一双儿女的盖茨太太美琳达・法兰奇,另一个是让比尔・盖茨破费80亿美元的情妇斯特凡妮・宙赫尔。

盖茨在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并没有吸引女士们太多崇拜的目光。因为他从小寡言少语、不善社交,平日也只是坐在桌前和电脑打交道,有时一坐就是几十个小时,饭都很少去吃,更别提抽出时间来洗澡和打扮自己了。那时,盖茨周围的人甚至可以从他的身上闻到一股臭味儿。

然而,由于工作的关系,一位学者味儿十足的女人走进了他的生活。这个女人就是比盖茨大9岁的安・温布莱德。由于二人所学的专业相近,又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行业,所以特别谈得来。

很快,两个人就开始同居了。在盖茨看来,他与温布莱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纯粹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有关计算机和物理学的问题,有时一个问题能争论一个星期。但是,好景不长,1987年,盖茨和温布莱德正式分手了。尽管二人之间不再有恋人关系,却仍然保持着友谊。

1993年,盖茨最终选择了美琳达做自己的人生伴侣。1994年1月,盖茨与美琳达完婚。在婚礼宴席之后,盖茨向美琳达提出,他要与温布莱德继续保持友谊,而且每年还要抽出一个星期的时间与温布莱德呆在一起。对于盖茨近乎无理的要求,美琳达居然同意了。据盖茨说,他虽然每年都要和温布莱德在一起呆一段时间,但是两人只是在一起谈论一些计算机上的问题而已。

美琳达出生在美国达拉斯郊区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个十分敬业的工程师。美琳达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后来攻下MBA学位,然后进入微软。

嫁给盖茨之前,美琳达已经在微软做出骄人业绩。她担任一个部门的主管,手下有一百多名员工。美琳达曾经反馈过一条重要信息,修正了WINDOWS的致命失误,避免了公司的重大损失,从而引起盖茨的注意。

盖茨和美琳达都是工作狂,两人都喜欢下班后在办公室里加班。盖茨从自己的办公室窗口望出去,正好可以看到美琳达。一天,盖茨来到美琳达的办公室,大胆地对她说:“请你永远为我点亮这盏灯!”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办公室也成为他们约会的地方。

美琳达相貌平平,身材也一般,但是聪明绝顶,非一般女子可比。在嫁给盖茨之后,美琳达便做起了专职太太,为盖茨生下一双儿女,还管理着盖茨豪宅的日常工作,把家里收拾得十分温馨,还建了一个家庭图书馆。

基金会成立后,盖茨由于工作繁忙,把基金的管理工作全部交给了美琳达和自己的父亲。后来,盖茨还把他名下的四个基金合为一个,取名为盖茨――美琳达基金,可见对美琳达的充分信任。

盖茨夫妇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不谋而合。两人的兴趣惊人地相似,他们甚至喜欢读同一本书,有时等不及对方读完就抢过去读。所以,后来他们的家庭图书馆在订购图书时,每本书都订两本。

盖茨与美琳达还经常玩猜谜、拼图等智力游戏。他们二人还喜欢参加挑战性强的活动。一次,他们参加朋友的婚礼,婚礼的主要节目就是请来宾们参加雪地追狗比赛。盖茨与美琳达在零下30度的阿拉斯加一起跋涉了43公里,不仅毫无怨言,还觉得乐在其中。

在盖茨与美琳达结婚之后,微软帝国中又出现了一位吸引盖茨目光的女雇员――斯特凡妮・宙赫尔。

1999年,美国爆出两大桃色新闻,两条新闻的男主角都叫比尔,一位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与莱温司基的绯闻让他险些丢掉总统宝座;另一位就是比尔・盖茨,他的情妇斯特凡妮作证,指认微软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险些让司法部把微软一分为二。

斯特凡妮从商学院毕业后,进入微软,担任营销经理。她颇善交际,不仅工作井井有条,而且身材婀娜,长相可人。

终于,盖茨决定向25岁的斯特凡妮发起攻势。一天,盖茨把斯特凡妮叫到办公室,约她晚上到旧金山的一家酒吧会面,斯特凡妮未加思索就欣然接受了。对于斯特凡妮来说,盖茨是世界巨富,又是自己的大老板,平时想亲近他还生怕找不到机会呢,何况他还主动约自己!

在精心打扮一番之后,斯特凡妮来到了酒吧。盖茨起先一本正经地谈工作,慢慢之后,他直率地告诉斯特凡妮,自己十分想同她交往,然后用膝盖轻触她的腿,最后,比尔甚至凑到她面前低声地说:“你太迷人了,太美了,我可能已经身陷爱河。”

逐渐地,盖茨迷恋斯特凡妮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甚至让斯特凡妮参加微软的机密会议,看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一次,盖茨带她到英格兰参加微软董事会。会上,高级经理们讨论了支付“反向赏金”(微软“贿赂”的代名词)的问题,这是盖茨挤垮竞争对手的一种非法手段。这次会议让斯特凡妮想一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对于盖茨的痴情,斯特凡妮越发觉得恐怖。终于,她决定与盖茨一刀两断。在美国司法部开始对微软进行垄断案调查之后,斯特凡妮毅然与盖茨对立。她站在法庭上,指证盖茨使用非法手段竞争。斯特凡妮的证词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对于微软公司来说,她的证词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知情的华尔街经纪人纷纷抛售微软股票,一时间,盖茨的个人财产损失高达80亿美元。

成为全职慈善家

2006年6月15日,比尔・盖茨宣布,他将逐步移交其日常工作,以便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为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盖茨为自己留出两年过渡期。

2008年7月1日之后,盖茨将放弃全部日常管理工作。

近日,盖茨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会把总计市值为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移交至“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名下。盖茨夫妇曾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捐出其余资产。如今,他们连遗产也无意留下。

“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在遗嘱中分配遗产的做法“就像在说哪些孩子最重要”。

今年夏季开始,盖茨将成为全职慈善家,他表示将今年慈善活动的第一站定为中国。

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将在中国推行几个关键的健康计划,包括HIV/艾滋病预防、乙肝疫苗接种和戒烟等,并设法将中国农业知识带到非洲去,改善非洲的农业。

盖茨说:“中国是个有趣的国家,它一方面接受其他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它也在援助其他更贫穷的国家。他们有能力这么做,他们的经济已经改善了很多,他们能够为帮助更贫穷国家出一份力。”

中国的烟民也很多。盖茨基金会打算推出一项新计划,帮助中国人戒烟。盖茨说:“了解中国戒烟行动的力度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在采取戒烟举措前,美国的财富水平相对来说更高一些。我相信,中国有机会也有能力和美国一样做好这件事情。”

盖茨将亲自验收中国的戒烟成果。他说自己还打算到北京看奥运。

对于中国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盖茨基金会也同样伸出援助之手。据统计,中国乙肝患者大约占总人口的10%。在农业方面,盖茨基金会将启动一些相关计划,将中国的农业技术引入非洲,帮助提高当地的农作物产量。全球两大水稻研究中心分别在菲律宾和中国。盖茨基金会正与亚洲水稻研究人员合作,重点放在非洲对更多的水稻品种和耐旱等特点的需要上。

盖茨基金会去年在北京开设了一个办事处,开始着力解决中国的艾滋病问题,请来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前任驻中国主管Ray・Yip领导这项计划。它为这项计划的前期投入已达5000万美元。盖茨表示,基金会在这个计划上与中国卫生部有密切合作。他说:“有些计划,像艾滋病,他们很欢迎我们,我们合作很愉快。它取决于你与政府在这些事情上的合作有多深。”

引发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星巴克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姆・唐纳德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了通俗的解读。他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舍”“得”两字。因为只有先要“舍”,才能“得”,而“舍”就是不能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德勤机构总裁白礼德说:“社会责任其实非常容易理解,这是对企业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不合格的。”

中国社会学者何刚认为,不可否认,许多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中的缺位来自于认识上的误区,除了自身“藏富”的传统价值观念之外,社会上一些人认为民营企业的钱都“来路不正”,赚了钱才会做善事来“赎罪”;还有一些人认为民营企业都富得流油,钱用不完,这让民营企业难以承受。此外,法律环境和监管机制的缺乏也成为制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障碍。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虽然对慈善事业发展给予支持,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慈善机构的法律地位、支撑体系和运行规则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认为,因为法律的不健全,让不少慈善机构失去了公信力,也使得企业家在慈善活动中顾虑重重,但这些都在好转。

比尔・盖茨表示,今后微软60%的研发资源向亚洲倾斜,推进公益事业发展以增加经济发展的公正性问题。他透露,未来微软将跟中国政府一道建立一些试验项目来帮助儿童学习,并且对教师进行培训。应该看到,“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今博鳌亚洲论坛上,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文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等多位知名企业家也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更多地参与公益事业。“随着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中国企业家“公益缺位”的形象必将改善。

比尔盖茨名言篇3

从微软“退休”后,比尔・盖茨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尤其关注健康、医疗领域。“如果你坚信自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该是多么令人心潮澎湃、备受鼓舞的事情。而眼下正是大家施展才华的最好时机。”在北京大学《中国的未来:创新、慈善与全球领导力》的演讲中,比尔・盖茨这样说道。

盖茨称慈善是第二次创业

说起比尔・盖茨,有很多理由让人羡慕:43年前创办微软,开发的 Windows系统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的PC市场;个人财富超过800亿美元,自1995年登顶福布斯以来,17次拿下世界首富头衔。

9年前的6月28日,比尔・盖茨“退休”,从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变成了名誉董事长。说是“退休”,但他并没有闲着。卸下包袱后,他又将“过剩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用他自己的话说,慈善事业已成为他的第二次创业。

比尔・盖茨“退休”的2008年,正是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之时,而微软当时却因的Vista系统不尽如人意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少人断言,比尔・盖茨不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中,他很快就会重掌微软。

面对舆论,比尔 盖茨很少回应,而是用行动去证明。现在,他和妻子梅琳达一起创立的盖茨基金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其中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来自盖茨夫妇。有统计称,这些年来,比尔 盖茨行善的足迹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尔・盖茨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的理想和计划获得了包括沃伦 巴菲特、大卫・洛克菲勒等人的支持。2009年5月,由比尔 盖茨出面组织,身家加起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富豪们齐聚洛克菲勒大学,他们的“密谋”――号召世界上的富豪,在其有生之年或临死之际,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直到一年后才被世人所知。

若不是多次向慈善事业捐赠,比尔・盖茨或许会一直雄霸世界首富宝座。众所周知,比尔・盖茨不仅屡次“豪捐”,还承诺自己98%的财富将进入盖茨基金会。

赞助疫苗拯救数百万人

比尔・盖茨曾说他有三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使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都用上Windows 系统;第二个理想,是消灭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机会;第三个理想,是让穷人都用上清洁经济的电,让穷人摆脱贫困。

如今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比尔・盖茨的重心也转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存上来。

在盖茨基金会的官网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态”被提在非常醒目的位置。比尔・盖茨自己也透露,他在决定成立基金会的时候就意识到,人类健康领域的改善是重中之重。

1993年,比尔・盖茨出访非洲,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1994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拿出了9400万美元,建立了威廉 盖茨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的前身。与大部分基金会重点关注解决本国或本地区由于贫困导致的问题不同,盖茨基金会早已走出美国,尤其关注非洲与印度。

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医学培训,但丝毫不妨碍比尔・盖茨对于医学的兴趣,尤其是投入巨资努力研制治疗疟疾与艾滋病的新疫苗,以及通过接种疫苗根除脊髓灰质炎。

按照盖茨基金会的说法,目前全球有1/5的儿童未能接种最基本的疫苗,这造成每年有大约150万儿童死于腹泻、肺炎等可预防的疾病。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儿童饱受严重或永久致残疾病的折磨。

“如果没有我们赞助、提供的疟疾疫苗,会有600多万人丧生、无法活到今天。”比尔・盖茨提到在疫苗方面的投入时如此表示。

近年几乎每年都来中国

在往来于世界各地的行程中,中国是比尔・盖茨非常重视的地区。此次在北大演讲前,他就以盖茨基金会联的身份签署了一项协议,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简称“GHDDI”)。这是盖茨基金会成立17年来,头一次支持建立一个实体的药物研发中心。

比尔・盖茨的中国情结非常浓厚。他不仅知道马云、马化腾、陈一丹、牛根生等一批成功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公益活动,还知道中国的《慈善法》,称赞其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开辟了更多渠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比尔・盖茨就曾一个人跑到北京。此后,他中行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近几年,比尔・盖茨几乎每年都会来一趟中国。

在中国行程中,比尔・盖茨走访各地的疾病防控中心,主动跟艾滋病人握手,甚至跟他们聊起著名电影《断背山》,交流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2007年,盖茨基金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据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前首席代表叶雷透露,原本盖茨基金会仅计划做一个艾滋病项目,帮助中国把预防艾滋病工作做得更深远,但成立代表处后,工作开始变得多元化。如今,盖茨基金会与中国的合作涉及医疗、健康、卫生、农业、扶贫、科技等众多领域。

在北大的演讲中,他再三强调,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尚未完全解决的健康挑战上,如减少结核病和烟草相关疾病、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以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关怀等。

比尔盖茨名言篇4

1、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爱情剧情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托比·马奎尔、凯瑞·穆里根、乔尔·埃哲顿、艾拉·菲舍尔、杰森·克拉克领衔主演。该片根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于2013年5月10日在美国正式上映。

2、影片讲述了未成名作家尼克·卡罗维深受这个纸醉金迷的上流世界及其中的幻想、爱情和谎言吸引,他目睹这种世界内、外的一切,于是决定写一个关于一段无缘的爱情、不灭的梦想和让人心痛的故事,并反映出当前的时代和挣扎的故事。

3、未成名作家尼克从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在他住所旁边正是盖茨比的豪华宅第。这里每晚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识,并对盖茨比充满探究的兴趣。探究的结果是:尼克了解到盖茨比内心深处有一段不了之情。

4、年轻时的盖茨比并不富有,他是一个少校军官。他爱上了一位叫黛茜的姑娘,黛茜对他也情有所钟。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盖茨比被调往欧洲。似是偶然却也是必然,黛茜因此和他分手,转而与一个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结了婚。黛茜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汤姆另有情妇。物欲的满足并不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盖茨比痛苦万分,他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心灵的贞洁,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几年以后,盖茨比终于成功了。他在黛茜府邸的对面建造起了一幢大厦。盖茨比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一心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爱情。

(来源:文章屋网 )

比尔盖茨名言篇5

美国信息技术宗师理查德・伍尔曼每年都会搞一个为期3天的封闭智囊聚会,他的研讨会每年都能找来一些他觉得有趣的人参与,然后再找上更多的愿意花钱入场与这些核心圈子交流的人。“谁是真正的极客”,成为了今年的话题,而著名畅销书《极客与怪杰:领导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沃伦・本尼斯应该最有发言权,他说道:“google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才是新一代极客的代表,而盖茨似乎在从极客(GEEK)往怪杰(GEEZER)方向退化。”

在沃伦・本尼斯看来,被列为极客的年轻人们没有复杂的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业和互联网业为这代人带来了新的竞争者和管理方式,正如本尼斯在书中说的那样,“这一代人几乎在无数的可能性中窒息”,在他看来这一代的极客们迅速成为商业英雄,却又那样的昙花一现。于是书中得出了这样的经典名言,“伟人已死,组织越来越被理解为一个联合体式的东西,而不是某个个人拉长了的身影。”

保罗・艾伦被淘汰

而当与比尔・盖茨一同创立微软的保罗・艾伦不断出现在探索频道或者国家地理节目中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怀疑保罗・艾伦还是不是可以划归极客范围了,因为真正的极客是不可能整天花精力在建设超级私人游艇,或者亲自动手参与私人航天项目的,更不会见到一个极客整天为自己购买的篮球和橄榄球队喜形于色。如果相比保罗・艾伦,盖茨还是具有很多极客风格――低调与依旧充满创新性这些极客的特色;但是在更年轻的一代人眼中,盖茨却又不能算是合格的极客了。因为不论从年龄和事业状态上看,盖茨恰恰被夹在了极客和怪杰中间。所有经历90年代偶像论的年轻人都对自己发出了疑问,“盖茨,您还是青年导师吗”。

《新闻周刊》的记者萨拉・斯嘉弗写道:“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微软,都听说过盖茨,那又怎么样呢,大家依旧用盗版来与微软进行亲密接触”。实际上盖茨的光辉形象和曾经的思想标杆作用正在悄悄被消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在国内摇滚大爷崔健的身上找到盖茨的侧影。都是开创各自领域的先河,盖茨在70年代末开创了个人电脑的软件先河以及商业软件授权这种聚宝盆模式,而崔健则在80年代用摇滚给大家洗了脑。都在经历50岁前后的不惑,而关键的是他们曾经被奉若精神偶像的时代,正在消失。打碎旧神像树立新偶像的时代趋势无可避免的附加在他们身上。因为新一代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把当世界首富或者硅谷神童这样的梦想列入可行范围了。

拉里・埃利森消失

比尔盖茨名言篇6

1980年8月22日,IBM曾寻求与操作系统先驱、DRI创始人加里・基尔代尔进行合作,但无功而返。作家梅里尔・查普曼对此事曾做出这样的评价。

IBM初寻芝麻开门秘诀

1980年8月21日,IBM派代表去拜访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们来到微软的大门口,一位不修边幅的大男孩走了出来。IBM代表问:“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怎么走?”这个大男孩二话不说,陪着他们折回办公室,然后走到办公桌后面坐了下来。IBM代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盖茨。

IBM代表正式拜访前,曾要求盖茨签署一项保证不向IBM谈任何机密的协议,IBM用这种办法保护自己,免得以后打官司吃亏。虽然问题像烟花般地在盖茨脑海中炸开,但只是哈佛大学法律专业的一年级辍学生的盖茨,还是透过这份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协议嗅到了一些什么。当时的微软和IBM这条大鲸鱼相比,是只微不足道的小虾米。如果对方不是想和他做些有实际意义的合作,是没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于是盖茨毫不犹豫地签了。他对鲍尔默等手下说:“伙计们,机会来了,虽然我还不太清楚,走着瞧吧!”

谜底终于要揭晓了。上门的IBM代表说:“这次会谈是IBM公司有史以来所做的非同寻常的事。”他们要求盖茨再次签署一项法律文件,承诺对会谈中谈到的、见到的秘密要守口如瓶,盖茨毫不犹豫地签了。显然,按着IBM节奏走的他给IBM的代表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鸦雀无声的会议室里,与会人员都紧紧盯着IBM代表手中那份卷轴,这是一份将要改变科技史的蓝图。IBM代表缓缓地打开,这是一份PC设计样图!如果电影镜头再现当时的场景,那应该是一个摄人心魄的慢动作。这是IBM当时绝密级的资料,盖茨应该是IBM公司外第一个接触它的人。

设计图散发出一种勾人的魔力,把盖茨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呆呆地盯着它,思绪万千。至到IBM代表提出了一个把他拉回现实的问题:“微软是否可以向IBM PC提供合适的操作系统?”

盖茨眼前仿佛隔着一层令人眩晕的迷雾,对方的问题似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传透他的耳膜。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盖茨的一个小伤疤:当时,在操作系统上,微软只有个简单的产品,无法与基尔代尔的DRI公司的CP/操作系统相抗衡。微软和DRI公司一度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协议:微软不涉足操作系统领域,而DRI也不去染指程序语言。

看着IBM的图纸,盖茨知道只有基尔代尔的软件才能配得上它。盖茨思忖了一会儿,缓缓地抬起头来,看着对方的眼睛,直言微软没有这样的操作系统,但他们可以为IBM PC提供应用程序,譬如BASIC。

热烈的火花在IBM代表眼中瞬间熄灭,大家沉默不语,过了几分钟,但人们感觉过了数小时,盖茨说,他知道一家公司有这样的系统。会议室里响起一种塞子从盛满水的浴缸的底部被拔出的声音,气氛又似乎松弛下来。盖茨拨通了基尔代尔的电话,说有个“大主顾”想见见他。然后,他将电话交给了IBM代表。IBM代表在电话里与基尔代尔约定第二天见面。盖茨再次接回电话,叮嘱基尔代尔“得好好招待。”IBM代表如释重负,充满谢意地向盖茨告辞离去。

基于对基尔代尔人格的信任,盖茨认为虽然他无法同IBM做成操作系统这一生意,但促成DRI与IBM合作的微软应该能从中分一杯羹。他开始安排手下着手研究,如何让微软的应用软件更好地与IBM PC及DRI的操作系统相匹配。

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暂且放下盖茨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基尔代尔和他的DRI公司。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我看来,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州(盖茨曾住在那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工厂和烟囱,尤其是没有你这样好冲动的年轻人。”基尔代尔对盖茨有一种长辈般的宽厚之情,他们之间一度有着忘年交般的惺惺相惜。

基尔代尔还对盖茨说:“你我是少数的仅仅在这种东西(个人电脑及微处理器)里才感到自在的人”。不过基尔代尔的人生哲学是“我要幸福”,与盖茨的“我要赢”迥异。

其实,基尔代尔甚至早于MITS公司的牛郎星,一度点燃了英特尔处理器从计算器转向计算机的智慧之光。

1973年,作为海军研究生院教授的基尔代尔受邀参观了英特尔微机部,当时的英特尔微机部只有几间破房子。但他很看好英特尔的这项业务,与英特尔的人也很谈得来,因此欣然担任英特尔的顾问,用休息时间来为对方服务。在试用英特尔新出炉的8008微处理器时,他开发了一种程序。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套程序为微处理器赋予了真正的生命,这可看做后来席卷全球的PC飓风之源。

但当时,无人能够预见到未来PC业的胜景。谈及微处理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英特尔工程师认为微处理器最终会应用在家用搅拌器、食物汽化器上,而英特尔联合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则认真地说,应用目标应该是钟表。因此,英特尔对基尔代尔很友好,但对于他开发的程序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后来的历史学家称,英特尔失去了同时拥有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绝妙机会。

“大多数战略转折点并非轰然而至,而是像小猫咪一样毫无声息的悄然逼近,通常只有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豁然开朗。”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格鲁夫曾这样说过。

英特尔8008推出后,自制了几台微机,其中一台作为酬劳,送给了基尔代尔。当8008升级为8080时,英特尔又加送了一台显示器和高速纸带阅读机。基尔代尔把这台机器放在他上课的教室后面,学生们下课后可以随意玩上几小时。不久,他和学生们在这台机器上开发出了名为CP/M的操作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磁盘操作系统(DOS)。

基尔代尔起初把这个操作系统用在一个占星机项目上,机器计划放进杂货铺,顾客投入25美分硬币,可以打印出算命结果。但实地投放后不久,顾客纷纷投诉,因为硬币投入后,机器里的纸往往堵成一团。后来他承认,此举在商业上完全是个败笔。

1976年,基尔代尔离开海军研究生院,在妻子的鼓励下创办了数字研究公司(DRI),销售自己的操作系统。他的妻子朵萝西参与公司经营,这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女性。她不喜欢顾客把她看作是“加里的妻子”,仍用她娘家的姓――迈克尤恩。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收益年年翻番。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个小麻烦,有人推出了QDOS操作系统,这个人是蒂姆・帕特森。哈罗德・埃文斯在《他们创造了美国》一书中称,帕特森在开发过程中,“剽窃”了基尔代尔的操作系统,采用了对方产品的“外观和感觉”,拷贝了其使用者接口。因此有人称,QDOS意为“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不过,帕特森的QDOS无法与基尔代尔的产品相提并论,基尔代尔懒得理它。

英特尔失去的操作系统的发展机遇,注定会有人得到。到70年代末,这个机遇的种子仍牢牢地掌握在基尔代尔的手中,现在等待着IBM来将它撒进肥沃的土壤中。

砧板上的蓝鲸游走了

“听说,IBM代表拜访你的时候,你把他们晾在地面,而自己在天上兜风?”基尔代尔后来多次遇到这个尴尬的问题。周所周知,他有一架私人的双引擎小飞机,经常喜欢开着兜风。有一次基尔代尔忍不住愤怒地回敬:“那些故事听起来好象我在空中翻筋斗。但我在出公差,就象别人开车出差一样。”

人们认为基尔代尔骨子里蔑视IBM,不想和它打交道。早在1974年,他曾和戈登・恩巴克斯一起,帮助创建了硅谷最富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这个俱乐部旨在反对IBM等大型公司对计算机技术的垄断。

不论真相如何,告别盖茨,来到DRI公司的IBM代表没有见到基尔代尔本人,接待他们的是基尔代尔的妻子朵萝西和一名律师。IBM代表像对待微软那样,正式会面前,要求DRI公司签署一大堆协议。朵萝西对协议心存疑虑,认为该协议不利于DRI控制自己的技术,那名律师也支持她的看法。

作家大仲马曾说道,“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

没有得到像微软给予的那样礼遇的IBM代表,悻悻地回到西雅图,再次来到微软公司。感觉到幸运之神冥冥之中再次向自己走来,盖茨热烈地拥抱了上去,称微软愿意为IBM开发适合的操作系统。

有些失落的IBM代表恢复了矜持,表示:“在IBM,每一件事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因此,他们希望盖茨尽快提出可行性报告。

《BYTE》杂志评论说:“天上掉下来最大一块馅饼,就这样落到了比尔・盖茨嘴里。”

揽下瓷器活的盖茨急需金刚钻,为了救急,他想到了QDOS的开发者帕特森,于是花2.5万美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买下了这套程序,并把帕特森挖了过来。

有了QDOS做基础,盖茨变得胸有成竹,他成功地通过了IBM PC 主管唐・埃斯特利奇组织的可行性报告审核。当时,IBM方面曾问,“你们公司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盖茨回答:“可以说我们公司每个人都像这样。我是我们公司学历最低的,仅读过一年大学。”

为了保密,IBM要求接受开发任务的微软选一个专门的研发场所,为此专程送去自己的保密文件锁。这个研发场地无窗户,无通风设备,且被要求24小时不许开门,有时房间的温度会高达38度。

IBM方面可不是说说,他们果真进行了好几次安全检查,检查微软是否遵守规定。一次,微软的程序员开门换气,IBM检查人员发现保密室门大开着,样机的底座放在门外,为此大为不悦。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期推出,会上,为他们开发操作系统的微软没有被特别介绍。但会后,微软收到了一份由IBM一封措辞还比较客气的打印信函:“亲爱的合作方:谢谢你们的出色工作。”

盖茨很高兴,但随后他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基尔代尔准备微软。原来,基尔代尔在电视上看到了IBM宣布采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新闻。经过分析,他认为微软抄袭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熊熊怒火在他的胸腔中燃烧。他约与盖茨、鲍尔默在一家酒吧见面,讨论此事。

虽满腹怨言,但基尔代尔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绅士,在两个年轻的后辈面前发火,有失体面。因此会面时,双方进行了一场态度并不明朗的交谈。见面后,基尔代尔决定开发出一种新版本的操作系统,从技术上给这些毛头小子上上课。

另外,基尔代尔觉得“冤有头,债有主”,应该找IBM算账。

落败的绅士

“我对你们的操作系统和CP/M的相似感到震惊。”基尔代尔找到IBM,提出要对方。

IBM方面称,它的人没有意识到微软的操作系统与CP/M那么近似。IBM一名高级主管称基尔代尔指责IBM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

但IBM还是派人和基尔代尔谈判,经过谈判,IBM答应在自己的PC上采用他的新版CP/M,而基尔代尔则放弃对IBM和微软的诉讼计划。但基尔代尔新版的CP/M要在半年后推出,这给了微软进一步完善自己操作系统的时间。

基尔代尔的新品完成后,IBM曾策划了一个广告,上面画着分别代表PC DOS、CP/M和UCSD的三扇门,最后一种操作系统也是替IBM PC编写的。让微软感到紧张的是,这三种产品都不预装在IBM PC上,而是以独立的方式销售,也就是说,用户要在购买电脑之外,另行付费选用。

因为盖茨低眉顺眼的配合,IBM更倾向于推介微软的产品,微软产品的名字――PC DOS,无疑就是对顾客的某种暗示。盖茨对此并不放心,他说:“我们知道三个系统中只有一个能够成功,从而成为标准。”

盖茨判断有三种方法可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第一种就是要使MS-DOS(微软对PC DOS的称呼)成为最好的产品;第二种就是帮助别的公司编写以MS-DOS为基础的软件;第三种是要确保MS-DOS价格便宜。”

而当时最有力的是第三种方法,微软的PC DOS价格是60美元,基尔代尔的CP/M为240美元,UCSD的产品约450美元。作家梅里尔・查普曼称微软的价格策略让基尔代尔的技术优势黯然失色。基尔代尔坚持不肯改变自己的策略,他称:“市场会理解玩具产品与专业产品之间的差别的。”

然而市场的理解并不按基尔代尔预想的方向进行,他的CP/M败象已现。随后,IBM让微软开发硬盘版的DOS,微软利用这个机会对PC DOS进行了完全的重写,其2.0版与1.0有很大的不同,因而DRI他们的机会也失去了。

盖茨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攻势,与许多公司合纵连横,推广自己的操作系统。当时举足轻重的DEC公司起初不打算跟着IBM标准行事,因此准备放弃微软的DOS操作系统,采用基尔代尔的CP/M。微软很着急,后来他们打听到DEC迫切需要一种文字处理系统,于是便找上门去,允诺会提供这种软件,而实际上,微软的这种系统尚在开发中。DEC信以为真,答应了微软的要求,放弃了基尔代尔的CP/M。DEC的一位高级官员曾感叹说:“这是一门生意,而不是学问。”他暗示基尔代尔只是一位教授,而不是商场上成功的商人。

为了彻底打垮基尔代尔的DRI公司,微软继续发力,在Windows 3.1 测试版时,曾警告用户如果与DRI的产品同时使用会发生一些问题,这对DRI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80年代中后期,基尔代尔的DRI公司苦守操作系统市场,而没有像微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扩展到图表、字处理软件等应用领域。因为基尔代尔认为,自己做操作系统,有些像盟主的角色,而在操作系统上做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无疑是自己的盟友,一个优雅的绅士怎么能下手去抢夺伙伴的口粮呢?

历史的欠账

英国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真诚则绝对是致命的。”

随着微软的蓬勃发展,DRI日薄西山。1991年,DRI被Novell公司所兼并。基尔代尔本人也从硅谷搬到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座小镇,逐渐淡出了媒体的视线。

虽然离开了硅谷,但心似乎还在那儿,他开始变得忧郁,和他一起创业的妻子朵萝西也离开了。他借酒消愁,最终酗酒成瘾。

1994年7月,52岁的基尔代尔在自己的房间里头部撞地,不治身亡,当时的媒体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几句。一年后,盖茨出版了自己的《未来之路》一书,书中没有提到基尔代尔对操作系统的贡献,而认为“蒂姆(帕特森)事实上成了MS-DOS的鼻祖”。

但是,基尔代尔的朋友和崇拜者却并不这样认为,其中,梭罗・李伯斯就站出来,称每一位拥有PC的人都欠基尔代尔一份情,而盖茨和他的微软欠得最多。

西方有句谚语“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对基尔代尔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浮华散去,历史变得清晰起来。《他们创造了美国》作者在书中指责帕特森“剽窃”了基尔代尔的CP/M,帕特森曾为此书作者,但败诉,法庭认为作者只是记述了一些一般不受争议的事实。

比尔盖茨名言篇7

关键词:盖茨比;异化;美国梦;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15-02

一、“异化”的概念

关于“异化”一词,它源于拉丁文Alienatiio,有疏远、脱离和转让等的意思,英文是Alienation,法文是Aliénation。黑格尔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外化,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分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异化问题,指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①弗洛姆对异化的定义是:“所谓异化就是一种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作一个陌生人。”②异化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而心理体验无处不在。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异化的历史,只是到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异化才变得无处不在。具体来讲,异化主要指:生活方面的异化,社会关系的异化,生产过程的异化。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异化的主要表现

1.主人公盖茨比变质了的“美国梦”

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1931年出版的《美国史诗》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美国梦”一词,意思是,在美国这片梦想之地,不论阶级或出身,只要有能力或成就,每个人都有机会生活得更美好、更富有和更充实。③在美国殖民主义时期,美国梦的代表人物为本杰明・弗兰克林的“自助者,天助也”概括了美国梦的本质意义。在美国独立宣言中:“……所有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④综上所述,传统的“美国梦”包含主要包括几点:在美国,人人都拥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原名詹姆斯・盖茨,出生于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普通家庭。幼年时的他不得不靠捞蛤蜊和捉蛙鱼为生,上学后又因贫穷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鄙视,最终辍学。卑微的出身让他从小就尝够了生活的艰辛。但年轻的盖茨比怀着最为传统的美国梦,以富兰克林为榜样,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小说第九章中,盖茨比的父亲对尼克讲了许多盖茨比早年的故事,展示了一张小时候盖茨比写的一个自我提高时间计划表:每天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学习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坚强的毅力。这些为盖茨比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盖茨比参加一战后,黛西嫁给了家境富足的汤姆。他认为,是金钱的缺乏导致他无法得到黛西,他需要努力赢得财富,找回失去的爱情。所以盖茨比在被自己心中女神似的恋人黛西无情地抛弃的情况下,又受异化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心中所追求的传统美国梦变异了,开始不择手段的赚钱。首先,盖茨比通过非法贩卖私酒,一夜暴富。当时,美国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而颁发了禁酒令,但禁酒令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更使得不法者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盖茨比正利用了这个机会,交易私酒,获取了巨额暴利。成功后的盖茨比,以药店老板的头衔来掩盖自己非法的发家史。其次,盖茨比在黛西居住地附近买了一所豪宅,在那里他每周周末都举行盛大的晚宴,通过这种挥霍的方式,显示自己的财富,以期引起黛西的注意,找回失去的爱情。为了赢回初恋情人黛西的爱,通过运用物质财富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精神梦想标志着盖茨比美国梦的异化:幼年时激励人心的传统美国梦异化为为了赢回黛西不择手段追求金钱和地位的物质美国梦。

2.盖茨比和黛西物化的恋爱婚姻观

关于盖茨比和黛西的第一次爱恋和分手,乔丹・贝克在小说第四章进行了叙述。黛西原本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纯洁少女。在第一次大战期间,黛西是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一个漂亮姑娘,当时镇上的军官都喜欢她,盖茨比是其中之一。盖茨比使黛西相信他是最适合她的,并赢得了黛西的爱。但黛西却在盖茨比参加一战后嫁给了家庭优裕的汤姆。爱情的失败深深打击了对爱情充满憧憬的盖茨比,他要努力赢得财富,重新找回黛西的爱。由此盖茨比的爱情梦发生了彻底地变异:由原本对纯洁爱情的憧憬和追求变异为通过金钱来购买爱情。关于黛西,小说具体叙述了黛西最终选择汤姆的过程。盖茨比在战争之后被送进了牛津大学未能及时回到黛西的身边。面对浮躁的世界,黛西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害怕未来的生活里的某种变化对她不利,希望生活现在就可以确定下来,这种希望随着四月汤姆的到来而变得实现起来。此刻黛西要在盖茨比与汤姆之间做出选择:盖茨比能给她纯真的爱情,但他归来无期,还要承担未来不确定生活带来的风险;汤姆身材魁梧、富有、出身名门望族,能给黛两安全感,黛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选择汤姆。

在小说第五章,尼克叙述了盖茨比与黛西的重聚和和好如初。起初,盖茨比与黛西的重聚十分尴尬,盖茨比碰翻了尼克的钟,并遗憾的告诉他说,这次会面是个错误。但尼克的离开,让他们单独相处了半个小时,返回后发现,黛西在高兴的流泪,盖茨比脸色红润。外面雨停了,盖茨比邀请黛西和尼克去他的家,让他们看看他的财产。黛西为他的豪华的生活方式所折服,当他向他展示他所收藏的大量英国衬衫时,她哭了。盖茨比告诉黛西,他夜夜守在外面,凝望着她的码头的那盏绿灯,幻想他们未来的幸福。在第七章,尼克叙述了在那个夏季最热的一天,他和盖茨比在黛西家吃饭的情景。期间,盖茨比满怀激情地凝望着黛西,于是汤姆确信了他们之间的恋情,那天下午,他们相约进城,盖茨比和汤姆在广场饭店交锋:汤姆谴责盖茨比撒谎说上过牛津大学,做非法贩酒生意。那天下午之前还爱着盖茨比的黛西,一边看着他俩争吵,一边感到盖茨比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汤姆意识到他已击败了盖茨比,于是他打发盖茨比和黛西一起返回长岛,借此来以证明盖茨比无力伤害他,至此,盖茨比的爱情梦已寿终正寝。

3.功利化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作为人们相互间思想、情感、态度、信息等的交流活动,是人的基本生活活动之一。然而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种美好的人际关系被物欲掩盖了,成了以金钱和利益为目的的交往。菲茨杰拉德揭示了人际关系物化的本质:家人、亲戚间,朋友、夫妻间、情人间失去了信任、纯真的友谊或爱,剩下的是以金钱为主要目的的相互利用关系。盖茨比的父亲是位普通的农夫,盖茨比为了摆脱卑微的出身,捏造了自己的出身背景。在小说第四章,他向尼克介绍时自称是中西部一对富有的、患病双亲的儿子,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打过大猎物,在欧洲数个首都收集过珠宝。他为了赢得梦中的爱情,年幼时就将名字由盖茨改为盖茨比,在他的理想世界里,他是上帝的儿子。因此,“他的思想里从来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是自己父亲”,在他被枪杀后,父亲是通过报纸才得知的,可见,盖茨比对父亲是多么冷漠无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男主人公盖茨比在孤独中追寻真爱,但和父母、周围的人群之间,相互隔绝、不了解。在小说中,盖茨比和每周都来参加他所举办的豪华宴会的男男女女也并不熟识,大家只是为了能在这里得到免费的休闲而来,在外人看来他只是一名慷慨的“饭店老板”。当这位老板生命结束,再不能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享受时,这些所谓的朋友便再也不出现了。尼克对盖茨比的凄凉的葬礼情景的描述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出席。”在小说中,无论是黛西与汤姆,还是黛西与盖茨比,他们之间都是有目的的、相互利用的关系。黛西为了能得到物质上的安全感与汤姆结婚,婚后忍受着汤姆的,而她最后利用了盖茨比对她的爱,逃脱了她车祸杀人的责任,导致了盖茨比被威尔逊枪杀的悲剧。

汤姆和茉特尔的情人关系也是物化的关系。茉特尔为了改善穷困的生活处境攀上了汤姆,可汤姆仅仅把她当成泄欲的工具。汤姆在纽约城为她留了一套公寓.他们在那里约会。小说中,当茉特尔的丈夫威尔逊发现妻子背叛自己之后,他将茉特尔锁在房里,要求汤姆把旧车卖给他,然后和妻子一起离开。和丈夫发生争斗后,茉特尔跑到街上意外地被开着盖茨比的车的黛西撞死。茉特尔死后,威尔逊不顾一切地要报仇。受汤姆指使他杀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在小说中,人们相互之间美好的思想、情感、帮助、同情、态度、信息等的人际关系被物欲掩盖,异化为财富和欲望的人际关系。

三、异化的根源

被称为“爵士时代”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消费主义盛行,对金钱和梦想的追求,成为这一时代美国人所坚信不移的人生信念。具体表现为人们极度的玩世不恭,贪婪和盲目地追求享乐,恣意狂欢、颓废的宴会、疯狂的爵士乐就是最好例证。对金钱和享乐的毫无节制的欲望导致了传统美国梦的异化。正如弗洛姆所说,到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异化才变得无处不在。人发明制造各种工具和物品是为其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但人与物的关系却发生了异化,人成了物的工具,物统治了人。在小说中,一系列人物在金钱的诱惑下,逐渐地扭曲了人性、变异了梦想,最终导致了各自的悲剧。

――――――――――

注 释:

①龙睿.论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J].科学发展观研究,2010,(6):35.

②胡志,何秋瑛.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

③韩利伟.爵士乐时代的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J].作家杂志,2011,(1):48.

④游航.阿瑟・米勒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的体现[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0.(3):27.

参考文献:

〔1〕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2〕F. S.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M].青岛出版社,2003.

〔3〕Seed, David. The Great Gatsby―The Review of Stud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Mieke Bal.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M].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5.

比尔盖茨名言篇8

Bill was also top (1)of his classmates in maths and science, so his parents sent him to Lakeside――a boy’s school for excellent students. It was Seattle’s most famous school.

(A) In 1968, the school made a decision that changed thirteen-year-old Bill Gates’ life. In that school, money was given mainly by parents, which could make the school have a computer and use it through a teletype machine (电传打字机). The students typed in a few words on the teletype machine and a few seconds later the computer typed back to students. Bill Gates was interested in it at once. (B)From then on, nothing could stop Bill from studying it. Whenever he was free, he would run to the computer room to use the machine. He became so excited about it that he soon was much better than his teachers in knowledge of computer(2).

At fourteen, Bill was already writing short programs for the computer. And they were written in what was to become Bill’s second language, BASIC.

【译文对照】比尔•盖茨的朋友们知道,他从孩提时起便与众不同。其中的一位朋友说,“他比我们都聪明,有时我们都不懂他在做什么。”

比尔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所以他的父母把他送到LAKESIDE――专为优秀学生提供教育的男生学校,这是西雅图最有名的一所学校。

1968年,学校做出了一个改变了当时只有13岁的比尔•盖茨一生的决定。在那所学校,资助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就是这种资助才使得该学校能够拥有计算机,并且能够通过电传打字机来操作它。学生在电传打字机上打几个单词,几秒钟后,该计算机又打回给学生。比尔•盖茨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从那时起,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止比尔对计算机的研究。他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到计算机房进行操作。对计算机研究的全身心投入,使得他在该领域不久便超越了他的老师。

14岁的时候,比尔已经可以为计算机编写简单程序,而且这些写进了比尔的第二语言,BASIC语言里面。

【阅读赏析】(1)本句中的top(最高点;顶端)形象地说明了比尔•盖茨在数学、科学学科的拔尖、优异,与本段中的excellent相呼应。(2)本句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是强烈的爱好、浓厚的兴趣使得比尔•盖茨在计算机领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句中的so that句型既突出了比尔对计算机喜好的程度,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与其成功的因果关系。

【理解测试】

Questions 1―2: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s into Chinese.

Questions 3―5: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3. What does “Bill was cleverer than us” mean?

4. Why was Bill Gates sent to Lakeside?

5. When did Bill Gates write short programs for the computer?

【答案点击】1. 1968年,学校做出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比尔•盖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一生。

2. 从那时起,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比尔学习电脑。

3. It means“Bill was the cleverest of us”.

4. Because he did best in maths and science and the school was for excellent students.

上一篇:四字吉祥语范文 下一篇:有关雨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