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范文

时间:2023-11-03 20:45:04

融合通信

融合通信篇1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整体的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应用质量不断提高。由此也进一步带动了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提升了网络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受到重视和关注。通过研究和分析通信工程中的网络技术融合可以更好了解未来网络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方向,通过多网融合技术可以更好总结出通信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同时需要在通信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多网融合技术的综合分析,分析在通信工程发展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和防护对策。

关键词:

多网融合;通信工程;应用分析

多网融合技术在近些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了新型网络通信技术,在我国的通信工程发展建设过程中成为了坚定的支持力量。多网融合实现了以基层为主要出发点的互联以及互通通信系统发展,通过多网融合应用也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的智能化水平,所以,应针对多网融合技术,综合现如今多网融合技术的重要地位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应采取的对应性防护管理措施。本文从多网融合技术概念入手,综合分析了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优点,最后对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不足以及防护对策进行了完整总结。通过多网融合可以提升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分析能力,可以了解存在的技术应用问题,实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由此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1多网融合技术的概念

多网融合实现了宽带网络应用发展过程中的多项科学技术融合,进一步将网络安全防范和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监控融合到系统网络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直接和间接相融合地方系统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实现了一体化网络管理模式创新。从通信工程发展领域分析可以发现,多网融合技术实际上是多个不同子系统实现的网络数据信息的内容资源整合,针对的是子系统的系统地址与系统接插口的融合,两种不同的网络系统形态实际上都是多个网络系统的汇总形式,通过统一性更高的规划和管理来实现整体形态的融合发展,通过融合贯通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网融合应用,在通信工程应用中达到了最佳效果。

2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优点

多网融合技术在技术应用和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断突出本身的技术优势和自身优越地位,主要的技术优势不仅仅局限于运用和推广的技术科学性的有效提升,也进一步显示了技术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发挥了重要的技术防护性优势。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技术应用特点,进一步将多网融合技术拓展到了网络通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实践效果,应用成绩显著。多网融合技术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网络技术,已逐步摒除了分散管理的网络系统管理模式,开始进行信息的统一传输,提升了整体的技术应用实用性和技术应用经济性,带动了整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1]。

2.1提升功能

在现阶段的一体化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管理集成发展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的子系统在基础事件上的联动发展,进而打破了我国在现阶段的逐一划分管理和控制局面单一片面的问题,实现了在规模较大的通信工程中的不同安防管理中心的设置,由此不仅仅实现了管理便捷程度的有效提高,也进一步实现了投资成本的良好节约。通过利用多网融合的网络结构,整体的系统安防管理中心实际位置的要求也在进一步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商业用地资金成本的有效降低[2]。现阶段,我国的通信技术和智能化发展技术不断提升,技术的发展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多网融合的功能性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显现,所以,可以以工程进度和实际用户使用管理情况为基础,分批不断完善智能化系统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整体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智能化系统的完整性不断提高,同时及时的系统调整和系统开发建设实现了对系统漏洞的及时修复,在很大程度上也实现了开发商经营管理压力的有效降低。在该基础上建立的子系统,实际的系统稳定性和系统便捷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再需要传统的提前建设,由此也体现了多网融合系统管理下的功能性有效提升,实现了分批建设的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完善,带动了开发建设的循环水平有效提升,同时及时调整和及时漏洞更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开发商的压力,对于已建设完成的网络通信系统,整体系统智能化发展应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通过子系统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便捷程度[3]。

2.2增值服务

通过与传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多网融合的子系统建设发展在全部完成以后更应关注实现特定的系统功能,所以已逐步脱离了传统的增值服务概念,但是,如果与数字化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多网融合和管理技术已不断凸显出增值服务管理的优势[4]。同时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类型新技术、新功能和新的应用发展都明显可以看出增值服务存在的重要技术优势,该类型的新型应用也进一步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技术体验,同时更加具有独特的技术体验优势,在不断满足技术使用人员的技术应用要求的过程中,实现了通信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大众认识了解与实际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5]。

2.3经济性

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在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实际经济效益,也就是需要考虑到能否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带来最大的经济回报,在多网融合应用到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一方面,多网融合技术实现了统一的技术管理规划,也进一步通过光纤传输实现了设备采购成本有效节约。另一方面,在铺设过程中,没有必要按照传统的铺设方式,减少了复杂和繁琐的工作,通过多网技术融合应用实现了工程建设整体物资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除此之外,通过多网融合也带动了安防管理的核心位置出现了更多更加具体的技术要求,所以在实际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和了解商业用地和商业占地费用的有效降低。总体分析可以发现,多网融合技术不仅仅实现了整体工程的经济建设成本降低,也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3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的不足及防护对策

在现如今的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网络融合管理技术都在标榜自身技术的优势和水平,但是,以为需要整体接入到电信运营网络中,所以,应综合考虑到系统技术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多网融合技术属于在通信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众多子系统融合管理模式,所以,各个系统环节之间的沟通和连接程度较为紧密,一旦部分环节出现问题很易导致整体系统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系统瘫痪,这也是整体系统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还需要关注病毒在入侵过程中能否影响到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需要保证与系统运行管理不发生冲突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上述分析得知,多网融合通信管理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的都是防火墙通信管理技术,通过入侵形式扫描和技术检验来获得更为直接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网络外来黑客攻击和病毒威胁的有效防护,进而为系统安全提供有利保证。在系统设计方面,应改变传统的病毒封锁方式,变被动的防御改为主动的安全维护,以排除可能存在的系统风险。网络安全系统从宏观角度分析属于类型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类似的病毒预防模式,所以,应提前筛选所有进入系统内部的数据,通过全面检查来获得最终的通行许可,最终实现高效率的网络终端应用,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多网融合技术的实际安全维护能力。进一步将网络安全防范和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监控融合到系统网络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直接和间接相融合地方系统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实现了一体化网络管理模式创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多网融合已逐步以技术高效性和技术可靠性优势实现了整体技术投入成本的有效降低,进一步突出了自身的重要优势,提升了整体技术的优势认可程度和应用的广泛性。从研发到现在,在该技术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中,其技术优势正在不断突出,实际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地位也在不断凸显。本文在分析和了解通信工程的功能性提升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增值服务的实际经济性优势,进一步阐述和明确分析了多网融合技术在我国现阶段通信工程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作用和技术应用效果,为整体的网络通信工程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支持。同时需要在通信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多网融合技术的综合分析,分析在通信工程发展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和防护对策。通过多网融合可以提升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分析能力,可以了解存在的技术应用问题,实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由此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融合贯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网融合应用,在通信工程应用中达到了最佳效果。

作者:孙莉 单位:天津市博洋世通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学健,鞠瞻君.多网融合应用于通信工程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1):92.

[2]郁文峰.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48-49.

[3]徐尧.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探析[J].电子测试,2013(12):50-51.

[4]史炜,马聪卉.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的发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0(2):16-49.

融合通信篇2

关键词:信息安全 通信融合 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世界变得复杂多样,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在网络系统中设置多个安全设置,将信息进行融合,改变了单个安全设置防备不完善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安全。

一、当代的我们为何要重视信息安全

1.由于微机本身的安全性能较低

微机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集成电路高度发展,最终形成了微机。微机在成熟后被称为个人计算机,针对于个人使用,而不是公用。微机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但随着储存器隔离机制和程序的安全保护机制等一系列成熟的信息安全机制被去除,程序的执行不再被限制,系统的数据也可以随意被更改,病毒、木马等程序也就趁机猖獗起来。

2.随着信息技术的再度发展,最初的被称为个人计算机的微型计算机再次成为公用,但关于信息安全的系统已经去除,因此,现代计算机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抵御能力自然下降。

3.网络的迅猛发展,再次将计算机带入到了网络中,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的连接使信息的传递突破了地域的界限,但缺乏安全体制的管理,网络信息世界已经危机四伏。一些网络协议的复杂性,导致了安全验证的过程十分复杂,其次,当前的网络协议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网络不被攻击。

二、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

最初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独立领域。随着时代的转变,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为了使更多的人获取到信息通信增值服务,在技术层面上将通信技术逐渐从底层延伸到了应用层,总之,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两者之间在理论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从目前的总体趋势来看,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两种技术的融合可以基于宽带网络提供通信服务,如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在当代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它为传统的行业在技术上带来了颠覆性的转变。突破了传统的软件产业与硬件产业独立发展的境况,逐渐将软件硬化、硬件软化了,以此来逐步节约成本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使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实现了信息从上层贯穿至底层的资源互动。

此外,我们在当代提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是由于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并迅速的带动了各国的经济增长。而在我国,信息通信融合这一概念最早被接受则是出现在电信运营商。他们将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融合成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后来,这一平台就被称为融合通信。当前,我国已经正式将信息通信产业设立为推动我国经济繁荣的新兴产业。三个主要的通信服务运营商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信息通信的融合。信息通信融合发展,不仅对于我国的通信业务产生了影响,也对我们发展国家电力电网事业有了启发。我国在发展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厂的创设方面多运用了这一融合性的思想,将会对智能电网事业起到支撑性的作用。

三、信息通信融合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经过研究表明,发挥信息融合技术的自身优势,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设置防火墙已经不能解决来自互联网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了。网络安全设备的单一性再次暴露了无法应对多重网络攻击的特点。杀毒软件无法识别最新的病毒程序,检测系统无法及时的传递检测信息。而这时正需要对网络的安全性做出全面的分析。

2.高速运转中的各类信息急切的需要一个管理的平台。随着网络攻击的日益增多,我们在网络的配置中增添了许多的安全设备,但这些安全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为网络安全管理员对于安全性的分析设置了障碍。同时,过于复杂的管理过程也影响了网络系统之间的合作。

3.网络攻击手段的多样性催生了许多关于网络安全性的思考。现代的网络攻击手段,通常是分层次,分步骤的逐一进行攻击。因此,我们只有顺应变化,不断的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才能提升网络安全性,全面的分析和处理网络问题.

四、信息通信融合应用到网络安全中的可行性

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复杂和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了信息融合技术的应运而生,信息融合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起到了联动、预警、评估分析等作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展融合技术应用到网络安全方面是可行的。

1.单个网络设备在防御方面通常具有不稳定性和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融合技术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将运行中的网络状态准确的描述出来。

2.网络安全设备中融入了信息安全设备,将有利于提升网络安全设备的可信度,同时也提升了判断网络安全问题的正确性。

3.信息融合技术在处理网络安全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方面做出了贡献,减少了我们对于网络安全问题上认知的模糊问题。

4.由于采用了信息融合技术,从而整体提升了网络对于信息的检测能力,通过网络多个安全设备的处理信息和对安全事件的综合处理结果,提升了对于网络中的有效且安全的信息的发现概率。

随着网络之间攻与守的角色不断转变,信息融合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关注。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曾指出,信息的融合可实现不同质的数据进行融合。若想要成功的反应一个网络系统的网络形态,就必须要进行数据信息的融合。此外,国外还有根据信息融合技术构建态势感知模型。通过态势感知构架我们得知,信息的融合能够及时的了解网络的安全动态,并对我们在进行有关的决策时提供帮助。

五、信息融合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中仍需改善的地方

虽然信息融合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安全做出了贡献,也有许多技术应用到了网络安全的创建中,但纵观整体,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信息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选择多种方式相结合,避免由单一方式造成的误差以及理论性误差,提升结果的准确率。

2.信息融合技术目前只是针对某一种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模型创立和解决问题,而没有涉及到整体的网络状况的研究。

3.应注重融合技术与网络安全系统的不断磨合,使其充分适应网络环境,降低由于主观因素带来的不适应性问题,从而全面的反应系统的安全问题。

总结:

信息通信融合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复杂的工程,从维持到稳定再到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于网络、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管理水平,以及对于操控计算机的专业人员的水平管理。也可以说,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融合技术无法发挥其正常的水平。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的安全已经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切实的保障言网络系统和信息的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但我们深知,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起步较晚,而且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也不在一朝一夕之间,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磨合信息融合技术,全面而有效的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海敏, 许斌. 浅谈当前形式下电力信息通信技术[J]. 大科技,2011(20): 259260.

[2] 许超, 全成浩, 李婷婷. 信息通信融合的新一代辽宁电力通信网[C]. 200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2009.

融合通信篇3

1、融合通信简介

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融一种新型整合通信模式和解决方案,融合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集成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了企业客户之间进行网络交流全新体验,简化了交流方式和提高了沟通效率。融合通信技术将会把持企业内部所有的通信模式,将固定电话通信、电子邮件通信以及移动设备通信等实现数据相互交换。融合通信技术将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模式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提高数据交互效率和节约交流沟通成本,并最终实现电网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融合通信技术具有通信网络的融合性、扩展性和多样性,网络通信的融合性将终端统一到一个网络之上,并实现网络统一管理和维护;网络通信扩展性将通信功能更好的嵌入应用系统之中;网络的多样性使得网络不仅是IP网络、固定网络,还包含了GSM网络和无线网络。

2、电网企业通信环境现状

随着人们对电力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多,电网企业的通信网络服务负担越来越大,如何实现高效通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的电网企业故障造成的损害非常大,要求电力用户必须要快速高效寻找应对策略。电网企业的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移动电话、语音通信、邮件通信、传真通过信、即时软件通信以及短消息等方式。伴随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Web会议、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普及,人们对于沟通交流的网络通信质量也正在不断提高。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构建起组织结构,在组织机构中工作人员的沟通,通信的核心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来源相当重要。目前,核心数据主要来源于LDAP目录。其主要的内容包含了组织机构人员的固定电话、邮件信息、IP电话、手机号等重要信息。

3、融合通信技术应用效果

3.1优化工作人员及业务流程效率

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加高效合作,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来开拓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得员工关系更具有价值。按照电网企业的分布式通信对象进行集中统一综合,从而获得更加高效的通信模式。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帮助电网企业员工协助工作。

3.2拓展电网企业价值

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企业资源设备,并创造出新的价值。传统的通信模式迁移到IP电话,用户的所有设备均能够得到大部分保留。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扩展资源能力,充分发挥出企业的价值。

3.3更好发挥软件应用价值

融合通信技术不仅可以为电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厂协作通信服务,而且还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的价值。将企业的更多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文化之中,并且通过企业的核心业务来实现资源集中。

4、电力通信网信息通信融合的路径

4.1管理融合

①成立新机构,实现信息技术中心与调度运行中心的有机融合,成立专门的信息通信机构,负责电网企业内部技术设计、调度监管、运维管理。为新机构预算新职工,设立相应的岗位,制定岗位业工作标准,新职工按照全新的岗位要求上岗。②设定全新的岗位考核指标,其岗位考核体系应当包括管理、建设、运行等多个方面,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对职工实行统一的绩效考核办法。

4.2建设融合

进行建设的融合的基本目标是将电网企业承建的信息项目、通信项目实行统一管理,防止各个管理单位以本部门的需求为工作基本出发点,背离ICT技术的融合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项目、通信项目所涉及的内容不断扩大,涉及的主体相对较多,这就给两个项目的调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为此要想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应当以项目群管理理念为基础构建集约性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手段实现信息项目、通信项目的统一管理,保证项目进度的统一性。

4.3运行融合

运行融合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项目、通信项目资源的有机组合,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运维业务,保证信息通信融合的稳定进行。引进ITIL标准化工作流程,并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实际的运维业务需求出发,把握信息通信业务的基本管理流程,进而实现一体化业务体系的构建。在业务调度方面,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模式,实现通信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组合;在业务检修方面,进行统一标准化作业,实现检修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而保证检修质量,将业务风险降低到最小。

4.4客服融合

进行客服融合的基本目标是利用通信项目资源、信息项目资源形成一套全新的客服服务体系,进而全面提高客服服务质量,提高用电客户的满意度。同时深化客服服务体系,建立同一的客服服务模式,实现报修、报维工作的快速反应,形成客服工作的全方位、封闭管理。创设具有本电网企业特色的客服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效果,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服务工作。

?Y语

融合通信篇4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行业也在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深化和完善自身的发展,将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已经成为现阶段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社会的经济进步促使着电力行业的业务服务升级,加大力度改革和创新传统的电力系统发展模式,现阶段电力信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质量以及运行效率。本文主要分析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技术的可操作性,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信息;电力通信技术;技术融合;研究策略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本质上是相互融合的,这样可以地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智能化电网,使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两者的结合是需要实际的网络技术应用,而电网数据信息又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电力系统,能够有效提升两者的控制效率,构建新型电网结构。两种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效益管理,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现阶段我国主要是使用电力通信系统实现地区供电,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升化,电力通信将不再仅限于提供通信服务,还将其应用在控制电网生产,管理和运营企业,这就促使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高度融合,这样才能为电力企业创造技术平台,实现经济效益增长。

1制约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有效融合的因素

1.1技术环境制约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力企业积极引进新型技术是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新型技术主要体现在软交换技术、核心技术以及接入网技术。要想实现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有效融合,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三种新型技术开展工作,以此作为发展平台,基础性技术作为出发点建立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有效融合,这样能够构建企业信息化的综合平台。

1.2经济环境制约

目前,网络科技的进步带领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作用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经济发展市场,这其中就包括推动电力企业的业务和经济效益的发展。要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传输速率以及制定相应的处理手段,就必须融合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平衡电力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稳固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开发和建设电力项目是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大众生活的需求。但是建立电力项目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实现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融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和降低投资资金成本,促使电力企业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电力企业开发和研究网络化管理,建立网络化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摆脱传统的发展制约,使电力企业卖相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

1.3文化环境制约

文化环境制约只要表现在:电力企业在追求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电力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比如电力企业开展网络化的发展模式,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形式,现代化通讯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发展,能够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融合信息数据并优化处理手段,能够提升企业总做的实效性。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固步自封只能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需要强化管理措施,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企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并且利用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员工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真正的现代化电力信息服务。

2促进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

2.1技术融合

结合电力系统发展现状,考虑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技术融合。未来电力行业的数据信息是以动态方式存在,虽然现阶段电力系统具有承担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必然会加重电力系统的负荷量。电力系统是依靠数据发展的,因此电力行业的发展价值就在于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技术融合,技术层面的融合主要包括核心网络层,网络接入以及软交换技术等三方面的融合。(1)融合核心网络层。核心网络层的融合主要是通过IP技术实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这种网络层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及时延控制,通过电力系统的扩展性来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带宽的利用率。由于配电网络自身具有较强的延展性,以此融合核心网络层能够帮助电力系统充分发挥扩展性。(2)融合接入式技术。通过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相关应用的推广与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网络发展还不是太理想。因此接入网技术没有良好的兑现环境,无法进行推广和使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推动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如图1所示。图1是将监控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实现系统监控与网络连接,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接入网可以实现公共数据网的宽带接入,能够影响电力通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上能够能适应时代的要求。(3)双向融合软交换技术。要实现软交换技术的双向融合需要连接多个通信系统,业务、控制、传输以及接入等四个方面左右着软交换网络的演变,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结合,能够优化各个层面的数据传输,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缓解不同层面的信息传输量,比如技术和业务平面。还能在信息传输方面改善多样介质的复杂性,实现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一体化操作。在使用软交换技术,融合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能够推动企业的信息系统早日建立标准化的开放式端口,促使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友好的传输。

2.2制度方面的融合

(1)建立统一的调度体系。建立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调度体系,并且确保两者在统一的调度基础上,将企业的调度部门与机房独立设置,推动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全面融合,这就要求电力企业早日建立自动化调度系统,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架构进行系统构建。将电力企业的子系统与虚拟化层进行融合,利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电力数据信息的异步传输,提高技术融合的可能性。构建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统一调动,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为企业信息提供了专业的传输渠道,还能够实现电力信息监控的而效果反馈。(2)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机制。为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有效融合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机制,以企业业务作为基础制定通信管理体质,完善技术要求,能够实现电力企业规范化开展通信维护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操作的可行性,利于企业进行通信业务的现场管理;规范企业员工的操作行为,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考核,执行以上措施,能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信息通信领域的构成,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有效融合需要科学技术的检验和指导,将电力通信技术作为发展的核心技术,能有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通信的作用,实现电力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与高度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的度无质量,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孙浩,张超.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7,02(17):112~113.

[2]黄良初,赵慧敏,付立涛,等.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7,05(22):206~207.

[3]杨逸.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06(12):97~98.

[4]陈建国,张旭,方钟.电力信息通信调控融合发展探讨[J].通讯世界,2016,17(28):135~136.

[5]王轶群.关于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30):3+5.

融合通信篇5

一、托管、云计算、电信运营云平台

呼叫中心在国内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技术不断成熟,同时企业对呼叫中心的认知和需求也愈加成熟和普及。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对呼叫中心使用的普及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几十万家企业以不同形式应用呼叫中心服务于客户或进行营销等工作,而呼叫中心从十年前的昂贵成本中心到今天中小企业简单易用的通信管理工具,其普及与呼叫中心的托管式服务或呼叫中心电信运营模式息息相关。托管运营模式的诞生和普及使得中小企业群体能够快速零成本拥有呼叫中心,使用中付费的服务方式在降低了中小企业投入风险的同时也让运营服务商能够在快速扩大客户规模的规模化服务中共享资源、提高投资利用价值进而找到了盈利模式。

无论模式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客户的认可,根本所在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客户需要的东西。概念的创新能够赢得短暂的关注,若想赢得客户的信赖还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同时竭尽所能长久地做好它、长久持续地打造出专业品质,才能够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十年的演绎,托管运营呼叫中心模式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此我们对这三个名词分享一下我们的理解,可能对企业客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服务有一定帮助。

1、托管呼叫中心

是指通过远程座席功能将呼叫中心座席分租给位于不同地点的不同企业来使用,使用托管型呼叫中心的企业不用购买任何软、硬件设备就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起呼叫中心。

以上是托管呼叫中心的一个简单定义,那么通俗地讲,托管是一种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或者说是企业部署使用呼叫中心的一种方式。托管服务商或者托管技术商建设一个呼叫中心系统,以托管方式让企业客户远程使用呼叫中心,可以是一个企业客户也可以是多个企业客户,同时以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获取收益。对企业客户而言,租用的方式减少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2、云计算

是一种新兴的共享IT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的资源是动态易扩展而且虚拟化的,通过系统池提供。基于云计算构建的IT系统具备支持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和虚拟化的一般特征,将呼叫中心的三个核心因素即企业通信、运营管理、业务应用统一放在云计算的架构下设计,云呼叫中心平台才能具备运营的能力和基础。

计算机虚拟化和集群技术构成了云计算平台核心技术架构的基础。利用虚拟化技术,服务商可以将多种多样的服务部署到一个统一的虚拟平台上而无需考虑实际硬件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容量,系统处理能力可以根据系统实际负载按需进行调整和分配。同时计算机集群的冗余技术还有效保证了系统稳定性,单一节点的硬件故障不会影响整体服务的提供和效率。

在一个云计算架构下的呼叫中心借助虚拟机技术和集群技术,任意数量的应用都可以被部署到多个物理设备上,单一设备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应用本身的运转,从而系统稳定性不再受到单一物理设备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用户而言,基于云的呼叫中心应该是一个高稳定性、性能良好的平台,可以长期保持不间断的运行,任意节点的故障都不影响整体服务的提供,从而达到最好的系统稳定性指标。

3、呼叫中心电信运营云平台

是指利用云计算技术部署的大规模电信运营级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具备冗余、容灾备份能力,分布式部署、全国性联网,既保障规模的庞大和全国性资源的统筹,也考虑到灾备的需要。同时由于呼叫中心运营与通信资源的不可分离性,如需要通信资源、网络资源作为运营基础,因此在技术上与基础运营商智能网的有效对接和管理规范化也变得更为重要。故此,呼叫中心电信运营平台原则上是指能够与基础运营商的网络进行全国性对接、规范性运营的大规模呼叫中心运营平台。

通过以上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呼叫中心电信运营商在为客户提供托管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追踪新技术的发展,持续地创新从而跟随上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根本上保障运营模式的稳健、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确保电信级的稳定运营服务保障。

二、通信与信息的融合——通信信息化对企业的价值

呼叫中心是CTI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有了呼叫中心的市场需求,才诞生了CTI这个行业。CTI技术可以称为“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伴随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与IT技术融合集成,进而推进通信行业和IT行业业务形态的变化甚至运营服务模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催生出一个巨大而崭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客户日新月异的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成为这个变化的最强大驱动力。

呼叫中心云运营平台就是在这一变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呼叫中心的应用普及使得CTI技术走向成熟,而将CTI走向大网(电信网)成为公共运营的模式探索使得今天云呼叫中心模式已经能够为几万家企业提供托管服务。搭乘云计算的东风,呼叫中心云运营平台不仅在模式上改变了企业的应用习惯,同时也在技术和运营服务上提供了安全保障。

现在的托管呼叫中心或云呼叫中心更多的是在提供对通信话务的管理,包括IVR、路由管理、弹屏触发、话务控制、多媒体通信、话务报表等呼叫中心的基本功能,而对客户的信息管理与流程管理似乎仍然是IT厂商的任务,因此出现了与信息管理、流程管理等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融合匹配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流程变化大等一系列问题对IT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呼叫中心云运营平台作为面向多用户的平台,必须解决按需定制能力和通信信息化融合能力。

华铁广通在近十年的运营过程中也深有感触,最初我们提供呼叫中心的IVR、路由管理、多媒体通信和话务报表等基础功能,后来提供话务控制和座席端管理等功能,基本提供了呼叫中心的全部能力,但随后客户不断提出各种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的需求,而企业各具特色的管理给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后来通过建立云计算的底层结构来整合企业常用的信息应用系统如CRM等和通信应用系统如即时通信、会议、短信平台、呼叫中心等,我们实现了按需定制和与通信融合的突破,平台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应用融合的特色,满足了无论新建企业还是发展中企业的各阶段信息化需求。

例如如果有人致电某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系统就会自动启动一套涉及整个企业内部许多组织机构的流程,通常这些流程是通过“业务流程管理(BPM)”或“服务请求”系统在后勤部门进行独立管理的。云运营平台使得前后台的流程整合成为可能,流程再造后的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到企业或者公司内部的所有可用资源即业务优先级的情况,从而实现满足不同服务级别的要求,确保后勤部门能够达到与其前端业务部门/呼叫中心相似的工作效率,而这些似乎是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如今中小企业一样可以轻松地效仿。

三、融合通信信息化——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十年前,客户服务几乎无一例外地仅限于在零售店里的面对面交流或呼叫中心,今天的企业却面临着挑战,需要满足客户的更高需求。这些新一代的客户期望企业提供多触点(包括网络聊天、视频交流、后台人员、文字信息以及许多其他交流渠道)的客户支持服务,显然这些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日新月异的创新产品已经彻底改变了公司与客户进行沟通互动的方式。

融合通信信息化不仅仅是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同时也是通信与信息的融合,还是前台与后台的统一和融合,当然还是不同终端形式的融合,而这样的融合将面临更高更大的挑战。

融合通信篇6

融合通信技术属于计算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其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传真、短信、电话、实时通信以及多媒体会议等众多网络通信服务。随着电网业务不断改革,对于通信平臺的信息交换要求变得更高,电力通信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方式的网络信息交换服务。融合通信技术将通信系统和IP设备集成到一起,创建一个涵盖整个企业的通信平台,将用户像电一样实现实时沟通。本文针对电网企业中采用融合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了融合通信技术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融合通信平台构建等内容,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融合通信简介

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融一种新型整合通信模式和解决方案,融合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集成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了企业客户之间进行网络交流全新体验,简化了交流方式和提高了沟通效率。融合通信技术将会把持企业内部所有的通信模式,将固定电话通信、电子邮件通信以及移动设备通信等实现数据相互交换。融合通信技术将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模式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提高数据交互效率和节约交流沟通成本,并最终实现电网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融合通信技术具有通信网络的融合性、扩展性和多样性,网络通信的融合性将终端统一到一个网络之上,并实现网络统一管理和维护;网络通信扩展性将通信功能更好的嵌入应用系统之中;网络的多样性使得网络不仅是IP网络、固定网络,还包含了GSM网络和无线网络。

二、电网企业通信环境现状

随着人们对电力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多,电网企业的通信网络服务负担越来越大,如何实现高效通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的电网企业故障造成的损害非常大,要求电力用户必须要快速高效寻找应对策略。电网企业的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移动电话、语音通信、邮件通信、传真通过信、即时软件通信以及短消息等方式。伴随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Web会议、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普及,人们对于沟通交流的网络通信质量也正在不断提高。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构建起组织结构,在组织机构中工作人员的沟通,通信的核心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来源相当重要。目前,核心数据主要来源于LDAP目录。其主要的内容包含了组织机构人员的固定电话、邮件信息、Ip电话、手机号等重要信息。通过组织机构、个人组织和公共组进行分析和统计,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查询。

三、融合通信技术应用效果

3.1优化工作人员及业务流程效率

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加高效合作,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来开拓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得员工关系更具有价值。按照电网企业的分布式通信对象进行集中统一综合,从而获得更加高效的通信模式。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帮助电网企业员工协助工作。

3.2拓展电网企业价值

融合通信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企业资源设备,并创造出新的价值。传统的通信模式迁移到IP电话,用户的所有设备均能够得到大部分保留。通过融合通信技术扩展资源能力,充分发挥出企业的价值。

3.3更好发挥软件应用价值

融合通信技术不仅可以为电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厂协作通信服务,而且还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的价值。将企业的更多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文化之中,并且通过企业的核心业务来实现资源集中。

四、结束语

随着电网改造日益深入,新时期出现的融合通信技术在电网行业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融合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电网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还能够帮助电网企业与外界客户之间开展信息交流,为实现电网企业价值提供重要交流基础。

融合通信篇7

1前言

自从1999年msn和qq的第一个版本问世以来,互联网通信应用快速发展,用户规模持续增长。3g牌照发放之前,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聚焦在固定互联网领域;3g牌照发放之后,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增长、带宽资费的下调,互联网通信应用聚焦点逐步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迁移,微博、米聊、微信等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更是一面世即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和持续关注。

互联网企业一般以互联网通信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占领用户终端入口,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其它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娱乐、云存储等),与电信运营商在增值业务领域展开正面竞争,对电信运营商造成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应用对运营商传统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例如手机qq对短信应用的替代;其次,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互联网应用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应用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例如mobile market的下载量为数亿次,而app store下载量超过数十亿次,类似还包括像139邮箱与qq邮箱、139社区与开心网等。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激烈竞争,运营商应该如何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如何将自身优势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向用户提供满意服务,值得探讨。本文尝试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移动在开展互联网融合通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技术方案。

2互联网通信应用特点分析

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米聊、skype、gtalk、facetime等。www.lw881.com互联网通信应用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通过分析,可发现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移动化、ip化、多媒体化;

跨平台、跨运营商;

以应用商店为第一营销平台,依托社会关系快速发展用户;

注重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运营商处于劣势,但运营商在开展互联网通信应用方面也存在优势:

(1)号码资源:运营商最核心的资产为号码,通过与手机地址簿紧耦合,运营商可引导终端用户使用其互联网融合通信业务。

(2)网络通道:运营商对于通道的把控能力优于互联网企业,可提供分等级、有qos保障的通道能力。

(3)通信质量:目前互联网通信的质量无法与运营商基于语音通道的通信质量相提并论,后者具有绝对优势。

(4)对通信业务的理解:对通信业务的深厚理解使运营商可以提供最好的通信业务。it产品主要聚焦在应用层,而运营商可以从端到端的角度设计和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这正是运营商最擅长的。

3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3.1 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自2011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1]以来,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facebook到开心网、人人网等,代表社交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所代表的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务)为基础的定位和签到也开始风靡,包括foursquare、街旁,以及社会化媒体所延伸而来的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等;“mo”则涵盖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时,在“solomo”之外,云计算技术已经改变整个it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云计算在降低it建设成本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融合通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通信应用,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跨终端、无缝切换、体验一致的服务。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融合通信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第二、发挥移动自身优势,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能延伸社会关系;第三、在自身优势及吸取的互联网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平滑向互联网延伸和渗透。

3.2 融合通信产品定位

基于融合通信设计思路设计的融合通信应用产品,定位为“云应用+多终端”的业务形态,将用户在各种设备上存储的数据、使用移动服务所产生的ugc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整合到云端,允许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管理、访问和分享;同时融合通信也为用户提供了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的各种应用聚合,实现“一站式”业务体验。

4融合通信技术架构

4.1 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

融合通信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功能模块包括云服务模块、通讯

录模块、统一认证鉴权中心、统一用户接入平台、管理模块和运营模块等。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融合通信平台定位为互联网通信应用平台,采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其技术架构,引入相关开源技术如hadoop and hive等进行融合通信技术平台开发。基于对融合通信应用的定位分析,融合通信平台架构的技术关键点主要包括: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核心资产云化以及用户体验一致性。

4.2 关键点一:统一用户身份认证

统一用户身份认证是指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及网络访问云端通信资产及应用时,云端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证书、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等多种认证方式(或者多种认证组合),以方便、安全的形式为用户进行鉴权与认证,当用户进行应用切换时,可避免重复登陆鉴权,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在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统一认证中心:需支持静态密码、动态密码、动态验证码和数字证书等多种认证方式以及不同的加密算法。统一认证中心统一存储用户的标识、密码,存在现有用户信息向认证中心迁移的风险;若保存在boss上,则会实时和boss系统进行交互,并发性能存在难度。统一认证涉及到用户标识方案,若采用手机号码则支持非移动用户存在困难;若使用新的标识,则涉及到标识的规则和现网用户的迁移,难度大。

(2)各个业务平台增加对认证凭证的识别:中国移动现有各业务平台需要增加对统一认证中心生成的认证凭证的识别,能够根据认证凭证给予对应的访问权限,须对各个业务平台进行改造。

4.3 关键点二:用户通信资产云化

用户通信资产包括通信录、通话记录、短彩信、照片、视频、图书和应用程序等。用户通信资产云化是指,用户通过任何终端产生(或更新)的通信资产,都会自动上传到云端,并且自动同步到其他用户终端。

在进行云服务平台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存储硬件能力:海量数据的存储对于存储设备能力的高效性、高性能接口、高io能力提出了要求。对于存储设备,要求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存储和接口的标准化。存储基础设施和平台层都需要支持水平扩展能力,支持平滑地扩容。最大可支持eb级海量存储能力、百亿级目录和文件数。

(2)数据库能力:多种结构和类别的数据要求对现行数据存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确保数据使用和硬件资源利用的高效。

(3)终端能力: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导致部分用户的信息获取困难。

4.4 关键点三:用户体验一致性

用户体验一致性是指,用户采用任何终端、通过任何网络均可访问云端的通信资产与应用,云端能够自动适配用户的终端及网络,并将云端的内容与用户终端及网络通道能力进行适配,向用户推送最适合的内容格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不同终端与网络的一致性体验。

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接入终端类型的识别: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平台对多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以及客户端接入系统后,平台识别客户端类型等存在困难。

(2)网络通道能力测试:用户通过鉴权认证接入平台后,平台终端发起和用户终端之间带宽能力的测试,会涉及一定的流量计费及网关的跨越;同时网络能力存在动态变化的情形,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涉及大流量业务,如视频呼叫、上传下载时,要进行实时网络能力测试。

(3)功能模块的权限设置:对于每个功能模块根据终端类型和网络能力判定是否可用,但如何界定不同能力下的服务功能存在困难,如当网络能力不足时,视频功能不可使用。

(4)客户端中间状态记录:当用户从一个客户端退出(包括异常退出),然后从另外一个客户端登录时,原来的状态记录不一定准确。

4.5 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的要求

在探讨融合通信平台技术架构的同时,有必要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中国移动现有网络的要求,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加以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主要提出两点要求:首先,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融合通信应用的网络接入。无论用户基于何种终端接入融合通信应用平台,都需要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提供相应的支撑服务,例如现有网络需要配合融合通信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络qos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带宽保证用户的融合通信应用等。其次,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网络基础通信能力。例如短信、彩信、wap、飞信、音乐和阅读等基础能力,都需要现网相关平台开放出来提供给融合通信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再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融合通信应用类型,同时也能增加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的使用量。

目前,wap网关所处的网络位置非常适合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入与认证鉴权服务,但wap网关主要是为wap请求进行协议转换;笔者建议在原有wap网关基础上增加业务控制、灵活计费、运营支撑和安全优化等功能,建设成综合网关。用户通过综合网关进行统一接入,融合通信平台通过与综合网关交互,判断用户的接入方式、终端类型及网络状况,并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对于基础能力的调用,可通过开放移动互联网平台(omp,能力开放及业务生成平台)实现,目前浙江移动公司正在进行omp平台的试点建设。现有网络的基础通信能力通过omp平台对外开放,供融合通信应用调用,同时融合通信自身的能力也可以通过omp平台开放。融合通信平台与现网的关系如图4所示:

5融合通信应用功能展望

融合通信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以统一接入和统一鉴权为手段,以互联网通信应用为切入点,以满足基于多种终端的应用体验一致性为目标,融合各种网络,集成各种应用,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近期可考虑基于融合通信平台向用户提供融合地址簿、云存储、多业务统一认证、基础语音/视频、短/彩信、即时消息和状态呈现等服务;远期则需要在更高的高度进行融合通信的应用规划,将融合通信打造成云通信中心、云数据中心以及云应用中心,向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及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6总结

融合通信篇8

“多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移动网络、物联网等统一在同一物理媒体上进行传输。本文就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进行介绍,浅析了多网融合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多网融合技术的价值,并对多网融合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关键词:

多网融合;通信工程;技术

1多网融合技术概述

多网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其传输的物理载体为光纤,并采用TCP/I协议,通过兼容的方式,将不同制式的网络直接或者间接的融入到骨干网络中。作为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代表,其能够使得不同的网络得到很好的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在通信工程领域中,多网融合技术需要实现内容融合以及接入融合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内容融合是指在各个网络之间的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传递,而接入融合是指在通信协议上各个网络需要保持一致。多网融合的理念以及相关的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极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2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关键技术

2.1兼容问题

兼容问题是多网融合中最重要的问题,兼容问题不解决,是无法实现多网融合的。就通信协议而言,目前在路由层广泛采用的一般为IP协议,因此多网融合技术的兼容性的协议方面一般是基于IP协议的,而在路由层之上,需要设计符合多网融合实际情况的控制协议,来解决不同网络传递的信息格式的转换以及兼容问题。以三网合一为例,各个网络的传播方式不同,其中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为分组交换传送技术,而广播电视网络采用的是单向的广播方式,计算机会出现分组数据丢失的问题,广播电视没有互动的功能,其兼容问题突出。

2.2安全问题

安全性是各个通信网络中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多网融合技术中更是需要特别的重视。多网融合技术中,难以防范的安全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为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攻击,另一个方面为相关人员的误操作。应对黑客的攻击以及病毒的感染方面,应该通过入侵警告,部署防火墙等方式来防范,并且对于病毒与黑客的攻击,是需要主动的防范的,不应该采用被动防范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被攻击后产生的经济损失。而工作人员误操作的方面,可通过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技能,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进行网络管理工作时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最好开发相关的自动化管理工具,来替代一些需要时刻进行调整的岗位,减少误操作的几率。

2.3要实现可视化

多网融合的管理工作是复杂的,并且很大一部分管理工作是需要实时的了解和掌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的,这样才能够对相关的业务进行高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可视化。就目前而言,多网融合的中可视化技术不够成熟,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图上没有实现可视化,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网融合的管理起阻碍作用。因此要尽快的实现多网融合的可视化工作,尤其是在网络拓扑结构试图的实现方面。

3多网融合技术的工程意义与价值

3.1能够很大的提升系统的功能

多网融合能够使得通信系统具有统一性,并保证了通信系统管理的有效性。如安防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在多网融合之前,各个网络之间的安防工程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极大的浪费人力以及财力;而在多网融合以后,可以把各个网络之间的安防工程进行统一的建设与管理,不需要阶段性的建设和单独管理,这样就不仅降低了建设的成本,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并且极大的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进而使得整个系统的功能得到提升。

3.2增值空间大

多网融合相当于对不同通信网络资源的整合,其通过改善传统的通信网络维护过于分散的缺点,充分的发挥数字通信工程的优势所在,通过实施一些网络活动,有效的吸引客户。另外,在日后的网络架构优化、技术升级等方面,多网融合也能够有效的节约相关资源,能够实现统一的优化与升级,这也是其未来的价值所在。

4多网融合技术的未来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电信骨干网资源浪费尤其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的原因就为各个网络之间相互隔离。多网融合技术在未来能够改善这一现象,随着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能够化解不同网络之间相互隔离这一尴尬的局面,打破传统网络的局限性,使得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小资源的浪费。多网融合在在未来安全性能也会大的的提高,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如NTM网络终端检测,可有效的对在网络间流动的木马程序以及病毒进行过滤与查杀,被确认信任和安全的才能够进行通信,提高多网融合的安全性。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是大势所趋,也是通信工程中理应发展的方向。多网融合的理念以其突出的优势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技术创新工作,以多网融合为背景开展服务,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祖国甚至全人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修均.多网融合条件下的通信工程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4):30-31.

[2]曹进.公寓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探析[J].科技传播,2014(15):216-161.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视新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