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审计范文

时间:2023-09-18 18:40:25

税务审计

税务审计篇1

1.在审计线索方面。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方式,给收集审计信息和查找审计线索带来了困难。首先,在案头审计阶段,税务机关如何收集企业财务系统中的信息是一个关键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企业采用的数据库不同;二是跨国集团公司全球使用统一的财务系统,多为英文记账。其次,在现场审计阶段,由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一经输入计算机,账簿登录及汇总报表都通过程序自动完成,因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直观的对比追踪审查。

2.在审计内容方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具体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同时,以下情形的出现也会对税务审计的内容产生影响:一是无纸化交易的会计确认和内部控制,以及无纸化数据的安全性给审计人员带来重大挑战;二是系统集成,使会计数据与管理数据联系起来,导致审计范围扩大了;三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快速信息联系,企业外部信息的引入,使审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3.在审计技术方面。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方面,传统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现行企业的实际情况,迫使审计人员采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复杂的分析性复核工作;借助计算机完成统计抽样工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数据文件及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测试等等。

4.在审计人员方面。企业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给税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审计人员要有现代科技的观念,否则是不可能完成有效的税务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税收政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以及提高英语水平等。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后的税务审计对策

1.加快开发涉外税务审计软件。《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引入了全新的审计技术,要求采集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各种比较分析,通过对31户大型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调查及其对税务审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对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审计,仅靠手工操作几乎是难以进行和完成的。因此,依靠计算机辅助审计已势在必行,涉外税务审计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已刻不容缓。

2.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关税务审计的法律规定。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只规定采用计算机记账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将其记账软件、程序和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抄送税务机关备案,而对会计软件系统在税收管理上未作具体要求。建议在征管法中增加有关实施电算化审计的条例。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和纳税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对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和采用的磁介质审计证据作出明确规定,以利于电算化审计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税务审计人员素质的培训,培养一批跨学科的税务审计人员。涉外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财务软件,且大多为英文体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传统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会计、税收、法律等知识,还应有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税务审计人员在英语、电脑操作等方面都精通的人员不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所以,要加大英语、电脑知识的培训力度,配合税务审计软件的开发试行,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税务审计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普遍实现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对于会计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给税务审计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探讨审计人员如何应对会计电算化的新情况,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税务审计如何实施和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税务审计

结构化、数据化、网络化是21世纪会计发展的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相对发展较晚,但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都实现了电算化。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利于会计事业的发展。然而,对税务审计工作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新时期税务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随着电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税务审计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特点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电算化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管理会计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财务记账、会计报表处理等。会计电算化技术是一门融计算机、会计、管理、信息科学为一体的实用技术。在会计发展史上,会计电算化是一次重大的革命。

(二)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特点

会计电算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进行一体化的数据处理。基于手工的传统会计工作,原始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以及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的编制都需要由人来完成。不仅过程复杂,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人工处理还容易出现差错。会计电算化通过会计软件进行记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在一个一体化的处理过程中完成,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降低了出现差错的风险。二是信息存储电子化。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方式,会计信息的存放媒介主要是将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书写到纸质介质上;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的磁性介质(硬盘、U盘等)可以储存除了原始凭证外的所有会计信息,同时,还可以拷贝信息进行备份,或者根据需要在纸介质上打印信息,会计数据保存更加安全。三是高速自动化的查询。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方式要想将某些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数据汇总或者查询一个会计数据,可能需要翻阅大量会计资料,耗费较长的时间。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用会计软件进行汇总或查询会非常方便。四是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内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管理人员可相互牵制,通过明确的职能分工形成内部牵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需要对电算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运行环境进行严密监控,保障安全性、可靠性;采取分级授权等方式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一系列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等)真实准确。五是需要会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会计业务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处理、软件应用知识和技能。

二、会计电算化对税务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线索和审计内容的影响

审计线索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主要为纸质的账簿资料,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只需要对这些纸面信息进行调阅,详查或抽查所需的会计信息,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中,磁性介质替代了纸质的账簿资料,纸面信息变成了数据代码,会计人员可以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在计算机上完成业务数据的输入和报表的输出,会计数据的核算处理全部自动完成。而电算化程序的设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设计时,对审计人员的需求并不清楚,虽然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软件必须留有审计接口,但由于接口的标准目前并不统一,很难适应税务审计的要求。在手工条件下,税务审计人员主要核对和检查纸质信息,这种检查方法结果较直观,责任容易确定。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对象发生了变化。税务审计人员不仅要审计电算化系统输入的原始数据、磁性介质上的有关数据文件,还要检查计算机系统程序,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就会影响系统处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税务审计人员必须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税务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对审计技术和审计方式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处理条件下,需要由人工完成相关的审查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技术和审计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如果仍然采用常规审计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审计效果。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凭证、账簿和报表由传统手工处理变成了数据生成,更重要的是处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绝大多数可见资料都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中存储,通过远程通讯网络进行传输,会计处理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多道程序的加工处理,使税务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和困难。税务审计人员只有在工作方法及程序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电算化税务审计的需求。税务审计人员必须要在审计技术和审计方式上进行创新,必须在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上科学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分析判断,挖掘所需会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过程,才能发现漏洞和舞弊情况,有效完成审计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税务审计现状

(一)忽视计算机内部处理和控制,只审查原始数据的报表和凭证

目前,绝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替代和模仿手工核算。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税务审计时,税务审计人员仅按照可见的审计线索对明细账进行追查,反向追溯会计报表,并对相关电子数据进行拷贝备份后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分析。而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及其数据运行轨迹不能进行审查,对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不能进行逻辑一致性的检查。这样一来,如果企业精心准备了虚假的账套,审计人员就很难发现,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二)会计资料整理工作相对滞后,审计的可靠性低

很多单位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平时不对账簿和纸质凭证进行打印保存,只在次年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后将本年度账务结平时才将账簿和凭证打印成册,这样大大增加了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和资料的可能性,不符合相关会计管理规定,同时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仅仅审核打印输出的会计资料并与输入资料进行核对,却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测试,导致审计人员对于资料的真实性以及资料的生成过程把握不大,不能查出计算机处理过程中的各种舞弊行为和重大错误,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税务审计途径

(一)加快开发税务审计软件,规范税务审计程序

税务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审计方法,还需要规范化的税务审计技术程序。加强税务审计要结合我国实际建立有效的税务审计规程,推广税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时,在税务审计中也要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运用的研究和实践力度,逐步实现以风险为导向开展税务审计。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税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方面已经建立起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在税务审计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加强数据共享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税务审计工作效率。同时,需要加快开发具有高度通用性的税务审计软件,能与绝大部分财务会计系统兼容。这是税务审计软件系统开发的难点和重点,要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为全面实现税务审计信息化铺平道路。

(二)加强税务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税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税务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够胜任工作,因此要不断加大税务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要结合实际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电算化税务审计教材,并定期对税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案例教学,提高税务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要科学设计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如,可以对税务审计人员开展ERP系统的培训,审计人员只有掌握ERP系统才能对企业的经营数据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审计过程中准确获得相关财务数据、采集有效的电子审计证据。三是设置模拟实战课程。在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可以模拟企业电子账,开设电子审计实训课堂,培训讲师和学员可以共同探讨电算化存在的问题,采用行动学习法解剖疑难问题。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税务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要规范税务审计程序,加快开发税务审计软件,编写规范的税务审计教材,加强税务审计人员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税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税务审计的效率效果,促进税务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丁涛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范黎明,王夏静.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过程及风险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6)

栾天跃.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王国庆.浅议会计电算化下的偷税手段与税务稽查对策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9(8)

谢波峰,庞瑞江.具有三大借鉴价值——OECD倡导把税务审计纳入财会软件对中国的启示[J].每周电脑报,2007(12)

尹锋,侯伟.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企业电子税务稽查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赵娜.浅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

税务审计篇3

(一)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概念。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指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化发展下,建立起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专职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的税收征纳活动的正确、合法和有效性进行的审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对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审计机关和专职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税务系统的审计完成税务审计工作,实现税务审计电算化。

(二)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税务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建立系统化的电算化税务审计,将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作为税务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完善税务审计。对此,我们可以初步设计出一套税务审计电算化系统,如图(1)所示,建立以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信息反馈平台为运作主线的系统平台,各平台之间既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税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同时又具备各自独特的系统运作功能。

(1)税务审计系统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体系结构。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与信息反馈平台之间以被审计单位财务系统和数据库中心为链接,形成了一个数据信息循环系统,如图(2)所示,数据信息在各子系统之间逐层转化,共同构成数据信息的循环。(2)税务审计系统管理平台体系结构。系统管理平台主要是对数据库、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及辅助功能进行管理。对数据库的管理即对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下的数据库中心进行管理,调阅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清洗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协调整合管理。(3)税务审计系统安全平台体系结构。系统安全平台主要是保障系统安全,维护系统漏洞,防止病毒侵入,辅助审计人员对审计系统进行审计;除此之外要检测审计人员的保密性。审计软件的安全需要审查网络信息,防止系统中毒,保证数据调度的畅通,从而辅助数据信息在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系统间的无障碍调转,保证数据中心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反馈,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特点。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税收管理方式和税务监管技术,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1)监管性。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主管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利用计算机智能系统,为提高税务征管水平而采取的系统化、电算化的税务管理行为。(2)普遍性。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对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有效的纳税人普遍适用的税收管理行为。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证税务审计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所搜集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的真实性、可靠性。(3)综合性。税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税收法律、财务知识,对于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市场运作情况都要有全面的把握,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评估经验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对税务审计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这是运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2]。

图(1)

图(2)

(4)共享性。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与企业内部审计接轨,有庞大的数据库对搜集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价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将有效的税务信息反馈给被审计单位,形成纵向信息共享网络;同时在税务审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等机构之间形成横向信息共享网络,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

(四)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目标。按照国家税总局的税收政策,既定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初步设定我国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目标:在既要拥有国际先进水平又不失中国特色的要求下,依托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国家税务机关集中处理数据信息,并与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等形成纵横贯穿的监管网络,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全方位系统平台的税收信息化系统。并由此实现全国的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内部联网,规范全国税收执法;实现全国征管数据集中处理分析,实时监控全国征管数据;统一规范纳税服务平台,优化网络纳税程序;建设管理决策平台,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

(五)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作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征管模式,逐步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它作为税源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管理决策,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以及预防新的经济犯罪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国内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发展现状。虽然我国税务信息化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基于信息化的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设仍然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层次上。现行的税务审计只是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进行统计、汇兑、简单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没有一个完善的操作系统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没有信息交流平台以供税务信息在各企业之间的横向交流,不能实现税务信息化的简便操作。

(二)我国现行税务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1)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在税务审计对象选择与确定阶段,缺少智能化系统运用系统条件自动选择审计对象,仍然要靠人工审阅进行筛选来确定审计对象,单纯以税务人员使用计算机辅助操作,没有形成计算机系统自动根据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进行智能筛选的数据清洗子系统。(2)案头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案头准备阶段,只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基础信息的搜集,信息搜集范围狭窄;审计人员依旧单纯的依靠人力,手工分析评价审计项目、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没有形成系统控制平台进行智能化自动分析、评价;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计划的编制以及《审计通知书》的下发目前都是通过人工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并没有操作系统进行智能的电算化控制。(3)现场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在现场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仍然依靠人工查阅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进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做出遵行性测试。审计人员通过现场审查、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实行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和有效性进行测试,人工审查测试结果的差异度进而调整审计计划,导致测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审计计划调整滞后;现行的税务审计是单纯的依靠审计人员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出遵行性测试,在对数据进行汇兑整理填写《税务审计情况表》和编制《税务审计报告》时,只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简便操作,没有形成智能化的审计系统。(4)审计终结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审计终结阶段,《税务审计处理决定书》需要根据纳税人对《初审意见通知书》的意见反馈进行制发,这就需要建立起税务信息反馈系统,便于纳税人和审计单位的信息交流。现行的信息反馈滞后,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我们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失去意义。(5)现行的税务审计系统没有体现对审计人员考核的标准。现行的税务审计系统一方面无法检测审计人员对系统进行审计的能力,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检测,当审计系统出现漏洞时,被审计单位可能利用漏洞进行偷税、漏税,造成税收流失;另一方面没有考核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监督检查系统,当审计人员徇私舞弊时,系统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并制止其行为,审计工作便失去了它了客观、公正性,进而导致审计结果缺乏正确性、准确性。

三、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立

(一)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必要性。(1)有利于数据信息充分利用,提升审计系统化管理水平。作为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重要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系统对数据信息的采集、清洗、分析以及信息共享有着重要作用。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使得数据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数据分析更加便捷、系统化;信息资源共享面更加宽广,资源分享更加简便。(2)有利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税务人员的管理更加严格,促进了税务人员在个人职业素质、操作技能、审计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肃清税务审计人才队伍,提高税务审计工作的高效透明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成为发展税务审计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可行性。(1)法律上的可行性。我国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税收是以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必须征纳的活动,而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内容关乎国家收入来源的保障,普遍适用于任何单位和个人。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关于税务审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到各个税务局网站。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法律法规中,应做出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纳税企业实施税务监控;对审计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可判处警告、赔偿损失、记过、吊销审计执业资格等处罚。因而,建立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一项依法实施的审计模式,在法律上具有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税务信息化建设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设计出专业的审计软件,将软件内的各子系统合理规划,形成纵向和横向全面发展的操作平台。根据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和信息反馈平台等四大平台,利用各平台下的子系统将四大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软件市场非常活跃,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建立税务审计系统在软件技术上是可行的。

税务审计篇4

[关键词]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清洗子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35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1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建立的必要性

1.1 数据信息利用率与审计系统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地,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以及信息资源共享都有着重要作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立,使得数据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更宽泛,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不断提升,数据分析与处理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更广,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也比较简单。

1.2 审计人才队伍与审计人员的素质、技能的提升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税务审计人员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促使税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对税务审计工作过程中的效率与透明化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税务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2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特点

2.1 普遍性较强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比较普遍适用的税收管理行为。要想保证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中搜集的会计凭证、报表等相关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健全企业的会计制度,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

2.2 综合性较强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税务审计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与税务知识,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情况以及实际运作情况,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具备相关的评估技能与判断能力,才能在税务审计系统执行的时候进行审计。

2.3 信息共享性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与企业内部的审计之间有效衔接,拥有巨大的信息库对所搜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评定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将可靠的、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对税务审计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网络,从而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络共享。

2.4 监管性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主管单位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使税务征管水平不断提高。

3 加强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措施

随着税务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设计出有效的审计软件,对审计软件中的每个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有效规划,形成信息资源全面发展的网络操作平台,税务审计系统四大平台(即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信息反馈平台以及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的建立,要以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为基础,通过每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将四大平台有效的结合。

3.1 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子系统

数据中心建立在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上,需要审计的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收集,再通过数据的清洗系统对审计对象进行归类,归类的过程中要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特性进行归类,审计对象的选择方法要在子系统上设立,然后选择、确定已经归类的审计对象。

3.2 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与分析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将审计单位的一些基础信息扩大化地进行搜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需要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从而引入分析子系统。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数据清洗子系统对审计对象的可行性、会计制度的合法性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子系统对审计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的测试,通过数据端口的对接在系统上直接进行测试,同时,将测试的信息结构制作成报表,并汇总分析测试的信息结果报表内容。

3.3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与审计单位的多个子系统进行连接,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及数据库管理等。审计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系统来获取数据分析与审计分析的报告,同时,也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基本状况等情况反馈给税务审计系统,实现相关部门的税务信息的全网络共享。

3.4 建立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子系统

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子系统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二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三是系统审计能力。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通过系统来反映,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如若审计工作人员在职业操作上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出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审计的提示,如若提示出现3次,系统就会自动提取审计工作人员登录姓名存档,并禁止审计工作人员继续操作,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可以通过各种培训进行考核,还可根据审计系统对审计工作人员档案的评价进行考核。

4 结 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为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与效率,创新管理决策,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立政,韩意.我国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探析[J].企业导报,2014(17):140-141,158.

税务审计篇5

关键词: 孤立点;数据挖掘;税务审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010113-02

0 引言

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相关经济活动具有特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审计的职能就是通过对数据的检查,监察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总结效益情况,同时发现和揭示重大问题或风险隐患。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税务审计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在日积月累的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下,使用原有的审计也难以满足实际要求。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人员感觉可发现的审计线索少了,问题越来越隐蔽。而以往的分析技术倾向于发现个案的存在,但对审计对象的整体风险情况无法进行全面的把握。

对审计部门困扰的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各单位业务逐步出现了高度电子化,数据海量化,关注广泛化,产品衍生化,环境多样化的情况,让审计效率明显降低。二是审计在其执行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和程序都是基于事先的审计假设,而审计假设则是由审计人员通过以往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进行人工分析得出判断和说明,但是由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业务流程的更新,产品和技术的产生,造成了模型相对滞后,对面新的情况和海量的数据着手困难[1]。针对这些问题,人们逐步开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解决。本文主要描述基于数据挖掘的孤立点分析在税务审计方向上的发展与运用。

1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可以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和遍历,发现数据仓库中对象演变特征或对象发展趋势,也能找出过去数据潜在的关系,从而进行信息的挖掘,还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分类。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的本质区别就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

数据挖掘现阶段在税务审计中主要应用了聚类技术、分类与预测技术、关联技术、孤立点发现技术等等[2]。

2 孤立点的定义与产生

2.1 孤立点的定义

孤立点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海量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获得一般模型,但这些数据并不是全部适用于这个一般模型,比如一些特殊值。这些不符合一般数据模型的数据从数据处理的目的来说可能就是数据整体的孤立数据、异常数据、偏差数据或者噪声数据。它们也有它们的共同特性,就是与海量数据中的其他数据有着明显的不一致,这些数据,我们统称为孤立点。

一般的孤立点分析在数据挖掘中存在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在给定的数据集合中定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被认为不一致的;二是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挖掘这样的孤立点[3]。

2.2 孤立点的产生

孤立点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为操作错误所致。譬如,因为数据库没有年龄约束限制,在输入年龄时发生了数字录入错误,把21岁录入成211岁就属于人为操作错误。

二是人为欺诈行为所致。为了某种目的而直接对数据进行违背事实的更改或者添加,造成数据值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区别。个别单位虚报的统计数据就属于此类。

三是由于仪器或者设备出错导致。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测量仪器或者设备难免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使得采集到的数据出现错误。

四是数据系统的变化或者故障。数据系统在运行或者搬迁的时候,可能因为个别不可预料的操作对其中的数据造成影响。比如数据库的搬迁,恢复时出现小范围报错的情况。

五是数据发生自然偏差导致。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这些变化和发展也会对其中的数据产生影响。比如同一个公司里职员升职为经理后工资就会高出不少,但这些变化却是合理的存在从上面的原因来看,孤立点不论是怎么产生的,都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异常数据。这些孤立点数据对总结海量数据得出一般模型不会产生积极作用,但从这些估计点进行分析却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作为税务审计人员,就应该特别重视孤立点数据,从中深究出审计线索。

3 孤立点在税务审计上的运用

因为税务审计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在税务审计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对海量数据的孤立点进行分析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审计线索,从而达到审计的目的。在税务审计工作中,通过基于数据挖掘的孤立点分析来查找审计线索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3.1 寻找孤立点的数据准备

数据的准备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一是数据选取,二是数据预处理,三是数据变换。

数据选出主要是为了确定目标任务的操作对象,它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从原始数据库抽取出来的一部分表和字段。所以在数据选取之前先要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分析,综合数据字典和数据说明文档对数据的含义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数据的产生有个全面的了解。

数据预处理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的过程,它包括数据噪声的消除、缺值数据的推导与计算、重复记录的处理、数据类型的转换等等。比如在处理空值和噪声时一般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法:一是均值法,即用数据库中该属性已知的属性填充,具体为当前点k(k可自定义)个不为空的数据点的平均值来替换。二是平滑法,假设当前数据点是噪声数据或者空值,则取出当前点a个(a可自定义)不为空的数据点的加权平均值来替换。三是预测法,采取回归、拟合、插值、归纳等方法,推断空值或噪声数据属性最可能的取值。四是统计频率法,此法既适用离散数据,也可用于经过离散化的连续数据的数据缺损处理,假如数据库中的属性存在有噪声数据或者空值,属性a的值域为{,,……,},P()表示值在该系统中出现的频率。可以用最大出现频率的值max{P()}进行填充[4]。

数据变换的主要目的则是数据维数消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有关变量中消除无关、弱相关或冗余的维,寻找一个变量子集来构建模型,即子集选择策略;另一种就是把p个原始变量变换为p′个变量,即数据变换策略。

3.2 可疑孤立点的检测

一般来说,孤立点的发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基于统计的孤立点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全部的数据集合假设成一个概率模型,根据模型再采用不一致性检测来寻找和确立孤立点。基于统计的孤立点检测挖掘方法比较简单,实现起来也相对容易,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大部分的检测仅对数据分布满足一定概率分布的数值型单维数据集较为有效,然而许多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就是要求在多维空间中发现孤立点的。同时,统计学的方法要求关于数据集合参数的知识,但是,这参数有可能是未知的。当没有特定的检验时,该类方法不能确保所有的孤立点被发现。

二是基于距离的孤立点检测方法。为了能够解决基于统计的孤立点检测方法的实用性局限,拓宽在多维数据上的应用,Knorr和NG引入了基于距离的孤立点的概念,他们认为如果某个点与数据集中大多数点之间的距离都超过了某个阀值,这个点就是孤立点[5]。但他们的这种方法也有着不足:阀门需要用户自己合理设置,使得产生了比较大的人工介入和干预。我们比较用到的基于距离的孤立点算法有:Cell-based算法、Index-based算法和Nested-loop算法。

三是基于密度的孤立点检测方法。它是在基于距离的方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某一给定范围内的数据点的个数参数结合在一起就是密度的概念。基于密度的孤立点检测能够很好的检测出基于距离所不能够识别的局部孤立点,也不容易遗漏掉周围的孤立点数据。

四是基于聚类的孤立点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数据挖掘的聚类过程中,在产生有意义的聚类信息的同时产生的多余孤立点数据。在聚类过程中,算法会将数据集中异常的信息作为噪音而忽略掉,虽然不利于异常信息的检测,但它扫描数据集效率非常高,适用于现在的海量数据。

五是基于偏离的孤立点检测方法。基于偏离的孤立点检测时通过对检测数据集的主要特征来确定孤立点的,与指定的主要特征描述不一致的所有数据集都会被认为是孤立点。比较常见的基于偏离的孤立点检测技术是序列异常技术和OLAP数据立方体技术[6]。

3.3 可疑孤立点的判断

接下来就需要对找出的孤立点进行人工分析,看是否为疑点数据。发现的孤立点虽然都符合挖掘的条件,但不一定对税务审计工作有利用价格。比如,有些孤立点虽然是异常的,但却是合理数据,有些孤立点虽然是异常的,但影响却非常小,达不到需要关注的水平。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根据业务的目的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从中选出适合的孤立点数据。再对初步选择出来的疑点数据进行审计专业判断,通过专业的办法最终确定审计线索。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审阅法,它主要是指对各种书面、电子资料的检查。通过审阅法,可以对孤立点有关的其它资料(包括经济信息材料等等)进行审阅,来确认该孤立点是否属于问题数据。二是复算法,复算法主要指通过对有关数据的重新整理和计算,以验证其结论是否可靠的一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检测出的可疑孤立点进行再次计算,多次重复来确认该孤立点是不是问题数据。三是存盘法,存盘法指的是通过对财产物质的清点、计算,验证可疑孤立点的数据的真实性。四是函证法,因为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肯定会跟其它的单位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可以发送函件给其它单位,来验证数据是否合理,确定孤立点是否为问题数据。

4 结论

总之,运用一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对被审计的海量数据采取聚类或其它的检测方法,找出数据的一般规律,筛选出孤立点,并以图、表等方式展现给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就能根据专业知识和方法判断其正确性与合理性,经过多次的挖掘、分析、判断,最终建立确定适合的审计线索。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孤立点分析可以大大缩小搜索审计线索的范围,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违纪线索,增强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行业依赖度较低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包括孤立点分析在内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领域必将能得到更多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广华,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新会计,2011(3):47-49.

[2]洪天一,基于数据挖掘的计算机审计方法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3]石博伟,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和孤立点算法阐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9):40-41.

[4]辛金国、柯芳等,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探索[J].统计与决策,2009(9):24-27.

[5]陆声链、林士敏,基于距离的孤立点检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3):73-75.

税务审计篇6

关键词:企业 清算 会计 税务 审计实务

清算流程包含会计、审计、税务查验,是对企业最后时段价值的真实反映。依照流程,保护债权方,促使市场稳定运转。尽管企业已经破产,但也要提高清算的准确性,保障审计的正确。有必要辨析清算范畴中的会计特性,研究企业清算中会计与税务审计实务的特征、内涵与意义很有必要。

一、企业清算中会计与税务审计实务的特征

(一)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已不适用规范

会计核算,监督清算对象,反映当前实际情况。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比性、相关性及重要性等。企业发生破产时,所处环境也改变,基本原则不再适用。如,历史成本原则,传统财务核算要求计量企资产和成本一定要坚持这项原则,企业清算会计,重要的是当前企业的价值,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计量资产价值,传统历史成本原则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情况需要。

(二)清算会计超出传统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规范范围

会计核算完整、连续及系统地监督和反映会计对象。会计核算猿值脑则包含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等的原则,受企业破产清算影响下,企业的经济环境在改变,会计核算的前提也在改变,再使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已经不符合要求。如,历史成本原则,传统财务会计要求企业计量资产成本需要坚持这项原则,而企业清算会计资产的价值计量则侧重于“可变现价值”,审视清算主体与债权人不难发现,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现时的价值。

(三)会计核算表现出持续性特征

企业清算会计要求企业于破产后的七天内实施核算。企业破产后实施的清算,不需要以持续经营作为计算前提,只需要把企业清算花费所用时间用作清算周期,改变了以往年度形式的周期。现阶段国内有关规章制度,未指定切合企业清算的处理方法。有关部门在条例颁布中规定了对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方法。面对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而出现破产的清算,将破产清算作为一种特殊情况,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对其他方面的会计进行处理。

二、企业清算中会计与税务审计实务的内涵

(一)企业清算会计的内涵

设置清算组。清算企业宣告破产并组建清算组时,以清算组为引导,全面清理资产,编造清册。充分核查每一项资产损失、债权债务。通常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全体股东,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抑或懂会计事务的专业人员构成。企业要求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要担负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告知债权人,作为公司代表出席民事诉讼活动;公司财产清算结束后,相应编制财产清单与资产负债表;清算和处理和公司有关结的业务;清算公司应交的欠税款、债权和债务等。

拟定会计账目。企业设置清算组,可以接管企业留存的财产;真实记录清算过程中各项事务。识别消耗的清算金额,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财务预算体系等。完整的财务预算制度不可缺少财务的把控。网络通信公司的运营,借助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动态、准确、及时把控财务预算信息,时刻预防公司内部出现的财务预算问题,发挥解除作用。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强化监督预算工作,各自监督,严格落实财务预算制度,有助于改善财务预算风气,推进公司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

制定债务表。清算前,确定在核查范围内,清算各项资产。要求企业清算中盘点各项财务,绘制成统计报表,管理好账目交接。对破产中的资产转让处理费用、资产清查费用等的各项费用,客观真实地反映在有关报表中。考虑制定的债务与债权统计,计算清算收益与损失,对清算,将变现所有资产形成的各项利润归入到总体收益统计中。设定的会计账目的管理、整理,要结合有关金的统计表单,形成新表单。清算结束后,严格审查并核销变卖、转让的有关财产,划入到清算收益与损失表单中。

(二)企业清算税务审计的内涵

处置企业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企业清算中的所得税包括统一整理清理债权与偿还债务的得失、依照法律要求弥补企业的损失等内容。在处理企业清算中的所得税时,要留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家规定所有企业获得的税优惠政策对清算所得税不适用。满足政策要求的、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可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破产企业实施清算时,已经停止了生产经营活动,和政策要求不相符,排斥所得税优惠政策之外。企业仍然要依照法律规定上缴企业所得税。其次,税法对企业资产处置损失没有相关规定。企业清算时,为提升效率,减少投资成本的消耗,损失不再经过有关主管单位的批准,直接经人民法院确认。再次,采用正确的途径弥补亏损。弥补亏损不涵盖在税收优惠政策固定内,因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清算所得税的排除,而不弥补亏损。

明确流转税。纳税主题如果破产,不再接续的货物出售;对照所得税,清算期间,企业出售货品得到的流转税,按照常规经营模式中的相同方式,进行计量交付。清算结束时,如果依然存在未抵扣特性的进项税额,将化作预设的清算损益。借贷方能够从预设中获得权益,企业不能去申请退税。

三、企业清算中会计与税务审计实务的意义

能够清理企业所得税。企业所有的资产中的交易价格都是经过资产的确认和转让后获得的;能够处理预提抑或待摊性质产生的费用,通过清算,计算出缴纳的税额。处理企业清算土地增值税的纳税,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在房地产中,企业出现增值,需要上缴土地增值税,其能清算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处理清算期间流转税的纳税。依照税法规定,征收纳税人破产后产生的停业出售货物、解散等的费用。

四、结束语

会计与税务审计在企业清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深刻了解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搞好工作。国家也要健全这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切实保障企业、债权人与职工的权益,促使我国在该领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如一.试析企业清算中会计与税务审计实务讨论[J].企业导报,2015,10:13-14

税务审计篇7

时间如梭,转眼间又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2020年,公司财务核算模式调整,财务业务工作要求业财一体化,财务由核算转变管理职能。加强业务端管理。公司内部,要求管理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外部,税务机关、审计,巡视对企业的重点检查、税收政策调整、国家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下面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

一、以党建引领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本人将系统学习党章和党规,提升理论水平,坚持学以致用。坚持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牢记党章,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用党章规范自己,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真正把党章的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

2、坚持工作开拓创新,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加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每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持续提升工作能力,牢固树立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坚持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强化服务意识。

3、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务实为民。一是坚持调查研究积极俯下身、沉下去,主动“接地气”。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协助科室负责人做好每一份工作。三是把握重点工作和工作重点,做到早介入、早思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四是对科室负责人交办的事,说办就办,决不能推诿扯皮,决不消极怠工。

二、会计基础方面工作

近年集团力推财务信息管理,利用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将企业经营中: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改变了其他部门或多或少的行使着企业财务、业务系统的职能。逐步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影响实时监控和决策。2020年顺应业财一体化大的环境影响,利用网络培训,向周边单位同事学习特殊业务处理,克服疫情影响,由财务核算向管理型转型。异地处理账务进展较为顺利。但在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如意地方:1、数据不及时。每个月结完账后,才能把这个月的财务数据给到管理层。2、数据不连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是割裂的,即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比如收入3、部分数据相对不准确。业务给什么数据,财务就呈现什么结果。但在每月信息交融的过程中,业财一体化逐步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同步、同源、统一。实时查看业务和财务数据,提升决策效率。

三、财务管理方面工作

本人分管工作:销售管理协调、资金管理、材料、项目、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以及压减指标管理。压减指标,做好2422各项指标的目标值管控,预付账款由年初15万到年末在下降5%,其他应收款保证年末清零,存货由年初836万,按产能需求保证到年末的1400万。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9%下降到年末的51%。资金方面:2020年共产生流入资金现金8200万,票据7300万,流出资金13766万,票据6400万,合理区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按计划-审批-再计划的审批流程合理安排资金,降低财务费用。闲置资产管理,老线资产长期积压,闲置,降低资产的流动性。但在管理上配合相关部门,成立资产管理小组,定期盘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值进行核对,汇总差异结果备查,评估当期损益影响程度。

项目管理建设,近年来技改项目:2017年-2019年富蕴天山技改项目发生10项,投资金额2260.09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4项。500万元以上项目2项。严格按照集团规定项目管理办法,无论审批、资金、过程管控等,都与相关责任人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四、对内、对外协调方面

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对内协调,对外审计、巡视、税务等。

1、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正常工作退后,本人无论隔离在家还是单位,都突显一名老党员的标准。主动承担责任,让家中有孩子、有老人的会计居家隔离,照顾家人。

1、内部审计工作:今年受疫情影响,审计工作前期网络调取数据,许多事项产生了不确定性,8月审计组进驻单位,审计范围是自2017年至2020年4月期间的工作。审计重点是闲置资产管理、矿山管理、项目管理、外协修理费、二级库清查跟踪验证、管理费用、往来管理、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等活动。查阅了会计报表、账薄、凭证及有关资料,实施了调查、访谈、抽盘等。积极配合,对审计问题点42项按时监督逐一整改并及时反馈:资产管理15项,财务管理6项,工程建设11项,基础管理1项,内控设计及执行3项,矿山管理6项。

2、党的巡视工作,此项工作开展是正赶上疫情,对近三年的数据以指标评价及近几年的减利因素影响点如:人工减利、低效资产减利、存货周转率、有息偿债能力等进行准确的计算,连续几个夜晚加班加点,主动承担起责任。对巡视反馈的问题点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监督,杜绝回头看出现问题。按要求对财务23个管理制度进行废、改、立,及时风险管理,废除财务负责人的管理制度,修改了货币及票据制度。按巡视工作要求及时在疫情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压减银行账户1户,沟通联系银行等变更法人信息等。

2、外部审计,一年一度上市公司审计,积极沟通销售、物流、生产,把审计调整项降到最低,保证报表披露项合规、合理。对外税收环境,对税收政策及时了解,及时沟通税收对企业采购、销售合同影响及对利润的影响。

3、年初所得税汇算对上年成本费用归集的正确性,原始票据的规范性,合法性、合规性的问题点及时整改。使纳税调整事项在可控范围内。

五、其他方面:

1、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正常工作退后,本人无论隔离在家还是单位,都突显一名老党员的标准。主动承担责任,让家中有孩子、有老人的会计居家隔离,照顾家人。

2、对长期限制资金的账户,沟通国土局、销售公司,及时转出保函户100万及地质保证金户68万的资金,促进了公司资金流动性。

3、内控管理:在制度流程确保每一项交易均经管理层在其个人权限范围内批准,避免执行出现偏差,认真学习股份公司制度汇编资料,按照实际业务流程修订完善本公司管理制度目前完成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并匹配资金审批流程图,及时梳理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明确工作目标,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情况,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4、团队建设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在科室不仅是老党员、也是工作多年的会计人员,积极主动担负责任,帮助其他科室人员,有问必答、有事必回的工作作风。

六、不足之处

近年来,财务整个条线人员一直没有得到过稳定,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不够稳定使工作进入疲劳状态,恶性循环,导致工作思路不理,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甚至情绪化;工作思路上没有创新意识,目标管理思路上不清晰,绩效管理上力度不够,出现问题后处理力度不够。自身对新事物的认知有待提高,造成业财一体化业务端的管控还不够细致。

七、下步打算

税务审计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监督 税务风险

一、当前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1、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部分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对计划、生产、经营、销售各节点风险无法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也缺乏一套有针对性的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不重视对涉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使珍贵的涉税数据没能发挥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服务的重要作用。

2、决策机制不科学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税收问题上有个误区是:税收问题都交给财务去解决,放松了对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结果导致领导决策、业务部门签订合同、实施过程不考虑税收影响,等到了财务缴税环节,风险已经产生。

3、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导致的风险

由于关联交易价格不合理,导致少缴税款或无限期向以后年度转移税款或在不同地区间随意调节利润和税收,从而引起税务风险。

4、账务处理不当导致的风险

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中对政策的理解风险,财务人员对政策不熟悉或对新政策不了解造成的风险,企业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财务人员未能作出正确的适用税法判断,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税法相悖造成的风险等。

二、企业进行税务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1、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涉税问题,规避企业的涉税风险。

2、可以强化纳税风险内部控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可以对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奖惩兑现预防风险问题的多次重复发生。

三、税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1、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进行评价

税务风险管理评价分为规范评价和实证评价。规范评价是指对企业是否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状况的评价;实证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纳税申报过程中实际表现的税收风险的评价。规范评价和实证评价在税务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层面,是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水平在两个不同方向(即过程和结果)上的评价。

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的评价属于在税务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的规范评价。其目的一是考察企业是否建立了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二是考察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状况。对过程控制的评价应着眼于体系建立、执行和产生效果的全过程。

2、对企业涉及税费进行审计

对各项税费进行审计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财务角度,检查各项税费的计提和账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是否正确。二是从生产经营角度,检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业务是否存在风险。主要对企业涉及的常用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种进行审计监督。

3、税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税务审计工作底稿是税务审计人员执行税务审计工作,实施查核程序和作出审计结论的书面证明文件,是税务审计人员实施税务审计工作的总体反映与概括,有助于规划组织协调有关审计工作,有助于为查核人员准确、无误地出具税务审计结论提供证据,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纳税人的历史性审计资科。工作底稿可以具体包括:基本情况、纳税情况统计、分析、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价、计划、查核和审计结论汇总等七类。

四、内部审计结果的监督整改

内部审计作为强化企业内控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出问题的纠正和改进,使审计查出的问题不再发生,从而达到防范税务风险的目的。如果审计报告所揭露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整改,那么审计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审计也就失去意义。对审计问题的落实整改可以做到四步走:

第一步:被审计部门及时对涉税问题进行整改。漏缴税金的审计问题,由财务部门及时补缴税金;对于涉税基础资料或台账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情况由资料管理员整改资料,以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第二步:内审部门加强对审查出问题的跟踪监督。对于审计检查出的问题有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如:有些问题已采取了整改措施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些问题的整改需要较长的时间,整改效果具有滞后性,有些问题还会重复发生。对这些情况须由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问题的跟踪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和部门,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曝光来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

第三步:完善企业制度和机制。企业要出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系列规定,对审计整改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细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效果进行量化,对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单位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机制上要实行各科室、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审计整改工作的合力。要深入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分清是体制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是普遍问题还是个别现象,是主动违规还是被动违规,对症下药切实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整改,使审计整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步:加大审计问责力度。由于审计纠错机制和问责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整改,并且存在屡查屡犯的现象。审计问责力度的加大可以使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人受到责任追究,引起领导足够重视,督促有关责任人严格履行职责,增强责任心。尤其对于重复发生、屡查屡犯的问题可以用审计情况通报、审计公告等形式公开审计结果,用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来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

通过将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监督相结合,通过内审手段补充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的抵御企业税务风险,最终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尹维.《现代企业内部审计》.2007;6

上一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下一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