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09:39:17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篇1

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场景,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练,了解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并掌握相关技巧,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它沿着“由境入情、以情启智”的思路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教师恰当地设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理解记忆,引起学生的兴趣[2]。情境教学法模式顺应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改革,从而建构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是情境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和基本要素,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3]。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受动性和依赖性上,学生在完成“生物医学仪器分析”的课程考试后,就将生物医学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大部分遗忘。而情境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既有趣味,又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将会改变目前大学教学的现状。

2情境教学法模式的设计

情境教学是教育者、情境和受教育者三者相关联的有机活动[4]。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情境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与以往教学方式相区别的根本特征。要把情境设计作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难重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等,以生产、生活实际为素材进行设计。只有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才能使情境与问题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技能的习得同时要注重素质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1)建立生物医学仪器分析教学中运用的情境案例库。所设计情境来源于符合学生的生活、科研,既有生活体验的基础,又有提前让学生体验与毕业后学习、工作有关的多样化角色和场景。设计情境要注意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既要引导学生主动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又要在无形中进行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学生的人格及科学素质的全面培养。

(2)编写情境教学案例实施指导讲义,阐明情境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常规课堂讲授教学及情境案例教学的课时分配原则及分配方案,包括在什么合适的时机引入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由听话者转变为对话者,如何控制情境对话的有效进行,并最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判,确定问题是否解决,总结所学知识,并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设计好应对方法,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

(3)建立情境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的考评方法。一方面包括情境案例的即时评价,即对学生考评需包括学生在课外对情境问题所做的准备,课堂上解决情境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在整个过程体现出来的自我思考、创新以及表达、合作等能力;另一方面,包括书面报告的考查。最后,还要结合传统的考试考查方式,对结合情境案例的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及评价。考评方案不仅要公正、科学,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

3情境教学法模式的实践

(1)模拟生物医学仪器分析国际会议中的“最新进展”分会场,学生作为参会者,在会场介绍自己的工作。要求学生制作英文PPt,并用英文演讲。生物医学仪器分析中“最新进展”这部分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讲演、学习,教师作为会议主持人来组织、引导学生的发言、提问。通过国际会议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体验国际化学术交流的机会,熟悉国际会议的流程,锻炼了学生以后参加会议、演讲的胆量。而且新技术、新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会议情境能激发学生对更高学术境界的追求,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将超越教材提供的广度和深度。

(2)与生物医学类分析仪器有关的诺贝尔奖屡见不鲜,如果邀请你作为今年诺贝尔奖的推荐人,请你就某一种生物医学仪器写出推荐信,详细阐述推荐理由。生物医学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应用范围各不相同,但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了解其从组织、细胞到大分子各个不同水平的信息。要求学生写诺贝尔推荐信,培养学生自主、系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创新、严谨、求实、批判等科学态度和精神的追求。

4总结和展望

情境教学法篇2

法学知识的学习一直是高校法律专业的研究重点。现行的教学内容以讲授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完善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法律解读能力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论体系的建立。从教学方式上看,有的法律教学依然以黑板授课为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硬性记忆与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学生对法学理论的深入了解。

一、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枯燥

法律知识的学习中涉及大量理论内容的背诵与记忆,这使得法学课堂相对枯燥沉闷,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一些高校法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在背诵完成后再行理解其中的内容与关键。[1]此时,高校法学教学的内容被局限在了课本与法条之上,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让课堂内容变得枯燥单调,更新速度偏慢的课本内容也无法满足学生对法学理论的深入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味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的方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进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削弱课程的实用性价值。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教学内容枯燥与教师的授课重点有关。为满足期末考试及司法考试的相关需要,部分教师将授课时间集中在了一些重点知识的讲解上,使得授课内容单调集中,课堂中涉及到的真实案例相对较少,进一步削弱了课程的趣味性,导致学生所有的专业课学习都等同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

(二)课程实用价值偏低

众所周知,法律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高校法律教学的贯彻落实,不仅为国家培养了新一批的法学专业型人才,同时也综合性地提高了所有人的法学基础理论,让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拿起理论来保护自己。[2]然而,现有的法律教学不符合法律的本身内在特征,这使得法律课程的实用性价值被大大削弱。

可以说,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就是法律专业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空间被大大压缩,这使得法律知识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死记硬背式的灌输学习,而缺乏将法律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则进一步削弱了课程的实用价值。这使得学生及时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不仅削弱了课程的实用价值,也让法律知识成为了一纸空文。

(三)专业课内容交叉重复现象明显

遵循某种固定的体例,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法律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复。这种情况下,法学教学的效率被大大削弱,学生在反复学习聆听一部分知识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另外,法学专业的老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法律规定条文的解读不够准确,或在讲解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实际能力,进而导致讲解内容不够简明直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偏差且不够到位。在学科交叉,专业知识讲述存在大量重复的情况下,这种问题将被进一步放大,并直接影响学生对法律其他专业课内容的学习。

二、情景教学法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与高校法学教学的现状,变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环境下,法学教学必须摆脱纯理论学习框架的禁锢,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新型教学方式的建立。

(一)情境教学法的功能

情景教学法是高校法律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应用和新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纯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构设情境来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建立。

1.提高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

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目的相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法规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条件。这种情况下,情境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供案例的过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应用条件也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从这方面来看,情境教学对学生综合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有着明显帮助的。在特定的情节中,学生既可以扮演法律事件中的受害者,也可以扮演法律事件中的执法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多种角度全面深刻地理解同一个问题,进而更加明确所使用法律的条件与意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情境教学法虽然强调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并未完全植根于课本,而是从课本及实际案例中节选一些对学生有所帮助,或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的情景进行教学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学生无需面对枯燥的课本与单调的法条,也无需先行记忆背诵相关内容,他们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情景当中,合理扮演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并站在不同角度对案件案例进行分析,以此达到用案例来指导理论的学习效果。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虽然不用承担讲解的职责,但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启发,让他们主动进入情境,感受到情景教学的魅力所在,并积极主动地探讨他们在情景教学中的所获所得。此时,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模式下,教师的综合分析与引导水平得到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更关键的是,他们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是知识的学习者。在课程设计环节,教师必须将所学理论与情景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且难度适中的教学情景,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将法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二)情景教学法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从教学方式的建构上看,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做足充分的准备,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情景与教学案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新教学方式,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模拟法庭是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法律教学应用中的一种新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会到法律学习的不同魅力。模拟法庭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法律情景教学应用。在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案例并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角色定位,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及科学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尽量真实地还原庭审环节,细化评分机制,使学生将模拟法庭真正视作一场真正的法庭辩论,以此激发他们的斗志与学习兴趣。

模拟法庭中的情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真实案例的改编或选择性改编。由于每个案例都是一个不同的情景,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选择涉及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法律规定的案例,以此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部门诉讼法之间的区别与差异,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并实现个人法律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公诉方、辩护方、法官等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上对案件进行解读,并分析不同角色所代表的不同立场。以此深化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加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灵活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角色应该是不停变换的。长期扮演相同的角色很难让学生得到多方位的锻炼,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综合能力的养成,而全方面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情景的理解,同时也能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践学习效率的整体性提高。

三、小结

情境教学法篇3

一、营造民主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环境中展开。教师要善于利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和真实的情感去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回答不妥的问题,绝不能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挖苦、讽刺。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通过开诚布公的对话来相互沟通;学生有新的观点和不同见解,教师应虚心容纳和接受。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学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

二、创建乐学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心情

学习需要动力,也需要激情,有了激情和动力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索的愿望,而激情来自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有乐于参与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激发兴趣的手段有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视频材料、文字材料等。例如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框的教学中,我用《爱的奉献》这一首歌导入,课堂教学就是从这一让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的歌声中开始的。这样上课开始,学生就有了非常饱满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产生急于参与的心理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期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在讲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时候,结合《感动中国》的实例让学生针对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只要求自我价值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反思、质疑,适时引导,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收到教学目的。

四、设置空白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创设空白情境的环节,教学环节设置得过于紧凑,几乎不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这事实上就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有张有弛、适当创设空白情境,在给学生以思考、休息、调整的机会的同时,也给学生制造充分显示主体作用的时机,强化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如在分析权利与义务关系时,创设人大代表的选举情境,让学生思考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体现。

五、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

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不仅可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提供较强地动机,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稳定的情绪体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应成为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努力开发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有目的地分层次教学,如教材中的难点要分散进行,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学习台阶”,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实行较高水平层次的培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充分满足学生自我尊重和自我要求成功的需要,在成功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创设成功情境要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为依据,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在参与时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和实现的。

情境教学法是以兴趣为先导,以知识框架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情境教学法本身是一个严谨的教学方法,但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主体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力争使情境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情境教学法篇4

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境”是指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那么,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这种情感氛围来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也积累了一些方法,下面略谈一二。

一、生活展示情境

生活展示情境即教师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我们知道,“音乐源于自然”,离开大自然奢谈自然之美、生态平衡,只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感性的认识,就没有理性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常态把学生限定于室内,束缚他们的思维和灵感,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与此同时,教师可适当点拨启发,以求高效。走出去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活动的形式。如社会实践观看、参加演出,课外郊游等。郊游是很好的方式,带领学生在森林里徜徉漫步,在田野里放歌,在溪边漫步。树叶沙沙作响,鸟儿放声歌唱,小溪欢快地流淌。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被感染,心灵得到净化,深深地融入到这美妙的氛围中,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从而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所教内容形象化。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情境。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其想象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情境教学注重感觉的训练,直觉的培养,创造性的发展,其中渗透着形象——情感——想象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活力,促使右脑兴奋、激活。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创造精神,就在天长日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学生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展示有关春天景物的各种图片、剪贴画,还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欣赏着美丽的插图,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看到了嫩绿的小草、火红的山花、欢快的小鸟、飞舞的蝴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所有的一切让人陶醉。仿佛每个人都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聆听了潺潺的水声,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情境,学得认真,掌握得也快。动情之处,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走上讲台,载歌载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歌曲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歌曲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歌曲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地表演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教师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像学习课文一样,对歌曲的意思有个大致的理解,尤其是歌曲中的小兔和小鹿这两个动物形象的理解。有了这层理解后,然后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根据自己对形象的理解,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由于事先对内容有了渗透,所以学生对形象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课堂表演进行地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学生很快就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情境教学法篇5

关键词:情境;多媒体;语言;活动;实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168-01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这个词已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悉、接受和广泛运用。“情境教学”的说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本人认为,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一定的物品、设备或形式,创设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问题思考探索,在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情感态度体验的过程。

“情境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场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活化的情境,能更好地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来“顺应”或“同化”所学的新知识;“情境”信息资源来源的多元化,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得更多的情感态度体验。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情境教学”作为新事物同样如此。我们在看到了它有着重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陷入“唯情境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人认为,“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设出有效的情境,何为“有效的教学情境”?下面将结合本人所任教科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先来谈下创设的方法。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学校硬件设备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的确,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料,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性,运用地恰到好处的话,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并丰富情感体验。去年我曾听到一节本学校一位年轻教师过三关的课,复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复习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哲学观点时,这位教师播放了白芳礼老人蹬车56年,支教18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自己节衣缩食省下3万5千元钱资助了300个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视频。看着视频中老人用残疾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吃力地踩着三轮车的背影,所有学生的心灵被震撼到了;看到一张张老人生前的照片,那么朴实平凡,班里好些女生都落泪了。这节课上完后好几个同学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献出来。在课后的点评中,大家一致认为这段多媒体情境是个亮点,用这位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想来说,对于这个知识重点,不是简单地要求识记原理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并能付诸行动。无疑这段情境的创设是成功的。

2.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⑴穿插趣味小故事。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些趣味小故事不仅能活跃班级气氛,也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就可以穿插一个吃西红柿的例子。很早以前人们不敢吃西红柿认为它有毒,后来一个不怕死的人吃了第一个西红柿,发现它不仅没毒还尤其美味,自此以后西红柿才真正为人们所食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⑵讲述社会新闻或时事政治新闻。这一点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特点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当前社会新闻或时政,不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回到现实社会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学期我曾听到过一位教师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综合探究课,她就巧妙地结合了当前最热门的一档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列举了当中一些女嘉宾在消费观方面的言论,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表观点。

⑶课堂提问。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提问要有一定难度。这个难度要在落在一定范围内,即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复杂,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②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难点知识,学生在思考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题目,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如在讲到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时,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第一、物质具体形态指什么,大家能举些例子吗?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概念时怎么定义的?第三、物质具体形态和物质概念的区别在哪里?然后再引申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学生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③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反思,从问题的解决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即把整个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3.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⑴开展角色扮演类的表演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自己创设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情境的创设者又是情境的体验者,更好地在情境中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特点时,我就让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某某商品销售商和消费者,分别表演出在某种商品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时,卖家和买家的的言行和心理活动。

⑵开展游戏或竞赛。结合教学内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在全年级开展了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因为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大家都表现得很踊跃。在演讲中很多学生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谈到了一系列有利有弊的现实条件,也谈到了自身如何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条件创造条件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比赛中大家理解了“理想和现实关系”的理论知识,更可贵的是大家也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从而激发起自身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4.通过实物创设情境。在讲解“我国国体”这个重要概念时,我先让同学们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元钱硬币,翻看上面的国徽图案,大家发现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设问,“金色麦稻穗代表什么?”“圆形齿轮又代表什么?”同学们很容易就回答出代表着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这时我国国体的基本含义已经呼之欲出了。学生以后掏出硬币买东西时自然会看到上面的国徽图案进而联想到课堂上的知识。实物情境的运用,使知识形象生动,令学生印象深刻。

情境教学法篇6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兴趣;启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69-02

地理情境教学,就是在反映论原理的指导下,教师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教学实效。如何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一、建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其中的主体,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一项因素就是师生之间情感的关系如何。通常而言,学生对教师有依恋心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希望能获得教师的关注和表扬,而教师的举手投足在学生心里也传递着感情,即使是随意招手挥手,也昭示着教师与学生间亲疏远近。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就是作风民主、心里装着学生的教师,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立场,想学生所想,不唱“独角戏”。平常课堂上,教师用语要准确,语气要亲切,对学生的积极参与p意见表达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有意识的收集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

实践证明,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热爱、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交流畅通,亲密融合,心有灵犀等,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他的内在发展潜力就会转化为外在表现和成果。这也是地理情境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条件。

二、设悬激趣,巧妙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始,也奠定着这节课45分钟的走向,地理教师精巧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那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地理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打下基础。那么,一节地理新课如何导入,才能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氛围中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挂图画讲地理故事,可以引谚语放音乐,可以提问题求想象……。例如,讲授《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可以先将要学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某人在澳大利亚悉尼港抛入海中一只漂流瓶,此瓶借助洋流漂行,过了若干年后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被打捞起来。问:这只漂流瓶依次经过哪些洋流?你能绘出它的漂流路线吗?如此设悬,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思维也进入兴奋状态,新课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多年地理教学实践表明,导入新课如果能把教学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很容易直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能有效激发。例如,讲授“经纬网”时用的导言是:一艘轮船航行在辽阔的大海上,遇上事故,报务员马上发出求救信号,不久,附近的船只陆续赶来,直升飞机也出现在出事海域,但茫茫大海,,出事船只是怎样说明自己发生事故的位置呢?营救的船只、飞机又依靠什么发现它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这样的导言,学生容易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学习的兴趣就会浓厚,也为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埋下基础。

三、善于启发思维

思维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人的活动重心就是思维活动。一个人思维能力如何,决定着他智能发展的程度。如果学生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那他的学习效能就会极大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奇想学的思维特征来教,不能记帐式把地理事实罗列就好了,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有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地理是这样子。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处理好教材内容,更要吃透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的心理思维,创设良好地理教学情境,多提些带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容易“身临其境”,多思多虑,即质疑激思,启动思维。例如在讲授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这样设疑: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的话,我国的气候又会怎样?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纷纷讨论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学生理解了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又如在讲授日界线时,问:有一对孪生兄弟,弟弟先出来,哥哥后出生,为什么?学生求知欲顿起,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边板图边说明,这两兄弟是因为在一条由东向西超过日界线的轮船上出生而造成兄弟倒置的原因。

四、组织兴趣高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当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有兴趣的话,他就会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仅学的轻松,而且学习成绩相当理想。否则,学习就成了他最大的精神负担,学的辛苦,成绩又不尽人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时插入一些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见闻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产生地理学习兴趣高潮,这何尝不是良好地理情境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在讲生态平衡时,引用这样一个实例:“澳大利亚养牛业十分发达,但历史上曾遇到过牛粪的挑战……”学生很疑惑,教师接着说:“由于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两方面的原因,澳大利亚草原上生活着一些鸭嘴兽、袋鼠等一些低等哺乳动物,那里的蜣螂专门去推滚当地动物的粪球,形成了当地的草场生态系统,后来殖民者从欧洲大陆带来的黄牛,迅猛发展到几千万只,黄牛每天排出几亿堆牛粪,因没有蜣螂去推,于是绿色的草原上出现了一块块秃斑、苍蝇滋生、寄生虫、病菌扩散、危及家畜……”那么怎么办呢?学生自然会思考这个问题,略停顿后接着说:“后来生态学家们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从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其它国家引进500万只蜣螂,这蜣螂把牛粪滚成球团……,因此,澳大利亚繁荣的养牛业少不了我国蜣螂的一部分功劳呢。这则教材新奇有趣,紧扣教学内容,对加深理解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五、优化选择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心理学表明:兴趣指向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方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小孩身上是最短的,所以,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常常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相反,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保持长久,又能构成良好的教学情境,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果。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相辅相承的教学内容,“读、想、做”新颖别致的栏目编排,非常有利于教师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发挥。例如讲“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时,教师利用板图,穿插轮换,指导学生看图熟记,指图复述,空白图填充。由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动手、语言、思考多方位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激发,地理情境教学的目的也水到渠成。

六、创设丰富、自主的活动环境

广泛生动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陶治情操,培养兴趣,发展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第一课堂的延伸,是特殊的地理情境教学环境。开展气象小组活动,出版地理专题墙报,设立地理橱窗,制作地理教具,绘制教学挂图和教学投影片,制作地理资料卡和办地理知识报,组织地理参观、观看地理电影和录像,组织地理游艺和竞赛活动,开展乡土地理研究活动,开设地理主题班会等等,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好办法。这些活动组织开展好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例如:上“中国政区划分”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外用彩色泡沫板制作中国政区拼图板块,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要求:(1)选出做得最精制、填写最正确的给予奖励;(2)在黑板空白挂图上准确迅速地选出并贴上教师指定的省区或直辖市;(3)说出其简称。再如,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世界某国或中国某地做为旅游地,讲述共“旅游”的所见所闻,以此复习巩固已学的区域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特长分组进行比赛,例如,让喜欢绘画的同学绘制简化轮廓图,让记忆力强的同学填写内容,让能力强的同学对比分析或找出区域特征,并要求学生纠正错误。这样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获得自我表现机会,获得成功的愉快心情和自豪感,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良好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地理教师要有新的教学改革理念,能积极端正我们的课堂观和学生观,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学地理教法研究》

[2]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地理卷1-7

(上接第9页)济效益的驱动下,只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德育、智育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国高职生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的突出障碍。

3、由于低的自我认同,高职生的自我提升意识薄弱

我国的高职教育生源大部分来自高考失败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本身就遭受了高考的打击,再接受不被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造就了低的自我认同。低的自我认同将直接导致低的学习动机、低的学习效果,这是阻碍我国高职生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观障碍。

四、高职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

影响高职生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为保障高职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多方的努力与配合。

1、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要想解决高职生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的之间冲突,首先需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同等的地位,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高职生与本科生一样都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有着相同的社会地位。企业“学历至上”的用人标准已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学力至上”应成为新的录取准则。

2、重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努力与配合。

首先,政府做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引路人,应继续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高职生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进程中政府一方面要注重相关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其次,学校方面也要为高职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学校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积极保持与市场接轨;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采取灵活的聘用制度,如,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兼职讲师。

另外,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获益者,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这样既可以与高职院校携手发展,为高职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也可以亲自参与准员工的培训、甄选,保障员工素质。

3、高职生要积极进行自我提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职生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除了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外,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潜力,积极进行自我建设,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军,高职生们应该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建设自己。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高职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关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支持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完善,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高职教育一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 崴.教育法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466-469.

[2] 刘兰明.论职业教育的尊严[J].中国高教研究.2015-02-20(02):91-94.

[3] 董 丽.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8(5):73-75.

[4] 张居高.浅谈如何实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J].科教文汇.2013-05-30(05):109-110.

[5] 唐高华,吴地花.高职生就业SWOT分析与多元视角审视[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9-30(03):9-13.

[6] 李 玲,黄艳苹.高职生就业现状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12-02-10(02): 49-52.

情境教学法篇7

在歌曲的教学当中,给学生设置出一种情形对于学生领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着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一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歌曲时,可以将优美的插图展现给学生观看,从延绵万里的长江,到奔腾壮观的黄河,从碧草蓝天的大草原,到小桥屋檐的绿江南,从宇宙间悬浮的卫星,到海底潜伏的潜水艇,用一幅幅生动优美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体会。

二、利用多媒体来展现音乐情境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乐是十分有效,同时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优美、抒情类的歌曲时,可以播放着流动的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学生们看到了广袤的原野,寂静的山谷,觅食的动物等,将音乐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灯片当中,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调掌握的非常快,课堂气氛一旦活跃起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去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励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资料,展现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革命历史。在多媒体展现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就会很快的进入状态,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创造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音乐的领悟力不够强,有些乐曲给学生们听上两三遍,学生们也难以领悟音乐传达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尔加船夫曲》时,学生们体会不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们的悲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就在音乐教室中创造一个意境,通过一些历史资料,讲述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和俄国人民类似的往事,以及当年俄国人们所受到的磨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播放歌曲。这样一来,学生听着讲述,很容易就能进入到故事的意境当中,通过对于俄国人们的同情和他们所展现出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激起很强的心理共鸣。所以说教师要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环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和力量,这是对于音乐学习很有帮助和指导性的。每一首音乐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过音乐的背景,老师和学生形成亲切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乐学习,对于课堂气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意境设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让学生沉浸在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意境当中,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在最活跃和跳跃的状态,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我们通过音乐情境的创造和再现,让学生们迅速理解音乐,爱上音乐,这样他们不仅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同时身心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愉悦和快乐。创造场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仅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赏《船工号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创造这么一种场景: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广袤的江面上,有着一群正在劳动的船工们。孩子们听了音乐之后,就会感受到船工们面对险滩和惊涛骇浪时进行的搏斗和抵抗。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出适合的场景,用以和音乐相互配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让学生在歌唱中赞美意境

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当中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通过歌唱去表达意境,赞美意境。这种在内心真实情感下的歌唱可以说是最为动人心弦的。我们在创造音乐情境中,一样也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比如在教授一些成长类型的歌曲时,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回忆童年的趣事,成长的经历等。这么一来,学生们很容易被激起共鸣,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活跃,我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歌唱,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当中,在歌唱中赞美意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感情和热爱。总而言之,我们通过展开不同的情境教学,将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在这个过程之中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关怀,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唤醒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喜爱。

情境教学法篇8

关键词:情境教学;故事;现实生活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具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要想让小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体现出教学的情境性。情境理论目的是将知识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即要改变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对知识本身的机械讲解,而是要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运用于直观而形象的情境之中,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充满乐趣,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而积极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展开主体探究;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之中获取丰富而直接的感性信息,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知识具有深刻理解与掌握。运用情境教学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方式:

1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情境教学方法中,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通过重复多次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学会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达,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情境教学法中,多媒体技术因为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有机结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进行展示,这与教师完全依靠黑板和粉笔达到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例如:在学习如何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向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而是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通过图片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重新拼凑成为一个矩形,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矩形面积求解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边长×高。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动思维,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联系与相似之处,从而学生更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原理。

3学会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有效的地方,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并发挥出来。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难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注重将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以便学生在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想到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4要创设一个冲突的情境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反复过程。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懂得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让学生以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围绕着未知来进行巧妙的设计,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状态,进而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如关于闰年的知识点,教师让学生回答自己过了几个生日,学生根据自己的周岁来回答所过生日的个数。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今年9岁,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自然就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来思考。(1)如何能够计算出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学生说将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出长宽高后计算得出。(2)如何能够计算装满橡皮泥的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说可以将圆柱体里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得出。这样几个小问题就可以带领学生步步引向深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方法的局限性,进而主动地展开探究,以探究更为简单的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5通过故事吸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爱的人物、生动的场景、曲折的情节都是故事的特点,她们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创设故事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运用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可以改变教学的枯燥与机械,而使整个教学更加生动自然,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独立性,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收集数学史上的趣事逸闻、数学典故,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所熟悉的影视剧、动画片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来自主创编故事。不管何种形式都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整个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轻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大赛的故事,不同的动物的车轮不太一样,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椭圆的,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化地展现,学生很容易被故事吸引,将注意力集中于车轮的形状上,再经过教师的循循诱导,自然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对圆展开探究。

6引入游戏,创新教学情境

在之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往往只是局限于形式,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无聊,教学内容死板、枯燥,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非常必要,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游戏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小学生活泼,且天玩,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带入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游戏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的体,在游戏中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教育的需求。在小学数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新,对于新时期的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创新适当的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但是不可以完全脱离实际的生活状况。例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某个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或者积极创设出各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通过加强指导和启发、加强师生的情境对话,使得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及时准确地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自主探究问题并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极为常见,有助于充分感知数学生在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宣晓芸.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学周刊.2016(15).

[2]李清水.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

[3]宋秀莹.浅谈小学习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2(9).

[4]陈艳荣.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与对策[J].科学导报,2015,(5).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审计范文 下一篇: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