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文章范文

时间:2023-11-11 18:38:08

课外阅读文章

课外阅读文章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111-0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赖瑞云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新华出版社,2002.

课外阅读文章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如果能指导学生对作品的某一具体内容或语言片断进行的发散性观照,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也会对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达到了两全齐美的目的。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赖瑞云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华出版社

课外阅读文章篇3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高中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还需要给学生传授一些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有浏览法和精读法,这些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浏览法是对阅读材料不是逐字逐句读,而是快速地阅读全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直接跳过,只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大意和作者的观点。精读法就是抓住文章中重点的词句和段落,对文章进行精心的阅读欣赏,这样就可以从作者的作品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学思想。例如:平时让学生阅读新闻、小说、故事等体裁的文章时,一般采用浏览法,读这类的文章,只需对文章内容大体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时,一般采用精读的方法,要边读边想,反复的读,可以理清情节,可以欣赏作者的语言和写作方法。

课外阅读文章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0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61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重视情感体验并形成语感,积累经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阅读并形成初步理解、鉴赏文学的能力。五、六年级高段阅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等资源开展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完成巨大的课外阅读任务?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外储内化”不可缺少。下面笔者就对“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进行阐述。

一、“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自主学习外储内化”是讨论个体认知机制或心理机能形成的问题,是新外部活动方式和主体原有图式实现融合、协调,以此内化成新心理活动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能力习得的过程。语文课外阅读自主学习外储内化能力培养要结合阅读方式的练习,有计划、目的地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己学会构建课外阅读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可分成三大目标,即远期、中期、近期。远期目标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所要达到的数量与质量;中期则是每个学期对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做明显的要求;近期目标是眼前阅读的具体目标。如果阅读目标中包含了远期目标,那么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其效果也会更好。

因此,要从整体目标着手,让学生有完整的阅读流程、方法,有利于完成任务。同时,在根据计划开展阅读中教师还要去引导学生,不断督促他们优化自己的阅读行为。例如,在阅读中要求理解并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知识,提升阅读效率,但有时为提升效率、积累语言就要对所积累的语言进行分类,但这原来在计划中是没有的,因此要对原计划进行补充。

(二)在阅读中提升自我检验、调节的水平

积累语言,优化写法是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所以提升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主体意识水平要包括学生在语言优化写法中的自我检验、调节等。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可设计与阅读有关的提问卡,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自我提问,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开始阅读前,先根据提问卡做好准备:①思考阅读时所做的每一件事,②当阅读中遇到问题要怎么处理?③最不擅长阅读哪类文章?原因是什么?④为了更好地读书,你要怎么做?

第二,在阅读时根据提问卡自我提问,进一步阅读文章,提升阅读效率:①你认为哪些部分可以略读?哪些部分要精读?②哪些内容可以摘抄?③哪些写法可以为自己所用?

第三,阅读之后再根据提问卡自我提问,开展反思:①在阅读时你选用的是什么阅读方法?如何判断的?②在阅读中你常常会犯下什么错误?如何改进?

这样训练不单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去理解,提升知识积累,优化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外储内化的阅读指导模式设计――以《草船借箭》为例

(一)有目标的选择

学习任务:根据课内的单元学习,重点说明材料提取课外阅读学习的根本要求;根据单元具体学习要求明确课外阅读的课文数量范围;拟定个人单元课外阅读学习计划,小组交流质疑、修订。《草船借箭》在学习属于重点学习的内容,因此要对其展开详细的计划。

学法指导:根据教材精学课文学习重点,归纳单元学习重点及学习方法要求。选定阅读篇目:用内容、阅读方法、时间、学习预期结果几大要素来拟定学习计划。例如,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草船借箭》的拓展内容――《三国演义》,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阅读分析

学习任务:将计划规定文章分成三大类:指导单元阅读知识性的文章、你最喜欢的文章、需要重点阅读的文章。采用默读式方法,把规定的所有文章先进行浏览,选定重点阅读文章、语段;对重点的课文、语段进行细读,完成语句理解、内容把握或是情感领会等作业的训练;运用多向思维法,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提出问题。

学法指导:根据计划明确学习要求,选定要细读的文章及语段。提出语言学习及思考问题作业的要求。《草船借箭》中部分内容是可以进行细读的,如针对“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这一段,细细推敲文章的内容。

(三)编码储存

学生任务:整理自学过程中的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储存、统计字数。将作业练习文字提交,在课堂中集中、重点交流并提出作业的建议。

学法指导:根据储存文字内容,拟定分类标准。对各类信息进行储存,选择有用的信息资料,根据个人喜爱收集有价值的内容,整理阅读《草船借箭》后,写一些心得体会的作业。

(四)提取运用

学生任务:自由组织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小组的主题活动会。全班要以组织1-2次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交流评比活动、个人课外阅读成果需求活动等。

学法指导:提供阅读成果展需求活动多种的形式与资料,由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沙龙会、电脑小报、表演文艺活动、主题班会等。《草船借箭》可以采用表演文艺活动的形式开展,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五)反思总结

学习任务:分类整理总结学习的成果,反思总结学期学习方法并形成文字。

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一个学期课外阅读经验,由语文阅读、信息处理、个性发展、学习成果等方面归纳、总结基本的规律,写体会文章。用理解语音去分析结构层次,概括要点,准确、敏捷概括并评价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用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心理承受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等要素,反思并分析自己的成长。

三、结语

课外阅读文章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前预习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要求方面,《新课标》中提到:“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五级)。”为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教学补充各类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适当的阅读策略,这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课文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英语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自学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障碍。(2)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4)划出疑难点,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交给科代表,再由科代表统一上交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听课的目的性更明确,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从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阅读能力,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堂和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五级)。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所选读物要有趣味性,内容要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要多种多样,语言要质朴生动,引人入胜,让学生寓学习于消遣之中,轻松愉快。例如:我推荐学生读《英语同步阅读训练》、《时代英语报》。它们的特点是:和教材紧密配套,生词量少,学生容易看懂,便于初学者阅读,短文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种多样,题材广泛,故事幽默,趣味性极强,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我要求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坚持和课本同步地认真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习题,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从而使学生增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词汇量,熟练了阅读技巧,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刚开始,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我都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1)要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2)阅读时要默读,默读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3)不要用笔指点着助读,这样会影响速度。(4)避免“回视”现象。在阅读时,眼睛时常往回看,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5)要养成快速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时,眼球快速向前移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眼与脑协调作用,边阅读,边思考,迅速对文章作出反应,将逐字逐句阅读训练变为扫面阅读。(6)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应继续读下去,在上下文中理解生词的含义。通过长期的训练,我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他们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四、掌握阅读策略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做英语阅读理解题也不例外。要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应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策略。

1.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寻找答案。对于比较熟悉的材料,可以先看文章后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直接寻找答案。特别是图表、广告类试题,在解答此类题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了解每一个细节,只需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所需的信息即可,对问题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不必过多思考。这样做,既可以抓住关键内容,又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2.通读全文,掌握全文大意。用扫描法快速通读全文一遍,边阅读边用脑思考,领会全文主旨大意,通篇思考,整体理解。

3.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领会文章的观点。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每段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因为不少文章一开头就展示主题,而结尾通常是结论或表达的是作者的态度、意图等,若忽视了这些,就会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若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段落里的主题句,就会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4.巧妙的猜词能力。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根据文章大意,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或构词法尽量准确地判断个别生词的含义。例如:He doesn’t know Richard hates studying and spends much time in playing,Now he is interested in fishing and sometimes cuts classes. So he failed in the exams.通过上下文,就不难猜出“cut classes” 一词是“逃学”的意思。又如:We could see the fog thicken as we went along. thick 加后缀 -en 由形容词变成了动词。

5.掌握表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对于那些深层含义理解题,则应在通篇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复读文章,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分析推断能力,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透过表面挖掘隐含的意思,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善于挖掘文章的隐含意思是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重要一环。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阅读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提高。但只要我们重视,不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训练,广大学生就一定能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打好一个良好的阅读基础,将非常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仁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3).

[3]夏安平.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6).

课外阅读文章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初中英语

阅读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发展加快,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量急剧增加,而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积极拓展英语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英语学习中有效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完成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针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指导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初,“兴趣”恰恰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教师不妨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笑话、资讯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我们向学生推荐一些小说,《老人与海》、《汤姆索亚历险记》、《威尼斯商人》、《百万英镑》、《美女与野兽》等, 还有一些简单的英语杂志如《英语广场》、《疯狂英语》、《英语画报》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时的信心,从而使其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之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另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会觉得没有时间阅读。因此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初期,每天给出课内的部分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指定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同时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同学掌握了解阅读微技巧。学生的阅读习惯初步养成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减少课内所用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的零碎的时间去阅读。根据这些时间的长短决定阅读文章的长度。

(二)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

1、词汇的处理。

我们针对学生词汇贫乏现象,努力帮助学生从构词法、英语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近义、反义词等方面扩展词汇,鼓励学生对词进行联想。因为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词汇不够,事实上是因为那些已学过的词汇就象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我们常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语境,将已学过的词汇串起来,进一步激活已记住词汇信息,为阅读扫清障碍。 交际法理论奠基人J. R. Firth曾经说过,每个单词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都是一个不同的单词。,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或影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词要借助工具书,查清词的意义、用法,必要的时候还要把这些词摘录下来。一些专有名词一般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时学生可以跳过去不管它们的意义,有的词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其意义的。而猜词的能力也是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

2、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同学在阅读时,思路无法连贯,文章这的单词、句子似乎都看懂,但对通篇文章却又茫然。这主要是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不知如何抓住文章的要旨,对文章提供的信息的理解支离破碎。我们可以预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运用以下不同的阅读策略。

a) 运用查读策略,让学生关注具体的文章细节,。

b) 运用跳读策略,让学生根据问题搜索相关信息,。

c) 运用细读策略,发展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首尾段落和各段落的主题句。对于不同的文章,阅读的详略程度应不同。对于很简单的、纯粹是为了娱乐、放松而读的文章或者偶尔碰到太难的文章就应该略读(即run through)以了解大意。对于难度适中、观点新颖或句式多样等的文章就要精读(即pore through)。

(三)指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档案,体验成功阅读的喜悦

我们知道建立课外阅读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能反映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态度,也能反映出他们在阅读中运用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比如在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中的课外阅读档案时,我们对学生介绍什么是英语阅读档案;实施阅读档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档案整理归档,使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档案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填写课外阅读情况评价表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行为的反思,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另外,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则能体现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个性风格,以及在学习和其它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在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以肯定与赞赏为主,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己成长中喜悦,又能增加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建立的阅读档案中,包括优美词句的摘抄、每周填写的课外阅读情况评价表、及阅读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班级展示、交流、评奖,使学生从“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并能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得到启示,要想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有指导性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高考英语阅读成绩。本人将坚持这一做法,不断总结完善,让更多的学生乐在其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让他们成为学而不厌的终身学习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课程标准》

课外阅读文章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逻辑水平,这些都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小学语文教育者应该努力规避阅读教学走形式、低效率的弊病,使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以往的阅读课上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字词与语法方面,不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思想情感,使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准备相关素材,为他们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这篇文章,教师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准备一些春雨及雨中景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春雨飘洒、万物萌动的情境,或者下雨时带领学生一起看雨,增加学生的体验。这样,学生将对雨中万物的色彩产生形象的认识,更有兴趣品读文章中的描写内容,理解层次会随着情境的创设而提升,从而起到强化阅读效果的作用。

二、通过文章诵读培养学生阅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情感较为真挚丰富,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诵读时,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质量。一方面,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教师对文章的情感分析比较透彻,朗读时就要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朗读时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语调、情绪的把握,还要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例如,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教师要通过对语调和情绪的把控表达对伟人的崇敬,充分展现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激起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心。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主朗读,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反复诵读,并对文中的美妙之处仔细品味。

三、利用课堂提问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减少学生对固定答案的依赖,在阅读中必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问这一有效工具。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文章《植物妈妈有办法》,文章语言生动活泼,且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如让学生通过阅读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描绘苍耳的外形,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植物形态。再留下课后问题:除了文中的植物外,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兴趣高涨,通过资料查找、寻求家长帮助等方式获得了答案,如松子是靠小松鼠储存粮食进行种子传播的,柳树则是靠柳絮飞扬传播种子的,等等。应用提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想象能力得到锻炼,继而更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四、提倡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阅读教育要注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理解起来并不困难的文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基本理解,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彼此交流阅读体会,对不解的地方进行探讨,共同找出文中最有阅读价值的段落,最后进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注意适时引导,防止学生思维出现偏差。以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小组交流阅读体验。有的学生表达出对主人公阮恒的尊敬,有的学生则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有的学生立志要以阮恒为榜样,尽全力帮助他人。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情感得到升华,从合作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到自读自悟的乐趣,进而更加自主地开展阅读活动。

五、重视课外阅读,强化课堂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起到巩固课堂阅读知识的作用。教师要正视语文教材文章数量有限的问题,学生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辅助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了强化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例如,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和理解水平的阅读素材,如彩绘版《我看见的世界》、注音版《八十天环球旅行》、少儿彩图注音版《秘密花园》等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实现课外阅读计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或者以书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阅读感受。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做好学习时间表的规划。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接触到的阅读素材更加丰富多彩,对阅读的兴趣和体验感随之提高。学生会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从而强化了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作用不言自明,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有效性的方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已经逐渐展露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要顺应趋势,利用好兴趣激励法、课堂提问教学法、拓展课外阅读法等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3]刘玉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课外阅读文章篇8

一、民族地区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问题现状分析

1.民族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方式单一

在推行藏语教学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展“三语”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藏语水平。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推行“三语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藏语水平,反而可能冲击汉语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本校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一节阅读课上完之后,总是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的阅读方式太单一,很多学生习惯朗读或小声读文章,这样必然导致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读群文材料上,而减少了思考的时间。比如,我校在一次《群文阅读中的对比》的群文阅读课中,教师出示了一组阅读材料,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比较每个故事的共同之处和差异。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基本上是小声地、慢慢地把文章全部读完之后,再去思考问题,没有带着问题去浏览文章的习惯,更或者说是没有浏览文章的能力。学生没有掌握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文章的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文章的能力也很差,导致群文阅读教学举步维艰。

2.阅读书籍匮乏

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有充足的阅读书籍。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学校根本就没有像城市学校那样的学习环境,更别说图书馆了,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加上农村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把语文书、数学书上的知识弄懂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多读什么课外书。经过调查,本校一年读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0%。这就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上没有课外书籍。

3.学生阅读习惯差,缺少指导

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学生不会读。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读书可以丰富知识,而缺乏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鼓励,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正确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批注阅读5种基本读书的方法。

2.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每期都编排了一组群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另外,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是写人类的、写景类的、写事类的,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群文阅读资源。

3.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上好读物介绍课

要经常给学生上读物介绍课,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理化、生物、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希望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例如,结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落叶》等课文,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常识、自然等课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于一体。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开阔视野,增知启智,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2)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3)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

上一篇:我得到了启示范文 下一篇:走进初三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