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8 11:02:03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篇1

今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全军部队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从上到下,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这是深入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学习和理解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的重大行动,是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坚持不懈地强化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的具体步骤,希望全团官兵站在国家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理解和把握这次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这中央军委的决策上来。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我军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内在要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红旗落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谷,人们在思想上对“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疑虑;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企图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从未停止;为阻挠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殚精竭虑,这次中美撞机事件更充分地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狼子野心;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单极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斗争,此起彼伏;我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我国处理国际事务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对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许多人缺乏全局高度性的认识。党中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做出了在全军开展以“赞颂党的业绩,强化军魂意识”为主题的信念教育的正确决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向更深更高层次推进的客观要求。在迈向新世纪的征和中,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最终决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改革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官兵与党同心同德,与改革共命运,切实担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责任,是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党的路线和党的理想的高度,去拥护和支持改革。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军队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思想政治领域,各种正确和错误的思想,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增加了官兵在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上的复杂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这种错误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可怕。同时,世界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特别是现代化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军队面临着能否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大考验。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官兵精神支柱、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军能否完成“两个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着眼解决问题切实把教育落到实处

这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回答和解决官兵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衡量教育落实不落实、成效大不大、,关键是看官兵突出的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的怎么样。各单位要把这次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这是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

在坚定官兵对党的信仰上下功夫,尤其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我们国家多年来之所以在国内外风云宿变中保持稳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始终没有脱离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同志从我军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是枪指挥党。”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反复告诫我们:“军队是党的军队。”则指出:“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保持军令、政令畅通。”这次教育活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坚定官兵对党信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

在坚定官兵对共产主义理想上下功夫,目前主要是引导官兵支持与拥护改革。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追求,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目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引导官兵正确判断改革中的是非得失,让大家从部队的变化、家乡的变迁、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去感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性,认清社会主义改革的光明前景,坚定对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在教导官兵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主要是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信念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的理想信念,离不开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促使我们在政治上日益成熟坚定的有力武器。指出:“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和组织干部和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统一全军的思想和行为就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就有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推进军队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教育深入开展下去

各级主官一定把这次教育活动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担负起抓教育的责任。政治主官要亲自抓教育的部署和安排、抓备课授课、抓突出思想认识问题的研究解记;军事主官要主动靠上去,密切配合,共同抓督促落实;机关各部门要形成抓教育的合力,深入到一线进行具体指导。

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对上级指示照本宣科,不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对上级指示的最大怠工,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这次教育,各单位、部门要联系自身实际,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找准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确保教育有的放矢,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充分搞好集中教育,确保教育的有效性。这次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性和知识性较强,内容极为丰富。各单位要以军区印发的《熔铸强大精神支柱》为基本教材,针对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根据官兵思想实际,参阅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特别是各种贴近官兵生活实际,易于为官兵接受的典型材料,认真备课,在充分利用集中教育、课堂灌输主阵地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采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防止“一阵风”主义,确保教育的经常性。各级领导要端正指导思想,克服形式主义作风,以对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抓教育落实,努力使眼前工作与长远目标、形式与内容、动机与效果一致起来,纠正那种“讲过说过就算做过”的认识偏差,防止那种“蜻蜓点水式”做表面工作的错误倾向,杜绝“三月里来、四月里走、五月走得无踪影”的“一阵风”现象,坚持抓长远、打基础,为搞好经常性理想信念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想信念教育篇2

Abstract:The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is the ke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ause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roblems in ideals and belief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were suggested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 Ideal fa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孔一霖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意识也意识也日益多样化的形势下,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如何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理想信念涵义

理想与信念是略有区别但又紧密相关的两个范畴。“理想”是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信念”是指对某种主义、理论极度信服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准则。理想以信念为基础,信念决定理想,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理想的内容与方向,但理想也可以转化为信念,并发挥信念的作用。理想与信念都属于人的精神范畴,是人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在大多数场合并不是一种泛指,而是特指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已在最近几年被广泛使用,但是,人们当前普遍认同的社会理想信念的含义是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这反映了我国民众的一个语言习惯。由于“理想”和“信念”各有其独立的含义,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将“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分开来单独使用。“理想”在人们日常用语中通常指对某种未来奋斗目标的观念预见和构想。而“信念”则指人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念和见解。用“理想”和“信念”表述对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追求,更接近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便于为广大的群众理解。而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它体现着人们对最高价值目标的理想的信奉。它既包括对理想目标必然实现的信念,也包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它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用一定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的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要求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代新人具有远大的理想以及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献身的精神。相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一种理想。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栋梁,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必要的。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清晰和正确的认识,面对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能够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有着自己的判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将国家的利益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联系,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时,可以用正确的人生观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

根据近些年来教育部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多数大学生还是有理想的,他们的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对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有所思考和设计。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从而对理想信念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了动摇。

1、国内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也日趋严重,对从而对精神追求日益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盛行。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考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升值失去了共产人的道德信念和情操,背弃了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图享乐、唯利是图、,坠入了腐败的深渊,严重损害的党的威信。这些社会现象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健全的大学生来说,易给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带来消极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带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是把双刃剑,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对人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坚持带来了冲击。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质上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而对于这种事实,大学生们未必能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差距凸显,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更是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渠道,大量的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者,在一定程度上,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

3、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确立的主观努力不够

当代大学生受到上述原因的影响,他们的很多行为都受到利益的驱使,只注重眼前的个人利益,缺乏远大的理想。他们认为,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对以后的就业没有帮助,因此常忽视理论学习。即使学校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力度,缺乏实践也是理想信念难建立的一个原因。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原则,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建立的最有效途径。如果理想信念一味的停留在嘴上,并没有付诸实践,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大学生就很难体会到为理想信念奋斗的热情,对于大学生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一些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常常是只说不做。

2、理想信念的教育往往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常常产生矛盾,甚至冲突,这就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被削弱甚至抵消。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缺乏,或者对理想信念教育规律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理想信念的关系;或者过分强调思想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导致知与行的分离,使得理想信念成了“高尚的空话”。

4、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脱节。现在的理想信念教育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内同相对滞后;教育内容、形式单调乏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欠缺,都是的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改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因此,我们要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就要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情况,对于学生思想实际的掌握,要像说的那样“下马观花”,深入到学生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倾听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实际。

(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搞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要保持教育内容的相对稳定,又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而发生变化,要是教学内容不但具有科学性,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尤其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据统计,大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内容枯燥,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只有让大学生感到与自己休戚相关,才能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三)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1、继承、借鉴和创新相结合

一是要借鉴我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如启发教育法、整风运动法、提倡党性修养法等,这些方法使我们党成功地将共产主义理想渗透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二是要借鉴、吸取国外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如西方大学大多开设专门的品德课、道德哲学课等,并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公民道德和价值观自然的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第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实践中新问题、新状况也不断涌现,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困难重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这些问题和实践中总结出适应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如社会实践教育法、多媒体教育法、心理教育法,还有面对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实施的特殊教育法。

2、说理灌输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而许多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是人感情方面的事情,没有必要进行强行的理论灌输,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应注重把理论学习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大道理融合到学生的实际之中,使大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论和哲理的启迪。

(三)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选择理想信念教育载体时,一定要坚持广泛性和互动性的原则,以便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进行更有效的互动。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差异等实际情况,选择争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效果。

3、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在高校,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讨论、宣传等传统载体外,还增加了手机短息、电子邮件、QQ、博客、贴吧等形式,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局限性,更方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有助于教育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命运,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理想信念教育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化 教育氛围 主旋律

21世纪国家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大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如何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一所高校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首先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摇篮的高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当代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教育成型期,思维活跃,自尊意识突出,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很容易为外界感染和侵蚀,受到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影响的冲击。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个别大学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了极端道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只因打牌不合锤杀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上海某名牌高校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国家资金数千万元。出现上述问题与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密不可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帮助学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为研究依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新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摆脱空洞的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把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2)要求面对现实;(3)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4)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5)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

不能否认,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得到了加强和改进,逐渐走向科学化、实效化。但由于对新时期急剧变革的现实及其特点缺少深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最紧要的就是研究和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方法。

三、明确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

新时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是人生的坐标。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

每个人都期盼着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成为事业的成功者,当代大学生们也不例外,但这仅凭一个努力成才的美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科学、乐观、正确的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只有积极推动祖国向现代化强国发展的世界观才是科学的。当代大学生要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结合起来,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这样人生目的才具有完整性、高尚性和永恒性。

四、如何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1.根据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原则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

要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的原则。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需要相互间的尊重;教育者要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和训导姿态,要尊重学生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要坚持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因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的过程。思想教育也应该从浅层面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深层思想方面的问题。

要坚持真诚坚定的原则。教育者只有对自己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坚信不移,才能产生真诚的力量,使学生年受到震撼和感染。否则是不会取得积极效果的。

要坚持灵活性原则。教育者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各种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要坚持惩戒管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而在惩戒的同时把刚、柔两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要重视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机构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才能的挖掘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现想信念教育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即教育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取得积极的效果。

教师要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内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至于以偏概全、以点盖面。

3.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营造社会氛围上下功夫

当前社会信息时代早已到来,网络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普遍喜欢从网络上捕捉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网络上年轻群体的思想脉搏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趋向。大学生对网络的如此依赖,也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园地。因此,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教育之外,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利用,大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教育界各位同仁的共同探讨,也需要这个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希望通过不断地探讨和努力,能够切实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之中,发挥它应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

[2]珀金.论教师的作用.

[3]瞿葆奎,著.王英杰,译.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新浪网新闻中心.

理想信念教育篇4

一、诉求:网络模式

建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不仅是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时展的历史必然。

(一)网络生存的社会事实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受众群体,在其成长环境中网络正日益占据更大的空间。“无网不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QQ上、购物都在淘宝上。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29岁的网民占30.2%,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二)网络生存的危机形成

网络不仅给当代大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发展带来巨大提升,也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众多挑战。其一,弱化。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主体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但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与更少的约束,在较少他律机制的网络环境中,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虚拟世界而迷失自我,过分地依赖网络生存方式会使学生思维与生存能力面临退化的危险。其二,淡化。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广泛为大学生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海量与多元的网络信息很难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庞杂的网络信息往往是忙于被动地接受与盲目跟崇,很少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多样性选择中容易迷失理想信念方向,放任自流。其三,虚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隐匿性,在符号构成的虚拟世界交往互动,过度依赖网络生存方式,很有可能认为理想信念是统治阶级出于需要编造出来蒙骗他们的玄学,导致部分学生认同性危机的爆发与虚无主义的泛滥,怀疑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切。其四,俗化。目前网络社会呈现鲜明的世俗化趋势,例如网络购物的物欲横流、网上宣传的利润至上、网络休闲的享乐主义成为网络竞相追逐的目标。“在放逐精神、削平价值、远离崇高的世俗化背景下,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然面临严峻挑战。”其五,焦化。大学生长期依赖网络人际交往容易导虚拟与现实生活的混乱与错位,易将网络虚拟梦幻搬进现实生活,理想信念在两种空间中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焦灼,造成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新媒体给广大青年带来的这种满足感和个人优越意识,可能造成他们深深沉溺于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虚拟化空间,而时常混淆了现实中的自我和虚拟中的自我。”

(三)网络生存的命题提出

网络困境呼唤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创新这一全新的时代命题,网络时代如何借助网络这一介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网络信息传播特点,积极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建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所谓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二、原则:主体间性

所谓主体间性,即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与调节性。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间性强调由主客二分的单极主体性转向交互双向的主体间性,以双方共同体为存在方式,以平等对话为活动形式,以达成共识为调控原则,以实现共同提高为价值目标。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间性将师生均看成是教育的主体,而教育介质则居于客体位置,形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客体(资源、环境、方法等)——主体(受教育者)的模式。

大学生网络生存方式与网络互动特点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间性取得实效性预设出足够的空间。其一,平等性。主体间性视域下理想信念教育倡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去中心化”作为网络特点之一,促进主体平等观念的生成,这种去中心化交往真正体现主体间性教育的本质要求,在网络中既没有领导也没有下属,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敞开与接纳、倾听与诉说。其二,彻底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隐匿性,师生交往以虚拟的身份进行,消除了因主体身份差异而引发的各种顾忌,避免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往带来的尴尬,突出一种安全感与去防御性,可以把现实中不敢讲或不愿讲的想法表达出来。其三,有效性。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与共融性,转变传统以说教为主的灌输方式,以互动为主的交互式教育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融于有效信息之中,寓教于乐,在交互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仅展现立体的图、文、声、像并茂效果,还带来更加便捷的交流手段,例如BBS、QICQ、BLOG、E-mail等。“互联网媒介具有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本等技术特征,同时又具有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文化形态的多元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全球性等传播特征。”其四,双赢性。马克思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主体间性视域下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共同提高。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知识更新与信息传播之快,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灵感,进而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才能持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水平。

三、视野: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性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多样的沟通方式,建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必须秉持一种开放性视野。

(一)信息的共享

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间性强调教育介质居于客体位置,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为理想信念教育介质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环境,共享性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教育主体间的共同客体,网络是实现客体资源丰富的有效载体,通过这种介质的丰富有效连接主体之间的交流,双方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与意见,在互动与共享中吸收与释放信息。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摒弃那些过时陈旧的知识,吸收新的内容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性,这样教育者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还可以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贴身服务;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开放性获取了丰富知识与信息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与优化知识结构,缩短自己与教育者在知识层面的距离,打破了教育者对理想信念知识的垄断与权威,消除交流的障碍,使互动持续稳定地发挥。

(二)主体的多样

网络超容量与超时空的特点,扩展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范围。即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间性是多个个人主体内在相关性,这就扩大了互动交往范围,参与主体也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其一,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主体间通过信息传递与共享,对每个人来说,其信息不因他人的分享而减少,这种不受时空地域限制,通过一定身份确认就可以上线交流、教学在线、微博浏览等形式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其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发挥学生网络领袖与骨干精英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先锋模范与二传手作用,建够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典型树立机制,让学生加入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队伍,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与带动教育,这样既可以将内化的理想信念通过传帮带形式影响其他同学,又可以将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于教育者。其三,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事业,教育者之间也需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经验推广。由于时空限制,教育者之间常态化的现实面对面交流基本不太可能,网络为其提供可能。例如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面向全省高校思政教师开通专门QQ群,开展价值观讨论与高校德育大交流。

(三)方式的多兀

网络模式为理想信念教育点群互动与点点互动提供了方便。一方面,涉及公开性话题。作为一种普适教育,可在虚拟网上进行,需要大家共同谈论,允许提出质疑与争论,营造民主氛围,通过思想的碰撞形成一种共同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涉及私密性话题。涉及个人私密话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如果不想让第三人知晓,可以在网上邀请对方到指定聊天室进行单线交流,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形式相互发送,消除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尴尬与顾虑。

四、功能:整合性

零散性是网络的一大特征,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整合功能。即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统一整体。

(一)原则整合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与网页。因此,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建构要把握原则的整合。一方面,突出原则的协调。第一,思想性。要把思想性放在首位,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94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第二,知识性。把知识性作为基本架构,理想信念教育涉及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的统筹。第三,趣味性。把趣味性作为切入点。既让学生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又能引起深刻的价值思索。第四,服务性。把服务性作为价值目标,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与精神境界。另一方面,防范泛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化是网络互动的典型特征,通过网络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引发的精神疲劳。但网络真正演变成教育手段时,不能忽视泛娱乐化趋向,即当一种复杂技术平台过于严格要求参与者时,必然降低其参与的热情,于是只能从参与方式与规则上降低难度,于是现有教育似乎情不自禁地进行娱乐化改良,使学生首先获得的是娱乐,其次才有可能是教育,不免存在喧宾夺主的意味。

(二)内容的整合

上述提到当代网络社会呈现鲜明的世俗化趋势,这种世俗化在理想信念内容上表现为,谈论个人理想信念多了,社会理想信念少了。一般来说理想信念可划分为政治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和生活理想信念。前者是社会理想信念,是最高层次与核心内容,这样理想信念的层次可分为社会理想信念与个人理想信念。“中央16号文件”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进行了统筹兼顾——把社会理想信念与个人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既要注重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又要重视个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层支撑。一方面,要用社会理想信念来整合引导个人理想信念,用个人理想信念来滋养支撑社会理想信念,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回归与个人理想信念的融合,在回归社会理想信念中整合个人理想信念,在引导个人理想信念中提升社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防范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层次的命题误区:理想信念教育等于社会或者个人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层次上的简约逻辑。“用宏观高层的社会理想信念教育或是微观基层的个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研究与分析对象,从而得出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部结论。

(三)结构的整合

理想信念教育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与均衡发展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知”,即认识,是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原则、规范的理解。“情”,即情感,是理解理想信念产生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信,即信念,是人们对理想信念原则与规范的内心态度。“意”,即意志,树立或巩固某种理想信念需克服困难与障碍的毅力。“行”,即行为,理想信念的践行。理想信念教育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与均衡发展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防范用认知本位代替情感本位。即单纯从认知层面出发来选择教育内容,采用满堂灌输形式,使理想信念教育沦为只有认识,缺乏情感;只有知识,缺乏信仰。作为知、情、信、意、行有机统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其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乎情、合乎愿的情感本位,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应突出其情感本位教育,借助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修养,否则会导致学生动力系统的沉睡。

五、策略:协调性

面对网络发展新形势,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建构也要与时倶进,积极调适网络模式的内外紧张关系。

(―)空间的协调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形成一种无缝对接的空间格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与网络的四位一体式教育体系,形成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社会教育的主旋律,网络教育的主动权。网络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生存空间,从空间角度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以开放的精神与主动的姿态,大力拓展网络教育空间,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与覆盖面广的特点,加强理想信念的网络舆论宣传,使网络成为展示与宣传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中央16号文件”提出:要密切注意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形式的协调

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要重视显性课堂网络教育,也要兼顾隐性校园网络教育,做到显隐结合与双管齐下。一方面,显性的课堂网络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注重课堂教育手段的灵活多样,注重集图、文、声、像并茂的形象生动,创设逼真的教育环境,通过网络情境、事件与人物等典型案例的选择及讨论,在形式上预设一种情境假设,通过特定方式引导,向学生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课堂网络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隐性的校园网络建设。与显性的课堂教育相比,隐性的校园网络建设注重发挥其渗透教育功能,使大学生在无形的校园网络文化熏陶中将其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中央16号文件”提出: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三)方式的协调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灌输方式几乎存在一边倒式批判的倾向,认为传统灌输方式已经过时,应积极转向互动方式。如何在网络模式中兼顾互动与灌输,成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审视网络背景下灌输的时代价值,作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重温列宁在1901—1902年所写的《怎么办?》所强调的“灌输原则”,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建构有着的深远意义。正如马克思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此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5]。但当今时代灌输的方式方法已发生深刻变化。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不是思想吸纳器,而是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辨认的学习主体。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灌输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能现炒现卖,要用自己所理解的生动感受与内心体验传达给学生,灌输需要二次加工。再次,要选择合适介体,灌输必须以生活世界为中介,其赋予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又赋予其意义。

六、路径:多样性

建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就是要通过网络途径将理想信念教育延伸到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覆盖。

(一)虚拟网的主阵地

随着教育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越发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的载体作用与晴雨表功能,通过虚拟网络社区的互动性特点,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虚拟社区作为互联网推出的一种远程登录服务,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各种所需的交流手段,要把虚拟社区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在虚拟社区中开设博客、BBS论坛,QQ群、MSN等即时通讯平台与E-mail、移动互联网,实现网上聊天、自由论坛、自由辩论、心理咨询问答等。

(二)课程网的主渠道

随着网络发展,高校网络课程教育曰益普及,尤其是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如火如荼,高校课程网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思政课程网建设尤为迫切,尽快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互动,上传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件供学生自由浏览,开设在线课堂进行交流互动,及时设置形势政策网络专题讲座。“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课程网的渠道要从专门课程的重点教育、专业课程的融合教育与基础课程的拓展教育,不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课程网络,还要兼顾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等等网络课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广度。

(三)社团网的主动权

高校学生管理的自主性使得校园文化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便是学生社团,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社团网是根据学生趣缘而自发成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组建的,构建以学生社团网为载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种现实可能,这也是高校德育发挥育人功能的独特路径。例如高校各类创业社团网,在创业社团网上尽可能地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

(四)主题网的主旋律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校园网中创建形式多样的主题网,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例如党建在线、创先争优网、思政之家,党校在线等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成为这些主题网的灵魂,在主题网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以浙江高校为例,例如杭州高校的钱江潮网、温州高校的瓯越潮网影响较大。

七、结语

前述以大学生网络生存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的建构与运作,这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面对网络帝国的覆盖度与影响力的扩大,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重道远。

理想信念教育篇5

论文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按照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坚持理论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高校教师根据社会所要求的理想观念、理想形式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理想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符合规律、切合实际,从而使之能更适应时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时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研究影响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因素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科学的理论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wWW.lw881.com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前,特别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去。

3、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只有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形势政策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让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引导大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人的认识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构建直接关系到理想信念目标的实现,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理想教育工作的全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才会保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为高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

3、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

第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良好保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把这种融合在其他素质之内、由所有素质共同作用的创新素质,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

三、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对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理论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成熟,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更加强烈,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灌输教育时,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实际。大学生处在思想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既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个人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影响。

3、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胡锦涛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可以组织他们参观伟人故居、历史博物馆、革命展览馆,到革命圣地考察以及调查收集日军侵华史料等活动;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援助活动,比如照顾孤寡老人,用所学专业知识辅导下岗工人及子女学习,为农村或社区捐赠书籍、衣物,到农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社区办黑板报等活动。

4、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网站,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新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正气,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它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4.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35.

理想信念教育篇6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中学政治课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披荆斩棘的坚定信念,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理想的笃信与支持状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时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根红线,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同志一直都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同志曾强调,“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表现,它表现为抢劫、偷盗、贪污、腐败、坑蒙拐骗等社会现象,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3.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常常会存在偏颇,容易冲动,受到挫折又极易气馁,所以青少年学生需要有明确的的理想目标和明智的理想选择。

当下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缺乏什么。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就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竞争意识。缺乏进取心是当下很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深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阶段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相对滞后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理想信念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按照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的模式向前发展。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过大、过高的目标要求,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分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理论灌输,缺乏其他层次性的内容,无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合力,也导致中学生无法形成认同而知行分离,不利于促成其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人教版政治课新教材关注了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教育原则,但在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却仍然是裹足不前,缺乏为国家培养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大理念,使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在整个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安排上,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都不够突出。既然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那么我们就要充分重视起来,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2.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树立新的师生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者仍然习惯于理论灌输式教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或者边缘化于课堂。

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难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就难以成为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当前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使课堂生动有效的方法。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治课堂也应该打破封闭性教育的现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3.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

在“升学率”几乎是评价学校教学效果唯一指标的当下,学生的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的分数被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便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尴尬。虽然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对中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它在具体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又处在似乎可有可无的境地。

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育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带来了不少障碍。

三、加强中学政治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1.推进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建构教材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从把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分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可以这样划分:初一、初二年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初三、高一年级,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高二、高三年级,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理想信念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充分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注时展,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感体验与共鸣中升华形成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政治课堂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政治课教育时时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政治课堂,筛选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变单纯地灌输,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用启发式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在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甄别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地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把符合时展要求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

3.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对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政治课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影响感化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和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4.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如果我们把教育分为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其实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我自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教育者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由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学生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而困惑,这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造成的,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随着知识阅历增长发生改变都是正常的。

有理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是幻想和空想。面对这个缺乏艰苦磨练的群体,教师一定要让中学生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为它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持续进行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政治课堂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2]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

理想信念教育篇7

关键词: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当前,我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影响,某些腐朽思想的生活方式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淡化。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相当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高职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修养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教育所必须的职业技能,能顺利就业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二)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当代高职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实践活动、思想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当代高职大学生呈现出诸多矛盾性特征。他们渴望祖国富强,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发展,积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却又害怕社会竞争,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学习知识、掌握生存发展技能有抵触厌倦情绪。反应在价值观上则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现实,价值标准注重实效,人生幸福追求实在,择业观念偏重实惠。其次,在心理素质上,当代高职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并存,情感世界多元化,富于多面性。当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新情况反应把握不足,教育方法陈旧,针对性不强,因而实效性不够。

(三)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是教师一言堂,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结合不紧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不愿意听。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这一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上,教会学生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理论来分析、解释种种现实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能不断推陈出新。②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逐步形成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适应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科学性要求的课程体系。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③不断拓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服务奉献意识。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检验。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入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极大地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践能力,在社会认同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一是进行社会参观考察。二是考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学习新时期共产党人辛勤工作的精神。大学生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才能深入到社会中,了解国情,不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以先进形象为典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用先进形象影响大学生行为,要着力引导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理想信念教育固然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一种正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并继续丰富和发展。科学的理想如果只是空谈一阵便束之高阁,并不付诸实践,那么,无论多么崇高和美好都是没有任何意义。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改善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校园里,政治思想工作者和全体教师都要全面地育人,承担起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责任。

三、结束语

人总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特别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理想主义并非是徒具浪漫和完美色彩的空想,它是一种激励,激励着大学生面对未来,坚定信念,把自己的现实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生活具有明确的方向,事业具有坚实的基础,使人生绚烂多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

[2].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5.

理想信念教育篇8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动力,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有较高的认可度。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他们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学习勤奋刻苦,成才愿望强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深入和我国社会转型,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心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目前大学生在个人理想信念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有:

1.理想信念模糊,尤其是政治信念迷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

2.空虚、无聊,向往虚拟人生,容易幻想,沉迷于网络游戏、QQ、谈恋爱等。

3.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无所谓,上课迟到早退等。诚信意识淡薄,考试舞弊,学习无动力等。

4.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缺乏集体观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成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如此多问题,这是让人非常担忧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影响造成的结果。具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造成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导向成为人们活动的首要原则,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自主、互利、竞争、公平等现代社会的理念,同时也产生了趋利、拜物、思想泛化的负面影响。于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在大学生中拥有市场,价值趋向的紊乱,造成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复杂化,理想信念的多元化,其结果是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实用主义”,关注“个人”、关注“功利”胜于关注“集体”、关注“奉献”,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与“就业”直接挂钩:在参加公益活动时(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更加注重精力和时间“投入”后,自己可能得到的名誉和经济上的“产出”。

2.特殊的生活环境熟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这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也较之以前大大改善,他们从小在人为的“理想”环境中、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现实环境的磨炼。独特的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的责任感减弱,以自我成才为中心,偏重于现实的个人发展,偏重于对职业和生活理想追求,缺乏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常常缺乏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以及追求理想、艰苦奋斗的毅力。

3.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失误不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首先,由于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部门,甚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上课照本宣科,很少有创新式的教育。其次,一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也不强,没有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最后,少数教师自己都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够坚定。甚至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自己都没有底气,如何教好学生。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他们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对于回应各种严峻的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使大学生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2.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邓小平同志强调艰苦奋斗不仅是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而且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由之路。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大学生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在现实的经考验中得到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但如前所述原因,生活环境优越和缺少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热情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3.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靠教育,靠思想灌输。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要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科学指导,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仕民,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8(5).

[2]翟瑞,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J],职业圈,2007(5),

上一篇:我的爸爸范文 下一篇:专题组织生活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