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0 02:53:41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篇1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座右铭。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的艰巨劳动。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素质教育篇2

以上这些,都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片面的做法,是一种表面的形式。素质教育决不是开几节活动课让学生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更不是随意指派哪个教师去负责一个小组就行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说:“素质可以包括这几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等素质。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均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一套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丛书就谈到了八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即心理、行为、道德、智力、能力、个性、劳动、审美。可见素质的概念之大,内容之多,从它的内涵来看素质教育具有潜在性、迟效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艰苦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重在课堂教学中去实施,去实现,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让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各学科教学,使课堂时时渗透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我觉得除了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创建课程教材新体系以及改革人事制度外,目前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应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说搞素质教育,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高素质。

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专家认为是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在我们乡镇学校我认为目前起码要有以下的素质:

1、 具备素质教育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有资料指出: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负担之重,超过所有国家学生。“应试教育”使肩负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祖国未来”束缚在考试的枷锁下,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刻不容缓,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创造性地工作。

2、 具备高尚的师德。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起的作用是难于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还得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的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给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

3、 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转变教育观念,屏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的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4、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只有教师的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素质教育篇3

所谓“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顺应时代和人民大众的根本需求提出来的关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主题和教育模式。这个主题和模式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历史中,有关素质教育的精辟的见解和精当的作为可谓屡见不鲜。例如――

《论语・先进》中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一章所讲的孔子教学的故事经常被后人作为“因材施教”的范例加以引述。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在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因材施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在《荀子》中,有许多关于“性”的论述。这里所谓“性”其实与当今所谓“素质”是相通的。荀子首先肯定了人的先天素质的自然属性,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同时,他以精辟的论述强调指出,人的天性之中有导致恶的因素,若放任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带来不可收拾的恶果,因此,“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在这里,荀子提出了通过“圣人”以“化性起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人性进行改造的最根本办法。

当我们洗净历史的铅华,以科学方法来研习孔子的范例和荀子的论述,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借鉴和指导的意义。党的十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工作有明确的指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张丽莉、陈斌强……这些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辉煌名单里,在他们的身上,既集中地体现了当今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也极好地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是的,要在我们的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人民教师具有好的素质,要求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中小学,切实学习张丽莉、陈斌强……这些光辉榜样,坚决杜绝“蓝印章”“绿领巾”这类丧失师德的现象,真正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素质教育篇4

[关键词] 美育 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依靠教育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在未来社会,我们是否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是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从多种渠道加以实施,近些年来,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科学不能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许多人还是热衷于升学率,对美育并不关心。21世纪是一个审美的时代,在审美时代,探讨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目标,更新育人观念,显得十分必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强的竞争力,大力提倡高雅文明的艺术活动,加强审美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积极奋进的力量,而且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实现对人才的文化素质、价值取向的塑造。美育的内涵极为丰富,文学艺术美、科学技术美、社会生活美、自然美等,并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美育还涉及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能教育,都有审美的因素,审美素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美育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

美育可以提高青少年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抵制消极颓废思想的侵蚀。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是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现形式,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借助于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等,通过审美,启迪人的智慧,滋养人当心灵。杰出的艺术都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以美引真,以美导善,美的欣赏是直接的,真善的影响是潜在的,当欣赏历代的美术杰作时,将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深深体会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一个个完美的美的形象,首先打动人的情感,由感情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接受各种教育,使学生与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进而达到高尚的境界,讲道德、守纪律、举止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二、美育可以增长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不仅要借助于各门学科,而且也要借助于各种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已随时光而流逝,但是我们凭借前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可以深刻了解过去的时代。在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能力,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人类素质状况的直接标志。审美教育就是提高这种创造能力,在审美中,审美主体处于一种最自由的状况,它就为个性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最佳的机遇,成为新鲜活泼的创造精神的“契机”。

三、加强美育,有益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

现代社会要求各类建设人才,不但要掌握最新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美学方面的艺术审美知识和空间形象的造型创造力。如现代建筑、现代工业、现代商业与美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小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都是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深厚的艺术修养,有助于他们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目前,双向选择的分配原则使大学生们十分关注自身形象,他们的审美品味甚至影响社会的审美风尚,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外表(仪态服饰)、内心(心理气质)、行为(待人接物)等方面更好地设计自己,塑造富有个性的美的形象,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崭新风采。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审美教育是学生成功的内在需要,其意义已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要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提高美育教育的有效性。

1.把审美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的课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教师在讲授各门课程时,要贯彻三个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使教学过程艺术化,让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学校应特别重视涉及到艺术美的音乐、美术课,切实纠正“重技艺、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倾向,不仅仅教教唱歌、学学绘画,而要把精力集中在传授审美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2.保持艺术教育的连贯性

要探讨适合于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艺术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小学艺术教育以培养和激发孩子们对某类艺术的兴趣爱好为主,中学艺术教育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某一项艺术技能,大学艺术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

3.丰富课外活动,扩大美育空间

开展审美教育,课堂不再是唯一的,甚至是无限的。要打破单一封闭的教育形式,组织富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显示其不同的个性和创造力。如进行有关职业的自我形象塑造、举办美育精品讲座、小型音乐会、书法作品展览,组织看电影,读小说,建立绘画、书法、摄影、科技小组、学生艺术团,也可与高雅艺术团体相结合,让高雅艺术进校园,或者走出狭小的校园,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亲身感受和体验社会美、自然美。

4.美化校园环境

素质教育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 素质要求

一、前言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政府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完善的体制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必要的内在条件。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

二、讨论分析

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向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它是人们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概括地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具体地讲,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内容和目标的系统教育。

2.目前体育教师的现状

(1)队伍稳定性较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部分教师的心态处于多元,错位,不平衡的状态,尤其是体育教师。由于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学校体育,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对学校体育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许多体育教师感到其社会地位低微,经济待遇差,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这导致有的体育教师在进行着激励的思想斗争,心理矛盾,下海经商好还是继续教学好,有的体育教师就一边从事教学一边经商——则不免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教学的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暗下决心,打算在合适的时候跳龙门,只是条件未成熟。这样可以说所有的师责,行规对他们就形同虑设。据有关资料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役体育教师流失最严重,而在体育学院就读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将来都不愿当体育教师,虽然近两年来,体育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已有所缓解,但队伍的不稳定,尤其是许多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应试教育影响教育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有大部分人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的传受轻能力培养,重尖子生而忽视普通生的思想。在教学观念上,重教轻学,重技轻思,重重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提高,重体能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与终身发展等。这些教育及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3)教学方法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由于一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从而对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置之度外,导致教法和手段陈旧,教学有形无神,长期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的重负荷高强度,低效率阶段,使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出现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3.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包括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情感陶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等。因此,体育教师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挑战,所以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高尚的道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无私奉献,敬岗爱业,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原动力。

①热爱体育教师工作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对它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热爱它,才能对事业深沉的爱,才能执著地去追求,还要全身心地投入。

②关心、热爱学生

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没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教师,肯定是不会去关心、热爱学生,也不可能自觉地爱岗敬业的。只有关心热爱学生,教师才能尽心尽力去培养他们,使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思想道德高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坚强毅力的一代新人。

(2)多元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而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层次。

①扎实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另外,应具备一个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具有解剖、生理、以及运动生理,运动医学、急救和应急处理、评价技术等一系列知识体系。并且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都能举一反三,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同时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专业最新的信息,知识成果介绍给学生,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②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体育科学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论等。并且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和教学过程最优化。

③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当今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书本,对于整个世界,凡是未知的东西,他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正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要成为知识面宽阔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顺应素质教育的合格体育教师。

4.综合教育能力

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正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体育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1)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技能是教育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组织教学、教学语言、示范、训练、创新科研等。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

(2)创造教育环境的能力

优美、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有善于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能力,使学生置身该教学环境并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在优美的教学环境中,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还有利于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体验课堂学习,健身练法,娱悦身心的乐趣。

(3)教育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课的改革,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经验型”的体育教师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善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4)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劳动特点及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使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素质。

①兴趣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事业能够建立和巩固的基础。体育教师具有广泛的,多方面的兴趣,能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更好地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方法,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②情感

体育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力。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包含着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体育教师与学生熟悉、亲近、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可使学生产生依赖、仰慕、共鸣,进而去追求成为体育教师所导向的人才。

③意志

具有坚强的意志是每位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它对于一个体育教师的事业成败具有决定意义。坚强的意志表现在体育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坚定性和直觉性,百折不挠的坚持性和毅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和克制不良情绪的自制性等方面。

三、结论

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还担负着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感召学生的责任;加强对体育教育的理解,精通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自如运用,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先进教学方法,并从中吸取和更新,在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其它科学知识,提高自己学科文化水平;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合,尤其是教育科学理论以及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新.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3).

[2]金林祥.教育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燕国才.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科学研究,1990,(2).

[4]陈晓春.体育教师素质谈.体育学刊,2000,(4).

素质教育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师;问题;构建

高素质教师团队是确保我国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全面的实用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用以提升学生的身材素质能力,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建设,将能够有效的调整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面对更高的挑战。

一、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

教师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抱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导师,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方向的指引者,如果教师在个人素质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缺失,将难以保证教育职责,无法有效发挥实际教学作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由于体育课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具备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专业性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

(一) 全面的教学能力

全面的教学能力,是确保体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全面的教学能力包括了知识讲解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教学氛围的建设能力,也只有具备这些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体育教育是一种约束力较小的课程,不同于其他教育教学课程,大多需要在户外举行,因此,如何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之前,体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课程,并做出相关的规划和知识的扩充,才能够保证教学课程的充实性和丰富度,帮助学生跟好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是体育老师最需要掌握的教学能力,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因素。

(二) 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

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教学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教学结果和不免实现的基础。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老师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帮助老师丰富教学工作,完善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需要体育老师认真掌掌握所学习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并在日常过程当中,注意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积累以及相关知识的扩充,以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并对这些知识进行零号的运用,把新型教学手段手段进行有效的实施,把全面的体育知识进行有效的宣讲。

(三) 较高的个人魅力和思想道德

个人魅力的塑造,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思想道德的养成,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关注度的重要的方法。个人魅力,体现在老师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个人魅力的塑造,将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看法,改善学生对教学课程的意见和想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体育教学课程,帮助老师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思想道德是优秀老师的必备因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方式都是教师思想得到的具体体现,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同样会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老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 当前体育教师存在问题分析

(一) 教学模式的落后

对于现代教学教学工作来说,教学模式落后,是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阻碍。对于教学教学工作来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跟随学生的心理发展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现代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宣导,将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必须要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二) 教学能力的欠缺

对于现代体育教学教学工作来说,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掌握大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师的个人能力来促进当代体育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但是,就目前体育教师队伍来说,人员的缺乏和教学能力的欠缺,是最为严重的问题。目前,教学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教师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在教学经验上有一定欠缺,在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同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缺乏对相关教学因素的理解,业务水平的低下,是造成我国体育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应该机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帮助老师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意识建立,帮助老师正确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使老师自觉寻找自己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和不足,以社会主义理论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队伍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队伍的年轻化发展,教学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年轻体育教师来说,由于教学工作经验的缺乏,在实际教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且由于教师个人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无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从而阻碍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

(三) 促 进岗位竞争机制的引进

就目前我国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缺乏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政策,无法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升良好工作态度的形成。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应该积极进行岗位竞争机制的引进,积极进行教师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革,通过平等竞争、择优上岗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学校方面应该适当提升体育教师的待遇水平,并做好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将教学质量同教师薪资待遇挂钩,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提高。

总结:

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改善,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柏涛. 议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2] 宋晓洁, 任洪飞.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1)

[3] 李琴凤. 浅谈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育与职业, 2009,(06)

[4] 吕二庆. 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01)

素质教育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27-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体育教改工作正在不断深入的开展,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的素质更是不容忽视,首先要有不断改革、求新的精神。

教师是教学的的主导・没有他们的主动积极性,就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他们的教改意识则是教改的源泉,首先要有对当前教学工作进行改革的想法,然后才可能有教改行动的实践。因而,进行体育教改,必须强化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让他们不安于教学现状,多思多想,并能自觉的将所想付诸于实践,大胆地进行教改尝试和教改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因不断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篮球教学为例,教师把各种运球方法传授给学生后,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被动的接受,逐步丧失了个性和创造。当然,教师对学生也不能完全我放任自流,而应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加以指正,使学生正确、有效的掌握体育技能。另外,在教改的今天,身在教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如果长时间不接受新知识,凭经验,吃老本,就会赶不上教育形式的发展和要求,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经常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书籍,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和观摩体育教改、教研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从中吸取体育的新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工作都能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

其次,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并能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多,所以,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性格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有益的影响。相反,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责任心,态度粗暴,情感投入厚此薄彼,就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要有奉精神和敬业精神。其次以“和”为贵贯穿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教育后进学生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用温和的态度来引导他们,形成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体育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

总之,体育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掌握了教书育人的主动权,从学生体育活动的行为和习惯着手,培养他们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如在身体练习中互相帮助、保护的时候,教师提出具体的保护帮助要求,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精神。当遇到天气有刮风、下雨等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此时应沉着、冷静。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三,体育教师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

体育中含有大量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和技术练习,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例如:在中学生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正确的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规格和要求,然后培养学生节奏感,讲明节奏和韵律是该套操的特征,做操时要使动作和音乐吻合,表现出运动的曲线美,并把节奏和韵律有机地巧妙结合在一起,构成优美的动作旋律,使姿态优美、大方,要做到节有高低、拍有强弱、用力有大小,这样动作优美感就十分强,表现就具有艺术性,有利于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教育。

第四,体育教师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保健能力。

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特征之一,即要求学校体育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即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熟练的动作技术、技能,还要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体育科学,怎样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的体育、保健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提高。例如:体育教师可把体育、保健基本理论知识分别安排在理论课讲授和结合运动实践进行教学。室内理论课的讲授,采用讲授法,实习作业法等等。室外的运动实践课,一般可结合学习的内容运用小组讨论法、课前预习、讲中验证、课后总结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获得体育、保健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能力,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校学生 艺术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一、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尚处在发展阶段,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凸显出问题和不足。如学生普遍对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热情不高,表现出勉强应付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低,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很难表现乐观积极的态度。要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以艺术教育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将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感化改变为使学生在接近艺术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精神素养的提高,变被动为自觉,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教育手段。

二、 艺术教育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育人就要使之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相对传统方式的优势,体现在德育知识传输方式上。即可以发挥艺术对人类情感的调动功能,使艺术作品的审美主体--学生,在被打动中明辨是非善恶,达到以善为美、以德为美的教育目的。

德国哲学家家康德认为,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心理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在相当的环境中以非常类似的方式发生作用。"正是有了相同的心理构造,人的心灵都是以同一方式运转的......自律的理性理念(rational ideal)就是深层的、潜在的道德,道德判断必须被视为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但道德感并不是个人的反应,而是普遍的人的反应,人们在美的知觉中体验到的愉悦,来自于它唤起了人类自身道德自由的意识,所以人在艺术品的美中得到的愉悦本身就是道德的愉悦,因此它存在于我们把自身做为一个道德主体的意识之中。而其后的德国哲学家、诗人席勒,对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发表了自己关于艺术与道德的观点,他认为人学习了艺术和审美,本身就可以转变他与环境的关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席勒较之其前辈康德而言,更重视对人的道德实践教育--审美能力教育、艺术经验培养是在做为现代社会疾病的缓和剂的意义上被理解的。

总的来说,艺术美对人的道德品行的教化作用,可以完全通过艺术作品的呈现、艺术鉴赏的实施、艺术美感的体验来实现,同时通过学生对自身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想象实现主动、自觉地道德认知,达到受教育的目的。那么怎样组织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活动,如何给学生奉献体现"道德之美"的优秀艺术实践活动,成为我们研究的目标。

三、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将人文素质教育分解为艺术审美实践、主体意识训练和美育心理基础培养三个方面。以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兴趣爱好社团为抓手,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以社团展示为三大模块实施培养的主要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分别介绍。

1、在艺术审美实践教育方面,首先要转变审美实践教育的理念,将以往强调对学生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自由想象,随心创意。如实践中利用学生课余对文艺演出活动的积极性,将几项规模大、效果好的素质教育项目的立项固化为传统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到活动中时,做到对每学年的活动项目心中有数.利用所谓经典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愿望,学生参与社团积极性提高的同时表现出对活动宣传、场地协调、选手海选、经费管理以及总结报导等方面各自不同的才能。

2、主体意识训练方面,主要是以各类征文、演讲比赛的开展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发现自身价值为目标,使学生在内心建立与客观世界的正确关系,培养学生敢于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意识。在活动的组织、宣传、评比方面必须强调明确的目的性,如培养学生爱护校园植物的"校花校草摄影比赛"、针对"九零后"学生的"感恩父母--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主题演讲比赛等,都是通过明确的实施过程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在时下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前提下,特别为女生开展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活动,如每年三月开展的"缤纷女生节系列活动"和每年六月与校就业办合作开展的"就业路上,我们同行系列活动",培养女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清醒地知道自身特点,以独立自强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女生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人生追求。

3、美育心理基础是构建人的审美心理以促成其敏锐的审美能力和形成美育心理的素养性教育。审美活动是通过人的一系列知觉,将审美客体反映到主观意识之中,与审美主体自身进行结合交融而产生一系列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所以学生美育心理基础的建设应看做是一种审美观念的创造过程。在实践中,各类学生社团应该做为此项工作的载体。如开展学生文娱活动的学生艺术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与专业能力拓展相关的各类社团等,都是这一审美心理基础建设的重要阵地。

因学生的审美心理受着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制约与影响,在开展社团活动中,应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交流以建立正确取向。同时要重视学生间审美心理水平的个体差异,如男女生差异、城市与农村学生差异、沿海与中西部差异等。但总之必须选择具有高尚情操和健康内容的审美对象来施教,同时要形成相应的审美情景,在审美关系中来施教。

总之,高校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各个环节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艺术素质教育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发挥艺术作品中隐含的道德伦理性,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既以"愉悦为先,道德相随"的方式对学生实施道德影响和改善其道德观念。做为高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艺术素质教育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育硕士范文 下一篇:数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