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1 11:16:36

金融经济发展

金融经济发展篇1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如RobertLucas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如Patrick认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供给主导”的作用。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以Goldsmith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Sinai和Stokers(1972)及Wallick(1969)的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

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与Shaw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综述

1.国外方面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一直走在前面,Goldsmith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他使用金融中介体资产的价值与GNP的比率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指标,通过检验35个国家在103年间(1860年~1963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是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不足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指明两者何为因果。

King和Levine针对Goldsmith研究不足,采样80个国家30年的数据,系统地控制影响增长的因素,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反之亦然。Levine的研究也自此引发了寻找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证据的高潮。Levine和Zervos(1996)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一些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扩展了和对金融中介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其研究结果是银行发展、股票市场流动性,不但都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都是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很好预测指标。

Arestis等(2001)使用来自5个发达国家的数据,采取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在控制股票市场易变性和银行体系效应的基础上,检验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结果也表明尽管银行和股票市场都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银行的效应更大。

2.国内方面

国内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不足。然而,通过借鉴学习国外既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大量定量研究。前人的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既有理论成果,同时考虑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运用了国外成熟的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很有价值的结论。

宾国强(1999)采用OLS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麦金农的理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确实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有促进作用,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韩延春(2001)采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

史永东(2003)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的计量分析,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在格兰杰意义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数值。

袁云峰等(2007)利用Battese&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边界模型以及中国1978-2004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间接度量我国金融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金融发展只是通过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并未促进我国技术效率的全面提升。

随着现实的经济金融状况不断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虽然诸多的学者基于各种理论试图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但仍未能达成一致,不过,通过对以往成果的研读,可以使后来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更深层面的了解,从而在路径的选择上更好的决策,以指导中国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从以上的综述可见,目前为止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金融”这个概念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谁能够给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特别是随着经济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总是处于变化发展当中。因此,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就不好确定,基于此之前研究中的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也就值得商榷。其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诞生到现在为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科研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仍然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随着计量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必将随之出现,未必现在认可的东西就永远正确。

所以,笔者认为进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是:

1.衡量指标和数据方面,随着理论上“金融”这一概念的不断发展,随着现实经济与金融创新的发展,着力寻找更全面准确和易于衡量的指标,以及质量更高的数据。

2.学科基础方面,经济计量学的发展应该引起科研工作者相关机构足够的重视,要从制度上引导和促进其发展,以期更好服务于该课题和相关课题的研究。

金融经济发展篇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就,但是与城市经济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还在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金融支持这一重要发展动力的不足。因此,对于民间金属支持的深入研究,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民间金融;支持研究

对于农村民间金融来讲,推动其发展进程,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业的师生竞争实力,不断强化竞争管理,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村经济增长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从微观层面来讲,发展民间金融能够为农村一些中小企业赢得更长远的发展前景;而从宏观层面来讲,在提升中国经济效率、优化体制改革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其研究力度。

1农村经济发展与民间金融支持的密切联系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力度也随之在不断增强,进而使得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性”特征。从发展深广度层面来讲,农村金融可以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随着其特征的不断凸显而不断扩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三农问题与国计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且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劳动力大量剩余,效率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等诸多问题,一些传统乡镇企业也难以获得有力的发展支持与前景,难以为农村拓展出相对广阔的市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来讲,还是在产业升级,以及优化配置等方面缺乏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一直都局限于国家金融在农村范围内广度的延伸、附属上,难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各类要求。因此,当前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2优化农村经济与民间金融良性互动的策略

2.1增强金融支持,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首先,农业银行应不断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了给乡镇企业的重组、配置优化,以及小城镇建设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应结合实际需求,不断扩大、优化农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对其服务对象、各层面做出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对优势企业的重点扶持;其次,充分发挥、增强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农发行应结合具体条件,对收购资金实行封闭式运作,拓展出更多筹资渠道,进而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重要功能充分突显出来。同时,还应根据实际发展需求,适当增加对一些生态、高效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并将商业银行承担的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恰当融入到自己的经营范围。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应注重自身支农先锋队中坚作用的巩固与发挥。将农户视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对于资金处理层面来讲,在扣除法定准备金的基础上,剩下的应全部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并对城市流入做出合理控制。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条件加强涉农业务的拓展。

2.2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工具

对于农村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来讲,应将其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视为基准点,始终立足于“三农”真正认识、充分掌握市场导向性,经济摆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那种盲目求快的拓展理念。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结合具体发展动态,将金融工具创新市场的准入门槛适当放低,金额使其工具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成本能够得到合理降低。另外,还应积极开展、拓展多层次与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加强金融创新,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应针对实际需求,积极提供差异化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

2.3拓展信用范围,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制

首先,应对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做出进一步规范。针对农村中小企业、农民,应构建完善的信用档案记录,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环境做出进一步完善,促进运行成本的不断降低,并进一步增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审核力度。同时,还应对企业、中介,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关系做出进一步规范与平衡,且对与信用相关的各类信息做出进一步选择与强力整合,从而对担保中介信用缺失招致的风险做出有效防范。其次,应适当拓展农村有效担保物的范围,不断增强资源向信用的转化强度。地方政府应对现阶段农村融资难的现状做出全面思考,并积极尝试运用更大胆、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此来全面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例如,可以将农村林地使用权、自有住宅所有权作为有效担保物,以此来实现信用转换目的。

2.4构建规范的农村金融支持法律环境

现阶段,针对金融支农,我国还未构建出专门法律,对此,应不断增强、规制中央银行对农村金融提供的支持与监督,为其金融机构市场制定出完善的准入、推出机制,为其相关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金融虽然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地区的民间金融都难以获得理想发展成果,不仅阻碍着相关金融业的进一步进步,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将民间金融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加强其金融改革,通过落实科学有效的改革策略,为农村经济赢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清扬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乔桂明,陈晓敏.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

[2]崔慧霞.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及其作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

金融经济发展篇3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为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依然依靠密集劳动力的加工型产业、低端制造业,在此基础上有部分高新技术制造业,但自主创新能力差、自由品牌竞争力薄弱,其竞争优势基本依赖国家政策、低成本土地及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互相沟通困难,呈现诸侯割据局面,整合步履艰难。长三角、东北、西北都曾经召开过城市经济协调会。区域协调貌似近在眼前。但已经浮现的区域规划草案中仅集中关注了生产力总体布局与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语焉不详。区域之间的互动性差,技术成果难以互相利用,资源无法共享,地方政府多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诸侯经济”思想,良性竞争、共赢局面难以出现,令人痛心。

3区域经济的差距扩大,且难以缩小。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格局正逐步细化,已由传统的沿海、内地两大板块,演化为改革开放后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再到目前的沿海、西部、东北、中部四大政策区域。但沿海和内地、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全国并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西部依然难以融资,西部城镇化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源保障形势日益严峻,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将长期存在。

在这样的差异存在下,要平衡经济发展、推动弱势市场,我们需要合理利用金融业为工具。随着经营环境的开放和发展,金融业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工具,逐渐变化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由于高科技的应用、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服务已经逐渐实现业务上的全能化,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全面的服务。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与交易成本,影响投资决策和技术创新,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迅捷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金融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都将重点发展金融业,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在这些地区。金融业已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吸引外资、增加税收、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金融业自身发展也处于较先进水平。在其他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业的主要业务依然停留在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主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同时积极引进知名的跨国金融机构。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金融业的服务内容更少、层次更低,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入本地区、帮助改善本地区投资软环境。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反而不利。金融业本身也存在坏账率较高、长期盈利能力不足、职能定位模糊的威胁。

二、在区域经济调整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作用

金融业应充分分享区域金融发展的机遇,帮助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进行调整、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帮助建立集约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经济。同时节约利用资源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新兴企业:帮助学习周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加对外贸易、帮助解决贸易纠纷。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促进外汇资金在区域内合理流动,促进区域涉外经济的良性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资本有序流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在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业的近期目标应是帮助国有企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对外开放,建立健全的贷款支持体制,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强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推动金融合作,组织、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地方金融生态建设,加快社会信用建设,全面改善区域信用环境。积极维护好金融机构债权,建立良好互动的银企关系;建立有利于金融发展的规章制度。促进区域内外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建立多层次的资金市场,进行资金聚集和资源优化配置。

在欠发达地区,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架构金融组织体系,处理历史包袱,引导金融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支农功能,成立地域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解决企业承贷难、甚至需要政府担保的问她。避免农村资金倒流城市而使农村资金进一步短缺。将目前“小而专”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大而全”,实施业务多元化和经营综合化战略,变单一的资金支持为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服务,因地制宜建立商业银行吸收农村资金不外流的机制,加强扶持服务,淡化商业盈利目的,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金融机构竞争意识,进一步提高各类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和能力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契机,坚决制止恶意逃废债和赖债行为。

三、金融服务发展前景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区域经济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为加快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帮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金融业要解决的问题是:

1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加强金融区的系统性配套设施。

2帮助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协助处置本地企业不良资产,提高甚至激活企业融资能力,帮助推进企业团队建设,提高企业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3将目前银行的“需求引导型”业务扩展增强为主动进行业务创新、催化内生金融。在欠发达地区合理复制发达地区的盈利模式,吸引人才,帮助普及财会知识、树立经营观念,搞好经济核算,加强经营管理,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盈利水平;增强规避投资风险的能力,增长理财知识,合理进行消费,以获得最佳的投资理财收益。

4努力提高金融资产增长的质量。允许不同形式的金融组织存在,适当增加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同时各主要银行之间应有能力在竞争同时共享部分资源。健全互助机制、合作机制和扶持机制,减少内耗浪费。

5要利用银行系统掌握的有效信息,提供必要盼咨询和分析,通过跨区域之间互通信息,综合分析,观测本区域投资方向是否出现不合理重复,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金融经济发展篇4

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财政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能产生一种效应,协调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财政政策可以调节各种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在促进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推动作用。

国家财政政策的取向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财政资金的流向又决定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从建国初期到开放前这一时期内,以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一直把有计划地平衡配置生产力、消灭地区之间经济的不平等和经济差距,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首要原则。国家在投资的地区分配和项目选点上,实行了“向西大转移”的方针,基建投资大幅度地向西部地区倾斜。“三五”时期,全国基建投资达976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占26.9%,西部占34.9%。这一时期投资比重占全国4%以上的8个省中,西部占了5个,中部占3个,而东部一个都没有。“四五”时期,内地投资比重更是占到了57.5%。由于这种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地区发展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中西部经济的一定发展和东部经济的牺牲。这一时期,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有9个省区,其中包括西部的青海和,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沿海地区较大的自、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并且提出了让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财政的投资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据统计1979-1991年,东部地区国家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49.1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42.7%。同一时期,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87%,西部地区为9.26%。而国内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更是占全国的52.37%,西部却仅占16.68%。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水平和竞争实力相对减弱,在全国工业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形成这一发展差异的原因除中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缘关系以及历史基础等原因外,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地区差异再度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断扩大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一状况若不加以控制地任其发展下去,东部地区的发展不仅将被这种过大的差距所制约而降低发展速度,甚至可能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倒退,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经济进步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区域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

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变量和金融制度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中性因素,既能对其起到促进作用,也能起到阻滞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马科•帕家诺通过最简化的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阐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均衡状态的经济增长率为:g=A•Φ•s-δ,s=S/Y,δ为折旧率。该式表明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Φ、资本的边际生产率A、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因此,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提高储蓄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以及资本的边际生产率A。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降低在动员储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分散投资风险,加速技术创新,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论

各种金融政策的运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在切实符合地方实际的前提下,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控,在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适当的金融政策,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的发展融通资金。

(一)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为尽快形成发展的增长极,需要投入大量、较长周期的资金,具有较大的金融风险,而资本市场所固有的特性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供给性金融,为企业、企业家融资和资产运作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探索公共事业的资本化运作方式,为区域经济的起飞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后期,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为降低,经济步入良性通道,信贷市场将积极介入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除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外,还必须积极引导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信贷资金流向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的产业和部门,起到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同时与资本市场的运作相结合,以降低金融风险。

金融经济发展篇5

一、推进信贷持续增长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准确把握和科学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持续快速增长,力争实现“三个高于”的目标,即全市贷款增幅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要科学制订全年信贷投放计划,切实抓好信贷项目的储备、营销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行在信贷规模、授信管理上的政策倾斜,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资金需求状况,做好信贷资金与项目、企业的对接工作。密切关注纳入全市重大项目库的项目变化及投资决策进展情况,对市级重点调度项目,及时与有关部门接洽、论证,对符合政策导向和信贷条件的项目,适时开展辅导,帮助项目业主完善相关手续、符合信贷条件,确保信贷资金满足重点项目的需要。组织开展工业园区金融服务行、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行等银企对接活动,认真做好省金融机构支持“中国农谷”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把更多的信贷资金配置到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和特色领域,做到以优聚优、集优发展。要以支持“中国农谷”建设为纽带,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当年各项贷款增速。要聚力“鄂中城市群”建设,为高标准建设漳河新区、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放。要围绕深化“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助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我市打造“千亿化工产业”和建设千亿化工循环产业园打下坚实基础。要继续深化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等六项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建设及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作用,建立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加大中小企业信贷考核力度;继续完善中小企业帮扶规划,选择帮扶对象,指导中小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升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三、大力开展金融创新

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在信贷管理模式、信贷产品运用等方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的资源优势向上争取资金,扩大对我市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符合全市产业布局的科技型、环保型、创新型,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抵押物范围,对发展前景好、信用观念强的企业,积极开展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抵押、信用证、出口信贷质押贷款。大力推广个人生产经营贷款,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联保贷款,扩大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规模。要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契机,千方百计扩大社会融资渠道,有效增加区域融资总量。以经济开发区为试点,努力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要进一步优化服务,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方式,优化投融资结构。要推广运用中小企业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抓紧建立中小企业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前台创新银企对接方式,后台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企业直接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银行直接通过网络受理申贷,以此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减少融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

四、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要积极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2012年争取引进华夏银行、湖北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在沙洋县设立村镇银行,力争成为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县市区全覆盖市州。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力争全市4家县级联社有1家开业、2家批筹、1家达标。在全市再设立6家小额贷款公司。力争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形成大中小银行并存、区域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良性竞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向县域、乡镇增设分支机构,延伸服务触角,加大对“十大工业重镇”的倾斜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地区存款难、贷款难问题。进一步深化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信贷管理、业务经营等“四项机制”,加大服务三农进步度考核权重,扩大县域支行贷款审批权限,推进业务跳线垂直化管理。要通过存贷挂钩、资金奖励等手段,充分鼓励银行之间开展竞争,引导银行加大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五、着力改善金融服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严格、规范、谨慎”的经营思想和“诚信、创新”的服务理念。要通过技术创新、方式创新,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加大现代支付系统和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资金周转速度;大力推广运用金融IC卡,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建立促进银行卡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快国库收支汇划速度,深化财税库横向联网工作,推广运用POS刷卡缴税系统,为纳税人提供更为便捷的缴税服务;继续实施外汇主体监管试点工作,加强外汇政策法规宣传,推进外汇服务创新,大力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继续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受理金融消费者申诉案件,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兼顾客户利益,科学设置贷款期限,严格控制利率上浮幅度;加强网点建设,加强员工培训,推行微笑服务,减少排队现象。要建立金融服务考核评价长效机制,勇于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形象。

六、提升保险业发展水平

要大力推进“三农”和涉农保险,不断扩大水稻、能繁母猪、棉花和油菜等政策性三农保险的覆盖面。积极参与社会风险管理,重点推进安全生产、校方责任、承运责任等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责任保险发展,在化解民事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努力为地方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在总结全市开展医责保险,创建平安医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合做好人民调解。理赔一站式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推进消防责任、环境污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保险,不断拓宽保险领域和范围。结合社会保险和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提高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行业自律公约,着重解决交强险投保难、理赔难的问题,积极做好农村摩托车、农用机械承保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净化优化市场,不断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公信力。

七、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经济发展篇6

关键词 经济 金融化 民营化

从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迈进,我国的民营经济也成了快速发展的新方向,不仅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量,也对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化的趋势影响非常明显,所以研究经济金融化背景下的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金融化和经济民营化的对比分析

和经济金融化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概念性质,不仅仅在全世界通用的概念界定上有所不同,在理论的拓展和外延发展上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有一种观点是我国的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形式非常相似,是一种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势,还有一种观点是,从经营者的主观角度来看,我国的民营经济需要和官营、国营和国有经济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就可以将个体和民营企业、股份公司、乡镇一级私营企业等其他公有私营企业形式全部看成是民营经济部门。虽然当前我国对于民营经济的定义还有着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从实际应用和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的参照目标多数都是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虽然这样,经济民营化也可以看成是我国的国民经济中除了集体、国有经济以外的经济形式。

二、经济民营化的发展原因分析

在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经济民营化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还是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有原因,总结来看主要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民营经济的规模、影响和自身特点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民营经济的产出、就业、投资、创汇和纳税等方面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可以表现出,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正在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安定做出自己的贡献。下图展示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民营化发展趋势:

图1 世界经济民营化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的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还有集体经济相比较而言,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效率优势。从工业的行业数据来看,我国在2011年全国的民营企业注册数量占据了总体数量的62%,但是在整体的经济效益产出上来看却达到了71%。不仅如此,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虽然其在价格上的优势削弱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润总量,但是从长期的视角来看,民营企业份额的增大却带动了整个行业所有企业的总利润上涨。所以可以看出,通过进步和效率进行发展的市场经济在未来会给我国的民营经济带来更加强大的发展力量,也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的市场环境在国际上更加开放,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也更加强大,可以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还会涉足更多的行业领域,也能够在一些行业中与国有企业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突破原有的技术瓶颈,朝着技术门槛更高的方向前进。

三、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经济民营化发展方向

在我国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民营化经济的金融化发展,随着我国的民营经济逐渐走入金融化的方向,包括实体经济的各种经济结构都会随之产生调整,而且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盛行也会从本质上对金融经济的所有制产生根本性地改变,给经济在未来的新发展提供更多的能量。

从整体来说,我国的民营经济的金融化发展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可以看出来:一个角度是最近几年民营资本和民营经济越来越多地向着金融体系的方向进行延伸和渗透,可以说到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机构中都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而且有相当多的民营资本通过主导金融资本、参与金融建设、抓住国有资本的推出契机进行金融股权的获得,已经能够对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形成有力的控制。从银行的行业来说,我国的民营资本已经进入了至少十家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且在总资产比例上也突破了6%。在保险行业上,我国的民营资本已经控制了东方人寿保险和民生人寿保险,同时还有新华人寿保险、平安保险、华安保险等一些主要以民营成分为主的保险企业。在证券行业上,一些民营企业也已经开始通过直接参股证券公司来控制上市公司。除此以外,民营资本还在财务、典当、信托等行业上逐渐渗透,展示出了非常活跃的态势;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民营资本还正在通过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来为金融行业拓展新的发展渠道,这也正好符合了许多其他行业在产业资本上的探索方向。虽然我国的民营企业不断地向着金融行业渗透,在这其中有一些谋求更大利润空间,甚至逃避政府原本对于自身行业限制的原因,但是从分红到管理,从非银行机构到银行机构的发展中,民营资本仍然表现出了与金融业展开合作的诚意。即使当前我国在政策上对于民营资本向着金融化方向发展还存在着意见上的争议,但是从对我国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角度所做出的贡献而言,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的表现也确实印证了这样的结果,民营部门过去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在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实际也证明了其内部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且进一步能够在力量上与金融经济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对抗,甚至对着民营经济中金融成分在生产力发掘中的进一步体现,民营资本自身也会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当然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毕竟有所不同,在经济民营化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够忘记金融行业自身始终存在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肯定民营经济向着金融行业渗透为整体经济带来积极性的帮助作用之外,也要提防这样的多元发展在不断渗透多行业的过程中也会培养成为一种负面的惯性力,在心理和宏观控制上都做好充分地应对准备。

(作者单位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MBA2013春季班)

参考文献

[1] 单东.民营化:经济调整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04(2):41-46.

[2] 任晓.政府意志与经济民营化:一种互惠式生产性政治关系――对“温州模式”演进的再思考[J].中国农村观察,2004 (1):56-62.

[3] 陈国权,麻晓莉.经济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与绩效――对温州的个案研究

[J].浙江社会科学,2003(5):27-31.

[4] 张旭昆,陈福清.民营化:中国经济的希望之路[J].浙江社会科学,1998(2):

55-57.

金融经济发展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综述

1.国外方面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一直走在前面,Goldsmith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他使用金融中介体资产的价值与GNP的比率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指标,通过检验35个国家在103年间(1860年~1963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是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不足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指明两者何为因果。

King和Levine针对Goldsmith研究不足,采样80个国家30年的数据,系统地控制影响增长的因素,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反之亦然。Levine的研究也自此引发了寻找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证据的高潮。

Levine和Zervos(1996)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一些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扩展了和对金融中介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其研究结果是银行发展、股票市场流动性,不但都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都是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很好预测指标。

2.国内方面

国内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不足。然而,通过借鉴学习国外既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大量定量研究。前人的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既有理论成果,同时考虑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运用了国外成熟的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很有价值的结论

韩延春(2001)采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

史永东(2003)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的计量分析,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在格兰杰意义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数值。

三、小结

从以上的综述可见,目前为止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金融”这个概念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谁能够给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特别是随着经济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总是处于变化发展当中。因此,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就不好确定,基于此之前研究中的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也就值得商榷。其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诞生到现在为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科研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仍然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随着计量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必将随之出现,未必现在认可的东西就永远正确。

参考文献:

[1]吴敬琏:借助金融创新.实现经济增长[J].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2]王亮: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paneldata分析[D],2007

金融经济发展篇8

定向降准靴子落地,稳健货币政策不改!释放流动性3000亿!八部委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道指收涨逾百点与标普同创收盘历史新高,但纳指收跌。道指涨41.31点,或0.16%,报26252.12点;标普跌1.59点,或0.06%,报2837.54点;纳指跌45.23点,或0.61%,报7415.06点。黄金期货涨6.60美元,或0.5%,收于1362美元/盎司。原油期货跌10美分,或0.2%,收于65.51美元/桶。道指创收盘历史新高表明上升力道依然强劲,距离特朗普30000点的阶段目标位仅有不到15%的距离!

欧股收跌,受累于欧元在德拉吉新闻会后进一步走强。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87%,报13298.36点。 法国CAC 40指数收跌0.28%,报5481.21点。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36%,报7615.84点。日经225跌1.13%,报23669.49点。韩国KOSPI指数涨0.95%,报2562.23点。

特.朗普:美元会越来越强,财长言论被断章取义。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在他的领导下,美元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并希望最终看到强势美元。他表示,财长努钦最近有关美元的言论被误读了。此番言论一出,美元指数短线跳升,几乎收复全天失地……点评:特.朗普已于24日前往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他“信口开河”、一鸣惊人、石破天惊的新的言论必然会引起全世界关注,也会深刻地影响环球汇率、股市、金市、油市的走势!

上一篇:涉农企业范文 下一篇:煤炭企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