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废水处理――这一影城市下游环境的重要工程,其实施效果对于我国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城市废水处理新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增加了我国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治理力度。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实施效果已经成为了评价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不仅仅关系到城市所在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更关系到下游城市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发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面临着重要的考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业废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内部的流向对流经城市的河流以及浅层地下水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使得我国多数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处理的费用,加剧了我国城市废水污染程度。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保护环境,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内污水流向的治理,减少污水在城市内流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大力应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加快污水处理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分析
2.1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分析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经过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也可以用于处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处理,并且能够达到很高的排放水质标准。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将滤池和生化反应器结合起来,因此不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是常规工艺的1/4~1/5,节省大量征地和地基处理费用;池容小,土建工程量比其它工艺少20%~40%;全部模块化结构,改扩建容易,工期短;上部出水为清水,滤头不易堵塞,检修和更换容易。无需放空滤池中滤料;可对厂区进行全封闭,无臭味污染,视觉和景观效果好;不需要单独的反冲冼水和反冲洗水泵,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穿孔管曝气,节省设备投资和维护费,效率高。而膜式曝气头通常在运行两年后开始丧失其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低温运行稳定,受温度影响很小;由于其具有连续的物理过滤能力,一旦生物反应发生问题,滤池仍可去除绝大部分的悬浮物;而且仅需要几天即可恢复生物处理能力,而活性污泥法需要几个星期才能恢复;由于其具有的众多有点,我国已经在2002年在广东南海新建了一座设计流量为50000m3/d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厂,从近6年的处理运行情况来看,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是投资较少的一种新技术应用典型。
2.2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
天然有机化学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已经被人们认可,也使得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化学混凝与生物法共同作用污水处理法已经成为了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发展的新方向。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磷和氮,使出水水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些国家把化学混凝法加生物处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如挪威、瑞典、丹麦,其70%的污水都用混凝法+生物处理。其它一些国家如美国和香港用一种叫做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法,该法比化学混凝法需要的混凝剂量更少,但足以去除大部分磷同时大大加快沉降速度。
世界上最常用的混凝剂为铝盐和铁盐,也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聚合物作混凝剂或助凝剂。水和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是通过已知的机械原理即破坏胶体的稳定性而混凝,或者是化学药剂与固体水解产物共同沉降来完成。混凝法的效率是受混凝剂的物理及化学特性、进水及工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污水处理无疑是要花钱的。问题是要找到一种不仅投资少而且长期运行费用低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欧洲污水处理经验,要去除95%的BOD和90%以上的磷并且脱除85%氮,则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生物处理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处理法特别是在工业污水比例大、污水水质日/年变化大时更显其最经济有效。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会影响甚至破坏传统的生物处理过程,而化学处理法在这方面具有许多的先进性,能处理很多不同的污水,能承受很大的冲击负荷。对实际污水处理工程而言,首先用化学法进行污水处理研究,不仅能承受冲击负荷,将污水处理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了解污水的组成和变化情况,为较易受污水冲击负荷、毒性物质影响的生物处理提供保护。种种优势预示了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的良好发展前景。
2.3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分析
生物污水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当简单的沉淀和化学处理不能保证达到足够的净化程度时,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其要求条件;污水中BOD与COD比值要大于0.3。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一般效果较差。
3.加快分流制排水管网的推进,促进污水处理的实施
我国原有城市排水管网多位合流制排水管网,其是通过在城市中铺设一套排水管网用来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样的排水管网导致后期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加大了处理量,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而目前较为先进的分流制排水管网,是在城市中设两套独立的排水管网,分别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就使得在后期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不对径流雨水进行处理,只针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铺设分流制排水管网的费用与合流制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费用相比,分流制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综合比较可以发现,其在管网运行多年后,总体费用只占合流制管网污水处理的42.7%。因此,加快我国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改革,在建设新城区时积极采用分流制排水管网设计是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更过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使得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正在向着国际化的标准迈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及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无磷清洁用品的广泛使用,减少有害污水的产生,为我国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笑雯.城市废水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2]梁国庆.城市污水处理生物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2007,8.
[3]杨欣.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J].化工信息,2007,8.
[4]王华.有机化学在污水处理的应用[J].西安化工,2007,3.
关键词:洗车废水;处理工艺;回用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78-02
1洗车废水水质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受污染,车体和玻璃所粘附的污垢主要是尘埃,燃料燃烧不完全的油烟和空气中漂浮的各种微粒等。底盘和车轮粘附的污垢主要是泥沙,路面沥青,煤焦油和燃烧油等。它们重复污染或混合污染时,会形成粘附力很强的污垢。发动机中的污垢主要来自燃料。由于汽车各部位粘附的污垢类型不同,清洗时所用的洗涤剂及清洗方式也有差别。就洗涤剂成分而言,其主要成分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起润滑作用和光亮作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为烷基硫酸钠和磷酸醋盐等。由此可以看出洗车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油类污物、泥沙、洗涤剂。由于清洗车辆类型的不同(小型车辆和大型运输车)、洗车行功能不同(单纯洗车与修车洗车相结合)、清洗方式不同(机械洗车与人工高压水冲洗),洗车废水污染物成分会有差异。但本质上洗车废水水质相差不大。在有些情况下,洗车废水中可能还含有重金属。经现场实测及参考资料研究,典型性洗车废水水质状况如表1所示。
2洗车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2.1大型车辆场洗车废水的处理
2.1.1传统工艺
采用沉淀-除油-过滤的处理工艺。运输车辆场的洗车废水多为修车后的含油废水和洗车废水的混合水,一般水量比较大。如成都车辆段的洗车废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在这个处理工艺中,沉砂槽、格栅的作用主要是对客车洗刷的污水进行初次沉淀,将大颗粒物质沉于沉砂槽中,水中大的悬浮物则被格栅拦截。斜板隔油池则用来处理漂浮油和沉淀较大颗粒物,可用集油器收集漂浮油,输送至贮油池中。通过调节沉淀池对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后,在气浮池中除去污水中的乳化油和悬浮物。整个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污泥则被输送至污泥干化场中干化。这种传统的处理工艺适用于普通的洗车废水处理,但由于该流程有专门的除砂、除油工艺,占地面积较大,出水可满足废水排放标准但却在总大肠杆菌、浊度等指标上不一定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25.1-89)的回用洗车用水要求。因此,若需回用则还要有更为严格的深度处理工艺。
图1油废水与洗车含油废水的混合和废水处理工艺
2.1.2电解法
除了采用上述的传统处理工艺外,还有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膜过滤等技术,也不乏采用电解的方法来对洗车废水进行处理。以天津市运输七场货车洗刷废水的处理为例,该废水为机械修理和清理冲洗货车及场地的废水。处理这种废水可以采用重力分离法和吸附聚结法,但是占地面积大,且处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该运输场采用电解槽处理法对洗车废水进行了处理。其处理工艺见图2。
2.2小型洗车行洗车废水的回用工艺
2.2.1膜生物反应器
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车废水的工艺流程见图3。冲洗汽车的污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后进入污水沉砂隔油池,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砂粒和浮油有利于后续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反应器中膜组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污泥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滤出处理后的水。此法可以采用较高的污泥浓度(≥10g/L),剩余污泥排放量可达到最低限度,从而泥龄很长,可使世代周期长的细菌(如硝化菌)在反应器内得以截留和繁殖,并使出水被代谢物含量很低,水质稳定;占地小,运行管理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但是必须采用连续的运行方式以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如间断了较长时间后,罐体内的活性污泥会失去活性。且当膜生物反应器进水水温低于8℃时,活性污泥的活性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必将导致出水的恶化。并且,该工艺需注意避免对微生物新陈代谢有抑制作用的消毒剂混入系统中,否则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将受到破坏,也会使出水恶化。2.2.2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量小而水质变化大的情况。一般是让污水经过一系列的过滤介质,使得污水中含有的泥砂等大颗粒物质与一部分有机物质通过过滤机理得以去除。其过滤介质通常采用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工艺流程如图4。
其中,多介质过滤器中可装有石英砂等滤料以滤除水中的泥、砂、铁锈、油污等;活性炭用来将水中的各种气味、颜色、洗涤剂、肥皂等吸附去除;精密过滤器可将水中残留的泥、砂、铁锈、油污等过滤掉,从而保证最终出水水质;膜则将水中大分子化合物、粘土、颜料、矿物质、乳液粒子、微生物、润滑脂、洗涤剂以及油、水乳液去除。此法运用过滤、吸附等物理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出水效果良好;设备安装简便,软硬管均可;占地面积小,使用经济等。但是各工艺需要经常反洗,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再生精密过滤中的滤芯也需定期更换等。并且进水需要有较好的水质,否则各工艺的使用寿命将会缩短。
2.3洗车废水处理研究的新进展
余志,范跃华,王仕汇,陈威采用涡流电凝聚——气浮——接触过滤组合工艺对洗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操作电压(U)、电流强度(I)、电解时间(t)、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在最佳试验条件U为25V,I为0.6A,t为10min,pH值为7~7.5下,水中CODcr的质量浓度从144.45mg/L降到60.96mg/L,浊度从39.06NTU降低到4.61NTU,CODcr和浊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7.8%和88.2%,处理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还将该工艺与化学混凝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该工艺处理效果优于化学混凝。潘涌璋,谢晓敏采用磁种一磁滤法对洗车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废水回用的目的。考察了磁种投加量、混凝剂用量、磁场强度和磁滤速度对出水浊度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对实际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磁种投加量为80mg/L,聚合抓化铝用量为45mg/L,磁场强度为2000Gs,磁滤速度为80m/h的条件下,出水达到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CJ25.1-89)。
2.4洗车废水处理后污泥的处置
对于洗车废水的处理不但要考虑水的处理,同时还要考虑洗车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处置。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沾染了很多的泥土,清洗车辆过程中沉积的污泥数量可观。李扬成等认为,洗车场污泥中的矿物油经降解含量很微,对作物无不良影响。重金属铬和铅含量远低于国家控制标准。污泥可用于造田、种植农作物,污泥也可用于客土、改土、增厚土层。受铅污染的洗车场污泥最好用于植树、种植花草,或用于烧砖瓦。
3结论与展望
洗车废水回用,目前各种工艺都存在一些缺陷仅采用混凝沉淀出水效果难以保证;采用砂滤或活性炭过滤吸附处理运行费用高;采用气浮产品造价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时操作不灵活、产品适应性差。寻找处理效果好,造价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我国洗车废水回用将来发展方向有以下三个:①出现新工艺,能显著降低回用成本,提高出水水质,这主要是针对小型装置而言,大型洗车场受空间制约少,工艺也较成熟;②随着水价上涨,市场进一步规范,小型洗车点将走向联合,形成大型洗车场,实现洗车废水采用大型处理设施集中处理,降低单位造价及处理成本,目前,洗车废水回用较为成功的均为大型洗车场可以证明这一点;③洗车采用中水或雨水以降低洗车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梦兆.成都车辆段含油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简介.铁道标准设计,1994,(2):27-28.
2、反渗透设备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反渗透除盐较其他除盐装置,如:蒸发器、电渗析、复床等,有着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反渗透国产化的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随着反渗透技术应用的增多,出现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笔者近年来对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应用进行了广泛调研,共收集了全国各地各行业的RO水处理装置99套资料,其中全套国外引进的76套,部分国产、部分引进的设备共同组成的有13套,全套设备均为国产的有10套。经整理研究发现,全套进口的正常使用率为30%;部分国产、部分引进的设备正常使用率为60%;全套国产的正常使用率为10%.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全套进口设备由于原水水质的不同,缺乏技术论证及工艺修改,照搬照抄,不适合我国实情。所以反渗透进水一定要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进行预处理,以满足设备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②有些技术能力较差的企业,不懂得反渗透装置膜元件及其数量的合理选择,膜元件的合理排列等,造成部分膜元件在非正常情况下运行。
③国产膜质量不过关。膜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盐及其它杂质的去除率,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的Filmtec复合膜,其截留率可稳定在90%以上。
④运行管理不严。系统运行时,压力要处于膜的可承受的工作压力范围,防止超强度,超负荷运行,使膜产生机械性损伤,导致泄漏发生。当反渗透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制水量锐减,制水水质恶化或者压差增高时,说明膜已需要清洗,此时应将机器转换成清洗状态,使系统自行清洗,即可恢复膜的功能。
3、技术改进
3.1机械过滤器的设计
进口设备正常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预处理设备没有结合我国原水水质差的特点,机械过滤器反冲洗不彻底,上层滤砂结块,SDI(污染指标)升高,造成了膜的污堵,影响系统运行。RO装置一般要求SDI<4(各膜元件生产商对SDI有不同的要求),要达到上述要求,笔者通过调研及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3.1.1机械过滤器的选择
结合我国原水水质及设备材质、填料的情况,建议使用双层过滤料过滤器。从过滤的机理来说,应由大而小,而实际上机械过滤器都是通过上层最细的砂层来截留,故最上层砂容易堵塞、结块,水头损失增长快。若在砂上层再添加颗粒状无烟煤则增加容污能力,运行周期长,水头损失增长较慢,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3.1.2机械过滤器的反冲洗
机械过滤器由于内部装填石英砂比重较大,反冲不易,许多系统运行不稳定是忽视了反冲洗彻底、干净这个过程,系统上设置的反冲装置均达不到反冲洗强度的要求,这是许多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及工程公司存在的问题。经笔者与某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及实践,采用气、水反复冲洗的方法,机械过滤器污堵后的反冲洗效果十分明显,砂层清洗情况十分干净,性能恢复良好,具体措施是:
①在设计反冲洗装置时,反冲泵、管道必须符合反冲洗量的要求,反冲洗强度为12~15L/(s·m2);
②采用压缩空气擦洗滤料,使滤料表面的污泥等物脱落,其强度为18~25L/(s·m2)、
3.1.3内部填料的选择
内部填料,根据其排水结构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但最上层石英砂粒径应在0.3mm.在最上部装填0.5~1.0mm颗粒无烟煤,其高度不低于200mm.
3.2活性碳吸附的应用
活性碳吸附器主要有二个功能:①吸附水中部分有机物,吸附率为60%左右;②吸附水中余氯。对于直接抽取地下水的用户,可取消活性碳,若硬度较大则选用软水器,地表水则必须使用活性碳,因为水中杀菌剂活性余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会损坏RO膜,根据RO系统进水要求余氯<0.1mg/L,所以用活性碳去吸附余氯。另外活性碳脱除余氯并不是单纯的吸附作用,而是在其表面发生催化作用,所以活性碳不存在吸附饱和的问题,只是损失碳而己。
3.3混凝药剂的选择
在机械过滤器前加入各种凝聚剂及高分子絮凝剂,以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等杂质,但如果不根据水源实情,一味地添加,不仅改善不了水质,相反会因药剂本身或药剂中所含杂质而使水中带入对RO膜有害的物质,国内有许多制药厂水处理系统存在上述问题。所以药剂的选择大有讲究。根据RO膜的特点:
①凝聚剂应避免使用铝盐类。铝盐类凝聚剂使凝聚过程中易产生铝胶,进入RO表面后不易清洗;
②不应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RO膜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易与膜结合生成一种难以清洗的高分子膜。如果不重视上述情况,轻则减短膜寿命,重则部分膜元件报废。同时药剂之间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如选用了ST高分子絮凝剂应配合ArgoAF150ul同时使用。3.4RO系统的探讨
3.4.1保安过滤器的重要性
保安过滤器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RO进水不损坏膜组件,一般选用过滤孔径为5μm,根据前后压差来确定调换滤芯,压差控制在58.8kPa以内。
目前国内系统均选用线绕或折迭二种一次性滤芯,即使前后压差不大的滤芯,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滤芯易滋长细菌,建议采用14~15t/(h·m2)(m2为滤芯过滤面积。)
3.4.2阻垢剂的使用
反渗透膜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悬浮物污染、化学污染、胶体污染、细菌污染等。目前反渗透系统中阻垢剂使用最多的为六偏磷酸钠,但六偏磷酸钠易分解成磷酸根,而磷酸根又是细菌的营养源,所以使用不当易造成生物污染。另外六偏磷酸钠不易溶解,本身的结垢也影响系统的运行。笔者调研了几家系统运行良好的厂家,发现均使用英国产FLOCON260产品,该产品做为阻垢剂同时具有:
①可抑制细菌生长而延长清洗周期;
②可防止原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铁形成铁胶而影响系统运行和造成膜不可逆污染;
③提高了饱和临界值(LSI值可达2.5),对绝大部分原水可以不加酸,对小部分原水也可大量减少酸的投加,从而降低了反渗透出水中CO2;
④药剂的成份稳定,可以长时间存放及开盖使用。为了保证RO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选用适宜的阻垢剂品种之外,还应根据原水水质对加药量进行计算,英国Argo已开发成套软件,只需将原水水质输入电脑,各种药剂用量由程序确定。
3.4.3大流量冲洗的配置
反渗透在水质分离过程中,膜表面含有许多污染物,由于水分离方向与水流方向呈90°关系,所以膜表面污染物部分可通过大量冲洗来去除,实际上原来国产组装设备均忽视了该清洗装置,而进口设备上均配备了清洗装置。目前笔者接触的一些水处理设备工程公司,均已开发PLC自控大流量冲洗系统,该套装置有利于RO膜使用寿命的延长。[FS:PAGE]
3.4.4化学清洗液的选择
RO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每年只需清洗3、4次,不同的污染应选用不同的药剂。国内一般选用柠檬酸及EDTA为主要成份,但往往清洗效果不佳,而进口清洗液清洗效果明显。如蚌埠第一制药厂,由于淮河水污染严重,操作管理又存在一些问题,结果造成RO膜严重污堵,通过3、4次酸洗碱洗,均无明显效果。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与设备生产厂分析了污堵原因,基本判定为生物污染,大胆使用有针对性的进口化学清洗药剂FIOCLEANMC11后,基本恢复原有性能,且加强管理后运行至今性能稳定。
3.4.5反渗透装置的设计
RO装置设计计算有一套复杂的计算方式,目前国外各膜元件商均已开发了专用软件,只要设计人员根据原水水质报告及各膜元件性能初步确定方案,然后将原水水质输入电脑,由程序软件来验证初步方案的可行性,若不行则发出警告,并告之哪一部分设计不合理。另外设计者应根据膜元件使用手册中的要求,注意设计应配备的各种保护措施。
3.5混床紫外线杀菌器及膜滤的选用
1.1生物法
(1)生物物理方法
基于生物特性,通过物理手段来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即生物物理方法,又可以分为絮凝法和吸附法。絮凝法是通过微生物或者其所产生的代谢物来絮凝沉淀有害物质的,主要倚靠实验室中所培养的具备絮凝功能的微生物来完成,因为大多数微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线性结构,或者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可以和颗粒相结合,进而达到除污目的。目前该种微生物主要有十七种,比如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藻类等。之前程永华等专家就曾经研究发现,在强酸条件下壳聚糖更轻易吸附六价铬。吸附法是经过生物的离子交换、络合等各种作用来吸附重金属离子,特别是研究表明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强的吸附重金属能力,可以在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较好地进行吸附作用。
(2)生物化学方法
即通过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使可溶性离子先转化为难溶或者微溶性的化合物,再将其去除。常用的是硫酸盐生物还原方法,在无氧条件下先是利用硫酸还原菌来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然后将所要去除的铬离子和硫化氢进行反应,生成难溶或者微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进而去除,同时由于硫酸的还原作用可以相对地提高废水的pH值;或者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与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或者微溶性物质进而去除。
(3)生物植物方法
就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来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如某些藻类或者凤眼莲等对重金属有强的吸收性和耐毒性的植物。先是通过植物根系来吸收过滤重金属废水,进而达到富集重金属的目的,同时避免了重金属直接污染土壤、地下水或者空气,然后对植物进行处理即可。
1.2化学法
除了利用生物法,也可以采用化学法来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化学法的优点是反应快、效率高、成本较低,因此化学法是国内较为常用的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
(1)还原法
即将特定的化学物质加入到含铬废水中,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物质进而去除。较为常用的还原剂是 亚铁盐、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不同还原剂优势不同,比如二氧化硫还原剂方便处理浓度高流量大的含铬废水,而亚硫酸盐综合利用方便,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近年来有指出聚合氯化铝用以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因为聚合氯化铝具体要优于前面所说的还原剂,使用聚合氯化铝不仅出水水质好,可以回收利用,而且兼具PAC、PVC二者优点,所形成的絮体大而重,沉淀速率快。实际中还原法的做法是在pH值为2至4时将还原剂加入到废水中,通过这些还原剂可以将六价铬离子还原为三价铬离子,此时加入碱类改变溶液酸碱度,使得pH位于8至9之间,以便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沉淀,即可除去。
(2)电解法
即通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悬浮物后,通过电解槽电解含铬废水,使阳极铁板溶解出亚铁离子,然后使用亚铁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将六价铬离子还原为三价铬离子,此时阴极板上析出氢气,溶液酸碱度渐渐上升,三价铬离子即可自行沉淀。
1.3物理法
通过对外部能量以及化学位差的利用可以对多成分的溶液进行物理上的处理,比如膜萃取、离子交换树脂、超滤、电渗析等。像通过电渗析来除铬,就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不同的选择性来对溶液的铬进行分离。当然也可以采用物理吸附方法,利用常见的活性炭、泥煤、硅藻土等吸附剂来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工艺简便易行。
2结语
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办法多种多样,不仅限以上方法。而在实际中,只有结合废水的特点,综合全面地来选择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取到理想效果,促进含铬废水处理向清洁生产工艺、物质循环利用等综合防治方向发展。
1.1设计水量及水质
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500m3/d,主要水质见表1。
1.2工艺流程
原水首先通过闸门井后自流入格栅井,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大颗粒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经过调节池后污水被提升到后续处理单元,依次流经厌氧池、缺氧池、MBR膜生物反应池,去除COD、TN和TP。
1.3工艺说明
原水首先通过闸门井后自流入格栅井,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大颗粒悬浮物被截留去除,保护了后续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格栅出水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具有调节进水水质和水量的作用,使后续单元进水水量和水质能尽可能均匀稳定。调节池中设置潜水搅拌机,防止悬浮物过度沉积。经过调节池后污水被提升到后续处理单元,依次流经厌氧池、缺氧池、MBR膜生物反应池。在厌氧池的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吸收能快速降解的有机物,同时将体内的磷释放出来,为后续超量磷吸收做准备;在缺氧池内,反硝化菌将后续MBR好氧单元混合回流液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排除,实现污水脱氮,同时降解一部分有机物;在MBR生物反应池内悬浮态活性污泥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剩余有机污染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聚磷菌超量吸收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将磷从污水中去除。为了确保出水中总磷指标达标,还设置了辅助化学除磷设备,将除磷剂投加到污水中使磷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随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经过MBR生物反应单元后,污水中绝大部分污染物已经被去除,通过MBR膜的过滤作用,将微生物和其它悬浮物完全截留,实现泥水分离。透过膜的清水由抽吸泵抽取达标排放。剩余污泥暂时排入储泥池,定期外运处置。
1.4各构筑物出水情况
污水处理站稳定运行后,随机取水样进行化验,得出各构筑物处理水质见表2。
1.5运行成本
污水处理站运行成本主要由电费、药剂费和人工费构成,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每天电费约0.63元/吨水,人工费每天0.08元/吨水,药剂费每天0.08元/吨水,该处理站每天实际运行费用为0.79元/吨水。
二、工艺对比
本方案工艺设计之初考虑的工艺有A2/MBR(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和A2/O工艺,经多方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次连片整治的污水治理主要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而所选择的生物处理工艺不但要有很好的有机污染物去除能力,还需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其次,对于处理规模较大、用地紧张的民福家园污水处理站(500m3/d),需要采用构筑物和建筑物少,占地省,体积小(由此也能减少土建投资)的有动力高效生物处理工艺;最后,由于工期比较紧,且施工期内降雨较多,所选工艺需尽量减少土建工程量。目前,同时具有有机物去除和除磷脱氮功能的有动力生化处理工艺主要有氧化沟系列工艺、SBR系列工艺、A2/O工艺以及MBR工艺。总体原理都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吸收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将体内的磷释放出来,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实现磷的超量吸收,通过排出剩余污泥实现磷的去除;通过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硝酸盐,然后通过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吸收有机物的同时将亚硝酸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排出,实现氮的去除;有机污染物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得以去除。
2.1氧化沟系列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流入其中通过活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得到净化。氧化沟的脱氮除磷功能,通常是主要是利用沟内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沟中产生交替循环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厌氧区(或另设厌氧释磷池),从而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氧化沟有多种形式,如:Carrousel氧化沟、双沟、三沟式氧化沟及Orbal多环型氧化沟等。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或圆形,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通常采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一般主要设计参数为:活性污泥浓度:≈1500-3000mg/L;水力停留时间:>20小时(有脱氮要求时);容积负荷:0.1-0.3kgBOD5/(m3.d)。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同处一沟中,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会因进水浓度和日常操作的变化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脱氮除磷的效果有限,控制不好也容易发生污泥膨胀,泡沫较多,污泥上浮等问题。氧化沟工艺由于其容积负荷偏低,水力停留时间很长,虽然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但也付出生化反应池容积比其他活性污泥法通常高出1倍以上的代价,土建工程量大,土建费用高。另外,氧化沟工艺一般都应用于日处理量在万吨以上的大型市政及工厂污水处理工程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中很少应用。
2.2SBR系列工艺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改造形式有CASS、CAST等,通常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生化处理过程:污水分批注入反应池,然后按顺序进行反应、沉淀,处理水(上清液)分批排出,然后进入闲置阶段,完成一个处理过程,以上五个阶段间歇交替运行,按时间编程自动控制的周期循环往复。进水初期,由于没有向系统供气,混合液中游离氧和残留在池内的游离氧首先被消耗,系统由缺氧状态转为厌氧状态。曝气初期,系统供氧不足,加之在静沉、排水、闲置阶段并未供氧,系统处于缺氧阶段。在曝气反应阶段,大量的氧气注入反应池(维持溶解氧在2~4mg/L之间),系统处于好氧阶段。在运行过程中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交替出现,有机污染物通过活性微生物代谢作用得以去除,同时实现脱氮除磷。SBR工艺运行的周期时长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小时,具有脱氮除磷要求是通常为8小时,每天运行3个周期。SBR池形状以矩形为主,水深4~6米,排水时,为了不扰动沉淀污泥,通常滗水深度为总水深的1/3,则SBR水池容积与日处理污水量体积相当(如民福家园污水日处理量500m3,SBR水池有效容积就需500m3)。SBR工艺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效率高;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反应、沉淀在一个水池内完成,结构紧凑。但有脱氮除磷要求时,SBR工艺也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池容大,运行步骤多,电动阀门多的特点。由于排水时间短,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因此,对滗水器的要求也很高。虽然SBR工艺的泥水分离是在比氧化沟工艺更理想的静止沉淀条件下进行的,但毕竟仍是重力沉淀方式,出水水质受制于污泥自身的沉淀性能,且出水悬浮物浓度高(通常>20mg/L),还需辅设机械过滤器等过滤装置,建设反冲洗水池,增加水泵,风机等反冲洗设备,进行深度处理。
2.3A2/O系列工艺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按实质意义来说,本工艺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工艺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菌将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VFAs。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分解,此为释磷,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供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接着进入好氧区(传统活性污泥法),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BOD外,主要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能量供自身生长繁殖,并主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此为吸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储存。污水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后浓度已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最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短,运行稳定。厌氧、缺氧、好氧池分离,易于控制其各自运行状态,脱氮除磷效果好。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但A2/O工艺也存在如下各项的待解决问题,如:传统的A2/O工艺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除磷脱氮效果难于再行提高;传统的A2/O工艺好氧单元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泥浓度低(1500~3000mg/L),容积负荷小,导致水池池容大,土建费用高;泥水分离采用重力沉淀方式在二沉池中进行,出水水质也受制于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且出水悬浮物浓度高(通常>10mg/L),还需辅设机械过滤器等过滤装置,建设反冲洗水池,增加水泵,风机等反冲洗设备,进行深度处理。
2.4A2/MBR(O)工艺
A2/MBR(O)工艺在普通A2/O工艺中引入MBR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膜分离替代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污水处理效果不受污泥性状(例如污泥膨胀现象)和外界因素影响。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微生物浓度(可达8000mg/L以上)、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土建费用少,污泥产量小。由于膜技术的引入,一方面,悬浮物被完全截留,磷随出水悬浮物流失的渠道被彻底切断,磷的去除效果大为改善,且效果稳定,即使采取化学除磷措施,也不必再另设沉淀池;另一方面,可同时实现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分别控制,互不干扰,短水力停留时间和长污泥停留时间的状态可以并存,这有助于长世代周期的硝化菌和其它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特殊微生物的存留和繁殖,进而也有助于这些污染物的去除。由于微生物量稳定且不流失,除磷脱氮效果大为改善。
三、MBR技术优势
MBR污水处理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1.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
传统处理工艺(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絮凝池+沉淀池+消毒池)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而MBR膜生物反应器由于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因此占地面积大大节省;该工艺流程简单、结构紧凑、不受设置场所限制,适合于任何场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2.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
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截留生长,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可增长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3.污泥浓度高,COD、BOD去除效果好
由于膜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将全部的活性污泥都截留在反应器内,使得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可达到较高水平,案例中的MBR生物反应池内污泥浓度最高时达到12g/L,大大降低了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负荷,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4.解决了剩余污泥处置难的问题
MBR工艺中,污泥负荷非常低,反应器内营养物质相对匮乏,微生物处在内源呼吸区,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很少,SRT得到延长,排除的剩余污泥浓度大,可不用进行污泥浓缩而直接进行脱水,大大减少污泥处置费用。
5.出水效果稳定
MBR工艺由于不用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从而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
6.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MBR工艺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是污水处理中容易实现装备化的新技术,可实现微机自动控制,从而使操作管理更为方便。
四、浸没式平板膜特点
MBR工艺的核心--膜生物反应器主要采用浸没式平板膜组件。浸没式平板膜组件可以实现膜片之间间隙可控,通过调节组件底部的曝气强度,气水混合物在膜片表面的冲刷作用,很好的清除膜表面的附着物,膜片可单片取出进行清洗,清洗方便。平板膜主要材质为PVDF,材料强度高,在污水中能长期稳定运行,清洗周期可达3个月以上。平板膜组件使用寿命比较长,目前由常州汇恒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板膜组件使用寿命能达到8年以上。因此平板膜组件在污水处理中有着极高的技术优势以及性价比。MBR污水处理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在我国,MBR技术市场正以8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节能减排、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政策的推行,污水处理及回用倍受关注。MBR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优质的出水水质被认为是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节水技术。在水环境标准日益严格的今天,MBR已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是新世纪替代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关键词]ABS装置;废水;研究;措施
中图分类号:TQ 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95-01
1. ABS废水简介
ABS树脂是由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3种单体共聚而成的热塑性聚合物,是本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是用途极其广泛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在生产过程中产出大量污水。A污水来源多,水质复杂,生产污水中主要含有苯乙烯、丙烯腈等有机物,另外还含有各种添加剂。污水呈乳白色悬浮混合液并有泡沫状物质产生,特别是PB聚合和接枝聚合的清釜污水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以及溶解性有机物污染特别严重
2. ABS废水的特点
针对ABS废水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分析出它的特点。从ABS废水色谱质谱联机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ABS废水中的有机物为少量ABS树脂的原料及部分添加剂。因此,ABS废水COD的贡献源基本来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沸点的大分子低聚物。总之, ABS废水有如下两种主要特点:
(1)ABS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少量ABS树脂生产原料及部分的应用于ABS废水生产的添加剂;
(2)ABS废水中有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含量在1到10毫克之间,COD主要贡献来自于反应过程中的产生的高沸点大分子低聚物。
3.0 ABS废水实际中处理方法及技术
ABS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有许多种,这里列举出四种,下面进行分类说明。
第一种ABS废水处理技术,首先废水进入收集池进行一定的混合。其次在絮凝池内进行絮凝,最后在气浮池中去除浮渣。处理后的污水再进入污水厂进行处理。ABS废水处理装置出水COD量非常的大,不能达标排放。这是由于该装置只有絮凝、气浮工段,没有生化处理工段。絮凝、气浮仅仅去除一些易絮凝的大分子污染物,悬浮物去除率太低。
第二种ABS废水处理技术,首先ABS废水处理技术有废水调节池、絮凝池、气浮池组成,没有生化处理工段,与第一种的ABS废水处理技术是相类似的。因此该种ABS废水处理技术运行是不正常的,出水COD大概在是第一种ABS废水处理技术的一半以上,这是由于该装置只有絮凝、气浮工段,没有生化处理工段,仅仅去除了一些易絮凝去除的大分子污染物。这样的ABS废水处理技术是极其危险与不负责任的。
第三种ABS废水处理技术,该技术由絮凝、生化、沙滤、活性炭过滤废水处理单元组成。ABS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出的水质COD去除率非常高,处理效果很好。之所以这么好与这项技术流程有分不开的关系。效果比前两种来说都会更好。
第四种ABS废水处理技术,该ASB废水处理技术由调节池、絮凝池、气浮池组成,没有生化处理工段,与第二和第三种ABS废水处理技术是相类似的。
通过以上四种ABS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总结,可以很清楚的了解ABS废水处理技术的大致方法,这些都对在实际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帮助,选取高效环保节约的ABS处理技术是我国目前急需掌握与应用的。
4.0 ABS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ABS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四点:
第一点,ABS废水排放达标率很低。这个直接导致了ABS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会缩小很多,这还不是很成熟的技术,排放达标率低导致各厂用此技术缺乏经验。
第二点,ABS废水生产操作不稳定,物料跑冒滴漏严重。污水COD、SS、pH等各项污染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对污水处理系统冲击严重。
第三点,就是ABS废水处理工艺工艺落后,处理工序简单,除了有的公司有生化和二级处理外,其余各生产厂对废水只进行絮凝、气浮处理。这也会间接地导致ABS处理工艺的不成熟与应用范围的缩减。
第四点,ABS废水处理技术清污不分。污染严重的地方废水和污染轻的均匀混合处理,缩短了废水在处理装置中的停留时间,缩短了处置装置的效率。使原本会达到很好效率的装置取得不是很理想的效果,这会使ABS废水处理技术在应用中降低它的效率和取得的成果。
至于解决方法,应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根据ABS废水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四种处理对策:
第一点,ABS废水处理技术同回收洗涤水中的有效物质,提高装置产品回收率,减少进入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染物总量。这样的好处也有许多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ABS废水处理技术地功能和效果,实现对此技术的完美应用,任何的技术都可以通过与此类似的相关方面的改进来实现对相关方面的提高,更加高效与环保应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第二点, ABS废水处理技术应该清污分流,将污水按照污染物浓度不同分类,针对不同的污水性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废水进行不同的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分类,对应的处理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ABS废水处理技术应该针对其中不同的成分区分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最好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水来进行不同的操作。
第三点,ABS废水处理技术要进行点源处理。对SS浓度高、污染严重的EBR、ABS废水进行预处理,即可提高产品收率,又减轻了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我们知道预处理这项技术在给水排水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具体的预处理可以针对高浓度污水通过提前的处理来达到理想的效果,预处理技术在ABS废水中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ABS废水处理技术中预处理技术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份量。因此一定要重视预处理技术的应用。
第四点,根据废水性质不同,在污水处理装置中设置不同的进口。这也是分类处理的一部分应用,处理ABS废水分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分类处理可以使废水中不同的水体都得到很好地利用。总之ABS处理技术一定要结合分类处理来进行。
以上所述综合的概括了ABS污水处理技术的问题和一些解决办法,这些问题都是以后的突破口,这些解决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ABS污水处理技术是非常广泛和高深的,我国目前处理ABS废水的技术和能力不高,因此更应该加大对这方面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投入才能使这些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作者简介
一、组织技术交流
年,在召开换届会议的同时,举办了“年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交流会在西安中国华陆工程公司的华陆园宾馆召开。来自全国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包括了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化工、石化、石油、冶金、机械、电子、电力、轻工、核工业等工业系统的设计院、所、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水处理设备、器材生产企业等余个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张晓健教授为大会致辞。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袁经勇副总经理为大会致开幕词。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全国工业给水排水界的一次盛会。交流会编辑出版了论文集,论文内容涉及供水系统、循环冷却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废水处理与回用、消防技术、水处理药剂、新材料、新设备等领域。经到会的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民主评选,选出篇优秀论文,并向获奖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
这次会议采取大会交流、小会讨论、现场参观的方式交流各工业系统给水排水处理的新技术、好经验。版权所有!中国化工污染控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专家顾问毛悌和先生、我们的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刘俊新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沈鸿澧教授以及中石化水处理中心主任李本高教授等位专家就目前水处理行业中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这次交流会还组织参观了中国华陆工程公司设计的渭河化肥厂、参观了国内知名的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对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说,参观这两个企业是一次极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年月日日,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配合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在宁波市金鼎宾馆举办了“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工业系统设计院、所、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水处理设备、器材生产企业的代表约人。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陈蔚常务副秘书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大会特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司节水处的谢极处长到会,就目前工业节水工作做了专题报告。大会还邀请了有关专家,就目前水处理领域的污水回用、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来自台湾巨迈公司的罗基煌先生介绍了台湾工业节水的情况。全球最大的膜制造企业美国陶氏公司专题介绍了水处理膜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我们的委员蔡邦肖研究员作了海水综合利用的专题报告,吴俊奇委员所在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作了雨水的利用研究的报告,刘俊新副主任委员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大会作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代表们认为,在国内水处理方面的交流会中,此次会议的代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理论水平之高是不多见的,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技术交流会。
每一次大型技术交流会的举办都与委员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委员们不仅在技术内容上给委员会以支持,在会务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例如,每次大型技术交流会的会议摄像工作都是由崔海波委员承担但的,为每次会议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每一次大型技术交流会的举办也与我们的团体会员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浙江联丰集团,凡是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会议他们都给予资助,他们在参与学术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回过头来再来支持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我们这次会议同样得到了武汉凯迪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
二、出版学术刊物
《工业用水与废水》是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会刊。《工业用水与废水》以其报道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信息的及时性、兼具学术性和信息性、准确性以及编辑的高质量而受到广大给排水工作者的好评。《工业用水与废水》是年由《化工给排水设计》更名为《工业用水与废水》,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年就先后获得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规范》优秀奖、安徽省期刊评比三等奖。目前杂志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被美国的《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这几年杂志处于一个稳定成长期,杂志的稿源非常丰富,退稿率达,丰富的稿源保证了杂志的高质量。
在杂志编辑过程中,凡是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委员投来的稿件,我们都在出版时间或版面费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在杂志稿件的审查确定中,刘俊新等委员给予《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极大的帮助。于水利、于萍、余承烈等委员也非常关心《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尤其是余承烈委员不仅自己注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还带领、指导本单位的同志写论文,在他的带领下,陕西铝厂总结了很多带有氧化铝厂特色的水处理方面的经验。
《水工业信息》是年我站主办的一份内部参考资料。目前水处理是一个热门技术,但水处理又属于边缘科学,水处理方面的论文散布于各行各业的期刊杂志,其中也有些是真伪难辩的内容。我们的给排水技术人员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阅读所有给排水方面的科技论文,而这正是我们所能做得到的。我们对散布于各报刊的给排水技术、设备的报道进行再加工,对信息资料进行重新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辑出《水工业信息》,按时寄送给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技术委员以及团体会员单位,使大家能够及时、快速地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很多给排水技术人员都说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这项工作得到了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的大力支持,其中的资料摘录工作都是由东华工程公司的水处理技术人员在大量的水处理论文中筛选、浓缩加工的,浓缩了国内近期公开发表的以上的水处理技术信息。
秘书处按时向委员们和团体会员寄送《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水工业信息》和其他的给排水技术资料,例如《给排水技术动态》,为委员们做好技术后勤工作。
寻找服务空间
给排水或水处理是一门边缘科学,国内各类给排水和水处理类的学术或群众性的团体非常多,但是这些机构的活动大都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技术交流,如何深化委员会的工作,如何寻找新的服务空间,搭建新的服务平台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上届技术委员会上我们就对深化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今年终于将此设想付诸实际。经过近两年的策划,××年月日日,委员会在烟台召开了成立冷却塔研究会的筹备会,××年月日月日,委员会在扬州召开了冷却塔研究会成立暨技术交流大会。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的国内外冷却塔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有关设计院、工厂企业的近位代表齐聚古城扬州,共同交流了冷却塔的研究、设计、生产、使用中的技术问题。国内从事冷却塔技术研究的知名专家全部莅临成立大会。像这样专业的、高水平的冷却塔技术研讨会议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举办,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与会代表对这次会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实现了国内几代冷却塔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冷却塔技术交流的平台。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王大哲教授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赵顺安主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王大哲教授,虽年逾花甲,为冷却塔研究会的成立不辞辛苦,做了很多过细的工作。可以说没有王大哲教授,就没有冷却塔研究会。现在王大哲教授任冷却塔研究会的执行会长。
从参加冷却塔研究会成立大会的代表的踊跃性可以看出,只要找准方向,我们是能够寻找到广阔的服务空间的,是会受到欢迎的。
三、开辟门户网站
××年月,工业水网正式。网站的栏目有:机构简介,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专家组成,资料中心,网上论坛、新闻等。在专家组成栏目里,对第三届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委员给予了宣传、介绍。“工业水网”网站最有特色的两个栏目分别是标准规范和资料中心。标准规范栏目按照标准体系表的划分,列出了给排水专业所需要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业标准的名称标准号,经常有网友在浏览了该页面后,向我们询问标准问题。资料查询系统是“工业水网”网站最吸引给排水专业人员的亮点,该栏目分为水处理技术、图书、标准的查询,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工业水网”目前以无偿服务、宣传自我为主,这两个栏目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在网站建设过程中,中国成达工程公司的蒋晓明委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扬文良委员、中油公司大庆石化设计院的催海波委员提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
如果说以上工作是第三届委员会取得的一点成绩,那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挂靠单位化工部第三设计院无私奉贤,各位委员及其所在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向支持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工作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工作中的不足
没有充分发挥委员的作用
在目前形势下,学会开展工作比较困难。虽然秘书处的几个人已经尽力了,但由于人力上的原因和经费的原因,有很多工作没有开展起来,我们的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形成一个技术核心以及与秘书处关系密切的委员队伍与水工业分会的其他个专业委员会不同的是,其他几个专业委版权所有!员会的委员大部分来自建设部系统,委员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业务范围接近,而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委员来自全国各工业系统,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工作对象差别比较大,例如给水处理就涵盖了给水处理、离子交换水处理、反渗透水处理、循环水处理等,污水处理更是涉及多手段、多学科。由于这些原因,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这个组织相对比较松散,秘书处与委员们的联系不密切,没有建立起与委员们深厚的感情,自然就难以发挥委员们的作用,这是秘书处应该检讨的,其实我们的委员中有很多热心人。
技术服务空白
目前,委员会的工作仅限于每年组织技术交流会,年出版了技术资料《给排水特种泵选用手册》,由于人员、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其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几乎还是空白,平时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义务技术咨询。值得欣慰的是,冷却塔研究会已经在进行行业性的管理工作,发挥着行业管理的作用。
没有介入技术管理的途径
上一届的委员对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的工作曾提出很多建议,例如参与职称的评定、优秀工程项目的评定,等。目前上级学会还没有赋予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这方面的职能,通常都是上级学会需要建立专家库,要各委员会推荐人选,我们都会根据委员们的专业特点,将委员们推荐到不同的专家库。一旦有这些技术评定的机会,我们委员会不会放过的。
“工业水网”网站有待改进
“工业水网”网站的技术支持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给排水在线”,其中的新闻栏目由“给排水在线”负责内容的更新,技术论文是由秘书处负责更新,其他的内容通常是由秘书处提供有关内容,由“给排水在线”负责更新,由于秘书处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网站的有些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网站的宣传和技术引导作用。论坛栏目也因回答问题不及时,人气不旺。
五、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
节水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水处理技术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工业节水工作应该放在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四年我们将按照《关于加强工业节水的意见》中确定的方针,选择一些带有工业特色的节水技术方面组织一些技术推广,例如循环冷却水高浓缩倍数的运行经验,苦咸水的利用等,对团体会员开发的节水设备、器材、药剂给予鉴定,组织推广。
.继续做好技术交流工作
技术交流仍然是委员会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技术交流的内容都是委员们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代表了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准。除去每二年一次的大型技术交流会外,还可以根据情况,组织一些专题技术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加强工业水网网站建设
当今社会,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也是沟通与委员单位联系的工具和手段。“工业水网”的合作网站“给排水在线”已经合并到“网易”的门户下,我们已经与“网易”签定继续合作的协议,欢迎各位委员为“工业水网”网站出谋划策,也欢迎有兴趣的委员做“工业水网”中各论坛的坛主。
.力争在技术咨询、服务方面有所突破
技术服务、咨询需要一定的资质,我们正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力争在本届内,在技术咨询、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欢迎委员们提供线索,出谋划策。
关键词:给水工程管理 水质保障
1.从两种水厂管理自动化意见谈起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厂自动化控制水平现在已有了很大发展,如在大型水厂已较为普遍地采用了自动加矾、自动加氯、水泵自动变速、全厂的生产运行监测和滤池自动冲洗等工艺。但水厂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给设计、施工、使用带来一系列问题,褒贬不一。
对于水厂的自动化,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是极力主张,如刘灿生教授等人认为,随着水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对于水质日益提高的要求,水净化处理操作控制单靠手工难以达到,考虑到净水工作的可靠性,考虑到降低电耗、药耗、减少人员等问题,自控将成为水厂必不可少的系统。
国外专家持不同意见,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给水研究专家Susan K.Booth等人认为饮用水处理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必须有人作用于其中。理由是水处理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哪怕艺术级的(state-of-the-art equipment)给水装备,使其具有类似于人的训练,也不足以优化整个水厂的运行。他们认为,正是操作者知道什么时候处理过程可能要出问题,需要人来评价周围环境,作出各种运行决策,采取正确行动。在此思想指导下,他们发展的是辅助性技术工具,如PAS(process assistance system)。这种工具系统所要达到的是,通过给出水厂运行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帮助人们了解水厂运行状况,提高人们的决策技能,使操作者能更加独立、有效地工作。
刘灿生等人则认为,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水处理工艺及构筑物的发展,从而使人工不能控制的复杂高效的工艺得以产生,甚至会完全改变现有的净化工艺流程。由此,水厂运行可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应该讲,这就没有完全局限在现有水厂水处理的技术框架内,而是看出了智能化努力的本身,将可能改变水处理,甚至整个技术构架。
当然,上述仅是国内外两种代表性观点。Susan等人感觉到在现有水处理技术框架内人的作用无法取代,自动化天地极为有限。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从上至下”的现有水处理技术构架本身就是基于人而不是机器起主要作用而构筑的,在这种技术框架内,根本没有办法实现高度自动化的水厂运行管理。Susan等人观点之所以得出,毕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了现有水处理技术构架或水处理思想本身的局限;刘灿生等人从具体技术工艺的智能化问题需要入手,提出了整个水厂的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认为智能化工作可能对净水工艺的整个流程都能予以改变。
上述两种意见或观点都是在净水思想框架内认识自动化,没有从水处理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或水质技术根本发展的要求来考虑可能容涵或需要发展整个自动化或智能化工作。从对水厂自动化存在不同观点这一现实情况来看,至少说明已有自动化工作和目前的自动化努力还没有与水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以致使自动化工作方向成为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观点是,水厂自动化或智能化发展,与水处理技术根本性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可以说为后者所内在需求。没考虑到水处理技术的根本发展,就搞不清给水自动化或智能化发展的真正必要及整体发展朝向。总言之,只有在对现行水处理技术思想是否应该予以根本突破的研究过程中,才能看出水厂或整个给水系统智能化的根本发展思路或前景。而若想搞清这一点,首先就应该从现有水处理技术到底存在哪些根本局限入手。
2.现行水处理技术的局限
从本质上讲,现有净水技术并不是针对或能够解决水污染问题,这可以从病毒污染、有机污染、新型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来加以阐述。
首先,现有水处理技术无法解决病毒污染问题。众所周知,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明显、严重的,然而在目前“要直接测定水中病原菌(如伤寒、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一般均通过饮用水进行传播)并以之作为水质分析的例行项目,还不能做到。”也就是说,对于病毒,目前尚无完善的技术可供例行检测。所谓消毒,主要是去除细菌,现行水处理工艺对病毒的消除还无能为力。如在西班牙阿尔卑斯河62陆军营地就曾发生过因供水受病毒污染,造成500名士兵突然爆发传染性肝炎的事例。《科学美国人(中文版)》1997年第4期上的一篇文章也指出:“目前人类尚对大多数生物病毒一筹莫展。”
其次,现有水处理技术无法解决有机污染问题。对此,李圭白院士提出:“以现行城市的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技术处理的水,水中仍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微量有机污染物可检出数百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三致’作用的重点污染物。有相当多的城市自来水厂出水的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显示阳性,表明饮用这种水是不安全的……,由于饮用水中出现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众多、多数浓度极低,无论检测和去除都十分困难,所以饮用水除污染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高科技项目。”
第三,现有水处理技术无法解决似激素作用的污染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们讨论内分泌紊乱(导致癌症、不育症、甲状腺机能障碍、先天缺陷、行为障碍、神经系统压抑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的原因,认为人造化学物质可能正在严重破坏人和野生动物的激素。过去曾认为低水平污染是安全的,现在认识到低水平污染也危害健康。近年来在自然界发现了不少畸型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逐渐增加的癌症病例,专家们认为这是由于近似于生物激素的化学物质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美国图兰大学的约翰·麦克拉克伦教授等人在1996年6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用作杀虫剂的多种化学物质,每个个体物质虽然浓度极低,只有几百亿分之一,单个来看没有不良影响,但如果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相当于个体160至1600倍的激素作用。王占生教授指出,如果这个结论属实,那么它将彻底推翻化学物质的安全标准。
第四,现有水处理技术还不能有效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随着中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从国内外的研究可知,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现有的方法多是针对某种特定形态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普遍存在着对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差的缺点。至今,人们还在寻找一种不受高背景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影响,对重金属离子有着较高选择性的新方法。
另外,在污水生物处理方法中,由于废水中一些成份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即使我们知道了水中某些要除去的污染物,净化目的也达不到。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直到今天,水处理技术还存在上述问题呢?
3.污染问题实质及其启示
钟淳昌先生指出,在原水和出水水质的要求下,我国的水处理工艺正开始变化,预计一个更完善的针对有机污染为重点的处理工艺流程将逐步形成。由上述,已经看到不只是有机污染使先行水处理技术遇到阻碍,还有重金属污染和生物污染等问题同样使水技术显得无能为力。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从污染问题的实质出发,没有研究开发出针对污染问题的水质保障技术,而一味地在“去除理念”的作用下,发展净化朝向的水处理技术。这就无形中使水中含又杂质与水整个受到污染问题发生了不应有的混淆。
应该看到,污染问题与水质不好或水中个别元素含量过多不是一回事。污染必须是水中存在不是离散存在,而是出现整体组织性变异。已有的水处理(常规及基于常规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没有达到整体把握水质的程度,结果因水的组织性存在,要么去不掉想去的东西,要么将水中那些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也一并去除。
再说,在水的组织没变的情况下,去掉组织中的某个成份,自有别的来顶替,组织的功能即在于此。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超越对水中个别成份进行处理的技术境界,而达到整体地改变水的组织性存在的效果。也就是说,现在的水处理根本不是解决污染问题,而只是去水中杂质。应该讲,污染问题是水质工作的崭新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水质保证思想和给水工程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水作为简单系统存在,即将水分成由若多成份或要素组成的大系统。现有的水处理技术都是基于一定的水质分析和指标要求,即水处理工艺都是针对水中某些特定成分的去除而开发的。
对水质指标的依赖不仅体现了现有水处理技术的实质,而且也是导致水处理技术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因为随着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水质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水中成份的浓度起限定作用的《标准》也正在失去意义。所谓标准,除了对检验项目的数量限定,还落实到对所包含项目浓度的限定上。人们已经注意到,即使在水中成份能被检测且“达标”的情况下,由于一些化学沾污物质在人体中的的累积效应,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因为“饮用水是参加人体内代谢过程的一种物质,它所含的任何沾污成分,都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短期的、长期的,甚至遗传性的影响。”
约翰·麦克拉克伦教授等人对浓度极低人工化学物质的组成成份可以在水中合而成害的发现,加上人们已经了解到,在任何浓度水平上,能导致体细胞遗传物质突变,诱发致癌的物质都可以发挥作用,即无阈值的事实,这些就更从根本上否定了对水中物质的浓度加以限定的思想方法。
考察污染问题的实质给我们的一个直接启示,就是要突破那种单独考虑水中成份的大系统水质观,而代之以复杂、整体和动态的,能解释水污染与水中杂质不同问题类型的新的水质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针对污染问题的新技术。
4.新型水质观及水质保障思想的建立
许保玖先生在评论美国包含83项沾污物的水质标准时,早在1990年就提出:“对那些含有数以百计沾污物的原料水”即时在制成自来水成品后,对每种沾污物都有了浓度限制,仍然不能对它们在人体内所起的代谢效应,进行清楚的解释。”
美国这一包括83项沾污物的水质标准,应该说,还是基于大系统水质观,还没有完整地考虑水与人体生理活动的关系问题。当然,也没从污染是水发生整体组织性变异,与水质含有杂质问题不同这一角度考虑。
目前水环境问题对水质标准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应该从新的角度来寻找和建立更有效的水质保障思想。在突破大系统水质观这一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COD和BOD就并不是直接表示有机物内容和量的指标,也不是把有机物完全分解的方法,而是根据近一个世纪的经验和研金,目前在世界上被用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衡量污染程度的尺度。除COD和BOD之外,作为新的测定法,现在开始使用TOC、TOD、UV(紫外吸光)等方法。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大系统水质观,但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地步。
从污染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看出水实际上一个可变组织或开放的复杂系统存在,用复杂观看水是必须的。所谓水污染,就是水本身发生了整体转型。水回用或解决污染情况下的饮水问题,就不是“去污”,或者说去除水中个别成份就可了事,而是要将那个变化过去的整体“水型”给纠正过来。我们进行的可谓是某种组织的“重建”工作。
我们暂且给这个完整的组织性存在,即一定水质起一个名,就叫作“阵”。阵有相对相和的意思,两个相和的阵共同成就一个“文”。如果将人体的生命生理特点也看作一个阵的话,那么,所谓有益健康的水,就是一个正好可以与人这个阵相和,即成文的存在。由此更可以看出,水污染是指水阵被变动,以致于不能与人体正常的生命生理活动,即人这个阵成就一个文。
如果这样讲来的话,下一步水工业工程发展的目标就应是从人体生命生理活动,即人这个阵性存在出发,本着与之相和成文的原则,来塑造水这个阵。这样的话,我们对水就不是进行简单的处理,而是一种整体设计。
不管怎么说,站在使水这个复杂系统对人体生命生理活动具有服务可靠性这个观点上,即使二阵相和成文来发展新的水质保障思想,都是必然的趋势。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在理论上对这一思想进一步阐述和论证,直至最终可以工程化。当然,这一工作需要高级的科学技术手段加以支持才行,如分布式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但反过来也同样,这种新的从整体出发的水质保障思想也一定会对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对原本已经落后的水工业设备制造业给以根本性的促动。这一点,正如张悦先生所提出的:“从国外发展趋势看,一种新型处理工艺的问世总伴随着一批专用设备投向市场……,加快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尽快提高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是污水处理设备发展的当务之急……,尽快形成高层次、高质量的产品群,满足迫在眉睫的市场需求。由此兴起的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产业,将会超越一个发展时代,迅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质上讲,现在的水处理技术只是一个固定的阵,其中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各自不同的阵下存在。这种技术之所以不能奏效于污染问题的解决,在于存在层次的差异。因为问题的解决是要求变阵的,而技术手段却是一个固化的阵性存在,在水平上根本就达不到。生物式污水处理技术也是如此,都是一个以定阵存在来试图达到变阵结果。
5.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来领会新的水质保障思想
我们不妨从现有污水处理来试图理解水质提高的新思路,着重考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的机制或原理。如北京近年搞的污水芦苇湿地处理,就是利用土壤——植物等自然条件,经过严格设计、调控、监管,既能进行污水处理,恢复湿地,提供农业再生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收获优质高产的芦苇。现在的问题是,人们还没完全讲清生物处理法的原理,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也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与生物污水处理法相混同,认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是生物式处理。当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中肯定包含着生物处理,但人工湿地处理法本身不可能完全是生物处理。目前人们从整体上还搞不清楚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中所包含的机制和一般原理。
大家知道,生物处理中用菌胶团氧化分解有机物,吸附了许多杂质以后,颜色变深,看不到细菌单体,不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像一团烂泥似的,然后通过技术措施使之沉降,再新生胶团,实现新一轮循环。人工湿地则不同,它是利用土壤与植物之间的一种合和作用,并使水参与其中,从而使植物与水土都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和提高。这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是从整体上入手来改变水质。其中的道理,不能用从水中去除哪些成份来简单说明和解释,也不能用生物化学工程原理来解释其中的机制或原理。
现在人们已经明白,芦苇湿地示范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所有因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法中,存在着的是一种共生机制。我们认为这种共生机制,就是一种水土与植物两种阵性存在的相和成文,并且在保持成文的过程中,各自都得到整体改进,即植物得到了生长和成熟,水土也由最开始的被污染得到了恢复和再生。
通过初步的研究,可以基本推断人工湿地法与生物处理法在原理上有着根本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认定人工湿地法就单纯靠的是一种生物化学工程原理来使水质得到提高。如果按着我们的说法搞清了人工湿地与生物处理的本质区别,或者说更进一步弄明白了人工湿地处理洁中所蕴含着的一般道理,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期对污水处理或水的再生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这种工作,也许就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之,本文紧密围绕解决水污染问题这个中心,从要根本超越净水工艺和净水思想的角度来谈水质保障思想及给水技术的根本发展问题。水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一定要从整体技术构架上进行创新,要在技术思想水平上根本提高,即不再进行“从上到下”的总体优化问题,而代之以“由下至上”的自组织或智能行为。这种技术或工程思想不仅可以适应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工程需要,而且能够适应外在环境的复杂多变,如实现智能给水。人到时所要进行的是设计,是对整个技术构架的维持,而并非是如今这样的运行决策。如果达到此种工程技术境界,就可以完满实现水工业战略,即更好地进行水质保障,为人体的健康,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靠地服务。
参考文献
[11傅涛,水工业的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哈尔滨建筑大学博士论文,1999.3
[2]聂梅生,中国2000年水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部科技司,1996
[3]钟淳昌、任鹤云,中国城市给水工程的发展方向,给水排水,V01.20,No.6,1994
[4]刘灿生、费霞丽、高欣忠,我国水厂自控技术的发展趋势,给水排水,V01.24,No.1,1998
[5]SusanK.Booth etal,JOURNAL AWWA,May 1999,V0l.91,No.5,pp42—50
[6l李圭白、李星,污染源治理与饮用水除污染并重,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V01.29,No.5,1996
[7]王占生,非危言耸听 应见微知著,给水排水,V01.24,No.6,1998
[8]赵璇、吴天宝、叶裕才,我国饮用水源的重金属污染及治理技术深化问题,给水排水,V01.24,No.l0,1998
[9]钟淳昌,我国城市给水近年来几个倾向性问题,给水排水,V01.24,No.2,1998
[10]许保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1]张悦,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给水排水,V01.24,No.1,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