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范文

时间:2023-11-16 06:51:35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篇1

引言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有效教学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性,也就是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既定的社会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以分数来判定学习效果的好坏,这是一种常规的有效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以分数为判据的教学评价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的要求,尤其在对于专业课程的评价更是如此,比如《机械基础》教学评价。《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所以建立一个优质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机械基础》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没有通用的评价标准而无奈沿用现行本科教学的评价体系,结果往往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于《机械基础》的教学评价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机械基础》特点

《机械设计》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可以为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构件、轴系传动和液压传动等几个部分,其中前面三个部分是常常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般机械专业教材一样,该课程知识点分散,缺乏有机的衔接和互补,导致在学习中往往要补充其他的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延迟性,学习之后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才能理解掌握;知识相对于实际有些滞后,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及时更新书本知识体系,所以只能通过实际教学加以丰富,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及时的与实际关联,最后做到紧贴实际,学之有用的效果。

二、《机械基础》教学评价研究

1、评价原则

(1)在教学评价研究目标设计上要坚持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我们要深入企业做调查研究,明确机械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运用,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体现岗位培养要求。教学评价要与教学方法联动,合力给学生塑造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2)在教学评价中坚持工作任务主体原则。我们要调整、整合专业学科理论教学内容,对实际工程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提炼,之后用于教学的评价之中,尽量做到专业评价和岗位实践的对接。对于书本中的一些已经不太符合实际的知识,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也要有一定的体现。(3)在教学评价中,要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的原则。课程成绩原则上应该由项目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几部分构成。项目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能低于50%,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2、具体研究内容

在课题组成员达成课题研究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和学生开展调查,结合相关资料研究,发现和总结有关《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突出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主要方向,通过课题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并在《机械基础》课程评价中制定相关的课程评价量化表,作为以后总评价的依据之一,比如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平时作业、团队合作精神和主要作品等。通过这些方式改变以往《机械基础》教学评价被动落后的局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以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评价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2)理论评价方案研究。对该课程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在《机械基础》教学评价模拟中加入企业评价和考证要求,经过机械专业人员研究评定之后,形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及课程评价量化表。

(3)实践评价方案研究。在《机械基础》的实践部分,我们应该结合一定的比赛来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和提升,结合实际能力要求的情况下,完成对评价方案的制定。

(4)落实对于评价方案的执行。我们在制定好了相关的评价方案之后,就要很好的执行新的评价方案,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通过对于《机械基础》教学评价的探索、研究和比较,从课程的实际出发,建立以知识为辅、能力为主,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实践的角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际的情况。这样就使学生能真正的知道在学习《机械基础》时,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是什么,更清楚的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掌握过硬的专业能力。

三、国外教学评价研究

由于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教育家主张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这也是我国一直在追求的方向。他们大多把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与人交往、吃苦耐劳、批判创新等现代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并列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很多国家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并呈现出关注学生和谐发展、强调主体多元、重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作用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机械基础篇2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企业实习机会,在机械加工现场为学生讲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强化教学目的性。企业实习内容也应该有针对性,要与《机械基础》课程紧密相连,如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有关的基础知识、使用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知晓并掌握机械传动的原理、工作特点以及机械零件工作特性;如果可能学生还可以学习到一些维护以及使用机械设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习,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有关知识将会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时也能更轻松,学生对机械工作原理、流程等也更容易理解。如在定轴轮系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参观普通车床的主轴箱,给学生讲解并让学生自己体验齿轮传动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目的更明确,也将知识更直观更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加容易,记忆起来也更加牢固和深刻。

(二)强化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网络信息时代以及素质教育的三重冲击下,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的丰富的知识,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实际,用比较直观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呈现出来,缓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畏难情绪。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交流。除了教学中的互动外,在课程作业上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互动,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和讲解,鼓励学生大胆求教,最好是在课堂上解决问题,一来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二来避免学生问题堆积,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在分析讲解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

鉴于《机械基础》课程知识复杂、抽象、实践性强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连接。如在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运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记忆:自行车属于机构,电瓶车以及摩托车都属于机器,它们能实现能量的转换,电瓶车可以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变,摩托车可以实现化学能到机械能的转变。又如在导杆机构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到农村家用的手摇抽水机,让学生明白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自卸翻斗车自动卸下货物的原理让学生掌握曲柄摇块机构;通过缝纫机踏板机构,让学生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在以往《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常处于主体地位的都是教师,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知识,这对学生学习来说是很不利的。加之,很多教师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时都是直接罗列课本的知识,照搬下来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运转,死板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清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还应设计尽可能多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还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这样也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注重多媒体教学

在以往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具模型很简单,图以及实物都很小,不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是似懂非懂,迷茫懵懂,借助多媒体展开《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可以将复杂图形、图表、难点问题等都直观化和形象化地展示出来,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的挂挂画以及粉笔板书来说能节省更多时间,知识点也更加直观和清晰,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必然涉及到各种机械的运动,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机械的运动过程以及原理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此外,直观、生动的动态化图画也更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不论教师怎样讲解,配合怎样的图片,如槽轮等比较复杂的机构学生都很难想象出它的运动规律和过程。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将这些机构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动态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运动规律与过程学生都能一目了然,自然就能很快掌握其运动原理,让以往认为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二、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清晰认识到教学难点与重点,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教材内容等,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探索出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让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后都能有所收获。

机械基础篇3

关键词: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99-02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主要包括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内容。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概念繁杂,理论抽象,对于中技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而且是一门有一定理论分析且实践性较强的机电类综合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机电专业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 现状分析

目前市场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材内容还是以前中专模式的课程,只是难易程度上稍有差别,内容涉及到“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因此以往本课程的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

由于学校经济原因,《机械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相对短缺,很多实验根本开不出;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没有与日俱进,教学内容不新奇,所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无爱好。

2 新形势下大胆改革创新

(1)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机械中产生爱好。

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差,假如再照本宣科显然是很不适合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教材内容取舍原则:以够用、实用为准。例如根据学生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一开始上绪论部分时决定不按教材顺序教学,上来就由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机器和机构引入机械念,简洁明了。

(2)改革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以“趣”激趣。“趣”,既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②以“奇”激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如在学习变速机构时,问同学们:为什么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而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向后倒车?先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普遍对汽车感兴趣,讨论起来非常激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热情。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用粉笔、黑板、模型、实物、挂图进行教学。而模型、实物、挂图灵活性差,使用不方便,靠教师仔细地讲解比划来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劲,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

①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各种零件的外形、内部结构、零件间的相互运动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轻松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即增强学生的感性熟悉,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液压元件与液压基本回路这一内容,为了形象的说明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顺序动作回路的工作过程,用FLASH技术制作成动画,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液体的流动,通过播放、暂停、重放等方式进行具体讲解,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②自制教具,辅助多媒体。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不是对传统形式的全盘否定,而要找到传统和现代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时,以往教师会利用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教学模型,结合板书进行分析。但由于已有的模型尺寸不能变化,因此,学生无法理解机构之间的变化。如利用相关软件模拟机构中曲柄到摇杆的变化过程,则可弥补原有教具的不足。但若摒弃这些模型,学生会对电脑产生的结果表示怀疑。因此,自制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教具,讲课时,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得到三种基本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并能动态地表现出是否满足长度和条件。其中的基础是曲柄摇杆机构。这样就为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作了很好的动态补充。使学生在直观印象中把握了重点。

③使用生活事例子。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印象,如缝纫机踏板机构,还有人骑自行车时,也能组成曲柄摇杆机构,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相当于摇杆,是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又辅以电视录像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显示了汽车前的雨刮、摇头扇中的机构。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了课堂效果。

(4)努力实现“双师型”改革,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现在提倡“双师型”的老师,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技师,既会理论又会实践。一位教机械教师若有丰富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是会受到学生青睐的,更容易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爱好。所以教师要真正下厂实习,真正参与工厂的生产装配过程,产品开发、工装设计才能提高水平,也只有通过在工厂的学习,才会知道所教学科知识中哪些是实用的或用得多的。当然,机械专业课教师下厂锻炼、学习,并非教师一人之事,而应当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学校不要怕教师把握本领后跳槽,要充分相信教师的职业道德,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厂学习。

总之,作为任教机械基础的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对本专业驾轻就熟,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法,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新形势学好机械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机械基础篇4

关键词:机械基础 兴趣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C-004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教育教学水平显得越发重要。机械基础作为很多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如何与时俱进对这门课程进行教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探索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特别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学习机械基础效果并不好。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学校已有的实训设备,将教学搬进实训车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运用机械性能测试装置,可以对各种典型零部件以及不同的机械传动进行实训教学。学生通过观察,首先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不同的传动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将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致。紧接着能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中如何进行选择。“传动形式在实际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种与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知识没有了排斥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探究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本课程涉及到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把所有的教学放在实训车间进行是不现实的。这时为了能清晰地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质,在教学中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雨刷器、公交车门的启闭引入铰链四杆机构,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其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通过动画演示杆长的变化、机架的改变与机构类型的变化规律及杆长的变化及机架的变化与机构类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更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师仅仅用单调的语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的传统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贯彻够用的教学原则

随着教学目标的明确,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更要贯彻 “必需、够用”的原则。在以往教学中,有时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一些推导、证明,基础较差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仅没有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帮助,还会让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今后实用知识的学习。这与我们培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是不相符的。例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证明,学生掌握很有难度,取消了这部分的教学,学生学起来立刻轻松了,对今后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影响,这就是够用原则的体现。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零件的结构设计、维修、安装、调试等内容的讲解上就要加大力度,这才符合将来他们就业的需求。所以说教学要时时体现出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需求,这才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规律。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基础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这门知识的掌握一直是我探索的一个课题。对我系一个汽修班的教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个班级进行了两个月的实践教学后,才回到课堂学习这门课程。原想时间紧会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可事实出乎意料,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原因就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实践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扩展能力,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时,老师轻轻一点,学生就恍然大悟,而且对知识把握得特别到位。例如讲解轴、轴承等知识时,学生有了减速器拆装的经验,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高兴。所以说通过实践知识的培养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实践生产过程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能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克服教学工作中长期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重教师中心地位,轻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弊端,采取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能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相当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机械基础篇5

关键词:机械基础;学习目的;直观实物;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既涵盖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要求。对于没有实践经验、基础知识薄弱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仅从书本知识教授听起来既枯燥乏味又不易理解,极易失去学习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听课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懂且乐于学习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强调学习知识目的性,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想解决一些问题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其原因除了基础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动机,认为会动手操作就行了,没必要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讲每一个知识点前,我都会寻找实际问题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在实践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让他们认识到这门专业课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学好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电工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电工,除必须掌握本工种专业的专业知识外,有关电器设备结构原理及其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内容,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金属材料等,同样需要掌握机械基础课的知识内容。作为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汽车发动机里的五系两大机构――冷却系、系、燃料供给系、启动系、点火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车底盘有制动系、转向系、传动系等,都涵盖了机械基础课的全部知识。所以把学习目的性教育自始至终放在首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本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尽可能采用实物教学,使学习内容直观展现

笔者认为实施实物教学,采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边观察边理解,要大大优于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上讲解多用实物或自制教具做演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明白,而且感觉很真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讲授《齿轮系与减速器》时,开始我想利用挂图或课件辅助授课,但发现很多学生连零件图都看不懂,更别说是装配图了。后来我借用了汽修实训室的实物辅助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还告诉我汽修专业课加上机械基础课让他们才弄清楚了发动机的构造等知识。后来我逐步把曲柄连杆机构、凸轮轴、轴承等实物搬上讲台,对着实物边讲、边演示。实物不充足就让学生根据实物用纸筒、硬纸皮或木头等制作凸轮机构、四杆机构等,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教师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讨身边的问题

实施案例教学,根据我校学生的实习经常穿插在理论课之间进行的特点,结合学生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成案例。如在讲授蜗杆传动的自锁性特点时,让学生观察学校电动升缩校门和家用升降晾衣架的工作特点,在学习《机械的与保养》时,教师给出引导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家用摩托车的保养方法和周期,如保养的意义、保养的位置、剂的种类、保养的周期。学习液压传动时,让汽修专业的学生利用液压千斤顶,弄清楚它的工作原理。中职学生贵在肯学,重在学有所用。如讲授渐开线齿轮内容,技校、中职学生毕业后成为技术工人,学习的主要是运用、操作和维修工作,暂时不会搞设计,齿轮渐开线画法可以略讲,可以主要讲授齿轮失效的原因和失效后产生的后果。并讲一些机器常用齿轮损坏的实例。如汽车变速箱齿轮在行驶途中齿轮打坏,汽车就不能传递动力,就会造成途中停车待修,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教师要以身垂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其个人品质、精神状态以及对学生的态度上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上这门课。教师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状态组织教学,对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学习影响甚大。为此,我不管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总会脸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和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作为教师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乐于学的动力。一方面在课堂上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可能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教师利用自身广博的知识,好学的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蔼的作风,高昂的工作热情,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机械基础篇6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动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

教学探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是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永远追求的一个梦。如何提高课堂的兴趣性和有效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进行过很多探索。改变传统的“牵牛式”教学方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平台,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轻松了许多,给我的教学生涯增添了不少的筹码。

一、课前准备,动中学

课前准备,制作比赛,让学生动起来。传统式的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按书本内容教,学生按书本内容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机械基础》学科是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动手课题较少,学习较为枯燥。但是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奇思妙思较为突出,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采用了指定课题小制作比赛,成果自评、互评、讲评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前一周,安排学生回家按图上的要求制作一铰链四杆机构,然后在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演示并讲述制作过程、工作原理及能实现的功能。接着我有意挑选两个双摇杆机构模型来演示:一个是随着我把机架变换,由双摇杆机构一会儿变成了双曲柄机构,一会儿变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另一个不管机架怎么变换,它始终是双摇杆机构。这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是双摇杆机构,为什么一个能变,一个却不能变?这时可以讲曲柄存在的条件:“铰链四杆机构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且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这个大前提。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理解在这个大前提下所得出的三个结论:(1)取最短杆的邻杆为机架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曲柄机构。(3)取最短杆的对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摇杆机构。若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即当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之和时,则曲柄不存在,只能构成双摇杆机构。最后叫学生量一量自己模型中各构件的尺寸,算一算数据,然后试一试自己的模型变化是不是与上面的结论一致。学生在这种既轻松愉快,又能动手动脑的课堂上听课,肯定比纯粹听理论课来得有兴趣,所掌握的知识也不易忘记。

二、巧设问题,玩中学

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兴趣,玩中学。玩中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轻松愉快的玩中求知,巩固知识的理解。巧设障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源泉。

捷克著名教育实践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环境和文化的产物,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又是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进行铰链四杆机构“死点”位置教学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而教材中列举了缝纫机动力装置(脚踏装置),我就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服装制作实训中心脚踏式缝纫机上进行操作,当初次踩缝纫机时,感受到有时运转自如,又有时会碰到倒转及踩不动的“死点”。通过在服装制作中心亲身体验,学生觉得这很形象、直观,难题就这样被破解了。

三、讲练结合,做中学

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拆装中学习。课堂教学要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中职学生的依赖心理很突出,总希望老师能给出“标准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我采用了“观察——拆装——总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做,去想,去总结。让学生知道在操作过程中的得与失,有无改进的方法,从中收获新的知识。动手操作是实践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通过“观察——拆装——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尝试“开放型”教学模式。如在进行《机械基础》轴系零件教学时,我先把学生带到了汽车实训中心对汽车减速器进行了拆装,并要求学生把拆装的过程作详细的记录,然后分别在班上进行交流分享。虽说给我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又有了一番新的辨析争论,全班同学对该节知识有了新的认知。

四、创设情景,思中学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景交融、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激发动脑思考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在进行“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教学的时候,当讲到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压轴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入了 “尤里卡”博士做的实验——让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自行车制动的方法:A 前轮制动;B后轮制动;C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后轮;D先制动后轮,后制动前轮。课堂气氛一直被点燃了,情境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后轮。同学们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引出“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说说所见过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制动器是用摩擦力来实现制动的结论。创设情景是教学艺术的再现,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以求新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思、如何学,让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给我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不少难题。

参考文献:

1.李世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机械基础》第二版;

机械基础篇7

下面,我们就从绪论开始学习。机械设计基础,顾名思义研究对象就是机械的。大家在生活中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机械,那大家能不能举出几个机械的实例来呢?机械的种类还有很多。到底什么是机械呢?广义地说,任何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170万年前元谋人所使用的石器就是最早的机械,由此拉开了机械史的序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创造出了各种多件实物的组合体,用来减轻或者替代人类的劳动。而从制造简单工具演变到制造多个零件、部件组成的现代机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机械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原始机械、传统机械和现代机械三个阶段。

一、原始机械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创造并使用了杠杆、滑轮、斜面、螺旋等简单机械。当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而到铁器时代,用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水排就是利用水力鼓风炼铁,其中应用了齿轮和连杆机构。

在西汉时期,中国还发明了指南车。指南车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之一,是古代科技成果的杰出代表。在车子行驶的过程中,无论车子如何转向,车上小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它巧妙地采用了一个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通过这个齿轮系统来实现指南的动作。这一发明充分体现了古人伟大的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动力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原始机械的动力不外乎就是人力、畜力和水力,它的功能就是减轻人的体力劳动。

二、传统机械

随着各种机械的改进和发展,随着煤和金属矿石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人们感到依靠人力和畜力不能将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蒸汽机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各种由动力驱动的产业机械——纺织机、车床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蒸汽机无法实现小型化,所以在当时的工厂里都采用集中驱动的方式。又由于蒸汽机及其锅炉等体积庞大笨重,应用很不方便。于是在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发明了电动机和内燃机。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蒸汽机,在机床和纺织机上都安装了独立的电机。而内燃机的出现为汽车、飞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与原始机械相比,传统机械有了自己的心脏—动力驱动,其功能不仅可以减轻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替代人的体力劳动。

三、现代机械

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技术的发明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随着计算机和伺服电机的出现,机器人作为现代机器的代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本田公司研制出的Manoi机器人,他是类人型的机器人,有人一样的身躯、头颅、眼睛、双臂和双足,有一定的语言功能,可以动态步行,甚至可以跳舞,俨然成了一个街舞大师。

现代机械与传统机械和原始机械相比,具有自己的大脑——控制系统,其功能不只是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替代人的脑力劳动。

机械的发展呼唤着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发展。在当代,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各种学科、各种知识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及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设计方法。首先是可靠性设计,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通过采用可靠性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其次是绿色设计,近年来,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工业等等这些名词在各个行业中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绿色”也成为产品时代的特征之一。

机械基础篇8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

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奇”激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如在学习变速机构时,问同学们:为什么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而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向后倒车?先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普遍对汽车感兴趣,讨论起来非常激烈。最后再告诉他们:驾驶员拨动拨杆的操作,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学生感到很新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疑”激趣。疑即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去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2)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但货物为什么不会下降,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一连串的疑问,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以“趣”激趣。“趣”,既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如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4.体验成功,获得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代职校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同学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保障。总之,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稳定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听、说、读、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规律和理论,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不断提高注意力,时常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掌握一种低耗、高效的学习方法。

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机构的教学要求有动态的演示,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一门学科,因此,它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

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如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结果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是一种机构,摩托车、电瓶车都是一种机器。摩托车、电瓶车能实现能量转换,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在学完铰链四杆机构以后,在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基本了解后,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小制作比赛,并且要和上一届同学的作品相比较,看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非常高。小制作做好以后,请同学们拿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然后进行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对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存在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3.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

上一篇:农用机械范文 下一篇:木工机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