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律范文

时间:2023-10-21 19:02:21

婚姻法律

婚姻法律篇1

(一)事实婚姻法律概念模糊,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我国《婚姻法》中没有明确指出“事实婚姻”的概念,只是在司法解释中将事实婚姻定义为“未婚男女双方,在未取得结婚登记证之前,按照正常夫妻的生活方式生活,不但双方当事人承认夫妻关系,也同时得到社会认可的婚姻模式。这种法律概念的模糊,不但给司法处理带来不便,更无法有效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法律认定条件苛刻,无法行使双方当事人权利。

在事实婚姻被法律具体认定时,法律也是持有选择性认可的态度,即双方当事人只有在向法院且在双方提出分手时已具备结婚的实质条件作为判断是否属于事实婚姻的唯一标准,只有全部满足以上条件方可能得到婚姻法的保护。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按以上判定标准,将双方当事人是否向法院,作为是否享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则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双方当事人在之前应不应该被看作是非法同居,并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或是法律默许了非法同居的合法化二双方当事人如果既不办理离婚也不到法院提讼,是否应在法律上享有事实婚姻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

(三)法律程序存在形式主义,忽视婚姻的内在本质。

婚姻是在男女双方当事人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活关系,只要这种生活关系曾经发生过,就应得到法律的认可。在我国司法解释中,在处理事实婚姻当事人提出的财产分配、遗产继承、有关下一代抚养权等事宜时,要求只有当事实婚姻双方当事人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后,才能得到婚姻法的保护,并可按照婚姻法的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二、完善我国事实婚姻法律制度的措施

(一)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正确婚姻观。

一是民政结婚登记管理部门可通过互联网、电视、微博、派发宣传单等方式,使未婚男女在充分了解结婚登记手续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认真思考婚姻的真谛,学会如何正确行使自身在婚姻中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增加未婚男女的家庭责任感。二是教育部门可适当在高中、大学开设婚前法律知识课程,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角度看待婚姻,形成正确的爱鼠婚姻观。

(二)建立监察与处罚制度,降低事实婚姻现象的发生频率。

一是尽快出台婚姻登记制裁制度,使民政婚姻执法部门在处理违法案件时有法可依,减少我国事实婚姻发生的数量。二是民政部门内部成立监察科,专门负责对所辖区域事实婚姻进行监察,并主动联系被查人员单位、社区人员,对发现的事实婚姻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对拒不整改的当事人可采用罚款、建议所在单位通报或开除等手段,加大当事人违法成本,对全社会起到震慑作用。

(三)完善法律认定条件,以行为发生作为判定标准。

我国法律应明确事实婚姻的概念及存在要件,为各地司法部门处理事实婚姻诉讼提供法律依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一是法律应将双方当事人意愿与年限作为事实婚姻法律要件。明确只要是双方当事人出于自愿,且同居满一定年限,即可判定为事实婚姻的成立。二是法律应以双方自愿同居的日期作为事实婚姻效力开始日期,并以同居生活发生与否作为判断是否享有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的唯一标准,不可以是否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作为判定标准,突出行为发生的判定地位。

(四)建立健全我国婚姻登记制度,规范事实婚姻行为。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有利于规范婚姻登记行为,可以保证政府对婚姻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维护婚姻的稳定及社会和谐生活。国家应尽快出台《昏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一是将繁琐的登记程序进行简化,便于未婚男女进行登记。二是明确提出事实婚姻具有可撤销性,事实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只要在补办撤销婚姻之前进行补办结婚登记,将可以变为合法婚姻登记。撤销提出一方如果提出婚姻撤销,司法部门则应按照离婚程序进行处理。司法部门应充分考虑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虽未进行婚姻登记,但已经自愿生活多年的双方当事人,可酌情考虑按照合法婚姻进行处理,使双方当事人享有婚姻权利,并承担一定的婚姻义务,保证婚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婚姻法律篇2

论文摘要………………………………………………………………1

一、无效婚姻的原因…………………………………………………………4

(一)重婚……………………………………………………………………4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5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5

(四)未达法定婚龄……………………………………………………5

二、无效婚姻原因的阻却事由…………………………………………6

三、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7

(一)介入无效婚姻案件的方式…………………………………………7

(二)无效婚姻案件的处理程序…………………………………………8

(三)无效婚姻案件裁判文书的写法……………………………………8

四、宣告婚姻无效的善后工作………………………………………………9

五、对于婚姻无效案件是否适用过错赔偿……………………………………9

参考文献…………………………………………………………………………12

论文摘要

新婚姻法规定的无效婚姻制度,增设了无效婚姻的原因、程序和法律后果,并规定了四种婚姻无效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无效婚姻也作了较为具体、全面的规定。但无效婚姻制度的规定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尚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国法律都把婚姻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加以确认。基于维护社会公益和保护婚姻当事人个人私意的理由,各国婚姻法对于婚姻的有效成立均规定有若干成立和有效要件,欠缺法定成立或有效要件的婚姻,如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即成为婚姻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无效婚姻是指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和程序,而在法律上不具有婚姻效力的男女两性结合。无效婚姻并不是婚姻的种类之一,它只是用来说明借婚姻之名而违法结合的一个特定概念。对无效婚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无效婚姻包括可撤销婚姻,狭义的无效婚姻则不包括可撤销婚姻。本文对无效婚姻的论述采取狭义的概念。所谓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的违法结合,即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关系时不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实质要件,违反了结婚的禁止性条件,因而婚姻不具有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对于无效婚姻案件,我国目前的现状,尤其是广大农村仍然时常遇见,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亲上加亲,早成家早立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传统思想已根深蒂固。

关键词:无效婚姻 程序 法律后果

paper abstract

newly-wed marriage regulations the invalid marriage system that decided , increase legal consequence, program and the reason of having set up invalid marriage , and have stipulated the 4 kinds of case with invalid marriage, the highest people's judicial explanation about some problem of " the 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is also made for invalid marriage relatively specificly , overall stipulation. but the stipulation of invalid marriage system still has some defects and is below , need yet further perfect and improve. marri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family, family is the cell of society. countries law confirms marriage as a important legal system. based on maintenance social public welfare with protect marriage involved party individual personal yi reason, countries marriage law for marriage set up stipulation efficiently have some set up with effective important document, is short of legal set up or the marriage of effective important document, as invalid marriage with can cancel marriage, become the law system of marriage law in cannot or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at is short of. invalid marriage denote to be inconsistent marry legal condition and program, and on law, the male female both sexes that do not have marriage effectiveness combine. invalid marriage not the one of kind of marriage, it borrows a specific concept of well-known and illegal combination of marriage merely used for explanation. there are broad sense and the two understandings of narrow sense for the concept of invalid marriage, it does not be included that generalized invalid marriage includes cancel the invalid marriage of marriage and narrow sense can cancel marriage. this paper adopts the concept of narrow sense for the exposition of invalid marriage. the invalid marriage claimed denotes the illegal combination of the legal condition that is short of marriage to set up ,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ssigned substance important document of marriage law when male female both sides conclude marriage relation , violate to finish marriage prohibit sexual condition, thus marriage does not have the legal effectiveness of legal marriage. for invalid marriage law ca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ow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large rural, still often meet , study its reason is because of peasant legal consciousness light, kiss to add kiss , early get married early upright trade, the life of parents mei shuo zhi the feudal traditional thoughts such as speech already deep-rooted。

keyword:invalid marriage program legal consequence

一、无效婚姻的原因

《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达法定婚龄的。”立法对婚姻无效的原因规定了四种情形,看似简单,但理解上存在有一定的偏差,在此,有必要作具体说明。

(一)重婚的。我国《婚姻法》第三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由于重婚违反了一夫一妻的原则,所以具有重婚情形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应当宣告其为无效婚姻。重婚有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法律上的重婚是指已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的。事实上的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

上述两种重婚的情形,即前后均为登记婚和前为登记婚后为事实婚,是目前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重婚的范畴。婚姻无效原因中的“重婚”,应是指民法上的重婚,对重婚概念中的“配偶”的解释,不仅指登记上的配偶,还要扩及至一定条件下的事实上的配偶。这一点从《解释(一)》第5条可以看出,该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1994年2月1日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2.即婚姻法上承认1994年2月1日以前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那么在此婚姻关系存在的前提下,一方又与第三人登记结婚或者又与第三人形成了新的此类事实婚姻关系,也当属重婚,后一婚姻关系无效。所以说,婚姻法上的重婚不是两种形式,而有四种情形,即:前后均为登记婚、前为登记婚后为事实婚、前后均为事实婚和前为事实婚后为登记婚。

此外,如果一个人同时与两人或两人以上形成事实婚姻关系(各方在1994年2月1日以前均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属于同时重婚,均为无效婚姻。这种行为是对法律的公然蔑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应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我国《婚姻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由于近亲结婚不利于优生优育,故这一条规定是非常科学的。直系血亲在我国婚姻现状中存在极少,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尤其是亲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在偏远地区存在较多,这主要是受亲上加亲观念的影响,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婚姻都应当宣告无效。我们某些农村存在“五服”以内的亲属不得通婚,村内同姓的不得通婚的习俗,对此当事人如据以主张婚姻无效,应不予认可。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法》之所以这样规定同样是为了优生优育,同时为了避免将来给配偶带来生活、经济、精神上沉重负担。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即使在婚前一方已知对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久治不愈,而主张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宣告婚姻无效。即、婚姻当事人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病情是否知情并不影响该婚姻的无效。例如,城镇当中家庭条件较好的为自己患有先天性痴呆症的儿女选择地区偏辟生活困难的对象,对于后者来讲对前者情况知情,但迫于生活压力而与之结婚,这种婚姻应属于无效。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对当事人所患的禁止结婚的疾病,究竟是婚前所患还是婚后所患,应该从其患病的时间、患病的原因、病情如何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判断之。如果提出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一方提供不出证据证明该疾病是在婚前所患,人民法院又难以查实的,则不能认定其婚姻无效,而应当推定为有效婚姻。

(四)未达法定婚龄的。所谓法定婚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界限。各个国家对法定婚龄的规定有所不同,美国一些州、波兰、丹麦规定为男21岁、女18岁;德国、俄罗斯、新加坡规定男女均为18岁;日本、罗马尼亚、巴基斯坦规定男18岁,女16岁;西班牙、希腊规定为男14岁,女12岁。我国《婚姻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结婚年龄,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的不得早于20周岁。但是目前未达到法定婚龄而骗取结婚登记的情形非常多。这种情形下,在法定婚龄届至前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根据请求权人的申请应宣告该婚姻无效。

《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原则上适用所有的中国公民,但有的法律、法规、规章根据婚姻管理的具体情况,对结婚年龄作出特殊规定,应按特殊规定执行。如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结婚规定的通知》(1981年)中指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一般应是未婚者,如果有的学生要求在学习期间结婚,则应先办理退学手续。但年龄在30岁结婚的和已经结婚的,可继续留校学习。”2001年对于大学年龄、婚否已不再限制。国家民航总局《关于民航空勤人员婚龄及配偶政审的规定》(1981年民航政组字26号)要求“民航凡从事飞行的空勤人员(包括飞行、领航、通讯、机务、乘务等),其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6周岁,女不得早于24周岁”。国家体委《优秀运动员工作条例》(注5)则规定:“运动员在国家队期间不许结婚,特殊情况应经组织批准。”此外,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州、自治县均有权制定变通规定,可以规定低于《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的结婚年龄。

我国《婚姻法》仅列举了以上四种婚姻无效的原因。我认为还应增加一项概括性的规定,以囊括现实生活中其他可能导致婚姻无效的情形。例如:婚姻当事人的一方或第三方通过与国家婚姻登记机关串通而使另一方或双方在不知情的条件下领取了结婚证,这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第八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的规定,严重侵犯了另一方或双方的合法权益,此情形下也应认定为无效婚姻。

二、无效婚姻原因的阻却事由

以上我们涉及到婚姻法所确定的无效婚姻的四种原因。但必须注意的是四种原因必须是一方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仍客观存在的原因。对于诉讼来讲,无效婚姻的判断标准,应以时为准。因为无论前或者婚姻缔结时状况怎样,一旦经过一定的期间,当其双方已经具备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时,就已经属于合法的婚姻,不能用以前的无效事由来对抗已经合法有效的婚姻。为此最高院《婚姻法解释一》第8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一规定从有利于稳定当事人家庭生活的角度出发,承认此领域内阻却事由的存在。例如: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但婚后已经治愈;结婚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但一方申请时,已达到法定婚龄的,凡有以上情形都不能以无效婚姻对待。在办理离婚案件当中,一方离婚,而另一方以婚姻缔结时未达到婚龄而主张婚姻无效时,应注意审查双方当事人的年龄,如年龄已达到法定婚龄,应以有效婚姻进行处理。但《婚姻法》第十条所规定的前两条无效的原因,即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不存在无效婚姻的阻却事由。因为构成重婚的,即使前一个婚姻解除,后一个婚姻也不会因此而合法化。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也是无法由当事人自行解除的。

如上所述,法律赋予了婚姻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依法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同时,针对审判实践中有些无效婚姻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因婚姻无效事由已经消除等情况,法律亦认可婚姻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在申请婚姻无效时存在阻却事由。即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如未达法定婚龄者已达法定婚龄、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已经治愈,这时对提出的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以重婚和有禁止结婚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有观点认为:申请时,如果重婚者仅存有一个婚姻关系,就不可宣告另外一个婚姻无效;虽有禁婚亲属关系,但当事人已结婚多年,并生有子女或不再生育的,可以此作为阻却事由。然重婚是严重违反一夫一妻制原则的行为,应不存在阻却事由,申请时,无论重婚者是否存在两个婚姻关系,都应宣告其中一个婚姻无效,构成犯罪的,还应予以刑罚制裁;另外,亲属关系是当事人之间因出生或血缘而产生的特定身份关系,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也不会人为地解除,因此,亦不存在阻却事由,即该婚姻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和双方是否有子女或不再生育,都应是绝对无效。

如前所述,对以有禁婚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不存在阻却事由,但有一例外情况。在阐述婚姻无效的原因时已经提到,禁婚亲属关系包括拟制血亲关系,那么,收养关系依法解除后,婚姻当事人之间即不存在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了,立法又未有收养关系解除后仍不得结婚的禁止性规定,这时,就存在阻却事由,即婚姻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还以有禁婚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

(一)介入无效婚姻案件的方式

依据我国有关婚姻的法律规定,在我国能够审查并宣告婚姻无效的机关包括而且只有国家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机关均无权审查处理婚姻无效案件。对于国家法定的机关来讲,介入无效婚姻案件的方式有两种,即依职权主动介入和依申请被动介入。我国《婚姻法》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依职权,主动介入方式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我认为国家法定机关可以依职权主动介入无效婚姻案件,而且应当介入。例如: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发现原被告在缔结婚姻关系时违反了结婚的实质要件,且致使婚姻无效的情形没有消失的,应判决原告离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并宣告原被告婚姻关系无效,即使原告申请撤诉也不应准许。国家婚姻登记机关自行发现婚姻当事人存在禁止结婚的情形而不当或违法颁发了结婚证的,应收回结婚证书并宣告婚姻关系无效。

(二)无效婚姻案件的处理程序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由于无效婚姻的四种原因是法定的,认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还有许多外在的客观标准可以作为依据,为了提高审判效率,避免将简单的事情变得繁琐,所以我们对于很明显能够判断无效婚姻情形的,无须适用审理一般离婚案件的程序规定,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宣告婚姻无效,即使原告申请撤诉也不予准许。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在财产处理时,应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案件中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对于无效婚姻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三)无效婚姻案件裁判文书的写法

因无效婚姻案件有其特殊之处,故其裁判文书的写法也有不同。由于无效婚姻案件中婚姻效力问题不适用调解,且为一审终审。所以对于当事人仅申请宣告婚姻无效,而无财产处理和子女抚养等问题时,应以判决的形式宣告婚姻无效,告知当事人该判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判决书后不再写明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对于当事人对婚姻效力、财产处理和子女抚养一并请求处理时,如果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要另行制作调解书。如果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调解协议的,也应对婚姻效力的认定和其他纠纷的处理分别制作裁判文书。也就是说在后两种情形下,要有两份法律文书,一份是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书,另一份为双方其他纠纷的裁判文书。且在其他纠纷判决书后面和一般判决书相同,交待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允许当事人上诉。

四、宣告婚姻无效的善后工作

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婚姻无效后,应当收缴双方的结婚证书,并将生效的判决书寄送当地婚姻登记机关。将生效的判决书寄送婚姻登记机关,便于婚姻登记机关及时了解当事人的最新婚姻状况及判决结果,更好地进行婚姻管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及第三人利益。所以判决书应当尽快送达,建议法院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送达。《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典》第27条第3项即明确规定婚姻无效的判决生效后三日内,法院将判决副本送交婚姻登记地的户籍登记机关。《解释(一)》规定判决书是寄送当地(即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但当结婚证书发放机关不在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所在地时,法院亦应将生效的判决书寄送给发证机关。只有这样做,才真正符合立法之目的。

五、对于婚姻无效案件是否适用过错赔偿

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了重婚的,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从条文规定上可以看出无效婚姻中无过错一方无权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这不得不说是我国无效婚姻制度设计上的一个缺陷。我认为在无效婚姻制度中也应建立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首先,在无效婚姻制度中建立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赋予无效婚姻中无过错一方当事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符合婚姻立法保护弱者利益,制裁违法者或过错方的立法精神。如有配偶的一方隐瞒已婚事实,欺骗对方与之结婚,婚姻关系因重婚被宣布无效的;一方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而对方隐瞒了病情,使对方与之结婚,婚姻被宣布无效的,都会给无过错方造成经济上或精神上的损害,无过错方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其次,在无效婚姻制度中建立相应损害赔偿制度,有充分的立法依据。《民法通则》第61条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该条规定,对于造成婚姻无效的,过错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但无效婚姻作为一种特殊的无效民事行为,其过错方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应有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加以规定。因此在无效婚姻制度中设立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随着我国现行的无效婚姻法律制度的实施,立法上的缺憾也日益显露,确有必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无效婚姻作为欠缺婚姻法定要件的违法婚姻,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制裁,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无效婚姻作为一种既存的社会事实,与婚姻家庭的安定密切相关,并涉及到对无过错方和子女权益的救济。如果对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规定的过于严厉,不利于婚姻家庭的安定,也不利于对无过错方和子女权益的必要保护。我们现行婚姻法对待无效婚姻的态度,似乎侧重于制裁,比如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规定为一律自始无效——双方当事人不是夫妻,一方无权继承对方的财产,一方没有义务扶养一直与他共同生活并深信他们已婚的另一方。这不仅使得对无过错方当事人和子女救济显得不足,也使得对过错方的制裁显得不够。因为在婚姻无效的几种情形中,存在着恶意当事方采取种种手段对善意当事方欺诈、胁迫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婚姻法所规定的双方不存在婚姻关系的这种制裁方式并不能真正达到对恶意方的制裁,反而帮助了恶意方逃脱责任,而善意方却无辜受害。

但我认为,对无效婚姻制度的设计,应兼顾制裁和救济,并以救济为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一是婚姻法的性质和目的。婚姻法是私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法是以规范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保护当事人民事权益为目的的法律,是权利之法、平等之法。婚姻法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目的。婚姻法应以保护私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确立亲属权的应有位置,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制裁,而在于解决纠纷,分清责任,保护当事人特别是弱势方的权益,调整社会秩序。二是宪法准则和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1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婚姻法》第2条第2款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无效婚姻制度不能充分体现救济功能,不能很好地保护弱势当事人(往往是女方)的应有权益,则与我国宪法的准则和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相背离。三是无效婚姻的事实性。尽管无效婚姻在成立时存在要件瑕疵,但婚姻本身却是既存的社会事实,当事人有夫妻共同生活的实质,社会上一般也承认其为夫妻,基于该事实而业已形成的婚姻家庭关系对双方、子女、家庭 及社会都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影响,婚姻法不应漠视这一既成事实——婚姻实体的事实性及其衍生的各种身份上及财产上的法律事实,这一既成事实也不可能因法律的确认无效而消失。四是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如前所述,尊重既成婚姻的事实性,强调无效婚姻的救济功能,已成为各国的立法趋势。尽管法律的制定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特别是婚姻法,与一国长期的习惯、风俗密切相关,更需注重法律的本土化,但对于世界各国普遍的立法趋势,立法者不能不予以充分关注。因此,对无效婚姻制度的设计,应兼顾制裁与救济,且更侧重于救济,这一设计目的应在无效婚姻制度的各个环节中得已体现。笔者对完善无效婚姻制度所做的具体构想,无不是以这一设计目的为指导的。

综上,无效婚姻是婚姻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婚姻法》已经确立了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基本方面,但现行立法对无效婚姻的规定,存在许多不足,望请立法界能予以足够重视,在民法典亲属编的制订中,结合我国国情和世界立法的趋势,对我国无效婚姻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若军 《中英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国际研讨综述》 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3.6

[2] 《婚姻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律出版社 2002.3

[3]王利民 《民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5

[4]胡康生 《学习贯彻婚姻法切实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权益》法制日报 2004.3

婚姻法律篇3

1.一夫一妻制的原则。作为我国的一项古老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最早开始于夏朝,目的是为了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使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保证社会组织形式的有效奉行。一夫一妻实则是维护家国相通、亲贵合一的宗法制度,在唐朝也被严格奉行。唐朝的一夫一妻原则是指婚姻主要是一夫一妻的形式,但是可以采取纳妾的制度维系繁衍。一夫一妻同样禁止有妻再娶妻,否则构成重婚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即使是有经济能力的贵族官僚,也有可能出于珍惜夫妻之间感情的原因而拒绝纳妾。2.严格婚姻等级制原则。唐朝有着严格的婚姻等级制度,这包括禁止贵贱为婚、良贱为婚等。其实这样严格的等级婚姻制度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士族门阀中盛行。等级婚姻强调门当户对,严禁士庶贵贱通婚,禁止贵贱为婚、良贱为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将受到法律制裁。首先,唐律禁止官民通婚。如果有违者,就要受到杖刑。其次,禁止奴、婢、杂户、官户等贱民与良人通婚。根据唐律,唐朝的贱民分类为两种,一种是官贱,即身份契约属于官府的奴婢;另一种是私贱,也就是身份契约属于私家主人的家仆。在唐朝,贱民是官府和私人的一种财产,并不享有所谓人的待遇,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贱民与良人通婚,同样要受到杖刑,一般情况都是杖刑一百。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唐朝婚姻制度中缔结婚姻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在唐朝婚姻制度中是不被认可的,只有在父母同意,有媒妁的情况下婚姻才能被承认。如果有违抗者,也要受到杖一百的法律制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际上是唐律维护古代礼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维护父母尊长主婚权的表现。这种父母尊长对子女的主婚权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但是通过唐律,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二、关于结婚的法律规定

唐朝的结婚制度主要体现在对于结婚年龄的规定和对于婚姻缔结程序的规定上。1.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唐朝对于结婚年龄的规定主要有两次,都是通过诏令的方式的。第一次的诏令是在唐太宗即位不久的贞观元年,也就是公元627年的。根据诏令的规定,庶人之间男女如果结婚,男性应当年满20岁,女性应当年满15岁。而且规定年龄为男年20、女年15以上必须婚媾,也就是必须结婚。第二次的诏令是唐玄宗在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的。这一次新的诏令更改了唐太宗对于结婚年龄的规定。根据新的诏令,男性年满15岁,女性年满13岁,就可以婚嫁了,即“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这条新的诏令,不仅在结婚年龄上有所提前,而且改变了唐太宗诏令中的“须申以婚媾,命其好合”的强制性要求。当然,唐太宗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是针对唐朝建立初期,人口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到了唐玄宗时期,社会秩序已经稳定,社会经济已经发展,但是人口从唐太宗时期开始逐渐增长,到了唐玄宗时期人多地少成为难题。唐玄宗才颁布这样的诏令,改变强制性规定,只是设置一个许可年龄的限制。2.关于婚姻的缔结程序。我国唐朝的婚姻主要是一种形式婚中的礼仪婚[1]132。中国的婚姻制度讲究礼仪程序,唐代的婚姻方面的礼仪习俗主要是沿袭从西周以来到汉代所形成的婚姻习惯[2]189。唐代的婚姻缔结程序也同样如此,主要讲究六礼,只有完整的履行六礼,这样的婚姻才是完整的、合法的婚姻,无论是天子,还是达官贵人,或是庶民百姓,只要结婚,都得按照这六礼来举行婚礼。六礼则主要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结婚六个程序。除了六礼之外,唐代的婚姻法律规定还有些积极创新的地方,其主要体现在婚书、私约和聘财等方面。所谓婚书,就是唐代婚姻成立的书面合约,一旦写了婚书,双方都得受其约束。根据唐律的规定,如果女方反悔的话,要打60大板,而且婚姻还得继续。如果男方悔婚的话,就不得追回聘礼财物。所谓私约,一般是指男方应事先说明男方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年龄偏大、身有残疾,或者是身为养子或庶子、妾生子、婢生子等等,在说明情况以后,得到双方认可的契约。有了私约,如果悔婚,也要打60大板。另外,如果女方家庭收了男方家的聘财以后,又再把女儿许配给他人,根据唐律规定,女方家的家长要被打100大板。但是如果前夫表示不再娶,同时女方也返还了聘财的,后夫的婚姻还是有法律效力。

三、关于离婚的规定

唐律对于离婚也作了相应规定,体现在七出、三不去、义绝与和离这几项制度上,其中和离就是协议离婚,这是唐律的首创。1.七出。所谓七出,也就是七种情形,其实就是休妻的法定条件,如果妻子有犯规定的七种情况,那丈夫就可以根据其中任何一条作为借口来休妻。这七种情形主要有:一是不孝顺父母的,二是没有生孩子的,三是有表现的,四是有善妒表现的,五是话多的,六是有恶疾的,七是有盗窃行为的。其实这七个条件仅仅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关,而与夫妻感情没有任何关系。2.三不去。一般而言,妻子若合乎于七出的条件时,依照礼制及法律,丈夫便可以要求休妻。但七出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夫家有可能利用各种借口休妻。为了保障妻子不会被随意休掉,所以唐律又规定了三不去。所谓三不去,其实和七出刚好相反,是丈夫休妻的限制条件,也就是说有三种情况,丈夫是不可休妻的,如果丈夫违反三不去而休妻,将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三种不能休妻的情况分别是:第一,如果妻子的家族已经散亡,一旦妻子被休将无家可归,这种情况不能休妻。第二,如果妻子曾替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那么也不能休妻。第三,如果丈夫娶妻时是丈夫贫贱的时候,而后来丈夫又发达了,那么发达后的丈夫不能休妻。这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糟糠之妻不下堂”。根据唐律的规定,如果妻子有七出的情况,又存在三不去的情形,那么一旦休妻,丈夫要被打一百大板,而且休妻行为无效。但是,如果妻子存在犯恶疾及奸的情况,即使符合三不去,丈夫也可以休妻。3.义绝与和离。义绝是唐律中首次规定的一种强制离婚制度。根据古人的理解,夫妻之间的关系是由“义”来连结的,如果违反“义”就要强制离婚。义绝主要是指夫妻间或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如果有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恩断义绝。不论双方是否同意,均由官府审断,强制离异。如果不离,就要处以一年徒刑。和离是指夫妻双方如果不能够和谐相处,就可以协议离婚,而不单纯的是丈夫一纸休书休妻。有趣的是,唐代有的和离书中还写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贺词[3]108。可见,和离的离婚形式比其他三种要缓和得多。

婚姻法律篇4

一、如何认定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因欠缺婚姻成立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违法婚姻,即男女双方的结合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实质条件,因而自始不具备婚姻的法律效力。婚姻法第十条对婚姻无效规定了四种情形:

(一)重婚的

指一方有配偶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以及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之登记结婚,或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重婚包括两种行为方式:一是法律上的重婚,即行为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二是事实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虽然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关系。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指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指婚姻当事人婚前患有性病、严重精神病患者未经治愈、先天性痴呆以及某些已被实践证明的、不应结婚的其他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或其他疾病(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不在禁止之列),在结婚登记时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登记并取得结婚证,婚后所患病症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指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结婚时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二、如何认定可撤销婚姻

可撤销婚姻是指婚姻当事人一方违背另一方的真实意愿,胁迫另一方与之结婚,受胁迫的一方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所谓“胁迫”,指婚姻当事人一方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以给对方或对方的亲友的自由、身体、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三、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共同点和区别

(一)共同点:

1、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自结婚登记之日起即无效,而且双方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2、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二)区别

1、结婚时欠缺的结婚条件不同。

可撤销婚姻所欠缺的是婚姻当事人违反“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而无效婚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结婚的禁止性规定,登记结婚时欠缺结婚的实质条件。

2、时效不同

宣告无效婚姻是绝对无效,只要符合宣告无效婚姻的几种情形即无效,不因时间的经过而消灭(例外情形:司法实践中主要包括,①因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起诉离婚时双方年龄均已在法定婚龄之内。②有禁止结婚亲属关系的已生有子女或不能生育的。这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八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而可撤销婚姻是相对无效,它有时间限制,因时间的经过而消灭。既: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请求人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七条规定:有权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一)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四)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近亲属的认定,应以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的规定为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只能是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四、对无效和可撤销婚姻中的婚姻关系、财产及子女的处理

1、婚姻关系

无效婚姻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可撤销婚姻因当事人欠缺婚姻的合意,均视为婚姻未成立。婚姻法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均采取了溯及既往的立法原则,凡是婚姻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男女双方自始不发生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财产关系

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前属于个人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同居前一方自愿赠给对方的财物,可按照赠与关系处理。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创造的财产和经营权,一方未经他方同意擅自处分,另一方提出异议的,该处分行为无效。双方应协议处理同居期间的财产,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中一方存在过错的应由过错方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分割财产时,应当照顾无过错方。无效婚姻双方当事人都有过错的,应分别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同居期间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同居期间为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承担清偿责任,适当照顾无过错方。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重婚的,对重婚期间所得财产的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3、子女问题

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对当事人所生的子女,享有婚姻法规定的关于父母子女的权利。双方当事人均有抚养、教育子女,承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义务。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享有探望权。

五、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婚姻无效制度,是法律设立的一种对结婚形式上已成立的婚姻关系,由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针对该婚姻关系是否有效成立提出异议的一种救济制度。婚姻法规定的四种类型的婚姻无效原因是指当事人违反了结婚的实质要件,属于宣告无效的对象。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属于当然无效。

2、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判决,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就婚姻效力问题提出上诉。对于涉及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可以调解,如以判决形式作出的,对此部分可以上诉。

3、在审理因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对原有配偶而重婚的一方,不得以协议的方式将财产转移给另一方,已达成协议将财产转移给另一方的,应确认为无效,以确保合法配偶的财产权益。

婚姻法律篇5

海峡两岸居民通婚,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海峡两岸婚姻是两岸之间客观存在的血脉亲情之见证,也是两岸友好往来不断发展之桥梁。根据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历年两岸人员往来与交流统计来看,台胞来大陆人数方面1987年仅46679人,而今天已经超过每年5161290人;相对而言,大陆居民赴台人数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每年8545人,而现在每年已经有2915093人。随着两岸往来的增多,这个基数在不断地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一人数逐年激增。随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政策的放开,海峡两岸人民的通婚现象也大量发生。根据台湾地区海基会的统计,两岸通婚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两年内还不足两百对,而如今,海峡两岸婚姻数量远远超过30万对,台湾地区岛内的婚姻中大陆配偶的比例接近一成。新世纪伊始至今的十几年中,海峡两岸的发展更加迅速,经济往来更为密切,中国外交部部长、原国务院台办主任曾在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成立大会中指出,两岸婚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期,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随着现实中两岸人员交往的频繁,在涉台婚姻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这是我国现有国情的体现,涉及区际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的问题。客观上,两岸双方的居民对另一方的政策法规、价值观念及婚姻习俗等方面可能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离婚率较高或婚姻质量不高,各种矛盾很难解决,从而导致法律纠纷。因海峡两岸的婚姻法律制度规定不同、两岸尚未完全打破的政治僵局所带来的不便以及司法协助问题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等原因而造成的婚姻法律冲突也日益增多,给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使得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海峡两岸婚姻的现实存在使我们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法律冲突,而要解决这些法律冲突,需要探究其深层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其一,从现实状况方面考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长期处于政治上的对峙。两岸的政治制度背景有差异,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等存在着不同,传统因素也造成了法律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双方存在着不同的法律环境和法律适用方式,如台湾地区“民法典”亲属编的内容中有“婚约”的规定,这与大陆的婚姻立法大不相同。因此在海峡两岸的正常交往中,因通婚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上,制度差异性乃至法律冲突的客观性是必然存在的。其二,从国际私法角度而言,这种冲突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有学者指出,海峡两岸的法律冲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双方尚未完全明确对方的法律在域内的效力。一般而言,国际私法之所以存在,缘于法律冲突,法律域外效力是否得以承认是法律冲突产生的条件之一。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冲突属于区际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因法域不同而导致的特殊问题,在坚持一个国家的前提下,离不开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但两岸双方在法律关于域外效力的承认问题上较少有直接的法律规定,而实践中,两岸却在不同程度上对各自的法律适用加以承认,由此导致法律的确认与实践的操作产生较大的差异。由此,海峡两岸婚姻存在法律冲突则属发展之必然,面对并解决此种冲突,亦是法律的必然要求。

二、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解决的一般应然方式

(一)学理依据———类推适用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则

在我国现有关于涉外婚姻法律冲突的解决规定中,大陆的相关法律一般采用的是类推适用国际私法的基本方式。涉外婚姻的解决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法律适用问题,但是关于单独适用海峡两岸婚姻关系的区际法律规范并不存在。根据《民法通则》第147条之规定,我国大陆公民和域外公民的结婚及离婚分别适用于婚姻缔结地法和法院所在地法。但现实中主要的问题是:因台湾地区是我国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是特殊的区际法律冲突,绝不是国家与国家层面的法律冲突。而且,必须强调,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法律冲突不仅是简单的区际法律冲突,同时又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突出表现为:一是社会制度的不同,二是法域的不同。社会制度和法域的差异使这种法律冲突更为复杂。由此,我们自然不能将台湾地区居民视为外国人,也无法当然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按照国际私法的基本规则在确定连结点时,解决区际法律冲突不以“国籍”作为连结点而把“住所”或“惯常居所地”作为连结点应该是一个较好地选择,海峡两岸需要互相配合、修改相关立法才能使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在区际私法规则下得以更好地解决。

(二)现实可行的趋势———制定两岸统一的区际私法

统一的区际私法(privatinterregionallaw)应该是一个大的趋势和解决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比较现实的可行方案。学者一般认为,“区际法律冲突的现象通常都具有过渡性质,”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规范解决港澳台地区与我国大陆的区际冲突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从长远看,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区际私法规范,这个统一的规范应体现出在一国四法域的特殊性。当然,这种想法在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实现远比在与港澳地区之间的难度要大。如果考虑将区际私法规范从国际私法规范中分离出来,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独立分析与对待。这虽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不失为一个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良策。当然,两岸统一的区际私法的制定,需考量到适用准据法的连接点问题。冲突规范要适用准据法,需要依据连接点,而连接点如何确定会涉及两岸婚姻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区际冲突规范的连接点在以传统的国际私法规则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客观性和灵活性。国籍、行为地等为连接点的设置不应教条和僵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及两岸婚姻的客观现状,连接点的选择需在尊重各方主体利益的基础上,适用“最密切联系地”原则,对其他连接点灵活地加以选择,才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如果真能实现两岸统一的区际私法,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将是一件幸事,也大大有利于两岸婚姻法律冲突的解决。

(三)最高的理想途径———制定两岸的统一实体法

“统一实体法是解决法律冲突最为彻底的方式”,两岸若有了婚姻相关统一实体法,则有了最为有效和最为彻底地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方法,在这个大前提下,婚姻法律冲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制定统一实体法还需考虑到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问题,而且也是在两岸统一之后时机成熟时,统一实体法的制定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由此,制定统一实体法必须要把目光放远。根据业已确立的“一国两制”原则,大陆以外的港澳台地区原有制度可50年不变,故即使台湾地区回归后起码50年时间内制定两岸统一实体法未必适合,因为“一国两制”的原则需加以贯彻。将来海峡两岸统一后,台湾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其原有的法律制度将保持不变,要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所以制定统一实体法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因为这些都必须以海峡两岸统一为前提,但这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除了本文的分析外,在学界,针对解决海峡两岸的婚姻法律冲突的方式上,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示范法”、“适当法”等方式,均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司法协助与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之解决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峡两岸婚姻形势呈现出新的表征与发展趋势。两岸婚姻关系向纵深发展,涉及医疗、社保、收养、户籍和就业等多项领域和环节,也不仅仅是配偶双方单独的利益诉求问题,子女、亲属等附带问题也需要得到良好的解决。这些新问题可能引起的法律冲突都要求能通过更好的协调制度来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地解决冲突。由此,在海峡两岸婚姻方面的司法协助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课题。大陆和台湾地区能相互承认双方所确定的法律冲突规范,以及双方对婚姻问题所做出的相关法律裁决能够得到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的承认和执行,同时明确规定相关的条件、适用情形及公共利益保留,这是两岸司法协助在婚姻问题上解决法律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司法协助能进一步保护两岸人民在婚姻问题上所涉及的根本利益。司法协助为现代社会解决法律适用所涉及域外问题的迫切需要,其主要包括送达文书、承认和执行对方法院生效判决文书等内容。广义的司法协助包括国际司法协助和区际司法协助,本文的探讨限于海峡两岸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婚姻法律问题自然属于民事法律范畴,相关学者也强调,与国际司法协助的性质不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法域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相互协助。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司法协助所存在区域的特殊性上。台湾地区与大陆自然同为一个中国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处于一个国家内的不同法域,尽管二者实行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但只涉及区际法律问题。从实践中来看,海峡两岸的司法协助问题不可否认地属于区际司法协助问题。但现实是两岸的政治问题仍然敏感,由此导致许多问题上还是存在诸多障碍,故在官方层面,涉台司法协助问题的解决比照大陆与香港、澳门地区的操作,仍然是一个难题。在大陆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不曾对我国台湾地区判决的执行和承认问题做出过专门明确的规定。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对台湾地区民事判决有条件承认的态度可作为实践中承认和执行台湾判决的指示和依据。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认可台湾地区法院判决(民事)、包括仲裁机构的裁决的相关规定。随后,我国大陆又分别于对台湾地区的民事调解书、法院支付令在大陆的适用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批复与规定。以上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使大陆法院认可了一定数量的台湾地区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民事),这使得海峡两岸相互往来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积极保护,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多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正式签署,该协议的签署明确了海峡两岸民事领域相互提供协助的合作事项,诸如送达文书、调查取证、认可及执行民事裁判与仲裁裁决等。在此基础上,在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方面,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又了针对性的补充规定,这标志着海峡两岸关于民商事判决的司法协助事宜正积极向实质阶段发展。2012年,由中国政府牵头,民政部成立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2012年12月12日,厦门市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为全国做出表率。这些都给两岸婚姻法律冲突带来了解决问题的便利,可以协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而在台湾地区,一直以来态度却大为不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大陆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亦有相关规定,主要规定在1992年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中,因海峡两岸长期以来的政治因素障碍,台湾地区对大陆的相关裁决常常以公共秩序为由加以拒绝,承认和执行有很大难度。在两岸通婚问题上,台湾曾欲设置预警线,以限定大陆配偶的配额。另外,台湾地区在1997年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台湾承认和执行内地的判决和裁决须以互惠和对等为原则的相关内容。不过,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认可台湾地区法院判决(民事)、包括仲裁机构的裁决的相关规定之前,上述内容对大陆并无实质上的影响力与执行力。在2009年两岸业已建立的司法互助协议基础上,两岸在民事领域的司法协助正在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总体而言,对于两岸婚姻问题,我国大陆的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从消极不支持、不赞同到合理保护、认真对待的过程。历史上我国民政部门最初对于两岸婚姻持消极态度,但对于仍坚持者不予否定,并授权省级政府指定机构受理。到了20世纪末,我国民政部对两岸婚姻进行了规范性规定,出台了暂行办法。我国大陆政策上态度的转变,表明了两岸通婚在大陆一方已趋于正常化。我国《婚姻登记条例》(2003年)统一规范了大陆公民之间、中国公民涉外婚姻结婚登记政策。同样,该婚姻登记条例一视同仁,对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之间的通婚没有任何歧视性限制及特殊要求。但相对而言,台湾地区对不同的“非台籍新娘”在政策方面区别比较明显,与越南新娘等相比较,大陆籍贯的入台新娘常常被台湾地区以防止大陆籍新娘假借结婚之名赴台定居而设置政策障碍。事实上,两岸婚姻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更好地保护通婚居民的合法权益。比如,大陆配偶去台工作权、定居权常受到限制,大陆学历被台湾有限制地认可,取得台湾身份证需较长年限等。海峡两岸婚姻当事人诸多权利和利益常常因制度和政策的原因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客观而言,“法律在适用上要一视同仁没有偏见,这也能体现法治所主张的平等之精神意蕴”。否则,既没有公平而言,也很可能产生新的法律冲突。但两岸婚姻问题长久以来因台湾地区的政策限制,引起了两岸婚姻当事人的不满,一些社会人士也给予了抨击。相关报道曾指出: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应该对大陆配偶“新移民女性”予以公平对待。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也是解决两岸婚姻法律冲突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尽管有学者分析,我国两岸四地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合作,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民商事司法协助体系,但主要体现在陆港、港台、港澳之间发展的较快,而大陆和台湾地区还是相对滞后。可以看出,仅就海峡两岸之间来看,民事司法协助状况不够理想,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还缺乏实质性的认同和真正的合作。虽然大陆出台的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补充规定(2009年)标志着海峡两岸关于民商事判决的司法协助正在积极向实质阶段发展,但可以说这些努力还在起步阶段,而且必须指出,该规定仅为单边文件,而仅靠单方面的出台规定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根据该规定,大陆有义务认可台湾地区的民事判决,而台湾地区却无此义务,即义务为单方面的;这与我国2006年和2008年的涉澳、涉港文件所规定的都是双边安排大有不同。另外,该涉台规定适用的范围也要比涉港澳的范围窄。所以,如果不积极解决好海峡两岸的司法协助问题,既不利于调动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稳定两岸民商事交往,更不利于解决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

四、结论及展望

按现行法律及政策,大陆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现在的相关规定对两岸居民之间的通婚、离婚等几无特殊严格限制;而台湾地区长期以来的规定对海峡两岸的自由婚姻产生了较大的不便和消极影响:台湾地区的一些规定主要是限制性的政策,尤其以大陆配偶常常无法有效在台湾享受合法的权益保护为主要表现。究其根本原因,其一,尽管赴台旅游已经逐步开放、且数量不断递增,2010年台湾修订相关法律,大陆部分高校学历被承认,赴台就读已经有条件开放,但大陆居民赴台还有诸多限制,大陆居民对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等相关问题的理解还不足,在缺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常常出现一些较为草率的两岸婚姻,由此导致矛盾以及最终的婚姻失败,使婚姻法律冲突大量产生。其二,由于海峡两岸对婚姻制度的具体规定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实践中还造成不少骗婚以及重婚现象,而受害者以大陆居民居多。随着两岸往来的增多及通婚数量的上升,在海峡两岸的婚姻家庭关系方面,必然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表现在法律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两岸的婚姻实体法方面都不能做根本性的改变情形下,从两岸的司法协助角度出发,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矛盾与冲突的办法。譬如我国大陆2009年出台的补充规定,在承认判决、财产保全等方面加以规定并加以完善,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保护。但是,仅仅有单方面的规定还远远不够,司法协助必须由两岸共同努力。通过区际司法协助,可以化解两岸婚姻中不必要的矛盾,增强彼此的认同感,求同存异,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法律冲突,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两岸同胞的现实利益,而且必将有利于两岸同胞长远利益的实现。通过区际司法协助,两岸之间的婚姻所涉及的问题将会得到更顺畅地解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紧密,这也是海峡两岸和谐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婚姻法律篇6

一、确立婚姻无效制度的法律意义

现行婚姻法对婚姻无效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有很重要的法律意义:

(一)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

我国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都没有对婚姻的无效作出规定,仅笼统规定,违反本法者,得分别情况,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和法律制裁。1989年3月颁行的《婚姻登记办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婚姻无效问题:“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婚姻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行为,或在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应宣布该项婚姻无效,收回已骗取的《结婚证》,并对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994年2月1日施行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五章,虽然规定了婚姻无效的原因及处理等问题,但仍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婚姻无效制度。

婚姻法既然要求男女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于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却没有明确其法律后果,笔者认为这就使我国的结婚制度处于不完整状态,使我国的婚姻法不完善,不利于对合法婚姻的保护和对违法婚姻的制裁。无效婚姻制度作为保障合法婚姻的有效手段,是结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婚姻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2001年《婚姻法》增加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婚姻立法的空白,使我国的婚姻法进一步完善。

(二)避免了不必要的法律冲突,维护了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现行《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我国司法机关在处理违法婚姻时从此有法可依。过去,由于我国婚姻法没有婚姻无效制度,对违法婚姻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一般是将本应宣布无效的婚姻按离婚处理,这样导致违法婚姻解除的后果与合法婚姻解除的后果完全相同。一些群众认为“婚姻法是软法,遵守不遵守后果都一样”,这显然不利于结婚法定条件和程序的贯彻执行。①另外,在没有婚姻无效制度的情形下,一些人对结婚的法律效力缺乏认识,造成早婚、近亲结婚、包办买卖婚姻、换亲、结婚不登记等违法婚姻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偏远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如果在婚姻法中确立了婚姻无效制度,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些违法婚姻的时候便有明确、充足的法律依据,该宣布无效的婚姻宣布无效,属于可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这便有利于制裁违法婚姻,维护我国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使我国的《婚姻法》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婚姻家庭法都设立了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制度。比如,1970年美国州法律全国统一委员会通过的《统一结婚离婚法》的第207-209条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的主要方面;1971年,英国专门颁布了《婚姻无效法,对长期以来教会法庭有关婚姻无效的法律,作了全面改革,1973年又颁布了《婚姻诉讼法》是目前英国法院处理婚姻无效案件的法律依据;此外,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瑞士、菲律宾等国都对无效婚姻作了规定。对外国婚姻家庭法先进或合理的法律制度加以借鉴,吸取其中有益的东西,以完善我国的婚姻法,使我国的婚姻法能与世界各国的婚姻家庭法相互融合,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此外,由于我国目前还不存在英美法上宽松的离婚体制,人们在诉讼离婚时,原告只有提出法定的能够证明婚姻关系确已破裂的相关证据,才能获得法院的准许。因此,婚姻无效制度还会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解除已经成立婚姻的合法方式之一。②

二、婚姻无效的构成

(一)婚姻无效的构成

我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达法定婚龄的。”第十一条规定,“因胁迫而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由此可见,我国《婚姻法》在婚姻无效制度的基本构成上,采取了自始无效与可撤销的双轨制,这比对各种违法婚姻采一律无效、自始无效的单轨制有更大的优越性。单轨制重视对违法婚姻及当事人的制裁,会忽视对无过错方或弱势一方的必要保护,也不利于对子女利益的保护,有很大的缺陷;而双轨制表明,对违法婚姻,法律应当区别对待,对那些违法性严重,有悖于公序良俗或对现行婚姻制度造成冲击的,应做自始无效处理;对那些违法较轻的,应归于可撤销婚的范畴。③因此,双轨制更利于对相关当事人及子女利益的保护。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选择了自始无效与可撤销的二元结构。

(二)婚姻无效的构成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外国学者把婚姻成立的要件分为公益要件和私益要件。违背公益要件者,被认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大,因而为无效婚姻;违背私益要件者,被认为社会危害性较小,为可撤销婚姻。从国外婚姻无效制度的立法趋势看,自始无效婚和可撤销婚的区别正逐步缩小,④而且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了自始无效婚的种类,相应扩大了可撤销婚的范围。外国婚姻无效制度的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婚姻法》第十条列举的自始无效婚的范围应当缩小,仅限于两种,即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因为重婚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婚姻法关于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人结婚,又与社会伦理道德不符,这两种情形都严重违背了结婚的公益要件,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无疑属于自始无效婚。至于第十条列举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以及“未达法定婚龄的”,笔者认为这两种情形应划归可撤销婚的范畴,因为这两种情形只是违背结婚的私益要件或一般性地违背结婚的公益要件,社会危害性较小。而且,如果一个人愿意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愿意照顾其日常生活,我们的婚姻法为什么要横加干涉,非要宣告它无效呢?此外,“未达法定婚龄的”在违法结婚之后如果达到了法定婚龄,也属于可撤销婚姻,由婚姻当事人自行选择,这样更利于百姓生活的稳定以及对婚姻当事人及子女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更符合婚姻法作为私法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民事权益的基本属性。

我国《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可撤销婚姻只有一种,即“因胁迫结婚的”。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似为不妥,而规定“违背当事人意愿的”似乎更妥当。因为我国的大多数婚姻法学专家均认为“可撤销婚姻是指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而成立的婚姻”。⑤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除了因胁迫之外,另外还应包括欺诈,双方当事人的误解以及虚假的意思表示等情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无效婚姻应有两类,第一类是自始无效婚,包括: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第二类是可撤销婚姻,包括:1、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2、未达法定婚龄的;3、违背当事人意愿的。

三、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

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性规定主要是指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权人,请求期间以及宣告婚姻无效的机关。

(一)婚姻无效的宣告程序

关于婚姻无效的宣告程序,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婚姻无效是法律上的无效,不产生任何法律上的效力,不需经过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宣告,该婚姻永远不会等到认可。⑥因此,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等情形骗取结婚登记的,即使未经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宣告无效,该婚姻也是无效的。此外,任何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为了使无效婚姻有法律记录,也有权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民政部门在执法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无效婚姻可以直接宣告婚姻无效,收回《结婚证》;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当事人有无效婚姻的情形,也可以直接宣告该婚姻无效。

(二)可撤销婚姻的宣告程序

关于可撤销婚姻的宣告程序,我国现行《婚姻法》第十条有明确的规定,即撤销权人可以在一年内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1、请求权人

如前所述,可撤销婚姻的范围有所扩大,因此,请求权人应当有三种:

(1)与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人结婚的一方当事人或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2)未到法定婚龄的当事人及其监护人;

(3)受胁迫、欺诈而结婚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因误解或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而结婚的一方当事人及近亲属。

2、请求期间

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法定期间1年实质上是一个除斥期间,即法律规定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权有一个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该项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⑦因此,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人在除斥期间内不提出请求,请求权即丧失,如果以后男女不想一起生活的,应当通过离婚解除夫妻关系,此外,如果受胁迫者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请求撤销婚姻的时间应当自其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计算。

3、宣告撤销婚姻的机关

通观世界各国的婚姻家庭法,对婚姻的撤销,均以诉讼方式,由法院判决宣告。所以有学者也主张在我国宣告撤销婚姻的机关也仅限于人民法院。但我们应看到,在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除了《婚姻法》之外,还包括《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而且我国婚姻成立的唯一合法形式要件是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因此,宣告撤销婚姻的机关因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决定,与我国现有的婚姻登记制度相一致。具体说来,包括两个机关:

(1)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该机关应当自收到宣告撤销的请求之次日起,在一个月内进行全面审查,如查明确实存在可撤销的事实,则作出宣告撤销该婚姻,收回《结婚证》的决定,当事人如不服该决定,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人民法院。受理不服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裁决而的案件或直接受理请求权人宣告撤销婚姻的案件。

四、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

2001年《婚姻法》第十二条分别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其中有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值得探讨,现分述如下:

(一)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问题

《婚姻法》第十二条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对此,笔者有不同的见解,即自始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应当有所区别。如前所述,自始无效婚因严重违背社会公益要件,违的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应当自始无效,有溯及力。而可撤销婚姻只是一般性地违背社会的私益要件,违法程度不是很严重。应从被宣告撤销之日起无效,即宣告撤销之前婚姻还是有效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或人民法院的撤销宣告无溯及力。在当今一些采婚姻无效与可撤销双轨制的国家及地区,关于婚姻无效与可撤销的法律后果,也是如此分别规定的,这样也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二)当事人是否具有夫妻关系

《婚姻法》第十二条简单地规定:“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与第一点相同,由于自始无效婚与可撤销婚的溯及力不同,自始无效婚溯及既往,当事人当然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但可撤销婚姻无溯及力,在被宣告撤销之前,婚姻关系是有效的,因而在宣告撤销之前,当事人之间的夫妻关系也应当得到认可,具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

(三)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关于财产关系,《婚姻法》第十二条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笔者认为这个规定比较模糊且不是很全面,在司法实践中可以这样处理: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在被撤销后,双方当事人同居期间各自取得的财产归个人所有,对是否个人财产举证不明,且无法查实的,按共同财产认定,均有分割权。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按民法一般共有财产合理分割;双方各自所欠债务,独立负责偿还,共同所欠债务,由双方负连带责任予以偿还,处理时运用有关民事法规。⑧此外,婚姻无效或被撤销后,生活困难的一方可以请求另一方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偿,无过错一方还可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

(四)父母子女关系

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中子女的法律地位在婚姻法中是这样规定的:“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实际上,婚姻法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很不明朗。可撤销婚姻存续期间出生的子女是婚生子女,这是可撤销婚姻不具有溯及力的必然法律后果。关键是无效婚姻中出生的子女是婚生还是非婚生?有学者认为:他们是非婚生子女,但考虑到这一严厉后果对子女来说是不公平的,会引起不良的法律后果,因此应将当事人所生子女视同婚生子女。⑨对此,笔者有不同的观点,无效婚姻既然自始无效,那么自始无效婚姻中出生的子女毫无疑问是非婚生子女,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保护无效婚姻中子女的合法权益,虽然婚姻无效,但子女是无辜的,而且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自然血缘联系不因婚姻无效而解除,因此,无效婚姻中当事人所生子女,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子女如何抚养,可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都是双方的子女,各自负担子女必要的抚养费和教育费;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新婚姻法虽然确定就婚姻无效制度,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标志着婚姻法律的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对其中的一些不太完善问题还是值得研讨的,这些问题的完善对稳定社会和家庭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曹诗权主编.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146.

②薛宁兰.婚姻无效制度论——从英美法到中国法[J].民商法学,2001(8).87.

③薛宁兰.婚姻无效制度论——从英美法到中国法[J].民商法学,2001(8).84.

④陈苇.关于建立我国婚姻无效制度的思考[J].法律科学,1996,(4).91.

⑤姚红、王瑞娣、段京连、赫作成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解[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55.

⑥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33-46.

⑦贺丹青.婚姻无效制度核心问题研究[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14.

⑧袁敏殊.建立违法婚姻无效宣告制度的立法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22.

婚姻法律篇7

Abstract:The celebration of foreign marriage is involved in law provisions of marriage of at least two countries, and relates to the immediate interest of marriage party concerned. Whereas, the Civil Law of PRC (draft) made certain improvement at clause 61 of chapter 9 due to the ambiguity of the existing General Rule of Civil Law.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my personal viewpoint on the provisions of application of law of foreign marriage celebration including substantial essentials, formal essentials, consular marriage and validity, etc.

关键词:形式要件实质要件 领事婚姻 效力

Keywords: celebration of foreign marriageformal essentialssubstantial essentialsconsular marriagevalidity

作者简介:张晓丹(1979- ),女,四川绵阳人,法学硕士,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秦波(1979- ),男,四川成都人,法学硕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刑一庭

涉外婚姻可能存在多种情形,包括在中国境内的涉外婚姻和在中国境外的涉外婚姻。而在中国境内的涉外婚姻又包括相同国籍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缔结的婚姻、不同国籍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缔结的婚姻、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缔结的婚姻。在中国境外的涉外婚姻又包括相同国籍外国人在第三国缔结的婚姻、不同国籍外国人在第三国缔结的婚姻、不同国籍外国人在一方国内缔结的婚姻、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该外国人本国缔结的婚姻、中国人与外国人在第三国缔结的婚姻、中国人之间在某外国缔结的婚姻。就中国而言,涉外婚姻也不再是少见多怪的现象,而有关案例也时有见诸报端,但相关立法1却有其不足之处,故本文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就涉外婚姻的缔结做一番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9编第61条的规定,在是否允许缔结涉外婚姻或认定某涉外婚姻有效、无效抑或为可撤销婚姻时,应从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两方面进行审查。关于婚姻成立的法定手续,只需婚姻缔结地法、任何当事人一方的本国法、住所地法或经常居住地法这几种法律中的某一种认为有效,即承认其有效。在实质条件上,当事人应符合婚姻缔结地法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规定,即如婚姻缔结地为中国,则应符合中国法律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规定,如婚姻缔结地为外国,则应符合该外国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规定。由于该条对形式条件的规定十分宽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结婚形式条件而言,很难使之无效,因此对结婚效力认定的关键在于结婚的实质条件是否符合婚姻缔结地法的规定。结婚符合婚姻缔结地(中国或外国)法律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规定,其效力得到婚姻缔结地法认可的,我国承认其为合法有效的婚姻;结婚不符合婚姻缔结地法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规定,被婚姻缔结地法认为是无效或可撤销婚姻的,我国亦认为其为无效或可撤销的婚姻。但需注意,我国法律中不存在可撤销婚姻,根据第61条关于结婚效力的规定,在我国境内缔结的涉外婚姻的效力只存在有效与无效之分;至于可撤销婚姻只存在于当事人在我国境外缔结的涉外婚姻中。另外,当事人以种种欺诈行为故意规避本该适用的法律,特别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具有中国国籍,为避开我国法律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而在对其有利的、无此类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国家缔结婚姻的,即使婚姻缔结地法律认可其为合法有效的婚姻,我国也不承认该婚姻的合法有效性。在判断涉外婚姻是否合法有效,抑或为可撤销婚姻时,我国法院应以婚姻缔结地法为依据,且该婚姻的缔结不得违反我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

一、结婚实质条件的法律适用

关于结婚实质条件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三种制度:“适用当事人属人法”、“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和“混合制度”。

“结婚的实质要件适用当事人属人法”这一立法例,因对属人法的理解不同,属人法又分为本国法和住所地法。如果当事人的属人法各不相同,其法律适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⒈适用双方各自的属人法。即丈夫适用其本国的属人法,妻子适用其本国的属人法。只要双方都符合各自的属人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此婚姻方为有效。⒉重叠运用双方当事人的属人法,婚姻才为有效。此种法律适用较为严格,有时不利于婚姻的有效缔结。⒊运用法院地法,即当事人一方住所或国籍在法院国时,适用法院地法。采用当事人住所地法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挪威、丹麦等国;而采用当事人本国法的国家主要有法国、日本、比利时、瑞士、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国。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减少“移住婚姻”。同时依照此原则,本国当事人在外国缔结的婚姻在本国或住所地国家可以得到承认。但如果完全采用当事人属人法制度,往往会发生当事人属人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婚姻举行地公共秩序相抵触的现象,而给婚姻的有效成立带来障碍。对早已离开其祖国或住所国、长期旅居外国的当事人来说,要他们仍然受其原来的国籍国或住所地国法律所规定的结婚条件的束缚,也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在双方当事人属人法有不同规定时更不好处理。

第六十一条采用的是“结婚实质要件依婚姻缔结地法”的立法例。采取这一原则的理由有:

(1)适用婚姻缔结地法是一条古老但目前仍流行的冲突规则,采用此原则的国家有美国的许多州和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墨西哥等;

(2)结婚也是一种契约关系或法律行为。既然财产性质的契约关系其成立的实质要件可以受“场所支配行为”原则的制约而适用缔约地法,那么结婚这种人身关系的契约,其成立的实质要件当然也应受婚姻缔结地法律的支配;

(3)在涉外婚姻中,外国当事人既然要求在国内结婚,可认为婚姻当事人是愿意按所在地法结婚的,而国内婚姻登记机关要去了解当事人的属人法,是既无必要也有困难,且简便易行,不需要结婚登记机关和当事人去了解外国当事人的属人法,这为他们节约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4)结婚实质要件依婚姻缔结地法,为那些在住所地或本国无法缔结的婚姻提供了机会;

(5)另一方面,婚姻举行地法中关于结婚的实质要件的许多规定都是属公共秩序的法律,是具有强行性的,因而即令依当事人属人法允许其结婚,但如有悖于举行地公共秩序,也是得不到内国允许的。2适用举行地国的法律有利于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6)根据“既得权保护说”,该学说认为应将当事人依照婚姻缔结地成立的婚姻视一种既得权,这种权利在任何其他国家也应予以承认和保护;3

(7)对移民移入较多的国家而言,采用此原则主旨在于使其境内的移民在结婚行为上受当地法律的支配,使已成立的婚姻关系在本国境内也得到稳定的保证,且采用婚姻缔结地法可以使自己国家的法律适用范围扩大,为外来移民提供方便;4

(8)除上述理由外,对中国而言,中国国民侨居国外数以千万计,其中加入当地国籍的为数不少,他们之间及他们与外国人之间婚姻,可谓代代相传,繁衍几个世纪;此外,还会涉及我国对纯属外国人之间以及中国公民(含未加入外国籍的华侨)同外国人(含华裔外国人)之间的婚姻问题。因此,结婚的实质要件和效力适用婚姻缔结地法是适宜的;5

(9)与原有立法保持了延续性;

(10)在规定“结婚的实质条件和效力适用婚姻缔结地法”的同时施加了一定的限制,即可防止“移住婚姻”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在条文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在境外缔结的合法婚姻,但当事人故意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的除外”,该第二款对第一款“结婚的实质条件及效力,适用婚姻缔结地法”的规定起到了补漏的作用;

“在中国举行的婚姻,其实质条件由中国法律支配。

外国人之间结婚不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但满足当事人一方本国法关于实质要件规定的,婚姻缔结的实质要件适用该方当事人本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在境外缔结的合法婚姻,但当事人故意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的除外。”

理由有:

(1)该规定以婚姻缔结地法为主,以当事属人法为辅,考虑在不同情况下适用不同的准据法,避免了单纯适用婚姻缔结地法或当事人属人法的不足,且具有其大部分优点,符合国际立法趋势,当然任何一种立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2)从立法目的――有利于婚姻的缔结,同时维护本国婚姻伦理道德方面的观念和社会秩序出发,则就在中国境内缔结的涉外婚姻而言,只需规定中外之间结婚的实质条件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即我国法律即可,至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结婚的实质条件,大可不一定要强制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即中国法律。虽说根据第61条第4款的规定,外国人之间可以根据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或按互惠原则缔结领事婚姻,但领事婚姻并不能完全解决外国人之间在中国缔结婚姻的问题,特别是无条约或互惠存在时,因为我国并没有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存在互惠关系或达成条约。采用上述混合制可以克服这一缺陷。

(3)可以克服涉外婚姻缔结的偶然性。

(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法律适用上的困难,虽说不能完全实现简易可行,但既然能部分实现又何乐而不为。

(5)婚姻的有效成立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善良风俗和公共秩序,混合制既考虑到本国的情况,也尊重了他国的立法。

(6)符合有利于婚姻的缔结、尽量使婚姻有效的立法目的,也体现出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和对其民事权利的保护。

(7)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

(8)照顾了海外华人众多的情况,同时也维护了我国的善良风俗和公共秩序。

(9)既保持了与原有立法的衔接,又有发展。

二、结婚形式条件的法律适用

(1)诚然,婚姻的形式从属于婚姻的实质要件,虽说尽管举行了隆重而完备的结婚仪式,如果婚姻不具备成立的实质要件,也无法得到国家与社会的承认;但如果婚姻关系完全具备婚姻的实质要件,而形式上存在瑕疵,通常这种婚姻关系是得不到法律认可和保护的。世界各国对结婚的实质要件都规定得比较严、而形式要件规定比较宽是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涉外婚姻的形式要件放任不管。

(2)该规定过于宽松。尽管其动机是好的,但在客观上却未必能实现“尽量使婚姻有效成立”的立法目的。假设均为外国人的双方当事人所属国对婚姻形式做了不同规定,该双方当事人又在中国缔结婚姻,则该婚姻在一方当事人所属国及中国为合法有效的婚姻,而在另一方当事人所属国则有可能为无效婚姻。

(3)该规定在婚姻形式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实际持放任态度。虽说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但似乎有“规定了等于没规定”之嫌,对内国而言,实际意味着完全不必规范这个问题,或者说放弃了这个权力。如我国以登记为婚姻成立的法定手续和唯一程序要求,而且具有强制性,但依第61条第3款规定,则即使双方均为外国公民,仅是出国旅游至中国,依其本国法举行宗教仪式而结婚,对此也必须承认其为合法婚姻,如果双方或一方为美国公民,他们甚至可以在我国境内依美国法6成立事实婚姻。等于说我国法律在这里完全不起作用,他们处于法律上的“真空”状态。

(4)各国国内法在这个问题上采用混合制的不少,但这种任选式的很少。

有鉴于此,为保留混合制的优点、去掉择一式的不足,建议采用混合制中的内外有别式立法,把在内国举行的涉外婚姻与在外国举行的涉外婚姻分开处理。具体条文为:

在中国领域内举行的婚姻,其形式要件适用中国法律。

在外国举行的婚姻,其方式依结婚各方的属人法,但已符合婚姻举行地法关于方式的规定者亦属有效。

三、结婚的效力

第61条第1款规定“结婚的效力,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这里的效力是指结婚的一般效力,即该结婚为有效、无效还是可撤销。对此各国法律规定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规定婚姻有无效、有效、可撤销之分,有的国家仅规定了有效和无效婚姻。

据查,意大利民法典、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典对无效婚姻问题作了规定,德国民法典地可撤销婚姻问题作了规定,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菲律宾共和国家庭法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既规定了无效婚姻又规定了可撤销婚姻。导致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因当事人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而导致婚姻无效或可撤销。其中,婚姻当事人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日本、德国、瑞士、台湾地区规定为可撤销婚姻,意大利、俄罗斯规定为无效婚姻,菲律宾规定,当事人结婚时未满18岁的,为无效婚姻;18岁以上21岁以下的,为可撤销婚姻。婚姻当事人是法律禁止结婚的直系、旁系血亲、姻亲或者有收养、领养关系的,日本、德国规定为可撤销婚姻,瑞士、意大利、俄罗斯、菲律宾规定为无效婚姻。婚姻当事人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台湾地区规定违反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在监护关系存续期间不得结婚规定的,被监护人或者其最近亲属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但当事人结婚已超过一年的,不得请求撤销。婚姻当事人受欺诈、胁迫的,德国、日本、瑞士、菲律宾、台湾地区规定为可撤销婚姻,意大利、俄罗斯规定为无效婚姻。虚假婚姻,德国规定为可撤销婚姻,俄罗斯、意大利、瑞士规定为无效婚姻。因误解、认定错误而缔结的婚姻,德国、瑞士规定为可撤销婚姻,日本、意大利、菲律宾、俄罗斯规定为无效婚姻。婚姻当事人结婚时有精神障碍的,德国、台湾规定为可撤销婚姻,俄罗斯、意大利规定为无效婚姻,瑞士、菲律宾规定为可撤销婚姻或无效婚姻。婚姻当事人无行为能力的,德国、台湾地区规定为可撤销婚姻,俄罗斯规定为无效婚姻。婚姻当事人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或者有生理缺陷的,瑞士、菲律宾规定为可撤销婚姻。婚姻当事人不符合再婚条件的,日本、台湾地区规定为可撤销婚姻,菲律宾规定为无效婚姻。婚姻当事人重婚的,德国、日本规定为可撤销婚姻,瑞士、俄罗斯、菲律宾、台湾地区规定为无效婚姻。另一类是因当事人不符合结婚形式要件而导致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缺少结婚的形式要件的,德国规定为可撤销婚姻,菲律宾、意大利、台湾地区规定为无效婚姻。未经主管部门许可的婚姻,菲律宾规定除特许婚姻外,无结婚许可所缔结的婚姻无效;日本规定,当事人不进行婚姻申报而缔结的婚姻无效。这些国家还对申请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的权利人及申请期限有不规定。关于确认婚姻无效、可撤销的法律后果的规定也不相同,有的自始无效,有的自被宣告之日起无效。7

综上所述,建议第61条修改为以下内容:

在中国举行的婚姻,其实质条件由中国法律支配。

外国人之间结婚不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要件,但满足当事人一方本国法规定的要件,仍可以在中国举行结婚。

在中国领域内举行的婚姻,其形式要件适用中国法律。

在外国举行的婚姻,其方式依结婚各方的属人法,但已符合婚姻举行地法关于方式的规定者亦属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在境外缔结的合法婚姻,但当事人故意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的除外。

具有同一国籍或者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结婚,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由其所属领事依照其所属国法律办理结婚。

注释:

【1】 李双元著:《国际私法(冲突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修订版,第624页。

【2】黄进主编:《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471页。

【3】赵相林主编:《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95页。

【4】韩德培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63页。

【5】 美国目前还存在三种婚姻方式――宗教方式、民事方式、事实婚方式,后专利号也称普通法婚姻方式。而其他许多国家只承认民事婚姻方式为有效,少数国家还只承认宗教婚姻方式为有效。

婚姻法律篇8

一、准婚姻关系的概念

要定义准婚姻关系,首先必须明确婚姻的概念。通说认为,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是婚姻主体以共同生活为目的所缔结的身份性契约。或者说,婚姻是为法律所承认的,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婚姻关系受到了较为强烈的挑战。同性婚姻的出现,使得婚姻不再局限于男女异性之间,且在国外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德国于2001年颁布的《同性生活伴侣关系法》,根据该法的规定,已登记的同性生活伴侣在民事身份、财产及继承等法律领域的行为具有相当于婚姻的效力。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实则也是对传统婚姻关系的挑战。

准婚姻关系是一种婚前关系,即结婚之前的关系状态,亦可称之为缔结婚姻契约之前的一个关系状态。笔者认为,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既然婚姻被视为缔结契约,那么婚前关系便可视为要约。

准婚姻关系也称为亚婚姻关系,是指未婚男女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的两性结合关系的事实状态,亦称为不婚同居或非法同居关系。《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就将其称之为非法同居。豏这样的称谓很大程度上具有强烈的谴责性,而对于准婚姻关系来讲并不存在法律的谴责问题,它仅仅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未婚男女所选择的一种新的婚姻关系形式,就其性质来讲是一种类似于婚姻的事实状态。

二、建议对准婚姻关系立法保护的理由

(一)必要性

未婚同居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默许甚至认可,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目前我国对准婚姻关系采取的态度是不予保护,并将它称为非法同居。

异性当事人同居生活,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产生如非婚生子女问题、财产问题、继承问题等问题,在我国的婚姻法和亲属法中并未得到体现。若发生民事纠纷,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可依据致使法院未能妥善解决纠纷,则会激化矛盾,甚至无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不能保护准婚姻关系中的弱者的权利,因而亟需对其予以立法。

(二)迫切性

近年来,因为解除未婚同居关系而走上法庭要求分割财产的人不在少数,并呈上升趋势,不婚同居族日益壮大。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既说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对婚姻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此做出新的规定。

我国刑法中对重婚罪的认定标准,实质是按照民事关系中的非法同居认定的,在民事关系中的非法同居,在刑法中却按照重婚对待,因而存在着民事关系认定和刑事认定相矛盾的问题,亟需对准婚姻关系予以立法上的界定与保护。

三、准婚姻关系的界定

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民法基础上来界定准婚姻关系,即准婚姻关系应当具有一定的民法基础,最主要的便是自愿原则和尊重个体的原则。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法律就应当对准婚姻关系予以明确并加以保护。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的构成要件应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准婚姻关系的主体应为符合法定婚龄的未婚异性。准婚姻关系主体的适格年龄必须符合法定婚龄,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法律不应当承认其准婚姻关系的状态。准婚姻关系的主体应为异性而非同性,这点与我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道德观相关,而且我国法律尚未承认同性恋合法化,故而准婚姻关系不包括未婚同性恋。同时,准婚姻关系的主体应当是未婚,而不是一方或双方均有配偶,否则便对抗了《婚姻法》。

2.准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应具有明确的合意。这种合意不以是否具有建立婚姻关系的目的为基础,只要具有共同生活的合意即可,对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并没有要求。同时,该合意可以仅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外界知道,并不一定要公示。

3.准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应有像夫妻一样共同生活的客观事实。所谓共同生活,应当包括共同的性生活,共同的社会生活以及共同的经济生活等。

四、准婚姻关系协议

准婚姻关系协议应当是婚前协议的一种。婚前协议,也称为婚前契约或婚前合同,是指由将要结婚的当事人对于婚姻关系开始之前或婚姻过程中及婚姻关系结束时的财产及其他事项的安排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婚前协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限制过错方违反协议,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式。相关的规定只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文件中。

准婚姻关系协议,是指结婚目的不确定的双方当事人在准婚姻关系状态中就关于该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财产及其他事项等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对于准婚姻关系的婚前协议的签订、效力及法律适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与一般婚前协议相同。我国现行法中还没有一般规定,所以应尽快从立法上予以保护。婚姻是一种包含了特定人身关系的特殊契约,互相忠实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当然的义务,对于准婚姻关系亦如此。婚前协议实质上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忠实义务而达成的一个协议,其性质即为合同。协议并未设定人身关系,不是身份协议。此外,准婚姻关系协议应当经过公证才发生法律效力。

五、准婚姻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身份上来说,准婚姻关系当事人并不发生配偶的亲属身份,不享有配偶权,不论当事人是否有子女,均不构成配偶关系。准婚姻关系当事人所生的子女,应当适用亲属法关于亲子关系的一切规定。笔者认为婚姻关系的姻亲关系也是适合准婚姻关系的,准婚姻关系当事人与对方近亲属之间具有姻亲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财产关系上来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未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当事人不具有约定财产的主体资格。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虽然类属于未依法缔结婚姻关系,但当事人对其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处理所订立的协议,在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情况下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对该期间的财产应按共同共有由当事人协议处理。该协议并不是基于配偶身份,而是对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清算行为,其效力的确定应当依照一般民事行为的有效和生效条件,而不应受婚姻与否的影响。此外,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财产协议应必须经过公证后具有法律效力,凡第三人事先知道该财产约定的,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否则不得对抗第三人。

六、准婚姻关系的损害赔偿

无救济即无权利。准婚姻关系中比较普遍的侵权主要有暴力和第三者等,这些问题与婚姻关系中的问题是一样的,只是当事人所处的关系状态不同,因而对其权益的保护也略有不同。笔者认为在暴力侵权方面,对准婚姻关系当事人的救济应与婚姻关系当事人的救济无异,在立法上均应制定明确的认定和制裁条款,尤其对精神损害赔偿应有明确的认定;而在第三者之损害赔偿方面,因为准婚姻关系当事人并不具有配偶身份,其权益保护应不同于婚姻关系的保护。对于准婚姻关系的第三者损害之赔偿,应首先从立法上确认准婚姻关系当事人具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并适用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准婚姻关系的第三者损害之赔偿,可以适用民事损害赔偿的一般规定。

七、准婚姻关系的解除

所谓准婚姻关系的解除,就是解除双方当事人的同居关系。其解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准婚姻关系,解除准婚姻关系的效果为终止准婚姻关系。若一方要求解除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而发生争议时,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裁断。

第二,准婚姻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伦理义务。准婚姻关系终止后,当事人之间原则上互不负责任。但在其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对相互之间的生活扶持义务适用绝对排除,但基于准婚姻关系的性质也必须对此有所限制:在准婚姻关系存续满一定时间之后,一方对另一方就应当开始适当承担扶养义务。

第三,准婚姻关系的解除对人身关系的影响。当事人不能达成解除准婚姻关系的合意时,一般应当判决解除准婚姻关系,并警告无理纠缠一方其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若是准婚姻关系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五年,为了保护弱者一方的权利,可以酌情适用婚姻法关于离婚后扶养义务的规定。笔者认为,准婚姻关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可参照适用我国《婚姻法》关于法定婚姻形式中的财产关系的规定。只要准婚姻关系当事人之间对于财产关系的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应当认可其法律效力,按照其约定处理相关纠纷。如果准婚姻关系破裂,则财产共有关系的基础即告消灭。

第四,准婚姻关系当事人和其非婚生子女的亲子关系,既涉及到准婚姻关系中的伦理承担,也涉及到财产问题,应当适用亲属法关于亲子关系的全部规定。解除准婚姻关系时应当一并解决子女的抚养费问题,法院应当判定在双方的财产中为子女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

上一篇:法律实务范文 下一篇:民事法律责任范文