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16 13:01:43

早教故事

早教故事篇1

【关键词】早期阅读 集体教学 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207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对我们老师教学理念上也有了新一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我也有着很大的困惑,我也希望依托在课程游戏化的指引下能够使我们的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但怎样发挥幼儿自主阅读的主动性,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幼儿在阅读中发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心情,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我想游戏化的阅读会给幼儿带来一次新的阅读之旅,开启新的阅读能量,为此我以中班幼儿及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为蓝本,做了以下分析:

一、游戏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1.挖掘――游戏与早期阅读教学的结合模式。

朱家雄教授认为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类型,但一般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重心大多放在插入式游戏模式上,因为插入式即在教学中插入游戏,可以将游戏安排在导入环节,也可以安排在中间的展开部分和最后的结束部分。所以插入式游戏经常被运用,因为符合当今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思想,而且相对于整合式而言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开展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集体教学活动,以插入式游戏为主,整合式游戏为辅开展阅读活动。下面通过两个阅读案例,清晰地展示插入式和整合式这两种游戏形式与早期阅读教学的结合模式。

案例1:绘本活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观察时间:2016年10月17日下午

观察对象:中班幼儿

结合模式:插入式

主要活动过程:这是一本绘本故事,难点在于孩子需要大胆地揣测角色的心理变化,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变化让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教学中,孩子们揣测角色心理时,各有各的想法,意见各不相同,这时,老师可以插入一个游戏活动“木头人”,让幼儿有一个角色体验的过程,使他们感受坚持的难度和说说坚持时自己的亲身感受,老师也无需直接口头传输经验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和感受,这也是实现课程游戏化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案例2:阅读活动――《水果屋》

观察时间:2016年10月27日上午

观察对象:中班幼儿

结合目视:整合式

主要活动过程:首先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阅读故事,并且结合幼儿带来的各种水果引导部分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像熊妈妈一样进行“搭建水果屋”游戏。再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进行游戏,每人把带来的一样水果尝试搭建水果屋,并学着故事中对话仿编《水果屋》故事,最后每组请一个代表讲一讲自己小组仿编的故事,看看哪一组仿编“水果屋”故事既好,“水果屋”搭得又稳。

案例一是插入式的结合模式,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调动幼儿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中间插入游戏环节,不仅仅是教师主导,幼儿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变化,为后面的讨论讲述的环节形成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案例二是整合式的集体阅读活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以“搭建水果屋”的游戏情境为背景,幼儿在阅读故事过程中教师请个别幼儿运用自己带来的水果搭建“水果屋”;之后分小组搭建,并像身临其境一样,边合作搭建边仿编故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阅读,不但提高了幼儿仿编阅读能力,还让幼儿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整个阅读学习的氛围轻松,学习效果也较好。

2.体验――早期阅读本身携带的互动游戏形式。

一些经典的阅读作品,很大程度上都熟知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绘本故事,能够巧妙地运用“游戏”的语言来展现主题和故事。作为执教者,要善于发现阅读作品中包含的游戏环节和游戏情节,利用游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角色、话、动作、内容和意义等。这样,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拓展和提升,有效的想象或联想才能得以发挥。

(1)表演互动

很多早期阅读故事、绘本等作品情节一般都是生动、有趣、充满意境的,这些依托在生活背景下的故事情节丰富而有层次,所以更有利于我们去挖掘和正确地引导,使故事情节游戏化,融入游戏的阅读活动往往带给孩子的发展是无限的。如故事《拔呀拔呀拔萝卜》中,孩子们充分把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融入到了表演中,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每个幼儿都在帮助老爷爷拔萝卜,只要没轮到小老鼠,每个幼儿都在“使劲”的拔萝卜,所以在最后的表演环节每个孩子都能够上台来表演并说出故事中的对话,因为孩子们已经慢慢变成故事中的那个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带给孩子游戏的快乐与情节体验是不言可喻的。

(2)角色互动

有些故事在某一环节中就包含了游戏内容,利用故事中的角色开展游戏互动,这也是让幼儿走进阅读,感受故事,体验角色最佳的方法。如故事《藏在哪里了》,故事中最后一环节就是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借助故事特有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脱离故事本身,去做一个游戏的寻找者,大家在游戏中享受互动的快乐,体会故事带来的愉悦。角色是真实的,是自我的,孩子在特有的环境中假象、游戏、像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游戏环节,往往使孩子全情投入,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3)操作互动

对于大多数故事在没有游戏环节和情节的同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结合故事内容开发生成一些游戏内容,通过操作达到互动的目的。如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与故事内容相匹配的垒高操作,让每一组的幼儿必须相互配合达到共识后逐一垒高并学着故事中的对话边说边进行游戏,最后“够到月亮”获得成功。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操作游戏能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幼儿也乐在其中,动在其中。

二、游戏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定位

游戏是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不管是早期阅读活动还是其他教学活动,如果教学游戏的设计内容不符合教学活动的内容,就会失去增加游戏环节的初衷,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恰当地设计游戏,插入游戏,早期阅读活动既是如此。

1.课程游戏与早期阅读内容的关联。

游戏环节的增加是教师提高阅读效率的手段和方式,但老师只是单纯地插入游戏环节,游戏内容和故事内容之间没有太大的逻辑关系,只是为了调动阅读氛围,增加幼儿的阅读积极性,那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如《好饿的毛毛虫》这一故事绘本,老师让孩子模仿故事中的毛毛虫在地上爬,表现出毛毛虫饿肚子时的状态。其实这种游戏形式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与故事理解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幼儿也没有学会用表征的方式去表达毛毛虫为什么很饿?每天都会吃些什么?甚至会扰乱教学秩序。那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让幼儿学一学毛毛虫的样子,使原本大幅度的爬行游戏变成小幅度的手指游戏,不但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跟着老师的节奏在情景教学中了解毛毛虫找食物、感受毛毛虫吃水果的过程,从中发现一个数量的变化。有时候一个简单手指游戏就可以串联整个阅读活动,而并非需要太大的游戏方式来辅助阅读,所以课程游戏中游戏的设计和运用恰当是教学策略的重要关键。

2.课程游戏在早期阅读中的目的与价值。

游戏的目的在于娱乐和享受,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从游戏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但我们有时候往往更多地考虑游戏的价值而忽视游戏的目的。对于早期阅读活动,游戏不单单是娱乐和享受,更多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体现游戏在阅读活动中的价值。如《拍花萝》这一早期阅读图书,不是以故事为主,是一首比较长的游戏儿歌,单一的诵读冗长而无趣,但是通过拍手游戏的插入使幼儿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诙谐有趣,幼儿边念边唱边拍手表演,同伴之间还可以根据童谣格式互问互答,充分给幼儿提供了很好的游戏参与机会;其次,这首童谣还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幼儿在边拍手边口述表演之间便自然学习了数的概念;此外,这首童谣还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儿歌的“一字歌”的因素,妙就妙在从头到尾以“呀”押韵,一韵到底方式使得童谣具有了语音游戏的幽默感,增加了幼儿念唱表演的趣味性。整个阅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在阅读活动中的趣味性,也体现了游戏插入的目的性,发挥了游戏的真正价值。

3.课程游戏在早期阅读中的创造性和趣味性。

早期阅读的内容选材大多色彩丰富、动态鲜明的画面组成,简洁明了,富有情趣。同样,创设阅读活动中的游戏也要简洁明了,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这样幼儿才能通过游戏活动不知不觉融入其中,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涵。如《我的连衣裙》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设计小兔子找连衣裙的游戏,教师提供不同场所背景,鼓励幼儿去不同的背景图片中找一找小兔子的连衣裙,并且运用故事中的对话说一说连衣裙变成的花样。这样的游蚍绞讲坏简单而且有效,使幼儿身临其中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兔子去寻找自己的连衣裙,并在找到连衣裙后运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仿编讲述,不但使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更加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仿编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也进一步显示了游戏在阅读活动中的价值,游戏内容有助于幼儿的阅读发展。

三、对改进游戏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建议

为了让游戏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更加有效的运用并找到正确的定位,发挥其目的和价值,体现游戏在阅读活动中的真正意义。为此,针对游戏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重视游戏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设计。

游戏的设计和插入看上去简单,但要设计得出彩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既要吸引幼儿兴趣,又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教学游戏不能与阅读内容脱节,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让游戏辅助阅读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最后,游戏的设计还要有创新性,不能使幼儿出现游戏疲劳和无畏游戏,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参与游戏的设计,增加新鲜的元素,当然这些也必须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的。

2.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

我们一线教师是和幼儿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的“家人”,我们更要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游戏中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保证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规则的保护者、活动的观察者以及指导者,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运用游戏的融合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模式,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3.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

我们有时觉得在活动中插入游戏会很难控制游戏场面,但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专业修养,积累经验,对课程游戏的运用进行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学会将游戏的价值和目的相结合,从而慢慢实现教学游戏化,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这样,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增加教学游戏,并且谨慎地考虑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早期阅读活动与课程游戏化的融合这一实践发现,游戏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对于这方面研究只是一个开始尚未成熟,还在摸索实践的过程中,为此,我们要秉持一颗善于思考的心、还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并善于沟通,使早期阅读活动与课程游戏化的融合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早教故事篇2

一、早期阅读的内涵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其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研究发现,3~8岁是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应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理解图、教师言语以及文字的过程中,丰富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 正确理解早期阅读教育、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关系

(一)幼儿早期阅读读什么?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是通过读图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相对应,获得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的。即幼儿早期阅读的对象主要以非文字的图画(符号)材料为主,这是与成人阅读和中小学生阅读先识字后阅读的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认为:幼儿阅读不要求识多少字,更不要求理解字形、字义,进行直接的书写。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是一种准备性阅读教育、准备性书写教育和准备性识字教育,是为小学作准备,为一生的学习打基础的教育。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有效培养幼儿认识世界的能力。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而言,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接触书面语言,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扩大了生活、学习的范围。一方面,早期阅读能使幼儿交流的范围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扩大到通过图画、文字符号实现间接的交流;另一方面,能使幼儿突破现实的限制,走向想象的世界,使幼儿享受到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带来的乐趣。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现实的抽象反映活动,它必须用词和句来进行,没有语言作为思维的材料,任何思维都是无法进行的,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又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向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情节,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便能获得发展,他的言语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形象。这也遵循了幼儿阅读的心理过程:感受体验、理解迁移、想象表达。

(二)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形成多样阅读方式。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并以多样的阅读方式指导幼儿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不同途径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刺激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1.设疑式阅读。在幼儿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阅读。如阅读活动《小壁虎借尾巴》教师请幼儿先猜一猜:你们觉得小壁虎能借到尾巴吗?为什么?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再请幼儿们看看教师制作的课件上的故事情节。

2.符号转移式阅读。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图书中的符号信息视读,来感受和理解图书内容的方法,此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符号的敏感性、理解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如,在图书中看到人物上方的三个“?”,可理解为此人物碰到了难题或正在思考问题。看到“,”表示要停顿,看到“。”表示休息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或一句话说完了的意思,如在图书中看到一个关键词,可以从词义出发来理解整幅画面。

3.交流式阅读。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他人的感染。教师与幼儿、伙伴间的交流式阅读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提问的机会,并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进一步启迪思维,积累语言,激发兴趣。

4.体验迁移式阅读。在阅读活动的结束阶段或延伸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方法,重在幼儿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的充分结合,有助于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的迁移和积累,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如,阅读《幸运的一天》绘本后,让幼儿扮演书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体验最终幸运者的快乐,从小猪身上迁移经验――遇事不慌张、冷静等经验。

(三)探索有效的阅读途径,丰富幼儿阅读生活。

1.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参与集体和小组的阅读活动,它是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重视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幼儿的学习和参与,保证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感知、观察和操作。

集体阅读活动一方面帮助幼儿重新整理各领域及日常生活中获得零散的阅读经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幼儿阅读乐趣的获得和体验,有利于幼儿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技能的获取。在专门的阅读活动中有大图书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

2.多领域渗透的早期阅读活动。渗透的早期阅读活动指除了教师有组织的专门集体活动以外的其他一切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将早期阅读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相结合,将阅读作为打开幼儿知识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使幼儿充分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奇妙和快乐。

如: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的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生活中的早期阅读。

(1)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生活时时处处与阅读密切相关。幼儿许多生活习惯的学习和养成,都是从最初的观察模仿开始的,在无数次的视觉刺激下,他们逐步习得并养成习惯。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就是通过自己的演示以及引导同伴之间互相观察,让幼儿直观阅读。在简单的生活活动中比较自然地融入阅读。

(2)在游戏中阅读。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其中包含着多种元素的参与,综合利用这些元素开展阅读就能促使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并获得有益经验。在各类游戏中融入多种阅读经验,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兴趣性,有助于推进游戏,在自主、自由的阅读和动手操作活动中,幼儿愉快、轻松地获得了相关经验、掌握了相关技能。

(3)区域活动中的阅读。在阅读角孩子们自由选择与各种材料接触,与各种人交往、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在视听角幼儿亲聆身边人的故事录音,有教师讲的故事、同伴讲的故事、爸爸妈妈讲的故事,这些故事幼儿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投入。在修补角大班教师请每个孩子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在他们任职期间,他们要关注的图书是否摆放整齐,要及时整理,同时如果书有破损,要负责修补。

(四)促进师幼共同成长,丰富早期阅读的园本教材。

早期阅读能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兴趣:通过早期阅读,文学作品中能够给予幼儿各式各样的语言,日积月累,使得他们逐渐发展起具有交往价值的语言能力。同时幼儿可以从故事、童话和诗歌中学习汉语,并感受到作品的韵味,有助于幼儿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交往。在游戏与阅读活动中,一些世界名著与经典的故事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从而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我们选择的早期阅读教材中,有些散文作品与诗歌中许多文字都很优美。教师们总是利用一日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一些美的句子,如午睡前、散步时、离园前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词汇量明显地增多,孩子们看到一些现象就会用优美的语句来描述,早期阅读作品也为幼儿形象化的语言提供了机会。

早期阅读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应用语言:幼儿语言的发展不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过程,而是创造性学习和运用的结果。如幼儿在一起玩听读故事游戏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图下面的文字就是故事内容,这些文字一对照口语他们又能领会到文字和口语之间的关系,继而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一起念画面文字,逐步学习完整、连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延伸活动中,老师们还为幼儿提供继续讲述的条件,引导幼儿在图书角、表演角开展讲故事比赛、故事表演等活动。幼儿将情景和已获得的书面语、口语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讲述故事、表演故事,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打下基础。幼儿园举办的“我是小小故事王”就是很好的证明。

总之,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幼儿的思维能能力得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词汇量逐渐丰富,能比较规范地运用语言来表述图书内容,实现了图像符号与语言符号的成功转换。幼儿能更好地概括和理解故事内容,在不同的语境和场景中,能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同时,初步习得了汉字的意义和功能,能在游戏情境中识得汉字,提高了识字的敏感性,并掌握了粗浅的造字规律。

早教故事篇3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幼儿提供和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录象带、碟片、电视、幻灯、多媒体……)让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考、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识过程。早期阅读又是幼儿期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过程。孩子通过阅读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为幼儿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一)选择材料

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一般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文字简明、情节简单有趣,而且页数少,书的纸张要厚,易于翻看不易破损。特别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阅读材料还应当具有结实、易清洗的特点,如:布书、软塑料书,都是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启蒙材料。

(二)选择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要让幼儿易看、易懂,有一定的吸引力,内容键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较贴近生活,有情趣的材料。如年龄较小的幼儿选择《小兔乖乖》、《战胜大灰狼》、《不听话的小鸡》、《狼莉小羊》等等。年龄稍大点的幼儿选择“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让幼儿通过阅读后能有一定的收获,感悟出某种道理,能分辨好、坏,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材料的情节,适量增加一些新鲜词汇和内容让幼儿边学边理解并能实际运用。这样增添了阅读乐趣,学到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扩大了知识面,能将幼儿的情感和感受随着故事内容的变化溶入到阅读材料之中。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降低外界和同伴间的干扰,让幼儿处于阅读的情境之中。同时还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如:看书时身体的坐姿,图书的正确摆放,按顺序有耐心地翻阅材料,不要影响别人等等,这些都应在幼儿阅读图书时引起重视。幼儿园各班级和校园内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有故事情节,有教育意义的墙饰,让幼儿贴近故事,边欣赏边讲述,或小朋友之间相互讲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家中阅读时家人应降低交谈的声音,降低电视、音响的音量,减少来回走动的次数,避免用食物、玩具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家人也可以在一旁读书看报,营造氛围,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对好的行为、思路加以鼓励,或者应幼儿的要求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的早期阅读首先是从成人那儿学来的,是从成人开始的,是与成人共同参与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师应当积极参与他们的阅读活动。当教师将孩子的日光吸引住,或将孩子轻轻搂到身边,打开有趣的图书时,绝大多数孩子乐于阅读,总想探个究竟。图画里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启发的一些问题会让幼儿产生好奇心,带着思考去看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在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组合成一个故事。看完后最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如此,幼儿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由于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幼儿都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注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不要让他们成为被动,完全由教师自己讲述。要谆谆善诱、由浅入深、促其思考、发挥想象。可以教师讲一段,幼儿讲一段,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续编后面的结局。

早期阅读是幼儿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认识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当尽可能地采取与幼儿共同阅读的形式达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有所侧重。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带着他们逐个指认画面中的形象,引导他们注意形象的主要特征。例如:适合小班的故事《公鸡与小鸭》可以指着图画上的小鸭告诉幼儿:“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来了,你们看它扁扁的嘴巴,毛绒绒的身体多可爱。”然后再问幼儿:“小鸭在那里?它长什么样子?画上还有谁?它长什么样子在逐个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形象的语气,帮助幼儿理解每幅画的内容,进而了解几幅图的简单情节和人物对话。幼儿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好象自己也处于故事的情节之中,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通过模仿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看一遍,讲一遍,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并尝试让他们给同伴讲或给家人讲一讲,甚至表演一下。对于一些简单的、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幼儿还可以将它绘画出来。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指导幼儿用绘画、撕纸或泥工的方法完成每一个故事角色,然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述。这样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独立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早教故事篇4

【关键词】早期阅读;提问艺术;教师语言

著名教育家陶知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是借助图书来和幼儿交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有理有效地提问,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根据我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应该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应该从激发和活跃孩子的思维做起,而不是机械的问孩子“好不好”、 “行不行”或者“对不对”。这种形式的问题会让幼儿觉得自己所学没有难度,从而不动脑经去思考问题,只是机械地接受老师传递的内容。相反,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产生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心理。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达到所问有所指的目标。比如,《生气的乌龟》的故事中,教师应该先问小朋友“乌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朋友们就会认真的阅读故事,并且积极思考。这时候老师应该继续问幼儿“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办”时,小朋友们就会根据自己看到的故事进一步思考。这样不仅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直观的引导孩子的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应该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一些诸如“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之类的问题换成是“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想”之类的问题发问的话,孩子们的回答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而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给出自己人认为满意的答案。

比如,在《三只蝴蝶》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这样像孩子提问“假如你是红蝴蝶,你会怎么做?”这时候,孩子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回答“我会找一片大点的树叶,躲到下面,然后等天晴了,我再和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会找个地方和朋友们一起避雨,还能和朋友们一起玩”……再比如在讲《12生肖的故事》时,老师可以问“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加深问题的深度,比如教师可以问幼儿“如果你是猫,你会怎么做”或者“请大家想想一下其余的11个生肖是怎么到达的”等问题,加深孩子们对于中国传统的12生肖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对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应注意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追求统一的认识,而是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孩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们养成凡事问“为什么”的良好的思考习惯。

例如《狼和小羊》故事中,孩子们可能对故事有自己的推测。这时候,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提问,引导孩子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的推理。比如教师可以问“小羊如果坐在自己家门口哭,没有其他小动物从家门口经过,会怎么样?”“小羊可能会被狼吃掉”、“小羊可能会因为害怕而躲起来”或者“大灰狼正要吃小羊的时候,被赶来的小动物消灭了”。接着在这个基础上在想小孩提问“大家觉得那个可能性比较大呢?”引导孩子们进一步分析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原因。

四、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应该在自然中把握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

在一次中班的早期阅读观摩教学活动中,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胡萝卜飞船》,为了表达故事情节的奇特而有趣,教师语调始终很高,特别是在讲胡萝卜不断膨胀,撑破房子这一段,教师加上动作、表情,讲得特别夸张。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有大笑不止的,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更是乘机离开位置在地上打滚了,教师几次停下来维护纪律。在提问的环节中,因为前面没有认真听,很多问题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只得重新复述故事片段。

鉴于幼儿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尤其是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更需要这样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来引起幼儿充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高昂情绪。

五、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应该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中,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很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或让幼儿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这样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教师在讲《快乐的天使》时,可以先问问幼儿“你们有没有小弟弟小妹妹啊”,然后再接着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的弟弟小妹妹吗”或者“你们想要个小弟弟小妹妹吗”这时候小朋友的思维距活跃起来了,教师可以再接着问“故事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有小弟弟小妹妹你也会像贝贝那样对待吗”……这样不仅能让小朋友积极学习,还能告诉教育小朋友们应该和其他人相亲相爱,不能嫉妒的道理。

六、结论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质量和效果,有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幼儿学习的情感,加深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早期阅读中,教学效果与老师的课堂提问技巧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并运用它达到教学的目标,改变以往幼儿教育中被动学习、交单重复的做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幼儿教育词典编委会编著.幼儿教育词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3]程丹琳.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J].海峡科学,2008,8

早教故事篇5

关键词:家园合作 早期阅读 实践探索

开展幼儿早期阅读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观察、思维、倾听等能力,促进情智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早期阅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家长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普遍认识不足或缺乏信心、落不到实处。通过我园开展的亲子阅读情况调查,我们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越来越深切体会到,只有切实提高家长们的关注度和亲子阅读兴趣、水平,才能使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形成合力,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优化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成效。为此,我园在各个年级分别选择了20名不同语言能力的孩子组成三个实验班,进行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实践。不到一年时间,这项工作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家长们个个兴致倍增,孩子们的语言等多种能力、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

一、有效激发家长对孩子早期阅读的兴趣

让家长在理念上充分认识参与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萌发亲子阅读的积极心态是家园合作进行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我们曾利用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介绍亲子阅读的诸多好处及操作方法,但收效甚微。经验告诉我们,要是让家长亲眼看到自家孩子的进步,真正认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就有可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邀请家长每周利用一个晚上时间参加幼儿早期阅读的观摩、实践、探讨。

1.教师示范,引发兴趣

在介绍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及设立实验班的目的、意义后,我们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既观摩老师的示范教学,又观察孩子的表现。教学内容以绘本和经典故事为主。以小班为例,开始时,老师的故事讲述、提问,并未始终吸引所有的孩子,少数孩子多次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随着组织引导及孩子倾听习惯的逐渐养成、语言感知能力的逐渐增强,几次下来,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发言质量好了许多,发言的积极性更是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家长们耳濡目染了自己孩子看得见的进步,对孩子早期阅读的关注和兴趣快速增强。许多家长直截了当地说:“要是不考虑增加老师的工作量,我们会要求每周再增加几次这样的活动。”

2.课后交流,强化兴趣

每次课后,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围拢在教师周围开展交流,这也是我们期待的。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思、所存疑惑。不少家长表示,在阅读活动中,自己也被美妙的故事、经典的文学作品深深地吸引。

一名家长高兴地说:“听第一节课时,自己的孩子发言时表述不清,声音也很轻,自己非常担心。渐渐地,她回答起来越来越像模像样。语言训练看来真是越早越好啊!”更多的家长则就如何选择故事、如何讲故事等与教师开展交流。

这样的交流,这样的氛围,使家长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尤其是少数平常不大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也受到了感染。

二、切实帮助家长提升讲读故事水平

讲读故事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子阅读的效果。切实帮助家长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单纯依靠讲座、说教的形式,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为家长创设了实践的机会,以便积累经验,提升他们讲故事、读故事的水平。

1.家长上课

看到家长们的热情高涨,我们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和大家商量,并达成共识:每晚一半时间由老师继续绘本故事教学,另一半由各位家长自告奋勇为孩子们上课,讲述绘本或经典故事。

从事建筑设计的熠涵父亲可谓是一个有心人,在下乡途地带回了故事《三只小猪》中提到的稻草,还专门制作了三块非常精致、漂亮的图板,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色。这些道具的有效利用,使故事的讲述变得形象生动,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上好这堂课,他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之精心令我们当老师的都自叹不如。他的做法得到了其他家长的效仿,有的因为故事需要,像手偶等物品在当地难以买到,还不厌其烦,通过网上购置。

2.自评互评

每次课后我们都安排自评互评环节。蔡忻珂的父亲在讲了《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后介绍说,为了上好这节课,他花了不少功夫,动了不少脑筋,自以为在选择故事、设计提问等方面是挺有收获的。

大家对他的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挺绘声绘色的,自始至终能吸引孩子;所选的故事,适合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教育意义,对于提高孩子保护牙齿的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以前讲述故事时语气十分平淡,现在已知道要讲究轻重缓急,努力进入角色。

通过评课,上课者可发现不足,听课者可取长补短。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讲述(读)故事水平明显提高。

三、指导督促家长持续开展亲子阅读

随着讲读故事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信心和兴趣日益增强,教师应加强指导与督促,尤其是开始阶段要给予密切关注,努力使亲子阅读有效、持续开展。

1.亲子阅读基本方法的指导、交流

家长们逐渐对孩子早期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们适时提出了亲子阅读的要求,并详细介绍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要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挑选适合的故事;持之以恒,每天坚持阅读10~30分钟;循序渐进,从听开始,注意互动……

在家长的积极提议下,我们还开辟了QQ群,及时开展交流指导。家长之间相互介绍、互相切磋,碰到疑虑、看到好文章以及孩子的童言稚语都会通过网络或电话等途径分享。

2.定时查看《幼儿阅读存折》

我们专门设计并分发给各个家庭一本《幼儿阅读存折》(含阅读日记、一周备忘),定时收回查阅,以便对幼儿在园、在家的阅读及表现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一方面促使家长把亲子阅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便于发现教师和家长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同时也便于总结推广成功的做法。从记录的材料看,大家的态度是相当认真的,90%的家长能做到每天自觉认真地进行亲子阅读,其他家长基本上做到经常进行亲子阅读;70%的孩子有浓厚的兴趣,25%的孩子兴趣较浓。中班郑丁旗爸爸的记录可谓有一定的代表性,现选择部分内容实录如下:

第一周 当故事讲到一半时注意力就有些分散,会做些小动作。

第三周 在和我重复读了第二遍《伟伟找快乐》后,孩子拿着书看了好几遍,这么安静地自己看书以前是很少的。

第五周 经过一阶段定时定点阅读,孩子已将阅读当成了习惯,每天总会要求我讲几个故事。

第八周 碰到不懂的也比以前会问为什么,思维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现在,每天睡觉前都要我讲故事给他听。

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是何等的关注!

家长们经常对家园合作开展的早期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对于这些,教师均做到有问必答,耐心细致,或采纳,或说理,或探讨,绝不置若罔闻,损伤家长的积极性。

幼儿的早期阅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件关乎孩子一生的事情,家园合作无疑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最佳选择。而幼儿语言等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园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我们的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阅读,获得理想的发展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始终装着孩子,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真正重视并扎实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的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早期阅读之花一定会越开越绚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早教故事篇6

关键词:关注;幼儿;早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42-01

《指南》中指出,3-6岁是儿童学习早期阅读的关键期,如果在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所以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内涵

什么是早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教授说:“幼儿是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幼儿读物等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比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的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用口语讲述画面的内容,或听成人念图书文字等等。早期阅读不在于单纯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等,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适合各阶段幼儿的阅读读物,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指南》要求:3-4岁幼儿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上了什么事等,并能理解图书中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故可以给幼儿选择一些故事简单,画面单一,有故事情节的图书。我们老师教时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表情来朗诵儿歌,幼儿会更加喜欢有兴趣;4-5岁幼儿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根据连续的画面提供信息大概说出故事的情节,还能随着作品情节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的情绪反应。因此,选择图书时要有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童话,可以满足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5-6岁幼儿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画面中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或创编故事,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能初步感受文字语言的美。如学习语言讲述活动《乐乐种树》时,我们大班的小朋友能够根据画面,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组织文字编出好听的故事,还能表达出对故事中小猫乐乐和小熊的感情。所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图书时,可以让图书和文字符号互动,用口头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于图书内容的理解,获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认识,这样,幼儿便能逐渐发展起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指南》中强调图画书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所以我们更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具体有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自主的进行感知、体验、探索。如环境区角布置时我们班就设置了一个图书区角,里面摆放着幼儿喜欢的图书。但由于幼儿园条件不足,藏书不多,为了保证幼儿阅读材料的多样性,我们老师充分发挥家园合作,鼓励幼儿、家长将家里闲放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供每个孩子翻阅共同分享。

四、让阅读融合在游戏之中

儿童专家说过:“玩就是学。”在幼儿时期,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快乐的活动。因此,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图画书里面有宝贝,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它们想和我们做朋友,一起玩游戏,幼儿特别喜欢。于是学儿歌时以拍手、表演等各种形式,学动词时看字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五、家园配合,创设良好家庭的阅读氛围

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早期阅读教育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帮助、指导。家长在空闲的时候,给孩子讲一两个小故事;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条件的话,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可以随手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并指导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养成用手指划读的习惯。另外,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物品识字,或利用出外游玩等有意识的让幼儿看路边的汉字,不断丰富阅读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早教故事篇7

关键词:早期阅读兴趣;幼儿;兴趣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让儿童感受阅读的愉悦,获得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孩子只是让成人逼着机械地去阅读,而自己并不喜欢,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并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其关键就在于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呢?根据多年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个教学活动的要环节,精心设计这个开端,可以使孩子从教学活动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兴趣。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教师在导入环节就要利用新奇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或有趣的语言将幼儿很快地吸引到活动中来。例如,早期阅读活动“小猫的生日”,老师以神秘的口吻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有的幼儿开始猜想,有的幼儿等待老师解谜,显然幼儿对小客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很快进入最佳学习活动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动、好模仿又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情境所吸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吸引幼儿的注意,促使孩子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例如,大班早期阅读活动“痒痒树”,老师通过几组痒痒树道具及头饰,以角色扮演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故事情境之中,结合老师生动的语言使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活动中对故事表演乐此不疲,他们在为痒痒树疗伤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说”的练习。他们演得轻松,学得快乐,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设悬念巧提问增强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早期阅读活动活动中,老师刻意设置一些悬念及问题,可以增强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在猜想、回答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例如,中班早期阅读活动“掉在酒缸里的老鼠”“小老鼠为什么会掉在酒缸里?”“谁会来救小老鼠呢?”“用什么方法救呢?”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悬念、提问能让幼儿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及强烈的好奇心。活动中,老师给幼儿大胆猜想的机会和想象空间:“到底是谁救了小老鼠?”幼儿议论纷纷,兴趣盎然,很想知道的心情油然而生,增强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并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了期待。这时,老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预测故事中可能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幼儿不自觉的就会继续阅读故事,并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更进一步引发了幼儿想象和创编故事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也就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记忆。

四、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只有感知了事物才能出现再造想象。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阅读内容由笼统变具体、由抽象变形象、由模糊变清晰,使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有效刺激孩子的多种感官,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例如,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小黄鸡和小黑鸡”。老师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述伴随着轰隆隆的打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活泼可爱的小黄鸡和憨态可掬的小黑鸡形象展现在幼儿眼前,他们全神贯注地进入到了故事情境之中,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学得有趣,又很快了解了故事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愉快,这样就很好地优化了阅读教学过程,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五、做做玩玩动中有趣发展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和活动是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有效促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例如,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多彩的世界”。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幅会变的魔术眼镜,让他们戴上眼镜去看看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幼儿戴上眼镜后,游戏的兴趣高涨,在活动室里东看看,西瞧瞧,他们争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看见树变红了”“我看见桌子变绿了”“我看见老师小朋友都变成黄色的了”……就连平时胆小的、害羞的幼儿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幼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愉快主动地进行创编诗歌。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更是对下一次的阅读活动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总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手段是很多的。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阅读的内容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刻注意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然的阅读中快乐成长,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阅读,不断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潘洁,林剑萍.早期阅读(下)教师指导用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早教故事篇8

关键词:幼儿;阅读兴趣;家园合作

为了能够有效增强孩子们的承受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让孩子们更快更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具备良好的行为方式,就必须加强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而语言发展的最好阶段就是孩子们的幼儿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提早知道一些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使孩子们的智商有所提高,所以说,早期阅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要培养孩子们的早期阅读习惯,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给孩子们选择合适正确的读物

孩子们需要的读物跟成年人的读物有很大的差别,孩子们的读物更趋向于感官享受,他们更喜欢看到非常有趣的东西,喜欢多彩多色的画面,喜欢看到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以及在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熟悉的物品,而不是成年人想看的故事情节之类的。

2.给孩子们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

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中阅读是他们的一种需求,也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孩子们的阅读特点,给孩子们创设多功能、形式多样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功能,让孩子们更加喜欢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二、通过古诗熏陶,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要提高孩子的早期阅读兴趣,可以选择一些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诗歌读给孩子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使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游戏、一种享受。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过程中,可以注重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例如:对于过小的还不会拿汤勺的幼儿,他们会把东西乱撒并且没有收拾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通过VCD这种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播放古诗《悯农》,这样就能让孩子更加直观地知道诗歌的含义,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诸如此类,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可以多加入这种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在早期阶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过故事启发,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般来说,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很多幼儿都是在爸爸妈妈讲述的故事中入睡,故事甚至还能安抚好动的幼儿。因此,可以针对这个特点,选择合适的故事来讲给他们听,使得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故事的影响,引导并启发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给孩子讲述《小猪变干净了》这个故事,孩子可能在最开始听的时候还不明白小猪为什么要变得干净,通过一些现代教育手段,比如多媒体之类的,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讨论。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渐渐明白这个故事,还能够提升对阅读的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观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比如《戴眼镜的小猴》这部动画片,就能够让孩子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佩戴眼镜,从而懂得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其实,最早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是家庭,父母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在早期教育方面,家长要紧密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与条件,让幼儿在家里也能够快乐地阅读。这就需要家长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自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榜样的作用。

其次,家长必须要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概念,不能将其与简单的识字等同起来。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多认识一些字词,也不是简单地多背几首诗歌,而是让孩子们形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能够通过阅读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更清楚地和成人进行交流。

再次,家长必须要负责孩子们的“说”“看”“听”三方面教育。家长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最多,也最能通过给孩子们讲故事来启发他们进行思考,让孩子们多参与交流,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家长们还需要带着孩子们看看书本以外的世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书本所提到的物品。家长们还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听”的环境,包括一些故事与儿歌等,鼓励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家长与幼儿园只有紧密合作,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才能真正达到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孩子们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给孩子们多点耐心,关注与孩子们生活相关的一切,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特点来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选择合适的幼儿读物,给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文艳.幼儿早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初探[J].成功・教育,2010(12):125-126.

[2]范丽芳.浅谈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1(10):45-47.

上一篇:水浒传歇后语范文 下一篇:铲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