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8 23:45:01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1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ich meet the deman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curriculum system is optimi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hierarchy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and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It makes the min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an learn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technology of tha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lear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in Guizhou. It als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s the applied talents which adapt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关键词:采矿工程;课程设计;层次性;全面性;实践性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hierarchy; comprehensiveness; practicalness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44-02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需求整体仍将呈疲软态势,但是作为占有全国煤炭资源储量7%的贵州省,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还是比较急需的。如何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就是重点考虑的。

1 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盛远工矿、大河边煤矿进行企业调研,适应贵州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重实践、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1.1 课程设置的层次性 将采矿工程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平台,即两个基础课程平台、一个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第一个平台为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包括必须环节和选修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通用能力。必修环节包括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物理类、教育类。选修环节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科学类。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1。

第二个平台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实际专业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力学类、地质类、机械设计类、学科基础数学类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长远考虑,考虑了工程教育论证,从而加开了弹性力学、运筹学、矿业系统工程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2。

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等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必修环节、方向课程和选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与设备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五门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类课程;方向课程包括采矿工程方向和矿山环境保护方向;选修环节包括矿山灾害、矿山信息技术、矿山前沿讲座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及图3。

第四个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

采矿工程课程体系进行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课程设置上的宏观控制和进行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2 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经济的学习采矿内容,设置由液压传动、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电工学、矿山机械与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组成的专业课程组,并设有两个方向的选修课程组,即采矿工程组(采场与巷道支护设计、矿山压力检测与预报、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组(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导论、工程物探)。在专业教育平台选修环节设置了现代爆破技术、矿山灾害防治、矿山信息技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采矿工程专业英语、非煤开采技术等保证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选修环节的全面性。

1.3 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课程设置必须以当前矿产行业发展趋势、贵州矿业特色为基准。当前矿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和高产高效。贵州矿业的特色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和矿山环境严重。根据贵州矿业的特色,开设了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构造复杂煤层开采、灾害防治等课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和电子课件,使学生更客观真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1.4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使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实验、实习和设计是连接理论和生实际需要的桥梁。为此,在优化课程设置、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用见表1。

2 结论

通过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可以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秦忠诚.面向21世纪的采矿高等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8(2):74-75.

[2]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宽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180-181.

[3]“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4.

[4]郭惟嘉,刘音,樊克恭.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2.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工程哲学;矿业工程;人文素养;交融式培养

煤炭行业通过十年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科技发展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些企业除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岗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综合性科技人才外,更需兼具采矿、机械、微电子与电器、信息与智能等综合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1]。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的培养[2-4],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两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实施个体的人文知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有关。由于工程中蕴涵众多哲学问题[5-10],故工程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但目前的工程大学生缺乏这种思维意识。“煤矿开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因其知识点间关系复杂、实践性强和交叉性强而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11],本文拟从课程知识内涵、采矿工程哲学问题与人文素养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课程综合教学实践。

一、现状分析

1.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

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煤炭行业十年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煤炭企业的经济也将进入常态化发展期,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将出现差异性增长,甚至个别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趋于平稳。煤炭业通过十年高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科技发展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些企业需要科技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小部分企业因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原因,其科技水平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现阶段因装备的科技含量低,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岗位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综合性科技人才。另外,今后在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矿区建设、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和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仍需要煤炭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仍需接纳更多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综上所述,尽管今后煤炭企业经济会进入常态化发展期,但煤炭企业对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在扩大。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人才,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部分大学毕业生却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企业需要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型人才,而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先求稳,后求好”,一般会先签一个比较稳妥的单位,再慢慢寻找更理想的单位,如果有好的单位,一般会和原签约单位毁约,这体现出诚信问题;一部分采矿毕业生不愿下井,对待工作马虎应付,这是缺乏吃苦耐劳型精神的表现。二是企业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但一些学生在大学热衷于做学生干部,而对学习则是应付的态度,尤其是对专业知识没有钻研的精神;而一些学生只关注学习,缺乏对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的培养。三是企业既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学生缺乏创新和实践动力,具体体现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个性化不足,普遍存在同类化现象。四是企业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煤炭科学技术发展,交叉型、复合型和边缘型技术与装备大量涌现,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更新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团队,但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并不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五是企业需要甘于奉献的、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人才,但部分学生找工作时强调更多的是个人工资和待遇,缺乏奉献和归宿精神。

2.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人文素养注重的就是做人的态度和品质,也就是通过人文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快乐的心态。纵观大学生人文素养,由于社会、家庭和群体等的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彰显个性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被当代大学生借鉴,部分学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2)网络与现实交融化。当今社会处于网络时代,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诱惑,如部分同学在享受网络实惠时也将自己带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最终使这些学生出现网络与现实二元融,厘不清网络与现实。(3)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离析化。人文知识的积累是锤炼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品质,而专业技能的获取则是教会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过程,人的本质、潜能和能力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现;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但是,部分工科学生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获取,从而出现因做人方面的不足而影响做事。(4)个体机能与社会需求差异化。大学毕业生作为个体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发展由社会需求来驱动,也即由个体来共同驱动。而个体机能不一样,其对社会的驱动力也不一样,故个体机能应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但是,由于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通过教育所获取的个体机能存在差异,同样与社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3.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与矿山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如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技能;遵守法律法规、规单制度;坚持安全生产;加强团结协作;勇于抢险救灾。职业道德教育重在培养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纪律的强制性,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而且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职业责任的培养在于对职业个体价值观、能力(包括人文能力和专业技能)和自我责任的培养,而职业个体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公平、诚信和奉献等方面。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注重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学习,故前述说明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分离。根据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实践中必须将专业技能和人才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采矿工程师的岗位需求把拓宽科学知识、增强岗位实践技能和修正做人做事态度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在现今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割裂开来的,分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人文素养课程由人文类学科教师上课,而采矿专业课程由理工科教师上课,致使两类课程很难做到有效地结合。(2)现有人文素养培养缺乏对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培养,使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范畴、职业规划和职业责任缺乏认识。(3)现有人文素养培养缺乏对工科学生工程哲学思想的培养,使工科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中缺乏以一种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眼光去整合全部工程活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二、工程哲学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从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和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身对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是缺乏工程哲学思维的锤炼。

1.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

矿业工程哲学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在矿业工程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矿业工程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哲学问题,矿业科学与技术和工程活动的关系和转化问题,资源开采与产业发展、社会影响的关系问题等。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如何在矿业工程实践活动中全面而公正地处理涉及的各个主体与客体的利益,达到矿业工程综合效益是矿业工程哲学研究的目的和期望。“辞海”中的矿业是指开采矿物的事业,矿业工程是指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工程,矿业工程活动的本质特征包含科学性、经济性、人文性和生态性。矿业工程成果的哲学本质则包含满足人们能源与资源的需求、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本质和被人改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体现矿业工程活动后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和资源条件的变化,故矿业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哲学思想包含系统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论、实践论和量变到质变论等。在矿业工程的一系列活动中,由浅到深地体现了在认识中发现矛盾、在矛盾中找到规律和在规律中揭示方法的过程。

(1)资源认识。依照工程哲学思想,对资源的认识应贯穿资源开发全过程,且在资源的认识过程中应坚持资源的客观存在性和可知性,同时坚持实践是资源认识之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坚持实践第一、不断实践、不断认识才能取全、取准资料信息,也因为先试验后实践是认识资源的先导。即在工程思维过程中始终以一种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眼光去整合和把握全部工程活动的思维倾向,坚持意识来源于实践。对资源的认识也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资源开采技术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从资源的手工开采、机械化开采、高效机械化开采到智能化开采是一个量变发展过程,而智能化开采演变到无人开采则是一个质变过程。

(2)矿业工程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在矿业工程活动中体现的主要矛盾既是人、机器与自然(矿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认识资源与合理开发、开采与环境、高产与稳产、高产与资源回收率、生产与安全、系统与个体的关系。机器是人脑的创造物,但机器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人通过机器实现对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在这种人—机相互约束、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人的智力进步、思维创新以及机器的创新发展。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是包括人在内的物群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相互统一,对于矿业工程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的途径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受动性和规律性基础上,以和谐发展为目的实现矿业工程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3)矿业工程活动中的规律。工程活动实践中均蕴涵规律,如为安全高效开采必须掌握资源开发的地质规律、地应力变化规律和采动应力形成规律,地质规律包括沉积岩的成层规律、构造的演变规律、煤层气和水资源的储存规律等。

(4)矿业工程活动中的方法论。矿业工程活动中必须坚持工程哲学的方法论,即以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为指导,分析和处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处理好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矛盾,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矿业工程活动中应遵守:1)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2)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大系统原则(或整体性原则);3)遵守本质和规律,按客观规律进行矿业工程活动的原则;4)处理好现实与未来、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原则;5)人在资源开发中处于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

根据矿山企业特点及发展需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人文素养:(1)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矿业工程活动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就从事矿山工程活动的工程人来说,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不仅有利于工程人对矿业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实施,也可以帮助工程人应付自身的职业困境,全面、客观、公正地解决矿业工程实践活动全过程遇到的一些根本性的哲理性问题。(2)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首先是社会的一员,即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只有拥有先进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和必备的人文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人文知识的积累是锤炼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品质,故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即具有了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人品质。(3)健康的职业精神。对于整个矿业工程活动而言,活动全过程充满困难与未知、智慧与创新、吃苦与奉献、诚实与细致、遵章与守纪、团结与协作、安全与预防等,未来的采矿人(采矿大学生)需在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符合矿山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安全第一、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健康的职业精神。

3.基于需求的工程哲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从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来看,矿业工程活动实践离不开工程哲学思想的指导,而矿业工程活动需由一个个人来完成,活动成果的好坏与完成人的工程哲学意识、人文知识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只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和健康的职业精神的群体完成的矿业工程活动成果才能达到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需求,必须在专业教育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进行工程哲学意识的培养。

三、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1.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体矿床(重点为煤)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安全工程、矿山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即与专业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和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侧重点不一样,有必要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不同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而且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中的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具有专业特点,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非常适合在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培养。综上所述,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非常有必要。

2.实现模式

大学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未来5~10年的职业需求,将专业技能和人才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特定职业需求把扩展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修正做人做事的态度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在人才素养培养中增强职业精神和专业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践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两者真正的融合。

3.在“采矿学”课程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

“采矿学”课程主要讲授煤炭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地下开采课程内容主要涵盖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及其掘进、开拓延伸和生产系统优化配置。由于采矿所依赖的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开采空间的移动性等特点,采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故“采矿学”课程内容因其知识点间关系复杂、实践性强和交叉性强而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结合这些工程哲学思想进行课程知识点讲授,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获取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达到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首先在具体的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遵循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本质、地质构造演化和煤(岩)层成层的基本规律、煤层气和水资源的储存规律,按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系统原则和连续性与阶段性原则来进行;再者,“采矿学”课程涉及的矿业工程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即人的实践,与实践人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另外,“采矿学”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通过实现矿山本质安全来为矿山实践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即这些知识蕴涵人文知识。在讲授“采矿学”课程的采煤工艺时,工艺的各工序间存在时间与空间的交互;而且每个工序需要由一组人通过协同合作,依据煤层地质条件操控各类装备来实施;以上涉及到以人为本的人机对立统一,遵守本质和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做事,以及吃苦耐劳、全面细致、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在讲授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时,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整体,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两者又受工程活动期间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矿井瓦斯、水文和煤层地质条件影响,体现了现实与未来、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在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及精益求精、安全第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矿业工程活动的科学创新性、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罗承选.构建“大采矿”学科体系培养优秀能源科技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3.

[2]盖宇仙,许鹏奎,柳德玉.基于专业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高校教学方法实践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9-102.

[3]梁枫.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8-49.

[4]康志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8-10.

[5]李伯聪,成素梅.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进展—李伯聪教授学术访谈录[J].哲学分析,2011,2(4):146-162.

[6]王安.工程哲学与神东亿吨矿区创新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53-57.

[7]邵安林.铁矿资源战略与矿冶工程管理—“五品联动”模式的工程哲学思考[J].科研管理,2013,34(8):158-164.

[8]张飞燕,韩颖.基于工程哲学的工程实践研究[J].中州煤炭,2009(5):115-116.

[9]阎国华,刘开淼.谈工程哲学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运用与发展[J].前沿,2010(9):52-56.

[10]郗芙蓉,李昊.浅析工程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3(10):161-162.

[11]高明仕,杜计平.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柏拉图的“理性之乐”———再论《采矿学》课程教学的框架充填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7-91.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3

论文摘要:“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让学生去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应掌握完备的科学教育体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采煤工程实践,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

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即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如何以少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优秀的合格品,使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后,能够全面理解采煤知识理论,也即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不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并且“采煤概论”的课时又少于“采煤学”课时的条件下,运用采煤基本理论解释、解决煤矿生产中日常出现的实际问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1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感性认识的方法及课程教学大纲应改变的地方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过程总是经历了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采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采煤学”这门专业课之前,已让他们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首先在大一学期末进行认识实习,即到各煤矿区进行参观,熟悉煤矿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使用用途,对煤矿工业广场的布置及其地面工业广场与煤矿井下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然后学生在大二学期末进行生产实习。在进行生产实习之前,先到矿业工程学院实验与教学中心的采煤模型?实习是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煤矿生产工艺过程,各种煤矿设备、设施的使用目的及运行情况,全面了解煤矿各种安全保障规章制度及措施。这时学生不只局限于地面参观,往往再下到煤矿井下,熟悉地下各种巷道的名称及开掘每种巷道的目的。学生往往深入到采煤一线一采煤工作面,观看采煤生产全过程。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学习专业课“采煤学”。在学习“采煤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上实验课,即到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上采煤模型课。教师借助形象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采煤学”中的一些较抽象、较难懂的采煤原理。非采煤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对采煤的认识、生产实习,没有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如果要让非采煤专业的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这门课,就必须加强他们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感性认识的充分程度,是非煤专业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课的前提。

采煤专业学生在进行认识或生产学习时,首先要乘火车或汽车到煤矿现场,花一周左右时间吃、住在煤矿。下井参观时,学生在井下巷道需走几公里才能看到井下一些生产设施布置情况,及煤矿工作面产煤的现场情况。若要看巷道布置,则需在井下走更长时间。因此,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让非煤专业学生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实验室,应成为首选。

采煤模型是将采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或人们预先设定的,设计出来的采矿工程现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仿真模型,使人们能够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到地面工业广场与地下采煤的空间关系,及地下采煤工作面与各种巷道的空间关系。图2可见地面下各种巷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每种巷道的作用。

学生参观了采煤模型室,提高了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弥补了非煤专业学生没有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缺陷。在上“采煤概论”之前,应组织学生多次参观采煤模型室。

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学”,一般是72学时,其他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一般是32学时或24学时,最少是l6学时。“采煤学”上模犁课是6学时,而“采煤概论”模型课是4学时。以往“采煤概沦”的4学时采煤模型课都安排在课程中间E,这样安排的不足之处,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学习“采煤慨论”之前对采煤缺少感性认识,即使上了采煤模型课,学生也没有巩固、回顾所学知识的时间,便又要继续学习有关煤矿的知识、理论。因此若要提高“采煤概沦”的教学质量,应改变课程教学大纲,让“采煤概论”模型课时多于采煤学模型课时。在上“采煤概论”课之前,为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感性认识,应由教师组织学生多次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对照采煤模型给学生讲解有关煤矿方面的知识。为加强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学生应用每天课后的闲暇时间参观采煤模型室。

上采煤模型课,即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比较难懂、抽象的采煤理论,以及与采煤有关的知识重点、难点。学生听起来有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感觉。形象的采煤模型与抽象的采煤理论相结合可使课本上理论的东西不那么枯燥、乏味,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煤矿理论知识。通过图3,学生可看到地面的砂石如何充填到井下采煤工作面后的采空区中,通过图4,学生可形象直观地看到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布置各种巷道及各种巷道所对应的空问位置关系,了解各种巷道的使用用途。

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还可通过教师制做三维立体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漫形式向学生演示煤矿井下各种生产设施、井下巷道布置,以及即

使下井参观也不易见到的许多理论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放光盘。光盘的制作内容都是用摄像机拍摄的,它非常逼真地反映了煤矿生产的全部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正加大实验教学投资,筹建虚拟实验室。学生在虚拟实验室可见到煤矿的虚拟影像,可将煤矿所有的生产内容都通过虚拟影像表现出来,更有立体感、逼真感。以上都是通过动态画面给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采煤模型则通过静态立体形式反映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思考、探究的空间。

1.2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及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

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采煤概论”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学习“采煤概论”,这是提高“采煤概论”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矿业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采煤模型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热情。

人类采煤发展史,凝聚了人类科技发展史。人类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无疑都伴随着采煤的发展。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任何领域,尤其是高精尖的科技领域,都与采矿、稀有金属有关,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黄金、珠宝更与采矿相连。学好采煤方法,对了解其他采矿方法都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煤的发现、采掘及生产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科学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学好“采煤概论”,达到触类旁通,学好各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或多或少地与煤矿有关,因此学习“采煤概论”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校更好地与别人进行知识交流很有益处。

学好“采煤概论”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找工作都打下了知识基础。人的一生,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都不会局限于某一行业,如果以后在煤炭行业工作,懂得了煤矿的专业知识,工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从当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想改学采煤专业,或在本科毕业后要考采煤专业的研究生,在目前学好“采煤概论”对个人以后的发展都大有脾益。

教师不但应有过硬的采煤专业理论,还应掌握完善的科学讲授“采煤概论”的知识体系。在“采煤概论”比“采煤学”的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应力争用最精简的语言,将枯燥的采煤概论,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讲授给学生,集中讲几个典型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采煤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每节“采煤概论”课时,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采煤方面的知识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谈谈采矿科技的发展现状,还存在哪些科技难题,已解决到什么程度等,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使学生对“采煤概论”课程更加喜爱,有条件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让学生将学到的煤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煤矿科技实践中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深化。:

二、结束语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4

【关键字】采矿,工程设计,要点分析,采矿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T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目前采矿工程设计要点来看。采矿工程已经到了一个最关键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已有的优势,克服困难,走向辉煌,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采矿工程理论研究须和世界接轨,封闭导致落后,一体化进程是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可回避的。这个接轨是借鉴世界各国研究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进生产技术大胆结合,除了不断借鉴国外的生产经验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不可以墨守成规,要敢于变革,敢于尝试,用于创新。

二.采矿工程专业历史沿革采矿工程专业西方起步比较早, 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便已初具规模。 我国在清末也已开始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现在已有好多高校设立此专业,为我国的采矿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多个学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采矿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极为迅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繁荣的表面依然没能够掩饰住背后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这个专业的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三.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多年来,采矿界的工作者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对中国采矿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采矿工程专业和自动控制、系统论、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紧密结合,较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采矿技术的巨大的提高,其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鉴于采矿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龙头地位,世界各国均对其理论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极为重视。

各国采矿工程专业人士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的观点等一切先进技术和理论在采矿研究中大胆进行探索,大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安全化、经济化、高效化的发展。传统的采矿业因其不成熟、不完善而导致的生产力水平低、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由于理论的研究达到了向自动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并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的煤炭储量虽然丰富,但是可采的数量还十分有限。当然,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采储量是会无限接近于实际储量。但是,要想实现采矿技术的提高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今采矿的现状还远远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工人们却不能安心地在地下几百米的地方工作。

我觉得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人为的因素。在安全的这个问题上,我们采矿人应该十分严谨,生命高于一切,在生命的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其次,技术和设备落后仍是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在技术和设备落后的条件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推动事业的进步。除此以外,采矿工程还存在的另一重大问题便是环境破坏。采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环境破坏的问题。

比如采矿所发生的地面下沉,土地盐碱化有待得到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关系到采矿的质量、效率和成本等诸多问题。而且由于我国的采矿工程起步较晚,员工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有一些人认为采矿行业是暴利行业,认为行业领导只顾赚钱而忽视了工人的安全和各种待遇。如果这种观点一直存在下去,也使得愿意奉献于该行业人数量有限。四.采矿工程如今面临的机遇采矿工程在发展道路上曾经一度低迷。但在新时期国家“百花齐放”般的社会主义经济中,采矿工程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第一,我国能源结构要求采矿工程的高速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一度实行自给自足的内向型能源发展战略。基于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勘探、开采等技术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而言具有较大优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由于从世界能源消费情况来看,石油和天然气是能源消费的主流,我国的能源消费中油、气的消费量每年以4%以上的速度在不断增长,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自身石油储量不高的先天因素决定了中国的石油45%依靠国外,所以,煤炭事业的发展定然能够得到国家的重视。

第二,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采矿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采矿工程这门学科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极多。而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进步可以推动采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当然,采矿的专家学者一定要牢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采矿技术上来。第三,中国“入世”以来,不断暴露出采矿工程人才的缺乏。这一点极大地限制了我们采矿技术的发展及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 将会使采矿工程专业在一段时间的低潮出现反弹。相信采矿工程的从事人员会抓住这个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采矿技术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如今的采矿工程设计发展方向

1.遥控采矿新技术

遥控采矿即为“利用现代的新技术,包括地下通讯、定位、信息处理、监测和控制系统,一定距离内去操作采矿设备和系统”。目前无人开采技术在某些国外先进矿山已进行了研究,而远近距离遥控开采技术应用相当普遍,如美国塞浦路斯公司利用遥控装载机处理危险地段的边坡问题;一些国外发达矿山现有的遥控采矿设备和技术研究项目包括:从日常采矿作业诸如凿岩、炮孔装药和爆破作业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到通过数据通信从世界的另一端对复杂的地下采矿设备进行遥控与故障处理。2.遥控采矿新模式特点以及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为核心,其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负责接受信息、发出控制指令。传动系统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指令,提供不同电流电压,控制电机转速和力矩大小。监控系统起监控保护作用,提升机出现异常情况时,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向计算机系统发出信号。上位机系统为人机接口,显示提升机运行的各种重要参数、故障信息、生产报表、速度曲线等。控制执行系统主要由中间继电器和接触器构成,它主要是执行计算机系统发出的各种指令,具体控制提升机的各个设备。传感器系统可以感知提升机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感知的信号反馈到计算机系统。主电机是提升机的重要设备,主电机带动滚筒旋转从而使得罐笼箕斗在井筒中上下运动。利用数字化直流提升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维护工作量小,动态性能、静态性能指标高,实现了全数字化控制,各种保护完备。在竖井提升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数字化直流提升系统由计算机系统(PLC)、传动系统、监控系统、上位机系统、控制执行系统、传感器系统、主电机、辅助设备构成。3.远程数据传送及监控系统在整个提升系统和选矿生产流程如破碎车间、磨浮车间、氰化车间、冶炼车间等关键部位设置彩色摄像单元,然后将图像分别传至各流程控制室,进行现场实时显示、监控;同时,再次将图像进一步传送至矿信息中心服务器,各分管矿长、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终端随意吊取、查看某一时段的生产情况,在关键部位设置长时间录像机,以便于及时全天候记录相关图像资料,以备查询,为安全生产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本系统将现场图像源源不断的自动送入国际互联网,使得系统信息的查看,不在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只要需要,系统的管理人员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拨号上网,就可以轻松随意的查看系统的各级图像信息;企业的领导层,不管他们在外出差,还是在那里,本系统都将在第一时间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如企业的生产、经营,设备的运转,物资的存储等图像送到眼前,虽然身在异地,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4.矿山井下集成信息通信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过去矿山购买的基础设施,如无线通讯系统、电话系统或者遥感系统,有人已注意到了这些系统如何配合本部门其它设备协同工作,但却很少有人考虑能否连入到其它部门的设备上,每个部门领导不得不为自身有限的购买经费而绞尽脑汁。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的矿山都在使用一些更现代的电子设备帮助他们工作,以努力争取最大的效益,这些设备应选择专业厂商提供的具有可靠技术支持的产品,因为矿山需要的是一套可升级的通讯基础设施,能够安全地使用于非危险及危险地区,并采用了最新的连接及通讯技术,以保证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以及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至少有一种通讯方式可以正常使用。“smart come”系统如同一种通讯高速公路,高度集成的系统允许控制室人员存取矿山设备的实时数据,使得全面的井下通讯成为可能。采矿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推动下,也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对煤炭开采领域而言,现今的采矿工程科学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各个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不仅关系到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战略安全。 六.结束语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视教育,加强人才培养。 现在的采矿工程还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要求国家加大对采矿工程的投入,只有坚定不移的实行“人才兴国”的战略,才能为采矿工程专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采矿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从如今采矿工程设计要点分析中可以得出,采矿工程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但采矿工作者不可忽视挑战的存在,要具有忧患意识。努力奋斗、实现我国采矿事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昌模,陈凌希,邓林.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2):75-77[2]魏德州,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学论坛,2011.30(10):149-152

[3] 乔登攀,程伟华,张磊,等.现代采矿理念与充填采矿[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1(2).[4] 徐文彬,宋卫东,杜建华,等.缓倾斜极薄铁矿体采矿方法选择研究[J].金属矿山,2011(4).

[5]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6]邵辉,张东,葛秀坤,等.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2):34-29.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采矿工程 毕业要求 达成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20-03

工程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013年6月19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预备会员,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初步具备了与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性。其中,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明确指出:“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因此,评价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估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合格、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5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规定的毕业基本要求,对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其他辅助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根据毕业基本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环节。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按照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内容进行评价。

(一)评价对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对象是制定的每一条毕业要求、各条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及各个指标点所对应的支撑课程,进而构成以支撑课程、指标点、毕业要求为主线的三重评价对象体系。

(二)评价原理。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以课程考核材料为主要评价依据,对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统计某项毕业要求指标点在不同课程中的相应试题的平均得分比例,并赋予本门课程贡献度权重,最终计算得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

(三)评价依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依据材料为所有参评课程的所有考核材料,包括考试试卷、大小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但是,专业认证评价小组在进行各课程达成度评价前,需对选取的评价依据材料进行合理性认定,符合要求的才可以用来评价。

(四)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专业认证程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院及教学系部都应该高度重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领导小组,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采矿工程系主任以及分管教学的副主任、采矿工程专业部分资深教授。其次,参与评价的人员涵盖了采矿工程专业所有任课教师及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开课的相关专业教师。

(五)评价周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周期为2年,即在每届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二学年末与第四学年末分别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六)评价标准与结果。依据本校的办学体制、办学特色、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结合R堤氐恪⒔萄效果、教学经验,由采矿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合格标准值设定为0.65。即每条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的最小评价值大于等于0.65,则判定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在评价工作完成后,要总结、整理形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记录文档,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达成度评价表”等,根据制定的毕业要求达成标准明确评价结果是否“达成”。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与步骤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达成度评价高效开展的基础,而合理、便捷、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与步序是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按质保量完成的直接途径。达成度评价以毕业要求为出发点,又以毕业要求为落脚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进行具体评价计算,获得各项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值。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具体的步骤如图1所示。

(一)制定毕业要求。依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湖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经学院工程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会同行业、企业专家,充分研究讨论,共同制定采矿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要求达到的内容。

(二)指标点、课程体系及达成度目标值。由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采矿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对每项毕业要求进行详细分解、阐释;根据采矿工程专业的特点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条指标点所支撑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4门)。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课程应该是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明确了学分值及考核方式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然后,依据各门课程对指标点的贡献度大小,为它们分配合理的“权重”值,各个指标点的支撑课程权重值的和等于1。

(三)评价依据的合理性确认。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参评的各门课程的考核材料,若是基础数据不符合要求、存在问题,那么得出的评价结果也就不准确、不可信。因此,在进行各支撑课程的达成度评价之前,采矿专业认证达成度评价小组必须对课程的考核材料如课后平时作业、报告、设计、试卷、大作业等进行合理性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考核的内容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试题的难易度、题型比例、覆盖面等)。

2.考核的形式上是否合理(除了学期末的课程试卷笔试外,是否采用了大作业、小论文、大设计的形式考核)。

3.在课程考核成绩的认定上是否严格。

对于评价依据的认定应明确给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结论;要是评价依据“不合理”,那么应该舍弃该评价依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

(四)课程达成度评价。基于经过合理性确认后的支撑课程的各类考核材料(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试卷、报告、小论文、设计、大作业等),开展该支撑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主要过程为:(1)选取评价样本,针对待评价的支撑课程,根据学生人数的数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考核材料样本,即样本中好、中、差的数量比例大概相等,简化的做法为选取一个教学班的课程考核材料;(2)待评的支撑课程对应所分解的某条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五)分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计算。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及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均采用最小值的规则,即支撑课程的评价结果取评价周期内各年度最小值,而某一项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取各指标点的最小值,若最小值大于等于所规定的评价标准则该项毕业要求认定达成。将获得的各支撑课程的评价值进行叠加,得出对应指标点的评价值,进而可以求得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最后,根据上述评价机制所确定的评价达成标准,判定此项毕业要求是“达成”以及“未达成”,并作出必要的问题说明。

三、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践

下面将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2016年度进行的工程教育认证为例,探讨专业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环节的具体实施,其中详细的评价计算是根据“毕业要求3”进行的。

(一)毕业要求。根据2015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结合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5版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并邀请煤炭行业、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确定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要求达到11项的具体内容。

(二)指标点分解、支撑课程及权重值。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采矿工程专业各责任教授组织讨论,对制定的每项毕业要求进行详细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培养目标、通用标准要求确定2-4门课程作为每条指标点的支撑课程,并由各门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合理分配“权重”值。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掌握矿山开采方法与岩层控制、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测试、矿山灾害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资源开采方法、矿井生产系统、矿井安全系统、井巷(或隧道与硐室工程)和工艺流程等”为例,将其分解为4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均对应了2-4门的支撑课程,并分别赋予了表征支撑强度的权重值,每条指标点的目标达成度为1。“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其达成度目标值如表1所示。

(三)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对“毕业要求3”各指标点支撑课程的考核材料(试卷、作业、报告、设计等)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成绩认定是否严格等方面进行合理性确认,然后给出该课程评价依据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结论。表2为指标点3.1中课程煤矿开采学的合理性确认表。

(四)课程评价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在对“毕业要求3”的各支撑课程的评价依据进行了合理性确认后,分别针对2010级和2011级采矿专业学生的考核结果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以煤矿开采学为例,抽取2010级采矿2班及2011级采矿1班的期末总成绩为样本进行统计,根据评r值公式计算出煤矿开采学对“毕业要求3”各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最终结果一项取两年中的最小值。

根据以上同样的方法,抽取2011级和2010级班级的其他课程考核材料样本,完成各自对“毕业要求3”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最后,将“毕业要求3”的13门支撑课程的达成度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填表,如表4所示,并对各指标点的评价值求和,取最小值作为“毕业要求3”的最终评价结果。由表4可知,“毕业要求3”的达成度评价值为0.71,结果为“达成”。

(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一次检查,是评价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是当前教学状态下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过程。本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的达成度评价结果虽然为达成,但是仍反映了一些不足与问题:一是对矿井初步设计、采区设计、硐室施工设计能力不足、现行有关矿井法规、规程、规范不够熟悉;二是设计图纸、报告质量不高。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严格执行实纲。

【参考文献】

[1]王世勇,董玮,郑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

[2]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3]欧红香,葛秀坤,邢志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5(10)

[4]焦明连,孙佳龙,董春来,等.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6(11)

[5]邵辉,陈群,徐守坤,等.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6]王理萍,龙晓敏,范春梅.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解析――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5)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78)

【作者简介】袁 越(1983― ),男,湖南郴州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讲师。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矿业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99-02

新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认为是支撑和带动新疆丝路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但传统的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煤炭产业的发展应重点考虑安全、高效、洁净等因素,即煤炭的绿色开采、洁净利用、循环经济等理念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更加助推了新疆国际化进程,导致国际化复合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但传统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结合新疆大学办学实情,构建适合新疆实际需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特点

面向矿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不仅能够解决现场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应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矿山高技能型人才,具体如下:

1.具有专业认同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采矿工程专业是艰苦专业且具有危险性,尤其是煤矿行业,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矿山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等依然频繁发生,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采矿行业的兴趣及专业认同感,进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其择业意愿以及未来从事采矿行业工作的态度。因此专业认同感以及艰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

2.理论与实践并重。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多种多样及实践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矿业类人才不仅能运用已掌握的客观规律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在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

3.复合的知识结构。采矿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尤其是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是现代化煤矿发展方向,煤矿生产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采矿、机电、电气、计算机等知识,还要具备经济管理、绿色环保等相关知识。因此,矿山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多知识结构,满足现代化矿井发展的需求。

4.具有创新精神。采矿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矿山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在这些知识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矿山高技能人才还应具备推动矿山企业开采技术以及管理等创新的能力。使矿山企业朝着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绿色环保、智能开采的方向发展。

二、采矿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采矿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要紧扣当前矿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矿山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聘请一些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较深理论的企业领导、专家等进行指导,从矿山企业现场新技术的运用和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优化应该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首先,课程体系的优化要克服传统的以课堂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依附于理论学习的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逐步地制定并完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其次,针对汉考汉、民考汉、汉考民、民考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区别对待不仅仅是体现在分班上课,区别考核,还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等特点,研究教材选取、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教学效果。再次,课程体系的优化要紧跟现代采矿发展的需求,增加绿色环保、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最后,为紧追新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应针对性安排一些哈萨克语言、吉尔吉斯语言、俄语等课程。

3.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理论课程多采用类似“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式”、“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多采用类似“虚拟仿真课堂”、“以项目驱动模式”、“校内实验室”“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工程技术的应用,加大工程实践的比重,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与之相随的,考核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多样化。

4.更新教材。当前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采矿技术,缺少具有新疆特色的案例,教材的编著基本上都是依托内地煤层的赋存特征及_采条件为背景,涉及具有新疆特征的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高效开采的条件的内容少之又少,尤其是实践教材,严重与现场实际脱节,这就造成了培养过程中学生缺乏兴趣,理论知识与各类实习不统一等问题。所以编著具有新疆特色的教材是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应用型采矿专业人才最关键的一环。专业教材要突出新疆特色并兼顾现代矿业技术发展,编著时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调整,以期达到符合新疆矿山企业生产对人才需求的目的。

5.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创新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老师。提升教师素质就要加强校企合作,从学校和企业集团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签订合作协议,使教师在矿山企业锻炼时要有配套的鼓励、评价和考核机制。另外,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为特聘教授,主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环节,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实践经验,有助于缓冲采矿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缺失的短板[3]。

6.深化校企合作。考虑当前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种种困境,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制定一套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校企合作之路是最佳的选择,深化校企合作主要是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为主,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进而科学规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实践教学、解决现场实际难题等方面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4]。

7.精心搭建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精心搭建各种创新平台:教主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师立项启发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校级竞赛引导平台;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国家专业竞赛主导平台;学生牵头、教师协助的国家综合竞赛实践平台。在创新平台管理上设置专题培训模式、互动探讨模式、宣传激励模式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平台。

三、总结

在新疆矿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积极探索采矿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尝试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以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出符合现代矿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新疆早日实现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文彬,刘天坤,赵兵朝,张建华.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3):88-91.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3]祝木伟.煤炭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培育模式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36-138.

[4]陈裕先,宋乃庆.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52-5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ning technology in Xinjiang,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of the mining engineering can't satis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min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on the demand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the mining engineer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discuss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hat the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should possess and it's training mode which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7

全国正在规划建设的13处大型煤炭基地,其中西部地区占7个,西北地区占5个。目前西部地区矿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从近3a采矿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就能说明这一点。所以必须针对西部地区经济特点等实际情况,提高西部矿业工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这种意义上称之为“基于西部情结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西部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依靠西部人来支撑与建设。

1特色及优势分析

根据调研资料分析[4~6],结合我校西部矿业这一特色与优势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目前矿业工程力学课程体系与实验示范(基地)构建的模式及特色进行全面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优势。

1)国际优势及特色。在国外,采矿专业,目前只有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尼法尼亚州立大学、印度矿业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还保留有采矿专业,波兰的矿业领域人才培养也已经萎缩。在国内,只有我校拥有西部惟一的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而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虽然还开设有矿业类基础工程专业的课程,但毕业生所服务的地区很少涉及西部矿区。

2)项目构建优势。2000年山东科技大学获得的教育部教改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属于“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于2002-12-17在西安交通大学由教育部召开的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交流,获得好评与认可。但是针对力学实验教学与示范建设,涉及西部矿山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却是凤毛麟角。

3)地域优势。若仅从工程力学的角度进行教改项目申请,在西安乃至全国,我校均不占优势,如果站在西部矿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进行矿山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与示范构建,我校有独特的优势。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地区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西部的教育更需要加强,贫困地区必须立足自己的实际,培养自己的高素质精英人才。作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基础类专业的教育,对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奠基性作用,其教育内涵必须拓宽与拓深。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力度逐渐加大加强,西部矿山能源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采矿类优秀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需求模式等问题更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4)学科特色优势。我校在矿业工程领域虽然已形成特色和优势,但还需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成就和做法,结合我校矿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及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展进行综合建设,以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争取建成西部矿山工程力学教学与示范基地或平台,为巩固我校西部矿业特色以及夯实内涵奠定基础。从传统的基础力学与矿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数学、力学知识学习较多,但有关矿山工程力学(包括岩石力学、岩层控制学、井巷工程、瓦斯动力学以及工程流体力学等)的教学与示范建设还比较薄弱,这一矛盾在近2a从采矿工程与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与教育过程中也凸显出来。

5)人才需求优势。矿业工程学科中涉及到的采矿工程等专业属于矿业工程类基础性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安全开采与灾害防治)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从现场反馈的信息亦如此。在教学改革中拓宽专业后需要夯实工程力学(矿山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工程现场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监测方面的仪器仪表相关配套课程与知识体系。这样毕业生到现场后能立即找到自己的定位,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2理论教学平台内涵构建

2.1内涵构建目标与关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组织模式对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采用项目(case)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其他关键能力。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有关的方针和政策,结合我校的优势学科和已经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教学科研成果情况,要实现西部矿业工程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渗透,完成教学内涵的拓展,“基础厚、专业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目标是理论教学平台构建的关键。

1)基础厚:系统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理论与矿山工程力学(主要包括矿山岩体力学、岩层控制学、井巷工程、矿山工程流体力学等)实验课程;

2)专业宽:在系统掌握矿山工程力学基础与实验(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拓展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与问题解决;

3)能力强:能对所遇到的工程问题形成正确判断,提高研究与创新能力;

4)素质高:能综合提出(或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案和具体运作程序,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2.2关键教学手段

根据目前我校的教学软硬件建设环境,该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建立在已经参加过认识实习和已经建立现场工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学方法主要采用4种:①理论教学;②实验室观摩与体验(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动手开展实验);③进行野外岩(土)石的参观与实践;④采用论文(大作业)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要有效实现以上过程,概括地讲,Case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理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北美高校广为使用,因效果良好颇受欢迎,是符合构建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在构建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矿业工程力学专业及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力学课程教学与实践中采用Case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2.3网络辅助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手段,需要利用校园网、数字化和视频资料辅助进行Case教学,其中数字化格式主要为下列3种(正在进行修改素材):①MSWord文档,主要是教案和本书的主要教学与授课的关键点;②MSPowerPoint文档,主要授课讲义;③AdobePDF文档,为网络教学提供图片等素材。另外,为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本课程或学科的当前状况,摒弃教学内容陈旧等缺陷,采用(最新)科研成果进课堂和教学名师上讲台等模式,对丰富课程内涵和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3实验示范教学平台构建

创建一流大学离不开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有完善的本科教学体系的实验室条件保障、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室条件保障[7,8]。为此,结合我校的矿业工程的西部特色,提出整合资源、组建矿山工程力学实验示范教学的平台。

3.1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1)构建以岩石力学性质伺服试验系统(MTS)为中心的基础实验平台。以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系统(MTS)为中心,对已建岩石力学实验室进行改造,构建岩石(土)力学行为基础实验平台,进行岩层控制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基础教学与实验研究。

2)建设以三维可加载相似模拟系统为中心的物理模拟实验教学平台。围绕“大比例可加载三维实验模型系统”“固-液-气三相模拟实验系统”“可变角块体模拟架”,构建物理模拟实验平台,以提高试验测试水平和精度为目标,使物理模拟向定量化和可重复性发展,进行岩层运移和围岩灾变控制理论教学和实验技术教学与研究。

3)以三维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固液气三相模拟实验台和数值模拟实验系统为中心,结合数值模拟试验系统和边坡稳定性物理实验系统,建设矿区地表移动与环境灾变预测实验平台,对西部特殊赋存条件下矿山开采引发的边坡稳定基础理论和控制技术、采动损害主导因素与控制机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教学与研究。

3.2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采矿工程;生产实习;紫金模式;“指导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60-03

目前,全球矿业呈现出趋冷态势,不少矿山企业近几年都出现了不招收采矿专业毕业生甚至裁员的情况,部分企业对采矿专业人才招聘的条件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很多企业仅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采矿工程师),踏实的工作心态。也就是说,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形式也逐步从注重学历向注重能力及稳定性逐步转变。[1]-[3]怎样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学生是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采矿教研室角度出发,对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目前正在试行的“紫金模式”下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从教学角度来说,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全面了解矿山开拓布置、采矿方法及工艺、掘进工艺和设备、劳动组织及施工顺序等知识,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报告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理解和热爱矿山工程专业的思想,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目前采矿专业本科院校受学生就业求职、实习经费短缺、实习基地数量有限或者实习矿山因生产任务等原因而不支持学生实习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加上高校许多年轻教师未受过系统、扎实的工程训练,虽有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但对矿山现场同样知之甚少,难以有效地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采矿专业生产实多只能流于形式,培养计划难以得到有效实施,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这也导致学生对矿山企业的艰苦性及以后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可能导致学生到企业工作后思想不稳定性的增加。

在目前的形势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工程师,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思想稳定并能吃苦上进的年轻大学毕业生。然而,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而言,如果实践环节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刚毕业的学生空有对企业的一腔热血,却只能拜师重新学习。另外,由于没有经过真正的实践训练,对采矿行业的艰苦性和对自己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学生原本以为自己是坐办公室的白领阶层,到了企业后才发现不是这样,于是不少学生工作不久之后就会换单位或改行。这造成了用人单位与就业学生间的矛盾,很多用人单位都指明只要职高毕业生。

二、“紫金模式”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思路及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是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检验办学成效”的新型学院。学院采用一校两地新型“紫金模式”, 即学生三年在校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加一年在基地及企业进行学习与实习,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方法。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造就一大批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本科专业在全新的“紫金模式”下,对生产实习环节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紫金模式”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

“紫金模式”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生产实习有5周时间。为了保证生产实习质量,采矿工程系教师联合撰写了具有“紫金模式”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指导书力求深度贴合“3+1培养模式”,实习过程由专任教师整体把握,企业指导教师在跟班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按照实习师资力量、工程实训基地条件、已有的实习培养经验等实际条件,明确各个实习环节具体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并确保现场教学的作用和实习内容的深度。实习指导书明确了各实习知识点、实习地点和学生分组、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等。实习时间点及内容要细化到上午分科室跟班现场实习、下午做内业收集资料内容、晚上总结当天实习状况和安排布置第二天交接及其他注意事宜等,同时安排机动时间进行实习座谈会等活动。实习指导书还统一规范生产实习日记、生产实习报告的编写与要求、学习方式方法与考核、实习纪律要求与注意事项、生产实习管理办法等。

(二)基地选择和建设

采矿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离不开实习基地建设。结合金属矿床采矿生产实习教学特点,我校对适合采矿生产实习的基地分别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建设。[4]

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后继续深化专业知识的必要现场实践教学。对于这样的实习,只要实习条件合适,地点尽量不分散,以节约实习费用并在实习过程中使企业教师的指导逐步走向成熟和系统化、规范化。基于这样的特点,我校重点把生产实习放在上杭教学基地附近的紫金山露天矿和紫金山地下矿。

紫金山露天矿不仅具有较完善的学生住宿条件和文化娱乐条件(如篮球球等体育设施),而且现场规模很大,为大型露天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已在爆破及开采、运输、边坡治理等方面做得相当规范,管理组织良好,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紫金山地下矿(以前是武平紫金)开采时间不长,然而,除距离紫金山露天矿较近,具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型地下开采单位,其不仅安全管理、标准化开采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而且开拓、开采方法、运输提升等及六大系统都做得比较到位,作为企业指导教师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现场实践能力。因此,紫金山露天矿和地下矿非常适合作为生产实习的基地使用。

(三)“指导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实习的5周内,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在实习现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指导工作。由于采矿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实践教学学生分散在矿山的不同地点,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可以由采矿工程系对其进行教育教学规律方面的培训。在实践过程中,更主要的是专业教师、学生与“指导型”教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同时,“指导型”教师需具备的资格也应根据现场指导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人员的构成中应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也应有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显然,要有效完成实践性教学活动,需要比“企业工程型”教师更多的“指导型”教师,也必须得到基层生产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指导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外,专业教师下基层与生产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四)生产实习的教学管理

本专业生产实习中,学生在紫金山露天矿和紫金山地下矿实习的时间各为2周,然后两个班互调。生产实习是采矿专业毕业实习之前最关键的实习,除必要的安全教育等报告外,实践形式以跟班学习为主,即学生跟着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按单位工作时间上下班。一个班学生共分7组,每组4~5人,分别安排在露采厂及金建公司各科室,由不同指导教师带队进行露采的生产实习,每组2天即进行不同科室的轮换。专任教师的作用是与厂部联系安全教育及讲座的题目和时间、安排学生食宿、与每小组学生对应实习的各科室及企业指导教师联系并告之实习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每天上午实习的检查和交流、下午资料收集的场所及相关联系人、晚上分组讨论及组长的汇报工作等。地下矿一个班学生的实习同样按需要分组,分别在管理技术的采矿组、地质组、测量组、运输班、安全科等跟班进行。经过几周的实习及轮换后,上交实习报告及由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的实习评语,最后进行答辩;并根据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平时成绩等,最终确定学生实习成绩。

三、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环节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紫金模式”下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实践,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解决。

(一)企业对学院生产实习环节的支持及管理问题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的所有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矿山现场,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安全难题,而且也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矿山不愿意学生来矿山实习。

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建设实习基地。基地的建设是个长远规划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学院必须由专人负责,建设适合实习的基地。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学生的优先就业,学校和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学、协议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专业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单位意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单位纪律,保证实习安全。尽量为单位解决现实问题,为长期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解决安全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让企业指导教师带领的学生不要太多,避免教师管理和指导的不到位,同时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二)企业指导老师问题

生产实习的企业指导教师即为学生的生产实习作现场指导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但由于生产任务重,他们不可能时时把关指导。另外,有些企业的指导教师存在不愿意指导的情况,对实践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进一步强化基地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如成立基地教务处及办公室等对其进行管理外,还要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有必要建立适合这些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机制,并提高其工资待遇,以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分散实习的学生更应尽量不给企业指导教师增加麻烦,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尽量帮助企业指导教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学校专业教师也应通过每天下午收集资料及晚上汇报时间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以达到保证生产实习环节质量的目的。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因为实习时间长、学生人数多、影响企业生产等,而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学校和紫金矿业集团以及其他单位的共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克服 “紫金模式”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困难,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圆满完成办学目标,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水平采矿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6).

[2]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3] 张纪鹏,宋丽,姜慧,马永志.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111-117.

[4] 黄培明,刘羽,王少怀,钟祥华.“紫金模式”下上杭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0(4):42-45.

上一篇:采矿设备范文 下一篇:采矿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