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考试范文

时间:2023-10-09 03:45:19

信息技术考试

信息技术考试篇1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上机操作考试 技巧问题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研究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

一、考试基本问题

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

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2200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

2.有关存盘问题

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2200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

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

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问题

上机考试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

二、考试技巧问题

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计算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

1.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参考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

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

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

3.备份考生文件夹

考生由于考试时过于紧张或者把题目作错、搞乱,甚至误删了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这种情况在考试中时常发生,其结果轻者导致该道题目得零分,重者导致系统无法对该考生进行评分,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成绩。而考试系统由于没有备份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和考题,因此建议考生在进行考试之前在自己的工作站作个备份,以防万一急需时便可快速恢复,具体操作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4.验证答题情况

信息技术考试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组织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21-001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作为高中学业水平的一项基本测试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我国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信息技术考试虽是过关性考试,但如果不及格将影响考生高考志愿的填报。那如何组织好信息技术考试呢?本人通过学校组织信息技术考试,总结了考试的一些相关资料并加入个人实际工作经验,来谈谈中学如何组织信息技术考试。

一、利用考前模考,充分提高认识,一着不让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考前要安排充足的人力,整理、安装、调试机器和系统环境,对微机、网络、电力等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考试顺利实施。切实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确保考试软、硬件环境符合考试规定的要求。首先要检查考场局域网网络是否畅通?要让所有考生机与监考机连通,考生机上禁止电子教室之类的软件,以防考试过程中,考生机的键盘和鼠标被锁住,影响考生作答试题。认真组织考生进行考试模拟演练,坚决杜绝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既要培训好考试工作人员,又要最大限度地组织考生上机练习,熟悉考试流程。针对模拟演练所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监考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系统管理员及监考员熟练掌握监考系统的所有操作程序,熟练掌握机器故障等考场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同时,学校要与供电、交通、网络运营等相关部门积极取得联系,全力做好考试的安全保障工作,严防考试过程中各种技术故障和灾害事故的发生,制定应急工作预案,确保考试过程顺畅有序。

二、设计考试内容规范表,加强训练,组织有效试卷

在进行相应试卷命题之前需要设计考试内容规范表,虽然规模考试(如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设计考试内容规范表是相应考试机构的职责,但作为学校日常教学中单元测试、学期测试等考试,它的考试内容规范表就可以由学校教研组来承担。

考试内容规范表一般可以由下面四个内容组成:

⑴考试的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

⑵考试涉及的内容领域;

⑶题型;

⑷题量,包括每一测量目标或内容领域的题量。由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科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分考试,可以设计有关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试卷的命题对于广大教师来讲是一个新问题。以往的教学过多只考虑技术的传授,操作的可实现性;但随着学科的发展与理论的进步,也需要我们从试卷中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操作。因此,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多了一个任务思考学科命题。以上只是笔者在探究信息技术教师命题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得一些经验与心得,提出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表:

三、总结模考经验,加强责任意识,提高考试工作质量

模拟演练结束后,考点在安装正式考试系统前,须清理考试环境,保证考试在无毒环境下进行。清空模拟演练数据等与考试无关的所有软件,按照规定设置考试环境,安装考试系统,确保考点考试系统安装到位,考试环境符合考试要求。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加强监考、系统管理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培训;狠抓考场的硬、软件建设,规范布置考点考场,完善区域管理;学校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切实开展考生的诚信教育,深化考风考纪教育,构筑良好的考试秩序。考试期间,监考系统所有计算机不要连接外网、绝对保证无毒环境、网络防火墙必须禁用、360安全卫士类似软件禁用。(注:如果这些类似的软件不禁用,考生端和监考端不能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考生端考试系统无法正常打开等)。

四、规范考后管理,严格操作流程,确保考试数据万无一失

1.每一场次考试结束后,主监考必须认真检查本场次考试交卷情况,统计本场次考试收卷结果,检查未收卷考生数是否与系统自动产生“建议续考”的考生数一致,并将本场次考试结果数据上传考点服务器。

2.考点服务器收到每场次的考试结果数据后,考点系统管理员必须认真复核每场次考试交卷结果,打印每场次的各项数据统计表,交考场主监考进行签字确认。考生机每5分钟向监考机传送一次数据,监考员要经常查看考生数据更新情况,尤其是交卷时,如发现考生机超过5分钟未更新,监考员应立即检查考生机并解决故障。

3.考试采用考场管理模式,主监考必须至少每半天将各场次考试结果数据进行异机异地备份,严防结果丢失。

信息技术考试篇3

提前两个星期结束新课,跟学生说好考试的形式、题型、题量、范围、分值。复习了一节课的操作题。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期末考试在期末的前一周拉开了帷幕。

一、题目选择上

我考虑到信息技术中考中,操作题45分,打字15分,总共占60%,这部分题目的分值重,但往往得不到学生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往往习惯也是喜欢拿着学案背理论,其实那部分的分数即使不背,40分得35分以上问题也不大。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的每一次考试,都把操作和打字带上。按中考的题量、分数分配、难易程度,出好了题库。

二、考试组织上

年年的经验告诉我,得提前一周多开始考试,信息技术的考试都是利用上课时间随堂考试。学生们来了,有80人的,那当然正好,少的,好说。多的,还有87的,剩余的最后一组的先等一下吧,考完交卷的就接着考。考试过程当中严格监考,按中考标准来:不能看学案,不能请求支援,只要鼠标能动,不要跟老师提任何问题。教室里只听到了敲击键盘和滑动鼠标的声音。考试纪律难以想象的好。当然大多数班级是这样,个别除外。哈哈!

三、学生重视上

本来我是想借这次期末考试的东风,测测学生们这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但一听说要计入总分,学生们着急了。我还没复习好呢!老师我考的太差了。老师回来我一定好好学信息!老师我的信息得给我拉分了!虽然是区区20分,多少的差别也不过是在四五分之间。但他们说一分也是分啊!

信息技术考试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考 试题设计 命题原则

一、研究背景

评价对课程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和各部门的教育管理和研究者对课程评价越来越关注。高考作为最高层次的总结性评价,也就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各省纳为高考科目。从目前各省市已出台的考试大纲来看,各省市的考试模式不尽相同。浙江省于2011年开始实行机考+笔试的考试模式。

浙江省实施的上机高考方案中,时间紧,总时间为30分钟,容量大,上机操作考试与通用技术合卷,内容分布广,涉及各类知识与操作技能,因此适合设计高度综合的试题,通过具体情境下产生任务群方式,完成测试一系列能力。因而我认为机考需要命题原则为情境人性化、试题综合化、融合体现三维目标。

二、命题原则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课程性质表现为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考试的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信息技术考试的内容逐渐跳出教材内容范围的限制,与学生生活实际和信息时代特点密切联系。

(一)试题设计趋向人性化

李艺教授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报告中将“人性化原则”定义为:语言亲切、指向明确,设计思路人性化,超越工具,判分宽松,超量出题。这是针对笔试而言的,而对机考而言,也有几条是相通的。机考由于阅卷的问题,通常使用工具是有限制的。

以往信息技术试题的命题思路,往往过于注重使用抽象任务而不重视使用情境化的问题。新课程实施后,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将抽象的原理概念融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下达到同样甚至更佳的评价效果。

1.情境设置生活化。

试题设计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情景性问题的设计上。试题采用在一定的情境下展开,所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情境材料源于学生学习、生活经历,与应用需求紧密联系。试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经验,与应用需求联系,关注学生未来可能的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信息时代特点。

避免利用抽象枯燥、脱离实际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操作命令的机械记忆。对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概念和知识的评价应使用情景化的问题来考查,引导学生结合实践情景理解有关概念原理。

2.语言亲切,指向明确。

这是体现人性化原则的一个方面。摒弃枯燥干瘪的描述,在题干中使用一些生活化、有亲和力的语言更能引导学生亲近认识信息技术。题干的描述要意义明确,避免笼统,不能出现让人产生歧义的语言。注重细节,适当提示,减少学生错误,避免学生答题时无从下手或随意答题。

3.注重美观,取材诗意化,图文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机考中试题展现出的丰富的素材,其素材除与学生生活应用紧密相关外,也要有一定的美观与优雅,界面可欣赏性强。如浙江省会考试题中的取材就有这明显的特征趋向。如2010年会考中PhotoShop题以春暖花开、锦绣江南、梦里水乡等为素材,Flash题中以荷塘月色、中秋赏月、枝头鸟等为素材。此类有诗情画意的素材,给人以视觉享受。

4.判分人性化。

上机考跟笔考题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机考有较多操作题,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求实是降低一点,考试时可以试做一下。笔试中文字表达考有人情味,尽管答案五花八门,“创意”不断,但填空题之类判分照旧可以人道化;上机考后,判分由机器完成,判分会较为单一,有可能产生不包涵现象,所以给出的答案要尽可能周全、详尽。

(二)试题任务综合化

1.知识技能综合化。

试题导向与实际相结合,关注实用性,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在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不规律性和不可预知性,大多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或临场生成技术解决方案。所以试题设计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建构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多种情景学习操作技能,以形成能灵活应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大型题目小型化。

综合题一般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如果过于开放,容易让学生无从下手,同时也给评分带来较多困难。所以可以采取大型题目小型化,根据题目所考查的能力要素,完成题目所需思考过程,将大型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题。采用辐射式命题,在大题干中给出一个大的情景,小题则是围绕此情景命制。设计针对这一情景的任务群,考查学生的灵活变通的技术素养。

3.知识构建整体化。

对知识技能的系统理解、从评价零散的、相互孤立的概念和知识,转变为以概念群或知识结构为单元,考查学生对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的总体理解;应针对某一具体任务情景,设计在复杂度和难度上层次推进的任务变式或任务群,考查学生对同一知识在复杂的实际情景中的不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多视角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结构。避免通过过于简化的问题或去情景化的任务情景考查死板的技能,或者将某一操作从整体任务中割裂出来孤立考查。

例:(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技术考试说明,2010)在考生文件夹下的“MMedia”文件夹中,存有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相关素材。请使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处理相关素材并制作一个Flas作品。作品效果可参考“Effect”文件夹中的“Effect.swf”文件。

(1)打开“Material”文件夹中的“单击.wav”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其音量降低3db。

②将处理后的文件保存在“Works”文件夹中,文件名为“Click.wav”。

(2)打开“Works”文件夹中的“Bg.psd”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蓝天”图层中的图像进行垂直翻转。

②在合适的位置上新建一个图层,并将该图层命名为“房子”。

③将“Material”文件夹中的“房子.jpg”文件中的房子图像(除白色背景外),复制到“房子”图层中,调整大小并放置到合适位置。

④对“草地”图层设置高斯模糊滤镜效果。

⑤保存“Bg.psd”文件,然后以JPEG格式保存在“Works”文件夹中,文件名为“Bg.jpg”。

(3)打开“Works”文件夹中的“Cartoon.fla”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Works”文件夹中的“Bg.jpg”文件和“Click.wav”文件导入到库。

②将库中“Bg.jpg”对象放到“喜羊羊”场景的“背景”图层第1帧中,调整位置使得刚好铺满舞台。

③在“喜羊羊”场景中,将“太阳”图层第1帧中的图形实例颜色Alpha值设为75%,并将该实例移到舞台右上方。

④在“喜羊羊”场景中,将“羊”图层第1帧中的影片剪辑实例旋转-5度,并创建第1帧到第36帧之间的补间动画。

⑤编辑“Play”按钮元件,在“Sound”图层的合适关键帧上插入“Click.wav”,使得按下按钮时发出该声音。

⑥在“控制”场景中,给“按钮”图层第1帧的按钮实例添加动作脚本,使得运行时单击按钮后跳转至“喜羊羊”场景第1帧开始播放。

⑦保存“Cartoon.fla”文件,然后以“Cartoon.swf”为文件名导出影片到“Works”文件夹中。

此题综合了音乐编辑、图像制作、动画制作等内容,包含了几乎整个多媒体所学知识,同时又将各部分细分为各个明确的小知识点。然而缺点是题目表述过于直白,显得死板,且试题基本是对操作技能的回顾,思考创作方面有所缺陷。

(三)试题设计综合体现三大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理念,评价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信息技术高考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浙江省2011年开始的高考上机考模式,时间短,题量大,这就要求能体现三维目标综合性操作题出现。

上机操作题,试题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测试,通过学生操作情况判断其技能水平与认知水平,对于新理念下的表现性试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如表格数据题体现利用EXCEL工具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分析的优势,让考生体会考查学习处理信息的技能真正意义在于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从数据的处理到数据的分析直至得出分析后的正确结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解决问题素养的目标。体现过程化,工具选择自主化,知识的整合化,呈现出综合应用趋势,而不再是单纯的、按部就班操作训练。试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经验等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李艺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报告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中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是必须实现的。”

试题要体现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现象解释类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水平;通过两难观点选择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相关伦理道德的内化程度及其行为指导价值,避免考查学生对法律条文和道德教条的机械记忆。

在操作题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还体现在题目的选材上,以及操作题中存在的分析与体验中。如在历次会考中,较多题目涉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科技发展,以及相关法律道德方面。这对于高考试题设计将是个很好的借鉴。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同时也不乏直接考验学生价值观与态度的主观性题目。

通常,在试题中,不是孤立地分割三维目标,而是通过一系列任务,全面体现三维目标,互为一整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试卷命题中,切实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既要体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把握过程与方法目标,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试题,使试题具有展现学生个性、反映信息技术思维过程的功能。

此外,试题应关注学科发展,反映学科前沿。如虚拟现实、蓝牙技术、无线技术、智能技术、网格计算、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一些新的概念、术语、硬件、软件不断涌现,使得教材内容永远落后。而信息技术高考试题也是与时俱进的。

三、结语

命制科学的信息技术试题很难。由于上机考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时间差很长,这就对命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建设一个具有足够容量、梯度合理、体现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库更难。当然,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和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是否全面、不同模块的难度是否平衡、考试系统中不同知识点的抽题机会、不同难度试题的组卷策略、软件兼容性、考试备用素材和设施的准备等,都是命题时需要考虑的。纯粹操作性的试题,没有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过多意义不大的识记性题目,不利于测试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与本地所用教材联系不紧密的试题过多,不能有效促进日常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尚处于摸索之中,课程评价改革中也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来自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重视知识的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又有自身的特点,如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质,课程内容与信息时展密切相关。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加强对试卷命题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高考是最强的指挥棒,它影响并指导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试题在命题的指导思想、试卷的结构和试题呈现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些转变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M].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2003.2.

[2]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3-248.

[3]刘向永.信息技术教育十年的十大事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2).

[4]冯友梅,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大型主观题命题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0).

[5]丁芳.新课改下微型主观题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7,(1-2).

[6]苗逢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总结性评价?(2006年6月讨论主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苗逢春博士主持[EB/OL].http://省略/nrcce%5Fbbs/viewthread.php?tid=4467&extra=page%3D1,2006-6/2010-10-30.

信息技术考试篇5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31-01

1 形势与背景

自2012年起,辽宁省将在每年的3月举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对象为全省高中在校生。考试形式为纸笔闭卷考试。学生在高中二年级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除了包括语数外等高考必考科目,还首次把信息技术列为考试科目。规定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这是辽宁省自2000年在全省高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首次把信息技术列为正规考试科目。对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普及了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将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而进一步为大家重视,同时,又对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 方法与策略

2.1 提高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重要性的认识,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状态面对考试

辽宁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理论考试为主,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学会获取、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对学生加以全面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只是合格通过考试,而非选拔性考试,难度为中下水平,知识注重基础,内容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帮助学生坚定“我一定能顺利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努力,争取获得优等的成绩。

2.2 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和学习内容

《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内容标准为依据,考核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水平,综合评价信息技术理论实践能力为目标。命题则依据现行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水平考试的要求来制定。在教学中应认真理解《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对知识和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尽管考试涉及教材、考纲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分析各部分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以基础性理论为主,教学中务求知识覆盖全面而不留盲点;千万不可一味加深学习难度,否则将偏离考试方向,造成教师白费力气,学生浪费精力,还给双方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2.3 根据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制定教学方法和复习计划

按照2012年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针对不同模块知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必修模块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内容与考试范围相联系,将教材内容与考试题型相联系,对知识进行相应的增减,例如,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样题中出现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内容,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没有单列章节讲述,对学生而言是盲点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知识补充,讲解。选修模块注重教材内容与题型相联系的同时,更应准确地把握知识点,以《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为例,掌握理论知识是前提,而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声频、视频处理的实践操作是基础,没有实际操作,不通过反复的练习,将不能完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最终会影响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制定复习计划时,重视关键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把握知识的关联性,如:综合分析题型要注重Word文字处理知识与Excel表格数据处理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4 进行考前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考试适应能力

现在计算机已经家庭普及,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使用电脑,对于操作并不陌生而理论掌握不足;信息技术课从小学到高中都是非考试科目,因此,学生从未参加过信息技术考试而不了解信息技术考试,不知道考题是什么样,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所以教师在考试之前应准备多套考试模拟练习题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强化练习,让学生多见题型,多做练习。克服由于对考试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练习结束时教师不能只给出答案完事,还应该对考试题型详细分析,给出正确结果同时指出错误原因,并且针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给予分析和讲解,并进一步引申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使学生可以融会贯通,遇到同类型问题可以轻松应对;避免出现老师讲了就懂,同样题会做,题型变换或知识引申开来就懵的现象。如果遇到学生不熟悉或不会做的题目,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题目和给出的可选答案进行分析,排除错误,选择正确。

3 困难与不足

3.1 认识不够,经验不足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刚开始实行,信息技术又是首次作为考试科目加入,因此还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和考试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是: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爱上机,不听讲。对信息技术考试的难度认识不够,盲目轻敌和自大,很多学生自认为对电脑掌握熟练,“我会上网,能聊天,擅长游戏,考试有什么可怕的?我能搞定!”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应对考试方面的经验也还欠缺,无法针对考试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

3.2 时间紧张,课时紧缺

信息技术知识范围面广、信息量大。而高中信息技术课受客观条件限制,每班每周只有一节课时,只能是理论教学与上机练习集中在这有限的一节课中进行,教学与实践必需精确计划,若讲授时间长则不能进行充分实践练习,不能提高认识,加深记忆;若练习时间长则无法细致、周到讲解,使学生本已匮乏的理论知识更加不能得到满足,缺乏理论基础支持的实践练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如不能精密规划,做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与学,恐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对于辽宁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而言,2012年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在重新认识信息技术学科、正确对待考试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努力促进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Z].

[2]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考试篇6

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信息技术类专业知识者试说明

本考试说明以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 《 计算机应用专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编写,以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 目录为主要参考教材。

本说明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平面设计案例教程)、 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 4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计箅机 网络 技术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系统组成和分类。

2.数据通信基础

(1)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传输方式及数据交换技术。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l)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掌握 Iso/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3)理解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4)了解常见的局域网标准。

(5)掌握 TCP/IP网络协议。

(6)了解广域网。 '

4.计算机网络设备

(1)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 )。

(2)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方法。

5.结构化布线系统

(1)了解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2)掌握双绞线、光纤的应用。

6. Internet垂善 石 出

(1)了解 Intemct的主要功能与组成。

(2)掌握 Intcm⒍地址和域名服务。

(3)了解 Intcm哎的接入方式。

7.网络安全与管理

(1)了解网络资源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协议。

(2)了解黑客入侵的防范及防火墙的相关内容。

(3)掌握常见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8.局域网的组建

(1)掌握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2)了解无线局域网。

(二)图形 图像 处理 (平面 设计 案例教 程)

1. Photoshop 基础知识

(1)掌握图像基础知识和图像的基本操作。

(2)了解 Photoshop Cs6(或CS5)的工作环境及辅助工具。

2.图层和蒙版

(1)了解图层的类型,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

(2)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层混合模式及图层样式,会为图层应用混合摸式和图层样式。

(3)理解蒙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快速蒙版、图层蒙版及矢量蒙版的使用方法。

3.图像色调、色彩的调整、通道

(1)了解调整图像色彩色调各种命令的作用及相应效果。

(2)掌握对图像色彩、色调进行调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了解通道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掌握通道的分类及基本操作,掌握通道面扳的使用。

4.常用工具的使用

(1)了解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功能及选项栏的设置。

(2)掌握选区的创建与编辑方法,能够对图像进行填充、移动与变换:

(3)掌握工具箱中裁剪工具组、图章工具组、修复工具组、模糊工具组、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组、画笔工具组、橡皮擦工具组中各工具和各种修饰工具的使用方注 :

5.路径

(1)了解各形状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2)掌握路径面板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钢笔工具组及路径的编辑工具创建和编辑路径。

(3)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三)常 用工具 软 件

1.系统工具

(1)理解有关系统工具的类型、造成系统资源不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掌握硬盘分区魔术师PartitionMag忆 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一键 Ghost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掌握 Windows优化大师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5)会用Partition Magic 一键Ghost、Windows优化大师等工具软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2.压缩与光盘工具

(1)了解关于文件压缩的概念、压缩格式。

(2)掌握压缩软件 WinRAR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光盘刻录软件Nero Express的 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会用 WinRAR、 Nero Express等 工具软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3.图像世界

(l)掌握相片管理器 ACDsee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掌握Flash Cam的 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 snagIt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会用 ACDsee、 snagIt和 Flash Cam等 工具软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4.多媒体处理工具

(l)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及流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

(2)掌握暴风影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格式工厂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掌握音频处理软件 GoldWave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5)会用暴风影音、格式工厂、GoldWave等 工具软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5.上传下载工具

(l)掌握P2P、 P2SP技术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迅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优酷PC客户端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会用迅雷、优酷PC客户端下载工具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6.杀毒与安全防护工具

(1)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性及分类。

(2)掌握金山毒霸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瑞星个人防火墙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会用金山毒霸杀毒软件、瑞星个人防火墙等工具软件综合解诀实际问题。

(四)计箅机 组装 与维修

1.认识计算机

(1)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2)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3)了解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

(4)掌握主板结构的组成。

(5)了解 CPU、 内存、硬盘的发展历程。

(6)掌握 CPU、 内存、硬盘的结构、性能指标及相关知识。

(7)掌握显卡和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指标。

(8)了解计算机的其他设备。

2.计算机硬件安装调试

(l)掌握计算机配件的选购搭配原则。

(2)了解装机前的准备工作。

(3)掌握安装注意事项。

(4)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顺序。

(5)了解装机后的检查与调试:

(6)掌握装机过程中常见故障与排解。

3.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

(1)理解 BIOS与 CMOS的 区别。

(2)了解 BIOS的基本功能。

(3)掌握 BIOS自检响铃的含义。

(4)掌握常用 BIOS 的基本设置。

(5)了解硬盘低级格式化的方法。

(6)掌握硬盘分区的概念、分区类型和不同分区类型的优缺点。

(7)掌握硬盘高级格式化的方法。

(8)理解硬盘分区管理的方法。

(9)掌握无线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4.数据安全存储与恢复

(1)掌握驱动程序的各份与还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2)了解硬盘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掌握硬盘数据恢复的方法。

(3)掌握计算机病毒的诊断与清除方法。

5.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1)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析原则及解决方法。

(2)了解计算机故障的分析流程。

(3)掌握对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试卷结构

1.试题内容 比例

计算机网络技术 约 30%

图形图像处理 约 20%

常用工具软件 约 20%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约 30%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 50%

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应用题 约 50%

3.试题难易程度比例

基础知识 约 50%

灵活掌握 约 30%

信息技术考试篇7

初中英语“人机对话”改革的主要成果

考试环境凸显公平

每所初中学校设置一个考点,以现有的一个计算机教室为考场,考场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配置必须符合考试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考试所使用的计算机包括“学生考试用计算机(考试机)”和“教师监考用计算机(监考机)”,考试机用于参加考试的学生答题,监考机用于监考老师的发卷、控制考试开始和结束以及收卷等。由于人为干扰小,耳麦及相关的测试硬软件均为统一配置或统一要求,测试的公平性大为增加。

考试过程省时省力

在准备室接受培训后,考生依次进入考场,登录并核对信息。在进行设备测试后,考生开始12分钟的听力和8分钟口语考试。待答卷自动上传后有序退场。每个考场有1名系统操作人员和1名监考教师,可供30名学生同时进行考试。1个考场每天能完成约480名考生的考试任务,与传统的2名主考1名考生的口语测试相比,测试效率显著提高。

考卷内容保密性高

尽管基本题型相同,但考试以题库为基础命题,在同一考场,相邻的考生面对的是不同的试卷。虽然传统测试每半天也有4套试题,但因相对固定,加之学生流量大,很难做到绝对保密。

成绩处理简单准确

计算机记录下考生的答案后进行综合打分,各市在3天内通过自动化评估,把成绩统一上报省教研室。省教研室经过复检后,7天内下发各市。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评估系统将主要从考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流利性、韵律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推行高考“人机对话”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研究高考英语试卷结构性调整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实践与微调,江苏省高考方案已趋于稳定与完善。目前采用语数外3门480分与选修科目测试等级相结合的选拔方案,其中英语学科满分为120分(含听力20分)。要实施听力口语的自动化考试,在保证高考大方案整体不变的前提下,英语学科必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将口语成绩纳入120分的框架内,如采用听力、口语计20分或30分的办法;二是在测试后将口语成绩以附加分或等级的形式单独列出,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要研究省级听力口语等级测试题库的开放性建构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只有当测试按照课标的能力目标要求进行设计,而不是特定的教学和课本内容,才能考查出所要求的能力,教学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

要研究“人机对话”测试中诚信机制的建构

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的考务工作由各市、县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及自动阅卷服务,各参与考试的考点学校分别承担考试流程的具体组织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组织考试的主导权在考点学校,加之考生参与测试存在的时间差,“人机对话”测试虽然可以有效杜绝“泄题”,但仍很难完全杜绝“替考”“夹带”等作弊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诚信机制建构。

通过诚信教育与道德自律教育来引导考生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固然重要,加大对违纪问题的处理力度、加强对考点组织的监管也十分关键,但构建诚信机制的基础是从系统设计上努力排除作弊隐患,例如在高考报名时预先采集考生信息识别信息(声音、图像或指纹等),测试时使用文本信息(姓名、考试号等)与个性化信息相集合的办法。此外,前文所提到的测试题库的开放性建构也是预防“夹带”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考试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江西省普通高校 招生考试工作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生活、娱乐等方式。随着我国教育考试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教育考试领域,给我国招生考试管理手段、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对恢复高考30多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述评。

1.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送等主要用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技术,具有获取、认别、存储、压缩、转换、传递、处理、再生、利用、共享等特征,具有数字化处理能力,能迅速实时地处理图像、文字、声音等,可以利用信号处理数字化和数字压缩技术,快速地使图像、文字、声音在计算机上运行[1]。

2.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2.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重大的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2]。

2.2国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纷纷制定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和计划,从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入手来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总体格局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垄断了全球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市场。欧盟和日本总体落后于美国,但在移动通信和GSM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韩国、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公司为世界一流信息技术企业。韩国的手机、存储器、CDMA系统和印度高质量的软件,都处于世界一流技术水平。信息技术产业已从单纯发展技术和产业本身向扩大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应用,并加强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结构的影响过渡[3]。

近年来,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等概念及其应用在信息产业内的发展,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掀起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这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节能减排、科技民生、创造就业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都非常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深入探索该产业的发展。

2.3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属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非常巨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资金和人才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经济、科技、教育等迅猛、跨越式发展,据资料统计,我国2010年GDP总产值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8%,比2000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0年占GDP的比重达到10%[4],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在逐渐缩小。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以高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前所未有得到国家强力支持,整个产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入“七大”新兴战略产业,这将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江西省普通高考基本概况

3.1江西省普通高考的基本情况

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江西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1977―2010年普通考生录取总人数达到270万余人,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为实现“富民兴赣”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江西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报名人数为几万到十几万,从1999年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每年高考报名人数不断增加,到2008年高峰时达到38万余人,录取人数从1977年的6800余人增加到2010年的25万余人。旧的考试管理手段不能适应大规模考试、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扩招的要求,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改革落后的考试手段、技术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

数据来源: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3.2信息技术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发展情况

30多年来,江西省高考工作紧紧围绕“确保试题安全保密,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靠,确保录取公平公正”的“三个确保”目标,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招生考试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全面提升和跨越,已经从早期的口头布置、纸笔抄写、人工评卷、算盘统分、手工投档,发展到今天的网上报名,网上评卷、网上填报志愿、远程网上巡查考场、网上投档、网上录取,高招工作已经迈进了程序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规范化、信息透明化、服务人性化的崭新阶段[6]。

4.信息技术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4.1网上报名技术

报名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考生报考基本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面的工作环节。传统报名方式是:考生用铅笔填涂报名信息卡,县区招考办用光标阅读器读取考生报名信息。传统报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报名信息错误率高,由于铅笔质量或光标阅读器不灵敏及考生填涂没有涂重等原因容易造成错误;(2)工作效率低,由于错误,需要不断地去涂改更正,十分麻烦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整个人类社会信息的生成、传播、和使用的方式改变了,这个改变应用在考试报名技术上,推动了网上报名技术的发展[7]。江西省在吸收外省网上报名技术成功经验后,2005年在全省11个试点县进行网上报名试点工作,此次网上报名试点有3万余人通过网络报名成功,到2006年江西全面实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与传统报名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招生工作更加快捷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2)方便了考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3)由于传统填涂报名信息卡容易造成信息采集错误,网上报名考生可以在报名时看到自己所填报的信息,及时发现错误,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4.2考场编排技术

考场编排是普通高校招生组织考试前的一项工作,传统的考场编排是完全依靠手工进行。手工编排考场主要缺点是:(1)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2)操作不公开、不透明,存在人为干预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和谐社会的发展,传统考场编排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考试和社会发展要求。江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编排考场,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算法的发展不断完善考场编排技术。计算机考场编排技术取代了手工编排,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干预,而且现在是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公开进行,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和高招工作的公平、公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3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

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是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确保考试安全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覆盖全国的教育考试监控、指挥和应急处理,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的管理水平。考务管理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管理工作中关键的环节,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和选拔人才的质量,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

从古到今,有考试就有作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监考工作是:依靠监考人员以肉眼方式进行监考,这种监考方式对付不了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作弊行为。监考人员即便发现作弊行为,有时却苦于没有有力证据或者作弊者毁掉证据,而无法处理作弊者,使其逍遥法外之事时有发生,从而给考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2008年江西省实现与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连接,并成立江西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2011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要求至少试点建立1个标准化考场,2012年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立标准化考场,实现省级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建设。该平台是利用数据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各省及全国范围内建立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安全、可信、实时、高效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国家教育考试指挥、管理、监控、服务体系,具有七大功能:网上巡查、应急指挥、教务综合管理、视频会议、考生服务功能、网上考试和诚信档案等[8]。

平台为考试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管理工具,能总览全局,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监管全省范围内的任一考场的实时情况,对考场环境声音实时监听,点对点远程对讲通话,可以现场录像存储并为突发事件提供确切的证据[9]。这对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愈演愈烈,遏制高科技等作弊手段气焰猖獗具有威慑、打击作用,对促进江西教育考试信息化发展,维护考生利益,促进考试公平、公正具有现实意义。

4.4网上阅卷技术

阅卷是高考完后对考生试卷进行客观评价的一个过程,是考生出成绩的过程,这关系每一位考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传统阅卷方式是:把全省各设区、市所有参加高考考生试卷和抽调阅卷老师集中在省里一个专门的地方进行封闭式全手工式评阅试卷。阅卷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上世纪70年代末的完全手工阅卷阶段;(2)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客观题填涂答题卡经过光标阅读器进行阅卷和主观题手工阅卷的半手工阅卷阶段;(3)2005年全部科目实现网上阅卷。传统阅卷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评卷误差率高,人为主观因素太多,评卷老师多给一分或少给一分有时决定一位考生命运;(2)评卷计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紧、任务重是高考中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工作效率低;(3)安全性差、保密性不强,容易造成人为篡改考分和试卷丢失事件。如何公平、公正、客观评阅每一份试卷是摆在考试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网上阅卷是信息技术与评卷方式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评卷史上的一场革命”[10]。江西自2000年首次在高考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试卷进行网上阅卷试点以来,从单科阅卷发展到今天全部考试科目进行网上阅卷。

网上评卷是用专用阅卷机快速扫描答题卡,客观题部分计算机自动对比标准答案给分,主观题部分则按题切割成图片,服务器根据指令随机发到评阅相应题目的阅卷教师的计算机上。网上评卷严格遵循“坚持标准,统一做法,宽严适度,前后一致”的原则,对于每一个主观题目,首先通过一评、二评在“背靠背”情况下分别给出两个分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一评和二评的平均分即为该考生此题目的最后得分;超出误差则由计算机系统直接转到三评,三评分数和一评、二评其中之一接近者取平均为考生该题目的最后得分;若一、二、三评分数误差都超过了规定范围,那么该试卷将由专家组进行仲裁,专家的给分为考生该题目的最后得分。当所有考生的客观题和主观题评阅完毕后,由计算机自动合成每位考生的所得分数,并与原始试卷图像整合,建立考生的综合信息电子档案。

网上阅卷技术与传统阅卷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减少了试卷周转环节中的差错,安全性、保密性高;(3)确保了评卷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从而达到公平、公正、客观的目标。

4.5网上填报志愿

网上填报志愿与前面所讲的网上报名技术是基本相同。江西省从2004年开始实行“网上填报缺额院校志愿”的措施,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江西省全部批次实行志愿网上填报及录取期间各批次缺额院校志愿补报。这项措施实行极大地方便了考生,也给考生提供了多次填报缺额院校志愿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录取效率,使高招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了考生和高校的双赢,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考生的权益。

4.6远程招生录取

录取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关注面广、影响力大,关系到整个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成功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传统录取方式是:由省级招生部门租赁承包整个宾馆,全国各院校派专人来现场录取,整个录取工作全是依靠手工投档、人工录取。传统录取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整个流程以纸质档案流转为核心,纸质档案容易丢失,安全性保密性不强,工作量太大,工作效率低下;(2)由于完全依靠人工操作缺乏监督机制,容易滋生“走关系”现象而造成不公平、不公正,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在招生工作中贯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的原则,是党和政府对高招工作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殷切的希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招生工作中使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高考招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继续保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原则的有力保障[11]。江西省从2001年开始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实行省内本、专科院校远程网上录取试点,2003年,全国在江西有计划院校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该系统基于广域网络的大型分布式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CERNET为依托,连接全国各省级招生办和上千所高校,实现从招生来源计划管理、考生信息采集与录入、电子化档案制作、招生现场信息管理、高校端实现招生网上录取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并对招生录取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和监控等功能[12]。

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使传统的招生录取管理工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远程网上录取与传统录取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经费支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传统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是以考生纸质档案为核心的人力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后,转变为以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密集型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招生工作的时间,节约大量的经费开支[11]。(2)使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传统招生录取是以纸质档案为核心,整个招生录取过程都是依靠手工进行投档、录取。由于全部是依靠人工进行,难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信息滞后,每年都有考生和家长上访、投诉,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后,整个招生过程由计算机系统按照招生政策、计划的比例以志愿、分数为依据从高到低投档给高校,高校再按照志愿、分数、各科成绩、思想道德等指标择优录取。全部的招生过程在计算机中都保留了详细的日志,都在纪检部门监督下进行,整个过程非常公开、透明,考生和家长可以到录取现场观看录取工作的整个过程,确保最新的录取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考生可以在第一时间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录取状态信息,使高校招生工作真正在阳光下、和谐中进行,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良好的影响。

5.结语

信息技术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对促进江西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考试信息化、现代化具有现实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涤非,赵励宁.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9).

[2]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刘娅.若干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比较[J].中国信息导报,2004,4.

[4]何鹏.2010年高技术产业占GDP比重将超10%[N].上海证券报,2007,09,28.

[5]杨学为.高考文献(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肖辉.迈向阳光走进和谐――献给恢复普通高考三十周年[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7]王后雄,何家军.恢复高考30年考试技术的变革述评[J].中国考试,2007,(8).

[8]“高考期间国家考试考务指挥平台正式启用”[EB/OL].,2001-4-11/2011-5-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施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信息技术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