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6 13:23:28

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建立科学的考核目标体系,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夯实干部考核工作基础,为县委准确客观考核评价干部提供基本依据,根据《卢龙县局乡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卢发[**]20号),经县委同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目标的制定与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考核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必须坚持责任明确、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实事求是、激励约束的原则。

第二章考核目标的制定

第四条建立目标责任制。局乡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部门年度重要工作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个人岗位职责分工,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在科学谋划工作的基础上制定考核目标。

第五条目标制定的方法程序:

(一)拟定考核目标草案。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和本单位年度工作要点拟定考核目标草案。领导班子考核目标一般掌握在6—8项,领导干部考核目标一般掌握在5项。领导干部考核目标要充分征求分管部门负责人的意见;

(二)班子会议审议。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对领导班子和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草案进行审议;

(三)主管领导审定。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目标须报经县级主管领导审定;

(四)向群众公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须打印上墙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时间为3天;

(五)报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审核。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按照单位管理权限,分别报县委督查部门、县政府督查部门审核(乡镇考核目标报县委督查部门审核)。审核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是否体现了单位职能,突出了重点;二看是否与职责分工紧密相连,体现了岗位职责要求;三看是否包含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年度重要工作部署。

(六)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存档,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第六条建立目标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在目标制定工作中,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1、态度不端正,敷衍塞责,造成目标没有压力,起不到激励约束作用的;

2、故意隐瞒实情、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逃避责任的;

3、故意不把上级下达的重要工作列入目标的;

4、违反目标制定程序的。

第七条对存在以上问题的,领导班子和有关人员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档次,情节严重的当年考核直接评定为一般(基本称职)或较差(不称职)档次,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第八条年度考核目标制定的时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制定工作在每年的二月底前完成。

第三章考核目标的修改和调整

第九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通过一定程序,可以进行修改和调整:

1、受上级政策变动影响目标完成的;

2、因客观环境变化,如自然灾害或发生突发性事件影响目标完成的;

3、上级临时交办重要工作的;

4、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改变工作重点更有利于工作开展的;

5、因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影响目标完成的。

第十条考核目标的修改和调整,由单位凭有效证明材料按单位管理权限分别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申请,经督查部门调查,情况属实的,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县级主管领导意见后,予以修改和调整,并到县委组织部备案。

第四章考核目标的调度与督导

第十一条要加强考核目标的调度和督导工作,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第十二条考核目标的调度与督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具体负责,县直各综合部门分线管理。

(一)建立督查部门督导制度。对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定期进行调度与督导,通报目标完成情况,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对重点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随时跟踪监控。对目标运行中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或县干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二)建立县直综合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分线管理制度。纪检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委、政法委、经贸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统计局、局、计生局、环保局等县直综合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职能范围内的考核目标管理工作。并按季度分别向督查部门通报情况。

(三)考核部门根据督查部门、综合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调度与督导考核目标有关情况,结合平时考核,重点掌握考核对象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主观表现和能力水平,为年终考核积累依据。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局乡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制定与管理工作在县委领导下进行,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宏观管理。

目标管理制度篇2

Abstract: Formulating modern property right system has been already put into agenda,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have to be redefined, too.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dtive was value maximization and stakeholders' benefit maximization,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After analyzing among the three,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that three kinds of objectives are consistent.

关键词:现代产权制度;一致性;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Key words: modern property right system;consistency;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stakeholders' benefit max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32-02

0引言

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的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的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方面,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结构的需要,也是优化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是企业理论研究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研究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财务目标的内容也都不同,是受限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等社会现实情况的。具体的表现为受财务管理制度的制约。举个例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权于中央,企业经营完全是为国家负责,所以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以完成国家的任务为主。但是改革开放后就完全不同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不但是私营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就连国企也投入了市场,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汤谷良,1994)。

1财务管理目标现有观点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学术观点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1 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1.2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这种观点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重视不够。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为目标。它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1.4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不但是私营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就连国企业也投入了市场,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考验。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企业必须重视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同时与企业利益相关各方也必然会要求自己的利益也能最大化。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自己承担的风险越多,其得到的收益越大,这是符合契约理论的。

除上述四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存在着资金运动最优化、EVA最大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等观点,每一种目标的提出都受到理论界争议,其利弊已基本形成共识,不再赘述。

2产权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2.1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的前提下,要确立科学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考虑哪些利益关系会对企业发展发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但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

2.2 产权制度解决了财务预算管理目标中谁的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产权,是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后的概念,表示在法律意义上经济所有制的关系。其主要包括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之一句话,只要涉及到经济收益的关系,都与产权有关。财务关系的现状体现着当时的产权关系,研究财务理论体系,应从产权关系所表现的产权结构入手。企业产权结构安排界定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了企业的归属问题(也就是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解决了财务目标为谁服务的问题。

企业的所有权应该与契约参与各方所承担的风险相一致。上文说到,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甚至政府等等,在公司中,由于这几种类型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不同,所以对公司的产权和收益等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比较愿意冒风险,因而应规定其必须对所冒风险承担资产责任,其收益分配排在最后;而其他利益相关者风险较小,并且,他们与企业签订契约时,要么其收益已经包含了部分将要承担的风险(债权人提供的贷款具有限制性条款),要么国家已通过制度上的设计对其利益进行保护(员工)。

3现代产权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1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一致性 假定企业是继续经营、未来各期的纳税付息前的利润EBIT(t),税率为T,风险报酬率为K,举债为B(t),平均利率为r。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均可以得出以下两种数学模型(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1999):由此可以得到:在企业债务B、所得税率T和风险报酬率K确定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的模式,是由各期利润拆成现值加总而导出的,企业的各期净利润(或平均净利润)最大时,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最大。但在一些特定的客观情况下,比如企业EBIT未到位等,这时,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否仍然一致呢?“现实中并非如此,考虑企业在经营和财务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从风险对所有者与其他企业的利益关系方带来的不同利益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所有者财富进行估值,并以一项财务决策对所有者财富与企业价值的不同进行比较。”运用Black-Scholes模型非常严谨的计算得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总一致,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当债权人和股东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两者便是等价的。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双方总会寻求一个均衡点,即双方均可接受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双方各自的边际成立都等于其边际收益,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由于风险带来的利益冲突便于工作趋于平淡。现代产权制度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这也是其优越性的体现。

3.2 现代产权制度使相关者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举例来说,在一个委托――框架内,经理人目标是使报酬减去所做的努力成本剩余的部分最大化,股东目标是预期的财富最大化。现代产权制度中的利润分享安排是基于两者的目标和不确定性程度设置的,当直接衡量努力不可能时,奖励高水平努力结果的激励结构能够诱使人追求所有者设定的目标。同时,现代产权制度下,股东基于对员工及管理层价值的重视,产生了员工持股计划及管理层持股的可操作性安排。此时,管理人员和员工也具有了股东的身份,促使他们更加为股东最大化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的所有权是一个养大依存变量。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不同的经营状况时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属于不同的主体。张维迎曾做过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设x为企业总收入,w为应付工作的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为股东所满意的利润。若w+r

综上所述,现代产权结构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保障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的权益,从而使公司得以聚合和使用大规模的社会资本,保证经理有充分的经营权和从经营效益中享有收益,工人得到与其工作努力程度相适应的工资,政府得到与其提供公共产品相适应的税收,另一方面,同时可加以严格的责任。这种所有者、经营者等当事人之间恰当的权、益、责的划分,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且充分调动各方进行“生产性努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程民选.产权与市场[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郭道扬.产权改革与会计产权观[J].财经论丛,2004,(1).

[4]荆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与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0(10).

[5]刘成立.价值增值动因:财务、会计、审计共同的逻辑起点[J].财会月刊,2004,(2).

[6]刘诗白.刘诗白文集(第六卷)[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汪平.公司理财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8]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目标管理制度篇3

摘 要 当前普遍采用的财务管理体系都是建立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然而随着公司治理理论走向多元化,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向利益相关者理论转变,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开始注意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理论的发展必然带动制度的演变,本文从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试着探讨维护各个利益相关者群体利益的各种制度。本文建议规避现金使用、实行定额税和比率税相结合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的利益;将企业注册资金作为企业的保证金、设立资产和负债的比率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 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财务管理目标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导向和标准,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当前普遍采用的财务管理体系都是建立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或者说成是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无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利益最大化,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都是同一类意思表示,或者统称为单边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公司治理理论走向多元化,也就是更加强调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早先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应当有多重目标,分别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但是这种意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时具有多个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理论上一致认为任何学科都需要统一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发展其理论和模型。任何决策只要符合目标就被认为是好的决策,不符合目标就是差的决策。唯一的目标可以为企业理财提供一个统一的决策依据,并且保持各项决策不发生冲突。多个目标则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基础上。各国公司法都规定,股东权益是剩余权益,只有满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之后才会有股东的利益。企业必须交税、给职工发工资、给顾客提供它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能获得税后收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先于股东被满足。由此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尽管如此,利益相关者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显现,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股东利润最大化,而应同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及经营者的利益,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共同最大化才应当是现代公司的经营目标,也才能充分体现公司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存在的价值。虽然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基础之上,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把除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而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当前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在股东价值最大化引导下建立的,所以要想透过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需要有全新的制度和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的制度探析

利益相关者包含了众多的利益群体,并把这些利益群体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因而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本文分别针对社会、债权人、消费者一些主要群体进行分析探讨,如何维护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社会的利益。当前国家主要采取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对企业征收一定的税额。征税由来已久,没什么地方可以质疑的。关键是税怎么交,交多少,或者说是国家收多少,怎么收。当前的税务体系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主要表现在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假账假表泛滥。针对这类现象,本文给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尽量避免现金使用,交易金额通过银行划扣。只有通过银行这个系统,才能真正确定企业的交易量,精确计算企业应纳税额。规避现金使用这个建议貌似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但实际并不如此。当前我国通行的人民币仅仅只是个货币符号,并没有什么内在价值或含金量。而银行账户上的金额也同人民币一样,仅仅度量个人财富,并没有实质的区别。要想完全避免偷税漏税,就应完全避免现金使用,仅仅通过银行体系进行交易。当然完全杜绝现金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与当今的金融体系有些格格不入,也不易短时间内广泛实施,但这不失为长期发展的制度方针。一旦实行规避现金政策,不仅有利于国家合理征收税收,还可以精确计算国家货币需求量,从而精算调控国家宏观经济,解决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难题。其实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统购统销,在城市实行八级工作制,从而牢牢控制工资总额和货币流通总量,确保了经济的稳定环境。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规避现金使用虽然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确定工资总额,但也有利于经济环境的稳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二是采用定额税和比率税相结合的方式。市场上不乏相当大一批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的增值税,故意制造亏损帐表或尽量不开发票,同时许以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蝇头小利,但与此同时却大量削减了国家的税收,给社会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类企业有意制造亏损帐表来逃避税额,国家应调整税收征收方式,对那些亏损企业征收一定额度的定额税,对盈利企业按比率征税。这不仅有助于发现假亏损企业,同时也有助于位于沉淀成本过高行业的亏损企业及时退出市场,从而建立完美的市场竞争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定额税和比率税相结合时对增值税的一种改革方式,而不是设立一个定额税种,一个比率税种。采用定额税和比率税相结合关键是要达到激励和监督的双重效果,在定额税的量上和比率税的度上还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精确的计算。

债权人的利益。当前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是信用的经济,因而经常出现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一致的局面,给债务人逃脱债务带来了便捷。特别是破产法更是作为债务人的保护伞,给债权人的利益带来了损害。尽管新的破产法相比旧的破产法而言,设立了管理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但这还远远不够。管理人制度只是部分缓解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债务人逃脱债务的根本问题,管理人不仅在执行破产过程中容易受到阻碍,而且容易被债务人俘虏。归根到底,管理人是在破产后处理相关事宜的,属于典型的事后控制,没有事先进行预防。特别是破产法里存在一些漏洞,使得债权人根本无法保障自身的利益。若企业A有200万资产或资金,欠十个企业每个企业200万,这个时候企业A的十个债权人并没有资格对企业进行破产上诉;若企业A仅仅欠B企业2000万,那么这个时候企业B则可对企业A进行破产上诉。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说明债权人的利益还得不到根本的保障。针对债权人的利益保障,本文给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将企业的注册资金作为企业交易的保证金,从根本上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一般来说企业的注册资本是相当不务实的,只需注册的时候证明注册资金的数量,注册后注册资金则不了了之。说得更直白些,企业的注册资金和企业的资产没有必然或紧密的联系。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可以将企业的注册资金作为保证金,类同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应对不时之需和企业的资产不良,给债权人的利益保障添加强有力的后盾。国家可以成立专门管理注册资金的机构,对企业存放的注册资金许以小小的利息,同时投资于一些稳妥的收益项目来维持资产的增值保值。二是设立负债和资产的比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严格管制。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存在多个债权人,企业的所有者在高负债情况下进行高风险投资,作出有损企业融资者和债权人的行为。企业的负外部性虽然不像银行的负外部性那样明显,但这样的规定是有一定必要的,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开放的经济形势下。一旦企业出现资产不良的情况,立即对其整改和重组,再次有资产不良的情况,对其进行关闭。

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作为重要的利益群体,它的利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和股东权益同等的位置上,才能从观念上摆脱消费者处于劣势的局面。在“顾客就是上帝”的时代,企业仍然受利益的驱使,作出有损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归根到底,企业能够作出有损消费者的行为是因为消费者和企业是信息不对称的,即便是企业作出有损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并不能立即得知或识别。要想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还是要从信息上入手,可以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从最初的原料到成品的厂商和产地,消费者都能从产品包装上一目了然或是在因特网上找到相关的记录和记载,这样保证了产品的信息透明,也就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结语

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当今多元化的经济体制下。这种多元化的局面是一种发展的局面,是一种矛盾的局面,是一种平衡的局面。在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的引导下,财务分析体系将更加强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把各个利益相关者摆到统一水平线上进行研究,但是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的财务分析体系,通用的财务报表,国家的财务制度都是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引导下建立的。本文根据这一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未来的财务制度作了简单的探讨,仅仅是对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一个肤浅的认识。无论是财务分析体系的改革,还是财务报表的变更,都需要学者不断的分析和大量的研究。总的来说,财务管理是一个关键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值得研究和需要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萍.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时代金融.2006(07)

目标管理制度篇4

一、考核内容

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由基础考评、加分项目考评和一票否决情形三部分构成。

(一)基础考评包括工作落实、工作评价两部分,总分100分。

1、工作落实(70分)。主要考评各乡镇、县直单位和双重管理单位组织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附件1、2、3)。

2、工作评价(30分)。包括部领导测评(20分)和各组室长测评(10分)。

(二)加分项目考评包括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成效、宣传推介工作等,上限20分(在部级主流新闻媒体刊发或报道的不受加分限制,由部务会研究确定加分值)。

1、省、市、县级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的,每次分别加3分、2分、1分;书面经验交流的,每次分别加2分、1分、0.5分。

2、《日报》采用的组工信息每篇加2分、《日报》采用的每篇加0.5分、《公众信息网》采用的每篇加0.2分。

3、受到省委领导、省委组织部领导、市委主要领导、市委组织部领导、县委主要领导、县委组织部领导批示(表扬)的,每次分别加5分、4分、3分、2分、1分、0.5分。

4、同一项工作按最高级别加分,不重复计分。

(三)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1、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

2、发生泄密、安全事故或重大工作失误的。

3、本单位干职工违反《县十个一律免职和十二个一律问责暂行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考核实施

(一)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考评日常工作。

(二)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不上门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自查申报的方式进行。

1、平时考核。由考评办根据考评办法登记各单位组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年终自查。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双重管理单位每年1月对上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填写《工作落实情况自查表》、《加分申报表》并附印证材料递交考评办。

3、审核评分。考评办对加分、扣分及“一票否决”情况进行汇总并加以审核。考评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县直单位和双重管理单位年度工作进行评分。

4、会议审定。考评办将各乡镇、县直单位和双重管理单位考评情况汇总,提交部务会审定。

三、考核结果运用

(一)考评结果作为各乡镇、县直单位和双重管理单位组织工作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目标管理制度篇5

一、考核对象

区“四大家”领导;各镇(区);区直各部门。

二、考核内容

(一)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涉及的发展指标。

考核项目:以当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具体指标为准。

(二)全区重大经济工作。

考核项目:1、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及与我区签定的经济工作目标责任状;2、区委、区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的重大经济工作;3、全区重要工作会议安排的重大经济工作,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要经济工作任务;4、区“四大家”领导包保的重点项目。

(三)镇域经济发展。

考核项目: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企业成长工程;3、固定资产投资额;4、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5、农民人均纯收入;6、特色产业;7、招商引资;8、向上争取资金;9、经济效应;10、经济评议。

(四)区直部门服务经济发展。

考核项目:1、招商引资;2、向上争取资金;3、经济效应;4、经济评议;5、服务经济发展。

(五)村级经济发展。

考核项目:1、经济总收入;2、农民人均纯收入;3、集体纯收入;4、固定资产投入;5、招商引资;6、税收;7、社会事业;8、村庄环境。

三、考核办法

区委、区政府成立“*区经济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统一负责全区经济工作目标的管理及考核工作。全区经济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一)全省县域经济指标的考核评定,由区统计局负责。

区统计局根据全省县域经济指标考核结果,对责任单位所承担的县域经济指标进行排位。对排位前移的责任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排位后退的责任单位给予批评。奖励标准按照《*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办法》执行(以下简称《激励办法》)。

(二)重大经济指标的考核,由考核办、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一,区考核办做好市下达任务的衔接工作,对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的工作,直接应用市政府考核结果。圆满完成任务的,在全市位次居于前列的,区委、区政府对分管的区领导和责任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奖励标准按照《激励办法》执行);没有完成任务的,区委、区政府要求分管的区领导在区“四大家”会上作情况说明,并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做好文件下达、会议安排、重点包保重大经济工作的监控考核。采取定期述评和年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初,在区“四大家”联席会上,重大经济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区“四大家”陈述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步安排;每个季度向考核办报告工作进度,年底报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年终区“四大家”领导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评议重大经济工作完成情况。根据评议结果进行奖惩。完成任务好的,区委、区政府对分管的区领导和责任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奖励标准参照《激励办法》执行);没有完成任务的,区委、区政府要求分管的区领导在区“四大家”联席会上作情况说明,并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镇域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由区经济局、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统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总体考核:根据综合考核得分对全区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共14个单位进行排位。区委、区政府对综合排名前2名的镇(区)、对综合排名位次进位幅度前两位的镇(区)予以奖励(奖励标准按照《激励办法》执行);连续两年排在末位的,连续两年退位幅度排名第一名的,对主要负责人实行组织调整。

具体实施:对考核的10项指标,坚持平时监控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评。考核中,重点做好招商引资、争取资金、经济效应等指标的考核评定。

1、招商引资成果的认定。共分六个环节。

(1)程序。先由各单位向商务局申报,再由商务局牵头组织经济开发区、经济局、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统计局等单位组成专班进行复核认定,然后报分管区领导审批,最后报考核办汇总。

(2)考核年度。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3)基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基数,以3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为统计考评基数(当年新引进项目总额在300万元以下、100万以上的,计入招商引资任务,不做奖励)。

(4)要件。①工商营业执照(含验资报告);②合资合作章程及项目合同协议;③项目实际投资明细;④涉及该项目到位资金、设备的财务票据(没有票据的,现场评估);⑤联合招商项目各单位分割比例证明材料(须在项目落户1个月内申报)。

(5)界定。被已经认定为招商项目的原投资方将其项目又转让给其他投资方,其原投资金额不重复计入新的招商引资成果;若新业主有新的投入,则将新的投入部分计为招商引资成果。除当初引进时已确认的招商引资单位之外,其他单位再介入不能算招商引资成果。若原引资单位撤销或变动,则应算服务该项目单位的招商引资成果。续建项目是指上一年引进,分期建设,尚未最终竣工的项目。对于超过合同期限的续建项目投资,按逐年递减50%的比例计算招商引资成果。引资单位主要领导变动,不得将招商引资成果随转,引资单位要继续为项目发展搞好服务。

(6)分割。①各镇引进项目入驻区经济开发区(含湖北深圳工业园),按6:4进行分割。②其他部门,联合招商引资项目主体单位按70%计算,项目所在地若非引进单位可视其贡献分割30%

以内(具体分值以双方协商为准),其余部分由参与招商引资的单位协商分割,并报商务局审定认可。③在联合招商项目中,联合单位不得超过3个,其中,主体单位只能为1个,否则,该项目不予认定。辅助单位的分割不得超过认定资金的30%。④主体单位必须是项目引进中介人所在单位或委托单位,以投资方第一次出具的引资主体单位证明为准。

2、向上争取资金的认定。共分三个环节。

(1)程序。由区财政局、区发改局采取单位申报,组织专班复核认定,区分管领导审批的办法,对各镇(区)进行考核。

(2)考核年度。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3)分割。在向上争取资金过程中,如果由多个单位共同配合,则单位之间应先协商好到位后的分割比例,签字盖章后报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备案,待该项目资金到位后据此认定。主体单位分割必须不低于该项目到位资金的80%,其余资金由参与争取资金的单位协商分割。主体单位的认定,依据上级联合下文对口的单位在向上争取资金中所做的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性质与归属来确定。

3、经济效应的认定。共分三个环节。

(1)级别。是指市(厅)级及以上,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以上,省直厅级及以上。

(2)内容。是指经济领域或服务经济的相关内容。

(3)形式。即现场会、发文表彰、推广经验。

(四)区直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由区政府办、区纪委、区行政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

总体考核:根据职能、基础,将全区87个区直单位(含鹿门风景区)划分为七种类型,按类型对所在单位综合考评得分进行排位。区委、区政府对综合排名前列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标准按照《激励办法》执行),对排名末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组织调整。

具体实施:

1、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经济效应等指标的考核,参照镇域经济发展指标中相关规定执行。

2、服务经济发展的考核,分三项。

第一项是对共的考核。主要是部门服务、机关效能建设等。

第二项是对职能服务的考核。

(1)承担全区重大经济工作指标任务的责任单位,主要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没有承担全区重大经济工作指标任务的区直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确定最能体现本部门职能的1-2项目标,经审核后确定为目标任务,并对确定后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第三项是对金融单位的考核。主要考核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即资金投放总量和增长幅度。

3、经济评议的考核。分两项。

(1)区“四大家”领导评议。

(2)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和民营企业家代表评议。

(五)村级经济发展的考核,由区农办负责。

每年由各镇根据考核指标先推荐1-5个村,然后由区农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复核认定,并根据考核结果排出名次,对前10名的村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标准按照《激励办法》执行。

四、考核结果运用

目标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绩效考核;职能部门;考核制度

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难点。因为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差异较大,考核的指标、权重设置很难把握,同时这些部门由于事务性工作多,工作量不易测量,临时性工作多,计划性较弱,工作的成果不容易衡量等特点,所以总是很难给职能部门制订出一个可以量化,令人信服的考核方案。特别是考核指标的量化、评估,由于缺少与经营部门或生产部门相类似的定量指标,往往依靠定性指标来进行考核,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经常受到质疑,考核方案得不到各相关单位的支持。由于考核指标片面,还有可能出现各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而企业经营业绩平平的状况,考核结果不能度量各部门对企业的真实贡献大小,造成企业高层对考核不感兴趣。久而久之,职能部门的考核逐渐流于形式化。丹江铝业公司根据ISO9000认证的管理理论,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细化、分解,加以量化和标准化,完成了由定性到定量的测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对职能部门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运行近三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考核指标的基本结构

1.1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由管理制度、月工作计划和部门建设三项构成。

(1)管理制度主要考核职能部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部门团队建设。主要考核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凝聚力、培训及队伍建设。

(3)月工作计划包括:①月重点工作计划。按各部门与公司签定的《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分解的阶段性任务。②突发性工作。对月初难以预见的或根据市场及外部环境的突发性变化带来的当月突发性(包括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主要依据来源于上级部门的通知、文件;公司经理办公会;各项专题会;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1.2 专项指标

专项指标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职责履行情况考核,是部室考核的重点,分值占考核总分的70%,该责任目标体系对应的考核细则主要依据部门职责分别确定,每个部门各不相同,有硬指标的按量化目标进行考核,没有硬指标的按职责进行考核。

1.3 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为年度绩效考核时使用的指标。包括:年度提供公司决策频率(次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为基层单位服务情况、改革创新情况、部门工作量及工作效率、与其他部门协作和提供支持情况和部门费用使用情况等六项。

2 考核运行程序

考核分为月度和年度考核

2.1 月度考核

(1)每月初,由各部门根据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定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员工,由主管经理签字认可后生效。月度计划包括:工作事项、月进度目标、完成时间、责任人、考核标准、实际完成情况及时间、可供检查的材料、备注等项目。

(2)每月末,各部门主管填写月计划表中“实际完成情况”和“可供检查的材料”栏。如未完成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原因。

(3)公司考核小组召开考评会议,由各部门主管在会上陈述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再分别转交主管经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后,由考核小组集体评定考核得分。

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间接地、综合地反映了部门主管的工作业绩,各部门主管的当月考核分数比照部门考核得分产生。

(4)员工月度考核。部门员工在部门内作月度工作小结,根据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按照工作考核标准自评分打分,同时与部门主管共同商定下月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作为下月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部门主管在员工自评的基础上,就员工的实际工作成绩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对照工作计划和考核表对员工当月的实际业绩进行打分,(事物性岗位的员工,当月没有工作计划的,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并向员工提供反馈信息,告之考核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面谈的结果双方签字认可

(5)为鼓励各部门的团队精神,部门绩效分数决定了部门内员工的绩效评估分数的分布情况,要求符合正态分布比例。

2.1 年度考核

(1)每年年初,由公司总经理召开各部门主管会议,明确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全年工作目标,并对部门工作按职责进行分工,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通过设置目标,统一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保证公司各级形成一致的工作方向。

(2)各部门主管针对部门目标和薄弱环节,重点抓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对重点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同时部门主管要组织部门员工就部门目标的制定进行讨论,并要求员工制定个人工作计划。通过全员参与,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并使部门员工成为目标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减少今后工作阻力,为今后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3)各部门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经主管经理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在每年元月底,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主管签定《目标责任书》。各部门参照该办法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员工,同各岗位签定《岗位目标任务书》,使每个员工明确本年度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4)每年十二月底,首先由各部门主管结合全年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公司考核小组在查阅各部门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对照《目标责任书》逐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作出目标责任书完成状况(数量、质量)整体评估,并结合辅助指标的考核,确定部门年度考核得分。

部门年度考核得分=月度考核平均分×60%+辅助指标考核×20%+工作质量考核×20%。

若《目标责任书》中有一项或若干项工作目标未开展或完成,则在该部门年度考核得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予以扣减。

(5)部门主管的年度考核。参照部门年度考核得分,由主管经理、相关部门主管、本部门下属根据其一年的工作表现,就其领导协调、指挥、授权、培养下属等方面填写评议表。

部门主管年度考核得分=部门年度考核得分×50%+主管领导评议×25%+下属评议×15%+相关部门主管评议×10%。(6)部门员工年终考核。由部门主管组织员工进行年度工作小结,部门所有人员对该员工的品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评议。

员工年度考核综合分=员工年度考核平均分×60%+主管评议×25%+部门其他人员评议×15%。

3 丹江铝业职能部门考核制度的特点

(1)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公司考核以“业绩为主,量化考核”的原则,既体现了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过程控制、管理和细节把握的重要性。将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分解为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结合月工作计划、个人计划及重要的临时任务,为考评提供了准确、可靠、科学的目标体系。计划什么,考核什么,避免了考核的盲目性,也解决了职能部门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差的弊端。同时通过月度考核,对每项工作的过程进行控制,达到了目标与过程管理的结合,而相对应的从决策目标到推进过程,从下达任务到工作完成,实行分阶段定期的考核和总体结果的评价,使部门和员工既有目标,又有压力,既有评价,又有进步。

(2)业绩和素质考核相结合。公司以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把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进行分解落实。月度考核的重点是业绩,年度考核的重点是综合素质。业绩是短线考察项目,素质是长线考察项目,分工明确,先分后合。在考核制度中将业绩考核和素质考核严格分开,而且要求所有部门主管在具体评分时,将被考核者的“做事”与“为人“二者严格分开,避免了业绩突出的员工因非业绩方面实际存在或想象中的缺点而扣分,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月度考核与当月的业绩浮动工资挂钩,在同样的职位上,业绩是决定分配的唯一标准。而年终的考核,以业绩为主,同时兼顾素质考核,考核的结果与人员任用、提拔相联系。

(3)目标设置科学合理。职能部门目标考核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各部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和描述的清晰性。工作目标必须与更高的组织层次上所设定的目标一致,需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制定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首先保证了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之后,再根据部门特色,加入为部门专业化和长远发展的一些必要工作,这样既避免了部门为了体现自己成绩,一厢情愿地作一些难度大,不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超前工作,又给部门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实现部门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同时该目标又是具体和富有挑战性的。

(4)加强了两个控制手段。一是月度工作事项的界定。月度工作分为月重点工作计划和突发性工作。月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公司目标任务而分解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个部门都能准确地预测到一年内的所有工作。当部门临时性工作较多时,在排除计划考虑不周的前提下,需要及时调整该部门的核心工作。突发性工作是动态的,它与重点工作(静态)相结合,大大强化了激励与制约的作用,对公司生产经营实现战略性突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重点工作质量控制。由于职能部门围绕公司总体工作目标分解落实的工作要项,大部分是分阶段实施,月度考核仅是过程性考核,而非结果性考核。某项工作可能要持续半年,甚至一年才会有结果,并见成效。因此,为了避免部室为考核而考核,或是重视工作数量,忽视工作质量,年底将对年度重点目标(最多1-3项)完成质量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工作目标的定位高度、工作复杂性、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通过工作质量考核鼓励各职能部门在管理方面下功夫、积极创新、推陈出新。

(5)考核标准和依据透明。职能部门的工作大部分是一项具体的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主管将工作任务确定后,将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关键成果、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间节点要求、质量要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各项任务在考核表中的权重等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双方需要就以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说,工作作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考核标准是什么,均是主管与员工商量确定。员工的考核已不再是暗箱操作,也不需要暗箱操作。员工的考核不需要主管费心地自圆其说,将过去人与人相比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人与标杆比,员工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考核结果,部门领导只须保证其公平与公正即可。

该考核制度运行近三年,在加强职能部门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方面已初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计划―落实―检查―总结的循环,提高了各部门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公司各项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有较大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亚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方振邦.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目标管理制度篇7

一、考核内容

对乡镇粮食生产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逐项考核,量化计分,总分为100分。

(一)双季稻生产(30分)

1.严格耕地保护,满分5分。加强耕地保护,打击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年度内辖区没有新增1处违法占地和损毁耕地的,记满分;每发现1处扣1.5分,直至扣完为止。

2.整治常年抛荒,满分7分。实行综合治理,坚决制止耕地抛荒。辖区内没有抛荒稻田的,记满分;每抛荒1亩扣1分;出现5亩以上连片抛荒1处,扣完该项分值。

3.抓好重点地段双季稻生产示范,满分10分。重点地段的双季稻种植比例达到90%以上的,记满分;每少1%,扣0.25分,直至扣完为止。

4.大面积双季稻生产,满分8分。千方百计扩大本乡镇的双季稻耕种面积,双季稻种植比例达到80%的,记满分;每少1%,扣0.25分。

(二)据实发放种粮补贴资金(20分)

1.加大政策宣传,满分3分。在3月20日前将促粮政策宣传单页张贴到位的,记2分,在主要公路线书写5条以上标语的,记1分;否则酌情记分。

2.如期公示补贴面积,满分5分。在经过农户申报、村委登记后,100%的村返回到组内公示的,记满分;经抽查,未公示村所占比例在20%以上的,该项不记分;其余的按比例记分。

3.乡镇复核到位,满分4分。村级上报后,乡镇及时组织复核,并纠正虚报乱报行为,经县级复核后认定合格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4.及时上报数据,满分3分。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补贴数据,且资料齐全、数据准确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5.按时发放补贴资金,满分2分。发放及时、方式规范,没有挤占、挪用、克扣、集体代领现象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6.规范使用粮食生产发展资金,满分3分。按照祁农业发〔〕4号文件规定,规范使用粮食生产发展资金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三)粮食高产示范创建(15分)

1.落实创建地点与创建规模,满分4分。示范片选择在主要公路沿线且创建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2.落实高产品种与关键技术,满分4分。全部落实到位且符合建设要求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3.组织开展示范观摩活动,满分3分。安装展示标牌且在年内组织开展2次以上观摩活动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4.创建产量达标,满分4分。经过测产验收,达到创建目标产量的,记满分;否则,按实际产量与目标产量的比值记分。

(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15分)

1.引导发展种粮大户,满分7分。加强政策宣传,加强信息服务,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年内新增3名以上种植双季稻在50亩以上的大户,记满分;否则按比例记分。

2.加强生产服务,满分4分。及时为种粮大户提前、产中与产后服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指导落实实用技术,经调查,种粮大户满意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3.组织申报信息,满分4分。及时申报种粮大户生产信息并做到准确无误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五)推广实用生产技术(10分)

1.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正常,满分5分。乡镇党委政府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安排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占粮食生产发展资金的比例在10%以上或绝对数量在1万元以上的,记满分;否则按比例记分。

2.重大技术推广到位,满分5分。对于重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完成指导性任务的,记满分,否则按比例记分。

(六)强化粮食生产组织领导(10分)

1.成立专门班子,满分2分。行文确立领导班子和专抓人员的,记满分;否则不记分。

2.建立工作制度,满分3分。工作制度齐全、工作责任分明的,记满分,否则酌情记分。

3.安排专项经费,满分5分。四明山、凤歧坪、马杜桥等三个乡安排专项资金在0.5万元以上,其它乡镇在1.5万元以上,记满分,否则按比例记分。

二、考核办法

考核分阶段性考核和年终考核。阶段性考核由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平时督查掌握的情况,积累相关数据,在年终进行汇总。年终考核由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牵头,从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的考核班子。阶段性与年终考核的方法主要有:查阅相关资料、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现场、抽查解剖典型、综合推理分析等。考核组于年11月30日前确定考核初步结果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三、奖惩措施

目标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汇率目标区;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作者简介:刘柏,男,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国际经济问题研究;张艾莲,女,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金融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应对升值压力研究”,项目编号:11BJY1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汇率与国际收支协动变化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YJC790164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4-0076-06

引 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汇率作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购买力比值在对外经济中的影响程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国际间密集的货币兑换活动也体现了汇率的持续动态性。目前,国际外汇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额大约达到了1.5万亿美元。在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达到了14.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日平均成交581亿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拓宽程度和领域不断加大,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日益增长,从2007年至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长40.3%。外汇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有效的汇率制度保障,才能使得对内和对外经济稳定发展。

在传统的汇率制度体系中,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是最常见的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保持稳定,保障了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但是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需要对汇率进行干预,从而导致内部经济结构出现失调,继而引起国际间汇率的剧烈变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对于中央银行具有重大的压力。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因为汇率水平更为有效地体现了市场的供需状况,所以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较为迅速,同时也相应降低了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水平所承受的压力,但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较为频繁的波动会诱发投机活动,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引发市场危机。在国际汇率制度发展历程中,遵循严格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几乎不存在。现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是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间寻求恰当的过渡机制。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二者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Williamson提出了汇率目标区概念,这个概念融合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原意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所遵循的法则,即中央银行预先设定汇率水平浮动的上下空间,当汇率在浮动空间上下限范围内波动时,中央银行不进行干预,但是当汇率水平超出上下限时,中央银行会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在预定的空间内波动。Williamson(1985)[1]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市场干预计划。对汇率目标区做出重要贡献的是Krugman。Krugman(1991)[2]结合连续条件和平滑链接条件,将随机微分方程应用于目标区与汇率动态分析中。在汇率目标模型中提出的前提假设条件是汇率目标区具有可信度;居民具有理性预期;货币需求随机扰动项变动服从布朗运动;中央银行在上限和下限进行持续性干预时,汇率水平越逼近上下限,干预力度愈强;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基于上述假设,设汇率模型为:

其中, 表示经济基本面;

变化。基本面包括两个要素,其中m是中央银行实施的政策工具,v包含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假设上述因素遵循布朗运动,并且汇率的预期变动为零。Krugman(1991)设定汇率波动存在目标区,即 ,当汇率水平逼近 或 时,中央银行进行调控。在目标区具有可信度的条件下,政府的干预行为将改变经济个体的预期行为。当汇率水平接近上限或下限时,汇率向中心线移动的概率高于从中心线向上限和下限移动的概率。同时,市场参与者能够预期政府的干预行为,即:

所以目标区呈现非线性状态,称为“蜜月效应”(honeymoon effect)。汇率是基本面的函数,汇率与基本面的关系不是传统的直线行为,而是平滑S曲线。大量实证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S曲线意味着汇率基本上处于接近上限和下限的区域而不是目标区的其他区域,所以汇率的边际分布是U形的,条件方差是∩型。

Krugman模型的重要结果之一是S形曲线斜率在任何区域都小于1,即“蜜月效应”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当汇率接近目标区的上限时,中央银行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货币供给量,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外汇市场汇率升值,降低汇率。在基本面因素既定条件下,目标区汇率的波动弱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波动。“蜜月效应”体现了目标区的稳定性本质。模型的第二个结果是S形曲线斜率最终逼近目标区边界的零斜率,说明在目标区的边界处,汇率函数是边界的水平切线,称为“平滑接触”。当汇率位于目标区的零斜率边界上,意味着汇率对基本面的反应不敏感,因为在目标区边界处,基本面预期存在不连续的状况。Krugman认为汇率目标区是汇率目标趋势受限的浮动汇率制度。

Krugman的研究引发了后期学者对汇率目标区的关注和研究,Frenkel和Goldstein(1986)[3]认为,汇率目标区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结合体。以Krugman模型为基础,学者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大量研究。Bertola和Caballero(1992)[4]对Krugman的前提假设进行了修正,并认为存在两种情况对汇率进行干预,第一种情况是在汇率水平逼近目标区的上限和下限时,中央银行会遵循原有的设定,通过干预市场基本要素将汇率引至中心线;第二种情况是在不改变目标区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的条件下,建立新的目标区中心,借由市场基本要素干预汇率。在汇率与基本面变量关系的阐述方面,Lundbergh和Ter?svirta(2003)[5]采用S曲线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名义汇率接近目标区上限和下限时,相同程度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改变对于汇率的影响程度趋弱。

一、我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构建

自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促使汇率制度处于不断变革之中。1994年年初,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开放之初的固定汇率制度,实施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我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2005年7月,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视为以BBC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以浮动幅度(band)、货币篮子(basket)、爬行(crawling)为特征,对汇率进行微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各不相同,我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改革,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一,最基本的影响要素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的4545.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幅约达10274.08%,并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总体而言,传统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会引致本币升值,但是影响效果是复杂的。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也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其二,影响汇率制度的直接因素是国际收支状况,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结构持续改善且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连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也显著增长,并为累积巨额外汇储备奠定了基础。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使得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增加,也对汇率升值造成了压力。其三,利率水平之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完成,但是利率的市场化作用日益凸显,利率的变动幅度比改革开放之初频繁,且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日趋增强,利率会通过套利资本流动对汇率产生影响。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使得汇率制度依赖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汇率制度也要随经济转换而改变。

在资本项目未完全放开的前提下,我国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汇率水平无法形成完全精准的理性预期,因为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造成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对汇率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币值的上升或下降依赖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拓深放大,外汇市场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对金融机构、进出口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者等经济主体具有重大冲击,而外汇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成为微观主体和宏观载体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改革仍处于前行阶段,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未能实现高效的融资,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完成,所以理论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现行经济状况,在有限的范畴内可以对汇率理论和框架进行相应的修正。

基于汇率目标区理论,为了避免汇率制度剧烈变动所引致的潜在风险,可实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即在短期内维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制度,在外汇储备充足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国际收支的各项构成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对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力量进行频繁的小型政策干预,抵补原有的过度依靠买卖美元的对冲机制,以维持汇率水平的小幅波动,降低外汇风险;在长期内,当经济发展出现基础性改变,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偏离原有经济基础面决定的汇率发展趋势和区间时,应对汇率实施大幅度的离散浮动,使得汇率水平处于新的置信区间内,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在通过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冲销和间接调整国际收支结构两种手段对汇率进行调整过程中,后者的间接手段更为有效(Zapatero和Reverter,2003)。[6]国际收支项目进行调整基于微观层次,通过对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间接作用于宏观经济,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借助缓解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问题,延续汇率维持稳定的时限。并且,政策制定者基于目标实现,通过国际收支项目调整从而制定汇率浮动的区间是可行的(Cukierman,Spiegel和Leiderman,2004)。[7]

通过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调控,在短期内汇率水平小幅振荡使得外汇风险处于窄幅空间,外汇市场的供需双方能够有效预期并防御风险,从而提升交易效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长期内,当外汇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基本面发生实质性改变时,汇率会发生大幅变动,交易各方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所以当离散性汇率变化发生时,仍然处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预期范围内,可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在设定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波动幅度时,在充分给予汇率浮动灵活性的同时,要体现汇率的价格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既避免幅度过宽,使得目标区失去调控汇率的作用,又要避免幅度过窄,使得汇率弹性削弱,干预措施过于频繁。波动幅度应根据现实的金融市场状况、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和外汇储备情况进行设定,因为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所以波动幅度不宜过大,尤其是要视国际金融市场和波动状况而定。

二、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实证分析

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是汇率目标区理论,而对于基准值和置信区间的确定诸多学者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离散浮动的基础条件和标准将成为管理当局研究的重点。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更是政策制定者确定离散浮动的风向标。有了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度量,就可以根据经济目标的需要确定未来外汇市场的走向。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水平体现了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的改变和制衡,但是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传统的名义汇率水平不能有效地体现这种力量的改变,因此Girton和Roper(1977)[8]提出了外汇市场压力概念,基于这个概念产生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dex,简称EMP)能够较全面地度量和昭示外汇市场供需力量的核心变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从固定汇率制度到浮动汇率制度都可以有效地度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通过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外汇储备规模的升降,并且国际经济学中利率平价理论说明了利率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和利率的变动情况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采用名义汇率、中美利率差额和外汇储备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从1994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我国名义汇率的走势图可见,汇率水平受到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呈现了阶段式的变化,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迅速攀升,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基础面在近20年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虽然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出现了短期的增长放缓,几近水平状态,但是总体而言,外汇储备斜率较高,这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要素之一。

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中,采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以及美国利率是因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金融项目投资活动中,美国占有较大比重,如2012年6月对美国出口占总体出口总额的20%左右,进口所占比重达10%以上。我国外汇储备近些年有了腾飞式增长,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也以美元为主。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模型为:

其中,EMP是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R是名义汇率,i是本国名义利率,i*是外国利率,FR是外汇储备,t是时间。 是 的标准差, 是 的标准差, 是 的标准差,b是各变量标准差的倒数之和,即:

在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计算中,汇率变量采用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利率变量采用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联邦资金市场利率和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加权平均利率。因为我国在2005年7月进行了汇改,样本区间为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构建后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走势如图3所示。

由图3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走势可见,在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化基本在两倍标准差的狭窄通道内上下波动,整体趋势围绕零界值,波动幅度不大,标准差仅为0.005。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趋势波动幅度更为狭窄,说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汇率制度进行的改革使得外汇市场风险度有所收敛,处于目标区间范围内。

三、我国当前应坚持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在市场开放的进程中经历了经济困境和市场冲击,这些经历说明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发展不尽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开放需要恰当汇率制度的有效保障,尤其是面临资本项目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应更为灵活。加入WTO之后,我国步入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阶段,资本项目也不再处于封闭状态,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汇率弹性的自由度应渐进放大,才能适应日益频繁的市场冲击,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平抑市场波动。从长期看,由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调控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又势必对货币政策的效力产生重大干扰,因此,人民币汇率机制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换,应当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9]

我国经济虽然有了腾飞式增长,但是我国金融市场还未达到高效的融资配置,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系统还未完善,利率还未实现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变化的目标,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理念和行为还有待于提升,在现阶段人民币还不具备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因此,在短期内,给予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实行有限制的汇率目标区式的浮动,在长期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是适应我国经济阶梯式增长和变革的需要。

有效的汇率制度对于一国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能够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同时提高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灵活性,降低风险。在我国进入“十二五”期间,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采取必要的汇率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在经济转轨期间阶段性经济增长特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能够在短期内频繁小幅释放经济基本面变化和市场供需双方力量改变导致的币值浮动压力,在长期内经济发展导致的区制变化累积引发的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水平的偏离一次性释放对于经济造成的较大冲击,也会促使汇率水平再度从偏离修正为符合经济基本面。

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体现了阶段性的汇率制度离散调整,彰显了外汇市场压力所致的汇率区制性改变。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动处于狭窄通道内且趋势波幅更接近零线,体现了汇制改革符合经济基础面决定的汇率变动,为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提供了有利保障。

适应经济基本面发展状况的汇率制度是经济增长和抵御外部风险的前提,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增强对抗外部危机的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资金往来日益频繁,在增加资本项目规模的同时,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其次,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与其他国家的联动性越强,越需增强外汇市场的灵活变动性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无穷变化。再次,外汇储备的增强是外汇市场压力的主要因素,在累积外汇储备的同时,应扩大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并拓宽资本的外部流向,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利用升值预期套取资金并外逃,抵御潜在的国际资金流动风险。最后,应多元化外汇市场的金融产品和种类,避免单一地依赖特定金融产品,无法实现预期的无风险收益率。

参 考 文 献

[1] Williamson, J.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M].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5.

[2] Krugman, P. Target Zones,Exchange Rate Dynamic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3),

[3] Frenkel, J. A.,Goldstein, M. A Guide to Target Zones[J]. IMF staff papers,1986,(33).

[4] Bertola, G.,Caballero, R. Target Zones and Realignmen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3).

[5] Lundbergh, S.,Ter?svirta, T. A Time Series Model for an Exchange Rate in a Target Zone with Application.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3, SSE/EFI.

[6] Fernando Zapatero, Luis F. Reverter. Exchange Rate Intervention with Op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3,(22)

[7] Cukierman, Alex,Spiegel, Yossi and Leiderman, Leonardo.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Bands: Balancing Credibility and Flexibilit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lsevier, 2004, (2).

[8] Girton, L.,D. Roper, A Monetary Model of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Postwar Canadian Experienc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

上一篇:能源管理体系范文 下一篇:目标管理软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