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圆明园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1-29 11:21:16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1

圆明园——这是个令无数位中国人自豪而又痛惜的名字,曾经的它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名园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可谓园中之园,它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美景之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火烧圆明园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1历史是令人回味的,阅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体味未来。记得有好多次,我好奇地想象着过去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讲了英、法联军攻打中国,无数的战士战死沙场。有些战士虽然受了重伤,但还坚持着,可最后还是被英国人用炮炸死了。城门失守,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抢了很多国宝,放了一把火,在短短的几分钟后,圆明园成了一堆废墟。

影片结束了,我心想:圆明园这么美,而我们却守护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当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时,我们有这么多战士,可还是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他们拍卖从圆明园抢来的古董时,我们却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吗?不,是因为我们落后于他们。当他们在用枪炮时,我们却还在用刀枪。要想不挨打,就不能落后。要想不落后,就要不屈不饶地努力学习。那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登玉皇山。一开始,我十分起劲,走在了登山人群的第一个。“这小孩真有劲啊!”一个阿姨说。我听了有些得意。可还没到半山腰,我就没力气了。落在了人群的最后一个。“呵呵!这个姐姐真没用,才走了这么一点路就不行了。”一个小妹妹说。爸爸见了,就鼓励我:“要坚持,只要坚持住,就会成功。”我努力跟着人群,虽然走得满头大汗,但还是没有落下。终于,我走到了山顶。看到了波光粼粼的西湖,波澜壮阔的钱塘江。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不屈不饶地坚持精神。只有具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2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们没有像往日那样上课,而是看《火烧圆明园》的电影。一说看电视,我们都很兴奋!内容是这样的……

慈禧在皇上面前得宠以后,整个皇室就由富有慢慢变的贫穷和落后。当英法联军来侵略我们中国时,皇帝没有去勇敢的面对,反而去议和。但是,两家不和,惹怒了王爷,王爷和对方的头儿PK。王爷胜了!却激怒了敌人!就因为这件事,英法联军就来侵略我们的京城了!这时,我们派出了3万9千人,却全部战死了,而对方只有几百人,只死了十几个!得知这件事后,懦弱的皇上选择了躲避。英法联军更狂妄了,直接侵入京城,把老百姓一个个捆了起来,当靶子!英法联军闯如了圆明园,把我们中国历代的奇珍异宝抢了去。还任意破坏。最后,为了销毁证据,就把圆明园烧了。守卫的将领因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就自尽了!英法联军,最可恶的是,他们拍卖了我们中国的古董!在拍卖会上,我们的无价之宝,被他们当成一文不值的废物,十英镑.五英镑.甚至是一英镑的价格无情的卖了!

看完这个片子,我感到太痛苦了!在危机关头,连老百姓都知道去拼一拼,而这个昏君却逃跑了。把皇宫,圆明园留给英法联军去抢。英法联军也太可恶了,无情的去杀戮无辜的百姓,无耻的烧掉圆明园,无知的把宝物超低价卖掉!但,那时候的政府腐败,无能,会让你们任意抢!今日的中国,科技发达了,人民更有智慧了,你们想再抢?没门儿!而且,英国.法国你们记住,当时你们做的,有朝一日,我们会用100倍还给你们!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3圆明园——这是个令无数位中国人自豪而又痛惜的名字,曾经的它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名园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可谓园中之园,它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美景之中。然而,经过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备受摧毁,文物被掠夺,曾经傲立于东方幻想艺术民族之林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纪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如今圆明园的那片废墟,是英法联军的完美杰作,而那把火烧尽的瑰宝与精华,是好几代帝王和人民的心血呀!在我低下头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之余,问题也悄悄爬上了心头,当英法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掠夺、破坏时,中国人为什么不敢于上去制止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不难得知。当英法联军在天津东面几十公里外的北塘登陆时,咸丰皇帝还悠闲的吸着鸦片,战争将要来临,他却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认为英法人民只是野蛮之人,战争实力远不及中国,然而他错了,早在9世纪中叶,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已陆续经过了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而由于闭关锁国,此时的中国,科学和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直到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他没有选择留下抵抗外来侵略者,而是逃往了距北京200公里以外的避暑山庄。前来访华的英国外使马嘎尔尼也曾说过:“中国就是一艘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大船,之所以能坚持那么长时间而没有沉没,正是依靠它的体积和外表。但当一个昏庸无能的人站在甲板上指挥的时候,这艘大船就将灭亡!”英法联军进入了圆明园,掠夺一空后,开始进行焚烧,在焚烧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仓库,里面堆放着英国外使们访华时带来的英国先进武器装备,而腐败无能的中国皇帝却不知其作用,将其堆放于仓库,而士兵们所配备的武器还是两千年来一直未改变的弓箭和腰刀。中国的不堪一击,就连日本和俄国都到中国的土地上打仗,中国实在太弱,太弱!

惋惜、愤怒之余,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加油!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41860年10月18日,是我们中国的耻辱日,是我们应该铭记在心的日子。

我们刚学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了解了圆明园的辉煌,对它的毁灭感到十分惋惜。听老师说有一部《火烧圆明园》的电影,我星期六就在网上找来观看。这部电影详细描述了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肆意烧杀抢掠,最后还一把火烧毁了圆明园。我感到了极大的愤怒,还体会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咸丰皇帝带着他的两位皇后、大臣和自己的儿女去避暑山庄躲避危机。这些人平常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当敌人侵入时,却丢下老百姓不管。电影中的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后,大声说:“我不要别的,我要园中之园的圆明园!”我听了气愤极了,想:你这个狗东西,这是我们国家的皇家林园,凭什么给你啊?这里经历了多少代的帝皇!他门闯入圆明园后,被里面数不计数的珍宝给惊呆了,眼睛都看绿了。这些自诩是文明的领先者,都摇身一变就成了强盗,肆无忌惮的抢掠园中的珍宝,他们能拿的拿,能砸的砸,拿不动的就用车子拉。最后,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就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圆明园是人类文明的奇迹,它的毁灭不仅给中国文化史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世界文化史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有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原因,但是更可恨的是这些强盗们的贪婪和野蛮。在电影中,他们横行霸道、肆无忌惮,不但放火烧了圆明园,还肆意祸害老百姓。最后,他们是笑着回去的,他们笑自己取得胜利,抢到了珍宝,笑我们中国认的愚昧、落后。看到这里,我好像有一肚子怒火在燃烧,两只手也攥的紧紧地,真恨不得一股脑把他们全送进地狱。

我为中国曾经有一个这么美的林园而自豪,为我们璀璨的文化而赞叹,但这一切被强盗的侵入毁坏了。雨果曾经这么形容这一事件的: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箱筪,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圆明园的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对啊!我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现在,我们的祖国正在以飞跃的速度发展着,不断地赶超曾经比我们发达的国家,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了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崛起尽一份力量!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5上一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学完后老师推荐我们观看《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来了解圆明园,这个寒假,我便上网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中讲了圆明园占地250公顷,有美丽的喷泉、鸟语花香的花园、有许多亭台楼阁、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咸丰年间,鸦片战争爆发了,清王朝派出三千奇兵抵抗,最后只剩下六人回来。上海、天津等城市被占领了,接下来就要兵进北京城了,皇帝仓惶出逃。1860年10月17日,英法联军在北京城屠杀百姓,还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强盗们还掠夺了大量的宝物,圆明园就这样毁了。

我十分憎恨这些外国侵略者,他们不仅屠杀了我们的百姓,还毁掉了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愤怒的是清王朝这泱泱大国,竟如此被欺负、欺压,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还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等等。

但现在我们强大了,几百年黑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迎来了光明的前景。难忘的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更难忘的是2008年北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外国已经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强大了。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2

  《圆明园》观后感范文300字左右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我想没有人可以忽略圆明园的存在,曾经的万园之园却成了一片废墟,每每回望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不能释怀曾经的辉煌更不能忘记那片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屈辱。

  圆明园是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占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车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为了销毁罪证,就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就这样圆明园化成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是人类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和耻辱!

  《圆明园》观后感范文300字左右

  北京西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圆,那就是圆明园,里面由风景名胜的颐和园,万春园和长春圆组成。里面有名人名画,各种奇珍异宝,还有许多记载着历史的文物,但是在1860年毁于一旦。

  是什么让圆明园毁于一旦呢?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颐和园,将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全部抢走,搬不走的就用大车运走,看到这里,我心里很是愤恨,满头冒火,他们为了销毁证据,把实在搬不走的用火烧掉,3000多人分布在圆明园的各处,一同开始放火,烧了三天三夜,美丽的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

  后来,圆明园的铜牛头、铜猴头,竟在英国开起了拍卖会,拿着别人的东西,还正大光明的拍卖,真是太欺人太甚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话,落后就得挨打。

  现在祖国的前进水平快速提升,像坐着火箭往上蹿,我也不能落后,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不让这一幕重现。以后我也要更加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昌盛。

  《圆明园》观后感范文300字左右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砸碎,当那些宝物变成碎片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手也变的痒痒了,真想给英法联军的头领一拳。当他们抢完宝物之后,还把圆明园给烧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华人民的结晶,就这样化成了一片废墟。

  皇帝也有责任,要不是他贪图荣华富贵,我们就不会受人欺负,中华儿女就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家园就不会血流成河,中国就不会落后于别人。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3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通过其知道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 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4

   圆明园观后感300字左右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我想没有人可以忽略圆明园的存在,曾经的万园之园却成了一片废墟,每每回望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不能释怀曾经的辉煌更不能忘记那片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屈辱。

  圆明园是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占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车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为了销毁罪证,就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就这样圆明园化成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是人类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和耻辱!

  圆明园观后感300字左右

  北京西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圆,那就是圆明园,里面由风景名胜的颐和园,万春园和长春圆组成。里面有名人名画,各种奇珍异宝,还有许多记载着历史的文物,但是在1860年毁于一旦。

  是什么让圆明园毁于一旦呢?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颐和园,将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全部抢走,搬不走的就用大车运走,看到这里,我心里很是愤恨,满头冒火,他们为了销毁证据,把实在搬不走的用火烧掉,3000多人分布在圆明园的各处,一同开始放火,烧了三天三夜,美丽的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

  后来,圆明园的铜牛头、铜猴头,竟在英国开起了拍卖会,拿着别人的东西,还正大光明的拍卖,真是太欺人太甚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话,落后就得挨打。

  现在祖国的前进水平快速提升,像坐着火箭往上蹿,我也不能落后,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不让这一幕重现。以后我也要更加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昌盛。

  圆明园观后感300字左右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砸碎,当那些宝物变成碎片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手也变的痒痒了,真想给英法联军的头领一拳。当他们抢完宝物之后,还把圆明园给烧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华人民的结晶,就这样化成了一片废墟。

  皇帝也有责任,要不是他贪图荣华富贵,我们就不会受人欺负,中华儿女就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家园就不会血流成河,中国就不会落后于别人。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5

10月30日,成龙现身圆明园海晏堂遗址,将精确复原的“新十二生肖兽首”赠予圆明园博物馆永驻海晏台,圆明园负责人等亲自迎接了这套迄今为止耗资最多,制作最为精良的复制兽首,并共同揭幕了《十二生肖》的圆明园主题海报及十二款生肖海报。成龙此次向圆明园捐赠的“十二生肖兽首”的复制品,该高级定制的复制品是将于12月20日上映电影《十二生肖》的复制品。

成龙说,虽然道具与遗失的文物无法媲美,但他借此呼吁人们爱护文物,希望珍贵的遗失文物尽早回归祖国。电影《十二生肖》讲述的正是“JC国际侠盗集团”将圆明园失散的十二生肖兽首寻回并送回中国的故事。影片除了娱乐大家以外,更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尊重文物,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资产,不应该因私欲而盗窃掠夺;另一方面,表达对掠夺了其他民族文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物归原主”。成龙电影中的道具也不简单,他主导重塑的这套新十二生肖兽首,历时三年定制完成,在兽首原型基础上,融合了中国近代装饰细节美学特点与西方当代的线条、结构、造型等美学观,以更具保存性的铜合金浇铸制作而成。

其实,早在拍《神话》的时候,电影中就有一句话,他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到别人国家,拿走别人的文物说暂为保存,其实就是偷盗。而成龙的《十二生肖》则受到了2000年兽首拍卖的启发,当成龙当上“文物回归大使”后,他更加坚定了要拍这部电影的想法。将这套工高级定制的工艺品捐赠给圆明园,表达了他“物归原主”的期望。

在会上,圆明园方首度对外公布,成龙早在两年之前就接过了“圆明园文物回归形象大使”这个责任,一直低调行事对追回国宝尽心尽力,在这个过程中亦着手拍摄了《十二生肖》,筹备数年跨越五大洲全球八地取景半年拍摄,而此时成龙亲自赠送给圆明园的“新十二生肖兽首”其制作过程更是耗时两年,由4位文学家,6位雕塑家,用了2500小时参考原型,制作经过母模、硅胶模、蜡模制作、熔炼、铜浇铸、去石膏、打磨、找出瑕疵等多道工序,用95%的铜在1800度的高温下一体成型。更有国宝级书画大师黄永玉亲笔题写的“十二生肖”字样镌刻其上,被圆明园方誉为“当代十二生肖兽首”。

“这比赠送给友人更有传播力,因为将兽首摆放在圆明园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人们便可以随时参观,那么我期望保护文物的精神就能够超越个人的生命而一直延续。”成龙说。成龙大哥还在会上动情的呼吁:“愿所有国家的国宝,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所有民族的文明都获得平等的尊重。”他也当场表示,“我希望《十二生肖》能调动大家更多的热情,每个人都能为寻回国宝贡献自己的一分力,就我个人而言,我愿尽我个人全力追回兽首。”但愿那些落入国外的收藏品能够尽快回国。

5亿元古建筑 捐赠新加坡

成龙约20年前开始收藏古建筑,藏品大部分源自8间明清两朝的古屋及古戏台,它们有200多年到400多年的历史。

管伟强说,成龙去年到新加坡时,与他谈到自己的古建筑珍藏时说,原本有意捐给香港政府,但管伟强建议不如捐给新加坡。管伟强过后特别飞到香港,亲自了解成龙收在香港货仓里的藏品,之后再联系新加坡有关的政府部门,最终成龙决定把这批价值连城的古建筑珍藏捐给即将在2011年开课的新大学。

这所新大学位于樟宜路上段和新加坡博览中心附近,大学将开设设计与建筑、机械工程、商学与资讯科技等核心课程。

管伟强说,成龙之前还在政府官员的安排下参观校址。他说,有关部门排除把这批捐献当作旅游景点,觉得这样意义不大,如果把它当作教育材料放在校园,让建筑系学生研究参考,反而更有价值。

管伟强说,成龙这回决定捐献珍藏给新加坡,是为了替它们找个好归宿。

首先,这种收藏占据地方较大,虽然价值高,但携带不方便,存在着安全隐患,让他一直不放心。管伟强透露,成龙买下位于安徽的古屋,拆下后运到苏州修补,再运到香港收藏,里面的木头都需要不时拿出来晒太阳,精心照顾以免虫蛀。

其次,成龙对新加坡有着特殊的感情。去年他在那里开设全世界第一家自家品牌咖啡厅。当时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对新加坡有特殊感情,因为常来,这里也有我的业务,而且我在那里有两个理想的合作伙伴。”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特殊感情,新加坡就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据了解,成龙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藏爱好,是因为他父亲想回中国住在古色古香的大屋里,于是他四处托人看房子,终于买下7间明朝和清朝的古屋和一个古戏台。而价值方面,成龙曾说“我想不会有数十亿那么多,数亿(港币)啦!” 这期间,成龙为了修复并清洗古木,也花了数千万元港币。

据报道,成龙日前公开他在清水湾片场货仓的珍藏。网上消息指有关藏品是紫檀木,是世界稀有贵重木料之一,素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不过管伟强说,成龙收藏的不只是紫檀木品,还有其它珍贵古木。

据中国法律规定,凡是文物要出口,都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如果成龙的心愿要实现,他和新加坡方面就要先征得中国当局同意。如果这笔捐献最后获通过,它应该是新加坡学府历来获得的价值最高的物件捐献。

成龙谈收藏 欲学马未都

和认识于丹一样,成龙是偶然间看《百家讲坛》认识马未都的。成龙还特意抽出时间观览马未都的博物馆,当时,马未都临时客串讲解员。一个多小时的攀聊里,成龙和马未都两个人成为了朋友。成龙还送给马未都一套中式服装作为答谢。

后来,马未都得知要在某音乐颁奖礼上给成龙颁奖,特意换上成龙赠送的服装赶去现场。没想到,在颁奖前衣服起了静电,马未都形容自己当时很像“真空的德州扒鸡”。情急之下,马未都拿水在身上进行了“紧急处理”,才避免了上台后的尴尬。在电话中得知此事,成龙又重做了一件,并在节目现场赠与马未都。

在节目中,成龙和马未都两人谈到各自收藏过的宝贝。成龙从小家境贫寒,成名挣钱后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事后被自己称为“垃圾”的“藏品”,从调羹、白玉到手铐、钥匙和锁。成龙说,自己以后要建一个博物馆把这些藏品展示出来。在成龙讲到自己收藏蝈蝈的故事后,马未都也给成龙讲了“万国来朝”的典故。

马未都虽然被誉为中国收藏界的专家,但曾经也有打眼的时候。在节目现场,马未都讲述了自己年轻时买红木条案被掉包的“糗事”。现在的马未都对遭遇“打眼”抱有“不冤不乐”的心态,并把这种心态称为收藏的一个境界。

马未都说:“这是收藏的一个境界,我们在买古董品的时候,经常一错以后万箭穿心。这好比我们每个人都犯过最简单的犯错误,我们一直是在错误中前行,因为有错误才能找到正确。包括成龙先生我看过他很多片子,从年轻到壮年、到中年,整个心路历程实际上是在不停修正自己的一个过程。”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6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余公顷,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圆明园是用一百五十余年才修建好的,但是在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侵入后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惨柱了。

片中几个片段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其中一个片段是:在三万八千名清军与三千余名英法联军交战时,侵略者用的是洋枪,火炮,而清军用的却是矛,刀,弓,剑。结果不堪设想,清军全军覆没,而侵略军伤亡却很小。整个交战场面十分壮观。

另一个片段是: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被他们糟蹋的物品更是不计其数,为了销毁罪证,十月十八日和十九日三千余名侵略者在院内放,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更可恶的是:他们把抢来的赃物回国以后进行低价拍卖,我们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东西,到他们那,花几英镑就买回来了,这简直就是我们中华人民的耻辱!更何况这是我们中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修建好的啊!现在却毁于一旦了!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7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如教《苏州园林》,导入新课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图片,配以江南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充分理解“轩榭”、“镂空”等词语意思。然后对照课本找出本篇文章的说明中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起作用,是教学目标之一。初二的学生刚接触说明文,只能指出说明方法,但并不知道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我就运用多媒体把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显示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学习目标,老师也无需费那么多口舌来一一讲解。

二、利用多媒体,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用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

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说话训练

传统的说话训练,一般是教师出示某一句式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煞费苦心也难以想出恰当的句子。如果学生眼前有活生生的情境,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话题,就会水到渠成。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在阅读第一部分写圆明园的辉煌时,电脑演示中国著名园林的几处景观,再播放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劫掠的影像资料,熊熊燃烧的大火使辉煌的亚洲剪影毁于灰烬中,如今的圆明园废墟上只有一堆烧焦的瓦砾……学生们充满了无限的悲愤。我相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就成了学生当天的日记。有一位男生这样写:当我读到您写圆明园那富丽堂皇的景观时,我不禁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圆明园犹如一座梦幻般的园林博物馆,可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残风中断裂的石块、废墟。而雨果先生您却是一位正直高尚的人,您明辨是非,敢于揭露政府的丑恶行径,亮明了“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的立场,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民族的耻辱我们不会忘记,我们这一代将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四、利用多媒体,突破训练难点

语言训练要有一定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电教媒体可以把难点中的矛盾和问题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片美学小品文。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学生体味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语言,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教媒体包括录音、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而电教投影图像清晰,色彩逼真,操作简便,替代板书,放大图像,展示过程、显现内容,谊染情境等多种功能。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篇8

【关键词】电视语言;语法;修辞;电视艺术;《难圆绿色梦》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法是讲究怎样把话说得对,修辞是讲究怎样把话说得好。语言学家吕冀平曾指出:“语法管的是‘对不对’,修辞管的是‘好不好’;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语法是基础,修辞是加工。”[1]这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语言来说的。在电视语言尤其是电视新闻语言中,同样要讲究语法和修辞问题。

电视语言的语法,就是单位意义上的电视符号(如单个画面、声音、解说等)相互之间进行组合、结构和表意的规则。在电视新闻作品中,就是如何把一个个画面、一段段声音、一句句解说,进行有机结构组合,并匹配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把新闻事实交代清楚、完整,让观众看得明白。严格说来,电视的摄像艺术、编辑艺术和光线、色彩艺术,就是讲求电视语法规律的艺术。

电视修辞是一门语言艺术,但它不是以电视的单位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它研究的是电视语言的整体意义和表达效果。在电视新闻中,电视修辞是通过画面、声音、文字、影调、色调等元素的整体效果来表述新闻事实的。也就是说,电视修辞不仅关照画面和镜头,也关照声音、文字、影调和色调,并特别关照它们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新的意义和整体效果。

这里,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于1996年8月1日播出的节目《难圆绿色梦》为例,重点探讨电视新闻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修辞问题。之所以选取这一节目为案例进行分析,一则因为这期节目修辞手法比较明显,修辞手段比较丰富;二则因为这期节目在“焦点访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之后,受到《难圆绿色梦》的启发,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乃至于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逐渐学习、模仿和发展类似的电视修辞和艺术手法,并在实践中将电视修辞和报道艺术发扬光大。如果说,现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的一些新闻类节目尤其是深度报道类节目好看了,语言艺术和修辞方法丰富了,更加符合电视语法规范了,那么,以《难圆绿色梦》为代表的深度报道类节目功不可没。《难圆绿色梦》在一定意义上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之先河,在我国的电视新闻语言和修辞艺术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难圆绿色梦》的语言艺术和记录风格

《难圆绿色梦》讲述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乡园子塔拉村一位老人植树治沙的故事。园子塔拉位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北部边缘,北依黄河,与包头市隔河相望,东、西、南则被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包围。这里常年风沙肆虐,干旱少雨,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草木生长。这里也是我国“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的一部分。在当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难圆绿色梦》中的主人公名叫徐治民,当时已经82岁了。他在园子塔拉种了一辈子的树,曾长期担任园子塔拉林场场长。30多年来,徐治民亲手栽种的各种树木共计6000亩。为此,他曾经出席全国群英会,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表彰徐治民一生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功绩,1986年,达拉特旗人民政府还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以彰显功德,昭示后人。这种给活人立碑的情形,在全国实属罕见。

笔者以为,从内容上区分,所有的新闻报道可以分为四大类:新闻事件类、新闻人物类、新闻问题类、新闻预告类。从表面看来,《难圆绿色梦》是讲述徐治民这个植树治沙典型的,属于人物类报道,实际上,《难圆绿色梦》重点讲述的是植树造林、防风治沙、保护绿色家园的重大环境问题,属于问题类新闻报道。所以,该节目就有两条线索:明线是徐治民从老朋友金琦那里得到园子塔拉的树木被一些人乱砍滥伐的消息之后,执意要回到园子塔拉再走一走、看一看;暗线则是围绕园子塔拉林木被村民乱砍滥伐这一新闻事实,以徐治民为代表的“护林派”和以村长高才为代表的“毁林派”之间,两种观念和行为的冲突。这则新闻作品反映题材重大,叙事手法新颖,报道风格清新,催人深思和警醒。

报道切口巧妙,以纪录片的风格叙述新闻事实。《难圆绿色梦》的开局,是四个依次叠化的全景:黄沙漫漫的沙漠镜头、以一株枝丫歪斜的枯树为画面主体的横摇镜头、一老农荷锄艰难地在山坡上行走的剪影镜头、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大全景(渐隐并推出主持人章伟秋在演播室的出镜近景)。随着开篇第一个镜头的出现,当地老农吟唱的一支高亢、沙哑并饱含沧桑感的陕北民歌同时响起:

“三十里的明沙四十里的水,七十里的路来我寻徐治民你。来寻你呀你不在,你在那个园子塔拉把树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最难的就是第一句话,电视新闻报道也是如此,第一个镜头、第一句声音和第一个段落,往往决定了整篇报道的方向和基调。这篇新闻报道的开局,富有明显的纪录片色彩——黄沙、枯树、夕阳、老农、绿色长城和剪影效果,无不在烘托和反映着一个主题:沙与树、人与林、绿色长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则报道一开始,就巧妙地通过纪录片的方法和艺术手段,开门见山,交代了新闻主题和新闻人物。

上一篇:高考负分作文范文 下一篇:可爱的小妹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