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8 23:57:56

企业绩效管理

企业绩效管理篇1

一、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10项指标,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华:一是吸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层层分解的思想;二是吸取了平衡计分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的思想,体现了全面综合管理的理念。但笔者认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按规模大小把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有人认为,企业规模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也不同。但笔者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绝对指标及企业净利润有影响,而该绩效评价体系中除了个别非财务指标外都为相对指标,使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了可比性,因此划分企业规模在绩效评价方面没有任何意义。

2.虽然把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但还不够,具体表现为非财务指标数量太少,权重太小。

3.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指标权重,而是笼统地把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80%,把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20%,有“一刀切”之嫌。

4.财务指标以传统的会计利润为中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充分吸收EVA的思想。EVA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业界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企业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期内摊销,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它的突出贡献在于既要考虑债务成本,又要考虑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净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时才真正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5.操作方法过于繁琐。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具体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导致其获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从根本上违背了管理的本质。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战略管理思想的应用

笔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由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此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了修正。这套管理方案注重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战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业而不按规模提供指标数值。

2.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如IT行业由于自身技术含量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加大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3.运用EVA的思想,把资本成本放在与债务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时又注意应用的简洁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润”代替“会计利润”,有效利润=税后净利润-Σ(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人将资金投于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得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所以只有当税后净利润超过投资人把钱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称之为有效利润。有效利润的计算公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够精确,但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简洁易行的特点,方便了它在企业中的推广,如EVA的计算公式精确入微,但由于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反而妨碍了它的推行。

为了清晰阐述“有效利润”这一概念,现举例如下:某制药企业于2000年3月4日设立,设立之日A投资20万元,B投资26万元,C投资50万元。2002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资14万元,新加入的D投资10万元,又知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税后净利润30万元,假设2002年银行存款利率为10%,求2002年该企业的有效利润。

有效利润=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万元)。

由于用有效利润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利润,所以一些与利润有关的指标计算公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权益。

4.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避免“利润陷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论证单一目标的谬论时指出:目前关于目标管理的大部分生动的讨论都着眼于寻找一个正确的目标。这种寻找不仅会像寻觅点金石一样徒劳无益,而且必定是有害的,会产生误导。管理企业就是平衡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目标。鉴于此,新方案对非财务指标更为重视,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标总数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创新与发展,不再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而是把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列示,防止了次优化行为的产生,如公司为了得到较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了对优质顾客的赊销,以致带来大量销售收入的流失。本方案可以消除这种次优化行为,有利于管理者从总体上把握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所有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此方案不仅是一种测评体系,还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的管理体系。

5.在目前国家仅公布国有资本金绩效数据的情况下,新方案的实施可以其为依据,并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求得财务指标的最后分数,非财务指标的计算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为准。但是该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现举例说明如下: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如右表中流动比率的实际值过高,仅此一项的分数就达到75分,掩盖了其他不良指标。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①改进实际分数的计算公式。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分数=[1+(实际值-标准值)÷标准值]×权重。②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报告中给出了单项指标的评分等级,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问题时不仅注意总体,而且顾及了个体,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选择的可行方案

产生信息是一个耗用成本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耗费,而人们真正能够有效利用的只是数量有限的信息。超过了这个限度,人们就会感到信息过量,从而限制了他们制定决策的有用性。我国的企业过多地看重信息产生的效益而忽视了使用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应引起重视。在选择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绩效管理篇2

关键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6)09-0146-02

1制药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其发展问题

1.1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制药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就造成了制药企业管理不正规、人员管理意识低下、管理人员能力不强,很少有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比如,有的企业将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全复制过来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也有企业是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支持,这也引发了绩效考核问题。这就造成了执行人员工作的盲目性,最终由领导拍板决定,增加了绩效考核随意性。

1.2绩效管理主观性强,实质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企业想方设法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但因其绩效管理能力有限,且受企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等方面的限制,绩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仅是形式主义,完全感受不到绩效管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认为只要不扣工资就可以。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将绩效管理作为工作任务,完全当成工作内容填制表格就草草了事,考核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说,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绩效与员工能力完全不相关。这样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根本不能作为评判员工优秀与否的依据,也完全违背了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初衷。这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优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于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1.3绩效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培训,其他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和了解,甚至有的员工将绩效管理看作是领导者的约束和压迫。正是受这种抵触情绪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错误认知致使绩效管理由实质流于形式,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更谈不上绩效考核结果评价。

1.4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完善

完善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实施、结果反馈及应用等几大方面,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工作毫无头绪,尤其是绩效结果反馈工作,很多企业都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让员工看到考核结果,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及时的加以更正。管理者担心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而刻意回避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而这样小范围的结果公布,完全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还有部分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绩效考核受主观因素影响,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得不到正确的考核信息反馈,难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2改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2.1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起步晚,中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也不高。根据这一情况,制药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培训,丰富管理工作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素养,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岗位说明书,建立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部门岗位作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2.2客观评价考核过程,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针对绩效考核中的主观性强这一问题,制药企业应当从考核指标制定方面入手,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工作。对于不同岗位,制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性质和内容差异,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设计出相适应的岗位考核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建议考核指标还应将员工品德、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纳入考核范畴,力求各岗位员工“德才兼备”,坚决不用无德无才之人,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工作作用,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考核指标要对员工的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3加强绩效管理知识宣传,提高员工的认识

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它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因此,整个企业都应当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在不断完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大员工宣传和培训力度,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一,制药企业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绩效管理知识,充分了解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部门及员工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建立有效的工作交流沟通渠道,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作问题,快速达成企业目标,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第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确保绩效计划的顺利执行,发挥督促员工工作的作用,使其能够真正接受绩效考核,快速提升员工能力。

2.4加强考核结果反馈,重视反馈环节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知识培训,都是为了绩效结果反馈做铺垫,是为了让员工通过反馈了解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因此,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在设计时要进行考核周期设置,并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员工及时了解掌握自身工作问题,提高工作成绩,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认可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绩效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帮助员工掌握工作中的症结,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渠道,提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制药企业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部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上下级沟通,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结语

如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期,只有将个人价值最大化,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有利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而绩效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掘每名员工的能力,使企业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实现群策群力。因此,制药企业必须要落实绩效管理工作,维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加快自身管理工作建设,创造企业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汤兴,段文轩.企业社会责任及羚锐制药的实践[N].经理日报,2011.

[2]史艳青.医药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胡杨,公秀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双赢[N].中国企业报,2010.

企业绩效管理篇3

绩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核心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评价和改进,从而可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绩效水平,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影响着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

一、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没有认清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实施、评价和反馈改进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以组织的战略为导向,不仅关注绩效管理的结果也注重其过程,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能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以工作结果为导向,注重对绩效的评价与判断,只看结果,并没有将绩效考核上升到组织战略管理的层次。

对员工绩效的管理就是监督检查员工的工作,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工作过程。有些企业总是表现出对于员工不放心的态度,总担心员工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因此过多的关注员工工作细节。但是这往往会给员工造成不被信任的感觉,同时,长期的控权也会影响员工的发展。其实绩效管理往往是一种目标管理,管理者应把握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在员工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绩效计划。

各部门之间缺少协作配合。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都有自己的工作范畴,他们只顾自己部门的工作而不会去关心其他部门的事情。对于绩效管理来说,他们大多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与自己的部门无关,所以就必须由人力资源部门完成这项工作,而他们则不过多的关心绩效管理,因为做好做坏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

绩效管理的结果仅仅服务于奖金的分配。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绩效管理,那么绩效管理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就等同于绩效评价了。绩效管理的本质目的不是找出绩效差的员工,而是作为评价员工绩效和促进员工绩效改进的手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达到人岗匹配的原则,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企业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求企业中的所有人员必须认识到绩效管理对整个组织的重要性,能够清楚实施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其次还要让他们彻底搞清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区别,不能将绩效管理单一的等同于绩效考核;最后对于非人力资源部门及其员工要端正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将绩效管理工作由“别人的事”转变成“自己的事”,同人力资源部门协同配合做好组织的绩效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考虑到员工的其他方面,不能仅仅单一的关注其业绩,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专场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后再考虑其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如果不适合可予以调动,以求达到“人事相宜、事得其人”的局面,实现员工进步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提高参与者对绩效管理的参与性。提高参与者的参与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参与者享受到绩效考核带来的效益。由于绩效管理带来的效益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参与者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绩效管理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企业可以通过设定一些激励约束措施来提高主动性,比如建立绩效管理的责任归属制度。一个有效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不只是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责任。责任归属制度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这样避免了责任交叉现象,就会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想匹配。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不匹配的话,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战略的有效实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这就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绩效管理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因此,企业要根据企业战略、使命和愿景等方面来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注意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结合,并将三者合为一体,实现组织的整体协调一致,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对绩效管理认识的局限性,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敢于发现与正视问题的存在,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企业绩效管理篇4

一、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几十人、甚至几个人的小微公司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中小企业积累了许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例如,中小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实力有限,企业抵抗市场竞争和市场环境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当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有风险等情况发生时,就会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最先开始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且,在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中还会有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岗位设置不合理和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象的存在,这些也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考评不够合理和规范,有时管理者的个人喜好和偏见等影响了一些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和职位及薪金的升降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了员工个人、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水平。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战略不明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企业内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数目、人员能力和水平有限,以及中小企业粗放式的管理和企业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流程不清晰,绩效计划制定不准确,绩效辅导不到位,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制定不规范,缺少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所以,中小企业要想生存与快速发展,引入科学的绩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流程不清晰。

中小企业一般更关注于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增长,企业管理重点在于生产经营管理,所以,中小企业在绩效管理理念上比较落后,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绩效管理流程不清晰,导致其绩效管理行为产生了偏离,无法实现绩效管理的核心作用。中小企业一般将绩效考评等同于绩效管理,只重视考评员工出勤情况和绩效考评周期末的考评工作等,只注重于考评过去的绩效,没有着眼于未来的绩效,只关注工作的结果,没有控制好工作的过程,没有指导好员工未来绩效的改进。

2.绩效计划制定不准确,绩效辅导不到位。

中小企业在进行绩效计划制定时,管理者与员工缺少沟通或沟通不到位,使企业为员工制定的绩效计划及绩效目标不准确,员工无法按照绩效计划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到绩效周期末进行绩效考评时再发现绩效的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在员工进行绩效实施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辅导缺失或不到位。绩效辅导是连接绩效计划和绩效考评的中间环节,也是绩效管理中耗时最长,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在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缺乏或认识不足,没有在员工绩效实施时给予及时的绩效辅导,影响了员工,以及部门和组织的绩效水平的提高。

3.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制定不规范。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组织结构、工作分析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没有为岗位分析与评价,以及各个岗位制定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打好基础,同时中小企业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的确定往往依赖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所以,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的制定缺少科学、合理的流程,因此,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制定不规范,这就直接导致绩效考评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4.缺少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考评与反馈结束后,马上要进行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往往缺少绩效改进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只是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和发放奖金的依据,没有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二、有效改进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途径

1.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流程。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更新绩效管理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改进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通过改进员工的绩效,促进部门和企业绩效的改进。在绩效管理中,考评的是过去的绩效,但是,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未来绩效的提高上,所以,绩效管理不等同于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关注绩效实施的结果和过程。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包含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考评与反馈、绩效改进和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五个步骤,绩效沟通与反馈始终贯穿绩效管理的流程之中。中小企业要明确绩效管理流程,严格按照绩效管理流程完成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流程中的步骤是一个完整的组合,缺一不可,每个步骤都很好地完成,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目的的达到。

2.准确制定绩效计划,管理者绩效辅导要到位。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和部门目标的分解,并结合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来确定。绩效计划需要管理者和员工一起根据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来讨论,搞清楚在绩效周期内员工应该做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何时应做完等。绩效辅导是在员工在按照绩效计划进行绩效实施时,如果员工遇到任何工作问题或困难,管理者不仅仅应对下属员工的具体工作进行必要的辅导,还应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援和帮助,主动为下属员工排忧解难,以增强员工的信心,鼓励员工的斗志,最终,实现员工个人在绩效周期内的绩效目标。

3.制定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

首先,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这种方法,以主要业务流程输出为基础,在业务层面建立起绩效指标库,明晰各项业务的主流程和责任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在绩效指标库的基础上完善各项指标,同时根据企业和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按照企业战略要求,从绩效指标库中选取关键绩效指标,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定指标权重等。最后、根据部门层面的考评指标建立具体到岗位层面的员工个人绩效考评指标。

4.完善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通过沟通,由管理者向员工传递了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共同探讨出改进的手段,同时,管理者要促使员工用强化的方法来使绩效得以改进。绩效改进计划要采取一系列具体行动来改进员工的绩效,包括做什么、由谁来做和何时做。绩效改进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关键是对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改进意味着个人、部门和企业的某些改变,而改变一般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是来源于旧的观念等。在制定和实施绩效改进计划时就需要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绩效改进的充分宣传和沟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改进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且达到想要的实施效果,需要中小企业不断完善和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所以,中小企业要掌握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理念,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加强绩效管理制度制定和绩效管理流程控制工作,为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好基础,提升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水平,使其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篇5

1.1绩效管理的操作不够规范

首先大多数企业在绩效管理上并无有效的程序文件和管理办法指导绩效管理活动过程。各部门经理在接到人事部门的通知后,依各自的经验操作,在面对有关员工绩效考核的疑问时,只能向人力部门咨询,而人力资源部门又疲于应付来自各部分的咨询和疑问,最后导致没有一份行之有效的文件指导公司绩效管理总流程。其次每年度的绩效考核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往往是公司领导提出需要进行公司绩效考核时才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在排定绩效考核进程中经常不能及时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导致绩效周期拖得比较长。由于时间拖后甚至会出现考评时负责考评的主管忘记员工一年内表现的状况。从而错过绩效管理的最佳时机。最后,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表格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经常会出现所有员工全部用一张考核表进行绩效考核,不管新员工试用期是否已满,也没有区分绩效考核属于年度绩效考核还是晋升绩效考核。导致绩效的评估与判断失去规范。

1.2绩效管理工作混同于绩效考核工作

普遍看来,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混同于绩效考核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绩效管理工作简化为绩效评估工作,失去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现如今,在很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不会考评。大多数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都只是尽量做好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对于绩效评估之后的工作缺乏精确的认识。对于绩效考核办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导致考核结果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甚至有些人力资源的主管将绩效评估工作当做例行公事,仅仅走一个形式而已。第二个方面,企业上下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里就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只是一个工作形式,对于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任何的影响。其次,即便是有部分员工刚开始比较重视绩效考核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之后,也就逐渐和大多数的工作人员达成了共识,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只是一个工作形式而已。换句话说,这些员工并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工作环境争取一个改善的机会,甚至是当有人暗箱操作内定了优秀员工之后,对此,他们也没有尝试过采取合理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上级领导而言,绩效管理工作就仅局限于绩效计划的制订与绩效考核工作上,而且重点突出在绩效考核工作上。由于企业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很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也就仅局限绩效考核工作的形式上,这样的重视程度也就直接导致了从上级主管到普通员工无法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也不会因此做出较大的改变。

1.3绩效计划的制订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企业目标与绩效目标完成的效果有出入,则是指在每一年度,各个部门的年度任务都得以完成,但是企业目标却未得以实现。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每一年度都会制定年终目标,然后各个部门都会根据企业制定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并将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传达给各个岗位的员工。各个岗位的员工根据分配的任务,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整个流程看过来,这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并且最终各个部门也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工作,但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却未得以实现。这只能说明企业目标与绩效目标的定位存在着问题。

2我国企业绩效管理运行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对绩效管理系统作用认识不到位

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只做到了绩效评估这一步,而对绩效计划、绩效追踪、绩效结果反馈以及绩效结果应用都几乎没有涉及。而事实上,绩效管理系统的这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队,否则就无法实现预期设想的效果。这也说明,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系统的工作认识并不是很到位。而对绩效结果的应用也只局限于将其作为评定优秀员工的参考或者发放奖金额度的一个依据。而事实上,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它的目的是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2对绩效管理运行环境不够重视

对绩效管理运行环境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各个部门的主管身上,也体现在各个部门的普通员工身上。很多企业主管对绩效管理运行环境不够重视,有以下几种情况所致。首先,即便是部门的主管,为了能够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便于对员工的委派任命,他们会依据“不偏袒,不得罪”的指导方针,将各个员工的考核成绩高分化并且平均化。其次,对于企业制定的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基本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企业高层知道,至于企业的普通员工,他们一般是一无所知的。由于,企业高层不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公布给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员工只能根据上级的指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完成绩效目标。由于上下级工作目标沟通不到位,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能盲目地去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一来,绩效目标完成较好,员工绩效考核成绩也很高,但是,企业的发展目标无法实现也是理所当然的。

2.3绩效管理运行缺乏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绩效管理运行得不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部门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认为,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件非常难以完成的工作,并且还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仅如此,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很有可能得罪人,而且还要欠别人的人情。这都是因为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如果这些人中,有人不配合,自己只能再三的催促。这份工作如此难以完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第二,其他各个部门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绩效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职责与作用。大多数员工都认为,自己参与绩效考核只是为了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自己在这项工作中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反而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无论是各个部门的领导,还是各个部门的普通员工,他们都认为自己平时的工作就已经够多了,自己根本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人力资源部去完成工作。然而,这项本应该让企业员工受益的工作,反而遭到了几乎所有员工的嫌弃与抱怨,只是因为绩效管理系统执行不到位的结果。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这项本该让自己受益的工作中,自己的职责也不可或缺。

3我国企业绩效管理运行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企业应重视绩效管理

实行公平绩效考核首先企业必须让员工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识,让每一个员工重视绩效考核。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工作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企业各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配合,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绩效考核,要严肃对待绩效管理。其次要让公平的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和考核程序要公开透明。绩效考核应以考评周期内工作事实和量化数据为参考依据,杜绝一些企业领导带入个人情感进行妄断。最后,绩效考核应为薪资调整,绩效资金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只有这样,绩效管理才能变得制度化,规范化,公平化。

3.2制订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计划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追踪、绩效评估、绩效结果反馈以及绩效结果应用五项内容。其中,绩效计划的制订很具有战略指导意义,这项内容不容忽视。绩效管理计划里,首先,企业上下所有员工都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奋斗目标。其次,各个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部门的绩效目标。然后,每个员工要制定个人的绩效目标,并要签订责任书。并针对不同的职系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比如管理体系应以结果导向性的考核方式为主。主要考核工作目标达成状况。技术体系就应以结果导向性和行为导向性综合的方式来考核。在绩效目标落实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人员严格追踪,监督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对那些完成情况较好的人员和完成情况不好的人员,监督人员要及时地向上级领导予以反馈,如有必要,应予以合理的指导。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可以用来评定优秀的员工,还可以根据其中具体的数据,挖掘员工的优势,并根据他们的优势,进行合理的职位调度。这样做,一是为了发挥绩效考核的价值,充分利用考核的结果,二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3建立绩效管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由于人力资源部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障碍重重,企业高层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运行保障机制,以便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顺利展开。除此之外,在绩效管理运行保障机制中,还要明确绩效管理的意义,并明确各个部门在此项工作中所担任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根据绩效管理系统的内容,从绩效计划制订、执行、结果反馈到结果应用,每一项内容的完成所需要的制度保障,在该保障机制中都应给予明确规定。另外,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企业其他部门的责任明细都应纳入管理条例。

4结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绩效管理系统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所以,做好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就是做好了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企业绩效管理的运行,离不开企业上下所有员工的配合。除此之外,上级领导能够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做好人员分配工作,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企业绩效管理篇6

摘要: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理念在国企中也开始逐步的加深与完善,很多现金的管理理论比如柔性管理、弹性组织、激励机制建设理论、人工成本核算理论、人才竞争理论等这些理论在企业管理中都在成长与完善、深化。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历史遗留等原因和我国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的一些影响,或步子太快,急功近利、崇洋媚外的一些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对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绩效管理 激励机制 薪酬 全局

一、绩效管理的环境分析

创新的前提当然是打破陈旧,先进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打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思维,而传统思维从根本上消除,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有的制度的执行不伦不类,思想与管理制度严重脱节,制度执行的效果不理想,造成管理成本远高于带来的实际效益,得不偿失。比如绩效指标的制定单一化倾向比较严重,缺少沟通,从而使引导出现偏颇。比如缺乏绩效思维,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受到人力资源关于绩效管理的培训,没有绩效思维,常常是处于被动状态,执行绩效管理时难免会缺少积极性。正常的正确的绩效管理过程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绩效——行动——预算,员工主动参与为前提,之后制定预算,确定绩效的标准,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

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指根据实际企业中每位员工所从事具体的工作付出的劳动,科学地应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员工劳动的实际成效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比率开展考核与评价”。绩效是企业员工行为产生的后果;是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无效劳动的结果无法称其为绩效。绩效是指一定的主体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效用,是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产生的;现出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绩效管理也是其他管理的基础,价值评价是准确、科学,要通过价值分配来加以证明或表述;价值分配的结果与影响价值创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总和。当然绩效管理也就会反作用于价值创造,是企业价值创造即经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管理,它是激励机制管理的基础与依据,提升间接价值的直接手段,其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而且还能提高基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绩效评价适度,激励机制建设也会相应的健康合理化发展,从而改进资源配置。“薪酬作为一个人工成本核算的主题运作是否科学,也直接取决于实施的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从财务支出决策来讲,绩效与人工成本的薪酬的敏感系数的高低,绩效和薪酬的敏感系数恰当,直接促使管理者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决策。对于人才管理来讲,绩效评价的有效评定,将直接影响人才的流动性和发展性。企业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途径是物质激励模式,薪酬效应影响着激励机制建设、人才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

三、广泛全局性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外的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的一些竞争手段和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有所滋生、蔓延,一部分企业认为只有发放充足的金钱,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全局绩效管理思想,进行企业全员绩效管理。首先,要对企业业绩进行目标化管理,具体列出考查对象,考察重点;要根据任务贯彻的深度来决定绩效管理的方案。现实管理中随着工作分工的细化,个体明确任务和目标的工作会越来越少,但现代经济的工作特点是团体协作,在开发个体能力的同时更多的提倡团队精神,以团体为重心、以集体为中心的全局绩效管理应该是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次,建立一种上、下循环的绩效管理模式。企业绩效管理本身是一种系统管理,它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交流过程,这种过程是企业员工和部门主管之间或组织机构之间、领导班子和中层之间的的一种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目标、理解,并将所有受益的组织、个人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的系统中来并对其进行的一种测评、评估。所以,加强绩效管理要坚决杜绝沿用过去的传统方法——衡量几个部门的几个简单的财务指标包括收入、费用支出、表面收入等,要制定严格的、严谨的组织评价体系,就要应考虑到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对企业的简单的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在设计企业的评价系统时,应该考虑到绩效管理的主要作用,要根据自身的企业情况,“量体裁衣”地制定出相得益彰的绩效评估体系,让绩效审定的绩效指标来反跟踪。

参考文献

[1]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企业绩效管理篇7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国际化与多元化,企业问的竞争主要体现于“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的竞争上,这实质上就要看与“提升人的绩效”有关的企业绩效管理职能和能力。我国企业集团大多是在中小城市、偏僻乡镇,以集体村办企业或家族式企业,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发展起来的。为避免交通、信息、人才等资源的供给不足,他们借鉴国外企业集团将生产制造基地和营销、研发分离布局的经营模式,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成立销售公司(以下称为“营销中心”),借助国际大都市发达的信息流、便利的交通枢纽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企业集团与国际接轨的窗口作用。因此,怎样克服当前企业集团营销中心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对于我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二、目前营销中心的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营销中心绩效管理在建立与运作当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l、绩效管理没有以战略为导向。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是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显著问题。集团对下属营销中心的考核目标主要根据每年营销中心应完成的业绩目标制定,营销中心再根据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定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绩效目标,目标设立虽简单明了,却未能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挂钩易导致营销中心目标短期化倾向,难以为集团整体战略管理提供有效协同与配合这种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的绩效管理往往导致营销中心目标与集团目标脱节、员工行为与营销中心目标分离,不仅达不到绩效管理的预期效果,更容易导致战略稀释的结果。

2、绩效指标设置单一。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对营销中心通用的考核办法是将企业经营者个人目标与营销中心的经营目标合二为一,没有将企业绩效目标与经营者绩效目标区分;其次,绩效目标的制定以财务结果为主,未充分考虑导致财务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使得绩效指标考虑的面过窄。再次,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大多采用单一的KPI考核指标,也就是只针对业绩目标及与业绩相关的费用指标进行考核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缺少对员工素质、专业技能、态度精神等软性能力方面的评价。

3、绩效考核而非“绩效管理”。由于营销中心是以市场拓展、业绩提升、客户服务为经营目标的企业,绩效考核从上到下部离不开业绩指标的考核,谈考核言必做量化,似乎做了指标的量化就做了考核,故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但实际上,仔细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我们发现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有着明显差异。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落实、事后考评以及绩效改进所形成的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是事后考评工作结果。

4、考核目的制定不合理。在现实应用中,中高层管理者普遍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认为绩效考评是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甚至于把考核制度认同于一种奖金分配制度;或者希望借助绩效管理对员工行为表现进行奖惩,例如:在绩效考评方案中非常明确地规定某项指标未达成扣多少钱等惩罚性措施,罚多奖少,使得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被罚,而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或者为了应对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

5、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绩效管理的概念实际上告诉我们,它是主管和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协议,并以此为导向,通过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完成工作目标。由于我国企业集团营销中心是以业绩为经营目标的特殊性质,使得大多数企业在分解年度业绩考核目标时,没有让员工积极参与制定,而是从集团到营销中心经营者,从中高层管理者到销售人员进行从上至下地强制性分派业绩考核指标,员工没有正式的沟通渠道反映对指标考核的合理性以及完成考核指标需要公司和上级领导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因此,容易导致绩效考核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绩效管理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激励作用。

6、缺乏反馈与改进。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也很少及时反馈给员工,大多数企业只是把考评数据收集,进行简单加减得分,由财务或人事部核算奖金,而主管领导没有与员工一起就未能达成的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是否指标制定不合理,员工还需要获得哪些技能、知识、潜能等方面的培训,下一步的改进计划是什么。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久而久之,绩效管理制度失去激励和纠正员工行为目标的功能,员工对工作失去热情,“考和不考”都是一个样,优秀员工“跳槽”另谋高就也就在所难免。

7、考核结果未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据多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多企业将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薪酬调整方面,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与奖惩划上等号,有些企业对业绩较差的员工甚至直接以末位淘汰处理,使得一谈起绩效考核,员工就望而生畏。虽然对员工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结果应该有物质形式上的体现,但绩效考核结果不能仅仅应用于奖惩员工或作为发放奖金的依据,而实际上应当用于改进绩效、制定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计划、制定长期激励措施等方面。绩效管理应当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推进器。

三、改善营销中心绩效管理的对策

1、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战略性绩效管理不仅关注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并且结合营销中心目前的经营绩效,关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员工利益、外部客户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社会贡献责任。平衡计分卡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转换成微观的、具体的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发展成~项战略执行与监控的管理工具,结合战略与绩效管理协助企业实现远景目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运用了非财务性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运营能力,避免了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局限;全面考虑了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使内部流程更加顺畅,更加贴近外部客户的需求变化。同时,激励员工注重自我提升,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靠拢,最终融合实现企业目标。因此,营销中心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是梳理各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通过对流程中关键环节的优化、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权力明确,从而提高企业战略执行力,同时帮助管理层找到系统监控业务流程的有效方法,使员工的关注点集中在各自绩效水平的提升上,避免内部推委、扯皮等现象的发生,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目的。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是将公司战略分解到各单位及部门的有效工具,通过目标分解并形成关键绩效指标和监控指标,引导中高层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目标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成为必然。

3、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激励的绩效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物质方面的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营销中心通常对销售人员的绩效激励主要体现在薪酬、奖金物质形式的回报,没有考虑如何让员工有更大提升能力的空间,因此,销售人员的流动频繁。企业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激励的绩效管理体系时,建议采用的方法:晋升和工作轮换,让员工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公司,赋予员工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避免以业绩指标为唯一的晋升依据,应综合考虑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潜力,避免提升的过高过快。针对不同类型员工采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等等。

4、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为员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了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明,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使工作丰富化,鼓励承担责任,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因此,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离不开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四、结语

企业绩效管理篇8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绩效管理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各种行政部门出现在大多数企业内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行政人员比如说办公、总务、人资、宣传、财务等,这些行政人员平时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这些行政人员平时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总目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的。这些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并不从事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这些行管人员的工作内容富有多样性的特征,企业的发展与运行是离不开这些行政管理人员的。因此,对于企业行政人员能否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到位是很必要的。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在绩效管理这种理念提出之前各行各业并没有对绩效管理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上世纪70年代绩效管理这种理念还并不成熟直到上世纪90年代,绩效管理的理论才逐渐趋于成熟化。从绩效管理的本质内容上来看,绩效管理代表的是一种观念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思想,围绕着企业如何稳健发展和有效运作对企业绩效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绩效管理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具体包括计划、组织、战略、战略发展、激励、领导等,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活动得到相应的改善。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企业绩效管理这一理念。当今社会中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在企业管理组织过程中绩效管理充当的是一种绩效体系。第二种观点,绩效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员工的一种绩效体系。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衡量、识别和提高组织并积极调整的一个过程。

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具有的特点

业务流程的开展是离不开企业行政人员的工作流程的,服务与支持是行政人员的工作的具体性质,行政人员对企业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行政人员的工作的具体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部门内部临时性的团队合作工作较多。最近几年来,部分企业为了使成本得到有力的控制,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有目的的裁减,在这种局势下,由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从而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临时性工作不断增加,与平时工作的开展相比当工作出现繁忙时,企业内部的大部分人员往往会被调用到繁忙的工作中。

2.行政工作弹性大,成果不显化,量化较难。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平时的工作内容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较全,比如对行政办公、总务、人力等这些管理性部门的事务是需要行政人员进行处理的,如果想使用定量的数据来对成效进行评价与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3.突发性工作较多,计划性差。生产部门开展具体的工作是得需要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来的,但是行政部门的行政人员工作的开展是不用按照生产计划来的,在平时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与行政部门相关的临时性工作会比较多,并且大多数不具有计划性。工作具有动态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产生的影响是很直接的。

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和难点

近些年来,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本身具有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但是由于企业在考核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问题与误区也就很自然的存在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行政人员的工作分析不够明确。业绩考核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业绩考核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人员的工作分析。人员的工作分析指的是为了明确员工的工作目的需要员工把自己的岗位职责给描述出来。然而,在大多数企业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明确行政人员的工作分析。2.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行政人员的平时的工作内容是多样性的比如说服务、监督和协调等这些职责,并且在考核中出现的定量化的指标并不多。另一方面,在对行政人员的考核过程中所具有的针对性不够强,在进行考核时只要是行政人员对其考核指标都是没多大区别的,对行政人员进行考核时考虑不到行政人员之间存有的不同之处,虽然企业内部的考核成本给节省了下来,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行政人员能积极开展工作的一种重创。3.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主体。企业内部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并没有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互评而是由行政部门内部人来执行的,尤其是生产部门与营销部门这两个部门,行政人员需要把生产部门与营销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主体,这是由行政人员的工作的性质来决定的。

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对策

众所周知绩效考核既有利又有弊,如果绩效管理做的到位的话,那么企业会从整体上将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绩效管理做的不到位的话,那么绩效管理的弊端也会随之而来,也就会给各个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分析行政人员的工作,明确行政绩效目标。只有先对行政人员开展的工作做具体分析并明确行政人员的岗位责任才能对行政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然后,再根据工作需要从而能制定出具体的绩效目标(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绩效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Specfic)、可度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

2.注重绩效分析和实效,选择合适的绩效考评方法。一般绩效分析运用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从环境和个人因素方面统筹考虑。绩效考评一般采用自我评估法、横向考核法与上级评价法等这三种方法对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首先,自我评估法。通过自我述职报告与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对行政部的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促使行政部门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能做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总结并从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绩效能得到改善。其次,横向考核。利用平级部门的人员对行政部门的行政人员进行评价。由于他们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对行政人员的各个方面了解也是比较深的。最后,上级评价法。即由领导直接对行政部的行政人员进行打分,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比较传统并且比较实用。这三种方法具体该如何操作,不同的企业应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3.选择适当的考核周期,便于操作实施。对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时间不应该过长,如果过长的话,会给评价出来的结果带去影响的,同时也会降低员工关注绩效考核的热情。但是如果绩效考核时间太短的话,反而又会给其他各个部门带去不同程度的影响。

4.公布考评结果,体现考核透明度与公正性。行政管理人员大多数具备丰富的知识并且他们的自尊心也是比较强的,做过的事情很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当对行政人员进行的绩效考核结束以后,公司领导要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外公开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考验部门主管在绩效考评过程中的态度是否认真;还能使行政人员内心的对工作的责任感给激发出来。

5.将考评结果同个人薪酬、晋升、评先挂钩,突出考评工作的实效。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其他部门相比是比较特殊的,从而使行政管理人员薪资的结构特点也与其他部门不同,一般情况下薪资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才是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每月或每一季度绩效考评结果公布出来之后,公司会在每月或者每一季度的绩效考评结果公布出来以后才可以发绩效工资或者奖金,奖金是要与考评成绩挂钩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企业内部行政部门的行政人员在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到目前为止绩效管理对企业来说在考核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不过,只要企业对行政部门行政人员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采取适当的方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在整体管理与经济效益方面一定会走进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程卫 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倩.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及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42):280-280.

[2]苑培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J].管理观察,2014(22):116-117.

[3]祁艳娜.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4(22):119-119.

上一篇:项目进度管理范文 下一篇:范围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