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04 20:58:29

市政工程专业

市政工程专业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 工程造价 成本控制管理 策略

一、引言

市政工程建设与工业工程建设一样,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将一项建设工程划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五个等级。市政工程是国家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镇)发展和建设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

从投资者角度讲,市政工程造价是一项通过策划、决策、立项、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的一次性费用的总和。控制与管理市政工程造价的成本对项目收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先谈谈造成市政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困难的原因,接着提出一套解决性措施,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发。

二、市政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困难的原因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的实物形态不一以及产品价格要素的不断变化,导致市政工程产品只能以不同的项目通过各自的程序和方法单独定价,不能统一定价。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在项目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构成产品价格的要素差别甚大,因此工程造价也千差万别。

(2)市政的每一项工程都有其专门的功能和用途,都是按不同的使用要求、不同的建设规模、标准、造型等,单独设计、单独生产的。即使用途相同,按同一标准设计和生产的产品,也会因其具体建设地点的水文地质及气候等条件不同引起结构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为了权衡投资效果,就必须对工程产品详细分析后确定造价。

(3)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时,施工企业要在不同的建设地点组织施工,常常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使得工程产品的价格要素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地区材料价格、运输条件等对造价产生较大影响。

正是因为以上几个原因,导致市政专业工程造价不能统一规定,这就给控制市政工程造价成本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市政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管理

虽然市政工程造价不能统一规定,但这不代表不能控制市政工程造价的成本,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地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建设方要对项目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科学论证,同时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价。根据项目评价情况,提出该项目投资建设的可行性,以及进行多方案比选并择最佳建设方案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进行市场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选择好建设地点的前提下,从管理体制上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从立项开始,一直到建成投产后的生产经营,实行项目全过程责任制。

2、做好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

要加强设计人员的经济观念;开展设计方案的优选并保持设计方案的稳定性、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推行限额设计,按照限定的投资额进行工程设计;实行设计招投标制等。通过竞争,督促设计者和设计管理者提高责任心,增加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用激励政策来促使他们精心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不任意提高设计标准和设计规模,一切从控制项目造价的角度出发,使技术和经济最大效益地结合在一起。

3、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

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再节约投资的因素已经较为有限,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一是工程招投标阶段,在招标文件编制时,就要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和不同的施工环境,分别列出可利用的条件、可节省投资的渠道,让投标单位在编制报价时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降低工程造价。在工程开标时要有一定比例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参加评标,从工程报价的计算、承包的范围、措施工程的立项是否合理、有无留下结算活口等方面把好关,在承包合同签订依据上控制工程造价。二是进行施工方案优化,缩短工期。市政工程项目多、类别多,要求标准各异,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4、加强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工程结算、决算的控制上。第一要对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防止不应由基本建设支出的费用摊入基建成本。第二要对工程结算依据进行核对,包括施工图纸和说明、承包合同和协议、投标书和可调整的范围、现场签证等内容,保证所用资料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以上几点就是管理市政专业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见到明显成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彦坤,李荣红. 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施工问题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3)

[2] 严明钢. 加强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J]. 今日科苑. 2007(14)

[3] 张磊. 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J]. 今日科苑. 2007(16)

[4] 张磊,马勤.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29)

市政工程专业篇2

下午,我部主管安全的曹工首先给我们上啦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并进行啦安全知识的考核,考核合格后带我们去工地熟悉环境。在罗山路风机房基坑处,张师兄为我们讲解啦其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课堂作文网关于高压旋喷桩、smw工法桩的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从现场回来,师傅给我们讲解啦项目部的人员、部门组成及其职能。并要求我们首先熟悉办公软件,cad制图等,多去现场,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讲到的与实体对应以增加感性认识。

时间:3月10日

实习内容:洋泾港桥附近与三标相接处正在作上水管,为中间通道施工做准备。由于业主借地和部分拆迁工作未如期进行,我部工程工期一再拖延,现在只能做管道的搬迁工作和临时便道的修筑,为以后道路翻交做准备。今天仔细观察啦挖掘机的施工,回到办公室查找啦一些关于挖机的技术性能参数。对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只要懂得施工工艺也要对机械设备有所了解。另外,浦东大道上管线排布十分复杂,施工需谨慎。

时间:3月11日

实习内容:在施工现场,看到曹工将拾荒者赶出施工现场,因他们在挖机作业半径内捡钢筋,十分危险,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一名施工人员必须牢记安全第一!在办公室仔细阅读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遇到问题向同事们请教。通过阅读初步对市政工程一些专用词语及符号有啦大体了解。

时间:3月12日

实习内容:今天下起啦小雨,但是我们依然去啦工地并且还去啦更远的居家桥路,因为听师傅说那里要排雨、污水管线。一路上,依然看到工人师傅在工作,是啊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啊。

下午,帮二部的资料员裁图纸、叠图纸,这是实习生活中的第一份工作,我们都很认真对待。在工作中,大家在一起有啦更多的交流,也学习到啦做资料的一些常识。

时间:3月13日

实习内容:由于雨天停工,我们都呆在办公室看资料、打印规范或画画cad图纸。我们开始慢慢适应办公室生活,大家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多啦起来。师傅也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月14号休息,15号返校交论文。

时间:3月16号

实习内容:在罗山路风机房基坑处,仔细观看啦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之前要先浇水湿润模板,振捣要密实,出现漏浆要及时封堵。并认识啦一些新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泵车、汽车吊、振动棒等。从现场回来后继续整理图纸资料。

时间:3月17号

实习内容:今天师傅特意抽出时间亲自带我们去工地,一路上他为我们讲啦许多他从事工程的经历同时教育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围堵墙的做法,由于我部在几个部门标段中间,其实从表面看上去围堵墙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是不然。我们仔细观察才发现不同之处,我部支架与墙板的连接采用摄钉而其它部门标段有的采用焊接、有的采用直接立柱支撑。我们还学习到啦关于排水管材的知识,第一次见到啦刚玻璃管材。

时间:3月18号

实习内容:今天风机房在做防水,我们仔细观察啦防水层的做法:首先将基坑内的积水全部清除干净,接着涂聚氨酯防水胶三度两厚即涂刷三遍并要达到两毫米厚,注意在涂第三层时随涂随铺牛毛毡,注意接缝处搭接好。吴师傅告诉我们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防水要求,我们搞施工的要按设计施工。

时间:3月19号

实习内容:在施工现场看到啦工人师傅们在砌筑污水井,他们采用的是‘一顺一丁式砌筑,施工难点是最下层与管壁的接触面要砌筑成圆弧状。今天还看啦管线的埋设,我们看到煤气管线的埋设,与管壁接触的上下层要回填黄沙。我们想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对管线的保护和考虑地线管线有沉降的因素吧。

时间:3月20日

实习内容:现在大多数管线已经搬迁完毕,临时道路能施工的也已完毕,天然气公司员工在两根管之间在安装阀门,具体什么不太清楚,大家感慨知识面不够啊。回到办公室继续帮二部整理图纸,因为项目部济阳路站和主题公园站马上就要竣工验收啦。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时间:3月21日

实习内容:去人民路越江隧道参观学习,在机施公司周技术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啦北线隧道。一路上,周技术员为我们讲解啦关于盾构及其施工的工艺,大家也都踊跃向他提出问题。当时中煤集团正在进行旁通道的施工,具体说是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设计采用冻结发开挖,现在进行的是冻结孔的施工,采用h190型夯官机和空气压缩机进行施工。我们在南线还看到啦巨大的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的构造太复杂啦,还需以后慢慢学习。

3月22日 休息

附注:下周我组马化涛同学要去上海中心学习

自3月23日起实习地点全部在上海中心

3月23号,实习地点:上海中心

实习内容:今天,我怀着非常的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上海中心施工现场学习。首先,我的工作是从做施工日报做起。我在我们办公室肖工的介绍下,逐渐学习到我们工地现在有三家分包做桩基,分别来自青海、湖南、江苏。他们的资料员每天早晨会把每天完成的工程量上交到我方来,我的工作就是汇总一下交给经理。我深深的意识到电脑办公软件一定要熟练掌握。

今天,在施工现场认识啦许多新的施工设备,做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机和铣槽机,这可是两个好东西啊。它们可以在地下50m的深度下施工的。还有两台履带吊,分别为260t、 400t。

真的对于机械设备的认识还要加强。

我们还认识啦,钻孔灌注桩机架,了解啦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还认识啦除砂机等机械。

3月24日,

实习内容:今天跟基础公司科研所的两位硕士学会啦作泥浆试验,比如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等,现在想学校里也做过的。学习到的不巩固不温习就忘啦,太可惜啦!知道在地墙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基坑的维护是起很大作用的,主要防止塌方。

3月25日

我在逐渐的学习钻孔灌注桩的工艺,在学习它在施工中的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看啦地墙方案,准备好好弄懂它的施工工艺。

看啦地墙钢筋笼的焊接,测量放线,地基沉降观测以及管道沉降观测,关切以及钢筋的加工。

3月26日

今天上午回校参加大学英语六级确认拍照,下午去市政一组实习工地参观。市政一组所在工地为地下枢纽,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地下通道。首先,我们进入通道进行参观。在地墙上可以看到许多预埋的小箱子,一些是用于消防的,一些用于照明等。随后,看到桩机在打钻孔灌注桩,还有一些在打高压旋喷桩,同时看到工地上许多的不安全隐患,安全施工要做到实际。紧接着又参观啦基坑,基坑基本开挖完毕,可以看到一道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格构柱钢支撑,坑底正在打垫层。首先,工人师傅们用风镐将桩头切掉,然后在上面做承台。同时在现场看到一台臂长25m的挖机在地面上开挖基坑底淤泥,基坑底也有一台小的挖机在开挖。同时看到钢筋加工厂,同时注意到直径较大的钢筋的成型由专用机器来完成。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3月27日

今天开始地槽的开挖。在地墙的施工中,泥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地墙成槽施工时槽壁的稳定性。今天进行啦地墙钢筋笼的验收(在施工时监理对钢筋笼的加工平台就用全站仪测定它的水平度,以及倾斜角)。注意到槽段雌头接缝处采用v形钢板,并于钢筋笼两侧包裹止浆帆布用于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外流。

今天看到啦桩的静载试验,静载分别压到两根锚桩和试桩上,试桩在中间。铣槽机型号bc30,汽车吊型号qy25,履带吊quy260。地墙的混凝土浇灌方式导管法水下混凝土浇灌,地墙设计水下c45,考虑水下浇筑采用c55.

3月28、29日双休。

3月30日

市政工程专业篇3

根据市政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可将施工的全过程分为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和施工场地恢复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关键工程是:

1.管道铺设前的准备

1.1道路的拆除与恢复

城区管道施工时,将有一定数量的既有路面被破除。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路基质量,施工时要求管道在道路上开挖时,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开口宽度,并用白漆标注出开挖线,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表层的破碎沥青面层及路基渣层,由挖掘机开挖,路基稳定砂层合理堆放以备回用,余土由自卸车运至弃土场。管道施工完成后,沟槽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功能。

该工程管顶上500mm内回填素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回填时每层虚铺土层控制在250mm以内。每层夯填完成时,专职实验人员测量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根据原道路结构情况,进行道路恢复。

1.2地上、地下公用设施的保护管道

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土层情况及时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开挖边坡及支撑形式要交项目监理审查,得到认可后方能施工。

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时应上报防止其下沉或变形的措施、加固工程计算书及图纸,并交项目监理审批。

某些地段需要排水,以使开挖人员始终在干燥环境中工作。排水过程不得使地面产生过大的沉降,影响现场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采用钢板桩加固。在高压线下开挖时,挖掘机要求不在电线正下方工作,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在公路边上开挖沟槽,在靠近公路一侧设立安全和警告标志,如护栏、路障及危险旗,在夜晚悬挂红灯。

开挖过程中,遇有电缆、管道或其他构筑物时,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会同处理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尽量临时迁移;如无法迁移,必须挖出使其外露,并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

2.管道施工

2.1沟槽开挖与支护项目

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2.2管道安装

2.2.1管材的选用和检查

管材及主要配件由选定的合格制造商提供,管材进场后,由施工方材料工程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验证。当外观检查不能确保管材的质量时,进行内、外压试验。进场的管材必须是经过专业实验室批量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的产品。

2.2.2下管

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采用轮胎式吊车下管,吊车沿沟槽开行至距沟边缘1m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入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

2.3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

2.3.1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

2.3.2闭水试验的方法

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每3个井段由监理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施工场地恢复

3.1管沟回填

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管道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检查井回填前先将盖板座浆盖好,并通过测量保证标高准确后,井墙和井筒周围同时回填。管沟回填前清除槽内遗留的木板、草帘、砖头、钢材等杂物,且槽内不能积水。将所有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其最佳含水量附近。还土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管腔两侧也同时进行。工程完工后,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达到监理认可的程度。并维护上述地面直至缺陷责任期结束。

3.2路面恢复

3.2.1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h-3h,在水泥稳定砂基层上用汽车式沥青喷洒机浇洒透层沥青;在与路缘石、雨水口等其他构筑物侧面浇洒粘层油。在路面接搓或与检查井、雨水口接触处应涂刷一层薄沥青。在铺筑过程中现场应设1人―2人来回检查,防止车辆、施工人员及其他机械碰撞支撑杆或钢丝。摊铺前将熨平板预热15min-20min,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应使高度为各层的厚度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使熨平板与路面横坡一致,然后在全宽度范围内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当接着已铺好的沥青层铺筑时,应量出横缝处新铺路面的实际厚度,再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确定在已铺路面上应垫的高度。再在全宽度范围内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开始摊铺时,逐车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应不低于130℃。调整摊铺机的振夯频率及振幅,使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80%以上的初始密度。

3.2.2沥青混凝土碾压

市政工程专业篇4

 

关键词:市政企业 建筑材料 管理  实践 

材料成本是构成市政工程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其质量、数量、工艺标准等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市政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项目整体设计寿命来讲,也直接影响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市政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材料使用的控制与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市政建材的使用入手,探讨市政企业建材管理与控制。 

1.建筑材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一般以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在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机械成本占到30左右;加上材料的运杂费等间接费用,构成了市政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特殊的工程材料如沥青料等受运输环节温度、湿度与摊铺机性能质量的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首要地位;加强材料管理就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材料的全员管理的重要性。 

2.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2.1 大部分材料运输至郊外,运距长且受到道路限制。市政工程多在郊外施工,集中在市中心区的工程施工,往往受到城市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大部分的材料需运输且二次堆放;闹市区的工程送料受限,多为夜间作业,因此材料运输环节的成本较大,运距一般较长,企业灵活性受限。 

2.2 过多关注供应环节,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市政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因此企业对于材料供应环节把关较严,从而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比如一个工程中标后,做出了材料清单的汇总分析,但对于如何灵活的与市场接轨,以及统筹安排计划方面不强,轻管理,看重供应,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一旦延误生产,材料部门要负责任。因此,施工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宁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3 区域性材料容易形成壁垒,导致地材价格偏高。市政工程施工多在城效野外,明明较近的地材价格应偏低,但区域性容易形成壁垒,外部材料基本无法入围市场,因此价格与社会整体价格的下浮关联度不大,导致价格偏高。 

2.4 国内大中专院校没有专门的材料专业,专业性人才不足。国内大部分大中专建筑类院校,多以施工管理为主,次以造价,没有专门独立的材料管理与供应专业,因此很多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材料管理岗位,专业人才不足;另外在工地现场中,材料员仅仅担负着收料记帐的工作,薪资待遇明显偏低;在市政企业中,没有针对材料专业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2.5 企业对材料管理人员与管理手段普遍关注度低。由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由于对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野外施工期间,无法接入网络等先天条件限制,现阶段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提升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 

3.1 推进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市政工程专业篇5

专业设置和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相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课程等资源配置也大体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及其侧重点的理解、设定不同,即使相同专业,其学科、课程、师资等资源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相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持久、稳定、系统、规律性的特点集合而成为特色,即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

一、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

1.历史条件和因素

许多专业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应当时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管理、军事、政治等急需而设置的。以后的发展、延续和壮大往往都蕴含着起初的历史痕迹,并渐进凝结为特色。

2.环境资源因素

专业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完成的。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浸染专业的成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别性的特点。

3.时间因素

专业特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需要酝酿、产生、更新、变异,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变异留存下来的富有生机的因素凝结为新的变异体并呈现特色。WwW.133229.coM这里有两点:第一,特色是在特点上形成的,是由诸多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第二,特点与特色的不同,在于特点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点在不断地更新、变异、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统、持续、稳定的状态,是特点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特色是很难形成的,或很难称其为特色。

总之,专业特色应当在一定的历史延续中和特定的环境资源里,经过较长时间和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学背景和倾向的特点。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学化的扩展和推进,以及行政与法、行政与管理技术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开始告别传统时代。同时,与政治相对分离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各领域的分部门管理延伸和扩展,出现了教育行政、卫生行政、文化行政、军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进至公共管理阶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态。经济行政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独具形态、在理论及理论实践的发展中蔚为壮观。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尤其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活动,管理经济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在专业行政部门日益分化、发展的格局中,经济行政也成为独立的领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何况任何领域无不包含和渗透经济活动而成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使得经济行政不仅具有不断壮大、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2.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含义和支撑体系

经济行政是指以经济活动和领域为对象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遵循传统、保持行政管理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和突出经济及经济管理课程、师资、实验等资源配备,以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经济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实践中,经济行政与公安行政、司法行政、人事行政、军事行政、教育行政、文化行政、医疗卫生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等并列存在、相互区别。

专业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时空因素,一个是时间维的历史传统因素,另一个是空间维的资源环境因素。这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在历史渊源上,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由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198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竞争行为和有形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既是政府行为,又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经济、行政、法律融合一体的经济行政管理,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1998年,教育部组织调整高校专业目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独立存在,学校的相应专业转型、扩展为行政管理专业,设于公共管理系下。整个专业的转型经历了名义阶段、板块阶段、覆盖阶段,目前正向融合阶段发展。这个过程中,在探索和保持行政管理专业一般特征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由课程、师资、周边专业学科、相关社会资源支撑的经济行政特色保留了下来。

在环境资源上,学校以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见长,相应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丰富。学术氛围也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学为主调,同时,又有较为齐全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和历史较长、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专业。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显体现。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规范。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和文法4类提出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方案,原则上统一执行。学校结合专业和历史等情况确定专业课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原则下融汇了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因素,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并反映了专业特色。例如,公共基础课中有“高等数学”课,学科基础课中有“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统计学”等经济管理课程,在专业课中有“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同时,行政管理的核心课、基础课诸如“政治学”、“行政学”、“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等数量和理论知识比重充分,功能不减,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

在时间因素方面,学校有17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并赢得较高声誉;行政管理专业也有了11年

的办学历史,并于2000年建立了北京市属院校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2007年成为北京市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第一个重点建设学科。经济行政特色在历史延续和探索中日趋成熟、稳定。

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学会、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往,包括会议、调研、课题研究、咨询培训等方式。近年来,与北京市发改委、市政管委、城市科学学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社会工作委员会等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经济行政的社会根基,进一步扩展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空间。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比较交流方面,有可供分享的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经济行政的研究著作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蒋云根教授编著的《经济行政管理概论》。学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领域,自8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了《企业行为规范》丛书、《工商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以及多部单本著作;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以及国家部委有关经济行政方面的科研项目。近10年来,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依托所在院校的资源、历史等,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以其历史和经验获得独特优势。

三、行政管理专业的价值评估

1.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肩在我国呈后发之势。公共管理在后市场经济时代是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强烈。作为北京市重点大学和人才培养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资源,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属院校处于前列,应当发挥学科优势,为北京市培养经济、行政、法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行政管理专业在学校的地位

公共管理学科与工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驾齐驱有益于丰富学校学科类型,完善学科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实力较强,公共管理学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基础并在北京市属院校居于前列,搭建了学科结构有力、专业齐全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平台。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的母学科,历史长、特色显、有优势,应当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增长极。

3.学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后盾和平台

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城市学院,是为专门和更好地服务于首都而建立的。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设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这种专业学科环境既具有复合型、交融性,又不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宗旨,有利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塑造和体现;同时,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筋”,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粘合、伸张的作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

1.在既有体系中巩固特色

一是丰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上体现特色。保证专业通行的基础课程。“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必备的学科基础课不缺门;通过课程建设,增强课程针对性,力求精要;通过沟通研讨,达到课程之间相互了解、互补和融汇。保证体现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外,还应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考试与考查、必修与选修的制度设计,优化经济行政效果。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课程,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和经济监管课程板块,实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贯穿,经济、行政与法律的融合,凝结和强化监管功能的专业设计。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政策分析、参观考察相结合;选聘校外、政府、企业的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或储备,在专职教师组织下,穿插搭配兼职教师的专题和讲座;通过“数字城市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加强软硬件功能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控制教师选聘结构,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形成学术型、讲授型、实操型师资的有机搭配。

2.将特色的基础拓宽,触角延长

拓宽与之交往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由工商行政部门扩展到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进而扩展到发展改革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制度性联系;在上述政府部门和系统建立实习基地,形成持续联系,延伸触角;通过科研和教师纽带,与上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增强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增加学生直接、间接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聘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或吸收为团队成员,增加互动通道。

3.在学院复合学科环境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生

学校的城市学院是系、所合并的学院,学科专业较为宽泛,教师的专业领域更加复杂。学校规划城市学院建设发展两大学科——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院、系、所,学科、专业、方向相互交织,对学院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规划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机遇。处理不好,各种要素混杂交错,内耗互扰;处理得当,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实际上,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两个学科具有新兴和开放的共同特点,又有在区域和公共方面的融汇之处。两大学科的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之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富营养的土壤。行政管理应当借助公共管理寻求应用空间,借助区域经济管理增强经济行政特色。

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

经济行政特色不是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独有的,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也能找到学理和实践的例证。政府管制领域是经济行政的集中体现领域,这一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

市政工程专业篇6

专业设置和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相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课程等资源配置也大体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及其侧重点的理解、设定不同,即使相同专业,其学科、课程、师资等资源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相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持久、稳定、系统、规律性的特点集合而成为特色,即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

一、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

1.历史条件和因素

许多专业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应当时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管理、军事、政治等急需而设置的。以后的发展、延续和壮大往往都蕴含着起初的历史痕迹,并渐进凝结为特色。

2.环境资源因素

专业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完成的。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浸染专业的成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别性的特点。

3.时间因素

专业特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需要酝酿、产生、更新、变异,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变异留存下来的富有生机的因素凝结为新的变异体并呈现特色。这里有两点:第一,特色是在特点上形成的,是由诸多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第二,特点与特色的不同,在于特点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点在不断地更新、变异、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统、持续、稳定的状态,是特点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特色是很难形成的,或很难称其为特色。

总之,专业特色应当在一定的历史延续中和特定的环境资源里,经过较长时间和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学背景和倾向的特点。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学化的扩展和推进,以及行政与法、行政与管理技术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开始告别传统时代。同时,与政治相对分离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各领域的分部门管理延伸和扩展,出现了教育行政、卫生行政、文化行政、军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进至公共管理阶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态。经济行政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独具形态、在理论及理论实践的发展中蔚为壮观。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尤其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活动,管理经济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在专业行政部门日益分化、发展的格局中,经济行政也成为独立的领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何况任何领域无不包含和渗透经济活动而成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使得经济行政不仅具有不断壮大、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2.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含义和支撑体系

经济行政是指以经济活动和领域为对象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遵循传统、保持行政管理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和突出经济及经济管理课程、师资、实验等资源配备,以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经济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实践中,经济行政与公安行政、司法行政、人事行政、军事行政、教育行政、文化行政、医疗卫生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等并列存在、相互区别。

专业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时空因素,一个是时间维的历史传统因素,另一个是空间维的资源环境因素。这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在历史渊源上,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由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198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竞争行为和有形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既是政府行为,又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经济、行政、法律融合一体的经济行政管理,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1998年,教育部组织调整高校专业目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独立存在,学校的相应专业转型、扩展为行政管理专业,设于公共管理系下。整个专业的转型经历了名义阶段、板块阶段、覆盖阶段,目前正向融合阶段发展。这个过程中,在探索和保持行政管理专业一般特征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由课程、师资、周边专业学科、相关社会资源支撑的经济行政特色保留了下来。

在环境资源上,学校以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见长,相应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丰富。学术氛围也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学为主调,同时,又有较为齐全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和历史较长、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专业。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显体现。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规范。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和文法4类提出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方案,原则上统一执行。学校结合专业和历史等情况确定专业课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原则下融汇了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因素,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并反映了专业特色。例如,公共基础课中有“高等数学”课,学科基础课中有“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统计学”等经济管理课程,在专业课中有“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同时,行政管理的核心课、基础课诸如“政治学”、“行政学”、“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等数量和理论知识比重充分,功能不减,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

在时间因素方面,学校有17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并赢得较高声誉;行政管理专业也有了11年

的办学历史,并于2000年建立了北京市属院校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2007年成为北京市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第一个重点建设学科。经济行政特色在历史延续和探索中日趋成熟、稳定。

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学会、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往,包括会议、调研、课题研究、咨询培训等方式。近年来,与北京市发改委、市政管委、城市科学学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社会工作委员会等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经济行政的社会根基,进一步扩展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空间。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比较交流方面,有可供分享的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经济行政的研究著作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蒋云根教授编著的《经济行政管理概论》。学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领域,自8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了《企业行为规范》丛书、《工商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以及多部单本著作;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以及国家部委有关经济行政方面的科研项目。近10年来,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依托所在院校的资源、历史等,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以其历史和经验获得独特优势。

三、行政管理专业的价值评估

1.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肩在我国呈后发之势。公共管理在后市场经济时代是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强烈。作为北京市重点大学和人才培养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资源,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属院校处于前列,应当发挥学科优势,为北京市培养经济、行政、法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行政管理专业在学校的地位

公共管理学科与工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驾齐驱有益于丰富学校学科类型,完善学科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实力较强,公共管理学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基础并在北京市属院校居于前列,搭建了学科结构有力、专业齐全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平台。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的母学科,历史长、特色显、有优势,应当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增长极。

3.学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后盾和平台

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城市学院,是为专门和更好地服务于首都而建立的。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设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这种专业学科环境既具有复合型、交融性,又不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宗旨,有利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塑造和体现;同时,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筋”,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粘合、伸张的作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

1.在既有体系中巩固特色

一是丰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上体现特色。保证专业通行的基础课程。“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必备的学科基础课不缺门;通过课程建设,增强课程针对性,力求精要;通过沟通研讨,达到课程之间相互了解、互补和融汇。保证体现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外,还应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考试与考查、必修与选修的制度设计,优化经济行政效果。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课程,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和经济监管课程板块,实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贯穿,经济、行政与法律的融合,凝结和强化监管功能的专业设计。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政策分析、参观考察相结合;选聘校外、政府、企业的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或储备,在专职教师组织下,穿插搭配兼职教师的专题和讲座;通过“数字城市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加强软硬件功能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控制教师选聘结构,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形成学术型、讲授型、实操型师资的有机搭配。

2.将特色的基础拓宽,触角延长

拓宽与之交往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由工商行政部门扩展到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进而扩展到发展改革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制度性联系;在上述政府部门和系统建立实习基地,形成持续联系,延伸触角;通过科研和教师纽带,与上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增强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增加学生直接、间接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聘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或吸收为团队成员,增加互动通道。

3.在学院复合学科环境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生

学校的城市学院是系、所合并的学院,学科专业较为宽泛,教师的专业领域更加复杂。学校规划城市学院建设发展两大学科——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院、系、所,学科、专业、方向相互交织,对学院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规划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机遇。处理不好,各种要素混杂交错,内耗互扰;处理得当,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实际上,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两个学科具有新兴和开放的共同特点,又有在区域和公共方面的融汇之处。两大学科的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之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富营养的土壤。行政管理应当借助公共管理寻求应用空间,借助区域经济管理增强经济行政特色。

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

经济行政特色不是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独有的,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也能找到学理和实践的例证。政府管制领域是经济行政的集中体现领域,这一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

市政工程专业篇7

【关键词】招标投标专业化市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比较

一、招投标专业化市场有明确的政策法律依据

早在2009年6月,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文件中,就明确要求“整合和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2009年12月,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汇报会上,2010年2月,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同志在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要“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体系建设”;今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再次明确了“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专业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奠定了法律地位。

而目前各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举措,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甚至是与现行法律规定相矛盾的。《政府采购法》第13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这是法定的权力,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可能改变这个现状,但其对这个现状的改变却没有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招投标专业化市场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本质的区别,应当充分尊重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以工程建设招投标专业化市场为例,工程建设招投标这个专业市场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本质区别。一是公共资源交易一般都属于成品交易的范畴,是一种结果交易,交易内容不包括产品制作的过程,侧重交付的成品是否满足采购人条件,只要供货商按采购人条件提供了成品,交易即完成,不包括对制造过程的监管。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是典型的过程交易,交易的内容包含了选择制作建筑产品的队伍、制作建筑产品的过程以及交付一个质量安全可靠的建筑产品。工程招投标不仅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在集中交易平台内的行为,还要延伸至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工程造价、合同履约、诚信行为等多方面的管理。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必须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对前述各个环节的监管,维护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活动的严肃性。二是工程建设的投资不仅限于政府资金,非政府投资也占很大比例。以我市为例,非政府投资比例甚至超过50%,这部份投资并不是公共资源,如果简单地将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平台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会出现由于投资主体的分割形成市场分割,特别是造成非政府投资的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项目无法有效监管。因此,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行为比一般公共资源的交易行为要复杂得多,涉及到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专业性要强得多,不能简单地将工程建设招投标与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划等号。

三、建立招投标专业化市场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更有利于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建立专业的有形市场,非常有利于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交易体量大的省级架构的城市尤其如此。从全国范围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其在建设运行中都存在诸多弊端:第一种是“撤并组合”模式,此种模式局限性较大,基本只有交易体量小、交易平台建设刚起步的地市级、县级城市采用,且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交易类别庞多,交易规则、流程难以统一,监管比较混乱。第二种是南京、杭州等市采用的“整体入驻”模式,此种模式属于“形整神不整”的物理整合,仅是简单的“行政搬家”,流于形式,不过是财力、物力的浪费;第三种是以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空架子”模式,只是建立了一个机构,并无实质性工作开展,造成了新的一轮机构膨胀。在省级层面,各地基本不赞成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年工程交易量超1000亿的省市,都是坚持发展专业化市场的道路。

而且从远期来看,公共资源交易发展将面临其归类行业的职业化、法律化和国际化的挑战。以政府采购为例,政府采购属于国际惯例,特别是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中国政府采购需要在法律、制度、机制、救济渠道等方面和国际接轨,这必然对政府采购的职业化、国际化和法律化冲击更甚。这就要求分工更专业更精细,行业更单一,独立性会更强。

四、招投标专业化市场有各自的特点不适合统一监管,统一平台令监管过程断裂

就我们的工作实践来讲,造成交易不公平不公正的是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了招投环节的不公开和不透明。因此如何将招投的环节置于“阳光”之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交易平台的表现形式则无关大局。原因很简单:在现实条件下,不通过交易平台将各易于暗箱操作的流程公开透明,只寄希望于集中于一个形式上统一的交易平台来达到防腐的目的,其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权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做法的危害还在于将之前相对受各部门、各行业制约的主观权力放大了,将不规范行使权力的难度缩小了。无论是领导,还是利益当事人,只要对权利高度集中的交易平台有绝对的管辖权和话语权那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从监管平台的角度来看,它应是专业的监管或者监督,这种专业的监督和其他的监督之间是有分工的,专业监督应是一种效能的监督和管理。平台的监管应理解为效能的监管,一般来说,效能的监管是与全过程或全周期的监管连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现有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度可能会切割全过程的监督,这样就很难达到专业监督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建立各类有形市场的基本出发点,实际都是为了规范市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正公平、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廉政风险,并非为了追求“大而全”、“一刀切”的形式,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和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涛,关于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9(5).

[2]李维存.设立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思考从有形建筑市场设立说开去[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1).

市政工程专业篇8

1.1市政工程监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够高

市政工程监理工作人员是市政监理工作的主体,其对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市政监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专业能力高的市政工程监理人员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顺利的完成,还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监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导致其在监理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质量较低,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监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低下,使得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获得保证。实际上不同的监理工程单位制定了不同的监理措施和管理手段。但是,由于监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够,使得建立措施和管理手段无法落到实处。

1.2市政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不够强

市政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工程的监理工作是由一方委托给另一方进行个的。因此,在监理工作的过程中,对工程的监理工作存在多方干预的情形,导致在工程现场监理的人员始终服从上级的领导批示,无法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理工作。对工程的建设始终应坚持合同的相关规定,才能够更好地建设工程。但是,目前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并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削弱了监理人员的监理职能。并且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由于常常出现拖延费用的问题,给工程的监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1.3建设方与监理方的目标不一致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方一味追求工程的工期,忽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由于建设方属于资金投入的一方,导致建设方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工程的工期,关心工程的进度。相比较建设方,监理方对整个工程的管理是其工作的重点。工程出现的问题向建设方反映往往会遭到建设方的忽视。因此,由于建设方与监理方在工程建设中的目标不一致,侧重点不同,导致市政工程监理工作容易出现问题。

2提高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监理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而,在城市建设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市政工程监理工作从以下几方面相应的加强,能有效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

2.1完善市政工程监理工作制度

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监理制度不仅对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性。因此,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时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理制度,为市政工程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制度的建立能够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使得监理工作的进行能够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能够使得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获得解决。同时,制度的建立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

2.2提高市政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市政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进行由监理人员完成。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监理工作有效性的保障,市政监理工作人员监理能力的提高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市政监理工程单位应当要求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市政监理工作包括了工程的立项、市政工程质量的检验以及工程任务的编制和工程的评定。同时,监理人员还应在监理工程的过程中根据图纸检验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科学的设计工程建设图纸是监理工作有效性的保证。可见,只有市政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了,才能够在监理工作上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唯有监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做好监理工作。

2.3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的合同关系着整个工程建的所有主体。合同的内容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利凭证。市政工程建设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行为,由于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工程建设中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认真解读和审核一些重要的条款,向施工单位详细说明的合同对工程的要求,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当然,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的条款监督工程的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内容。

2.4加强工程建设各方当事人的协调工作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主体错综复杂,导致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因此,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加强协调各方当事人的工作。监理人员根据自身的监理工作经验和预见性,阅读相关材料。向各方当事人说明情况,有效化解双方的矛盾,促进工程的顺利完成。

3结语

总之,市政监理工作对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面临城市建设多变的情况中,综合全面的考量市政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促进市政工程的顺利建设。本文主要从市政工程监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根据现今监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以期能够有助于市政工程的建设。

上一篇:市政公用工程范文 下一篇:公路工程概预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