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9 21:25:17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篇1

一、引言

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实现了光纤密集波分复用的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还有即将投入实用的具有多种业务、多种功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再就是牵动全世界的、即将使100多年来的电话网发生变革的、在一个网上实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三网融合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与通信如此神奇的发展,使当今社会生产力从工业化社会大大向信息化社会推进了一步,知识科技、网络经济已不可逆转地出现于市场商品经济的大潮中。

可是,信息化社会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信息与通信网,却在万千世界中处于新生的、比较脆弱的位次,它的成长、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承受着来自两大方面的损害、攻击与破坏。

一是来自信息与通信网设备系统本身的软件与硬件。由于当前工艺技术水平所限,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弱点、缺陷、变质、老化、过期以及互串、互拆、过压、过流、击穿和烧毁等现象。为了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为此建有庞大的支撑系统和完善的监视、监测、转换等功能的维护管理系统,还有冷、热备用以及替代体制等,以实现对信息与通信网自动或人为地更换、更新元部件和线缆;更换、更新软件版本;补充和扩展网络。其目的是使信息与通信网设备系统有满意的可靠性。

二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信息与通信网有意无意的侵犯、攻击与破坏。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损害可以分为经常性的与偶然性的两大类。

经常性的损害大致有七类,即电化与漏泄电流腐蚀、强电影响、雷电损害、机械损伤、潮气水气侵害、啮齿动物损害和昆虫白蚂蚁、黄蜂咬伤等。这类损害一般说来是局限性的,破坏面不是很大,不是不可挽救的,但却是经常的和大量的,因此,不在传输网建设时加强防护措施,建成后就得组织技术力量不停地进行维护。近年来,各国在这方面的维护策略大致相同,不过有的侧重于加强设备系统的抵御防落能力,以削减敏重维护工作。这类经常性损害同样也影响到设备系统的可靠性、网的可靠性,所以在研究网的可靠性时,也必须统一解决这七类损害。

由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偶然性灾害,虽说是偶然的,却是很严酷的。就我国情况而言,偶然性灾害总共可以归类为三大灾祸,即可怕的洪水灾害沿海地区还包括因热带风暴引起暴雨所形成的水灾,有的国家还有旋风暴、龙卷风引起的灾害、火灾多为局站内部引发的火灾,也可能是街道失火牵连到通信网和地震灾害。这些灾害的破坏力,在现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下,有时是难以阻挡、难以抵御的,对于它们所具有的彻底摧毁性,至今人力还不可抗拒。

还有一类偶然性灾害,它与上述偶然性灾害绝然不同,那就是人类因相互之间的利益而引发的战争。这种集团间、阶层间、种族间、国家间的战争,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内,就发生过两次世界性的战争。至于国家间、国家内发生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更是不计其数。每场战争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难以估算的损失,尤其是近代战争,每次都要将社会性基础设施彻底摧残或毁灭,而通信设施更是首当其冲。在当今的高新科技战争时代,战争离不开信息与通信,因此战争首先要破坏对方的信息与通信,同时也必须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与通信网,这就使得战争注定成为信息与通信网的最大破坏者,成为信息与通信网最不安全的因素。

关于信息与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在许多文献与资料中都有过探讨和论述,在ITU的文献中也作出规范和阐述。在一些场合常把安全与可靠连在一起,其实这是两种针对目的、范围和概念不尽相同的事物,把它们连在一起是信息与通信网的一个整体要求,已超出本题讨论范围,故仅就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二、提高我国信息与通信网防御三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偶然暴发的洪水、大火和地震三大灾害,是人类至今遭受自然界最大、最多和最严重的灾难。暴发时,惊险恐怖,但人们历来作出了英勇无畏的抗击,不过在当前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水平下,多数是以可歌可泣的拼命奋战而告终。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夺去24万人的生命和大量财富,把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夷为平地,当地通信网毁于一旦,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另外,远在解放前的1938年,下令在黄河花园口决堤,以堵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结果人为制造了一次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洪水灾难,黄河水漫过豫东、皖北、苏北大平原的44个县市,淹死89万多人,受灾人数达1250多万。那时也无所谓通信网,仅有的一二根电话线也找不到了。1998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南北齐出现的特大洪水。这场无情洪水发生在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工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的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百万子弟兵、农民和干部作拼命堵截与艰苦奋战,

终于抗击住了无情的洪水,保住了防洪大堤,保护了城市、工厂和庄稼,自然也保护了信息与通信网。

1.防洪水灾害、保通信网安全

我国的洪水灾害大在小小连年不断,但能对信息与通信网造成灾害的只有较大洪水,也就是说,至少在较广地区内或较大河流流域,能冲破防洪堤坝,冲毁铁路、公路路基以及进入城镇等洪水,才会对通信网造成危险。这类洪水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前十几年,西南某城市发生较大的洪水,水灌街道,机房部分被淹,进局电缆被冲断,使对外通信处于瘫痪状态,而这时又正巧急需对外开放联络。

现在通信手段很多,有线不通用无线,甚至于用卫星通信,但是一定要充分满足所有局站站址所在地的地面高程,应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度以上,如高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在机房结构上想法解决。无论机房或通信线路都应远离水库,不得已时,应定位于水库上游,对于缆线、管道均不应通过容易塌方和冲刷之地,更不应敷设在河堤坝上。

2.控制火种、防止蔓延,确保通信网安全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星火可以燎原”。火在目前还是人类绝不可少的,好像对人恩情莫大,给人光明,给人温暖,可是一旦失控,引起火灾,就会无情地将一切化为灰烬。十几年前,南方某城市的长途电信局,因为保护地线不完整,雷击放电时引起火花而使局站烧毁。又如东北某城市,街道失火将架空光缆的护层全部熔化,仅仅剩下光纤。可见火灾一是来自本身的设备系统和局站建筑物,二是由于他人失火而蔓延来的。由于“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事很多,我们对这方面的防范不能放松,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得克萨斯的火灾,它只是由于港口一艘船只失火爆炸,而引起全城三分之二的地区受灾,死者2000多人。

从信息与通信网本身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好所有接地系统,防止发生火花或电弧的可能,出局或主干光/电缆严禁架空穿插民用房屋。对局站技术性房屋,必须采取防火技术措施,首先是要考虑火势蔓延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专业性机房失火,不要蔓延到其它专业性机房;大机房中,一个专业区失火,不能扩大到其他区。为此,对机房建筑要采取防火措施如防火墙,防火帘等,还必须配置必要的防火器材,这在建筑专项设计规范中都有专门的规定。今后应当将信息与通信网列为国家重点防火区,并随着其在社会信息化中作用的越来越扩大,提升到国家特殊防火区。

3.避开震中,提高防震等级,确保通信网安全

地震灾害不断搞扰地球上的人们,近世纪就有百余万人丧了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它的活动规律性一直是人们极其关心的问题,但是问题没有完全揭破,不过人们对它也不是一筹莫展,已经知其然了。

唐山市发生的地震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事,也是一次学会观测地震与抗震的大动员。唐山大地震时,包括政府、机关、电信局站以及商店民房全都变成瓦砾,对外一切联系中断。当时向外发出的第一个“救灾”请求的,是唐山郊外地下干线电缆通信站。该站虽在唐山郊外,但离市区仅几公里,由于是在地下就安然无恙,还可以肯定地下电缆也是完好的,否则求救电话怎能到达北京需要补充说一下,远离唐山100km~200km的天津市、北京郊区的老民房却发生了不少倒塌。

因此,我们可以说,为了确保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所建主要节点以上的局站,要远离地震中心包括理论的、调研的、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要提升建筑物防震的等级,一般局站也要执行防震等级。机房中的所有设备、系统都要防震加固。所有核心网的光缆,本地网的主干光缆,有一定容量的光/电缆都应走地下路由。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实力逐年提高的今天,在信息与通信网的建设中进一步强调抗震的力度,加强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一性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现有信息与通信网如何在高科技战争中谋求安全

近20年来,我国信息与通信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骨干网络已基本建成,装备已现代化。固定电话用户已超出1亿户,移劝电话用户将近5000万户,数据与多媒体用户正在快速增长,一个以话音、数据和视像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信息与通信的综合业务网已经形成,一个话音网、数据网和广播电视网融合于一网的新一代互联网即将出台。这个网的核心传输网是以光缆高速数字大通道为主,数字微波通道和卫星数字通信通道相结合的复合传输网。中继网已基本光纤化,接入网的传输是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光缆与铜缆相结合,有源与无源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上则依业务量大小、业务种类、城市还是城乡、业务发展前景、基金筹划条件等综合比较确定。我国的信息与通信网已初步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但要问一声,我国的通信网能否适应战时、尤其是高科技战争时的需要?

1.要能适应战时体制

“适应战

时体制”概括地说就笔者的认识水平就是一旦进入战时,现有信息与通信网体制能及时转换为战时体制;并能在战争中基本保证信息与通信网络主体不受到或少受到敌方的干扰与破坏;不致为敌方在军事上直接或间接所用。现在来分析一下,当前所建成的信息与通信网在战争一旦发生后,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①问题被淡化了

很长时间以来,这个问题在设计任务书中不提,在设计文件中没有交待,施工中没有安排,只见国家光缆传输干线直截了当进入大城市信息与通信枢纽或中心,而这些枢纽或中心又多集中于少数几个高楼大厦中,它们也多在城市的繁华区,不仅如此,而且以前所建成的效外二站、三站都废而不用,机去楼空,早已处理他用。同时,在此带动下,微波传输干线也直插信息与通信大厦塔顶,千方百计把郊外站取消了。当然,这里不是说在高新技术战争中,原先水平的郊外站还将有什么多大作用。

②概念被模糊了

自从原苏联解体后,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冷战解冻了,人们看出了世界形势是朝着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因而和平发展的心愿压抑了备战的心理,人们认为民用通信不能考虑太多、太广,不然经济效益怎么算?这样,眼下的经济效益把战备观念模糊了。

确实,从我国这些年来信息与通信基本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信息与通信网是不能适应战时体制需要的,不仅基本没有考虑高新技术战争下的要求。就是从常规战争的角度来看,也是达不到战时要求的。

③认识上偏差了

现代信息与通信的发展,使得它包含很广,范畴很大,业务种类很多,涉及技术很宽。有设施敞露的信息与通信机房、天线装置和用户终端;有空中传播的卫星、微波、超短波、短波和长波信号波,以及无处不有的移动通信信号波;隐蔽在地下的埋式电缆、光缆线路比比皆是,真是信息与通信网络遍布,四通八达。这样,可能有人会觉得,既然通信如此发达,到战争时期,无线通信不行用有线通信,有线通信炸坏了用移动通信,战争时期通信就没有特殊搞一套的必要。

有没有必要,我们只需回顾一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就明白了,北约的飞机、导弹首先搜索和炸毁了南联盟的通信枢纽和地面通信设施,又投石墨炸弹和进行强电子、强电磁干扰,还实施电脑战致使南斯拉夫的信息与通信处于瘫痪状态。

2.提高民用信息与通信网的战时安全是保卫战取胜的需要

笔者在这里仅就事关全局的、具有最重大意义的国家核心传输网即国家长途干线一级、二级光缆传输网、中继网为主,如何就战时安全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在高新技术与战争相结合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打赢一场战争绝不可少的手段,而提高民用通信的参战能力,又是打败侵略者、取得保卫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谁在信息与通信上占据主动,谁就极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法国的著名统帅拿破仑早就认识到:“一场战争的胜利,百分之九十靠信息”;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大军事家孙膑就有过著名的论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时候的战争都是近距离谋划、视距内指挥、犬牙交错的战争,现在的战争已发展到远视距的高科技战争。没有信息不仅不能打击敌军,保卫祖国,而且自己也有被消灭的危险。因此,现在开发研究的一些高新技术武器,往往是成系统、成体制的,其构成部分都少不了信息系统,例如美国与日本企图联合研制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就是如此。在我国发生的战争都将是反侵略战争或为保卫祖国领土、领海、领空完整的战争,因此,我们除了在研究反侵略防御系统要成体制配套信息技术外,必须研究尽可能发挥民用通信在战时的参战能力。搞好民用通信的战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举两得。

正因为信息与通信在战争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战争开始前及整个战争过程中,甚至战争结束后,双方的信息战都不会停止。我们的民用信息与通信网如何来适应这种要求,是需要信息与通信网建设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答的。

3.要在基本建设中切实考虑信息与通信网的战时安全。

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不称霸”。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会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只有可能为保卫祖国领土、领海、领空的完整而战。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要求我们的通信具有二面性:平时面向党政军指挥、调度和筹划,面向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和救灾活动需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和文艺、体育活动等多方面的需要;战争时要按照国家最高统帅的指令转换为战时体制。因而它应有应付两种环境下的通信能力,平时这一面且不多说,下面就来讨信纸战时这一面的问题,即按战时安全问题。民用网的战时安全至少要实现以下三点要求:第一,在战争中民用有线通信传输网应用较好的应变性能,具有一定抵抗敌机轰炸和导弹攻击而不受致使操作,以及防强电子

干扰的能力;第二,仍然能方便地为我军和级指挥机构组织力量打击敌军,正常传递各类信息与情报;第三,不为敌军及其情报机构所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平时信息与通信网在战时能保得住,就是为战时提供了经济而有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措施。

1从高科技着手

在五六十年代,有线传输网搞战备基本上是对重要局站设郊外站二站或三站……,而郊外站则要随当地的地形环境采取靠山、进洞或入地等隐蔽措施。今天来看,这种单纯隐藏的办法,在高科技战争情况下,已显然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敌方可以从空中侦查和地面情报知道其确切位置,用导弹就能准确地将它摧毁,所以需要用高科技备战手段来对付现代战争。

2完善网络结构是重要环节

我国有线传输网已基本建成了全国性的格形网,对安全很为有利,但如进一步对局部网络补齐完善则在战时将发挥重大作用。要补齐、完善,笔者认为要做以下工作:

①对重大城市节点不仅要有内环网,还需要建立外环网,如图1a所示,对重要城市节点至少应建立迂回网,如图1(b)所示;

②在全网为格形网的基础上,还须在几个重大城市节点之间建立一个或几个环形网,如图2所示,对有战略关系的城市节点间也应建成环形网;

③凡边陲重要城市均应在网上有两路进线,如图3所示;

④全网的重要节点加装全部或重要部分通道的交叉连接设备;

⑤全网的网管设备要实现互联互通,统一指挥。

3分散、隐蔽、伪装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设施;其次就是对转入军用体制的民用能信动手,炸毁传输网的重要节点设施在当前导弹的技术水平和窃密手段下,就是设有地上或地下郊外站也是不可避免和关键的交换设备与用户终端装置,使整个网处于瘫痪状诚。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严重情况,在军事上采取的防空措施这里且不论,就通信建设方面来说:一是对重大节点的局站实施隐蔽和伪装,不仅形象上隐蔽,名称上伪装,而且要进行有效的结构设计,使其能抗拒超常的冲击波。也就是说要避开敌人空中、地面的侦察和间谍情报活动,以便在战争中信息与通信枢纽尽可能不遭受敌机和导弹的破坏,至少不造成全面瘫痪。

4抗强电子干扰、电磁屏蔽

电子技术与电磁技术是信息与通信的基础技术,如前所述信息技术已在为高科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反对方的信息技术、远程制导技术,采取以毒攻毒的原理,向对方发射强电子射线、激发强电磁场如石墨炸弹,其目的都在破坏和干扰对方的信息通信和导师弹制导精确度,以便在战争中获胜。对于民用信息与通信网,也要防止敌机强电子辐射干扰,避免造成通信设备系统的芯片或敏感器件的失效。对于特殊的机密通信系统,其设施和线路都应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功能。

5配置超小型可移动局站及其它

①配置若干可移动式超小型局站,这样一旦重要节点局被炸坏,即可利用一些超小型化车载局局,代替被损坏的节点局站,继续疏通重要业务如图4所示;

②在光缆干线网的一些关键位置设置战备接口,以实现可以引接各式各样临时战备通信系统或终端;

③凡重要光缆干线都应有一条微波干线与之平行补充;

④各相关传输局都应配置必要数量的抢修光缆,以便光缆线路在遭到破坏时,迅速恢复传输通道;

⑤要满足军用通信对民用通信的战时配合要求。

6以平养战、寓战于平

通信技术篇2

 

移动通信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设备与多媒体业务直线上升,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之后,5G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移动通信主流网络系统。

 

一、5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发展跟踪

 

当前,各主流通信机构纷纷提出了5G无线通信技术方案,此类方案无论从思路方面,还是侧重点方面均各有特色。下文分别从4种类型出发进行分析。

 

(一)多天线传输通信技术

 

以大规模天线阵列(LSAS)、大规模MIMO为基础的通信技术的提出,旨在提升频谱的利用效率。其中,LSAS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阵列增益、干扰抑制增益,提高了小区总频谱及边缘用户频谱的效率。LTE、LTE- Advanced就MIMO天线,推出了一系列改进,极大地满足了小区容量、下载速率不断增长等需求。但就LTE-Advanced而言,其基站下行最高只能提供8根发送天线,性能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未来5G通信技术将进一步引入有源天线技术(AAS),利用该技术更易获取小区基站上Massive MIMO部署情况,完成3D波束成形,增强系统的容量,实现日趋增长的业务需求。

 

(二)高频传输通信技术

 

未来5G通信技术将朝着高频段方向扩展,特别是mm波频段。三星公司已就28GHz、37GHz频段信道进行了测量,也开发了以28GHz频段为基础的样机,经验证,样机已实现了1Gbit的下载速率,表明高频段能够在移动通信场景下推广和应用。但其实施过程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空气吸收状况,频段越高,电磁波路径的耗损就越高。加之高频段传输绕射力差,因而传输性能无法保证。此外,器件少、价格昂贵,因而在应用推广方面仍有难度。

 

(三)密集网络通信技术

 

为适应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必须采用密集的小区部署,这也是5G技术提高总体性能的关键。可通过更多低功率节点的引入,增强热点、消除盲点、提高网络覆盖率及系统容量。但小区密度增加的同时,网络拓扑也异常复杂,势必引发更严重的干扰。因而必须加强干扰管理,提升抗干扰能力。为了提高网络抗干扰能力,3G PP Rel-11提出了eICIC,包括CCRS抵消、干扰消除等技术,此类技术能够在不同自由度上利用调度使干扰信号正交,继而实现消除。此外还有很多新技术的引入,也为干扰控制提供了途径,如认知、干扰对齐等技术。

 

(四)新型网络架构

 

未来5G将朝着蜂窝、Wi-Fi相融合组网的新型网络架构方向发展,以促进非授权频段业务分流的实现。此外,为减轻基站的压力,提出了D2D网络概念。当前,在LTE Rel-13中,D2D技术研发已经开始,也将成为5G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该技术无需基站转接,即可实现数据交换,提供相应的服务,削弱蜂窝网的负担,减少功耗、加快速率。但通信系统同D2D系统的融合过程中,需决定何时进行D2D通信模式启动,及其如何同蜂窝通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如此这些导致D2D系统资源调度异常复杂。

 

二、5G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

 

当前,软件业和电子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通信行业中优质的服务体验已成为基本需求,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环境更为重要。除了要提供短信业务与语音业务,通信网络还提供数据业务,而兼容性好、速度快则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用户的最直接体验。

 

(一)5G高速的应用

 

5G的读写速度要比硬盘快得多,即传统存储设备在5G网络中将被淘汰。

 

1)在安卓系统中的应用。开放源代码和Linux是安卓系统的研发基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使用较多。与其他操作系统一样,安卓系统一共有四个分层架构,包括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层、系统内核层和系统运行库层。

 

5G纳米技术可以在安卓系统的系统内核层中使用,实现硬盘驱动与系统基础文件的分离。5G高速传输技术可将硬盘驱动无缝隙地从云终端同步至终端,一方面节约了终端系统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丰富了终端系统的硬件设备。此外,5G技术的高保密性可以提高安卓系统的安全系数。

 

2)光场相机中5G的应用。光场相机的原理是先拍照再对焦,在抓拍照片过程中,不必在意照片的模糊程度,只要是在相机焦距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对焦后再选择满意的照片。但容量大是光场照片的致命缺点,单张照片大小通常为200M,有的甚至达到500M,5G的高速存储功能正好满足光场相机的需求,强大的存储空间和传输速度将完美解决光场照片容量极大的问题,将光场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5G高兼容性的应用

 

5G可与4G、3G、2G通信协议、Wi-Fi等通信技术相融合,如此高兼容性极大地减少了资本开发与维护费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比特币应用方面。随着近距离无线技术的应用,5G为其提供了高兼容性、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由此也出现了系列概念型产品,比特币正是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一种由开源P2P软件所产生的虚拟货币。

 

比特币无需货币机构统一发行,可利用特定算法计算而产生,其利用网络各节点所形成的分布式数据库,对各交易行为加以确认、记录,P2P去中心化特性、算法保障了比特别难以大量制造,并人为进行币值操控,因而促进了外界的认可及自身价值的产生,也为经贸提供了新的支付手段。而5G技术强大的兼容性为比特币交易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之一。信息的同步更新,使得5G为医疗、军事、教育以及建筑等行业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便利,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智能化移动网络体系。

 

通信技术篇3

1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

数据终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组型终端,另一类是非分组型终端。分组型终端包括各种专用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数字传真机、用户分组装拆设备、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专用电话交换机、用户分组交换机、局域网、可视图文接入设备等;非分组型终端也是主要包括各种专用终端,只不过是以下几种,如个人计算机终端、用户电报终端、可视图终端等。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共同组成了数据电路,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通常情况下,DCE就是调制解调器,其发挥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作用;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它的作用就是信号和电平相互转换的作用。传输信号的种类较多,有模拟传输信号、数字传输信号、有线信道、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交换网线路等。

2数据通信技术方式

数据通信技术方式主要有电路方式、DDN、X.25分组交换网、FR、ATM技术、ISDN。(1)电路方式。电路方式是数据通信技术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个方式,它能够很简单的实现一点到另一点的信息传递。电路方式就是当用户要求将数据发送出去时,交换机就在主叫用户终端和被叫用户终端之间接续一条屋里的数据传输通路,它是基于电话网电路交换的原理,这种传输通路是双向的。(2)DDN。DDN就是数字数据网。它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一般而言,向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就采用DDN,或者向用户提供接入公用交换网的接入信道都可以采用DDN,这种方式不包括交换功能。数字数据网就是数据传输业务,其主要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电路提供的。数字数据网可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透明传输的数据专线出租电路,它主要是采用数字传输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通信网,可以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数据网基本组成单位就是节点,它是以光纤为中继干线网络。通过光纤连接各节点,进而构成网状的拓扑结构,通过数据终端单元,用户的终端设备采用就近原则,与最近的节点相连。数字数据网比较适合在长时间有大量数据传送的场合应用。(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交换方式,其形式主要就是存储转发。其进行存储转发需要传送的信息主要是以分组为单位来进行,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都需要每个分组信息进行加载,虚电路的建立是传送数据分组之前所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按次序传送。对于X.25分组交换技术而言,为了实现由交换式连接建立数据通信链路的飞跃,主要根据数据通信的特点采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分组交换技术覆盖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得下三层协议在分子交换中,信息从源点到终点得每一步都要进行大量的处理,建立帧头和帧尾,并检查数据信息是否有错误。(4)FR。帧中继(FrameRelay)的发展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进行的。FR的另一个称呼就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此技术用简化的方法在数据链路层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5)ATM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被ITU-T定义为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传递模式,其是一种快速分组技术。ATM方式采用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的形式,同时在呼叫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收这个呼叫。ATM是支持B-ISDN服务的一种交换技术,也是新一代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其实际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发展的产物。ATM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既具有电路交换简单处理的优点,又具有分组交换支持变比特率业务的优点,也就是说,此技术既支持实时业务和数据透明传输,由能对链路上传输的业务进行统计复用。下一代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首选的技术就是ATM异步传输模式。

3数据通信的应用

数据通信的应用主要分为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1)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首先,分组交换网的应用。一些增值数据业务主要是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来实现,如电子信箱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传真存储转发业务、可视图文业务等。其次,帧中继技术的应用。对关于网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而言比较适合帧中继技术。帧中继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其主要在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口比较适用。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宽带ATM交换的发展。(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首先,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因此,一般将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基本数据业务就是在一些基础性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局域网接入、传真等等;专用业务的应用就是在一些比较专业性上的应用,如移动通信、GPS汽车卫星地位、计算机辅助调度、远程数据接入、舰队管理等。其次,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移动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4结语

通信网络向着综合业务数字网发展,数据通信在军队中的应用促进了军队的发展,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对通信数据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基.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机械管理开发,2005(3).

[2] 周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1(1).

[3] 朱江山,李鸿杰,刘冰.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

通信技术篇4

2.WCDMA网多载波负荷均衡机制的分析何乃周,HENai-zhou

3.参数调整在TD-SCDMA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苏锐,佟晶,SURui,TONGJing

4.Cooley-TukeyFFT算法在LTE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王延双,陈发堂,WANGYan-shuang,CHENGFa-tang

5.浅析IMS网络结构及其应用唐华,TANGHua

6.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放大电路的设计及其应用张佳一,ZHANGJia-yi

7.用于微光探测的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周德力,敖发良,ZHOUDe-li,AOFa-liang

8.移动网络中全局名的使用刘艳,LIUYan

9.移动通信网络干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郝高麟,HAOGao-lin

10.扩容优化CDMA网短信平台提升业务性能乐炯,王姗姗,李彦,LEJiong,WANGShan-shan,LIYan

11.高校校园无线宽带互联网覆盖方式浅谈黎兴,胡冀新,LIXing,HUJi-xin

12.接入环双节点SNCP保护组网应用分析郑绮丽,ZHENGQi-li

1.浅谈电信网络管理与本地网的OSS建设曾舒,ZENGShu

2.MSTP技术在广西铁通的运用陆燕华,LUYan-hua

3.LTE系统中接入层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研究宋健霖,刘辉,SONGJian-lin,LIUHui

4.浅析三网融合之技术融合周宇,ZHOUYu

5.DS-UWB和MB-OFDM的应用优势分析徐小涛,李建军,XUXiao-tao,LIJian-jun

6.基于DF协议的功率分配和伙伴选择策略研究林飞飞,胡强,LINFei-fei,HUQiang

7.基于奥村模型的衰耗预测软件开发广西通信技术 冯菊香,FENGJu-xiang

8.高精度可编程光衰减器的设计余志强,辛耀平,黄涌,罗璧函,张洪波,李小军,YUZhi-qiang,XINYao-ping,HUANGYong,LUOBi-han,ZHANGHong-bo,LIXiao-jun

9.ASON系统中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保护措施杨双,吴慧峰,李云,YANGShuang,WUHui-feng,LIYun

10.入侵检测技术分类与比较研究潘春芳,PANChun-fang

11.一种千兆级光交换机的接入网组网方案江沛,刘学,张军,熊汉林,粟培,JIANGPei,LIUXue,ZHANGJun,XIONGHan-lin,SUPei

12.广西CDMA网PPP指标优化浅析罗玲,李懿,LUOLing,LIYi

1.CDMA传送网引入IPRAN的建设方式探讨黄耿,王倩,HUANGGeng,WANGQian

2.LTE系统内部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研究宋健霖,刘辉,SONGJian-lin,LIUHui

3.WCDMA系统中HSUPA技术的研究杨浩,王庆敏,YANGHao,WANGQing-min

4.TD-SCDMA网络覆盖难点的一些解决方案刘正云,LIUZheng-yun

5.基于MIMO-OFDM技术的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研究谢红,谭泽富,XIEHong,TANZe-fu

6.基于自愈性的无线Mesh网路由协议的研究郭学文,邓诗钊,唐靓,GUOXue-wen,DENGShi-zhao,TANGJing

7.无线网络呼叫接纳控制算法的研究侯媛媛,席斌,高岩鹏,HOUYuan-yuan,XIBin,GAOYan-peng

8.高速光纤通信期盼负折射率材料吴国锋,WUGuo-feng

9.OBS光网络技术及最新进展潘春芳,PANChun-fang

10.无线光通信技术综述陈淑英,韩玉宁,CHENShu-ying,HANYu-ning

11.移动数据网中部分协议参数对数据业务的影响和优化张心同,叶人杰,罗宝东,ZHANGXin-tong,YERen-jie,LUOBao-dong

12.宽带业务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朱海燕,ZHUHai-yan

1.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原荣,YUANRong

2.LTE-Advanced及其关键技术肖睿,XIAORui

3.建设南宁市800MHz数字集群网络平台的设想罗天,唐志,陈兴龙,LUOTian,TANGZhi,CHENXing-long

4.用于OCDMA的新型ASE光源的研究吕宏伟,岳耀笠,吴国锋,LVHong-wei,YUEYao-li,WUGuo-feng

5.光纤激光器中的模式分析和观测王侠,欧阳竑,吕宏伟,岳耀笠,WANGXia,OUYANGHong,LVHong-wei,YUEYao-li

6.建设电信IT服务知识库体系的探讨黄奕,HUANGYi

7.基于Trixbox的VoIP网络电话系统应用探讨李天松,周海燕,LITian-song,ZHOUHai-yan

8.基于ABE算法的访问控制方法研究卞一茗,杨庚,BIANYi-ming,YANGGeng

9.资源访问控制技术研究陈祥云,CHENXiang-yun

10.小型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及应用黄薇,HUANGWei

11.一种新型呼叫中心系统基础平台的设计方案许书君,李西明,XUShu-jun,LIXi-ming

1.利用WebSpherePortal建设电信企业信息门户黄奕,HUANGYi

2.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质量保障体系综述覃雄宁,QINXiong-ning

3.网络性能测量结果分析技术——数据采样卢俊武,LuJun-wu

4.广西通信技术 智能全光传送网技术蔡顺芝,CAIShun-zhi

5.大气激光通信机ATP系统设计徐林,莫海涛,郭军,卫斌,XULin,MoHai-tao,GUOJun,WEIBin

6.光纤通道网络与存储技术何锋,王婧,HEFeng,WANGJing

7.宽带接入FTTH发展之路梁厦,LIANGXia

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技术探讨周维章,ZHOUWei-zhang

9.一种移动IPv6的切换优化方案俞莉娟,包杰,YULi-juan,BAOJie

10.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分析王燕,谭泽富,WANGYan,TANZe-fu

11.G.723.1在基于DSP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中应用钟磊,ZHONGLei

12.基于FPGA的SMII与MII协议转换器实现邱帆,史晓杰,QIUFan,SHIXiao-jie

13.BOSS接口监控及应急分析陈健荣,黄伟,CHENJian-rong,HUANGWei

14.山区无线信道现场测量技术及应用冯菊香,温世成,周景林,赵利,FENGJu-xiang,WENShi-cheng,ZHOUJing-lin,ZHAOLi

1.大气激光通信的自动跟瞄技术探讨杨乾远,郭军,莫海涛,卫斌,YANGQian-yuan,GUOJun,MOHai-tao,WEIBinHtTp://

2.基于大气激光通信的高精度时间传送陈旭辉,卫斌,郭军,江沛,熊翰林,及永会,CHENXu-hui,WEIBin,GUOJun,JIANGPei,XIONGHan-lin,JIYong-hui

3.浅析移动WiMAX和HSDPA的数据传输效率张晓晖,ZHANGXiao-hui

4.无线Mesh网络综述杨峰,黄俊,罗小华,YANGFeng,HUANGJun,LUOXiao-hua

5.基于CDMA20001x的移动IP的实现夏清,XIAQing

6.无线城市组网及运营模式的探讨谢景明,王伟平,XIEJing-ming,WANGWei-ping

7.浅析引入终端管理的数据业务管理系统张心同,甘玉萍,ZHANGXin-tong,GANYu-ping

8.数据挖掘在电信客户价值管理中的应用朱茜,辛毅,ZHUXi,XINYi

9.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策略连建,诸波,LIANJian,ZHUBo

10.一种基于FPGA的新型快速位同步系统设计唐晓辉,李云,孙智研,TANGXiao-hui,LIYun,SUNZhi-yan

11.基于VHDL语言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射模块的实现苏珊,SUShan

12.基于双层接口的批量应急开机方案陈健荣,黄伟,陈强,CHENJian-rong,HUANGWei,CHENQiang

13.FTTx基于PON技术的实现和奇峰,HEQq-feng

1.光网络网管系统瑕疵分析及建议刘志强,罗青松,伍浩成,龙玉章,周翔,LIUZhi-qiang,LUOQing-song,WUHao-cheng,LONGYu-Zhang,ZHOUXiang

2.LTE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官微,GUANWei

3.高速UWB设备传输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陈琛,CHENChen

4.基于UWB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运用广西通信技术 徐小涛,邓春,吴延林,田铖,XUXiao-tao,DENGChun,WUYan-lin,TIANCheng

5.利用GSM为信号源的无源定位系统王红海,朱联祥,陈仁,况卢娟,WANGHong-hai,ZHULian-xiang,CHENRen,KUANGLu-juan

6.MIMO闭环系统的研究与改进徐加磊,刘陈,XUJia-lei,LIUChen

7.基于EricssonSDS的IMS客户端开发夏乐音,王秋光,XIAYue-yin,WANGQiu-guang

8.对融合计费系统模型实现方案的研究范戈,廖碧成,FANGe,LIAOBi-cheng

9.通信技术在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中的应用蓝茜英,LANXi-ying

10.CDMA-VPDN业务故障管控的思路张丹东,ZHANGDan-dong

11.用Cactiez实现对服务器和网络的监控欧勇,OUYong

12.EPON中LLID配置方式李霞,黄俊,朱雁程,LIXia,HUANGJun,ZHUYan-cheng

1.3G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浅析及价值链罗玲,LUOLing

2.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策略初步探讨黄家柯,HUANGJia-ke

3.面向3G移动通信的光传输网络解决方案研究连建,诸波,LIANJian,ZHUBo

4.建设电信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探讨梁耿,LIANGGeng

5.基于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设计方案廖健宁,LIAOJian-ning

6.面向服务架构的电信应用集成陆松,LUSong

7.基于DSR的多网关无线Mesh网选播路由协议夏征兵,CAIShun-zhi

8.DSLAM传输网技术蔡顺芝,CAIShun-zhi

9.广西互联网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赵东亮,ZHAODong-liang

10.动态域名解析系统的开发实践欧阳汪,何辉煌,OUYANGWang,HEHui-huang

11.网络性能指标体系卢俊武,LUJun-wu

12.电信VPN企业异地连接桥梁陈斯华,CHENSi-hua

1.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应用探讨梁宁,冯昀,LIANGNing,FENGYun

2.南宁市电信传送网络规划研究莫林,MOLin

3.IP城域网DDoS攻击的检测与封堵探讨卢华,LUHua

4.MSTP在光纤接入网中的优势梁莹,LIANGYing

5.G.729A在语音网关(VoIP)中的应用杨召青,李艳翔,YANGZhao-qing,LIYan-xiang

6.基于IEEE802.16MAC层QoS调度架构的研究韦鹏,张蕾,WEIPeng,ZHANGLei

7.浅析广西移动通信技术及业务的发展韦宏博,WEIHong-bo

8.超宽带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姚尚绩,郑继禹,胡彬,YAOShang-ji,ZHENGJi-yu,HUBin

9.EPON接入网技术陈淑英,韩玉宁,CHENShu-ying,HANYu-ning

10.网络端到端性能测量方式连瑞香,李甘,韩玉宁,LIANRui-xiang,LIGan,HANYu-ning

11.大众型"全球眼"的市场营销及技术改造的探讨邓志红,梁伟,欧勇,DENGZhi-hong,LIANGWei,OUYong

12.软交换网络中传统交换远端模块局的改造方案唐蕾,TANGLei

1.下一代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袁云飞,吴振峰,张小勇,YuanYun-fei,WuZhen-feng,ZhangXiao-yong

2.广西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问题及其对策覃润梅,QINRun-mei

3.广西通信技术 智能网与增值业务的发展肖娟,XIANJuan

4.可扩展网络特征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罗鹏,麦静,王艳华

5.基于STUN的NAT技术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探讨王会贤,陆颖荣,WANGHui-xian,LUYin-rong

6.基于HSPA+的LDPC编码技术在3G演进中的应用赵金,ZHAOJin

7.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同步研究王鹏,李思敏,WANGPeng,LISi-min

8.基于反射内存的计算机实时通信网络孙晖,徐林,杨乾远,刘学,袁云飞,SUNHui,XULin,YANGQian-yuan,LIUXue,YUANYun-fei

通信技术篇5

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通信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6200

国内刊号:23-1521/TN

邮发代号:14-29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通信技术篇6

关键词:通信工程;信息技术;技术类型;问题及对策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通信工程技术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并且在国民日常生活、国际军事政治、国家经济领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通信工程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采取相关的措施,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促进我国通信工程技术的良好发展是科技研究人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通信工程信息技术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是电子工程中一个基础的分支,通讯工程技术主要是针对通信工程中的信息的传输与信号的处理,其包含的数字移动、光纤、网络通信技术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我国通信信息产业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有效结合,对劳动、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等多个领域的良好融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优化了我国的传统产业结构,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通信信息技术为我国文化领域的而发展业分会巨大的促进作用,通信技术下的网络文化逐渐兴起,通信平台的开拓为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桥梁,加快了文化信息的流通,通^文字、画面、音频等形式丰富了文化内容,缩小了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差距,为我国文化领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2 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通信工程息系技术的主要类型

2.1 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利用光导纤维进行信号的传输,这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多种光纤聚集起来的光缆中完成信号传输,这种技术具有快速传播的优势,因此,这种技术在多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光纤通信技术正向超大容量、超快速度和超长距离等方向发展,这也是通信领域信息传输的重点研究方向。

2.2 宽带电力线通讯技术

宽带电力线通讯技术是通过电力线进行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时不需要重新设置线路,在通信终端连接电源就可以打电话、接入网络。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够通过合理配置低压配电网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设置和线路等途径节省人力和物力,在降低通信技术难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投资的成本[2]。该技术的传播速度较快,在保证广阔信息覆盖面积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信息的稳定与安全。

2.3 无线信息通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在无限的空间内通过电磁波的信号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该技术在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Wifi、LMDS技术等。近年来,该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并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避免了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网络瘫痪的情况发生,可以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 当今通信工程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通信技术管理问题

通信工程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通信工程领域多变的环境要求为管理增大难度,为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很大挑战。通信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但是各领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通信技术在铁路运输方面会发挥效用,在军事领域也会有一定作用,但是铁路运输与军事之间没有很大的必然联系,多变的使用环境对通信信息的系统管理造成一定阻碍[3]。

3.2 信息传输问题

通信工程中信息的传播大部分以网络传输的形式实现,因此信息传输水平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传播信息的质量,但是现实中的传输过程面临多重问题。由于网络覆盖面积广,需要铺设的通信传输的线路较长,传输光缆的总量较长,但是在复杂的传输网中光缆的之间的距离又比较短,所以光缆铺设任务面临的问题繁杂,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由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多种新材料、新产品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大,因此,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4 解决通信工程信息技术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通信工程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广导致的信息管理散乱的情况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来解决该问题,促进信息工程更好发挥效用。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管理人员将各领域中涉及到的通信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通信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效用最大化。在加强信息管理中还要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社会或企业要注重培养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并要及时更新人才的专业水平,保证人才技术水平紧跟时展的需求,为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4.2 提升网络传输水平

为了增强通信网络信息的质量,必须要提升网络传输中的技术水平。要学习或引进国外通信工程传输中的先进技术,吸取优秀先例的经验,提升我国的信息传输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传输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能力的提升。加强人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将最新的科技理论或领域内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学习与交流;加强人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同时要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创造,促进通信工程的行业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会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信息工程的技术与资金支持,有效解决网络传输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发展通信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科技力量与综合国力的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通信工程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是再进一步发展中还面临众多问题,因此,国家或相关企业要通过加强管理、培养人才等相关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禹森.浅谈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Z1:88-89.

[2]梁建华.探讨现在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71.

[3]解西子.浅谈通信工程信息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83-184.

作者简介

通信技术篇7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 服务业 技术 发展

一、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

1..1 ICT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效率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对许多企业意味着企业家可以利用相关技术降低各式各样产品的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企业的运作效率可以被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可以促使企业的技术发展手段的革新。例如对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保险业而言,它的业务的发展与拓展也主要是依赖于信息通信技术,在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持下,保险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为客户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了解市场上相关领域与行业的最新的动态,并及时作出相应对策。

1.2 CIT促进各行业间的合作

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也更间紧密。许多传统的服务业模式被打破,新的服务业模式也在慢慢建立。具体变现在现代的服务业对企业员工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与服务质量要求。如现在的服务部门拥有了各式各样的自助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减轻。相反,工作人员需要满怀热情了解通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且为顾客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如我们去联通、移动营业厅或者是银行办理业务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从前的人工服务效率相比,自助服务提高了人工服务操作设备的时间。

1.3通信技术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领域,自然为人们的就业提供了相应的岗位,特别是相对学习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大工作量岗位而且对缓解就业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更多的被运用在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领域,所以在第三产业从事相关房地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相关服务人员,他们在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学习新的技术支持以便能够适应新的岗位的需求。

二、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2.1 ICT在物流业的应用

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将运输、储存、配送等几大功能结合的产业形式。特别是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流。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物流在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物流业务才能达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在淘宝上购物后,如果想了解自己所买的商品现在被运输到哪里了,只需要在网上输入物品的订单号以及相关的信息就能马上掌握自己物品物流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全世界的物流业工作效率不仅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在物品发生损坏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损坏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负责人,总之物流业在通信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2.2 ICT在金融业领域的应用

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全世界的企业家都可以足不出户而能够顺利跟客户做生意,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就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资源运用到金融行业的发展的提议在08年已经提出,特别是近几年更是被运用到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与此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也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的重要任务。

2.3 ICT在旅游业的应用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从而选择出外旅游放松自己。与此同时,信息通信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与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使得人们出国都变成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因为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更多人会在互联网上将旅游的车次、景点的门票、住宿的酒店等等先预定好。在想去旅游之前,也可以通过网上旅游信息的服务平台了解游玩的景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三、总结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如旅游观光业、电子物流行业、金融行业等领域。如果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就必须依赖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这样服务业才能得到更深更远的发展,传统服务业也才能向现代服务业更好地转化。

通信技术篇8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 优势 接入技术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的不断进步,核心网已经基本实现了光纤化、数字化和宽带化。同时,随着业务的迅速增长和多媒体业务的日益丰富,使得用户住宅网的业务需求也不只局限于原来的语音业务,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现有的语音业务接入网越来越成为制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瓶颈,成为发展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障碍。

1 光纤通信技术定义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力式。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的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导波管的损耗低得多,所以说光纤通信的容量要比微波通信大几十倍。光纤是用玻璃材料构造的,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光纤之间的中绕非常小,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不会因为光信号泄漏而担心传输的信息被人窃听,光纤的芯很细,由多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很小,所以用光缆作为传输信道,使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解决了地下管道拥挤的问题。

2 光纤通信技术优势

2.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光纤比铜线或电缆有大得多的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系统的于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散波长窗口,单模光纤具有几十GHz·km的宽带。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由于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应而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通常采用各种复杂技术来增加传输的容量,特别是现在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光纤的传输容量。采用密集波分复术可以扩大光纤的传输容量至几倍到几十倍。目前,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在2.5Gbps到1OGbps,采用密集波分复术实现的多波长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单波长传输系统的数百倍。巨大的带宽潜力使单模光纤成为宽带综合业务网的首选介质。

2.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目前,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纤多为石英光纤,此类光纤损耗可低于0.20dB/km,这样的传输损耗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因此,由其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也较其他介质构成的系统长得多。

如果将来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其理论分析损耗可下降的更低。这意味着通过光纤通信系统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对于一个长途传输线路,由于中继站数目的减少,系统成本和复杂性可大大降低。目前,由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最大中继距离可达200多km,由非石英系极低损耗光纤组成的通信系至数公里,这对于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我们知道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制成的绝缘体材料,不易被腐蚀,而且绝缘性好。与之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光波导对电磁干扰的免疫力,它不受自然界的雷电干扰、电离层的变化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干扰,也不受人为释放的电磁干扰,还可用它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架设或与电力导体复合构成复合光缆。它是一种非导电的介质,交变电磁波在其中不会产生感生电动势,即不会产生与信号无关的噪声。这样,就是把它平行铺设到高压电线和电气铁路附近,也不会受到电磁干扰。这一点对于强电领域(如电力传输线路和电气化铁道)的通信系统特别有利。

2.4 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 光纤的芯径很细,约为0.1mm,由多芯光纤组成光缆的直径也很小,8芯光缆的横截面直径约为10mm,而标准同轴电缆为47mm。这样采用光缆作为传输信道,使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解决了地下管道拥挤的问题,节约了地下管道建设投资。此外,光纤的重量轻,柔韧性好,光缆的重量要比电缆轻得多,在飞机、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上使用光纤通信可以减轻飞机、轮船、飞船的重量,显得更有意义。还有,光纤柔软可绕,容易成束,能得到直径小的高密度光缆。

2.5 保密性能好 对通信系统的重要要求之一是保密性好。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通信方式很容易被人窃听,只要在明线或电缆附近设置一个特别的接收装置,就可以获取明线或电缆中传送的信息,更不用去说无线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与电通信不同,由于光纤的特殊设计,光纤中传送的光波被限制在光纤的纤芯和包层附近传送,很少会跑到光纤之外。即使在弯曲半径很小的位置,泄漏功率也是十分微弱的。并且成缆以后光纤在外面包有金属做的防潮层和橡胶材料的护套,这些均是不透光的,因此,泄漏到光缆外的光几乎没有。更何况长途光缆和中继光缆一般均埋于地下。所以光纤的保密性能好。此外,由于光纤中的光信号一般不会泄漏,因此电通信中常见的线路之间的串话现象也可忽略。

3 光纤接入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业务种类也更加丰富,人们不仅需要语音业务,高速数据、高保真音乐、互动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也已经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光纤接入网可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采用SDH技术、ATM技术、以太网技术在光接入网系统中称为有源光网络。若光配线网(ODN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不包括任何有源节点,则这种光接入网就是无源光网络。

现阶段,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实现FT-Tx的主流技术。典型的PON系统由局侧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ONUO/NT(光网络单元)以及ODN-OrgnizationDevelopment Network(光分配网络)组成。PON技术可节省主干光纤资源和网络层次,在长距离传输条件夏可提供双向高带宽能力,接入业务种类丰富,运维成本大幅降低,适合于用户区域较分散而每一区域内用户又相对集中的小面积密集用户地区。

为实现信息传输的高速化,满足大众的需求,不仅要有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用户接入部分更是关键,光纤接入网是高速信息流进千家万户的关键技术。在光纤宽带接入中,由于光纤到达置的不同,有FTB、FTTC,FTTCab和FTTH等不同的应用,统称FTTx。

FTTH(光纤到户)是光纤宽带接入的最终方式,它提供全光的接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宽带特性,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不受限制的带宽,充分满足宽带接入的需求。我国从2003年起,在“863”项目的推动下,开始了FTTH的应用和推广工作。迄今已经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试验网和试商用网,包括居民用户、企业用户、网吧等多种应用类型,也包括运营商主导、驻地网运营商主导、企业主导、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和政府主导等多种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不少城市制定了FTTH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有的城市还制门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此都为FTTH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FTTH应用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即点到点的P2P技术和点到多点的xPON技术,亦可称为光纤有源接入技术和光纤无源接入技术。P2P技术主要采用通常所说的MC(媒介转换器)实现用户和局端的自接连接,它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接入。目前,国内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FE或GE的带宽,对大中型企业用户来说,是比较理想的接入方式。

4 结束语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范文 下一篇:职业素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