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12-10 10:05:44

融资风险控制

融资风险控制篇1

【关键词】金融投资 风险类型 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带动金融业迈向了新的阶段,企业及大众的投资理财活动迅速增加,对市场资金的优化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金融投资领域中利益和风险同时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不尽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产生影响,甚至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操作风险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若有不慎就使得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加强金融投资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减少对企业的冲击、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投资风险类型概述

(一)人为操作风险

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投资管理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不当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以及风险控制意识所造成的投资决策风险,投资策略或者金融产品投资组合策略不当,则会为金融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威胁。其次,则是由于投资者或者是投资管理团队的整体管理能力,财务会计处理能力、网络技术能力或者是量化分析能力等均是造成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重要诱因。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汇率或者是估价的变动所导致的金融投资者的本金或者是收益受到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造成金融投资出现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是波动变化的,如果金融投资者对于市场分析能力不强,则会导致金融投资遭受市场风险。根据市场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两种情况。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各种宏观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而非系统性的风险则是金融投资市场上的某一种类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如企业经营能力不善导致股票下跌而给金融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在防范措施上,系统性的风险实时存在难以消除,而非系统性的风险则可以通过投资优化管理有效的防范。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活动中,将大量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些金融工具,而投资的金融产品在短期内由于难以变现,而导致金融投资者出现资金使用紧张的问题。如果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而且金融投资者对于此金融产品的投资规模不大时,并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但是如果金融产品由于市场震荡,价格急剧下跌,而此时投资者又继续大量资金时,便会出现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投资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以较低价格出售金融产品,从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其实质就是违约风险,由于金融投资交易的双方未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造成金融投资产品出现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扩大,金融投资产品的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各种债券以及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投资的重要内容,发行规模以及发行主体迅速扩张,如果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出现破产或者是亏损等,则会直接导致公司债券以及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而导致金融产品出现信用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风险评估

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是投资者作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使投资者了解并合理控制和应对外界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因素,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因此,风险评估是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且风险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于风险评估也要不断的更新变化。只有时刻地对所产生的风险作出判断和评估,才能使外界风险减少对投资者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的不利影响。在规划投资方案时,不能仅仅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评估,还需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金融投资组合,以期将投资风险最小化。其实,风险评估为风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投资者均想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但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投资者就要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根据风险评估对所产生的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使得金融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然而,投资者还应当根据金融产品的自身属性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获利组合,实现了权衡风险收益下对投资金融商品的合理规划和有效资源配置。这样一来,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遭遇风险时,就能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合理的对策,将自身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

(二)加强风险分类控制

在金融市场不同商品的差异性,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对于同一种风险,这些商品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为使投资者的风险和财产降至最低,必须对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控制。对于投资风险分类控制,具体的做法是预测评估金融投资的不同商品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对于不同的金融商品的不同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事实上,很多的投资者没有深入研究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就对某个单一商品大量投资,这种错误的作法不但会增加投资金融商品的风险,还会使得投资者受损几率上升。根据市场利率或者汇率的变化,将资金用于不同的金融商品形成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并预测和评估组合中的每种金融商品的风险,对金融商品做出合理的预估,做出相应的投资计划,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降低,确保获取可观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自身的金融投资商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分散自己的资金,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建立能使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投资组合,从而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的制度、机制

防范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必须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的管理结构,并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机构的作用,在组织结构上避免金融产品操作风险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避免金融投资主体操作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重要的金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完善的记录与动态的监督检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管理预案,确保风险控制的实时开展。控制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应该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促使金融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借助于问责制度,对于操作管理出现问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员追究管理责任。为了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应该在金融机构主体内部完善信息交流机制,通过集思广益来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投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有专门的研究方案应对金融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风险。加强金融投资过程中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投资者规避面临的风险、财产损失降低的重要手段。掌握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以及不同商品的分类风险控制,建立和完善投资主体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对合理规划金融投资方案、降低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洋.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

[2]徐蓓.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融资风险控制篇2

金融业是一种以经营资金周转为主的服务性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战略目标各有不同,但确保资本金充足始终是金融企业发展基础环节。再融资是金融企业为了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能有对金融企业的再融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尽可能规避各种潜在风险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再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未来金融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金融企业;再融资;风险;内部控制

一、金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金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是指风险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与控制要素在企业金融中的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严格监控各项经营活动;保证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内部控制是金融企业自身的内在要求,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

二、金融企业再融资的主要风险

1.配股配股是指企业根据股东持有比票的比例再一次发行股票,它根据股东的身份进行发售,首先是企业最大股东和国家法人,其次是社会大众股东。配股是企业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向原股东增发新股的行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是配股政策制定者,证券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有待加强。政府是金融企业配股资格的审批者;它通过证券部门实现对股市的监管;同时政府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股东,是企业配股的直接参与者。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尚无法完全独立,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中小股东等流通股东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终为金融企业配股带来巨大风险。

2.增发新股增发新股是指金融企业为了提高资金流动性再一次发售股票,它首先向原有股东发售,其次向社会企业或个人发售。增发新股是企业通过增加金融市场的股票总量实现再融资。例如2014年京东方完成第五轮定向增发,募资457.13亿元,京东方在当时准确把握了持续景气的良好融资窗口期,目前投资入账面浮盈超过50%。但增发新股会引起新股东与老股东间的权益冲突;增发新股的价格一般与二级市场的价格较为接近,股价跌破增发价格的可能性较大,特别在当前市场低迷、股价难以得到支撑的情况下,增发新股必然面临新股东反对的风险。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上存在漏洞,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屡禁不止,例如企业的经营者比大众投资者掌握更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外部投资者误解企业再融资的安排与意图,大幅增加企业增发新股的成本。这些都会给股东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3.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权益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20世纪70年代日本赫赫有名的百货业集团--八佰伴,在急剧扩张的同时,缺少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仅从1990年至1994年,共发行总值约500亿日元的可转换债券,1997年9月18日,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公司宣布破产,从而成为日本流通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宗破产案。市场风险是指影响同行业所有公司的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业政策变化等。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就是市场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当时的大宇集团在韩国金融危机后不断扩充投资规模,盲目大量发行债券,导致大宇集团走向破产深渊。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使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我国郑州亚细亚集团的衰败就是经营风险的一个典型实例。

三、我国金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董事会功能未完全发挥董事会在企业经营中起到决策和监督的作用,是金融企业的心脏。我国《企业法》中明确规定,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其职权包括审核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决定企业发行债券等。股东大会权利过大,一定程度上对董事会的职能造成削弱。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的股本结构较为特殊,大多数上市企业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职能相互重叠,在部分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的金融企业中,董事会甚至成为了控股股东牟取上市企业利益的道具,不仅没有有效发挥董事会应有的功能,还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主要采取以国有产权为主导的治理结构,股东大会的决策权集中于国有大股东或绝对控股股东,小股东对董事会成员的选举、更远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这就造成管理层往往由行政手段产生,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缺乏长远性;其次,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一方面,金融企业结构复杂,导致企业内部各成员的授权关系、管理责任较为混乱,使投资人、债权人、管理层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可能遭遇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内部有大量业务部门或下属企业。各个金融业务部门利益主体存在结构性差异,而下属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在经营过程中会将自身的利益摆在第一位,造成母公司决策的执行力大幅下降。

3.风险评估机制的科学性不足大量金融企业缺乏专业性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未形成固定的风险评估机制,使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幅下降。风险评估机制的不完善,对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四、金融企业再融资内部风险控制的国际比较

1.美国上市银行再融资内部风险控制情况(1)风险评估机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银行危机评价和预警体系,对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和美元在世界货币市场的地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美国的银行危机评价与预警体制有银行评级法、数理统计法与金融比较法。同时根据《新巴塞尔协议》中的相关要求,美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用于控制信用风险。(2)控制金融活动。美国的各大金融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活动的特点,在设立业务部门时严格遵循职责分离的原则,并保证各部门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实现对风险管理的交叉监督。以花旗银行为例,其职能部门下设市场部、业务部、信贷部等多个部门,其中财务监控部负责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在再融资风险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3)监督机制。美国金融企业极为关注内部控制的监督,内部审计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例如花旗银行形成了管理者认识等级系统与审计等级系统两个不同的评价系统,分别用于监督部门管理者的业务操作情况与发现、纠正潜在的风险问题。

2.德国上市银行再融资内部风险控制情况(1)内部控制环境。德国商业银行以股份制银行为主,其法人实体由股东大会、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与监事会形成了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监事会代表股东与职工的利益,职责是监督执行董事会的经营业务,具有任免执行董事会成员、聘任与解雇银行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执行董事会主要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并将结果向监事会报告。这种“两会制”的组织结构,从根本上确保了股东的控制与监督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2)风险评估机制。在《新巴塞尔协议》实施后,德国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但银行可自行选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德意志银行、德国合作中央银行等国际活跃银行普遍采用内部评级高级法,而中小银行采用由银行业协会开发的风险计量方法,不仅有效地节约了成本,还实现了银行间的信息共享。(3)监督机制。德国银行内部普遍形成了卓有成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银行所有权人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达到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此外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部及其他业务部门均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董事会全权负责银行的风险管理,并确定风险额度上限。银行每天通过数学模型确定风险大小,一旦结果超出了限定上限,董事会会立刻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衡量市场风险指标,并提供风险信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责是通过内部稽核,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

五、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再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金融企业再融资风险管理首先,金融企业的管理层应根据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向投资者详细介绍企业再融资的意图,减轻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降低新股发行的成本与风险,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其次,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与企业信用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再次,强化第三方监督机制。完善社会会计、审计的相关法规,实现企业信息强制性披露和社会审计机构信息审核的有机结合,使企业股东能够全面掌握经营信息,减轻股东与管理者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例如美国金融业采取由内外审计部审计机构与银行审计委员会相结合的外部审查体制,二者相互配合,既有效地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还避免了重复审计,大幅降低审计成本。

2.完善金融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考核制度金融企业的风险责任主体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通过完善内部经济责任考核制度,能使经济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企业管理者身上。例如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造成总经理陈久霖擅自参与风险性极高的石油期权投机业务,最终导致公司发生巨额亏损。内部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应坚持全面性、真实性、合法性原则。

3.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应将日常经营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信息的来源、影响力进一步细分,再分别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发现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其流程主要包括:首先,相关人员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理,判断信息的真伪,并预测信息的来源和影响程度;其次,风险评估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专业人员应根据信息的成因、涵盖范围等要素加以分类,再次判断信息的真伪,以更专业、更全面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同时,还应将分析结果以数据模型的形式计算出具体的影响程度,为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例如德国大型全能银行通过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进行准确控制,使银行能够在某些业务发生亏损时,以其他业务的利润进行填补,达到稳定收益的目的。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企业应建立全面的风险应对机制,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范畴。风险的防范和应对不仅是目前已经出现的风险,还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风险。风险应对机制能够帮助金融企业尽可能地降低当前风险造成的损失,也能最大程度规避未来潜在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出现[8]。其次,深化风险预警机制的意义。确保企业收集的各项经济信息真实可靠,且具有典型性,能够从中归纳出具有通用性的标准。同时全面、系统地对风险评估要素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内部的实际发展情况。

六、结语

再融资是金融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环节,但外部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再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金融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将再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书袆.我国金融企业再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114-115.

[2]张峰.论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有效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176-177.

[3]段丽君.对加强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35-236.

[4]孙寅.基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分析[J].管理观察,2013,17:133-134.

[5]宋常,田莹莹,陈茜.内部控制自愿披露、披露成本与融资需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1:91-102.

[6]梁武宁.浅议内部控制与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J].中国商贸,2014,06:59-60.

[7]宋立伟.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3:74-75.

[8]毛新述,孟杰.内部控制与诉讼风险[J].管理世界,2013,11:155-165.

融资风险控制篇3

关键词: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风险控制方案

一、我国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渠道,主要是由外部吸引资金和内部积累资金两个方面组成,在这其中,外部吸引资金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它是要求企业要向银行进行贷款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例如,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些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会以外源性的资金吸引为主,其一般会占到该公司资产的65%以上。这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金融机构有着非常充足的资金资源,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资金,这就使得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更加注重外部资金的引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用自身的资金资源来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利用资本经营手段和财务杠杆,来实现公司自身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但是因为融资方面的阻碍,他们又很难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是这些公司面对的主要矛盾。然而,按照我国现在经济资金的流通状况来看,以上的公司资金问题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进行融资手段和渠道非常有限,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近九成的公司都会面对着资金不足的发展问题。

二、当代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面对着人力资源短缺的挑战

投融资人才资源和人力绩效管理资源的短缺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一直存在的一个短板,导致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企业内部历年以来的人才发展策略和行政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首先是我国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并且由于薪酬绩效管理的不够完善,一些市场性和业务性的人才很难被吸引进来,职业经理人的制度的推行也不够彻底。其次,在公司的内部,很多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都没有建立好完备的人才培训体系,其不仅缺少良好的未来规划方案,而且还轻视培训的实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公司优秀人力资源的获得,严重阻碍公司的发展。最后就是大部分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都没有良好的价值激励措施。由于我国大部分的该类企业还处于摸索探索阶段,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一些长期的红利、股权激励措施,不能够良好的落实“按劳分配”价值分配体系,使得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很好的引导员工向预期的组织目标进一步的迈进。

(二)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手段

据了解,大多数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运营,资金不足一直是该类公司的一个短板,使得公司在现阶段的运营变得十分困难。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现在公司的基础技术水平不高,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也不够丰富,在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类公司的发展。此外,公司的有关部门在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要采用回避和控制的手段,忽视了对于风险的转移,使得它们对于风险分担问题上存在误区。其次就是有关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通过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例,来进一步的维护公司相关的产权利益。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浙江一带,普遍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不仅仅为这些公司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因素,还使得公司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加大,进而阻碍该类公司的迅速发展。

三、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控制方案探索

(一)深入理解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防范体系

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全面认识风险,提高风险认识,增强风险的价值观念。针对财务管理,建立高效的控制、监督部门,提高参与财务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有关的制度及管理章程,提高各项工作的衔接程度以及实现效率。建立防范体系。防范体系是公司风险控制中必然建立的体系,这种体系能够随时对公司的运营及发展状态进行监测、评价,按时计算财务风险的临界值,在最佳的时期对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风险情况进行控制。根据杠杆原理,实现财务的负债比率控制,对总体资本的成本进行比较,筛选出成本最小的融资作为最佳效益组合,同时对现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资金能够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

(二)全面把握融资环境,设置风险评估及识别方法

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估,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确立明确的资金管理目标,然后需要国有资本投融资公司对融资工作的前、中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测评和分类。在此过程中,公司要根据风险评估目标及风险控制机构的能力,采取合理的风险评估及识别方法,确保公司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对风险等级、风险趋向等进行精确的定位。

(三)提升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实力

公司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利润,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能力强、效益高的公司,他们通过非外部资金投入的方式就可以进行经济的滚动扩展。可见,公司自身的经济实力可以有效的扩大资金周转范围,使风险大大降低,保证国有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同时,公司要增强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力度,增强公司主业的强化意识,维持并突破主业能够为公司打下坚实的资本经营基础。

(四)从内部出发,完善各项内控手段以降低融资风险

一套适合公司运营的内控手段可以确保公司的正常经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及管理也应该达到财务信息真实、经营高效率的状态。所以,笔者认为公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财务部门以及财务运行体制要健全,以保证公司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内部控制手段需要做到严明、公开、公正,在此基础上完善奖罚体制。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使企业的运营科学化、规范化。四、预算管理要做到位,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的原则,使公司的监管工作及考核制度有据可依。五、完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内控效率及执行力。六、建立顺应公司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提升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七、完善监督制度的建立以及监督工作的执行工作,促使公司的内控体制不断地完善,最终达到降低融资风险的目的。

(五)从外部引入资金缓解自身资金压力以降低风险

适当的外部资金能够有效的缓解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经济压力,其中笔者所说的外部资金可以来源于境内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也可以是境外资本市场,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给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经济模式以及技术上的革新,促进公司的发展。外资的直接利用率随着近些年政府对外资重视程度的增加得到显著的提高,公司应当积极的利用这一机遇,快速的完善自身的引资策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运营体制,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提高各项策略的落实力度。总之,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现状的推动下,投融资平台公司要适当的利用外资的优势,全面提高经济实力,降低融资风险。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一方面使得该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另一方面来促进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结构转型。要想更好的应对公司内外部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还需要在明确自己的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属于自己公司的业务系统。同时,该公司还要重视创新资本的运营模式,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力资源,最终达到公司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的目的。

作者:张晓锋 单位: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晓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D].复旦大学,2011

[2]曾繁振.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及其构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

[3]段振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融资风险控制篇4

关键词: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域上的舞台越来越大,不少企业正逐步向着多元化、跨行业经营趋势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对融资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融资正成为制约不少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且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风险,对于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营也存在潜在威胁。因此,要有效强化企业融资过程,及时关注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实现对企业融资过程的全方位管理,以便及时化解风险,解决融资瓶颈。

一、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融资风险指的是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实施相关融资活动,在融资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企业的财务工作未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财务目标进行,进而导致可能发生损失,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的可能性。

一般来讲,风险是具有两方面的,它不仅仅意味着可能发生的损失,也有可能表示潜在的收益。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不能简单地将风险定义为损失。企业在融资某环节中出现偏差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进而致使企业债务增加,偿债能力下降,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与融资风险相对应,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强化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及时把控,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制,完善公司治理,及时预见公司未来状况,改善治理结构,以此来减少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适时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我国的企业融资渠道正逐渐扩展,多元化融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暴露出的融资风险及内部控制问题也日益明显。

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内源融资不足、间接融资比例偏低等现状。

首先,内源融资相对来讲成本比较低、效益比较高,按照国外发展经验,企业内源融资的比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的,这对于企业融资现状的改善以及规避融资风险具有优势。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内源融资的比重还相对较低,这里面包含了企业以及现有体制两方面的原因。

其次,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也存在欠缺,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体制的不健全,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银行服务的对象倾向于大型企业,对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有效满足,扶持力度不够,广大企业的间接融资缺口较大,资源严重不足。

再次,而且伴随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少企业将融资目光转向了民间融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无法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资金难以满足需求,进而转向民间借贷,这场会产生巨大的融资风险,难以把控。

与上述企业融资现状相对应,我国企业在融资内部控制环节上也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把握融资风险。

首先,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家族式治理模式,公司管理理念较为滞后。不少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缺少内部控制岗位的设置,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合理。

其次,不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少专业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不少企业管理层专业水平较低,难以有效把握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风险,对于未来发展难以把控,对公司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三、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建议措施

首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融资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融资水平。

其次,建立专门的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强化对企业在融资领域的扶持,依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成立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尽管当前银行部门分类中存在信贷服务部门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但没有实现专门化,因此适时成立专门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融资服务质量,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再次,进一步完善资金扶持体系。要根本上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规避企业融资风险,需要大力扩展企业融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来实现对企业在融资领域的扶持,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和企业资金需求,从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税收、财政支出等各个相关领域实现对企业的支持,提升企业在融资领域的实际水平和效率。

最后,提高企业管理层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企业发生融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教育,培养其财务风险意识,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增强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融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能力,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及时加以解决。

总之,实现有序融资,强化企业融资能力,及时化解企业融资瓶颈对于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强化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管理层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改善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丽蓉.关于企业融资风险及其对策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2]宋清华,黄彬.我国企业融资风险初探[J].经济学情报,2009(04).

[3]戴小平,陈靖.我国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02).

融资风险控制篇5

(西南大学,a.经济与管理学院;b.金融学院,重庆 400700)

摘要:作为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品种,订单融资的快速发展有效化解了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而为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研究阐释了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业企业开展订单融资业务的内涵及意义;深入剖析农业企业订单融资的系统风险并揭示农业企业订单融资的信用风险、订单风险及操作风险等非系统风险特征;给出农村金融机构控制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业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4;F830.4;F2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100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61

收稿日期:2014-10-08

作者简介:朱烈夫(1988-),男,四川攀枝花人,硕士,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电话)1803075968(电子信箱)superstar1998@yeah.com;通信作者,丁南希。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全局的基础性问题,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则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及农村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供应链金融系列服务中的重要业务分支,订单融资业务日渐受到中小型农业企业的青睐。订单融资使处于上游的供应商可将订单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在物流企业的协助下审核订单真实性并评估相应风险后对融资企业给予一定授信额度[1]。订单融资业务不仅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金融创新成果和金融业务增长点,而且成为化解中小型农业企业资金链条紧张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开展订单融资业务,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促使农业产业资源向高生产效率型农业企业集聚,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但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在实际运作订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风险要素的冲击。农村金融机构有必要深入剖析制约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发展的风险及其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化解对策,以促进农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农业企业施行订单融资模式的主要障碍

1.1 制约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其一,行业层面的系统型风险威胁农业金融企业的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的运营安全。农村金融机构的订单融资业务运营质量与其业务所依生的特定行业环境密切相关。在开展订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需充分考虑农业行业的弱质性特点。农业的天然弱质性特点增加了农业产业投资的风险水平,故此,投资者通常本着谨慎心态来对农业企业实施投资行为,使得农业企业陷入融资渠道不畅通的困境。农业企业依靠运营资金积累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生产规模扩张的速度过慢,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的社会公众对农产品的迫切需求。其二,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的运营安全亦受到政策性系统风险的威胁。农业金融机构的订单融资业务易受逆向性政策变动的影响。农业领域的逆向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政策的导向与农业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在农业金融机构与农业客户企业发生订单融资业务后,若该客户企业的业务内容与政府新制定的产业政策导向相背离,将使得农村金融机构陷入逆向政策风险中。

1.2 制约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发展的非系统性风险

1.2.1 制约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发展的信用风险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是金融机构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客户企业的道德风险所诱发的信用风险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整体运营风险。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尚未健全,未能实现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征信信息全覆盖,使得多数农业企业的信用信息未被金融机构所掌握。信用信息不完善性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有效甄别债务人的资信状态,由此所诱发的债务人到期难以按时还本付息的行为将直接增加金融机构业务运营风险,进而影响其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诱发客户企业信用风险的根源在于客户企业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中小型农业企业的业务内容繁杂而分散,金融机构若逐笔调研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极大增加其信息获取成本;而部分金融机构在未能精准掌握客户企业的资信信息的前提下即行放贷,则增加了客户企业隐匿其私人信息来谋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机率。

1.2.2 制约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发展的订单风险 其一,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引致的农业企业业务风险将通过订单融资业务传导到农村金融机构。农产品订单融资在发达国家较为普遍,但在国内发展明显滞后,其原因之一是农产品价格的高波动导致订单价值不稳定、难评估[2]。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的标的物是客户企业订单,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对客户订单所指向的实际业务运作风险进行识别。农产品订单所指向的实际农产品业务的实施绩效易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衍生的季节性风险与地域性风险可通过订单融资渠道传导到农村金融机构。这是由于作为订单融资风险承担主体的农业企业的天然弱质性特点,农业风险将沿着农业企业的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方向四处蔓延,从而威胁农村地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其二,缺乏对农业企业日常业务实时监控能力和缺少及时止损制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防御订单融资业务风险能力。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是一种类似远期契约型金融业务。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为此类远期金融业务专门设置与风险评估相挂钩的交易中止机制,即农村金融机构既缺乏及时识别订单融资业务执行过程中风险的能力,又缺乏在特定客户业务风险陡生的情形下及时中止交易的机制。这种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及时止损的机制设置将削弱其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1.2.3 制约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发展的操作风险 其一,农村金融机构的订单融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存在缺陷。在农产品订单融资业务实施过程中,农产品订单所融通资金存在业务主体转换频繁的问题。在从农产品采购环节到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对信贷客户的担保标的物的实际业务运作状态进行及时跟踪,业务内容的复杂性要求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实施系统化管理,但此举将增加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工作量并抬升其业务运作成本。其二,农村金融机构的订单融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考虑到部分客户企业为谋求本企业的私利而采取欺诈手段或其他不规范操作方式,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常规化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失效。农村金融机构需大幅增加其订单融资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成本,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操作风险识别能力。但农村金融机构的技术能力相对落后,以手工操作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操作风控系统难以应对犯罪技术日益升级的操作风险威胁。

2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风险控制的策略

2.1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的系统性风险控制策略

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和其他涉农主管部门应创新对农业金融的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农业企业订单式融资业务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缝隙。农业企业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控制起始于原材料采购阶段,而农产品加工业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资金风险控制过程存在显著的人治现象,其间所暴露出的采购款项拨付和货物流通流程运作的不规范性导致采购风险的失控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强化对订单融资业务所指向的农业企业的标的资产运营安全的监管力度,以有效平抑农村金融机构在订单融资业务上的业务风险。再者,为有效防范逆向政策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密切跟踪各级政府的宏观政策动向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客户企业特点的政策风险控制方案。在制定农业订单融资政策之前,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与各级政府展开有效沟通,以避免金融政策与区域经济产业政策相冲突的问题爆发。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与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相一致,将有助于减少逆向政策风险对农村金融机构正常运营秩序的扰动程度,提升农业企业订单融资业务运营的稳健性。从政府支持层面而言,促进农业订单融资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提供各种政策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保险公司和农业技术部门的合作,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出发,推进农业订单融资的实施[3]。

2.2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的非系统性风险控制策略

2.2.1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设农业企业信息交互平台,以有效化解内涵在农业企业日常业务运营中的订单融资风险。订单融资业务中的订单风险源自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由此造成的农村金融机构难以确切掌握客户企业真实业务信息。金融监管机构可以组织农村金融企业建设农业企业信息平台,确切掌握农业气象、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等宏观信息的预测预报能力,做好订单融资业务的风险预警工作。金融机构亦可借助农业企业信息平台渠道向农业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以帮助农业企业克服市场风险;通过将金融机构建设的农业企业信息平台与电商企业建设的农业企业网络交易信息平台的信息整合为一体,以确保农村金融机构能掌握客户企业真实业务动向,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盲目向信誉不佳的农业企业提供订单融资业务的风险。

2.2.2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的订单风险控制策略 其一,农业金融机构可向农业企业提供订单融资业务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组合式融资业务,以有效分散客户企业在采购环节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在农业企业采购原材料环节,农村金融机构可要求客户企业在申请订单融资业务的同时办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以防止客户企业将其所融通资金挪作他用。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专业化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监控客户企业的存货流转动态信息,以确保客户企业所采购原料的流通状态置于金融机构掌控之中。其二,农业金融机构可向农业企业提供订单融资业务与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组合式融资业务,以有效分散客户企业在交货环节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在农业企业向订货企业提交该订单时,农村金融机构可要求农业企业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为促进销售,农业企业通常运用赊销的方式来获取订货企业订单,这使得金融机构的订单融资业务易于受到来自农业企业的客户企业的赖账风险的冲击。农村金融机构可促成农业企业将其在采购环节所办理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转换为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以有效转移和分散客户企业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

2.2.3 农业企业订单融资模式的操作风险控制策略 其一,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培育企业风险防控文化。农村金融机构应当落实订单融资操作风险的制度化防控原则,在通过积极培育员工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方式来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的同时,亦须建立与订单融资业务风控水平挂钩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的操作风险进行量化考核的方式来精确揭示当前操作风险水平,并通过激励制度建设的方式来鼓励员工的风控意识和技术的持续提升,进而增进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防控能力的稳健发展。其二,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完善操作风险监控体系,促进风险内控体系和外部风控体系的同步发展。农村金融主管部门应当将结合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营能力来制定订单融资业务操作风险防控制度,将订单融资业务整合进现有的常规金融业务监管体系中,形成包括农村金融机构全业务门类的系统化风控管理制度架构。考虑到订单融资业务的特殊性,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建立针对订单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独立报告制度,并对该类业务的操作风险提出明确具体的监控技术标准要求和操作风险提示制度,以确保农村金融机构订单融资业务在合规基础上的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 赵 琪.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的订单融资风险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5-39.

[2] 李 菡,王兆旭,邹 磊.农产品订单融资的可行路径研究:理论分析和具体实践[J].征信,2014(4):67-71.

融资风险控制篇6

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导致企业融资规模缩小,企业经营困难,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不幸夭折,更多的企业则因为缺少继续发展的资金而举步维艰。本文在对安

徽省太和县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小企业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引言: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被形象概括的“双缺口”的融资困境,太和县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蕴藏巨大的融资风险是直接导致其陷入融资困境的主

要原因。由于我市中小企业具有先天的弱质性,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风险极易通过财务风险转化为融资风险。要缓解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就应从其融资风险角度入手

,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防范的措施,从而确保中小企业融资畅通运行才是关键之所在。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济单位。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的流动,以余补缺,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

,既包括资金的来源,又包括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即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和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外部的

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以获取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行为。本文所说的融资即是狭义范围内的融资[1]。

(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自我积累和外部融资。

目前太和县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仍为自我积累,其来源主要包括实收资本,应收账款,留存收益等,主要为企业股东资本投入和企业利润滚存。

外部融资主要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风险融资;间接融资主要为银行贷款和政府支持的信用贷款。在外部融资方面,由于目前我国

的金融体制限制和我市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2]。

太和中小企业都把向银行、信用社贷款作为外源性融资的首选,贷款占企业总负债的比重70%以上,银行的资金都很充裕(存贷比都只有30%左右),属于不同法人的金融分支

机构也较多,因此在金融机构之间竞争优质贷款客户的情况较激烈。在太和,银行对效益好、还款有保证的中小企业,一般贷款利率只上浮20%(达不到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上限)

(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中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本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而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

模的扩张就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在历来

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

现阶段,太和县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企业自筹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偏大。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太和县中小企业通常以自我积累和零负债起步,往

往以合伙集资、企业盈余等方式筹集生产发展资金。太和县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自筹资金的总量仍然较小,不足以支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

要。其次,银行贷款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中小企业在银行实际贷款总量不高。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融资风险的类型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威雷特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融资风险则是指企业融资或筹资过程面临的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广义上是指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遇到的风险,狭义上是指企业因借款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现状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

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都为企业融资带来了风险。那些经营不佳,或销售渠道不畅,或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在

我国的中小企业近5年的淘汰率为70%,因此,约30%左右的小企业是亏损的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

此,公司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难以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困难加大,融资风险增加。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类型

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

直接融资是资信等级相对要高,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采取的一种融资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因自身的资信等级低体制不全的原因,导致信息不透明的程度就越高,提供资金者在

让渡资金时要求的风险补偿也就越高。目前,太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

(1)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租赁融资的风险:就是为资金严重缺乏及购买的能力也不强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种很好的融资渠道。这这类企业来讲,虽然这样的融资要求低,费

用少等有点,但融资的期限相对比较少,因此在这种短期市场利率有变化的问题也是带来了风险。

(3)兼并融资风险。在融资过程中,如果对融资环境与时机把握不好或对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和对兼并双方资产评估有误等,都会产生一系列风险。具体表现为:目标

选择风险,过程风险,管理风险[3]。

2.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风险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所进行的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间接融资风险是指企业间接融资活动收益的不确定性,主要有银行贷款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频率高,一次性需求量小,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低的弱点,加上市场变化大及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些都使得类似中小型企业面临经营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等因素而给中小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费用过大、

利率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财务危机。

2.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指在企业收益不错的情况下,我国实行的责权发生制原则表明:不错的收益并不能保证现金流入的实现。

连带财务风险

由于各种原因,用本企业的资产作为担保为其他企业单位到金融机构贷款的这种行为原本是正常的商业信用,但是如果借款单位因各种原因在款项到期时不能还应有的本息时

,那么为其担保企业则必须对金融机构还本息责任,因此出现了连带风险。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市场销售

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竞争使销不稳定,产生了风险。

生产成本

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机器、工人的生产效率等是不肯定的因素而产生的风险。

3.生产技术

设备事故、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新技术的出现等,不易预见,产生风险。

外部的环境变化

如自然灾害、经济不景气、有协作关系的企业没有履行合同等,企业自己不能左右,产生风险。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形成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对管理的观念落后,管理环节薄弱及内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员工素质不高,对市场的研究不足,产品的研制技术力量有限等等。因此,不管是通过直接的还是间接

的融资,都难以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因此都会遇到一些融资障碍,融资的难度加大,风险增加。

企业制度与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存在普遍现象,主要因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实混乱、做假账、资本完全空壳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影响了企业的形象。而相对大企业各方面制度规范,信息公开化。因此,银行或者投资人要像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投资就必须的提高对这类企业各信息的收集与质量分析,因此

又加大了投资的成本,从而让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加大难度。融通到资金的多少甚至是否能融通到资金。企业的融资存在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缺陷

相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上缺少金融工具降低融资风险,致使融资风险向融资机构集中。由于

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风险较大,导致融资机构缺乏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动力,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与成本。

四、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无一不遭遇缺少资金之痛,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不幸夭折,更多的企业则因为缺少继续发展的资金而举步维艰。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

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技术基础薄弱,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太和县因为对融资的风险管理技术偏弱,因此整个管理水平很难有很好的保障。体现在:对风险的识别难度大、对风险的评价误差大、处理这种风险的手段落后等等。严重影

响了这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目前基本的应对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分为三类:风险回避、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大多数的公司或企业主管部门通常采取前两种手段处理风险,往往

忽视了风险转移,对于风险分担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解存在误区。

(二)政策法规不完备,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融资的本质是产权制度的创新。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划分产权界限,维护产权收益,但我市相应的基本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此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相应加大了融

资成本。因此提高了这类企业的融资风险,。对应的加大了成本。角度或者专业的差异对问题有不同的效果规定的差异导致了这种管理的体系不能系统与规范。

五、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一)以规避风险为目标的事前控制措施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企业在平时的财务处理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居安思危、树立风险的观念、强化风险的意识,提高风险的价值观。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

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建立对风险的预测管理体系。企业应当建立这种体系,时刻对企业的发展及运营的状态进行检测,定时测算财务风险的临界点,及时对发生的或者将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放映

及控制。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

2.认真分析融资环境,建立风险评估和识别

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式与对风险的评估,确定好管理目标后要求中小型企业对项目融资执行前,、执行中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及分类。中小型企业必须对这种融资额环境

和面临的风险再次评判这种融资的正确性以及是否可以在这样的市场及环境中顺利的进行。企业应结合风险预警目标和风险管理队伍水平,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以保

证对融资风险的合理分类,对风险程度、结果分析和转化作用的概率进行准确判断。

3.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防范和降低融资风险

太和积极发挥工商职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坚持把服务企业融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新理念,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

(1)传统银行融资仍占主导。太和在原有6家银行的基础上,徽商银行、邮政储畜银行相继入驻太和。太和全县有8家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动产抵押登记方便快捷。积极依托太和工商红盾信息网平台,将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各项须知及各类表格、联系电话在网上公示,需办理登记的当事人只要上网查看须

知,下载表格填写后即通过网络上传,经审查合格后再赴工商部门签字办理。此举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受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二)以化解风险为目标的事中控制措施

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降低融资风险

(1)提高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内源融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企业的利润,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生产活动在不从外部注入资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

资金的滚动扩张。太和中小企业的“强身健体”,要加强自身管理,还要加强信用意识,提高经营的透明度,并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注重强化企业的主业意识,突出主业、壮大主业是实施资本经营的坚实基础。太和县重点企业不单纯追求企业规模大,更注重企业素

质强

2.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控制和降低风险

中小企业信贷一直面临着“上面重视、基层难办”的尴尬。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融资比较零散、单笔贷款规模小、借贷周期短,管理成本高,信用风险相对较大,同时,现

行的制度体系和金融服务绝大部分是按照规范、成熟的大型企业的经营特征来设置的,并不符合小企业借贷期限短、难有担保质押等实际情况。但是,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发展潜

力不可限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等原因,银行将信贷市场开拓的重点放到了中小企业上。

3.利用政府资本降低融资风险

经济发展在企业生死存亡的激烈竞争中已经发生了三大深刻变化,即已开始从负债经济阶段向资本经济阶段转变,从数量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质量特色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

转变,从政府直接操作为主的高速发展阶段向政府创造投资环境的提高发展阶段转变。针对这些变化,太和县委市政府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资本经营必须观念先行。观念新才能机制活,太和县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帮助重点企业集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去运作一个企业,并从企业领导班子入手,注重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太和县已形成一整套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和奖励企业家的科学管理机制,在全市涌

现出一个优秀企业家群体,通过他们保证了太和县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

(2)政府要有服务意识。从太和县成立企业股份上市指导小组开始,太和县的拟上市公司(如安徽新富太发饰品有限公司)就开始享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提供的“

一条龙”服务,工商、税务、国资局等各有关部门为企业办手续、跑批文要一直负责到中央,解决了依靠企业自身所难以办到的一些事情。

(三)以反馈风险为目标的事后控制措施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对融资过程进行分析,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而投资又是为了获得利润。在一个整体过程结束后,企业必然要对融资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系

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各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种财务比率,重点应放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上。

1.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率的经营也正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和制度,为企业监管做好准备。二要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三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

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四要实行科学的、全面的预算管理,为企业监管提供检验标准和考核依据。五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六要改进人力资源管

理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七要不断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6]。

2.完善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制订结合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控制投资风险。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把

风险降到最低点。加强对各类风险信息收集、分析、评估的力度。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型中强化风险信息收集这一要素和措施,具体表现为:收集政策法规风险信息,收集市场风

险信息,收集经营风险信息等等。

3.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

增强风险评估识别。增强风险评估和识别必须具有较强的早期风险感知能力,以对各种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同时对风险发生的时间和临近程度发出风险识别和预

警信号。风险预警信号是系列定量的安全警戒值,可根据历史或同行的经验设定。这样就可做到心里有数,一旦发现情况异常,及早根据不同程度的风险和控制目标采取有效的管

理措施[7]。

六、结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主体,是活跃市场、繁荣市场的细胞。太和中小企业众多,为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太和县中

小企业迅猛发展,触及各个领域,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各方面来看,太和中小企

业都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银行、政府、各类投资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要想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在企业自身,银行,政府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降低融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太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者单位:太和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

参考文献:

[1] 佚名.我市企业融资风险问题研究[D].

[3] 金涛,徐彪.浅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经济与法,2010(1):220.

[4] 白国盛.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防范[J].企业家天地,2010:43-44.[6] 王永成.我市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方经济,2010(1):69-70.

[5] 黄茂海.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经济师,2010(5):229-230.

[6] 毕俭雍.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浅论[J].商业文化,2010(9):63.

融资风险控制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生命周期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经济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比重已经占到工业企业的90%以上。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大的拦路虎,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尤其是缺少固定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资金短缺是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缺失大环境分不开的,而这也是被融资方产生融资风险的根本所在。银行对企业的甄别能力有限,仅仅限于财务报表等可修饰的很表象的东西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信任企业的贷款申请,只有企业提供抵押品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他们的风险。

关于信息不对称,前人多有研究。庄晋财、程李梅(2012)认为企业的成长能力等隐性信息是银行所无法考察的,相应的也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他们建议银行从企业家的素质、品格等方面考察隐性信息。信号传递理论的提出者Ross、Leland&Pyle(1977)在“财务结构的确定:激励—信号路径”一书中指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信贷供给障碍的最主要原因。Berger,Udell(1998)也有类似观点: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银行更倾向于提供低利率下的低风险贷款,以及中小企业为获得资金不履行合同约定甚至长期借贷不还。对此,Helmut Bester(1985)提出抵押信贷可有效控制银行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从而均衡信贷配比。由此,笔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融资风险的关键点,控制了由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二、理论基础

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合理控制风险,平衡投资人的风险与收益。

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人有高潮低谷,企业也有跌宕起伏。起源于美国学者MasonHaire(1959)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后期诸多学者的研究下逐渐丰富完善。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用以描述企业增长规律。

将其引用到金融上就衍生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Weston和Brigham将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并分别描述了各个阶段的资本结构:

我国学者陈晓红,刘剑(2006)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符合西方成熟国家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即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随着中小企业生命成长阶段的不同,呈现周期变化趋势。但是庄晋财、程李梅(2012)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现象,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成长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路径。

三、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模式架构

1.初创期

初创期的企业融资特点是:风险大、融资规模小。对这一阶段的融资风险控制政策,我们采取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的方法。通过个人出资,亲友借款将风险消化在企业内部,这是最常见的融资手段。还有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通过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加入将风险转移,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便是未来的高融资成本。

创业邦的2012天使投资报告显示,我国天使投资人目前已渐成规模,对中国创业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而且投资收益非常不错,有一半以上回报在30%以上,18%的天使投资人回报率超过200%,一些明星企业的投资回报高达几十倍甚至100倍;著名天使投资人何伯权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天使投资有三点不同:一是没有专业的资讯平台告诉中国的创业者如何找天使投资;二是社会对天使投资的认可和尊重还不够,总体表现出的是对于资本的鄙薄;三是中国现在处于创业热情高、机会众多的时期,但是天使投资人数量还远远不够。

中国有句谚语叫背靠大树好乘凉。政府就是中小企业背后的那颗大树,政府有责任支持那些缺乏资金的高科技企业,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初期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给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政府投资可遍布企业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但是初创期的企业最为艰难,政府应对初创期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

初创期的企业融资虽然具有较大风险性,但是所需资金量较小,且未来可收到较大的收益,这些会吸引天使投资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投入,此时的企业的融资风险可被有效控制。

2.成长期

成长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风险较大,融资收益较大,可融资手段较多。这一阶段企业已取得了部分发展,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开始显现,社会各界对此阶段的企业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且因为此阶段的企业已有部分可抵押品,可获得银行的短期借款。但是,可抵押品很有限,笔者认为,为有效控制成长期企业的金融风险,应采用多种融资手段,最大化转移企业风险。

目前企业的融资手段过少,银行贷款方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占据90%以上。企业除利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以外,还可利用仓单质押、出口提单质押、国内保理、流动资产抵押等手段进行融资。仓单质押和保兑仓是银行开发的信贷产品,俗称融通仓。他们都是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有效回避风险。其原理是,生产企业将采购的产品作为质押品放入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先期获得银行贷款。待企业将产品销售以后,销售收入直接打入银行账户作为还款。此种方式通过第三方的引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作为质押物来抵消银行风险,可有效补充企业的资金缺口。

除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也可成为资金的来源。风险投资者的加入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政策提出改善建议,从各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风投资金不仅期限较长,且可更好的融入企业,是未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政策性补贴以及政府担保贷款也是成长期企业资金的来源之一。部分高科技企业政府补贴每年可达几十万元。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也可为银行贷款分担大部分风险,引导优势企业的良好发展。

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资产有了一定规模,财务制度也较完备,资金回笼较快,具备了申请商业银行贷款的能力。所以成熟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债务融资比例上升。主要的风险控制措施除前两个阶段的所有措施以外,还包括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分担。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用评级制度落后,信用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仍然存在。往往银行要求企业提供详细到繁杂的资料,甚至包括申请企业法人的婚姻状况、父母的生活状态等,以期通过这些调查来考察企业的隐性信息。且申请周期时间较长,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成熟期的企业就要更多的考虑融资成本与风险的问题。资金瓶颈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企业对于融资政策的选择也开始考虑更多方面。保守的公司管理层选择的融资手段可能是扩大留存收益比例,将风险进行内部消化。相反,激进型的管理者会选择更多的外源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

风险投资在这个阶段也可扩大投资规模来弥补企业资金缺口,股权融资也会成为一部分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总之,成熟期的企业风险控制手段丰富,资金缺口相对较窄。

四、政策建议

前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风险控制融资模式,期望能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助力。但是融资环境的改善也势在必行。

1.商业银行贷款施行区别定价,放松管制

不管怎么控制风险、分散风险,银行贷款中银行都要承担一定风险。风险理应与收益是对等的,但是我国贷款利率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贷款对象施行不同利率。这就导致银行宁愿以较低利率向风险小的国企或者大型私企贷款而不愿以较高利率向中小企业贷款。只有区别定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信贷约束。

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打造流畅的信息交换平台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落后,银行在放贷时还要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不仅会加大银行的成本,也会对企业产生负担。我国有些地方企业每月要向统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三份报表,而且统计口径不一致。如果这些政府部门信息可以共享,银行在放贷时可以直接导入信息平台的报表,参考税局企业纳税情况,掌握企业获得政府资助信息。如此,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有效防止了道德风险的产生。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虽有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审批手续繁琐,要求较高,可进入的企业较少。建议应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促进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市场。

4.变政府直接投入为引导基金,强化服务意识

我国政府对企业的资助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多为直接性政策性资金补贴。政策性补贴是国家对诸如高科技企业、商务示范企业等的专项补贴,这类补贴采取直接投入方式,不需企业承担任何成本,现实中,极易导致寻租的产生。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采用造假或者改变使用用途等方式骗取补贴资金,反而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建议政府补贴采取引导基金的方式,设立基金或者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专门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活动。变直接投入为侧面资助,对于培育企业的积极性,防止寻租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融资和经营提供助力。例如,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集聚区或者经济示范区。这些地方成立以后只是给企业提供土地的优惠政策,而后不闻不问。政府成立集聚区后,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除可成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外,还要搭建起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的桥梁,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台,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5.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典当行产业、发展融资租赁产业

前文已对风险投资进行论述,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还有很大潜力,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各个阶段的融资都能提供帮助,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是一项重要工作。另外,典当行、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具有传统融资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手续简单、速度快,可成为传统融资模式有效的补充。建议大力发展典当行、融资租赁等产业,全方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项目《贵州省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融资意愿背离分析》(项目号:12SSD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Ross.S.A.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The Incentive-Signalling Approach[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2

[2]Berger,A.N.,Udell,G.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

[3]Helmut Bestr.Screening vs.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

[4]陈晓红,刘剑.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

[5]庄晋财,程李梅.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意愿背离问题及其缓解路径.财会月刊 2012.

融资风险控制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识别措施;控制措施

一、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及分类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是因企业使用债务而产生的由投资者(或企业资本投入者)承担的附加风险,这种附加风险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二是举债而导致 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失的风险。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支付风险

财务支付风险指是指公司因支付能力不足而不能向投资者支付其满意的股利,或者不能向债权人按时、足额地偿付本息所带来的风险。小微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负担的利息也比较多而小微企业的资金本来就不是很多,对抗风险的能力弱,因而当不能按时足额支付本息时,小微企业更容易受到致命的威胁。

(二)财务杠杆风险

财务杠杆风险是指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负债融资产生的正向杠杆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债权融资成本。当企业因某些原因而导致营业利润降低时,由于仍须向债权人支付固定的利息,势必减少投资者应得的收益,对企业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影响企业留存收益的累计,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融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内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外因)的作用。

(一)融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融资的规模和结构。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小微企业的负债比率通常比较大,较高的债率带来更高的融资风险。

2.融资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3.融资的时机和期限结构。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

(二)融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使税息前利润下降,企业有可能难以支付负债要求的利息。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

三、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识别

(一)融资风险识别矩阵分析法

根据每项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发生概率及其引发融资风险的严重性,可以确定该融资风险的结构性质。融资风险的结构性质可以表示为低、中等、显著、高四个等级。因此,可以把企业每一种融资风险的结构性质用融资风险识别矩阵表示。见表1。

由于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以及不同市场风险的结构性质也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企业总体融资风险识别分析,应反映包括时间特性在内的三维融资风险状况,即应把不同时间区间的融资风险的识别看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定期对融资风险的识别估计结果以及风险管理的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指标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指利用偿债能力指标对融资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偿债能力指企业对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按照债务偿付期限(通常以一年为限)的不同,企业的偿债能力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比率中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其中一般来说流动比率最好保持在2:1,速动比率在1:1,现金比率在20%,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大于1、已获利息倍数在3以上比较好。这些指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短期融资风险也就越小。以上指标在分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时候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比值,该指标越低,债务偿还稳定性、安全性越大,融资风险就越小。

(三)杠杆分析法

杠杆分析法,通常是指运用产出、收益、息税前利润以及每股收益等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所进行的企业风险分析。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殷收益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融资风险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的大小,当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或优先股融资比率时,固定的现金流出量会增加,从而加大企业财务杠杆系数和融资风险。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比较高的负债比率使其财务杠杆系数比较高,增加了收益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

(四)Z值判定模型

Z值判定型是一个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以破产企业为样本,通过大量的实验,对企业的运行情况、破产与否进行分析、判别的系统。

Z值判定模型以定营运资产/资产总额(X1)、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2)、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3)、投资者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X4)、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X5)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的企业融资风险判定模型。Z值越大,企业融资风险越小,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越低。

Z值判定模型为:Z=1.2X1+1.4X2+3.3X3+0.6X4+0.9999X5

Z值应处在1.81-2.99之间。Z=2.675时居中;Z>2.99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若Z

(五)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首先对财务危机的每个评价指标设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然后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再运用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得到加权平均数,即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可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分为相应的区间,当综合功效系数小于等于 60 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极高,资产状况极差;当综合功效系数在 60-70 之间表明企业财务风险很高,资产状况较差;当综合功效系数在70-80 之间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较高,资产状况一般;在 80-90之间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较低,资产状况较好;大于或等于90 表明企业财务风险很小,资产状况良好。

四、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良好的预算工作体制

企I应根据对资金的需要、自身的实际条件、融资成本等因素,量力而行的确定企业融资规模。在融资决策的初期,应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判别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状况,做好企业的现金流预算。在企业中最为常用的是通过分析资金与销售额的关系以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

(二)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保持适度负债

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并具有弹性的资本结构。此外,如果负债过多,企业的资金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风险却增加了。因此企业应该根据相关理论来确定自己的最优资本结构,并且在融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此进行融资。

(三)拓宽融资渠道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债务融资,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此外小微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财会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也很难通过贷款的方式获得足够的资金。因此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便成了控制融资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微企业可选的融资方式有:所有者投资、银行透支、银行贷款、商业信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租赁、保付、政府援助、供应链融资、众筹等。随着融资方式的增加小微企业可以减少自己债务融资的规模来控制自己的财务支付风险,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同时也为难以贷款时提供了其他的融资方式。

(四)合理搭配债务期限结构

债务期限结构是指企业的债务期限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应根据自身资金安排需要,对债务期限结构进行搭配以防止因一次性债务到期无法偿付所引发的融资风险。

(五)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融资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它主要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根据该系统事先发现的迹象或征兆,警示决策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融资风险控制工具,其灵敏性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管理者,从而越有效地控制融资风险。

(六)健全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内容涉及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企业风险管理人员配备、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权利与职责、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方面。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融资风险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健全的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本身就已经消除了一部分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健全企业内部融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防范融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健.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沈阳大学,2011(5).

[2]蔡韬.杠杆系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衡量风险的辨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9―6.

[3]肖作平,王涌,王彩霞等.企业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0(1):17―19.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3.

[5]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84―89.

[6]唐湘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9(5).

[7]陈翰林.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3(5).

[8]晋洁.我国小微企业利用民间借贷方式融资的原因、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5).

[9]潘菲,企业财务危机及其防范,中国科技信息[J],2004(6).

[10]唐书豪,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以M钢铁公司为例[D],安徽财经大学,2016(5).

[11]陈仲秋.企业融资风险及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5(4):140.

[1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14.

[13]童宏兵.企业融资风险成因与控制[J].财务与审计,2004(7):26-28.

[14]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23-126.

上一篇:医院成本分析范文 下一篇:医院成本核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