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4 22:50:20

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篇1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教育

一、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情怀,从而进行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体会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研究发掘数学史的教育功能,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独特的教育价值。例如,学习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儿子祖暅、孙儿祖皓都继承了祖冲之的事业,刻苦研究数学和历法,都取得很大的成就。这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从这些例子中鼓励学生学好本领,为社会为国家服务。

2.意志品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和顽强的毅力,意志脆弱,经不起打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中,可以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给学生鼓劲打气。让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受支持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信。而且多介绍中外数学家刻苦进行研究数学事例,从而引导教育他们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奋发图强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成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多给学生鼓励,使他们不轻易放弃,而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指导他们不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如正与负,连续与离散,有穷与无穷,已知与未知,实数与虚数,他们之间互相矛盾却又对立统一,在转化中促进数学的不断发展。如数学史上三次危机的出现,角的概念的发展等反映了事物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天地之间的万物都在时间长河中流淌着,变化着。从过去变化到现在,又从现在变化到将来。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却是永恒的!天空中星星的移动,地面上大地的震动,火山的喷发,人类的变化……由此可见,这个世界的一切量,都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说时间是最原始的自变量,那其他量则是因变量。根据此,我们有了函数的概念:如果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变量x在研究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变量x就称为自变量,而变量y则称为因变量,或变量x的函数,记为:f=(x)。通过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而且意识到在无限的时空中,人的生命是有限,因此必须善待人生,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转贴于

4.集体主义教育

人不能脱离集体,小到班级、小组,大到社会,我们要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集体观念。数学有时是枯燥的,很多的规律、定律、公式等,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效果不好,因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倡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与帮助,尊重别人的意见和劳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集体精神。例如,我在实习时,引导学生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四个人共同操作,利用教具三根小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后与同伴比较后,得出了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学生在与小组其它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学习上的成功,从成功中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的。让他们懂得在往后的学习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要懂得自主学习,又要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5.审美观培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张奠宙与木振武两位先生在《数学美与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美分成了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其中,如美观是指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总给人的观感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在学正余弦定理时,我们感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用如此简单对称的式子来表达,也惊叹千千万万的凸多边形它们的外角的和总等于360度。美好是指数学上的许多东西,只有认识到它的正确性,才能感觉到它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正义感和是非感。美妙是指美妙的感觉需要培养,美妙的感觉往往来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而完美是数学总是尽量做到完美无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追求尽善尽美。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使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审美造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也使学生树立做事尽力而为,争取做到自己能力以内的完美。

二、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直接的德育教育。比如,针对数学的学习,教育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踏踏实实才能有好成绩,掌握扎实的知识基本功,这是任何一个伟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2.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体会获取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时,提倡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问题,并且要开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最后再做到解决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返过来作用于实践的。

3.在课后练习题中渗透德育思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数学有很多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有些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这一点在新教材中尤为突出。比如说,在学习正弦、余弦定理后的实习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测量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找工具、选择测量目标、寻找计算方法。这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掌握知识同时也明白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4.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刻苦,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向学生展现我强烈的时间观念,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提醒学生把握现在,珍惜时间。在越来越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和示范也更显重要。

数学教育篇2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主管单位:辽宁北方报刊出版中心

主办单位:辽宁北方报刊出版中心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8284

国内刊号:21-1548/G4

邮发代号:8-26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正式创刊于2003年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辽宁北方报刊发展中心共同主办。会刊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均为月刊,国际流行大16开本,48页,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所有从事数学教育的研究者、专家。

《中国数学教育》遵照“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探索中学数学教育规律,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质量服务”的办刊宗旨,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交流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帮助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自创刊以来,《中国数学教育》秉承办刊宗旨,所载文章内容广泛,题材丰富,不但有广度(栏目丰富,涉及数学教育的不同领域),更加有深度(所载文章注重专业性和研究性)。在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许多教育专家、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为本刊撰写稿件,几乎每期都有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或索引,已逐步为业内人士所认可。一直以来,中国数学教育遵循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致力于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作者队伍的建设,力求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呈现出更加富有实践和指导意义的内容。

数学教育篇3

关键词:启蒙教育 示范导行 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教学中切实落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教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相互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了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求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词、句要勾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验算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数学教育篇4

教学过程教师的情感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数学教师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表现形式、作用等,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数学教育 教师情感 表情 作用

一、数学教师情感的形成

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形成积极、丰富的教师情感呢?

1.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

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及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热爱数学教学工作,对业务精益求精,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调控感情、进入角色

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为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调控感情,做到一跨入校门就把一切烦恼留在门外。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3.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情感体验

数学教师只有把教材、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切地想要说、想要讲时,教学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二、数学教师情感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情感内容,而且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形式――表情。教师的表情变化随时都处在被学生的感知之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善于表现情感,才能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融,达到“共鸣”之效。

1.面部表情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后总结出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一个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正相关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微笑是主要的面部表情,是表现教师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

教师的眼神可表现不同的情感:欢乐时眉开眼笑;惊疑时瞠目结舌;困惑时目光迷离;入神时目不转睛……。恰当地利用眼神帮助教学,常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慈祥的目光会给学生以温暖;热烈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镇静的目光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严峻的目光则是无声的批评……。可见一个恰当的眼神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体态表情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头、摇头、站势、手势、步态、空间距离等都属于体态表情,它们均能充分表达教师的情感。如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手掌心向上、频缓示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回答后尤其是对没有回答或答错了的学生,教师手掌心向下,频缓示意,让学生坐下,以达保护学生自尊心之效。

3.声音表情

当人的情感发生时常伴随着语音的高低强弱,而语调的轻重缓急则可以表现情感的不同深度,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音去辨认教师的心情、去领会言外之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语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亲切温和、欢快昂扬、庄严郑重、幽默风趣等各种不同的语调来渲染气氛、设置情景,以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

三、数学教师情感的作用

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增进教学效果。

3.教师的情感具有强化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或讲解涂上了某种感彩时,就常会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更鲜明,因此情感就成了记忆所讲解内容的强化物。如在介绍圆周率时,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若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很有可能未来的数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这段深情之语,既饱含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之情,这一深含情感的表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圆周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爱专业、爱学生,上课要心情愉快、情感激昂,真正从教师的情绪上给学生一个奋发向上、如饥似渴的学习感觉。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数学教学教程》张景斌主编,科学出版社

[3]《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宋乃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教育篇5

关键词:开放教育;数学教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写作论文尤其是作为成人教育的开放教育学生的数学学习,其学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教育试点有别于普通高校校园内学生的学习,其最大的区别是:学生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同时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显见,由于师生异地,教与学在时间空间上分离,学生“以个别化自主学习”就成为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学会学习”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特别是《经济数学基础》的学习,可以说是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加强数学学法指导是开放教育数学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1、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开放教育的师生准永久性的分离,必然要求学生应以自主学习为主,也必然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安徽电大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在试点项目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中又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和可选择性”。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的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强烈要求要给予“渔”,而不仅仅是“鱼”,即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是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涉及。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特别是开放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一种在实践中边研究、边探索、边产出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点,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开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3、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当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知道如何学、如何巩固,如何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和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读书笔记,能拟出读书提纲学习,能带着问题听课和进行网络学习,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交流;三是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和温习教材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五是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学会如何交流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形成“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思——交流——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体系。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主学习、表达、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开放教育的考核从内容上说主要包括两类,即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从形式上说也主要包括两类,即卷面和无纸化考试。这就要求,一是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是开放教育学习的基础;二是形成性考核要认真完成,这是开放教育学习的必要环节;三是期末考试要树立信心,认真对待,这是开放教育学习的最终检验;特别作为开放教育学习必要环节的形成性考核必须要求学员踏踏实实地去完成,不仅要认真地完成好书面作业,而且要完成网上学习的必要任务。对于学员熟知的期末考试则要求端正考试观,克服怯场心理和侥幸心理。并指导学员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按题意做,不漏做、多做,并仔细检查修改等。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合理安排工余时间学,要自觉地挤出时间学,要专注的不受外界干扰地学;学习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师生和生生要经常性的相互交流;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得失,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要学会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不盲目自大。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准则。

就目前开放教育的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应有以下几条原则: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知识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形成小系统,再形成大结构,从而最终达到系统化的要求。如在经济数学中,什么是函数极限,它的存在与函数左右极限有何关系?什么是导数,它与函数极限又有何关系?什么是不定积分,它与导数又有何关系?什么是定积分,它与不定积分又有何关系?以及这些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如何运用等。把这些知识串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一般来说,成人的知识面较宽,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能持久,自觉性强,但学习干扰大,工学矛盾突出,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首先要向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侧重于数学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利用答疑电话、电子邮件、面授、小组学习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指导的方法和重点应有差异:对基础好的侧重于帮助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中等程度的主要解决学习方法问题;对基础较差的不仅要提高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使之达到自觉化、技巧化的程度。因此在面授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而是应该进行知识的点拨和注重知识结构的形成,更重要的一是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上寻求并使用学习资源,强化和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应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理解和记忆定理定义,怎样归纳总结和梳理所学内容等。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学习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博采众长,使学生形成独立地思考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等组成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

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有效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因此,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开放教育的学生数学学习一般都以“过关”为基本要求,古人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过低的学习动机,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要挖掘数学中的形式美、结构美等美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亦可以在面授或小组活动中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亦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探讨、研究的和谐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当然,要注意难易适中,否则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并可能造成学生的惰性。

数学教育篇6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例如,在解决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张图像中有什么跟数字有关的信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地去观察图像,答案也更有针对性,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这种引导简短明了的问题一下子就能够转变学生的思维,并在思维转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例如,在学法计算时,教师可以出题“64÷4=?”教师可以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向学生提出:“你们有信心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学生回答能做到时,教师可以说:“你们太棒了!”这种语言的鼓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师生情感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例如,上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可以说:“今天课堂纪律较好,同学们很安静啊,第一组的同学保持得最好哦。”如有同学开小差,东张西望,教师可提醒说“小心哦,别把眼珠弄掉了,这样可不好找哦!”这样既达到批评的目的,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一些不良习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必须保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艺术性、幽默性、生动性以及形象性,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使其能够提高自信心,提高独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数学教育篇7

摘 要:分析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传统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缺点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古板,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趋势;传统的数学教学缺少弹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大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很多本意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选修课,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必修课的一种延伸,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调节学习的进度,同时计算机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等进行恰当的调节;整体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邮件来更好地交流,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数学之所以难以学习,就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现代信息技术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进行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学习的一个工具,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校首先应该提高多媒体硬件设施,端正老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态度,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要采用文本、动画、图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枯燥、无味的氛围,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碰到难题,老师、学生或者学生之间,可以使用各自的终端讨论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培养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1992年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生活处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劳动工具”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紧接着,又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比前后三个课程目标可以看到,短短几年,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0年教学大纲与1992年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两个主要变动。

一是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另外,即使不考虑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我们处理数学问题时,也不仅只是依靠逻辑思维,形象分析、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的结合运用是我们早已常用的做法。

二是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2001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又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这里,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切要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途径是相互结合的:第一,要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化的过程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教育的过程应当成为数学化的过程。

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学会生存”这一课题,以奠定能力训练的基础。据此,数学教育则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6~12岁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求知欲极强,正是“启蒙”的绝佳时机。使学生“初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非天方夜谭。在某些时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华罗庚曾经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我们都知道,“兴趣”大多先是来源于“好奇”,继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儿童产生“好奇”的阶段适时加以“激发”,那么,由一点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励,再通过“成功的体验”,必定会使最初的“兴趣”引发为不可估量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

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我国1992年实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设定的内容主要有: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数的整除,应用题。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二是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另一类,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必修基础课程

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等代数讲授的知识,大多是17、18世纪的成果,而抽象代数讲授的知识则是19、20世纪的成果,它不仅在代数课程这一主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抽象代数的主要思想早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多门学科中。所以,讲授高等代数之后,必须安排72学时左右的抽象代数。

以现代几何的观点审视几何学,在保持各分支的自身特点与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几何学主线的五门课即几何基础、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射影几何与点集拓扑学有机结合。

而对于数学分析,应将其核心内容极限理论、微积分和级数理论进行认真的选择与组织,不宜照搬。基本理论的讲授要紧密结合应用;同时穿插反映微积分发展历史的数学家传记介绍,这方面丰富的内容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保证数学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要大胆删繁就简。对传统知识,也要尽量用现代数学方法表现,如“级数的展开”等。

(二)必修应用类课程

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逐渐增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论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安排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讲授数理统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和最后决策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无论获得数据还是分析数据,总是要渗透随机与概率的思想。

最优化理论包括了线性规化以及最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算法介绍,它是现代管理、决策、经济、金融乃至评估等工作领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数学应用的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讲授过程最好结合实际应用模型。

模糊数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所谓现象的模糊性是指事物间差异的中间过渡中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即使在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综合化的改革背景下,它仍然是学校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重担,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只是处于刚起步不久的思考,实践时间也不长。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05,(2):7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长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线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05—109.

上一篇:素质教育范文 下一篇:网络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