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18:19:18

影像技术论文

影像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吕发勤,唐杰,罗渝昆,等。肢体肌肉挤压伤的超声造影成像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影像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医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鹤壁中专、鹤壁师范学校、鹤壁电大和鹤壁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合并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在原鹤壁卫生学校(1995年合并入鹤壁中专)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现该专业有在校学生350人。

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确定了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以适应相应的职业岗位,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医学发展需求、能顺利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此,我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邀请医学影像专家组成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明确培养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我院分析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特点,认识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高等技术性医学影像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和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经过探索,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人文为先,知识宽实,技能熟练,就业多向”。“人文为先”,是指面向就业岗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知识宽实”,就是给学生搭建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在专业课开设时,我们就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体现对准岗位开设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改变课程结构。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课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实现课堂训练、业余训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实习中技能操作应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操作。“就业多向”即在通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寻求“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专业外,还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超声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放疗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转贴于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个思路,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本位,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重点进行了以下三项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素质模块课程。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的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如精简了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学病原学等非主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将原来的X线机结构与维修和X线摄影技术学在增加相关新内容后,分别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增设了医学影像新技术课程,如断层解剖学、介入放射学等;增开选修课,如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医学文献检索等。

改革实验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改革过去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经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二是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诸如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专业课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边做、边学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教学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有时候将病人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进行X线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检查等,既可进行实际操作,又可培养学生与病人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影像技术论文篇3

2.高校数字声像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张艳欣,魏红英,贾慧娟

3.数字立体照片摄制技术初探梁婷,张颖,徐红梅,李铭

4.缩微影像技术在媒体图书馆的有效利用——以新华社图书馆为例米捷

5.彩色缩微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张立朝,王富生,张文增,陈萍,何彦平,程积安

6.从我公司实践谈企业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尹晓燕

7.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探讨数字与缩微影像 王小林

8.胶片保护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董立康

9.信息动态

10.解析经济危机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黄建辉

11.基于机制的现代图书馆学科信息推送服务林冬梅,李欣荣

12.谈数字与缩微技术的合理并存马慧荣,李淑琴

13.论缩微技术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聂云霞

14.缩微摄影时检查负像光学密度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白雨龙,何伟,李铭

15.GB/T1.1-2009相对于GB/T1.1-2000的主要技术变化李铭

16.详解白平衡张正美,郭根生

17.快速修复逆光照片的两种方法何延辉

18.旧忆新说——地名串起久远记忆

19.怎样修复曝光不足的照片王慧,郭根生

1.关于对全国文影标第四届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分会进行表彰的决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

2.开幕词魏大威

3.第四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魏大威

4.关于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及其五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的批复全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5.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6.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李恩学

7.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换届会议纪要全国文影标秘书处

8.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09年度工作总结魏大威

9.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工作计划(2010年4月26日全体理事会通过)

10.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1年~2012年工作规划(2010年4月26日全体理事会通过)

11.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纪要中国文影协秘书处

12.档案缩微品扫描图像文件自动分类和自动挂接方法研究袁庆华,王向东,邵荣平,马运虎,韦斌

13.全国文影标第五届换届会议暨中国文影协201O年年会在苏州召开两会秘书处

14.新时代的图书馆如何利用网络科技更好的开展服务彭蕾蕾,唐丽萍,丁群

15.从缩微品使用设备的发展谈缩微品利用张军

16.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建设张钧

17.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张丁,王兆辉

18.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陈小平

19.发挥不同载体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王洁

20.文献缩微工作漫谈——我与浙图缩微走过20年芦继雯

21.16mm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孙跃军,李铭

22.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5)——GB/T1.1-2000等基础标准的宣贯李铭

23.发达国家对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政策姜振儒,张松岩

24.缩微品扫描仪的评估赵宋文

25.在学习和交流中寻求提高——参加2010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杨文辉,禹艳

26.2010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四川省图书馆馆长高级研讨班在成都成功举行四川省图书馆

27.四川省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遂宁市召开四川省文影协秘书处

1.纸质档案(字画)仿真复制工作探索栾宁丽,孙冀宁,刘敏华

2.日语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与思考徐周亚

3.消息报道

4.文档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曾梅安

5.数字与缩微影像 缩微品保存之管理问题的研究杨勇,刘永久,孟利群

6.缩微品母片质量的检验陈萍,彭妍,齐淑珍

7.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兼容并存王根本

8.基于VNN架构的远程交互式视频教学李晓,李靖

9.档案缩微拍摄机常见故障维修张翼,王晓辉

10.检查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刘巧平,宫岩,李铭

11.关于批准GB/T23286.1-2009《文献管理长期保存的电子文档文件格式第1部分:PDFI.4(PDF/A-1)的使用》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函

12.在南京的三处官邸高丽

13.都是分辨率搞的鬼束梅

14.理论上的意义与实践中的困惑——谈缩微复制技术在档案学专业中的发展聂云霞

15.论馆藏档案数字化方式的选择许珂

16.馆藏照片档案数字化丁钰镔

17.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要注意的问题宋晓娜,柳忠校

18.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4下)——GB/T1.1-2000等基础标准的宣贯李铭

19.解析数码相机的快门王慧,郭根生HtTp://

20.电视片头制作中的配乐艺术周良兵

21.对于存放在非标准库房内文献档案的保护魏正光

22.利用PhotoshopCS轻松制作套色版画付莉,郭根生

1.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申晓娟

2.基于Unicorn系统的甘肃省联合图书馆建设模式黄建辉

3.基于成本控制思想的现代图书馆采购流程分析李欣荣

4.科学界定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范围应着重考虑的几个因素王希章

5.数字档案在网络中的安全柴德玉,邓成玲,宋钧

6.浅谈民国书拍摄谷韶军,肖建萍

7.海军上将HD-5000型全自动叠图机故障排除方法景波

8.M2拍照机密度控制数字与缩微影像 杜文学,郭春红,经莉

9.巧用PHOTOSHOP制作证件照片孙跃军

10.在缩微影像中用Photoshop的批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刘五建,孟利群,王浩

11.全国文影标中国文影协召开主任/理事长联席工作会议全国文影标、中国文影协秘书处

12.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4上)——GB/T1.1-2000等基础标准的宣贯李铭

13.ISO字符和ISO1号测试图的特征及其使用梁婷,王浩,李铭

14.NISOZ39.87图像电子文件技术元数据标准研究程妍妍

15.CIM与COM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刘江霞

16.文献影像技术国家标准目录孙静荣

17.LCOS光学引擎研制过程中机械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路全笑峰

18.市场上的高品质光盘摄像机李定川

19.国家图书馆举办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孙静荣

20.档案史志展风采《剑南春图志》迎华诞赵志英

21.祖国华诞难忘瞬间黄亚非

22.PhotoshopCS4CameraRAW磨皮新招耿志东

23.面具

24.原始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处理魏正光

1.档案缩微品检索与扫描方法研究袁庆华,冯颖,李圆圆,于成志,郝丹

2.缩微文献影像联合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李茁

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共享技术探索徐周亚,镇锡惠

4.缩微胶卷拷贝正片的质量控制于向洋,杜文学,张红兵

5.柯达缩微冲洗机的结构、使用与维修(下)寇印才,查奕

6.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文献整理工作中的应用张阳,李建中,何彦平,程积安,齐淑珍

7.数字与缩微影像 缩微胶片解像力检测及实施方法孙跃军

8.ISO2号解像力测试图的描述及其应用张斌,寇瑞清,李铭

9.信息活动中的协议标准刘丹丹

10.走出困境——缩微信息与数字信息的相互转换张美芳

11.ISO/TC171文献管理应用技术委员会简介苏雨

影像技术论文篇4

一、 对于影像技术的理解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影像技术发展从诞生起就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每个时明出来的重要技术,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影像技术所吸纳。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影像提供了载体和传播方法,而火药则被我们用来制作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绚烂的影像――烟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大都也是科学家,精通透视、解剖,能通过化学技术合成出富于表现力的颜料。电影作为当代影像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在短短百年里享有了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光学、电学、化学、机械学、电子科学、计算机及网络科学等全部丰硕成果。我们的影像从静态到动态,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画面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那么人们为什么对于影像技术如此着迷呢?对此有学者指出,影像技术是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中心地带,在这个目前看起来模糊地中心地带里,潜藏着人类生命绵延地不绝的动力。[2]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则认为造型艺术中蕴藏着人类的“木乃伊情节”,即希望复制身体外形使其与时间抗衡,从而在时间的长河里获得永生,“人类降服时间的渴望是难以抑制的,文明的进步只不过是把这种要求升华为合情合理的想法罢了”。[3]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奠基人哈罗德・伊尼斯也认为体现在符号/媒介系统中的技术,主要折射出来的是人类欲望的两个向度:生命在空间中的扩展以及在时间中的永恒。[4]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绵延生命的永恒欲望,推动着影像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电影作为当代影像技术最主要的承载者,其形态和内容也必将深受技术影响。这种影响是复杂的,而对这一复杂性全面解读必将助益于电影内涵的诠释与认知。

二、 以技求艺:影像技术发展的动态分析

可以说,没有影像技术,就没有电影艺术,影像技术在电影发展中起着原动力作用。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期,往往以影像技术发展为先导,如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彩时代、数字电影时代、立体电影时代。影像技术推动了电影的变革。

但正如巴赞所说:“技术发明为电影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据此尚不足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因。”[5]电影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其发展是艺术、商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也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

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技术媒介进化论视角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保罗・莱文森以电影为例分析了技术性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玩具―镜子―艺术,或是前现实―现实―后现实。[6]第一阶段:求新,媒介往往是人们的一种小玩意、小聪明,人们更多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奇感;第二阶段:求真,媒介技术形式退潮,内容功能高涨;第三阶段:求美,技术性媒介不但要复制现实,而且能够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组现实。

受此启发,我们可以把每一项技术介入到电影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预备期、初期和成熟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在每个阶段中影像技术、艺术、商业等因素的互动以及对电影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预备期

电影发展史上每一项新影像技术从其出现、成熟到应用于电影之中,经常会有一段预备期,这段期间影像技术会受到了商业和艺术等因素共同影响。

电影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诞生便是以第一次进行商业放映为标志。而商业需求往往是某一项技术进入电影的重要原因。以有声电影为例,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拍摄于1927年,而在此10年前有声电影所需要的技术就已经成熟,只是因为当时默片正在巅峰,而商人们也不愿意自己的设备过早被淘汰,因此一直对有声电影持观望态度。而华纳公司拍摄《爵士歌王》也是希望借此缓解自身经济困境。宽银幕电影拍摄和放映技术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成熟,但出于经济原因,好莱坞制片公司一直对其不感兴趣。直到50年代感受到电视带来的巨大威胁,才将宽银幕作为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的救命稻草,由皮克斯公司于1953年制作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圣袍》。而立体声技术,及今天大行其道的3D技术也大体如此。

另外,电影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力上的追求,也是电影吸纳某项技术的重要推动力。艺术家们总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实现其在艺术表现及叙事上的诉求。同样以有声电影为例,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艺术家们便通过现场伴奏等手段来为影片加入音乐,而很多导演则试图通过镜头语言以及剪辑节奏来表现出声音节奏。而这种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有声电影的出现,就像电影先驱们在有声电影《宣言》中所承认的:“这一新技巧的发现,在电影史上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无数的电影先驱者们在遇到一系列无望的难题之后找到的出路。”[7]

(二)初期

影像技术进入电影领域伊始,总伴随着一段炫技时期,关注于营造奇观视听体验而忽视了电影叙事以及艺术表达。邓肯・皮特里曾说:“电影是以机械为根本的。在媒体处于初起时期,吸引观众便是新技术而不是它所展示的内容”。[8]电影新技术往往领先于内容而更受关注。从有声电影到彩色宽银幕电影以及今天的立体电影,每一次新技术介入都会为电影注入一针强心剂,以此为卖点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而观众也会沉迷于技术所带来之中。这一时期技术因素与商业利益相结合,成为影响电影的主要力量。

在这个阶段技术更像是一个“花瓶”,是用来炫耀的,而不是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毕竟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的艺术,观众对于新技术营造的视听奇观迟早会产生审美疲劳。由于新技术和原有技术体系及艺术表现手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往往会对原有艺术系统带来破坏,出现一段阵痛期,甚至在艺术上出现暂时倒退。有声电影在诞生初期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声电影技术还不成熟,与原有技术系统会产生冲突,比如摄影机在拍摄时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会干扰到同期声录制,笨重的隔音物又限制了摄影机运动;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艺术家们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传统剪辑技巧似乎与声音元素格格不入,而默片时代的明星们也都不知该如何表演了。[9]正因如此,有声电影也受到了卓别林等大师强烈抵制,卓别林曾说:“有声电影彻底埋葬了传统的哑剧,而这却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演员应该懂得,是镜头在讲述故事,而不是对白。”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有声片初期,那些从头唱到尾或是堆砌大量戏剧化对白的影片很快就成为了人们的笑料。电影《雨中曲》以及《艺术家》都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那段历史。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暂时倒退是事物螺旋形上升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也为技术和艺术进一步融合打下了基础。

(三)成熟期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电影艺术家们不会“因噎废食”。创作者们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新可能,对于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及艺术理论,最终将技术追求上升为美学追求。曾经强烈抵制有声片的卓别林并没有对声音一概排斥, 而是谨慎地渐次引入音乐、音响、对白等声音元素,并最终创作出了《大独裁者》这样伟大的有声电影。

当一项新技术所创造的视听效果能够真正为影片叙事以创作者个人思想表达而服务时,这项技术才算彻底融入到了电影之中,成为电影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艺术家不仅仅用声音来对白,还用它来表现空间营造氛围,声画蒙太奇也为电影增加了表现的可能;摄影师不但单纯表现运动而是利用运动来叙事、创造节奏;色彩的作用也从还原真实到上升为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正因如此,马塞尔・马尔丹才将1964年的《红色沙漠》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如果说技术为电影提供了身体,那么艺术则赋予身体以活力。

另一方面,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成本降低,制作方和院线也更愿意采用这些技术,这也促进了它们的普及。而这时艺术家和商人也正式成为这些新技术的主宰者,技术升华为艺术。

新技术介入以及新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意味着原有体系会退出历史舞台,新旧融合,反而会赋予原有表现手法以新的生机。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史上诞生了很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经典镜头;在彩出现后,黑白画面往往具有一种历史感,无论是国内的《小花》,还是国外的《辛德勒的名单》《艺术家》,黑白画面在影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动镜头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固定镜头也没有消失,并在小津安二郎这样的大师手中产生了独特表意功能和美感;而在今天大行其道的数字后期合成技术其原理是和传统特技中光学特效相通的,只不过是具体实现方式进步了而已。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一个动态变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邓肯・皮特里所说:“这样,他们(电影学者)的任务,就不仅仅是简单描述和识别特殊的技术发明、技术方法与技术理论,而是在一个原动力学的透视下去展望它们(电影技术)的发展和变化。”[10]

结语

以上所分的三个阶段是对影像技术与电影关系的总体描述,某一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其特殊性:这三个阶段可能是同步的,融合在一起的,甚至会缺少其中某一阶段。电影“以技求艺”的道路是曲折的,而动态考察影像技术在电影艺术中作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影像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变革,面对新技术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近年来,3D电影、4K超高清电影、48帧电影、弹幕电影、交互电影等新兴影像技术及电影形式纷至沓来,如何不为“乱花”所“迷眼”,合理驾驭这些新技术是电影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首先界定出这些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策略。

对于互动电影、4D电影这些技术,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公司做过一些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创作出一些影视作品,但其仍处于“预备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商业环境都不成熟,因此对于这些技术,我们应当加大基础研究,重视相关专利申请,争取树立技术标准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对于48帧电影、弹幕电影等影像技术,我们认为其处于“初期”,虽然已有创作实践,但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对于这些技术,电影人应当努力挖掘其艺术表现力,促进其与叙事融合,但这种探索应多集中在对该技术具备掌控能力的少数创作者手中,切忌一哄而上,以新技术为噱头扰乱正常电影创作。

对于3D电影、IMAX电影等技术,我们认为其已处准“成熟期”,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已经创作出了如《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智取威虎山》等成熟作品,这些技术已经有机的融入到电影的艺术表现及叙事之中,另外国内3D银幕数量高速增加也为技术普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创作者在实践中提高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该技术的成熟。

参考文献:

[1]屠明非.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影像真实感探索历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

[2]梁国伟.跨越时空的影像交流――数字电影的媒介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

[3][5]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

[4]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12.

[6](美)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7][9]黄英侠,王红霞,王婧雅.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时期状况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72.

影像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数字电影 电影技术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021-01

电影是一门艺术化的技术,也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能够采用特有的技术处理手段,艺术的表达导演的一些想法,因此,电影的表达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电影技术市场。

本论文主要结合数字电影技术,详细分析现有的数字电影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数字电影技术的数字电影系统,以期能够为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技术应用模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 数字电影技术分析

1.1 数字电影技术概述

数字电影,顾名思义,是和计算机相结合起来的一种电影技术,目前,数字电影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设备实现的摄像、存储,并通过数字设备实现电影内容的传输传送,最后经过专业设备将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信号并进行播放。

传统的电影摄制是将影像信号摄录在胶片上,这种电影技术具有分辨率大、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胶片不易保存和传输,因此对于电影的传输普及带来不便;而数字电影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数字电影基本上都是采用高清摄像机直接获取高清质量的数字影像,也可以采用胶片拍摄电影,在后期将胶片扫描为数字信号。

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电影技术的普及和大众化应用,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影技术最主要还是指的电影摄制的数字化,以及所需配套的数字化制作、数字化放映等设备的应用。

1.2 数字电影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好莱坞一大批震惊世界的电影,无不采用了数字电影合成技术,例如《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等,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胶片电影所无法实现的视觉感官感受。目前全球数字电影的制作已经超过了几千部,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我国的数字电影技术发展也很快,已经建立的全亚洲最大的数字电影技术中心,以及数字电影拍摄、发行、放映等一系列技术应用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些都表明我国数字化电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主要应用设备还是大量的依赖进口或合资生产。

另一方面,数字电影的发展,必然也推动了数字放映设备的建设。目前,全球数字电影银幕数达到7万多块,我国城市影院建设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银幕数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了现有的13118块,其中2K数字银幕超过1.2万块,主流院线影院基本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

近两年来,数字中间片(DI)技术成为世界电影行业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所谓数字中间片技术,一般是指整个后期制作都在数字平台上进行。数字中间片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开发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的功能,从而取得更灵活、更丰富的创作手段;二是为了提高影片质量,降低制作成本。数字中间片工艺主要有胶片扫描(胶转数)、套底、调色、特效和修饰、制作字幕、数字母版制作和胶片记录(数转胶)等。出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目前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大多还是基于2K分辨率的,属于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仅能满足DCI中的低档要求。目前,数字中间片的实施与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美、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并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2 数字电影系统设计探讨

2.1 数字电影系统结构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胶片电影技术,数字电影系统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因而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数字化的摄制、存储和传输,但是其前提是必须要能够很好的解决图像的实时传输存储问题。为此,数字电影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设计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

(1)数字式图像传感器。

数字电影的摄制,首要解决的就是数字化拍摄的问题,为此可以采用数字式图像传感器,通过配合光学取景器,将镜头前的内容直接摄制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图像处理单元。

(2)高速图像处理单元。

高速图像处理单元是实现数字电影的关键结构单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类似CPU的角色,主要负责对数字图像的编解码、灰度处理、二值化处理,以及对数字信号的还原等处理,从而确保数字图像的实时摄录和编解码。

(3)数字存储器。

目前常用的数字存储器通常都是硬盘,既能够大幅降低数字电影系统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数字电影存储、传输的兼容性,有利于数字电影的普及推广和传输应用。

(4)交互数字单元。

交互数字单元主要是负责实现数字电影的互动及特效等场景的二次编辑加工,其内含基于DSP单片机的编辑器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加工,以及对色彩、亮度等视频信号的编辑和调整,极大的丰富了数字电影的加工手段和方式。

2.2 数字电影配套系统分析

数字电影要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仅需要数字电影摄录设备,不是只依靠高清数字摄像机就能够实现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应用的,对于数字电影相配套的系统,也必须要大力发展,才能够最终推动整个数字电影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数字电影系统处理需要数字化摄录设备,还必须配套数字化编辑设备,数字化放映设备。数字化编辑设备目前主要集中的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包括对胶片影像的扫描,数字影像的再加工等内容;数字化放映设备则主要包括数字电影的立体式放映及多感交互式互动系统,目前国外已经发展到4D立体式放映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数字电影的多感交互放映。

3 结语

数字电影技术是电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它实现了过去传统无法实现的一些创作,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得个人创作电影成为了可能,只要拥有一台数字电影设备,以及具备编辑修改的多媒体系统,就能够实现数字电影的创作,这对于电影艺术的大众化普及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目前数字影院发展态势蓬勃,使得数字电影技术有了很大的应用空间。本论文简要探讨了数字电影技术及其系统的设计,对于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犀禾.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 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1(2):23-24.

[2] 刘兆君.数字技术与电影[J].剧作家,2006(5):78-79.

[3]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J].当代电影,2003(3):40-41.

影像技术论文篇6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艺术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结合我省艺术专业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作为艺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的指导标准。

第二条艺术专业技术职务的名称为:一、二、三、四级编剧;一、二、三、四级作曲(作词);一、二、三、四级导演(编导、指导);一、二、三、四级指挥;一、二、三级舞台美术设计师和舞台美术设计员(初级);一、二、三、四级摄影(摄像)师;一、二、三级录音师和录音员(初级);一、二、三级剪辑师和剪辑员(初级);一、二、三、四级文学编辑;一、二、三、四级音乐编辑;一、二、三、四级演员;一、二、三、四级演奏员;主任舞台技师、舞台技师、舞台技术员;影视制作和放映技术专业的主任技师、技师、技术员。

第三条按照本申报评审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被聘任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艺术创作、文艺编辑、艺术表演、器乐演奏、舞台技术、影视技术的专业人员:

(一)艺术创作

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编剧、作曲(作词)、导演(编导、指导)、指挥、舞台美术设计、以及摄影(摄像)、录音、剪辑等技术工作。

艺术专业的文学编辑、音乐编辑等技术工作。

(三)艺术表演

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舞台表演及影视表演等技术工作。

(四)器乐演奏

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器乐演奏或伴奏等技术工作。

(五)舞台技术工作和影视技术工作

戏剧、音乐、舞蹈、影视、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灯光、道具、服装、效果、化妆等演出工作中的制作、操作和管理等技术工作,以及影视制作与放映技术工作。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凡申报艺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六条对申报参加艺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在资历、学历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正在艺术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艺术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其中:由初级(四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级(三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任现职满四年以上;由中级(三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副高级(二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及由副高级(二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正高级(一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任现职满五年以上。

(二)申报艺术创作类的编剧、作曲(作词)、导演(编导、指导)、指挥、舞美设计、摄影(摄像),以及文艺编辑类的文学编辑、音乐编辑、录音、剪辑、影视技术等中级(三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人员,需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申报此类副高级(二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具有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申报此类正高级(一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三)业绩突出,贡献巨大,但未满规定任职年限或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艺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破格晋升的有关规定,予以破格晋升。

第七条申报评审编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编剧

1、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2、基本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有独立创作的作品或参加过2部剧本的集体创作。

3、具有独立创作的能力和培养前途。

(二)三级编剧

1、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独立创作的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3、担任四级编剧以来,有2部以上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由专业文艺团体排演,或由影视制片部门拍摄并播映发行。

4、所创作的作品,能达到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作品在市(地)以上艺术比赛、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编剧

1、具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编剧以来,有3部大中型舞台剧本(或影视剧本)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由专业文艺团体演出50场以上,或由影视制片部门拍摄录制,并播放发行。其中,有2部作品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具有指导中、初级编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一级编剧

1、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很高的创作水平。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编剧以来,有4部大、中型舞台剧本(影视剧本)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由专业文艺团体演出80场以上,或由影视制片部门拍摄录制,并放映发行。其中,有2部在全国专业艺术比赛评奖中获剧本奖或创作奖,或在省级艺术比赛或评奖中获一等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培养指导优秀创作人才成效显著。

第八条申报评审作曲(作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和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作曲(作词)

1、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修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2、基本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一定的艺术成果。

3、能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完成辅艺术创作任务。

(二)三级作曲(作词)

1、有较好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修养。具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较高的作曲(作词)水平。

3、担任四级作曲(作词)以来,独立创作过小型作品8个以上,或大中型作品2个以上。专职影视作曲要能够正确理解剧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导演意图,并能够独立承担影视剧目的作曲工作,做到与剧目内容、风格协调。

4、所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市(地)以上报刊发表、出版,或录制成音像节目播放。

(三)二级作曲(作词)

1、具有较高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造诣,在作曲(作词)艺术上有所建树。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够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作曲(作词)以来,创作小型作品8个以上,或大中型作品2部以上,其中,有1部作品在专业文艺团体演出,或录制成音像节目在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并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评奖中获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专职影视作曲要能够承担难度较大的影视剧目作曲任务,其作品对提高影视片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达到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在培养指导中、初级作曲(作词)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四)一级作曲(作词)

1、具有很高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造诣,在作曲(作词)艺术上成就显著。创作上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作曲(作词)以来,有4部大中型作品由省级以上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并有1部作品获得部级奖励或在省级艺术比赛中获一等奖。其代表作品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专职影视作曲,要能承担大型高难度的影视片作曲,其作品能与影视片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并在渲染气氛、深化角色内在感情方面有独到之处,达到很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4、担任二级作曲(作词)以来,有3部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大中型作品或理论研究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出版过专著。

5、培养指导优秀专业作曲(作词)人才成绩显著。

第九条申报评审导演(编导、指导)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导演(编导、指导)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

2、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

3、能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完成部分导演业务工作。影视业的四级导演在具备上述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能较好地掌握场记业务。

(二)三级导演(编导、指导)

1、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2、熟练地掌握导演(编导、指导)业务和创作技巧,并能对自己的导演创作经验作出总结。

3、独立完成过4部大中型剧(节)目或一定数量的影视片(片种不限)的导演任务。影视业的三级导演在具备上述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出色地完成场记职责。

4、有一部作品在市(地)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导演(编导、指导)

1、具有较高的导演(编导、指导)技巧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导演(编导、指导)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影视剧(节)目的制作中,能出色地完成导演(编导、指导)任务,其中有2部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剧(节)目展评中获奖。

4、担任三级导演(编导、指导)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具有指导中、初级导演(编导、指导)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一级导演

1、具有很高的导演(编导、指导)技巧和艺术造诣,在导演(编导、指导)艺术上有突出成就。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导演(编导、指导)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导演到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影视剧(节)目的录制中,能出色地完成导演(编导、指导)任务,其中有3部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作品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

4、担任二级导演(编导、指导)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导演(编导、指导)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条申报评审指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指挥

1、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基本的指挥技巧,有一定的指挥能力。

3、能担任一般作品的指挥工作。

(二)三级指挥

1、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指挥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风格。有较高的指挥水平,并具有训练乐队的能力。

3、能在专业文艺团体的剧(节)目排演或音像剧(节)目的录制中,完成指挥任务,并具有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4、所指挥的部分剧(节)目,在市(地)级以上艺术比赛和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指挥

1、具有较高的指挥技巧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具有较强的训练乐队(团)能力。担任三级指挥以来,担任过各种不同风格作品的指挥工作。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音像剧(节)目的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指挥任务,所指挥的剧(节)目有2部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

4、担任三级指挥以来,在省级以下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指导中、初级指挥专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四)一级指挥

1、具有很高的指挥技巧和艺术造诣,在指挥艺术上有突出成就。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具有很强的训练乐队的能力。担任二级指挥以来,成功地担任过各种不同风格的大型音乐、舞蹈、歌剧、舞剧的指挥工作。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音像剧(节)目录制中,能出色地完成指挥任务。所指挥的剧(节)目有三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4、担任二级指挥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指导优秀指挥专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一条申报评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舞台美术设计员

1、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历史文化知识,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

2、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方法。影视业专门从事动画、木偶、剪纸、特技、字幕等专业设计工作的美术设计员,还应基本掌握相关的制作工艺。电影美术工作的人员应能够承担一般性的电影海报和宣传画的设计、创作。

3、能正确理解剧本思想内容及其历史背景,独立完成一般性的设计任务和绘制工作。

(二)三级舞美设计师

1、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及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

2、基本功扎实。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能解决设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美术设计员以及化妆、服装、道具和置景人员的工作。影视业的动画、木偶、剪纸、特技、字幕等专业设计人员,应熟悉本专业的整个工艺过程和表现手法。

3、在专业文艺团体演出中,能较好地完成舞美设计工作任务或独立完成一般性影视剧(节)目的设计任务。电影美术工作人员应有一定数量较有水平的电影宣传美术作品及有关美术设计、布置成果。

4、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所创作的部分舞台美术作品,在市地级以上艺术竞赛、影视展评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得好评。

(二)二级舞美设计师

1、具有较高的舞台美术(动画、木偶等)创作水平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舞美(动画、木偶等)设计师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排演或影视剧(节)目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其设计作品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影视业的动画、木偶、剪纸、特技、字幕等专业设计人员,应能解决本专业设计、制作方面各种技术、艺术问题。电影美术工作人员须有相当数量较高水平的电影宣传美术作品及其它美术设计、布置成果。

4、担任三级舞美设计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优秀舞美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舞美设计师

1、具有很高的舞台美术创作水平和艺术造诣,在舞台美术(动画、木偶等)创作上成就显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与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舞美(动画、木偶等)设计师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影视剧(节)目的制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舞美(动画、木偶等)设计任务。所创作的舞台美术(动画、木偶等)作品,有2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影视业的动画、木偶、剪纸、特技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字幕设计岗位不设一级),应能够解决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

4、担任二级舞美设计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的舞台美术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二条申报评审摄影(摄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摄影(摄像)师

1、具有一定的美学和文学艺术修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基本的摄影(摄像)技术及操作技能。能协助摄影(摄像)师解决一般性的艺术、技术问题。

3、能承担局部性的摄影(摄像)任务,并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技术质量要求。

(二)三级摄影(摄像)师

1、具有较好的美学和文学艺术修养,了解国内外摄影(摄像)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摄影(摄像)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熟悉摄影(摄像)技术(包括照明、洗印的相关技术),能独立完成一般剧(节)目的拍摄任务,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较丰富的摄影(摄像)工作经验。参与过一定数量的大中型作品(片种不限)的摄影(摄像)工作,在摄影(摄像)艺术处理上,能正确体现剧本的艺术风格。

4、所参与的摄影(摄像)作品,在市(地)级以上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摄影师

1、具有较高的摄影(摄像)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拍摄任务,解决本专业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摄影(摄像)作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理论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一系列影视剧(节)目(片种不限)拍摄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摄影(摄像)任务。所拍摄的作品,有2部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

4、担任三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专业摄影(摄像)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摄影(摄像)师

1、具有很高的摄影(摄像)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够指导、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拍摄任务,解决本专业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进行系统地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一系列大中型影视剧(节)目(片种不限)拍摄录制中,能出色地完成摄影(摄像)任务,所创作的摄影(摄像)作品,有3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作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4、担任二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专业摄影(摄像)人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三条申报评审录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录音员

1、掌握基本的录音技术以及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完成辅的录音工作。

2、具有一定的音乐、文学艺术修养和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了解录音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情况。

(二)三级录音师

1、能够掌握录音技术及其实际技能,熟悉录音生产工艺,并能独立完成一般性剧目、作品的录音任务,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音乐与文学艺术修养。对录音作品和声音质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3、完成过一定数量的录音任务,具有较为丰富的录音工作实践经验。在声音处理上有体现剧本、作品的艺术风格。

4、有部分录音作品在市(地)级以上评奖、比赛中获奖。

(三)二级录音师

1、具有较高的录音专业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全面掌握录音生产工艺,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录音任务,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对于录音作品和声音质量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理论见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三级录音师以来,在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的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录音任务。有录音作品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

4、担任三级录音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录音艺术处理上有一定的创新和建树。对于培养专业优秀录音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录音师

1、具有很高的录音专业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够指导、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录音任务,解决本专业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工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录音师以来,在一系列的大中型剧(节)目的录制中,出色地完成录音任务,并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所录制的录音作品,有2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竞赛和影视展评中获奖。

4、担任二级录音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录音艺术、技术工作的发展和培养专业优秀录音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四条申报评审剪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剪辑员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剪辑技巧。

2、掌握影视制作和剪辑工艺过程,熟悉声画同步套片工艺和特殊技巧的制作常识。

3、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在剪辑师的指导下,承担正常的声画组接和一般的剪辑工作。

(二)三级剪辑师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剪辑工艺过程及各种创作技巧和手法,能独立完成一般性影视剧(节)目的剪辑任务,解决剪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在一系列影视剧(节)目的拍摄录制中,能正确领会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在剪辑处理上协调、流畅,基本符合剧情要求和导演意图。

4、能够指导剪辑员的工作和学习。

(三)二级剪辑师

1、具有较高的剪辑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独立承担各片种难度较高的剪辑任务,解决剪辑工作中较复杂的问题。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剪辑师以来,在一系列影视剧(节)目的拍摄录制中,能根据剧本主题,通过剪辑手法出色地体现导演意图,较好地完成剪辑任务(片种不限),并对剪辑艺术及其表现手法有所创新,在省内同行业中享有一定声誉。

4、担任三级剪辑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剪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剪辑师

1、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够指导、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剪辑工作,解决本专业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在剪辑创作手法和技巧处理上,有较多的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对自己的艺术成果与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剪辑师以来,在一系列影视(广播)剧(节)目拍摄录制中,能根据剧本主题和剧情要求,通过创造性的剪辑处理,丰富导演的艺术构思,增强艺术效果,出色的完成剪辑任务。所剪辑的作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4、担任二级剪辑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剪辑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及培养优秀剪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五条申报评审文学编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1、熟悉文学编辑工作的内容和编辑技巧,有一定的培养前途。

2、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了解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能进行剧本的组稿、通联和其他一般性业务工作。

1、能较熟练地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文学编辑技巧,对作品作出较正确的分析和鉴别。

2、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系统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能独立组织、扶植剧本,向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影视制片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可投产剧本,并有部分剧本已被采用,或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

4、担任四级文学编辑以来,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戏剧评论或影视评论文章。

1、具有较高的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编辑技巧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扶植剧本稿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对国内外艺术和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3、担任三级文学编辑以来,组织、扶植过较多数量的投产剧本。其中,有的作品达到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4、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担任三级文学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艺术评论文章。

5、具有指导中、初级编剧和文学编辑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1、具有娴熟的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编辑技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对于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发展贡献显著。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很强的组织、扶植剧本稿件的能力。对地国内外文学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辑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从理论高度进行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文学编辑以来,组织、扶植过较多数量的投产剧本,其中有部分作品达到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社会公认为优秀作品,并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4、具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担任二级文学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4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性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编剧和文学编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六条申报评审音乐编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1、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基本掌握声乐、器乐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承担音乐资料的收集、整理、复制、保存等工作任务。

3、能够为音乐编辑提供舞台作品和影视片背景音乐素材,并协助音乐编辑进行素材选编工作。

1、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能较系统的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较熟练的音乐编辑技能,能独立承担一般舞台剧和影视片的音乐编辑任务。

3、具有一定的音乐编辑工作经验,能使自己的编辑作品与影视片或舞台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并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4、担任四级音乐编辑以来,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专业评论文章。

1、具有较高的音乐编辑技能和艺术造诣,对音乐语言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音乐作品及其编辑工作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音乐编辑以来,完成过一定数量难度较大的作品的音乐编辑任务。编辑作品对深化影视片和舞台作品主题思想,加深剧目艺术感染力,起到较好的效果,并获得较高的评价。

4、担任三级音乐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在培养指导中、初级作曲和音乐编辑专业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具有很高的音乐编辑技巧和艺术造诣,在音乐编辑业务方面成就显著。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相关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音乐作品及其编辑工作的艺术成果,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音乐编辑以来,出色地完成过大量的高难度的作品的音乐编辑任务。其编辑作品能成功地强化影视片和舞台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强剧(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并获得很高的评价,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4、担任二级音乐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4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的作曲和音乐编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七条申报评审艺术表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演员

1、接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2、基本掌握本专业的表演技巧,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3、在导演或艺术指导的帮助下能完成演出任务

(二)三级演员

1、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表演技巧,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表演水平和艺术实践经验。

3、担任四级演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演出中,多次担任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能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表演任务,并成为本剧团的业务骨干。

声乐演员,能完成独唱、领唱任务。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能演唱外国歌剧选段或歌曲。

舞蹈演员,能完成不同风格的群舞、组舞、领舞或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的表演任务。

杂技演员,主演的有关节目能达到省内同类节目的中上水平。

影视演员(包括配音演员和木偶、剪纸动作),应熟悉影视剧(节)目的拍摄知识,参加过一定数量的影视剧的拍摄工作。

4、担任四级演员以来,其部分剧(节)目的表演在市(地)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录制成音像剧(节)目在电台、电视台播放。

(四)二级演员

1、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表演水平。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演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排演或音像节目及影视剧的录制拍摄中,多次出演主要角色。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

声乐演员,有自己的代表曲目,并能够举办独唱音乐会。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

舞蹈演员,能胜任多种风格的领舞、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并多次在大中型舞剧或舞蹈中担任主要角色。

杂技演员,主演的有关节目,达到国内同类节目的中上水平。

影视演员(包括配音演员和木偶、剪纸动作),应了解国内外影视表演艺术的流派和发展趋势,在表演艺术上有所创新。

4、对于培养优秀专业表演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五)一级演员

1、具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诣,在表演艺术上成就显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2、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演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中大中型剧(节)日排演或音像节目及影视剧的录制拍摄中,多次出色的担任主演,有自己的代表性剧节目,其部分节目在全国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高奖。

声乐演员,能举办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独唱音乐会。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舞蹈演员,能举办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舞蹈专场演出。

杂技演员,主演的部分节目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影视演员(木偶、剪纸动作岗位除有特殊贡献者外,一般不设一级),熟悉国内外影视表演艺术的流派和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4、其代表性剧(节)目在省内有重大影响,是本专业或本剧种的著名演员。

5、对于培养优秀专业表演人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八条申报评审器乐演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演奏员

1、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2、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基本掌握本专业演奏技巧,有一定的演奏能力。

3、在指挥和艺术指导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演奏任务。

(二)三级演奏员

1、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基本功扎实,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演奏技巧,具有较强的演奏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

3、担任四级演奏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的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的排演或音像剧(节)目的录制拍摄中,多次担任独奏、领奏和伴奏,能够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演奏任务,并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4、担任四级演奏员以来,所演奏的部分剧(节)目在市(地)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录制成音像节目在电台、电视台播放。

(三)二级演奏员

1、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造诣,在演奏艺术上有所创新。

2、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演奏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演出或音像剧目录制及影视剧配乐中,多次担任独奏、领奏和主要伴奏任务,有自己的代表性曲目,并能举办独奏音乐会。所演奏的部分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

4、对于培养优秀演奏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演奏员

1、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演奏艺术上贡献突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演奏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演出或音像节目录制及影视剧配乐中,多次出色的担任独奏、领奏和主要伴奏任务,并成功地举办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独奏音乐会,所演奏的节目多次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得高奖,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4、对于培养优秀专业演奏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十九条申报评审舞台技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舞台技术员

1、基本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制作、操作技能。

2、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了解舞台工作规律。

3、能够在舞台技师的指导下,解决演出中相关的技术问题,完成演出任务。

(二)舞台技师

1、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

2、能够熟练地掌握舞台工作规律,熟悉本专业制作、操作技巧。

3、能够在不同的舞台条件下,完成演出任务。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能够指导舞台技术员的工作。

(三)主任舞台技师

1、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能全面掌握舞台操作技术。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够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

3、能够熟练地掌握舞台工作规律和专业技能,精通本专业技术,出色地配合导演和演员完成演出任务,及时准确地发现、解决演出过程出现的重大问题。

4、对于培养优秀专业舞台技术人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二十条申报评审影视制作和放映技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影视)技术员

1、基本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制作、操作技能。

2、受过系统的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了解影视技术工作规律。

3、能够在技师的指导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完成本专业一般性技术(艺术)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影视)技师

1、具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

2、具有较丰富的艺术(技术)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实际制作、操作技能。

3、熟悉影视专业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独立承担本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并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4、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影视制作、放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技术试验、验收工作;或者完成一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

5、具有撰写技术、工程、业务报告的能力,并能够指导技术员的工作。

(三)(影视)主任技师

1、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熟悉影视艺术(技术)专业知识和生产工艺,能够全面掌握本专业制作、操作技能。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

3、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技术。能够独立主持、承担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各类专业技术问题。

4、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影视制作、放映设备、设施的使用改造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验收的全过程,或者有一项以上技术性较复杂的新型设备的维修、革新成果。

影像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电影艺术;本体论;数字技术;电影教育;文明发展;革命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电影以其投射在幕布上的光影和传送出来的声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神奇而又壮观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逼真,又是如此虚幻。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电影看成是一种“神话故事”。因为,电影的诞生和它飞速发展的历史本身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哪怕我们是从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电影自身的故事”,它也比最不可思议的神话故事还要不可思议,比最神奇的神话故事还要神奇。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历史就是一个长长的虽然坎坷但却不可逆转地走向技术完善和艺术完美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杰出人物的伟大技术发现和天才的艺术创造。我们必须说,电影创造了比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女娲补天》不知要神奇多少倍的现代神话。但是,如果我们在此话锋一转,来讨论电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革命性意义,我们就必须说,尽管它尚未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对它做出某种预期,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特别是,考虑到电影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前景甚至变得昭然若揭了。

电影数字技术是一个革命性的因而也是一种挑战性的因素,最大的挑战就是对于我们的电影观念和电影概念的挑战,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提到但却并不准备实行的电影的重新定义问题。麦茨在1973年就提出,“我把电影和电视这两样东西看作一种语言;如果非要把它们当作两种不同的语言来对待,那么,人们势必把用机械方法获取影像这一特点分为摄影影像和电子扫描影像”,他的“电影——电视”的定义是:用机械方法获取的多元的活动影像。①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存在着超出常识所能想像的非常复杂的逻辑关系,它们之间往往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排他性关系,而常常是包容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电影包含了电视②。美国学者莫纳科也提出:“到了1980年,情况已经变得很清楚,我们所谓的电影,与我们所熟悉的录像和电视,不再可能截然分开了。时至今日应当把它们看作是一个统一体的组成部分,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能够包括影片和录像带的新词汇。”③

在这里,我们要郑重提出电影的全新定义:电影是以镜头形式呈现的,可以配有声音效果,并具有画面性质和深度感(或立体感)的活动影像;是一种专门纪录或制作表面现象(现实表象和意识表象)的异质综合性媒介,即以纪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片段为起点和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媒介。这是一种具有纪录与合成双重属性的媒介。

我们知道,电影和电视的拍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化学成像方式,一种是光-电子成像方式,在电子成像方式中又可分为两种:光-模拟成像方式与光-数字成像方式。光-电子-数字成像方式已成涵盖光-化学成像方式和光-电子-模拟成像方式之势,并终将取而代之,这一点虽然已经没有怀疑者了,但是毕竟还要有一个过程。总之,广义的电影是一种双频媒介(video and audio)。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媒介系统。

在我们看来,这个定义里面还包含了要求电影进行重新命名的问题。重新定义和重新命名的必然结果是,电影学研究必须大大地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这就是我们已经说过的电影的新概念与新版图。电影的新概念,必须是电影的本体论概念,正是电影的本体论概念才能产生电影的全新版图、全新新疆域和全新视野。

很显然,这是一种广义的电影观,这种电影观要求我们冲破现有的看起来相当坚固的不同的行政区隔(如广电与邮电等不同的管理机构)、媒介区隔(电影、电视、网络与手机)和空间(资源存放在不同的地域)区隔。这种区隔是遮蔽我们的观察眼光、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的极其顽固的壁垒,但是,这种区隔将被打破的趋势看来已毫无疑问。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种广义的电影观,肯定会使很多人感到不快和不便,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性的。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媒介的历史,人类使用语言有几万年的历史,使用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使用电影才有100多年,使用数字技术只有几十年。电影的发展有足够多的发展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轰然崩塌的只是百余年来建立起来的一个辉煌帝国的华丽外壳,而我们随后所拥有的却会是有更长久生命历程的、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我们形影不离、血肉相连、兼容并包的一个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将要开启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我们甚至愿意把它称之为人类的第二文明。

从广义的电影概念出发,我们可以说,电影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电影、电视和计算机。影院电影(开始于1895年12月28日,巴黎)是影像与声音技术的初级阶段;电视(开始于1936年11月2日,伦敦)是影像与声音技术的中级阶段;计算机互联网(开始于1991年,美国)则是影像与声音技术的高级阶段。很清楚,在这三种方式和渠道中传输的影像与声音信息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影像和声音的本体则是相同的。正是在这一发展中,显示出了电影本体论的四个里程碑,即蒙太奇(Montage)、长镜头(Long Take)、意识流镜头(Conscious Stream Shot)和合成镜头(Composite Shot)。当下,正是电影合成镜头大行其道的阶段,这一点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美国影片《阿凡达》(2010年)和《美国队长》(2011年)等影片都是杰出的例证。

影像技术论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迷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时医院影像学科管理模式变革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全院医学影像科室的整体优势。

医院的医学技术装备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医学影像学科体系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医学图像信息量占医疗信息总量的70%左右,医院影像科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备配置、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与临床的分工协作问题对全院影像技术功能的发挥、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决定功能,效益取决于管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通过组建疗影像中心,从人才、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强医学影像科室建设,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1.成立影像中心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影像科室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决定战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趋势和介人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影像、常规X线机、PEI,一CI’, CT, MRI, DSA,CR, DR以及PACS、电子内镜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现代影像学科体系,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三大治疗手段。医学影像学科已经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三分之一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必将改变医院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促进影像学科的发展。

1.1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本。随着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和设备进步的新形势下,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医的紧密结合,影像科医技人员按系统分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并且逐步向纵深专科领域扩展,影像科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着人员专业化和临床实践标准化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这种专业化、标准化构成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随着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进程,影像学科的亚专业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临床与影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彼此界限逐渐模糊,工作配合得更好,效率更高,使由于设立临床、影像科室和划分不同专业而引起彼此工作和知识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影像学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更加深人,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了解更好,或一人具有两个学科的行医资格,可以身兼两职。同时,影像学科亚专业各科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交汇点,在诊断与治疗上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一个新的、高层次上协作共进。

1.3数字化成像、存储、传输的实现,PADS系统的建立,使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得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使诊断综合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LS)是医学影像技术与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它使得影像设备不再是孤立的一台设备,而是PACS网上的一个节点。科室间数据流的屏障被解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内数据流的无缝连接。

诊断的综合化是影像学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在诊断台上比较多种诊断设备的图像,发挥各种设备的综合优势,进而可以用工作站将不同检查设备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诊断综合化的实现,在影像学科内部管理模式上,必将改变目前以诊断设备为主的“分工”分组,转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的专业化分组,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人员和装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一经济效益。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在管理模式上影像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专科化发展阶段~专科协作发展阶段~系统专业化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医院PACS的规模有四种类型:

1.4成立医学影像中心是优化医院诊疗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影像科室管理模式下,医学影像信息在医院各影像输出科室之间以及影像输出与输人科室之间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程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手工作业化程度高,经常发生诊疗工作的延误和堵塞,影像信息的丢失和误差率也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由于借出、会诊等,X光片丢失率也会在10%一20%之间)。通过对全院医学影像(输出)科室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调整与改革,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后,就可以通过PACS网络改造和优化医院诊疗工作的作业流程,简化医学影像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良的医学影像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手术待诊时间、提高住院病人的三日确诊率,降低病人的诊疗费用,“把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成为现实,力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争取最佳诊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标。以先进的技术包装陈旧的医院影像科室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1.5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通过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强强联合”,使医院影像学科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合理,影像学科体系和影像技术装备体系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医学影像(输出)学科实力的增强也将带动全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教、研能力。

2医院组建医学影像中心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掌握标准、注重实效

对大型综合性医院而言,医学影像装备及临床医学信息网络建设是组建医学影像中心的物质基础,应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掌握标准、注重实效”的方针,在建立R1S, PACS. C1S建设的基础上,为医学影像中心的组建准备充分的装备、网络、人才、技术条件和管理经验。

上一篇:3d打印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物流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