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09 21:41:20

林业科技发展

林业科技发展篇1

罗田县林业局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全县版图面积321万亩,林业用地22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是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现已发展到96万亩,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桑蚕之乡”,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等荣誉。全县共建立了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人员121人,其中获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101人,中级以上职称32人,专科以上学历36人,平均年龄33.7岁,是一支技术型、年轻化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也是我县两大体系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我县确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以来,广大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立足岗位,积极工作,成为传播林业科技、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广泛开展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我县成功地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板栗、甜柿、茯苓、花卉、木本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的林业经济已成为罗田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在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科技服务职能方面,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罗田县情,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林业的结构、比例和产出块头较大,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打造林业经济强县,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务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抓住了国家大别山科技扶贫的机遇,把板栗作为林业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大林农通过学科技、用科技,相继从中得到了实惠,林业支柱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每年举办一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的带动,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到了全面迅速发展。广大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已成为活跃在农村的科技传播者,成为林农致富的贴心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加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林业局专门配备一名科技副局长,主管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推介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并配备一名科技副站长,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站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稳定基层林业队伍,我县在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明确保留了乡镇林业工作站,并对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实行了“四定”,把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作为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为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队伍不断优化。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最宝贵的是人才。我县通过不断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并通过与县电大联合开办“林学”专业大专学习班,让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充电”,不断优化文凭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人事部门开展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技术过硬、服务质量优的人员及时聘任,定向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骨干,从而提升了整体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满足科技推广的需要,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近50万元的科研和推广经费,并先后建立了板栗、甜柿、银杏丰产技术试验基地,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张力田、罗振荣等国内知名专家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去雄技术”、“甜柿优良品系选育”等17项课题,取得了11项科研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参与科技攻关,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专家队伍,锤炼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我县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了全县三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县级主抓林业科技的开发和研究、制订技术推广方案和开展技术外援活动;乡级是技术服务的主体,林业技术人员90%分布在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也主要是靠他们来完成;村级依靠“科技示范联系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来实现林业科技应用为农村经济服务。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绿色致富工程”等一批重点林业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通过对林业生产大户进行定点科技培训和指导,建立了第一批科技示范联系户150户,用林业科技的推广辐射来建立各种经济林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板栗种植示范户方荣华依靠科技实现年纯收5万余元,天麻种植示范户朱贤贵实现年纯收6万元,茯苓种植示范户叶成武实现年纯收8万元,银杏种植示范户金昌明实现年纯收5万元……如今,全县的科技示范户已发展到656户,覆盖了全县412个村。正是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致富效应,从而带动了周边群众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林业科技推广的链条不断延伸。

二是注重形式多样性。我们把加强科技服务的普及率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活化服务形式,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通过举办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和一年一届的“板栗食品交易会”活动,利用化学校、农校等多种载体,先后举办了各种林业科技培训班580多期,培训林农近15万人次;通过召开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各种经济林的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仅板栗管理一项,每年就要召开春季嫁接、夏季花期三喷、秋季栗园施肥、冬季除虫修剪现场会不少于4次;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咨询等活动,对生活贫困且无一技之长的林农实施技术扶贫,推广一批短、平、快的林业致富项目,使他们走上了科技兴林致富的道路;通过建立专家电话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以满足林农“急时用、急时送”的需求。

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推广力度,我县组织编印《板栗科技》、《银杏丰产技术》、《甜柿栽培》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每年都要翻印季节性管理重点技术资料20余万份,各乡镇林业站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免费将各种资料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并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特别是从1999年以后,我县将每年春、秋两季的科技下乡活动固定下来,并组织放映队在农村巡回播放林业科教片,科技人员现场传经送宝,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科技大餐。现在,全县65%以上的林农都不同程度掌握了一到两门林业生产应用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科技推广应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围绕产业重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通过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在农村推广应用林业科技,全县已建成300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600个,年产量过500万斤的乡镇6个,年产量过20万斤的村78个,年产量5000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2000多户,使全县板栗总面积现已发展到82万亩,2004年板栗总产量达6000万斤,系列产值4.8亿元;具有天然脱涩功能的优质品种罗田甜柿纷纷走进大都市的商场、超市,成为市场上的紧俏林产品;在清末时期就享受“免检”待遇的罗田茯苓继续漂洋过海,备受东南亚国家客商的青睐……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继我县传统的板栗、甜柿、茯苓之后,一大批森林食品、食用菌、青茶、水果等特色林产品已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9.7亿元的63.9%。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守清贫和清苦的林业科技人员塑造了林业部门的新形象,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县80%以上的乡镇林业站每年都被群众评议为“优质服务单位”,并先后有九资河镇林业站、河铺镇林业站等4个林业站获得了“全国先进林业工作站”和“全省先进林业工作站”的荣誉。由于我县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职能突出,创造的成绩显著,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在罗田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和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4位林业站长分别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这也是全县人民对林业科技人员的支持和信任。版权所有

中央9号文件赋予了林业的“双属性”和“双任务”。为更好地承担起“双任务”,林业科技必须先行。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各兄弟县市的宝贵经验,借这次全省林业工作站改革建设现场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建设步伐,不断强化职能管理,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为建设和谐富裕罗田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林业科技发展篇2

    (1)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对科技支持的资金投入有限,科研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科研成果正逐年下降,且有些科技成果不能转化应用于林业生产,成果转化率低。传统的林业经营中的科技投入比较少,长期形成了放任式管理,“靠天吃饭”的理念,林业产业普遍忽视科技对林业的作用。近几年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和发挥作用,部分林业工作者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真正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

    (2)林业科技发展与市场结合度比较低。我国林业以传统的初级产品为主,林业生产没有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并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林业的科技改革发展仍比较缓慢,林业科技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需要。林业产品以单一的工艺,简单的产品为主,林业产品加工和针对市场的研究服务仍没有改善,为林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现代林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中,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入企业的生产才可以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将林业技术转化为林业产业。

    2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1)培养、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林业发展和生态改善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领导和群众都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科技发展对林业产业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多组织学习普及科技对林业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接受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

    (2)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科研系统,完善科研体制。现代林业要与科技相结合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请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之前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业科研系统,多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与林业的生产发展中。

    (3)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发展现代林业科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决定,林业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且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使现代林业发展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旅游业,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经济。现代林业发展还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以市场需要为方向,生产有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以资金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4)发挥科技创新对林业生产的重要作用。1)科技创新用于林木品种培育,针对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培育不同的优良品种,并合理安排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生物技术的科技化。2)科技创新用于绿色施肥、绿色农药等环保方向。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工种植的树木自身的调节修复能力有限,要保证健康成长,当遇病虫害时要科学地研发使用新型绿色农药。并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针对性地研发使用绿色化肥。3)科技发展促进林业体系的全面完善,如用科技手段推动林业防火体系的完善。

林业科技发展篇3

1前言

森林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涵养水源,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生态保障。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海南林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沙漠化造林技术研究、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海防林研究、天保林研究、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生物组培技术研究等均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为海南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资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结果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为了系统、准确地了解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和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以海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点,采用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关于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海南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海南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和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技术研究七大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讨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掌握海南林业的发展轨迹。

2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结果

2.1文献整体情况和年度分布规律

以《热带林业》和《热带林业科技》期刊杂志为主要参考点,查阅在1962年~2006年期间,发表的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海南林业科技”和“林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进行系统检索,经统计,共计2000余篇文章。由于年限较长,因而,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把文献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详见文献数量阶段分布图1。

2.2文献类型

针对文献资料的论述方式,分为综述类文章、技术类文献、调查报告类文献、发展战略类四种类型。2.3学科分布特点根据林业学科的基本分类和文献资料研究主题,将收集的文献分类为: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建设、森林资源、园林绿化、林业信息技术、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及其它研究等12类。

3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分析

3.1分布情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文献资料数量的变化:1970~1979年期间,科技文献数量最少;1980~1989年和2000~2006年两个阶段发表的文献量最多。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海南林业建设方向。20世纪60年代,开荒耕种,引种栽培,建设海南的热潮涌起;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的动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生产和林业研究也受到严重阻滞;自1980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海南的林业建设,提出“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的林业建设方针,科技人员备受鼓舞,重新投入生产建设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同时林业科学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多;随着林业建设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海南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禁止采伐热带天然林,海南林业进入转型摸索阶段,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重视实际工作,但是科技论文的编写仍没得到重视;从2000年开始,林业建设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对林业科学技术需求不断增强,鼓励科技创新。同时,由于对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总体上看,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

3.2文献类型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海南省林业文章以综述类居多,占总文献量的56.8%;技术总结性文献居第二,约占总文献量的37.4%;调查报告类文章占4.8%;发展战略类文献占1%。技术报告类和调查报告类文献一共才占总文献量的42.2%,与综述类文章相差较多,表明海南省林业技术类研究及成果偏少。

3.3文献分类结构分析

表2显示,我省林业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森林培育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2.47%。共涉及如柚木、黄桐、降香黄檀、黄胆、海南龙血树、洋椿树、棕榈藤、竹子等海南乡土树种的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松树、桉树、马占相思等树种的营林技术研究。这与我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建立乡土树种基地的林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占总文献量的10.65%。说明林木良种繁育研究得到重视,内容包括林木生物技术、林木常规育种、种源收集等,这与当前林业的发展方向是相适应的。森林生态学文章占总文献量的10.24%,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破坏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后果、热带原始林保护示范研究等等,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类文章占文献总量的9.59%,数量颇多,说明海南较为重视林产工业及化工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森林经营管理类文章占总文献量的5.0%,内容以森林可持续发展、分类经营、森林资源为主。园林建设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占总文献量的1.82%,这与城市园林建设、城市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相关,促进了该学科的研究进程。林业经济管理类文献占0.53%,说明海南对此项研究偏少。林业政策类文章仅占总文献量的0.12%,数量最少。

4结论

通过海南林业科学技术进展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重视林木育种工作。但是科技含量较低。在林木生物技术方面,虽然该类文章相比较多,但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树种的研究尚未开始。(2)森林培育技术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造林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3)海南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尤其对森林昆虫区系、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及其经济意义方面的研究很少,资料也缺乏。(4)在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方面,海南先后得到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GTZ(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国际组织的资助,使森林得到有效恢复和前所未有的发展。(5)在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海南省森林资源卫星遥感信息系统、森林公安指挥中心、森林火灾监测系统、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信息局域网络、林业视频会议系统、科技信息网等林业高科技网络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农业科技服务“110”这一新型服务体系,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还是比较领先的。(6)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5讨论

虽然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也制约着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1)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明显滞后,尤其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薄弱,明显落后于国内外许多城市。对种源的收集偏少,对已收集资源的保存、研究、开发和利用不够;(2)乡土树种遗传改良工作停滞不前。不少重要乡土珍贵树种的育种以及规模繁殖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新品种数量少,研究手段落后,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3)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4)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生产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普遍存在只抓生产不顾技术研究的现象。(5)林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对林业先进机械运用较少,基础条件落后,还停留在原始的工具,如森林清查角规、测树仪等仍是森林清查的主要工具;劳动力老化,没有活力。(6)由于林业发展具有长期性、艰难性、复杂性、地域性等特征,收入和产出的不协调,造成了科技人员浮躁,无法安心科学研究。同时,高层次的林业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国内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少,科技资源配置与优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少,而且已有的成果也无法及时推广,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建设。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制的不健全,基层林业部门科技力量薄弱,致使林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率极低,也是阻碍当前海南省经济的提高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8)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较低,研究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9)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明显落后于海南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p#分页标题#e#

6结束语

林业科技发展篇4

对林区内进行规划整改和资源配置,是林业资源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的调查研究,只有运用科技手段才能确定林地内各个区域的用途,对多样性的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择,利用最为合理的应用方式,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2林业科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来,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战略实现了深化的改革,已经逐步建立起手段先进、服务林业、适应性强、灵活高效、配置优化的林业服务体系,在实际的林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进一步推进运行机制。

2.1强化林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建设

林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要加强相关林业管理机构和组织部门的建设,发挥出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为林业科技手段的实施提供技术引进、推广和吸收的服务,同时加强技术咨询等服务,带动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的流通和整合,建立科技项目与示范基地,形成辐射与带动作用。林业科技成果主要流向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农民,所以要结合林地实际情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的实行推广工作,积极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指导活动,定期对农民的掌握情况进行回访,利用管理机构的优势和便利,积极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和林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技术指导、咨询、培训活动,教授农民最为实用的技术手段,印发各类宣传手册,高效的普及林业科技常识,在实践中促使下乡活动的规范化,更好的实现林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林业科技应用的推广不能单靠技术人员口头说教,一定要为农民亲自示范,才能让林农真实的看到科技载体产品的优势,愿意主动学习新技术,在林业生产活动中真正起到作用。

2.2实现林业科技应用的信息化

现阶段林业科技应用存在着信息滞后的情况,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在第一时间向林农传递最新的技术指导和动态。所以要充分的利用通信手段,建立配套的信息数据库,及时传递相关政策和服务信息。林农在实施科技手段时遇到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和疑惑,要通过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情况反馈,相关管理机构和部门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定期进行问题记录和汇总,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和讲解。对一些无法及时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要组织和协调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从而帮助林农实现无障碍科技应用发展。

2.3实行林业科技应用推广项目的战略目标

在林业科技应用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对林业发展项目进行战略制定和目标规划,培养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合林农生产加工等一体化格局。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建设和完善林业科技应用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服务,提升林业产品的质量和销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对潜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在推广的同时,要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选拔和筛选,培训和储备适合林业科技研究的专业型人才,确保林业科技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切实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和经营水平,最终朝向生态林业公益化的方向积极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林业科技应用手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总结和分析,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制定出林业科技应用的标准制度和目标,结合实际的林业科技应用情况,充分提升林业产品的质量,保证林农的切身利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战略目标。

林业科技发展篇5

榆林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有23项优势农业资源居全省第一。“十一五”期间,榆林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初见成效。

1.特色农业走向规模化,集中化

榆林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集中化。在2012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马铃薯生产基地达到290万亩、玉米177万亩、小杂粮272万亩、油料68万亩及蔬菜3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2万吨;羊子饲养量达到979万只、生猪251万头、家禽1070万只,奶牛存栏2.53万头。

2.特色农业逐渐产业化

近年来,榆林初步构筑起工农贸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定边县为例,其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荞麦、油料、羊子、洋芋、玉米五大主导产业基地和畜产品系列加工、乳制品、建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绿色企业五大乡镇企业体。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54个,固定资产总值5000多万元。带动农户5.9万户,初步形成了“业主领着走,部分跟着干,带动一大片” 的连锁效应。

3.科技支撑显著

随着科技在农业方面的显著投入,已经显现出科技型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在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现代技术攻破农业发展难题的“绿色革命”已在榆林全面铺开。榆林成功举办全国小杂粮研讨会、中国马铃薯大会等。而定边县建立起以县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体、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辅助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完善的农技推广网络。推广辣椒良种1300多万亩、西瓜良种800亩,建成大拱棚3000个、建立规模较大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建成大型羊子养殖场5个、生猪养殖场2个、奶牛养殖示范区2个,累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18.6万余份(册),培训农民3.25万人次,建成科技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56个、示范户279户。

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认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1.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要勇于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1.1要发挥当地榆林教育资源

通过整合榆林各类资源,建立以职业学校、劳务培训中心为骨干,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以民办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优势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订单培训、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技术讲座、实地示范等方式进行培训。走向基层,深入农村,优化职业教育的教育结构,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2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比如在榆林就有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子洲基地),占地面积3370m2,建筑面积1110m2,教学设备齐全,并拥有马铃薯、大豆、绿豆、中药材等试验示范实训基地15000余亩,可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非农产业多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2.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首先,要把榆林农业发展中真正需要的专家教授“请进来”,让名师给予精心的指导。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实地指导,充分利用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定靖示范基地和其他10个县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走出去”,让真正的农业科技人才去权威农林院校深造,参与市级、省级、部级有关农业方面的研究,鼓励和支持各级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在岗学习、外出考察、进修提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升综合业务水平。

3.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3.1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

中央一号文件中谈到要“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的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人才计划。

3.2要确保培养经费投入

首先,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其次,市(县、区)要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奖励补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教育培训、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灾害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列入财政年度足额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最后,要逐年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尤其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要优先提拔使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技术职称。

3.3要借鉴经验,努力抓好高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

现在毕业生就业是个很大的问题,国家对农业的不断投入,尤其是科技的投入能够促使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虽然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但可以参考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奖学金4000新台币;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这就要求政府要从很多方面了解高校生的就业方向,并实行优惠举措,促进大学生投身农业,做一个农业科技型人才。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1月10日 :榆林市政府网.

林业科技发展篇6

关键词:林业 制浆造纸装备 作用 发展

林业制浆造纸装备是实现制浆造纸工艺过程的载体。制浆造纸装备科学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水平。制浆造纸工业迅速发展得益于装备水平的提高。林业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制浆造纸装备科学技术的进步, 同时能促进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目前制浆造纸装备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的制浆设备,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并有了跨越式的技术进步。我国制浆造纸装备已发展成为工艺适应性强, 具有机电、仪、计算机相结合的高新技术配套产品。但我国制浆造纸装备的技术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制浆造纸装备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与进展装置建设费用高、难度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浆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制浆造纸装备水平的迅速提高, 制浆造纸装备的师资不断减少,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浆造纸装备技术研发的企业也很少,结果势必导致我国制浆造纸装备科学技术的发展,落后于制浆造纸工业发展的要求。现代制浆造纸装备具有大 型、高速、连续、复 杂、成套化和控制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制浆造纸装备从其科技含量角度上,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制浆造纸成套装备价格昂贵, 只能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已拥有世界上领先的制浆造纸技术和装备。制浆造纸装备具有技术关联度大、结合紧密等特点。由于国内制浆原料的多样化, 目前木材备料设备中削片机和木片筛发展不快,发展了鼓式削片机和盘式木片筛,并重视了备料系统的清洁生产。

二、制浆造纸设备的进展

1 化学法制浆设备的进展。化学法制浆设备的进展,主要是不断适应蒸煮化学反应条件下,大型压力容器的设计以及移动技术和测控技术的发展。在化学法制浆设备的研发主要围绕着实现新的制浆工艺、节能降耗、与制浆废液处理的衔接。用于木片及竹片的超级间歇蒸煮主体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国际先进的连续蒸煮技术与装备有的已在我国得到了应用,近年来在洗浆和黑液提取方面, 国产真空洗浆机的性能和产能都有很大改进和提高,国内已有引进并不断的开发生产。在筛选净化设备方面, 具有减少纤维流失等优点的封闭筛选系统正在不断完善。

2 国产化制浆造纸装备技术发展迅速。例如:同向双螺杆搓浆机,高得率化机浆 APMP及 BCTM P等在国内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各种规模的高得率化机浆, 汽蒸仓、浸 渍器和反应仓等设备可全部国产化,国内开发了可用于机械浆或化学机械浆的双螺杆磨浆机及 APM P 化学机械浆设备, 10万 t/ a高得率化机浆关键设备的研制已完成设 计, 正在进行样机制造,完成后可实现 10万 t / a的高得率化机浆装备的全线国产化。

3废纸处理装备技术的研发。废纸处理包括碎浆、筛选、净化、洗涤、浓缩、 热分散、揉搓、浮选脱墨和漂白等工序。废纸处理装备最大限度地使脱墨浆的油墨和纤维分离除去。不断实现降低水耗和电耗; 单条生产线的大型化和成套化的制浆造纸装备技术的发展。脱墨浆在生产新闻纸中的使用比例逐步增加, 碎浆所用的间歇式水力碎浆机,正逐步被碎解较温和的转鼓碎浆机所取代,近年来, 废纸制浆技术设备,由于配置有螺旋转子的高浓水力碎浆机, 能够得到比鼓式碎浆机质量更佳的浆料,利用压力筛不锈钢筛板进浆面加工的波形开口,提高了浆料通过量和进浆浓度。国内可提供 600 t /d的 OCC生产线成套设备及 300 t / d的 脱墨浆生产线 设备, 碎浆机最大规格为4000 mm, 生产能力约 350---400 t /d 。在材料选用、精度和耐磨性上需进一步提升。

4 浆料漂白设备的进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浓纸浆清洁生产漂白成套设备,主要包括双升流塔氧脱木素段,过氧化氢漂白段,以及配套的中浓浆泵和中浓高剪切混合器,漂白用的二氧化氯制备装置等, 国内已有自己的技术装备, 目前最大制备能力在 6 t /d 已投入使用。

打磨机技术发展很快,新一代圆柱形磨浆机 ,克服了轴单向受力, 同时无需加轴,实现了节约能耗, 空载能耗。近年来, 国内外已经开发并应用了双磨腔锥形磨浆机,三锥式双 磨腔锥形磨浆机。该设备产能高,能耗和设备费用却小得多, 占地也相应减少。四锥式双磨腔锥形磨浆机,克服转子轴向受力的缺陷, 提高单位体积设备内有效磨浆区面积, 出现了新的结构即一台锥形磨浆机,对原ZDP系列盘磨机结构进行了改进, 使其性能提高,显著提高了打浆质量, 降低了电耗。

5林业制浆造纸装备控制系统的发展。例如:纸张质量与纸病快速侦测技术、运行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高速纸机在配套的开放式控制系统 、质量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等。全过程集散控制系统在国内中得到配套应用,它利用高速图像捕捉和 Q m 分析技术来定义小范围的纸张匀度。同时还有高速纸机干燥部烘缸轴承运行状态振动监诊技术,振动信号变化规律及谱图特征,并且能对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造纸学会. 2009中国造纸年鉴 [ M ] .

2中国造纸机 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 势 [ J] . 中华纸业,中国造纸学会. 2008中国造纸年鉴 [ M ] . 北京:

3李继庚, 刘焕彬, 吴 波. 造纸企业全厂能量系统优化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 J] .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9 28

林业科技发展篇7

一、充分认识林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林业科技发展在“绿化宝岛”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林业已成为我省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一是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二是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全省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剧增,任重道远,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四是林业承担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靠科技,就是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加快林业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兴绿”作用,对推动我省科技进步,促进生态恢复,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推进和保障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迫切要求加快林业科技发展。实施科技兴林是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必要途径。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拓展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实施林分改造、沿海防护林建设、防灾减灾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森林质量,最大程度地实现我省林地价值等都对科技有着强烈的需求。发展我省现代林业,不断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和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必须依靠林业科技的支撑、引领、突破和带动。

(三)我省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国内外林业新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由于我省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林业科研条件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低、林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科研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无法有效组织生产上急需的一些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林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逐年减少,质量不高,系统集成度较差,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也严重滞后,科技支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快林业科技发展,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二、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林业为目标,以突破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大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支撑林业生态建设,引领全省林业产业发展,为高质量推进“绿化宝岛”行动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景观营造、不同立地造林树种选择与种苗培育、珍贵树种与花卉良种选育、森林旅游开发、林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10项林业重点科技攻关,尽快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设一支约300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省,建设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20项,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0项。理顺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为全省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绿化宝岛”行动、文明生态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三、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认真选派人员,组建一支由省和市县林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人员约300人组成的林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省,提高基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把科技创新服务作为兴林富民的根本保障,实施林业科技引领计划和林业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并在选派人员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林业科技创业人才。在海口、五指山、三亚建设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森林旅游、珍贵树种与花卉种苗、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林下经济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利用国家948项目资金从国外引进经济效益或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新品种和栽培技术10个,利用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25项,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加强重点领域林业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对山区和沿海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绿化树种选择及林业景观建设与改造技术、林木与花卉良种选育技术、种苗与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与价格测算技术、森林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森林旅游与林业生物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生态防灾减灾技术、林业信息技术等新兴重点领域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尽快解决制约我省林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林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抓好省、市县、乡镇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技110”林业服务站和省林业总公司农业“科技110”花卉服务站的作用,争取在部分林业科技力量较强的市县或部门设立林业专业服务站(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技推广示范行动,通过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示范园、示范区、示范点等示范样板建设,构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网络,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绿化宝岛”行动和现代林业建设。

(四)加快林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围绕全省“绿化宝岛”行动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林业标准的制订步伐,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全省林业各个重点领域的林业标准体系,争取利用5年时间,制订省级林业地方标准10项,涉及珍贵乡土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热带花卉、种苗等方面。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标准的实施推广,在海口、三亚、儋州、琼中等不同特色产业分布区建设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强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质量监理和林木花卉种苗、木质林产品、森林食品,特别是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确保生态安全和林产品质量安全。

(五)强化林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林业人才规划和林业教育资源的管理,积极发展林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省林业厅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框架,继续推进“林业硕士研究生班”、“林业博士研究生班”的举办,为我省林业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强化行业培训,推进林业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继续组织好林业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层次林业经营人才培训以及地方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争取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受培训人员涵盖市县、乡镇、林区林场和保护区。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文明生态示范省建设和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

四、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1.推进林业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林业科研机构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省级林业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兼顾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我省林业建设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推进重大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市县级林业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重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推进林业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科学合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科技立项机制,加强项目的实施监督,建立和完善项目实施、中期评估、考核验收、绩效评价、资金使用、科研诚信等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二)确保林业科技资金投入。

1.大幅增加政府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切实解决林业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及成果转化、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对林业科技发展的稳定资金支持机制。

2.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科技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林业企业在自主研究开发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加大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运用国家和省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科技工作。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投入林业科技工作的途径与方式。

(三)加快林业科技人才培养。

1.加强林业科技管理、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三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省、市县和林区林场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建立一支专业、精干、高效的林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优化科研开发人员知识结构,引进优秀科技人才,提高科研开发人才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市县、乡镇和林区林场基层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一批高素质、实用型的林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

2.健全林业科技激励机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尤其是林区、林场、保护区等基层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取得合法收益,使科技人员的贡献、绩效与其收入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积极争取国际林业技术援助项目,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和领域,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认真落实好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和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省(区)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区域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与有关省市和地区的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省林业科技水平。

(五)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林业科技发展篇8

【关键词】技术现状;制约因素;促进措施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我国林业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因此,必然会对林业技术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伴随着生物科技、基因工程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林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严重滞后,并且从长远看来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因此,技术进步必然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1 新时期林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各项技术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林业领域也不例外。林业 发展的重点已经从木材生产转变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兼顾木材生产的新阶段,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随着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林业发展更是被提升到战略地位的重要地位,这些都需要依托林业科技的支撑。新时期以来,林业科技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林业资源结构的优化上、病虫害的预防治理上以及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上。林业发展速度较快,成果也比较突出。但是,目前林业和林业技术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林业的技术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林业技术是促进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我国林业技术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林业技术的推广、创新与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林业技术意识较薄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及生态林业的要求也日益突出,但是林业技术意识薄弱却阻碍了林业的发展。重视林业技术革新是世界各国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林业加入WTO 后在世界林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求。然而,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经营,使用现代林业技术的素质和能力较低,甚至质疑新的技术;这又导致了他们盈利较少,无资金进行林业技术投入,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林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观念意识阻碍了技术的革新。

1.2 技术发展资金不足

从各种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对林业的技术投入不足。这主要指对林业技术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及推广机制的不足上。这些使得我国的技术发展落后,且技术利用率较低,阻碍着林业的发展和林业技术的有力创新。缺少发展资金是林业技术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

1.3 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

对林业新技术的利用率较低是制约林业发展的又一问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推广,使得林业领域不能获得技术支撑快速发展,又由此导致了林业缺乏必要的资金去更新技术,从而直接影响了林业技术发展的速度。

1.4 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在林业技术创新和引进方面能力不足是制约林业技术进步的又一关键因素。虽然我国的林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林业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底子差,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大部分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国内的林业。但是,在充分利用引进技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对先进技术的开发力度不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但是,单纯的依靠引进技术是不能满足我国林业发展的要求的,并且也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掌握住主动权。因此,技术创新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真正出路,但是也是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难点。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林业观念的影响,导致我国林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主动,且国家和政府干主语其他方面的发展,对林业技术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林业技术资金、人才以及创新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弱点,造成了我国林业发展之后的现状。再加上我国林业在 技术储备方面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且对技术的利用率不高,人才后备不足等,都限制了我国林业的大发展。

2 加强林业技术发展的对策

2.1 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增强林业技术意识

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林业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政府可以在各个基层组织中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结合林业重点工程,采取送科技下乡的形式,让农民接受林业科技知识。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林业示范园的作用,建立一批示范点,通过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来带动广大林农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且政府还可以向各基层组织提供林业科技书刊,使农民有了知识和技术来源,科技兴林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2.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 因此,目前急需建立起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培养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提升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使我国的林业发展走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以提高我国林业技术的总体水平。

2.3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加大林业技术方面的投入是促进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大林业科技研发与教育的投入,提高林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提高林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补偿机制,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4 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提高林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需要建立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这就要求在推广技术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同时要培养技术推广的主体——林农和林企,并且通过他们,在广大林区建立林业科技站,同时要加强对技术推广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任何形式的错误要及时的更正。

总之,技术是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加快我国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做后盾。在研发林业发展技术时,要把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加强对基础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才能促进我国林业和林业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年鉴2005[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会展中心作文范文 下一篇:统计学案例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