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范文

时间:2023-11-03 14:33:05

供热系统

供热系统篇1

【关键词】热水供暖系统 供热调节 节能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热水供暖系统对建筑物供热时,不仅要保证在设计室外温度下,维持室内温度符合设计值,而且要在其它的冬季室外条件下也能得到保证保证室内温度波动在允许范围内,要达到以上要求,不仅需要正确的设计,而且还需要对热水供暖系统进行正确的调节。天津市的采暖期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转年的3月15日,达120天,室外采暖设计温度为-9℃,如何搞好热水供暖系统的供热调节,对于保证供热效果、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均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热水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目的

冬季供暖问题是关系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对整个热水供热系统进行合理的供热调节就变得至关重要。应根据采暖季节(初冬还是严寒)、采暖时间(白天还是夜间)等情况对供热量进行调节。按照需要向室内提供热量,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供热调节的目的,一是使系统中各用户的室内温度比较适宜;二是减少建筑物内部各朝向房间之间的温度偏差,克服过热和过冷现象;三是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浪费,实现热水采暖的经济运行;四是调整区域供热时,各建筑物之间供热的不均匀性。

二、热水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必然性

一般来说,无论设计得多么仔细的供暖系统,在投入运行后,总有某些用户室温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时,可以利用预先安装的阀门进行初调节。在初调节完毕后,热水供暖系统还应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进行运行调节――供热调节。运行调节在于使用户散热设备放热量与用户的热负荷相匹配。

三、热水供暖系统供热调节原理

建筑供暖方式分为连续供暖和间歇供暖两类。对于不同的供暖方式,供热调节的方法也不同,这主要是由墙体和室内物体的蓄热性能所决定的。对于间歇供暖建筑,当停止供暖后,室内温度不会瞬间降至建筑发生冻害的温度,它需要经过一个降温期。当重新开始供暖后,室内温度升高至计算温度也需要一段升温期,升温期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围护结构和室内物体的蓄热性能。

四、热水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有效方法

根据调节地点的不同,供热调节可以分为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个体调节三种方式。

(一)集中调节在热源处集中进行,此法省时省力,效果好,不易造成系统运行中的紊乱。

集中运行调节的方法有以下4种:

①质调节――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

②量调节――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

③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同一阶段流量不变;

④间歇调节――改变每天供暖时数。

1、质调节

在进行质调节时,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而系统循环水量保持不变。这种调节方式,网路水力工况稳定,单、双管系统均可使用,运行管理简便,采用这种调节方法,通常可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这种调节方式由于可以降低供水温度,因此能有效节约能耗。

2、量调节

流量调节就是将采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冬初、寒冬和冬末三个区间,根据水的潜热与流量成正比的概念,对于每个区间,热水的流量即指在室外温度低的寒冬区间中保持大的流量,使用流量大的循环泵;在室外温度高的冬初和冬末区间中保持小的流量,使用流量小一点的循环泵。采用分区间改变流量的调节时,每个区间管网循环流量应保持不变。为降低电耗,在采暖系统中可以设置两台不同规格型号的循环泵。其中一台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100%选择,另一台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75%选择,后者供室外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用。其缺点是供暖系统的流量减少,容易导致系统的竖向水利失调,因此,量调节宜用于单管系统。

3、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内,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在热水供暖系统中,一般可选用两台不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其中一台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100%选择;另一台循环水泵的流量按计算值的75%选择。由于水泵扬程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水泵的电功率与流量的立方成正比,所以75%流量的循环水泵相应的扬程可按计算值的56%选用,循环水泵的运行电耗可减小到42%左右。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既较好地避免了垂直失调,又显著地节省了电能。所以,它是一种公认的比较经济合理的调节方法,在区域锅炉房热水供暖系统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4、间歇调节

间歇调节是在供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改变供暖时间的方法来达到与热负荷匹配。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它的前提是假设热源能在额定出力的情况下制定运行时间。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事实上要想使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和管理办法是绝对办不到的。故本调节方法实际上也很少被采用。

(二)局部调节在热力站或用户引入口进行,费时费力,效果较差,易造成系统紊乱,以供暖系统中常见的单管顺序系统为例:

异程式系统的调节应从环路末端,即最不利环路开始,将立管阀门全部打开,其它环路由远到近逐步减小阀门开度,观察一段时间后,检查各立管回水温度,温度低者适当开大,温度高者适当关小,直到各立管回水温度趋于一致。

同程式系统的调节,通常是由一个系统的两端向中间进行调节,调节过程和要求与异程式系统基本相同。

(三)个体调节直接在散热设备处进行。这种调节方式对克服双管系统由于自然作用压力形成的竖向失调很有好处。

五、结论

通过运行调整工况达到设计要求,收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效果。有效的发挥系统设计从而使运行费用降到最低。同时也为采暖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冬季室内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

【参考文献】

[1]《供热工程》1985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供热系统篇2

关键词: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1 我国集中供热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总供热面积为75亿m2,冬季供暖能耗达1.5亿吨标煤,占全国总能耗的7%,占全国城市建筑能耗的40%;采用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方式是城市的主要供热方式,约占总供热面积的70%,其余大部分也是区域锅炉房供热,热电联产电厂占全国火力发电比例已经超过20%,热电厂在冬季供热期的能源利用率达到了73%~93%。但与同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浪费仍比较严重。城市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不足;

(2)热电厂供热季节仍排放大量冷凝热;

(3)管网输送能力成为集中供热发展的瓶颈;

(4)供热新技术应用滞后;

(5)难以实现热电冷三联供;

(6)环境污染;

(7)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较为严重。

2 供热事业的发展及出路

面对目前集中供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革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强化自身,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节能减排当作企业经营的战略,狠抓节能基础管理,大力降低能源消耗。所以,把节能作为供热企业经营的战略,努力提高供热效益,开拓节能管理的新局面,是供热行业摆脱困境的需要,是供热行业大发展的保证。

供热系统节能必须从建筑物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这两大方面着手,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为供热系统节能创造了条件,供热系统节能是落实建筑节能的关键。

3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

3.1 热源的节能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集中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因供热造成的城市环境与经济承载力问题也日益凸现;另一方面,大容量、高参数供热机组产生大量的低压排汽,凝汽式发电机组的排气量更多,目前基本上都没有得以利用,而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到环境,该部分低品位的余热能量巨大,如能将其回收用于供热,可将现状热电厂的供热能力提高30%。

电厂循环冷却水的温度通常比较低(冬季约为20~35℃),达不到直接供热的品位要求,必须设法适当提高其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排汽缸真空,提高乏汽温度,即通常所说的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二是以电厂循环水为低位热源,采用热泵技术提取其中余热实现供热。详情可参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岩、狄洪发等所著《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一文。但我国大多供热公司热源厂和热网都是厂网分家的模式,节能改造与否仍主要取决于热源厂的积极性以及热网的布置或热力公司的配合性。

3.2 热网及热力站的节能

3.2.1 设计阶段实现节能

供热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是供热运行能否实现节能的根本。在设计阶段应对庭院管网和室内系统的阻力损失进行详细计算,不能简单估算循环泵扬程;对于设计热指标不能简单估算,应通过暖空空调设计规范严谨计算,避免产生供热量不足和初投资浪费的现象。在预判断未来集中供热发展时,管径选择过大会造成投资的浪费,管径选择过小会制约发展,并且翻管也会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所以应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实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2 运行阶段实现节能

(1)根据建筑物围护结构情况计算供热系统运行曲线,根据室外天气情况及时调整供热参数,并根据供热效果不断修正供热运行曲线。

(2)多热源联网运行

通过热量平衡的调度,使各个热源的运行锅炉都能在满负荷下运行;通过压力平衡的调度,使各个热源自动承包一个固定的供热区域,实现一对一的单热源供热;通过流量平衡调度,保证各个热用户所需的循环流量。

(3)热网监控系统实现全网综合自动控制

采用气候补偿技术实现按需供热―节约热能;

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实现最佳循环水量控制―节约电能;

采用全网自动平衡技术实现均匀供热―节约热能并改善供热效果;

设备连锁保护和远程监控―无人值守;

运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统计、分析等。

(4)充分利用建筑物自由热及峰谷电价

建筑物自由热主要是指太阳能、家电和人体的散热,该部分热是冬季加热室温的有效热量,应加以利用,在冬季,该部分热量约占总热负荷的10~15%左右。对此问题,我们提出使用节能时钟运行方式,并在热网监控系统中予以应用,该种节能运行方式可以利用夜间休眠和太阳辐射实现节能,使用自控设备进行设定,实现自动调节,以达到节约该部分热能的目的。

(5)完善二次网直埋技术

目前供热管网热损失超标主要在二次管网,一般都在10~15%。分析原因,主要是二次网属于庭院管网,常常由于分支过多,必须加设阀门,构筑检查井,导致直埋敷设变成了变相的半管沟敷设,要想继续降低管网热损失,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二次网的直埋技术,其中关键技术就是积极采用直埋球阀,取消检查井的过多设置,使二次网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直埋敷设,部分解决这种热损失,这样,整个供热系统的管网热损失才有可能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

(6)阶梯供热以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少热损失

利用一次热网回水,作为地板采暖系统的一次供水,经换热后回到电厂,或将一次热网回水直接引入空调或暖气片采暖系统进行供热,以达到降低热网回水温度,提高热网输送能力的目的。

当热网回水采用直接利用,并且被再利用的建筑物保温性能较好时,可使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至50℃,也就相当于热网增加了10℃的热量输送能力,使一次热网输送温差55℃,因此在集中供热一次热网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可增加22.2%的输送能力,则可降低一次网22.2%的循环水量,实现节约首站电能约52%。

当暖气片采暖系统与地板采暖系统联合,采用间接换热利用热网回水时,因两系统供暖所需温度相差20℃左右,可使一次供水先经暖气片采暖系统换热,再经地板采暖换热,可使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至45℃,也就相当于热网增加了15℃的热量输送能力,使一次热网输送温差60℃,一次热网可增加33.3%的输送能力,则可降低一次网33.3%的循环水量,实现节约首站电能约70% 。

3.3 热用户的节能

(1)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改善;

(2)分户改造,进行热计量改造,促进用户的自主节能。

参考文献

[1] 安正军,马健,郭华.“按用电”节能时钟”分时段变流量供热调节”[J].区域供热,2007(02).

供热系统篇3

1、热源

1.1 补水因素

(1)定压点低:补水泵定压点低,系统中高大建筑不热。(2)变频补水泵故障:补水泵出问题,系统严重缺水或补水不及时。(3)水箱缺水:由于补水信号失灵等原因造成水箱亏水。(4)补水箱小:系统亏水严重,补水箱容积满足不了补水需要。(5)停水:意外事故引起,造成无法补水。(6)停水:意外事故引起,另外一些缺水城市可能也会发生这种情况,造成无法补水。

1.2 循环因素

(1)循环泵故障:循环泵出问题,无备用泵,系统不循环。(2)循环泵流量小:造成用户大面积不热。(3)循环泵扬程低:造成末端用户不热。

1.3 锅炉因素

(1)锅炉容量小:现有锅炉供热量满足不了用户实际需求。(2)锅炉效率低:锅炉容量似乎满足需要,但由于燃料未充分燃烧、锅炉排烟温度高、锅炉水路结垢严重、锅炉表面散热量大等原因造成锅炉效率低,致使严寒阶段暖气不热。(3)停炉:锅炉出故障,无备用炉,正在检修中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停炉。

1.4 换热因素

(1)换热器选型小:换热器换热量满足不了用户实际需求。(2)换热器结垢或堵塞:热力站中的换热器一次水或二次水结垢严重或管口部分堵塞,大大影响换热效果。(3)换热器损坏:热力站中的换热器发生诸如一、二次水串水等故障。(4)旁通流量过大:供回水旁通管混水比例大,造成热源出口水温过低,导致供热失误。(5)混水泵问题:采用混水泵换热时,混水比例不合理,同样造成热源出口水温过低,导致供热失误。

1.5 管理因素

(1)非专业司炉工:供热管理单位的司炉工无证上岗,这在一些地区具有普遍性,甚至这些单位也是盲目接手的外行。(2)无序管理:部分供热运行单位缺少管理机制,员工缺乏责任心,不懂锅炉和换热器的习性及规程。(3)未准确按气象调节:供暖期中的不同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每一天里,室外气温和气象不断发生变化,但供热管理单位调控不合时宜造成供热失误。(4)间歇供热:许多供热管理单位采用间歇供暖方式,当根据气温状况计算准确、时间控制合理、管理到位时,可能会出现室温正常而暖气暂时不热的现象,这是合理的。

1.6 其他因素

(1)停电:补水泵、循环泵不能启动。(2)电压不稳:当电压低时,电流易超过额定值,此时必须暂时停泵,因此可能造成系统工况不稳定。(3)除污器脏堵:造成系统总阻力加大,致使末端用户不热。

2、热网

2.1 平衡因素

(1)水力失调:这是系统中最常见的现象,几乎所有供热管理单位都未解决好,所以常常造成末端用户不热而前端用户过热。(2)一次管网失衡:大市政需要更认真调网,当供回水出现平压差、甚至倒压差时,热力站会出现不热现象,殃及其所供用户。(3)末端用户不正常:设计失误、施工不当、管理不力、老旧建筑等造成某些用户供热不正常,如果发生在近端还算可以克服,但发生在末端则性质会有根本改变。(4)分支阀门开度小:为调节整个管网远衡,就要限制中近端用户流量和压差,有时控制该分支或用户阀门开度过小,也会致使近端不热。(5)各分支阻力差距大:相邻的两路分支或两栋楼各自系统内部阻力完全不同,差距越大越难以调两者平衡。

2.2 其他因素

(1)初调节:供热运行初期管网尚属于调整阶段,系统压力不稳。(2)供回水连通:管网中供回水的连通管阀门打开或失灵,造成系统走短路。(3)高点窝气,高点应设排气阀并在运行初期放气。

3、楼内系统

3.1 设计因素

(1)立管管径不合理易形成垂直失调。(2)供回系统形成小环路,导致系统部分热量未经循环直接流回换热站。

3.2 积堵因素

(1)垢堵:由于该地区水硬度高、软化水指标差、管材不合格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管道内部结垢严重而引起的脏堵,影响供热效果。(2)施工脏堵:野蛮施工中遗留的废物堵在暖气或管道中,导致暖气不热。

4、热用户

4.1 私改因素

(1)用户私改暖气时,造成结构不合理。(2)私装地暖:地暖阻力远远大于原供热方式,故造成用户白花钱还不热,在单管串系统中更会严重影响楼上和楼下用户的供热效果。(3)自装水泵:部分曾经不热的用户在自家管路上擅自安装水泵,改变局部系统循环,致使自家循环水量加剧,周围用户循环水量不足而不热。

4.2 其他因素

(1)暖气片损坏:如散热器腐蚀、密封件老化等。(2)用户阀门失灵: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用户入户阀门或单个散热器上阀门失灵,而导致暖气不热。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建筑大学编、供热工程(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

[2]赵伯英.供热工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3]杨世铭.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供热系统篇4

关键字:供热系统, 节能技术, 节能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ation in economic system and opening up domain expansion,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boom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ow, the housing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ain points of economic growth. Completed the increase of residential area, certainly will bring building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 Our country also is to promote the central heating system, but our country heating system, the consump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wasting. So heating efficiency is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heating work in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Key word: heating system,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energy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我国供热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成建筑面积额总和,因此每到冬季采暖期,供热就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传统的采暖区一般指淮河以北的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城镇供热大部分采用火炉采暖、分散锅炉供暖、电热膜辐射采暖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热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增加和提高。实践证明,集中供热是供热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迅速,以实现供热面积约17.5亿m²,但在有些城市还是出现了因热源不足导致热用户不能入网的现象。我国传统建筑结构围护热阻小、封闭性差、传统供热模式效率低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我国供暖能耗好巨大,浪费惊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多,在建设部提出建筑节能50%的目标后,国内各部门做了大量有效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采用空心砖,墙体铺设聚苯板,等等,应该说我们的供热节能前景是广阔的,但任重道远。

二、 供热系统节能的技术措施

2.1 改善燃烧技术

目前集中供热锅炉多采用链条炉排炉,由于燃料多为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队减少炉渣含碳量、提稿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对于粉末含量高的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机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分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媒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状的煤块,然后送人炉排,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强化燃烧,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采用复合燃烧技术,增加锅炉出力。

对大型链条炉排锅炉,当用户热负荷增加,扩建锅炉没有地方时,亦可采用复合燃烧技术,条炉排锅炉的炉侧或炉前,加装磨煤燃烧系统及煤粉喷然装置,将制成的煤粉吹入炉壁内,依靠炉排上的火床,引燃煤粉,使在炉内形成层燃和室燃两种燃烧方式。采用复合燃烧虽然需要增加燃烧空间,加大除尘力度,但可提高炉热功率、热效率。

2.2加强锅炉及供热系统的维护,防止和减少热损失

锅炉运动时,由于维护不当,对热效率影响也很大。应随时清除锅炉内的积灰,减少热损失。锅炉的水冷壁、对流管束、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受热面积灰和锅炉结垢是影响锅炉传热的一个主要因素,据有关实验测定,水垢的热阻是钢板的40倍,灰垢的热阻是钢板的400倍,技术清除锅炉受热面的积灰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有效措施。目前清除锅炉积灰主要有机械化学方法,而以化学方法应用较广。化学清灰剂是用硝酸钾,硫磺混合粉末组成,使用时用高压空气喷入炉膛与烟灰起化学反应,使灰垢变得松散而脱离。

同时由于锅炉及供热系统温度比环境温度高的多,使锅炉系统向周围环境放热产生损失在所难免。为了减少热损失必须加强维护,对锅炉本体及管道要做好保温层,从而减少热损失。国内有些地方对于供热系统检修,采取夏季放水检修,冬季投产前充水的做法,这样由于放水后不及时充水,空气进入管道而造成内壁腐蚀。所以对于供热系统检修应该采取夏季管道充水保护的做法,在夏季检修后及时充满符合水质要求的水,即可省去供热初期冲水准备时间,又可防止管道内壁腐蚀。对使用热水管道集汽罐排气时,尽量使用自动排气阀或密闭关锁阀门,避免用户乱开阀门放水。另外经常检查供热系统中阀门、接头、散热器及时消除漏水现象。

2.3 供热网管节能措施

我国多数蒸汽管网存在热损失大的现象,地沟敷设的管网热损失尤为严重,冬季在地沟敷设管道上的部分路面上形成明显的痕迹,雨季管沟往往就成了排水沟,对管道的保温损害较大,造成运行中大量热量损失。有些城市也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但是在钢套钢直埋管的安装过程中“重内管,轻外管”内管焊接、探伤、验收等往往被忽视。所以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特别是要确保管道清洁,防止造成杂物堵塞造成不热甚至胀管真情况出现,做好管网的维护检修,以尽量减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室外二级管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热站周边热负荷的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合理设计,即着重眼前又兼顾长远,初投资看起来有点大,但可以避免将来扩容造成的重复建设,有效发挥初投资效力。

2.4 采用变频技术实现节能

风机和水泵是锅炉房的耗电大户,在选型时都是以额定负荷为依据的。通常在运行中风机的风量是变化的,采用变频技术调节电机功率来调节风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变频技术在最近几年使用较为广泛,显著优势是节电效果明显、调速性能优、适用性强、系统安全可靠、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炉排电机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可以控制炉排的速度,从而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同时随着分户计量的实施,管网系统的流量也在动态的变化,所以水泵上安装变频装置也是非常必要的。采取变频技术,可以及时的把流量、扬程调整到实际工况点,避免了电能的浪费,电机转速降低后,电能可降30%-40%,节能效果明显。

2.5 选择合理的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是集中供暖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靠它克服沿程阻力,把热量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它又是耗电“大户”。但是我国很多循环水泵与热网的实际运行量不匹配,在水泵的选择方面,实际运行达不到最佳效果,扬程选择受限制,不仅增加了供热的投资成本,也增加可运行的费用,浪费电能,与资源节约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符。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循环水泵就特别重要了。

一般集中供热中循环水杯主要通过“水泵性能表”进行选择,由于当前市场上的水泵型号品种繁多,适用与供暖系统的主要为单级单吸或者单级双吸立式管道泵、直联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单级单吸式离心泵以及单级双吸中开蜗壳式离心泵等。其选型应主要根据供热系统的调节方式进行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质调节或者间歇调节的情况下,水泵的参数更具工况而定,可选择恒速水泵;其次,当用于量调节或者质量调节时,水泵的参数根据工况而定,水泵电机装置为无极调速;另外,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水泵的参数根据分阶段流量并且热网阻力为确定值,则选择多台水泵同时工作;二是水泵的参数根据设计工况而定,选择多台同型号的水泵,并采取并联运行;三是水泵的参数根据设计情况而定,选择水泵分别配置变级调速电机,并分几段工作。

结束语

供热节能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是供热行业持久站,必须从方方面面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只有采取先进的节能技术方案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能源高效利用,设备高效率、高质量运行,才会达到节能降耗、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军杰,刘永风.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J].煤气与热力,2005(5).

[2]李联友,洪静,籍建才.供热系统综合节能技术[J].煤气与热力,2005(6)

[3]张文丽.变频调速技术在供热锅炉房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4(4)

供热系统篇5

关键词:热电联产;供暖系统;发电厂;热泵供暖系统;比较研究

前言:基于我国工业领域的迅速发展,工业余热资源十分的丰富,其在各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其很多余热资源本身也具备了良好的使用条件,因此,供热余热的开发空间与使用前景十分可观。从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现状看,实现对循环水资源中低品位能量的充分利用,能够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供暖,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采用热电联产以及热泵供暖系统,能够在实现供暖的基础上,提高供暖效率。本文以200MW联产机组以及300MW与600MW机组为例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1、基于200MW机组下二者的比较分析

1.1具体比较分析

在进行这一对比分析时,采用的样本为南阳热电厂的200MW热电联产电厂,相应锅炉的型号为DG670/13.7-20。针对热电联产供暖系统、压缩式热泵供暖系统、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这三种供暖系统形式进行了单耗分析,分析结果如下:第一,附加单耗最多的环节为燃烧与发电这两个环节;第二,基于热电联产下,其与吸收式热泵的供暖系统在附加单耗的分布上接近,这一过程从热量的输配环节开始,直到燃烧这一环节;同时三者都是以抽气换热来实现热量传递的,但是,其中的吸收式热泵要比其他两种供暖模式所采用的结构更复杂;第三,基于热用户角度出发,与吸收式热泵相比较而言,热电联产的附加单耗要相对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后者供暖温度比前者高,以直接换热这一方式来实现供暖,相应的换热温差大。而热泵的优势则随之凸显,将低温供暖的散热器融入其中,直接将这一环节下的单耗减低,基于热量输配环节上,三种供暖系统的附加单耗值的差距不明显。

1.2基于这一机组下供暖模式各个环节对供暖单耗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第一,在热用户环节上。相应的单耗影响分析如下:首先,主要影响参数为用热温度、环境温度以及供热温度,为了确保用户供暖的舒适度,本文在计算的过程中,将用户用热的温度假定为20°,基于热电联产与热泵供暖这两个系统在用户终端所采用的散热器不同,其中前者采用的是暖气片类型的散热器,相应的水流温度较高,而后者采用的是风机盘管类型的散热器,其对供暖温度的要求低,而二者在相应的变化趋势上不存在关联性,所以不做讨论。第二,输配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散热损失极大,相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供暖距离以及相应的热网损耗。当热网损失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供暖系统的单耗也随之增加,其中压缩式与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在单耗值的增长幅度上是相同的,其中因热网输送温度相对较高,因此,基于该环节下对热电联产供暖单耗的影响小。第三,基于热量发生环节。热量发生环节所采用的设备结构间的差别较大,其中,热电联产借助蒸汽与循环水来实现直接换热,进而实现热传送,而基于热泵供暖系统下,其需要以内部工质循环为基础,通过对外部热源的吸收与放出来实现热量传送,内部换热过程十分复杂,但是相应的热温差小,因此,相应的损耗也较小。

2、300MW与600MW机组供暖模式的对比分析

第一,两个机组的主要参数如下:主蒸汽温度、流量以及压力,抽气温度、流量以及压力,排气压力,热用户用热量以及压缩与吸收热泵cop值;第二,两个机组的供暖单耗值为:热电联产供暖系统下的单耗值为:26.050以及29.263;压缩热泵供暖系统下的单耗值为:40.586以及37.331;吸收热泵供暖系统下的单耗值分别为19.394以及22.933。300MW机组的单耗要比200MW机组低,而600MW机组单耗比其他两种机组高。第三,具体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第一,热用户环节附加单耗之间的差距加大,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散热器类型不同,且供热用户温度不同;同时热量发生环节之间的差别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抽汽参数不同,随着这一参数的逐渐加大,相应的附加单耗就会随之提升;基于热电联产系统下,机组越大并不意味着效益就会越好,因此600mw机组的效果最差;基于机组以及供暖方式的不同,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来落实,采用大型机组时,热泵供暖下的压缩式供暖系统因不受抽汽参数的限制,所以要比热电联产供暖系统更具备优势。且通过交叉分析表明,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优势更为凸显,因此,将热电大机组供暖与热泵供暖进行联合使用,能够同时吸收两种供暖系统的优势,来实现高效、低耗供暖。

3、热电联产供暖系统与发电厂热泵供暖系统比较分析的结果

具体分析结果如下:第一,基于200MW机组下,通过对热电联产供暖系统以及吸收与压缩式热泵供暖系统所产生的单耗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热泵供暖系统下的吸收式热泵优势凸显,之所以具备了这一优势的原因在于热量发生这一环节上,热泵的用效率较高,相应的抽汽量降低,同时能够实现对循环冷却水热量的利用。基于压缩式热泵系统下,其所消耗的是高品位能量,相应的供暖单耗较高。第二,基于300MW以及600MW机组下,热电联产供暖系统与热泵供暖系统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热电联产以及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下,其主要是借助抽汽来实现供暖的,而相应的机组越大,就意味着供暖单耗随之增加,而在燃烧与发电环节下,用效率都随之提升,而抽汽环节的用效率则随之降低,这就意味着能质匹配的优势随之减小,进而促使相应的单耗随之加大。而基于压缩式热泵系统下,随着机组的加大,因大机组高效的性能使得相应的供暖单耗随之减小。第三,将300MW机制下的热电联产与600MW机组下的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交叉比较,从比较分析的结果看,虽然两个环节的附加单耗间存在不大差异性,但是,各类型机组下的总供热单耗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其中的600MW机组要比300MW机组的优势明显。而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联产有着大机组发电效率的优势,也有着小机组在供暖上的优势,同时能够兼得这两个优势,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基于本文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300MW机组与600MW机组并非具有通用性,同时对热泵的具体结构并没有做出深入的分析,因此,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并不全面,此外,并没有将实际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因此,该研究结果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热电联产与热泵供暖这两种供暖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针对热电联产、吸收与压缩式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200MW、300MW以及600MW机组为例,经过分析结果得出了两种不同供暖系统下各自优势,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大机组供暖与热泵进行结合来实现全新供暖系统的搭建,能够为电力企业实现高效低能耗供暖并提升自身的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伟.热泵与热电联产耦合供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姚丽娟.热电联产供暖系统与发电厂热泵供暖系统对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3]史俊杰.吸收式热泵与热电联产耦合供暖的热力系统建模[D].华北电力大学,2012.

供热系统篇6

【关键词】热力;调节

【中图分类号】TU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41-01

一、调节的意义

冬季供暖问题是关系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现在供暖企业自负盈亏,既要使居民供暖温度达到标准又要使企业的运行成本达到最低,这就要求供暖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做好供热调节工作。因此,对整个热水供热系统进行合理的供热调节就变得至关重要。热水锅炉及采暖系统运行过程中除应对运行参数、燃烧工况进行控制与调整外,还应根据采暖季节(初冬还是严寒)、采暖时间(白天还是夜间)等情况对供热量进行调节。供热调节的目的,一是使系统中各用户的室内温度比较适宜;二是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浪费,实现热水采暖的经济运行。热水采暖系统试运行期间,由安装单位进行的第一次调节为安装调节,它的目的是检查采暖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投入运行后还要继续进行调节,此为使用调节。运行调节根据采暖系统情况不同,可采用若干种形式,但无论哪种调节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司炉人员的运行操作来完成。

二、调节的原理

供热调节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供暖建筑的室内计算温度。当供暖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运行时,如不考虑管网的沿途热损失,则系统的供热量应等于供暖用户系统散热设备的放热量,同时也应等于供暖用户的热负荷。

建筑供暖方式分为连续供暖和间歇供暖两类。对于不同的供暖方式,供热调节的方法也不同,这主要是由墙体和室内物体的蓄热性能所决定的。对于间歇供暖建筑,当停止供暖后,室内温度不会瞬间降至建筑发生冻害的温度,它需要经过一个降温期。当重新开始供暖后,室内温度升高至计算温度也需要一段升温期,升温期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围护结构和室内物体的蓄热性能。

三、主要调节技术方式

运行调节中,在热源处进行的温度、流量的调节称为集中运行调节。集中运行调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质调节

在进行质调节时,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而系统循环水量保持不变。这种调节方式,网路水力工况稳定,运行管理简便,采用这种调节方法,通常可达到预期效果。

集中质调节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但由于在整个供暖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量总保持不变,消耗电能较多。同时,对于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如仍按质量调节供热,往往难以满足其他热负荷的要求。例如,对连接有热水供应用户的网路,供水温度就不应低于70℃。热水网路中连接通风用户系统时,如网路供水温度过低,在实际运行中,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也过低,这样会产生吹冷风的不舒适感。在这种条件下,就不能再按质调节方式,而采用其他调节方式进行供热调节了。

2、量调节

流量调节就是将采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冬初、寒冬和冬末三个区间,根据水的潜热与流量成正比的概念,对于每个区间,热水的流量即指在室外温度低的寒冬区间中保持大的流量,使用流量大的循环泵;在室外温度高的冬初和冬末区间中保持小的流量,使用流量小一点的循环泵。采用分区间改变流量的调节时,每个区间管网循环流量应保持不变。为降低电耗,在采暖系统中可以设置两台不同规格型号的循环泵。其中一台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100%选择,另一台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75%选择,后者供室外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循环泵的运转经济指标,避免了“大马拉小车”的弊端。

3、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内,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在热水供暖系统中,一般可选用两台不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其中一台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100%选择;另一台循环水泵的流量按计算值的75%选择。由于水泵扬程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水泵的电功率与流量的立方成正比,所以75%流量的循环水泵相应的扬程可按计算值的56%选用,循环水泵的运行电耗可减小到42%左右。在大型供暖系统中,整个采暖期可分为3个或3个以上的阶段。如果采用3个阶段,各个阶段中循环水泵的流量可分别为计算值的100%,80%和60%,扬程可分别为100%,64%和36%,而循环水泵的耗电量相应为100%,51%和22%。多种容量的循环水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为备用,采用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时,热水供暖系统中可以不设备用泵。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既较好地避免了垂直失调,又显著地节省了电能。所以,它是一种公认的比较经济合理的调节方法,在区域锅炉房热水供暖系统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4、间歇调节

间歇调节是在供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改变供暖时间的方法来达到与热负荷匹配。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它的前提是假设热源能在额定出力的情况下制定运行时间。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事实上要想使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和管理办法是绝对办不到的。故本调节方法实际上也很少被采用。

另外,由于设计思路的保守,使得在室外计算温度时,非连续运行也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这就是目前广泛实行的间歇供暖。间歇供暖与间歇调节有着本质的区别。间歇供暖热源容量的设计远远大于实际需要值。即使是达到室外设计温度的情况下,热源也不可能连续运行。该方式虽然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但从操作及保证用户供热质量等方面考虑,也还是有它一定的优点。故能在一些小型系统广泛应用。

四、小结

供热系统篇7

关键词: 常压锅炉 供热 减压水箱 补水箱 启闭阀 分户热计量

1 引言 常压锅炉即无压锅炉。虽然水泵扬升有欠节能之嫌,但由于其造价低,无爆炸危险,安全可靠,使用燃油、燃气清洁能源,配以先进的自控燃烧技术,无环境污染。被灵活的布置在楼栋或建筑组团内,可楼底、楼顶布置。

其供热系统的设计关键是水循环系统的启闭运行时锅炉均应不受压,同时保持供热系统的满水位。在运行和停止时,系统水均应不外溢。

除锅炉出水口必须置于循环水泵的吸水侧外,如何隔开和控制系统水压对锅炉的影响和系统保持水位不外溢,采用什么可靠的工艺系统和控制元件,是常压锅炉热源供热系统优化设计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工程设计实践,总结如下:

2 水循环系统几种控制方案 2.1 回水侧减压水箱加浮球阀或液压液位控制阀控制。

如图1所示,该系统见于早期的常压炉供热系统,其减压回水箱为常压,隔开水压对锅炉的影响,浮球阀控制系统启闭运行和静水位。由于浮球阀或后来使用的液压液位控制阀均为浮子控制元件,经短期使用便损坏失控,系统水外溢,启闭运行最终导致手动阀控制,而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启闭,致使系统失水严重,大量补水、热能浪费,费用增大。又由于减压回水箱直通大气,回水旋流挠动性大,溶氧量增大,加剧系统氧腐蚀。

2.2 回水侧减压回水箱加电磁阀,电动阀控制

如图2,为有效控制系统启闭运行,该常压炉供热系统,采用大口径电磁阀。但该阀启闭时间要在9~10秒钟,实际时间还长,每次完成启闭时仍有水外溢,加之电磁阀的频繁启动,阀瓣磨损严重,又由于系统水的不洁净,含有一定颗粒物质,启闭时有卡住的现象,久而久之使用不能持久,最终仍然导致手动阀控制。电动阀的启闭时间比电磁阀还长,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经使用亦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最终不能被采用。

2.3 吸水侧常压补水膨胀水箱加回水自动启闭阀控制。

如图3所示,该常压炉供热系统,将补水膨胀水箱置于锅炉出口与循环水泵吸水口侧,呈低位布置,箱低与出水管之间距离至少应≥500mm,锅炉与水箱相通呈常压。系统启闭采用回水自动启闭阀控制(专利产品)[1],该阀利用水泵出口较大压力的水力传动管将阀瓣打开,锅炉进出水量平衡,补水箱水不外溢,锅炉不承压,水泵停止时,水力管无压即行关闭。由此启闭迅速、灵敏使用持久。由于水箱补水管置于水泵吸水口侧,系统缺水及时得到补充,安装高度水头有效防止水泵汽蚀。由于回水不再直接通过水箱,系统溶氧量减少,减缓系统腐蚀。

2.4 楼顶布置、吸水侧常压补水箱、回水流量调节阀控制

上述常压锅炉热源供热系统均为楼底布置,存在循环水泵扬升,电能消耗较大的缺点。如图4所示,该常压锅炉热源供热系统楼顶布置,耗电小。水泵吸水侧补水箱和锅炉出水管呈常,且安装高度必须覆盖热源系统高度,保护机组系统满水位安全运行,回水设流量调节阀,此时只须调节流量平衡,不再考虑低位布置时的静水位持压问题。省去保持和控制系统静水位的控制元件,不再担心水系统压力对锅炉的影响。由于热源系统高位布置,水泵扬升在等压面以上,几乎很小,电能消耗小。此系统是常压锅炉较理想的供热系统。

2.5 适应分户热计量的常压炉单级泵一、二次水供热动态平衡系统[3]。

如图5所示,系统启闭控制仍如本文“2.3”所述。

实现分户热计量时,供热系统由静态系统转变为动态系统,即由定流量转变为变流量或定流量和变流量的混合系统。此时如果某些用户关闭或调节都将影响系统流量和压差发生变化。此系统采用旁通式自力式压差控制阀[2],该阀在额定压差范围内阀塞为关闭状态,工作压差一旦超过额定压差,自动阀塞开启,自动调节开度,在压差的作用下保证控制压差不变。起到恒定热源系统流量,支持用户系统变流量运行。该系统为单级泵系统的一、二次水系统,适合小型热源处调节二次水的变流量运行。

该系统配套使用气候补偿器[3],根据室外气温变化而改变供水温度。保证热源输出热量等于用户实际用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其系统效果更佳。

3 结论 3.1 经上述几种常压炉供热系统的实践分析,吸水侧常压补水膨胀水箱加回水自动启闭阀控制的常压炉供热系统,使用运行效果最好。优越于回水侧减压水箱加浮子控制元件或电磁阀,电动阀控制系统。系统简洁,启闭迅速灵敏,保持水位、溶氧量少,运行安全可靠。

3.2 单级泵的一、二次水供热动态平衡系统,适合于常压炉这种小型热源处调节二次水的变流量运行,配套使用气候补偿器随室外气温变化随时改变供水温度,更具节能效果。该系统也适合于常压炉供热系统的改造。

3.3 应该指出,常压炉如低位布置,循环水扬升,耗能比闭式系统大,不节能。但在目前常压炉的生产和使用还占有一定市场的客观条件下,设计、使用时应注意最佳工艺方案的选择,使常压炉供热系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陕西省阳泉市勤工机械厂,回水自动启闭阀(专利号:ZL 93 2 06695x)

[2]河北平衡阀门制造有限公司,ZTY47系列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旁通式(C)样本,(专利号:01267873.2)

供热系统篇8

关键词:母管制;单元制;扩大单元制

中图分类号:U833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装机容量2x300MW的供热机组热网站系统,现在应用的有母管制、单元制、扩大单元制三种方案。本文试图从初投资和运行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分析,以供业主和设计人员参考。

母管制系统(图1)是指两台机组的热网加热蒸汽合并为一根母管,到热网站供给4~5台热网加热器,各加热器的疏水合并为一根母管,经过3台热网疏水泵,再使用调节阀将疏水分配给两台机组的除氧器。

单元制系统(图2)是指每台机组使用独立的热网加热蒸汽管道、2台热网加热器和3台热网疏水泵,整个运行过程从蒸汽到加热器疏水均为独立单元制。

扩大单元制系统(图3)采用4台热网加热器、3台热网疏水泵配置,在热网加热蒸汽管道和疏水泵前管道上装有阀门1~6,通过阀门1~6的开关实现单元制和母管制的切换。

图1 母管制热网系统(汽侧) 图2 单元制热网系统(汽侧)

2 初投资分析

比较母管制、单元制、扩大单元制三种方案,不考虑厂区管道,热网站的设备中,循环水泵、热网除氧器、排水泵、疏水箱等,三个方案的初投资没有区别,有差别的设备如表1所列。

图3 扩大单元制热网系统(汽侧)

通过表1可以看出,初投资上,母管制

表1热网站各方案初投资比较

序号 项目 母管制 单元制 扩大单元制

1 热网加热器 960万(4台2000m2) 1120万(4台2400m2) 960万(4台2000m2)

2 热网疏水泵 105万(3台550t/h流量泵) 180万(6台330t/h流量泵) 105万(3台550t/h流量泵)

3 热网加热蒸汽管道 33万(166t) 44万(218t) 44万(218t)

4 阀门 基数 基数 30万

总费用 1098万 1344万 1139万

3 运行分析

3.1 正常运行,即两台机组均抽汽500t/h运行

母管制中的热网加热器和疏水泵均满负荷运行,一台疏水泵备用,通过每台机组热网加热蒸汽管道上的流量测量装置和热网疏水管道上的流量测量装置收集流量数据,通过热网疏水泵出口管道上的电动调节阀分配两台机组的疏水流量。

单元制由于要考虑单台机组供热时最大抽汽量600t/h的情况,所以整个系统从热网加热器到疏水泵及相关管道阀门均按600t/h抽汽量配置,正常运行时系统设备不能满负荷。两台机组的供汽和疏水互不影响,回到各自的除氧器中。

扩大单元制正常运行时阀门1~6关闭,系统为单元制系统,热网加热器与热网疏水泵满负荷运行,中间的2号热网疏水泵作为两台机组共用的备用泵,设备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此时,两台机组的供汽和疏水互不影响,回到各自的除氧器中。

3.2 两台机组负荷不匹配运行

实际运行中,两台机组负荷不可能完全一致。这种情况下,各自供热抽汽的流量和压力都不相同。

对于母管制,需要将两台机组的抽汽压力调整到基本一致,这可以通过调整两台机组汽轮机中低压缸联络管上的电动调节蝶阀实现,但压力和流量不可能同时调整到满意。即实际流量分配复杂,对热网疏水的分配也很复杂。

单元制和扩大单元制由于均可单元制运行,无上述问题,系统操作简便。

3.3 低负荷运行

由于在整个采暖期中,供热负荷是一个“小-大-小”的曲线,一般通过两种调节来实现供热负荷的调节,一种为调整热网加热蒸汽量,一种为调整热网循环水量。实际运行中视情况采用这两种调节方式,或者二者同时使用。

热网循环水量的调整对三种方案调节方式基本相同。热网加热蒸汽量通过调整汽轮机中低压缸联络管上的电动调节蝶阀实现,母管制由于两台机组相互影响,调整比较困难。单元制和扩大单元制则更为简单可靠。

3.4 一台机组停运,另一台机组抽汽量为600t/h

一台机组事故停运时,另一台机组需保证60%的供热负荷,采用最大供热工况运行,抽汽量为600t/h。

母管制中,热网加热器可采用三台或者四台运行,疏水泵两台低负荷运行,关闭疏水至停运机组管道的阀门,疏水回到运行机组。

单元制中,由于热网加热器和疏水泵均按照600t/h抽汽设计,这种工况下运行机组所配的热网系统满负荷运行。

扩大单元制中,打开阀门1~6,系统改为母管制运行,可以使用三台或四台热网加热器、两台热网疏水泵同时运行,满足此种工况的要求。

3.5机组事故工况

一台机组事故工况,比如汽轮机甩负荷,其供热抽汽的压力突变为零,母管制由于两根供热热网加热蒸汽管道相连,会直接造成另一台机组负荷的波动,单元制和扩大单元制采用单元制运行,另一台机组不受其影响。

3.6热网疏水泵的事故和切换

三个方案热网疏水泵均有备用,一台运行中的热网疏水泵事故,母管制直接投入备用泵;单元制中备用泵也是按照单元制设置的,可直接投入;扩大单元制中备用泵是共用的,先打开图3中的阀门3+5或阀门4+6,再投入备用泵。

正常运行时,需要定期将备用泵与运行泵互换,以达到停泵检修和分配泵寿命的作用。母管制三台泵可灵活互换,单元制在单元内的三台泵也可灵活互换,扩大单元制中间的泵可与两边的泵互换,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3.7运行总结

从3.1-3.6分析了几种典型工况下热网系统的运行,可以得出:母管制系统由于两台机组的相互影响,整体运行操作复杂、性能较差;单元制和扩大单元制则运行性能较好,其中,采用纯粹的单元制,两台机组的热网是两个单独的系统,运行性能最好。

4 结论

系统初投资和运行性能是电厂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母管制方案初投资最少、运行性能最差。单元制方案运行性能最好、初投资则最大,且六台热网疏水泵的设置复杂,占地大,运行维护费用高。扩大单元制方案通过系统的设置,充分利用了系统的资源,其初投资与母管制相当,运行可靠灵活,是应该优先选用的热网站系统配置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晓林 .热电联产电厂热网节能经济运行方式浅析[J].黑龙江电力, 2007,29(6):423-424.

[2] 洪蕾 .供热调节在热网首站中的应用[J].区域供热,2009(4):59-62.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selection in 300MW heat supply unit

Zhao Yaohua

(Shanxi Electric Power Exploration & Design Institute, Taiyuan, Shanxi, 030001)

Abstract: Aimed at several usual system modes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n 300MW heat supply unit, their early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mode ar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able proposal for system alloca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header system, unit system, enlarged unit system

作者简介:

上一篇:物业公司范文 下一篇:工程档案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