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体会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4 05:47:02

读书的体会作文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1

我常常喜欢在广阔的书海中遨游,有时,读着读着,身心仿佛也慢慢地融入了书中。“书就像一个万能神,可以充实人们的大脑,可以教会我们深刻的大道理,还可以净化人们的思想。

读书自有读书乐,小时候,我还不认识多少字,可是却酷爱读书,总是要妈妈买会配碟子的图书,一个人悄悄地坐在房里边看边听,从那时起,我便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是啊,要不古人怎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

书,是一盏明亮的灯,它无声的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该如何抉择.

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的摸索,追求.

书,还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让我们初次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并愿意一辈子以它为师.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2

《神秘的石格格岛》讲了:一群生活在城市了的老鼠们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了,所以它们决定找一艘船,出海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经过漫长的旅程,它们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叫石格格岛。

可是,老鼠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它们以为是只大怪物,所以它们想了种种办法,想把石格格抓起来。可是它们都弄错了,石格格只是一只弱小的动物,当水落石出的时候,老鼠们就和石格格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觉得小老鼠们真勇敢,别人没出过大海,而他们向难度挑战,出海了,它们遇到大怪物就想了许多办法打败怪物,而不是逃脱,我觉得小老鼠这种勇敢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以后我遇到什么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勇敢面对。还有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坚强和勇往直前的心、遇到难题就善于动脑筋想出办法去解决问题!

广州市越秀区红火炬小学一年级:陆嘉浠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3

随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公民阅读意识觉醒,各种类型的民间阅读组织纷纷涌现,以独有的姿态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读书会是一种基于“共同阅读”的集体阅读形式,最早兴起于瑞典,在美国、日本、我国港台地区得到蓬勃发展,近几年在我国内地也发展迅速。民间读书会是民间阅读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以创新的服务内容、多元的服务形式共同推广阅读理念、推动全民阅读。

1 民间读书会概述

1.1 民间读书会的定义及内涵

民间读书会多由热爱读书的民间人士发起,与一般意义上的读书会不同,民间阅读团体因相近的阅读兴趣而吸引,因地域因素而聚集,因共同的价值观、目标而得以持续发展,具有自发性、群体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阅读、交流、学习、交友等多种需求。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相对松散的社会组织形式,民间读书会通常以名人姓名、主题、地域、时间、年龄、职业和书店等命名,部分发展较成熟的民间读书会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准入规则、活动纪律、组织宗旨和目标等。民间读书会的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阅读―讨论”,还包括参观访问、电影赏析、戏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微信、QQ等社交媒体的普及,民间读书会已逐渐打破地域的限制,基本上都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按读书会的传播方式划分,可以分为面对面读书会、在线读书会、电视读书会等类型;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营利型和非营利型;按群体划分,可以分为老年读书会、青少年读书会、妇女读书会等类型;按主题划分,可以分为财经主题、励志主题、国学主题、法律主题等类型。

1.2 民间读书会的发展源流

早在18世纪末期,欧洲一些博学多才的人士为当时的市民阶级选择阅读材料,以启蒙的姿态试图教育所谓的下层民众。通过这种方式,受教育的民众扩展到了从事工商业的小资产阶级,文化知识从原本由精英、特权阶层掌握逐渐向普通民众传播。而在美国的“读经运动”中,早期清教徒以家庭为单位在炉边读经,阅读材料偏重于宗教内容,后来阅读领域逐渐拓宽[1]。1870年,美国发起了基于成人教育运动的chautauqua集会,一时风靡整个西方,成为了西方读书会的雏形。受此影响,瑞典中学教师奥斯卡?奥尔森(Oscar Olsson)以“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教育自己”为理想,于1902年在瑞典南部的隆得(Lund)创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

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日本富有经验的“故事妈妈”带领其他妈妈进行儿童阅读,自发组织了许多家庭书屋,这直接推动了日本全民阅读运动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末,发源于福井县的“联合读书会”成立,活动形式包括自行阅读、集体座谈、演讲会、作品朗诵等,成为日本读书会历史上重要的一笔。1997年,新加坡全国性读书会――新加坡读书会成立,随后20多个团体成立华文读书会,广泛分布于社区、学校、监狱等区域,基本都为公益性质。我国台湾地区读书会的起源可追溯至1923年,邱天助在其著作《读书会专业手册》中对读书会的历史、发展源流、读书会的运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奠定了读书会研究的理论基础[2]。

1.3 我国民间读书会的发展现状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覆盖书、报、刊及数字阅读的“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同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3],说明阅读风气正在逐渐回归。这与民众阅读意识的觉醒、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阅读获取成本的降低、民间阅读组织的推动等因素有莫大的关系。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兴起的民间读书会,或依托名人效应、媒体效应,或依托出版社、书店等资源优势,或出于发起者对阅读的热爱与激情,都办得风生水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依托名人效应的民间读书会中,由某著名地产商在2011年参与创办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云集了社会精英人士,深受民众和网友热捧;2014年5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创办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基于“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等宗旨,全国有80多个城市纷纷自发建立了“?窍?波书友会”;“趁早”品牌由曾经的央视主持人、时尚杂志编辑王潇创办,2013年开始,“趁早”用户自发在全球范围内成立了“趁早读书会”以及跑团,以“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为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分享活动激励着一大批年轻人。

基于热爱阅读人士创建的读书会有“十点读书会”“青番茄”“大象读书会”“途漾(too young)”“荒岛图书馆”“深圳读书会”“拆书帮”等,这些读书会不仅活跃在豆瓣、QQ群、微信公众号,而且通过线下活动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拥有众多的受众。2014年4月,第一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在北京举办,这是第一次完全由民间读书会自发组织的跨领域、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会上了《北京民间读书会发展研究报告》,并发起了优秀民间读书会评选活动,增进了民间读书会之间的交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2 民间读书会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模式

民间读书会的运作建立在自由开放、共同兴趣的基础之上,这与图书馆开放、包容、中立的传统不谋而合。民间读书会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由来已久,在促进阅读、非正式学习和自主学习方面资源共享、互助互补,建树卓著。

2.1 资源共享模式

拥有优秀的策划和创意、贴近群众需求是民间读书会的优势,但组织管理机制不全、推广途径缺乏、运营经费不足、缺乏专业指导是大部分民间读书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公共图书馆拥有场地、设备、馆藏、专业人员、宣传网络等资源,双方合作举办阅读推广活动是公共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如无锡市的“梁溪书友会”就常年依托无锡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其活动平台,无锡市图书馆为其提供文化讲座场所,共同为读者带去一系列的关于“吴语文化”的讲座。此外,无锡市图书馆还将馆藏的地方文献书柜定期提供给书友会成员借阅[4]。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场地、设备资源提供方,同时也是受益方,也从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上海的“思南读书会”、“魔法童书会”、“书虫部落”等早已是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伙伴,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兴趣读者对阅读的需求,这也正契合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的。 2.2 购买服务模式

随着政府对全民阅读环境的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扶持力度也日益加大。部分组织规范、自主性和服务意识较强、团队专业化管理的民间读书会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阅读推广职能,具备了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公共图书馆在人力资源有限、人才专业背景结构单一的条件下,采取购买民间读书会的阅读项目成为了合适的选择。如成立于2007年的深圳读书会是自发组织的民间文化公益机构,由于活动形式多样、主题新颖、团队专业,广受市民喜爱,成为第二批深圳市全民阅读示范单位。它不仅参与承办深圳中心书城“深圳晚八点”项目的活动,还创办了“爱在书香”、“梦想阅读家”等系列阅读品牌。此外,深圳读书会还长期与各区域图书馆、小型书吧、咖啡厅等场地保持业务合作关系,如主办(承办)活动、联合开展活动、提供创意及服务建议等。他们不仅拥有数名专职人员,近年来每年活动经费都保持在30万元以上,深圳读书会为民间阅读组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公益路径提供了经验[5]。

2.3 奖励模式

扶持民间读书会开展阅读活动是公共图书馆拓展阅读推广伙伴的重要途径。除了资源方面的合作,有的公共图书馆还建立了促进民间读书会发展的奖励机制。公共图书馆设计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对在服务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民间读书会进行奖励,这不仅是对服务价值的尊重,也为其他民间阅读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推动力和示范效应。如台湾高雄图书馆制订了扶持民间读书会成立及奖励的办法,根据读书会的活动成果对优秀的读书会团体予以公开表扬、现金奖励;读书会的会员可参与图书馆的讲故事、图书导读和读书会等活动,可被优先录用为图书馆义工,获得培训及服务时长证明;读书会团体及会员可优先成为图书馆相关活动的合办单位及讲师;图书馆协助读书会进行登记,为读书会争取政府部门的经费补助等[6]。这些实践和经验值得其他公共图书馆参考借鉴。

2.4 联盟模式

广义上的阅读联盟,不仅包括图书馆之间馆际资源共享、联合协作的体系,如“安徽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等,更包括图书馆与各单位、社会团体、民间阅读组织等共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个联盟中,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类阅读组织松散而有序、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以图书馆为连接点开展阅读活动。图书馆的角色不仅是阅读组织的聚合者,也是行业信息、阅读政策的传递者;不仅要服务读者,也要服务于联盟内的各类组织。如佛山阅读联盟,是由佛山市图书馆倡议组建,各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个人自发参与的,以促进全民阅读推广为目的,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推广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的阅读联合体系。第21个世界读书日,佛山阅读联盟首批19个主题读书会接受授牌,到2016年6月底已发展至28家,其中既有市民自发组织的民间协会和团体,也有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组织成立的读书会。佛山阅读联盟的成立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尝试,在培育社会组织、促进全民阅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民间读书会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政府重视,用法规制度保障合作经费

我国的公共文化领域具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行业特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和民间读书会如何借助政府之力发展阅读推广显得尤为关键。201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四部委起草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2016年4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明确“市、区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规定“市政府可以发起成立公益性全民阅读基金。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或捐赠全民阅读基金”[7],对符合政府鼓励方向的全民阅读促进活动予以经费补贴。“公益性全民阅读基金”的?O立,为今后深圳市的全民阅读的经费筹措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资源保障。公共图书馆应推动政府落实相关政策,推动相关部门将法规继续细化和深化,出台配套的规章制度,为民间读书会营造出规范、有保障的政策环境。

3.2 构建阅读生态,打造书香社会

阅读生态是指在阅读机制中引入生态的理念,阅读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状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谈到,构建阅读生态的基本理念,第一是要让没有条件阅读的人能够阅读,第二是让有条件阅读的人喜欢阅读[8]。阅读生态的构建涉及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多个方面,包括阅读资源生产者、阅读资源提供者、阅读资源使用者等多个因素,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和谐共生的阅读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读者与读者之间、读书会与读书会之间以及读书会和整个社会之间达到互联、互助、共享、共进的和谐状态。美国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于1987年发起“国家阅读推广伙伴计划”,目前已与图书馆、教育、出版销售、作家、阅读、档案、基金会等80多家相关专业团体建立了推动阅读伙伴关系网络,广泛整合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阅读推广[9],对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生态意义重大。

3.3 规范化运作,明确双方权责边界

规范的制度、合理的分工是合作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一方面民间读书会应有清晰的内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牵头制定双方合作的各项规定。分工协作,制度先行,佛山市图书馆制定了《佛山阅读联盟主题读书会准入机制》《佛山市图书馆关于阅读联盟主题读书会项目经费使用相关财务规定》《佛山阅读联盟等活动图书资源保障方案》等规章制度,并与各读书会负责人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如规定读书会每年应完成的活动场次、服务人数、活动内容要求等,对图书馆的约束则体现在经费、场地、宣传等各项资源的提供。佛山阅读联盟的运作由业务管理部和公共活动部牵头各司其职、共同推进,28家主题读书会都有图书馆方的专人对接,确保需求、建议、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3.4 孵化培育,发挥“文化中枢”作用

公共图书馆对民间读书会进行孵化与培育的措施包括: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推介平台协助相关社区民众及团体成立读书会;总结经验,制作规范的读书会组织指南,指导读书会的运作与推广;图书馆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阅读推广专家、学者为民间读书会的活动组织者提供指导等。新加坡的“新加坡读书会发展协会”成立于2001年,由一群读书会负责人发起,担当各读书会之间的桥梁,并主办读书会培训课程,培养读书会种子及领导人[10]。该协会的宗旨是栽培热爱阅读的幼苗,近年来渐渐把触角延伸到了学校。各个领域、阶层、区域的读书会也得以发展,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和新智读书会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为上千名中小学教师开办培训课程,间接协助学校设立华文读书会[11]。

4 结 语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4

关键词:推进 全民阅读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06-02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市民读书热情高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21世纪初,无锡就开始开展“太湖读书月”、“职工读书月”活动,以“读书月”、“读书节”为抓手,以培育阅读人口为目标,引导广大市民亲近书籍、亲近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在无锡蓬勃发展,推动书香无锡建设率先发展。“全民阅读”已成为无锡一张闪亮的名片,多年的坚守、多年的耕耘、多年的创新,阅读在无锡城乡大地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无锡全民阅读概况

1.无锡市在文化建设上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既要“生活富裕”更要“精神富裕”,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率先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五年来,全市各界对全民阅读活动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在投入机制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三种模式”,即政府资助模式、企业实体助资模式、举办主体筹资模式。在工作思路上充分利用图书馆、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现有公共阅读平台,注重“三个结合”,即与新华书店、图书馆、学校相结合,与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创建相结合,与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志愿者行动、基层阅读推广等活动相结合,广泛吸引全社会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阅读。

2.无锡在阅读的推广和宣传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读书活动。全市连续开展了七届“太湖读书月”活动,每届都能吸引近十万读者参与。市总工会连续开展了4届“职工读书月”,活动成效明显,仅2012年一年,无锡新建职工书屋就达200家。而由市文管中心、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征文比赛活动,已连续举办了33届,每年吸引近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已成为引领中小学生阅读的品牌读书活动。各市县区也形成了自己的读书品牌,如江阴的“家庭阅读”、宜兴的“十佳书香家庭”等。

3.无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打造载体、提供平台、评选典型。全市建成农家书屋750家,农家书店18个,无锡新区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数字农家书屋中心,现已拥有492万本电子图书、11万种电子期刊、540种实时电子报,农家书屋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新型载体。无锡的图书馆一级馆9个,二级馆1个,所有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都配备阅览室,为市民读书提供了平台。积极培育“十大书香家庭”、“十大书香企业”、“十佳学习型党组织”、“十佳学习型党员干部”、“十大学习型职工”、“知识型职工”,用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机关、企业、群众、职工多读书。

二、无锡全民阅读特点

1.政府倡导。推广读书是政府的一项责任,在引导读书上,政府必须积极到位。民众是读书的主体,只有树立读书在民众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读书才能开花结果。读书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生活。比如求职、考证也会读书,但这种热情是很难持久的。当读书成为生活中的基本的内涵,成为合理的做人的基本的内容,我们的读书文化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何让更多的人来读书,为更多的人读书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市民的文化权利。这样的观点在无锡成为社会的共识。无锡的读书活动,不但体现了政府文化责任的担当,也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创新。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市文广新局精心策划、组织落实的。目前已经形成“领导亲自督阵、部门协同作战”的格局,在其号令下,调动起无锡全部新闻出版单位的力量。

2.专家指导。无锡的读书活动十分重视专家、学者的作用,丁建华、濮存昕、叶兆言、赵本夫、余光中、王蒙、于丹、易中天、纪连海、葛剑雄、骆玉明、汪涌豪、齐勇锋、吴建中、赵丽宏、叶永烈、叶辛、肖复兴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通过阅读这个平台走进无锡,与市民交流互动。聆听大家声音,激荡思想火花,分享智慧人生,这样的“另一种阅读”让无锡人欣喜而自得。在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中,市民的思想火花在迸发,心灵得到熏陶,谈文论道新时尚,塑造着无锡的文化品格。无锡开创的“无锡文化讲坛”这一高品位的文化讲座,从2010年9月15日王蒙的第一讲《文学的方式》到2014年7月13日王一梅的《文学,生活的精彩》,我市前后邀请了近60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无锡开展讲座。

3.社会参与。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整合读书活动的社会动员机制,使方方面面的参与性更强。组织、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读书活动,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参与等各个环节向公众开放,积极吸纳各方意见,不断拓展社会各界参与读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这是无锡读书活动的一大特色也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各市(县)、区、镇(街道)也成立了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活动方案的制定,读书活动的开展等。进一步完善了以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为基层单位的文化活动网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夯实了基础。随着读书活动的推广与壮大,越来越多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大型企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众多社会团体和机构的合作,为无锡读书活动带来了新的气象,它们以更专业的服务、更有效率的运作、更充足的资源,使各项读书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

4.企业合作。无锡开展多年的读书活动,各级政府的投入有限,那为什么读书活动还能如此“如火如荼”,政府怎么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诀窍就在于:企业参与,企业运作。以“职工读书月”为例,政府做引路人,每年投入20万元,以书籍配送奖励的形式推动基层建设高标准“职工书屋”示范点。2008年至今,无锡已建成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分别为21家、48家和100家。无锡连续开展了4年“职工读书月”、“十大书香企业”评选、“职工书屋示范点”评选活动。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无锡的供电公司、阳光集团、兴澄集团、海澜集团、法尔胜、苏嘉、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大企业,不但纷纷成立企业图书馆,还送高管到大学去进修,攻读MBA。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每年采用冠名的方式开展各类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更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5.媒体支持。媒体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和使命,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锡市充分发挥媒体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加大对“世界读书日”、“农民读书日”、“职工读书月”、“太湖读书月”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吸引媒体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在全社会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无锡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是读书活动始终一贯的宣传者、推动者和组织者。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扬子晚报》、中江网等10多家媒体记者来到无锡的书香之县――江阴,深入企业、市民家庭、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处采访,集体聚焦江阴以“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为抓手,积极营造“美好江苏,美在阅读”的全民阅读氛围,建设“书香之县”的先进经验。媒体的同行,必将带动新一轮全民阅读高潮的到来,使无锡的读书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三、推进无锡全民阅读的政策建议

1.领导持续支持,纳入考核体系

无锡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全民阅读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落实,政策上支持。要把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研究阅读活动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阅读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并出台无锡市《“书香无锡”建设指标体系》,对各市(县)区居民综合阅读率、人均年图书阅读量等主要阅读指标体系进行监测,定期公布,并表彰先进。各级党委政府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同志更要积极参加各地的全民阅读活动,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鼓舞全民读书的士气,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

要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的协调机制,建立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要继续改革完善机关管办分离机制,把属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事业还给政府管理,使全民阅读在各级层面上有真正的抓手平台。要建立“四大阅读工程”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动态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发现的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总结推广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攻难点、带一般,努力把书香无锡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事和项目上。要积极争取宣传、教育、文化部门和工青妇等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市讲师团、社科联、科协和各类学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作用,组织好学习讲座,开展好专题活动,把阅读活动落实到经常、日常、平常性的活动之中。

3.坚持开拓创新,群力办好读书节

要以“无锡读书节”为抓手,推动全市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力争把读书节打造成无锡人民喜爱的文化节庆活动。争取多元资金支持。举办无锡读书节,将活动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读书节活动经费随无锡经济发展稳步增长。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读书节,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读书节项目要积极争取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读书节可以通过社会赞助、出版和发行集团出资等作为资金的补充来源。

4.抓好典型示范,推广典型做法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5

关键词:图书馆核心价值 群众基础 弱势群体 阅读社会 阅读权利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037-04

Study on the Value of Libra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Society

Liu Qiurang Yan Hui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Library, Xi’an, Shanxi, 710072)

Abstract:Promoting the social reading is the core value of library, library should play a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ding society. Based on the service guideline, library should focus on service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and concerns about their reading condition, and makes full use of the high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aders’ reading rights, and establish the important value emiss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society.

Key words:Library core value; mass foundation; vulnerable groups; reading society; reading rights

CLC number: G252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037-04

早在197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并自1995年始,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的阅读工程的开展。此举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并把文化建设作为强国的策略来开展,通过设立“读书周”、“读书节”等活动,积极推行全民阅读工程,力图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党的十六大把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提出来,努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自2006年始推出“全民阅读”活动,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发了全民的读书热情。

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镇、知识集散的殿堂,自然在这一项全民阅读活动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任务,这是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性质所决定的;而同时,怎样在建设阅读型社会中发挥作用则是一个需要图书馆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问题。下文笔者结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内容,分析图书馆在建设阅读型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及具体的实践措施。

1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及其时代性质

价值是一个哲学命题。价值不具备独立存在性,任何价值都是针对两个维度来说的:主体和客体。即价值是客体相对于主体需求而言的意义内容,离开客体的价值或离开主体的价值都是不存在的。[1 ]价值的依附性决定了同一客体相对不同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需求而言,其价值内容是不同的,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

图书馆的价值包括:一、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即图书馆处于客置,其主体就是所服务的社会、群体和个人,强调的是图书馆的“贡献”;二、图书馆的自我价值,强调的是图书馆的“索取”(见图1)。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价值都是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即图书馆作为价值客体为社会主体所提供的服务,相应地,图书馆的价值也呈现多元性与多样化的特征,它主要依赖于社会价值主体需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社会价值主体需求的变化则主要通过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2 ]

国内图情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内容及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认为保存人类记忆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促进社会公众的阅读、教育与学习等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3 ] [4 ] [5 ]。这些内容构成了图书馆之成其为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其中教育与学习就是图书馆自存在之初便一直承担的重要使命。

图书馆从存在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变化、识别并准确定位自身时代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价值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从最初开放藏书楼形成图书馆雏形时图书馆所具备的开启民智、开化风气的教育学习职能、到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而开展的新图书馆运动所倡导的服务大众的服务精神、以及抗战中的曲线救国方针、尤其改革开放后图书馆所呈现的同样开放、包纳的心态,以及如今民主政治社会中,图书馆所倡导的图书馆权利、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等思想等,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图书馆始终围绕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需求而改进自身的服务、投身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浪潮中去,这就不难理解,在世界各国开始提倡阅读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党和国家也号召把建设学习型社会、阅读社会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来进行之时,图书馆也应当投入到这一时代浪潮之中,承担起属于图书馆自身的这一部分责任,而这一部分责任,却远远不是以往学界所研究的组织推荐书目、向读者提供经典阅读书单这么简单,而是一个需要国内各个系统、各个层级的图书馆联合起来而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

仔细分析图书馆核心价值内容,不难发现,不论是保存与传承文化遗产,还是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以及教育与学习等,其根本任务都是为了满足作为图书馆价值主体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阅读需求,而不论这种阅读需求是社会自发、自觉的要求还是在国家、外力的推动下所开展的,不论其程度如何,图书馆一直都贯彻着这样促进社会阅读的使命,这是图书馆存在的基本职能所在。从20世纪初古越藏书楼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肇始,图书馆就呈现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状态,藏书不再只针对少数人开放,而是要面对社会大众,开启民智、培育人才,发展国力,这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最初形态,而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其方式便是通过这种开放的形态,吸纳更多的社会民众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促进阅读活动的自发开展。也就是说,图书馆一直在其运作过程中推动着社会阅读的开展,差别只在于活动开展的程度和范围,以及这种推广民主阅读的外在推动的力度和手段。这是我们在分析图书馆在构筑阅读型社会中的角色地位时需要明确的一项基本内容。

随着党和国家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阅读型社会的重视,各教育部门和文化机构纷纷对这一国策作出相应的政策响应和调整。图书馆自然在这一活动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04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通过“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各种活动,引领着全民阅读的浪潮。2005年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随后和其他部门联手于2006年在深圳举办“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此外,2007年在中山大学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论坛”,2008年在东莞召开了全民阅读论坛暨“阅读促进发展”研讨会。此外,2008年,学会正式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实时地将“阅读”条款列为国内图书馆服务的重点服务内容,认为“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6 ]

自此,“阅读”不再是个人的零散的行为,而是有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相关文化教育组织机构协助和促进的一项集体活动。在这场全民阅读革命中,图书馆应该充分重视起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以更大的角色作用来凸显图书馆的存在使命。

2 图书馆在阅读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以往学界对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中的作用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推荐书目、经典阅读书目以及新书推荐等,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图书馆服务对象需求的特殊性及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没有足够重视到图书馆在构筑阅读型社会中的重要角色,而仅仅将自身的服务定位为一个单方面的服务,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而如前所分析的,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要以价值主体的需求变化为动向,在洞察了国家、社会群体和个人对“阅读”活动的重视和需求之后,图书馆积极调整了服务重点和方针,但其服务内容仍以传统的单方面的推送为基调,这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则无法凸显图书馆在整个社会阅读革命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作为图书馆人,我们需要重新界定自身在这场决定未来走向的阅读革命中的价值,通过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服务手段,来提升图书馆在构建阅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1 群众基础: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基石

翻阅图书馆发展史,不难看出,图书馆从发端之始,便牢牢地建立在为民众服务的基础之上,不论是开启民智、开化风气,还是培育人才、教育救国,甚至提倡读者权利、实现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等,都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基础和群众根基,是要通过阅读教化民众,发展国力,从而振兴国家。但文化救国也好、教育救国也罢,都不是只针对一部分精英的培养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提高普通大众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来整体提高国家的文化水平、促进国家的发展建设。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出现是建立在这一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图书馆开展服务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面向普通大众的、满足并提高其阅读能力的集体行为,图书馆在其运作过程中,也要首先将服务对象的范围最大化、基础化,预先囊括所有可能的服务人群、组织和个体。这是肇始之际图书馆便具有的时代使命和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体的需求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图书馆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和群众基石始终是不变的。对于阅读时代的图书馆而言,更是如此,提高普通民众的阅读能力、满足其阅读需求,推动整个阅读社会的建设发展,这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一过程,也无比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群众基础性质。这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时需要意识到的一个重要前提。

2.2 人道关怀:阅读时代图书馆的特殊使命

如前所述,建设阅读型社会并不是只针对一部分人而言,只有在提高普通民众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基础上,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阅读型社会的发展进程,才算具备真正阅读型社会的基本要素。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弱势群体自身能力的限制等,对构建阅读社会提出了真正的考验。图书馆作为建立在群众基础上的教育文化机构,必然要意识到,在其开展推广阅读的服务中,除了满足一般行为能力的群体个人之外,尤其要照顾到这些弱势群体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偏好和能力局限,为其实现阅读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和场所,扫除其阅读过程中的现实障碍,克服其阅读困难,促使这类群体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自身的阅读习惯,实现其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体现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使得国家的阅读政策能从弱势群体予以突破,而如果图书馆能在这场阅读革命中重点关注这一类人群,帮助实现和提高弱势群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则图书馆也就在这场阅读革命中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7 ]凸显了图书馆的强大社会教育作用,这是对图书馆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一个巩固和提升,也是对图书馆群众基础的巩固和强调,而这反过来可以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政府组织的支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图书馆的资源和发展获得一个滚雪球式的效果。

以往图情学界对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图书馆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为盲人设置阅读区、关心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阅读方式和行为、偏远地区人群的阅读问题、信息贫富差距等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努力,这在一定区域和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图书馆的社会基层服务工作,而从整体意义上看,图书馆在关心弱势群体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等方面还并未形成大气候,而只是区域的、零散的服务行为,所涉及的区域和人群非常有限,并且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也有一定的脱节,笔者认为,这需要国内图书馆协会和政府组织结构的协作努力,在整体布局和系统安排的基础上,将零散的、个体的关心弱势群体的行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项集体活动,共同促进这一人道关怀精神的推广。而这一过程中,虽然要依赖政府组织机构的推进和协调,图书馆界更需要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在图书馆学协会组织的领导和促成下,投身于这项意义重大的社会运动中来,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图书馆能在这一场阅读革命中形成自身的服务立场和态度,从根本意义上改变社会信息贫富差距,促使阅读习惯成为一个基础的、群众性的行为,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变个体命运、改善社会知识结构和阅读群体构成以及推动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和牢固的群众基石,这一效果是可预见的,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2.3 科技浪潮下的图书馆阅读服务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发展,人们的生活形态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在国际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国家通过开展科教兴国、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等措施,发展本国的信息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网络互动的实时信息传递方式,拓展了信息服务的模式,极大地缩短了信息流通时间,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效率。图书馆作为科技化浪潮的积极追随者和实践者,以开放的心态自觉地探索科学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以及类似行业的做法,积极转变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和方式,这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RSS推送服务、博客、Tag标签的图书馆应用甚至图书馆2.0/3.0服务模式等,这一系列的服务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服务方式和思维方式,不论其实现途径或程度怎样,都体现了图书馆人想要积极革新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及读者的信息获取习惯和方式的态度。而这一点,正如上文所说,正是图书馆价值的时代性质所决定的,是图书馆价值主体的需求变化及时代大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发展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

随着阅读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技术的飞速更替,如手机阅读、Ebook、多媒体阅读方式的发展等,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图书馆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积极思考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灵活性与互动性、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营造一种新技术环境下的阅读氛围,为培养读者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供及时有效的阅读内容和最好的学习场所及个性化环境。

这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参与这场阅读革命所提供的契机,它并不是要求图书馆脱离人文精神的关怀而单独地追求技术变革,而是在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等的约束下,以高度发展的眼光来寻求新的技术服务手段,以更快、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更多人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并加强图书馆阅读参与的群众基础。

2.4 权利时代的阅读保障

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执政的方针策略,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依法执政、依法民主法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图书馆权利、读者权利、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等内容成为热点研究,这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大环境对图书馆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权利时代与阅读时代的并行发展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该积极维护用户平等、自由、合理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保障其阅读自由、阅读平等及合理的阅读要求,只有保障了用户的自由阅读及平等阅读,才能避免信息贫富差距的扩大,为其实现更大的自由平等提供知识支持和保障,一定程度来说,用户基本的阅读自由与阅读平等是其享有其他权利自由的起点和基本要求,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图书馆的这一项保障读者权利的举措可谓意义深远。而在学理层面提供足够论证的同时,更需要积极推行其在图书馆具体工作中的应用,除了一部切实可行的《图书馆法》呼之欲出,在图书馆开拓新的阅读服务模式和途径的过程中,更要基于对读者的基本阅读权利保障的考虑,体现图书馆独有的权利关怀和考虑。这是构建阅读社会中图书馆实现其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权利保障。

3 结语

时代的进步对图书馆的发展不断提出挑战,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确立和延续,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价值体系,而现代图书馆从出现之处开始便是建立在培育社会人才、开化社会风气使命的基础之上,服务普通公众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特征,这必然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时代的到来再一次将图书馆推到了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构建阅读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重要中心,必然要起到独特的作用,而其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则需要图书馆不断探索创新,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推送经典书目、提倡经典阅读之外,更需要理解阅读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弱点和难点,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对图书馆的利用,其阅读状况直接决定了阅读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著名的木桶原理为例,一只木桶的装水量并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相应地,一个社会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精英的阅读状况,而是取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只有提高这一块“短木板”的长度,使之提高和加深,方能从整体意义上提高社会的综合阅读能力,从而构建起真正的阅读社会。图书馆需要在这一阅读浪潮中,明确这一理论,着重对弱势群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培养提升,充分体现自身的核心价值,确立图书馆自身在阅读社会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燕辉. 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的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0,(10):180-188.

[3]范并思,周吉.推动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中国图书馆学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30-34.

[4]王知津.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53-58.

[5]于佳璐.试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定位与建构[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3-92.

[6]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2010-12-10]. http://.cn/CN/News/2008-10/EnableSite

_ReadNews1120725791225123200html.

[7]范并思.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4.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6

关键词:文献;导读;高校图书馆

1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综述

1.1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现状

目前,现代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传统导读工作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有关文献检索和工具书使用课程的开设、编制导读书目、出版书评板报等。除此之外,许多高校图书馆为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都相继建立起了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或称“多媒体阅览室”)、投资购买“重庆维普自然科技类电子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和外文电子数据库等,图书馆提供使用并指导检索。为师生进行网上信息浏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选题、科技查新、技术开发、成果鉴定和毕业设计等提供有力的文献检索保障服务,从而满足师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导读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①受众教育与培训:受众教育与培训是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包括各个高校图书馆在每年秋季新生入校后举行入馆教育,新生分期分批地到图书馆接受关于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图书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②导读书目:导读书目也称推荐书目、选读书目、必读书目、举要书目、劝学书目等,它是根据特定读者对象或目的,对某一专门问题的文献进行精心选择而编制的书目。导读书目是图书馆重要的导读方式之一;③文献评论:文献评论又称书评,它是对己发表的文献进行审读而编写的评论性学术文章。高校图书馆经常请高校的专家学者编写书评,以适应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书评也是图书馆重要的导读方式之一;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鉴赏和选择,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演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⑤导读宣传工作:它主要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开展对读者的阅读指导和阅读辅导。如举办“导读宣传栏”、“导读小报”等;⑥推荐热门站点或相关站点:这是网上导读利用最多、最简单、最直接的导读方式。在网上选择相应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电子报纸;选择优秀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个人网页;选择内容准确、更新及时的“网上图书馆和热点网址”等;⑦建立高校校园网络文献资源导读网页。目前在网络上的图书文献网站为数不少,但是由于这些网站是以社会大众为普遍服务对象的,其中有相当多的文献内容并不适合于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因此还需要通过建立高校校园网络文献资源导读网页的方式来予以解决;⑧建立跨高校图书馆馆际的网页搜索站点。

1.2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基本原则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其导读工作过程中都要贯彻和体现的准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培养跨世纪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导读工作应根据学校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层次和培养的要求来确定工作内容;②针对性原则: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又因其专业和文化素养不同,产生的阅读需要、阅读动机、阅读目的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导读工作人员应对不同的受众群,要有针对性地定期作受众调查,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特点、阅读规律和读者的欣赏情趣、审美观点、阅读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导读活动;③高效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阅读效益而开展的一项读者服务项目。因此,在导读工作中,必须体现高效益原则;④灵活性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活动,指导大学生读好书,这是导读取得成效的关键。除了定期开展一些有效的、读者乐于接受的常规导读活动外,还应选择一些新的导读内容、导读方法和导读形式。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益,同时使大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⑤求实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一项以一定人力、物力为基础的读者服务工作。虽然导读工作对高校图书馆都同等重要,但因其所具备的导读条件不同,甚至差异极大。因此,对于导读工作要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来确定导读工作开展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方法;⑥发展性原则:要求导读工作者在这种变化中去求发展,去开拓“新路”,不断调整内容,要有所创新;⑦整体性原则:由于导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因此图书馆的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与协调,要把导读工作体现在各部门的工作中。导读工作质量的提高要以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前提。

2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是导读工作并没有深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注意到的是:一方面,导读工作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导读工作放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来考察,不同类型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等都是有差异的。要把导读工作与图书馆的性质紧密结合,把其与诸如馆藏建设等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做导读工作;另一方面,导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导读的方式、方法只是整个导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导读工作不仅仅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以下是在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在导读工作中没有分析不同信息载体对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的影响;②对各受众群的需求没有深入把握,有必要把不同的需求分析法结合运用;③虽然提到了要把传统导读的方式、方法与网络导读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这两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④在导读工作中,没有横向把握学科知识,未能从文献内容的角度做导读工作。

3现代高校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建议

3.1分析不同文献载体对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的影响

在图书馆中,相同的内容由于载体形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刘渊与刘小清通过对纸介质和电子载体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阅读效果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纸介质载体的阅读效果要好于在电子载体上的信息的阅读效果;电子载体无法全面替代纸介质载体,纸介质载体仍有存在的空间。并进一步指出:纸介质载体在阅读时具有整体感,而电子载体则缺乏整体感,且容易视觉疲劳。

3.2正确认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就像网络的出现并没有使报纸、广播、电视消亡一样。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叠加的关系。由于传统图书馆的安全性、直观性、稳定性以及它的特色馆藏(如:古籍、档案等),因此,即使在数字图书馆出现后,它还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并非所以的文献都能数字化,如古籍、档案等进行全文转换会使其丢失很多原有的文献特征,并且如果将其转换成图片文件,则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信道。数字图书馆的方便性、检索的快捷性以及信息的新颖性,使得它与传统图书馆互为补充,共同满足知识受众的信息需求。

3.3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力度,使网络导航有内容可“导”。许多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建立数字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办法就是购买各种全文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题录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等等。外文电子数据库有IEEF/IEEElectronicLibrary;SpringerLink;FirstSearch(OCLC)等。同时,还要注重Internet上的网络资源。根据本校本馆的实际和受众的需求,在网上筛选相应的电子报刊和电子图书;筛选有价值的专业网站和综合网站的相应栏目;筛选优秀作者和科研人员的个人网页;筛选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权威数据库;有的放矢地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3.4重视受众对导读工作的反馈

目前的图书馆导读工作没能充分重视受众的反馈信息。图书馆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导读工作,而忽视了受众的能动性。受众在接受图书馆的导读方式时,他们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的接触、有选择性地利用;而不是图书馆“怎样导”,受众就“怎样学”。因此,图书馆在做导读工作时,要经常与受众交流,从而及时得到受众对导读工作的反馈信息。通过受众的反馈掌握哪些导读的内容、方式为受众所接受,哪些为受众所冷落。从而及时调整导读工作的内容和方向。

3.5深化对受众的需求分析

对知识受众的需求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以至全面了解其动机是高校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因此,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图书馆在做受众的需求分析时,可把统计方法与调查法相结合。对受众群需求调查的具体方法很多,如问卷调查法、文据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等。目前,图书馆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所以对知识受众信息需求的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来统计。该系统会自动统计每个受众借阅文献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借阅文献的书目与数量。

3.6提高馆员的素质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学术性贯穿于它的全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图书馆馆员的导读专业知识和导读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导读质量和导读效果。图书馆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馆员的素质:一是通过行政、经济手段,制定馆员任用标准和定期考核制度,有效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导读专业队伍并加强导读专业队伍的岗位培训。导读专业队伍应由通晓图书情报学、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读者需求的专业人员组成。

3.7完善图书馆导读的技术支持

高校图书馆还应当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能够适合大学生阅读特点的技术环境,通过为他们提供各种技术手段来保证大学生对图书文献的利用需求。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十分开阔的活动空间。目前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图书馆中都已经建成了图书文献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了大学校园网站,并且在高校图书馆内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阅览室,开展光盘数据库检索和各种网络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中的导读手段也不再只停留在单一的手工操作上,利用现代化的导读手段开展导读工作己成为普遍现象。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众编著.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王友富.导读发展与前瞻[J].图书馆杂志.2005,(9).

[3]黄茜.选择与导读:书刊利用的相对论[J].图书与情报.2006,(4).

[4]韩雨生,姚水林.网上导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7).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7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文化;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馆员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师生通过阅读这一特定文化活动所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现象,同时这种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阅读行为。大学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作为师生阅读服务的主体,其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及服务水平。

1 阅读文化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特有认知活动。阅读文化是在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所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我国对阅读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对阅读文化的研究中,图书馆这一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不仅是师生吸取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的知识殿堂,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阵地。

2 图书馆员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建设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高校馆员作为阅读文化的创建者和传播者,在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受到阅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一)馆员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馆员是阅读文化创建主体。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初接触者,其工作的实践性决定了他们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图书专业知识和文化服务水平,他们接触最初文献资源信息,通过各种有序加工整理,促成馆藏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阅读文化的创建与发展。因此,是馆员是阅读文化的创建主体。

(2)馆员是阅读文化引导主体。高校图书馆导读功能体现了馆员在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高校图书馆员扮演了"知书"与"知人"的阅读引领者角色,其工作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源有效利用及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馆员向读者提供的咨询及导读服务,会让读者更好把握自身的阅读需求,激发读者阅读动动机, 提升读者的阅读效果。

(3)馆员是阅读文化传播主体。馆员是图书活动的有效传播者,其个人素养直接影响信息知识的传递。馆员通过这种信息、手段向读者传播阅读活动相关内容,例如在大学图书馆张贴栏的新书推荐活动,利用图书馆电子平台向师生通知阅读讲座或学术报告等。馆员的良好素养直接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优良的阅读文化,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和谐发展为高校营造浓厚全面阅读氛围奠定基础,也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对馆员的影响

(1)对馆员具有认知作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通过阅读来实现自身的认知功能,而馆员作为其重要部分必将受到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阅读习惯与阅读服务认知两个方面。高校阅读文化的形成是广大师生共同认可的关于阅读的一种认识,这一文化共识会改变馆员的阅读认知。因此,馆员只有提升自身阅读素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馆员,这也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充分发挥其认知作用的重要体现。高校阅读文化为馆员阅读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平台,也将影响和重塑馆员的阅读服务认知,从而促进馆员树立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观念,创造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2)对馆员具有规范作用。先进文化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优秀阅读文化不但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且能不断推动图书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阅读文化直接影响和规范馆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馆员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塑造的产物,是阅读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也是阅读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优秀阅读文化对馆员的这种规范作用是图书馆队伍整体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

(3)对馆员具有激励作用。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不断激励人们追求正确、理想的行为思想价值。优秀阅读文化不但可以激励馆员追求个人素养的提升,还鼓舞馆员发挥其榜样作用,通过树立馆员模范代表,积极引导,激励其他馆员向优秀学习,不断进步,从而推进高校图书馆整体退伍建设。

3 发挥高校图书馆员作用,建设优秀图书馆阅读文化

(一)建立高校馆员阅读机制,提升馆员阅读素养。馆员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馆员阅读机制,从制度层面对馆员阅读行为加以规范,引导馆员进行专业性阅读、职业性阅读,丰富馆员阅读面,从而全面提升馆员阅读素养。首先,可以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建设高校阅读文化倡议书,并为馆员推荐阅读书目,明确馆员阅读目的、阅读任务,规范馆员阅读行为,从而引导阅读。其次,建立阅读奖惩机制。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馆员阅读成果汇报展,鼓励馆员之间交流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成果,对优秀成果展进行物质或精神层面奖励,引导馆员积极广泛参与,从而促进馆员阅读素养的提升。最后,建立高校图书馆馆员长效阅读机制。

(二)成立高校馆员阅读社团,引导馆员集体阅读。高校图书馆可成立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馆员阅读社团,组织馆员进行集体阅读,交流心得体会,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包括传统的读书活动,还可有电影、话剧等文艺活动。馆员阅读社团还可以与高校学生阅读社团联合,积极推进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例如徐州医学院图书馆与本校读书俱乐部、求索文化社团联合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及图书交流会等阅读推广活动。成立高校馆员阅读社团,引导馆员集体阅读,不仅可以展现各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成果,还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利用高校网络移动平台,构建馆员立体阅读空间。当前,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之对应的网络阅读文化与移动阅读文化赋予了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新内容和生命力,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建设高校馆员网页,构建馆员自主学习平台。馆员网页是图书馆在其网站上针对馆员这一特殊读者群体而创建的用于本馆及业界信息、业务培训内容和专业学术信息的网页,是馆员了解本馆信息、行业动态、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网络平台。高校图书馆可建设高校馆员网页,为馆员提供网络学习工具及交流平台。馆员网页可设置馆员虚拟教学区、馆员自主学习资源区、馆员虚拟交流专栏,营造相互交融的学习氛围,分享工作体验,解决日常工作困惑,传递馆员之间的隐性知识,促进馆员阅读素养的提升。

(2)树立移动阅读文化建设意识,积极推进移动图书馆建设。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推动了移动阅读的快递发展,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且取得了一定成果。高校图书馆员应该树立移动阅读文化建设意识,维护移动图书馆网站建设,做好移动图书馆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数字图书馆网站上设置醒目链接、发放移动图书馆使用手册、开设培训课程等,增强师生对移动图书馆的认识。此外,高校图书馆馆员还可以成立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区,引导师生亲身体验,带动更多用户参与其中。只有当用户体验到移动图书馆带给个体方便、快捷的优越感时,才能更加有效发挥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四)馆际合作,共建区域性阅读文化。图书联盟建设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开拓视野,互通有无,积极开展馆际合作。目前,我国辽宁、天津、江西等省市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已纷纷成立,移动图书馆联盟也在发展酝酿之中。同时,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各高校图书馆联盟参与多种读书推广活动、学术交流会、图书馆优秀阅读文化建设成果展等,丰富自己阅读和交流方式,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阅读文化氛围,更好地推动高校全民阅读建设。

4 结语

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馆员的个人素养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水平。发挥高校图书馆员作用,建设优秀图书馆阅读文化,在正确认识馆员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关系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机制,帮助馆员克服职业怠倦弊端,积极创造和谐工作氛围,让馆员成为构建图书馆优秀阅读文化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余光,汪琴.关于阅读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4(10).

[2]孙颖.阅读文化及其建设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0(2).

读书的体会作文篇8

(1)社区读书节活动总结

根据郊桥办党工[201X]24号关于《举办桥南办第七届“读书节”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隆门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营造气氛

社区党委成员以书记为组长的“读书节”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挂出横幅、营造氛围、突出“激发读书激情,共建和谐隆门”主题活动,让书香进社区、进支部、进家庭,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气氛。

二、“读书节”活动做到四个结合

1是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

2是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标杆

3是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中心工作相结合

4是与打击传销、反邪教、维稳相结合

三是组织人员参加办事处知识竞赛,并在竞赛的8支队伍中获得一等奖

社区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大家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提供了保证。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举办读书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将读书活动开展得更有特色,更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

(2)社区年全民阅读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201X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和文明办《201X年全民阅读活动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根据街道部署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了《201X年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并开展了丰富的全院读书活动,现将读书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

成立社区内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制定、督促及全社区性活动的组织工作,由各部门别牵头负责相应部门的阅读组织工作。

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1、,以“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服务人民水平,增强个人文化素质”为中心,号召全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自我阅读活动。

2、开展全民荐书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优秀阅读书目,筛选后确定阅读推荐书目。

3、开展“书香伴我行”青年读书活动。依托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干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及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

4、社区读书节活动。悬挂标语、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通过举办各具特色的读书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讲座等主题活动,利用共享工程向辖区居民免费提供绿色上网坏境。

三、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1、本次阅读活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丰富了相关专业知识,增加了阅历,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在工作学习的同时,全社区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倡导健康业余生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了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四、总结经验,继往开来

此次全民阅读活动,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鲜明的读书主题,有保障有力的领导组织,更有全民参与的活动热情。在我社区读书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此次活动圆满开展,收获喜人,全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读书活动后无论是在业务水平还是在文化内涵方面都有了大大的提高。我社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此类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创造出一个人人爱学习,处处树新风的航兴社区。

(3)社区“读书月”活动总结

为了积极响应街道工会、深入开展“阅读,让生活更美丽”活动,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读书热情,引导社区居民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打造翰墨飘香、文明向上的书香社区,小西湖社区从11月中旬至12月在全社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读书月系列活动,通过免费赠书、优秀图书推展、撰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掀起了一轮读书学习的热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领导重视,精心安排部署

为保证小西湖社区“读书月”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小西湖社区领导班子精心安排部署“读书月”活动,制定了《小西湖社区:“阅读,让生活更美丽”读书月系列活动方案》、《小西湖社区:“阅读,让生活更美丽”购买书单》、《小西湖社区:“阅读,让生活更美丽”推荐书目》、《小西湖社区:“阅读,让生活更美丽”评选优秀心得体会活动方案》等。

二、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阅读、让生活更美丽”的氛围

一方面,社区购置大量优秀图书,向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借阅。

另一方面,社区通过宣传报、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横幅标语等形式,使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营造“阅读,让生活更美丽”良好环境,使口号更加深入人心。

三、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市民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小西湖社区向居民发放“读书月”推荐书目表,发放免费学习图书。社区书记还围绕读书学习、作品欣赏等内容作了一场生动、深刻的讲座,引导并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到读书学习活动中来,50余人听取了活动。

四、 汇报心得体会,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次读书节活动,共收到居民心得体会作品30余篇,秉着“民主、公正”的态度,评选出优秀作品9篇,为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上一篇:电工岗位责任制范文 下一篇: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