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30 08:45:57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1

一、工作总结:

1.严格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的把关,杜绝浪费及不正常的开支。

2.按规定认真收取营业款, 核对无误后除备留日常费用开支款和自采款外, 余款在每天上午十点以前存入公司指定账户, 同时与总部出纳进行核实。

3.严格保证现金的安全,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防止收付差错。对收入和付出的现金及支票都会双重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4.严格执行借款手续,按时催收各专柜的租金和水电费及其他有关费用及时按时与借款人结算借款金额,按相关规定和流程结清前一天的借款, 并掌管保险柜、保管有关印章和空白收据及发票。

5.坚持以财务的规章制度为准,严格审核(凭证上必须有经手人及相关领导的签字才能给予支付),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

6.根据总部会计提供的依据,确认无误后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

7.坚持每日进行库存现金盘点,严格保证现金的安全,防止收付差错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每天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

8.配合主管会计做好各种账务处理,保守公司秘密,每天下班终前向主管会计报送现金日记账和相关附表的报表。

9.做好凭证、账簿和有关业务记录的保管与移交工作。

二、2017年的工作计划

1.吸取14年遗憾与不足及收获的经验,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

2.严格执行本职岗位工作制度,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

3.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

4.加强与上级领导沟通,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以上是我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我的2017年将在充实、喜悦、收获中度过。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工资薪金;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MATLAB

中图分类号:F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107-05

一、引言

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关系到育人质量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关切。高校作为教职工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人,一方面必须贯彻国家税法规定,加强校内工资薪金管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有责任为教职工做好纳税筹划,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在于节税,MATLAB软件作为现代科学及管理方面的重要工具之一,将其面向教职工整体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编程,能够客观量化各种筹划方案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以节税效益为导向的个税筹划目标,对评估纳税筹划方案以及优化工资薪金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高校工资薪金的基本类别(见图1)

(一)按月固定发放的财政工资

按月固定发放的财政工资是指按照国家工资制度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核定的工资,每月由财政部门统一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职工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中。根据税法规定,应计入每月工资薪金所得。

(二)按月发放的校内各类津贴、补贴

按月发放的校内各类津贴、补贴是指学校自主规定并每月发放的岗位津贴(含职务津贴)、课时津贴、出勤补贴等人员支出。根据税法规定,应计入每月工资薪金所得。

(三)各类嘉奖

各类嘉奖是指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对某方面工作或某一段时间的工作给予的嘉奖。如年度绩效考核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根据税法规定,各类嘉奖视其发放的方式,如果在年终一次性集中发放,可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如果各类嘉奖单独在不同月份发放或者分期发放,则发放数应计入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

教职工个人在岗位工作之外由于独立劳动或技术发明创造取得的收入,如:科研劳务费、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由于其任职所在高校可能不作为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人;或者虽然是在岗位工作之内取得的收入,但相对于教职工整体和取得收入的时间不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在本文纳税筹划中不作为分析对象。

三、个税筹划目标

(一)个税总额的绝对最小化

即针对每个教职工个体设计个性化的各类嘉奖发放方式,使得个人年度个税总额最小化,进而实现全体教职工年度个税总额的绝对最小化。由于教职工人数众多,且协调各类嘉奖的发放方式可能涉及不同校内部门,因此该目标的实施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可行性较小。

(二)个税总额的相对最小化

对所有教职工确定一个统一的嘉奖分配比例,一部分嘉奖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实行一次性集中发放;另一部分嘉奖递延至次年实行按月发放,并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这样兼顾了节税目标和个税代扣代缴工作的日常管理,笔者认为该筹划目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个税筹划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用足税法规定的减除项目。根据税法相关规定,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等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缴个人所得税。另外,在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内,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和单位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税前扣除。所以,高校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将教师工资中免税津贴、补助以及“四金”单独核算,尽量提高工资薪金中免税部分的比重,减少计税工资薪金的发放金额。二是可以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减实现节税。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三是可以合法利用纳税人身份避税。近年来高校为提高竞争力从海外引进了大量外籍高层次人才,同时,也有部分教职工取得了外籍身份。根据规定,外籍人员的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由2 000元调整为3 500元的同时,还将附加减除费用由2 800元调整为1 300元。也就是说,可以享受附加减除费用的外籍人员费用扣除的总额保持在4 800元,仍高于本国纳税人。因此,对于外籍专家或外籍教职工应当执行4 800元的工资薪金费用减除标准。

(二)工资薪金所得均匀分摊法

新税法将工资、薪金的扣除标准调整为3 500元,同时将原来的9级超额累进制税率调整为7级,应纳税所得额越大,其适用的税率越高,这为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相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非常均衡的纳税人而言,工资薪金所得极不均匀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就较重。此时,缩小税基和适用低税率的策略就成了筹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考虑优化薪资支付方式,将各期工资薪金所得进行均匀合理“拆分”,将较高月份与较低月份的工资进行平均,从而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

(三)补贴收入费用化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凡是以现金形式发放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的,视为工资薪金所得,计入计税基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单位正常费用开支,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笔者建议高校取消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等形式的补贴发放,由纳税人以实际、合法、有效的发票据实列支,实报实销,以免误认为补贴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避税的效果。

(四)提高教职工公共福利支出

高校可以采用非货币支付的办法提高教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免费为教职工提供宿舍(公寓);免费提供交通便利;提供教职工免费用餐等等。一方面高校替教职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可以增强师资队伍凝聚力,提高人才吸引力;另一方面教职工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部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高校和教职工个人双受益。

(五)合理使用年终一次性奖金

教职工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按月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形成的应纳个税(以下简称工资薪金税);二是由各类嘉奖构成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所得形成的应纳个税(以下简称奖金税)。由于工资薪金税和奖金税在计税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而各类嘉奖的发放方式决定了工资薪金水平和年终一次性奖金水平,故可以通过分析确定各类嘉奖发放的最优方式,实现个税筹划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筹划年终一次性奖金时应该充分考虑税收收益,虽然年终奖先除以12再确定适用税率,但是只扣除了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实际上只有1个月适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在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七级含税收入中各存在一个回避区间(见表1),当年终奖金收入处于这些回避区间内时,增加的年终一次性奖金还不足以缴纳需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如果年终奖金发放额处于这些回避区间内,可将超过的部分下一年度发放或暂停发放。

五、个税筹划计量模型

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一方面需要在税法的框架内对筹划策略进行细致的定性分析,为实现筹划目标提供基本的避税思路;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定量分析手段将各种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量化建模,进行优化设计和效果评估,以便于择优而用。本文构造了一组教职工一个自然年度内取得的工资薪金面板数据(见表2),使用MATLAB软件建立纳税筹划计量模型(见表3),对纳税筹划方案的计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根据税法规定建立如下个税计算模型,并转化为求目标函数TT的最小值:

该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运用MATLAB,根据模型和约束条件,计算其他嘉奖中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比例和业绩考核中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比例(年终奖金均为合并后一次性发放)对总体个税的影响。令X和Y分别在闭区间[0,1](即0%~100%)上变动,变动步长为(即1%),因此分别对X和Y向量进行赋值。由于X和Y的取值组合有101*101种可能,因此,TT可定义为维度是101*101的矩阵,并且以特定Xm和Yn组合下,函数PG+PJ的值,对TT(m,n)进行赋值。当X和Y分别完成比例变动,全年个税总额矩阵TT也就完成了赋 值。求目标函数TT的最小值,可用MATLAB函数min(min(TT))求解。

在MATLAB的模型编程过程中,使用条件语句,可针对具体的(x,y)组合自动判定适用的工资薪金所得个税适用税率、奖金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等参数。使用嵌套的循环语句,可逐个计算每个教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税和一次性奖金所得税。

六、个税筹划数据分析

学校薪资发放管理方式的不同对纳税筹划有重要影响。基于假设数据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嘉奖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核定和发放

MATLAB将计量模型编程并运算分析后,以全年个税总额为因变量,以业绩奖励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和其他奖励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为两个独立的自变量,生成全年个税总额变化分析三维图(见图2)。

三维空间(图2)图像中的每一个点代表了在不同薪资发放方式下,全体教职工全年个人所得税总额。图中以B1、B2、B3、B4标示出了常规薪资发放组合方式对应的个税总额,而B5标示出了个税总额最小值点对应的薪资发放组合(见表4)。

以上不同薪资发放组合方式下的全年个税分析表(表4)与全年个税变化分析三维图(图2)相对应,其中三维空间中网面上的每一个点,代表着一个特定的 (X,Y)组合所对应的TT值。由图表分析可知,筹划方案5(B5点)对应的应纳个税总额最少。这是因为这种计税方式最大限度地用足了工资薪金所得的3 500元费用减除额度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税率计征方法,尽可能使得大多数教职工工资税税率和奖金税税率保持相当,避免了当一个税目的收入较高、税率较大带动整体税额的快速增长。因此筹划方案5为最优,个税筹划的效果最佳。

从实现方式来说,如执行筹划方案5,则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时,业绩考核奖励主管部门将每个教职工33%的业绩奖励以及其他嘉奖主管部门将每个教职工15%的其他嘉奖合并后一次性发放,并按奖金税计税,而每个教职工剩余的67%的业绩奖励和85%的其他嘉奖可递延至次年,平均到12个月份发放,与各月的财政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课时津贴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在次年工资薪金不变的前提下,教职工整体全年个税实现最小值。

(二)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嘉奖由财务部门合并后统一发放

在此方式下,MATLAB将各类嘉奖总额(其他嘉奖和业绩奖励之和)视为一个整体的筹划对象,以全年个税总额为因变量,以各类嘉奖总额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为自变量,生成二维的全年个税总额变化分析图(见图3)。

即当每人校内各类嘉奖总额的69%计入工资薪金所得,31%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所得时,全年个税总额达到最小值,即49 981.56元。实现方式为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时,将每名教职工各类嘉奖总额的31%在年终一次性发放,并按奖金税计税。而每名教职工剩余的69%嘉奖递延至下一年度,平均到12个月份发放,与各月的财政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课时津贴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在次年工资薪金不变的前提下,教职工整体全年个税实现最小值。

七、结论

1.高校工资薪金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不同的工资薪金管理会导致个税差异的巨大变化。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校内一部分工资薪金的灵活性,合理利用年终一次性奖金进行节税。由于一次性奖金一年只能使用一次,在筹划时要注意确定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数额应与当月工资薪金相协调,一般情况下,个人月工资薪金的税率与年终奖的税率一致时,工资薪金个税税负最轻。在对教职工整体纳税筹划时,则必须通过数据分析对工资税总额和奖金税总额进行综合平衡。

2.各项个税筹划策略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政策性有利因素应当用足,尽可能地降低每个教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其他策略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其中最优个税筹划方案不仅要追求个税税负的最小化,同时还要注意方案的可操作性。首先,如采用年终一次性奖金节税,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额应当尽量避免位于表1的回避区间内;其次,奖金递延发放部分应尽可能平均分摊到多个月份,最大程度地降低各月工资薪金的增长额;最后,纳税筹划的受益对象是教职工整体,而不是个人。实际中,由于高校教职工人数众多,工资薪金级别相差较大,纳税筹划后可能会有整体税额明显下降,但少数教职工的个税上升的情况。

3.利用MATLAB平台开展个税筹划具有精确、直观、灵活等特性。个税筹划是一类原则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活动,其服务的对象量大面广,个体差异较大,如何设计不同的筹划方案并择其最优是关键。除了用足有利的政策性因素外,必然要引入数据分析手段,将个税筹划活动模型化和数量化,以数据为依据评价筹划方案的优劣。MATLAB对数据的快速灵活处理和漂亮直观的图形界面,可以发掘个税筹划的最佳途径。

4.应当注意个税筹划方案的动态调整。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比较稳定,但每年都会由于岗位、职称等变化导致工资薪金变化,因此,纳税筹划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当一劳永逸,当工资薪金基本情况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当适时对个税筹划模型进行数据调整并重新计算,进而保持筹划方案的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玉勋.工资薪金和年终奖年度纳税筹划研究[J].会计之友,2013(13).

[2] 曾芝红.高校个税税收筹划探讨[J].会计之友,2013(9).

[3] 赵丽娟.基于扣除标准提高下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商业会计,2011(28).

[4] 朱会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务筹划探析[J].财会通讯,2011(26).

[5] 刘昊天.探讨MATLAB结合EXCEL在财务管理建模中的一个综合运用[J].现代商业,2011(29).

[6] 吴卫国.基于MATLAB的优化设计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 纳税筹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工薪族个人收入稳步增长。当个人薪酬超过一定金额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年终奖也是需纳入薪酬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年终奖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如何进行年终奖的纳税筹划?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开展纳税筹划,既能积极纳税、又能减轻实际税负成为大家关注的课题。本文举例讲解了年终奖的计税方法,并就如何正确开展年终奖的纳税筹划进行了探讨。

全年一次性奖金(以下简称年终奖)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实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之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自2011年9月1日起个税新政颁布后,执行新的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和新个税税率。

一、计税办法

第一,取得年终奖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的,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3500-月工资)] ×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3500-月工资)除以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例,小王12月工资3000元,取得年终奖20000元,则:⑴由[20000-(3500-3000)]÷12=1625元,确定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⑵应纳税额=[20000-(3500-3000)] ×10%-105=57.5元。

第二,取得年终奖当月工资高于或等于超过3500元的,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除以12个月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例,小张12月工资3500元,取得年终奖18000元,则:⑴由18000÷12=1500元,确定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⑵应纳税额=18000×3%=540元,税后所得为17460元。

二、年终奖的税收筹划

接上例,如果小张取得年终奖18001元,则:⑴由18001÷12=1500.1元,确定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⑵应纳税额=18001×10%-105=1695.1元,税后所得为16305.9元。比发18000元的年终奖实际少收1154.1元(17460-16305.9=1154.1)。即年终奖数额超过一个临界点(18000元)时,对应的税率提高一档(本例从3%提高到10%),随之纳税额相应大幅增加。

而最极端的情况,是年终奖960000元和960001元的情况,由于960001元意味着将对应最高级也就是45%的税率,960000元对应税率则是35%,结果,1元之差税后所得反而减少87999.45元。

不过,这种情况在奖金增加幅度大到一定数额(或称“平衡点”)时又会消失,重新回到奖金增加的幅度大于纳税额提高的幅度的状态,即多发奖金税后也能多得。

比如,如果年终奖发放19283.33元, 则:⑴由19283.33÷12=1606.9元,确定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⑵应纳税额=19283.33×10%-105=1823.33元,税后所得为17460元。相比18000元,多发1283.33元,增加税额1283.33元。因此,一旦年终奖发放大于19283.33元,则可呈现多发多得的情形,随后则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循环。

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税法对个人取得年终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特殊规定,即纳税人取得全终奖,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同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而计算年终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时速算扣除数只允许扣除一次,实际上相当于年终奖只有1/12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其他部分都适用全额累进税率。而速算扣除数是根据税率表计算出来的,不同的税率表可以计算出不同的速算扣除数,因此不同的速算扣除数是与其相对应的税率表配套使用的。当年终奖金以其除以12的商数来确定税率时,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税率表中的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此时速算扣除数就需要重新计算,而不能再沿用根据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计算出来的速算扣除数。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此颇有争议,但在国家新政未出台前,做好年终奖的税收筹划更为现实。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要注意避开“”。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7档,因此每个临界点与平衡点之间形成了6个。分别为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纳税时间 企业所得税 纳税筹划 筹划方案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概述

(一)企业所得税的含义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取得的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课征的一种税。

(二)纳税筹划的内涵

纳税筹划是指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自己的纳税事务进行的系统安排。它与避税、偷税、漏税等行为相比具有本质差别。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存在的误区

1.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少缴税

2.纳税筹划的方法是钻税法的漏洞

(四)走出纳税筹划误区的对策

根据纳税筹划的内涵,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达到其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筹划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纳税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法。

二、合理安排纳税时间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延期纳税

在合法的情况下,企业应尽量延期纳税。纳税人延期缴纳本期税款就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可以使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生收益,获得更多的所得,也相当于节减了税款。

所得税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要推迟所得税纳税期,一方面要设法推迟收入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尽量提前税前扣除项目的列支。具体方法有:

1.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

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以发出商品并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为依据的。如果销售发生在月末或年末,企业可以试图延缓销售至次月或次年。企业当然不能为了自己推迟纳税而让客户推迟购买时间,这有可能失去一大批客户;同时,企业也不能为推迟纳税而推迟收款,这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但企业可以先发出商品,只是要推迟结转商品发出时间,而收款时以“预收账款”处理即可。

2.推迟分期付款销售的实现

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合同约定收款日期与具体实际收款日期可以不一样。企业经过策划,可以很容易做到既及时回笼资金,又推迟收入的实现。

3.推迟长期工程收入的实现

长期工程如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这里完工进度与完成的工作量是由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决定的,因而在收入的实现时间上,企业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可以尽量推迟收入实现。

(二)合理选择纳税年度

1.恰当选择享受税收优惠的第一个年度

企业所得税的一些定期优惠政策是从企业取得生产经营所得的年度开始计算的,如果企业从年度中间甚至年底开始生产经营,则该年度将作为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第一年。由于该年度的生产经营所得非常少,因此,企业是否享受减免税政策意义并不是很大。此时,企业就应当恰当选择享受税收优惠的第一个年度,适当提前或者推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日期。

[筹划案例]:某公司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7条的规定,可以享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该公司原计划于2008年11月份开始生产经营,当年预计会有亏损,从2009年度至2014年度,每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800万元、1200万元和1800万元。请计算从2008年度到2014年度,该公司应当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并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筹划方案]:该企业从2008年度开始生产经营,应当计算享受税收优惠的期限。该公司2008至2010年度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11年度到2013年度可以享受减半征税的待遇,因此,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600+800+1200)×25%×50%=325万元。2014年度不享受税收优惠,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1800×25%=450万元。因此,该企业从2008年度到2014年度合计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325+450=775万元。如果该企业将生产经营日期推迟到2009年1月1日,这样,2009年度就是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第一年,从2009年度到2011年度,该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12年度到2014年度,该企业可以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800+1200+1800)×25%×50%=475万元。经过纳税筹划,减轻税收负担:775-475=300万元。

2.合理选择清算日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清算当年,应该划分为两个纳税年度,从当年1月1日到清算开始日为一个生产经营纳税年度,从清算开始日到清算结束日的清算期间为一个清算纳税年度。清算日期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两个纳税年度的应税所得,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负。

[筹划案例]:某公司某年1月1日至8月末,一直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应纳税所得额为18万元,该公司适用税率为25%,股东会于8月20日通过解散清算会议,并将9月1日作为清算日,开始进行清算。自9月1日起至10月15日共发生清算费用40万元,清算所得为10万元。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筹划方案]:如果按该公司将清算日定为9月1日,则该公司当年(前8个月)应纳所得税为4.5万元(18×25%),清算期间清算净所得为-30万元,不纳税,当年合计应纳所得税4.5万元。

如果该公司将清算日定为11月1日,公司在尚未公告解散时,把有关的清算准备活动及费用18万元提前转移到生产经营期间,并把生产经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吃掉,则该公司当年的应纳所得税为:前8个月应纳税所得额为0(18-18),不纳税,清算期间清算所得为-12万元(10-22),不纳税,当年合计应纳税所得额为0。

(三)合理安排所得税的预缴方式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按实际数预缴的企业分月或分季预缴时,宜忽略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会计利润申报。由于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会大于企业的会计利润,按会计利润申报也可以减少企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这种方式下,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后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再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且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汇算清缴要结束时再缴纳少缴的部分税额。这样做是符合税法规定的,而且可以获得较大的税收利益。

当企业预计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比上一纳税年度低时,可以选择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当企业预计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比上一纳税年度高时,可以选择按上一年度应税所得额的1/12或1/4的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

[筹划案例]:某企业2008纳税年度缴纳企业所得税1200万元,企业预计2009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每季度实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500万元、1600万元、1400万元、1700万元。企业选择按照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额来预缴企业所得税。请计算该企业每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数额,并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筹划方案]: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该企业需要在每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分别为375万、400万、350万、425万。由于企业2009年度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比2008年度的高,而且也在企业的预料之中,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按上一年度应税所得额的1/4的方法按季度分期预缴所得税。这样,该企业在每季度只需要预缴企业所得税300万元,假设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为1%,每年计算一次利息。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息收入:(375-300)×1%×9/12+(400-300)×1%×6/12+(350-300)×1%×3/12=1.19万元。

参考文献:

[1]翟继光.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实务操作与筹划指南.2007.

[2]王树锋.纳税筹划.2007.

[3]刘兆华.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新个税;工资薪金;纳税筹划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已于本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新个税将分类计征和综合计征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优化了税制模式,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扩大了中低档税率级距(即扩大适用低税率的税基范围),同时提高了免征额。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来看,从2019年开始到2021年,员工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或与当年综合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额。可以说,本轮个税改革为企业规划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税提供了比较大的筹划空间。企业应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考虑员工的利益,通过纳税筹划工作为员工谋取更多的合法福利。企业应用好税收改革政策,设计并不断优化好员工工资薪金的结构,帮助员工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让员工切实享受到税收政策的红利。

一、新个税的主要变化

此次个税法修订后,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这些综合所得将通过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涉及这些事项的居民可根据每月累计收入先进行预扣和预缴,年度再汇算清缴。在税率结构方面,新个税法进一步优化了税率结构,扩大了中低档税率之间的级距。与此同时,由于扩大了基本扣除及专项扣除,不排除有更多的纳税人的税基由高档税率级次下降为低档税率级次,因此将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500元提升到现在每月5000元,进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压力。新个税法还形成了综合性扣除体系,增加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分别是赡养老人的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个人综合所得收入为例,居民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年度综合所得额减去免征额(5000*12)、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的总和。

二、新个税纳税筹划分析

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树立“事前计划、过程统筹”的工作理念,在计算税款时做到扣除应扣除的一切扣除项,不遗漏任何一项可以免缴的税项,体现综合所得税的免税功效。[1]企业应在将可抵扣费用额度增加到最大后,在计算员工的应发放工资薪金,保障员工的合理权益。当然企业在减少应缴纳的税款所得额度时,应在不降低员工实际所得收入的基础上进行。在新个人所得税改革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就必须重视纳税筹划,筹划个税前应先制定好计划,避免遗漏免税项目。同时应做好工资薪金发放过程中的统筹工作,不仅要扣除免征收税额、专项附加扣除、三险一金等费用,还应考虑员工的任职、全年综合收入等情况,科学设置员工工资的发放金额并安排好工资发放节奏。企业应使用合法的技术性手段帮助员工减少工资薪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增加员工的税后收入。

三、个人所得税筹划技巧

(一)合理缩小税基一方面企业应足额缴纳三险一金。三险一金包括住房公积金和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用,是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性保障。新个税对三险一金做出如下规定:企业为员工足额缴纳的三险一金可将其纳入专项扣除项目扣除,在给员工发放工资薪金时可以做扣除处理。企业应在所在地的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政策循序范围内科学规划三险一金的,适当地调整三险一金的缴存基数和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应缴纳的税收金额,增加员工税后的现金收入,保障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企业应及时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本轮新个税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六大专项附加扣除。每项附加的扣除标准都有所差异,企业员工能满足的扣除项目也不完全相同,很少有人能满足所有的扣除标准。如果本年度内无法扣除应扣除的所有专项附加费,按照规定不能结转到下一年度进行二次扣除。作为专项附加扣除的义务人,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告知员工相关的申报事项,提醒员工可以在手机软件上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扣除项目,使扣除项目能及时纳入免征额中,进而降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税负。

(二)合理规划一次性年终奖金就员工而言年终奖金发放金额越大越好,越能满足心理需求。但是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在发放年终奖金时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做好纳税筹划,不仅要考虑税收成本,还要计算员工缴纳税款后实际能得到的税后金额。新个税中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到2021年居民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既可以单独计算税额,也可以并入年度综合所得中计算应交税额。全年一次性年终奖的税率应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财税[2018]164号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这个过程中税率的档次存在临界点,也就是说当年终奖处在某些特殊的金额值上时个人应缴纳的税款会出现阶段性上升的情况,导致税后所得实际金额明显下降。全年一次性年终奖金越高,应缴纳的税款和实际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距会越大。企业在发放一次性年终奖时应先计算出年终奖临界点,因为一旦年终奖金额在临界点范围内,企业可能发放了超过员工预期的奖金,但是员工实际到手的奖金会存在较大幅度的下降。[2]因此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时应注意合理规避这些临界点,如果员工的奖金正好在临界点上,可以通过工资薪金的方式先发放部分奖金,避免员工因为高额的年终奖而承担超额的税负。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税制改革;纳税筹划;原则;路径

一、相关的税法规定

(一)主要的年终奖政策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若纳税人一次性获得全年奖金,那么应当将其作为单月薪资来计算纳税,首先将一次性的全年奖金除以12,计算出每月的金额,然后再利用每月的金额来计算扣除数,若工作人员所取得的薪资大于税法规定的扣除额,那么应当运用的计算式为:所需纳税的金额=规定的税率×工作人员每月所取得的一次性全年奖金-扣除数。反之,所使用的计算式为:所需纳税的金额=规定的税率×(工作人员每月所取得的一次性全年奖金-本月薪资和扣除额的差值)-扣除数。

(二)主要的劳务费政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可知,如果劳动报酬所得额小于4000元,那么应当纳税部分的金额为收入减去800;若劳动报酬所得额大于4000元,那么应当纳税部分的金额就是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对于一次性获取高额报酬的状况,即当所得的应纳税金额大于两万元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征政策。

二、个人所得税中纳税筹划的主要原则、特点及实施路径

(一)纳税筹划主要原则

通常来讲,在个人所得税中,实施纳税筹划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为事前筹划、事中调节及事后评估等,其具体内容主要为:1.事前筹划。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当与上一个年度的经营状况及本年度的经营目标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分析,对自身经营结构加以综合考虑,基于此制定各个类型的纳税筹划方案。2.事中调整。对于个人所得税而言,纳税筹划是一种合理化的构建,国家政策以及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极大阻碍,基于该角度,企业应当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创建各个月度、季度所预期的纳税筹划表,并在经营过程中对规划表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重视个税的创新,这可以极大促进纳税筹划目标的完成。3.事后评估。企业必须基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综合评价指标,这样才能精确掌握纳税筹划的执行状况,促使下年度纳税筹划工作得到较好实施。

(二)主要特点

基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具有多个特点,如专业性、目的性、合法性、针对性、风险性等。专业性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多个学科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风险性指的是纳税筹划应当紧紧围绕着我国相关法律政策来展开,充分把握法律制度的变化趋势;针对性指的是企业应当与行业及个人实际状况相结合开展纳税筹划;目的性指的是在纳税筹划开展初期,企业应当明确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合法性指的是企业应当基于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开展纳税筹划。

(三)具体路径

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前,应当充分把握整体思路,首先制定科学有效的避税计划,换言之,对目前的税法进行研究,根据每个人近期预期收入状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再基于收入的时间及数量来转变支付的形式,以降低名义收入额,促使税率的等级得以降低,降低或免除税负。同时,为了使纳税筹划具备合理性及科学性,必须选择有效的避税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途径:一是提升工作人员福利,降低其名义收入;二是平衡各月收入;三是对每种费用的扣除机会加以把握与利用;四是充分利用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而言,其详细的实施路径主要有改变收入形式、使用税收优惠政策等。1.改变收入的形式。根据我国一次性奖金的征税通知,相关人员在得到一次性奖金之外的季度奖、年度奖等各种奖金,都应当归入到本月的薪资中,之后再基于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为了激励工作人员而发放了其他奖金,就会归入到本月总工资中,并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由此可知,企业应当基于固定的纳税税率来发放员工奖金,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收入形式加以转换来为个人实现合理避税。2.税率差别技巧。根据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制度,利用税率的差异技巧来完善税基的形式,有效选择低等税率,规避高等税率,企业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薪资制度,针对不同员工发放不同薪酬,通过个人所得税税率差别技巧使员工税后收入得以提升。3.优惠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在我国有着较多类型,其优惠政策的类型也较多,例如,企业某些员工已达到退休年龄,却因工作需要将退休年龄延迟,而不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在个税征收上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的规定可以促使企业鼓励工作能力较强的已退休员工继续签订劳动合同。此外,一些国家个人所得税不具备较高的税率,对残疾员工的个税征收也有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对招聘的外籍员工及残疾员工的工资支付也可以降低或免除个人所得税,这是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一个有效路径。

三、以税制改革为基础的纳税筹划实际应用

(一)纳税筹划应用于专业服务

在新的个人所得税中,主要存在两个目标:一是建立合理综合的税制;二是将直接税的比重加以提升。但是,目前对税收的征收与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相关的立法也逐渐趋于技术化与烦琐化,此时,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应当取得各个专业领域的全力支持。1.纳税申报。对新个人所得税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在某种程度上,新的个税方案极大提升了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专业性及烦琐性,并且引入了住房贷款、儿女教育及继续教育、疾病医疗等各个额外的专项加以扣除之后,促使扣除的标准及税款的计算越来越复杂,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必须由专业工作人员来开展。2.个人涉税争议。在个人所得税中加入了一个新的条款,如“有关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合理途径调整纳税”,而该条款适用于“个人运用各种项目所获取的不正当收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纳税人依靠各种不正当方式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对新加的反避税条款进行分析可知,该条款存在着规定超出原则的状况,以至于在进行商业内容判定中产生了涉税争议。应当安排专业人员来处理和解决个人涉税争议。

(二)纳税筹划应用于年终奖

在新制定的个人所得税中没有确定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形式,无法判断其是依据月度,还是根据年度来进行计算,导致2018年10月1日至今仍然存在根据一次性全年奖金的计算形式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但是自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个人所得税之后,以上这些方法是否具有有效性尚无法明确,因此对于企业年终奖而言,可以将其暂缓发放,待政策明朗之后,再具体确定发放年终奖的形式。

(三)纳税筹划应用于劳务报酬

就劳动报酬来讲,我国所采取的税率为20%,对于一次性高收入的情况,采取加成征收的方法,就实质而言,它是一种超额累进的三级税率,应当根据劳务报酬的主要特征来对纳税筹划进行分析。第一,可以采取分项方法来计算。若劳动收入属于一次性收入,那么应当将其归为一次,若相同项目的收入具有持续性及多元性,那么应当将该月的收入归为一次。相同项目指的是在劳务报酬中列出来的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劳务单项。个人具有多个类型的劳务报酬时,应当对费用加以区分后对个人所得税加以计算及缴纳;第二,可以采取次数筹划的办法,其与薪资存在明显的差别,其征收的标准为次数,每次都会对特定的费用加以扣除,因此每月劳务报酬存在较多的支付次数,其应当扣除的费用就越多,则应当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少;第三,可以采用费用转移筹划的办法。若个人所得的报酬是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那么基于双方的福利,将自身应当承担的费用转变为对方应承担的,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如此一来,尽管名义报酬得到了降低,但是实际的收益却得以提升。

四、结语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税前扣除 优惠政策 纳税筹划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生产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往来对象多、市场风险不确定等特点,其开发经营活动不同于其他企业。从我国当前的税收体制来看,涉及到房地产企业的税种数量非常多,因此税负比较繁重。而在房地产企业的所有税种中,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科学筹划。企业所得税法对税前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的规定较多,弹性很大,房地产企业从税前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两方面进行考虑,将具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一、税前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扣除项目两个因素。因此把握好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是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关键。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房地产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增加成本,达到减轻税负或延缓纳税的目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会计核算方法筹划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存货计价方法的筹划。房地产企业的存货量较大,且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一般通过影响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来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影响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这就为发出存货的成本扣除提供了筹划的空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企业耗用原材料的成本较高,有利于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反之,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则有利于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固定资产折旧的筹划。固定资产在房地产企业中的比重很大,因此需重点考虑固定资产的税务筹划。然而,企业所得税法对折旧方法作了限制性规定,即固定资产一般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税务筹划只能从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方面入手。一是尽量缩短折旧年限,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减轻企业前期所得税负担,延迟缴纳所得税,视同于从国家财政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二是合理预计净残值,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只要求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但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进行合理纳税筹划。

(二)职工薪酬的筹划

1.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筹划。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在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比例的14%、2%和2.5%的范围内扣除,对职工教育经费超出限额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支出分配方案,将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纳入企业的财务预算计划,充分发挥其抵税效应。在税务筹划中要注意,工资薪金在结合同行业、同地区水平的同时,发放金额在一定时期要相对固定,若有调整也应有序进行;职工福利费应单独设置账册,并进行准确核算;拨缴的工会经费,必须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否则不得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可以和带薪休假相结合,从而给职工创造宽松的休闲学习机会,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人才,有利于技术创新,而且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五险一金的筹划。税法规定,企业依照有关部门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应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企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允许扣除。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规定,足额购买,为职工安排好福利方案。这样不仅增加税前扣除成本,降低企业所得税,又遵守了法律、法规;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员工谋了福利,有利于留住人才,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利息费用的筹划

房地产企业生产周期长,投资数额大,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其中借款是筹资的重要渠道,由于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金额会很大,因此利息费用的筹划很有必要。

1.借款渠道的筹划。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因此房地产企业在筹资时,应尽量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避免高息借款,使得超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如果资金确实周转困难,取得高息借款,则应尽量将高息分散于费用项目,例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从而扩大税前扣除的范围。

2.利息支出处理方式的筹划。税法上对性质不同利息支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费用化的利息可以在当期计税时扣除,而资本化的利息一般分期扣除,显然对利息支出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计税影响。纳税筹划途径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房地产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处于亏损状态,利息支出应尽量予以资本化,而以后年度计税时作为费用扣除;二是当企业处于盈利年度时,利息支出应予以费用化,尽早实现计税扣除。

(四)亏损的筹划

1.亏损额的筹划。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因此合理确定房地产企业的亏损额,最大限度地进行弥补,显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收益。房地产企业如果能够预测亏损当年后五年内的盈利额可以弥补当年的亏损,那么扩大当年的亏损显然是有利的,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首先,要通过销售方式等推迟收入的确认;其次要正确核算和增加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额,例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免税收入;最后,要尽量增加当期扣除。

2.汇总纳税的筹划。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但是境内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可盈亏相抵,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总机构盈利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立分支机构。因为设立初期的分支机构往往是亏损的,那么总机构汇总缴纳时,就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获得亏损抵税的利益。

二、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

(一)加计扣除优惠的筹划

1.企业研发费用的筹划。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因此,房地产企业纳税人应注意分清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如果构成无形资产,则不能在当期全额扣除,要按照无形资产摊销的有关规定处理。房地产企业在设立初期企业经常是亏损的,应尽量使开发费用资本化;而在以后年度盈利期,应尽量使开发费用费用化,增加税前扣除金额,从而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抵税效应。

2.安置特殊就业人员的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安置残疾人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处理有关事务,否则不能享受加计扣除。因此房地产企业在一定的合适的岗位可以安排残疾人员工作,不仅可以多获得税前扣除利益,而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投资方向的纳税筹划

对国家支持的产业和项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因此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得税收筹划利益,需考虑到其投资方向。

1.对三类固定资产投资的筹划。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房地产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专用设备应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范围内;享受优惠的房地产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如果购置的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目前国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因此,要充分利用该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房地产企业可以充分考虑这些规定,在购置以上三类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到必须是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的专用设备,而且注意年限限制,以使企业税负达到最低。

2.投资行业的筹划。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三免三减半;从事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三免三减半。享受税收优惠的开始时间为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因此要选择好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时间。因为一旦优惠期限开始,那么无论企业盈亏,优惠固定期限都必须连续计算,不得更改。而房地产企业在投入初期,投入较大,亏损多盈利少,几乎没有应税所得,如果急于享受此优惠政策,就会“白享”优惠之名。若投资时间处于下半年,可尽量延迟到第二年开始确认收入,这样第二年才能完全享受税收优惠。X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出纳年度工作计划篇8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不断改革及完善,企业已被推向了全面税收约束环境下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努力通过合法的途径寻求低税负、高效益的经营理财方案。本文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出发,阐述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分析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方式,并提出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境的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差异、疏漏、模糊之处,通过对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积极开展税务筹划,是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条合法途径和最佳选择,故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务筹划可以减轻企业沉重的税负,节约大量资金,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2、税务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详细的税收策划,不仅仅是对企业有关涉税事宜的筹划,更是对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统筹安排,是由纳税筹划方案统一体现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和运作,都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顺畅无阻的配合才能实现。 

3、税务筹划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税务筹划是对已有税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缺陷所作的显示说明,它说明了现有税法的不健全特征。因此,它能促进税收法制的完善,有效地推动税收法制化的进程。 

4、税务筹划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税收一方面是国家利用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同时也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运用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投资方向、筹资途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产品结构、投资区域等方面,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因此,纳税筹划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优化了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新企业税法下企业税务筹划方式 

 

新税法借鉴国际经验,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建立了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企业税法法律制度,适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为各类企业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新税法的颁布,使得旧税法法律下的很多纳税筹划途径失效,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纳税筹划方式。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下收入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通过销售方式结算的选择,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可以合理归属所得年度,以达到减税或延缓纳税的目的。较为常用的方式有以下两种:①赊销和分期付款结算方式。它可以合同约定的日期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因此,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当应收货款一时无法收回或部分无法收回时,可以选择赊销或分期付款的结算方式,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②委托代销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下,如果企业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商业企业,对于以先销售后付款为结算方式的销售业务,可采用委托代销结算方式,根据其实际收到的货款分期计算销项税额,从而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1、人员录用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在进行人员录用时,要结合自身经营特点,进行如下分析:①哪些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②录用上述人员与录用一般人员在工薪成本、培训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做好相关证件的备案、劳动合同的签署和社会保障的落实工作。 

2、人工费用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摈弃了计税工资制度,对内资企业非常有利。企业可以将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较之以前是一项非常大的节税措施,避免了对职工工资薪金部分所得的同一所得性质的重复课税,使原来利用特殊身份进行纳税筹划的机会减少,同时又有利于广大企业在这方面的纳税筹划。但是,企业在作税前抵扣工资薪金支出时,一定要注意参考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以免发生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以致税务机关按照合理方法调整,那么后果将得不偿失。 

 

3、广告业务宣传费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广告费按统一比例15%进行扣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将不能无限制地任意扣除广告费用。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一样可以将超过扣除的部分结转到以后年度进行扣除,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必再考虑多委托广告公司宣传而减少企业自己宣传的途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行性,自主选择宣传方式。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取得符合标准的广告费支出凭证,据实在税前列支。

4、业务招待费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要严格区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企业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应当注意不能将会议费、差旅费等计入业务招待费。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标。因此,企业在进行业务招待费的纳税筹划时,一是要取得业务招待费的确实记录;二是要准确把握准予作为费用列支的限度。 

5、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以及与就企业所得税的比较,企业应注意到除了扣除比例有所变化外,还应该注意公益性捐赠扣除的基础不同。原所得税法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新所得税法为年度利润总额。在存在纳税调整项目时,年度利润总额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考虑利用公益性捐赠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正确计算扣除的基础,进而准确把握可扣除的金额。 

6、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有关固定资产的规定,我们可以从折旧方法上来考虑纳税筹划。折旧方法选择的筹划应立足于使折旧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或最快的发挥。针对企业具体的盈利情况及其所处时期,选择不同的折旧方式,以充分发挥折旧费用抵税的作用。具体可分盈利企业、处于所得税税收优惠期的企业、亏损企业来区别对待。 

7、存货计价方法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企业适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由于“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存货-期末存货”,期末存货账面价值的大小恰好与销货成本高低成反方向变动。由此可见,存货的计价方法与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有很大的关系,它的选择应立足于使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或最快的发挥。 

(三)新企业所得税下亏损弥补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第十八条规定,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企业在进行亏损弥补的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应当尽快将可弥补的亏损额在盈利年度弥补。企业的收入和支出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为了实现税前利润弥补即将过期的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增大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尽管企业采取的这些措施可能招致企业以后年度产生新的亏损,但在法定弥补期限内弥补即将过期的待弥补亏损,就能避免税前弥补亏损额因过期而不能税前弥补的问题出现。 

  (四)新企业所得税法下过渡期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在新所得税法公布之日(2007年3月16日)之前批准设立的企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可以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新税率。享受低税率的企业如果有新业务需要设立新公司的,可以考虑暂不新设,用老企业来做税务申报业务,或者通过买壳的方式接受一家名存实亡的低税率企业,通过工商变更作为分公司,以享受5年过渡期的低税率优惠。由于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因此,低税率企业在弥补亏损的设计上,尽量利用高税率年份的盈利余额弥补低税率年份的亏损以节税。 

对原新设高新技术企业的“两免三减半”优惠,企业应加快新办企业投产进度,加紧实现盈利,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对于在过渡期内未获利而未享受优惠的,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算。如果2008年度尚未盈利的,则当年将无法享受免税优惠。 

 

三、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税收筹划是企业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复杂决策过程,是依据国家法律选择最优纳税方案的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投资、经营、理财等各项活动,还与政府、税务机关以及相关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个可行的税收筹划要考虑方方面面,具体的要注意以下事项: 

1、税收筹划必须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经济活动、纳税方案为税收主管部门所认可,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并承担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2、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增收,使整体收益最大化,因此,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如果税收筹划所产生的收益不能大于税收筹划成本,税收筹划就没有必要进行了。 

3、税收筹划应从总体上系统地进行考虑。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取得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即不能仅仅关注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某一税种少缴了,另一税种可能要多缴,因而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同时,不仅要使企业整体税负最低,还要避免在税负降低的同时带来的由于销售与利润的下降超过节税收益。 

4、税收筹划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在应税行为或应税事实发生之前对企业的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进行筹划和安排。如果纳税事实已经形成,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为定局以后,则不存在税收筹划的问题了。 

5、税收筹划应注意风险防范。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另外,无论什么税种,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因此,在企业税收筹划中,有关人员除了全面学习税收法规之外,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操作指南. 

上一篇:网点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调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