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11-05 23:47:07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篇1

关键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专业特色;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从乐山师范学院近几年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一刀切、不分专业、不分层次、内容陈旧等。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该门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1、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现状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许多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有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为日后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近几年的教学运行情况来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有待改革,专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乐山师范学院基本上是围绕全国一级计算机考试大纲组织教学,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级考试。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考虑到学生的过级要求,学校经常不分专业、不分层次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块,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

2)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大部分高校均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扼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

3)教材相对滞后。

多年来,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都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考虑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更新换代,也没有把学生经常使用并急需掌握的新技术及时加入到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大同小异,很少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因此,如何解决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4)学生学习层次不同。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而目前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一刀切方式,采用同一课程体系和同一进度计划,这样必然导致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而基础好的学生却因为重复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

2、基于专业特色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分析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基于专业特色进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与不同专业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教学内容,选定合理的案例,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达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下面以乐山师范学院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一般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新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是32课时或48课时,教学内容繁多,任务重,时间紧。如何既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必需的信息技术,又能让信息技术为本专业服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关键。我们前期深入各个二级学院,对领导和各专业建设负责人进行调研,了解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取舍,更加突出专业特色,特别精简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增加信息检索、毕业论文排版、课件制作等与学生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选用具有专业背景的案例,强调应用方法与应用能力。我们把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分为表1所示的理论教学五大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网络安全,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和表2所示的实验教学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及文字录入、Internet应用与信息检索、Word基本操作、毕业论文排版、Excel基本操作、Excel综合应用、PowerPoint基本操作、PPT课件制作)。

我们还针对各个二级学院不同专业选定不同教学案例和侧重点。以二级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旅经学院)为例,该学院有市场营销、国贸与经济、会计、旅游管理四个专业,我们针对各个专业选定案例并有侧重点地组织教学。旅经学院不同专业教学案例和侧重点如表3所示。

所有上课及实验用教学案例素材均由各个学院专业负责人提供,如市场营销专业选用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提供的本专业案例,国贸与经济专业选用国贸与经济专业负责人提供的本专业案例,其他专业同样如此。教学和实验内容侧重点则根据不同专业制订,下面我们以会计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侧重点为表1中模块二、三、四、五的内容,实验侧重点为表2中实验三、四、五、六、八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补充Excel函数高级应用的知识,概述其他非侧重点内容,这样才可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应用需求;而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则没必要讲解Excel函数,因此这个专业的教学侧重点与会计专业便有些不同。

两个专业的理论教学侧重点均相同,都为表1中模块二、三、四、五的内容,而实验教学模块的差别比较大。旅游管理专业实验侧重点为表2中实验二、四、五、八的内容,没有实验三和实验六的内容,但多了实验二中的信息检索,这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期关注网上旅游信息并检索旅游信息,因此这部分是他们必须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实验三是Word基本操作,实验六是Excel综合应用,这两个实验只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会做即可,不必深入学习。针对不同专业有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高。

2)教学模式的改革。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是计算机专门人才,而是能在本专业领域熟练使用计算机,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专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授课形式主要是“演示+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知识,但是这种模式以灌输知识的方式让学生被动获取知识,阻碍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乐山师范学院将所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地点全部安排在计算机机房,这样可以保证教学采用“基本概念方法讲解+学生自学+练习”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授课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在学生自学和自行操作上,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够自学就能真正赶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各个专业负责人提供案例素材,制订每个实验模块的任务要求,然后让学生按照每个案例要求实现最终的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有目标,加深对本专业相关素材的理解,能比较轻松地掌握相应知识点。该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将案例当作一个—个的“任务”来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此调整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还可保存和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案例讲评,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对一些重点、难点再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讲解。这样,学生既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在练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教材内容的改革。

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乐山师范学院自主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大量删减,融入各专业背景案例,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程更像自己的专业课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或者晦涩难懂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娱乐方式对其进行解释,如游戏、播放电影等。讲到Intemet、电子商务时,可以具体演示一下网上购物(如淘宝购物)的流程,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一步加强学生所学专业与计算机的联系,培养既懂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当然,这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和充实自我。教材内容一时的相对滞后不可避免,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及时地把当前最新、最前沿的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传授给学生。

5)教学理念的改革。

针对各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教师可以更新教学理念,适当采用分层次教学理念。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层次教学理念,如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度的不同以及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初级班或高级班。对于高级班的学生,教师可让其结合个人爱好或所学专业选修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如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而对于初级班的学生,则可以给他们仔细讲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所有内容。或者不采用分班教学方式,而采用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方式。例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所收获。

乐山师范学院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没有采用分班制教学,而是将案例分层。这样,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一般的学生选作的实验内容明确后,学生的接受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和有成就感,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大提高。

3、基于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

我们在旅经学院2011级新生第一学期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堂上进行上述教学改革,然后随机选择两个班(分别从市场营销专业和国贸与经济专业中各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班39人,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上面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两个专业的学生对1、2、3、4、5、12、13、14这八个问题的回答基本是相似的。两个专业的学生均对该课程的开设表示满意,认为将内容分为五大模块比较合适,分专业的案例基本能够满足需要,该课程需要分层次教学;普遍认为32学时不够用,希望教师增加课时并对Word和Excel的高级应用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也希望该课程全在机房上课。其中,由于两个班专业需求不一样,学生对6、7、8、9、10、11这六个问题的回答就不相同。不同专业主要内容详讲对比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10个问题中有关Excel部分的内容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39人中有25人认为需要详细讲解,详讲比例达64%;而国贸与经济专业则相反,39人中有14人认为需要详细讲解,详讲比例只有38%。这充分说明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基于专业背景组织教学内容,讲解学生渴望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感兴趣,才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改革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容易实现。

4、结语

信息技术基础篇2

关键词:士官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43-02

进入21世纪后,全球范围都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我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总要求,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20多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巨大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装备投入部队使用,部队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士官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信息素养的高低对未来的高技术战争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着眼提高现代军事技能和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士官人才已变得尤为重要。

士官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的主战场,在提高士官信息素养上担负着重大责任[1]。作为士官学员的信息基础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既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能力,又为他们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更好的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求奠定必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加速,计算机更加深入的涉及到部队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院校信息基础课程改革显得更现实、更迫切。

1 目前士官信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适应发展需要

目前,大多数士官人才活跃在军械武器装备维修使用的一线技术岗位上,士官工作岗位的主要特点是岗位指向性明确,实践性、操作性强。因此,士官教育无论是中专还是大专层次,首要目标是满足岗位需求,一切都将任职岗位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士官院校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尽管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拓展更新知识内容,会限制学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与需要,难以满足士官岗位任职的需求。

1.2 士官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士官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拥有高校学习经历的学员只有极少数,大部分文化水平集中在高中与初中阶段,甚至有部分学员尚未达到初中文化水平,而且部分学员家庭所在地位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在中学阶段所接收的信息技术教育非常有限[2]。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士官学员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基础好的学员“吃不饱”,基础差的学员“吃不下”。

1.3 教学模式陈旧,无法调动学员积极性

虽然目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许多院校已经提出了“分层次”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员为主体,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课堂上信息容量大,教学进度快,学员知识的记忆率不高,导致实践时不能很好的结合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1.4 信息获取手段单一,不利于学员课后再学习

信息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员仅仅依靠教员的课堂讲授学习到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学员需要,急需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提供高效的学习手段,来满足学员信息素质再提高的需要[3]。

2 关于信息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抓手,推进信息化教学转型

作为培养部队高信息素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士官院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着力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的结合。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知识上一部分是相通的,在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讲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使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常用办公、数码设备的使用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会声会影视频处理软件等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形成软件教学为主的《计算机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增加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软件安装、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调试、信息安全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结合原课程中计算机系统组成、网络基础等理论知识,形成硬件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2.2 抓住士官学员特点,强化教学模式转变

进一步加强“任务驱动的案例式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任务的选取十分关键,任务能否满足士官岗位需求,是否适应士官学员特点,都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应从学员实际出发,选取与贴近部队的教学案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考虑到学员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实施分层和弹性教学。全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均在信息实训中心完成,教员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学员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动手操作,边讲边练,共同完成任务案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员课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全校性计算机技能竞赛、举办信息科技类士官大讲堂以及由教员引导几名学员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活动等,激发学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

2.3 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士官学员信息素质发展

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立,对士官学员信息素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需要在硬件和资源两个方面不断完善。一方面是硬件设施,要不断提高现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改善和更新信息化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另一方面是教学资源,要加强网络课程、网络教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要广泛开展模拟仿真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构建战训结合的网络教学平台[4]。

3 结束语

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士官人才在信息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信息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成败。为此,作为士官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出高信息素养的一线装备维修保障士官队伍,我们必须紧贴时代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着力打牢过硬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关宏,丁刚,黄其志.探析军队院校士官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发展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0(8):190.

[2] 王冠.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230.

[3] 肖峰.浅析军队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1(11):169.

信息技术基础篇3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艺术组    彭序星

 

信息教育课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向前发展对相关人才需要的必然,是使学校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众多课程中,基础工具性课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基础工具性课程的学习,对学习者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颇大。仓颉发明了文字,使得前人能够把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代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必须学习语文,因而语文课就显得格外重要,理所当然成了大家都必须学,而且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工具课。同理,计算机的发明,延伸了人的大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掌握信息技术是我们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开设信息技术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教育部在2000年1月9日修改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指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南,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

1.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关键

每们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的九九口诀表是基本知识,笔算、心算是基本技能,语文的字、词、句、篇是基本知识,查字典、遣词、造句、谋篇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也如此,也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究竟哪些知识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二是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哪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呢?一是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正确的开、关机程序,外设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的使用。二是常用应用软件如: WPS、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如kill、winzip等的安装和使用。三是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我们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2.注重应用和与其它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信息技术基础篇4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特征,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资源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实际案例的关联性得到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基础技能的培训平台,基于该课程对社会各领域的关联性,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相互依存,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从该角度出发,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实In-ternet网络,打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基石。

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方向必须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即将高中基础教育的思想意识与大数据发展趋势相接轨,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打造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实用型课堂。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与信息技术教学转型密不可分,虽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涵盖的数据资源相对较少,然而对数字化概念的培养对学生后学大数据思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教学平台上,才能打造出集实用性与多元化、现代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策略

1.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化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封闭型和单一化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如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统筹、教学模式的评估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环节通过网络环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新型一体化教学体系,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提供创新型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现代化元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等流程,譬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存放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数据库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检索利用。此外,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包括教学成果的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检测,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教学的周期。该环节也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评估阶段,学校在局域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校内部教学成果动态公示系统,以便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显然从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学习反馈以及教学模式的反思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转型提供新趋势。

2.以局域网为基础打造“空中课堂”模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具有多元化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多种虚拟模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趋势。其中“空中课堂”的构建在学校节省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上具有显着成效。“空中课堂”是以学校大数据库为基础,将不同学习资源以电子版课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对于相同内容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教学资源。显然这种新型模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竞争意识。采用局域网络技术构建以学校为框架的校内网路“空中课堂”必将成为信息化社会提升信息处理效率的必然途径。

三、结语

信息技术基础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如何将现有的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实现教育的更好发展,就是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此,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合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育整合的益处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学生普遍较早接触电脑。但是绝大多数还处于一个简单使用和玩游戏的状态。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而不紧张的心情,较高的兴趣会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独特的关系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广泛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带来更多的学习热情,让同学明白计算机将会是其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不仅仅是用来娱乐,还能够带来更多的对将来和现在的生活好处,这样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进行初始计算机的教育课程时,老师往往向学生展示如何让一道让他们觉得十分复杂的数学题目在简单的计算机下变得十分轻松,如何通过计算机将一些看似复杂的任务变得十分简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不少人只是将计算机课程看成一个基础教育的辅助课程。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成熟的社会,离开了计算机将会举步维艰,如何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足够重视,对其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现代社会表明,不能使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将会非常难以在社会立足,而作为信息化技术的终端――计算机,更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伴侣。通过信息化展示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来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足够重视。

常常使用各种信息化资源甚至裁剪一些高科技电影才让学生们看到计算机的便利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将来无论对计算机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无论你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行业还是与计算机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行业,你都离不开计算机。无论你将来从事任何行业,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

3.有利于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特殊关系使得网络远程计算机教育比其他学科来得更直接和成熟,利用好网络的教学更能有利的整合教育资源。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整合的注意点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已经开始接触电脑。这给计算机教育带来一些好处,也带来一些问题。好处是很多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对计算机课程抱有很大的热情,坏处是很多学生在接触计算机教育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计算机课程不仅仅是上网和玩游戏之后,就会失去这种热情。

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纠正某些对计算机不正确的观点成为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要形成正确的计算机课程的认识

在现今网络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使得很多的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认识一直在计算机可以用来上网,打游戏等的认知上,这带来的计算机教育的困难。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更直观地表现计算机的用处,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不只是能够给大家带来娱乐,更是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各种信息化资源,让学生展示计算机在社会各种环节各个方面的应用。

2.要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愿望

在正确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老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要通过各种资源来展示计算机学习的好处,而不仅仅是一个枯燥的课程。通过准备各种有趣的资源,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习的有趣之处,而不仅仅是一个“0101”二进制数字。通过展示各种材料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习的必要性,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对计算机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也能明白其重要性,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基础篇6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就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探讨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textcombineactualteachingexperience,probeinto"computerinformationtechnologyfoundation"teachingmethod.andproposesomeviewstoimprovestudents’abilityofteachingthemselvesandstrengthenpracticelink.andhasputforwar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tothereformineducationofthiscourse.

keywords:computer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discussion

reformineducation

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必修入门课;涉及的学生人数多;学生的专业、基础、接收能力等差别很大。WWW.133229.cOM上好本课程,必须妥善解决好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及学校各级相关领导都必须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应该把这门课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下面笔者将就他的实际工作谈一谈他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看法。

1.首先必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是整个大学阶段的所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大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基础部分,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应该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步发展,而且还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着力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应当从过去的操作技能的培训逐步过度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作用,熟悉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方法和掌握获取专业软件的途径。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讲,教学内容组织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和各章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整体规划,即对教材内容做整体的分析与规划,将讲授内容分为若干个有机联系的部分,找出各个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各种有效的讲授方法,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相连,首尾呼应,融会贯通,成为一体。因此应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划分为各个知识点,然后对各知识点再详细组织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总结出重点和难点、同时为教学过程准备大量的适合教学需要的、针对性强的、丰富的教学索材;最后再挖掘各种教学内容的前沿课题,为课程的发展做好准备。

为了更好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必须经常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提出各种宝贵的意见,大家一起讨论,一起组织教学内容,还可以在学生中讨论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制作出适合教学的教学课件,编写指导书、习题集、有可能编写教材。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强调与专业相结合

3.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靠听课和看书是掌握不了的.必须通过在计算机上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上机操作实践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这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从多方面强调实践教学,①在教学安排上,压缩讲课时间,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另外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再增加一些课外上机时间。②在考试成绩中,增加动手操作内容,在期末考试中,操作部分占40%;取消期中考试,用三个大作业(word部分、excel部分、ppt部分)代替期中考试,占总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也主要参考平时上机成绩。③采取小班辅导,确保每个机房(40~60学生)有一个指导教师,要辅导到位.④上机操作课内容要明确具体,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⑤强调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网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3.2与专业相结合

在上这门课时,强调与专业相结合,计算机应作为专业学习的工具.这里只强调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热点问题或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章等,记下网址,并把它下载做简单的处理后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把它作为平时作业记入成绩.这一点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本课程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题目,练习了多项教学内容.从与专业相结合、作为专业学习工具的角度讲,学生通过这个练习,了解了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热点问题或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章等,这对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大有宜处。

4.发展网络与远程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个效果。

《计算机信急技术基础》课程由于教学面广、内容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己难以实施。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网上教学指开发基于校园的ca1课件。把教师的备课笔记、布置的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远程教学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包括同一学校不同教室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以及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学。它使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阅读到最优秀的教材,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网上教学实现了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使有精力的学生选学更多的内容,而且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和接受反馈,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已成为今天人们必备的一种技能,我们应当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观念,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一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德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8-25.

[2]张李。把脉信息技术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9-22.

[3]纪丽莉。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9-22.

信息技术基础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教学模式;计算机等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88-01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除了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作简单的介绍之外,主要是针对Office办公软件中常用的三款软件作了详细的介绍。

现在的学生接受是新事物的途径很广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他们接触的内容大多都是很前沿很先进的的技术和知识,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已经被他们融化为初级基础知识,为其他知识作铺垫了。如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一成不变的重复之前的教学内容,就会形成学生不爱学、不爱听,教师讲解枯燥、乏味的现象。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在教学内容中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创意型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学生不愿意听课的窘状,更好的上好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实行以下几点:

一、采用CDIO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CDIO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比较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CDIO的是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来构成的,主要体现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

采用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团队的教学活动。比如:老师可以给小组布置授课任务,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学生来讲解新的课程内容,教师作为学生在下面听课。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分小组进行讲解,每个小组讲解不同的知识点。构思:学生自己准备素材、组织材料,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一下课程应该如何安排。设计: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意见和建议,设计教学案例和一个较为完整的授课过程。实现:小组成员根据搜集到的素材和设计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形成完善的备课材料。运行:每个小组推选出1名成员进行讲授,在所有小组讲授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讲解,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同时对小组的讲授进行评选,从备课到组织、素材的选择、授课等过程综合考虑,评选出较好的小组,以资鼓励。

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备课过程,并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在学生讲授完成之后,对于学生讲授不完善的地方,给出一些评价和指正意见。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重难点讲授不清晰的地方,也要重新给同学们将内容讲授清楚。这样不仅可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自己授课过程掌握了操作技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学生的信息源、信息途径都较为广泛,学生往往会把精力放在微博、微信、贴吧等交流软件中,对这些信息的需求远远大于简单的指法练习和Office办公室软件的使用。如果我们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案例,可能是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枯燥的课堂就会随处可见玩手机和睡觉等现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课程感兴趣,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加入新鲜元素。比如将较为流行的图片、热搜榜上的音频、视频文件或者最近较热的新闻事实都可以作为素材加入到课程中。另外,老师也可以运用Word图文并茂的效果,在课堂中,先给学生展示一下Word排版的强大功能,通过样例,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教学目标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挂钩

自2013年开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就加入了《MS Office高级应用》科目的考试,在考试题中,选择题除了在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的软件测试、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等科目的浅显易懂的知识;操作题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等三个应用软件的相应操作。三个应用软件对应的操作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对Office办公室软件的应用。类型广泛,操作练习很细致,对于高校学生的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水平有很好的提升。

将教学目标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挂钩,以等级考试证书作为制约,给学生无形之中制造了压力,在提高课程难度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能一概而论,教学改革只是在初步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小的成效。还需要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掘改革方法和实践手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顿毅杰. CDIO模式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职业时空,2010(3)132-133

[2] 张志刚,项莉萍,曹维祥,张兴元. CDIO 视野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8)80-83

信息技术基础篇8

一、教学标题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无所不在的信息》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无所不在的信息”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搜索与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

四、学生分析:

高一新生是从不同的初中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经历过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于他们在读初中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的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对信息的概念和认识或不知,或初浅,或略深。

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对于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提升信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描述、讲解、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特征。

②例举有关信息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以后的教学搜集信息。

2、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学习从多角度全面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信息是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八、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及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九、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的载体等方面理解身边的信息。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引导学生列举身边能体现信息某些方面特征的实例,在分析学生列举的实例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特征。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十、教学过程: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摘自唐代诗人杜牧《寄远》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楼台”

                    摘自唐代诗人李中《暮春怀古人》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摘自宋代李清照

信息一词不象网络一样是个现代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那时的信息多指消息,几百里快马急送的也不过是一个口信、一封家信或一道圣旨。

当今,我们已经处在了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更充分的、更深层次的、更广义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运用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及其特征。

投影显示“信息的概念”,然后给学生下面的相关概念:

(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地内容。

提示:现代的信息的含义远比古代丰富得多。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

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

提问:信息真的无所不在吗?

投影显示某学生在一天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其信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使学生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变化。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一天所接触的信息。从以上三方面,对我们一天所接触的信息进一步理解,完成下表:

时间

事件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载体

6:00

听到闹铃声

起床时间到了

声音

闹铃

6:50

听天气预报

了解天气,决定穿多少衣服

广播

电视或收音机

7:00

上学遇到红绿灯

是否停车

信号

红绿灯

8:00

上课

学习各种知识

声音、图像

教师、大屏幕

16:00

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查阅各种资料

文字

书籍

分析学生所提交的“我一天所接触到的信息”表格,通过“信息的含义”来理解信息的作用。

(2)信息的作用:

①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②信息有控制的作用

③信息有告知的作用

新生报到时,每个同学根据张贴在大厅门口的分班情况进入自己所在班级。对于学校来说,就是通过这一信息的有效的控制每个同学进入相应的班级,不会造成混乱。交通要道的红绿灯是用来控制人流和车流的,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通畅。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新闻联播、每天疫情通报、……,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告知作用

 

【故事】“马陵之战”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马陵之战,成语“增兵减灶”既由此而来。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针对魏军有备而来﹑气势旺盛和求胜心切的特点,孙膑定下计策,令齐军前锋部队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败东撤,且令齐军第一天造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三天再减为3万人吃饭的锅灶,以诱使庞涓觉得齐军不堪一击。庞涓见状果然以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矣”,于是轻兵追击,结果被孙膑伏击惨败,自刎身亡。

教师讲述:

马凌之战,庞涓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五万灶,第三天三万灶”的表象,就得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的错误结论,做出轻兵追击的错误决策而导致自刎身亡。庞涓所获取的信息是孙膑故意制造的“增兵减灶”的虚假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对从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

  大家现在比较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从网络这单一方面获取的信息,一定要进行仔细的甄别才能保证我们为此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通过“增兵减灶”的例子,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不完全性的特征,提出问题,信息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呢?给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 

(3)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身边到处都是信息,有物质运动就有信息的存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时效性:  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社会新闻、……。

3、共享性:网络资源共享。

4、依附性:依附某一载体进行传播。

5、不完全性:盲人摸象、井底之蛙、管中窥豹、……。

下面我们听几段故事,然后判断一下信息的特征:

【故事1】揭示信息具有时效性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那7个字就是“中国将出兵朝鲜”。

【故事2】揭示信息具有依附性

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思过崖山洞的墙上。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

 

做做相关知识的超连接: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价值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不完全性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依附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时效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共享性

课堂小练习: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下列叙述中,其中(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上一篇:信息技术考试范文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