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民族范文

时间:2023-12-08 01:03:37

介绍一个民族

介绍一个民族篇1

【摘要】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所在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本民族语言、风俗、文化和艺术缺乏基本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困局。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在自己的教学中,将少数民族艺术赏析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起来,进行具有本地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普及,有针对性的介绍一些民间艺术的图式和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启发学生对传统艺术进行发挥和创造。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本地文化艺术基础教育的方法,为本地文化传承有所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小学美术教学

前言

贵州省荔波县共有16.82万人口,其中有14.51万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可是,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本地的青少年对本民族语言、风俗、文化和艺术缺乏基本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困局。

笔者曾对工作小学的807名小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常识调查,全校73%的学生不了解本民族(包括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的民族风俗,85.5%的学生不知道本民族的代表性民族艺术是什么,87.6%的学生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

笔者通过在乡镇实地走访发现,绝大多数掌握本地的绘画、织绣、织布、蜡染、马尾绣等民间艺术的艺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本地的少数民族艺术家老龄化严重,民族艺术面临失传的危机。

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曾经指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要有“文化自觉”,唯有自觉,才能自信,唯有自信,我们的文化才能绵延下去。费老所说的“文化自觉”,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希望在于年轻人。唯有引导我们的下一代产生一种“文化自觉”,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才不会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在自己的教学中,将少数民族艺术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们更了解本地少数民族文化,更喜欢这些艺术。

正文

一、基本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笔者的主要教学思路是,首先,通过传播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其次,展示少数民族艺术的风格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最后,鼓励学生吸收和发挥创造,发扬传统艺术。教学包括介绍、欣赏和创造三个重点环节。

二、教学环节的应用

1、少数民族文化常识介绍

在课上,介绍少数民族艺术之前,笔者首先会对本地的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简要介绍。这种介绍并非空泛地说教和宣传,而是鼓励学生将日常看到的少数民族文化与课堂联系起来。在学期的课程中,笔者会安排3到4节课外活动,有一次会去参观本县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另外三次会深入到村子里,到少数民族集会中去感受这种文化氛围。在参观之后,笔者再对其中的艺术品、文化作品的内涵进行解析,让学生们有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文化和艺术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到目前,笔者介绍了布依族和水族的民族艺术。

2、少数民族艺术欣赏

在课上,笔者首先会向学生展示艺术品,介绍其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比如说,在说到布依族民族艺术的时候,笔者会谈到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品,如蜡染。通过教师介绍蜡染制作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更加熟悉这个传统的少数民族艺术。随后,笔者会向学生展示一副简单的布依族图案,让他们进行评价,然后再模仿和创作。

图1:布依族图案

谈到水族的民间艺术,就会想到剪纸、刺绣、染织、编织、银饰等。在美术课上,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刺绣中最有特色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这种艺术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马尾绣艺术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

与布依族艺术教学一样,笔者会让学生对欣赏简单的水族图案,随后模仿创作。

图2:马尾绣图案

3、学生模仿和创造

在艺术品介绍之后,笔者就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形式一般包括绘画、剪纸和缝纫。

在画画的过程中,笔者会介绍民族图案的特色。像布依族的蜡染,它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其风格各异:有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

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图案一般是对称的,内容很多跟水、鱼有关,而且布依族和水族的图样都有自己偏向的颜色。

这个时候就可以解释民族艺术的风格与特色。然后,再鼓励他们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改变配色。经过课堂的练习,他们既掌握了一些民族艺术,同时还进行发挥。

三、教学效果

经过了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笔者的教学收获颇丰。

结合本地的少数民族艺术,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有个学生在课上绘制的图案,结合了民族特色和儿童特有的艺术感受,让传统图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笔者经过与纪念品制作者联系,这个学生的作品已经制成了可以出售的小工艺品,这对于其他学生是极大的鼓励。

同时,通过美术课上的介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兴趣。有学生说,在回家之后,他向爷爷奶奶学习了布依话;有学生说,他现在很喜欢蜡染的衣服,自己还让家长缝制了蜡染的服装;还有学生在课上将土布缝制成了笔袋,在班级里掀起了一股流行热潮……

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将少数民族艺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希望继续进行具有地方性文化特色的美术教学,探索出适合本地文化艺术基础教育的方法,为本地文化传承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 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2009.

介绍一个民族篇2

天津音乐学院唐朴林教授,寄来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他花多年心血写成的《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教程,在百忙中把这本555页巨著读完。我感到这本书就是我期盼多年的《民族乐队作曲法》,欣喜之余,提笔作文,把这本书介绍给全国有志从事民族乐队写作的朋友们。

这本书是从如何写民族乐队曲这一角度开笔的,第一章第一节就从二声部写作着笔,先从如何写民乐队的旋律与低音入手,这就是作曲课程中的“二部写作”,不过本书作者在这里却安排了“简要《乐器法》把二胡等弦乐器的配器法做了简略介绍”;第二节是“二声部的平行进行”,这一节把笛子、箫、巴乌的“简要《乐器法》做了介绍”;第三节独奏与单个乐器的伴奏中,把唢呐、、笙的“简要《乐器法》在这里做了介绍”。

第二章是解决三声部写作问题:三声部写作的应用范围、三声部的乐器调配、中间声部写作的基本要求、三声部的中声部常用的一些基本写法。这一章中插入简要《乐器法》把扬琴、琵琶、阮类弹拨组乐器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进入四声部写作,这一章解决:四声部写作应用范围、中声部和弦的结合形式、和声式的四声部、主调式的四声部、复调式的四声部写法。并在简要《乐器法》中把低音乐器、柳琴、三弦、古筝做了介绍。

以上三章解决了民族乐队中多声部写作的基本问题,这是过去各种乐器法、配器法未解决的问题。这三章解决了一个民族乐队写作者入门时的基本问题。

解决了基本问题后本书的作者在第四章却又从“小乐队作品写作”开始,详细的讨论:小乐队的概况、小队组合的基本原则、小乐队的基本写法、几种小合奏的形式、独奏与伴奏。

在第五章中作者把乐队“总谱写作的程序”详细的告诉读者。分六步走,第一步:分析旋律;第二步:确立调式、布局和声;第三步:写作低音;第四步:选择织体形式;第五步:编写缩谱:第六步:编写总谱-配器。这六个步骤是写乐队作品时的必由之路,完成了总谱写作之后,一首乐队作品的基本写作程序就完成。

但是,本书的作者却进一步用四章的篇幅论述大合奏中的吹管组、弹拨组、拉弦组、打击乐器组的旋律、织体、和声与对比因素。

还用三章论述大合奏中的旋律(旋律的位置、旋律的音色、旋律的重复)、大合奏中的低声部(低声部的形式、低声部的织体、低声部的处理)、大合奏中的织体(织体的结合形式、大合奏中常用的一些织体写法)。

在音乐创作中旋律、和声、织体、低音几大因素,安排好了之后(或同时考虑),必然要考虑大合奏的总体布局,本书的作者在第十三章中,把总体布局安排为:音色的布局、织体的布局、力度的布局。至此,一本民族乐队的作曲法、配器法全部讲完。

但是唐朴林教授还用一章的篇幅专论述“民族器乐的新动态”。介绍了80年代以来民族乐队中应用现代作曲技法的情况,例如香港林乐培的《秋决》、《孝媳妇负屈判极刑》以及闰惠昌的《水之声》、谭盾的《拉弦组曲》等作品中现代作曲技法的应用。

介绍一个民族篇3

在面试时,我们经常会被要求自我介绍,所谓自我介绍,就是把自已介绍给出别人,以使别人认识自已,所以恰到好处的自我介绍,可以大大提高面试的好感。小编为各位求职者提供自我介绍范文,提高应聘机会。一起看看吧。

大家好!我叫xxx,在**艺术学院学习的声乐专业,现在已经毕业。四年的学习生活使在音乐方面的知识大幅度增加,也使我这个天生有音乐梦想的人圆了心中的梦。我最喜欢的民族音乐,这四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声色方面也大有提高,不仅可以唱出各民族的民调,而且还可以谱写民族曲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听歌,看书。在研究民族声乐之余,我也喜欢听一些现代舞的音乐,这样可以自己编一些舞蹈,一来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二来是锻炼身体吧。

其实我也是个很有热心肠的人,这跟我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地方有些相似,胸襟宽广,喜欢帮助别人。经常跟同学们讲述我家乡的故事,在音乐方面的知识与大家同分享,有遇到困难的同事我是能帮则帮,从不拖延一秒钟时间。这也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我现在所面试贵校的音乐老师一职,我想如果我有幸被录取了,我将给贵校的音乐课带来新的喜悦。

介绍一个民族篇4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少数民族;新闻史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103-01

一、探寻历史,追根溯源

在《通史》中作者认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远古时代的各个部族之间,已经存在了信息传递和交流。只不过开始的时候,由于文字还没有出现,只是口头上的传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史官的作用得以发挥。“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从而在客观上使古代的史官成为了历史上重大新闻的记录者和某些重大新闻的者。作者的难能可贵在于不光给出了这个观点,而且还提供了具体的例子做支撑,让我们知道其论点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思路清晰,章节连贯

《通史》一书按照新闻本身的内在规律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具体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编:蹒跚学步(远古―20世纪20年代),主要内容为报刊产生前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清末民初的少数民族报人的办报活动、清末民初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第二编:峥嵘岁月(20世纪20―40年代末),主要内容为少数民族现代报刊萌芽与雏形、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初步发展阶段。第三编:火红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中叶),包括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中叶)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特殊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叶―70年代中叶)。第四编:满园春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包括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种类、多种文字的民族报刊体系,多语种、多层次、多渠道的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体系的形成,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初创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

三、内容详实,历尽全面

本书不仅研究少数民族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还兼及网络、新闻教育、新闻传媒的经营管理以及为少数民族新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人物。内容之广泛,在同类书籍中也是非常少见的。《通史》分门别类,对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地的新闻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史》内容的丰富还体现在对于具体的每一张报纸的撰写上。

此外,还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通史》不仅对少数民族文字的报刊做了介绍,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报刊也做了深入的探讨。这就涉及到了对民族新闻的定义问题。什么是民族新闻?作者在《通史》中搜集到了10个关于民族新闻的不同定义,这些个定义并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只不过是每一个侧重点不同。

四、研究方法,独辟蹊径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自己古老而原始的礼仪风化,然而,于此同时也有很多珍贵的民族文化处在濒临消亡的边缘。如何抓住这些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也就成为了我们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通史》中所提到的民俗研究的方法,都是我们今天对于民族新闻研究的颇具潜力和特色的发展方向,其独到之处是不言而喻的。

五、紧跟潮流,与时俱进

《通史》作者对少数民族新闻网站的兴起和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少数民族新闻网站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现在有200多家。它年轻而富有朝气,依赖于信息产业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有的民族网站的发展甚至走到了中国网络媒体的前列。在《通史》中,作者就以天山网为例,同时插入了天山网汉文版、维吾尔文版和俄文版等3个版的首页插图,使读者生动形象的了解到了少数民族新闻网站的发展状况和特色。而作者对于少数民族新闻网站的介绍还不仅止于此,他们还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挖掘。

总之,这部《通史》是以白润生老师为首的50多名来自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等10多个民族的作者的集体结晶。它详尽的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经历兴起、发展、繁荣几个历史时期后,已经形成了一支空前壮大、日益成熟的民族新闻工作队伍。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地区、多种类、多种文字的报刊体系。

介绍一个民族篇5

论文关键词:概论课;民族教育;途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是指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历史观以及有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精神、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概论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和巩固。

一、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契合课程特点的需要

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概论课更加适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民族教育。首先,从内容上看概论课教学内容体系庞大,能与民族教育相渗透的结合点甚多。概论课着重讲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而且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并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课程宽阔的视野是我们进行民族教育的基础和平台。其次,从授课时间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时间更有保障。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时间为1个学期,独有概论课授课时间是2个学期,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系统进行民族教育提供了课时保证。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全面渗透民族教育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二)是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需要

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首先从国际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目前世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蔓延、“泛突厥主义”等思想的活跃及境外三股不良势力的策动,使我国民族问题日益突出。这需要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不良民族思潮的免疫能力。其次从国内的具体国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而产生的民族矛盾也日益增多。民族问题的普遍化趋势要求我们必要通过特定课程对所有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民族教育。而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则满足了这一需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的长远稳定。

(三)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贯彻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相关政策的要求。随着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冲突的日益复杂化,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国家多次颁令要求各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如200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了《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因此在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要求和举措。

二、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以民族史教育为基础

概论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渊源和近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民族教育的基础,只有知道历史才能创造未来。概论课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理论,这三章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近代以到当代的漫长历史。因此可是在这三章中可加强学生的民族史教育。其一,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尤其要重点讲述少数民族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业绩。如可补充红军长征时和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关系。其二,可对各个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历史和对各时期民族政策进行解读。长征时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专门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建国后毛泽东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可对以上不同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影响进行重点介绍。

(二)以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教育为前提

了解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是当前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族问题的现状及其本质,在概论课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在各章中加以贯彻。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补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可选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案例,介绍我国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详细介绍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用,还可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汉族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其不足,探讨发展对策和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可在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运的联邦民族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补充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民族问题的理论水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交政策”可从国际战略的角度分析“三股势力”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揭露他们分裂祖国的本质;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坚决维护党领导地位,共同创造团结统一的局面。

(三)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在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教育学生民族团结统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此对学生进行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等;第十二章“祖国统一的构想”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等方面的教育;在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第一节要详细介绍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强民族间团结与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指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四)以民族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一个国家民族,有了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就有了全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因此在概论课中要加强民族教育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结合概论课第十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加强各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五)以民族宗教观教育为依托

对学生进行民族宗教观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托,因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都是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不可少。概论课中第十四章虽有专门介绍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但内容略为单薄,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教育,论述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指出紧民族团结问题与民族宗教问题密不可分的基本现象,并重点分析当前宗教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三、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内容: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删减、扩充合并,并将之进行优化组合,做到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系统教育是指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民族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专题教学是指在概论课系统渗透民族教育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要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系统和专题的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及相关问题,提高辨别能力。

(二)改革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前概论课中民族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教学内容单薄外,还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因此概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民族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概论课教师还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加强概论课教学中民族教育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发民族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共建基地、见习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一步活化民族教育的形式,增强民族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途径:学校教育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介绍一个民族篇6

【关键词】物理 爱国主义教育 科技成就 科学家

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之魂。“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发展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如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当今青年一代的身上。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只有通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以及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高度责任感。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在教好书的同时,为育人做出一点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认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如: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奋力拼搏,不断创新的精神,最终达到科学的高峰……如何让学生敬仰大人物,学习上述精神,正是我们物理教学的灵魂。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让我深深体会到:初中物理教学虽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它也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其学科的德育功能,为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做法,简言之就是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发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做进一步地叙述:

一、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代的科技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课堂上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可趁势介绍一下古代的科技成就,古代科学家在科学技术领域上所做的卓越贡献。例如:讲授磁场的时候,可以指出我国古代关于磁学的知识相当丰富,比如指南针的发明,尤其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更开了世界磁性导航的先河。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它比起西方记载的红热铁棒在地磁场中冷却磁化的方法要早500多年。讲杠杆时,可提到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提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秤,其中天平和杆秤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普遍应用。讲热学时,指出我国利用热空气流上升这一原理驱动走马灯,比西方记载的大约早十几个世纪。讲简单机械时,介绍指南车结构简单,能使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关键就在于中心大平轮和附足子轮或联或断的设计。凡此种种的介绍,都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的竞赛场上,我国得过锦标赛的奖项。我国有过这样辉煌的历史,在今天的同一竞赛场上,定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潜心研究,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数量可观、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领先水平。

了解新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这种了解同样可以融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连通器的时候,可以介绍我国已经建成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这个工程在建设初期经过长时间论证,工程量涉及生态、移民等多个方面;在讲授热学的时候,可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神舟”号载人飞船,还有我国的“天空一号”空间站,以及最近的“神九”号飞船与“天空号”的成功对接;在讲授电学时,描述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可以介绍我国在超导现象和我国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上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讲授光学时,可介绍我国在激光技术上的发展和运用。一曲曲科技凯歌,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已经得到较大发展。当然,在介绍了解这些新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时,我们就要指出这些科技成就取得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在“四化”建设中,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三、介绍著名科学家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都有一部传奇的历史,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感人事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在热学中讲授到火箭时,人们总会联想到为之呕心沥血、做出巨大贡献的卓越科学家钱学森,人们在敬佩他的科学成就的同时,更敬佩他的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操。记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钱学森即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研究条件及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极简陋的条件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像钱学森这样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科学家不胜枚举。我们还可以介绍地质先驱李四光,“两弹之父”邓稼先、钱三强,“愿以身许国”的王淦昌,更有钱伟长的“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的绝唱。介绍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介绍一个民族篇7

一、利用名家成才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甚至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以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在有关美术欣赏课中,可供选择、介绍的艺术家主要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丰子恺、华君武、王式廓、董希文、罗中立、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召开故事会、举行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同时要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二、利用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历史名作主要有: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等。外国历史名作主要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德拉克拉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等。为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除了向学生讲述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幻灯、录像和演讲会等活动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文物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或参观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文物史迹主要包括:万里长城、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馆及园林艺术等。介绍文物史迹应该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挂图、幻灯、录相、图书资料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我国的美术不但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每一个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而且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结合美术课教学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

四、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五、技法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学生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和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六、注重教学方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介绍一个民族篇8

【关键词】爱国主义 音乐教育 欣赏教学 理解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0-02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在当今中国社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爱国主义就应表现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忠诚;表现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坚强奋斗的决心。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的光荣传统。在向世纪宏伟蓝图迈进的今天,爱国主义更是我们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支柱。所以,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更是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行话说得好,“教书育人”就是要使青少年成为合格的人,使之具有爱国心。作为“人类第二类语言,万能语言”的音乐教学,它不仅能打动人的听觉,而且能打动人的心灵。所以,更应该把音乐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只教给学生歌曲、理论等知识,同时也要结合我们音乐课的特点,把爱国主义的思想贯穿融汇到音乐教学中去,进一步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在我的教学当中,把爱国主义思想是这样贯穿于教学当中的:

一、通过欣赏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音乐教材当中,有如《祖国颂》、《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大刀进行曲》、《翻身的日子》、《春江花月夜》等许多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歌曲或器乐曲。所以,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艺术内涵,同时也要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学与乐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和教育。

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坚强性格的体现。认识到作品以汹涌澎湃的黄河水赞颂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伟大情怀;以悲苦凝重的曲调控诉了中国人民的灾难;以雄壮昂扬的歌声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必胜的信心。使学生懂得我们一定要牢记血的教训,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恢复创伤、重建家园。从而使他们的爱国心得以巩固和加深。

如欣赏《北京颂歌》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背景。懂得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是居住的地方;是全国人民敬仰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理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无比崇敬北京、崇敬,油然而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崇敬和热爱,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在唱歌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喜欢的一个音乐课内容。所以在选择这类教材时,我也注重选择一些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在教唱《国歌》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唱好这首歌,还应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作用。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国歌不仅在昨天而且在今天、明天都将起到号角作用,激励和提醒着一代代人不做亡国奴。这样介绍以后就使学生懂得了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了他们为祖国贡献才智的信心。

三、在介绍音乐家时,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每位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在介绍中外音乐家时,通过讲述他们的爱国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时,谢绝了法国音乐界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

被喻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肖邦,在离开故土时,带着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一杯故乡的泥土。在流亡国外期间,他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创作了一首首表现祖国解放事业的钢琴曲。在去世时,嘱咐朋友把这杯泥土撒在棺木上,并把它的心脏运回波兰。他生为祖国的民族解放而战,死也要嗅着祖国泥土的芳香回到祖国的大地上。

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深受感动,也明确了自己应该怎样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介绍民族民间音乐,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今社会,一段时间内流行歌曲、西洋乐器备受青睐,而民族民间音乐却颇受冷遇。这种思潮也影响了我们的学生。一些同学对欣赏民歌、民乐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不爱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呢?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介绍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然后就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向学生介绍民族民间音乐的光荣传统。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音乐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制订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代大音乐家朱载;我国湖北随县出土的具有三个八度并按完整的半音阶排列的编钟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琴曲《流水》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录制在特制的唱片上由太空飞船载入太空中,担负起与外星人联络交流的使命……。 二是可以给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欣赏各类各地的民歌,要让那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民歌打动学生,使他们从不愿听到听不够,从不肯听到喜欢唱。欣赏我国古代的民族器乐,让他们了解那钟磬之声的美妙!那《十面埋伏》中描绘的楚汉相争的战争场面!那《二泉映月》中二胡表现出的空山幽谷和二泉月下的叹息怨愤!

通过这样的讲解,一曲曲优美动听音乐的欣赏,一声声由衷的赞叹,我们看到了自豪感、爱国心已悄悄的渗入到学生的心田。

上一篇: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离职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