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师范文

时间:2023-09-25 13:18:17

采矿工程师

采矿工程师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学科交叉;实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TD80-4;G642

一、 引言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1],是学校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之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国际视野,掌握煤炭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以及煤矿机械和电气等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简称“四能”),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主要技术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成为“四能”型人才,是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四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环节对于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成为必然[2]。

二、 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步入“黄金十年”发展时期,企业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煤炭企业数量与产能的增加,刺激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国内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的采矿专业班级设置基本在8~10个班左右。但是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企业对效益的追求及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使矿山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而高等院校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去建立一个类似于生产矿山的实践基地,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环节问题突出。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2级卓越工程师班(采卓12)为例,学生有11周的生产实习任务,并在企业要完成采掘机械操作与维护,采掘施工管理,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案例分析3门课程,由于煤炭生产企业在当前效益大幅滑坡的情况下对共建实习基地积极性不高,个别能提供实践基地的企业培训中心收费过高,学校与学生均无力承担,同时11周的生产实习任务对任何单个煤炭企业来说都难以应付,所以采卓12班的实习遇到了很大困难。资金、实习周期长与地点难以落实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校与企业优势,建立相辅相成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显得非常必要。

三、 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建设经验

西安科技大学在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经过近5年的探索,有一些应用实际,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3]。

(1)制定完善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卓越班从2012年开始招生,每级招收1个班级28人左右。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测量实习1周,地质实习2周,认识实习(校内)2周,企业实践(矿山认识)2周,生产实习11周,课程设计3周,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0周,总共39周,即总计有1学年的时间作为实践性环节。同时,有7门课程在矿业企业由具有丰富现场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分别为矿山测量工作实务、矿山地质工作实务、采掘机械操作与维护、煤矿电气设备使用与维护、采掘施工管理、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矿山法规与技术政策。因此,实践性环节带来的教学工作任务是非常重的,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发挥现有实验室优势,在学校完成部分实践训练。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该专业实验室2013年获批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矿山岩石力学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矿山模型实验室、矿山工具与设备实验室、矿山数字化实验室和矿山仪器仪表实验室6个主体实验室组成。其中矿山工具与设备实验室布置了现场所使用的电钻、锚杆、单体液压支柱、轨道、矿山监测等实物设备,并接受了矿山企业捐赠的绞车、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学生可完成操作、组装拆卸设备等认识实践训练;矿山数字化实验室配备有采煤机与掘进机模拟设备,学生可在学习专业课基础上完成操作训练,熟悉开采工艺。该实验室同时配备有35台电脑,学生可在模拟环境中了解煤矿开拓系统,生产、运输、通风各系统开采过程,可在电脑上分解组装采煤机、掘进机各构成部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继续发挥煤炭企业现场实践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现场基地功能。

学校实验室所起的作用毕竟与煤矿企业井下现场环境有很大差别,采矿卓越班学生人数少,可以在煤矿现场采用多种实习方式。如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卓越班实习时既可以将28人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现场某一个环节的实习过程,也可将28人分组,分别在煤矿生产科、调度中心、采煤班、掘进班、运输队等部门参加实践培养[4],这样实习效果显著的,现场实践基地的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4)创新培养模式[5],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促进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与煤矿设计院联系,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抽出3个星期左右时间,让学生在设计院接受专门的煤矿设计训练,熟悉矿井设计的井田开拓、采盘区设计、采煤方法设计等绘图环节,使学生的绘图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 结语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仍需持续探索与继续改进,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担,成为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15.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3]余国江,姜海,徐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德国经验借鉴研究[J].高教探索,2015(2):66~69.

[4]张荣沂,付彦虹,须莹,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2):126~128.

采矿工程师篇2

[关键词]采矿工程;生产实习;紫金模式;“指导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60-03

目前,全球矿业呈现出趋冷态势,不少矿山企业近几年都出现了不招收采矿专业毕业生甚至裁员的情况,部分企业对采矿专业人才招聘的条件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很多企业仅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采矿工程师),踏实的工作心态。也就是说,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形式也逐步从注重学历向注重能力及稳定性逐步转变。[1]-[3]怎样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学生是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采矿教研室角度出发,对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目前正在试行的“紫金模式”下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从教学角度来说,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全面了解矿山开拓布置、采矿方法及工艺、掘进工艺和设备、劳动组织及施工顺序等知识,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报告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理解和热爱矿山工程专业的思想,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目前采矿专业本科院校受学生就业求职、实习经费短缺、实习基地数量有限或者实习矿山因生产任务等原因而不支持学生实习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加上高校许多年轻教师未受过系统、扎实的工程训练,虽有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但对矿山现场同样知之甚少,难以有效地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采矿专业生产实多只能流于形式,培养计划难以得到有效实施,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这也导致学生对矿山企业的艰苦性及以后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可能导致学生到企业工作后思想不稳定性的增加。

在目前的形势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工程师,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思想稳定并能吃苦上进的年轻大学毕业生。然而,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而言,如果实践环节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刚毕业的学生空有对企业的一腔热血,却只能拜师重新学习。另外,由于没有经过真正的实践训练,对采矿行业的艰苦性和对自己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学生原本以为自己是坐办公室的白领阶层,到了企业后才发现不是这样,于是不少学生工作不久之后就会换单位或改行。这造成了用人单位与就业学生间的矛盾,很多用人单位都指明只要职高毕业生。

二、“紫金模式”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思路及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是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检验办学成效”的新型学院。学院采用一校两地新型“紫金模式”, 即学生三年在校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加一年在基地及企业进行学习与实习,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方法。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造就一大批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本科专业在全新的“紫金模式”下,对生产实习环节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紫金模式”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

“紫金模式”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生产实习有5周时间。为了保证生产实习质量,采矿工程系教师联合撰写了具有“紫金模式”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指导书力求深度贴合“3+1培养模式”,实习过程由专任教师整体把握,企业指导教师在跟班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按照实习师资力量、工程实训基地条件、已有的实习培养经验等实际条件,明确各个实习环节具体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并确保现场教学的作用和实习内容的深度。实习指导书明确了各实习知识点、实习地点和学生分组、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等。实习时间点及内容要细化到上午分科室跟班现场实习、下午做内业收集资料内容、晚上总结当天实习状况和安排布置第二天交接及其他注意事宜等,同时安排机动时间进行实习座谈会等活动。实习指导书还统一规范生产实习日记、生产实习报告的编写与要求、学习方式方法与考核、实习纪律要求与注意事项、生产实习管理办法等。

(二)基地选择和建设

采矿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离不开实习基地建设。结合金属矿床采矿生产实习教学特点,我校对适合采矿生产实习的基地分别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建设。[4]

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后继续深化专业知识的必要现场实践教学。对于这样的实习,只要实习条件合适,地点尽量不分散,以节约实习费用并在实习过程中使企业教师的指导逐步走向成熟和系统化、规范化。基于这样的特点,我校重点把生产实习放在上杭教学基地附近的紫金山露天矿和紫金山地下矿。

紫金山露天矿不仅具有较完善的学生住宿条件和文化娱乐条件(如篮球球等体育设施),而且现场规模很大,为大型露天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已在爆破及开采、运输、边坡治理等方面做得相当规范,管理组织良好,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紫金山地下矿(以前是武平紫金)开采时间不长,然而,除距离紫金山露天矿较近,具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型地下开采单位,其不仅安全管理、标准化开采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而且开拓、开采方法、运输提升等及六大系统都做得比较到位,作为企业指导教师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现场实践能力。因此,紫金山露天矿和地下矿非常适合作为生产实习的基地使用。

(三)“指导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实习的5周内,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在实习现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指导工作。由于采矿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实践教学学生分散在矿山的不同地点,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可以由采矿工程系对其进行教育教学规律方面的培训。在实践过程中,更主要的是专业教师、学生与“指导型”教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同时,“指导型”教师需具备的资格也应根据现场指导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人员的构成中应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也应有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显然,要有效完成实践性教学活动,需要比“企业工程型”教师更多的“指导型”教师,也必须得到基层生产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指导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外,专业教师下基层与生产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四)生产实习的教学管理

本专业生产实习中,学生在紫金山露天矿和紫金山地下矿实习的时间各为2周,然后两个班互调。生产实习是采矿专业毕业实习之前最关键的实习,除必要的安全教育等报告外,实践形式以跟班学习为主,即学生跟着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按单位工作时间上下班。一个班学生共分7组,每组4~5人,分别安排在露采厂及金建公司各科室,由不同指导教师带队进行露采的生产实习,每组2天即进行不同科室的轮换。专任教师的作用是与厂部联系安全教育及讲座的题目和时间、安排学生食宿、与每小组学生对应实习的各科室及企业指导教师联系并告之实习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每天上午实习的检查和交流、下午资料收集的场所及相关联系人、晚上分组讨论及组长的汇报工作等。地下矿一个班学生的实习同样按需要分组,分别在管理技术的采矿组、地质组、测量组、运输班、安全科等跟班进行。经过几周的实习及轮换后,上交实习报告及由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的实习评语,最后进行答辩;并根据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平时成绩等,最终确定学生实习成绩。

三、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环节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紫金模式”下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实践,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解决。

(一)企业对学院生产实习环节的支持及管理问题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的所有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矿山现场,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安全难题,而且也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矿山不愿意学生来矿山实习。

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建设实习基地。基地的建设是个长远规划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学院必须由专人负责,建设适合实习的基地。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学生的优先就业,学校和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学、协议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专业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单位意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单位纪律,保证实习安全。尽量为单位解决现实问题,为长期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解决安全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让企业指导教师带领的学生不要太多,避免教师管理和指导的不到位,同时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二)企业指导老师问题

生产实习的企业指导教师即为学生的生产实习作现场指导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但由于生产任务重,他们不可能时时把关指导。另外,有些企业的指导教师存在不愿意指导的情况,对实践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进一步强化基地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如成立基地教务处及办公室等对其进行管理外,还要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有必要建立适合这些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机制,并提高其工资待遇,以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分散实习的学生更应尽量不给企业指导教师增加麻烦,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尽量帮助企业指导教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学校专业教师也应通过每天下午收集资料及晚上汇报时间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以达到保证生产实习环节质量的目的。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因为实习时间长、学生人数多、影响企业生产等,而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学校和紫金矿业集团以及其他单位的共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克服 “紫金模式”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困难,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圆满完成办学目标,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水平采矿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6).

[2]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3] 张纪鹏,宋丽,姜慧,马永志.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111-117.

[4] 黄培明,刘羽,王少怀,钟祥华.“紫金模式”下上杭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0(4):42-45.

采矿工程师篇3

关键词:采矿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一、 引言

采矿工程专业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的专业人员 [1]。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和煤炭企业对外合作交流也日益频繁,英语这一国际间的沟通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离不开英语,矿业类高校把采矿工程英语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然而,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2~3]。笔者针对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总结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探讨改进对策,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采矿工程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忙于考研、就业,无暇认真学习

在完成采矿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后,我校于第七学期开设采矿专业英语,这段时间也正是本科生就业的最佳时期和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近几年采矿行业发展逐渐减缓,就业压力显著增大,考研的学生也逐步增多。学生们不是急于寻找称心的工作就是在努力复习考研,他们很难专心学习专业英语等课程,缺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很不利于采矿专业英语的教学。

2. 常规教学方法单一,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要学好一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主动学习会事半功倍。许多学生认为采矿英语用处不大,以后很难用到,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再加上采矿英语的教学一般缺乏师生必要的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另外,专业英语的专业生僻词汇较多,需要认真记忆,学习任务重、难度较大。如果没有良好、多样的教学方式,细腻全面地讲解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使本来就不易掌握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学习起来更加枯燥,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

3. 课程学时偏少,授课内容偏多

专业英语有其特殊性,涵盖《煤矿开采学》、《矿上压力与岩层控制》以及《井巷工程》等对门专业基础课的相关知识点,教学内容颇多,教学任务繁重。然而,采矿专业英语的课程一般在32个学时,课程量较少,很难详尽的讲解全部课程内容,更无法拓展其它密切关联的重要知识点,如此一来必然造成教学内容不完整,学生能完全掌握的知识量更是非常有限,极大的限制了采矿专业英语的教学。

4. 缺少专业师资,“专业强-英语弱”普遍

学习英语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矿业类高校中,一般都是专业知识相当精通,英语水平薄弱的教师讲授采矿专业英语,授课教师业务水平普遍不高,面对内容复杂、任务繁重的专业英语时,很难运用英语全方位、详细的讲解采矿专业知识,无法创造学习专业英语必要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易变成汉语教学,同时也完全达不到了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针对问题的对策

1.疏导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从思想上疏导学生,通过耐心的讲解煤炭形势的发展趋势,强鼓励他们要对煤炭行业充满信心,并及时了解、传达就业、考研信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对于就业的学生,对外交流需要和阅读设备说明书都需要专业英语;考研继续深造的学生,查阅和撰写科技论文离不开采矿专业英语,作为一名从事采矿行业的人才,必须要掌握采矿专业英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出勤考察,采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紧扣专业知识,合理拓展教学内容

学习专业英语必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采矿专业的特点。现有的教材相对陈旧,无法真实的反映国内外采矿的行业现状,合理拓展书本外采矿行业的最新动态,既能让学生们系统的了解采矿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能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使教学内容饱满的同时也引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3.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考核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颇多,教学任务繁重,给授课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适当增加专业英语课时,精简教学量,突出主次,详细讲解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与采矿专业知识的联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采矿专业英语的有效方法,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改简单的测试考核为综合多样式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读、写和阅读能力,锻炼学生阅读采矿专业英语文献以及撰写采矿科技论文的能力了,做到学以致用。

4. 提高授课教师业务水平

对授课教师进行专业的英语培训,以采矿专业知识为基础,组织授课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交流、探讨,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综合培养专业知识精通、英语水平相当的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可以完全运用英语教学,为学生学习采矿专业英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采矿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不理想主要受学生无暇认真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合理以及教师业务水平有限等因素的限制。疏导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扣专业知识,合理拓展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考核和提高授课教师业务水平等相应对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采矿专业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学锋. 21世纪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煤炭技术, 2007, 01: 1-3.

[2] 熊晓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 02: 32- 34 + 56.

[3]李英明.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新探[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53-55.

作者简介:

采矿工程师篇4

带着学习与看热闹的心情,我看完了《命比天大》这部讲述煤矿安全生产的电影。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科班学生,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很大,看完后不就一直有个问题,到底谁把安全看的最重?

是煤矿企业董事长吗?整个故事情节,董事长这个角色从来就没有真真正正将安全放在心上。作为一家民营煤矿企业,招聘安全工程师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逃避企业被兼并重组的结局,在招聘安全工程师时找到了与安监局局长是同学的本村出去的大学生,其最初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这层关系逃避因安全问题而被兼并的结局。在安全工程师进入企业担任矿长并采取措施增强安全性的时候,董事长在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赶回现场并阻止这种行为;在安全工程师列出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并要求增加投入购买安全设施时,董事长采取了转移企业资金的方式来阻止安全工程师提取资金;在董事长擅自打开未经验收合格的矿井进行开采被在外地购买安全设施的安全工程师举报后,董事长采取了关门赶人的方式要求解雇安全工程师。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均是为了减少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追求没有安全保障的利润最大化。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煤矿企业董事长没把安全生产当回事!

是煤矿企业的煤矿工人么?我们可以看到矿工们最开始对矿长的命令是执行的,但是在唯董事长之命的副矿长的怂恿下,将首批安装的安全设施拆除掉了,并且在副矿长的带头下对对矿长进行抵制,在后来矿长停了副矿长的职后,在副矿长的怂恿下对下班回家的矿长施以暴力。当然,在矿长将采访矿工家人的视频放映出来后,矿工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加深,对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更加注重了,并在矿长的带领下罢工要求追加安全投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以民工为主的矿工的安全意识并没有达到应该重视的程度。

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工程师么?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工程师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因为揭露劣质安全帽而被撤职,在被丹东煤矿聘为矿长后,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安全问题严重突出的煤矿,甚至不惜与董事长闹翻,在员工的不理解,金钱的诱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煤矿负责,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负责,对煤矿工人家庭负责的态度,尽自己一切力量去提高企业安全性,其对安全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不管安全工程师把安全看得如何重要,还是未能避免灾难的发生。煤矿事故的发生是在无数个侥幸中孕育并发生的必然,对煤矿的安全重视程度关系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安全的重视不是取决于安全工程师一个人的,一个安全的企业,需要的是自上而下各个阶层对安全的普遍重视。

企业老板应当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决策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层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上的积极程度和办事效率,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又进一步对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产生了影响,对保证企业安全环境,保障员工生命安全,避免因安全事故造成家庭悲剧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采矿工程师篇5

关键词:采矿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230-02

Abstract: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to train students for min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 overall cognition and for different mining design ability, and the future in the field of ability in practical work has vital ro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for the specialty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s, and has ob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s through practice.

Key Words:Mining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采V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该专业对于学生对矿山的整体认知和系统认知有很高的要求。该专业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长期从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一线的老师,在该专业的采矿学开拓系统、采矿工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的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实验,井巷工程的巷道施工、硐室施工、交叉口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很多不尽合理的地方并进行逐步的改进。

1 采矿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新疆工程学院是一所2012年完成升本的工科应用类本科院校,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是隶属于采矿系的一个教学单元,实验课程有矿井开拓系统实验、采矿方法及采区巷道系统和生产系统实验、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实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岩石抗压强度试验、钻眼爆破施工工艺、交叉点及施工方法、开采引起地表与覆岩移动与破坏实验、矿井气候条件及通风阻力测定等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每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仅仅围绕本课程的课本内容讲解和设计,完全依附于课堂教学,和其他专业课交集很少,这与采矿工程的专业特性是不相符的。矿物开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像人体的血管系统一样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精密体系。它的所有专业课程必须体现它本身的这一特点。同样,采矿工程各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也必须体现这一特性。但在该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割裂的,没有融会贯通。比如在采矿学的开拓系统实验课中,往往只涉及立井、斜井、平峒、综合,单水平、多水平系统的模型展示,而没有将其与矿压、掘进施工、通风、爆破安全等课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链接。掘进施工与矿压、通风紧密相关,在实验模拟是只讲施工方法,但每种方法与矿压、通风的关系又不涉及。这种缺陷贯穿于整个采矿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中,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割裂的,无法融会贯通,对矿业开采无法形成系统整体的概念,对将来毕业设计、生产实习以及现场工作会造成很大障碍。

(2)实验教学课时太少,过程僵化。该校采矿工程实验课一般就是2个课时,这么短的时间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验教师只能简述一下实验原理和仪器使用,学生也是在准备不足的状态下匆忙连接仪器,粗略地完成实验内容,教师也没有充分时间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很多学生还没摸到仪器,就到下课时间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对实验课的兴趣,教师也没有成就感,形成恶性循环。

实验课程的授课模式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一直在讲,在示范,学生被动地听,简单地模仿。教学过程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没有活跃的学习氛围。

2 对实验教学的重新设计

(1)把每门专业课涉及的实验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消除以往割裂的状态。比如在讲授采矿学的矿井开拓系统模型课上,可以将每种开拓方式下对矿山压力的适应模式穿来,使学生形成系统而立体的概念,这样,在学习矿山压力这门课时,就会自然将开拓系统融合进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比如进行巷道位置选择及断面形状模型展示时,将不同巷道位置、不同巷道形状的选择与开拓系统和矿压分布的关系一一书面展示,并由实验课教师详细讲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就要求每门专业实验课的教师在熟悉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外,对其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也要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将关联知识点有机结合,系统地讲解。同时,要求有足够的课时量来保证增加内容的有效讲解。还有就是要增加模型设备的投入,每门实验课增加一些相关课程的实验设备,现场就可以进行关联知识点的直观学习。

(2)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然后示范实验过程和仪器使用,学生分组操作,得出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这种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模仿,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达不到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为了消除这个弊端,回归实验课的本质,可以将目前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实验课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参与指导。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实验过程,充分激发学生本身的求知欲、好奇心、创造感。

比如矿山压力模拟测试,由学生自主查询资料,来模拟一个现场的掘进工作面或采煤工作面,然后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来设计矿压测试内容。每人提供一个初步的提纲,教师来进行审阅,提纲内容必须包括实际工作面的地质、断面等数据,测矿压的目的是为掘进设备选型服务,还是为掘进工艺设计服务,是预测初步来压,还是为加强支护提供数据,一定要明确。

这一步完成后,学生就会进入一个现场的环境中,会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答案在实验课现场的设备操作过程中可以获得,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带着目的性地进行实验课的实际操作。不仅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仪器做出的数据是用来干什么的。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综合效果,并且为学生将来在工作现场实际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通过对实验课的教学革新,采矿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实验课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的知识面广了,过去实验课的弊端逐步减少,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而不是一人做大家看,实验报告雷同的消极被动的情况。

实验课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的提高过程,如何将实验课过程精心地设计,以达到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广大实验课程教师及相关专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运楚.高校试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2):26.

[2] 付丽.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66-168.

采矿工程师篇6

关键词:煤矿 防治水 评价体系

一、防治水效果评价机构

矿成立防治水效果评价体系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

成 员: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地测副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工程师、通防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通防部部长、调度室主任、机电部部长、安监部部长、各区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质测量部,办公室主任由地质测量部部长兼任。

二、防治水效果评价小组职责划分

(一)矿长是煤矿防治水效果评价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全矿防治水效果评价的领导工作。

(二)总工程师对煤矿水害预测评价负全面技术责任,每月对防治水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三)防突队主要负责各项防治水钻孔的施工,对施工结束钻孔、钻场及工作面进行评价分析。

(四)机电部负责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排水系统设备、施工监督及验收。做好对排水系统的完好性及排水能力的评价。

(五)调度室负责矿井水仓、水沟、沉淀池清淤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负责各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调度协调工作。

(六)地质测量部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全矿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防治水设计、措施的审批与指导实施,防治水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每月负责对各业务部门收集的各采掘工作面有关防治水信息汇总,进行分析评价。

(七)安检部负责监督矿年度防治水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防治水设计、方案的实施和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同时参与防治水工程现场验收,对钻孔验收进行签字。

三、防治水效果评价内容

(一)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应包括文字及图件两项内容,文字内容包括:

1、工作面地面及井下标高、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等工作面概况;

2、煤层赋存及煤质情况、煤层顶底板情况;

3、地质构造情况;

4、周边老空积水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5、影响采掘的瓦斯、煤尘、地温、地压等地质情况;

6、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二)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预测评价可能揭露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

2、预测判断采掘工作面前方是否存在老空老巷、各种含水体及导水通道,并对赋水范围、位置及水位、涌水量作出分析判断和危害性评价;

3、对物探异常区分布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4、结合工作面内部及附近钻孔,并参照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中隔水层等厚线图,分析底板隔水层厚度变化,对突水可能性进行分析;

5、分析预测下一步可能出水的位置、水源、水量变化趋势,并作出危害程度评价。

(三)探放水工程评价

1、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设计方案;

2、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探放水工程施工记录;

4、探放水工程施工总结。

(四)排水系统评价

根据工作面预测出水位置和水量,对排水设备、设施和排水管路进行排查,评价水泵、排水管路、排水沟、临时水仓等是否满足要求。保证排水设备购置,保证排水设备的配备完好,定期对排水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不合格排水设备及时整改。

四、防治水效果评价结论

(一)地测副总协助矿总工程师负责防治水效果评价工作,评价出的水害隐患及措施必须落实到人,凡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掘进工作面不准发放施工通知单,不准测量放线,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采煤工作面不准开帮采煤。生产过程中发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及时修订防治水方案或措施,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核,以便调整水害监控重点。

(二)安监部对采掘工作面的水害评价和防治水技术方案、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落实,发现没有评价或评价未通过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的采掘工作面,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施工。

(三)机电部对各地点的排水方案进行落实检查,保证排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各采掘单位必须按机电部的排水设计配备排水设施,否则不得开工。

(四)防治水效果评价实行谁评价(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增强预测评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评价效果,杜绝各类水害事故发生。

五、总结

煤矿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矿井的《XX煤矿防治水效果评价体系》,确定领导小组,并对矿井整个防治水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各煤矿单位的防治水效果评价体系不尽相同,但均不能违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

采矿工程师篇7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采矿工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23-0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资源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领域扩展和深入,是经济学和矿业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3]。采矿工程专业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采矿专业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在矿业中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考虑经济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能够更加出色的完成使命。

1.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决定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肩负着对采矿技术革新的重任,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矿业是工业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提供主要能源和冶金原材料。能源安全越来越被各个国家所重视,能源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只有充分高效开采和利用本国矿产资源,才能不受制于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采矿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国家能源的安全需要无数采矿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开采方式粗放,浪费巨大,严重威胁了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迫在眉睫,只掌握采矿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已经不能出色完成使命,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弥补了采矿专业学生学科面的不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采矿工程师对每一项技术的改革都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能够扩展采矿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面,关系到采矿专业学生能否出色完成使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资源开采、环境保护和经济学原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建设

本课程总授课48学时,由于培养计划学生课程设置中只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门经济学类课程,所以要先讲述经济学基础的内容,学时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他内容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等。教师在授课过程结合具体案例及科研课题进行深入讲解。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现信息时代教育特点。教学手段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当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运用微信、QQ、邮箱等网络工具辅助教学,突破课堂五十分钟的限制,增加教师与学生交流渠道,促进了教学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3)实践环节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主要针对本科生教学为主,兼顾研究生科学研究需要,目前实验设备逐渐完善。开辟多个与矿业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走出课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把经济学运用到所学专业领域,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程考评制度建设

对学生的考评应具有科学性,考评体系不仅要考虑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表现成绩,还应增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加科学研究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采取灵活、科学、实用的考评方式,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把学生从应付考试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天赋,挖掘科学研究的潜力,从封闭型教学向研究型、开放型教学转化。

3. 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培养复合型采矿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使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加出色的完成使命,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认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加快课程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普遍错误的认为经济学课程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认为只要学会核心专业知识就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采矿学生不注重经济学的学习。事实上无论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还是现场技术人员或者是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都离不开经济学知识。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主体,只懂得科学技术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矿专业学生要想出色的完成使命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应具备经济学常识、经济学素养和经济学思维。

(2)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优化课程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学生对矿业知识掌握的较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鉴于采矿专业学生的重要使命、矿大的学科特色及有限课时的限制,需要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内容设置上应注重矿产资源开采、环境保护与经济学原理相互融会贯通,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资源高效开采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加矿产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章节的课时数,把重点内容讲解的更加深入、透彻,使学生学有所获。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选择有采矿工程专业和经济学背景的专业教师任课较为理想,然而很少有教师同时具有这两个学科的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加强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使得教师能够胜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拓展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实现矿业与经济学知识的交叉融合。此外,教师应当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上与其互动,交换对问题的看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加大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应该加入与采矿专业相关的工程案例,例如给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授课时,突出矿业特色,结合科研课题,给学生讲述资源需求预测,矿产资源评价,绿色矿山建设,矿山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案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采矿工程专业肩负保障能源安全的使命越来越重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矿业与经济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采矿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课程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不断地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与采矿生产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加强教师的再学习,与时俱进,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出色的完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文超,贺丹. 能源经济专业的教学现状与问题[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5(49):85-86.

[2] 王克强,赵凯,刘红梅.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3] 王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采矿工程师篇8

关键词: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毕业设计期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红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长吉,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2):50-51.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85-87.

[3]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4]刘锋珍,戴仁竹,,梁帅江.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咨询,2012(19).

[5]张恩强.论采矿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5—47.

上一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下一篇:结构主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