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对联范文

时间:2023-12-03 13:48:52

七言对联

七言对联篇1

春联(一)

上联:万事平安幸福年

下联:吉祥如意拜年顺

上联:人和家顺百事兴

下联:富贵平安福满堂

上联:新春福旺鸿运开

下联:佳节吉祥如意来

上联:日子红火喜迎门

下联:天随人意福星照

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联:户纳千祥祥云开

上联:开门迎春春满院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

上联:迎新春年年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登高

上联:好日子舒心如意

下联:美生活幸福平安

上联:富贵双全人如意

下联:财喜两旺家和睦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堂欢喜永平安

上联:春日祥和幸福年

下联:彩灯高照平安门

上联:春红柳发岁更新

下联:爆竹花开灯结彩

上联:张灯结彩迎新春

下联:欢天喜地庆佳节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上联:花开富贵家家乐

下联:灯照吉祥岁岁欢

上联:迎新春万事如意

下联:贺佳节财源广进

上联:春风得意财源广

下联:平安富贵家业兴

上联:展鸿图事事顺心

下联:创大业年年得意

上联:天赐宝地财源广

下联:地助富门吉祥家

上联:迎春迎喜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上联:天赐良机前程锦

下联:事业腾飞永顺心

上联:和顺满门添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上联:风水宝地千财旺

下联:天顺人和万事兴

上联:展鸿图兴旺发达

下联:创大业万星生辉

上联:平安富贵财源进

下联:发达荣华事业兴

上联:堆金积玉创富贵

下联:安居乐业创前程

上联:事业有成步步高

下联:财源广进年年发

上联:展鸿图年年得意

下联:创伟业事事顺心

上联:迎新春平安如意

下联:贺佳节富贵平安

上联:宝地财源逐日增

下联:吉门生意连年好

上联:四海财源通宝地

下联:九州鸿运进福门

上联:顺风顺水顺人意

下联:得利得财得天时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联:天时地利兴伟业

下联:富贵平安大发财

上联:庆佳节万事如意

下联:贺新年八方来财

上联:四海来财富贵地

下联:九州进宝吉祥地

上联:新春大吉鸿运开

下联:遍地流金广财进

上联:盛世和谐添锦绣

下联:伟业腾飞更辉煌

上联:宏图大展奔前程

下联:财运亨通创大业

上联:鸿运当头迎百福

下联:吉星高照纳千祥

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好

下联:财源广进步步高

上联:迎新春前程似锦

下联:贺佳节事业辉煌

上联:福门家业腾云起

下联:宝地财源乘风来

上联:四海来财兴骏业

下联:九州进宝铸辉煌

上联:事事顺心创大业

下联:年年得意展鸿图

上联:新春福旺迎好运

下联:佳节吉祥开门红

上联:贺佳节百业兴隆

下联:迎新春万事如意

上联:繁荣昌盛铸辉煌

下联:和谐发展兴骏业

上联:财达三江通四海

下联:业兴千年连九州

上联:占地利生意兴隆

下联:得天时财源广进

上联:好生意年年兴旺

下联:大财源时时通达

上联:宏图大展振雄风

下联:伟业腾飞增锦绣

上联:求真务实创伟业

下联:天帮地助展鸿图

上联:通天生意腾云起

下联:遍地商机鸿利来

上联:门迎四季平安福

下联:地聚八方鸿运财

上联:四海来财富盈门

下联:九州进宝金铺地

上联:鸿运铺平发财路

下联:富贵带来吉祥福

上联:庆盛世繁荣发展

下联:贺新春伟业腾飞

上联:开福门四季平安

下联:发财地八方进宝

上联:新春大吉鸿运开

下联:遍地流金广财进

上联:吉祥平安天赐福

下联:荣华富贵地生财

上联:鸿运带来九州福

下联:富贵迎进四海财

上联:万事如意满门顺

下联:四季平安全家福

上联:喜居宝地财兴旺

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

上联:家和事顺好运来

下联:人兴财旺鸿福长

上联:新年天意同人意

下联:喜事今春同旧春

上联:新春新景新气象

下联:多福多财多平安

上联:龙腾虎跃人间景

下联:鸟语花香天地春

上联:全家平安添百福

下联:满门和顺纳千祥

上联:百花迎春香满地

下联:万事如意喜临门

上联:人财两旺平安宅

下联:福寿双全富贵家

上联:福气降临全家福

下联:春光辉映满堂春

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联:户纳千祥祥云腾

上联:春临华堂繁花艳

下联:福到门庭喜气盈

上联:福随瑞气来庭院

下联:财伴春风入宅门

上联:家业兴旺财源广

下联:老少平安福寿长

上联:百业兴旺财源广

下联:全家和顺福寿长

上联:宏图大展兴隆宅

下联:泰运宏开富贵家

上联:出门求财添富贵

下联:居家创业得兴隆

上联:万事亨通时运好

下联:九洲昌盛气象新

上联:迁居喜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

上联:生意兴隆同地久

下联:财源广进共天长

上联:门迎晓日财源广

下联:户纳春风吉庆多

上联:吉星永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常临积善家

上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下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福如东海滔滔至

下联:财似春潮滚滚来

上联:春到华堂生百福

下联:花发吉宅纳千祥

上联:丹凤呈祥凤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上联:春回大地千山秀

下联:日暖神州万物荣

厅堂联(二)

上联:庭阶日暖舒麟趾

下联:桂阁风高起凤毛

上联:凤毛五色文章美

下联:骏马千金声价荣

上联:栽竹尽成双凤尾

下联:种松皆作老鹤麟

上联:碧水环门龙起舞

下联:丹山绕室凤飞鸣

上联:鹏起天池三百万

下联:龙游艺苑字三千

上联:一帘花影云拖地

下联:半户书声月在天

上联:胸中云梦波澜阔

下联:眼底沧浪宇宙宽

上联:风度鹤声闻远谷

下联:山横雨色卷浮岚

上联:梅召春光兰遣夏

下联:菊呈秋色见鹤飞

上联:床小也能闻凤舞

下联:檐低更易见鹏飞

上联:壁间挂满诗书画

下联:窗里收全日月星

上联:水之江汉星之斗

下联:鹤在云霄凤在梧

上联:高敞轩窗迎海月

下联:欲栽花木待春风

上联:静向庭中看鹤舞

下联:闲从户外听莺歌

上联:闲看秋水心无事

下联:坐对长松气自豪

上联:九穗嘉禾征国瑞

下联:几株丹桂振家声

文房书斋联(三)

上联:退笔如山未足珍

下联: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东坡)

上联:每逢善事心先喜

下联:得见奇书手自抄(明祝枝山)

上联:斗酒纵观廿一史

下联:炉香静对十三径(明史可法)

上联:删繁就简三秋树

下联: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上联:书似青山常乱叠

下联:灯如红豆最相思(清纪晓岚)

上联:高山流水诗千首

下联:明月清风酒一船(清曹雪芹)

上联:精神到处文章老

下联:学问深时意气平(清石韫玉)

上联:清如瘦竹闲如鹤

下联:座是春风室是兰(清金农)

上联:秋月春风在怀抱

下联:吉金乐石为文章(清俞曲园)

上联:张生石鼓李潮篆

下联:汉代风诗楚国骚(清沈曾植)

上联:右军书法晚乃善

下联:庾信文章老更成(清赵之谦)

上联:千秋笔墨惊天地

下联:万里云山入画图(邓拓)

上联:柳荫分绿笼琴岳

下联:花片飞红点砚池

上联:窗竹影摇书案上

下联:山泉声入砚池中

上联:片纸能缩天下意

下联:一笔可画古今情

上联:花落砚池香描字

下联:竹摇窗楣韵入书

上联:风声度竹有琴韵

下联:月影写梅无墨痕

上联:云喷笔花腾虎豹

下联:风翻墨浪走蛟龙

上联:墨花点笔浓云黑

下联:瑶草入帘春雨香

上联:花木清香庭院翠

下联:琴书雅趣画堂幽

上联:春庭草色和烟暖

下联:午夜书声待月寒

上联:梦中得吟诗无字

下联:醉后挥毫笔有神

上联:春云夏雨秋夜月

下联:唐诗晋字汉文章

上联:好书悟后三更月

下联:良友来时四座清

上联:人品无瑕玉界地

下联:文章有骨绣屏风

上联:风月一厅为良友

下联:诗书半榻是严师

上联:法取兰亭存气韵

下联:书随时代见精神

上联:右军临池今尚墨

下联:襄阳拜石古有图

上联:千管文毫争色彩

下联:万家诗客竞风流

上联:一帘风月王维画

下联:四壁云山杜甫诗

上联:墨林名流遍华夏

下联:书林精品聚斋门

上联:雨洒窗竹图书润

下联:风过瓶梅笔砚香

上联:竹露松风蕉叶雨

下联:茶烟琴韵读书声

上联:芝兰入室香俱化

下联:松竹当庭韵最清

上联:运笔不灵看雁舞

下联:行文无序赏花开

上联:小苑诗风聚翠墨

下联:怡亭笔兴拜青藤

上联:丹青落纸化春*

下联:彩墨从心题新诗

上联:盛世书风多浩气

下联:晚年池墨大精神

上联:半榻墨云摩晋草

下联:一晚春雨润唐花

上联:风飏柳烟浮秦榻

下联:月仪梅影上书窗

上联:读书众壑归沧海

下联:下笔微云起泰山

上联:书声读落三更月

下联:笔阵扫开万里云

上联:万卷图书天禄上

下联:四时风物月华中

上联:雅言不在诗文外

下联:琴德元超丝竹间

上联:桐下古琴招月听

下联:松荫奇石有云浮

上联:静夜不嫌鱼读月

下联:闲时还爱鸟谈天

上联:为学深知书有味

下联:观心澄觉室生光

上联:清新隽永诗书气

下联:朴素天真翰墨情

上联:功精力勤出拙作

下联:意兴笔健生妙篇

上联:学海无边勤是岸

下联:云程有路志为梯

上联:学海无涯勤可渡

下联:书山有顶志能攀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联:登临书山叹观止

下联:欲渡学海愧胜游

中堂书画联(四)

上联:日月两轮天地眼

下联:诗书万卷圣贤书(南京朱熹世家中堂)

上联:好山须作图画看

下联:流水可为琴曲听(山水)

上联:水暖池塘鱼极乐

下联:山临花坞鸟先鸣

上联:青山远绕千条嶂

下联:碧水长流万里涛

上联:千秋笔墨惊天地

下联:万里云山入画图

上联:盆树醉心醇似酒

下联:景山怡性乐于仙

上联:沧海六鳌瞻气象

下联:青天一鹤见精神

上联:山纳胸中浮画意

下联:江收眼底入诗章

上联:风度鹤声闻远谷

下联:山横雨色卷浮云

上联:万里眼波鸥世界

下联:九秋风露鹤精神

上联:山抹晴云无墨画

下联:竹敲秋雨有生诗

上联:白手壮心训大海

下联:青春浩气走千山

上联:雪压红梅呈异彩

下联:春归芳草发新芽

上联:回首绿柳方飞絮

下联:转瞬红梅又着枝(春意盎然图)

上联:国色经霜皆拥翠

下联:天香满地不沾尘(春艳图)

上联:映庭碧草自春*

下联:隔叶黄鹂空好音(春*图)

上联:雄鸡一唱明春晓

下联:喜鹊双飞报好音(春晓图)

上联:自来自去堂上燕

下联:相亲相近水中鸥(燕鸥鸣春图)

上联:桃杏满庭争艳丽

下联:薜萝绕径放精神(春景图)

上联:雨洗杏花红欲滴

下联:日映杨柳绿初浮(春雨艳阳)

上联:接天荷叶无穷碧

下联:映日莲花别样红(夏荷)

上联:花应开口迎人笑

下联:叶自临风任意摇(荷花初放)

上联:白璧无瑕称至宝

下联:青莲不染发奇香(荷洁奇香)

上联:鱼惊翠羽金鳞跃

下联:莲脱红衣紫芭催(鱼澈莲池图)

上联:国色从来比西子

下联:天香原不借东风(牡丹富贵图)

上联:月朵暮开无艳色

下联:风茎时动有奇香(秋菊图)

上联:琴临秋水弹月色

下联:客至奇峰扫白云(秋月)

上联:艳丽最宜新着雨

下联:娇妖全在欲开时(海棠)

上联:重阳红树秋山晚

下联:满月青帘杜酒香(秋色)

上联:日暖岭梅开晓色

下联:风摇山竹动寒声(冬梅)

上联:疏影摇落水清浅

下联:暗香浮动月黄昏

上联:疏影横斜水清浅

下联:暗香浮动月黄昏(冬梅)

上联:梅须逊雪三分白

下联: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上联:平林木落溪水瘦

下联:一夜雪飘远山肥(冬雪)

上联:兰荷盛放香春夏

下联:菊梅争开艳秋冬(四季飘香)

上联:苍松挺拔千秋翠

下联:冬梅昂首百年春(松梅)

上联:苍松自古多富洁

下联:丹鹤于今更寿康(松鹤)

上联:青山有雪存松性

下联:碧宇无云乘鹤心(松鹤)

上联:紫气辉煌双鹤寿

下联:春风浩荡百花香(鹤寿)

上联:云龙上下驰东野

下联:云鹤飞扬入北山(云鹤腾空图)

上联:珠树好栖千年鹤

下联:玉阶先发一枝梅(梅鹤图)

上联:青松有寿石为伴

下联:白鹤多情鹿更鸣(六合同春)

上联:春随芳草千年艳

下联:人与梅花一样清(梅花报春图)

上联:胜水名山非匠意

下联:崇楼杰阁夺天工(蓬莱仙境)

上联:碧波承日福如海

下联:丹壑连峰寿似山(福寿仙翁)

上联:九天日月开新运

下联:万里笙歌乐太平(风光图)

上联:一庭花影三更月

下联:千里松荫百道泉(松月图)

上联:万里长天飞瑞鹤

下联:千寻峻岭峙苍松(松鹤)

上联:竹因临水情斯畅

下联:兰以当风气亦和(青兰翠竹)

上联:怀若竹虚临曲水

下联:气如兰静在春风(竹兰图)

上联:道德文章家国事

下联:江河华岱书画源(山水图)

上联:清阴欲凌霄汉上

下联:远意自在山水间(山水)

上联:琼台含雾星辰满

下联:霄汉无云日月真(山水)

上联:岚飞生翠常疑雨

下联:峰有真姿不借春(山水)

上联:兰有国香清益远

下联:松如人寿志逾坚(松兰)

上联:古木自绕龙虎气

下联:文章欲振凤鸾声(花鸟)

上联:石上珍禽夸锦绣

下联:枝头丽蕊斗芳菲(花鸟)

上联:彩凤欢鸣千峰翠

下联:初阳朗照万壑新(丹凤朝阳)

婚联(五)

上联:长天欢翔比翼鸟

下联:天地喜结连理枝

上联:花好月圆欣喜日

下联:桃红柳绿幸福时

上联:杯交玉液飞鹦鹉

下联:乐奏瑶池引凤凰

上联:鸾凤和鸣昌百世

下联:鸳鸯好合庆三春

上联:香烟篆就平安字

下联:烛叶开成并蒂花

上联:云汉桥成牛女渡

下联:春台箫引凤凰飞

上联:万里风云骐骥足

下联:百年珠树凤凰枝

上联:百年佳偶今朝合

下联:万载良缘此日成

上联:翠柏凌云开燕翼

下联:香兰曜日启鸿图

上联:琴瑟永偕千岁乐

下联:芝兰同介百年春

上联:双飞黄鹂鸣翠柳

下联:并蒂红莲映碧波

上联:花深处鸳鸯并立

下联:枝稀间凤凰共栖

上联:黄花酿酒三杯醉

下联:绣阁增辉两烛燃

上联:迎东风双燕展翅

下联:向朝阳并蒂花开

上联:玉宇欣看金鹤舞

下联:画堂喜听彩鸾鸣

上联:碧海云生龙对舞

下联:丹山日出凤双飞

上联:种就福田如意玉

下联:养成心地吉祥云

上联:玉镜人间传合璧

下联:银河天上渡双星

上联:双星牛女窥银汉

下联:并蒂芙蓉映彩霞

上联:对对莲开映碧水

下联:双双蝶舞乘东风

上联:翡翠翼交连理树

下联:藻芹香绕合欢筵

上联:瑞云无习飞霭色

下联:寒梅有意酿天香

上联:绣阁风和箫引凤

下联:蓝田日暖玉生春

上联:玉楼光辉花并蒂

下联:金屋春暖月初圆

上联:尊前合成调鹦鹉

下联:洞房吹箫引凤凰

上联:喜今日银河初渡

下联:愿他年玉树生枝

上联:自从香暖绣帘姻

下联:待得熏风拂翠钿

上联:万树宝花天不夜

下联:一轮玉鉴月初圆

上联:双飞都是关雎鸟

下联:并蒂常开连理枝

寿联(六)

上联:晚景弥坚松柏节

下联:好风常度桂兰香

上联:柏节松心宜晚翠

下联:童颜鹤发盛当年

上联:室有芝兰春自韵

下联:人如松柏岁常新

上联:文移北斗成天象

下联:月捧南山作寿杯

上联:紫松树里千年鹤

下联:清凤池边五色云

上联:仙居十二楼之上

下联:大寿八千岁乃春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

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上联:大鸟鹏飞九万里

下联:蟠桃子熟三千年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何须惆怅近黄昏

上联:青霜不老千年鹤

下联:锦鲤高腾太液池

上联:芝兰气韵松筠操

下联:龙马精神海鹤情

上联:芝兰气韵松筠操

下联:龙马精神海鹤姿

上联:寿比南山松不老

下联:福如东海水长流

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

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心田重德心长泰

下联:福地安居福自来

上联:青山不老人长寿

下联:华夏常春花永红

上联:举酒同歌无量寿

下联:开怀共醉小阳春

上联:千岁蟠桃开寿域

下联:九重春*映霞觞

上联:栽竹尽成双凤尾

下联:种松皆作老龙鳞

上联:白雪欢歌翻寿曲

下联:淡云坚石傲松年

上联:周天行健人常健

下联:九日登高寿更高

上联:体建神怡晚景好

下联:书声墨韵老来红

上联:身似西方无量佛

下联:寿如南岳老人星

上联:福禄寿三星共照

七言对联篇2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因此,我们总是会觉得春联很好看,那么你知道春节过年新年对联七言带横批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年春节过年新年对联七言带横批80对最新,欢迎阅读!

2021年春节新春七字对联大全1、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2、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3、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4、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5、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6、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7、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8、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9、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10、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11、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12、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13、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14、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15、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16、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7、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8、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9、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喜迎新春

20、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2021年春节经典七言对联带横批1.上联:福气降临阖家福

下联:春光辉映满堂春 横批:新年大吉

2.上联:千层锦绣迎登岁

下联:万朵祥云照我家 横批:春意盎然

3.上联:年丰美意人丰寿

下联:室有香花岁有财 横批:幸福人家

4.上联:一室平安增百福

下联:阖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5.上联:和顺一门盈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吉祥如意

6.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旭日祥云

7.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联:户纳千祥祥气开 横批:鹏程万里

8.上联:家门欢乐财源进

下联:内外平安福运来 横批:万象更新

9.上联:事事如心大吉利

下联:家家顺意永安康 横批:五福临门

10.上联:年年顺景财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春回大地

11.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满室花香喜事临 横批:财源广进

12.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心安步步高 横批:身心欢畅

13.上联:好日子舒心如意

下联:美家园幸福平安 横批:阖家欢乐

14.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横批:四时如意

15.上联:创大业年年得意

下联:展鸿图事事顺心 横批:四季呈祥

16.上联:门迎晓日财源广

下联:户纳春风吉庆多 横批:四季平安

17.上联:人逢盛世千家乐

下联:户沐春阳万事兴 横批:五世其昌

18.上联:东西南北风光好

下联:春夏秋冬气象新 横批:百事大吉

19.上联:平安顺利人多福

下联:天地通和家进财 横批:六合同春

20.上联:瑞日祥云弥画栋

下联:春风淑景满华堂 横批:向阳门第

21.上联:春满神州千里秀

下联:时逢盛世万家兴 横批:岁序更新

22.上联:叁阳启泰人间喜

下联:五福临门大地春 横批:鹏程万里

23.上联:风和日丽春常驻

下联:人夀年丰福永存 横批:万事大吉

24.上联:叁阳开泰千门喜

下联:九域增辉四海春 横批:物华天宝

25.上联:喜居宝地财兴旺

下联:福照家门富耀辉 横批:户纳千祥

26.上联:人财两旺平安宅

下联:福寿双全富贵家 横批:时和岁好

27.上联:福气降临阖家福

下联:春光辉映满堂春 横批:人夀年丰

28.上联:春临玉宇繁花艳

下联:福到门庭喜气盈 横批:百业兴旺

29.上联:福随瑞气来庭院

下联:财伴春风入宅门 横批:吉祥如意

30.上联:兴隆百业财源广

下联:和顺全家福寿长 横批:紫气东来

2021年春节新年对联七言带横批最新1.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

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2.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

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3.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4.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5.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6.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7.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8.上联:多财多福平安宅

下联:好年好景富贵家 横批:良辰美景

9.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10.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11.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12.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13.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14.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15.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16.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7.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8.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9.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20.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21.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22.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2021新年对联七言带横批1、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2、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3、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4、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5、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6、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7、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8、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9、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10、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11、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2、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

13、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14、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15、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6、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7、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18、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新年对联七言带横批20211.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2.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3.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4.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5.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6.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7.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8.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9.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0.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11.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2.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

13.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14.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5.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6.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七言对联篇3

1.上联:金猴留恋丰收年 下联:彩凤欢啼盛世春

2.上联:犬能守夜迎新岁 下联:鸡可司里送旧年

3.上联:鸡描竹叶三中颂 下联:犬绘梅花五福临

4.上联:金鸡一唱传佳讯 下联:玉犬三呼报福音

5.上联:金鸡报晓歌大治 下联:丹凤朝阳赞中兴

6.上联:金鸡唤出扶桑日 下联:锦犬迎来大地春

7.上联:鸡鸣晓日江山丽 下联:犬吠神州岁月新

8.上联:闻鸡起舞迎元旦 下联:击壤而歌颂小康

9.上联:四海升平歌舜日 下联:九州盛世乐尧天

10.上联:万象喜回春守信 下联:一元欣复始司晨

11.上联:金鸡喜唱催春早 下联:绿柳轻摇舞絮妍

12.上联:万户桃符新气象 下联:群山霞彩富神州

13.上联:把酒当歌歌盛世 下联:闻鸡起舞舞新春

14.上联:鸡报小康随日出 下联:年迎大有伴春来

15.上联:猴奋已教千户乐 下联:鸡鸣又报万家春

16.上联: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志士欢歌改革年

17.上联:跃马扬鞭芳草地 下联:闻鸡起舞杏花天

18.上联:鸟报晴和花报喜 下联:鸡生元宝地生财

19.上联:癸戴草头朝赤日 下联:酉添春水上朱颜

20.上联:金鸡高唱迎春曲 下联:铁牛欢催改革潮

21.上联:保驾护航奔富路 下联:昂头振翼唱东风

22.上联:鸡声一唱东方白 下联:猴棒三挥玉宇清

23.上联:雄鸡喜报春光好 下联:健笔勤书正气多

24.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 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

25.上联:雄鸡一唱天下白 下联:锦犬再雕宇宙春

七言对联篇4

关键词:杜甫 七言律诗 句法

近日拣读杜甫诗,发现其七言律诗章法句法颇为奇特,概言之:1.从首联至尾联,四联各自都对仗;2.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3.错综句法。举例言之: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常例近体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首联尾联则少有对仗。此诗四联八句分别各自对仗。(此体在老杜诗中绝无仅有)论者对此诗多有褒扬。胡应麟认为“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诗籔》) 又周梃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战。”(《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又查慎行云:“对起有飐沓之势,结句亦对。”(《初白庵诗评》)又云:“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瀛奎侓髓汇评》)又沈德潜云:“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又施补华云:“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岘佣说诗》)律诗例以偶句押韵,此诗首句押韵亦奇。

宿 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可读为“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细检索,论者对此有不同读法。1.通常的上四下三句法,如 浦起龙云:“‘独宿’二字,一诗之眼。‘悲自语’、‘好谁看’,正即景而伤‘独宿’之况也。”(《读杜心解》)如方回云:“此严武幕府秋夜值宿时也。三、四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同一声调,诗之样式极矣。”(《瀛奎律髓》)如王嗣奭云:“余初笺将三、四联‘悲’、‘好’联上为句法之奇,今细思之,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杜臆》)2.作为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如施补华云:“‘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今人读烂不觉耳。”(《岘佣说诗》)按:王嗣奭初亦将“悲”字、“好”字连上,即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后来觉得“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又回到上四下三的读法。又《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平常句法读,难以理解。若按“错综句法”,读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语意便豁然明白。(详下节)受此启发,还可将“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理解为“自语永夜角声悲,谁看中天月色好?”。

秋 兴(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尝读此诗,读至颔联,百读而不得其解。后来读《诗学禁脔》,读到范梈的这段话,便恍然大悟。范梈云:“错综句法,不错综则不成文章,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用‘红稻’、‘碧梧’于上者,错综之也。”

七言对联篇5

论诗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诗”。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诗是用来吟的,吟诗必须是心中所想,无病呻吟违背诗之本意。

我国有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叫《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民歌,类比于自由体和打油诗;“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我觉着用律诗和古风比喻比较形象;“颂”主要是宗庙乐歌,多为歌功颂德之作。《诗经》中的六篇有题目无内容,称为笙诗,武王之时,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故对于“笙诗”,我的理解就是曲谱,或者理解为词牌和格律的雏形。所以,诗与歌是互通的,最低要求诗歌是有旋律的,这就是所谓的押韵。现代诗人诸多纠结于现代诗要不要押韵,这还用争论吗?不押韵不称诗,多么简单的道理。

诗初为三言、四言,故暗雪说“三字成文,四字成诗”。三字者启蒙用,范文《百家姓》、《弟子规》等。四字诗,诗经中比比皆是,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现有的多数成语就生成于诗经流行的那个年代。所以人们又把不遵循三、四言的诗戏称为“不三不四”。我认为这才应该是这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和出处。

诗发展到了西汉人们不满足于字数的限制,于是诗就由四言变为了五言,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同时容纳主、谓或宾,从而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到了汉唐时期把五言发展到了顶峰。《诗品》有云:“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

一般认为五言多用于言志,七言多用于抒情。七言诗有说起源于《楚辞》骚体,也有不同意见者。我不是诗史研究者,但我知道七言最初来之于民间,汉代出土的字书、镜铭、民间谣谚、道教经典、医书、刻石、墓碑多用七言,是一种以应用为主的韵文体式。由于多了两个字的发挥,诗的形式和体裁得以多样化的发展,就其体裁而言分为古风和律诗。就其格式划分,分为:进退格、辘轳格、柏梁体、藏头格、离合诗(拆字诗)、宝塔诗、回文诗和连珠体等多种。形式多样,更容易表达诗人所思所托。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体。

海德格尔说:“思就是诗”那是老外的说法。诗是思所得,但是诗不是思想,不应该承载过多思想性。它源于诗人自己的精神感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非要找思想的话,你可以求助哲学,不应该对诗歌要求太多。诗歌的表现手法不外乎三种,这就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启发。诗歌的写作手法不外乎四个字:“起”、“承”、“转”、“合”。“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和呼应,是结尾。总结起来四句话:“起”定基调;“承”起而续;“转”开生面;妙“合”主旨。

什么是主旨?写诗的目的。什么是境界?写诗的高度。什么是意境?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什么是意象?为了表达诗中的意境和主旨所做的景、物铺垫。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同时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在诗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属于意识范畴。

什么是格律?写诗的格式和准则,格律本来自音乐,在音乐散佚后,经研究者总结古诗歌的共同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什么是平仄?平声和仄声,新华字典四声而矣,平上入去罢了。《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什么是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详细解释就是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诗的节奏规律。什么是对?对仗和对应。什么是黏?呼应和关联。什么是挤韵?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什么叫做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是一种伤害。什么叫做宽韵?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反之成为窄韵。窄韵更显诗人功底。

普及一个常识。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由偶数的句子构成。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超过八句的律诗,叫做排律。同样分为五排和七排,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所以没有一定的功底排律诗是写不好的,据我所知诗圣杜甫擅长五排,至于七排中的佼佼者至今未见。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在诗词中用韵叫押韵,在戏、曲中用韵叫合辙。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区别,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韵律标准,现在比较常用的作诗有平水韵,后期又有佩文诗韵,填词有词林正韵,元曲遵循中原音韻,建国以后普通话普及全国,一些地方用语和老的韵表不在适合时展的要求,一九六五年出版了《诗韵新编》推行了中华新韵十八韵,二零一零年中华诗词协会又把十八韵精简成十四韵。中华新韵划分原则:同身同韵、只分平仄,不辨入声、音随意定,韵依音归、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分别从韵部划分、平仄区分、多音字归属和与旧韵的关系作出了规定。我认为既然普通话普及,现代人吟诗填词谱曲还是以新韵为主,跟随时展与时俱进才会正理。词的用韵比较复杂,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定,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还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总之,词是倚照词谱来填,那里需要押韵,那里不需要,是用仄韵还是用平韵,是一韵到底还是中间换韵,词谱中都有规定,只需依照词谱安排押韵就可以了。

诗韵掌握了,还有一个比较焦首的问题,就是“扭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都叫扭句。要是严格按标准格式定平仄写诗,确实难度很大,往往出现诗意与格律冲突的现象,有时候费心费力练了一个好字和好词,却因为平仄不对,不得不放弃。为了解决难度问题,不至于使一些好诗荒废掉,同时又要保证音律、韵律的谐和,先人鼓捣出了一个叫“拗救”的东西,作为近体诗格式的灵活使用原则。什么是“拗救”呢?所谓拗救,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拗和救。拗了,然后想办法去救。注意,“拗救”原则只适用于近体诗。古体诗平仄本来就自由,谈不上什么拗救不拗救的;词,平仄都是固定的,出律了就是出律了,也没有拗救一说。关于扭救有三个原则: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三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写诗最忌孤平、三连平和三仄尾,概念的东西不再多讲,关于“孤平自救”,目前流行一种说法,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若用了仄声,而第一字用了平声,就不算是孤平,或者说是用第一字的平声救了。我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原因有三:一是音律是前轻后重、前松后严的,即后面的音节比前面的音节重要。从声律上,前面的救不起后面的拗。拗救只能是后救前。二是七言的第一字原本就是可平可仄、平仄任意的,之所以“任意”,就是因为这个字在声律上作用最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其平仄对于声律构成几乎没什么影响。三是虽然首字用了平声字,避免了除韵脚外只一个平声的情况,但第四字依旧为“夹平”拗,声律依旧不够谐和。律诗中还有一个说法,最后一字不需押韵的仄声句孤平可以不救,最后一字需押韵的诗句中第五字犯孤平可以不救。我的看法是,不救是不会救或者不愿救,若影响诗意,以保证诗意为主,在保证诗意的基础上能救还是要救的,救不了是因为炼字功底不够。

说到扭救不得不说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对于初学写诗者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但是这句话是不全面的。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有详细的讲解,这里不再赘言。概括我的观点,对于一三五不论,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诗句各减一个字。至于二四六分明,五言的第二字和七言的第二字、第四字“分明”是对的,对于五言第四字和七言第六字由于扭救的存在就不一定了。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还要求必须有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用了对仗,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因此减少中间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若颔联不对而只是首、颈两联对仗的,有一个雅号叫做“偷春格”。律诗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因为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尾联用对仗的例子也是有的。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这也是我前面所说排律更难写的原因。“对仗”的“对”也是对立的意思,但与“对粘”的“对”有所区别的是:这里所说的“对”不仅包括声律,也包括字面。对仗,就是修辞学上所说的对偶,说白了,也就是做对联,俗话叫做对子。诗人们习惯把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所谓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仗的种类繁多,无一定之标准。常见的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当句对、扇面对、错综对、交互对等,其它还有很多,如双声对、叠韵对、虚实对、逆挽对、连珠对、联绵对、截句对不再赘述。在这里强调的一点是,有些人对对联上瘾,无论什么诗的对仗句都想用对联的要求去吹毛求疵一番,对联和诗的对仗还是有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个人觉得对仗,最高境界是神对,然后是意对,次之工对,下等字对。

诗分诗人之诗和词人之诗。诗人之诗雅而正;词人之诗才而辩。写诗目的分两种,一种是为造文,一种是为文而造。诗的境界同样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有我之境,我在诗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我在诗外,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有三境,物境、情景、意境。诗的境界从写作手法上分为造境和写境,这是理想与写实二派的区别。不过这二者区别很难区分的开。因为造境的最高境界是合乎自然,写境的最高境界是接近理想。诗有四炼,炼句、炼字、炼意、炼格。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读诗要知足,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读,即是读文,也是读人。写诗,要不知足,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力争让每个人都能读懂,都能有共鸣,才是好诗。

写诗的人要惜字,要反复的提炼反复的修改,用一个字能表达意思的,就不要用两个字,最终做到“篇无闲句,句无闲字。”才算达到要求。写诗要炼字,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并不容易。写诗需入情、入心、入神。三具其一称为好诗,三样俱全必为名篇。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诗必须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所以写诗也有捷径,就是“用心写”。洒脱不羁者能写出好诗,譬如李白;命运多舛者能写出好诗,譬如杜甫;文采风扬者也能写出好诗,譬如苏轼;勤能补拙者也能写出好诗,譬如贾岛。儿女情长者能写出好诗,譬如李煜,婉约者能写出好诗,譬如李清照,愤慨者照样也能写出好诗,譬如辛弃疾。所以写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忠奸。心有所思,诗有所寄,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皆可入诗。什么是好诗?“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写诗难,评诗更难,评诗要评格律、评韵律、评诗意、评意境、评意象、评字义、评诗眼、评优缺。不明白作者写作目的不要评,不清楚作者人生经历不要评,靠自己的臆想揣测那叫乱评。因此有句古话说“工夫在诗外”。居高临下者不要评,有失偏颇;高山仰止者不要评,有失公允;评诗者与写诗人人格必须平等,所以“写诗言志,评诗见品”。评诗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别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是一种隐晦的文学,每个人眼中的同一首诗都是不一样的。写诗要用心,评诗更要用心,用心才能引起共鸣。学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评诗,无论是评别人的诗还是别人评自己的诗,对双方都是一种进步。只有不断的评论和交流,才能汲取优点,弥补不足。所以诗友之间交流最忌泛泛而谈,要直言不讳,要有理有据,要求同存异,这样才能交到诗友知己。

七言对联篇6

关键词:语感;语感效果;意象;文学语言

语感是语言客体“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新华词典》)。换言之,是语言客体被语言的“字面意义”激发出来的情感变化状态,因而又可被称为“言外之意”。如果语言表达能够触动人的情感细胞,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联想和想像力,进而使之情躁心动,并且能够准确地领悟到言外之意,那么,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语感效果”。

语感效果是通过运用一些特殊的语法、修辞手段来营造的,特别是运用那些鲜明生动、充满活力――被称为“意象”的概念和语法技巧更为有效。因为这种概念和语法技巧,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言语客体的思想感情细胞,并容易调动其联想和想象等积极的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挖掘、领悟言语主体的言外之意。

语言材料中的所谓意象,是语言主体笔下的人或事物的表象与其思想感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即主观与客观同生共存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属于“艺术”的范畴。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也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把讲究“意象创造”的文学作品称为“艺术”。

下面将选取部分名篇佳作中一些实例,对意象的创造方法和理解分析试作一点尝试性的总结,以供参考。

①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③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④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⑤她们会半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夏衍《包身工》)

这是对包身工们起“床”时的一段场景描写。从字面上看,几乎是“纯客观”的描写――作者对带工老板和包身工们没表示任何褒贬之意,也没有亲疏之分。但是,工房楼下的拥挤、龌龊,包身工们的紧张、慌乱以及顾不得“害羞”的行为,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同时又能联想到带工老板是何等的贪婪、苛刻、残暴!继而对前者产生撕心裂肺的同情,而对后者生出怒不可遏的愤恨!甚至,恨不得要挥拳坚决砸碎那个人间地狱般的世界。这便是作者的言外之意,也是作者创设的一系列“意象”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亦即语感效果。

至于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其中,既有语法、修辞的作用,也有词语选用的功效。例如,句①中“七尺阔、十二尺深”和“十六七个”,三个数据分两组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用“横七竖八”展现包身工们躺着的乱象;最后点名那十六七个都是“被骂做‘猪猡’的人”。如此三个画面构成一个整体镜头。正是这种镜头画面,才使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是实词物象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句②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这个动宾短语作主语中心语“空气里”的定语,从而把“两臭一湿”的空气成分集结在了一起,这样的空气就更让人觉得难闻,更不可忍受,因而也更刺激,即更充分展现出包身工居住场所的极端龌龊状况,也更能表达对她们的无比同情和对其老板的极大愤慨。

句③则由“打哈欠,叹气,叫喊,找衣服”打头,仅用十个字展示出包身工们起床时的四个自然动作行为,然后在第五种行为(“小便”)前加了一个长长的状语,依次用“穿错”、“胡乱地踏”、“在……上很响”等来展示他们小便时的“慌乱”之状。以上这种简洁、紧凑的句式,最准确、最生动、也最有效地展现了包身工们居住环境的恶劣和混乱,生活是何等悲惨。如果再多用些文字把这种场景写得具体、详细一些,那就会失去这种语感效果。

句④、句⑤中分别用“似乎”、“公然”两个副词作状语去修饰“迟钝”和“换衣服”,用以表示包身工们对“害羞”的反应的麻木状态。其语义虽然不怎么实在,但其语感效果却非同一般,甚至非它们莫属。因为这样能让我们切实从中领悟到包身工们――这些从乡下被老板们乘其之危骗来的小姑娘,不是不知害羞,而是因老板们的野蛮管理的行为逼得顾不了害羞。如果把“似乎”去掉,并把“公然”换成意义相近的“公开”或“当众”,那么,这种预感效果必定荡然无存,甚至会曲解作者的本意。

七言对联篇7

党代会首次网上直播

人民网记者孙海峰

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网线、电源……15日早上7时,人民网技术工作人员小于,背着鼓鼓囊囊的大背包,赶到了人民大会堂。

人民网设在大会堂现场的直播间里一片忙碌。8时30分,首批现场图片传到网上,文字直播同步开始;9时,十七大开幕,大会堂里国歌响起。伴随着网友们的一次次点击,十七大开幕式的图文和音视频直播信号同步传遍全球……

小于挺自豪。对如此重要的政治活动进行网络全球同步直播,在全国党代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除了开幕式,他和同事们还将实时报道十七大期间的各场新闻会、记者招待会、代表团开放讨论等,并现场直播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也都将进行现场直播。

网络,正在成为党代会开放的渠道、沟通的平台。

开幕当天,人民网强国论坛开辟“直播同步评”版块,网民踊跃发帖,对十七大报告中的多个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0月16日下午,人民网手机强国论坛发起的“千万手机网友提问党代表”大型联合访谈刚正式开始1个小时,手机网友就提出近200个问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说:“在手机网络上与网友们相见,真是一件新鲜事儿!”

互联网让党群心连心

人民网记者曲昌荣

10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镁光灯、摄像机齐齐将焦点对准了正在这里讨论同志报告的河南代表团。今天是大会安排的河南团开放日,开放的河南再度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目光。人民网的记者、编辑更是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对讨论进行全程现场直播。互联网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讨论进行现场直播,这还是第一次。

上午9点,讨论正式开始。主持会议的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首先对前来采访的境内外记者表示欢迎,他还特别提醒代表们要畅所欲言,“你们的发言,你们所代表的人民的心声将通过互联网即时传递出来,这标志着本次党代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反映党心,传递民意,意义非同寻常。”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代表第一个发言,他以河南的巨变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随后,陈全国、王文超、吴天君、申长雨代表也围绕着十六大以来农村、城市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进步,论述了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代表们的心声,伴着人民网的一个个字符、一幅幅图片传播各地,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与此同时,在豫西山区腹地,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2057米的最高峰玉皇山脚下的农家宾馆里,卢氏县狮子坪乡树湾村农民史江涛正在网上关注着代表们的讨论。他两年前就在宾馆里装上了电脑,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他的生意越做越好。“通过网络看党代表们讨论报告,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代表们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互联网让咱农民与党代会心连心。”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代表们还用半个小时回答了境外媒体的提问。一直坚持上网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学会上网的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对这种互联网直播的方式特别关注:“互联网是一种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他们的高度责任感。我们更要有一种开放的胸怀接受互联网的挑战,使之为我所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中国的透明度正在加强

人民网记者禹伟良孙小静

“偶尔飘过的乌云,不会影响上海天空的一直晴朗!”10月16日,在十七大上海代表团的“开放日”上,面对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关于社保案是否会影响上海发展的提问,中央纪委常委、上海市纪委书记沈德咏以生动的比喻如是回答。话音刚落,记者席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开放的心态,带来开放的形象。十七大,处处都能感受到“开放”两字。

大会上的“新闻大战”,随处可见。

十七大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家媒体的1135名记者报名参加了十七大的报道,近700名境外记者在人民大会堂报道十七大的开幕式。

在忙着“捕捉”目标代表的记者人群中,身穿红色马甲的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和身穿绿色外套的中央电视台小记者引人注目。作为大会开放措施之一,十七大新闻中心批准了这两家媒体派遣6名中小学生到会采访。

面对记者举起的话筒和镜头,代表们大多侃侃而谈,很多代表更是有问必答。

作为十七大代表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之一,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主任翟玉华,这两天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他说:“我已接受了20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讲真话、说实话。”

同很多外国记者一样,俄罗斯《生意人报》记者陈寒士也取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字。“中共十七大,我们也很关注。”他这次是专门从俄罗斯赶来采访。“大会给记者提供了开放的采访空间。”他说,记者可以采访十七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34个代表团讨论向记者开放,并安排30分钟左右的时间回答记者提问。

世博会情况、高校“开门办学”、企业发展……在上海代表团的“开放日”上,代表们踊跃的发言、轻松的笑容,在频频闪动的镁光灯下,显得更自信从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海义不容辞。”上海市委书记表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对上海而言,开放的话题也许只是起了个头。

“党代会越来越开放了。”“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党的层面,中国的开放度与透明度都在日益增强。”采访中,许多记者都这样表示。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自治区代表团进行开放讨论。

七言对联篇8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唐诗

中图分类号:I207.3;I207.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6.0030

传统戏曲作品作为戏曲舞台搬演的预设文本,其多将文、赋、诗、词、小说等多元文体融合一炉,以综合性的文体风貌来塑造绚丽繁富的戏曲立体空间,以增强戏曲作品的可读性和可观性。《牡丹亭》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本杰出的代表,汤显祖同样通过综合性文体特征来寻找戏曲艺术的化境,如其大量使用唐宋诗歌、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及杂剧等内容元素,使《牡丹亭》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上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体现出汤显祖自身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学观念。本文拟以《牡丹亭》与唐诗为切入点,通过观察《牡丹亭》集唐诗、化用唐诗等内容来思考《牡丹亭》唐诗使用的艺术效果及其与汤显祖的诗歌观念、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一、《牡丹亭》与集唐诗

集句诗作为中国文学追求艺术形式美和功能娱乐化的结果,体现了传统文人在认知、接受和运用前人文学的自由独立的文学态度。同时,集句诗创作是极富难度的文学活动,“它不仅要求作者具有邻接诗句的横组合能力,还必须具有相当强的语言纵聚合的联想能力。”[1]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两宋以来中国文人展现其文学素养和艺术技巧的重要媒介,并且其使用领域也从两宋时期的诗词领域进入戏曲空间。

在明清戏曲作家中,汤显祖是将集句诗形式运用到戏曲创作中较为频繁和成功的文人。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大量采用唐诗,以集唐诗的方式将集句艺术发挥到极致。通观《牡丹亭》集唐诗,多以下场诗为主,间有剧中出现。从《牡丹亭》集唐诗使用特征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其一是总括式。汤显祖以集唐诗形式对剧本情节、人物心理等每出戏曲内容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概括剧情、凝练情感的艺术效果。如第二十六出柳梦梅下场诗:“不须一向恨丹青,堪把长悬在户庭。惆怅题诗柳中隐,添成春醉转难醒。”[2]131汤显祖通过此集唐诗细致描述柳梦梅展画、题诗、念想等剧中行为而概括此出主要剧情。其二是独白式。汤显祖以集唐诗为形式,借助人物宾白进行人物内在心理和情感的独白性描述,从而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戏曲情节发展。如第六出剧末柳梦梅下场诗:“应念愁中恨索居,青云器业俺全疏。越王自指高台笑,刘项原来不读书。”[2]22此集唐诗并未对本出戏剧情作概括,而是以柳梦梅独白方式展露其索居困顿的生存状态和怀才不遇的心灵状态,向读者或听众传达出柳梦梅的内心活动,从而塑造其落拓不羁的人物形象。其三是联句式。汤显祖以多个剧本人物唐诗对吟或共吟的方式进行宾白,从而在人物互动中展现情节和心理,具有类似诗歌联句创作的艺术效果。《牡丹亭》每出剧末人物下场诗大多采用了这种联句式集唐诗,在《牡丹亭》五十五出戏中,共有三十一出戏使用联句式集唐诗方式,偶运用于剧中上场诗,如第二十七出石道姑和小道姑的集唐诗。此联句式集唐诗根据剧中人物和情节设置的差异又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两个剧中人物的对吟,其中,或是两个剧中人物一人一句进行联句,如第十一出杜夫人与春香的对吟,或是前三句两个剧中人物联句,而后一句为共吟,如第四出府学门子和陈最良的联句,第七出杜丽娘和春香的联句。第二种形式是三个剧中人物的对吟。其中,或是两个剧中人物一人一句,而第三个剧中人物宾白两句,如第五十四出杜夫人、郭驼和杜丽娘的联句,或是前三句为剧本人物一人一句,后一句为共吟,如第二十出杜太守、杜夫人和陈最良的联句。当然,《牡丹亭》集唐诗的运用形式往往是组合性的,并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如第十出杜丽娘下场诗:“春望逍遥出画堂,间梅遮柳不胜芳。可知刘阮逢人处,回首东风一断肠。”[2]47即是将总括式和独白式结合,既通过前二句总结本出剧情,也通过后二句展露杜丽娘游园后的心理活动。从中可以看到,汤显祖根据剧本需要灵活运用集唐诗,使剧本形式活泼多样,增加了剧本的可读性和搬演的多变性。

在《牡丹亭》集唐诗中,汤显祖所集的唐诗来源具有一定规律。首先,从集唐诗所采诗歌体式来看,其276句唐诗中,采自七绝者有157句;采自七律者有114句;采自其他体式者5句。从此可看出汤显祖集唐诗的诗歌来源和其集唐诗七绝形式有一定关系。其次,从集唐诗所采诗歌的诗人来看,汤显祖所集诗涉及唐五代诗人127人。其中,诗歌被采录5首以上有18位诗人,其数量次序如下:杜甫(14句)、韩愈(10句)、李商隐(8句)、曹唐(8句)、韦庄(8句)、白居易(7句)、王建(7句)、罗隐(7句)、李白(6句)、刘长卿(6句)、元稹(6句)、刘禹锡(6句)、许浑(6句)、杜牧(5句)、张祜(5句)、司空图(5句)、韩(5句)、谭用之(5句)。在此结果中,多数来自中晚唐诗人,仅李白和杜甫来自盛唐,且无初唐诗人。同时276句诗也以中晚唐诗人作品为多数。从中我们可看到,汤显祖集唐诗多集中于中晚唐诗人和诗歌,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汤显祖自己的诗歌实践有一定关系,此在下文详论,另一方面也跟唐代诗歌的发展轨迹有关系。唐代诗歌古体诗和近体诗一直处于彼消此长的状态,初唐时期是近体诗逐渐规范化的阶段,多数诗人近体诗尚未完全成熟,而至盛唐,尽管近体诗已规范化,并逐渐走向自动化创作,但古体诗更能契合盛唐气象和盛唐文人的磅礴心胸。到中晚唐时期,大历诗歌多以近体诗为主,元和以后的诗人亦多以律、绝著称,仅元和时期以韩孟、元白为代表的元和诗人却以古体诗闻名。而看汤显祖选录元和诗人的作品,又多采其七绝,如韩愈被采10句中,8句来自七绝,而七绝可以说是韩愈诸多诗歌体式中风格最为浅近自然的,不像其古体诗歌趋于奇崛雄奇之风。因此,汤显祖集唐诗所体现的规律其实正好体现唐代诗歌的发展规律,这一点也可以知道汤显祖对于唐诗的接受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集句,更可看到其对唐诗深层特征的独立思考。

最后,我们从文献学角度来思考《牡丹亭》集唐诗的价值。赵山林认为:“考虑到汤显祖写作《牡丹亭》的时候,不仅《全唐诗》尚未问世,连作为《全唐诗》编纂基础之一的胡震亨的《唐音统签》亦尚未问世。”[3]正因《牡丹亭》集唐诗问世在《唐音统签》和《全唐诗》之前,其才更具文献校勘意义。通观《牡丹亭》集唐诗,其与《全唐诗》所录诗句存有异文。一部分异文是汤显祖根据剧情需要而作出的主观修改,如第六出柳梦梅下场诗集李商隐“青云器业俺全疏”句[2]22,而《全唐诗》作“青云器业我全疏”。易“我”为“俺”,正体现了戏曲宾白的通俗之风。又如第二十七出小道姑出场和石道姑的联句集韩愈“见向溪山求住处”[2]133,《全唐诗》作“偶到匡山曾住处”,汤显祖的改动是为了隐去原作的创作背景,使诗句更符合剧情背景的需要。但有一些诗句异文并非始自汤显祖,故其异文对于《全唐诗》、诗人文集具有校勘价值。如第十一出下场诗集郑谷“寂寥未是采花人”[2]51,《全唐诗》卷六百七十六郑谷《蜀中春日》作“寂寥未是探花人”。此处非汤显祖有意改动,其自有来源,元人郝天挺《唐诗鼓吹》卷十录郑谷此诗,题作《益州》,句亦作“寂寥未是采花人”。如第十四出下场诗集韩“令人评泊画杨妃”[2]66,《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三韩《遥见》作“令人斗薄画杨妃”。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亦作“令人评泊画杨妃”。王士G《池北偶谈》卷十三“评泊”条云:“韩致尧诗:‘白玉堂东遥见后,令人评泊画杨妃。’李子田云:‘评泊者,论贬人是非人也。今作评驳者非。近诸本或作斗薄,或转讹(徙)〔陡〕薄,殊无意义。《万首~句》本作评泊,当犹近古。”[4]故“评泊”当为是。又如第十八出下场诗集李涉“为报东风且莫吹”[2]86,《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七李涉《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作“为报春风且莫吹”。按:金人李俊民《峋讣》卷六七言绝句集古《惜花》集李涉此诗,亦作“为报东风且莫吹”。这种情况在《牡丹亭》集唐诗中比较常见,故不可简单认为“这些出入或许是汤显祖根据实际有意改动的,或是出于疏忽造成的”[5]。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这些异文的存在,对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唐诗原貌有一定帮助。

二、《牡丹亭》与化用唐诗

所谓化用,“就是将主体认可的传统活化为自身的艺术生命,融化为自己新的艺术思想、方法、风格及境界,成为自己艺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6]汤显祖在《牡丹亭》戏文中不仅集唐人诗句来塑造人物、a栝情节,而且还大量化用唐人诗句来润色、推动《牡丹亭》的语言和情节。和《牡丹亭》集唐诗较为客观保留原始形态不一样,汤显祖在化用唐诗过程中,往往依据具体情节背景和人物形象进行改变,从而自由运用唐诗为剧情服务。下面我们就围绕《牡丹亭》化用唐诗的方式来分析。

首先,《牡丹亭》化用唐诗的第一个方式就是沿用唐诗。汤显祖在剧情安排中往往沿用唐诗的成句,仅根据情节和人物特定背景作字面修改,但依旧保存原诗的句法结构。如第九出春香上场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省人事。终须等著个助情花,处处相随步步觑。”[2]38此诗全沿用刘禹锡《寄赠小樊》一诗。除了这种情况之外,汤显祖更多地是沿用唐诗中某一联或某一句。如第九出春香下场诗:“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2]39此句沿用自张仲素《汉苑行》“年光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不知”一联,汤显祖为展现春香对陈最良的讥讽之意,更好地铺垫情节,塑造人物,故将后一句改作“说与痴翁总不知”。又如第三出杜太守上场诗:“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2]7此句沿用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中“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一联,汤显祖一方面将“长溪水”改作“官中水”来隐弃原作的创作背景,另一方面对后一句进行润色,融入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中“城外青山如屋里”一句,使其文辞愈加淡雅。

其次,《牡丹亭》化用唐诗的第二个方式就是截用唐诗。汤显祖在化用唐诗时,常截取唐诗成句中某一部分,或为独特意象,或是特殊语汇。叶维廉《中国诗学》曾言:“我们读的不是一首诗,而是许多诗或声音的合奏与交响。中国书中的“笺注”所提供的正是笺注者所听到的许多声音的交响,是他认为诗人在创作该诗时整个心灵空间里曾经进进出出的声音、意象和诗式。”[7]汤显祖将唐诗意象或语汇化入其戏文中,以一种类似用典的手法使戏文内在空间和意蕴在和唐诗进行互动时得到扩展和深化。如第十三出柳梦梅自述:“虽然是饱学名儒,腹中饥,峥嵘胀气。梦魂中紫阁丹墀,猛抬头,破屋半间而已。”[2]59其中“破屋半间”截取自韩愈《寄卢仝》“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通过“破屋半间”的渠道,我们似乎可以将唐代落拓疏狂的卢仝和戏文中流落郁悒的柳梦梅联系重叠在一起,从而深化柳梦梅壮志未酬、江海漂泊的人物形象。再如第十四出杜丽娘唱云:“日炙风吹悬挂的好,怕好物不坚牢。”[2]65“好物不坚牢”一语截取自白居易的《简简吟》诗中“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句,汤显祖仅截取此联前句,但正是这种用典式写法,使“彩云易散琉璃脆”一句也被隐藏在《牡丹亭》唱曲深处,读者在阅读“好物不坚牢”时,自然会唤醒对“彩云易散琉璃脆”的记忆,从而使唱词文字简约,但意蕴更显深沉蕴藉。

最后,《牡丹亭》化用唐诗的第三个方式就是合用唐诗。汤显祖将一首唐诗或多首唐诗融合使用,打破其既有章法结构,重新对其编排而获得新的意境,但又能让读者了解其新语句的唐诗来源。如第二十出杜丽娘所唱“怕树头树底不到的五更风”[2]93一句,其语句来自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一诗,汤显祖将王建此诗原有章法打破,以断章方式省去中间相关语素,仅仅将诗首“树头树底”语素和诗尾“五更风”语素相融合,再在两者间增添词语,从而构造一个新的语句空间,但又通过保留的语素来指向原诗,从而使唱词撷取前人句中精华而趋于凝练。又如第五出陈最良曲辞“将取顺,望古稀,儒冠误人霜鬓丝”[2]16,其中合用了杜甫《曲江》中“人生七十古来稀”句和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儒冠多误身”句。而将这种合用唐诗技巧使用到极致的是第三出杜太守的曲辞:“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2]8在这一短短戏文中,汤显祖根据杜太守身份融合使用了多首杜甫作品,如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又杜甫《遣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又杜甫《北征》:“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另外,在合用唐诗中,汤显祖偶会将不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融合使用。如第四出陈最良上场诗:“咳嗽多病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争知天上无人住,吊下春愁鹤发仙。”[2]12其中前一联出自金人姚孝锡诗句“诗忙疏酒盏,俸薄减厨烟”,汤显祖在此诗联每句前扩用相关语素,从而扩展来信息量。后一联来自陆龟蒙《自遣》中“争知天上无人住,亦有春愁鹤发翁”诗联,基本保持其原来章法。因此,相对于沿用唐诗和截用唐诗而言,合用唐诗是一种综合性化用手法,这对于提升《牡丹亭》戏文的典雅品质,增强其诗情有重要影响。

三、《牡丹亭》的唐诗使用与汤显祖的诗学观及诗歌创作

汤显祖生性傲岸,在其《答余中宇先生》中自言有“伉壮不阿之气”[8]1320。其评诗论文亦类其性情,汤显祖《序丘毛伯稿》云:“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下上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知。”[8]1140汤显祖认为文章之有生气在于创作本体性情的独立自由,这种论点无疑和韩愈所提倡的“气盛言宜”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汤显祖《答吕姜山》云:“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8]1302汤显祖认为,为文之道以“意趣神色”为主,不能被“九宫四声”形式约束,可见其论文强调自由抒写,不拘形式。

汤显祖的诗学观念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对七子派诗学观和诗风的批判。汤显祖《答陆君启孝廉山阴》诗云:“文家虽小技,目中谁大手?何李色枯薄,余子安定有?”[8]689汤显祖论何景明、李梦阳诗因主“诗必盛唐”而导致其诗歌创作缺乏独创性,也导致其诗歌缺乏源自心灵的意蕴,从而诗风偏于枯槁淡薄。正是基于对时俗之风的不满,汤显祖的诗歌创作,多以否定七子、寻求突破为主线。钱谦益《汤义仍先生文集序》记汤显祖曾言:“吾少学为文,已知訾王、李,然骈枝俪叶,从事于六朝。”[9]又《与陆景邺》云:“弱冠,始读《文选》,辄以六朝情寄声色为好,亦无从受其法也。规模i趋,久而思路若有通焉。”[8]1436可见汤显祖欲以六朝绮丽诗风对抗七子复古僵化的诗体。汤显祖早期以六朝之风来标举文学个性的诗歌观念也深刻体现于其具体诗歌创作。汤显祖早期诗歌多汇于《问棘邮草》中,徐渭评汤显祖《问棘邮草》多认为其诗风类于六朝,如论《龙头阻风晚霁待月有酌》则云“似晋,亦似齐梁”[8]56,论《迟江泊饮杨店草阁》则云“齐梁”[8]57,论《出塞曲》、《春怨》、《寄外》、《金镜》等则云“六朝”。但正如汤显祖所言:“然骈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也。”[9]汤显祖诗学观念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对诗歌创作作自我审视和调整,从而寻求其自身艺术的个性化表达。如《问棘邮草》虽以六朝风味为归依,但其诗风又不能简单被六朝声色所羁绊,时由六朝入初唐之风。如徐渭评《送新建丁右武理闽中》云:“是六朝而无六朝之套。自出新奇,多异少同。”[8]74评《二月十九日恭闻大昏礼成,长秋道始,普天之下莫不欣跃舞忭歌谣》云:“初唐之上,六朝之间,而声调似兼两代。”[8]78又评《古意》云:“初唐。”后又云:“还只是六朝之佳者。”[8]95从中可见,徐渭对于汤显祖《问棘邮草》诗风的判断游离于六朝和初唐之间,这一方面是因初唐诗歌其文学根底正在六朝上,两者有着创作惯性和诗学血缘,另一方面也说明汤显祖诗歌出入六朝和初唐之间,并非一味模仿某一家一派,开始寻求其诗风的自我解放和艺术成熟。

同时,汤显祖诗歌创作随着其文学观念的流变而发生变迁,从《问棘邮草》出入六朝、初唐和李贺逐渐向《玉茗堂诗》出入唐宋之风转向。钱谦益《复遵王书》曾这样评价汤显祖诗歌接受的转变:“四十年来,希风接响之流,汤临川亦从六朝起手,晚而效香山、眉山。”[10]确实,从汤显祖《玉茗堂诗》可看到其诗风向唐宋转向,尤其是其与唐诗的因缘较为密切。沈际飞曾选《玉茗堂诗》,其评论汤显祖作品多强调汤显祖诗风与唐诗的暗通。如评《送来黄梅》颈联“潜庐半入吴都尽,江汉遥分楚塞出”云:“唐调。”[8]183确实,汤显祖此联和杜审言《登襄阳城》颔联“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杜甫《登兖州城楼》颔联“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在句法、气格上很相近。又《广南闻雁》诗:“传道衡阳有雁回,炎州片影更飞来,似怜迁客思归苦,为带乡心过岭梅。”汤显祖此诗的意象和语汇皆常见于唐代南迁诗人作品中,情感沉郁而诗风流转,正和李益、钱起、许浑和郑谷等中晚诗人的七绝气味相近,故沈际飞评曰:“中晚之调。”[8]461沈际飞评《南海郭观察梦菊约西城寺琴集别袁沧州文b》颈联“云浮睥睨鸟栖树,月冷招提鹤在林”云:“晚唐。。”[8]163观汤显祖此联,写景细僻,语言浅近,和中晚唐七律联对、句法有相似处。又如评《同孔阳宗侯陈伯达陈仲容小饮闲云楼》颈联“远磬一声分暝色,暮帆千里带晴云”曰:“唐联选句。”[8]749认为此联仿佛从唐代七律对句中选出来的句子。细揣此联,确实诗境半细半阔,诗联严整,对仗工巧,与晚唐七律名家赵嘏、许浑诗风相侔。在《汤显祖诗文集》所录汤显祖诗中,其中七律493首,七绝1012首。这两种诗歌体式分别是汤显祖2284首诗的21.58%和44.31%,共占汤显祖全部诗歌的65.89%,可以说这两种体式是汤显祖用力最勤处。而总观此两种体式诗风,七律多严整工巧,而七绝多流利浅切。无论是七律还是七绝,其总体诗风都较接近中晚唐诗歌风貌。这样的结果,正可以印证汤显祖《牡丹亭》集唐诗之所以大量采集七绝、七律,多源自中晚唐诗的创作背景。

但是,汤显祖《牡丹亭》大量使用唐诗,其诗歌创作多效仿唐诗,这仅仅是汤显祖探索诗歌之道,寻求其文学个性的阶段性的结果。赵炜认为:“从万历三十八年(1610)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汤显祖生命的最后六年中,其留下的大量诗文时常流露出一种悔过的心态,对其自身学术之发展(尤其是中年以诗文自娱的一段时期)更多地表现为惋惜和遗憾。”[1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汤显祖《牡丹亭》使用唐诗仅仅是其文学个性追求和观念反省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最终其也在汤显祖晚年的自我反省中也成为一种被批判的对象。

[参考文献]

[1]王国巍,杨经华.宋代集句与明清戏曲[J].殷都学刊,2007(2):87.

[2]汤显祖.牡丹亭[M].徐朔方,杨笑梅,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赵山林.汤显祖与唐代文学[J].文史哲,1998(3):88.

[4]王士G.池北偶谈[M].靳斯仁,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314.

[5]黄斌.略论《牡丹亭》中的集唐诗[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100.

[6]李晓明,王喜伶.论纳兰词的化用之美[J].中国韵文学刊,2008(2):84.

[7]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2:70.

[8]汤显祖.汤显祖全集[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9]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05.

[10]钱谦益.牧斋有学集[M].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359.

[11]赵炜.从汤显祖到钱谦益: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9.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Xianzu's Play of The Peony

Pavilion and the Poetry of Tang Dynasty

ZHOU 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Jiangsu, China)

Abstract:“The Peony Pavilion” of Tang Xianzu showed extensive use of the set of the Tang Dynasty in play poetry and end poem, as well as in song speech. The Tang poetry used to make “Peony Pavilion” elegant in language with more literary temperament in styl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lation value set Tang's poetry different. On the one hand, Tang's poetry was influenced by its emulation of Tang poetry, and the pursuit of literary person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his poetry writing practice.

上一篇:总经理助理的职责范文 下一篇:好就业的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