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制造范文

时间:2023-11-25 18:48:55

智能化制造

智能化制造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是目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是促进机械制造业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化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应用是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工智能化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对于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作用。面对未来劳动力的匮乏及老龄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作为机械制造设备生产企业有必要不断探索、研究出一套在设备制造中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机械制造智能化的逐步应用及不断完善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机械制造领域工匠们探究的方向。

1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是专门研究产品制造工艺、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智能检测综合化的工程学科,包含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及后期的销售、管理等整个技术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效益、行业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

2机械制造智能化的特点

2.1智能制造自动化

智能制造系统是通过计算机预设程序,使设备根据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自动的生成类似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最佳的结构模式,以最优的生产方式运转,并能自动拆分其完成程序组合新程序及自动化检测的一种高效率计算机控制的生产制造系统。

2.2可靠性

智能化机械制造具备的安全可靠性及产品的一致性,为未来机械制造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障性作用。

2.3高效性

未来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必须以高效性为发展目标。因此,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为了机械制造设备发展的主要特征,机械制造设备智能系统的引入为今后我国工业设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技术应用

3.1设备智能化

机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不仅能促进机械制造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提高生产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更能促进生产流程的合理化。有效避免了传统生产方式造成的浪费,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机械制造智能化系统对生产工序相关数据的整理及检测、修正并能快速调整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生产的故障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化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运营管理,实现利用少量技术工人支持整个生产加工线路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并利用自动化运转机制进行设备的自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生产滞后问题,保证了正常生产运营。目前,设备的智能化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加工模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模式,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充分保障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3.2管理系统智能化

管理智能系统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其生产管理、产品生产、精确加工及产品的分类、检测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引进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企业产品的精准化、标准化、生产高效化起到重要作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相关系统软件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数据、工艺参数的有效归纳、总结、筛选,并能做出及时调整,提供技术参数,修正相应加工技术方案,有效衔接企业生产、加工及对外销售与服务,统筹相关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管理平台,促使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发展是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先决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将解放大量的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输出,保障产品质量及高效率的生产运行,是企业快速、扩容发展的基础。

3.3设计的智能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机械制造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地加以合理、有效利用,探索、开发市场需求的高效智能化设备。有机结合设备的智能化及模式的智能化,实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与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同步提高。设计不再单纯局限在机械设计人员相关技术软件智能化的提高,也包括加工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的智能化,能自主实现加工的智能化,改变传统意义上对人员技术的高依赖性。

3.4数据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整理、归纳、筛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筹相关加工数据,将实现智能化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完善,提高机械人机一体化的发展。数据库的完善将成为是否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成套的数据库系统就好比人类的大脑,任何一条指令的发出都会通过计算机的运行系统对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并作出最佳方案输出,以指令形式传输给相关结构部件,实现精准化执行。

4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智能化在现今工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刚刚起步,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机械制造智能化现在具体体现在采用数控智能系统控制设备替代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机械制造智能与自动化的结合,减少人为操作工序,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充分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及精准化,提升了产品难度的加工范围,拓展了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机械制造智能自动化的应用在传统机械制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工程软件、网络技术平台、智能检测技术,突破固有的人为因素影响及在生产制造中对人自身条件的限制,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完成以前人们靠自身无法完成的复杂加工、精准操作、检测。在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将需更加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完善的管理智能系统、检测系统,设备应用更加便捷、智能、高效。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及网络平台的完善、扩容、细化,今后智能化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智能系统与机械制造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不会只简单体现在企业制造领域,更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企业而论,会随着智能化的引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的在线检测及设备的在线故障检测也成为机械制造智能化系统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就说明未来设备的发展不在局限单领域及单学科的发展,而是更多制造领域的强强联合,才能打造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制造设备。这就对机械设计制造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传统技能,还要不断学习不同领域学科的基础知识,创新设计理念,做到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资源,综合拓展设计思路。并同时了解行业相关发展动态,对自己的设计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相应的智能化系统的后期更新及维护,也将催生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再是以传统机械制造为主,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制造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将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以计算机控制智能化为主,机械制造为辅,多领域综合统筹发展的时代。

4.1智能系统的灵活性及工艺多元化

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多领域、多元化集成发展。将加工、检测、管理、通讯、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灵活性转化、传输,实现机械制造数据化、信息化、动态化、智能化发展。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生产加工工艺的的改变更具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平台,已成为未来加工的硬性条件,统筹数据、分析是实现复合加工工艺的基础,多系统全面控制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最大发展趋势。

4.2信息化管理

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加大,企业对信息的整合,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断优化、完善其内部管理,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将会为企业的发展规避许多潜在的风险,无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全面发展信息化管理进程,发展机械制造的信息化管理环境,也是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结束语

智能化制造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智能制造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092-02

机电一体化又称为机械电子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中逐步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激烈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了工业生产的强劲动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将电子与机械进行紧密的集合,从而实现了人们对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新世纪的制造必然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包含两重含义,即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技术,在目前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主流,智能制造通过计算机模拟人脑,对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及进行生产的决策,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及高度人性化,以电脑的模拟分析代表人脑的分析过程,对生产过程进行准确的控制。该文介绍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智能制造的概念,着重说明智能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集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初步形成,这种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发展的最初阶段是通过电子手段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初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十分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智能适用于简单小型设备的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逐步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的精华和微处理技术的精髓,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又和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模拟人脑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使生产逐步的智能化。

如今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涵盖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声学技术、光学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依赖众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为了适合生产的实际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更加的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高度的模拟人脑,对整个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出各种操作指令,完成复杂的生产,对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智能控制,整个生产的过程也十分的人性化,电脑代替人脑进行控制大大的减轻了人们工作的负担。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生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而是就地取材,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有了新的含义,远程控制技术以及远程监视技术也在渐渐的被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势必会使企业打破自有的生产模式,逐步的实现模块化集成机电生产,统一机电产品的部分标准,规范生产过程,提升产品质量。

2 智能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不再拘泥于陈旧的生产模式,科学技术赋予了机械制造新的活力,机械制造技术正在逐渐的吸取各种技术的精华,实现自身的改革和进步。现如今,生产逐步的实现机械化,人们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断加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提升机械生产效率。智能制造技术是目前机械制造技术的主流,智能制造技术是使机械设备自主驱动并且自主的控制机械设备的元件,实现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的智能化,智能制造也必然是机械制造的主流趋势。智能制造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能够有效的获取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具有组织、学习、分析、优化、维护的功能。智能制造技术克服了传统制造中的诸多缺点,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科技含量。智能制造技术正在逐步的借助三维动态演示,模拟技术、计算机编程、多方向视图技术以及比例缩放等技术,对所要制造的产品进行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使生产过程能够满足设计图纸的高精度需要。智能制造技术在大幅度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人机的互动。

智能自造技术能够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了人工的劳动,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劳动力紧缺和劳动力成本很高的今天,智能制造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另外,对于一些污染较重以及危险技术较高的生产制造单位而言,使用智能制造技术不失为最佳的选择,使用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一些具有特殊生产要求的企业必须使用智能制造技术以实现劳动工人无法实现的操作控制,智能制造技术的使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误差和人为失误的出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随着生产的需要发展迅速,并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广泛的应用到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当中来。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在逐步的和智能制造技术进行结合,用以满足多样化的工业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也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逐步应用必然会应用到一些核心的技术。传感技术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技术如若应用到智能生产当中来必须要保证其准确性和灵敏性,并且保证传感器不被目标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所干扰,单纯的传感器是不行的,还要建立相应的传感器网络系统,传感器用于目标信号的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通过计算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达到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就目前生产制造而言,主要采用的是非接触性的检测手段以及光纤电缆传感器,采用统一且标准化的接口,将设计的难度适当降低,主要开发成本较低的串行接口。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机械制造对于国家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数控领域最早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智能制造中来,数控生产对于智能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其中还要涉及到模拟、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对无法进行建立模型的环节以及模糊的信心进行处理,优化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目前的数控机床主要采用多CPU和总主线的结构形式,通过在线诊断以及模糊智能控制技术,采用大型的储存设备、提升数控能力,提供二维和三维的仿真动态画面,对整个生产的过程实现多过程和多通道的控制。

自动机械和自动生产线也在智能制造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使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光电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序控制装置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极高体现表现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工业机器人综合了人工智能、遥感技术、通讯技术、仿生学技术等,它可以对生产信息记性获取、识别和处理,工业机器人在目前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的在智能制造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提升了以往低下的生产效率,革新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广泛的应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工业生产的需要,这种生产制造模式实现了技术的融合,提升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工业生产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尚教廷.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0(14):234.

[2] 雷雪银.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9):18-19.

[3] 傅运刚,陈维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基础[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5-6.

[4] 杜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机电工程,1997(6):10-11.

智能化制造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

0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领域包括汽车技术类、数控加工类、柔性制造类等,有效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在今后的工业制造业发展中,就可以实现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全面推广,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优势。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价值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智能制造中,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其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实力,就需要对生产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节约更多的成本费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实现各项生产工作的智能化、一体化、高效化,实现了人力、物力的优化配置,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费用,提高了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品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第二,工业制造业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智能机器人、服装行业、汽车领域、数控机床等,都需要相应的生产与加工。而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智能制造中,就可以快速推动这些行业领域的转型变革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完美融合,从而带动其他行业的高速发展,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生产。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领域

2.1汽车技术类

在汽车生产与制造技术中,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效运用,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汽车生产与制造技术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动机控制。发动机可谓是汽车的心脏部位,如果发动机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运行。而发动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被控对象,整个控制系统由许多子控制系统或项目组成,包括EGR、空燃比、点火时刻、怠速等等。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就可以提高各控制项目的性能与质量,保障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其中在EGR控制项目中,主要为EGR率的控制,也就是所谓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促使废气的再循环量在每一个工作点都达到最佳状态,保障燃烧过程处于理想状态,将排放的污染物成分降低最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空燃比项目的控制中,主要是通过空燃比的控制,保障燃油充分燃烧,降低各种污染物含量,实现经济、环保。在点火时刻项目的控制中,主要是为了防止异常燃烧而引起发动机故障,增强汽车的各项性能[1]。第二,底盘和车身控制。底盘具有着减震、承重等功能,而车身具有着保护、操控等功能,因此也需要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促使其功能充分发挥,保障汽车的安全平稳运行。比如在汽车防抱死系统、车速感应动力转向、电子控制悬架、防滑系统、导航系统、机械传感式安全气囊、中央控制门锁等,都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广泛应用,有效保障了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自动化,加快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满足了人们的各项需求。第三,其他领域的运用。近几年来,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汽车驾驶系统已经逐步问世,深受人们的青睐与追捧,提高了人们的驾驶体验感。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网络控制等,就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机械操控控制的有效结合,广泛的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领域。比如ABS系统、抬头显示系统、多媒体技术、撞击传感技术、自动泊车、定速巡航等,机电一体化技术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现了汽车驾驶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此外,还有5G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加安全、实效,真正实现了无人化、舒适化驾驶,并且广泛的运用在汽车的各个控制系统中。

2.2数控加工类

在工业制造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离不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而数控机床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合,为工业制造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主要是依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控加工更加精密、智能、高效、安全,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尤其是各种智能制造中的数控加工,对于工艺流程、精度效率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实现数控加工的信息化、精密化、高效化,不仅能够进行各项模拟信息的高效处理,还能够对整个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全面管控。及时找出各种问题与不足,然后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有效提高了数控加工的精准度。在智能制造中的数控加工中,主要采用了CPU模式与总主线模式,并且结合模糊控制理论以及在线诊断技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而且还解放了传统劳动生产力,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工作难度,实现了全面普及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数控加工类还运用了三维仿真技术,能够对生产环境、流程、工艺等进行动态模拟与跟踪,及时找出问题与隐患,进行三维立体化展示,便于生产人员快速了解工艺方法,进行效率的评估,保障生产工作的可靠与安全,加快了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变革。

2.3柔性制造类

柔性制造类是指各种生产加工、信息传输、货物搬运等,对于生产效率与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就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货物质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下,可以实现生产工具的自动更换、密切跟踪、货物运输、存储管理,保障了生产工作与运输工作的有效对接,避免仓库限制或者物资爆满,影响整个生产运输效率[3]。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货物存储与运输,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以及密切化跟踪,只需要根据生产要求,提前设置好频率与计划,就可以全天候生产、搬运、存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还能够实现货物信息的密切跟踪与管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生产计划与方案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自我监控,缩短故障时间,保障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

3运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3.1现状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重视不足。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智能制造中,前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保障后续生产的高效性。然而很多企业领导层,认为前期投入较高,而后期的收益较少,就放弃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再加上很多领导层,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认知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低下,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无法紧跟时展,以及认识到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严重阻碍了工业制造业的持续发展[4]。第二,技术落后。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广泛应用。然而现阶段,很多工业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大量缺失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无法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比如企业的电子技术发展落后,应用范围较窄,缺少与专业厂商的合作等,都会导致两者的衔接困难,无法实现广泛应用。第三,制度缺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制度的保障下,才能有序开展。然而由于企业领导层的重视不足,缺少制度体系的建设,导致基层人员也不够重视,增加了实际运用的难度。此外,资金较少,人员缺失,也将严重制约技术的实际运用与生产监管,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3.2对策

其有效发展对策为:第一,提高重视,加大宣传。要想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高效运用,就需要先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然后加大宣传引导,实现全面普及与推广。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层,就要紧跟时展,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价值,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调整企业发展计划与目标。然后利用会议、网络平台、宣传栏等方式,加大宣传引导,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多元的培训深造机会,提高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认知与运用能力[5]。第二,创新技术,规范管理。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改良升级,然后实现整个运用过程的密切与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作为工业制造业,可以加强与其他厂商、高校、机构的合作,加大电子科研成果向电子产品、技术的转化,实现内部技术的升级创新,与机械技术完美融合。还要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技术、方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改良,加快智能制造中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步伐。第三,完善制度,给予保障。健全的制度与体系,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运用的关键与保障,因此还要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生产监管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的建立,实现生产工作的智能、高效、安全。此外,企业还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价值、领域,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且具体阐述了运用现状与发展对策,希望为后续的实际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就可以通过提高重视,加大宣传;创新技术,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给予保障等策略,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高效与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岳雷.基于智能制造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初探[J].机电元件,2021,41(02):58-60.

[2]周青.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1,52(07):187-188.

[3]张瑞虹,王增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分析[J].时代汽车,2021(05):33-34.

[4]韦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解析[J].电子世界,2021(04):22-23.

[5]王永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21,52(04):167-168.

智能化制造篇4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具体分析研究

0.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有的比例非常之大,因此它的发展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这样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度,因此,促进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就变得很重要,并且很紧迫。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机械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机械制造的智能化相关概念

所谓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就是指把传统的机械制造的技术和现代新的制造技术进行很好的结合,并且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开发等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形成一种集加工技术、设计技术、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技术具有高度柔性和高度集成的这种特性,并且该技术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应用来模拟人类进行一系列智能的活动,比如说,可以进行人类的思考、分析、判断、决策等一些脑力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替代人类进行工作,从而减少了人类的工作量。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数据库、软件制造的系统进行合理的运用,然后对机器人的控制能力和相应的专家的知识能力进行比对,这样就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的智能机器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自主的生产和制造工作。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精确程度,还能够有效的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并且还能够大大的缩短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实现了机械制造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现代性。

2.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来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而整体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还比较小,对于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而国家对于研发工作投入的资金又相对较少,所以整个机械制造业就呈现出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由于机械制造业的技术相对落后,生产产品的科学含量较低等现象的出现,从而严重影响了机械制造业产品的质量而且还阻碍了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处于比较劣势的发展境地,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给机械制造业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样就可以促进整个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我们国家加入了WTO之后,在国际中与各国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多,这样又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要好好的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2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2.1对于性能发面的发展趋势

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其制造技术速度的快慢、精度准确与否及效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衡量其发展状况好坏的标准。在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方面,因为采用的是较高速度的控制芯片和较高分辨率的测试元件的数字系统,与此同时,还通过了具体、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了机床的相关性能指标,从而使机床在运行时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智能化技术的柔性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的改观,第一个就是在数控系统中采用的主要是模块化的设计,这就使得其功能的覆盖面变得很大。由于是模块化的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剪裁性,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需要;另一个就是在群控系统中的改观,群控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能够快速的对生产资料和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群控的能力。

2.2.2对于功能方面的发展趋势

在功能方面,主要针对的是用户。用户所使用的界面就是数控系统和用户本身的一个对话框。但是因为每一位用户对于这个界面有着千差万别的要求,那么就使得在进行用户界面的开发时困难重重。而智能化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界面进行相应的修改,这个修改直接在界面的窗口和菜单中就能进行,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使用户更快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一举两得。

在对制造企业中的相关计算的问题上,可实现科学计算的可视化,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数据进行高速的处理和解析,这样就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的图像和动画了解数据计算分析情况,清晰明了,从而使工作人员不再觉得对数据进行分析时的冗长性和枯燥性。这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品的设计时间,提高产品的质量检测速度以及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等。

2.2.3对于体系结构方面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采用的是高度集成化的CPU,这样就可以对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与硬件的运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该技术还采用了平板显示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原本显示器的性能。并且这种显示器的科技含量较高,重量还很轻,体积还很小,耗能较小,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智能化技术采用的是模块化生产,这样就可以使数控系统更好更快的趋于集成化和标准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把基本的模块,比如说CPU模块、PLC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的模块等进行标准化,还可以通过对模块进行剪裁、增减其数量等方式来对基本模块进行标准化。

对于整个智能化技术而言,不可缺少的就是其能够实现网络化的特点。所谓网络化,就是指通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把在不同地区不同计算机或者各种电子产品的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并且要根据相关的网络协议进行互相的通信。这样就可以使所有连接起来的用户进行更好的交流,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方便。对于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设计问题、对于原材料的选择问题、对于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除此之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还使得技术人员的信息交流、不同企业产品开发与合作等有了更好发展空间。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一种很大的趋势,这样就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产品生产的远程监控和进行无人操作,从而使得制造业能够向着更科学更高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钟.浅析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1,23,(15):16-18.

[2]宋波.论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4):145-147.

[3]叶霞云.论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12)67-69.

智能化制造篇5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体系

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2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2.1 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拉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2.2 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育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

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4)内装高性能PLC。

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侧,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3 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LE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掘高系统的可靠性。

(2)模块化

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

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3 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智能化制造篇6

近日,Manz亚智科技推出“CIM 集成中央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 “超细线路整合方案”中,实现了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化与整合升级,助力国内制造商推进PCB印制电路板产业生产智能制造,增强自身行业竞争力。

多年来,Manz亚智科技一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巩固自己作为一站式高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市场领先地位。在成功整合Manz自主研发的“垂直显影生产设备”与“超细线路真空蚀刻”以及“ Speedlight 2D激光直接成像系统”之后,Manz亚智科技再推出 “CIM 集成中央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上层监测管理、制造执行系统,和底层工业控制之间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CIM集成中央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串联Manz “超细线路整合方案”,监控整个制程过程及生产质量状况,协调前后制程参数的匹配,及时反馈错误信息并指出发生问题的确切位置,实现大数据实时精准推送,有效降低生产风险,助力制造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掌握市场先机。

Manz 亚智科技的CIM系统,可用于包括Manz “超细线路整合方案”在内的所有PCB生产设备,帮助PCB制造商实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真正达成全数字化生产管理,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机有效交互。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公司内的生产状况管理配方和安排现场生产并对生产参数进行及时处理。目前PCB湿制程设备厂商大多都是单一性对设备自身控制以及数据交换,而Manz亚智科技的CIM中央集成管理系统打破传统数据传输架构,全方位整合数据,在目前行业中有着先驱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该系统已经在Manz的显示器制造领域用于多年的量产经验,在成熟架构的技术上进行改良并转移至PCB设备中,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该系统与客户MIS系统汇通后,对高效生产计划,生产前配方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监控以及生产后的数据分析集中整合,可以做到远程、实时、安全、高效的管理。CIM统计分析工具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在新技术及产品投产初期,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产品试产率,降低生产风险。同时,软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很多重复性的工作都有计算机系统完成,提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CIM 系统为整个生产计划、时序安排、工厂管理提供所需数据,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简化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并可以使生产效率提升40%至60%,帮助厂商实现成本的合理压缩。

Manz亚智科技印刷电路板事业群副总经理刘炯峰表示,Manz亚智科技CIM 集成中央管理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显示器领域,并且拥有多年量产的经验,将已成熟的技术与架构转移到PCB设备中,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他进一步说明:“Manz在PCB领域的自动化技术传承自德国总部的技术,标准化接口的生产线控制器可灵活链接客户端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并可与自主研发的CIM系统完美兼容。”

智能化制造篇7

谨慎艰辛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生益科技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前我国制造企业所依赖的低成本人海战术优势已逐步减弱,劳动力数量在减少,劳动力成本在提高。特别是近两年在经历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成本提高、金融风暴后,我国传统制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竞争激烈,单价降低,交货期缩短、质量要求更高。

随着公司人员的不断增加,公司营业额产值的迅速增长,市场的不断开拓,行业的洗牌,原本粗犷式的管理继续走下去,企业将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只有夯实企业基础,企业才可能走远。公司ERP经历了大量的考察调研,到招标文件的拟定,最后的比较、分析、选型,到系统的实施都谨小慎微,纵然有任艰任险的准备,也会对突然来临的变故一时无法权衡厉害轻重。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都不如自己做感受来的深。

生益科技是个流程制造型企业,现有ERP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大部分是生产过程数据,这些数据是由生产部门一线员工手工录入。生益科技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让数据的录入变得更加繁杂;客户对产品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又令生产现场管控显得日益艰难。生产部门为了保证生产过程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可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员工的录入操作培训上,但是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ERP上线一年多时间,各系统基本运行起来了,整体情况还算良好,在一年艰难的实施过程中让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生产体系的大量问题,让企业意识到了信息化道路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的数据暂时不能为企业做决策使用,但至少说明努力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或许这就是ERP带来的效益。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比如信息传递错误、数据分析效率低、库存大等,ERP系统的上层资源计划层中缺少生产现场制造执行层的信息,缺少支持生产现场实际管控调配的系统,缺少能直接控制与调配生产设备的系统,生产现场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在ERP系统中反映出来,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ERP系统中的各个模块销售、物流、采购、财务等,这将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资源计划响应速度。所以如何减少数据录入工作量、简化数据录入操作、释放员工生产力、监控生产设备的运行并及时将数据反映在信息系统中,提高整体的制造执行效率,构建全面智能化的制造生产线,以达到精益生产的目的成了生益科技信息化的重点课题。

针对性完善信息化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生产效率,生益科技的信息团队在SAP平台上构建了更为实用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包括物流条码系统、立体仓管理系统、交货管理系统、获利分析系统等。

针对电子制造企业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异地多企业的订单协同生产为特征的生产模式转变的需求,生益科技构建了数字化企业协同管理平台,以实现部门间、集团异地多企业、供应链的数据和知识共享和业务协同。项目以SAP的ERP系统为支撑,在原有进销存及生产管理等ERP系统、质量管理系统QM系统、生产过程统计过程控制(SPC)、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业务决策分析系统(BI),基于互联网、VOIP电话和视频会议系统的异地协同制造系统基础上,实现LE、MES、ERP等的深化集成应用。通过OA与ERP的集成EIP业务协同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业务审批工作效率,合理精确地安排多工厂的生产计划,及时跟踪产品质量和订单生产进度,有效控制因品种多、批量小的生产特点而带来的材料转换损耗和设备闲置情况。数字化企业协同管理平台可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极大提高,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构建高度集成的信息协同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促进了集团快速反应能力。企业协同管理平台作为集团内部协同办公和信息、知识共享应用的门户,公司日常经营数据信息在信息系统上能非常便捷的集成处理和共享。审批流程的电子化令企业实现了无纸办公,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了主要价值创新过程的顺畅。

信息化建设原则

以精益生产、智能制造为原则,通过分析现有的生产流程,找出任何影响产品品质和成本的问题,提高计划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改善生产线的运行效率,降低员工的操作难度,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管理平台(MES系统),在该平台上实现生产调度、产品质量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数据采集、立体仓管理等智能制造功能,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制程能力,提高产品优良品率的目的,从而提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在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下,对信息系统应用的规划稳步推进。未来将实现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优化和梳理现有ERP、EIP业务流程并持续改善,对于企业经营数据进行挖掘和预测性分析并辅助业务快速响应和决策,包括移动应用和终端的。同时,拟定企业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使信息化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用,满足公司生产制造自动化和经营决策智能化的业务诉求,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和产品。

智能化制造篇8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变化;职业教育

智能制造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研制的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和最主要攻克的方向,也是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以及地方政府一直将大力发展制造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政策导向的重点。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聊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幅度的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行业产业现状

(一)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我们的国民经济提供必要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关联度相当高、吸收就业的能力强、集聚技术和资金,是其他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强有力保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经过六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的首位。但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整体上仍处于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国产机器人的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还是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占到总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没有实际掌握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强,重要零部件受制于国外。2015年以来,我国在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12月15日,在云栖大会上华中数控与阿里云宣布,双方要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面达成合作,联合推动制造装备从“数控一代”向“智能一代”升级。《中国制造2025》已经正式拉开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强调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指出“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种种这些意味着智能制造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

(二)山东省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现状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历史时期。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计划中指出,把握装备制造世界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省良好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技术和智慧工厂支撑技术、典型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动装备制造向柔性、绿色、智能、精细转变,提升我省装备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在高端智能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三)聊城地区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现状

作为整体发展水平欠发达的聊城,工业发展正进入转型阶段。怎样抓住产业转型机遇,智能制造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聊城作为济南都市圈副城市、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心城市,对加快推进实现“一圈一带”发展战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聊城地区新能源和智能环保产业共有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主要集中在循环经济和智能产品制造两大领域。从企业整体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为代表的机电类行业,其智能化设备应用比较广泛。二是以日发织机为代表的纺织机械行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三是以东阿阿胶为代表的食品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一些关键参数的控制侧重于专家经验。四是以鑫亚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企业设备均已实现自动化。聊城地区大部分规模企业已经实现设备自动化,但还未实现智能化管控。聊城工业发展正在进入迅速转型阶段,聊城产业的转型升级亟需大批量的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方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二发展趋势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先进制造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制造业核心基础能力,构建企业业务系统及创新应用模式,推进制造过程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升装备智能制造水平。“十三五”规划中先进制造的重点任务是: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智能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制造、高端成套装备、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业由大走向强,工匠型人才紧缺成为软肋。同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企业“走出去”背景下,急需培养能对接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技术服务标准、管理手段与方法的人才。作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核心城市,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该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包括山东省的聊城市和菏泽市。聊城作为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城市,加快聊城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增加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此聊城市政府紧跟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鲁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的工作思路。以构建聊城现代职业教育区、实训实习产业区、产业服务区为核心内容,打造聊城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平台、新高地,从而带动优质企业入驻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聊城地区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区域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持重任,也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机遇。

三人才需求变化

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在酝酿着新的产业变革,逐渐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圈模式,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制造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专业知识分布零散,涉及了高职不同的专业,这也对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出的了更高的挑战。

(一)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中提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15年增加近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根据教育部官网2012-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大重点领域年度人才总缺口最大的就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年度最大缺口20万人左右。根据人才需求数量分析,智能制造业的人才供需状况仍为供不应求。

(二)人才需求质量分析

智能制造所需的专业知识分散在高职不同的专业中,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还对不同工作岗位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有所变化。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给出的相关政策,规划中明确了技术改造的时间表,2017年将迎来大范围的设备改造,制造类规模生产企业将有一半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技术工人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随着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传统制造企业数控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装备的普及,员工还要具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分析能力。

(三)人才培养对策

①适应产业新形态,打造专业特色中国制造面临新产业形态挑战,智能制造专业群应围绕聊城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态造纸、纺织服装、轴承加工、食品加工8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专业群。

②紧跟行业新技术,升级开发课程成立或加入工业机器人、3D/VR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了解新技术新进展新资讯,紧跟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开发特色课程。

③提升国际新视野,建构师资团队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水准、对接国际行业标准、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础。

④借鉴国际化标准,持续改进质量打通学分互认,增加专业选修课比例,形成技术复合,适应智能制造产业机构的调整。

四结语

智慧制造的理念还在萌芽阶段,职业教育要做的是充分了解智能制造企业,用典型的智能装备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前言科技和企业实际所需,开发专业的模块教学课程,和企业接轨,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3):36-41.

[2]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3] 尤权.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J].海峡通讯,2015,(8):4-5.

上一篇: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 下一篇:制造业自动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