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7 06:47:49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3/14-0176-0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弊端。教师通常只能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然而,学习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现在的考试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学的过程。换个说法,教师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的过程,也无法观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运作的情况,更无法有效地帮助他们。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学的过程清晰明了,或者说,能够演化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或判别学生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这一思路出发,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从而观测学生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将其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3.能有效运用各类信息碎片,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作为学习主导者的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学习的过程。同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增加了课堂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建强.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4).

[2]施建国.超前部署整体推进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写在《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之际[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3):31-35.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4).

[4]教育部.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印发[J].中国农村教育,2012(4):20-30.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2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1.全面、扎实地复习基础知识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要求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考查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或是再现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但这并没有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应用在不断地加强。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不考查,更不意味着学生不必要掌握,而是变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应该是让学生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原理,关键是理解和应用。①认真、细致地复习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近年来常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来进行考查,要求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地理概念教学一要准确、全面、系统,二要进行适当拓展。

②把握原理规律,重在联系应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前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理论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等。近年来对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现在分析应用上。

在复习地理原理时,一般先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再结合实例、拓展运用,接着推理演绎、寻求步骤,最后强调难点,突破瓶颈。

2.把握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近年来,虽然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但有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和分值比较高,其实这些知识正是学科里的主干知识。为了提高备考效率,必须弄清教材的主干知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体现在:地理学科的知识观(地理学科特有的知识)、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能力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图象图表技能)等。

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1.构建思维模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等。

地理学特征的思维品质是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把握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的特征,与地图关系密切。综合思维能力表现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过程。

2.重视图表分析,培养图表技能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201_年高考试卷全卷共有各类图表23幅,提高学生的图表技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审图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审图的一般过程为: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要点。

3.注意创新意识,理解探究过程

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201_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识。

对地理事物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全过程,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4.指导解题方法,突破论述瓶颈

首先是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审读文字的能力和审图的能力。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三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赋分。

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对综合题中的简答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在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①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标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②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可以适当多答。

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如自然的与人文的,有利的与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虑。

在平时要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语言规范、一针见血、言简意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区分,否则就会词不达意。

三、平时教学关注身边、联系实际。

(1)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及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关注地方特色、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2)关注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中仍需大力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区域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也是地理学科试题的重点内容。热点性、新闻性的问题,不必专门设立一个专题,在复习到每一个具体专题时,都要有意识地联系和联想当今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哪些与本课内容有关联的新闻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么样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义。

四、二轮复xxx度安排与专题设置

(1)201_年2月至3月5日,复习完选修《海洋地理》、《环境保护》(各2个教学案),不再进行二轮复习。

(2)201_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要体现跨章节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来一遍。我们的构想是设置13个专题25个教学案:

①地球运动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1个,日照图解读与训练1个)

②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圈层结构及地壳物质循环、海底扩张学说1个;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板块运动1个)

③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专题(3个教学案,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1个,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1个,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及气候类型判断1个)

④气候类型分布与自然带分异规律专题(1个教学案)

⑤水循环与洋流专题(1个教学案)

⑥自然资源及其跨区域调配专题(结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2个教学案)⑦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专题(结合中国地理、海洋地理、环境保护,1个教学案)

⑧区位分析专题(6个教学案,工业区位类型与工业区位条件分析1个,世界和中国重要工业基地1个,农业区位因素(包括东北农业基地建设)1个,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亚洲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乳畜业)1个,交通点线布局与建设热点1个,城市区位因素及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1个)

⑨人口与城市化专题(2个教学案,人口增长特点与人口问题和人口容量1个,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个)

⑩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2个教学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与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尘暴)治理1个,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五大湖、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长江流域等)1个)

⑾产业转移专题(1个教学案)

⑿空间定位专题(结合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1个教学案)

⒀等值线专题(自然、人文,1个教学案)

(3)201_年5月3日——28日,综合模拟训练

(4)201_年5月30日——高考前,考前应试心理辅导,学生自主回顾、质疑问难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2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2019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2019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98%。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2019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50%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节在五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三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二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三教师要齐心协力,

共同抓重点,释疑点,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实搞好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培优工作主要由周、罗老师负责,对象主要以第一层次班的学生为主,清楚措施是:关注尖子学生答题的正确规范,上课加大容量;每两周训练一套高质量的模仿试题;与尖子生进行个别谈话

辅导。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补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败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势必影响到考生的知识水平的畸形发挥。临考之际,良好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的心态,不要使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患得患失,要培养他们大度的心理。

4.加强文科地理的教学,本期文科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轮专题复习任务、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深圳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预备。

5.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科组及老师果断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3

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ICT技能概述

信息检索技术―Google/Baidu

资源管理技术―Igooi/Mypip/5135

思维汇聚技术―Concept Map/Mind Map

表达展示技术―PowerPoint

实践反思技术(教师叙事交流技术)― Blog

探究教学技术―WebQuest

教学评价技术―Rurbic

网络教学技术―Moodle

思维汇聚技术就是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通过图形、文字等进行形象化、外化的思维方式和技能技巧。那么,教师为什么要掌握思维汇聚技术?因为通过该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广大一线教师如何通过思维汇聚技术,将搜集、存储的丰富但不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拓展和运用,进而促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心智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生产力,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思维汇聚技术――Concept Map/Mind Map

思维汇聚技术――Concept Map和Mind Map,对于这两个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它们都可以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并且制作过程也基本相同,因此,考虑到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从适合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在这里我们将二者统称为脑图。下图就是一张最简单的关于海啸的脑图。脑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通俗地说,脑图就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全面调动大脑,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它是一种将发散性和逻辑性相结合的工具,一种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记忆、归纳、创造的强有力的工具。

1.脑图所具有的功能

(1)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进而提高记忆、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制作出来的脑图将是一个人所面对问题的全景图,它涉及该问题的各个层面,包括问题的缘由、对自己的重要性、解决的途径和困难等,以此来掌握全局的每一个细节。

(3)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脑图允许人们自由联想,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

(4)促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脑图的制作过程也就是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享受到理智沉思的乐趣,也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2.MindManager系列软件和Inspiration软件

脑图的功能如此强大,那么通过什么软件可以制作脑图呢?目前网络中有许多免费制作脑图的软件,如amp2.0、Inspiration、Activity Map、MindManager、Mind Map、Axon Idea Processor5.0、CoCo Systems Decision Explorer等。但相比而言,我们认为还是MindManager系列软件和Inspiration更适合广大教师使用。

MindManager是一套设计并制作脑图的可视化的软件工具,可以用在头脑风暴和计划当中。它作为便笺、挂图和白板的数字化替代品,可提供给使用者一个更有效的、电子化的手段来进行捕捉、组织和联系信息与想法。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快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和微软的Office系列做到无缝的连接,而操作却简单到这一切几乎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够完成。此外,它也能够输出文字形态的大纲,更能够与Outlook联结,轻松达成行程管理。Multi-Map模式的支持,也让你能够轻松地把一大张 Mind Map拆解成许多小张,或反过来把许多零星的Mind Map组合成一大张。全新的Presentation Mode更让整张Mind Map“活”起来,随着你的报告进行,你可以任意地伸展每一个关键分支,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移移鼠标、按按键!

Inspiration是美国Inspiration软件公司开发的一种专用脑图软件。它直观、易用的界面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思维以及复杂概念之间的关系。该软件不仅提供了各种基本的图形、数字、人物、科学等在内的多种彩色的静态和动态图形,并且用户也可以自己添加创建和导入新的素材到素材库中。用户可以对脑图中的每一个节点使用各种媒体形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通过各种形式的连线表示各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对教师而言,可以用它来组织思想和评价、制订大纲和计划等,建立更吸引人、更有组织的教材;对学生而言,可以使用内建的图库,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

脑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现

脑图在教学和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作为评价工具,也可以作为课程和教学设计工具、超媒体设计工具、合作工具、创造工具、知识建构工具……脑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科学学科(如物理、生物)教学中,效果十分显著。脑图作为一种教的技能,已经被许多教师掌握和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样,脑图也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技能。下面将详细论述脑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实现。

1.提高备课效率和授课质量

用脑图的形式备课比将全部授课内容写出来更快,而且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掌握全盘的内容。用脑图准备的讲课内容,很容易更新,如果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就可以在脑图的相关节点上直接删除;如果要补充教学内容,只要在要补充内容的节点上,运用插入“主题”或“下级主题”工具,就可以迅速加入要补充的内容,而不会将备课内容弄得乱七八糟。并且,只要通过“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就可以将脑图转换为图文并茂的PPT和Word文档、HTML和图片格式的文件,甚至是一个网站,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它具有的助记特点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快速地浏览一些备课材料,很快把讲课的话题引入焦点。因为教师的个人知识会融入到同一个脑图中,它会触发教师多年教学中的不同讲课内容。这样的教案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得僵硬,反而会更有弹性,更容易修改;不仅避免了陈旧的笔记带来的单调乏味,还不会增加工作量;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拥有海量教学信息的时代,它能够不断地、迅速而轻松地为教案添加新的内容,极大地减少备课篇幅。

同时,脑图用作讲课的框架,可以使教师在一个即兴讲演中,既能够进行结构相当严谨的讲话,又能够在演讲与自由谈话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它还可以使教师能够精确地把握讲课时间,或者当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因故发生变化时,能够使教师及时调整时间的长短。还有,脑图给教师和学生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些事实,还列出了事实之间的关系,若再通过脑图软件素材库中自带的或搜集来的丰富的图像、图形、按钮等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形象化,就会使整个脑图更具色彩,从而同时刺激左脑和右脑,让教师和学生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想象力。另外,你还可以单击工具栏中的“笔记”或通过工具栏中的“超链接”,像编辑Word文本一样对节点进行解释。

2.共享信息和思想,提升团队教学和科研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过程中,都要进行团队教学和科研。集体备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信息思想的共享,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共享,成为提高备课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集体备课方式的备课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佳,而且容易跑题。利用脑图工具记录并整理备课过程,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核心讨论内容来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通过脑图工具及时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利用脑图工具中的“模式”(modes)\“头脑风暴”模式,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再将讨论结果进行形象化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这种方式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要求众多的一线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教学,还要搞好科研。但科研绝不是单个教师的孤军奋战,而是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脑图就是教师团队科研的最好工具。团队脑图代表了集体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凝聚的精髓,是经历头脑风暴、构建思维图景、图形景象描绘的过程。通过脑图工具中的“任务信息”,可以对科研项目的各个子问题的解决次序、起止时间以及完成情况等详细信息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形象化整个脑图,使该脑图不仅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科研计划,更成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团队解决问题时,可帮助团队成员理清知识线索、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来完成科研任务。

3.促进知识整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脑图是一种用来帮助表现思维过程、结果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在学习与教学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价值。

脑图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实现学习内容图式化、思维过程可视化;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学生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脑图中的节点添加“笔记”。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配合Word文档转化功能来写科研论文。

脑图可以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将零散、无序的知识以形象可视化的方式构筑成新的认知地图,并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将各种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应用者一次看到几乎所有的相关或不相关因素,进而增加创造性联想和高度集中的可能性,增加产生新的洞察力的可能性,加强和巩固沉思过程,增加生成新想法的可能性,导致新创意的产生。例如,当语文教师不清楚该用什么形式(Flash、图片、音乐等)来表现荷塘月色的美时,可以利用脑图将所有可以表现的形式都列出来,通过各种形式的碰撞来解决问题。

4.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如果考试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而不是他们的写作能力,脑图是最好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只能考查学习者的零散知识,而脑图却可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脑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知识结构及思维过程的具体再现。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是否从总体上把握了所学内容,以及各个学生单独的优势和不足。脑图还显示联想链中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断裂的区域,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有一个清晰客观的全景认识,了解学生的知识状态。教师也可以将脑图作为一种试题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形式的考试,能使教师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阅读和批改大堆的试卷上面,而将节约的时间用于其他的创造性活动中。

5.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脑图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的变革。在这些变革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引导者,也是想象的启发者,提供无限思考的给予者。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已得以彰显,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是教师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转变心智模式的极好途径。它可以单独进行综合课程,也可以和课堂教学或学科结合。如果将这种理念和网络教学联系起来,就产生了WebQuest。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WebQuest为主要学习形式,以脑图为指导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当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计划时,脑图可帮助学生将所有要留意的意念写出来,再组织成清楚、有具体目标的计划。设计脑图时,是围绕主题的思考,不会使研究性学习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时很容易了解整个研究脉络,容易跟进,进而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

思维汇聚技术之脑图工具在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正在不断精炼和提高的技术,需要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挖掘脑图的作用,为自己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发展服务。

使用脑图工具的建议

MindManager系列软件和Inspiration软件都是简单、易用的脑图制作工具,然而,让教师和学生迅速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转变心智模式,利用脑图进行教学、科研和学习是不现实的,这个转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

这里结合脑图软件的操作及其对教学的作用,给出以下建议。

1.突出重点和难点

首先就是要尽量多地使用图像,不仅中心主题中要用图像,而且在整个脑图中都要尽量多地采用图像。除了图像之外,还可以更多地使用颜色,或者通过层次的变化以及间隔的设置、线条的粗细等方式,突出脑图中的重点。

2.发挥想象和联想

在脑图制作过程中,要通过强调重点、难点的各种方式以及箭头、色彩和代码(三角、下划线等)等来启发想象,拓展联想。

3.表达清晰明白

分支上最好使用关键词;线条的粗细要有区别,特别是与中心主题相连的线条要粗;箭头的方向、颜色要恰当;图形、图像、按钮、标记要恰当、清楚,能够表达相应的含义;重要的节点要加“笔记”等。

结束语

脑图用来帮助表现思维过程、结果,组织、管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在学习与教学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价值。本文之所以将其称为思维汇聚技术,也只是从教师使用的角度进行界定。同时它在教学中的功能远远不止本文之罗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探索脑图支持基于问题的学习,支持项目的教学设计,支持协作的学习等;可以探索应用脑图开展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教学实验,比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可以探索应用脑图进行教学研究,比如教师可以用其设计教学模型等。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科研创新;创新方法;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74-02

《科研导论课》是高校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学研究训练项目的先导性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作科学研究基本素质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项课堂外科学研究训练活动。

一、《科研导论课》的由来

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制定出了“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大学生科研机会计划),该学院大约有70%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参加过这个活动[1]。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多数研究类高校,例如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等开始开展“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了加强本科生的科研工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还专门成立了本科生科研办公室(OUR)(Offic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2]。

在我国,清华大学走在时代前列,参照UROP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年开始实施“SRT”计划。浙江大学199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进入21世纪,众多的211高校开始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开设先导性课程《科研导论课》。

高校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不断拓展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给大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从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从合作研究逐步发展为独立研究,同时开设更多提高创新能力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和提高能力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渐过渡到可以独立开展研究项目。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里面提到此点,走自主道路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本科生培养的目标也悄然发生变化,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为有思维有体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学生,除了教授他们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经历社会实践、工程实习和科学实验的学习和训练[3]。

二、创新性教学内容

结合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科研导论课》是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针对对象主要是一年级新生,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使本科生具有科技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加工与使用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基本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研究型的课程或研究型的毕业论文;或者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全面掌握科技文献查阅和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帮助其在将来工作中或者研究生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4]。

根据课程的主要任务,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八部分的教学内容:

1.科学研究概论,包括科学研究的概念、特征、类型及科学研究的过程等内容。科学研究主要特征是研究者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或目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设计,科学研究应能对逻辑上发展的假设进行测试,以寻求经验数据的支持,研究应能在其他相似的环境下重复,并得到一致的结果,解释数据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客观的,研究结论可推广到一定的应用范围,研究框架应注意简单和经济。要进行科学研究,应客观认识世界,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做好基础实验,分析研究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也没有万无一失的共同模式,但它是讲究方法的。包括科学研究的治学境界、科学研究的途径、科学工作者的治学之道(志向、勤劳、学识、恒心、方法、创新)等;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其中,调查法、文献法、测验法是本科生科研基本训练中需要重点加以考虑的。科学研究分四个阶段:构思冥想的准备阶段,苦苦追求的探索阶段,恍然大悟的收获阶段,实践检验、理论升华的验证阶段。

3.科研项目申请与立项,科研项目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又分为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个人进行科研选题时一般程序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深化知识,形成假说、确定选题。一份好的申请书使人看了就明白:要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怎样研究,要达到什么结果,现在已经做了什么,能否完成研究任务。要求达到题意新颖,效益明确,研究方向符合,完成可能性大,申请资金适度,手续完善。不能只重视项目申请,还应注意立项后开展项目研究。

4.大学生创新训练,教授大学生项目的特点、科研训练任务、选题原则等,还介绍一系列大学生可参与的创新性强的竞赛项目;科学研究评价标准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能否有所突破和进展。这是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新的结果可能是新发现、新理论,或是新方法、新工艺;也可能是新材料或新器件等。科研训练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文献查阅能力、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既可以结合即将进行的设计(论文)工作开展,也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个训练的题目。

5.科技论文写作,介绍科技论文的基本知识、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每部分的撰写要点等。科技论文写作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收集查阅相关文献,选择性阅读、快速分析,系统性地领悟参考文献的内容,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按照逻辑关系撰写提纲,有层次地展开;确定研究内容的二级及三级标题,每一标题都有相关论点,逐步细化提纲;根据细化提纲的顺序,对每个论点进行论述,利用文献资料佐证,表明作者的观点得出相应结论,基本完成初稿;逐步完成内容和对格式进行修改,完成最终论文。

6.论文的图表制作,介绍图表的重要性、图表制作要点,还介绍了Excel、Origin等制图软件的应用。图表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优点,而且便于比较和分析。同样的事实,用文字叙述可能需要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而且还受语言不同的限制,而用图表则可一目了然,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用很普遍。

7.创新方法,引进创新方法课程,介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方法,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的规律化总结为思维流动性、思维操作性、思维程序性的创新方法。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工具决定实效”,创新方法以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工具创新为主要内容,创新方法上的突破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8.介绍工程实例分析,讲授从工程中寻找问题、提炼科学问题、制定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首先研究课题的已有研究进展,已经取得的成就,研究基础是什么,其他学者的研究贡献。寻找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不符合科学研究标准的情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使之系统化,按照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把这一研究内容继续深入推进,具有创新性,为这一领域的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程教学的体会

通过《科研导论课》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资料查阅的知识、信息资料的处理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传统文献的检索工具和网络资源各类学术数据库来获取科学研究中需要的文献信息,基本掌握科研研究的基本素质与创新意识。通过《科研导论课》的教学,有几点体会:

1.学习的主动性是关键,学习主动性强的同学,积极要求进步,针对研究课题主动思考,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是不断产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2.须掌握快速学习能力,项目选题确定后,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要学会快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何快速达到前人的水平,要学会分类归纳总结。

3.创新能力须不断提高,本科生选题太大不聚焦,不会提炼创新点,应加强多个科研项目过程的训练;搞科学研究颇像搞侦破,都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推论。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创造性智慧”,要有“思想(创意、点子)”。创新就是要做第一流的工作,要有志气去超越前人,去洞彻探求客观世界之奥秘。

4.勤奋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条件,每一位成功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勤奋,科研工作就是从不断失败中前进,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才有可能在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树。

5.严谨的治学态度,做学问上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要有三严精神: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严肃的态度。

6.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是讲究方法的,只有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思敏.论MIT的UROP方案在我国高校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82-83.

[2]巴素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与趋势[J].现代教育教学,2004,179(2):108-110.

[3]项建斌.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前沿,2013(4):176-177.

[4]张金磊.研究性学习及其在研究型大学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5]吴玉峰.国际视野中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6]张伟.从“师本”到“生本”[D].河北大学,2009.

[7]张利霞.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机制与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工程制图;空间思维;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1、2014年吉首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专项,(编号:2014JSUKG21);2015年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2、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吉首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2015JSUJGA03)

工程制图课程是吉首大学规划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专业有园林、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等。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基本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进一步强化空间思维与构建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旨在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规划设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工程制图课程特点

1.1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

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表示空间几何要素和空间形体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的科学,是研究用投影法,并根据制图标准和规定画法及工程技术知识来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包括图示方法、图解方法、专业图纸的绘制与阅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大量的实训练习。

1.2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

工程制图学科的思维特征是不断地完成“空间平面”、“平面空间”的动态思维转换的过程,并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地画图和读图达到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建立了空间思维,再“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进行反复研究和思考,才是学好工程制图课程的最有效方法。

2存在的问题

2.1实训内容多,课时少,实训效果不理想

土木工程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只安排了30个学时的实训课时,在制图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章节的大作业只有4学时的实训课时,学生不可能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作业,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大部分作业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老师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学生画的图不合要求,经常需要反功,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2实训内容设置欠合理,重点不突出

在课时安排上,画法几何部分用大量的课时讲授图解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大,习题多,经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工程图的联系不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解法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实践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另外实训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2.3实训教学方法陈旧,达不到预期目标

工程制图的教学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布置习题集上的习题,再对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呆板,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改革方法

3.1结合专业教学重点,调整教学课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工程制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投影法的理论做指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工程图,因此投影理论是制图课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制图教学的根本,应强化这部分教学。因此在调整教学课时的时候,一是考虑画法几何部分增加图示方法的讲授和实训课时,对图解方法课时进行压缩;二是增加专业制图实训练习课时,结合专业教学重点,引入专业图纸进行教学与实训。

3.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时,采用先播放小视频再进行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空间思维。在讲授截交线和相贯线时,利用实体模型和solidworks制作三维模型进行教学,在形体的表达方法部分,对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处理方法进行视频演示,在建筑施工图章节,先播放建筑外形及内部Y构的视频,再对照着轴测图讲解施工图。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复杂的空间问题直观地展现出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

3.3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制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必须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建筑施工图时,传统教学方法是采用的一幢虚拟的建筑,一套虚拟的图纸为案例进行讲授,布置的作业也是习题集上的一套图纸的抄绘,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建筑施工图时,以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大楼为例进行讲授,可以到实地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实施效果

通过在工程制图课程中采取以上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优秀,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一个转变;三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期末考试结果来看,三视图和轴测图的作图题目失分很少;四是学生绘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徒手绘制草图,也能够用作图工具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图样。

5结语

实训教学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构建是学习该课程的重点,因此以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与构建为着力点,来实施工程制图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改革效果,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6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1.1.3教学方法两组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分组,试验组每组10名,分为1~4组(第4组为11人);对照组每组10名,共4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1.1.3.1试验组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将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运用于案例教学,通过制作层次思维图开展案例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报告案例、引导思考:教师采用PPT或Word的形式报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方法对案例及其涉及的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此过程历时约10min,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应体现思维的“层”“次”结合内涵。层:即用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不同角度或层面的思考,颜色不同,思考的方向即不同。白帽是事实与数据帽,代表客观思考,案例课上戴上白帽时,学生应剔除任何个人感受,始终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只关注患者健康的真实事实与过程,通过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判断(护理诊断)和决策(护理计划)提供客观依据;红帽是情感帽,代表直觉思考,带上红帽时,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表达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所需要的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直觉、印象、感受、预感,并形成观点与判断;黄帽是乐观帽,代表正面思考,意味着价值与肯定,戴上黄帽时,学生从正面考虑问题,探寻各项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识别护理干预的积极因素,表达自己对护理干预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绿帽是创造帽,代表创造性思考,是新观点或新方式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绿色思考帽,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增加联想与想象,培养创新性思维;黑帽是谨慎帽,代表负面思考,意味着谨慎与批判,戴上黑帽思考问题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阐述事物不正确或不可行的依据,并作出评价;黑帽是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黑帽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蓝帽是指挥帽,代表冷静思考,其功能是指挥其他思考帽,控制各帽的使用顺序、规则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案例教学中带上蓝色思考帽,可以使学生从所思考的问题抽身出来,随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调整与控制,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偏离主题,使案例讨论更有效率[4]。次,即次序、排序。案例分析讨论时,思考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序列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如护理评估时运用白帽思考,通过患者客观真实的健康资料,可帮助学生获得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全面了解;护理评价时运用白帽思考有利于学生以患者目前所达到的健康状态为依据,客观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序列组合使用,如护理诊断时红蓝组合使用以及护理计划与实施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在案例教学中思考帽序列组合使用效果较好,组合使用时序列一般无定式,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组合排序即可。如护理计划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使护理计划从红帽直觉感性的想法,经过黄帽与黑帽理性的分析研究、再到绿帽创造性的补充完善,最终蓝帽的确定制订,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经过各思考帽的分析论证,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计划的合理、严密、可行。(2)分析、讨论、制图: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案例,以问题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层次思维方法深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认真制作具体详尽的层次思维图,此过程历时约50min。(3)成果汇报:各组按分组顺序,由组长结合案例依次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详细的陈述与讲解,通过思维图的展示进行成果汇报,此过程历时约40min。(4)总结评价:一级评价:即学生自评,成果汇报结束后,各组通过认真阐述本组案例学习的思考路径,总结本组的层次思维图所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与不足,客观评价本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缺点;二级评价:即小组互评,自评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对4个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在探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着重找出各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三级评价,即教师评价,结合一、二级评价的结果,教师针对各组层次思维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分别给予客观评价,对优点与长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修整意见。各组以意见为导向,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此阶段历时约50min。

1.1.3.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部就班地对案例进行“平铺直述”式的分析探讨,具体方法为:教师报告案例;各组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各组长依次总结汇报。

1.2评价课程结束后,师资组对两组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1理论考核师资组统一组织命题、编排试卷,并详细制订评分标准。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共计60分;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题,共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共计40分。两组均使用同一试卷及评分标准。依据得分≥90%×总分为优,80%~89%×总分为良,60%~79%×总分为中,低于60%×总分为差,对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采用分级评价:即基础理论部分≥54分为优,48~53.4分为良,36~47.4分为中,<36分为差;案例分析题≥36分为优,32~35.6分为良,24~31.6分为中,<24分为差;综合成绩(即基础理论成绩与案例分析成绩之和)≥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

1.2.2问卷调查

1.2.2.1问卷设计问卷由师资组就案例学习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各项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本科学生核心能力[5]相关文献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的6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审阅,经小样本预调查测试后修订而成,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比CVR为0.8。

1.2.2.2问卷内容问卷包括教学效果(9条)、学习效果(5条)、课堂效率(3条)及职业态度(3条)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一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满分共计100分。

1.2.2.3问卷发放课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向两组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单独逐项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表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2)

3讨论

3.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案例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护理评价的步骤对案例进行“程式化”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由于成绩或性格等原因,案例课上学生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一些成绩较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或由于自身不善言谈、畏惧争论,而不敢参与发言与讨论,被游离在课堂活动的边缘,成为尴尬的配角;学生表现的差异大大降低了讨论参与的广度[4],使教学过程易被少数人把持,不能集思广益,展开全面分析与充分讨论。另外,个别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认真的准备,没有规范严密的教学计划,易使案例教学无章可循,陷入混乱,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思维引导,易使讨论陷入偏题,或成为“流于形式”、“走过场”[4]。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及效果。“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良现象,该教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案例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思维的“层”“次”结合,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思考角色,建立了思考规则,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规范的、有约束的思考,避免了天马行空,离体偏题;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案例讨论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6],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讨论更充分,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层次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减少争议与对抗,节省时间,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2有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课堂效率及职业态度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相结合并运用于案例教学,有利于突出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特点,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如绿色思考帽),使学生变得富有创造性,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如黑色思考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逻辑性强,以报告案例———分析讨论、制图———成果汇报———总结评价为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促进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思维层次图的设计制作,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自身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翻阅教材、查阅文献,对各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锻炼,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刺激学生积极发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课堂效率;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严密的学习路径,从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即护理评估)———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即护理诊断)———制订细致、完整的护理计划———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缜密而连续的护理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感,而且使学生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护理不再是打针输液的“苦差事”,而是以专业理论和技能为支撑,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解决健康问题的事业,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从业志向,职业态度得到提升。

3.3几点建议“六顶思考帽”是一个具有建设性、创新性及设计性的思考方法,运用于案例教学时,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角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随时戴上蓝色指挥帽,帮助学生设计思考程序,控制课堂讨论节奏,把握案例讨论方向,一旦发生偏题或争论的现象,能够立即给予指导纠正。第二,案例方面,案例应典型、有代表性,选择案例应围绕各章节的重点病、常见病、多发病;编写案例时,对患者健康信息的描述应客观、中立、准确,避免写入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性语言,以免误导学生。第三,思考帽的组合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思考帽的应用时机,并合理组合。例如,本研究中第3组学生在护理计划阶段运用了红—白—绿—黄—黑—红的序列组合,即首先使用红帽确定护理目标;其次,使用白帽收集患者的健康信息,使用绿帽发挥创造性思维寻找一切可能的干预措施,使用黄帽从可能的护理干预中找出最好的办法;再次,使用黑帽找出各项干预措施的缺点与不足;最后,再用红帽评估选择最好的干预措施;蓝色思考帽自始至终控制着整个思考过程。目前,作为思维工具,“六顶思考帽”已被美、日、英等多个国家政府在学校教育领域内设为教学课程,同时也被世界许多著名商业组织所采用,成为创造组织合力和提高创造力的通用工具[4]。“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在儿科护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是护理学临床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一次探索与尝试,是创新性教学的一个新突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地提高了案例教学效果,而且,也为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内涵。本次研究由于受教学因素的限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层次思维在案例教学中应用的整体状况,但研究结果对促进护理学临床专业课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为今后指导临床专业课案例教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提供帮助。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7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篇8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上一篇:护士个人科研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春季教育科研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