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4 15:18:53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篇1

对特殊儿童,父母不能抱着一种补偿的心态。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陷,还要看到其潜能。

孩子出生后,约7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9个月开始长牙齿,这是一般孩子的发展程序。如果孩子在程序时间内未能如常发展,父母就要多加留意,因为有可能是特殊儿童的征兆。特殊儿童的器官缺陷很容易看出,智能障碍则不易鉴别。有些孩子一岁了还不会说话,也不喜欢与别人互动,那有可能是自闭症。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晓得与同龄的孩子做对照,才能看出特殊孩子的差别。

一般来讲,父母都会把孩子带到医院的儿科进行检查。医生可从孩子的年龄、大肌肉动作、认知能力、社会技能、团体生活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为孩子的状况做评估。

当孩子被诊断出是特殊儿童后,父母要做的是:

第一,接纳事实。有些父母想回避和否认事实,只愿听取正面的判断,坚称自己的孩子没问题。有些人还会抱怨说:“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无可否认,接受事实的过程并不简单。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选择忽略孩子的问题,认为反正孩子依然会长大,长大后看情况才做打算。这种消极的做法是最令人担心的。接纳事实,及时为孩子治疗,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第二,不要有补偿心态。有些父母误以为孩子的缺陷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在孩子身上。这种补偿心态是一种心理障碍,须去除,要积极地为孩子寻求合理的治疗措施。无论是感觉统合治疗、物理治疗、智能治疗等都是有限的。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挥能力,这比改变他们的现状更重要。有些特殊儿童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比如唐氏症候群,这是无法改变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后天的训练和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与人互动、生活自理、团体生活等能力。

第三,运用周遭支援。有些父母为孩子看了几次医生,就觉得进展很慢,急着换别家医院。其实,陪伴特殊儿童成长是非常漫长和艰辛的路,进步速度很慢,也不要抱过高期待。认清事实、面对事实、寻找资源、合理期待是很重要的。在培养特殊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并不是一件好事。

许多父母感到很疑惑,特殊孩子应该适应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上普通学校还是上特殊学校?

学龄前的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是最好的,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接受融合教育。特殊学校的环境相对封闭和边缘化,以后孩子要回到主流社会依然要面对适应的问题。虽然特殊学校在医疗介入和教导方面会做得很好,但父母不应该硬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

特殊儿童在班上通常是落后的,因此,老师要懂得营造一个成功的学习气氛,让周遭的孩子接纳特殊儿童。不要在班上制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优势者得赏、让弱势者失宠的现象不利于特殊儿童的进步。

另外,要让特殊儿童有成功的经验。老师或父母要想办法设计一个特殊儿童可以达到的目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诱导孩子向目标迈进。达到目标后,一定要给予孩子赞赏和鼓励。

特殊教育篇2

1.脑瘫:指的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

2.视力:是眼睛在一定距离内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分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视野)。

3.视野:指眼睛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4.视力残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5.功能视力:是指在周围环境中能利用的剩余视力的程度,功能视力与生理视力不一定吻合。功能视力(对生理视力的发挥),生理视力(固有的视力但不一定发挥)

6.定向:指个体借助视觉以外的感觉,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及和其他物体间关系的活动。

7. 行走:是指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活动。

定向与行走是两个既不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不能定向就不能行走。

8. 盲态:又称盲相,指视力残疾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在身体姿态和运动方面表现出的一种外部状况,主要包括行走时的异常状态和重复性呆板动作。

9. 盲文:凡是盲人使用的不同于明眼人使用的文字都叫做盲文,包括点字形式的和非点字形式的,所以,盲文是一种泛称,点字是一种专称。

10.什么是随班就读?(重点掌握)

答: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育形式。

1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重点掌握)

答:所谓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所谓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的整体、全面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对感官感受到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我们可以把感觉看成是知觉的前奏,或者说,当把感觉和知觉都看作是认识过程的话,感觉是开始的过程,而知觉则是它的继续,它们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12. 什么是记忆?(重点掌握)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或者说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13.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各是什么?(重点掌握)(识记、材料处理、目的性、意义识记)

答:①识记缓慢、保持差、再现不完整

②识记材料的处理存在困难

③记忆的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

④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较好

14.智障儿童记忆缺陷补偿与训练的原则:(重点掌握)(提高水平效能、排除干扰、两规律、联想、多感官)

答:①提高弱智儿童的心理动力系统水平和效能。

②帮助弱智儿童排除学习与记忆的干扰。

③按照复习的规律指导学生复习。

④利用迁移规律。

⑤利用联想进行识记和回忆、追忆。

⑥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复习。

15.如何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重点掌握)

答:①教师讲课要放慢速度,注意拓宽弱智儿童的注意范围(拓宽注意范围,讲课放慢速度)

②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提高兴趣,教学方法多样)

③激发学习动机,排除注意干扰(激发动机,排除干扰)

④培养注意力要和教学组织纪律结合起来(与教学组织纪律结合起来)

⑤要防止弱智儿童过分疲劳(防止疲劳)

16.多动症与注意障碍有什么关系?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请予以说明。(重点掌握)

答:多动症与注意障碍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但又难以截然分开的概念。

多动症是指在学前期即已发生的比同龄儿童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多动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下列四个方面:

①注意障碍。注意障碍是多动症的首要症状。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

②活动过度。这类孩子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状态中。

③冲动任性。这类孩子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

④学习困难。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室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

17.智力障碍儿童语言缺陷有哪些共同特点?(重点掌握)(智障儿童语言特点:少、晚、差、不准)

答:①言语发生晚,表达能力差,常常言不达意

②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③发音不准,吐词不清

18.如何使用教育措施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言语?(重点掌握)(智障儿童言语培养:活动、条件、气氛、各科、教师家长)

答:①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以期丰富他们的词汇(开展活动,丰富词汇)

②积极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有充分交往的机会(创造条件,增加交往机会)

③营造一种鼓励气氛,使儿童敢于问题和建议,敢于寻求帮助(营造气氛,鼓励发言)

④各科教学均有发展弱智儿童言语基本任务(各科教学有任务)

⑤教师和家长都应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家长)

19.智力残疾儿童有哪些主要特点?(掌握)

答:身体特点:智力落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普通学生比较,没有表现出名次按的差距。

心理特点:

①感知方面: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范围狭窄、感知信息量少。

②记忆方面:识记速度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缺乏有意义识记能力,主要是机械识记。

③语言方面:随智障程度发展,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句式简单,句法不准,大多伴有言语障碍。

④思维方面: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20.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按照什么程序进行?(掌握)

word/media/image1.png word/media/image1.png word/media/image1.png word/media/image1.png答:课的类型不同,具体的步骤会有所区别,课的内容不同,具体的步骤也可能有所区别。如新授课往往遵循下列步骤:复习旧课(检查复习)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2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发展限度?(掌握)

答: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限度:我们认为,智力落后儿童具有可发展性,并不表明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不表现他们也能和常态儿童一样会获得高度的发展,并达到正常人的标准。如果那样,他们就不会是智力落后儿童了。也就是说,智力落后儿童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但是高水平的概括、抽象能力差,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22.为什么说特殊教育是特殊的?有哪些具体表现?(一般了解)

答:从教育三要素的角度,特殊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受教育者是特殊的,它的某些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特殊之处,教育者——教师虽然不是特殊的,但对他们的要求和普通教育教师比较,也有独特之处。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教育教学措施、方法的特殊性

(3)对教师的独特要求

除上述从教育三要素的角度,特殊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之外,在特殊教育的任务和实现任务的途径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4)培养、塑造和缺陷改变并存

(5)对发展环境的独特要求

23.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水平为什么低?(重点掌握)

答: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实际上是和自己具体的经历有关,记住的具体形象就代表了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他们很难从本质上去把握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变式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关系,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质量大为降低。

24.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有哪些具体的特点?请分别详细说明。(重点掌握)(思维特点: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四缺乏)

答:①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

②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③思维缺乏批评性和独立性

25.简述如何对智力障碍儿童思维进行培养。(重点掌握)(思维培养:发展言语、培养观察能力、表象、教学中加强训练)

答:①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语

②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观察能力

③表象的内化和改进

④在教学法中加强对智力障碍儿童思维的训练

26.简要说明智力落后儿童的情感特点有哪些?(重点掌握)(智障儿童情感特点:不稳定、不深刻、不一致、控制差、高级情感发展慢)

答:①情绪不稳定,体验不深刻

②情感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强度不一致

③控制情感的能力差

④高级情感发展缓慢

27. 智力落后儿童有哪些基本的情感需要?(重点掌握)(智障儿童情感需要:安全、爱、接纳尊重、成功、独立、参与社会活动)

答:①安全的需要

②接受抚爱的需要

③有被接纳和尊重的需要

④有求得成功的需要

⑤有独立的需要

⑥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28、怎样理解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掌握)

答:目标量由特殊教育需要的程度或难度所决定,它也由学生相应的基础量来决定。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目标量必须是高于或稍难于基础量的;同时,目标量又是学生经过训练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完成或达到的量,即目标量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同时,它又有实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29、书写教学目标时,描述语言应注意什么?(个别教育计划中的教学目标的描述有何要求?)(一般了解)

答: 一般情况下,书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①要描述结果,不描述过程

②可以给出具体的目标量

③可以在目标中更具体地给出评价或通过标准

30.简要说明影响智力落后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

答:①遗传因素的影响。

②家庭环境的影响

③学校教育的影响

④社会的影响

31.什么是兴趣?兴趣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兴趣类型:时间、内容、倾向性、发展水平)

答:兴趣是人对认识或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它促使人们对某种事物有限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

①以时间的长短来看,可看成由短暂的兴趣和长期的稳定的兴趣构成。

②从兴趣的内容来看,可看成由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构成。

③从兴趣的倾向性来看,可看成由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构成。

④从兴趣发展的水平来看,兴趣可以分为三个水平:初级水平、比较高级水平(乐趣水平)、高级水平(志趣水平)。

32.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有哪些特点?(重点掌握)(智障儿童兴趣特点:单调、稳定性差、物质兴趣主导、直接兴趣优势)

答:①兴趣单调,范围狭窄

②兴趣的稳定性较差

③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

④直接兴趣占优势,间接兴趣发展缓慢

33.简述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的定义和特点

答:从操作的角度看,情绪行为异常就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特点:

1 击行为 ②自伤行为 ③多动行为 ④秽语综合征 ⑤强迫行为⑥退缩行为 ⑦不良迷恋

2

34.如何理解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的目标?(重点掌握)

答:①发展智力落后者的身心机能,克服其身心缺陷,这是一个总目标。

②自我服务

③社会适应

④劳动和职业技能

35.智力障碍教育的三重任务:(重点掌握)(智障教育三任务:传授知识、培养品德、矫正补偿缺陷)

答:①担负着给学生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

②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任务。

③还担负着矫正和补偿学生身心缺陷的任务。

36.教学原则的涵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以及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具有人为性。同时,也是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的,这样对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制定的教学原则是否科学恰当。因此,要制定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首先要研究、把握智力落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37.为什么说制定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必要的?(教学原则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的内容之一,是每一个要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掌握教学原则有哪些必要性:)(重点掌握)(理论与实践意义、管理水平、教材编写)

答:①学习教学原则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②提高管理水平

③规范教材的编写

38.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教学原则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从智力落后教育的特殊矛盾出发,所有类别、所有程度、所有学科、所有阶段的智力落后教育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①身心机技能协同发展原则 ②个别化原则 ③直观化原则 ④充分练习原则 ⑤积极创设情感情境原则。

39.个别化教学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以及如何贯彻?(重点掌握)

答:个别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每个儿童设计他们能达到或掌握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授之,以促其发展。

个别化教学原则并不是个别教学,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的教学要求,而个别教学则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两个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时一个层次的概念,如果硬要说个别化教学原则和个别教学有关系的话,那就是,个别化是由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一种趋势而已。

提出的依据:源于智力落后学生的个别差异。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别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智力落后程度的差异 ②智力落后形成原因的差异 ③智力落后儿童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 ④学习能力的差异 ⑤需要兴趣的差异

贯彻本原则,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童在没有一定的准备之前,在学习上不对儿童做硬性的要求。

②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③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班级集体

④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40.直观化教学原则的涵义、依据,以及如何贯彻?(重点掌握)

答:直观化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采取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的形象、表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心智技能。

直观化教学原则的提出依赖于个体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直观物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物,模型,图形、图标,语言、动作直观

贯彻直观化教学原则应做到:

①研究智力落后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选择恰当的直观物

②使用直观教具的注意事项

③不能忽视语言、动作直观的运用

41.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①要注意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提高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情景时,应介入引发儿童强烈好奇的因素;尽量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兴趣;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③使用小步子大循环的教学方法。

42.中度以上智力落后教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中度以上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

①教学过程形式的低幼化

②更多地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其中更多地使用正强化等方法和策略。

③要开展各种专门的训练

43.简述学习障碍儿童的定义和理解。(一般了解)

答:1988年全美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系一个统称学习异常的名词,包括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使用上出现明显困难者。

关于学习障碍的操作性理解

①美国学者卡瓦勒等提出对学习障碍的操作性理解,将学习障碍的确认分为五步:

成绩不达标和能力-成就间的差异;

能力-成就差异集中于语言、阅读、书写、数学等领域;

聚焦于学习效率;

学习障碍与具体的加工缺陷相联系;

排除其他原因。

②国内有关学习障碍的定义

所指对象通常是以学习成绩低下为主要表现的学生,其共同特点是:

一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业不良。二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和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4.简述智力落后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重点掌握)

答:①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智力落后儿童的经验往往贫乏、智力破碎;智力落后儿童往往具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

③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并且要突出强调课外辅导的特殊性;把校内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加强现场教学;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

④注意发展身心机能。教师要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身体运动能力的训练;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儿童的身体机能,发展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到专门为智力落后学生设立的特殊教育训练室内对他们进行身体机能训练。

⑤积极强化希望行为。树立榜样,加强示范,及时鼓励。

⑥矫正消退缺陷行为。针对问题说服教育,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用行为矫正原理、方法进行矫正

⑦制订明确的课堂常规。

45.视力残疾儿童有哪些主要特点?(一般了解)

答: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

①感知觉特点: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视觉表象缺乏、以偏概全、形象扭曲、空间知觉及定向能力差);听觉代偿能力得到提高(听音、辨音能力明显增强)。

②记忆特点:听觉、动觉记忆能力得到提高(集中、专注、长短时记忆能力强)。

③语言特点:点字盲文的使用是其书面语方面的最大特点;口语发展一般不存在障碍,但由于缺乏视觉经验,一部分盲生的语言会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语义不合的表达)

④思维特点:受感知觉不全面的影响,概念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蚂蚁、燃烧),易出现分析、推理、判断上的错误,但经过教育起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⑤情感特点:细腻易偏执、敏感。

46.智力落后教育备课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其主要步骤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实际上智力落后儿童学校(班)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普通学校教师的备课过程是一致的,只是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在认识上的特殊性,才使得教师不得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不得不钻研设计新的教学内容等等。

①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②钻研设计教学内容。

③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④选择制作教具。

⑤计划教学的全过程。计划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计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每个内容的教学时间;计划结尾;估计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⑥编写教案。

47.智力落后教育常用和特殊的教学方法有那些?(重点掌握)

答: 智力落后儿童学校(班)常用的一般方法与正常儿童学校教学所用的方法是相同的,它包括讲授法、参考法、练习法、观察法、演示法等等。

此外,在智力落后教育中还有一些针对智力落后教育的实际而采用的特殊教学方法,即游戏法、任务分析法、逐步养成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48.智力落后早期干预的内容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与鉴别、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

49.行为矫正中常用的几个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答:①正强化原理

②消退原理

③惩罚原理

④相互抵制原理

50.行为矫正的几个主要策略。(重点掌握)

答:①逐步养成策略,又称塑造策略。其主要意义是指连续强化与终点行为有关的一连串反应或行为,最后塑造出新行为的方法。

②逐渐敏感策略,也称系统脱敏法,主要用来矫正智力落后儿童对事物过于敏感的行为,如惧怕行为(惧怕狗、老鼠等)。

③代币制

51.智力落后儿童的行为教育的涵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所谓智力落后儿童的行为教育就是指针对智力活动、感知肌能活动、生活自理行为、交往行为、劳动行为等行为内容开展的教育。

52.学习障碍儿童有哪些主要特点?(掌握)

答:学习障碍儿童的身体形态、素质等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探讨的特点,其特点主要在类型表现不一样上。

①视知觉异常。主要体现在阅读、计算时把一些相近的字词混同。如把天和夫、大和太、于和干等看混,看书跳行、跳字,看成镜影文字等。

②听知觉异常。不能再短时间内分辨出听到的声音,尤其是相近的音。如三和散、山河删等。

③协调异常。表现在一般的协调和听-动协调、视-动协调各个方面。如“向右转”等做不了。

④书写异常。表现在不能写——肌肉张力掌握不了、视写异常和听写异常等方面。

⑤计算异常。加、减、乘、除都有异常的时候,如18加6是23,38加42是70,24减56是32等。

⑥注意过程异常。前5个方面实际上是认知本身,而注意过程的问题则是属于动力系统。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注意不集中、有多动想像和白日梦现象。学习的动力系统出

53.如何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进行矫正?(重点掌握)

答: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进行矫正,主要是针对其言语障碍的表现和成人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和纠正的言语教育活动。

①提供语境

②提供轻松的心理环境

③器质性病变的消除

④开展针对性的矫正:构音障碍的矫正、声音障碍的矫正、口吃矫正

⑤综合施治

54.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是什么?(掌握)

答: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智力落后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反映,是智力落后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至少从下列方面提炼:

①从智力落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

②从智力落后教育的特点出发

③从智力落后教育的目的出发

④从智力落后教育的实践出发

55.试说明多动症的成因。(掌握)

答:①遗传因素。②神经发育损害和发育迟缓。③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56.试述影响智力落后儿童言语发展的一般因素。(掌握)

答:①生理器官的成熟水平。②家庭的语言环境。③儿童的生活经验。

57.如何选择有效的强化物?(掌握)

答:①消费性强化物:你最喜欢吃什么或喝什么?

②活动性强化物:你最喜欢做什么?

③操作性强化物:你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和玩具?

④拥有性强化物:你喜欢拥有什么样的东西?

⑤社会性强化物:你最喜欢别人如何对待你?

58.确定智力落后教育的内容的原则是什么?(一般掌握)

答:①教学内容力求适应智力落后儿童的需要

②教学内容力求适应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阶段

③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照顾到智力落后儿童的经验

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实用价值

59.如何使用游戏法和任务分析法?(一般掌握)

答:1.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学习内容的方法。教师把具体的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吸引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其中,游戏是形式,学习是目的;游戏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对游戏的特点和功能有所了解,对游戏的类型有所了解。

利用游戏教学法教学时应该注意:

①让智力落后儿童自由想象、自己动手,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性、独立性。

②教师不宜多讲,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自然探索中学习知识。

③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以增强其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④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儿童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同时又要注意儿童的游戏中的安全。

⑤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有表演的机会,切不要每次游戏都只让某几个儿童去表演而把其他几个智力较差的儿童置于一边而不顾。

⑥要因材施教,既允许智力稍好点的儿童超前做,又要让智力差、动作迟钝、腿脚不灵便的儿童重学或重做。

⑦也可适当地配合音乐进行,让儿童在轻松、和谐的旋律中完成游戏,这既学得了知识,又愉悦了儿童身心。

⑧教师要注意在游戏当中培养儿童爱护公物、互相关心、礼貌待人等的文明行为。

一般来讲,利用游戏法教学时,要确定游戏的内容,也就是将教学内容综合整理为游戏的内容,设计好游戏的步骤、游戏的角色及人员配备,准备好做游戏的用具。在做游戏时,教师要向儿童讲清游戏的名称,规则等,并且要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纠正。

2.任务分析法又叫任务分析策略,是指在教学中把要学习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或叫小步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当确定了某一阶段的目标后,就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分哪些部分或多少步骤,然后分步教学。在运用任务分析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一是注意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亦即一小步一小步地分解与编排,必须服从于内容本身的系统性,而不是任凭主观想象来任意分解;二是注意儿童的接受性,对学习内容的分解要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轻度的智力落后儿童来说分解的步子可更细小些,如果某个步骤过大,就对这个步骤进一步分解;三是分解后,既可以从第一步做起,也可以从最后起步做起(从最后一步做起叫逆向接链法),还可以从中间的某步做起。

60.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方法特点?(一般了解)

答:我国视力残疾儿童大部分教育内容和普通教育是相同的。不同的内容包括:①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 ②盲文的学习 ③生活能力的训练。

更多地使用口语。

教学原则: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除去要遵循普通教育的教学原则之外,还要遵循特定的教学原则。如要遵循多种感觉渠道综合利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与补偿学生的视觉缺陷相统一的原则、重视言语指导的原则等。

61.癫痫(2011考了)

癫痫是典型的抽搐性疾病,它可以通俗地被分为大发作和小发作,大发作时外观特征明显,病人常常在短时间丧失意识,会突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有的人会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呼吸受阻(持续几秒到几十秒),全身抽搐,少到几分钟多到几十分钟,患者会暂时失去知觉。所幸的是,大发作之前大多有征兆,如有特殊的内脏感觉、躯体感觉,如脸发热、视、听开始出现障碍等。小发作只是暂时的意识障碍,但很快症状就会消失。大发作往往被看成是大脑深处的中央区放电向大脑两侧传播引起的,有时放电也会向一侧传播。

62.怎样治疗儿童多动症?(一般了解)

答: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教育训练、饮食疗法。

63.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它们有什么关系?(掌握)

答:一般情况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个体与环境岁之间关系的主观体验的反映。情感则主要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的社会含义的高级情感,它所集中表达的是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情绪和情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体验状态的活动过程。它们均可在高等动物、婴幼儿、成人身上发生。

64.强化物的内涵是什么?(一般了解)

答:强化物是一种刺激,它对于行为的产生或巩固具有某种促进作用。

65.行为教育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意义何在?(一般了解)

答: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自理行为和交往行为的训练有着特殊的意义:

①它能促进智力落后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

②它能促进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肌能的发展

③是适应生活所必需

④为职业教育承担任务

66.你认为如何确定社会交往的内容?(一般了解)

答:广义的交往主要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等的交往。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人与人的交往。交往训练就是训练智力落后儿童发出和接受信息的技巧以及使他们接受有关的信息,即交往的技巧和交往的内容。分述如下:

①发出信息的技巧

②接受信息的技巧

③保持与终止交往的技巧

④有关交往的信息

⑤独立交往的技能

67.哪些方法可以同于儿童的行为教育?(一般了解)

答:行为训练的方法:①逐步养成法②游戏法③实际锻炼法

逐步养成法的基本实施方法是把要塑造的行为通过任务分析,分成一个个的步骤,即小步子,然后采用正向或逆向逐步强化的方法,逐步训练。

实际锻炼法法是指让儿童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习得的行为很容易迁移。

68.智力落后儿童言语障碍的表现主要有哪些?(一般了解)

答:从宏观角度说,智力落后儿童言语障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语水平较低,二是言语过程有障碍(异常)。

①言语水平较低,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词汇、句子、语法

②言语过程有障碍:构音障碍、声音障碍、流畅性障碍

69.思考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一般了解)

答: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的成因主要有下列三方面的原因:

①言语运动器官或言语运动系统的器质性障碍

②言语的非器质性损伤带来的障碍

③综合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

70.特殊教育的意义:(重点掌握)

①个体价值(内在价值):对特殊儿童内在生命价值的确认,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发现,对特殊儿童生命潜能的发掘,对特殊儿童生命力量的发挥。

②社会意义:体现公民平等权利,标志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71.特殊教育的四个基本观点:(重点掌握)

①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②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要具体分析。至少要进行3方面的分析:首先区分各种特殊性中因果及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其次具体分析第二、三性缺陷中的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第三,辩证看待残疾儿童的特殊性。

③要从发展的观点看残疾,认识功能损害补偿和康复的可能性。

④教育条件和后天环境在残疾儿童的发展中起重大的作用。

72.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重点掌握)

①通过早期教育可以尽早补偿残疾儿童的缺陷。

②通过早期教育,可以改变残疾儿童脑的结构。

③早期教育可以保护儿童心理活动尽可能正常地发展。

④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可以使残疾儿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73.国内残疾分类(七类): (掌握)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轻重分为4到1级。

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所设的特殊教育处是领导管理全国特殊教育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其任务是:(掌握)

①根据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制定与颁发特殊教育的法令和法规、方针和政策,并监督、检查地方贯彻执行;对全国特殊教育进行调查差研究,总结交流经验。

②会同计划师范等部门制定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包括特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规划;

③推动地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督促地方制订特教发展规划并检查落实情况,对其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④制定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和审定教科书、教学指导书;

⑤制定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筑标准及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⑥负责安排国家队特殊教育的专项补助费。

75.相关法律中的特殊教育条款(掌握)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⑥《妇女权益保障法》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6.国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动向:(掌握)

①通过立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

②早期干预越来越受重视

③积极推行回归主流教育

④家长的参与和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⑤对残疾成因的社会生态学探讨引人注目

⑥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得到加强

77.中国现有的特殊教育服务机构:(一般了解)

①公办的有4个系统: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残疾人联合会系统;

②民办的有集体和个人办的两种形式。

78.特殊教育学校这种安置模式有哪些优缺点:(掌握)

(1)优点

①教师集中,有利于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各种资料多。

③学生集中,可随时受到各种针对学生特点的专门训练,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不利因素

①经费投入多,开销大

②学生费用高,家庭难以支付

③孩子上学远离家乡,农民家长心理上亦不易接受

④学校闭塞

79.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的关系(一般了解)

1988年全国首次特教工作会上:我国的特殊教育要“逐步形成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的格局。”

三者的关系式互相依存又互相补充,同时也指出了一个地区要使残疾儿童教育顺利发展,必须3种形式并举,以办学校为骨干,校下辐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

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设备齐、师资力量强的优势,改变过去单一教学的功能,承担起当地残疾儿童诊断鉴别、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以及随班就读的巡回指导的任务,并成为当地特教教研中心,特教资料中心,充分发挥对本地区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提高当地特教教学质量的作用。

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则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特教学校为后盾,为依托,在当地使需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学,保证了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是迅速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不可缺少的形式。

80.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掌握)

1.感知方面: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范围狭窄、感知信息量少。

2.记忆方面:识记速度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缺乏有意义识记能力,主要是机械识记。

3.语言方面:随智障程度发展,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句式简单,句法不准,大多伴有言语障碍。

4.思维方面: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5.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特征:①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暗示,固执;②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③兴趣单一,稳定性差;④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自我观念消极;⑤原始性防卫机制占优势。

81.根据智力水平和适应性行为情况划分,我国智力障碍分级标准(掌握)

82.智力落后的病因:(掌握)

(1)生物学原因:

①产前原因:染色体异常、新陈代谢失调、头部异常、疾病感染、中毒与过敏反应、外伤及物理伤害。

②产程原因:难产、无痛分娩、产钳助产、吸引助产。早产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出现智力落后高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产儿。

③产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炎、脑膜炎、神经纤维瘤、颅内血管瘤等)、内分泌障碍、儿童精神病、外伤、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金属等。

(2)社会文化原因:“家族性智力落后”

①贫穷、②大家庭、③生育过密、④居住过于拥挤、⑤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精神或躯体病、⑥父母或其他子女中有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者、⑦父母的文化水平低、⑧生长在条件非常差的孤儿院或其他儿童保育机构。

83.智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掌握)

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需要是全方位,作为最基本的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强化:

①感知技能训练

②社会适应性行为训练(1992年美国智力落后协会对社会适应能力所概括的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技能、公共设施利用、自我指导、健康与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和工作等10各方面。)

③劳动和职业技能培养

84.视觉障碍对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 (重点掌握)

①感知觉特点:感知(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视觉表相缺乏、以偏概全、形象扭曲、空间知觉及定向能力差);听觉代偿能力得到提高(听音、辨音能力明显增强)。

②记忆特点:听觉、动觉记忆能力得到提高(集中、专注、长短时记忆能力强)。

③语言特点:点字盲文的使用是其书面语方面的最大特点;口语发展一般不存在障碍,但由于缺乏视觉经验,一部分盲生的语言会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语义不合的表达)

④思维特点:受感知觉不全面的影响,概念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蚂蚁、蚊子、河流、云雾、倒塌、燃烧),易出现分析、推理、判断上的错误,但经过教育起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⑤情感特点:细腻易偏执、敏感。

85.视力残疾的分类(掌握)

86.视力残疾的鉴别:(掌握)

①观察 ②简易的视力测查:使用“E”字卡片;手指测试;实物测试;视野卡片检查。

87.视力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掌握)

①引导其正确对待残疾,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②训练和发挥其各种感官的功能;

③创设具有指示性的环境(环境适应);

④培养定向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安排补偿性的课程;

⑤掌握盲文或助视器具,提供适应性的信息传输方式。

88.视障程度差异对教学的影响(一般掌握)

①视障程度差异反映了视觉障碍对视觉功能影响的程度:视障程度越高,视觉功能则越弱,反之则越强。

②视障程度主要是通过视力的高低表现的。不同的视力残疾级别对盲生的生活、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盲和低视之间的差别最显著、最突出。

③视觉是接受学习信息的重要器官,与全盲生相比,低视儿童能可通过视觉感知信息,可以直接使用汉字课本,采用视觉媒体等手段,这是他们与正常儿童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利用视功能有限度,看东西费劲,需借助于助视设备,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残余视力,这既不同于明眼儿童,有不同于全盲儿童的学习特点。可见,盲和低视之间由于视障程度的差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的传输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到教学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视障时间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④视觉障碍发生时间的早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都有重要的影响。先天盲和后天盲,或者学龄前盲和学龄后盲对于外界事物感知、理解的范围和程度远不一样;同属于后天盲的学生,学龄前盲和学龄后盲因时间的差异,其习得概念和理解知识的速度也远不一样。

⑤有教师曾举例:“在几何教学中,提出三角形的高或中线、角平分线,后天失明学生能立即有感性认识,形成有关的图形概念,而先天失明学生要通过仔细全面地摸清凸图后,再通过教师逐点逐线解释,才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至于复杂的一些图形,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因此视障时间也应是教学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面对同一班级中先天盲和后天盲的学生,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时限、内容的呈现、乃至教学具的选择都要有所不同。

89.学习障碍的鉴定(一般了解)

①智力正常;

②个人内在能力有显著差异;

③注意、记忆、听觉理解、口语表达、基本阅读技巧、阅读理解、书写、数学运算、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任一能力表现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的学习辅导无显著成效者。

90.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掌握)

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

9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掌握)

①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

②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

③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④更富有同理心和更具有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人

92.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

①专业态度: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②专业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③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④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调控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问题意识、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

生涯规划能力。

93.联系实际论述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掌握)

在充满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的特殊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特殊教育教师要求的条件更高、更多。

①特殊教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条件,还要具备对特殊学生的爱心,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热爱。

②特殊教育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平等的、全面的教育观,尊重差异的学生观,满足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观。

③特殊教育教师要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符合规定的学历,资格证书。

④特殊教育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

⑤特殊教育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平和与稳定的情绪,比较坚强的意志品质。

⑥特殊教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质,主要是对特殊教育前沿的信息把握,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

94.《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原则有哪些?(掌握)

①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③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④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⑤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⑥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95.《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评价的要求:(一般了解)

①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②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④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96.怎样理解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怎样理解它们和特殊儿童的关系?(掌握)

答:个别差异是指:个体生理或(和)心理上与其他人体比较时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对个别差异的分类,目前流行的是两类、三种分法,即个体间差异、群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个体间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的不同。群体差异就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个体间差异是人的多样化,个体内差异是人的个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特殊儿童是个别差异的结果,是个别差异存在的必然产物。或者说,特殊儿童是那些个别差异达到一定标准的儿童,是在某些生理、心理指标上达到一定标准的儿童。

所谓的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或者说,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身心的某些指标异常或在常态以外的儿童。

97.你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应注意哪些事项?(重点掌握)

答:①孤独症的训练比言语障碍的矫正难度还大,短期的训练不一定有效果。

②训练开始前,先要确定训练内容,然后找到训练的起点。训练的起点是通过观察来确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孤独症的实际,否则,不仅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带来反面的影响。

③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④要综合使用多种训练方法,同时,要把日常训练和学校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

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主要是普通学校和有关结构。

训练内容:孤独症的教育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学前期的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言语训练、生活能力训练、交往能力、感知机能训练、活动能力的训练等方面;学龄期的教育训练内容更多,除去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有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98.为什么说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掌握)

答:①遗传变异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特殊儿童存在的遗传基础

②环境因素是决定异常成为现实的另一基础

③生物自身的美学特性也决定了非常态存在的客观性

99.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如何理解它的分类?(掌握)

答: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这个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在既有一般目标,又有特殊目标;二是在教育措施或手段上既有一般的,又有特殊的;三是在教育的对象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①从广义和狭义特殊儿童的角度,把特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具体讲就是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对狭义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下一特殊教育,具体讲就是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因此,又称作“缺陷教育”“残障教育”“残疾人教育”等。

②从特殊儿童的种类出发,把特殊教育分为不同种类儿童的特殊教育。如按照盲、聋、弱智、天才儿童等分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弱智儿童教育、天才儿童教育,等等。

100.特殊教育教师有哪些特殊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创造环境适应特殊儿童?(掌握)

答: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需求:

①要有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

②要有爱心

③要有比较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④要有相应的能力

word/media/image2.png word/media/image3.png特殊教育对环境的独特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必须首先创造一个环境,使这个环境先适应特殊儿童,培养起他们的知识、技能,然后再使他们适应常态的社会环境。这种独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间环节、即为他们创造的、适应他们的环境上。  

特殊儿童:(创造)环境 特殊儿童 (其他)环境

101.盲、聋等残疾儿童的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是什么?在今天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一般了解)

答:视觉器官或系统的组织或功能的损伤(使人们看不到或看不清外界事物)是盲的第一性缺陷,由此导致的视觉形象缺乏、盲态等则是第二性,及派生缺陷。

听觉器官组织或功能的损伤(使人们听不到或看不清外界的声音)是聋的第一性缺陷,由此导致的言语障碍、逻辑思维能力差等是第二性缺陷。

102.特殊教育学校如何与家庭合作?(一般了解)

答:学校和家庭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①在儿童家中的合作:在家中的亲子训练、家访、家庭训练

在家中的亲子训练:专业人员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到残障儿童家中对家长指导、对儿童训练。

②在学校的合作:家长学校、家长会、学校的公共活动

③在第三场合的合作。

指在家庭和学校之外场合的合作。像学校组织的远足、春游、秋游、赶海、公园游玩等,都是家长和学校沟通、合作的好机会。

103.特殊教育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中学校的责任:(一般了解)

①帮助家长度过心理难关

②传授有关特殊教育的理念

③传授相应的知识

④传授相应的技能和方法

104.为什么说特殊教育与社会的合作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然要求?(重点掌握)

答:特殊教育与社会的合作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①促使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③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社会影响无孔不入

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影响着儿童的人格

105.特殊教育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形式和社会合作?(一般了解)

答:特殊教育和社会合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按照特殊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可以将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分做三个阶段,即入学前的合作、入学后(教育过程中)的合作和毕业后的合作。

特殊教育的具体合作对象包括:各级政府、普通教育机构、工厂、社会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媒体以及医院,等等。

经济、法律、文化、就业的支持还不是具体的教育形式的合作,在社会与特殊教育的合作中还有一些具体的教育形式的合作:

①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进行联谊和共建活动,双方开展交流或共同开展活动,使特殊儿童从中学习常态儿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

②特殊学校聘请校外教师。

③特殊学校设置开放日,欢迎有关的社会组织、机构来学校参观访问。

④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养老院、工厂、农场、研究所、电影院、博物馆、科技管等。

⑤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够教育、锻炼学生,促进他们更好地社会化,同时也是对特殊教育、对学校的一种宣传,能够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06、个别教育计划的内涵是什么?(理解记忆)

答:个别教育计划是指:在目前我国的教育条件下,教师为某个学生制定的旨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备课、上课的因材施教计划。或者简单地描述为是从个别差异出发的以满足儿童的特殊的个别教育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措施或计划。

特殊教育篇3

 

1.基本内涵。

 

教育督导评估是教育督导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依据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对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和价值判断。

 

2.构成要素。督导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体系,主要是由指标体系、方法体系、督导评估制度和被评估对象四大要素按照特定的督导评估目的构成。

 

3.基本目的及作用。

 

教育督导评估是以推动学校规范化办学为重点,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和导向的常规性综合督导评估,是政府对学校进行行政监督和教育督导机构“督学”的主要形式,是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机制。

 

督导评估的目的是督促学校认真贯彻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端正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督促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改进对学校的领导,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家长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工作。

 

二、特殊教育与普通教督育导评估比较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就是用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教材、教程、方法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可以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是它的目的和任务,同时它还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它不但要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注重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这是特殊教育的重点。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特殊教育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因此特殊教育也更强调大教育的观点,同时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特殊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督导评估

 

教育督导评估是行使教育督导职权的部门代表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的一种行政行为。具体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以促成教育督导评估“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促进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领导管理。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校训、教风、学风切实可行。

 

2、依法设立工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机制健全,运转正常;教职工有效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涉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以及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均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3、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建立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并有具体的年度工作实施计划。

 

(二)、教师队伍建设。1、全校教职工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2、加强校风职能建设,严格执行上班制度和请假制度。3、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

 

(三)、教育教学。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特殊教育教学的有关规定,开齐国家课程门类,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按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各学科上课正常,不被挤占或挪用;有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有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内容有特色,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2、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表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上课不拖堂,不随意增加学生学习负担。3、规范教学工作,做到教学有计划、有备课,上课、辅导等准备工作要充分,批改作业要及时、到位,严格课堂教学。4、坚持听课制度,定期检查,有听课记录本,领导和教师要按规定听课。5、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6、落实好食品安全。

 

(四)校园文化管理。1、校园净化,无乱涂、乱画、乱刻、乱丢、乱摘、乱踩及蛛网污迹等现象,食堂、公厕等干净卫生。2、团队活动或班级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切实开展养成教育,有措施,有记录,有成效。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校园周边环境好,校园50米内无摆摊设点,无游戏厅、网吧。4、师德教育扎实有效,人际关系和谐,交流、赏识、合作氛围浓厚。教师精神风貌好,言谈举止文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好。积极创建“文明单位”。 5、校风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工作落实。校园秩序井然,总体感观好。“三风”建设好,积极创建各级各类品牌。

 

(五)安全工作。1、学校认真落实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装必要的监控、防护设备。配备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学校和教职工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落实管理责任。做到安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及时地做好各项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并有效地渗透在相应课程活动中,有计划地开设安全教育地方课程,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定期对学校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塌陷、防触电、防中毒、防意外伤害。能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并有记载。4、学校安保工作落实,食堂管理规范。加强门卫管理,对外来出入学校人员做好登记,禁止校外无关人员随便出入校园。安排节假日及夜间值班护校人员,加强校园治安巡逻,不空岗。5、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学校组织举办大型活动报教育局审核批准。

 

特殊学校应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教学,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残疾学生的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精神,为残疾儿童全面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特殊教育篇4

关键词:特殊人群;特殊教育;基本原则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这些人有健康的,同时在我们的周边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人――盲、聋、哑等等,这些我们归纳为特殊人群,在特殊人群中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他们都对生活充满了渴望,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者应当如何对特殊人群进行特殊教育呢?

一、要秉承特殊人群特殊对待的基本原则

在从事特殊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清楚,他们是怎样的特殊人群,我们应当怎样去对他们进行教导,我们希望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特殊人群对很多人来说都没有进行过具体接触,很多人甚至看不起那些聋哑人、盲人,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做好特殊人群的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周边人员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接受这些特殊的人。

在从事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们有着同样的需求,我们要满足特殊人群的生存欲望,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让他们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让他们知道自己同样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同样能对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其他人员对特殊人群的不理解,我们应当深入到周边群众中,让群众对这些特殊人员加深理解,让他们理解这些特殊的存在,在我们的工作中,应当积极与特殊人群的家属进行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特殊人员的行为变化,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工作,让特殊人员感觉到他们存在的意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对这些特殊人员开展教育工作。

二、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充满爱心的对待

特殊人群因为他们的特殊存在,需要我们的理解,他们希望被健康人所接受,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真心去奉献,要在工作中充满爱心,让特殊人员感觉到温暖,感觉到世间的美好。

爱心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点,由于特殊人员的情况不同,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同,他们需要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倡爱心教育,我们要把爱倾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感动那些特殊的人,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感动他们周边的人。我们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我们不仅要对特殊人员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导,同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让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这个世界,让他们祛除生活中的自卑心理,然后他们觉得与其他人一样有用,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们同样也能做成,让他们树立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我们教导的不仅仅是知识,我们更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我们要教导特殊人员要掌握的知识,同时我们要抚平他们的心理伤痛,我们要用爱心去倾注、用爱去感化、用爱去理解。

三、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应当勇于尝试特殊人群的特殊性

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勇于尝试特殊人群的特殊性,为什么去体验这种特殊性呢?这种体验是我们未来从事特殊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我们要勇于尝试这种特殊性,我们要在尝试的过程中理解特殊人群经历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只有加深了这种体验,我们才能在特殊教育工作中进行各种尝试,引领特殊人群走出生活的困惑。我们可以尝试盲人,将眼睛蒙上,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尝试聋哑人,不能言语,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尝试智障,什么都不清楚,我们能做什么?只有做了各种尝试,我们才能深刻地了解特殊人群的艰辛,才能去探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去设计、怎样去安排,怎样去更好地帮助这些特殊的人。

四、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将特殊学员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我们要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尊重特殊人群,用爱去感化,用情去激励,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这个世界,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特殊人员的亮点,及时把握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根据他们的情况设计他们应该拥有的未来。每个特殊学员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着他们所在的家庭,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我们要及时掌握他们的发展动态,及时做好与他们家人的沟通,我们要将他们的亮点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来。

在特殊人群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针对特殊人群的不同特点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努力发现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努力寻找最适合他们的发展方向,让他们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走出困惑,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篇5

特殊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编辑的《特殊教育用语辞典》对特殊教育的定义如下:“为那些通过普通的教育方法,不能或者难以达到与其年龄相符的教育的、社会的及其他水平的人们实施的教育形式。”特殊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包括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或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个别差异特别显著的儿童教育、障碍儿童的教育、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二是狭义的“特殊教育”,通常包括对障碍儿童的教育,按其障碍程度、身心发展水平和理解水平,又分为视觉障碍(盲、弱视)、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听觉障碍(聋、重听)、言语障碍(哑、口吃)、行为障碍(或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和身体疲弱及心理障碍(自闭症)等。笔者所指的特殊教育是第二个解释。在当代,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简单的用结果评价起始或过程,而是追求教育的始终。在此意义上,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它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3]教育公平的本质应该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促进个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影响教育公平的师资配置的失衡

在人文主义社会背景下,社会文明高速发展,人道主义深入人心,特殊教育如今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欠缺之处,其兴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如今,特殊教育无论是在义务教育方面还是高等教育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就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特殊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特殊教育中,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对这些孩子发展的影响要比对普通教育中的孩子的影响大的多。因此,要促进特殊教育公平发展,就必须重点考虑特殊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这一关键性要素。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源发展严重滞后,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大步前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

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开设特殊教育的高等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这些专业每年的招生有限,本科生每年只招50到60人。全国还有两所大专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每年培训30人左右。[4]每年我国培养的教师数量有限,使得特殊教育的师资数量满足不了现行的需求。残疾人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数量的要求比普通教育更高。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残疾青少年在校生总数为425613人。其中,5-14岁的残疾儿童人数为415992人,15-18岁的残疾青少年有9621人。若按现有在校师生比1∶4.3计算,则需要教师98980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我国的特殊教育的需求。[5]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质量不高

教师资质包括教师资格证书的等级、数量,教师的最高学历和职称等。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人数不多,而且缺乏专业知识,特教教师的资质偏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中经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或者培训的人数总比例较低,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普通学校尚低,在学历和职称方面有待提高。从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专科毕业生近达一半,占44.42%;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占54.9%,学历达到本科的教师不到一半,仅有44.08%;而研究生毕业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只有1.02%。可想我国对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力度微乎其微。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硕士培养点不到十个,博士每年培养教师最多也就十几个,而且大都都是毕业以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其余的特殊教育本科专科每年培养也只有数百人。再看我国特殊教育职称情况统计表,初级职称的教师(即小学一级及以下)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79%;中级职称的教师(小学高级)只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5%,其中只有72.29%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学高级)仅占6.63%,并且其中只有58.76%的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可以明显看出,特殊教育教师无论是在学历还是职称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分布不均衡

在特殊学校聚集和特殊学生较多的地方,师资反而相当匮乏,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区反而出现师生比严重失调的情况。根据上述现行规定的特殊教育师生比1∶4.3,从上表可以计算出目前没有任何地区符合这一标准。师生比(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控制在1∶4.4到1∶5范围的地区分别是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师生比在1∶5到1∶9.8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西安、陕西、宁夏。我国的特殊教育的师生比的平均比例(全国在校学生数/全国专任教师)是1∶9.8,以上的17个地区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他的13个地区严重偏离国家的平均水平。师生比1∶9.8到1∶20之间的省份有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还有几个地区的师生比小于1∶20,分别为江西、重庆、四川、云南。各地区师生比的严重失调给特殊教育质量的不平衡带来巨大的影响,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区都不乏存在严重失衡的师资配置,可想而知西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师资质量又能有多高,这让特殊教育该如何公平发展,特殊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已严重阻碍特殊教育向公平化方向发展。

三、建议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殊教育的兴起势不可挡。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念中,教育全民化的口号中,受教育的残疾人数量势必增长,质量务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为残疾人群争取更多切实的利益,充分让残疾人群享受到最大化的权利,让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落到实处。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分布上,其配置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主要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得特殊教育的规模难以扩大,质量难以提高,让特殊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现代化的大众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对此,笔者提出一些粗略的建议。

(一)保障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权利,建立健全教师人事进出制度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很难获得教学期待,容易受挫,打击其工作主动性。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各项经济、政治上的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发挥职称评聘的调剂作用,否则特殊教育教的工作热情很难提高,教师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二)加强特殊教师队伍在学习培训、交流、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建设

针对特殊教育师资的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培训制度,加强非学历和学历培训的结合,努力构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资源和互联网的作用,建立特殊学校一线教师培训、交流的平台,建立特殊学校一线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另外,目前我国只有少许的地方开始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是提高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有效的实施。为使特殊教育公平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要携手努力,共同为特殊教育的发展献一份力量。

特殊教育篇6

1.1、改革落后

根据中国残疾人教育的条例规定,对于残疾儿童、少年,其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等都要是符合残疾儿童与少年的特点。当前很多特殊学校的体育在进行相应教学时,所使用的教材是普通学校的体育教材及大纲,只是在这些教材上做一些微小的改动。而且这些多数是九十年代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直接让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过于盲目、随意、刻板。同时,学校领导一般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对体育教学的检查非常少。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特殊学校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残疾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

1.2、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基本都不高,这也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原因。第一,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特殊教育学校中其兼职体育教师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因此教师数量的不足会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学效果下降。第二,体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素质基本不高。从体育教师学历层面分析,我们国家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不高,研究生学历更是非常少,而且基本都是从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关于特殊儿童的相关专业知识,工作中难免会用衡量正常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特殊的儿童,许多教师欠缺从事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素质,从事特殊教育的素质不高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第三,对教师的培训不足。多数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也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们国家特殊教育体育的发展,和全球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国内基础教育及总体推动和适龄残疾儿童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构成了很大的矛盾。

1.3、体育设备不足,资金严重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都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根据国家教育部所拟定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场地器材配备要求可以看出,多数城市的特殊学校拥有四百米的标准田径场的只有极少数,就连特殊学校所必须要有的康复训练室的学校也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多数特殊学校是有体育器材室,但室内过小且器材数量品种不足,一般只有少量的篮球、跳绳而已。部分学校体育器材只能满足体育课堂教学需求,供残疾学生康复运动器材则更少,这让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据相关统计,特殊学校的体育经费每一年的投入由500-7000元不等,经费的不足无法购买大型体育活动器材和用于体育场馆的改造。为特殊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2.1、对象特殊

特殊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不完善的少年、儿童,即是在肢体、语言、听力等有缺陷的孩子。所以有不少特殊教育学校根据不同对象分成盲人学校、启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对象和普通教育对象相比,在身体及心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以听力残疾的学生为例,他们主要是根据触、味、视等其他的途径来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觉活动的范围。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世界,很多信息无法了解,而且感知活动没有语言的支持,让客观事物以及语言出现相分离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学生,要以触觉为主,根据他们的客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

2.2、目标特殊

在我们国家,特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目标一致,但是因为其对象的特殊性,特校内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普通学校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之一。特殊教育的学校目标应该是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有所提升,掌握基本的锻炼方法,并且掌握一定日常生活、生产的技能,让身体与心理缺陷可得到一定程度康复。第二,特殊学校体育更要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是第一大问题,体育要用其特别的功能来优化及矫正残疾学生心理问题。体育可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残疾学生在未来可以有所成就,提升社会的适应力。

2.3、课程特殊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符合以下原则:第一,补偿性原则,多数残疾儿童的智障、哑等为第一特性缺陷,而这些缺陷造成认识活动及情感意志等第二特性的缺陷。因此在学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缺陷的学生,其体育的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确保残疾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对于盲生要培养正确的定向运动能力,对于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他们的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等。第二,社会性原则。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让残疾学生有一天可以走出校门并走向社会,与普通人一样生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及社会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可以把体育游戏和基本身体技术的学习有机结合,根据游戏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生活运动情景,以基本身体技术作为基础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第三,科学性原则。残疾儿童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有较大区别,因此在教学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聋哑学生,可以根据其听力的损失程度分成几个等级,因此要为学生进行诊断,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

3、优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对策

3.1、加快改革速度

在根据普通教育学校新课标的基础上,尽快拟定适合残疾人身体、心理特点的义务教育标准,同时根据残疾类别、体质情况等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更加多元,突出其核心价值。并且还要注意,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体质水平、兴趣等开发适应学生生活的体育课程。对教学内容,如身体素质训练、田径等内容进行优化,让教学可以更有趣、实用,同时还要构建起多样性的评价内容与方法,突出身体参于程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的培养。国家也要给予相应的重视,要组织人类学、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等方面的专家及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起拟定并编写适合残疾学生需求的特殊教育体育教材。

3.2、优化师资队伍

第一,加大对当前体育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的相关特殊教育体育课程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的特殊教学专业知识可以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第二,各大体育院校要增设特殊教育体育的课程,大力培养特殊教育体育人才;第三,加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并落实好特殊岗位的补贴政策;第四,鼓励教师自己学习、进修,构建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还可以构建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3.3、增加投资

国家要合理、科学明确各类残疾人教育经费标准,明确残疾人教育经费及随班就读经费在全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让特殊教育可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拟定相关法律,确保各项经费均可落实。还有地方财政也要构建起特殊教育的专项补贴资金,运用固定及灵活调整有机结合的方法,明确特殊教育办学经费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等出台适合本地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标准。

4、结束语

综上,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当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方位推进,学校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却比较落后。因此,作为特殊学校的教育者,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思考、分析、研究,找到最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为这些残疾孩子做好教学服务。

特殊教育篇7

但目前,全县特殊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机遇,积极关注弱势群体,明确特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特教改革的步伐,努力满足三残儿童少年的入学要求,不断提高全县特教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残儿童少年在校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深化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建立起具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我县三残儿童少年受教育的人数比例、年限、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具体目标

1、龙岗、棠香街道办事处和龙水镇、万古镇的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0%以上。在特教校启动早期干预工程。三残儿童少年在校小学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保留率达到92%左右。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他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2、其余乡镇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0%左右,力争达到或接近当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3、积极开拓特教职业培训领域,开展适合接受特殊教育学生需要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重点加强对县特殊教育学校高年级学生的职业培训,并创造条件使70%的三残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拓宽思路,广泛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机构,为残疾学生参加职业培训开设专门班次。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依法实施特殊教育。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教改革和发展意见》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要求,实施特殊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教育、计划、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卫生、税务、残联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保证特殊教育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统筹、领导,要有分管领导和特殊教育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并认真研究落实。

(二)总结经验,扎实工作,积极推进特教发展。组织力量对全县三残儿童少年进行测查,摸清基数。要办好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等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大力推广先进的特教班办学模式,力争**年,在现有4个特教班的基础上,再增设1—2个特殊教育班。

(三)健全机制,落实措施,改善特教办学条件。进一步健全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机制。采取“政府通知、教办督促、学校动员”等形式负责组织学生入学。加快县特教学校校舍,图书馆,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建成一所综合性的,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3—5年内,办成市级示范学校,为全县特殊教育起到示范、实验作用。

加快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积极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等现代化的教学、康复设备。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配备特殊教育的专用仪器设备,积极为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设备和教具工具。**年在县特教校开展特殊教育早期干预。特殊教育学校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并积极推荐就业。逐步在职业技术学校建特殊教育班。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实施办法》,摸清盲童基数,推荐到市盲校就读。进一步筹集“扶残助学”基金,做好“扶残助学”工作,确保我县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按有关规定按编制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师资。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通过举办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和送出去参加培训等形式,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把好县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师资的入口关,吸收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到我县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保证从事特殊教育的职工的工资和津贴按时足额发放。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和普通学校特教班教师以及从事随班就读的教师,其特教津贴按现行特教补贴有关规定执行,职称评定中对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五)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科研工作。积极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各级的科研培训,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实行在县教委和县教研室设立专(兼)职特殊教育管理人员,积极鼓励特殊教育教师撰写特殊教育科研文章,研究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康复教育研究,强化学生口语训练。特教班和随班就读教师要努力搞好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素质。

(六)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坚持特殊教育以地方投入为主的原则,在财力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增加特殊教育经费。要保证特殊教育所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特殊教育经费。财政部门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县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应有一部分用于本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通过各项政策筹集的教育经费要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特殊教育。积极争取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规划县特殊教育学校兴办校办企业并吸纳本校毕业生就业。特殊教育学校兴办的校办企业,若符合民政福利企业有关政策规定,可以享受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若符合校办企业有关政策规定,可以享受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可按国家规定给予减免税照顾。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和个人资助特殊教育。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特殊教育的捐赠,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各地在修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地时,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活动需求。

特殊教育篇8

目前,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涵盖学校行动计划(SchoolActionPlan,简称SA)、学校行动加强计划(SchoolActionPlusPlan,简称SA+)和特殊教育需求声明(SpecialEd⁃ucationNeedStatement),它们在层次上依次递进(详见图1)。[3]若主流学校教师或特殊教育需求协调员(SpecialEducationalCoordinator,简称SENCO)发现有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理解力差的现象,并在学习中没有获得进步,就可征求家长同意启用SA,从而为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师资、特殊教学方法、特殊教育教学评价等支持。但如果SA不能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学校则可以启动SA+。在学校加强计划中,学生可以从地方教育当局、地方服务机构以及卫生机构获得额外帮助。若SA和SA+都不能帮助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取得进步,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地方教育当局就会对这些学生进行评估,并征求家长的意见是否做出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声明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所需的特殊教育服务、如何获得服务支持等。在家长收到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后,如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负责特殊教育服务的官员说明,也可以向特殊教育需求和残障法庭(SpecialEducationalNeedsandDisabilityTribunal,简称SENDIST)上诉。[4]英国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了包括SA、SA+以及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在内的三级服务体系,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程度选择服务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第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不完善,特殊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由于工党政府倾向融合教育,即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纳入主流学校(mainstreamschool),导致许多主流学校乘机挪用特殊教育经费,造成特殊教育发展缓慢。

第二,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各自分离,影响效率。1978年的《沃诺克报告》(TheWarnockReport)基于古利佛(Gulliford)的特殊教育观念指出,只要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学习进步,则表明该学生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用这种评估来代替原来的医学检查,或者残疾人分类,[5]这就割裂了教育与医疗健康的关系。2011年3月,英国政府的《咨询提案》进一步分析了目前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服务体系过于复杂,各种服务机构过于分离,造成与特殊教育有关的教育、健康、照顾三大服务机构缺乏整合。

第三,主流学校的教师、课程、评价体系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考虑不足。2001年11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出台法定指导框架《全纳教育——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InclusiveSchooling:Children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明确要求开发新的教育系统,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纳入主流学校,[6]这给主流学校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受到了主流学校部分教师的抵制。导致出现抵制的原因在于,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上,课程内容缺少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考虑,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第四,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作风,家长和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意愿与要求未充分得到尊重。[7]家长对孩子的特殊需求最明了,如果能重视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将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决策部门制定合适的特殊教育计划,从而为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恰当的特殊教育服务。但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体系中,由于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作风严重,无论是在特殊教育经费分配,还是在家长申诉的过程中,家长的要求往往被忽视。

二、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改革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2011年3月的《咨询提案》明确提出要赋予家长制定个人预算的权利,旨在改革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的弊端,比如投入预算没有考虑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个体差异。政府希望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人预算,并控制预算经费的使用权,以期最迟到2014年,实现家长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制定个人预算,从而增强经费使用的灵活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投入体制,英国教育部于2012年3月出台《学校经费投入改革:朝向更加公平的投入体制》(SchoolFundingReform:NextStepsTowardsaFairerSystem),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公平、透明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8]其中涉及特殊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规定将专项拨款(DedicatedGrant)划分为学前教育区、学校区、高需求区三个部分,其中高需求区就包含特殊教育儿童。政府注重在特殊教育领域针对特殊教育需求群体,建立一个支持对象涵盖从出生到25岁的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

(二)整合地方特殊教育支持体系

一方面,由于英国特殊教育一线的专业人士认为目前的特殊教育体制过于科层化,阻碍了他们工作;另一方面,家长期望通过整合地方教育支持体系,按孩子的实际需求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取代学校先前通过经验提供服务的方式。所以,英国政府希望通过体制创新和整合服务机构来简化特殊教育相关程序,让专业人士和相关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儿童、青年和家庭服务。为了改变复杂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减少科层化的不利影响,并加强地方服务部门间的合作,英国政府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改革:第一,拟定单一的法定评价程序,整合教育、健康和照顾服务体系。到2014年,年龄在25岁以内的有特殊教育需求声明或者学习困难声明的学生都将采用这个单一评价标准,而“教育、健康和照顾计划”将整合这三个服务部门,识别学生的特殊教育类型,并提供相应的需求支持。[9]第二,制定国家经费投入绑定框架。在2011年3月的《咨询提案》中,教育部宣布将和地方政府一起探索国家绑定框架,既保证提高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和青年、残疾儿童经费投入的透明性,又能兼顾地方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灵活性。第三,更好地发挥社区部门的服务功能。2011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要发挥社区服务部门的作用,为那些能为学生离校后提供独立生活培训的组织予以60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投入期限为两年。这些组织项目包括:早期语言发展(TheEarlyLanguageDevelopmentPro⁃gram)、早期支持和关键工作(EarlySupportandKeyWorking)、家长参与(ParentPartici⁃pation)、为成人做准备(PreparationforAdulthood)等。[10]

(三)提升主流学校特殊教育的服务质量

英国政府在《咨询提案》中明确表示,所有的儿童和青年都应当获得额外的支持,从而保证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水平。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前沿,为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英国主流学校主要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三个主要方面着手改革,以适应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需求。第一,通过培训提高主流学校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提高学校特殊教育服务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已经成为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咨询提案》规定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掌握识别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处理不良行为的能力、有效教学的能力、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1]第二,改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2008年的报告《特殊教育需求和全纳:反思与革新》(SpecialEducationNeedsandInclusion:ReflectionandRenewal)中,分析了课程设置的三大原则,即在课程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克服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学习困难。第三,改善特殊教育评价方式。针对特殊教育评价,注重效率的学校通常采用目标—设定(target-setting)的方式评价课程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在英国的梨树学校(PearTreeSchool),课程协调员通过分析这所特殊学校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通过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合适的支持,在每堂课都关注写作,并做出评价,通过对比以前的状况测量学生的进步,进一步设置教学目标。[12]

(四)赋予家长和儿童在特殊教育中的权利

2008年3月,特殊教育联合会主席布莱恩•蓝姆(BrianLamb)发起了一项调查,被称为“蓝姆调查”(LambInquiry)。其主要目的是调查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家长对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信心度,并向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国务大臣提出了如何提高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学习水平的建议。在这个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于2010年了《改善家长获得特殊教育信息的实施计划》,为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家长专门设立热线电话和网上服务。[13]2011年3月的《咨询提案》再次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并让家长参与到特殊教育体系的决策中去。到2014年,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家长可以获得以下权利:制定个人预算,控制自己孩子的特殊教育服务;获得资金使用信息;选择学校,包括所有公立学校(maintainedschool)、学院(academy)和自由学校(freeschool)。这次特殊教育改革不仅强调了家长的权利,同时也提出了要尊重特殊教育儿童的需求。《咨询提案》的反馈者强烈支持赋予儿童上诉的权利,尤其是对于那些伤残的儿童、需要照顾的儿童。这些儿童很少能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赋予他们直接向法院提起上诉的权利,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不利地位。

三、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改革的主要经验

(一)统一的需求评估方式

英国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其评价方式也随之调整。在1978年《沃诺克报告》以前,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主要由医疗机构进行,根据儿童的伤残类型建议与之相适应的学校。但《沃诺克报告》以后,特殊教育需求定义得更加宽泛,只要存在学习困难问题就可以声明自己具有特殊教育需求。但在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上却变得十分复杂,医疗机构和学校脱节,造成多头评价,效率低下。由此,2011年的《咨询提案》建议统一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采用统一的需求评估方式。将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有机统一,以解决多方评估造成的评估效率低下、费时耗力的问题。健康机构与教育机构的有机衔接将大大消除不科学的评估行为,在医疗检查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医生的及时建议,如学生是适合在主流学校,还是适合在特殊学校就读。

(二)连贯的经费投入体制

自2011年3月英国教育部出台《咨询提案》绿皮书以来,英国就致力于建立一个连贯一致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标准。2012年3月,英国教育部出台《学校经费投入改革:朝向更加公平的投入体制》,目的是改革以前以16岁为分水岭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标准,新的标准将涵盖从出生到25岁,做到前后连贯一致。将16-18岁特殊教育需求固定拨款、学习者附加支持资金、特别安置预算资金整合为一种资金支持,从而统一资金分配。新的经费投入标准将减少由于经费断层给特殊教育需求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协商性的家长参与机制

以往家长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家长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参与程度可以将家长参与模式分为:专家模式、移植模式、消费者模式、协商模式。[14]专家模式完全忽视家长的作用和要求,家长只负责提供孩子的信息;移植模式开始考虑家长的需求;消费者模式赋予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协商模式则更加强调家长的作用,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就需要和家长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一致,教师还需要通过问题解决策略与家长继续协商,减少分歧。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状况最为了解,通过家长参与,学校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学生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匹配的教育服务。这次的改革同样强调了家长参与,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学校,控制特殊教育资助,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个人预算。

(四)全纳的主流学校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始了一体化教育,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从特殊学校融入到主流学校接受学习。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西班牙萨拉曼卡(Salamanca)提出全纳教育,这与英国的一体化教育不谋而合,于是英国积极响应,全纳教育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英国在从特殊教育向全纳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第一,主流学校的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第二,加强主流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技能培训。在《咨询提案》中,英国教育部就强调了特殊教育技能的重要性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第三,转变主流学校的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让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四,特殊教育学生评价要预先设定目标,进行过程性评价,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我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随班就读难以满足特殊教育儿童的特殊需求等。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15]而在探索特殊教育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适当借鉴他国的经验将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英国政府的改革措施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充分尊重家长和儿童的需要,重视家长参与,主张建立连贯一致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这些措施和改革经验无疑能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健康教育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