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11-10 17:03:34

爱国的古诗词

爱国的古诗词篇1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爱国诗词;思想政治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和信息多元化的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人文素养培养欠缺、人文环境不浓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面临层层阻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曾经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典爱国诗词蕴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天下黎民苍生的关切、对民族命运前途的担忧,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国不懈奋斗、流血牺牲,诗词中塑造的伟人形象为凝聚民族向心力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时至今日,古典爱国诗词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在塑造青年价值观念、完善青年人格仍然不谋而合。

古典诗词不仅短小精悍,而且韵律美,诗词格律包括篇章格式、声律、韵律、句律诸方面,让读者读起来顺口产生美感。另外,诗词通过塑造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向读者生动地传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并产生思想或感情方面的触动以感染读者。以其凝练、形象、含蓄的优势,古典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对个人的影响比枯燥的理论所能达到的更为直接、更占优势。清人刘毓嵩在《古谣谚序》中说:“千古政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他这里所表明的,是作为“言志”之诗的文学形式所具有的政治教化的功能,同样也揭示了古典诗词具有鲜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仅以南昌航空大学这一理工高校为例,下面将分析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古典爱国诗词在该校推行的可行性和推广形式。

自2003年,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以我校为试点单位,着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面改革以来,该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形成“大思政”教育教学组织格局。学校于2008年设置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下设4门必修课程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和5个"大思政"素质教育拓展课程教研部(时政与国情省情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党团理论教育、心理健康与公共安全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研部)。该校探索建设思政课必修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与专业渗透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另外,该校设有国学班,聚集着一批爱好国学的青年,此外每年该校开设有古典诗词的选修课,也吸引着大批学生前往。

问卷调查显示,78.6%的学生相对于思想教育理论课,则更喜欢学习古典诗词相关课程,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诗词所塑造的形象、所表达的感情来进行思想熏陶,而非单一的政治理论内容的灌输。古典爱国诗词语言的优美凝练、意象塑造的巧妙、感情抒发的含蓄让所要表达的思想鲜活地为读者所接受。然而,政治理论虽然是思想的结晶,却没有让读者易于接受的一种载体,理工科高校学生在高中文理分科后就与政治理论知识逐渐疏远,因此在对理工科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单纯的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远不如古典爱国诗词。

理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本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但是,许多理工科院校只把培养学生的技术作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古典诗词是高校学生自从小就学习过的,通过对理工科学生开设古典爱国诗词相关课程,使青年学生在重温诗词经典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与熏陶。对于随着自己长大的伟人及其诗篇,理工高校学生怀着自己心中已有的熟悉感,对古典爱国诗词更容易接受。

数尽历史进程中古典爱国诗词篇章,屈原为民族命运而担忧无奈投江,辛弃疾为国英勇杀敌、心怀英雄气概,文天祥忠肝义胆宁死不屈,谭嗣同义薄云天为国捐躯……都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置个人安危与不顾,把国家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而出,奏响了一曲曲壮丽而豪迈的人生之歌。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抵御外辱,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学生通过学习爱国人物的爱国诗篇从而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可以作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伟人的榜样作用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中表现出来,日复一日的熏陶让爱国主义思想和对民族的向心力变得更为强烈。

以南昌航空大学这样的理工科院校为例,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光靠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引导。首先,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第一渠道是课堂,另外还有社团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工作等。在大学生接触到的大量信息中,会影响到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南昌航空大学的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等公共课程,这是全国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是在理工科高校中,这样的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很多被调查者表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样的课上得没有什么意义,老师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着一直以来都知道的残旧历史,自己并不是不爱国,但是这种政治课实在是很枯燥乏味,有些老师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时任务而向学生展示一些在网上也能搜索出来的PPT,学生也只是为了修满学分而坐在教室里无奈,并没有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目的。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陈旧历史”的同时,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呢?

第一,为理工科高校的(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大学生提供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洗礼的平台。具体来说,大学生有必要深入学习《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尤其是文言文中的古典爱国诗词篇。在教材的选择上,此类普及型语文教材也应该收录更多爱国作品,如《满江红》、《十五从军行》等诗词名作。相对于中小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压力下的背诵学习,高校语文课应该注重文言赏析,品味和分享古典爱国诗词中的精粹,提取并加以吸收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将当代大学生的教学课堂模式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合作求知为主”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充当“指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单向的课本知识灌输。对于《思修》、《毛概》等理论知识较强的课堂,老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将政治思想、爱国情操与专业相关联的现实思考,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去了解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排除万难回到祖国”等等鲜活的实例,然后在课堂通过与其他学生分享这些实例而把爱国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平时的言行当中。高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属于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他们已经懂得在纷繁的世界里挑取于己有益的东西。虽然中国古典爱国诗词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冲洗和沉淀,但是其中的精髓和养分仍然可以使当代的年轻人获益匪浅。所以,以当代大学生的智商以及判断力,他们会从主动的角色中找寻一条路径,以求得到达成熟彼岸的通行证。

第三,将爱国诗词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走出单纯的课堂。在高校中经常举办一些节日性的活动,如清明节的祭祖祭孔活动等。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校方应该有组织地开展系列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古典爱国诗词诵读活动、爱国诗词书法展等),通过大型活动的形式提高古典爱国诗词在理工类高校的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在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表示现在学校很多的活动都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校方应该加大学生实践活动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创办一些能够体现南昌航空大学特色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的平台。

总之,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每一个时代都不容忽视的,当代高校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接触古典爱国诗词的机会比较少,但是这些文化精粹对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校方应该将教育放在首位,在“大思政”指导下,利用古典爱国诗词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更多全面加特长型的现代化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中华书局,2009.

爱国的古诗词篇2

最早出现的《诗经》,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将周代社会生活以诗歌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楚辞是一种心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赋是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专事铺叙,其内容有描绘宫殿城市和帝王生活,也有记述旅人旅行经历和怀才者的不遇之悲愤,也有描述大自然的禽兽草木;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古诗词的发展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无以为继,所以另辟新径,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显其瘦劲;元曲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剧曲与散曲,它大多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是一个种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我国的古诗词教育

我国一直都注重文学教育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古诗词教育,它更是古诗词教育的重中之重。古诗词教育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传承,其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古诗词也更加重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输形式。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对于古诗词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要求上,过去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的背诵、掌握,现在却也也更加重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内涵。教材的改变,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古诗词与思想道德

古诗文中有关思想道德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典型的有品德言行、远大志向、爱国忧民等多方面内容。品德言行的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完善自我的重要因素。儒家思想中讲道德“修身”就是指的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就是修身立德的意思。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周敦颐先生“盛开于淤泥而不被污染,灌注于水而不显得妖媚”的清高,各人的“德”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方向。再然后就是远大志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小于个人,有大于国家。如心忧天下,乐民之乐的思想,如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抱负。另外的就是爱国忧民之心,心系国家,心存人民,崇尚正义。“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即使生命即将终结,却也不忘卫国;“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年老体弱,报国无望,唯有哀叹。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可见古诗词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

四、古诗词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的途径

对于从古诗词教育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需要把握好思想道德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教育途径有两种:(一)以情感带动教育古诗词中的情感,是学生与古诗词沟通交流的纽带。因此,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爱上古诗词,学会多角度欣赏古诗词,从而使学生和古诗词之间达到相互作用的效果。首先,要从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感着手,使学生对古诗词心向往之。在讲授古诗词之前,可以先讲述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小故事,或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比如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可以从辛弃疾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来讲,也就是南宋时期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面对金国,毫无反抗之力,好不容易金国灭亡了,紧接着又是更为强大的蒙古国,可见时代的不眷顾。另外辛弃疾本身的经历,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汉人如何的被金人欺凌侮辱,于是,从小立志回复中原报国雪耻,突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正式讲课前的这段引人入胜的导入故事,极大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们自然会就会有更高的期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通过辛弃疾的爱国史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活生生的案例了。(二)以道理使其通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古诗词中的道理启发学生。或许有人对此有疑问,古诗文重在抒情言志,哪有说理的意思,其实不然,古诗词中的“理”,凝聚在诗意之中。以小见大,通过其塑造的诗意,让人如临其境,置身其中,这样感受就更加真切,以此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古诗词教育中,晓之以理,是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古诗词教育中提高思想道德的注意事项

(一)要善于观察历史,用辩证的观点去学习传统美德,要注意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思想道德。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其中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之心,但结合当时的社会来看这种忠君爱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时代性,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扬弃”。(二)要学会将传统融于现实,不拘泥于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直沉浸在古人的世界里,就会脱离实际,一切都变成空话,套话,对学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要将传统的思想道德与现代风貌的示例相结合,以此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传统思想道德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爱国的古诗词篇3

【摘要】古诗词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奠定了它在文化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古典文化悠久灿烂,古诗词便是古典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而我们课本中所选择的更是古典文化中的精品,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到的内涵更是丰富深刻,有利于对学生传输思想道德教育。本文通过对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古诗词的特点分析,讲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论述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

关键词 古诗词;古典文化;思想道德;高中教学

一、古诗词的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古诗词就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地发展,由诗经开始,经历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一步步演变,从而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最早出现的《诗经》,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将周代社会生活以诗歌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楚辞是一种心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赋是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专事铺叙,其内容有描绘宫殿城市和帝王生活,也有记述旅人旅行经历和怀才者的不遇之悲愤,也有描述大自然的禽兽草木;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古诗词的发展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无以为继,所以另辟新径,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显其瘦劲;元曲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剧曲与散曲,它大多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是一个种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我国的古诗词教育

我国一直都注重文学教育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古诗词教育,它更是古诗词教育的重中之重。古诗词教育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传承,其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古诗词也更加重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输形式。

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对于古诗词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要求上,过去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的背诵、掌握,现在却也也更加重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内涵。教材的改变,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古诗词与思想道德

古诗文中有关思想道德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典型的有品德言行、远大志向、爱国忧民等多方面内容。品德言行的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完善自我的重要因素。儒家思想中讲道德“修身”就是指的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就是修身立德的意思。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周敦颐先生“盛开于淤泥而不被污染,灌注于水而不显得妖媚”的清高,各人的“德”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方向。再然后就是远大志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小于个人,有大于国家。如心忧天下,乐民之乐的思想,如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抱负。另外的就是爱国忧民之心,心系国家,心存人民,崇尚正义。“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即使生命即将终结,却也不忘卫国;“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年老体弱,报国无望,唯有哀叹。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可见古诗词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

四、古诗词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的途径

对于从古诗词教育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需要把握好思想道德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教育途径有两种:

(一)以情感带动教育

古诗词中的情感,是学生与古诗词沟通交流的纽带。因此,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爱上古诗词,学会多角度欣赏古诗词,从而使学生和古诗词之间达到相互作用的效果。

首先,要从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感着手,使学生对古诗词心向往之。在讲授古诗词之前,可以先讲述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小故事,或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比如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可以从辛弃疾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来讲,也就是南宋时期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面对金国,毫无反抗之力,好不容易金国灭亡了,紧接着又是更为强大的蒙古国,可见时代的不眷顾。另外辛弃疾本身的经历,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汉人如何的被金人欺凌侮辱,于是,从小立志回复中原报国雪耻,突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正式讲课前的这段引人入胜的导入故事,极大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们自然会就会有更高的期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通过辛弃疾的爱国史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活生生的案例了。

(二)以道理使其通晓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古诗词中的道理启发学生。或许有人对此有疑问,古诗文重在抒情言志,哪有说理的意思,其实不然,古诗词中的“理”,凝聚在诗意之中。以小见大,通过其塑造的诗意,让人如临其境,置身其中,这样感受就更加真切,以此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古诗词教育中,晓之以理,是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古诗词教育中提高思想道德的注意事项

(一)要善于观察历史,用辩证的观点去学习传统美德,要注意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思想道德。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其中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之心,但结合当时的社会来看这种忠君爱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时代性,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扬弃”。

(二)要学会将传统融于现实,不拘泥于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直沉浸在古人的世界里,就会脱离实际,一切都变成空话,套话,对学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要将传统的思想道德与现代风貌的示例相结合,以此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传统思想道德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六、结语

总之,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将古诗词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我们所取得的就不只是高中语文教育的的成果,而是语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7

[2]朱光潜.诗论[M].北京出版社,2005

爱国的古诗词篇4

胡东光先生,香港诗词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副会长、中国当代诗书画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诗词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香港作家联会会员,同时担任华人饮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华人食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东方文学,多如天上烁烁繁星,虽各有不同同样璀璨夺目。其中,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其中最为明亮辉煌的,它贯穿了华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以独一无二的美学和雅俗融汇的内涵造成深远的影响。自“风、雅、颂”一直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历朝历代名家成就佳作无数,墨香词流芳百世。今日,胡东光先生也是千万个中国古典诗词爱好者中的一员,在他心,文学巨匠们的众多作构造出一片纯洁无暇的乐土,呈现着形形的美:或绮丽壮阔、恢弘大气,犹如浩瀚江洋;或温婉细腻、缜密精,仿佛幽静溪流;激发他的文思泉,於心潮澎湃时举肩落笔,将眼前的篇篇佳作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创作一种新的美。美文相伴的人生 若不熟悉胡东光先生的人,想必不会猜到,这位喜爱中国古典诗词、随时从浩如海的文学名作中把自己想要的作品信手拈来之人,不是大学的文科教授,而是一名服务轻工业部的专业人士。他随口而出的文学,是其终生醉心的爱好:“我成长在一个儒将之家,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文化修为颇深,所以直接影响了我的爱好。”回忆自己的童年,胡东光先生一直处於书香墨萦绕的环境中,形成了牢固的文学基础。九岁开始,他以写诗作为学习之的爱好。“当时我写好诗,父亲会帮我修改。”小学、中学,以及毕业後的军旅生活,退伍转业到轻工业部,胡东光先生的创作始终没有间断。岁月变迁、白云苍狗,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一直未减,且持续至今。也许,这麽多年的坚持,不仅是他对中国古典诗词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热爱,还有父子两代人之间共同喜好、相互关爱,传递的一种情愫――这种化大爱为无声的情愫,也是人们延续中华古典诗词、中华文明与道德源源不断的动力。由於工作关,现在的胡东光先生常住香港,也把自己多年的爱好带到香江。他以诗词为中介,诚交同好、广结善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过人的认识,且爱好以创作格律诗为主,题材涉及广泛内容、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严谨工整的律绝词曲,还是朗朗上口的白话新诗,甚至翻译过巧妙的英文诗歌,皆是其得心应手的一技之长。因此,胡东光先生得到香港文学界众多朋友的欢迎,成为香港诗词学会荣誉会长。他高兴说道,香港是一个文学创作比较自由的地方,能在当地发展文学事业、认识同好确是一件幸事:“香港诗词学会拥有在册会员五百多人,不在册会员也有五百多人,合计上千人,在香港文化团体中可能是人数最多的一个。”在一众同好中,胡东光先生与大家分享着中国古典诗词带来的欢乐,把乐趣最大化地对外播散。香港诗词学会举办过十多次诗词讲座,胡东光先生每年都会亲临现场,兴致勃勃上台讲课,他讲过诗词、诗学美学和诗学史。去年为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300年学会举办了国际研讨会,胡东光先生还觉得每人只有几分钟的发言不过瘾,因此又举行一次同主题的专门讲座,与一众同好畅所欲言、尽兴交流。此外,胡东光先生还加入香港作家联会等文艺团体,多次在香港、北京、广东、河南等地区、全国或全球的诗词大赛担任评委,以诗歌的艺术之美,装点着内地与香港日益密切的交流盛况。寻找经典的真谛 提到中国古诗词,相信不少人会都对古文生涩的词句感到陌生,其中的音律、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更让成长在使用白话文环境中的一代人无所适从,当今不少国人虽然能随口吟出几句古诗词,深究其中者是少之又少,因而使现代人对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不了解,甚至不久前,出现了内地小学把古诗“撤”出教材的现象。这个信息,无疑让胡东光先生等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感到无奈,因此在谈话中,他不止一次透露出希望当今教育界、文化界一类部门加强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心愿:“人们之所以不了解古诗词,是因为上个世纪国内有一段时间在文化宣传方面忽略了古典文化和传统审美的内容,直到近十几年才重新重视的。”多年前,胡东光先生已经发现了当代人越来越疏远中国古典诗词,因而总结自己多年研究诗词的成果,编写成书出版,为《东光话诗》:“我写这本书的意思,是希望劝告人们不要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扔掉,去崇拜一些比较浅薄的东西,学好古典文学不是复古保守吸收,而是经过消化、学习,把知识做到中西合璧,才能更好发展今天的文化。”虽不是杏坛教授、也不是高校学者,仅凭一腔热情,加上一份对爱好的执著,胡东光先生著书出版,尽己所能宣传中国古典诗词,仅是其中那种做学问的诚恳,足以让追求浅薄、纸醉金迷、碌碌无为的人感到汗颜;更是一剂强有力的强心药,让同样恪守中国古典文化的朋友们感到欢欣鼓舞。《东光话诗》分为两卷,上卷《东光诗话诗》收集了胡东光先生创作的五言律诗153首,细分“诗史”、“诗美”、“诗艺”、“诗思”四辑,为作者对历代名家名作之感悟。下卷《东光诗话》共有23篇文章,分析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等知识,值得醉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同好们用心研读。如下卷中,《译诗寻“味”》一文,以通俗易懂的说明,结合多项事例,提倡做学问的人要达到中西合璧的高度:“……中文诗与英文诗的妙处所在不同,文学特点不同,节奏不同,审美也不同。译诗不同於翻译文章,不仅要讲‘信、达、雅’,更为难的是要讲‘味’。”,文章中的“味”,不仅是中西文学的桥,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所在。胡东光先生解释道,诗词的美学,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所以不能过於直白,而需要重视心境和意境。就翻译而言,不少译者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只将不同的单词翻译成中文,拼凑成一句话便可,这样就会使作品传达出来的内涵减弱许多,从而导致读者感到生硬拗口又不解内涵。而对於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缺少“味”更意味着作品缺少生命,也是当代人不理解古诗词的因由。“中国古典的诗词一般不会直抒胸怀,而是借用景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是没有体会到词句间的关联,就难以体会到作品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无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例如先秦名篇《桃夭》开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作者希望以简练的语言,营造出桃花怒放的景象,先把读者引入如梦如幻的境界。然後接上“之子於归,宜其室家”,说明桃之美亦是佳人之美,因为升华主题,文中景美、人美、词美等几个层面的艺术,顿时呼之欲出。因此,浮躁的心,停留於表面的思想,是无法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美。胡东光先生指出,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艺术美与人格美、生命美的浑然一体,是读者用心品味、悉心体验才能掌握其中字词的节奏,进而了解作品传达出的意境,与自身思维产生共鸣,方能真正品味赏析诗词,从而提升自身艺术修养。而且,若诗词结合书法、国画,视觉的意境与审美浑然一体,更是精彩。不同风格的字体、篆刻、线条、着色等等,与同一首诗词搭配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懂得欣赏,可从中获得惊喜连连,丝毫不亚於观看一场高潮迭起的演出。 诗词的美,色调纷呈、五彩缤纷,若因当今的浮躁和功利而渐渐衰微,的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种难以挽救的损失。也看得出,今日胡东光先生等活跃在文坛的工作者,劳心劳力所做的贡献具有多麽重要的意义。不过,诗歌对於胡东光先生而言,始终是一个爱好,是其视为生活的一个角度,只需用心纯粹地喜爱、欣赏。他爱好广泛,经常旅等多种活动中获得灵感,进而再投入创作,如此缘於内心的爱好,是个人修身养性、怡情生活的妙方,也可以是利国利民,恪守传统文化的义举,其中意义,自然不需多言。

爱国的古诗词篇5

也许有些人会讲,古诗文离我们年代已久,学起来犹如一门外语那么难,也怀疑他存在的价值想弃之不学。这种想法没有深刻去领会古诗文的内涵及价值,从小学到大学,语文教材均编排有古诗文,他的实用价值也不可低估。古诗文引入教材,使我们学生更多的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单以《论语》中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乃至以后都有深远的含义,他将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准绳,启迪后人,我们不可不学。

优美的古诗文通过鉴赏,能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憧憬未来,走向世界。古诗文有些篇目流露出作者高尚的品德,如《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爱莲说》中作者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莲,花中君子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有的流露出作者的爱国精神,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辛弃疾《破阵子》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有的抒发远大的理想,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写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杜甫的……太多了,他们的精神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我们要学古诗文才知道。

学习古诗文的确难。由于年代已久,又因有些古诗文不用常用字,语言表达时概括性强,言简意丰,省略了一些内容,感到无从下手。

学习古诗文最关建的一步是了解文意,他比学习现代文多了一个环节――译文。如果不会译文,犹如伸手不见五指。下面粗略谈一谈怎样学习古诗文。

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的背景,正如人们所说的:“知其人则知其文”。

其次是要弄懂字词的意思,疏通字词,了解课文的内容,古诗的字词有以下特殊情况:(1)古今异义;古今字词意思有差异,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子(至少两个人),今义是男人的配偶,单指一个人。(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

再次是如何译文,译文时要注意:

(1)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不译,直接写。

(2)根据意思的表达要调整词语的位置。

(3)不译没有意义的词,如“夫大国,难测也”中“夫”用在句首,没有实在意义。

(4)古诗文语言比较精辟,省略了一些词,译文时要补上一些词才能表达清楚,省略的字词用括号注明。

(5)注意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子,如倒装句。

在学习中要打破文言文“直译的方法,能对照注释,调用已掌握的古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通过想象体会古诗文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并设身处地地与之产生共鸣,跨越时空,把自己融入其中,这样能理解古诗文,能学好古诗文。

经典的古诗文要熟读能诵,这既积累语言,又能为学其他篇目作铺垫。名人名句一定要记住。

爱国的古诗词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蓬勃掀起,转眼间近十年了。这次的新课程改革,它向传统教学提出挑战。无论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还是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管理体制,它都进行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它理所当然的走到改革前沿,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古诗词教学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优秀古诗文共240篇,其中小学必须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初中必须背诵80篇。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忽略了古诗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依旧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对古诗词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从而产生了一些古诗词教学上的误区。

误区一古诗词朗读与现代诗朗读一样腔调,混为一谈。

误区二重背诵而忽略赏析。

误区三采用填鸭式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四忽略现代意识对学生古诗词理解的影响。

误区五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这些误区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享受不到学习乐趣,就会慢慢对古诗词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可见这些教学误区贻害非浅呀,必须想办法攻克它们!因此,我针对这些误区,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和尝试。

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

二、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常识,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

古诗分为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以唐朝出现格律诗来划分。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都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声序排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诗词的节奏划分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为12或21。而现代诗为自由诗,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诗的划分)。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了解这些古诗词常识,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在课堂上闹出古诗词朗读和现代诗朗读同一个腔调的笑话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音乐美。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既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现实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时代依托整个作品来领悟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来进行品味意境。同时要把握主人公的处境,做到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五、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六、利用古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哪个少女不怀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早恋现象皆皆是!君不见校园内外一对对小情侣旁若无人的唧唧我我,更有甚者怀孕几个月居然不知道。出现这样的早恋现象,除了家长和学生的原因外,生物教师、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李清照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经中《关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兼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情感教育资源,在古诗词教学赏析中可以趁机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将来美好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爱国的古诗词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唐诗 语文素质 人文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蕴涵的价值

1.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富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2.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4)结构美。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还应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了解一下诗歌的构思结构特点。古典诗歌的构思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叙述故事情节的构思方法(《木兰辞》),写景抒情或怀古抒情的构思方法(《钱塘湖春行》《赤壁》),以幻想结合现实的构思(《雁门太守行》)等等。除此之外,托物言志、情境交融等抒情方式,想象、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拟人、对比、双关、夸张都是修辞手段的有效运用,使得古诗结构与意境更加丰富。所有这些在古诗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应向学生加以传授,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艺术结构与思想意境。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1.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2.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使其认识到古典诗词的存在价值及其所能产生的影响,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涛.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9).

爱国的古诗词篇8

一、趣味式欣赏

趣味,就是让学生为美而陶醉,为美而震撼。

1.引领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诗眼”、点睛之笔去欣赏

抓住了“诗眼”,即抓住了“纲”,“纲”举了,“目”便张了,自然不需去字字讲、句句讲。如: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指导学生去感悟“闹”“绿”的妙处,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样整首诗的意韵、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2.引领学生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具体情境,实现情感迁移,意念迁移,进而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3.引领学生感悟比喻的精妙之处

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感悟比喻的生动形象。

二、应用式欣赏

学生感悟到古诗词浓浓的美后,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大显

身手。

1.举办古诗词诵读沙龙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再让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演绎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2.让学生诗画互配

(1)让学生为名画配名诗

画配诗,既能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如:宋代名画家郑南的《》图,让学生配上咏的诗句;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可配上柳宗元的诗《江雪》。

(2)让学生自己为诗词配画

学生欣赏了古诗词后,为诗附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或许涂一抹云霞,或许勾一泓清溪,或许描三两青峰,那都是学生欣赏的收获,是一种美的放大与提升。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配诗

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四季景色、山水树木、花鸟虫鱼的诗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吟诵相关的诗词。如:见时吟诵《咏菊》《赠刘景文》;赏月时,吟诵《静夜思》《春江花月夜》。学生见识多了,积累厚实了,则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引得他们“诗兴大发”,久而久之,学生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4)作文中主动运用诗句

鼓励学生作文时引用相关诗句,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成就感,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

三、表演式欣赏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唱古诗、随音乐舞蹈,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学校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古诗韵氛围: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古诗词“雕塑”――花园里、橱窗中、教室内都呈现着斑斓的古诗词;走进校园,你会听到悦耳的童声古诗词歌曲演唱――学校的铃声就是童声古诗歌曲演唱。其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古诗词朗读比赛,师生古诗词绘画比赛等等。再者,让古诗词欣赏切切实实走进教材,音乐课唱古诗词歌曲;美术课给古诗词配画;各科课堂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词。

总之,指导小学生欣赏背诵古诗词,无论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让古诗词欣赏、背诵成为他们的乐趣,让他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上一篇:乡愁席慕容范文 下一篇:老师真伟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