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6:39:08

订单管理

订单管理篇1

面向特定领域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软件重用、软件可升级和软件开发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首先分析领域模型内涵,提出了构造基于领域模型软件系统架构的一般方法,进而结合订单管理系统的开发,介绍了领域模型的应用方法和处理流程。实践表明,基于领域模型的系统开发方法能极大提高实际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

关键词

领域模型;事务脚本;表模块;表数据模型

1前言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传统软件开发方式。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践应用中,基于领域模型的数据设计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型主要采用行入口、表入口数据层叠方式,即为数据表中的每一行设计一个对象,后续再采用对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对业务处理却没有特别关注。基于领域的设计模型,主要采用可视化方式表示领域内的概念类或现实世界中的对象。领域模型又称为概念模型、领域对象模型或者分析对象模型,它专注于分析问题领域本身,注重发掘重要的业务领域概念,并建立业务领域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让软件开发人员和系统设计人员更加注重处理业务的表达,而不是重点关注数据的层叠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

2领域模型

领域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处理数据,侧重业务模型的建立,使得系统的开发主要围绕业务而非数据表,可使开发人员主要聚焦领域而非数据。基于领域模型开发软件系统时,通常采用三层次的系统架构,这三个层次分别是数据访问层、领域层(业务逻辑层,系统真正的核心)和表现层,其中,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源进行通信,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领域层(业务逻辑层)完成系统业务的组织、实现,是系统真正的核心;表现层负责实现用户界面,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系统三层次架构如图1所示,层与层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表现层依赖领域层,领域层依赖数据访问层。系统三层次架构中领域层(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其逻辑组织方式主要采用事务脚本、表模块和表数据模型这三种模式。

2.1事务脚本事务脚本模式将应用界面获取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或者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数据并在用户界面中进行展示,这种数据访问模式可使软件开发人员快速掌握基于某种语言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和过程,因此,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使用。事务脚本模式处理领域业务时常用两种领域组织方式,一是将领域逻辑的设计放入存储过程中,调用者通过执行存储过程即可获取或者维护数据;另一种方式是将领域逻辑的设计放入应用界面中,再编写对应的结构化查询语句(SQL)实现数据的存取处理。使用存储过程方式的缺点在于业务逻辑发生变化后,对应的存储过程必须相应地变化。此外,由于不同数据库产品对SQL语句实现的差异会导致存储过程的语法不能通用。将业务逻辑包含在页面中也有其固有的缺点,一旦业务发生变化,必须重新定义用户界面;此外,相同的业务逻辑可能应用于多个界面,这样业务发生变化后则需要多次修改用户界面。尽管如此,事务脚本模式由于其简单、直观,仍是初学者常用的领域层逻辑组织方式。

2.2表模块表模块模式以数据表为基础,每次以表为单位存取数据,以表为中心组织业务逻辑。目前,大多数开发者都采用表模块模式,如在.NET平台中,DataSet,DataTable都采用以表为组织结构的表模块实现方式;在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借助于代码生成器(如CodeSmith)可以快速生成一个应用系统的代码,开发效率非常高。使用表模块模式开发系统时,主要围绕数据的增、删、改、查处理数据,业务逻辑组织往往比较单一,业务被分派到不同的功能函数中,借助于事务调用不同的功能函数来完成整体的业务逻辑。表模块模式的实现过程通常包括定义数据模型、定义数据访问类、定义业务逻辑类和组织表现层数据等步骤。表模块的开发方式是过去几年的主流开发方式,并且有很多优秀的开源库和工具可供使用。

2.3表数据模型表数据模型主要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数据表,设计表间联系,实现业务逻辑,可让软件开发人员和系统设计人员更加注重处理业务的表达,而不是重点关注数据的层叠处理,业务处理效率非常高。以下订单管理系统分析领域模型的应用方法,实现领域模型驱动的数据处理。

3订单管理系统

订单管理系统首先接受顾客提交的订单信息,然后查询商品库存,以获取商品的详细信息,最后确定商品送货方案。订单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数据库表的设计和基于领域模型的业务逻辑处理。

3.1数据库表订单管理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包括用户、订单、商品和订单详情四张表,表的结构和表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3.2领域模型基于领域模型开发应用系统时通常分为业务建模、数据抽象、转换为实体、定义业务规范和实现业务规范步骤。

3.2.1业务建模业务建模要求将系统的业务采用建模方式确定下来,以后的开发工作都围绕所建模型进行,这样能有效控制需求和开发人员变化导致的开发风险。例如在订单管理系统中,为获取订单中商品列表,相应的业务过程如图3所示。

3.2.2数据抽象数据抽象指根据业务流程,抽象出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业务实体,并将实体及其相互关系标注出来。如在获取客户订单中商品明细处理中,经数据抽象得到的业务实体间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在抽象出来的逻辑关系中,订单和订单详情是一对多的关系,订单详情和商品是多对多的关系,顾客和订单是一对多的关系。

3.2.3转换为实体在抽取业务模型的基础上,还需将业务模型中的对象转换为实体。在转换过程中,需要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组织对象之间的关系。获取客户订单中订单模型转换为实体的代码如下。

3.2.4定义业务规范业务规范是领域模型中的核心,定义业务规范就是明确业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使用方式。在定义业务规范的过程中,常借助于构建规约完成规范的创建。如在获取客户订单中商品明细处理模块中,相应业务规范的定义。从定义的业务规范中可以看出,获取ProductList的过程变成了几个相关对象的业务合并,也就是说一个领域模块的完成是由多个子模块组合而成,而这些子模块又满足事务约定。

3.2.5实现业务规范在定义业务规范基础上,最后要实现业务规范。如在获取客户订单中商品明细处理模块中,相应的业务规范实现如下。

4总结

本文在阐述领域模型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订单管理系统的开发,介绍了领域模型的应用方法和处理流程。应用实践表明,面向特定领域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软件重用、软件可升级性和提高开发系列软件系统的效率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有界.基于Modelica多领域建模仿真研究现状与思考[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02).

[2]叶新,潘清,董正宏.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法综述[J].软件,2014(03).

[3]丁宝宝,沈立炜,彭鑫,赵文耘.软件产品线领域模型与应用模型的通用同步演化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02).

[4]黄洋,沈立炜,彭鑫.通用的软件产品线领域与应用特征模型演化同步框架[J].计算机科学,2013(11).

[5]余敦辉,何克清,李兵.基于模型聚类算法的领域问题本体构建[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01).

订单管理篇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快速升温,带动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据世界酒店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国[1]。旅游酒店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酒店行业对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很多高档酒店都出现了用人荒,尤其是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增加。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成为我国酒店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应用技能的全面提升展开,以便增强教学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通过对合肥市酒店行业的调查分析,跟踪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2008、2009、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流向,在分析酒店的从业人员现状及人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开展高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调整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陆续进行 “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实践。但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企业参与较少。所谓“订单”大多是“实习订单”,也就是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生[2]。企业往往是在人才培养的后期阶段才加入,通常是通过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形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黄山大厦班”为例,开展高职酒店管理职业的“订单班”的实践研究,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目标。

二、酒店管理 “订单班”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酒店管理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与酒店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直接参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并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酒店就业。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彰显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特点,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3]。

“黄山大厦班”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建立起来的,2008年4月管理系在进行08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安排时,确定进行实质性教学改革,同时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选择安徽黄山大厦城市酒店管理集团作为合作办学企业,开办以黄山大厦命名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班:“黄山大厦班”,该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方式组建,最后确定50人为08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班,本着“实质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多赢”开展合作。黄山大厦每学期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助学金,为系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派一名辅导员,协助学院的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每学期至少派遣两名业务骨干到学校,为“黄山大厦班”授课。合肥黄山大厦酒店管理集团旗下有3个主体酒店:黄山大厦城市酒店、新长城大酒店、金黄山国际酒店;4个子公司:新长城酒店管理公司、KK快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路同行商旅(连锁)酒店有限公司、金色王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黄山大厦城市酒店为四星级酒店,金黄山国际酒店为五星级酒店。选择黄山大厦作为合作企业最主要是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合作意愿强烈,还有公司的成长性、规范性和地域优势,为未来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经过为期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融入式“五二•三一”模式。融入式“五二•三一”模式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与企业深层合作而形成。“五二”:即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两种能力培养;两年学校教育;学校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两个课堂;“企业辅导员”和“学校辅导员”两个辅导员;企业两年资助合作班二十万元奖、助学金。“三一”即:一个培养目标:德技双馨;一年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就业”一站式服务。

三、酒店管理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学院管理系以非订单班为参照对象,开展了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的实践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学生管理、行为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

(一)企业参与“订单班”教学计划的制订

订单班(黄山大厦班)的教学计划是企业(黄山大厦酒店管理集团)与管理系旅游教研室一起,既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能力建设,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能力需求而制订,实行滚动计划,每学期计划执行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黄山大厦的企业文化》、《用心服务规范》、《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礼仪及规范》等与企业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订单班教学计划;非订单班的教学计划是由旅游教研室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实际而制订,一般情况下非订单班的教学计划调整比较少。

(二)企业参与“订单班”班级日常管理

订单班(黄山大厦班),订单班采用双辅导员制,学院配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黄山大厦)行政部门也配一名辅导员,帮助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完全按黄山大厦准员工的要求来进行,包括统一着装、统一“岗位”分配,统一寝室管理等;非订单班只配一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进行。

(三)“订单班”学生有较高的活跃指数

通过对学生参与学院的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活跃程度观察指标,每学期参加三次以上的集体活动或社团活动的学生即为一个活跃学生。活跃指数=活跃学生数/班级学生总数,经过四学期的记录分析,订单班的平均活跃指数为86%,而非订单班的平均活跃指数为53.2%,大大低于订单班,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订单班在日常管理中把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的教育作为核心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另一方面,订单班每学期都要抽出业余时间参与黄山大厦各项活动,如店庆、文艺汇演、用心服务大赛等;同时,订单班50名学生都参加了学院的各种社团,比如摄影协会、创业协会、曲艺协会、书法协会、读书兴趣小组、礼仪队等。而非订单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训练相对少些,要求也相对低一些,机会也相对少一些。

(四)“订单班”学生对职业认同度高

对订单班而言,由于企业的提前介入,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基础课教学任务之后,就开设一些与企业岗位相关的特色课程,由企业各部门主管,甚至总经理亲自授课,教材也是企业和学院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写,主要围绕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岗位技能、服务礼仪等方面展开,他们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取向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设计选择,将短期岗位与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进行系统规划。黄山大厦订单班50位同学有针对性的分成餐饮部、客房部、营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小组,进行针对性很强的个性辅导和共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直接效果是,订单班50位同学都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而非订单班的学生一般只在学院就业服务部门组织的职业指导课上,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因而非订单班62位学生中只有23位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显然比例偏低。

对学生的职业认同度的研究方面,以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留下来在酒店继续工作的学生数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对职业的认同度。订单班50名学生,在黄山大厦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有40名学生留下来就业,对企业认同度为80%,其他10名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基于个人或家庭原因,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就业,因而对职业的认同度为80%;而非订单班62名学生,分别在合肥世纪金源大酒店、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绍兴咸亨国际大酒店、无锡希尔顿大酒店、杭州雷迪森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一年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21名学生留在原酒店就业,对企业认同度只有近33.8%,顶岗实习结束以后重新选择到其他酒店就业的11人,合计起来,非订单班学生对职业认同度为51.6%。当然,认同度比较研究,仅限于学生毕业时的初次就业选择,更长时间的就业,需要长期跟踪研究,即使这样,也说明,订单班学生由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提前的职业素养的介入,互利多赢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学生的企业认同度和职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五)“订单班”学生综合能力强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很难有一个客观而又有效的指标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表现,选取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的时间周期涵盖学生在校四学期和顶岗实习一年时间。

指标一,授课教师对授课班级的综合评价,这项指标有学院教务处制定的评价细则,学期末由授课教师作出评价,最后综合各位任课教师的评分,总分10分。比较结果如下:订单班在校四学期的所有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为9.54分,而非订单班在校四学期的所有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为8.86分。

指标二,获得各种奖励、表彰人数比例,获奖、表彰主要是指获得院系级及院校以上各种奖励表彰,包括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优秀团员、部级奖学金、社团活动获奖、学院集体活动获奖等,经过统计分析,订单班学生在校四学期评价获奖、表彰比例为56%,而非订单班的比例只有33.8%。

指标三,优秀实习生比例,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酒店的管理部门,酒店的实习指导师傅和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鉴定,评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档次的实习成绩。订单班的优秀实习生为50名,优秀实习生的比例为80%;非订单班的优秀实习生24名,优秀实习生的比例为38.7%。

指标四,晋升基层管理岗位人员比例,晋升基层管理岗位人员比例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指标之一。实习生酒店实习结束后,综合表现好的,被酒店晋升为基层管理人员或基层预备管理人员。订单班50名学生,实习结束后,被黄山大厦集团晋升为领班(预备领班)的有20人,占实习生比例的40%;而非订单班62名实习生结束实习后只有6人晋升为领班或预备领班,比例只有9%左右。

指标五,获得毕业证书以外的各种非学历证书的人数,订单班50名学生中,英语过四六级的有38人,获得普通话合格证书的有50人,计算机二级证书的有50人,中级公关员证书12人;非订单班62名学生中英语过四六级的有26人,普通话合格证的有42人,计算机二级证书的有40人,中级公关员2人。

指标六,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在学院举办的第一、第二届餐饮服务技能大赛中,每届奖励8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订单班分别为5人和4人,非订单班分别为1人2人,而且两届的一等奖均为订单班。

还进行了学生的出勤率、不及格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均反映“订单班”较非订单班有明显的优势。

(六)融入式“五二•三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通过“订单班”实践研究,不难看出,融入式“五二•三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了高职学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社会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新诉求,以及新时期年青人成长就业的压力与困惑。从“三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入学就有机会选择优秀企业提前就业,接受社会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双重培养,使自己既有效地避开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同时有的放矢地塑造自己成为当代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在企业方面,我们让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参与实践授课、举办有针对性的特色讲座并且将企业文化带入学校课堂,让社会用人单位有机会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订制企业需要的、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优秀员工;在学校方面,充分接纳社会办学资源,有效地节约了学院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实效性,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企业实战,而不再是以往过多地局限于实验室演练和沙盘推演,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实现学院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双师”教员培养的两利局面,促使学院办学能够紧随社会与时展要求,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四、完善酒店管理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个高职高专院校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对于“订单班”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提高可操作性、提高实践的可靠性。

(一)提高“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高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4]由此可见,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首先,国际上的先进教育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参考,德、日、美的“双元制”、“产学结合”、“合作教育”的职教模式,都走的是“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而不是学校在唱“独角戏”[5]。这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也成为我国开展”订单班”教育的有力借鉴。其次,社会及企业对“合适”人才的需求也是实施这一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合适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合适人才”的基地。这种“量身定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招工难”的社会压力,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5]。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作为高职院校,提高对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是开展“订单班”的前提。

(二)“订单班”培养应坚持“实质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多赢”①的原则

“订单班”合作的双方,企业和学校都要要克服短视行为:企业在考虑订单培养的时候,立足于自身需求,使订单培养仅立足于现在,忽视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和个体未来的发展需要。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具有战略眼光,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发展潜力,员工容量大,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校企双方应在“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实质合作,寻找利益的共同点,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要深度融合,企业的文化、理念要深入课堂,体现“课堂小企业”,学校的人才要深入企业实践,实践双师型锻炼,体现“企业大课堂”,最终使学生、教师实现“理实交融,德技兼修②”。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对学校而言,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管理和教学,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节约办学成本,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企业而言,将员工的培养从企业延伸到学校,可以获得技能熟练的员工,建立稳定的员工输送基地,缩短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入社会、服务企业,订单式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接受职业化培训,加快成长的速度和步伐。

(三)通过“订单班”打造“双师型”教师

“订单班”培养模式不仅仅是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不仅仅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同时也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只限于单纯激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或搞学术研究, 还要注重鼓励教师深入酒店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去实践,让教师了解酒店业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具体的教学内容,保证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最新、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保证师资走在学科的前沿。据此我们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构建“学校—酒店—学校”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分批送教师到相关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努力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方位从酒店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订单班”开展校企合作,密切校企关系,加强双向人才流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

虽然政府大力推广“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表明,校企仍然处于分割的状态,“订单班”办学模式还未占主导地位。虽然“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如订单量小、校企分割、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6],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才能够使得“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走上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虽然教育部明确提出以“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但若国家没有一系列强硬的行政与经济措施出台,只靠学校自身能力与企业自愿行为,那么要实现广泛的“订单班”培养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有效的调节,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法规政策。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校企双方应精诚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都能顺利获得企业人才培养的“订单”,企业能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加速推进“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进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可喜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4]。

订单管理篇3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 订单式 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17-01

管理类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即单一企业同一岗位需要的人数非常有限,因此企业无法为学校提供大量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自然难以与学校建立订单培养关系。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将零散的企业管理岗位进行集中管理。平台的搭建旨在提供一种对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均有利的结合模式,所构建的平台能够弥补一校一企,一校多企在订单培养方面的不足,有效地实现岗位群整合,批量培养合格人才。

适应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的总体思路是:相关部门(可以是企业协会)组织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通过开展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相类似岗位之间对人才规格的共同需求,总结提炼可以共同开设的公共课程,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企业的特殊要求开设选修课程,供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第一,平台费用的获得。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企业并没有义务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没有利益推动的条件下,企业与高校合作缺乏积极性。因此,必须依靠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岗位需求之和大于招生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人才的需求方,企业根据岗位人数的多少缴纳一定数额的会员费用(该笔费用实际可以看成是企业招聘的预支费用);另外一方面,开设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抽调人员组成人才培养的供应方,负责协调各专业学生与企业人数之间的匹配,高校也需在教学费用中按照学生数提取一定比例的教学实践费用,缴纳给相关部门。以上两笔费用均用于各种产学研实践开支,比例可在实际支出中进行调整。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平台中的企业分别将管理人才需求汇总,再由各高校组成的专业教研团队分析之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对“订单班”学生在实行宽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学分制”的培养方式,可适当引入企业特色课的模块,培养符合合作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企业特色课模块的教学主要应由企业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充实实践教学师资;另外,通过平台让各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不同企业进行实践,同企业管理层进行学习和交流,以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

第三,增强双向选择权。以往不少“订单式”的培养基本以企业选择学生为主,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大都根据企业的需求而定。“订单式”的平台则更加强调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每年校企双方在学生一年级第二学期经过双向选择组建“订单班”,在“订单班”的培养过程中,可广泛引进竞争机制与淘汰机制,即企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结合学生所学的管理专业倾向与个人意愿安排就业岗位。

在“订单班”组建以前,企业联盟委派人力资源部门从总体上对学生进入企业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样,“订单班”学生进入企业以后,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需要,达到岗位标准。

“订单班”组建以后,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企业的了解逐渐加深,自主选择是否三年的时间持续留在这个“订单班”,若自身意愿发生变化,自身实力不适合相关企业岗位的要求,可以提出申请转换到其他“订单班”,但学生必须额外增加课程,重新修够对应的学分。这能解决部分学生进入“订单班”之前的考虑不周,同时降低跳槽事件发生的频率。

第四,引入企业文化熏陶。在“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双重熏陶,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通过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学院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参与企业的文体活动,感受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让学生切实地感受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加强诚信意识、沟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总之,平台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将企业分散的管理岗位需求集中化,为高校管理类专业进行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让更多的企业尽早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节约企业招聘与培养人才的成本。同时让学生通过平台了解更多企业需求的共性与个性,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订单管理篇4

[提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关注和参与企管电子沙盘经营大赛。本文通过对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订单策略的探讨,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和比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订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日

itmc企管电子沙盘经营大赛作为一项集实用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全国性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关注和参与。它是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多组对抗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博弈游戏。背景设定为一家初始拥有1亿元资产的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生产型企业,通过对企业总体战略及各部门战略设定、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规划与排程、市场与销售、财务指标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操作,判断企业总体战略和操作能力优劣,确定企业总体战略和操作,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断成长并最后获得成功。在进行8年模拟决策经营以后,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计算最终经营成果来计算得分。 [论文网]

从itmc企管电子沙盘的盘面来看,订单策略主要涉及到订单规律、下广告费、抢单和交货。

一、掌握订单规律

认真计算好下一年度产品的生产数量,如果是生产一种产品,使用一条生产线,生产数量等于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数量乘以生产线的条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各种生产线并存,各种产品同时生产。在这种情况下,逐条确定生产数量,然后汇总即可。在原料充裕的情况下,柔性线和全自动线一年生产4个,半自动线一年生产2个,而手工生产线唯有在一种情况下可生产两个,其他情况下都是1个,遵循这个生产规律,确定下一年度的生产数量都可以正确的计算出来。

二、如何下广告费

1、了解产品需求规律。在8年生产中,itmc的生产规律如下:第1年和第2年生产p1,第3年和第4年开始生产p2,第5年和第6年开始生产p3,第7年和第8年开始生产p4。而在第5年和第6年中p1产品国际市场的订单利润较高,在第7年和第8年p2产品的国际市场订单利润较高。只有了解订单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能够做到生产多少产品销售出去多少。

2、针对性下广告费。一般在第1年和第2年,产品p1的广告费的确定要么就多一点,要么就少一点,因为p1产品一般都可在第3年销售完,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广告费,不要过于浪费,减少你的现金流。通常情况下,产品的价格越高,利润越高,广告费要多下,反之,如产品价格越低,利润越低,广告费要少下,所以掌握订单规律很重要。

广告费的确定实际与竞争对手有很大关系,如对手的广告费都很低,你稍微高一点就可以,反之也然。广告费的确定要顺时而动,不要过于机械化、教条化。再有一点,广告费的提交不要过于优柔寡断,因为相同广告费以提交时间在前的优先抢单。

三、抢单

所有组提交完广告费之后,如时间充裕,好好核查一下产品的生产数量,以防有误。抢单有一规则:可以少抢一个,千万不能多一个。因为多一个产品交不了货,是要罚款的,得不偿失。

抢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点错或算错可能引起灭顶之灾,抢单失误引起企业倒闭的并不鲜见。抢了一个单后,一定要对以后两个数字心中有数:已经抢了该产品的数量,还应该抢多少该产品的数量。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某种产品的所抢订单数量小于该产品的生产量,这时在可能可以转产其他产品的情况下,可以多抢这种产品的订单。加急订单的数量必须在第一季度能够有这么多的货物,否则要导致罚款。

四、如何交货

提交订单相对而言,只要生产没有问题,没有出现原料订错的情况,一般而言订单可以按时正常提交。在通常情况下建议先提交数量大的订单,数量小的订单放在后面交,以防原料缺少或生产有误导致产品数量不足,即使引起罚款,罚款额度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再有,如果在现金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先提交账期短的订单,以便现金早点到账。对于加急订单,必须在第一季度交货,如不能在第一季度交货,要进行罚款。

订单管理篇5

【关键词】订单 管理 制造企业 项目管理

一、制造企业订单式生产使用项目管理技术的运行模式

(一)订单式生产项目管理内涵。

采取合同项目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按照签订合同,并且在客户所要求的时间内,能够给客户提供能够满足技术高要求的质量合格的产品。在订单式生产过程当中采用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所具有的管理基础还有企业特有的文化发展情况,创建适合企业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并且构建比较高效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这是实施项目管理技术最基本的前提。此外,还应该严格执行企业项目管理相关工作程序,尤其是应该做好不同项目管理相关计划,并且采取比较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实施管理。还应该根据具体的项目计划来执行项目管理,针对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出动态控制以及考核,这些都直接关乎到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当项目已经完成接近收尾的阶段,还应该对项目进行评价,这也是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制造业企业订单项目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设置。

应该根据制造业企业真实发展状况,并且建立起能够充分适应企业发展以及各大项目管理以及和企业市场运行模式相匹配的企业组织结构,这是开展项目管理技术非常重要的基础以及前提。再者,项目管理结构以及组织文化二者共同构成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发展和运行主体环境。因为项目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而且是独特的,有相对独立的重点以及起点,并且项目的组织设计其实也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于企业管理和运营。合同项目大部分都是跨部门以及跨学科的,因此需要销售以及生产,还有技术以及仓储、运输以及财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并且还应该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做到积极配合,一起努力才能够高效完成。

二、制造业企业订单式生产采用项目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

(一)计划合同项目管理。

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启动合同项目管理以及对整个合同项目时间还有成本进行估算,并且对整个合同项目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进度计划,还有资金做出进度计划。在启动合同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主要内容包含了确定整个合同项目的所有内容以及范围,还应该创建合同项目分解结构以及责任矩阵,针对项目具体需要的人员以及细分工作计划,尤其是应该对整个项目应该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做出详细分解,并且以此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小节,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完成。在对合同项目时间还有成本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安排整个项目的时间进度,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控制时间,以及做到节约时间。所有的进度计划都应该按照对所有的任务规定应该完成的时间点以及完成此项任务需要所长时间做出界定。对于小型项目,对于制造业企业采取订单式生产的做法主要可以根据以下做法来实施:关键日期法以及甘特图,还有关键线路法,还有计划评审技术等等。

(二)合同项目的实施和控制。

制造业企业项目经理还有各个职能部门的经营都应该根据具体的项目完成所需要的总体时间还有资源进度总体计划等等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自身各方面管理活动的整体实施计划。并且各个部门经理还应该接受企业项目经理进行项目进展进度还有工作情况方面的调查。当项目完成实施之后,还应该对项目最初程序性文件方面的记载。

(三)合同项目的评价和收尾。

针对合同项目进行评价目的在于能够做到吸取教训以及积累经验。并且对于制造业企业订单式生产的所有项目管理都是可以从企业制定的项目整体计划,还有项目执行的时间安排以及项目组织相关工作,还有项目执行人员安排以及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当中的所有指挥以及协调等等所有方面都应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任何遗留问题都应该得到解决。对于项目经理应该组织设计以及制造,还有质量等不同方面的职能经理还有公司内部专家应该对遗留问题做出讨论,并且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及计划。

三、总结

本文深刻剖析了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流行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的订单式生产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研究成果是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就是通过建立适合企业实际及项目管理模式要求的组织机构,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及操作方法,将以制造作业过程为中心的生产管理过程延伸为以用户和市场要求为中心的订单执行过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全世界的各行各业中正在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项目管理涉及领域甚广,分支众多,同时各个应用行业均具有其特殊性,且不可盲目照抄照搬,应根据本行业的具体特性,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和运作方式,方能赢得期望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哈罗德・科兹纳 (Harold Kerzner),杨爱华,王丽珍, 石一辰. 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

[2]杰克・R・梅雷迪思(Jack R.Meredith)、小塞缪尔・J・曼特尔(5Samuel J.Mantel.Jr.),戚安邦. 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订单管理篇6

摘 要:结合企业实际进销存流程,对系统采用的条码技术以及企业库存监控策略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系统的基础数据编码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订单的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出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的试运行和测试表明了系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条码;基础数据编码;安全库存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操作流程分析与设计

系统流程基于本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整个流程从企业的需求录入开始到最终产生应收款和应付款结束。系统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

    

(1)系统流程由需求录入开始,需求录入以后由业务员决定是否要将需求制定成合同。

(2)需求录入完成并得到确认以后,系统便会就数据库现存的物资情况对需求进行运算。

(3)经过系统的运算得出每条的需求的缺料以后,系统便进行采购清单的制定,系统会根据物资的实际库存量经过一系列的算法以后得出一个建议的采购数量,操作员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建议采购数量得出实际的采购数量。

(4)采购的物资到货以后进行物资的到货登记,同时打印出货物的条码,作为货物在企业内流动时的标签。到货登记完成以后产生入库单,入库单经审批之后便确认入库,更新数据库的库存表,将入库物资的期末数量加上实际入库的数量。

(5)入库核销和出库核销是企业的财务部分,入库核销根据入库的实际情况得出采购过程的应付款,并将应付款纳入应付款管理中;出库核销根据出库的实际情况得出需求过程中的应收款,并将应收款纳入应收款管理中。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是整个进销存流程的终点。

1.2 系统数据库设计

通过前面对系统流程的分析,可以得出系统的数据库的主要数据表中应包含库存表、物资表、客户表、应收款表、应付款表,员工业绩表。进而可以得出本系统的基本的数据库与数据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实体关系图(e-r图)来表示,见图2。系统中包含了八个子模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运算管理、历史数据、资料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见图3。

2 关键技术与策略

(1)条形码技术。

条码在企业内的使用流程是:物资到货后,先根据物资的实际到货情况对物资进行到货登记,在物资登记完毕之后,将物资按单位打印条码,保证每单位物资均有条码,打印好条码后将条码贴在物资的包装上,如果原物资有条码的则覆盖原物资的条码;在物资出库时,直接用条码扫描器对物资进行扫描,系统会根据条码扫描器扫描的内容对数据库进行修改;同样,在对库存进行盘点时,直接用条码扫描器对物资条码进行扫描就可以得到物资的确切信息。

(2)基础数据编码技术。

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为图4,图5,图6所示。本系统采用14位数字对物资进行编码,这14位主要被分为7部分包括大类、中类、小类、明细、自由参数、质量参数、渠道等。大类共有98种包括电子管、电容、电阻等;中类和小类是对物资的进一步细分;明细用来表示物资的规格参数;自由参数对同种类别规格型号也相同但是有必要区分的物资作进一步的分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用“0”表示;质量等级参数用来表示物资的质量等级,本公司采购的物资有军用物资与民用物资之分,军用物资又可分为星载物资、机载物资和地载物资,因此区分物资的质量等级是十分必要的;最后一位表示物资的引进渠道,“0”表示国产物资,“1”表示进口物资。

供应商/客户编码规则第一位用来标注类型,其中“1”表示供应商,“0”表示客户。2-4位用来标注供应商/客户所属的国家,5-7位用来标注供应商/客户所在的地区,8-11位顺序号保证了每个供应商/客户编码的唯一性。

单据编码中每一份单据都有一个唯一的单据编号。其中,需求表、销售合同。采购清单、采购合同在有一个唯一单据编号的同时,每一项还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3)库存管理策略。

在本系统中,企业对于每一种物资都设定有一个安全库存,安全库存的数值由企业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综合企业想要达到的服务水平计算得出。取提前期内需求dl不超过订货点rl的概率作为服务水平:sl=p(dl≤rl)。服务水平越高,安全库存量越大,所花的代价也越大,但服务水平过低又将失去顾客,减少利润。订货点和服务水平的关系见图7。

库存服务水平(csl)的算法:(其中:l:提前期的平均长度;sl:提前期的标准差,用来衡量提前期的平均偏差程度;r:每个需求周期的平均市场需求量δr:每个周期市场需求的标准差;rl:订货提前期内的平均需求量δl:订货提前期内需求的标准差)

安全库存一经设定,系统便对库存物资的数量进行全程跟踪,一旦库存物资的数量小于安全库存的数量,系统就会向用户报警,系统会将库存数量小于安全库存的物资在库存表中采用红色高亮显示的方式进行报警,系统将发出报警的物资显示在库存表的顶端,同时在用户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系统会将该物资的库存数量与安全库存数量的差额显示给用户,以便用户在采购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该物资的安全库存,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的对物资进行采购。

3 结论及实施结果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所有功能正常,需求在系统内的处理过程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系统中运用了条码技术,大大降低了物资出库和库存盘点的复杂度以及出错率;采用设定安全库存的方法对企业内的物资库存量进行监控;采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编码方法对企业内的物资、供应商、客户、单据等进行编码,确保了系统的准确、高效的运行。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需求的处理准确、可靠,实现的功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鹏亮. 企业采购环节的财务控制[j]. 山东纺织经济,2005,(5):47.

订单管理篇7

关键词:订单式生产; 制造业; 收益管理,实现机制

一、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深受市场激烈竞争和价格血战带来收益严重下滑困扰的航空业,通过对自身经营战略的反思,率先进行有效提高企业收益的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此起源于航空领域的收益管理是解决在资源约束前提下提高企业收益的理论与方法。它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以市场细分和预测为基础,以资源存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为优化机制,以环境协同为运营保障的收益管理理论体系,逐步形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以及企业供应链协同化等方面关注度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制造性企业采用订单生产模式(Make to order,简称MTO)。通过管理需求达到产能的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运作和市场营销之间的协调平衡。

收益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迄今为止在航空业、旅店业或汽车租赁业等服务性行业运作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比较成熟。而将收益管理理论应用到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首先分析了MTO制造业收益管理理论应用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制造业收益管理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动态产能分配和需求动态均衡两种机制。

二、 MTO制造业应用收益管理可行性

收益管理的目标是将合适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销售给目标客户使得总收益最大。MTO企业的产能分配问题与服务业收益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即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来实现企业的总利润最大化。这与服务业的易逝性资产收益管理一样,通过需求和容量的协调管理谋求收益最大。但是制造业在需求交叉性、产能的随机性以及可变成本的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认识这些不同点,有助于制造业收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MTO制造性企业要从收益管理理论的应用中获得利益必须满足一些条件。首先,企业客户必须有不同的价格支付愿望。从公司的角度,必须发现产品的差异性以唤醒客户的不同支付愿望。产品的差异性包括产品的有形属性和无形属性两个方面,产品的不同质量水平就是有形差异性的一个例子;而在收益管理领域考虑产品无形差异性的情形也相当常见,例如从客户下单到客户收到产品或者接受服务之间的时间。航空业普遍采用为愿意支付高价的商务乘客保留一定数量的座位,一般来这些商务旅客航班预订的时间非常短。对制造业的公司来,交货提前期的长短同样也构成了产品的差异性,相比于一些愿意等待长一点时间接受产品的客户,紧急需要产品的客户更可能有意愿支付高的价格。

第二个条件是客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客户需求是确定的,可以提前决定哪些客户应该接受,哪些客户应该拒绝,也就不存在复杂的产能分配问题。而产能分配是收益管理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是对提品的制造公司来,产能固定是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不是随时可以匹配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如果产能可以足够的灵活到随时匹配任何需求,那么可以接受所有的订单,也就没有必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针对客户的具体订单作是否接受决策。

最后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易逝性问题。如果公司可以预先贮存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只要客户需求一出现,就可以随时满足。在服务性行业,服务是不能贮存的,显然满足这个条件。而对采用MTO的制造业公司来,原则上不生产库存产品,在确定的计划期内产能固定且是有限的,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满足这个要求,它的生产能力具有易逝性特征。

除了上述的条件外,还必须认识到制造业中的产品销售的增量成本不能忽略,因此与在航空等服务业中追求收益最大化不一样,它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订单生产模式的制造业期望采用收益管理的理论和工具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这须通过动态的产能分配机制以及不同的定价与交货期对需求实行均衡管理来实现。

三、 MTO企业收益管理的实现机制

在制造业环境中,企业经常被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提前期以及在最可靠的情形下满足客户订单。而在订单正式获得之前的大部分工作是预测客户需求,配置供应链上的产能和原材料满足这些通常作为确定的需求预期,如果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订单被接受。反之协商不同的交货期或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安排。MTO制造业与库存生产企业通过持有一定量的产品库存应对需求变化不同,它是通过当前产能分配来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当前产能未被完全利用意味着潜在的收益损失,这与航空公司的飞机座位没有按时依照既定计划全部卖出的情形相类似。

航空等服务业收益管理基本业务模型是仔细的选择决定哪些客户需求被接受,哪些客户需求被推后或者拒绝。而拒绝一个订单或者给客户报出比较长的交付期出于这样的考虑,即期望未来客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需求,或者如果接受这个订单,未来具有更高价值的客户被当前订单潜在的取代而造成损失。收益管理理论应用于订单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帮助其在各种边际收益贡献不同的需求类型之间进行产能的再分配,通过订单的接受与拒绝来实现产能的动态调控,采用不同的定价和交货期组合影响企业外部需求,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制造业的收益管理需要权衡产能利用率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

1. 动态产能分配机制。

对订单生产模式的制造企业来,产能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其产能是不会改变的。在不同的产品细分市场、同时可以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面对不同时间要求的市场需求,应用收益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订单的接受/拒绝决策问题。图1是订单式制造型公司如何执行收益管理的产能控制步骤。

容量控制策略是收益管理的一个重要技术。航空公司的容量是飞机的总座位数,容量控制是指将座位在不同的价格类型之间合理分配使总收益最大。而制造业的容量是指总产能,将产能在不同类型的需求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以实现制造商利润最大化。

在传统的制造业运作管理中,制造商被动的接受订单,企业致力于尽可能缩短交货提前期,提高交货可靠性。应用收益管理方法,则是要制造商引导需求,将产能在不同需求类型之间分配。如果在第一个顾客到达之前,为某类产品或服务选择一个最优产能分配量,而当这类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达到它的最优产能分配量时则停止销售。如果在销售期内,最优产能分配量不会因为这类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短缺或剩余等情况而发生变化,则称为静态产能分配策略;如果在销售期内,根据各种相关因素的信息(例如目前的订货情况,竞争程度,季节变化情况)随时对各等级的产能分配量进行调整,则称为动态产能分配策略;另外,如果不同类型顾客之间有优先顺序,即制造商优先满货提前期短的顾客订货,剩余的产能满货提前期长的顾客的订货,则称为嵌套产能分配策略。

针对企业的产品类型以及市场特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制定订单的接受与拒绝评判准则,但由于模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每种产品有一个或者多个客户等级。客户等级通过产品利润率、生产提前期、生产周期以及不同的订单到达概率来区分,从而实现有限产能下动态的产能指派和订单接受与拒绝决策。二是长期订单合约与临时订单的决策问题,一般来临时到来的订单有比较高的利润率。三是季节性销售产品的产能分配问题等等。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产能的动态分配与定价等决策混合在一起,变得很复杂。因此,在实际问题的模型研究过程中,都要进行一定的假设,从而使原问题简化、易于模型构建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2. 需求动态均衡机制。

对于MTO模式的制造业公司,基于收益管理的原理,通过订单的接受与拒绝来实现产能的动态调控。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价格或者向客户提供的不同的交货期来影响外部需求。动态定价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可以采用动态地随时间改变某些产品的价格的办法代替直接的接受或者拒绝订单,这样随着价格的提高会拒绝更多的订单,价格降低时接受更多订单。

考虑在一个产品细分市场内部价格、产能、交货期以及利润之间的相互作用,价格和产能是公司直接管理控制下的两个指标,而交货期与赢利能力是管理决策的结果。在定价以及随时间推移的不断变化的产能决策中,价格与交货期是决定市场需求大小的两个重要指标。

服务业收益管理的定价策略,是根据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设定一定的条件,对同一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例如通过设定不同的订票期,对同一个飞机座位实行不同的定价。而制造业的定价策略则是根据产品的交货期实行差别定价。交货期对顾客需求进行细分,交货期越短,定价越高。在定价时同时考虑竞争对手的订价策略以及需求的波动和整体销售水平。如果订价较高,可能导致消费者转移到竞争对手处。如果定价过低,可能导致制造商的利润损失。另外,基于有限的产能,通过合理的定价,可以将高峰订货期内无法满足的需求转移到产能闲置期内。

图2表达了通过对企业订单的实时的监控,适时的调整产品价格或者交货期,以收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实现客户实际需求与企业当前产能的动态平衡。

四、 结语

就采用订单生产方式的制造业企业来,当市场需求超过企业当前生产能力时必须要解决产能分配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旨在可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完整产能管理策略。本文从收益管理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订单生产制造业在需求交叉性、产能随机性以及可变成本处理等方面与航空等服务业的收益管理的异同,分析了订单生产方式的制造性企业在应用收益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探讨了制造业收益管理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动态产能分配和需求动态均衡等机制实现制造业收益管理应用,上述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可行性,为订单生产模式的制造业进行收益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晶,杨慧.收益管理方法与应用.管理科学学报,2004,7(5):75-83.

2. Easton F F,Moodie D R. Pricing and lead time decisions for make-to-order firms with contingent or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venue Management,2007,1(1):97-128.

3. Webster S. Dynamic pricing and lead-time policies for make-to-order system. Decision Sciences,2002,33(4):579-594.

作者简介:倪卫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

订单管理篇8

1.“订单式”培养模式只重订数量忽视订质量,表象大于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由此旅游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这几年高星级酒店建设的迅猛发展,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好局面,为适应行业需求实现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2009年开始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全面实施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吸引了省内外许多高星级酒店,甚至有些酒店为了有“订单”机会想方设法与学校取得合作意想,学校成了“香饽饽”,但是这“繁华”背后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为:有些酒店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认识不明确,仅以订到学生为目的以解决酒店用工困难,在具体实施培养过程中却缺乏内涵,忽视“培养”环节对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组班的程序是:(1)企业宣讲,(2)学生与企业见面,通过双向选择形成订单班。然而有些酒店在宣传时夸过其实,甚至不切实际的答应学生实习期无法兑现的岗位要求与待遇要求,反而在真正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对酒店产生排斥心理,以致对酒店的服务质量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有序管理产生负面作用。

2.“订单式”培养模式只重短期效应,难以形成长效性机制

因为对“订单式”培养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培养方案角度偏差,使本应先进的“订单”培养模式成了只是为了满足酒店的“应时”需求,所以这种培养方式的运行只能形成“短期效应”:满足酒店的暂时性需求和学生的暂时性就业。很难形成长效性互动促进的良好机制:在“酒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模式中,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只能适用于一时,缺乏技术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的后劲。酒店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成为了酒店业蓬勃发展与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相对滞后所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推出来的一种“应时策略”。以致不少“订单”不能确定较长久的运作期限,有的只是执行了一两年就自动终止或失效,对学校与酒店双方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样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策略,只能在一些酒店短期培训中实施,如果让以学历教育为宗旨、以规范课程为根本的职业院校来运作,极容易扰乱专业培养规范,降低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规格,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借口,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对学生、教育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3.“订单式”培养模式只重人才

“应用”不重“发展”忽视了“人本”。酒店业技能要求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方面在与技能难度不大但它的要求更趋于人文礼仪,对内涵素养的要求将决定酒店的软件建设层次高低,其实酒店的服务技能是一种简单劳动,但要达到高质量服务,让顾客享受到一种“礼仪服务美”,需要服务者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酒店是“绅士为绅士服务,淑女为淑女服务”的高档旅游区,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比顾客更“绅士”、更“淑女”,这是酒店与学校以“订单式”培养的模式通过工学交替共同完成的育人职责,然而,在具体培养方案中往往缺乏致力于人才综合素质既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现有的实用素质和发展的潜能素质等的锻铸。课程设置缺乏人文素养类,酒店在参与订单培养中也只注重酒店某一部门的操作技能或流程的培训,“订单式”培养模式只重人才“应用”不重“发展”忽视了“人本”。就酒店而言,技术含量不是很难,因此酒店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更看重的是学生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综上所述,要使酒店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真正体现它的可行性与先进性,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改进,笔者根据从事多年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体会,认为可以作以下方面尝试。

3.1引入竞争机制,确保订单酒店符合要求。

面对“纷至沓来”的酒店,学校要把握好选择关,通过对酒店的调研或“企业恳谈会”等形式,了解酒店的人才需求,及酒店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侧重点是否符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已有过合作的酒店,也可以通过学生问卷了解酒店的人文意识与企业文化,从中选择有品牌,理念先进,有育人责任心的酒店,面临酒店业的蓬勃发展人才紧缺现状,学校有选择的优势与责任,才能确保“订单”培养模式有效实施。

3.2深化酒店与学校的合作,构建长期、合理创新的育人体系。

2010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会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合作”是办学主线,订单培养就是“合作”的实施,如何把“合作”做好,是能否构建长期、合理创新的育人体系的关键。学校既是实施一方也是监督的一方,应该把握好实施过程赋予的主动权,做好以下深化“合作”的工作:①通过恳谈会等方式酒店与学校形成育人共识,签定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②与酒店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使教育与行业零距离对接③共同开发可用于酒店员工培训也可作为对在校学生授课的课程与教材。校企紧密融合有利人才培养。④师资资源共享,酒店派出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并承担订单教学中必须有的企业课程教学与组织相关职业意识培养活动,学校派优秀教师到酒店挂职和做行业理论提升研究。⑤设立由酒店出资的奖学金,在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加酒店的责任意识,使订单模式稳步有效的实施。

3.3建立“订单订素质”理念,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给订单培养注入活力。

上一篇:精益管理范文 下一篇:公司战略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