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30 15:31:38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篇1

我清楚记得,那是20__年9月21日下午的第三节自习课,我在办公室批改单元测验卷。班长宋佳红着脸推门走了进来。“老师,我在教室丢了200元钱.”我的头蒙的一下。在这么多年的班集体管理工作中,失窃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么大的数目还是第一回。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中浮现,“你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到学校来?钱是什么时间丢的?”“早上爷爷让我代交电话费的”,宋佳眼眶里的眼泪已经滴了出来。“中午我去食堂吃饭前把它放在书包里,回来是就不在了”“你在教室里说这件事了吗?”我急切的问,“大家都知道了,本来我们几个班干想自己把这件事处理好的,没有想到….”“是不是弄的越来越乱了”我生气的接了下去。我略微的思考了一下告诉宋佳:“1,电话费我会借给你的,并且打电话给你爷爷说明这个情况。2,在教室里没有我的同意不允许提起这件事。3,这200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答复的。”我疾步的走进了教室,此刻的教室已经乱的像一锅粥,大家都在纷纷的猜测谁是小偷?我环顾了整个教室,当目光碰到刘文雅时她立刻站了起来(刘文雅我班的文娱委员,不仅成绩好,人如其名真的很文雅,所以很受老师们的喜欢。)她走到我的身边,轻声的告诉我说,师惠今天中午第一个到校,听说,过了一会儿又匆匆的离开了。接着又有同学告诉我,师惠小学里曾经偷过东西被老师查出过。顺着学生们的目光,我发现师惠一个人独自坐在那里而且神色异常。(师惠是我班唯一的单亲家庭,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平日里我照顾她很多的。然而她屡次的撒谎,让我很是失望.因此她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不诚实本分的形象。)假如此时是其他的同学我一定会思考一下,就是她,我毫不犹豫地把她叫出了教室。就在我走出教室的一瞬间,我扭头不经意的发现刘文雅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由于师惠的平时表现一直不好再加上同学们所反映这些情况,我在脑海中已经断定了师惠就是拿钱的人。(反思:如果不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在后面的问题处理中就不会显得那么武断了.难道做过一次贼,就永远是贼吗?这是我值得深省的地方。表象与实际就永远相扣吗?)“师惠,在我的班级里我是允许同学犯错误的,只要能够意识到犯错误的危害性,主动承认错误,我肯定会原谅的,否则__”,师惠刚到办公室站定,我就严肃地说.(反思:尽管语言表达的较婉转,但意义是十分明白的,这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无法接受的,除非你看到他拿钱。)“老师,你的意思这200元钱是我拿的。”意想不到的是,她从刚才的紧张变的如此镇静.“不是这个意思,我叫你来只是让你协助调查这件事”我搪塞到。“老师,我真的没有拿宋佳的钱,今天我来早的原因我爸到外面去干活,中午家里没有人做饭。他给我2元钱让我随意买点吃的。放学以后,我到学校门口转了一圈就回到教室,老师请您相信我,请您尊重我。”说完以后满面泪痕地跑出了办公室。由于师惠过去习惯于撒谎,所以她的这些话,我就没有太当真。因为学生所提供的线索中,她是最值得怀疑的而且又无法自圆其说,虽然我没有当时断定她就是凶手,但这种怀疑一直保持着。(反思: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能够站在一个高度上看问题,而不能受了外部环境的干扰,以一种有色的眼光看人.)师惠的问题上难道我真的错了吗?我一直在自问,在思考.一个月以后的家长会上,刘文雅妈妈问我“王老师,你们前两周又退还什么钱了?我们家文雅上个星期天到南门一次就买了两条裙子,我问她的钱的来历她说是你退还给她的。当时的我一下明白了,我浑身颤抖脸色苍白。首先为师惠同学的不白之冤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其次我对刘文雅的失陷而深感痛心。(反思: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你的阳光雨露,洒向了每一个学生吗?过分自信,你的直觉有时也会出错的.)当天的晚上,我骑车赶到5里之外的师惠家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向师惠和她的奶奶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师惠也变的十分通情达理的说:“王老师如果不是我平时一贯撒谎也不会受到大家的误解,老师我保证以后永远做个诚实的人”。家长会以后,刘文雅同学还上了钱.两周后,她还是转学了。师惠同学在我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下成绩逐渐提升,现在已成了班里的文娱委员。掩卷沉思,改用龚自珍的诗“落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上面这件事上我只做到了一半。让每一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我的追求.

教育叙事案例篇2

1 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运用教育叙事案例,可以将接受式的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育叙事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2)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的过程,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角。只要热爱教育,善于观察,长期坚持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就会带来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这种可贵的觉醒决不是几次培训班或专家报告能够获得的,它是教师对自己主体性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一场自我进行的变革。

(3)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必须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而教师在叙写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既有著名教育家或身边榜样的教育教学故事为示范,又有自身不断的扬长避短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教学反思,更有进行教育教学故事研究中案例交流、自我反思的强化,这些均为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在落实教育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精神。叙写教育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在反思中始终对自身的作用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指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不看教学过程、只重教学结果的传统模式定势,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 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教育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

(1)经常有意识地收集让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学资料或存在新问题的教育事件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你个人经历或别人经历的;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可以是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学校活动、学习工作中自己发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种方法记录教育教学事件资料。如记日记、写教学日记、做听课观察记录、课后反思、课堂实录、案例、与观察对象的访谈等。

(3)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叙事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叙事才有“个性”色彩。

教育叙事案例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案例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1.什么是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对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事件的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案例是教师之间分享经验有效方式。

2.教学案例的结构内容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体育学科又有着自身特殊的结构。体育教学案例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2.1 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

2.2 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

2.3 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3.教学案例的意义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4.教学案例与其它科研形式的区别

4.1 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4.2 案例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4.3 教学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写的是结果,而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5.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5.1 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而非是虚构的,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

5.2 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5.3 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备课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可见,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把握形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好质量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受启发。

6.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的体育专家在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6.1 如有的案例不符合案例评比要求,甚至于把教案当作案例,把教学实录当作案例,有的还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或论述。

6.2 很多案例没有抓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价值,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教学过程或写些教学设计,再做个简单的总结而已。还有的案例主题不错,内容也还可以,但没有反思、或反思不够深刻、到位。

6.3 还有些案例有明显的抄袭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故,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

7.结论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

7.1 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7.2 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

7.3 要学会将各种精彩案例分门别类予以记录、备案,如可将收集到的案例分为理念类、学法类、教法类、评价类、器材类等等,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与思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朝气,使理论研究事半功倍。

教育叙事案例篇4

近来学校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黄海潮的要求写教育教学案例,尤其是有效提问与有效教学案例。看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案例之后,发现有一些案例的写作方法还没有掌握,有必要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

较多教师的教学案例就是教案加分析。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个个案。是对单一的,典型的对象进行非完全的解剖分析。

特性是什么?

教学案例的第一个特性是具有典型性,是对个别的教学情节或者教学的事件或者教学的行为的剖析,需要剖析教师,剖析学生,剖析环境,剖析方法,剖析问题,剖析行为,剖析理念,剖析影响。是解剖“麻雀”式的,因为案例虽小,但也五脏俱全,案例就是这样。

教学案例的第二个特性是分析性。分析与反思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不同点是反思的角度常常单一化,甚至狭隘化,而分析要求将典型性的特性进行相对全面的分析。

第三点,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所谓真实,就是教学案例不是假想,不是预设,而是教学行为的真实再现,可以是实录,可以是回忆,但不能假设。既然是真实的,所以教学案例是优缺点的共同体,不一定是一堂有效教学的成功案例。尤其是有成功又有失败的案例,分析的可能性才更强。所以,案例的基本特性是以事实说话。

第四点,教学案例具有深入性。教学研究需要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我在暑期培训讲座中提出的由“想”到“法”的过程,我认为就是案例的深入性过程。对自己的一个案例能深入地去“想”,在“想”之后产生了“法”,这样就能真切的进行分析。

第五点,教学案例具有多样性。所谓的多样性,一是分析的多样性,二是形式的多样性。分析的多样性,是指教学对象和被教育对象的不同,所以,案例的分析是多样的。形式的多样性,是我认为怎样写的关键。

怎么写?

一,叙事追踪法

叙事是这类案例的基本行文格式,追踪是案例叙事的一个过程性,资料性的再现。对一个学生,一种课型,一种文体,一种学法进行系列追踪。假期中在培训中听到的李迪就是这样的成功者。

二,课题研究法

确立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的统一引领下进行案例的筛选,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有效提问中可以对课堂问题的确立数量进行研究,可以对问题的提出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主次问题进行研究。 三,夹叙夹议法

案例分析在课堂案例的叙事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插入性反思分析,一边叙述案例,一边进行理性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在课堂实录性案例中。

四,实录反思法

首先进行教学案例实录,在实录过程的最后进行理性反思。注意,不能变成教案加反思这样的形式。应该是课堂教学案例实录,然后进行教学案例的反思。 五,问题引入法

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思维的基本模式来进行写作。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思维的迟缓或者思维注意力的涣散等为问题,然后再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探索,最后寻找出有效提问的基本路径。

六,对话反馈法

教育叙事案例篇5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1、什么是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2、 什么是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与论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 1

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它有主题,有讨论,有诠释说明,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

即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 案例的特征有哪些?

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些戏剧性的冲突; 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学生围绕—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此外,案例还从下列五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教学材料:

1)来源

每一个案例的来源,都涉及到实际情境中的一项决策或一个疑难,这种情境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可以存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 师师之间或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可以存在于学校,也可以存在于社区。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基于这种情境,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设计,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索。

2)搜集的过程

案例必须要有其实际的来源这样一个事实,要求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获取有关信息。因为案例的撰写者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他会从教学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这其中,没有一个预先规定好了的标准,

告诉研究者应该搜集什么,应该放弃什么;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案例在用于教学之前,应该得到其来源单位或个人的确认。

3)内容

案例的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大相径庭,但大体都包括一项决定或决策。案例的长与短、宽泛与具体,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界限,不过,在案例中应有足够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案例中所涉及的组织、情境和人员。

4)测评

测评是案例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一大特色。一般地说,最终的测定依赖于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决策、解决问题方

法等的运用,它不以卷面测试为唯一形式,而是涵盖个人准备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参与程度等在内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正是由于测试方式的 多样化,因而对于案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所有案例中必须要经常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5)适时

每—个案例,都应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为着眼点。支撑案例的管理、决策以及教学的原理,可能是稳定的、恒常的,但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是与整 个时代相应的。

这五个关键性的因素,使得案例与练习、问题、说明、阅读等材料区别开来,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材料。

4.为什么要写案例?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的—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时期、每—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方面可以作为

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对案例的写作形成为—种习惯,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逐渐会发现你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会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案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

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案例写作如果能够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只是—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也就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了。 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

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大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提升到意识阈当中来。

案例总是贴近现实的,要能反映出当前的实际。西方某些长期从事案例教学的人认为,如果每年能够更新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就可以保证你所教的

课程相当不错地反映教育教学实际;如果你5年都不更新案例,那么你的学生接触的就是5年前的老情况,处理的可能是5年前才存在着的老问题。他们 认为更新案例是保持课程活力的血液。

5.案例撰写的—般程序

⑴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国内或国外),对其内容进行分析;⑵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⑶运用头脑风爆发。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的故事;

⑷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

⑸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

⑹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5.案例撰写的规范

⑴使用过去时态

⑵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⑶事实反映要充分

⑷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⑸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

⑹核对有关数据

⑺附表和附录

教育叙事案例篇6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并被日益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与改革的钥匙,“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心,并将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核心”。与此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提出了许多策略与途径。

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是教师内在影响因素的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按照时间维度可划分为三方面内容: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支配下,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教学研究方式,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研究方式既要有益于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又要有利于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

教师教学研究方式过去模仿专业教学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式,以理论研究为主,按照研究“规则”,遵照“学术”标准,重在描述、解释教学现象,建构教学理论,落脚点在“研究”上。而现在许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选择研究方式,无意追求宏大的理论建构,而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落脚点是在“教学”,是为了“教学”而“研究”。日常教学实践的研究就将使教学研究方式本身变得更为多样和丰富。

一、以叙事体验成长,增长教学智慧

教育中的叙事研究,目前基本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而这些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也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另一种是狭义理解,即专指教师叙事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基础上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当前似乎基于狭义理解的叙事研究居多。

教师以叙事研究作为研究方式是以自身的故事经验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故事与教师研究的综合体,它不仅是教师探究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教师参与自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的推动力。从研究方式上看,基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研究者”合作研究,教师作为叙事者,研究者对其叙事进行倾听与重建,双方组建成“叙事团队”(narrative community)。另一种即教师叙事行动研究,教师既是叙事者,也是叙事的反思和倾听者。二者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经验的理论化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相对以往科学取向的研究而言,叙事研究更强调教师的经验,并以叙事来描述教师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叙事强调的不是形式、规律,而是经验的意义。它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逼近教育实践本身。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成长,特别是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其自身经验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叙事研究方式对其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与体悟,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的提升。

另外,教师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避免走人狭小的专业视野,通过分享其他教师的故事与经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角,了解他人的观点,并发展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因为“专业经验对自己而言,是实践的一面镜子;对他人而言,则是实践的一扇窗”。教师开展叙事研究,应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性的互动能让教师感知自己的专业声音与观点,激励教师更高的专业意识,提升自信心以及从中学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甚至批判、反省自己的经验,使教师发展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效果,增长教学智慧。

二、以案例诠释理念,解决教学问题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省察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借助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案例研究是把自然情景下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研究。案例研究者首先需要进入一种情境,强调根据特定的时空情景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抽象地考虑问题,得出结论。案例研究不同于经院式的思辨研究,它要求教师走向课堂,走进学生中间,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获取第一手详实的资料。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通过平等的交流,他们分享彼此的思想、情感,学会了“静下心来,抱着关切的心态去听”,学会了“把眼光投向他人,关怀那些平凡生命的脉动”。案例研究是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它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合作与分享,其最终目标是调整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与案例研究的教师首先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报告”;最后,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或通过对同类案例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案例研究”的基本环节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新案例的创设——专题研究(问题研究)。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而案例研究是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这一过程无疑将有益于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

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课题。它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它能够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案例研究作为经验性的研究,它通过将研究整合进教育背景,使研究能在对实践的改善中起直接而迅捷的作用,并且通过帮助实践工作者成为研究者,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显然,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教师经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于他们在获得了自我引导的学习技能的同时,其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他们将可能立志探究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达到案例创新的效果,而这一点,也正是教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高境界的阶梯。 转贴于

三、以行动解读案例,改进教学行为

“行动研究”是一种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研究形式,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实际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研究目的。与以往的教学研究相比,它更有利于体现教师进行研究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促成教师从“教学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

“行动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应该在实践中采用的研究类型。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种研究至少在两个方面与前面的研究方式不同:第一,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进程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第二,研究的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凸显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针对情境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不等于行动研究无助于也不关心“一般知识”和“理论”的发现、产生。它只是更强调从具体、特殊到一般和普遍;更强调将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更强调渗透在行动计划的经验和理论都需受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证伪;更强调知识和理论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体现其有效性和真理性。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以及学校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从行动研究的立场来看,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研究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有明确的实践目的、责任,能够体察实践活动的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能够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他们对实际问题具有“局外人”——专业研究人员所难以替代的认识作用,并且教育活动目的的达成程度、实际工作的效率虽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环境和行动的理解,但是总也离不开他们对教学实践及其蕴含问题的理解。教师参与研究、从事研究,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研究结论同时也是下一步所要采取的实践措施,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紧密联系乃至同一,研究与实践也就达到了新的高度的统一。行动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比日常行为具有更严格的程序,从而使教师的行动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基础上,确保实践得到提高,教学行为得到改善。

四、让经验回归课堂,形成教学理性

(一)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显示其价值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的载体,是可以观察的教师专业水平。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课堂是其发挥专业影响力的基本场所,可以说,教师的职业生命是在教室里生长和度过的。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他已经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修养、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诸多的准备。但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都能顺利地实现其课堂教学的价值。因为教室里的学生并不是摆放的物件,课堂是由数十个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个性特征的具有相当主体精神的学生组成的,即使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好自己所具备的技能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向学习主体的转化。而转化的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从事教学专业研究的能力;当他的能力发挥了较高的效度时,便较好地实现了其专业水平在课堂中的价值。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在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提高

有人将教师的成长总结为经验与反思的结合: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则要对自己的课堂活动进行反思,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我们会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教师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全相同,有时竟是大异其趣。这说明反思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即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有没有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反思还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即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是否起到激励学生成长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或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是否有效;反思还包括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即学生有没有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意志和情感有没有得到发挥,提升和发挥的程度如何;包括对教师自己发展的反思,教师有没有通过这堂课获得对教学的新体验。当反思积累到一定的量时,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积累起相当的教学经验。如果这一过程以教学研究的方式加以延伸,教师教学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新的认识和经验。新的认识和经验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以教学水平为核心的专业能力就获得了发展。

(三)教师的教学理性借助于教学研究方式得以形成和表现

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以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教师适当的研究方式为专业研究者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和工作创设了空间,即为研究者和教师的结合提供了结合点,或者说提供了一个共同活动的行动“场地”。专业研究者深入现场,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使实际工作过程本身变成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这种研究活动间的结合和合作,一方面指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专业研究者那里获得必要的研究技能,改变对教育教学的职业感情;另一方面专业研究者既可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获得第一手教学改革信息,又可以通过合作而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容易为中小学教师接受,较快地应用于教育改革实践。

在这里,课堂教学是教师体现个体专业价值、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正是立足于课堂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获得了教学的功底,打下了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教学理性帮助教师揭示课堂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以课堂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的再发展。

教育叙事案例篇7

一、地理校本研究的内容

1.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得校本地理课程开发成为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课程可开发的领域广,实用性强,地理教师大有作为。在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中可以作的研究有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性质、宗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

2.校本地理教材研究

在完成了校本地理课程的开发以后,往往需要选用或编写相应的校本地理教材,因此,校本地理教材就成为了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教材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评价,如教材的特色,教材的缺点与不足等;二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如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结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重难点分析、表述结构分析,运用教材的基本策略,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三是校本地理教材的编写,如教材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表述等。

3.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地理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地理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定功能和适用范围,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校本性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既可以是创设,即先提出理论假设,设计实施方案,再经过地理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完善而形成;或者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摸索,再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和论证,概括升华形成。也可以是改造,即对现有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吸收、消化、融合、加工而形成。在创设和改造地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条件(包括地域条件、教学设备条件、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学生特点和地理教师自身特点。

4.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

“聚焦课堂的有效教学”、“关注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前沿问题。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地理校本研究必须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效能。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调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地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讨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自学辅导教学的有效I生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发现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课堂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等。

二、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它具有批判性、自我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反思主要是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后练习和地理教学关系等进行反思。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微格教学、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观摩教学、阅读理论文献等。

2.教学叙事

地理教学叙事是指地理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学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它具有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可读性和感悟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叙事的构成要素是事件与主题。事件是地理教学叙事的核心。通过“事件”的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学事件成为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主题是事件的焦点,是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故事的意义逻辑,是叙述文本的意义所在。它通过某种内在结构呈现出来,为叙述展示了价值存在。

地理教师在撰写地理教学叙事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多方面搜集资料,需要搜集的资料,除了教师的观察和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外,还包括学生的周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文件等。二是要用一个明确的主题将选用的材料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三是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和描述。四是要注意对事件的分析和阐释。

3.课例研究

地理教学课例是指在对一堂地理课进行实录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的阐释。它不等同于地理教学案例,课例强调的是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描述加上简要的反思,而案例强调和注重对课例的后续加工。

地理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实录加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实录既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也可以截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教学反恩既可以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反思,也可以对教学的总体进程进行整体反思。

地理教师在运用地理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时,一要注意选择的课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确实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能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二要注意较为详尽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把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三要注意运用录音、录像、委托他人现场记录等多种不同手段全面收集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只有充分占有这些信息,才能为自己的提炼概括、选择教学片段等打下基础。四要注意对照教学设计意图反思课堂上的实际行为,分析教学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把课堂上存在的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

4.案例研究

地理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地理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案例一般由标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几部分构成。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撰写的一般步骤有如下五个环节。

(1)搜集案例素材

案例素材的搜集是案例编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应通过课堂实录和

访谈等途径尽可能全面地去观察、了解、发现课堂内外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捕捉。在案例素材的采集中,需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与案例当事人建立较为亲密和融洽的合作关系。

(2)确定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是案例的灵魂和核心,在案例的撰写中,主题的确定尤为重要。要对搜集到的众多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分析,寻找和提炼出案例主题。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内容;案例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案例中的矛盾冲突要明显、精彩;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具有教育学意义;案例主题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地理教师可从新课程理念、新教学观念、新教学原理的运用,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新教学关系的处理,新学习方法与过程的设计,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运用或发现、了解学生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来确立主题。

(3)介绍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地理教学案例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描写教师遇到的难题。其次,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隋况、教师情况等。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等;第四,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包括的知坝点及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续性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4)描述案例事件

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撰写地理教学案例事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取舍,凸显主题。在撰写案例事件时。要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与案例主题和问题有关的环境、氛围、人物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要着重写,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或问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二是要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教师的心理活动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要特别注意写好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此外,还要注意情景的完整性和叙述的客观陛。

(5)撰写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是作者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旁观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撰写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分析务必实事求是、论述需要突出重点、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要独到深入。

案例启示比案例分析更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是通过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后,教师受到的启发,感到应吸取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是有感而发,是为了找出共性的东西,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以启迪。

5.行动研究

地理行动研究是指由地理教师独立或与专业研究者共同合作,针对地理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是反思的专业人员。地理行动研究有着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些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边行动边调整为基本存在形式;以地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以地理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为理想境界。

按照行动者与专业研究者的关系,地理行动研究可以分为独立性地理行动研究、支持性地理行动研究和合作性地理行动研究三种类型。

教育叙事案例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 教育叙事研究 可行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高职院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品德教育的重任,更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的管理者。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大众化、学生问题日趋复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形势,急需寻求适当的理论与创见,以破解新的形势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难题。本文从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教育叙事理论展开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探索,并对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对的问题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组成部分,但与普通高校辅导员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特殊性突出地表现在:首先,顾名思义,高职院校的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在培养目标、服务对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办学模式上都具有自身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其职业特点,具有独特规律。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具有其独特性,与普通高校有很大差别。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高职学生,这一学生群体主要包括高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对口高职学生和“三校生”等,这一学生群体既具有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显示出高职大学生的独特性。例如,学生的生源素质有高有低,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品质、日常文明习惯等基本素质与普通高校学生的素质相比有一定差距,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立足学生实际,探寻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意义,提升辅导员工作技能,促进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二、教育叙事理论研究背景

叙事,即讲述故事。教育叙事是指教育叙事主体讲述其教育生活中事件的叙述行为与叙述过程。①教育叙事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展示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重新关注研究对象的“局部丰富性”,“重新恢复”理性思维,从而发掘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与意义,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带来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整个教育理念的升华。②我国教育叙事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首先对教育叙事这一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说,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了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作为一种贴近教师日常工作实际的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尤其适合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日常管理与研究活动。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走在高等职业教育及学生管理的最前线,直接见证、执行着高职教育学生管理的重任,具有更多发现和解决学生管理问题的途径。教育叙事研究为培养辅导员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契机,为其专业成长提供了可能性,在此意义上,辅导员的特殊地位及教育叙事的特征决定了其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是切实可行的。具体而言:

(一)从观念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充分认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以撰写或讲述个人故事的方式,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进行自觉教育,更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观念,使其自觉地解读日常中所遭遇的、经历的各类事情,教育生活也得到了真实再现,通过讲述、言说与反思,整理思维,提升教育境界。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充分认可教育叙事研究,在工作生活中,辅导员以事情的描述、写作为基点,实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

(二)从实践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叙事研究的理论素养及科研能力。

可以说,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对生活实践观察、调查之后,对“实有之事”的再现,这种再现建立在教育学相关理论基础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具备相应的教育理论素养与学生管理经验,能够清醒地审视教育行为,展开教育叙事研究。因此,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辅导员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够获得最真实自然的叙事研究素材。

教育叙事研究重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并且重视叙述者对故事、故事内在情节的讲述,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压制教育生活的情节和情趣。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最直接的见证者、参与者,故事是辅导员日常管理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生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故事,无论故事的长短,都是辅导员管理经验的直接来源。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专业研究者相比,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就具有了独特优势。能够将自己的教育生命活动历程以最真实、最自然的方式展示,以最具体、最生动的方式描述。

(四)从客观条件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具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天然优势。

开放与平等的对话空间为辅导员的叙事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广阔的交流平台为辅导员的叙事研究提供了优越的研究背景。这些都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具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具有的天然优势。教育研究是从生活、事实及教育实践出发的,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获得最真实自然的叙事研究素材,例如,辅导员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管理者进行日常的接触并进行平等的交谈获得叙事素材,通过阅读学校的文件、学校的历史文化档案,阅读学生档案、日志、Blog、微博等方式,获得丰富而可靠的教育叙事研究依据。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辅导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各种类型的传播媒介、多元化的教育文化氛围,为开展教育叙事活动及其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由此可见,辅导员的教育叙事研究内容更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

将教育叙事研究引入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管理之中,使辅导员工作回归到了生活世界,并以具体事件为基础,贴近辅导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教育研究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改进辅导员工作方法,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注释:

①林德全.教育叙事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06:4.

②姚燕梅.叙事研究:一种值得期待的教育研究方法[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4-5.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材范文 下一篇:英语单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