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范文

时间:2023-10-17 20:27:53

初中化学教材

初中化学教材篇1

关键词:初高中教学衔接 衔接与盲点 学习方法 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54-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这关重要的就是第一节课,这节课将关系到今后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去复习初中所学到的知识,就学生的角度来说,开学的第一节课都很好奇,希望可以尽快学习到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好几遍的的新课本,这时课程大纲却让他们去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就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一部分老师也觉得很有压力,主要是因为高中的老师不清楚初中化学的教学流程,甚至一部分教师会产生"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拨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初中的化学主要强调的是定性分析,学生只要记住化学现象与结论就可以,而高中的的化学要较抽象些,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定量分析,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要求形象思维,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示范实验,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式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教育的提醒。提高初中阶段的记忆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合理的,学习只靠教师,不独立思考,不会总结知识学习,最终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到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一个强大的理解、记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从一个例子,又一个例子中深刻理解化学。如果我们还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高中的化学,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除了要逐渐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学,高中教学过程能力的大、进展快、知识点的全面性、教学性强的课堂教学。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来适应学生的新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适应教师的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西北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属于启蒙学科,同时也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其教科书以及教学实际中都明显比高中化学简单,其只要求学生去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其涉及到的方程式、计算公式也比较简单,主要的知识层次大多是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高中所学的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也开始向系统化、理论化逐渐靠近,这就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要进一步的去认识,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学生还要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最好是能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在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准确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对高中化学学科的研究。初中化学主要是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学习和探索;其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化学基础手段,因此,初中的化学知识系统不是很完善的系统。教材主要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而高中的化学主要以试验为主,结合基础化学知识,来构建全新的化学知识体系,继而去探究高中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这样就可以强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的编排上的差异

初中的化学主要注重基础,学生是在初中的学习中逐渐开始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化学常识与基本概念的掌握,然后慢慢去运用它们。所以,应对初中化学提出主要的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物理生物等一起编排在《自然科学》中,它没有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出现,更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规律,轻易理解、接受和把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我们需要熟悉初、高中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紧密相关,要特别关注与学生的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哪些知识点在初三教材中出现但新的教学标准已降低要求或不做要求,在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哪些知识点初三教程中已删去,但高中化学要求但又无专门章节介绍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篇2

今天,笔者就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中的渗透这个话题,浅显的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谅解。

一、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数学习题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自发的并快乐的在数学王国里畅游,兴趣就是他们的领路人。在教学中,将数学文化有机地渗透进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勾股定理是一个完美而深刻的定理,尤其是它的证明方法更是多姿多彩。在讲八年级数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背景: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士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940年,在一本名叫《勾股命题》(第二版)的书中就搜集了370个不同的证法。迄今为止,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已逾千种。但是,最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关于时任美国总统的加菲尔德的证明方法,也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学习标榜

在给我们介绍的数学文化的过程中,许多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深深地打动我们,如笛卡尔身患重病依然不放弃研究,最终发现了坐标系统;阿基米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研究其认为的最重要的数学命题,也赢得了来自敌人的尊重。这些,无不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榜,让我们在学习前人为我们总结的经验和知识之外,还让我们懂得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并让我们有了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三)提高素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还要看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数学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体会数学的逻辑演变过程来提高。但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就必须靠数学文化的渗透来实现。例如:在数学研究和发展的漫漫过程中,有很多的数学家为了坚持理想,捍卫真理,不惜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课题, 一个又一个理想的话题。在我们赞叹古希腊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时,在我们欣赏中国的数学计算精巧的过程中时,那些曾为我们如今灿烂的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和努力的前人们,为我们付出了如何的代价,从而让我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的做人做事作出了必要的准备。

二、在初中教材中,数学文化是如何呈现的

①“阅读与思考”,据统计共有15处。这15处“阅读与思考”均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有关内容的发展历史,选取的史料真实、详尽,有利于学生全面整体地学习数学内容知识。如九年级上册“二次根式”一章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②以“古算题、历史上的数学名题”的形式融入数学史。六册教科书的课后习题中共引用了12道古算题。教材对这些古算题的处理多是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并附上古代文言文的历史原题,部分习题甚至介绍了问题出自古代的那部数学著作,并附有与问题内容有关的图片。如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章习题18.1的“综合运用”习题10即为《九章算术》中的“引赴岸”问题;

③以小的“专题片断”的形式呈现数学史,据统计共有8处。这些“专题片断”多是在有关知识内容旁边以框架的形式将某些内容及符号的历史作简短介绍,如七年级上第80页对于“历史上未知数表示法”的介绍;

三、目前,数学文化在教材渗透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探讨其解决的途径

1.在数学文化内容的选取上,应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内容,注重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来理解数学史。可以考虑从数学与哲学、与政治、与军事、与建筑、与艺术、与经济、与金融、与机械、与形体等多角度统领相关古今数学文化史中的相关史料。注重以适宜的主题来统领相关世界范围内的数学文化中的数学史内容。尽可能地体现多元文化数学,帮助学生以更宽阔的视野去认识整个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并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

2.在数学文化内容的选取上,还要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知识接受水平等因素,应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利于学生深刻领悟数学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要尽可能的完整地呈现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地区对于某一数学主题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历程,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发展的过程。

其实,关于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的教材和教学的渗透的过程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所有致力于这项学习及研究的人大力的合作及配合的,需要所有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们潜心学习的。我想,在如今大力开展生本革命的今天,为了能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积极的投身于这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中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其实也升华了自己。

参考文献:

[1]刘超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

[2]佚名 数学文化

[3]冯轶伟 浅谈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材篇3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 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 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在讲钢铁冶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我国古代冶铁图,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们伟大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1992年的钢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已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的钢铁大国。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但是,教师应当指出,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是甚感不足,借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

初中化学教材篇4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推广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情况下诞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内容与新的结构。义务教育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大面积提高的“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初中化学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难度,精简了许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习题难度,缩小了计算范围,注意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等的联系,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教育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使学习循序渐进,生动活泼。

3.教材各章篇幅较短,重点易于突出,易总结复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5.教材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强。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的全身心活动,才能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性的发展。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设计研究途径,树立假说,诱导推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这样的讲授方法有望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科学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成果。

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智力技能。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实验及实验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发现、了解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试探着用一些基本操作和初学的实验技能去做新的组合,去探究解决简单问题,初步了解一些研究自然的方法。

习题的处理上,避免题海战术,因为从题海中求得好成绩也未必是能力素质的反映。

基本题型是有阶段性、局限性的,而知识的应用、思维的发展是无限的,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切因素,注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才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根本途径。总之,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关键。

二、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首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巩固概念,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滤纸、甘油滴在KMnO4晶体上着火等。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改进了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能使学生亲自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例如,在第五章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迁移衍生发展到新知识。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初中化学教材篇5

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教育的整体发展,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教育也随之发展和进步.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同样网络上丰富的视频素材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福音.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网络视频的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到生动的视频内容和有趣的生活信息,构建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素材和空间,让学生去参与探索、发现和获得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的和谐和有趣,使学生在良好的交流互动空间里,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网络视频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的原则

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故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手段都需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开展中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理解的网络视频素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选择幽默风趣且易被学生接受的网络视频素材进行物理教学,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欲望.

2.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原则

利用网络视频素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网络视频与课本内容的一致性和适用性,切忌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嘴的教学模式,这样开展的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惑,还丟失了教学目标,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选择网络视频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其内在所延伸的物理规律,选择的原则是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要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3.促进学习的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共同的进步.利用网络视频素材教学时,核心思想是为了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发展,因此利用此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遵循促进性原则,要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为前提.

4.优化教学的原则

采取网络视频素材和初中物理课程结合应用的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物理常识的兴趣和深度的思考.在选取网络视频素材时,要注意选取易于理解可对教学起优化效果的素材.例如课堂上选取新闻素材“2004年德国站KIMI尾翼脱落事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易于了解什么是流体的情况下,明白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应用范围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5.渗透性原则

在利用网络视频素材教学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初中物理的学习,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喜好,培养学生对物理主观的自学能力发挥,在主观上热爱物理,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学习方法.因为初中物理的课程是有很强的延续性,要保证课程稳步进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视频素材的选择可以逐渐渗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让学生将素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三、运用网络视频素材推进初中物理教学

1.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构建

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的与初中物理课程相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用网络视频素材短时间内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构建出生动合理的物理现象,集中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学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对于照相机和眼睛有个大概的表面认知,对于其原理很难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而现实中比较枯燥的讲述和黑板上传统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快速的认知和了解.而网络素材广告“为您揭开缓解近视的秘密”,可爱卡通的画面,立体形象的眼睛内部构造立马就会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诱导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该视频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眼睛内部的构造,进而很容易理解成像原理.这种网络视频素材轻松的构建出物理课堂上的教学场景,即让教师的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又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轻松快乐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和视力的矫正这一课程.

2.便于理解物理抽象知识点

物理教学课程中有很多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由浅及深的对知识点开展讲解.采取网络视频教学的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变的多样性,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困难的知识点.比如,学习各种能量的转换时,对于重力势能、动能之间的转换,很多学生会认为比较抽象,也没有实际案例便于考察.这个时候选取网络视频素材科普新闻“这是真的吗?鸡蛋从30米高空下坠能砸碎玻璃?”是比较不错的手段.该视频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就会有探索难点的兴趣观看接下来的视频,居然鸡蛋从30米高空下坠真能砸碎玻璃.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能砸碎玻璃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抽象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通过这样的一个网络视频素材,很好地解决了物理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问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3.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由于物理学习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因此需要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将网络视频素材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一个工具.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素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如何让学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视频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发的寻找网络上的视频素材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讲出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发展.列如,常见的网络新闻“江苏一女子自助加油,静电起火点燃油枪”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深入思考相关的物理常识,会发现这是常见的一种静电现象,进而明白要对静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意外的发生.网络上丰富多彩的视频素材涉及很多常见的物理规律,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我探究.比如学而思研发中心出品的礼花蛋系列视频,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精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日渐普遍,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网络视频素材会越来越丰富多样,贴合学生生活.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提高研究积极性,继续深入的发现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网络视频素材,将其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化繁为简,使日后的课程教育更加的完善.让其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育的得力助手,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实现师生教学的共赢!

初中化学教材篇6

关键词 教材校本化处理 初中体育教学 运用

一、教材校本化处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种发展现状下,教育行业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标准不断地变化着,教学中涉及到的各个科目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而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之举。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全面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要充分理解每个学习阶段和领域的目标水平以及要达到这一目标水平需要的具体的学习要求,教师应该从学校的教育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教学工作,正确地选择教学的内容,因此,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在此时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显得相当地重要。对于体育教学,特别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来说,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同样非常重要,如今,初中体育教学的教材校本化处理在运用方面越来越广泛,这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校本化处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二、教材校本化处理的内涵

教材校本化处理指的是教师与教学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学习水平来选用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是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科学性的来选用教材的,对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等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取舍的,教材校本化处理能够使得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切,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材校本化处理来说,其指的是体育教师与教学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学习水平来选用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是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科学性的来选用教材的,对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等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取舍的,初中体育教学教材校本化处理能够使得体育教材的内容和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切。

三、初中体育教学教材校本化处理的相关要求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教材校本化处理来说,有其明确的相关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是:

(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体育教师在教材校本化处理上应该实践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目标,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是健康向上,积极和有意义的。

(二)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

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教材中的健康教本,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体育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教材校本化处理。

(三)要结合师生的特点

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些差异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自身也要考虑到在专业特长和教学水平上的能力。

(四)要立足于教学资源

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本学校具有的体育教学资源来进行初中体育教学,并根据具备的体育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具备的教学资源相贴切。

四、教材校本化处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教材校本化处理工作来说,在运用上要做到合理地运用,因此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其良好运用要做到:

(一)教材内容添加合理

要添加实用性较强的体育练习内容和知识,挖掘知识的延展性,在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时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在体育游戏或比赛中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材内容合理删减

体育教师要充分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探索,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对于一些没有必要涉猎的学习内容要合理删减,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率和效益。

(三)教材内容合理替换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遇到不适合教学的内容应合理地替换,同时,若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教学资源不适合进行一些体育教学项目,可以用其他的教学工具来替换。

(四)教材内容合理整合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其他学科涉及到的体育相关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理论作基础和指导,学习效率也会有效提高,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海东.教材校本化处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09(24).

初中化学教材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程 教材 实践

随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三年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自己对新课程有了更深的体会。本人认为新教材最主要的特点是 “变”与“用”。

一、“变”的体现

(1)教育理念在变。即由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此,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学生的这种经验、体验为基础,解决化学课程具体问题。

(2)师生关系在变。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必将导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产生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当前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天赋,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3)教材的应用观念在变。教材在变,对教材的认识也要变。教师要驾驭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了解教材安排的思路。要整体把握教材的编辑思想、编排体例,了解教材的基本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生通向教材的桥梁,使学生感到亲近、亲切。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4)教学策略在变。教学策略包括学习策略,其要点是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学得的知识有“用”

(1)用“情”。新教材许多内容与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有着横向联系,强化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沪教版化学上册 P140“8.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我国约在南北朝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这道题将我国的人文历史与化学学习相结合的典型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融情于题。这是用“情”。

(2)“实用”。新教材中的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加强了化学与技术、社会及生活的联系。如:沪教版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等有许多内容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尽可能的运用化学知识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审视自然与社会,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在生活中“实用”。

针对以上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习毕竟是学生的内化过程,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 课堂上主动权的交还

例如沪教版第九章,在H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四组物质:①Fe和稀盐酸;②Mg 和稀盐酸;③锌和稀盐酸;④Cu和稀盐酸。从以上四组实验结果:

a.你认为那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取H2?

b.由上一步选取的药品,实验室应选择什么装置制取H2?所选仪器有哪些作用?

c.怎样检查所选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向发生装置中装药品?

d.怎样收集H2?若要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e.若要使反应能随时停止,实验装置应该怎样改进?

f.H2具有可燃性,点燃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在分组探究中,动脑动手,组合出了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在互动交流中,每组学生分别介绍本组装置的特点,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质疑,最后归纳总结,得出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组的学生共同合作,互相关注,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课下交权:用好每章的“整理与归纳”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新知识梳理、归纳,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沪教版每章之后的“整理和归纳”就是很不错的引导。例如第二章的“整理与归纳”有这样的问题引导:

(1)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你知道氧气的来源?空气中含有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为什么还要制取氧气,各用什么方法制取?

(2)你能按物质的“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的思路理解本章学过的有关物质的知识吗?

这样,更多的空间都留给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能用已学知识来不断生成将来所需的知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迁移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自己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也将记忆得更深刻。

(二)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培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 例题教学 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师生双边互动的主要环节。数学例题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优化数学例题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我们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好例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下面针对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探讨交流。

一、重点分析、讲解解题思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学生即使拥有许多数学基础知识,但如果缺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也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数学学习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奴隶。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双基”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注重“双基”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总结,那么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展,提高数学素质也就成了空谈。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分不清或不分重难点,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结果是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我们在备课时就分清重难点,理清解题的思路,课堂教学时便可有的放矢,抓主要矛盾,其他的非重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而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例题的解题过程,讲怎样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并总结解题规律,概括解题方法,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从而把解题经验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使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实践升华为理论,逐步形成数学观念,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问题和思考问题。

二、结合实际,另辟蹊径,自编例题

教材中章节、例题的编写顺序、结构固然有其依据,不能随便打破,但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以致用,高效快捷”的原则,适当增减例题,甚至可以不要课本例题,另选一例,只要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会用来解题即可。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例题进行改编:改背景,让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改题型,让它更有利于学生操作和思考,进行拓展。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连接点、兴趣点,把知识点能类比对照的、由易到难的、有一定规律性、典型的例题综合到一起,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将教材知识重新分割和组合,充分把知识浓缩,另辟蹊径自编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例题。特别是在进行系统复习时,更能显示其重要性。

三、精讲精练,宁缺勿滥,针对性要强

新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大有裨益。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复习“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求根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求根公式应用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用求根公式都可以进行求解?这是探索性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自我消化与吸收,降低教学的难度。

教学中要以典型例题为例,“讲”要力求“精讲”,克服“滥讲”。可以在一堂课里只安排一个或几个同一类型的例题,重点讲解如何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对难点知识的突破,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习题,把讲和练统一为一个整体,做到有的放矢。因此,精讲精练重在“精”字上,只要少而精、熟而巧,学生便能举一反三。

四、加强变式教学,一题多解,多题一法

变式教学能丰富题目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一次变式都能紧紧抓住、时时牵动学生的心。当你看到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时,你难道不高兴吗?教材中的例题往往只有一个结论或是一个特例,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由已知条件还能得到什么结论,或想要得到这个结论还可以用哪些条件?当结论与题设条件互换时,还成立吗?当图形在另一种形式下还成立吗?所以,我们平时要多注重积累,在讲解例题时除了讲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外,还要多问学生几个“还有什么”,在讲解时立足于教材,但又宽于教材、高于教材,使数学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上一篇:物理教材范文 下一篇:校本教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