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25 16:41:14

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篇1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优胜劣汰,文化涤荡,留给世人的瑰宝不胜枚举,极具价值。本文重点阐释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艺术、经济价值。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文化价值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缘辽阔,人口众多,由55个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汉族共同组成。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属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遗物及传统知识及其表达,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多彩、包容、平等,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价值

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濒危文化的保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理古生村参观白族民居时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总书记的“乡愁”二字不仅道出了传统民居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情思,同时这股“乡愁”也沁入少数民族文化中,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才会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感召力。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与感召力来自于各个民族和全体公民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文化时期中国各地文化之间已有交流和渗透,“‘从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格局’(来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这种交流与渗透至今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在文化方面形成了中华各族群之间各种外在的或潜在的共性,构成了“一体”格局深厚的文化基础。”[1]这种文化基础随着地域山川分化、历史变迁,演变成各少数民族文化,从而有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多样性都是在中华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同时这一基础也是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基础。当目睹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倾听了蒙古族的长调,感受了壮族的歌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会感到深深的中国情,浓浓的华夏意。追本溯源,少数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适应与发展,形成了最为优秀的、最能代表本地域的一种文化基因,它把人们潜意识中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和气质情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情愫和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薪火相传,成为识别民族特征独有的DNA,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民族认同感得到逐渐加固。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加强对濒危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濒临失传与消失的危险。山林中走出的鄂温克族、擅长狩猎的鄂伦春族和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在历史的发展中都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优秀的文化理念曾给其他民族生产生活带来启发与帮助,但是现在面临的却是即将“人亡文灭”的现实处境。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亡,就无法复制。这就更加紧迫地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使更多人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和濒临失传的处境,深挖未受保护的以及及时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一定程度上也是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所追求和秉持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上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社会要全面协调发展,就要鼓励各民族各展所长、各显其能,把本民族的精华展现出来。“文化和谐是民族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体现。”[2]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它们局部的和谐、局部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具有重要作用。“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和歌唱家刀美兰(傣族)、崔美善(朝鲜族)、胡松华(满族)等就曾经在国际青年联合节上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3]改革开放之后,中央和民族地区文艺团体与国外交流更加频繁,多次出访国外,交流技艺,传播文化。此外,少数民族的文物、服饰、视觉艺术等也陆续受到世界关注,少数民族艺术展在“中法文化年”和“中英文化年”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大放异彩,受到国外观众一致好评。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是维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二、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

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社会有重要价值,还对体育、音乐、歌舞、美术、诗歌等相关艺术有重要价值,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我国民间娱乐与休闲竞技拓宽思路并更好地实现“全民健身”的理想。汲取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中传达的积极健康思想对于增强国人体魄,增强幸福感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网虫”“宅男(女)”,交流方式也多限于网络社交软件,人际关系变得淡漠。纵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会发现他们的体育项目多数都是一种增强团结的群体性社交方式。“同族人借此聚会,讲授本民族的历史故事,举行宗教祭祀和纪念活动,或方便男女青年择偶,或交流物资……大家载歌载舞,纵情欢娱,久而久之,相沿成俗。”[4]这种既交流了感情、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的传统体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丰富和繁荣我国音乐的发展与创造。传统民间文化中神话传说与史诗、唱法唱腔、民间器乐、民间舞蹈等都可以成为音乐发展的助推剂。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唱法唱腔,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等唱法唱腔,这些都为艺术工作者发挥想象力插上了翅膀。而今正是借助这种丰富的资源,出现了与现今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如网络电视出现的蒙古族人的呼麦和流行曲风、元素结合成功的例子。我国传统民间器乐因为地域限制,往往体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表达了民族之情,如内蒙古的马头琴,传达了蒙古族的马背文化。这与当下艺术创作要具有教化大众的功能相契合,地域性与亲和力会自然而然地拉近观众与表演者的距离,产生共鸣。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保留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源泉,成为他们抒感表达爱国情思的根据地,可以更好地书写祖国的大好河山。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受到严重破坏,很多依托传统村落而生的传统文化也一损俱损,变成一张没有生命的照片,使得人们无处寄托自己的“乡愁”,漂泊在外的人们再无归根之所。文学艺术工作者灵感的来源往往就是这些充满人情味的乡土村庄和它们承载的文化,而作为传统村落保留较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处自然而然地被他们所关注,他们借此表达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传达他们的爱国情思,激发创作的欲望和热情。

三、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

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文化不仅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也能带来经济价值。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如果合理利用和发展,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可以为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经济价值中,排第一位的是旅游价值。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域广阔,自然环境优美,拥有大量独特的文化遗产,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休闲、怡情的需要,吸引游客们前去旅游,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美景。我国少数民族地域分布极广,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有高原文化、绿洲文化、雪域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形式之多样在世界各国中是少有的。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广泛调动这些资源,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收入,改善生活状态发挥重要作用。除旅游业外,还有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风情的影视拍摄,文学创作的营销等都是极具价值的创意文化产业。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艺术和经济价值。我们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领先机,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同时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百花齐放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动力之源。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作者:刘智英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9,(12).

[2]李德洙.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求是,2007,(1).

[3]李丽娜.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弘扬民族文化篇2

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宗教和语言文化,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传统文化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民族文化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本文结合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教育状况,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优秀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以期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然而就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现状来看,其同优秀民族文化的整合度较差,致使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够全面,不利于大学生和谐价值观念的形成。以普洱市为例,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使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进一步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质量

就当前普洱市边疆地区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状况来看,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良好,然而在良好的教育形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注重边疆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在当前社会中,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掺杂,再加上一些国外文化的入侵,对普洱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阻力,甚至导致大学生思想扭曲,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产生质疑,摒弃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这将会严重影响边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质量,而对于普洱市大学生来说,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同边疆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融合起来,会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对学生正确思想理念的塑造大有裨益。①将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改善普洱市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质量,为边疆地区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大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将边疆民族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2.使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得到提升

根据国家党中央的会议决策,边疆民族地区要积极开展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然而针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还要考虑到普洱市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抛弃珍贵的边疆民族文化,否则会影响大学生正确文化观念的形成。从整体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普洱市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优秀民族文化能够使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得到大幅度提升。②大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也体现出来,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便于大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并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贡献。

3.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我国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汇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不同民族共同努力。在对普洱市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边疆优秀民族文化,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民族和谐的本质,而且还可以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功效。③精神文化在提高民族团结性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经济手段、政策体制等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精神文化能够从本质上拉近不同民族间的距离,消除不同民族间的歧视,从而正确地看待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然而在普洱市大学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普遍将关注点放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上,对边疆民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地宣传和推广力度欠缺,大学生在不了解边疆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很难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边疆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整合,能够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消除大学生内心的文化矛盾,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高效地解决文化冲突问题,为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4.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对普洱市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④但是仅仅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普洱市大学生来说远远不够,还需要将边疆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过程中,这样才能够完善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努力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任务。普洱市大学生在认真学习边疆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根据道德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在中华传统文化和边疆优秀传统文化的联合教育模式下,使普洱市大学生能够摒弃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坚守自身的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普洱市大学生在深刻意识到边疆优秀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后,才会积极弘扬和发展边疆优秀民族文化,使边疆民族精神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边疆民族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边疆民族大学同汉族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普洱市高校在针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区别性的对待,对边疆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研究,采取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边疆优秀民族的途径。在全新的、融合性的文化教育模式下,有目的、有目标的开展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使普洱市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得到改善,培养出道德文化修养较高的人才。

1.基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大力开展优秀民族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各个民族均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来说,传统文化在割裂边疆民族文化后,并不是完整的整体。所以普洱市大学生一方面要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边疆地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行有机融合。⑤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的前期下,肯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借助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开展一系列融合性文化教育活动,以此来激发普洱市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形成较强的民族凝聚力,提高普洱市高校文化教育工作的质量。普洱市大学生在认同中华民族文化与边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同后,会更加尊重和肯定边疆民族文化,端正自身的民族价值取向,更加主动地传承边疆优秀民族文化,这对边疆地区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普洱市大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联合边疆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已经构成的文化教育渠道,逐步渗透边疆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应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实际的社会热点话题,潜移默化地将边疆优秀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整合起来,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和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⑥此外,普洱市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要合理、恰当地穿插一些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使二者有效地衔接起来。教师可以结合文化教学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手段和措施,便于普洱市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边疆民族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将此作为思考和行为的准则,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树立良好的民族使命感。

3.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工作也必然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和作用。高校网络普及程度逐渐提升,这就为传统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普洱市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文化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传统文化融合边疆民族文化教育的知识信息。⑦考虑到普洱市大学生的特殊性,高校文化教育平台的打造要尽量迎合大学生的需求,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开展文化思想教育工作,使边疆地区民族文化能够实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教育质量和效率,激发大学生学习边疆民族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优秀传统文化网站,普洱市大学生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深刻地理解边疆优秀民族文化所占的比重,体会优秀民族文化散发的魅力,进一步致力于创新传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融合网络教育模式,保护好边疆优秀民族文化,使大学生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奋斗。

4.依托传统节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

普洱市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导致其对边疆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把边疆地区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一定要利用好传统节日这一机会,有效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普洱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选取边疆地区的几个典型传统节日,以此为契机来分析节日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文化,并向大学生普及边疆传统节日的发展、意义,让大学生更加尊重优秀民族文化。⑧还可以将汉族传统节日与边疆民族地区的节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的相同点,研究节日寄托的思想和情怀,消除民族间的距离,提高大学生对边疆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而且还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推进国家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同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渠道、先进网络文化教育技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和边疆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等角度入手,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边疆优秀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杨维杰 李昳华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引文注释

①杨晓婉.普通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机制研究——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商,2015(07).

②卫军帅.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③于静,刘世强.活化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④蔡英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⑤周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8).

⑥黄昕,姚婕.文化多元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8).

⑦马菊霞.关于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4)丁群安.

⑧陈俊.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6).

【基金项目】

弘扬民族文化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现状;问题;文化传承

音乐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直被视为维系一个民族与发展的重要纽带之一。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历史与情感的另一种方式的凝聚与体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记录了各个民族的兴衰与变迁,是各民族传统、习惯、观念、文化等的浓缩。而学校教育作为当代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高校,不仅仅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基地,更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为了加强新时期各方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视程度, 使民族音乐得到良好的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有义务为这一伟大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加强学校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教育,使得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一、高校民族音乐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观点是,在高校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将会是整个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灾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而这些多样的民族音乐最终造就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因此,我国教育素来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从早期的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甚至到成人教育,民族音乐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重点建设课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民族音乐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音乐体系,并且在维系民族团结与促进民族发展中功不可没,但由于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来自西方音乐的冲击,最终形成了以西方音乐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境内得到广泛使用。

然而,近几年音乐教育学界对民族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就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尝试。随着这种意识的确立,民族音乐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是民族音乐边缘化的问题依旧得不到有效解决。民族音乐边缘化主要是就民族音乐在高校整体的教育安排上来说的,尤其是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安排上,民族音乐一直只是一些民族音乐特长生的专利,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还略显神秘。特别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正面临挑战。因此,如若这样的问题继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蔓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均衡发展,而且很可能造成民族文化与高校学生的疏远,最终导致中国的民族音乐在继承方面出现更多问题。高校音乐专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首先应当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积极投身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中来,并在高校开设主要的民族音乐基地,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己任,发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进程中勇攀高峰。

二、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

1.深化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第一,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误区,即在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时,人为地将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割裂开来。这样的民族音乐,就像是离开水的鱼那样,失去了水,便没有了生命,也就变成孤立的事物。当今世界文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将我国的民族音乐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我们应当在高校音乐文化建设中, 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纵向联系的同时,与世界发展实现横向联系,并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第二,中国高校在进行民族音乐课程讲授时往往以教师的编排为主,缺乏有效的指导书籍,这就导致这门课程的教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编排体系,同时也就不能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是一个严重缺憾。为了使民族音乐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简明、系统和科学,教师应当编排出统一的民族音乐教材,强调理论和实践指导等方面的统一,并注意在实践中对现有教材进行加工和修正,以便让教材更加适合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和陶冶情操。

2. 中西结合,兼收并蓄

现在我们提倡在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并不是说我们要在高校音乐建设中跛脚走路。应该认识到的是,中、西音乐虽然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体系,但是其在本质上都是本民族和本国家人民心态、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实际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在进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传承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相同情怀或者历史背景的西方音乐,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妙与精髓。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可以让同学们体味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将爱国主义情节更深地烙印在心中。因此,只有找到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共生点,才能进一步巩固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3. 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效的音乐教育课堂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多多参加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讲座或者经验交流会,同时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以便将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全方位了解,这样一来,才会取得好的成就。

三、小结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认识到的是,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明白自己在这项传统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作用与角色,才能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更好地进行有关中华民族音乐的教授。虽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旧需要面对许多困难与问题,但是只要有来自校方、学生的支持与鼓励,就应当坚定不移地将这项工作发扬光大,并且逐渐扩大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因此,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不仅仅要在高校学生中逐渐展开,更重要的是,需要高校学生发挥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身体力行地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传递下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J].音乐研究,1996(1):45-47.

[2]吴晓娜,陈 永.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中的“母语”渗透[J].黄钟,2011(1):11-13.

弘扬民族文化篇4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产生了一些列的文化发展问题。如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推行的全球文化的文化帝国主义,抹杀各不同民族文化本质特点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弱势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文化生存逐渐走向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样就产生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一味的追求物质利益原则,“启蒙”“审美”“深度”在不断的被“娱乐”“收视率”“效益”等一些媚俗的文化产品所充斥。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追求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大同小异,在视觉和审美上使观众疲劳,还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明星艺人炒作现象屡见不鲜,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成为当前我国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性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不同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冲突,但也有相互汲取和融合,随之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进一步加深。然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性特征,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区别与其它民族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同时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文明丰富多彩的源泉。因此,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能以一种形式的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形式来实现,要在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融合来实现的。所以民族文化的融合是要以承认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在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来实现的。为了建立统一的全球文化更要求保护和发展民族的文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言,面对跨国公司和某些发达国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更需要文明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保持民族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强化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监督

行政监督部门加大对媒介机构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近期制定的相关指示等情况的监督。例如广电总局公示了“2011年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的通知,通知指出,2011年,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23部、3941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71部、2321集,其中,近代和古装的历史剧共有37部。对于荧屏掀起的历史剧风,广电总局特意批评了不尊重基本历史史实的现象,更指出个别剧目存在胡编乱造历史的内容和情节,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要求必须纠正这种现象。广电总局强调,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重要渠道,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要求广大电视剧工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真实可信,要在尊重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所在;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传统文化。市场监督要依法对大众传媒内容实施监督,严格查处流入市场的各种不健康的图书、软件和网络信息等。公众监督是直接来自于广大群众的一种监督形式,积极宣传提倡公众明白自己对媒体监督的权利,尽快形成公众监督的社会机制。

三、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

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应该肯定的是传统的“以义制利”的原则仍然是基本的原则: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对利益的追求都是不能不受到道德的制约。否则,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经济活动也就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而我们眼下的市场经济中,一个诚信严重缺失、假冒伪劣肆意泛滥的恶劣环境,目前社会上“三鹿现象”肆意泛滥,屡禁不止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断代和缺失带来的恶果。“三鹿事件”是一面难得的镜子,爆出了一些列问题。像“蝴蝶效应”一样轻易击败一大批企业和一串党政军领导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还是需要严格遵守传统价值观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比古代的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的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常常遇到新的伦理问题、道德要求和利的取舍。要是传统的优秀价值观文化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就要不断的研究市场经济的需求,来规定市场经济下的义利观。

四、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弘扬民族文化篇5

关键词:贡献;问题;多元化;宗教;民族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06-02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极其突出,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族音乐的弘扬在很大程度上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方式更加灵活和深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爱国主义、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持。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作为认识、审美、教育的意识形态,在精神上有助于构建人们内心的精神文化结构,形成对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认同,提高整体民族意识。民族音乐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人们深层意识形态的文化素质修养,提高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的认识,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传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消费,能够提高人们在娱乐场合的精神消费质量,并且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增加人们的精神娱乐活动,用更多的方式让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增加人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对民族归属感的认同、对民族自信心的培养,进而提高人们深层意识结构中对民族的归属感、责任感、责任心。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系列研究,进一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潜力,丰富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形式和内容。

一、现阶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融合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维系团结、统一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方式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引导人们从精神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护个人权益,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公平;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还形成了社会主体的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相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思想道德和价值评判体系;通过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宣传和歌唱,引导着全体社会成员向着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和谐社会改造的方向发展。在现阶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以更好的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运用和传播方式尚待进一步发展

在一般的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过程中,我们大部分只注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歌唱功能,比如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时候,主要以办民族音乐演唱会、下乡歌舞团等具体的暂时性的宣传弘扬,当然这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民族音乐文化其他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文化内容,扩大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范围和作用。另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哲学价值,需要进一步深化。形成区域特色的文化精神,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比如:1.开发并设计出旅游音乐,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深入挖掘,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资料,进行精心加工、改编,设计出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呼应的旅游音乐精品。2.利用民族音乐文化,深化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不同民族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方式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乐器,例如马头琴、冬不拉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乐器有400多种。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冀东地区的民族音乐乐器,比如唐山地区的皮影戏,皮影文化历史悠久,皮影的制作手艺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旅游产品开发价值。将具有历史精神、唐山人文精神的皮影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工具,不仅仅能够促进皮影戏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各方面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运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广电中心、纪念馆、等等文体中心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弘扬;结合和谐农村建设,完善和建设乡镇民族音乐文化中心、村级民族音乐文化站,逐步促进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民族音乐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深化改革,整合资源,结合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适应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形势,扩大运用现代科技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方式多样化,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力。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缺乏对宗教音乐的关注和弘扬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尊重,我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是我国少数民族存在的一个特征。倡导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对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团结稳定、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不少地区存在着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我们应该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自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充分尊重群众信仰自由的同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与少数地区宗教音乐、少数民族区域音乐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民族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用,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通过题材高雅、形式多样、内容新颖、雅俗共赏、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谐,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和谐繁荣。用和谐的民族音乐文化引领不同民族、不同、不同认识水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统一思想、规范行为、陶冶情操、排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团结稳定,形成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和统一的意志,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三)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一元主体文化认识不够到位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我们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一元主体文化是与多元社会文化相互并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开放型文化体系。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坚持一元主体文化指导地位不动摇。所谓一元主体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文化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好思想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一元”与“多元”问题。【2】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根基的一元主体文化与多元社会文化并存的国家。因此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通过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兼收并蓄世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努力夯实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通过改革开放,吸收并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同化外域音乐文化,促进各类音乐文化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国内各民族大团结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促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现状分析

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然而现阶段无论是基础音乐教育还是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都要进一步得到深化,我国基础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全面教育中的地位不受重视,制约了基础民族音乐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认识,没有认识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也尚待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校园教育这一方面还需要深化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因此要加大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编号:09160201A-4-10

参考文献:

弘扬民族文化篇6

交流会的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交流会的宗旨是: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两广弘扬传统文化的机构、企业、学堂、学校、社区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弥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领导、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领导应邀出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广东省孝道文化促进会、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筹)、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广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促进会等11个省(区)、88个机构的21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99名义工(志愿者)为交流会辛勤地默默付出。

两天的会议由开幕式、领导报告、嘉宾分享、经验介绍、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问题解答、会议总结和闭幕式等环节组成。其间穿插了舞蹈《礼仪之邦》;播放《你的祖先叫炎黄》等感恩励志视频微电影;古琴・情景剧《回归华夏雅生活》、情景剧《游子吟》;太极拳、书法表演等。

广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北海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沈立同志致欢迎词。沈会长对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会议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宗旨作了介绍。

广东省清远市孝德文化促进会会长卞理同志在会上致词。卞会长指出,两广很亲,缘分很深,山水相连,两广本来就是一家人。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无论遇到什么磨难,想起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对我们的考验,只要团结协作,坚持下去,就能攻坚克难,达成目标。

会上共有22名代表在会上作专题发言。其中,广东省人民政府退休老领导、清远市孝德文化促进会顾问赵汉超老师的发言,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赵老以《反思与借鉴 前瞻与共勉》为题,作了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发言。赵老提出,大时代需要大智慧、大格局。交流会正当其时,圆梦正当其势。要低调做人,谨慎弘法,本色做人,角色做事。赵老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考虑处理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定位问题;二是关于成立机构的问题;三是关于建设团队的问题;四是关于财富的问题;五是关于自利利他的学习的问题;六是关于如何组织活动的问题;七是关于如何管理的问题;八是关于如何讲课的问题;九是关于安老逸力的实业问题;十是关于与宗教的关系的问题。十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全面。

云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筹)会长、正本系统经典教育创始人、企业导师黄柏力老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代代相传的统一不变的文明教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所形成的长善救失、层次分明、究竟圆满的教育体系。黄柏力老师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和推广者,要成为有钱、有名、有地位、有尊严的人,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同道参与进来。要有经营的头脑、企业家的格局,把握趋势,才能赢得未来。黄柏力老师认为,第六次经济浪潮的重要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七个板块:第一文化产业;第二健康产业;第三养生产业;第四环保产业;第五新能源产业;第六教育产业;第七旅游产业等。黄柏力老师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共鸣。

交流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举办,一定要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现在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而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脊梁,让更多的国人受益,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如何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说到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独树一尊,不搞宗教迷信,坚持正确的方向。让古老的智慧插上科技的翅膀,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传统的思想,秀出现代的风范。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必须要有幸福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幸福文化,也是增强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武器。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文明必须始终贯穿着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心……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无比强大,才不会被外人所侵略、所欺负,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感恩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作为我们坚强的后盾,为我们保驾护航!感恩引领我们一路前行!

交流会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求真务实,精彩纷呈,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针对性、可行性强,整个会场充满正能量,凝聚真善美,代表们感受很深,感触很大,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更加坚定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增强了自信心。交流会首开两广传统文化交流与合作先河,彰显两广及与会省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航者的雍容气度,远大格局,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和宏伟蓝图,是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件大事,是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更是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首届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的顺利召开,为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推动两广乃至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交流会形成一份“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倡议书。倡议书决定,第二届两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于明年在广州举行。

沈立会长作会议总结讲话。沈会长引用一位大德的话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关键时刻,都会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全国以赴,默默地做,脚踏实地去做。做到“简单化、生活化、现代化”。沈会长指出,通过交流会,交流经验,达到互通信息,资源整合,成果共享,使广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一个新的台阶。

弘扬民族文化篇7

弘扬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现在作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这充分证明了我们重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增强了许多。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赛龙舟这些活动喜气洋洋。这些,曾经在端午节是最受欢迎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的入侵,中国人民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而是把重点放在“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中,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感到悲伤,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称,“亚洲一个国家正在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现在端午节已被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个消息,中国人民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一些庆祝活动。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内涵丰富,保留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那么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眼看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会有多么尴尬?

不用说,这些年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菜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用说了——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

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独特的习俗——吃。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繁体字,当代青年有多少人熟悉并会使用繁体字?你不懂文字怎么能理解古代文化呢?另一个造纸的例子,中国的造纸工业是传统手工业流失的结果,许多高质量的纸到日本或韩国购买,他们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的造纸技术,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以端午节为例,它已经融入到各个周边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轮渡节,这是一个在插秧后祈求丰收的节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注重创新,但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会导致精神上的断层甚至扭曲,而这种断层又会给精神文明带来什么呢?

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外国节日的兴盛与传统节日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事实上,不仅是传统节日,中国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也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丰富,保留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必须敬畏和重视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的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起来吧。

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如题目是《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们早已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母亲节”送给妈妈小礼物,习惯了在“父亲节”向爸爸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6月xx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端午还被称为端阳、重午、女儿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后,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传统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然而在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尴尬,韩国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时间较中国的传统端午节晚一千多年,从中反映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与退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当我们站在圣诞的霓虹灯下,不要忘记在除夕陪陪家里的爷爷奶奶;当我们在万圣节狂欢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团圆;当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当元宵的灯会不再流光溢彩,当端午的龙舟不再激情澎湃,当中秋的月饼再也品不出深挚的内涵,我们似乎失去了什么?

虽然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成为我国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遗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和珍爱之情。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还有,随着端午节来临,也就意味着整个学期临近尾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复习,也预祝同学们在高考、中考、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学们,加油!

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 五月五日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来因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业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节。

端午节,门查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在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当我们还沉寖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以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xx多年的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你不想吃,农耕社会时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术,我国造纸工业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和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手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又民族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落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也是我们的魂。屈原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一种大爱,一种永恒,不计报酬与代价。用灵魂之歌来谱写生命之歌。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这种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虑过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其实又时刻都体现着忠,不计报酬与代价的忠与你自己,忠于你所爱的人,忠于爱你的人。平凡,朴实没什么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属于自己的光芒。

谢谢大家!

三分钟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同学们,大家好!

不知道同学们有哪些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的?

也许,你们早已经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父亲节”送给爸爸小礼物,习惯了在“母亲节”向妈妈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6月23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端阳,午日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习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还有悬钟道像以驱邪,挂艾草以避邪驱瘴,佩香包驱瘟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出自当代诗人文秀笔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节与屈原的渊源。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而今天,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再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节日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弘扬民族文化篇8

关键词: 古代诗歌 传统节日 语文教学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诗歌焕发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除旧布新的革新气象、敬祖绍宗的家庭美德和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活情趣,为人民生活增添无限乐趣,为教育青少年平添许多生动教材。传统节日为新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又为传统节日注入了不少新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使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充满无限生机,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赏析丰富多彩的古代诗歌,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创造的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语言精练、声韵优美、朗朗上口,充满诗情画意和人性哲理,具有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艺术魅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隐含着许多难以言表的对人生、历史等的精辟见解和内蕴,给后人以深远的道德启迪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何从世界竞争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古典诗词的育人地位,发挥它们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实在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第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歌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告诉学生这种优秀的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讲一些关于诗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诗歌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加深印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折服并产生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哲理美。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应该在对作品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从而提炼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达到美的享受。

第三,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使用古代诗歌。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二、感受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的豪迈雄奇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岁月长河中欢乐的盛会。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使我国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灿烂瑰宝。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着谦让有礼、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团结和睦、思念亲人等传统美德,代代传承歌颂。因此,语文教学中应把这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重拾起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透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母语文化之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之豪迈雄奇,从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向学生简单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意义。并不要求学生了解所有传统节日,而是选择那些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适合孩子们学习探究的语文素材,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方式,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第二,把传统节日文化和语文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背诵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活动;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举行有关传统诗词的背诵比赛,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性认识。

上一篇:老师真伟大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作文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